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电影范文

时间:2023-02-23 01:52:39

低成本电影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低成本影片;院线。政府政策;媒体

电影的制作,从投资规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大制作、中制作、小制作、低成本制作。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的型构,应该是金字塔式的――少数的大制作电影位于尖端,中小低制作电影是基座,电影产业收入则主要来自中、小规模投资的影片。但是在我国,电影的投资、制创、播映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呈为“畸态”,尤为突出的现象是国内“中低成本影片”。产量与所得票房收入之间的巨大落差。这样的产业结构和它相应的市场状况是令人尴尬的,也是令人困惑的。其中问题提了出来,电影文本内构的合理化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毋庸置疑是问题之“本”,关于如何治本的问题,很多学者也都提出了各种建议。本文笔者选取另外的一个途径,去试图寻找一些外在的策略,希望对中低成本影片的从业者有些许帮助。

一、影院和院线的建设

“院线同质”是目前我们院线建设最大的问题。我们的院线制目前还停留在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上的初级阶段,并未触动电影院线发行体制的核心。我们的院线既没有分级,也没有专门的院线,曾经有过的艺术院线,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绝大多数规模不大的院线在市场压力和政策禁锢的双重压力下生存艰难,院线之间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一方面,豪华的院线在各个商业中心购物广场频频开业,以星级的服务和高昂的票价示人。万达院就是以开发商业购物广场增加配套设施为出发点,建设新影城,是建立在“新资本+新观念”成功嫁接后的新经济运作模式上。万达院线从2005年占全国市场4.7%份额,到2006年上升到全国市场7.2%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相对规模不大的影院,尤其是一些二级城市的电影院,大多以其他方式维持生计――二轮放映,租赁场地,小影厅等等。而实质上星级影院和小规模的影院的片源是相同的。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上线情况来看,2007年,国产影片制作总量高达402部,在院线上映的影片却只有220部左右,而其中超过1000万元以上票房收入的影片仅60多部,但它们收取了全年总票房的75.8%。票房的高度集中,导致影院选择片源的单一。如果可以改善“院线同质”的情况,在片源上有所差别,观者们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影片,一些优秀的中低成本影片也得以与观众见面的机会。

院线的第二个问题是地域分布分化严重。现在的电影市场的现状是,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广东和四川是桑房的主产地,80%的票房都集中在这几个地方。而全国80%的影院产生的票房不足20%。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院线建设做出规划和调整。一级市场的多元化以及二级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小成本电影提供了基础。中小成本影片应该抓住这个市场。电影局局长童刚认为:“中国最大的市场在二级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遍布全国小城市和乡镇的二级电影市场,构成了中国电影产业金字塔的底座。”而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应该是小成本电影关注的焦点,创作者应肩负一定的责任感、使命感,关注现实、表现现实、反思现实。国家针对二级市场和农村建立一些影院,加快了将数字院线和数字影院建设步伐,普及改善城乡流动放映的数字设备,面向农村的院线制改革、数字化放映和政府补贴的公益场次的试点工作中;总局DMS数字化集成传输平台和监管系统已基本建立,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和15个地方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新主体以及卫星接收站应运而生;2000多个数字电影新型放映队和一批经过培训的放映员陆续上岗,高清晰、立体声、大画面的数字电影、新电影,开始逐步进入试点地区的2000多个乡、39000多个村。虽说如此,最终的效果还要拭目以待。广大的农村市场为某些中小成本电影上映提供机会,而不是只能通过DVD版权、电影频道、电视频道这些方式和观众见面,有的影片甚至直接进入片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合理的电影市场建设。

二、政府政策上的扶持

电影产业的良性建设,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对于为数最多中低成本电影来说,更需要得到的帮助。在投资和院线建设方面,外资允许进入电影制片行业,允许外资与内地资本合作建立合资电影企业和电影院线,参与改造电影制片、放映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等,都是一些重大举措。在推进院线组建时,要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加快结构调整,形成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的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设立专项奖金方面,设立资金鼓励对国家的重点影片、少数民族影片、农村影片、儿童题材影片以及动画片进行长期的扶持政策。在对导演扶持政策上,提出了要制定扶持青年人才创作、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每年遴选一批有成绩、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45岁以下的导演,针对其新创作的优秀剧本项目,给予50万元的资金资助,由电影局制定科学遴选的制度,2007年已确定资助了16名青年导演。

三、对媒介的充分利用

首先是广告。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媒体,以电影为媒体的广告,在国外已成为与电视、报刊并重的大众媒体广告,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些大制作的电影中,电影的软广告无处不在,甚至成为一种模式,比如007系列电影中,名车、名表不仅仅是一闪而过的“道具”,而是为其搭建起充分展示的舞台。电影广告如何对中小成本电影寻得出路呢?第一,我国电影现阶段投资方可以采取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爱情呼叫转移》《命运呼叫转移》就是采用与中国移动这样大品牌公司合作的运营模式的投资方式进行的。投资方派格太合老总孙健君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像这样的电影在经过硬性广告阶段、公关阶段之后,现在已经进入娱乐传播阶段,一定要与知名的大品牌企业合作,利用彼此作为传播的载体。不过他也指出,这种运营模式只是国产片初级阶段可取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取巧’的模式,是在向国产片走向成熟运作的过渡时期的尝试。”一方面减少投资方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广告”,而且影片搭载广告的“有效时间”较长――影片院线上映结束之后,在各大移动营业厅均可当做“广告”继续播放。其次,电影内的软广告可以对中小成本电影,特别是现实题材电影赢得一些投资。“电影软性广告”是指某种产品、服务在电影情节或场景中占据某个位置,使观众能够记住该品牌。这种软广告包括电影中的实物道具、画面中的场景、台词语言的特别提示等等。比如影片《江北好人》,主人公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有一场戏是两个乘客误会了司机去他的公司找他说理,很自然地就会出现出租车司机的公司名称。第三,电影放映中的贴片广告/预告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作用。如同美国的B级电影一般作为A级电影的副片一样,投资方/院线,在一部相对观众上座率高的电影中安插贴片,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以大片的辐射面去“强行推销”另一部中低成本影片,这样,既对中小成本电影节约了宣传费用,又在一定程度扩大了影响面。而且,预告片与大片的捆绑,会让观众产生一定心理作用,达到宣传推销的目的。如影片《夜袭》的预告片有幸与《集结号》的预告片放在_一起,并且作为《哈利・波特》的贴片广告。《夜袭》预告片本身制作也十分精良,在如实反映影片的基础上,将影片最体现中华民族血性男儿的镜头段落集中起来,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以及银幕上打出的两行触目惊心的大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顿时调动了观众的自豪感和爱国的情绪,使观众热血沸腾。试想因为这样的预告片,是否会对票房有影响?

