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创业范文

时间:2023-11-02 02:38:22

低成本创业

低成本创业篇1

1.小企业想要控制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总经理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2.最好的管理者最多能够有效管理的人大概是6.7个人,能够全面控制和了解这6.7个人的工作进度以及内容、效率等。小企业人不多,总经理很容易将自己的成本控制思想渗透到每个层面。但大企业想要降低运营成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企业规模庞大,总经理降低成本的思想有时难以100%被各个下属执行到最终的六人管理层。

3.小企业的部分方法在大企业并不适用,因为大企业受的公众关注多,特别是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督层面很多。

4.好的财务能为企业合理避税。这一点非常重要。

5.互联网产品最好是一款适合口碑相传的产品。

办公场所:人不多,找个民居即可,不要高档社区。

网络:以个人名义办理ADSL带宽

计算机:去中关村组装

软件:装WINDOWS 2000,不要用XP,因为XP对硬件要求高,而且防盗版机制教强。

人力成本可能是创业公司的最大支出。合理搭配人力资源非常最重要。

初期: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初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产品研发。因此可按以下人员搭配研发:

技术总负责人:1人全职

技术顾问:依靠技术总负责人的人脉找到若干兼职的技术高手做为顾问,用来解决技术难题。

产品开发:根据实际需求招聘若干刚大学毕业会编程的程序员,薪水可以压的很低。这些程序员的工作由技术总负责人布置,技术顾问进行辅导。

美工:1个兼职或者全职足以,具体根据工作量。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开源的或者现成的互联网产品非常多,但是如果你想未来公司发展的更顺利,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创业者,还是建议老老实实的根据自己需求开发。而且有时候改程序并不比研发程序困难。

初期对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要,主要是对其进行以下方面的培训:

1.职业修养和工作习惯的培训;

2.了解公司的未来前景并充满信心;

3.技术培训。

服务器和网络带宽

这部分也是网络产品很大的一块支出。服务器初期可以选择自己DIY的,而带宽不要选择网通或者电信。铁通等非主流运营商是不错的选择。并且服务器托管不要在大城市,可以选择距离公司比较近的小城市托管,将能节省很大一笔费用。

利用技术手段对程序和服务器系统进行优化,将能节省很多服务器硬件支出。

推广: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这就要求在程序设计初期就必须考虑到对搜索引擎的优化,例如按照W3C标准设计互联网产品。

不要小看搜索引擎,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的产品相关关键字都能在第一页出现,那你的网络流量很快就能上去。

初期,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将非常行之有效。例如搜索引擎排名,服务器的效率。同时合理安排研发人手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原来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如果能够用计算机代替人完成的尽量用计算机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高手只需要一个,这里的高并不是指写代码的技术有多么高明,而是研发管理和产品设计高明。并且有广泛的人脉,有许多写代码非常高明的朋友。

不给员工福利待遇,不给加班费这是惯用的降低管理成本的办法。可以理解不给员工福利待遇,但是加班费不能节省,当然只是每个月100、200即可。

这些初期和你创业的兄弟们未来将是公司下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前期的产品开发,技术人员们已经逐渐成熟。因此你必须承诺得到风险投资后给予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包括福利待遇、期权等。

创业型公司,仁治是最重要的,管理者必须有无人能及的个人魅力,大家一条心,保持团队稳定,手下的人都服你。而人员的招聘,技术水平并不是重要的,人品必须在第一位。

做人要厚道,也许有人不太同意我的这种降低成本的办法,但没有办法,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目前的法律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低成本创业篇2

第二个产品,说是手机周边也好,功能手套也行,一个朋友在做的“触族手套”,听到触摸屏手套,第一反应就是市场大,季节性产品,搜索了淘宝,发现做的商家很少,但是去年的销量都很不错。据我了解,触摸屏手套的产品毛利在70%以上,而且很容易推广。

如果自己做品牌,这种季节性产品,加上多款的模式并不适合低成本创业团队,我开始的考虑是以加盟形式进去,“触族”这个品牌,然后拿着样品到处跑渠道。为了写这个帖子,昨天下午和手机配件店“火盟通讯”的朋友聊了聊,淘宝两金冠的老店居然还没有销售这个产品,而简单沟通后立马安排采购与触族进行联系。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做,是基于对这款产品的判断,一个是季节性,只适合短期捞钱,对后续新产品的补充有很大的要求,而且专门为了一款产品开店不太现实,线上适合类似火盟这样的手机配件店采购作为秋冬主打产品。

另外是地区性,我觉得这款产品,在线下渠道推广会更加有效,而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是“寄卖”模式,在2、3线城市逐家的去谈一些手机配件店乃至杂货店,垫资一部分拼冬季一个季节的回报。然后,扩展出的渠道可以留作后续继续推广新产品,甚至借渠道做自己其他的手机配件产品,比如上文提到的移动充电宝。

四:赚一波就走的想法对不对?

有时候,让一个项目成功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一个大部分人想不到,或者想到不去做的点。但是低成本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一个好的项目可能未看到曙光就已经破灭,而且这对创业者本身的信心打击是致命的。很多人创业之初的想法都是,花我目前的所有积蓄拼一把,干成了发达,干不成老实的去打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区,干成了发达,干不成,找机会继续干,因为你的成功几率永远不会太大,为了那一个点埋葬你一辈子的可能,是非常不可取的。

选择低成本创业,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没钱,没资本以外,更多也是一种取舍,因为失败了,我没有损失多少,我学到了很多,我还可以继续。而我们需要抱着正确的价值观,或许对于拥有雄厚背景的人来说,做大目标,做长久规划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没有人支持的草根,你本身就不可能遇见太远的将来,和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开始美好,过程忐忑,然后挣扎,最后悲惨的例子。所以,草根创业者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计划定的约近越好,做好最现实的打算,然后赚一波就走,看到苗头不对立马停下脚步,重新思考。

五:守正道才是长久之道

当我写完上面一段,或许作为一个相对成功的人士,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但是,我只讲事实,并且我不抛弃原则,借用36条军规里的一句话,“坚持是必须的,维持是没有意义的。”但同样有一条,创业者必须守正道,这是派代年会的口号,也是很多成功商人的坚持,道理无需多讲,不管你多么缺钱,甚至利益就在眼前,也必须坚持不作恶的原则。

前段时间,我在做微博营销,接触了一个做刷粉公司的人,开始合作很愉快,很会沟通的一个人,而他开始做过推广,做过游戏,做过论坛,做过XXX,而且似乎每一样做的都很不错,人的思路很清晰,总是人找到一些赚钱的路子。我很不明白他做了这么多年还是小打小闹。直到我被他用充值陷阱骗取了钱后,我才醒悟。是不守正道,把他的路给堵死了。虽然他很聪明,很了解人的心理,每次骗钱后的善后都做的不错,靠拖字觉把影响放到最小后玩消失,把自己的信息也保护的很好,但是有心人一查全部暴露了。而他除了一点现实利益之外,获取的是很多长期合作的可能,是把很多模式做大的可能,乃至他的人格缺失所造成的只能靠小聪明赚钱的现状。我不太清楚,他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但是我相信他这辈子的层次已经被固定在现在这个状态了。

