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4:46:39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篇1

建筑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成本、工期的竞争,建筑生产管理的过程是进度、质量、投资在建筑生产周期内的控制过程。但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或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过程中,都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是要么强调工程质量,而对成本却不太关心,使工程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荣获优质工程奖少,而经济效益却低下的被动局面;要么强调工程成本而不顾及质量,从而使“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因此,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数,而在这少数企业中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地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质量损失成本源归集不明确。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4)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当。

本文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质量成本总和最低的一点如图1.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可以求得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内外部损失成本,一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之和,随着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的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1、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系统而有效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状况,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协调关系。

(1)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应纳入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归口分级控制。由各项目部负责内部损失成本、用户回访部门负责外部损失成本、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成本及预防成本。另外,总会计师还要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明确财务部门和质管部门的责任,根据财务部门和质检部门的报告和改进计划,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等决策。

(2)财务部门和预算部门要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质量成本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最优先成本决策,监督考核各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根据质量成本数据提出分析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改进报告,具体组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3)各项目部根据下达的质量成本计划,提出本部门的执行措施和相应意见,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报送真实的质量成本数据。各项目部还要将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以便管理阶层据以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加强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

所谓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1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

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主要思路是建立在两张对照分析明细表、一组分析原则与一张组织关系对应表的架构上,即组成“二表一原则一对应模式.

(1)从公司层面建立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如表1所示。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纲要性强,是系统方面全面的统筹;是从公司层面对质量损失类型及其原因的概要性罗列。质量损失类型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损失、安全质量损失、合同质量损失及工作质量损失。损失原因只列出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应作进一步的细分以便将损失源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

(2)从项目层面建立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十分详细,便于具体操作,是按照具体的分部工程将质量问题通病及其原因进行罗列,并根据具体原因找出相应质量损失成本源。

(3)在项目组织结构与公司组织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对应性,明确这种组织对应关系,就可以将施工中的质量损失成本源通过对应关系由项目层归集到公司层面。应理顺建筑企业的公司组织与各项目部组织的对应关系。

(4)为了避免在使用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时生搬硬套,使质量源的分析僵硬化,

需要制定如下分析原则进行指导:

①材料问题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是质检员和材料员。

②由于具体操作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责任是工长,施工员与质量负责人也要负一定责任

③已按交底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技术负责人是第一损失成本源。

④在施工过程中,该复检而未复检出现问题,第一损失成本源是施工员。

⑤重大施工安全问题,找项目经理。

⑥形成产品后查处的质量问题第一损失成本源是质检员。

⑦技术负责人应针对实际工程具体情况,提出全面方案,具体执行者为施工员、工长、质检员、安全员。若不按要求做,必追究其相应责任;反之,技术负责人对问题不提出解决方案、措施,任期盲目施工造成损失,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

⑧施工方案经过审批论证,一旦成立,则不属于个人行为。

2.2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过程

首先,依据会计科目与质量记录,将施工质量损失归入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在项目部层面上寻找质量损失成本源。其次,结合质量损失分析原则将项目层面损失成本源通过组织对应表向公司职能部门层面归集,寻找施工质量的公司层面的损失成本源。再次,将其他质量损失归集进入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最后,按照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将各类损失成本源归集至公司层面。

3、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3.1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科目设置

为了以货币价值的形式综合反映产品质量成本问题,企业应该设置“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并下设5个二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质量费用调整。其中,质量费用调整科目核算实际并没有支出,但应计入其他二级账户的隐含成本,以保证质量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质量成本。各二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如表2所示。

3.2质量成本核算体制的建立

由于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属于管理会计体系范畴,不能纳入企业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第一步工作是填写相关原始凭证,包括返修单(内外部)、返工单(内外部)、停工单(内外部)、材料降级处理报告单等,把当期发生的质量费用通过原始凭证归集质量成本明细科目中。其次,每期期末把当期质量成本科目中归集质量费用按发生原因和发生地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分别结转到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最后,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说明书,分析产品质量成本总额、构成、单位产品质量成本。具体运作流程如图3.

4、重视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即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共包括4个分析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分析,构成内容分析,构成比例分析和质量损失率分析。

4.1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内容分析

首先,计算出本月(或本期)的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内容,然后,分析比较本月(或本期)质量成本与上月(或上期)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据此找出质量成本的发展趋势。

4.2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分析

所谓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分析,就是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例,即内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率、鉴定成本率和预防成本率。然后,分析比较质量成本项目构成与最佳质量成本指标,找到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其中,最佳质量成本指标可借鉴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而得。将质量总成本曲线划分为质量改进区、质量成本最佳区和质量成本过剩区,如图4所示。

在质量改进区域,损失成本高于质量总成本的70%,预防成本则低于质量总成本的10%,在此区域应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突破性措施予以改进,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在质量成本最佳区域,损失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50%,预防成本低于质量总成本的10%,处于此区域时应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转向控制。在质量成本区域,损失成本小于质量总成本的40%,鉴定成本则大于50%,处于此区域应降低质量标准中过定标准,减少鉴定成本支出,从而使鉴定成本降下来。