其次是对网络媒介的利用。互联网成为继报纸杂志为主的纸质媒体、广播电视为主的电子媒体之后的,最为大众广泛接受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互联网以其自身的优势,不仅成为一种媒介手段,更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浏览的便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使电影在宣传营销手段中,也不得不把网络列为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某网站独家拥有对某部影片的宣传。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迅速兴起,我们不需要每天苦苦在电视机前等候被安排好的电视节目,而是可以随时在网上点击自己喜爱的节目。这种随意的自主性选择对电影的传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及强大的引擎搜索功能,使影片资源充分的共享。也就是基于这些优势,中小成本电影,特别是小成本电影以及数字电影,不如多考虑一下与互联网“联姻”。此类电影除了院线的第一轮放映之外,可以考虑在网络放映,而一些无法在院线上映的低成本电影可以倚仗互联网,得到传播的机会。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2篇

一、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市场综述

(一)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何谓低成本电影?

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指相对于高成本电影而言,其制作投资成本比较低的电影作品。

而究竟在多少资金投资范围内可以算作低成本呢?低成本和高成本的界限在哪里呢?

1.海外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能对低成本电影的具体投资规模作出界定。但是根据2004年冬季,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西部电影展销会上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平均制作成本——包括电影本体制作费用以及宣传与衍生费用——已经达到了1.03亿之高。当这样的巨额数目成为了一个标准数目的时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5000万美元级别的制作,在美国电影界也已经步入了低成本的行列。而综合国际市场分析来看,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已经成为主流商业电影投资的下限。如此定论,那么在国际主流电影市场上,低于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电影制作成本,一般就能称之为低成本电影。

近年来,随着大成本大制作的影片泛滥电影界的同时,低成本高回报的低成本电影的数量也在疯狂的增长。

在2003到2004年,由索菲娅•科波拉自编自导的低成本影片《迷失东京》(《Lostintranslation》2004)不仅获得了2004年度奥斯卡金像奖所颁发的最佳剧本奖,更是在有独立电影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独立精神奖”1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题材,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四项大奖,此外还在当年美国影评人协会等一些国际电影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多个奖项及提名。《迷失东京》以不到400万美元的超低成本投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超过一亿两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一部《迷失东京》的名利双收,成就的不只是索菲娅•科波拉,它让沉迷于用金钱堆积作品的投资者、制作人看到了低成本电影在艺术上和商业上的巨大潜力,更让全世界电影人都看到了低成本电影给这个业界带来的无限的可能性。

在《迷失东京》走俏全球之前的那个1999年,美国独立电影人以不足百万美元的微型成本制作的《女巫布莱尔》,博取了2.48亿美元的超高票房,堪称电影界投入产出比的巅峰。

在商业上,有如此骄人成绩的低成本电影并不只《女巫布莱尔》一部。2004年上映的由年仅27岁的华裔导演自编自导的《电锯惊魂》,也同样以100万美元的惊人低成本,博得了超过六千万美元的票房,加上DVD出版的总收入超过了一点二亿美元。

2006年华人导演李安,以1400万美元所制作的《断臂山》,却在包括奥斯卡、威尼斯在内的几乎所有电影人的奖项中,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关键奖项,而九千七百多万美元的票房总数,真正令李安名副其实地获得了理想的名利双收。

如此的低成本高收益成功的案例,在近年来的确不胜枚举。《美国派》,《撞车》,《卡波特》等一批耳熟能详,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其实都是不足1500万甚至1000万美元的低成本作品。

2.本土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相比较于国际电影市场的情况而言,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要小得多。目前国产电影的最高投资就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3.4亿元的投资额,折算成美元也就是四千万美元的标准,其实还不及好莱坞平均制作成本的一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因此,中国的低成本电影投资规模是十分之低的。

与国际电影市场一样,并没有一个权威人士或者机构,可以明确界定中国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

笔者根据云飞扬先生在《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调查》一文中,就中国低成本电影投资的界定,分别对伍士贤,王光利,阿甘,张一白,陆学长,张江南和刘浩等一批中国新生代导演所作的提问,从中得到的答案是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一般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巅峰之作,就是去年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该片以289万元的制作成本,获得了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投入产出比高达700%,是中国低成本电影的最高纪录。

而受档期及每年中国电影上线数量的限制,在中国,真正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实在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仅有《疯狂的石头》一部。

二、国外成功低成本电影的模式探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这句对白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能套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成功的低成本电影总是相似的”。下面,我们就通过量化的各个资料来研究它们的共性,探索成功低成本电影的理想模式。

经过笔者研究,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必须具备的要点有以下三点。

(一)主创班底的配置——编导合一和导演的绝对权力

以这四部低成本电影为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列出的这四部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同一个人。尽管这并不代表所有成功的低成本电影都是这样一种编导合一的模式,但不可否认,在成功低成本电影中,编导合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去年荣获金狮奖的《三峡好人》的编剧和导演也同样都是贾章柯本人。

这样一种共性的存在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思考的。当编剧和导演都是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有弊端,但是当一拨人手头只有很少资金的时候,编导合一无疑为他们节省了更多的制作时间,免除了因为编剧和导演在意见上产生分歧而延误拍摄的进度,从而使制作成本明显降低。

继续从成本问题上分析,编导合一的做法可以比编导分离少支付一些费用,但不至于使“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主创者有很大意见,因为他仍然可以获得比只担任导演或者编剧更多的报酬。

从电影质量上来考虑,由于低成本电影需要最大程度压缩制作时间来降低制作成本,这留给导演和编剧对电影本身思考的时间十分紧迫,每一个细节上不管最终是谁让步,最后的电影通常都会是妥协的产物。很难想象一部没有自己明确风格的妥协之作会有谁为它掏腰包。

出于成本的考虑,编剧很多时候不得不舍弃些什么,丢掉些什么,以适应导演及制片人的要求。如果编导可以合一的话,导演在进行编剧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可以预见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就算拍摄时需要有所改动,导演自身也可以比编导分离时更能迅速地做出决定,而不至于破坏电影的整体风格。在紧迫的时间里,编导合一的制作模式可能会令影片获得更高的质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编导合一。因为一些优秀导演本身并不擅长编剧,也没有时间进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编剧工作。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让编导分离的制作班底要具备一些编导合一的优点,才能最终保证影片的成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那就需要将权利放给导演,让导演拥有绝对权利,并且不能让强势的编剧破坏这种绝对权利从而影响进度和质量。当导演拥有绝对权利的时候,情况将和编导合一的低成本电影就几乎相同了,电影结构就会相对完整并强烈的带有导演的个人风格。

可见,编导合一强调的就是导演的绝对权利,拥有绝对权利的导演如果足够优秀,将是低成本电影成功的保障。

(二)特立独行的主题选择——对大片题材的绝对回避

好莱坞大片最热衷的主题分别是玄幻,灾难,史诗,战争等四大主题。超过80%的好莱坞高成本影片都属于这四大主题。而这四大主题的影片往往需要依赖高科技绘图技术来渲染影片的气氛。