低成本创业篇3

【关键词】家族企业 低成本创新模式 关系契约

一、中国家族企业技术的低成本创新模式特征及其经济学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供中国家族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有独自创新和联合创新、引进模仿创新和原始创新等等。根据中国家族企业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本文认为中国家族企业比较现实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低成本创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1、确立以市场创新为主要动力源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分类,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和两者的混合模式。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低下,原因不仅仅在技术投入不足方面,还在于技术推动模式下科研和市场结合的严重脱离。研究与开发活动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必然造成创新的无效投入和无效劳动现象。此外,技术推动模式存在着科研投入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征,国有企业和大型非国有企业可以运用这种模式,但是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是耗不起这种长线作战的。纵观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凡是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都是把是否能为消费者带来立竿见影的利益点作为创新的至关重要的原则,这种利益点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回报周期和绩效、市场启蒙教育周期的长短与投入的启蒙教育资金的多少。因此,以市场创新为主动力源的技术创新模式,避开家族企业资金相对较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设备有限的弱点,发挥家族企业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与用户接触密切的优势,及时开发市场急需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可以减少家族企业的创新成本。

2、确立以模仿创新为主要创新方法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技术创新方法分类,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模仿创新模式、原始创新和两者的混合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家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原始创新,减少被动性和依附性。但是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原始创新模式,则是欲速而不达。创新资金和人才短缺是中国家族企业的实施原始创新模式的最大障碍。模仿创新战略属于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的创新战略,有效缓解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资金短缺的问题;模仿创新强调在创新链的中后环节投入技术力量,在工艺、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法建立企业竞争力,有效缓解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

3、确立以独立创新和联合创新兼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模式

按照创新的组织形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独立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和两者的混合模式三种。尽管联合创新是世界创新领域的低成本创新普遍做法, 但对于中国家族企业来讲,并不见得是一种低成本的创新模式。这是因为中国家族企业比较注重独占创新成果,获取绝对垄断优势;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技术领域,而中国家族企业一般集中传统产业。这些行业创新风险不大、创新投入不高;中国产、学、研之间以及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机制还很不完善,合作的交易成本比较大。

中国家族企业低成本创新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如图1、图2所示。图1显示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收益时间轨迹。R表示收益,T表示时间,L表示模仿创新和市场推动的创新模式,H代表原始创新和技术推动创新模式。L方案的属于投入少、风险低、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温和型方案,收益曲线比较平稳,在T0其收益高于H方案(其中C为H方案初期付出的代价),但在T1收益曲线变化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H方案存在强劲的技术、市场垄断特征和具备相应的后续针对性市场开发能力,L的收益曲线低于H的收益曲线H0,另一种情况是,由于H方案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脱离或者无力开发市场,导致无法收回前期投资和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L的收益曲线低于H的收益曲线H1。因此,针对中国家族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有限的特征,合理安排创新资源的现实技术创新模式应该是模仿创新和市场导向创新为主。

图2是技术创新成本的变迁时间轨迹。纵坐标表示成本,技术创新成本分为两类:技术成本(T)和管理成本(M)。T是发起或消化此创新所需的科技知识的成本,而M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操纵技术并成功地把它带进市场所需要的获得经验的成本;克服任何与厂商周围一般基础和其他经济与体制条件有关的“区位劣势”的成本。横坐标表示然后对应生产周期和生产活动阶段。分为产品的导入、成长、成熟三个生产周期和原始创新、模仿创新、大规模生产三个生产活动阶段。在导入阶段,由于是创新阶段,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T最高,而固定成本投入较少,产品较少,不存在剧烈的竞争,只需适当地表现其功能就能成功地打入市场,需要的相关技能和经验也最少,需要的地方优势水平可能相对以后的进入者来说较高,整体而言M最低。在成长阶段,出现的模仿创新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推广,使产品进入成长阶段,此时T相对原始创新阶段要低。而生产的增加,加大了固定资本的投入,产品基本定型,市场受到考验,重点转移到生产工艺方面,需要的相关技能和经验增大,同时对地方优势的需要水平开始减弱,就总体来说M开始增大。产品成熟阶段,技术基本公开,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H变得最低,而大规模生产要求大量的固定资本,产品大量增多,竞争激烈,企业经营的关键转为抓住市场占有率,需要的相关技能和经验最大,同时对地方优势的需要进一步降低到最小,总体而言M变得最大。因此H曲线呈递减趋势,M则呈递增趋势,作为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之和的总成本(C)是一条U型曲线,总成本线的最低点是经济单位盈利最大的点。就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中国家族企业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少数实力比较强的高科技企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的产业开始原始创新,大多数科技、资金实力比弱的企业应该采用模仿创新,并且利用中国家族企业的体制优势降低M(M)降低表现为图中M曲线右移,使得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阶段为模仿创新阶段)。

二、关系契约对中国家族企业低成本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分析

1、关系契约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成果提供了比较安全的保护途径

一般而言,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途径是:第一,从外部强化保护,基本措施是加强法规法律的建设;第二,从内部强化保护,基本措施是企业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自我保护措施。给定外部保护水平,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成果的保护取决于内部保护的契约安排水平。强化内部技术保密管理无疑是重要的措施,但是技术创新成果是存在于人脑中的无形资产,不同于企业其他有形的资产,再严密的内部技术保密管理也无法完全杜绝技术泄密。因此保护的重点必须着眼于解决专用性人才的机会主义问题上。其主要做法,一是签订正式契约,例如签订保密合同,规定职工对本单位保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职期间不得在竞争单位兼职;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从目前来看,这种签订正式契约所起的作用不大。二是签订关系契约。例如实行家族制度。中国的老字号,在企业模式中最为常见的父业子承的家族式。这种模式以特有的血缘关系为核心,企业的核心技术多半是保密性极强的“祖传秘方”一类,需要依靠血缘关系来加以维护,核心技术都只传长子长孙,不传外人。此外可以对有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行终身员工制;对一些涉及商业秘密的关键技术、营销渠道、原料采购等要害部门安排自己人或者可靠人员;允许商业秘密的发明人,接触、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拥有部分股权,使之与企业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关系契约是目前法制环境和社会道德环境不良情况下防止商业秘密外泄有效方法。

2、关系契约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较为现实的支持系统

从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支持条件来看,虽然国家逐步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不仅在行业准入、信贷、税收政策等方面仍处于不平等地位,而且在国家的科技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也处于不平等地位,这大大压抑了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创新的空间;我国各地虽已建立了不少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但普遍规模小、能力弱、管理差,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作用很小。行业商会或同业公会在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提出与建立产品技术的行业新标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利用外部条件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家族企业目前比较现实的创新之路是从企业内部寻求突破口。从契约角度看,在企业内部寻求突破口可供选择的契约有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两种。本文认为是关系契约而不是正式契约更有利于中国家族企业在内部寻求资金、技术和相关知识的支持,促进中国家族企业从低成本生产向低成本创新的跨越。因为关系契约由于存在相对与正式契约更强的关系密度和封闭性,更有利于创造信任和促进创新知识的快速、有效的传播。一般来说,信任与关系强度成正比关系,而信息与关系强度成反比关系。与其他的契约相比,家族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同宗、同姓、同乡、同学等强关系的紧密连带,人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信任”与“承诺”,各企业成员、部门之间容易形成有效率的合作关系,能使企业在当今世界生产、技术和市场三重结构都不稳定的大环境里及时把握市场行情,掌握商机,迅速做出应变决策,降低风险;能提高企业成员关于技术创新的专用性知识的投资回报预期,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能够使得家族企业在遭遇经营困难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能够使得家族企业在外部融资和吸纳人才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通过关系契约内部成员的自愿承担的义务这一环节低成本地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和人才的支持;能够使得家族企业在一个关系比较密切的环境中,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最重要知识――隐性知识;能够在重复性接触中促进技术创新的前提――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当然,过度强调企业的契约关系密度和封闭性不利于家族企业的创新。因此,家族企业关系契约应该在强关系契约和弱关系契约之间进行权衡,防止因为关系契约的封闭性带来的信息方面的损失。总体来说,权衡的主要原则一是综合考虑维持关系契约成本和信息、信任收益的比较。二是考虑家族企业创新任务的力度。如果创新力度很大,不同的价值观和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相对重要,从而要求契约开放性相对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邱曼萍、陈洪斌:日本和美国经济发展50年之比较[J].外国问题研究,1998(2).

