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7 10:35:54

居住环境设计

居住环境设计篇1

1.1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来进行,现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关注环境的设计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划分的局限性,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迫于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在环境的设计上以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忽视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十分单一,在环境的规划上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即与建筑物的外观样式,颜色相符合,与地块划分相吻合,却缺少本质上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某些小区由于赶工期,对于建筑周围的规划设计也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居民的长期居住出发。就设计师本身来说也缺乏合理化的创新性思维,缺少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背景来进行环境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独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关注地域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楼盘建成后,相应的环境规划以及怎样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精品居住区。现在小区设计的多样性,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着新兴楼盘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这就要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必须具备新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3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在大多数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环保这一理念虽被人所熟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高档的居住区在处理垃圾回收这一问题上,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大多数的居住区在环境设计的初期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凭借垃圾箱不能够真正实现垃圾的合理回收。因此,在整个居住区中设计出具有环保特色的景观,提供给人们环保信号,在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2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改善方法

2.1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延续性,那么更要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上,要多方面考虑怎样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和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例如,残障人士的通道,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动区域。要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人性化需求。

2.2重视功能分区的规划

许多居住小区为了标新立异,夹杂了许多形式上的设计。而作为居住区本身,首先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实际的设计应用于环境当中,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要有更深层次的环境需求,环境设计中可根据居住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出相应的功能活动区域,关怀不同需求的人群,按照层次划分功能,着重规划居住区内各个功能分区,提高使用率,丰富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2.3重视能源的再利用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可开发能源的再利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利用的范围广泛。例如可以将太阳能应用到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利用太阳能调节地下车库的温度,不必使用暖气或是地热。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溉草坪用水可利用景观设计处理循环使用水资源,一方面可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作为环境设计中景观的一部分。

2.4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

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2]。要保护并且利用好居住区开发前的原有植被,这些植被生长的年限很长,有了较深的根基,不宜破坏它的生长环境。小区绿化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植被景观,从而形成新的景观,结合地貌特征,适当种植高低灌木与乔木,既保护了原有物质资源,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新的资源。

2.5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古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即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人要融入到自然当中,而自然的物质资源又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人的设计行为对自然界的干扰有正负之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产与生态协调的设计是一种正干扰。现实生活中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人们被周围的环境所笼罩,惬意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因此,自然的元素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6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当中,注重人工的修饰及装饰设计,这仅仅是形式感的表现,这些设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原有的存在形式。在设计中,除了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以外,在人为设计加工时要注重对空间布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如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很难进行保护与补救。因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尽可能做到对场地干扰的最小化和自然生态保留的最大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环境设计要紧密结合人本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最大化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重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以生态设计为参照,不断提升环境设计质量,创造出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区。

居住环境设计篇2

1.以砖、瓦建宅居住

以砖、瓦建宅居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建筑元素。这些以砖、瓦材料建宅技术给人类居住发展又带来了积极效应,一直延续至今。人类以砖、瓦材料建宅居,能够在建筑设计环境中比较合理地利用日照,在冬季采暖中就开始知道充分利用太阳能。如丽江古城就是以砖、瓦烧宅居住,已成为中国建筑设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丽江古城再现了当年的古朴自然居住环境设计艺术,在青山碧水衬托下,再现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丽江古城作为中国有悠久居住设计艺术历史的民族城市,其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居住设计艺术的精华,彰显着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

2.以钢筋混凝土建宅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构筑元素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可模性好,可根据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适用于各种形状复杂的结构,如曲线形梁、拱、空间薄壳、箱形结构等。充分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强度价格比合理,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而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而增长,使钢筋不致因升温过快而丧失强度。至今,全球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设计艺术已经普及。

二、中国未来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

1.穿越时空走廊建成中国特色的小康居住生活环境

中国房地产每年的开发量超过整个欧洲全年的开发量,中国平均每年的开发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年内有5亿多农民进城居住,中国房地产的需求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的,中国的房地产进程还要持续20年左右。党的十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第一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生活环境的最优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2.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

2013年将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这不仅是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的内在要求。当前最关键的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和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要在2020年把中国建成小康生活环境,就是要创新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定的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的科学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将愈来愈看重田园般的村落化人居环境,建成具有山乡、水乡、海滨特色的人居环境。在建设小康生活环境的新形势下,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是发展和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结合”的新局面。这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