而成功低成本电影的主题一般在这四大题材之外,主要涉及的主体一般有:文艺情感——如《迷失东京》,《断臂山》;轻松的生活喜剧——如《美国派》系列,《疯狂的石头》;另类的惊悚片——《女巫布莱尔》,《电锯惊魂》等三大类型。

当然,这些成功的低成本影片也并不是这三大类型中真正的典型,只是他们从头到尾散发着一种或叛逆或另类的气息。

《迷失东京》讲述了一段演艺人的心灵故事;《断臂山》干脆让两个牛仔爱的刻骨铭心;《美国派》触及的是青春期孩子裸的性渴望;《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思路,抛弃沉重与教条,充斥着轻松或搞笑;《女巫布莱尔》使用了低端的DV,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恐怖片,当然这样的拍法也许是资金所困不得以而为之;《电锯惊魂》故事从开头讲到结尾,两位可怜的主角仍然没有走出过那间不超过15个平方米的浴室。

主题上,内容上,这些成功的低成本电影一般另类的十分彻底,与大片题材内容绝对回避,给好奇的观众一种前所未见的心理感觉与感官体验。

(三)观众群体的定位——核心电影观众带动普通电影消费者

相对于好莱坞大片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宣传费用,低成本电影的宣传费用相当的有限。所以,和大片通过电视、刊物、平面媒体、广播、网络立体轰炸式的宣传费用相比较,低成本电影需要制定出更准确更行之有效的宣传战略,有的放矢,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没有找到具体的大片与低成本电影的观众群体分类报告。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成功低成本电影的目标观众群体比大投资的电影更小或更明确。

通过美国的MPAA2制定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标准”,我们就可以看出好莱坞大片与低成本电影的观众群体区别了。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共有如下几个级别:

•G级:(GENERALAUDIENCESAllages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GUIDANCESUGGESTEDSomematerialmaynotbesuitableforchildren.)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吸毒和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STRONGLYCAUTIONEDSomematerialmaybeinappropriateforchildrenunder13.)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镜头,有时回避吸毒镜头和脏话镜头;

(RESTRICTEDUnder17requiresaccompanyingparentoradult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ONE17ANDUNDER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NROR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OR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众影院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在全美国上映的所有电影都会有MPAA的电影分级标识。现在,我们就来比较几部好莱坞大片与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分级情况。

从以上的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好莱坞大片的分级一般情况下都会选在PG-13级别,这个级别是一个准老少皆宜级别,比起PG级别的电影拥有更深刻的含义和对成年人的吸引力,比起R级别的电影则多一大批未成年观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批十三岁不到,刚开始懂事的孩子恰恰是对电影需求量极大的群体,当他们想进入电影院看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不得不带上他们的父母以辅导观看,这样一来获得的票房与社会影响力是成倍的。关于电影的各种信息,很快就会通过孩子和陪伴孩子看电影的父母迅速地在各自的生活圈子中传播开来。

PG-13是大片比较理想的一个分级,可以从这个分级看出所谓大片所针对的人群是所有

而这些成功的知名低成本电影的级别却几乎都是R级的。分级上的不同就可以看出这些电影的宣传方式渠道就注定和PG-13的大片大相径庭。PG-13的级别中,很多孩子们可以获得电影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电视广告,而这些巨额制作的电影也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他们的大规模宣传费用。R级别的电影放弃了这些消息渠道,相对简单的孩子们,把一切的宣传精力放在了这些R级别的电影观众群上。

R级别的电影面向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和成人,内容比较成人化,刻画的精神世界也比PG-13的复杂,而R级的电影本身的限制级别也给了好奇心极强的青春期孩子极大的吸引力。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青春期少年会通过自己经常看的时尚杂志报刊,或者在帅气十足的流行网站上看到这些电影酷酷的广告,然后他们会告诉自己:是的,这就是属于你的电影。

这些低成本电影通过这些特别渠道将自己的宣传信息准确而有效地传达到他们的目标受众群,想看这些电影的人也能自己主动的找到他们想看的电影以及丰富的相关信息。

成功低成本之所以R级别,有一个原因和主题回避类似。如果和大成本大制作电影的制作一样定位在PG-13或者PG甚至是G,表面上是扩大了用户群的年龄层面,但其实由于宣传和制作上成本上的限制,低成本影片难以和同样PG-13的大成本电影争夺市场空间,而相似的内容之中观众显然更愿意把钱花在质量上更有保证的大成本影片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过NC-17甚至更高的分级则对电影的宣传和成本极为不利,成功低成本电影的题材也很少也没什么必要触及这些严重限制的内容。

R级别也和本身的题材内容有关系,恐怖、性、同性恋、社会的黑暗面充斥于R级别的影片中。这些题材拥有着自己比较固定的一部分电影受众,他们会观看大部分的这类电影。如果电影可以收到这些核心电影受众者的肯定,这些电影在同类型影片中立即得到地位上的升华,这将对非核心电影观众群体造成严重的观看导向上的影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非核心电影观众会在选择这些题材电影的时候将核心观众的良性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他们最终的选择。

R级别的电影是一个成功低成本电影比较适合的分级,目标受众面的定位可以被明确抓住,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方针。R级片的题材种类决定他们从开始就拥有一批固定的核心受众,这些人保证了低成本电影的基本票房收入,也担负着低成本电影更多的宣传任务。

能否抓住核心电影观众的信任,将最终决定了这些R级电影的成败。将制作导向,宣传重点放在对这些核心观众的“捕捉”上,可以让电影的制作宣传工作显得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工作更加的有效率。

在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上亿美元的大片都难以在残酷的票房战争中保证自己的收益,低成本小投入、没有大规模商业宣传的低成本电影显然在票房战争的一开始就处于了不利的地位。要想在大片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立体轰炸式的宣传攻势间突围,避其锋芒,出奇不意,不与大片进行正面交锋,另辟蹊径显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三、初探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发展之路

中国电影市场与海外电影市场不同,它十分年轻并且还不成熟,也没有很成熟的一批核心电影观众。对于中国的低成本电影,在这里归纳的三条成功必须法则并不足够。还需要依照中国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成功模式。

中国由于自己电影市场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并不多。由于档期和院线限原因,很多低成本电影不能公映。

(一)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对于成功的定义

国产低成本电影,成功定义有两种——商业成功,艺术成功。

所谓商业成功就是影片创造了巨大收入,如《疯狂的石头》。艺术成功则是指获得国外各类权威电影奖项,如《三峡好人》、《孔雀》。简单的说来,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可惜的是名利双收的低成本电影一部也没有。

《疯狂的石头》成功的因素已经被千万人分析了千万次。现在,就从我自己归纳的好莱坞成功低成本电影法则上来分析一下《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原因。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地域性很强的喜剧片。依照分级来看应当是在PG-13和R级之间,更接近于R级,简单轻松的猫捉老鼠般的剧情浅显易懂,老少咸宜,但是其中太多成人化的对白,隐晦的性暗示和未成年的孩子无法看懂的概念,使得影片让太小的小孩看不懂,大人看得乐哈哈,又让人把这部电影和R级联系起来。