低成本创业篇4

关键词:产业创新 低碳经济 台州 因子分析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而引出的低碳经济呼声越来越高。至此,全球经济的发展内涵和要求都有了新的约束力。我国能否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绿色发展模式,以低碳技术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探索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能否奠定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地区范围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事实上,在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下,单一追求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传统思路已经不符合发展实际。以化学工业行业为例,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人均附加值比制造业平均高出40%,但是其碳单位消耗量和排放量远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值。由此可见,只有基于产业结构创新和产业内低碳创新的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浙江省台州市产业高附加值、低消耗和低污染的发展目标,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探索方向。

低碳模式的提出

“低碳经济”由英国率先提出,其本质是资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是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方向。这一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同时又能兼顾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共处。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摆脱以资源为驱动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升级产业结构,走和谐社会的路线。低碳模式对于真正转变浙江省台州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创新对低碳模式作用的内在机理研究

(一)产业创新的定义

Freeman(1987,1997)指出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系统因素是产业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Lundvall(1992)和Nelson(1993)也认为创新具有系统化特征,这是中外文献得出的一般共识。同时,Foxall在1988年指出,产业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内核,而企业创新一般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他认为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归属;Freeman(1997)认为产业创新包括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含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主流学者则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核心,组织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新是基础。

综上,对于产业创新具体包含哪些创新因子,国内外专家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在研究中外文献关于创新的种类和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台州市的创新实际,将产业创新在应用中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本文认为,产业创新从广义上讲,是人类不断克服制度或技术等的缺陷以提高生产效率、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而从狭义上理解,可以将产业创新定义为:产业创新主体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系统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或使得原有产业获得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等的突破性使其在一定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创新活动。

(二)产业创新对低碳模式作用的内在机理分析

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产业创新一是降低资源消耗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率,提高系统创新的贡献率,二是对原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或创新出新的产业;而从对能源使用、碳排放情况的影响角度来看,产业创新是产业从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碳排放产业过渡的过程;是依赖资源的低端产业退出主导地位,接续主导产业形成的过程;是对破坏的生态环境不断修复与保护,使其更适合经济发展的过程。它能够满足新的需求,或者满足同样的需求却可以节约更多能源。产业创新对低碳模式作用的内在机理如图1所示。

基于产业创新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确定

1.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浙江省台州市各年度的《台州统计年鉴》,从而避免数据统计口径和数据统计方式不同等原因给数据造成的偏差与不完整。

2.变量确定与数据处理。本文需要对产业创新的创新因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变量替换。但是由于各个创新因子之间往往相互影响,很难用一个数据指标来纯粹地反映某个创新因子,而一个指标也往往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多个创新过程,如人才创新在整个创新过程中都无处不在,所以就无法对其进行单独的界定。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尽可能多地选取了与产业创新各因子相关的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然后进行降维,通过抵消因子间的相互影响,提取出最能反应产业创新的主因子成分。

基于浙江省台州市统计数据的可得到性,本文选取的指标有:发明授权量、技术成交额(体现技术创新度);实用新型授权量、外观设计授权量(体现产品创新度);市场数、市场成交额、总进出口额(体现市场创新度);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体现人才创新度);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比重、财政科学支出(体现制度创新);成本费用利润率、企业盈利率、百万销售实现利税(体现管理创新度)。同时,本文用第三产业占全民生产总值代表产业结构创新。用单位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国民生产总值)代表低碳经济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产业创新的主要因子。随后分析产业创新主成分因子、产业结构和企业能耗强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三)基于产业创新的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表1中的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0.7,且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

2.初始特征值(方差)及其贡献率。因为产业创新范围非常广泛,为了全面地反映产业创新的主成分因子,在选取因子时应该尽可能的多包含总体信息,所以选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90%的因子,从表2来看,前三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0%以上,本文选取这三个指标来概括整个指标体系。

3.因子旋转。从表3中可以看到,因子1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量的负荷达到了90%以上,而在市场成交额、财政科技支出、平均每百万人中大学生数、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了70%以上。说明因子1就代表了产业创新的资源环境: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容量和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度。因子2在市场数的负荷程度很高,而市场数往往与产业集群度呈负相关关系,因为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市场规模化和专业化趋势下,市场数量会随之减少,本文采用在因子2前添加负号来表示产业发展的集群度。因子3在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企业盈利率上的负荷比较高,说明因子3就代表了产业内部的绩效创新,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图1中提到的基于原产业的低碳创新。

(四)产业创新、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产业创新主成分3与台州的低碳经济影响非常显著(P0.1,未通过检验)。同时,从表4的相关系数来看,单位废气排放量与产业内部创新相关系数高达0.617,而与产业结构相关系数为0.463。从而可知,产业内部创新在台州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

(五)结论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产业内部创新与浙江省台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关系显著,这与本文的研究假设相符。而社会创新资源和产业集群度却与浙江省台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关联不强,其结论似乎有悖于一些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经典理论。而实际上,其结论是非常符合浙江省台州市经济的现实基础的。

创新资源与台州低碳经济不显著相关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在过去的20年里,浙江省台州市产业对于技术的选择往往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领域,并没有兼顾低碳经济的需要。这在没有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年代,单纯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及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大部分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这直接使得企业在享受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毫无建树。二是中小企业为主是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发展发展的一大特色,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发展格局,一直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缺乏科学的发展观。

因此,它们在获得产业核心技术、高素质人才及政府科技支持方面既缺乏意识,更缺乏竞争力。并且,这些中小企业在科研成果引进、转化、吸收和推广方面的能力也非常薄弱,这直接导致其无法享受到社会创新资源进步带来的经济成果。简而言之,技术选择在低碳层面考虑太少及技术无法转化应用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而产业集聚未能对浙江省台州市低碳经济发挥作用的原因在于:浙江省台州市内的块状经济普遍处在产业集群的低级形态,也就是所谓的“低成本聚集”而非“创新型聚集”,并没有形成太多由知识主导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价值链。与此相反的是,集聚产业内企业长期享受知识外溢带来的成果,原始创新动力缺乏,产业集群内往往技术抄袭严重、产品近似度高、竞争环境恶劣。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产业创新所包含的子创新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假如引入不同的创新因子,可能会得出与本结论不相同的论点。同时,由于各子创新本身是个很难界定和量化的概念,因此本文在将各子创新进行具体量化时必然存在某些误差,加之浙江省台州市对于创新数据的统计并不完善,因此整个体系中引入的因子不能包含所有的因素,如能体现产品创新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等,但个别因子的缺失并不会对整个结论造成本质影响。同时,该数据采集的是浙江省台州市的各年份数据,其结论对其他省份地区的适用性还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讨论。