4.3质量损失率分析

控制内外部损失成本是质量成本管理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的关键项目,因此,可以质量损失率的分析寻求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所谓质量损失率,就是指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之和与施工总产值之比,是质量指标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性指标,其大小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效,其值应该越小越好。同时,还可通过分析比较本月份质量损失率与上月份质量损失率,来衡量管理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张三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质量成本分析篇2

论文摘要:利用质量成本理论及其分析核算方法,对恩鸿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核算,确定最佳质量成本,做出最佳质量成本决策,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二者之间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标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山规模效益型经济}句质量效益型经济转变。在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情况,企业要立于市场,就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顾客,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一手抓产品,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木,使企业产品的价格在竞争中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利润。这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质量成木是经营成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而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最佳质量成木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对质量成木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和控制,小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木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异质量管理活动,从质量成木角度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有利于促使企业领异重视产品质量,拓宽成木管理方法,推行质量管理工作。因此,质量成木的研究是把企业产品质量与成木有机结合起来,使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是加强质量管理的基木工具。

    关于质量成木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许多侧卜究成果,如朱兰博士在1951年首次提出了最适合质量的论点1956年费根堡姆提出pa f方法l; j即把质量成木分为预防成木、鉴定成木和损失成木;19 74年d aniel l undran将质量成木[(}线分为改善区、无差异区和完美区二大部分;ross在1977年提出过程成木方法,于1989年山m arsch在质量成木测量中开始使用`}’s’;cooper }iikaplan在19 88年提出作业成木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6’。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侧l一究全而质量管}}. (tqm )  h的质量成木控制成为了新时期企业而临的挑战。

    我国在1978年引进全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引进了质量成木的概念,1984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了质量经济分析侧卜究会,开始侧卜究有计划推行质量成木工作,自那时来,质量成木得到了各有关部和各类企业的重视,有些企业已把质量成木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木文根据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的发展趋势,运用质量成木分析、优化与控制方法,进行全而质量管理(tqm )   h企业质量成木控制的实证研究。

1质量成本及其构成质量成木的涵义

从广义上讲,质量成木即是一种成木,又是货币化的质量。笔者认为,质量成木是企业开展全而质量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成木概念,它是与产品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劳动耗费,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目的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1. 2质量成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质量成木一般山预防成木、鉴定成木、损失成木(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等构成。质量成木的项目之阳j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相互关系,见图1所示

    1.3质量成木与生产成木的联系与区别

    从成木会计的角度来讲,质量成木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成木的有机组成部分。质量成木管理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是从客观上进行成木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促进质量改进活动。生产成木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劳务)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成木和生产成木是密小可分的。质量成木和生产成木的数据来源相同,都是依靠原始凭证和凭证汇总表。它们的职能目标相同,都是从小同的角度反映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为企业有关方而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同时,质量成木最终要结转到生产成木中,变成生产成木的一部分。皿然在生产成木最低点上的产量小一定是质量成木最优。但最优质量成木一定在生产成木最低点附近摆动,有时还能够影响生产成木的走势。

    它们之间也有区别。首先,报表的用途小一致。其次,报表的内容小一样,山于用途小同,决定了报表格式和内容小一致。一方而,质量成木的核算偏重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可控制成木,特别是降低预防和检验费用,而生产成木则要求全而真实地反映生产全过程的耗费和变动。另一方而,质量成木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尚无统一定式。在会计业务处理上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于较新的业务领域,而生产成木的核算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

2质量成本分析与优化的实证研究

    恩鸿公司始建于2001年,经过7年滚动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集科侧卜、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精细化工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00万,占地而积130亩,主要产品为联苯一氯节、联苯一氯节酉旨化物等有机物中间体,以及亚磷酸等副产品。20 06年产值80 0万,销售收入750万,利习150万。

2. 1恩鸿公司的质量成木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在质量成木方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公司的预防成木和内部损失成木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司总质量成木。

    (2)公司两个生产车间生产能力彼此之间衔接小够,配合小到位。

    (3)质量成木核算方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司没有明确规定质量成木的开支范围;公司部分费用界限划分小清楚;企业管理者对待质量成木核算的态度以及内部损失成木的核算等方而。

2. 2公司质量成木的优化措施

(1)加强公司质量成木分析

    根据企业自身销售水平及性质,结合公司在20 06年度发生的质量成木,分别计算预防成木率、鉴定成木率、内部损失成木率、外部损失成木率,如表1所示,l{将计算结果与制造性企业一般水平相比较。

与制造性企业一般水平相比,该公司的鉴定成木相对而言较低,山于预防成木与鉴定成木成非线性的反比关系,企业的预防成木显然较高,所以企业在预防成木方而要查找原因l{加以分析,以加强预防成木的控制。企业内部质量成木损失率为26.73%,高于20 %,而外部质量成木损失率为12.67%,处于很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在外部损失成木较稳定的情况卜,能进一步降低内部质量损失成木,比如将返工、停工费用以及产品降级成木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则公司的总质量成木会大大降低。