青春期的孩子和成人是《疯狂的石头》的主要受众。这个受众的决定了这部电影在年轻人中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

《疯狂的石头》的题材同样不属于战争、玄幻、史诗、灾难四个大片主要题材。当然国产电影本身也很少涉及这方面题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值得一提的是,《疯狂的石头》这样的诙谐幽默题材在国产电影中也不多见,这么多年来除了冯小刚以外很少有相关题材。可以说《疯狂的石头》是中国国产低成本电影成功的典型,也符合了我对国外低成本电影分析出的一些成功规律。

而《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虽然获得了国际上极高的艺术肯定,但在国内市场却无人问津。伍仕贤的《独自等待》、《车四十四》虽然也将国内外的不少奖项都收入囊中,但最终却还没能创下票房新高。但这对这些导演而言,获得奖项也许已经达成了他们既定的目标,既然明知没有好的办法挽救票房,全身心的为得奖而拍片,以奖金和赞助,以及音像制品仅有的收入扯平填补赤字,并依靠自己的名望来为下一部影片拉得更多的赞助。可以说,对国产低成本电影而言,获奖也是一个成就电影制作团体的途径。

(二)浅析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成败原因

国产低成本电影鲜有成功之作,其原因诸多,分析出的原因如下:

1.题材的局限性

国产低成本影片的题材范围本身比较狭隘也是影响观众对这些电影兴趣的原因。与国外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内容题材、背景的强烈风格化、个性化相悖,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故事内容、时代背景、题材上都出其的相似,也与一些国产的大制作有重复,依照笔者对于国外低成本电影的题材回避问题的论述上的观点看来,当低成本电影的题材与内容与大成本电影相似的时候,观众的天平就很容易倾向于质量更有保障的大制作电影。这也是我国国产低成本电影鲜有成功之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档期的限制

国内外大片对各院线黄金档期的长期霸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电影消费者群体,使得低成本电影的市场空间越发狭隘。像《独自等待》等这样一大批独立制片的低成本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应该在于没有合适的档期。尽管《独自等待》参加了的东京电影节,但是终究没有在国内正式发行上映。在国内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

国内的电影院在数量上和人均数量上都不能与美国相提评论,所以档期对于电影本身极为重要。然而这点档期却要长期被一些国内外大片占据,低成本电影举步维艰。就连夺得了金狮奖的《三峡好人》都没有能够在档期上挤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导致票房惨淡,可见其他低成本电影档期上的生存空间有多狭隘。

3.盗版市场的泛滥

相对于30块钱的票价,也许对大部分国人而言,四五块钱的盗版DVD或者网上免费的电影下载更能令他们接受。

对已经被盗版惯坏的观众来说,电影票的价格无疑是昂贵的,在他们眼里,一部电影也就值3块钱,但是还不如一张可以永久珍藏的盗版DVD。

盗版破坏的不只是电影发行商的利益。盗版电影消费者因为这些盗版音像制品的廉价,观看了大量的国内外电影,口味也自然格外的刁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没有太多亮点的电影根本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心,他们甚至连低成本电影的盗版都懒得买,更何况动辄几十块的正版碟。

如果不能加强对盗版音像制品的监管,对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低成本电影无疑是毁灭性的,他断绝了不能上档期的低成本电影最后的收入来源,对上了档期的低成本电影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4.观众群体的不成熟

严格来说,中国人并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近年来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一种氛围。电影人群的数量比较少,而中国电影院的数量和分布也很不均匀,难以培养起成熟的电影观众。国产电影很多时候甚至是靠着明星效应——依靠电影中明星的支持者——来勉强度日,已经少有痴迷于电影本身的铁杆核心电影迷。超级秘书网

过于萧条的电影市场,稀落的电影观众人群,让电影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而国产低成本电影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围的难度则更高。中国观众一年就看几次电影,还都面临着被大片所占据的局面。

如果没有成熟的大量的电影观众群体,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成功之路还很漫长。

(三)阻碍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1.放开剧本收集思路,政策扶植青年导演

从《电锯惊魂》、《女巫布莱尔》的成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青年导演的才华横溢。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这些从小受着先进电影环境熏陶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老一代导演所不具备的时代嗅觉,对于热爱电影、热衷尝试新鲜事物的核心电影爱好者而言,这些新一代的青年导演,更适合他们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需要。

《电锯惊魂》的剧本是由年轻的詹姆斯,直接寄到了好莱坞受到了格里哥•霍夫曼的重视,而最终采纳了患有精神病的詹姆斯•温的剧本,并且注资100万美元与TWISTEDPICTURES制片公司合作完成了这部电影,连这部电影最终的导演一职也交给了詹姆斯•温本人来完成。

事实证明格里哥•霍夫曼的眼光没有丝毫问题,《电锯惊魂》以100万美元的票房,最终换来了1亿美元的票房和上千万的DVD销售收入,引来无数观众的好评。对詹姆斯•温而言,这也许是上天对他不懈努力的回报。但就格里哥•霍夫曼来说,他只是用自己的一点点支持,扶起了一个新一代的高票房导演。

然而,在中国本土千万编剧者看来,这一切可能只是天方夜谭。

詹姆斯•温刚从大学毕业,28岁,患有精神病,没有正式的电影摄制经验。这样的履历,在中国,要让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们审批通过他的剧本,其本身就是一个概率很小的事件,而经采纳后还拨钱下来由他本人亲自执导,则概率更小,若将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其概率近似于零。

改变剧本的搜集渠道,加大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力度,是产生优秀低成本电影的必要条件。同时,改进对编剧的培养方式方法也是需要的辅助手段。去除传统的地位定式,研究适应新时代新潮流的引导手段,才不至于让《电锯惊魂》这样极具创意性的剧本被一个个扼杀在这些编剧的学习过程中。

2.加大中小型电影院建设力度,增加院线同档期的影片

中国本土电影院建设数量不多,43万人才能分享一个电影院,与美国的4000分享一个电影院相去甚远,而且这些影院大都集中在中大型城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大型城市中电影院以大型的影城为主,中小电影院的建设十分落后。在同一档期内上映的电影十分有限,大大限制了低成本电影的票房生存的空间。

《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国内票房不佳,但是客观上国内很多对这部电影有兴趣的观众却不知何处能看到这部电影。档期间的拥挤,电影院数量上的不足,最终导致低成本电影,只能被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挤在影院之外。

加强电影院的建设,尤其是中小型电影院,以低价位、小厅式的观赏方式,更适合低成本电影本身,给予了低成本电影足够的票房生存空间,并有利于看电影习惯的普及。

3.全面抵制盗版,正版高质低价

抵制盗版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不得不在这里再次提出这个话题。对于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上映的低成本电影而言,DVD、VCD等音像制品的发行是他们收回成本赢取利润的一个主要渠道。

然而,抵制盗版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话题,所以,我认为,主动的降低正版价格,提高正版质量,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