基于产业创新的低碳模式发展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创新资源体系,积极开发“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掌握低碳的核心技术。而低碳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往往是资本投入大、耗时长的大项目。而作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省台州市民营经济而言,这是它们无法企及的。为此,浙江省台州市政府必须加大对低碳创新技术的扶持力度,完善低碳技术投入机制,积极创造投入的良好环境,引导各类主体加入到低碳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中,通过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政府投入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企业能真正享受社会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同时,在企业层面,必须加大对技术的消化吸收,摆脱以往重引进、轻吸收的不良习气,而在技术选择上,要选择符合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兼顾高附加值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充分挖掘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潜能。

(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层次

产业集群是浙江省各县市普遍存在的一种块状经济发展形态。这种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聚集的发展形式,有利于企业间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从而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和整合优势的内在机制,进而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并且向增值环节的上端攀升。为此,浙江省台州市必须建立起各种配套政策,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使其更大限度的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三)深化企业内部创新管理,实现“产业内低碳”

企业必须实现自身管理的转型升级,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尤其是作为管理模式“先天不足”的浙江台州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低碳”的空间巨大。具体而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将事情做精、做细;企业还要进一步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关注细节,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无论企业采用何种转型升级的路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绩效是实现企业内部“低碳”的必要条件。

(四)依托制度创新,完善“低碳”节能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浙江省台州市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尽管近几年,由于“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大,政府开始立法,打击污染,但是效果却形如虚设。对排污单位来讲,有法不依的一个原因是环境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同时,环保部门执法手段力度不强、手段落后,很多时候环保部门的有关处罚都只成了一纸空文。为此,浙江省台州市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环保赏罚机制,实施强制性的节能标准,对高耗能、高载能的产品实施产业准入,对污染企业实行坚决打击;同时,还要加强利用税收这个杠杆,对采用高能效技术和生产高能耗产品的企业增加税收,从而引导更多企业自觉将发展路径引入到“低碳”发展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服务创新能力、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陈劲.走向自主创新—浙江产业与科技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郭新兴.产业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徐竹青,徐明华,王祖强.转型升级—浙江发展的战略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张明龙.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李妍.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吴晓波.2009-2010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低成本创业篇5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战略选择 突破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

一、引言

随着技术和产品开发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式创新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开放式创新被定义为:系统地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能力,从而在创新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断地打开其创新边界,在追求绩效目标的同时,开放式创新鼓励企业考虑位于它们边界之外的资源,跨国公司会通过组织间的知识交易来扩展它们内部的知识基础,从而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学会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创新活动限定在企业边界之内。因此,跨国公司会通过开放式创新战略,将创新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赢得市场份额。由于技术市场的不完备和缺乏系统的内部机制,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选择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由于我国的跨国公司起步较晚、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也会选择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从外部开发利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此外,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多项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大多是与国外企业建立技术联盟或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并且通过外派技术人员的方式,将海外获取的新技术知识传递到国内的母公司及其研发中心。本文根据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呈现出的新特征,选取创新网络的全球化程度和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两个维度,组成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四种类型:高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高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低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和低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并且通过对我国跨国公司的实证检验,揭示了在这四种不同的开放式创新战略下,跨国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战略所决定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差异性,为正在走出去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假设:(1)高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企业在全球化的范围内寻找开放式创新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加多样化的知识。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专业化的技术为创新与技术合作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达到提高创新绩效的目的。同时,高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属于一种突破式的创新,企业选择突破式创新而非渐进式创新更进一步增加了外部技术来源的相关性。这与之前研究的发现相一致:企业在实施突破式创新的同时会更加依赖于外部技术获取,这反过来同样促进了企业突破式绩效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 1a:与实施其他类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最高的创新绩效

假设 1b: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偏向于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相比,其突破式创新绩效会更高

(2)高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实施高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其合作伙伴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企业只对外部开放其部分创新过程,这类企业会追求较高的技术成就。由于开放式创新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并且需要较多的时间、人员和资金等资源,因此实施高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更加追求较高的技术成就,因此更加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而非渐进式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 2a:与实施其他类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高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具有中等水平的创新绩效

假设 2b: 实施高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偏向于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与渐进式创绩效相比,其突破式创新绩效会更高

(3)低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企业成功的要素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服务等级、品牌和成本节约等,其创新绩效一般会在同行业中呈现出中等水平。因此实施低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相对保守,并不将技术领导力作为其主要的目标,这些企业更加追求渐进式的创新绩效而非突破式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3a:与实施其他类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低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具有中等水平的创新绩效

假设 3b:实施低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偏向于追求渐进式创新绩效,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相比,其渐进式创新绩效会更高

(4)低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实施低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其全球化水平一般较低,企业的技术合作者主要来自于本土的范围内,同时这些企业只会打开其创新过程的少部分环节进行外部技术合作。因此,在实施这种战略的企业中,技术合作只是暂时的,并且合作关系一般为短期,企业很少会确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会在本土的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这种战略可以产生有限的交易成本并且限制了知识溢出的风险,同时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由于实施这种创新战略的企业相对保守,其创新绩效水平一般不高,选择这种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渐进式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 4a:与实施其他类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低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最低

假设 4b:实施低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偏向于追求渐进式创新绩效,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相比,其渐进式创新绩效会更高

( 二 )样本选取 本文的数据来源来自跨国公司的 MBA 和 EMBA 学员,填写问卷的主要人员为企业技术部门和战略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确定样本之后选择了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问卷,并咨询相关学者对问卷进行了修正。然后在总的样本中选取了15 家在样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试点调查,并根据回复对问卷行进了进一步的修改。