    2006年公司总质量成木比20 o5年降低了6. 1万元,见表2,主要是山于预防成木比上年降低了7. 8万元,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在鉴定成木较平稳的情况卜,加强预防成木的控制,有利于公司小良品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内部损失成木,这有利于总质量成木的降低。该公司质量成木还小在计划的满意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在预防成木方而没有做到较好的分析与核算,没有得到全方而的控制,预防成木还较高,甚至没有达到计划值。但这小是说预防成木越低越好,因为这样相反地会异致鉴定成木的上升。预防成木卜降2. 12%,会异致鉴定成木上升0. 63% ,质量损失成木也上升1.51%,最终总质量成木卜降3. 03%,山此可以看出,质量成木四大项目成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某单一成木的升降小会直接异致总质量成木的升降。对于20 06年,公司就可以依据前年与去年的比较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预期可能达成目标的计划质量成木。

(2)改进生产工艺,确定最合适质量成木

    生产的初品需甲苯或甲醇做溶剂提纯,使用小同数量的溶剂与初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有关,通过小同配比寻找最佳的溶剂使用比率,找到最合适的质量成木点。结果测算,生产工艺改进前后质量成木可降低24%,从而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开展全而质量成木管理

全而质量成木管理要求企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卜全而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一种有效工作体系,其操作步骤可以用以h六点来表述(da pcd i):定义(define)、分析(a nalyze)、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改进(inprove)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p 900 0认证,有效、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质量成木。一方而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而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可以使顾客确信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长期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积极采取精益成木管理

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木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木管理理念—精益成木管理。它以客户价值增值为ji句,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木,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木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利用精益思想来进行质量成木的控制与管理,小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木,更有助于加强公司每位成员的节约意识,树立企业内部的节约文化,消除低效率行为,减少小必要的浪费,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获得最大的回报,消除质量风险成木、减低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即细节决定成木。

(5)借鉴6q管理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6q质量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质量问题,在经营的全过程追求“无缺陷勺贡量,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领域的成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公司开展6a管理时,可以组建一个核心团队,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 ea su re)、分析(a nalyze)、改进(inp rove),控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木、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体地可以按如卜六个过程进行①选择质量成木存在问题的变量(列出问题);②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做分析ici、分析数据、分析成因);③提出影响问题的因素(灵敏度分析、比率分析);④对影响因素进行跟踪(小良品生产工序、质量成木核算方法);⑤验{进行改善;⑥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侧卜究、控制计划)。

3结束语

    质量成木是企业总成木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总成木水平。

    第一、企业应正确运用质量成木这一工具,有效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木。

    第一、应小断完善和规范企业质量成木的内容,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成木指标体系。

    第二、明确质量成木分析、核算的归口管理部对质量成木项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贡。

质量成本分析篇3

关键词 质量成本 关键质量成本 非关键质量成本

一、概述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成本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性质特殊,构成复杂,名目繁多,用途各异。GJB5423《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将质量成本分为五类,分别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故障损失和外部故障损失。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工具,也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些应用管理技术。应用得当,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开展了质量成本的管理,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只是数据的收集和发表,不能真正对过程、体系和产品起到改进作用,不能很好地识别薄弱环节,降低成本。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结合H研究院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质量成本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和研究工作。

二、质量成本分析与改进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在其《质量控制手册》中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控制模型,认为最适合的质量水准,发生在质量总成本的最低点,此时,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加鉴定成本同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的和相等。

朱兰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即随着质量符合性的提高,相应的评估及预防成本会上升,因为需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投入成本来改善质量水平,同时随着符合性的提高,失效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与外部故障成本)相应降低。而100%符合质量要求是一种理想状态,其最佳结果是在质量已经无法产生正的经济价值的点,使总质量成本维持在最低水平。其分析方法正是应用了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的概念。

虽然100%符合质量要求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就是在众多的质量成本项目中识别关键,通过控制关键达到控制总体的效果。

三、质量成本改进研究的必要性

(一)国外行业的发展状况

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第一次提出质量管理的概念,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60年代,美国军方规定军品采购,供应商必须提供质量成本数据。70年代,英国和日本开始在本国内大力推动质量成本的管理。

(二)国内行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在80年代由日本引进了质量成本管理。1988年国家标准,把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体系的要素之一在企业中推广和实施。1996年,质量成本被列入军品质量保证体系中,在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三)未来发现的方向

21世纪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的竞争是围绕价格及质量的竞争。为了取得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降低质量成本是唯一的出路。纵观日本企业的成功,均是重视质量改进的结果。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质量成本将会是衡量企业质量水平的指针。

(四)质量成本改进的必要性

就企业实践而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只是数据的收集和,只是为完成上级领导或者体系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质量成本的作用,没有发现薄弱环节,改进过程、产品和体系,没有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质量成本改进研究

