中小型企业范文

时间:2023-11-11 11:02:45

中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篇1

一、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面临体制瓶颈

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当前实力弱、抗风险和创新能力低、融资难等老问题更加突出,转型升级过程中又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

(一)市场进入壁垒仍然存在,转型升级之门较难开启

受投资规模等条件所限,目前中小企业尚不具备进入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性领域的足够实力。加之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滞后,竞争性业务尚未普遍剥离,行业主管部门仍存在利用行政权力维护“系统内”企业利益的现象,并通过经营条件、结算办法等方面的规定,阻碍中小企业进入相关延伸配套或增值服务领域。总的来看,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现阶段许多行业仍存在着“玻璃门”或“弹簧门”现象,转型升级之门较难开启。

(二)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转型升级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缓解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亟需特殊性、阶段性投入,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金融服务明显缺失。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转型的融资方式创新。存货、订单、专利权、商标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质押融资比重很小,尚不成规模;能够有效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成本限制的“供应链”或者基于产业集群的融资方式创新研究和推广滞后。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服务可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贷款途径,但在法律规范、风险控制、行业规则、运行监管、盈利模式等方面还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二是融资渠道建设滞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但是缺乏VC、PE等专门面向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债券融资发行门槛高,筛选发行人除要求满足净资产、注册资本、连续盈利等条件外,还设定其他条件对企业优中选优,甚至以上市标准筛选,一般中小微企业难以达标,现有债券融资渠道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

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担保服务的能力有限。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缺乏规范的担保保证金制度及再担保制度,这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难以响应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融资的担保需求。另外,担保机构普遍反映与银行难以建立地位平等、互利双赢、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银行对担保机构合作门槛过高,制约担保机构的能力发挥。

四是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滞后。虽然民间资本已进入非正规金融或以地下金融形式存在,但受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无法作为各类银行的主发起人并拥有实际控制权,发展仍面临较大障碍。如现有政策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机构,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5%。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要改制为村镇银行,就必须将控股权转让给“体制内”的金融机构。而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银行基于经营费用高、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等考量,对设立村镇银行之类的中小金融机构并无兴趣,有意兴办正规中小金融机构的民营资本却又因不能控股而踌躇不前。

(三)生产经营成本全面上升,生存不易转型升级更难

中小企业面临要素、资源成本全面上涨的压力以及过重的税费负担。一是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由于招工难,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提高薪酬待遇的办法来吸引和留住员工,刚性上涨的人工成本给直接带来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二是能源、原材料、物流成本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主要原材料价格、油价、工业电价及运输价格均有所上升。三是中小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相对较重。比之大企业较容易获得各种名目的直接或间接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盈利水平较低的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实际税负偏重。一些地方执法不公也增加了企业负担,个别地方为完成税收任务随意增加企业税负,如从高核定收入基数、提前征收税款等。四是中小企业长期遭受乱收费的困扰。总体看来,中小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生存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大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的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能力,生存不易,转型升级更难。

(四)技术及管理缺乏创新,从根本上制约转型升级

创新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和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明显不足。一是研发经费投入过少。由于自身资金实力弱,盈利水平低,加之外源性融资难,造成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过少。虽然近年来国家设立了多项基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但资金规模过小,扶持对象过于分散,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二是人力资源投入不足。虽然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增长较快,主要是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增加,中小企业自身的研发力量十分薄弱,又缺乏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持。三是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模仿和应用成熟技术、从事传统产业的常规产品生产,或为国内外大企业从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环节的配套产品生产及加工组装,新技术研发意识和积极性不足。四是管理创新步履艰难。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即使规模做大了也缺乏改制转型为现代企业的意愿和动力。家族成员以外的员工在企业内上升的空间有限,关键岗位基本被“亲属”把持,由此带来的是企业管理创新、优秀人才引进与培养受到严重限制。

(五)政府管理体制不顺,转型升级缺乏统筹协调

从政府管理体制看,国家层面的中小企业综合管理部门是工信部内设的中小企业司,而对基本上是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各类事务管理分属商务、工商、财税等不同部门,许多部门的管理服务尚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各省、市、县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置情况不一,与同级经贸或工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横向协调难度较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职能较弱,人员配备、办公经费、事权事责均与经委(或工信厅)相差甚大,导致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欠佳。此外,中小企业统计监测系统也有待建立完善。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

二、以改革为动力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将在各个领域陆续破题,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深改革、惠民生”的通盘部署中,应着力优化体制环境,形成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破除民间投资体制障碍

逐步废除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一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切实降低准入门槛,并定期面向民间和中小企业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流程与优惠政策指南。二是进一步取消或下放有关民营中小企业投资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三是建立完善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层面,尝试建立强制性的小股东累计表决制度,使小股东利益诉求有充分和顺畅的表达渠道,保障民资中小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后的话语权,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四是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重点治理垄断环节延伸和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市场竞争格局。