劣质正版和优质盗版在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在DVD市场这个现象尤为严重,正版的DVD有时候连一个像样的说明书都没有,16:9的模式3往往不被支持,配音语言少,字幕质量差,这样的问题在国产电影的正版DVD中尤为严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许是发行商迫于盗版的压力不得不压低成本来提高自己的利润以保证自己的收入。但是这样的正版往往会令一些原本支持正版的人都感到失望,而去购买价格更便宜而质量更好的盗版商品。盗版DVD质量差其实是常年以来的一个误区,国产电影DVD的发行制品往往要比盗版更寒酸,而价格要高出数十倍。

要抵制盗版,首先就要提高正版商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价格,对消费者健康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良性引导整个市场的发展,这些比起厂商面前的蝇头小利显然要更为重要。

4.群策群力,做大做好电影市场

相对于前面档期、盗版等问题,扩大电影市场,培养成熟核心电影观众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国际上,电影市场本身也被来自以电子游戏为首的其他娱乐活动所侵蚀。电影已经不是现代人娱乐消费的唯一选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何让慢慢流失的电影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电影人都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需要中国本土电影人进行深入思考,毕竟,这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争夺,并不是改良电影剧情,制作模式,加强后备人才教育就能完成的。这需要电影业内人之间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加上政策上对于电影行业的规范管理,最终才有可能让流失的观众回到久违的电影院。进而培养出成熟的电影观众群体和能成为电影支柱的核心电影观众群体。

四、结语——对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展望

通过分析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条件,以及对中国本土范围内低成本电影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低成本电影所需要具备的硬性指标并不十分繁杂,但是要达到这些指标,去除这些障碍,我们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对于国外的标准而言,中国本土绝大部分电影都应该归为低成本电影,探寻国际上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对于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也有一定实际意义。

笔者虽然在此找出了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是国产本土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最终还是需要我们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努力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对中国低成本电影而言,《疯狂的石头》必然是成功的开端,还会有无数优秀之作陆续出现在观众眼前。而对中国电影本身,抓住了国际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和规律,或许就把握住了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注释:

1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SpiritAwards)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一般每年的三月底举行。

2“The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3篇

摘要:后现代消费语境中,低成本喜剧成为颇具市场号召力的电影类型,其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要。《泰囧》是近年来低成本喜剧电影创

>> 《十全九美》: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的成功探索 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现实”突围 从中国喜剧电影的走向来看民族文化心理的娱乐需求 喜剧电影的新美学与新文化 中国都市喜剧电影的辩证发展初探 中国喜剧电影海外输出的失败教训 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试论中国喜剧电影的未来走向 中国无声喜剧电影研究 浅析喜剧电影的观看愉悦 浅谈喜剧电影的灰色幽默 评喜剧电影的草根阶层 好看的韩国喜剧电影 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分类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国产喜剧电影的审美文化反思 跨文化环境下喜剧电影的创作智慧及误区 透过喜剧电影论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由喜剧电影解读美国幽默文化特征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现实焦虑及情感诉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⑦饶曙光:《别做喜剧电影创作上的“懒汉”》,《中国艺术报》2010年1月8日第4版。⑧贺彩虹:《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小品化现象及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⑨陈孝英:《喜剧电影三论》,《电影艺术》1988年第8期。⑩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参见[美]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8页。唐宏峰:《〈泰囧〉中国:一部电影的文化政治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2期。方聿南、暗地妖娆:《屌丝出没电影醒目论自嘲精神的银幕胜利》,时光网,.《第10放映室》,《低成本喜剧电影的美丽与哀愁》,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dishifangyingshi/classpage/video/20100118/100285.shtml.饶曙光:《中国喜剧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第7、2页。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4篇

一、低成本的摄制器材

对于微电影来说,剧本创意与设备的投入无疑是其中较为昂贵的部分。现如今,许多的摄制组惯于使用设备租赁的方式来进行作品的创作,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节省资金的投入,但无奈于受制于人的操作方式,难以按照既定的拍摄计划完成作品的创作。如何能够保证作品创作质量,且又购买到小成本的摄制设备成为微电影创作界正在探讨的课题。

在设备的选型上,由于微电影的创作需要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声音的流畅、色彩的饱满、剪辑的和谐等各项因素,但是对其摄影机的型号和拍摄的舒适度没有要求,很多微电影创作工作室选择使用带有短片摄制功能的单反相机进行拍摄。就单反相机而言,选择佳能型号的单反相机具有拍摄灵活方便,色彩饱和度逼真,镜头转换灵活等特色,且带有短片功能拍摄的佳能相机,均可设置1920*1080分辨率、25fps的画面,自动调节和手动自主设定的白平衡功能,并可同时控制光圈、快门、曝光速度、感光度等基本参数,加之具有不同的伺服功能,在创作过程中可极大限度的发挥其短片摄制的作用。就镜头而言,无论是选用18-200mm的广角变焦镜头或是选择70-200mm的全画幅镜头,亦可获得较为流畅清晰的画质效果且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方便

在镜头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在市场上购买到与其相适配的附加镜,包括镜头滤光镜、偏震镜、渐变镜、望远镜头、微距放大镜等一系列的镜片附属产品,可以一步到位的,在拍摄过程中完成画面的系列处理,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效果。

有些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使用录音笔进行同步拍摄录音。这种方式,在后期剪辑时,对画面与声音的同步效果需要辅以长时间的对接,不利于一次成型的完成。对同一画面现场音的同步录制,选择PAD范围在-10―-20 high pass filter为80hz的变容式话筒,可以获得指向和远距离的不同收音效果,可以根据摄制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加以调节。

单反相机的轻便,配之变容话筒的收音效果仅能保证正常的拍摄,但如追求画面的艺术美感与稳定性,最好配备三脚架和带有阻尼功能的轨道,配置120cm的轨道,其具有支撑脚架的螺旋点,可以将轨道配置在脚架上,形成由下至上自然落体式的摇臂使用方法,

在视频短片拍摄完毕后,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编码整合,并导入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开始编辑。使用相机拍摄完的素材为MOV格式,素材内容形成的单一时间内文件占用空间较大。在不改变画面尺寸的情况下,将整体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将其变更为MPEG文件,设置所有屏幕尺寸、比特率、帧数编码等均为缺省,即只按照格式进行重新编码,这使画面既保持了原有的高清尺寸,又保证了AC编码的原始音频素材效果。

将素材导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后,在编辑过程中,先按照分镜头脚本的描述方式,将画面内容进行简要的初编。根据前后素材点的画面衔接感,适时加入需要的转场特技效果,在画面转场过程中,可以选用快切、叠化、黑场、闪白等简单的特技处理方式,也可在特技模板中调用模糊、3D翻转、效果融合等高级的转场特技,使其对两段素材起到转化和修饰作用。

