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4 10:50:46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1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www.133229.COm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

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卓越教师培养;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扶植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不升反降,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学规律的扩大,招生的数量不断膨胀,但招生的质量却下降了很多,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专业化素养不高,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养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必须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如何加快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素养的提升,就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卓越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解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我国,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提出教师专业化,并有组织的予以实施的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我们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重视远晚于国外。在美国,1986年,美国的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以及霍姆斯小组曾先后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们做准备》和《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实施“教师专业化”,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各国学术界纷纷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说法不一,据权威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具体而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担当起响应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具有高层次的学历水平,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第二,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能够不断学习教育学的科学知识,能够不断应用新技术进行教学,应用教育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中实现教学教学观念的更新;第三,教师的的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修为,不仅要做学生的知识的引导者,传授者,更要成为思想境界超群,道德素养过硬,成为学生行为思想的引领者,成为塑造学生纯洁灵魂的工程师,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他们既需要有高深的学问修养,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高职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卓越教师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的学历普遍都能达标,教师的待遇也得到很大提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更为准确,同时,对教学工作也更加尽心尽责,总体而言,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力度还很不够,卓越教师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卓越教师培养的因素还有很多,真正打造高职院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都明白一个道理,要实现学校的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他们都能下大功夫。比如,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聘请优秀的教师担任讲师,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较为严格,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课堂控制能力要求较为严格,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学术研究,要求他们每年要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等等,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总体而言,仅仅做好这些还是很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门科学,作为学校,要认真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哪些内容,教师需要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学校对教师提出多高的要求,教师就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也不是简单的聘请一些优秀教师就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是学校尊重教师,为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从“专业化”的高度认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使教师都有充分的自利,这样,他们才能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好。

2.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专业综合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这几种专业素养的人才不多,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存在着欠缺。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对社会开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是从企业或者是社会上聘请的,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但他们未进行过专业的教师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师范性知识,这就会影响他们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影响师生间的有效交流。第二,专业能力不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当丰富,但他们受师范性知识不足的影响,探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困难,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严重影响这些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专业精神匮乏。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讲完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学生学的怎么样,他们不是太关心,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是不负责的,他们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是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较低

在高职院校中,除了从社会上聘请的一些专业人才外,其他教师的实践能力较低。这些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直接吸纳来的,学校机构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理论水平很高,而实战能力不强的学生,即使是一些硕士研究生,他们也大多缺乏实践能力,这些教师大多具有较强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但缺乏有关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的实战指导,而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实际操作的实战能力有特别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的缺失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重大因素。

三、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卓越教师

1.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学校要认真研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对教师有个正确的导向,加强宣传,对教师进行教育,使教师能够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自身应该怎样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成为一名如律师、医生、工程师一样的专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学校才能发挥外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外,只有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制定有效的策略,引导帮助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客观条件,组织教师进修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促进教师尽快实现专业化发展,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转变为行业高手,从一名新手教师尽快发展成为专业教师,有效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这是培养卓越教师的前提条件。

2.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要想取得巨大的成效,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都能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精神的人,使他们都能树立责任意识,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和外在的精神面貌,使教师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另外,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加大对教师师范性知识的补充,使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才。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不断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使每位教师都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不断地探究未知领域,不断创新,提高自己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3.高职院校加大对教师的实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要培养卓越教师,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实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高职院校要密切与企业行业建立联系,建立教师实践的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中去进行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吸收企业加入到对教师的实践培训中去,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对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中培训的制度,通过制度的方式,把教师的实践培训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对于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院校可以安排他们到企业中去见习,时间为一年,而对于其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院校可以每隔几年安排他们轮流到企业中去培训,并形成培训制度,贯彻下去,通过制度的方式,使教师对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都有清晰的了解,对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都能及时了解并掌握,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制约卓越教师培养的因素,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对教师的个人成长作用重大,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桂君.探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J]. 继续教育研究,2010(03).