(二)加快发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适应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融资需求特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一是鼓励大型银行创新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方式。推广供应链新型融资方式。创新抵押方式,进一步加大存货、订单、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新型抵押物在融资中的作用。开展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监管的试点,如试点将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单户限额以下的小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异化政策,放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规模限制。二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尽快修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上市标准,使其与新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相衔接。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和企业产权柜台交易,支持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三是健全民间金融的多元化组织体系。坚持“放开”和“监管”双管齐下,发展中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加快民间金融“阳光化”步伐。放宽对金融机构主体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发起或者参与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推进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探索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的方式,规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加快发展民间融资租赁公司,促进中小企业设备升级和技术进步。四是构建多样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促使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对接。建议在省、市两级建立综合性的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县建立主要依托协会或商会的专门性的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机构。省市中介服务机构以引导各类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为工作重点,区县中介服务机构以协助金融和实体企业对接为工作重点,通过互联网或“金融超市”等形式,降低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对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以“扶小助微”为重点,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扶助政策,应当以小微企业为重点对象,加大小微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以加速折旧和研发补贴等政策调动中小微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探索设立小微企业贷款援助基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对市场前景好、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型和出口型中小微型企业加大税收优惠支持,通过建立早期投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民营风险(创业)投资积极支持初创企业顺利成长。对于主要为小微型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可以适当减免营业税。发挥政府采购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工作,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适时成立专门协调服务机构。可考虑在政府机构中设置副部级的中小企业(总)局,管理服务范围全面覆盖三次产业的中小企业。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研究制订《中小企业保护法》、《中小企业组织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发展有更为完备的法律保障。三是切实改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政府采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继续清理和整顿涉企的不合理收费,减少和避免企业隐性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基础统计工作和数据库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事前参与、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机制,在执行层面督促政策贯彻落实并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建立促进中小企业投资及创新创业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平台。

(五)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引导中小企业形成和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一是制定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引进、开发、创新的行动指南,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储备库,并切实抓好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二是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各类社会化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面向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服务活动,制定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引进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四是推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经营绩效。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行机制。

(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以社会服务机构和市场中介组织为主体,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政策扶持、服务主体自主、公益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一是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层次服务中小企业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财务融资、工商管理等人才培训。加强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在职教育服务,增强培训针对性,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设中小企业远程培训服务系统。三是健全营销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营销。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品推介、展览展销、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和应变能力。四是建设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促使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营销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流程优化与管理创新。大力倡导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咨询服务机构,组织企业管理经验丰富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各类社会人士和离退休专业人才,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五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各类便利服务,积极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

中小型企业篇2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的产生、生存及发展均离不开投资与融资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 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与融资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不仅改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增长。典型的融资决策包括出售何种债务和股权(融资方式)、如何确定所要出售债务和股权的价值(融资成本)、何时出售些债务和股权(融资时机)等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融资规模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应为企业完成资金使用目的的最低需要量。而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代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标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制定融资决策的过程,也即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过程。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通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在中小企业财务决策中并不具备像大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那样的独立性,它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必须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才能通向财务管理目标,而不是像股份公司那样,融资决策与财务目标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是因为:

1.中小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只有投资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即最优的投资决策就是最优的筹资决策。

2.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像大企业那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自由调整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于有数十年经营历史,由职业经理层管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计划是为投资服务的,必须与投资需求相匹配,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四)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中小型企业应制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因此,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设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可以上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向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所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中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3] 洪金镳.入世后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 肖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价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中小型企业篇3

推广计划包含三部分:

(一)目标:企业拟定推广计划之前必须明确地把前进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达成企业营销计划的销售目标,也就是所希冀达到的推广活动的目标。

(二)策略:企业推广计划的目标确立之后,就是确定企业达到目标的策略了,企业推广计划的策略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分别是优良服务宣传、新闻宣传、信息宣传、定位宣传、示形宣传以及价格宣传。1、优良服务宣传。优良的服务宣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大多数消费者是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满足才购买企业品牌产品的。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期望购买企业品牌商品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以满足心理需求。优质的服务不仅可以使消费者的信心增强,还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从而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最终取得更大的利润。2、新闻宣传。新闻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起到宣传效果,它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从而使新闻报道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说服力。此外,通过新闻报道介绍公司的品牌和产品,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广告成本,而且这还是十分有效的宣传方法。为此,企业应当与新闻单位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3、信息宣传。信息宣传就是通过社会媒体向人们传播有关信息以达到宣传需求。例如,报道消费者当前需求状况,未来市场需求动向的预测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的目的。4、定位宣传。定位宣传就是选中目标市场给产品定位,并通过广告说明某产品适宜哪些对象使用。例如营养品,精美的包装是适合送礼,简单的产品是适合使用。一般来说,企业在某些商品进入市场,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介绍宣传的产品定位,使消费者购买,促进企业品牌宣传。5、示形宣传。展示企业品牌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和外观,这非常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说服消费者是示形宣传的关键,只有优良的质量和独特的产品形象,才能以示形宣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让消费者有意愿去了解你所宣传的企业品牌。6、价格宣传。价格政策和消费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者的心理有一定的低成本,低价格策略可以达到宣传经常消费的目的;一些消费者已经明显认为价格越高,越能显示自己的富有,提高价格,定价高于一般可以使他们的心理满足,购买企业的品牌,得到晋升。