( 三 )问卷调查 我们向 MBA 和 EMBA学员发放 16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127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 79.4%。通过邮件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向 152 家跨国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2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98 份,有效回收率为 69.5%。在本次调研中总共发放445 份问卷,在剔除一些缺失值较多、具有明显错误的调查问卷之后回收的问卷为 325份,问卷总体有效率为 73.0%。由于样本具有不同的来源,因此检验了两种来源的差异性,通过对两组样本企业的T 检验,T 值为0.306,远大于0.05 的临界值,认为两组样本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合并使用。另外本文对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进行了 T 检验,所有 T 值均不显著,表明问卷回复中的非回应偏差问题并不严重。为了避免由于多个变量的数据收集来自于同一被访者所造成的同源偏差,使用 Harman 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同源偏差检验。对样本中的变量使用 SPSS19.0 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被萃取出的第一个因子只解释了总方差的24%,因此同源偏差并不会对本研究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 四 )变量测量 (1)创新战略:对于创新网络的全球化程度(GLOB)和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OPEN)这两个维度分别设计了4 个测量问项,测量方式均采用 Likert7 点量表(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主要分布于价值链的大部分创新环节等问项。(2)创新绩效:根据 Laursen 和 Salter(2006)以及 Atuahene-Gima(2005)开发的 Likert5 点量表将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进行测量。突破式创新绩效具体包括:贵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所开发的突破式创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小于 5%、5%-10%、11%-15%、16%-20%、大于 20%);贵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所开发的突破式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数量(0-3、4-6、7-9、10-12、大于 12);等四个问项。渐进式创新绩效具体包括:贵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所开发的渐进式创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小于 5%、5%-10%、11%-15%、16%-20%、大于 20%);贵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所开发的渐进式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数量(1-10、10-15、16-30、31-75、大于75)等问项。(3)控制变量: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会更易于创新,使用企业成立时间作为控制变量,通过企业从建立至今的时间取对数计算得来。由于规模更大的企业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创新速度会比小企业更快,因此本文使用企业规模最为控制变量,通过对雇员总数的自然对数进行测量。此外,根据 Roy 和 Oliver(2009),将产业类别作为控制变量,并用两个虚拟变量测量产业类别,分别代表服务业、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其中设定服务业为参照组,产业类别 1 代表制造业与服务业对比,即“ 1 ”表示制造业,“0” 表示不是制造业;产业类别 “2 ”代表其它产业与服务业对比,即“1”表示其它产业,“0 ”表示不是其它产业。中国跨国公司的类型根据所有权结构,主要分为中方独资和中外合资两种类型,本文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来表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 四 )进一步检验 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1)假设1 得到支持,表明与实施其他类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企业相比,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具有最高的突破式创新绩效,由于这类企业的合作网络具有较高的全球化程度,同时企业将其创新过程的绝大部分环节打开,因此可以有效的吸收利用来自全球市场的外部创新资源,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2)假设2a、假设3 得到支持而假设 2b 没有被支持,表明实施高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和低全球化-高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创新绩效,同时两类企业都是更加追求渐进式的创新绩效,这说明创新网络的全球化程度和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对于突破式的创新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在这两种特征中处于较高水平的跨国公司才能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突破式的创新绩效,否则,如果只在两种特征中的某一维度处于较高水平,而另一维度水平较低的时候,无论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绩效或是开放式创新绩效都不会太高,同时由于样本中大部分企业都采取这两种创新战略,这说明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还是追求比较稳健的渐进式创新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3)假设4a 得到支持,但不显著,表明实施低全球化-低开放度创新战略的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最低,同时这类企业不明确追求哪一种创新绩效,这说明实施这类战略的企业主要依靠于自主创新,其开放式创新程度最低,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薄弱等条件的约束,这些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高,解释了实施这类战略的企业具有最低的创新绩效的原因,这同时也解释了创新网络的全球化程度和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对于提高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采取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了外部的技术资源和创新机会,但是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维持必要的组织结构和组织间的联系;采取低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企业避免了人力、财务和技术方面的风险,但是限制了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和通过合作而形成的创新机会;采取高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和低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企业代表着中庸型的战略模式,这些企业利用了外部的部分机会,但是同时限制了对资源的投入。其中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和低全球化-低开放度战略代表着两个极端。实证研究同时表明,每种开放式创新战略都会同时带来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但是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带来的突破式创新绩效要更明显,而其它三种战略带来的渐进式创新绩效会更明显。这表明大部分企业还是倾向于风险较低、相对稳妥的渐进式创新,从而能够保证创新能够转化为持续的经营绩效。

对于中国跨国公司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不同开放式创新战略的选择将决定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成立初期的跨国公司可能会选择比较激进的开放式创新战略,从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而比较成熟的跨国公司可能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而采取相对保守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因此,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资源基础,在这四种开放式创新战略中做出选择,从而达到所期望的创新绩效。企业要从外部网络关系的创新资源中获得良好的回报,使之体现在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上,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项重和艰巨的任务。跨国公司要重视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增强自身实力,这是在全球市场上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基础。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中国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的战略举措上,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需要在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上注重创新战略的“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跨国经营的成功和在全球主要产业市场上真正占有领先的或应有的战略地位,并将中国跨国公司对全球市场的创新资源的利用转化为良好的战略回报,使其开放式创新战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陈钰芬:《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4期。

[2]唐方成、仝允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6期。

[3]高良谋、韵江、马文甲:《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构架》,《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4]Lichtenthaler, U., Open Innovation in Practice: An Analysis of Strategy Approaches to TechnologyTransactions .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8 .

[5]Chesbrough,H.,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

[6]Almirall, E., Casadesus-Masanell, R., Open versus Closed Innovation: A Model of Discovery and Diverg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0 .

[7]Argote, L., McEvily, B., Reagans, R., Managing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Review of Emerging Themes.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

[8]Chesbrough, H., Crowther, A.K., Beyond High Tech: Ear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 R&D Management, 2006.

[9]Lichtenthaler, U., Lichtenthaler, E., Frishammar, J.,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Intelligence: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

[10]Bianchi, M., S.C. Orto, Frattini, F., Vercesi, P., Enabling Open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 How to Find Alternative Applications for Your Technologies. R&D Management, 2010.

[11]Lichtenthaler, U., Lichtenthaler, E., A Capability-Based Framework for Open Innovation:Complemen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12]Parida, V., Westerberg, M., Johan, F.,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High-Tech SMEs: The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13]Zahra, S.A., George, G., 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14]Lane, P.J., Koka, B.R., Pathak, S., 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 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15]Lichtenthaler, U., Absorptiv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16]Grant, R.M., Baden-Fuller, C., A Knowledge Accessing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4.

[17]March, J.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18]Pisano, G.P., Verganti, R., Which Kind of Collaboration is Right for You?.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19]Dahlander, L., Gann, D., How Open is Innovation?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Paper, 2007.

[20]Van De Vrande, De Jong, P.J., Vanhaverbake, W., De Rochemont, M., Open Innovation in SMEs:Trends, Motives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 Technovation, 2009.

[21]Fosfuri, A., The Licensing Dilemma: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Rate of TechnologyLicens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2]Laursen, K., 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3]Atuahene-Gima, K., Resolving the Capability: 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24]Gambardella, A., Giuri, P., Luzzi, A., The Market for Patents in Europe. Research Policy, 2007.

低成本创业篇6

关键词:资金成本 固定成本 管理成本 有效资产效率 资金链

1、前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与资金成本有着紧密的关系,资金成本的高低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规模,然而大多数的企业却往往不重视因资金成本过高而带来的巨大负担。资金的来源不同因而成本不同,适当的资金成本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过高的资金成本却制约企业的规模和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对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探讨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资金成本过高的原因

企业的经营成本有一部分是显而易见的,称之为显性的经营成本。例如广告费用等经营成本,而另一部分是隐含的经营成本,如应收帐款、存货等。许多企业资金成本过高的原因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大量的资源浪费、大量的应收帐款形成的坏帐、存货的贬值等,这样一来就占用了企业很大比例的资金成本,这样企业的资金成本怎能不高?效率怎么可能提高?

2.1 闲置资产过多

企业的资产是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它们就应当为企业带来效益,而大多数企业在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就购买了许多不参与经营活动的资产,这样就造成了资金紧张,资金负担也随之而来。企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参与生产经营周转并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才是有效的资产。其有效资产周转的速度越快,企业单项经营活动的资金成本才能越低。这样企业的总体资金成本也就越低。

2.2 有效资产效率低

简单的说,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产称之为有效资产,而有效资产在经营活动中的周转为有效资产的效率。有效资产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资金成本的一个因素。如果在经营活动中,有效资产的效率低,需要更多的资产来维护或者配合,这样的有效资产即使能独立完成或者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是却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多的资金,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造成利润的下降。

3、企业降低资金成本的途径

3.1 使固定成本最小化

因此为了使固定成本最小化,企业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彻底清理无效资产,将不参与或者极少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清理掉;(2)尽可能的租用必需的固定资产,这样便使得固定成本支出转化为流动成本支出,而且也不用负担因固定资产折旧、维护等费用的支出;(3)认真分析企业的自身优势项目,将不具有优势的项目尽可能的外包,以达到固定成本最小化。

3.2 使人员成本最小化

目前企业一个较大的成本负担便是人员成本。我认为,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租用员工的方式来降低员工的培训费用及福利、保险等成本,进而达到降低人员成本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企业除了本公司的核心员工外,其他辅助人员大多数或全部使用外部资源,即租用经过其他公司培训后的员工,这种做法或许在一次性支付租赁费时可能会比使用本公司的员工多一些,但好处是不用承担长期成本。另外租来的员工的技能水平会更专业。