[2] 李卫芳.浅谈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发展历程 学习和实践

一、教师专业化定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地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三,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概括而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

二、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其专业化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学科的专业水平、追求通识文化水平、有转化为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有独立的不同于其他的伦理标准、有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二是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理想确立的问题,教师热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没有职业的追求等。

三、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程内容逐步现代化,每一门学科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会涉及其它的学科知识,比如英语会和地理、历史、自然等学科有联系,其它学科也一样。所以,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不断进修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此外,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不断探索,提高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能力水平。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那么我们怎样更进一步做教育研究呢?首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以问题促思考。问题即课题,其实问题不一定要大。我觉得有太多的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比如怎样去解读教材?怎样在课堂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问题?很多很多很细致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把它当成课题来研究。我们来整理、分析、思考。其次,要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观察与反思。一是观察教育现象,一个老师平时都不去观察学生的行为,怎么可能去发现呢?第二要反思。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要经常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对不对?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再者,只要有想法就去实践。只要有发现就去做。有很多时候我们有想法,但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我们不去做。你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它行或不行?

(三)积极进取,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课程结构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多数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方式。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比如,在上"颜色"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事先准备颜色的教具,提出两个问题:Whatcolorisit?及What''syourfavoritecolor?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单词及句型的学习,这样一来,条理非常清楚,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就不用老师整节课去教单词、带读句子了。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传播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换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从学生成长的监督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创造者"[4]。特别是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一下子由小学时的语文、数学两科增加到了七科,他们真的不知应该从何入手。所以每个科任教师都应让学生明确各个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并督促他们遵循复习-作业-预习的学习环节等。

3、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的"生活意义"。在教授"饮食与卫生"这一课时,我就不是一一去解决知识点,而是设计了如何防控甲流的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变成现实的生活常识,学生更乐于去学习,探讨。

结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2]。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J]

[2]卢晓中;试论教师的专业化[J]

[3]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4

教师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品质和人格的魅力启迪和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按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健康发展。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指导者、主导者。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环境和条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预案,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策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可以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说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切实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完成同化到顺应的认知过程,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环节,处理好教学多项因素的关系。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育人工程的伟大实践,实践着教育教学的现念,践行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渗透着思想教育,实践着教学设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有效地分析问题,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准确地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有效地深刻思考,不但要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主导学习过程,既不能灌输知识,束缚思维的发展,又不能放任自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的手中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的命运。”一言概括了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职责,传递的多寡、传递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取得和学习效果。当然教师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但应当是主要渠道。学生学习的程度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发展,这是对教师职责形象而深刻的阐述。我们要尽善尽美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就必须努力提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水平,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化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过:“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地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更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的发展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里为我们指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但是,对于目前一些培训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形式与内容的调查结果反应:只有20%的教师乐于参加各种活动,60%的教师看情况参加学习,20%的教师尽可能不参加各种研修学习,说明了现有研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不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同。校本研修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实际的校本研训活动,可以及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尽快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探索深受教师欢迎的校本研修活动模式,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5

关键词:社区教育; 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3-002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支良好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实现“学有所教”目标,已成为社区教育中心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开发区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的领导机制,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师队伍,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中之重”,对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社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我校三年来不断加强校本培训,从不同侧面对专职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

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

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引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的诉求。我市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也强化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认识到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相关文件中一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作为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更应该做终身学习的引路人,重视社区教育的作用、研究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拓展社区教育的领域、创设优良的社区教育氛围、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必须关注和推进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社区教师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社区教师作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社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保证。

3.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

面向实践本身是我们重新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社区教师专业发展是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社区教育中心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社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社区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本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正是在这种吸引、鼓舞下形成的内在于教育实践本身的研究指向。

4.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

校本培训有助于校本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在此基础上具有发展活力。社区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在建设学习型社区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同时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模式,形成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背景下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促进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和带动社区教育的其他两支队伍的建设,进而进一步推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给地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和背景

目前国内对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国际上对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市“十二五”社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发展终身教育,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办学网络,全面构建高水平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为在全国、全省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们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园区加大了社区教育的基础投入,并加强了各类社区教育培训,使中心专职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教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表现为社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社区教师工作环境、教育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自我发展空间扩大,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通道逐渐打开。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有三种群体组成:专职、兼职及志愿者队伍,在这三支队伍中,专职教师队伍是有机整合其他两支队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核心与骨干力量。随着园区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必然引起各级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形成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良好社会环境。拓宽社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社区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社区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把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学校的读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结合本中心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培训项目,引领教师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理论水平。