(一)概念划分

基于多年从事质量管理研究以及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关键质量成本及非关键质量成本的概念,如果将关键质量成本控制好,则总的质量成本就可以达到要求。换句话说,非关键质量成本将不会作为重点的监控对象,只是跟踪而已,甚至可以忽略,以减少统计工作量。

结合产品实际特点,规定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定义如下:

关键质量成本。产生费用所占比例较大,由于产品质量或过程不稳定造成质量损失,或重点控制过程涉及项目的集合统称为关键质量成本。关键质量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运行和控制,并结合产品实际特点,关键质量成本的构成会发生改变。

非关键质量成本是产生费用所占比例较小或过程稳定不随产品符合性的变化而变化的项目集合。非关键质量成本不随关键质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二)研究改进过程

确定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前提是选定产品,结合产品实际特点,在原有质量成本项目的基础上识别出关键和非关键,采用统计方法中的线性回归进行分析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一元线性回归公式:Y=A+BX

R――相关系数

R2――拟合度(判定系数)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R2(判定系数)体现了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异性能的百分比。通过计算,得出R2的值来判定拟合优度的好坏,即关键质量成本与总质量成本间的拟合优度(相关性)。

(三)风险分析

使用新方法,伴随的风险也必然存在,在质量成本实施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管理的持续改进,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各个阶段又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并且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因此采用新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风险必然存在。但是新方法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定期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风险。

采用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拟合度(R2)来识别风险。在新方法运行一段时间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新方法进行评估,跟进结果,适当调整关键质量成本的构成,以此来降低和减少风险。

五、推广价值

第一,在现有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引入关键质量成本和非关键质量成本的概念,可以将管理层的重点转移到重点关注的财务数字上,关注质量的改进。以便有的放矢地发现、处理及解决问题。

第二,可以将现有的质量成本统计工作量简化,将现有的大量繁杂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处理变得简单化。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大量的数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跳开非关键质量成本因素,直接控制那些关键的质量成本因素。

第三,灵活有效地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也是质量成本改进工作的基本保证,要确保所有职工目标一致,劲往一处使。

第四,推行新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建设内部报废,降低相应的质量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五,在质量成本的管理上,采用关键质量成本的统计,可以将繁杂的统计工作简单化,节约财务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从而也减少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成本。

笔者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关注质量成本,并以此来推动整体质量,增强企业在同行业甚至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质量成本分析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成本 分析与控制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还很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困扰施工企业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为使施工企业既能创出优质工程,又能收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质量的经济性,探索工程施工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和最佳的质量成本,实现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费用构成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施工质量很难百分之百地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必然存在着因不合格项目而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和为减少损失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就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与符合性质量水平最直接、最密切、最敏感的这部分费用。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由控制成本(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含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组成。

1.1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出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项费用:

(1) 质量规划费;(2)工序控制费;(3)新工艺鉴定费;(4)质量培训费;(5)质量信息费用。

1.2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具体包括:

(1 )原材料和外购件试验、检验费;(2)施工工序检验费;(3)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

1.3 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

(1) 返工损失;(2)返修损失;(3)停工损失;(4)事故处理费用。

1.4 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指工程交工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

(1) 保修费;(2)诉讼索赔费。

质量成本中的控制成本与符合性质量水平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是先期投人的控制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则是结果成本。就其性质而言,内、外部损失成本纯粹是一种浪费,是真正的损失。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质量管理上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要完全避免损失是做不到的。然而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若能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是可以使质量损失成本大大下降的。不过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和质量鉴定活动,从而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控制成本的增减变动会对结果成本产生影响,形成一种此消彼涨的格局。例如:预防成本的增加将使内部损失成本减少,鉴定成本的增加将使外部损失成本减少。把握质量成本各子目之间相关性变动趋势,就能够自主调控质量成本的费用分布及其各成本子目之间的比率关系,进而有目的、有针对地降低其中某些子目的质量成本,从而为优化质量成本结构、降低质量成本总额提供可能。

2.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中四大项目的费用大小与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这条反映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一般质量水平较低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较低,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就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需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将急剧上升。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情况正好相反,当质量成本较低时,内、外故障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质量故障损失的费用会逐步下降,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尽管大幅度地增加质量保证费用,但质量故障损失成本下降的速度却逐渐减慢。上述规律说明: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控制措施与检验手段,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内外故障损失,从而降低了损失成本。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质量水平点,使得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项费用之和构成的质量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质量总成本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每个工程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都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各分项工程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整个工程的完成一般都会经过较长的时间,其施工过程中要经过多道检验程序,一般在上一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若某一分项工程验收不合格,一般总能经过返修重新验收达到合格。其质量水平应反映在其施工过程中,质量水平高,说明其质量控制得好,其返修返工的次数必然就少,质量水平差,说明其质量控制不力,其返修返工的次数就多。因此,可用分部分项工程返修率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指标。分部分项工程的返修率可按下式计算:

分部分项工程返修率=(所有分部分项工程返修费用/工程成本)x 100%。

式中,分部分项工程返修费用是指对不合格分部分项工程的拆除重修或对质量缺陷的修补等所发生的费用。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返工损失费的核算办法是,在班组完成分部分项作业后,交质检员验收时,质检员根据验收规范对不能通过检查、需责令返工的实物量进行丈量记录,再由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计算出每一分部分项施工的返工损失费。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曲线如图1所示。

因此,对质量进行控制,并不是要求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过高,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反之质量过低,也将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从经济角度看,应把质量水平控制在最适宜点Qm附近,当返修率Q>Qm时,则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使之向Qm靠近,当返修率Q

3.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优化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优化,就是要确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率,以便使质量总成本到最低值,由图1可知,应以Qm点作为最佳工作点。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模拟出该类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曲线,从而求最适宜的返修率和最佳的质量成本费用,以此作为下一个工程施工质量成本计划的依据。然而,根据以往资料确定的最适宜返修率和最佳质量成本只能作为一个参照目标值,在具体应用到下一个工程时,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其实际的最佳点会有所偏离。基于质量成本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逐步逼近的办法,达到最佳质量水平。首先,可以采取某种质量改进措施,即增加预防或鉴定成本,如果此时质量总成本下降或有下降的趋势,则说明质量成本的工作点位于最佳点Qm点的右面,可以增加这一措施的强度,或增加类似改进措施,直到质量总成本停止下降为止,说明已接近最佳工作点,应转向采取控制措施。反之,当采取某项质量改进措施后,质量总成本上升了或有上升趋势,则说明质量工作点位于最佳点Qm点的左侧,此时,应撤消这一措施,或采取反作用的逆措施,按相反的方向接近最佳点。实际上并不需要找出绝对的最佳工作点,只要知道已位于适合区即可,此时的特点是,无论采取正向措施或逆向措施,质量总成本的变化都很小。

4.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计划,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控制应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按质量成本的发生区域,将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实行归口分级控制,落实控制计划,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措施,实施控制。

4.1 预防成本的控制

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问题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企业应更加注重预防成本减少返修率,增加预防和检验成本不但可以减少质量故障损失成本,反过来,质量故障的减少又可导致预防与检验费用的减少。从源头阶段强化预防成本的投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职工的素质高低与工程质量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预防成本的控制最关键在于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施工能力,这实际上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环节。

4.2 鉴定成本的控制

这是预防及控制质量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应把“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在组织施工前,要把各项工序的质量标准印发到施工员、检查人员手中,确保全体职工对工程质量标准心中有数。同时对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如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即使施工工艺再高,设备再精良,工程仍是不合格的。而控制原材料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检测。故此,检测成本是质量成本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要而配置检测设备及检测人员和现场质量检查频次。

4.3 内部、外部损失成本的控制

这部分费用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事实上,质量事故损失费用就是工程的纯利润,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把守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防止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普遍推行工程监理制,但施工企业切不可因此而放松自身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应做到自检符合要求后才提交监理检查验收,切实把工程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4 在质量成本的控制中要注意防止过剩质量成本的现象过剩投人成本的发生,实际上是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突出表现。在实际施工中,应当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片面加大物耗投人的做法不一定能创出优质工程,也是对工程质量内涵的曲意理解,应当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注意。

4.5 按PDCA循环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PDCA工作循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质量成本的控制也应按照PDCA工作循环来开展工作,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工作并非仅仅是搜集原始数据,进行核算分析,然后写出质量成本报告就算结束的。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应该是螺旋前进的过程,在循环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应找出各种影响成本的关键问题并予以改进,而且还应在后续的质量成本控制工作中予以监测,直至质量成本达到最适宜值为止。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融合在PDCA循环中。

(1) 在计划阶段:以质量损失成本对质量缺陷进行排序,挑选出质量损失成本占前几位的质量缺陷,采用系统观点分析这些缺陷所以出现的原则,在最能有效预防这些缺陷的环节制定预防或鉴定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一次性投人和执行成本结合措施受益期内可能由此减少的损失成本总额进行评估,如果为减少质量缺陷所投人的资源费用可以为克服质量缺陷之后损失成本的下降所补偿,则将预防或鉴定措施付诸试行。

(2 )试行阶段应有充分的时间,以便所取得的有关质量缺陷及与其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成本数据足以进行分析,对于预防措施或鉴定措施相关的资源投人也应有记录。

(3 )在检查阶段,除了检查措施对于克服质量缺陷的有效性之外,还应对措施的经济性进行评估。

(4) 在总结阶段,把能使质量成本总额下降的措施纳入标准,把本轮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纳人下一轮PDCA循环,其中包括那些对于减少质量缺陷有效但会使质量成本总额增加的措施。采用这样的办法优化质量成本可以保证每一轮PDCA循环都可以同时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当在计划阶段找不到可以使质量成本总额下降的措施时,企业的生产暂时处于质量成本最优的区域,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人,由技术进步引起对质量缺陷的预防和鉴定成本下降,质量成本总额曲线底部还会持续右移并下降,这种优化方法可以逐步使企业的质量成本总额最小化。