(三)细部计划:详细的计划是一个详细的描述了每一个战略的实施细则,关于广告的创意、报纸和杂志刊登的日期以及版面大小等。

二、中小型企业品牌推广的主要方式

(一)口碑传播。心理学家做过此方面的调查,家人与朋友的影响、消费者自身的使用经验、广告媒体和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共同构成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四大因素。由于口碑在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口碑企业视为成本最低的信息传播手段和高度可信的推广媒介。在影响产品的品牌购买前决策阶段的消费者会通过口碑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同样,在消费者的产品品牌的购后评价阶段的影响会通过口碑信息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的看法。消费者的口碑便成为市场认识企业产品品牌的重要途径。

(二)人员推广。企业服务品牌是以无形服务的展示过程来支撑。广告推广、公共关系、销售促进之外,企业服务环境、员工立场与行为等都是企业品牌的呈现点。在企业服务的每一步,除了要注意对服务的环境,员工的态度和灵活性,而且还必须时刻关注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事实上,情感投资的消费者是企业品牌的真正的力量之源,这是超越价格水平的能力,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关系亲密度。优质的品牌总能在情感上与消费者形成共鸣。因此,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体验要从感受强度、广度和个性上进行积极计划、设计和塑造,避免客户的负面认知和提高其积极的情感成分。成功的企业品牌来自于和消费者关系的维护,来自于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对特定功能和情感价值的尊重,同时也证明工作者在推广品牌成为企业品牌重要的推广方法。

(三)广告推广。广告是由特定的企业理念,展示和宣传活动构成的,非工作人员的商品和服务的资金。许多企业认为服务难以储存是因为它是无形的,向大众传递品牌信息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广告推广选择较少。随着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化竞争成为必然,广告逐渐成为企业品牌推广的主要方式。好的电视广告、印刷广告、汽车广告整合传播,可以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来确定企业的优势,对消费者观念提高影响,引导和影响他们对服务消费的态度、偏爱和最终产生相应的购买欲望;广告采用能够展现目标消费者品位的表现手法,以形象为主,强调新颖,以联想的方式表明品牌的使用价值和创新观念,追求新奇的创意和活泼的表现。

(四)公关推广。公关推广是指与行业协会、相关的政府官员、行业媒体和记者、业内权威专家等良好的关系的维护,时常参加业内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展会,让消费者自愿的口碑宣传,参加贸易报关,有意参与公益活动,举行了一个个服务活动,救灾、公共福利、新年和其他活动,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新闻。举办新闻会、研讨会,从而进行传播,或者借助新闻传播,树立企业品牌良好的道德形象。公关的关键内容,是与消费者关系的建立和巩固。中小型企业的重点公关对象是媒体。中小型企业公关人员要经常性地与媒体沟通,并准备与新闻有关的照片以及宣传小册子和产品说明书。最好的材料是能够接触媒体记者,享受免费的新闻。服务企业要把其新闻传播、典型事件传播、大型活动传播、人际关系传播等做好。企业要注意把握传播时机,创造营销关键,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进行特别服务,通过一系列特别服务来凸显服务品牌价值,增加不同类型顾客的认同,形成品牌服务的美誉度。

(五)网络推广。现在网络推广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很多行业都开始在网络方面寻找契机,并不是传统的营销方式了,不得不承认网络推广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并且网络推广经济方便,针对性强,同时网络推广还可以跟踪广告效果。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有更大的帮助。网络推广便于相对分散的目标消费者了解企业品牌,通过搜索访问进而扩大潜在消费者,挖掘品牌价值。

三、品牌推广的缺陷

(一)缺乏策略思想。由于中小型企业实力不强,企业更多的是怎样提高品牌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忽略了品牌建设。没有更多的考虑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仅仅从品牌与企业的关系出发而实施。只看重当前的利益,忽略品牌长远性建设。

(二)缺乏整合与互动。开展品牌推广时没有与渠道和传播等运作手段配合起来,手段单一、力量单薄。推广活动单方面展开,缺少与消费者的交流,无法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热情。

(三)过度依赖传播。因为传播对于品牌建设很重要,也是品牌建设最直观的体现,从而在品牌构建过程中企业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最终产生只重形式、轻内容的炒作思想。原本传播的作用在于体现品牌的外在特征而不是产品质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良好的外在形象,但是只依靠这些是不能直接加快产品销售的,它只是一个条件,只有企业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和满意度才真正能够体现企业品牌价值,但是单靠传播并不能达到这两个重要指标,唯有从品牌内涵中才能挖掘出更多,因此品牌建设并不是存在于营销的某一个步骤中,而是存在于营销全过程的。

四、品牌推广的几大死穴

(一)邯郸学步。人都有嫉妒心,企业也是一样。看到行业中龙头企业走多品牌路线发展如此好,心里很是妒忌,难以服气,觉得别人比自己就是多几个品牌而已,觉得他们企业可以做我们企业也照样可以做。所以,很多企业一哄而上,梦想成为“龙头企业”,似乎觉得风光无限,但是到最后一般都落了个消化不良的现象,到最后不明所以的被撑死。其实品牌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主要在于精,如同可口可乐一样,它就是在软饮行业中成功的。