在各项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要提高学校的效能,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学习一是从观念上突破,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社区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当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时,是一个沟通协调者;当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学时,是一个后勤保障服务者;当在学校内部分工时,既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教师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专业成长”的特殊性和复合性。要求教师主动服务,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评促建,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结合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细化班主任工作规范,首先在校内开展评比,评选出校级优秀班主任,再上报宜兴市优秀班主任。通过评比活动,以评促建,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校本培训,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三是重视教师的读书培训,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提倡在广泛阅读中行进,在多维交流中行进,在行动研究中行进,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教育思考”支撑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学校工作例会、党员会议、教师QQ群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每年上半年全体教师研读一些必读书籍,下半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评选出优秀征文上报市教育局参评,并在校内组织演讲竞赛的基础上,推选获奖选手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四是深入开展师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将新调进教师按照工作任务安排情况与老教师挂钩结对,促进新教师较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缩短适应期,同时也提供给老教师一个吸收新鲜养分,增强前进动力的机会,新老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文化引领,提高身心健康

我们通过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彰显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通过文化引领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首先是教师对社区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将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其次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区教育别重要,融洽的社区关系,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便于协调管理,对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效率,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强化实践,提高工作水平

社区教育是依照社区建设发展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社区教育与社会应该一体化,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现实的社区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社区教育需求的深化,使教育直接面向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社区教育和变化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前进,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教育。

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本社区、本校实际出发,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文化,遵循社区教育规律,围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工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服务。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实践研究来实现自我发展、实现服务价值。

总之,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型的较高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以社区教育的发展振兴一方经济。同时教师有效的持续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以教师的发展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无锡市成人教育协会立项重点课题“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立项号:CJKZD03)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1.11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9

[3]陈乃林主编.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版

[4]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2007.5

[5]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叙事探究方法,对西安三所高校的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了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所持有的有关英语教学、学习和学生等方面的信念、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信念变化和影响信念变化的因素,指出了教师信念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教师”,“教师教育”,“教师成长”为主题的研究构成了教育学研究的最大领域,教师的“专业化”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课堂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如果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就没有教学方式的改变。语言教师的信念包括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它们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决策 (Johnsona1992;Freeman1993; William Burden1997)。教师信念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对外语教师信念的研究从关注外语课堂教师提问方式、纠错方式、课堂话语等一些能够观察到的可以进行量化的“外在”的研究转向了对教师认知的“内在”的定性研究。因此研究外语教师的教师信念,通过让教师自己讲述自己对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观念,并对其形成的原因、来源、与其教学活动的不一致性、变化等做自我分析,不仅可以让教师有机会反省自己的内隐信念,改变外语教学信念,带来教学实践的改进,还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叙事探究的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与被研究教师经验的直接碰撞、探索、描述和解释,又称故事研究,代表人物加拿大的F. Michael Connelly和D. J. Clandinin在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2000) 一书中称叙事探究是对经验的理解,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近年来叙事研究引起了教师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例如吴宗杰教授(2005)曾用叙事探究方法记录了一群高校英语教师在自主发起的课改中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教师学习的社会建构本质。

本研究让教师对自身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的理解和解释,本身意味着思考,又可以促进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成长。

一、英语教师信念与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信念、发展特点和因素,本研究欲采用个案研究(case study)和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的质性(qualitative research)的研究方法对西安三所高校的四位代表不同年龄阶段、学历和教学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深入访谈,以一种内在的,即让教师自己讲述(voices from teachers themselves)的质的方法,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反思自己的内隐信念(implicit theories)和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信念变化和专业成长的变化,并结合课堂观察、学生意见、教师同事评价来分析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体系和教师职业成长发展的关系,为教师发展和教师培养寻求一条思路。

1、研究样本和过程

研究对象的选择没有偶然性,因本研究是以采访、个案分析和叙事分析的质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对参与者很熟悉,关系融洽,有信任感,以获得可信度的研究数据,所以选择了4位作者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根据叙事研究过程的要求,研究者必须对研究领域熟悉,笔者已有从事英语教育2年的经历,作为新手教师的经历和困惑可以成为研究问题的一个出发点。研究对象依据他们从事英语教学的不同教龄、性别、教育背景、所在学校和所教学生专业的不同而分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采用多次对研究对象及其所教学生和同事或领导等的半结构式采访、课堂观察等方式,将采访数据进行整理并构建和本研究内容有关的教师叙事性故事(本文略)。