在2020年以前,中国人居环境设计艺术既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又要使其极具诗意。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中,要引入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是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的重要手法。诗意般的栖居是一种人居生活境界艺术设计,而这一种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要由自己来设计创造。诗意的人居生活环境设计正在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保护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即将被推到生死边缘。地球只有一个,面对现实,保护地球,需要从现在做起。

三、中国居住环境研究

1.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我国农村向城市的发展推进,仅发展大城市不可能解决我国的城乡一体化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城乡一体化问题,国家提出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是:控制大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研究表明,根据这一方针,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重点应是大力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要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坚持保护环境、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为重点,强化对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要继续加强自然环境保护。

2.建筑和景观设计要考虑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他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建筑和景观设计艺术中要想创造一个满足人们需要的适宜环境,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气候元素特征。气温、日照、气流、湿度等气候元素是影响人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为了确立城镇建筑和景观设计艺术中的发展方向,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优美、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城镇。青岛城镇建筑和景观设计艺术的研究表明,要对青岛城镇区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共划分为旅游区、居住区、娱乐区、养老区、交通区、商业区、学校区和工业区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环境对策。

四、结语

回溯历史,人类在地球上还要生存几十亿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定律。研究表明,如果不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保护好自然环境,人类和地球才能长期居住并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文明居住与大自然环境共存的和谐,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会所;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57-02

在政府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和谐社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区居住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影响整个城市风貌,增强社区凝聚力。

一、社区会所

社区会所是承载着文化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性建筑,目前国内居住区会所的功能主要是各类健康运动项目,辅以餐饮、超市、物业管理等其他功能设置,较大规模的会所可提供如商务项目等特殊服务。社区会所的功能设置非常灵活,但是利用率却明显不如公园。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会所的作用,应该特别注意会所环境的营造。

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社区会所在造型上要突出其中心位置。景观形态学研究表明,空间的明晰影响着使用者的感知,为了形成愉悦和兴奋的情绪、明快的颜色,应利用迅速变化的寓意、令人惊讶的结果去营造环境。体现在环境设计中,开敞与密集的对比,低矮与高大的对比,都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兴奋点。社区中心的开敞空间通常是中心绿地,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出现大片的绿色,使人的视线得到充分放松,而在绿地的尽端突出主体建筑,给视觉上以强烈的对比。

在视觉中心的营造手法中,中心轴线的建立是必要环节,轴线的明确有助于突出社区会所的中心特殊地位。中国传统建筑把中心轴线作为等级制度的标志,中者为尊的思想适合东方的习惯思维。建筑所在的轴线上可以安排纪念性雕塑、喷泉水景,并利用地形、植物、铺装的变化等方法,使居民的心理随着空间的起承转合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会所建筑属于一次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就基本固定成型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时尚的发展变化将引导居民对住区会所的功能需求不断更新。所以,住区会所的功能设置要有“可持续化”的设计观念,预留出今后发展的空间,方可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运动场所及设施

通过上述对社区内文化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运动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中设置运动场地及设施已成为现代社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将传统的出游式休闲方式引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为居民的户外休息、锻炼及游戏提供场所和器械。

社区内运动场所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第一,对社区中所选择设置的活动场地及设施本身的成本进行控制,以便运动场地及设施能够在社区中得以广泛设置;第二,活动场地与设施的数量应根据社区的规模、人口进行控制,既不能过少,也要避免空间和经济上的浪费;第三,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种类,根据社区内居民的年龄构成,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做出修正,如社区中老年人较多,就应适量增加一些使用难度低、安全度高的项目,或者在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具体设计上注意无障碍设计,强调符合老年人的活动需要等;第四,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还应考虑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节约后续费用。

(二)便易性原则

所谓便易性,是指社区中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可达性强,场地设施的使用难度适中。可达性指应考虑服务半径,不同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1000米,且在设计上强调视线及路径的开放性;使用难度适中指住宅区中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为普通居民服务。所以,这些运动场地及设施,在使用时不需要较多的技术要求、专业训练或严格的环境条件,但安全程度要高。

(三)协调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布置应具有系统性,高、中、低档和大、中、小型合理布局。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住区规模,可专门或结合宅间、组团绿地及公共设施的附属部分,分级设置,不同层级的活动场地及设施,在规模、种类上既有区分又相互配合,为居民提供多样选择的同时,这些活动场地及设施的设置应注意彼此之间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环境造成干扰。

(四)多功能性原则

当社区用地较为宽松、规模较大时,可适量设置专项运动场地;开发多功能使用的可能,使得一处场地(或设施)能够满足两项乃至两项以上的活动要求。如在设置篮球场地时,通过画线的不同和附属设施的灵活处理,使得同时能够满足打羽毛球者的需要。