在画面色彩调整过程中,适当的增强一些颜色的校正,以补充自动白平衡在拍摄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对画面的饱和度进行增强,使画面整体充满艳丽的效果。为了达到创作过程中剧情回忆的效果,可以使画面与画面之前产生重叠,降低上一层画面的饱和度,同时增强透明度。使放在同一时间线上的画面,能够出现相互交融的场景效果。其中,为不影响回忆中的主体部分,可将底层画面以黑白色调展现。

对素材的音频处理,也需要在时间线或故事版中完成,其中包括修复音频的爆音、电流声等问题。给微电影的声音加入垫乐,垫乐声音应尽量选择使用伴奏版本或纯音乐加入,避免因歌曲中歌词的因素干扰整个的对白和独白,垫乐的音频分贝应保持在对白和独白的三分之一分贝以下。在无对白和独白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入渲染氛围的歌曲,烘托气氛。

三、字幕创意与键控

微电影整体画面编辑和音乐编辑完成后,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观赏性,可适当的加入一些文字特效和渲染的键控素材来增强微电影的主题特色。

文字的添加方法一般为建立文字项目文件,在项目文件内部增加文字块、制作文字项目特效、更改文字项目颜色等内容。为了观众能够清楚的了解独白和对白的文字信息,在制作中还应加入唱词这一文字要素。唱词的添加,在有些非线性编辑软件中由单独的文件制作完成,有的则选择使用附带的唱词特技软件制作完成。

键控一般即为对画面中某一色彩元素的通道抠像,在微电影作品中,时常会见到一些炫丽的转场效果。其素材大多为黑底,增强了一些色彩斑斓的像素块,为了将这些画面导入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并能够正常使用这些黑色以外的像素内容,我们选择使用键控通道的方式,将其中的黑彩元素通过亮键控制和锁定进行融合,以达到炫丽转场效果的图像分层。其中的原理,是借鉴了图像处理中,不同图层之间的模式划分,将原有的素材,以动态图像的方式嵌入其中,最终实现整体微电影效果后期编辑时的“光”的控制。

四、高清质量的输出格式

高清格式刻入到光盘中,一般使用蓝光介质进行存储。数据格式则运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MP4格式存储。一般情况下,将画面比例调整为 16:9 ,画面分辨率控制为 1920*1080。但这种方式较为传统,由于MP4格式编码种类繁多,在拷贝和上传至网络后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兼容的现象。更好的解决方案选用MPEG格式中.TS存储方式进行数据编码,输出分辨率为1920*1080,输出码率为60MBps以上,保证了画面的色彩流畅,图像清晰,声音传输效果良好。与之带来的问题是,高清的格式必然产生大的数据存储,不再像标清格式那样,具有短小而精悍的数据存储流,这也是高清在目前市场上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5篇

都市寒门女孩:

在电影选择中异军突起

刘伽茵,1981年出生于北京广渠门附近的一栋1958年建造的苏式老楼房。在那里,她和父母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也一同遭遇父母中年创业的失败,家里穷到没有米下锅的境地。也是在那里,她燃起了对电影的无限热情。

在老师和父母眼中,刘伽茵从小就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她贪玩好动,学习不认真,成绩也是差强人意。一天,在饭桌上,刘伽茵颇为严肃地向父母宣布:“爸,妈,我喜欢电影,我以后要做导演!”父母抬头看了她一眼异口同声道:“好,支持!”父母很开心女儿能找到自己的爱好,也非常支持她。

1996年秋天,刘伽茵升入高中不久,家里的经济出了问题,欠了不少债。看到家里的困境,刘伽茵做导演的理想一度开始动摇,她甚至想,干脆考个师范学院什么的,不用交学费,可以缓解家里的压力。可一家人在通过一次贴心交流后达成了默契,一起克服目前的困难。刘伽茵在搞好学习之外尽量充实电影知识,而父亲也答应协同妻子把店里的生意尽量搞好。

刘伽茵15岁时和父亲一起坐公共汽车,从北京南城到北边海淀区的电影学院,去拿招生简章。在回去的路上,刘伽茵看到父亲略显佝偻的身上堆满积雪,苍白的脸被北风刮得通红,心里有了一种沉重的感觉:手里这张薄薄的招生简章并不轻,它意味着责任与挑战。

这之后,刘伽茵开始不分昼夜地埋头学习,性格变得格外沉稳,她认为:“再不把书读好,就是给父母压力,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周一至周五,刘伽茵总是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作业,周末就跟父母去三联书店看书。她看一天电影类的理论书,父母就在边上翻看另外的书陪着她。天黑之后,三人在路边各吃一碗面条,然后再搭公交车回家。

刘伽茵的努力很快看到了效果,到临近高考时,她已经是班里的优等生了。

三个人的电影:

那一抹亲情点亮导演人生

1999年夏高考放榜那天,刘伽茵查完高考成绩后显得异常兴奋,她的高考成绩高出北京电影学院估录分数线好几十分,她终于可以实现她的导演梦。

1999年7月8日,刘伽茵收到了电影学院的通知书,可由于当年导演系没有招生名额,她被文学系录取了。尽管如此,只要是在做与电影有关的事,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可随之而来的难题也摆在了一家人面前:到电影学院学习的学费,一年高达7000元,家里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了。

眼看就要开学了,一家人还在为刘伽茵的学费一筹莫展。最后母亲在饭桌上哭着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在自己身上挂一条求助的条幅,然后从一家大商场最高层的旋转电梯上往下跳,看看到底有没有同情者出现。母亲话音刚落,刘伽茵的眼泪就流了出来,父亲一把拉住母亲的手:“不能,绝不能那样!再等等!会有办法的!”

1999年8月21日,刘伽茵18岁生日那天,父亲突然兴高采烈地从外面回来,把一个存有7000元钱的存折递给女儿,声音颤抖地说:“伽茵,学费有了,这下看你的了!”原来,父亲的一位客户得知他的困境后,主动提出借钱给他们。这个和他们非亲非故的人主动给予的帮助,刘伽茵永世不忘,她的名字叫白建新。

因为白阿姨的援手,刘伽茵的电影梦没有因贫穷而夭折。

大学的第一节课,刘伽茵独自坐在离黑板最近的位置上。她对自己说:“你要好好听课,努力学习,坚持!坚持!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关心自己的人。”

大二时,刘伽茵突然有些迷惘了,这时班里很多同学都在写电视剧本挣钱,她觉得自己也应该跟其他同学一样,多写,多挣钱,好替家里还债。可父亲却告诉她:“钱是一些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在我们家不是,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大一借的学费都已经还清了,其他的问题,我和妈妈会想办法解决。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思路是你的特点,不要害怕你跟别人不同,你要保持你的不一样!”