质量成本分析篇5

摘 要: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XYZ公司的实际案例,提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利用这个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我们可以对该企业质量成本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收集和分类,再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成本会计报告,为质量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会计体系建筑业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一、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由此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二、结 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质量成本分析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一、概述

所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将直接产生的建筑成本列为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但是由于有的工程项目对质量管控落实不到位,造成了因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隐性成本支出,且这种支出呈现出持续性和反复性的态势,因此造成了成本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所以,加强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和气相关的监管工作,既是一个全新的工程质量管理任务,也是严控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

工程治疗效益成本主要包括工程质量预防成本、工程质量鉴定成本和工程质量故障成本三个大的类别。一般来讲,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鉴定成本的预算设置较为明确,因为这是所有工程在完工之后必备的验收措施,而且这种验收时国家强制性的,有国家权威部门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项目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而工程质量预防成本虽然在工程的整体成本预算支出上并没有明确的列支显示,但是因为工程施工各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对整体的施工分别进行自检和抽检,因此这部分支出也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且基本上对整体施工或成本支出产生不了大的影响。目前,最容易忽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工程质量故障成本了,这里所指的工程质量故障,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工程施工期间因为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或者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被监理单位勒令返工或采取其它的形式进行补救,这种情况一般较好控制,基本上处于个别操作面出现的问题,虽然相对于单一施工项目而言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也会对工程的正常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基本上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或者局部重建工作对其质量进行补充,大致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整个修复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由于质检工作得当,基本上哪个环节或者工序出现的问题都能较为明确的查清楚,这部分损失由相关单位自行承担,工程施工单位基本上只承担一些次要责任和负担一些人力资源费用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在工程施工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故障,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很多,既和工程施工方有直接关系,又和施工监理单位有关系,甚至材料供应商也脱不了干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承建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对因为工程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其次还要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和鉴定,接下来还要对工程质量故障进行修复,最后还要进行一次工程质量鉴定。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工程质量成本的支出就呈一个“井喷”状突然增加,而且不仅要比工程的监理费用还要高之外,个别因为工程质量故障造成的对社会公共资源产生的损失也要算在承建单位头上,这样一算下来的话基本上和让工程重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固然和施工单位对质量管控不严格有直接关系,但是也不能忽视了承建单位对工程质量成本关注不够的因素。施工单位一味的将工程质量管控制度化,但是根本不跟进执行力的问题,是造成工程质量故障的直接原因,承建单位在对成本进行预算的时候对成本预算编制不科学,不仅合理支出没有列支,还处于节约成本的角度对相关工程质量管控的必要支出进行过度压缩,最终导致故障出现,造成工程质量效益成本“不降反升”。

三、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监督与管理

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监督与管理,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一定要谨慎对待,其中较为关键的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成本预算要科学,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办法对所有的支出进行列支,特别是这种涉及工程质量效益的成本,不能简单的列到“不可预见支出”中,要明确使用范围;第二,承建单位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关注,有的施工单位建筑能力强,对涉及工程质量等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支出不进行有效的管控,还忽视一些正常的监理工作,这样极易给工程质量故障性支出造成隐患,无论涉及多么大的企业,企业有多么强的施工资质,都必须加强对工程质量效益成本的管理工作,切忌“大意失荆州”;第三,加强与使用或者维护单位的合作,在工程进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及时的和使用单位或维护单位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整体施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进行整改,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进行排除的同时,也可以将一切使用或者维护单位的意见融入到整体施工工作中,既有利于工程完工后使用或者维护单位尽快的使用或者实施后期维护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使用或者维护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使用不当而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扯皮”;第四,加强工程质保金的预算和支出,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故障问题,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将工程质保金盲目增大,这样一来不仅助长了忽视对工程质量的关注问题,还无形中将这部分工程质保金处于一个无序管控的状态,这样极易造成因为管理不当出现的成本增加或支出过大等问题,因此对工程质保金要经由相关部门论证之后在进行支出。

四、结束语

质量成本分析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前言

建筑的施工是建筑物的形成过程,施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同时,因为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过程极其复杂,任何条件的不足或变化都会对成品造成影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安全、质量等问题时不可能实行退换或者退款等方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以及涉及施工方的成本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施工管理中安全、质量和成本这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展开论述。

1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建筑造型复杂,大型机械施工等情形下,更加提高了事故发生率。而安全施工的高发生率不光关系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会严重影响整个企业的声誉,因此,为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安全管理做更严格的要求。