(二)鼠目寸光。许多老板根本无法计划他的企业的未来,仅仅是个人的经验和个人的想象力主导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盲目模仿别人,没有创新的概念。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只知道走一步看一步,还美其名曰“脚踏实地”。看上去走的很稳,但总是有一个危险的陷阱,或许明天这个企业就不复存在。

(三)任人摆布。企业一直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高薪雇佣“空降兵”。当然,品牌企业一般都是很好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控制的,但是也无法避免具有较低的道德“职业经理人”的对识别缺乏上司经常使用“三拍”的功夫,老是吹嘘自己有多么强大,可以把公司带到光明的地方;然后向上司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销售,保证企业获得丰厚利润;最终企业不仅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且是恰恰相反,这个品质拙劣的经理人就寻找别的出路,独留老板伤神。

(四)纸上谈兵。企业老板认为只有猛打广告就能飞快的创建品牌。于是如出一辙、毫无新意的广告一个接一个的出消费者眼前,看似十分壮观,有多少能真正烙在消费者的内心却无从知晓!

(五)守株待兔。开发、生产、营销、品牌营销资本四操作环节断裂,零零散,没有系统,最终成为一个畸形的婴儿。或是把企业一两种较好的产品当成自己的护身符,凭一种新产品吃遍全世界,对老产品依旧是恋恋不舍,造成最终的后果是销售市场越做越窄,直到最后走进死胡同,成本萎缩不治而亡。

(六)随波逐流。不知道企业自身的优势在哪?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不用说差异化竞争和竞争观念的手段,只知道一窝蜂的随大流,品牌、产品、市场每一方面都没有个性可言,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无情地淹没了。

(七)怨天尤人。几乎每个老板都感叹人才缺乏,人才需求。为什么缺乏?为什么需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什么阶段?每一个岗位应当配置什么样素质的人才?……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办?乱录用!最终大家不能履行各自的责任,就好像学校不断改变,还一味地抱怨:“人才真是太难找到了!”

(八)弱不禁风。很多企业看起来有领导层,其实却没有正规的管理层,决策团队也没有形成,总是老板自己说了算,而不是标准的管理。盲目进入市场的广告战或者价格战。事实上这些都是在根基不扎实的基础上制造的品牌豆腐渣工程。市场一有什么动向,就会心惊胆战,就会觉得世界末日将要降临。所以中小型企业要想使自己的品牌提升就需要扬长避短,多方面考虑,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准确的预测,从最基础的消费者出发,提高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

中小型企业篇4

二、有型产品的B二B企业

三、销售服务(无形产品)的企业

大家1说到电子商务马上就想到在网络上直接交易,树立可以复制的团队的第1种模式,做第2、3种模式会更多的以及人打交道可能感觉会累1点。实际上第1种模式,目前主要只能在以taobao为首的平台上销售,尽管据说京东以及铛铛都在学淘宝,但到底平台数量有限;而且第1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基本都有自己强大的网络营销运营团队,如果你仍是1个网络营销或者电子商务的菜鸟,确切不建议你在这个里面挤进去。第2以及第3种方式1般是传统企业,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在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上面有些禀赋以及经验,并想在这个利便更好的助力您的企业成长,到建议您在这个利便多加点力,或许机会更为大点。

2、网上生意的定位

举荐第2以及第3种中小企业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还有1些缘由是:他们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在人材以及思惟转换上都比较慢,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咱们还有必定的人材以及竞争优势及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外,咱们仍是要了解网络,了解网络客户没办法去你企业来验证的心理习气;应用差异化的手腕,构成自己在网络上的独特卖点。如你是1个律师,你可以差异化的定位:专业交通律师,只解决交通方面的法律问题;有了这个定位,你在网络上宣扬就有了更大的可托度了,你到网络上的信息也会更为的专业;同时你也有更多的时间会萃到这个专业上。

3、综合网络营销的手腕以及做法

选择好定位后,咱们看看网络营销到底怎样做。目前网络营销竞争在1些行业也很剧烈了,已经经不是几年前,咱们做做竞价排名、随意做做1个网站就能够的了。而是全方面综合的推行:从网络怎样来流量,网络上舆论布局,网站上给用户的安全感信任感,用户的转换率,怎样更好的服务及以及客户交互。具体到具体的手腕就是:

一.从流量的角度:搜寻引擎营销(含竞价排名、seo)、B二B网站推行(alibaba的诚信通等)带来有效的流量。不仅做这些而且要做的很精巧很专业,远远超过竞争对于手;良多公司做了多个网站,进行多站群营销,在百度里面搜寻症结字,竞价排名呈现好多个自己公司的网站,baidu的左侧免费的位置也有多个自己网站的呈现。在alibaba里面1搜寻症结字,诚信通会员五年以上的有多个。他们已经经不仅做到让客户找到自己,而且让客户找不到竞争对于手,就是这么牛。