3.3 使技术创新成本最小化

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成本负担,没有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可能永远存在。既然任何企业都需要创新,那么必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成本,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通常是比较高的。据权威数据显示,企业每年用在技术创新上的成本要占企业总成本的1/3,这笔数字是非常惊人,但是考虑到技术开发的巨大成本的前提下,合作创新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技术其短期成本是最小的,尽管可能增加长期成本。

3.4 管理成本最小化

企业的管理成本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成本负担,也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效率高低的一个方面。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明白自己的优势是必要的。在清楚了自己的相对优势后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相应的优势,其他环节都可以交给在那些方面有效率优势的企业来做,只有集合了各个环节都有优势的产品才是最有效率的。现代企业有效组合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以市场竞争为原则在外部进行合作,并达到全社会的成本最小化。

4、中小型企业降低资金成本的应用分析

目前,中小型企业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闲置资产过多、应收账款及物料成本过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何降低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成本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盘活资产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企业可以选择经营性出租的方式来换取折旧,以此来降低成本,出租不仅让企业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4.2 控制技术创新成本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型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术创新,因而花在技术创新上的费用也是构成企业资金成本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控制技术创新成本。从目前来看合作创新是较为可行的途径之一。

在当今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英特尔与精英电脑合作着力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最新的英特尔保护平台3.0全面支持英特尔Core2Duo双核处理器,在功耗降低的同时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应用所需的极高性能,这款处理器与之前最好的处理器相比,性能提高了40%,而能耗降低了40%还多。此次英特尔推出的英保通平台3.0配以Core2Duo双核处理器,功耗小、性能强,不仅为各类网吧带来双核至尊体验,还将英保通强大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极致,市场前景将更广阔。

5、结语

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有利于企业决定筹资方式的选择,并优化企业的筹资结构,还可以决定资金的用途。企业通过合理的途径来降低资金成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讨企业降低资金成本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洪.融资与投资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4,88-90.

[2]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34-236.

[3]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00-302.

低成本创业篇7

【关键词】 竞争战略; 财务支持策略; 初创期; 成长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20-03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创业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的提法,创业成功的标准是3年内企业能生存并盈利,但有80%以上新创企业都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可见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竞争战略的选择和正确执行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存活下去,竞争战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支持策略是否恰当,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图。

一、基于竞争战略的财务支持策略概念的提出

(一)财务支持策略概念的提出

公司战略决定了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竞争战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对于初创及成长期的企业来说,竞争战略选择更加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因为竞争战略经过实践再提炼后才能成为公司战略。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的重要构成,但对于初创期及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财务战略过于宏观和遥远,所以笔者提出财务支持策略。

相对财务战略而言,财务支持策略更加具备战术特征,对竞争战略的配合度更高。具体来说,财务支持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筹资及资本结构设计、投资项目筛选指标、会计核算与监督、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文化塑造、销售支持。

(二)基于竞争战略的财务支持策略

竞争战略创始人迈克尔・波特指出,可供企业选择的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就是追求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来获取竞争优势,目标是以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争取客户或者因为低成本在同一市场上获得较对手高的利润,侧重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和持续降低;差异化战略是期望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追求产品差异,利用产品差异诉求获得高额利润,侧重对产品差异的创新研究和宣传;集聚化战略是期望通过在细分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来获取竞争优势,追求小市场的大份额,主要衡量指标应该是市场占有率的高低。这三种战略对财务支持的要求各不相同,具体见表1。

二、初创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

(一)初创期企业经营特点

1.经营管理。初创期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是人少事多,企业从产品开发、生产到营销,从财务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都不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一般都是直线制,采用集权式管理。

2.资金运作。初创期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负债筹资难度大,多以自有资金为主,企业研发产品、开拓市场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资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资本运作可选方案少。

3.产品。产品类别少,生产规模有限,产品总成本高,盈利性不确定,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时需要大量资金,但产品市场的扩大、销售利润的实现等都不确定,产品竞争力尚未形成。

4.市场地位。初创期企业要么是新开发产品,要么是新进入某个产品市场,整体体现是企业及产品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低,营销费用需求比较高,市场地位需要发展。

(二)初创期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如前述,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将战略归纳为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三个战略,初创期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低成本优势是必备选项,无论以产品特质为关注对象的差异化战略还是以市场份额为关注对象的集聚化战略,低成本都可以帮助初创期企业迅速实现目标。成本低意味着初创期企业可以低价优势进入市场获得生存,或者可以因为成本低获取超额利润,迅速增加初创期的资金流入,保证企业能顺利过渡到成长期。因此初创期企业可选择低成本基础上的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基础上的集聚化战略。

(三)初创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

1.融资方式。因为企业初创,只能利用自有资金。对于新的投资人来说,看不到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也不可能吸引他们投资。负债融资缺乏对债权人的吸引力,也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必要的抵押。此阶段需要多获取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对新创企业的政策支持。可以考虑参加小企业债务联盟等融资创新方式。在资本结构安排上,权益性资本占比高且投资回报率低,无法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为市场地位低,赊销比例较大,赊购比较困难,资金周转期较长。

2.投资决策。初创期企业投资属于战略选择,投资项目选择很重要。除了常规的投资回报率,更要考虑所进入行业或所生产产品的长期发展趋势。此阶段财务支持的主要方式是帮助企业选择良好的盈利模式。

3.成本管理。初创期成本管理重点在于控制生产成本,对期间费用的管控需要结合投入产出效率比进行动态管理。财务支持需要做的工作是开始积累成本数据和观察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

4.预算管理。此阶段企业基本没有正式的预算管理,称为资金支出计划可能更加贴切。初创期企业预算主要为资本预算,投资资金流出量大。销售预算的执行没有保障,费用预算需要不断调整才能满足市场变化需求。预算管理整体偏松,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频率和力度都比较大。财务支持需要做的工作是实行宽松式的预算管理即对可控成本严格预算,不能过多变动,对于不可控成本采取适应市场、快速调整的方法管理。以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提升销售。

5.财务文化。初创期企业财务文化只能是个概念,但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建立在初期应该有个方向,否则等无形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后再想更改就难了。这一阶段,应该树立成本优先,结算规范,按财务流程开展工作的财务文化氛围,如在销售支持方面,不能为了增加销售需要,就无原则提高销售折扣或者赊销比例,防止造成销售人员权力过大出现财务纰漏。在初创期,人手少,制度建立不全,更要有规范核算的财务文化意识建设,否则等到出问题再纠正就晚了。

三、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

(一)成长期企业经营特点

1.经营管理。进入成长期的企业管理职能开始细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各环节都分工到位,管理日趋细致和严格。企业开始追求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人员增加,开始适度分权管理。

2.资金运作。渡过了艰难的初创期,企业资金获得了一定的积累,此阶段的企业可以依靠自己未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去争取新投资人,也可以利用前期积累的资产进行抵押借债,融资方式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成长需要更多的融资支持,融资创新成为一个难题。选择新的投资方案成为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新投资方向决定了企业是否能继续成长。初创期的投资者会要求能有投资回报,企业帮助投资者进行抉择,是选择现有收益还是期待未来收益。在日常经营方面,涉及决策的金额和事项增多,费用管控出现松弛的状态,相应的控制制度还需要不断建设。