2002年下半年,靠写电视剧本挣的钱,刘伽茵买了一架摄影机。第三天,她就开始张罗拍摄自己写的短片《火车》,外景地就在她家附近的铁路边。故事表现的是:一对母女从有很深的隔阂到彼此和解的故事。刘伽茵单独拍摄的17分钟短片《火车》,获得当年度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录像竞赛专业组最佳导演奖。

2003年初,父亲突然告诉刘伽茵,他们住了几十年的楼房快要被拆迁。刘伽茵听后心里一惊,顿时萌生出要在自己家里拍一部长片的念头,她要把那些焦虑、困苦、快乐的日子里的点滴都保存下来,她和父母是这部片子的所有演员。

刘伽茵告诉父母,这部片子叫《牛皮》。父母虽然不了解女儿到底要拍什么样的电影,但都表示无条件地支持。

才女刘伽茵:

我的低成本电影惊艳戛纳

敲定了拍摄内容,刘伽茵便开始着手写剧本。然而,《牛皮》剧本的创作并不顺利,她发现在这部影片中,她经常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她无法用六年学来的剧作技巧以故事的方式表现它。并非因为《牛皮》没有故事,而是它是一个不能按正常故事叙事方式来讲述的故事。

就这样,刘伽茵用了大半年时间还未完成剧本的创作。一天,和父亲争了几句的刘伽茵冲出家门,坐在铁路边上看着轰鸣而过的火车发呆,同学的一句话不住地在她耳边回荡:“家里都穷成那样了,还拍什么电影?多写点电视剧赚钱补贴家里才是正事……”

此时她豁然开朗: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做事,是因为内心一直在纠结着这些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尽快拍部好电影;另一方面又因准备电影没时间像其他同学一样写剧本赚钱而愧对父母;还有就是自己马上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这些事在她心里来回穿梭,使她无法做到专心致志。当刘伽茵回头,看见父亲的身影在一棵树后一闪而过时,她会心地笑了。

2004年3月,刘伽茵的电影《牛皮》正式开拍。这部片子没有投资商,没有大群的剧组人员,她身兼导演、制片、编剧、录音等数职,父母与她是片中的全部演员。

第一段戏里,有个镜头是父亲扇自己的耳光,作为导演,刘伽茵应该在监视器前看画面,但是,她刚喊出“开始”就闪身躲进了另一间屋子,因为她实在不忍心看父亲为了这部电影,自己给自己一个耳光。当听到父亲响亮的耳光声时,她的心在颤抖。当天拍摄比较顺利,一直持续到清晨四点。收工时,父亲因为女儿离开监视器的事,严肃地批评了她,他鼓励女儿要勇敢面对,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一切事情!

而另一场戏中,父亲在怒火中砸烂了窗户的玻璃,看着父亲的手在流血,刘伽茵还是忍不住放声哭了起来。

刘伽茵出镜的机会比较少,大多数时候她在看监视器、拿话筒、打板中来回奔跑。但有一段戏需要他们三人同时出场,而现场又找不到举话筒的人,这可把大家难住了。谁知没过多久,刘伽茵就想出采用杠杆原理把话筒挂在绳子上,再利用拉动绳子来调节话筒高低的办法。母亲在一边乐坏了,她笑着说:“伽茵,要再把你逼一逼,估计你能成发明家!”

没有开机饭、关机饭与耀眼的明星,电影《牛皮》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刘伽茵在影片的最后写上:将此片献给自己的父母。

2005年2月,刘伽茵集编剧、导演、演员、剪辑为一身,用21个长镜头拍摄完成第一部110分钟故事片《牛皮》横空出世了。这部几乎为零成本的电影震动了第55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们,她获得了第55届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的“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奖”和“卡里加里奖”。

当刘伽茵走上领奖台,谁也不相信,这个只有23岁、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女孩就是获奖的导演。要知道从“青年论坛”走出来的导演都非等闲啊!昆汀・塔伦蒂诺、李安、侯孝贤、王家卫、陈果、杜琪峰、陈凯歌、贾樟柯等导演,都是从这里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的。当她完整地念完感谢名单:白阿姨、爸爸,妈妈、曹保平等老师……”大家先是惊愕,接着是掌声与善意的微笑。

获奖后刘伽茵第一时间给家里打去电话,电话是父亲接的,她说:“爸,你和妈把电影演砸了!”父亲愣了一下说:“哦,那是我和你妈最想干的事!”

刘伽茵又说:“观众说你们演得太真实,根本不相信是业余演员!要不是你们演得不业余,我估计不会只拿两个奖的!”父亲说:“好,我和你妈再接再厉,希望下次演得更业余!”

刘伽茵在父亲放下电话那一瞬间,“哈哈”大笑了起来,她相信电话那端的父亲也跟她一样。

2005年刘伽茵奔走于各个电影节之间,2006年她面临研究生毕业,要完成论文答辩,2007年她留在电影学院任教。这三年,大事小事不断,刘伽茵始终无法静下心来安心创作。直到2008年,她才开始静心创作自己的第二部长篇《牛皮2》。

2009年,已经成为电影学院老师的刘伽茵完成了她的第二部低成本电影《牛皮2》,成功入围了戛纳导演双周影展。

影片的获奖为刘伽茵带来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投资,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刘伽茵却一一回绝了,她认为,她的影片花不了那么多钱,也并不是一定要花大价钱才能拍好电影。刘伽茵像父亲一样,坚持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今,虽然偶尔也会听到别人会说:“获奖再多有何用?家里还不是穷。”但刘伽茵始终认为,金钱替代不了至真的理想和至纯的梦想,她和父母都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6篇

本届“精英100”活动自2012年6月启动,历时半年,网罗了全国六百余支参赛团队、共提交作品300余部。海选过后,百余名选手成功晋级复赛,参加了五大中心区域举办的35mm与超高速影视沙龙、超高速拍摄技巧与实战,评审们悉心甄选出30支团队深度试用NEX-FS700及NEX-FS100。本次活动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提供了全新的4K Super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NEX-FS700及高性价比成员NEX-FS100 Super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供选手们试用,共同探讨、交流、实践电影工艺制作流程。

为青年创作者插上梦想的翅膀,助有梦想的影像人圆梦,索尼公司秉承此信念,在过去的半年里孜孜不倦的与选手们一同努力,来自影像领域的各位专业评委们从选手提交的作品中评选出35mm“Top 10”作品、“NEX-FS700技术应用奖”,而重量级的“35mm最佳影片奖”、“35mm最佳摄影奖”两项大奖也来自于“Top 10”作品。

2011年,索尼推出了一款撼动动态影像格局的摄像机NEX-FSl00CK,配备了在电影行业广泛运用的Super 35mm尺寸的成像器件,与35mm摄影机一样能够轻易获得的背景虚化的浅景深画面。Super 35mm尺寸的成像器件加上与之匹配的丰富的镜头群,为影视广告、MV、形象宣传片、影视短剧等具有电影感的高清影视节目在制作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也为动态影像从业者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在大画幅普及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一款高品质摄像机的到来,让许多抱着电影梦想的青年人重拾信念、插上翅膀。