二.从网络的舆论布局上:几10个B二B平台,知道问答类网站上到处能见到引导到自己公司上的信息;公司不仅有自己的企业博客、微博,而且公司的高层、销售人员基本都有自己的博客、微博,进行微博群营销。这些信息在互联网到处布局,

三.从用户的体验以及转换上:树立营销型网站,凸起来咱们公司的优势,咱们产品的差异化如只专注1个领域,咱们的客户案例,咱们获取的荣誉,咱们公司的领导人的品牌形象,公司各种介绍以及验证的视频。博客上有咱们公司服务的场景,有员工服务客户的感人故事以及视频。你只要到了咱们网站或者博客,就会深深的被咱们感动,被咱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沾染,想离开咱们都很难。大家想一想如果能到达这样的程度,转换率想低都比较难。

四.从以及客户的交互以及服务上:网站以及诚信通上多个在线交换工具以及人员,只要客户上来,就能知道客户的来路以及大致目的,有针对于性的去服务;员工只要在办公室就挂着微博,实时监控微博上的动态,以及客户很好的交互。

4、网络营销需要时间累积

中小型企业篇5

关键词:管理;知识型员工;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仅占中小企业的3%,但他们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核心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理念是注重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灵魂。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知识型的员工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知识型员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参与先进的知识管理工作并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知识,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持续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能力,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建设能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环境

1 坚持人本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具体说来,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物,它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充分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应该根据人的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来科学地安排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并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中,应该给予知识型员工充分的信任,理解知识型员工独特的个性特征,尊重知识型员工的意愿;而且要加强和知识型员工的沟通,增强情感交流;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热情。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缺,其成长、发展、竞争优势等主要来自于知识员工。因此,管理者必须针对知识员工的特点,更新管理理念,转换管理模式,认真分析知识员工的需求特点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将企业中最重要的财富资源——知识员工的智力资本转化成真正的企业竞争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鼓励知识员工不断投入和开发智力资本,促进自身知识发展,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引导员工达成企业目标。人力资本不同于其他的非人力资本,它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个体中,企业要真正使用其人力资本,必须要有知识员工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实现。员工们相信,如果他们准备改善决策的有效性,他们能否更多地接触公司的经营信息将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企业中人力资本的运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发挥知识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与创造能力,给予知识员工相应的授权,使知识员工在企业中有实际的发言权并能参与企业决策和享有企业信息,建立企业和知识员工间的信任与承诺;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在企业中建设以劳资双方互信为前提的以人为本、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

2.充分授权。权力可以被个人或者集体用于对他人和组织带来建设性好处或者造成破坏,而授权就是让别人去做原本属于自己的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员工以科技人员为主,科技人员的工作性质本身也需要更多的自主权,企业可以通过授权给知识型员工,让他们拥有真正的权力,让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让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当手中有了一定权力的时候,知识型员工不会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会把自己提升到一个“管理者”的高度,心中对权力的追求得到一定满足后,会更为企业尽心尽力。授权,除了赋予权力外,还可以通过职位的提高来表现。地位的提高,对知识型员工来说,不仅仅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得到认可的期望得到了满足。这样,知识型员工浮躁的心理不仅能得到安抚,而且还会因为地位的提高,而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能在工作中更多地付出。

3.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创新,而只有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知识型员工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不喜欢被企业严格的制度所束缚。因此,为了鼓励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要根据任务要求,允许知识型员工制定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尤其在网络时代,可适度地伸缩工作时间和调整办公地点。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使员工能相对自由地安排工作,给他们相对独立的自由和刺激,以便他们更具张力地安排工作,从而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4.形成“宽容失败”的体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而任何创新实际上都是存在着风险的,要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就应对创新过程中没有取得成功的实验,或者由于创新失败而导致的损失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上知识型员工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创新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失败就受到批评、打击或者失去支持和鼓励,将会严重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因此,对知识型员工不能求全责备,要容忍失败,持续不断地支持和鼓励知识型员工创新。

5.提供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传统大企业相比,大多都存在资金短缺、物质资源不足、人力资源稀缺等问题,而这些要素都是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尽其所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加大对知识型员工创新活动的投入。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于传统大企业,其规模小,资源有限,加上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都以学习型组织结构为主,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一般不会进行较多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方式也主要以团队工作为主,他们在企业里也许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而且也有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项目小组或工作团队,因此,传统以岗位定员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对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还有知识型员工在很多方面比管理者更能干,而且具有藐视权威的个性,所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打破职责与职位的教条式安排,不断赋予知识型员工较大的工作责任,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中小型企业篇6

含义

所谓知识型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通过进行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创造等智力性劳动,为企业带来创新和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员工。在企业里面,知识型员工包括大多数白领,如从事研发、技术、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公关等人员,也包括从事生产的高级技术工人,即高级技工(高级蓝领)。

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由于知识型员工以脑力劳动为主,普遍接受过较多、较高的文化教育,所以大多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知识型员工不仅靠脑,更主要靠智慧来劳动;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管理等都有较多的认识,掌握着最新的技术,

2、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其自主性很强

与传统的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生产流程式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设计、自我引导。