3.产品。成长期企业的产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结构安排日趋合理,企业需要依据顾客需求进行产品调整和改进,产品成本核算要求日趋细化。为保持继续成长的趋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4.市场地位。进入了成长时期的企业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者增多。这时,企业在竞争产业中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定位,为了巩固和增加市场占有率,企业需要维持和改善现有业务,不断寻求新的业务,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

(二)成长期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成长期企业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在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聚化战略中进行选择并坚持某一战略。此时,基于产品的差异化战略与基于细分市场的集聚化战略差别不大,都是要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别,所以可以合并简称为差异化战略,所以成长期的战略选择就成了选择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

对于成长期企业来说,需要解决一元化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的选择,为保证稳定成长,从现有事例来看,刚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采用一元化发展成功概率较高。这样,差异化战略成为首选。坚持并强化产品差异或者市场差异,有助于保证企业继续发展。由于解决了初创期企业资金流回流过慢的问题,对于成本的关注可以适当放松,更倾向于增加投资于产品创新改进和市场推广,这也是差异化战略的要求。

(三)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

1.融资方式。成长期企业可以用自己的发展趋势争取新的投资人,同时销售增长,资产积累使得负债融资成为可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有助于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回报率,有助于企业获取财务杠杆收益。销售增长使企业可以采用订单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创新。市场地位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回款提速,也可增加企业赊购概率,缩短资金占用周期。

2.投资决策。成长期企业投资决策内容和范围都较初创期有所增加,但也是初创期的延续。内外部投资项目都会增加,投资决策主要以投资回报率为主。需要财务支持的是确定合理的投资项目筛选标准。此阶段财务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方式。

3.成本管理。成长期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依然是重点。同时费用管理力度和规范化都会加强,企业开始建立适用的成本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成本管理方法成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

4.预算管理。成长期,企业预算管理成为可能,也是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须手段。预算管理以销售预算为核心,在销售利润实现的基础上进行资本预算和费用预算。此阶段可以采取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预算执行阶段的调整频率和调整力度降低,制度化建设初见成效。

5.财务文化。在初创期的基础上,成长期企业开始形成具有特色的财务文化雏形。企业是严格成本管控的全员成本控制财务文化,还是侧重鼓励创新研发的轻成本控制财务文化,在此时需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选择。在财务规范方面,应该按制度处理事务,严格遵守预算的财务文化氛围。财务人员应具体分工,职责明确,内部控制与审计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 吴君民,钱晓莉.企业不同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2012(1)中:126-128.

[2] 林燕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5):44-47.

低成本创业篇8

Abstrac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mpacts on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world. China is facing the dual pressures of the domestic demands shortage and rapid decline of external demands. The market demands downturn will last a long time that leads to overcapacity and lack of liquidity in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e market demands in the fatigued and proposes four major strategi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market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o support Chinese enterprises go out of their predicament.

关键词: 市场需求低迷;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

Key words: market demands fatiqued;product innovation;process innovation;market innovation;servi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01-04

0引言

2008年9月,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被美国政府接管、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性事件的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向实体经济扩散和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中国GDP构成中出口占40%,中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很难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出口增幅会不断下降甚至负增长,中国将面临内部需求不足和外部需求显著减少的双重压力。市场需求萎缩并持续低迷,将导致中国企业产能过剩、流动资金紧缺、利润亏损、降薪裁员,甚至破产。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因需求的急剧下滑致使经营利润首次集体亏损、关闭工厂缩减过剩产能、大面积降薪裁员,小规模钢企期盼政府救助、大企业并购重组以渡过市场需求的严冬期。

1企业、创新、需求三者关系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执行新的组合,包括5种情况:以引入一种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产品创新);以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工艺创新);以开辟新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市场创新);以获得新的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原材料创新);以实现一种新的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组织创新)[1]。他认为创新提高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效率,推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波浪式上升,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原动力。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产业已形成巨大的产能,远超出国内市场需求,“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终结,“需求导向”成为经济中的主旋律,市场竞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中国入世后,国内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大量外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面临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进行相应的创新,革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市场,能够弥补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损失,甚至在变化和动荡中建立领先优势。当今社会,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的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能力,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的基业长青。

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经营中的一个过程,是从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新理念的构想、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这些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新理念能够满足社会已知存在的需求或未知潜在的需求,从而实现首次商业化,完成创新的过程。从企业创新过程反向推论,人类社会新的消费欲望从产品种类、购买成本、质量和服务上提出对企业生产的新要求,诱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提供新服务来满足新需求,从而引导创新的发展方向。由此表明,企业创新源于社会的需求,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拉动力,需求的变化引导企业创新的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1969年,两位美国学者迈尔斯和马奎斯做了一项重要的实证调查工作,在5个产业567项创新中,四分之三的创新是由市场需求引导发生的,只有四分之一创新的产生是因为其他的原因[2]。例如,在中国电话机行业当中,TCL集团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典型。TCL集团发现电话机转盘拨号花费时间长和有绳电话机受绳长限制,使用不方便,先后推出中国第一台免提式按键电话机和无绳电话机。

2当前市场需求低迷的原因分析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弥漫着对未来预期悲观的气氛,企业、个人都在缩减开支,导致市场需求快速下滑,并且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低迷不振。从宏观经济面来看,需求低迷的直接原因是社会整体消费意愿和购买力下降。从微观的企业个体角度看,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市场上总是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需求,消费者或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在不断变化,产生需求低迷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世界经济急剧下滑使市场需求加速发生变化。从企业个体角度分析,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种类、功能、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出现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需求,导致当前产品的市场加速饱和并且产品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价格的承受能力下降;出现众多未被企业接触到的新的潜在消费者或用户,例如高端消费群体倾向于购买低端产品和节能型产品,而企业暂时未发现。

3破解市场需求低迷的创新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巨大的产能,市场需求突然萎缩,将导致中国很多工业产业集体遭遇产能过剩和流动资金紧缺的危机。市场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中国企业必须转变以往的经营思路,采用创新的方法破解当前的需求低迷困局,熬过世界经济低迷期,迎来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因中国企业发展的历程较短,资金、技术、人才、规模的积累不足,整体实力不强,面对市场需求剧烈的变化,必须采取快速有效的创新策略,增强自身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迅速破解市场需求低迷的困境,顺利渡过经济低迷期。从导致市场需求低迷的三个变化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功能、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变化,反映了现有的产品种类、功能、质量和服务完全不能或部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生产者可从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承受能力下降,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下降,生产者必须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或生产方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如果出现众多未被企业接触到的新的潜在消费者或用户,说明社会对企业产品的接受程度提高了,企业应从市场的角度开展创新寻找新的消费者或用户和扩大市场的地域空间范围。

所以,中国企业为破解市场需求低迷适宜采取以下四种创新策略:①通过研发产品新功能或全新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或潜在需求(产品创新策略);②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工艺创新策略);③通过市场创新寻找新的消费者或用户和扩大市场的地域空间范围(市场创新策略);④通过服务创新推出高效、及时快捷的差异化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服务创新策略)。

3.1 产品创新策略

3.1.1 产品创新类型

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上出现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全新产品的开发和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例如玻璃厂首次推出彩色玻璃、超薄玻璃,就是产品创新。产品的创新必然要出现一种新的实物形态产品或具体服务,是一个结果,强调产品改变的程度。根据产品创新中产品改变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渐进性产品创新和根本性产品创新两种类型。