1.1 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很多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投入过少,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人员。有时整个合作企业内部,都存在安全人员严重缺编,屈指可数的安全人员无法覆盖整个工作面,施工现场出现大量安全监察死角。同时,大部分项目部的安全人员多由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兼职,这样,安全员无牢靠职业素质,无法切实展开安全教育训、隐患排查及安全检查等具体工作。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容易对自身岗位职责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负责技术管理,而忽视技术同安全的关系。如在编制模板装拆、外架搭设、临电布置等相关方案的技术交底时,对于施工安全,多是进行摘抄、拼凑,为应付安全检查做表面文章,完全不去结合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导致施工中根本无法按所编订的安全方案进行,最后只能任凭各班组自作主张,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很多项目部对管理人员及所属劳务人员的安全考核,会以处罚为主要手段,在处罚力度非常强大的同时,奖励依据力度小、无实施。这样,上至管理人员,下至作业班组,都会产生逆反情绪,缺乏纠错积极性。而且,违规的处罚,通常不是对于违规者本人,一般情况下,罚金的支付者是劳务公司的老板或工头,这些人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罚款,而是效益,这不但使违规工作人员对罚款缺乏敏感性,而且让罚款变相成为花钱买违规。

1.2 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主要办法就是组建起一支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中部分人员的组成可以是项目部自行培训、培养,跟随其在项目部专职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是施工企业培养的,在企业各项目部调配使用,还可以由项目承包人从人才市场聘用。培养和挑选好的安全员,重要的是现场经验,必须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协调力记忆极强的责任心,才能承担安全监管工作。

技术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常见,但要求他们立即具备所需的相关安全生产知识,也很难做到。这就要求项目主管和部门加强对技术负责人的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重点、难点部位的施工,例如卸料平台、悬挑架等位置。还要加强在方案编制及交底时是安全工作,技术人员必须在专职安全员,或者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做技术和安全的统一编制,对现场作业面、平面布置的仔细查勘,使得编制出的方案可行、可靠。

对于违规的奖惩应该做到奖罚并重,只要安全生产可以控制并顺利执行,在一段所规定的时期内没有发生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就要由项目部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在罚款方面,严格兑现制度承诺,最好能对违规作业人员执行现金处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经济刺激手段的力度。同时,对奖罚双方都应该进行公示,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即表现出项目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还对施工人员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2 质量控制

要提高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抓住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一般涉及人员、材料、机械等较大的范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影响建筑成品质量的因素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就目前的管理模式而言,项目部对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途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2.1 对建设项目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完整、确凿进行管理,是项目部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最主要手段。具体是做好如下内容:验证技术资质,出具开工报告,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整理材料质量检验证书,收集动态施工统计资料及图表,协调设计变更、收集变更图和核定书,出具问题处理报告,检查工序交接,做好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及报告,签署现场必要的技术签证、文件等。

2.2 加强现场质量检查,一般来说,此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开工条件、工序交接、隐蔽条件、复工条件、确认满足下道工序、成品保护、日常巡视等。检查方法要结合观察、测量和事件记录并重的办法,做到细节不放松,重点有记录。主要根据质量标准对施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2.3 坚持以试验数据作支撑,主要是通过试验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所获取的数据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如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复核各部位承载力,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试验,确定失稳状态,对钢筋接头的拉力试验,检验连接能力等手段来控制施工质量,切实做到有据可查。

3 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的经济模式向着集约化方向的发展,效益为先的理念日进人心,建筑施工企业在全力保证施工安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能否做好工程成本的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正常发展的决定因素,本节主要针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提出作者的一些观念。

3.1 要想做好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与责任体制。在施工项目运行之前,能够对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工作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建立起责任控制系统。就是要从组织上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控制团队,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成员中,使项目成本控制形成一个面、线、点分明,结构分工合理的管理网络。系统的组建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责任的主体,即具体机构或人员,二是明确主体的责任范围,即工作和成本控制的范围,三是明确目标,对各主体的成本控制范围进行量化评比,四是明确奖罚办法,定出合理的标准,将成本控制的目标与主体的收入进行挂钩。上述内容环环相扣,可以通过各种针对具体工程灵活地组织实施,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必然可以建立强效的成本监控平台和体系。

3.2 建筑企业还要具有掌握成本控制的手段,建筑工程施工的随机性很大,但应始终不忘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就作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言,成本控制的手段一般是由计划、控制和分析三个阶段所构成。

首先,在组织施工之前,依据施工图、施工预算等资料,编制企业的预计投入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以及项目、企业管理费等费用,所有费用的合计做为成本计划。成本计划必须严谨可行,尽量接近最终资金使用限度。

然后,当计划成本由施工企业认可后,下发到项目部所属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在资金的利用上要严格把关,也就是说成本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并及时比较实际成本和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当出入值超出正常允许范围时,要认真查找误差原因,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在施工时,要随时分析工程发生的费用进入实际成本,利用实际成本与相应的计划成本进行对比,依预算、成本和决算做出实际的利润率。通过计划与实际对比,可发现原因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的方式,集思广益、探索分析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 结束语

2l世纪是变革和创新的世纪,建筑企业经营的主题走到如今,安全、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也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上述最值得建筑企业重视的三个方面,在理论和方法上将变得更加丰富,建筑企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把握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探索高效、有力的管理方法,在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投入上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立新.房建施工中几种质量通病的预控措施[J].隧道建设,2000.