3、劳动过程中追求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

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劳动的方式难以规范、难以标准化;二是雇佣交易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全过程的价格博弈;三是知识的付出量受制于情绪影响;四是劳动关系的独立性与管理的统一性相互对立;五是崇尚被尊重与被信任;六是员工的创新过程是知识的再生产过程,要完成这种过程既需要5~10年的知识积累也需要天才般的灵感和思路。

由此可见,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于衡量

知识型员工创造性的劳动主要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其劳动过程往往融入了大量的技巧技能等无形因素,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模仿。因此,对劳动过程中人的劳动实施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而且也往往因为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依赖很多因素,包括同事、团队的协作完成等,因些劳动的成果一般难以衡量。

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学者们多关注从企业出发,在工作设计、薪酬体系建立、员工和组织关系、工作过程管理、心理契约等视角探讨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如陈云娟(2004)将激励机制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使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达到企业激励的效果,李军以工作特征为视角建立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型,江卫东(2002)通过工作设计与再设计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提出激励方法,黄大成、吴强(2005)根据网络组织中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关系变化提出的不同激励策略,赵峰等(2008)基于三层委托关系下,企业和团队,团队和知识型员工在相应风险属性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管宝云、赵全超(2006)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杨战兵(2008)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王敏、银路(2005)从知识过程管理的不同环节分析知识工人的工作性质,承担任务以及面临挑战所存在的差异,设计了差异化的激励方法,肖缓(2003)以心理契约为出发点,建立知识型员工可观察行为与绩效可控不可观察行为的两种激励模型。这些文章大都是从企业出发,认为激励是企业为了发挥知识型员工最大工作潜力而制定的方法,无论是从工作特征,或是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设计,还是从员工与组织关系,都摆脱不了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支配,缺少“以人为本”,不适合发挥知识型员工主观能动性。所以本文试图从知识型员工自身价值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建立基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知识型员工需求激励模型来寻找相应激励机制,进而丰富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以期正确引导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投资。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注意事项及具体的激励方法

加强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技能

要想不断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技能, 除了其本身需要不断学习外,加强培训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知识型员工本身对培训也有强烈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 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首先要做到培训的制度化、程序化。其次,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中小企业的培训资源非常有限,不同的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差异很大,因此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提供真正能满足企业和知识型员工共同需要的培训。再次,同行的交流必不可少。对于本行业举办的一些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应该尽量提供条件让知识型员工参加。

加强沟通与交流,满足不同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知识型员工往往个性独特, 当他们对某些事情不满意时有时并不明确表达出来,当不满意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直接选择离开。所以一方面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特别是企业老板平时应该多与知识型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向知识型员工传递企业的远大战略和宏伟目标,有利于增强知识型员工的主人翁思想。另一方面鼓励知识型员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设法解决。只有双方多交流与沟通,才能取得理解与共识,达到增强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目的。

中小型企业篇7

关键词:中小型农业企业;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955-03

Analysis o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ZHOU Liang-feng1,PU Yan-ping2

(Finance Department,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China;

2. College of Marketing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the necessary indemnifi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enterprises are interdependent in the form of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comes out in this due respect.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agriculture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financing; order financing; movable property financing;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中小型农业企业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小型农业企业大都规模小、资本质量差、信用资质低、企业管理混乱、企业效益低下,由于自身内部因素的限制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阻扰,这些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型农业企业的一大问题。中小型农业企业主要靠所有者资金和留存盈余融资,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所占比例都不大。首先,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弱质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收益较低,对金融机构的回报率不高。以GDP增长为例,1979-2012年第一产业GDP增长率大概在5.6%左右,仅相当于同期第二、第三产业GDP增长率的39.9%和44.6%。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企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中小型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高,收益差,自有资金先天不足,企业信用建设的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其次,农业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和担保贷款,但是,这类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担保资源分散,保证人资源相对不足,这些因素也制约了中小型农业企业的融资;第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不健全。以上因素导致中小型农业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举步维艰,只能“望贷兴叹”,资金的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中小型农业企业要加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1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具体来说,供应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业务交易为基础,针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提供的包括融资、动产监管、担保、结算、应收账款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项目,其目的在于使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担保公司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1]。

该种融资模式体现的是一种“1+N”的物流链关系。“1”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实力雄厚,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强,资金充裕,企业信誉优良,是银行的优质客户。“N”是围绕这个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许多小企业,一般是供货商或商。因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凭自身信用较难从银行融资,导致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平衡。通过供应链融资,物流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帮助上下游中小型企业推荐,以供应链作为融资的基础,由银行统一授信,提供贷款,充分解决了供应链中企业资金需求失衡的问题,缓解了供应链中断的压力。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帮助许多中小企业筹集到发展所需资金,真正成为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这种模式下,参与主体除传统融资模式中的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两方外,还包括间接参与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担保企业[1]。供应链融资最根本的特征是围绕核心企业,以有实力的优势企业为出发点,利用这类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信用实力达到对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进行增级的目的,最终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问题。

2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比较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最大的差异体现在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上。通过图1和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融资模式间的差异。