渐进性产品创新或称改进型产品创新,是对现有产品的非质变性的改革和改进,是一种渐进式的连续创新。企业通过学习自己以往的创新经验或模仿他人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他人的管理经验和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开发出改进型新产品。企业采取渐进性产品创新的投入与风险相对较小,利用现有产品的基本概念或原型技术,再创新出奇,建立相对的领先优势。例如英特尔的每一代微处理器都是建立在前一代技术基础之上,补充了新技术,使产品更具价值。而根本性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根本性能上的重大突破,研发出一种功能或用途全新的产品。企业在产生全新概念或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企业采取根本性产品创新是对原产品的一种破坏性、替代性创新,在研究、试验与市场开发上的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而一旦首创成功将获得巨大的回报。通常情况下,根本性产品创新需要以新的科学发现所导致的技术发明或现有的研究开发成果为基础,需要有相关领域的革新配合才能实施,实现的难度大。如无线电新产品的推出就是根本性创新,它包含了很新的技术并需要新的制造工艺和服务方法。

3.1.2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策略的选择

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容量都是有限的,但对新产品的追逐是无限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的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在短缺经济时代,产品创新还显得不那么重要,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就可以生存甚至得到发展[3]。中国已加入WTO,形成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的买方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势下,企业竞争聚焦于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市场的需求不只是静态存在的需求,也包括动态变化的需求和潜在需求。产品创新是以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或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应用为支撑,开发出差异性的产品或全新的产品,满足现存的市场需求变化,或将潜在的市场激活为一个现实的市场,扩大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销量。

企业的产品创新行为是目标市场的需求与企业优势的“交集”,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创新策略,并以能否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和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为标准。美国产品开发管理协会的研究显示,2005年美国企业总销售收入的35%来自于新产品。另根据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的调查表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企业销售收入的33.5%是来自于新产品的贡献。由于产品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在产品创新上进行了高额的投资,但产品创新的成功比例却并不高。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的调查同时表明,最终达到企业财务目标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仅占调查总数的56%,按时上市的新产品比例只有51%[4]。中小企业因规模小、资金不充裕、研发人才匮乏,适宜采用渐进性的产品创新策略,连续对现存的产品进行改进,不断地满足消费者或用户的新需求,逐步建立相对领先的优势。大型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央企和省级国资委的企业,规模大,资金实力强,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应该在产品创新行动中充当先行者和榜样,要敢于进行根本性的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激活一个潜在市场。高科技企业和一部分以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小型企业,应以产品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勇于研发全新的产品,运用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颠覆旧市场,开创一个新市场,成为新市场中的领导者。

3.2 工艺创新策略

3.2.1 工艺创新方式

工艺创新是指工艺技术上出现的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改进。例如,玻璃生产从垂直引上到平拉,再到浮法生产,就是一种工艺创新。工艺创新反映生产过程的变化,通常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连续变化的过程,技术来源和参与者的组合方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技术来源和参与者组合方式的角度可将工艺创新的方式分为自主工艺创新、模仿工艺创新和合作工艺创新。自主工艺创新是指企业不是对外有技术被动依赖与购买,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模仿工艺创新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先行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引进购买或破译先行者的核心技术,进而改进和完善生产技术。合作工艺创新是指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人、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3.2.2 中国企业工艺创新策略的选择

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已开始慢慢丧失,降低生产成本是中国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策略,而这项策略与工艺创新密切相关。关于企业工艺创新效率的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创新具有很高的水平,但工艺缺少创新。由于工艺落后,造成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可靠性低、生产成本高,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例如,一家大型制氧机公司的产品通过二次创新,其产品已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但因工艺创新不足,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见表1[5],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中,消费者或用户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下降,众多的生产企业为消化巨大的产能必然会开展价格战,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安然地渡过难关,不能及时进行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多数企业在资金和技术资源方面严重紧缺,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对工艺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应选择较低投入的创新模式,有效地回避风险,使有限的资金投人产出最大的效益,模仿工艺创新和合作工艺创新是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模仿工艺创新的低成本和快捷性,在工艺创新的先期研究开发与试验方面节省时间与资金,能够在模仿中培育和增强创新能力,构建企业新的生产体系,取得后发生产成本优势。这是适合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创新方式。当今全球性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工艺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即使是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也会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能力取得工艺创新进展越来越困难。通过合作工艺创新方式,与其他企业、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科技开发力量联合进行技术转让、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开发课题等多种形式,将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缩短工艺创新时间,在生产成本上获得领先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例如,中兴通讯在深圳、南京、上海、北京、西安、重庆、成都和美国硅谷设立8个研发中心,加强与当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并与美国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建立联合实验室,携手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探索通信新技术。

3.3 市场创新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创新者,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以开辟新市场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活动就是市场创新[6]。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只是“创造”出一种新的供给,而市场创新是对新市场需求的开拓与创造,使企业在已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市场,在地域空间上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通过对细分市场的开拓,使企业的市场层次得到扩展,从而扩大企业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的承受力下降,高端消费群体将从以往的高端产品市场向低端产品市场转移,从非节能产品市场向节能型产品市场转移。例如,现在家庭轿车消费中,高端消费群体对大排量、豪华型轿车的购买意愿迅速下降,小排量经济型、节能型轿车受到青眯。这种从高端产品到低端产品、非节能产品到节能产品的需求变化是全球性的变化,特别是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将在低端产品和节能产品上产生出大量的新消费者和新地域空间市场。

中国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制造的产品在品牌定位上多处于低端市场,与高端产品并没有品质上的差别,并且在研发节能型产品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中国节能家电产品、节能照明产品、节能机电产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企业在低端产品和节能型产品上应采用两种市场创新策略,一种是将业务引入新的国家地区,开辟新的地域市场,在地域空间范围上突破发展;另一种是通过加强对新的潜在消费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并激发其兴趣和欲望,并通过新的销售渠道迎合他们的购买行为和习惯,创造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如能在这两种市场创新策略上获得成功,将能减少或避免现有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破解市场需求低迷的困境。

3.4 服务创新策略

本文所指的“服务”是依托实物形态产品或无形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消费者或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革新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不同,服务创新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可信赖的、迅速有效的服务,为消费者或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来取得竞争优势。

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在功能、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趋于同质化,企业要想在产品上做到差异化的难度越来越大,消费者或用户不容易从趋同化的产品信息中感受到企业的吸引力,企业必须在服务上做到高质量和差异化,并创造出新的价值,才能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同和信赖。以前中国企业缺乏系统、持续的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意识淡薄,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严重脱节[7]。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市场上众多的同类产品和替代品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企业要把服务看作产品重要的一部分,适应消费者或用户需求的变化,坚定实施持续的差异化服务创新策略,不断地打造企业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顺利渡过市场需求低迷的难关。

4结论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市场需求低迷将持续较长的时间。目前,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中国企业的产品销量快速下滑,中国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流动资金紧缺的巨大压力。无论市场环境多么恶劣,中国企业只要能够理性审视当前市场需求低迷的现状,正确分析市场需求低迷的原因,寻找其中的机会,采用适当的产品创新策略、工艺创新策略、市场创新策略、服务创新策略,就能够破解当前的市场需求低迷困局,顺利渡过世界经济低迷期。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 1991:73-74。

[2]Sources of differences in the pattern of adoption of 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rial innovations from early to late 1990s, in the UK. Research Policy. 2008, 37(1): 131~148.

[3]曾峭、邓家提:《产品创新的意义、机制及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04(2):53-57。

[4]蒲欣、朱恒源:《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产品创新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7(6):67-73。

[5]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04。

[6]R D Ireland, J W Webb.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treams of innovation. Business Horizons. 2007, (50): 49~59.

上一篇:降低成本论文范文 下一篇:成本效益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