(五)特色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人群,而且在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及造型特征上都应努力形成某种特征。这种特征的确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与社区期望形成的特色相结合,促成社区总体特色的形成。如果住区的总体设计强调休闲与活动的理念,那么在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较多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及设施。

三、儿童游乐场所

儿童是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社区中,儿童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社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尺度适宜

儿童都喜欢从高处往下看,所以,游戏空间设计应该考虑他们在走、跑、登、爬时眼部的高度。如成人可以轻易看到的屏障也许就完全挡住了3~5岁孩子的视线,他们的平均身高是90~100厘米。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或假设的活动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用缩小尺寸的游戏器具再现成年人的活动。所以,必须考虑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使用尺度。

(二)丰富性和多样性

所谓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指器具数量丰富,且每个器具都有几种不同的利用方式。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大型的综合性器械出现在户外活动中,为儿童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机会,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判断和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场所,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和使用机会。

(三)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地和器械本身的安全问题。对于儿童来说,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在他们大脑里并不存在,通常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对于他们都成为安全隐患。游戏器械不宜过高,并且要有护栏,金属器械的尖锐处要用圆滑的软塑料或橡胶包好或加以钝气;游戏场地的地面应采用柔软材质,避免孩子摔倒受伤。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要方便,出现意外能及时赶到,儿童游戏场地周围要视线良好,并且设有家长座椅。

四、结语

社区居住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只是选取其中一部分与居民的文化行为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人们最开始的选择并不具有文化选择上的目的性,然而当大家普遍接受这种选择时,一个群体就形成了,文化也就悄然出现。居住生活是一种细腻的行为,其选择呈现出多样性。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为居民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马武定.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居住环境设计篇4

在庭院布局方面,常见有院落不大的天井式四合院,其大小结合的院落空间组合,层次分明,以小见大,在结构的起、承、转、接中巧妙地起着融合作用。在整个房屋的布局中,屋面拐角处常常相互连接,在起到围合作用的同时,又使得整个屋面结构统一。另外,建筑的墙垣作为重要的实体要素围合在天井院落中,与“虚”体空间相交错,对宅院内部空间层次的变化起着调节作用。以大邑刘氏庄园为例,该庄园由众多庭院组合而成,围合与闭合的结构并存,虽然厅、院、房多达数百间,但井然有序,功能分明。门户是厅与厅之间的隔断,通道又将其连接,院落之间相对独立,厅房又将其联系起来。这样的庭院,在围合中有闭合,在空间上厅、院又各成单元,各有其功能性,既满足了聚族而居,又实现了小家庭各享天伦之乐的要求。

二、四川民居庭院风格对当前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居住文化之影响

居住文化是住宅建筑及其周围物质要素共同营造的一种生活环境。传统的居住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特征与文化内涵,相对于规模大、密度与容积率高、居住高度集中的现代城镇住宅区环境而言,传统的民居庭院模式不能简单模仿和照搬形态,必须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人的居住习惯相适应,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现代的“人性庭院”。在大量的居住空间设计中,传统庭院式住宅空间可以作为设计原型,传承民居庭院空间“邻里文化”的精髓,现代设计语言和建筑形式作为表现载体,呈现新理念的庭院,以此达到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形态。以地处金堂的“蓝光观岭”项目为例,其强烈的人文意识、细腻的审美体验、曲折的隐喻手法,将民居中庭院设计的要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式乡村别墅风格。其借助瓦面风格屋顶、砖石墙面材料,以及多样的民居式布局与传统村落的形制,构建出了传统民居式的乡村景色。同时,其科学的人车分流道路规划全方位展现着现代与传统居住模式相融的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手法上,项目以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来组合,饱含着丰富的感官效果: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制造出匀质表面,变幻莫测的光影从庭院各角落投射出静默的美。另外,在围合结构上,以低层联排、叠拼、合院住宅为主体,配合少量中高层住宅院落,土地利用充分,兼有中式住宅老街的情趣,庭院空间层次分明,现代表现手法干净利落。在传统庭院“隔、抑、曲”的技巧之上,整个项目构建出饱含“起、承、转、合”各元素的空间序列,多方位打造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社区环境与和谐的人居社区,将人文与自然两种景观完美叠加,使人与自然水融。