对图1和图2进行比较发现,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明显的一对一的关系,多家银行面对供应链上的多家企业,企业之间的关联少,合作融资少,因自身信用水平低又没有核心企业的支持,中小型企业在贷款时银行总会有许多苛刻条件。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一家银行面对一条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中小型企业因获得核心企业的支持而使自身的信用水平提高,最终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银行则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作为前提条件为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由此可见,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从传统的分散的一对一关系变为一对多的关系[2]。从传统的融资模式到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转化,整个供应链的价值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扩大,银行与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之间也实现了共赢[2]。

3 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中小型农业企业中的应用

3.1 采购链融资模式――订单融资案例分析

订单融资[2]是指中小型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购货方(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签署购销订单,对于销货方在完成生产、货物发运前,因支付采购款、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经营因素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依据对提供订单的企业资质的认定,以订单的预期销货款作为融资还款来源,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确保顺利交货。此种融资模式以实实在在的业务为前提,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都十分明确,银行能够对资金进行封闭管理,因而,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小,这种融资的方式易得到银行的青睐。

南京老一辈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中小型农业企业,2009年9月该公司接到江苏省最大的连锁超市零售商――苏果超市的一笔大订单,这笔订单对公司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公司由于规模小、担保物有限、负债率高,无法筹措生产产品所需的资金。公司的当家人王永凤拿着订单找到了南京银行小企业金融部。银行在核实订单真实性、审查企业的履约能力和核心企业的资信水平后,结合订单回款期和销售形势设立了放款率。后期银行要做好资金用途管理,企业未来现金流监测,确保贷款资金用在订单业务上。这笔订单总金额在700万元左右,银行最终在一周内给这家公司办理了400万元的贷款。订单融资让多方受益,王永凤拿到贷款迅速将货铺上,用她的话说,“这笔订单直接带动了120人就业,还间接带动了当地包装业、物流业、印刷业、渔民养鱼业等产业的发展”。

银行提供的订单融资方式,帮助该公司将手里的订单变成了“活钱”,将订单需求转化成了现实供给。

3.2 生产链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案例分析

动产质押融资[3]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受动产(包括合法拥有的储备物、存货、仓单、交易应收的商品价值等)作质押,并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业务模式,主要针对生产经营阶段。

河北省龙腾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收购葡萄,然后将原料榨汁,再将原酒销售给龙头企业加工成葡萄酒,形成一条产业链,种植――集中收购――原料榨汁――龙头企业收购原酒加工――包装销售。在每年的9~10月份葡萄收购期内,该公司需要集中兑付葡萄收购款,量大且集中,对资金的需求急迫,供应链中的一环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整条链上的其他方。龙腾公司规模不大,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少且价值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每到收购期就会出现资金的短缺,筹措资金是该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龙腾公司在资金严重缺乏时想到了用原酒进行抵押贷款,银行对原酒抵押企业的要求中有一条是必须供应给有实力的企业,并且与对方签订合法有效且仍在履行的原酒购销合同,申请贷款的用途也应当只限于收购酿酒葡萄。龙腾公司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粮集团下属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葡萄原酒供应商。长城公司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该模式的关键在于,长城公司对贷款经办行――农业银行必须出具“货款结算承诺”,承诺支付购进葡萄原酒货款时,直接划入龙腾公司在农业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并及时通知农业银行。龙腾公司也必须承诺,货款到账后,无论贷款是否到期,都直接用于归还贷款。

原酒质押不仅使贷款企业受益,对葡萄产业链上的各方都是一个转机,促成产业链上多方共赢。动产质押融资解救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条产业链[4]。

3.3 销售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

在供应链的销售阶段,大多中小型农业企业由于赊销而出现资金缺口,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应收账款融资是中小企业在销售链环节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是处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业务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应收账款抵押,另一种是应收账款让售。对于中小型农业企业供应商来说,选择应收账款让售(即保理融资)比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更有利。质押融资会增加企业有息负债,保理融资则实现了存量资产的变现,这样处于供应商位置的中小型农业企业一旦获得银行贷款后,应收账款上占用的资本得以释放,并实现卖方信用迁移,供应企业能更快地将信贷资金投入到农产品的加工升级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推动农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促进农业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有效发展。银行在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要求供应链上的供应企业所对应的核心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雄厚的高信用等级优质企业,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4 小结

供应链融资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给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带来了希望。中小型农业企业借助银行的信贷支持,能够快速地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壮大企业,进而加强与核心企业的长期战略协作。然而,由于供应链融资方式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风险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不敢扩大应用的范围,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限制条件较多。为了实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持续有效发展,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多方努力共建合作平台[5]。对中小型农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信用意识,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对贸易融资的认识。同时,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各层领导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对融资的认识。而对银行来说,还应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重视程度,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融资产品。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至关重要,核心企业的积极促动是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得以实现的保证。供应链上的各方只有彼此加强沟通合作,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 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叶 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3] 牛敏敏.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 徐邵峰.动产融资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99-103.