2、研究问题

四位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对语言学习和教学有什么样的观念?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信念的构成和变化?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观念

通过构建与整理四位被试的叙事故事,分别对其持有的语言学习与学习者信念、语言教学与教师信念以提纲形式列出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四位教师因为不同的学习经历、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对语言学习与教学持有的信念有很大差别。其特点在于年轻教师主要关注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具体微观层面,如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习惯的培养、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则更关注英语教与学中概括性和总结性的宏观层面,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应具备的综合性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等。 转贴于

2、影响教师信念和其变化的因素

根据各被试教师的叙事故事,笔者推断出影响教师信念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1)教师过去的语言学习经历,或者如一些研究者命名的“学徒式观察”经历(Lortie’s, 1975; Richards&Lockhart,1996)、教学经历中的重要个体事件是构成教师信念的主要因素;(2)教师的个人性格是构成其信念和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师所习得的专业知识构成了其信念的必要因素;(4)教师对自身英语学习与教学的不断反思促成了其信念构成与变化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1)教师经历的职前与在职期间的专业学习与进修过程;(2)教师所在单位的管理模式即教学监督体制与指导方案等;(3)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peer learning)与观摩等;(4)参加一些著名的国内外语言学研讨会议为教师提供了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机会;(5)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教材与教师用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中学到新知识构成了自己的新信念;(6)学生的需要和反馈对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有直接和暗示的作用。

3、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文献中,教师专业发展特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即教师从新手(novice)教师专业成长为熟手(proficient)甚至专家型(expert)教师的过程。虽然教师的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在形成一段时间后保持稳定(Richards,1998)。但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将隐含的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化发展。Wallace(1991)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实践模型、Smith(1991)的针对教师教学思想、价值观和教学观念的反思问题、Guskey(2002)曾提出的教师变化的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教师信念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Huberman1992)。

从被试教师的信念提纲看,可以得出,教师信念是随着他们积累知识与教学经验的过程构建并发生变化的;反过来,作为不断成长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积累知识与经验、努力完善自我寻求正确的有效教学的途径的过程中,教师信念也发生变化,调整其教学行为以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这种变化和更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来源。

语言教师关于英语学习与教学的信念是非常复杂的认知体系,教师也因为他们不同的语言学习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等等原因在不同发展阶段持有不同的学习与教学信念。总体来说,在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教师信念的变化与更新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此研究对教师教育研究者和每个成长过程中的语言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福玲.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高 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外语教学,2003.2.

[3]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吴宗杰,黄爱凤等.RICH教育社野——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7

一、关注新教师心理健康 增强职业认同感

(一)进行理论学习,增强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首先,新教师要认真学习与幼儿园紧密相关的政策及法规等指导性的文件,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解读、分析自身的差距及所面临的适应问题,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取得的工作业绩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升华。幼儿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需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长期不懈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实现自我专业的成长。

其次,新教师要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内涵;明确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熟悉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内容,履行责任和义务,树立勤奋、敬业的思想,以从事幼教工作为乐,让新教师从内心萌发一种爱,这种爱既包含对职业的热爱、对幼儿的关爱;也包含同事之间的互爱,使她们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形成坚定的职业情怀,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学会沟通交流,帮助新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应注重新入职幼儿教师心理保健,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其心理动态,给予正确的疏通和引导,使她们学会处理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面对多层面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教师应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幼儿、同事及家长的关系问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友善,善于微笑。敢于面对压力和挫折,不要一味的抱怨和忍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会适应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变得理性,心智和经验不断成熟起来。

(三)了解工作要点,学会独立工作

新教师要迅速适应由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转变,学会自我管理,摆脱依赖心理,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学会独立工作。在工作中,幼儿园要帮助新教师明确幼儿教师身兼保育教育的工作,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不单是组织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更要注重一日常规工作中的保育和养育,增强新教师的保教并重的意识。

二、知行结合,多种形式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

(一)树立师德为先的培训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该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师德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师德修养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开设《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师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不断加强新教师的道德修养,培养新教师的职业意识,为其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师德基础。