(二)庭院模式之影响

1.传统地面模式

如今的新中式庭院建筑设计主要在对传统民居建筑复原与保护的基础上,以传统庭院为原型,结合现代住宅空间的模式,构建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庭院式住宅。传统的民居式庭院住宅基本单元一般由几组建筑通过围合构成,通常规模不大,设有一个门作为出入口,配娱乐休息设施在院内,以排水小道将两户之间隔开,是人们闲暇交流的好地方。这种人性化的特点如果融入充满个性的当代居住空间里,可以使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产生传统庭院住户的家庭归属感,让现代生活更加温馨,亲近邻里与自然。位于四川金堂的“中国会馆”是将川西民居中传统四合院的围合院落中单个房间按现代居住功能组织起来的典型建筑。四合院中的“院”空间,是户内的私家空间,并在院落周围建立起新的空间秩序,赋予庭院空间以新的生命力。在空间处理上,院落竖向空间相互穿插重叠,天井连通天地,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面积,同时也让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另外,在户型的主入口对称上去有一个比较高的台阶,进来后是一个很小的院子,这个院子正对着一个中间的内院,类似于传统四合院最中间的院子,在内院中有厨房、餐厅,最里边便是中心区域客厅。由此到室外,步行一个台阶便是后院。一个户型图上有三个院,而且这三个院在排列和空间组织上,传承着传统庭院空间的精髓:院落引领着建筑空间的布置,让虚实自由渗透,体现出建筑空间起、承、转、合间的恰到好处,有张有弛,有聚有散。其在迎合我们现代的生活理念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庭院“虚”空间的作用,三个院套在一起,在尺度上、布局上有着不同的相互联系和穿插,巧妙地统一了三个空间。

2.艺术与结构的突破

如今的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建筑不断地往高层延伸,公共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密闭的楼道环境,上下班的过往,带来的是邻里亲朋的生疏,友情的淡化,那份邻里间的温暖变得越来越陌生。那么,能否在高层建筑中实现庭院的氛围呢?设计师们独辟蹊径,尝试着在楼上楼下以垂直角度搭建组织庭院,也就是如今出现的“空中庭院”概念。“空中庭院”的目的是使高层建筑的居住者享受庭院的属性。“空中庭院”的形式和概念是理念上的创新,为满足城市聚集居住的需求,对长久以来的阳台、露台概念进行了升华,在空间和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使之挑空于楼层间,搭建出“悬空”的天上庭院。成都世纪城“天鹅湖”项目的设计者突破种种限制因素,在纵向上考虑立体庭院空间:螺旋型建筑体上的空中花园,营造出一个立体式的绿色家园。超大面积的空中私家花园,完全摈弃了传统阳台的概念,它的主景观层高达6.5米,花园面积足足60平方,不但能够养殖花草,连种植针松、乔灌等高大品种都成为可能,使生态居家的品质生活完美呈现。不仅如此,超大的空中花园更是专属的私人休闲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修筑木质栈道、生态鱼池、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沙滩椅、阳光房等,随意组合,真正融入自然,享受自然。这一项目的成功,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在住宅功能的区分上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明确、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人居建筑中的庭院属性,在兼顾人居交流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安全与私密保障;二是,满足了人们融入自然的本能需求,保证了人们与阳光、水和植物的亲近。如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一个家族自我的空间,而是现代人居住交流的公共场所。鉴于此,我们必须在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的认识下继承、发展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建筑的精髓,让建筑活在本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中,还原建筑于自然,最终实现“人性庭院”。

居住环境设计篇5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设计 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精神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

2.物质元素

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知、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

①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在设计中,要强调对这些自然环境资源的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

②人工元素。在保护和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从占地面积来看,通常占整个绿地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生态功能。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由此看来,居住区软质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应特别重视。

硬质景观: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包括上述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组织、设计,是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3.地域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着手点

1.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其一,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系,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其二,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比如,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及与绿化场地的界限划分、景观建筑的布置与营建、景观小品和山石小景的点缀、室外家具的设置、景观照明的布局等。其三,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居住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居住室外环境和居住室内环境。在现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在设计时,需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居住区的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2.考虑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居住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2]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年.