中小型企业篇8

关键词:农业;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56-01

一 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

1.农业深加工产品市场广阔,企业生产规模小难以满足

国内马铃薯人均消费量截止至2010年,为20公斤左右,其中超过20%为深加工消费,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西方国家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巨大,其中德国达到57公斤,近年来,我国的马铃薯出口量迅速增长。其中出口的深加工消费产品主要为薯条、薯片、土豆泥,国内的深加工消费产品主要为淀粉、粉丝、粉条等。

然而面临广阔的深加工市场,我国的马铃薯生产主要满足于鲜食消费,大量深加工消费依然由国外进口满足,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因此,基于扩大规模,实现效益目的的农业中小型企业,对融资有着强烈需求。

2.农业深加工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在走访调查中,定边县的众多生产企业,对马铃薯生产环节都只是简单的清洗、搅碎、分离、加热等缺乏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生产的产品也主要是饲料、淀粉、粉条等低端市场产品;企业生产管理,通常也停留在传统十数人的机械生产,未有完整的激励、绩效等人员管理。

产品技术研发,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需要研发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市场调研和推广;2.现有生产流水线落后,而研发或购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3.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都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支持。

二 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的仅为12%,多数贷款主要来自农业银行、农村合作社,其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极少支持农业中小型企业。

1.客观原因

我国资本市场对农业企业的支持较小,鉴于农业企业的各种特征,通常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投资者青睐,如其投资数额大而投资回报率低,农业生产企业利润通常较薄,而投入成本通常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通常与农业生产周期有密切关联;投资风险较大,农业企业受天气、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性影响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论在主板或中小板上市的比率,仅占不到1%,作为国家的支柱行业,显然这种融资现状是难以接受的。

近年来活跃于市场上的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极少投资在农业生产型企业,主要在于其追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实现资本增值、资本退出,这与农业企业的特点截然相悖。在定边县的众多马铃薯加工企业中,其初始融资主要来源于合伙投资,后续投资一方面靠合伙人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主要靠政府补助,以及小部分民间借贷,基本没有来源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来源,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深加工发展。

2.主观原因

农业生产企业,通常缺少足够抵押资产,获取贷款。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较为陈旧、落后,所用于生产的土地使用权也因为在农村地区,因此资产价值较低,难以获得足额贷款。

银行等信贷机构,通常对企业的规模有一定限制,而急需获得贷款的中小型企业又不能达到相应规模,难以跨过借款门槛。加上此类规模企业,缺少足够的担保机构,愿意为这些企业进行担保,故而从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生产、获利模式,农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远大于其他行业或者大型农业企业,通常与一些特定的农产品收成相捆绑,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难以通过分散化分散风险。

此外,企业自身在财务制度上也相当欠缺,账簿设置不完整、财务报表缺少统一科目、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未能遵守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等问题,也成为了中小型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类企业几乎没有书面化、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相当薄弱,加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阻碍了企业获得融资资格。

走访中,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富含有机物,一直免费给周边的村民用来灌溉农田。若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烘干,可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出售,副产品还可做酒精、饲料,剩下的废水仍可用于灌溉,达到废水充分利用。该企业的经理称"很想建一个沉淀池",但之前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主要设备改造,自有资金无法满足需求。虽然被视为定边县马铃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经理称无论是日常经营还是设备升级、扩建,都无法从政府得到优惠或补助。而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该厂的土地又是集体土地,不能用于抵押,也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

在调查中,定边县的众多马铃薯加工企业中规模普遍在300-500万之间,生产线较为落后,生产规模较小,如淀粉产量一般在1000-3000吨,粉条、粉皮生产线,年产量达1500吨。在走访过程中,各企业均无法提供规范完整的财务报表,因此难以做出财务分析。从获得的少数企业的消费明细表来看,在记账科目与项目类型名称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对相同存货、资产的确认、计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在部分走访企业中,出现为了节约成本,出现经理一人同时承担总经理、会计、出纳、技工多职的问题,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诸多重要原则。

三 解决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若干建议

鉴于农业发展中的诸多特点,解决农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有别于其他行业,具体体现在:

1.更多发挥政府主导、扶持作用

根据市场机制,由投资者和商业银行自由选择,现有的农业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渠道,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即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产品落后,效益不高,更加难以获得融资,需要由政府拨款、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等形式,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扩大规模、更新技术产生的企业。此外,还可以加大政府对这类企业的直接投资和税收优惠。

2.金融机构设立专门针对农业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政策

针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特点,金融机构应专门设立“资格认证”和“不同标准”发放体系,适当放宽对农业中小型企业的抵押、规模要求,降低对这类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应通过税收等优惠,鼓励其他投资者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资,放宽民间借贷,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强化农业中小企业的自我内部建设

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自身,应进行多方面建设,包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报表科目、进行规范的会计操作与处理。另一方面,应该有效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未来投资进行合理预算和规划,从而有效的获得融资资格,并且能够妥善运用所获资金。

参考文献

[1] 黄修杰,杨景锋.广东省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9(2):141-144

[2] 吕广仁.农业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4):135-137

上一篇:建筑企业会计范文 下一篇:国有企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