(二)根据新教师特点,设置专题培训内容

1. 理念引领模块

我们设置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等内容。另外,结合自身园所的办园思想和教育理念,还设置了一些与校园文化、校园核心标准化相关的培训内容,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幼儿园。

2. 常态组织模块

常态组织模块我们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流程开展,从教师的晨间接待到护送幼儿离园的每个环节,帮助新教师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她们对一日工作的基本流程更加清晰,从而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3. 教学解析模块

教学解析模块侧重于一日生活中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展开培训。

教师专业化发展篇8

关键词:师范生 语文 教师专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语文作为基本学科之一,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而且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且不论此话偏颇与否,不得不承认的是,大众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争议已久。除了一些客观原因,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大因素,其素质集中体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才得以完成的,入职前所接受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整个职业生涯提供了动力支撑。因此,语文学科师范生作为语文教师的后备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门职业能否成为专业,被公认的衡量标准有三个:一是具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三是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自[1]。国际上,最早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的文件是1966年的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2]。在我国,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标志着我国开始肯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有很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中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3]。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

语文教师是在“教师”这一专业基础上,从学科角度作出的分类。因而,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包括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两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和能力,不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能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更加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乐于奉献,用规范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本学科自身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4]。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进行日常交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言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深厚的人文积累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徜徉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海洋中,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及爱的涵养。

三.语文学科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迫在眉睫。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语文学科师范生,如何把现在的学习有效的转化为以后职业发展的动力,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刘定一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一文中指出,包括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在职研修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5]。刘捷更着重指出,师范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6]。作为一名语文学科师范生,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就是做一名语文老师,因而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十分关注,也做了些自己的思考。诚然,处在这个群体里的我确实发现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受限于时展、国家政策、教育体制等,诸如此类确非我辈能够力及。唯有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才能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对语文教育事业有所裨益。以下途径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出发点之上。

1.语文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文学和语言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和本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大学本科学习课程基本上包含两大体系:语言学知识和文学知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平时上课懒散、读书甚少,准备考试以“不挂科”为主要目标而进行临时突击。同时,文学语言功底薄弱,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少有文采不凡者。其学术水平及专业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2.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则明显与实践脱节。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当与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被架空,学习起来不仅抽象难懂,而且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兴趣低下,缺乏动力,即使掌握了这些纯粹的教育理论,若干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极易发生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的情况。

3.缺少充足的教学体验

许多师范院校会安排大三大四的师范生参加实习活动,这是极好的锻炼机会。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师范生都有机会参加实习,实习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最常见的形式是分小组进行教案编写和说课,仍旧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校外实习又分为学校分配和自主实习两种,自主实多流于形式,学校分配因为有着真实的信息反馈而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也不尽相同,我认为作为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像职业教师一样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因而教学体验更加真切。而作为影子教师的实习生,只跟着中学任教老师听课等,不直接代课,因而教学体验不够充分。

4.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走进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职业理想并不一定是做一名教师。首先,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其次,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从事老师这一职业,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教师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风气等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学生走上考研、考公务员等道路。总之,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来说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热情和动力,导致精力分散、人云亦云。

四.语文学科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夯实语文知识基础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大学阶段面临较小的生活压力,有十分充足的学习时间,应该倍加珍惜。首先要认真学习专业课基本知识,扎实读写基本功,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将来的工作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其次要开阔眼界,广泛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有赖于博览群书,并且要用心体验生活,在生活学习中勤于思考、敏于感悟,从而提升思想境界。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要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要结合教学实践。作为致力于从事教师行业的师范生来说,应该积极投身教学实践。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之外,还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同时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兼职辅导班教师等。同时,要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能够积累经验教训,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3.端正态度,坚定理想

教师以育人为本。选择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此生要远离钱权,要书墨相伴,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正所谓“恭德慎行,为世师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重并关爱学生,并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一名准语文教师,更要端正态度,遵循教学规律,怀着满腔热情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服务教育事业。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要先树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职业要求,也是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专业的技能完善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条漫长而必须坚持的道路,这是教师的专业使命。师范生也应该尽早树立起一个理想而长远的目标,扎实专业基础,加强教学实践,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而努力。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和自身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因而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钟启泉.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邓琴.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8,(3):80.

[5]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4,(3):63.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统计学案例教学范文 下一篇:乡村经济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