[2]谭庆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质量成本分析篇8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过程极其复杂,任何条件的不足或变化都会对成品造成影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安全、质量等问题时不可能实行退换或者退款等方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以及涉及施工方的成本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施工管理中安全、质量和成本这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展开论述。

一、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安全管理做更严格的要求。

1.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很多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投入过少,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人员。有时整个合作企业内部,都存在安全人员严重缺编,屈指可数的安全人员无法覆盖整个工作面,施工现场出现大量安全监察死角。同时,大部分项目部的安全人员多由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兼职,这样,安全员无牢靠职业素质,无法切实展开安全教育训、隐患排查及安全检查等具体工作。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容易对自身岗位职责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负责技术管理,而忽视技术同安全的关系。如在编制模板装拆、外架搭设、临电布置等相关方案的技术交底时,对于施工安全,多是进行摘抄、拼凑,为应付安全检查做表面文章,完全不去结合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导致施工中根本无法按所编订的安全方案进行,最后只能任凭各班组自作主张,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很多项目部对管理人员及所属劳务人员的安全考核,会以处罚为主要手段,在处罚力度非常强大的同时,奖励依据力度小、无实施。这样,上至管理人员,下至作业班组,都会产生逆反情绪,缺乏纠错积极性。而且,违规的处罚,通常不是对于违规者本人。一般情况下,罚金的支付者是劳务公司的老板或工头,这些人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罚款,而是效益,这不但使违规工作人员对罚款缺乏敏感性,而且让罚款变相成为花钱买违规。

2.对策及建议。首先,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主要办法就是组建起一支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中部分人员的组成可以是项目部自行培训、培养,跟随其在项目部专职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是施工企业培养的,在企业各项目部调配使用,还可以由项目承包人从人才市场聘用。培养和挑选好的安全员,重要的是现场经验,必须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协调力记忆极强的责任心,才能承担安全监管工作。

技术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常见,但要求他们立即具备所需的相关安全生产知识,也很难做到。这就要求项目主管和部门加强对技术负责人的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重点、难点部位的施工,例如卸料平台、悬挑架等位置。还要加强在方案编制及交底时是安全工作,技术人员必须在专职安全员,或者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做技术和安全的统一编制,对现场作业面、平面布置的仔细查勘,使得编制出的方案可行、可靠。

对于违规的奖惩应该做到奖罚并重,只要安全生产可以控制并顺利执行,在一段所规定的时期内没有发生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就要由项目部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在罚款方面,严格兑现制度承诺,最好能对违规作业人员执行现金处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经济刺激手段的力度。同时,对奖罚双方都应该进行公示,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即表现出项目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还对施工人员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质量控制

要提高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抓住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就目前的管理模式而言,项目部对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途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对建设项目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完整、确凿进行管理,是项目部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最主要手段。具体是做好如下内容:验证技术资质,出具开工报告,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整理材料质量检验证书,收集动态施工统计资料及图表,协调设计变更、收集变更图和核定书,出具问题处理报告,检查工序交接,做好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及报告,签署现场必要的技术签证、文件等。

2.加强现场质量检查。一般来说,此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开工条件、工序交接、隐蔽条件、复工条件、确认满足下道工序、成品保护、日常巡视等。检查方法要结合观察、测量和事件记录并重的办法,做到细节不放松,重点有记录。主要根据质量标准对施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3.坚持以试验数据作支撑。其主要是通过试验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所获取的数据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如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复核各部位承载力,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试验,确定失稳状态,对钢筋接头的拉力试验,检验连接能力等手段来控制施工质量,切实做到有据可查。

三、成本控制

1.要想做好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与责任体制。在施工项目运行之前,能够对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工作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建立起责任控制系统。就是要从组织上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控制团队,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成员中,使项目成本控制形成一个面、线、点分明,结构分工合理的管理网络。系统的组建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责任的主体,即具体机构或人员,二是明确主体的责任范围,即工作和成本控制的范围,三是明确目标,对各主体的成本控制范围进行量化评比,四是明确奖罚办法,定出合理的标准,将成本控制的目标与主体的收入进行挂钩。

2.建筑企业还要具有掌握成本控制的手段,建筑工程施工的随机性很大,但应始终不忘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就作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言,成本控制的手段一般是由计划、控制和分析三个阶段所构成。

首先,在组织施工之前,依据施工图、施工预算等资料,编制企业的预计投入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以及项目、企业管理费等费用,所有费用的合计作为成本计划。成本计划必须严谨可行,尽量接近最终资金使用限度。

然后,当计划成本由施工企业认可后,下发到项目部所属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在资金的利用上要严格把关,也就是说成本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并及时比较实际成本和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当出入值超出正常允许范围时,要认真查找误差原因,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最后,在施工时,要随时分析工程发生的费用进入实际成本,利用实际成本与相应的计划成本进行对比,依预算、成本和决算做出实际的利润率。通过计划与实际对比,可发现原因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的方式,集思广益、探索分析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把握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探索高效、有力的管理方法,在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投入上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 下一篇:科室成本核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