居住环境设计篇7

关键词:

一、前  言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可以说,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优美绿化环境景观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

二、居住环境景观的构成

环境艺术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学科,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并结合特定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房地产发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同时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也越来越丰富。

1、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到了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

4、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总的来说现代居住区的小品可分为雕塑小品,园艺小品和设施小品三类。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公告栏、电话亭等等。通过精心设计它们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成为别有一番情调的设施小品。

三、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

在设计小区的环境景观时,并不是把各个构成元素简单的组合起来就行了。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隐私感;居住环境的健康、舒适、人性化等。因此,在现代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融入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理念。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应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比如成都一个较大型的生活社区芙蓉古城,采用了苏州园林式的设计风格,不但绿化面积很高,各种植物的配置很合理,而且循环水系统的使用也很科学。真正做到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

3、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4、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5、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成都的芙蓉古城,就是以“古城”为设计思想,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小区,让人们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在回到家中时,感到别样的氛围。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四、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新趋势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现代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那时盛行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并且还将本土化的风格、特色融入到设计当中,使得当地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

五、总  结

居住环境设计篇8

关键词: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深化,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慢慢的关注起来,不仅表现在对室内环境,还表现在对所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持续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概念,而现代的居住区的规划和发展也应该将为了营造绿色生态住宅,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为主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居住区规划和设计中来。将“有地方住”的居住概念向舒适型、环保型转变,而我国住宅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提高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关键。

一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一)、景观的规划

“家”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所居住的环境当中渡过的。因此,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而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师首要的问题之一。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单个住宅楼设计的效果,更取决于整个建筑的形式。居住外环境不仅要有生活居住气息,而且还要反映出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风貌。因此,居住区景观的合理规划以及拥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理念,是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生活环境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居住景观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人性化的空间。如今,现代住宅规划发展正向着环保、绿色、节能等方面发展,这样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不但符合环保、节能、无污染、高舒适度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而且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还能能够有效利用面积,给人们留下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1、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注意住宅的整体布局、朝向、能够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2、规划要符合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动静分区、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车行、内部人行。居住区停车场的要保证车位数量,场地选择安全、方便,出入口分开。

3、各得其所的休闲环境。对住宅区室内的绿色景观要因地制宜、融于自然,可以设置走廊、座凳、水池,庭院中可以种些花草灌木,给居住者带来一个可以在树荫下乘凉、聊天、玩耍、娱乐休憩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二)、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

在现代繁华的城市里,人们为了追求理想生活,心灵上的绿色家园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渴望。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类才会和谐发展。在城市工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严重、噪音干扰、出现的热岛效应等问题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所以,现代住宅室内外环境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自然、和美观的设计要求。住宅室内外环境中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住宅室内的有限空间,力求营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富有特色、环保、又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

住宅区室外应种植大量花草树木,因为树木不但具有净化空气、灭菌的作用,还具有降低噪音、减少辐射、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功能。

1、因地制宜是生态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住宅区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能营造自然的景观,使空间有变化,有层次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其次,选择地域性植物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尽量选择适宜生存的乡土植物为主。

2、住宅区内外环境立体化原则。住宅区内部绿化与外部环境内外景观交融,和谐过渡和延续,使得住宅区外部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在住宅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情画意的住宅区景观。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住宅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玩耍营造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因此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代的绿色生态就是讲求的节约、生态和谐、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这种基础上,人们对室内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在绿色生态设计中,人们体会到了室内的自然美和质朴、简洁的设计风格。这种绿色的生态设计遵循的是节能减排、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绿色生态设计不仅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而且实现了对大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 住宅室内设计

室内的装修亦采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并且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成和谐的整体,把住宅的居住功能和室内设计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极力打造舒适美观的住宅室内环境。

(一)关于绿色生态设计

以前对室内的装修设计中人们大量使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等材料,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使得材料中的大量有害物质有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在室内排放出来。所以现在提倡的是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或是无污染绿色材料进行装饰装修。

(二)科学合理的室内格局

通风效果好、自然采光好,这钟设计构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更有效的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这样造型上既美观、又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

(三)全面采用绿色生态技术、节约常规能源

由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因此对于室内设计而言要扩大绿化,把绿化引进室内环境。室内绿化要多层次,可以设在阳台、层顶上、墙面上等多处。现代科技研制出的隔热玻璃、保温墙体等新材料新工艺都具有许多优越性能,可以达到功能和美化的双重效果。此外,使用洁净能源既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最符合生态型的室内环境要求。

结语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设计是21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中心,有利的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健康优雅的居住环境。在以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0(3):99.

2.祁斌,生态型居住住宅区的理论与实践,住区[J],2001,(2):96.

3.刘丽英.节能环保型住宅室内外环境设计思路与发展[M]建筑科技出版社,2009.3.

设计从绿色生态的角度考虑,用材方面都是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是绿色环保的

上一篇:室内色彩设计范文 下一篇:化学实验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