进入2012年,索尼继续发力,推出了35mm产品系列的最新成员NEX一FS700CK 4K Super 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搭载了4KSupe r35mm成像器和E卡口可换镜头系统,新型Exmor Super 35CMOS成像器在超级慢动作模式下最高可实现惊人的960fps高速拍摄,全高清模式下可以达到240fps的高速拍摄,能拍摄出令人惊艳的超级慢动作效果,又一次极大地拓展了节目制作人的创作空间;包括内置ND滤镜、3G HD-SDI输出、多种拍摄辅助功能和增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内容制作过程更加灵活高效。

从之初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到推广、试用期间被参赛选手、评审专家们广泛赞誉,国内外众多测试报告给予了这款设备很高的评价,其卓越的高速性能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严格评审、层层把关,由索尼公司技术专家、国内一线电影制作人、电影学院教授和《数码影像时代》杂志社主编组成评审团,从众多参赛作品中最终评选出十部“Top 10”获奖作品及两部技术应用奖。

最终,由庄佳龙指导的《玛丽的自然卷世界》夺取了“最佳影片”之北方赛区获奖作品。《玛丽的自然卷世界》使用了丰富的画面造型手段,除了NEX-FS700提供的升格功能外,还在后期制作中大胆尝试,营造了一个斑斓、灵性、直达观众内心的童心世界;“最佳影片”之南方赛区获奖作品被徐迪瀚指导的《白日梦》斩获。《白日梦》脱离了一般表现形式,处理恰到好处,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和把握,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符合当下年青一代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状态。画面质感细腻,镜头透视运用富有张力,浅景深营造合理,曝光准确,剪辑节奏把握得当。原创词曲突出特点。

承载着电影梦想,最为激动人心的就是本年度“精英100”最佳摄影大奖,最终,由来自新疆赛区的导演鲁峰拍摄的纪录片《天之界》摘得桂冠。《天之界》吸取了民族史诗的大气磅礴,深入挖掘了少数民族的人文元素,自然与人的表达恰到好处。构图考究、画面唯美、质感强烈、用诗的语言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多彩的画卷。有别于一般的风景片、民族纪录片模式,形成了有历史使命感的电影语言。《天之界》也同时获得了由索尼公司提供的4K Super 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NEX-FS700一台。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7篇

安玛莉本身并不是籍籍无名的导演。她正在制作自己的第二部影片《当我看到你》(When I Saw You),讲述上世纪60年代巴勒斯坦流亡者的故事。《金陵十三钗》追溯了一场过去的战争,而安玛莉来自真正的不和平地区。“张艺谋这部片子的规模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如果有这笔预算,我可以拍出200部电影。”安玛莉说。作为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青年导演,她只有40万美金,所以只能把镜头对着大自然――沙漠、森林和约旦-叙利亚-以色列边界的一片野花。安玛莉只有很少的工作人员,包括一名13岁、来自难民营的小演员。

安玛莉的第一部电影也历尽艰辛。甚至被勒令以后不能在巴勒斯坦拍电影。这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她只好迁徙到约旦去。但这部片子《这一片海中的盐》(Salt of this Sea)为她赢得巨大荣耀,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外语影片单元 ,2008年还被送往奥斯卡角逐最佳外语片提名。放逐让她伤痛,但也激起了她的创造力。

《这一片海中的盐》是部低成本电影,与张艺谋前一部入围奥斯卡的电影《英雄》相比,简直是天差地远。那么,张艺谋可以教会她什么呢?“我也走过同样的路,知道低成本电影是怎么回事”,张艺谋说,“当我还是个学徒时,我呆在片厂里观察,寻找自己的风格。所以我相信,一个导演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己思考。‘大师班’的初衷不是在大师的脚下学习,而是从大师的那一套走出来,自己去思考、琢磨,这不是可以教的东西”。

安玛莉很遗憾自己不会中文,只能依赖翻译来沟通。但她跟张艺谋也有别的交流方式――用肢体语言来讲述镜头。这是电影人之间跨越语言的沟通,张艺谋说,与其用嘴说的,不如让她亲身到现场去体验。

张艺谋最欣赏安玛莉的,是她不会被大制作的华丽布景和阵容所迷惑。“我总是提醒自己,不去考虑那些华丽的道具与演员名单,它们只是装饰品,它们不能帮你拍出好的电影。”

安玛莉曾经目睹张艺谋为了拍出心目中的颜色,不停地更换布景里的蓝色玻璃,竟然换了20次才通过。这样的执著极大地感染着她,“张艺谋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当然,我相信,就算把服装和演员拿走,他也一样能拍出好电影。”

在拍摄现场,安玛莉常常问的,都是导演工作中最根本的技术问题,比如怎样和演员沟通。她正在创作的第二部电影有个13岁的小男孩,张艺谋曾经教导她说,“如果一个男孩不能在镜头前哭,怎么办?或许你可以给他看一段他的远方妹妹的视频,告诉他她有多么思念他,那么小男孩会哭的。当然,希望他哭的同时能记住台词”。

回到约旦拍自己的电影时,安玛莉尝试用各种小男孩能理解的情景来激发他,甚至让他演出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个角色天真而乐观,总是相信世界无边界。他拒绝离开父亲和巴勒斯坦,最后还说服了自己的母亲,共同选择了忠实于内心的新生活。“离开了我们的内心感受” 安玛莉说,“电影只不过是一种记录而已”。无论投资有多庞大、布景有多雄伟,内心的需求才是电影的根本。

Q=记者A=安玛莉・贾席尔(Annemarie Jacir)

Q:对张艺谋的印象如何?

A:他对每个人都友善,在拍摄现场时也极喜欢交谈。他经常这样说:“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导师,并且其实我也需要一个导师。”他也开玩笑说,或许他该参加“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并让马丁・斯科塞斯来指导他。

人们常常给他送礼物,比如靴子。有一次在南京,那是个下雪天,在寒冷的一月里,他们给他送去了里面有遥控加热的靴子,还有一个太阳能夹克。他喜欢这些礼物,这很有趣,我知道这有点像星球大战里会出现的东西……

Q:指导的过程是怎样的?

A:2010年3月和2011年1月,我曾两次到访南京,而访问北京则是在2011年8月。在南京我每天都去拍摄现场。 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你明天别来现场了,去南京的博物馆看看。这样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去了博物馆还一起吃饭。我们吃了很多美食,食物对他来说很重要,这是我们的又一共同点。

Q:你之前看过张艺谋的电影吗,最喜欢哪一部?

A:我经常看《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喜欢他的早期作品。他总是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次的《金陵十三钗》是战争题材的,通过一群女性讲述史诗般的伤痕累累的历史故事,有人告诉我说在预告片里都是密集的动作场面。但电影不是这样,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导师Peter Sellars

彼得・塞勒斯是美国戏剧、歌剧与音乐导演。1987年,他的《尼克松访华》让当代歌剧在新生代中火了一把。此后,他与作曲家约翰・亚当斯 一道创作了多部戏剧,其中包括《原子医生》等。

门生 Maya Zbib

玛雅・芝比勃生于1981年,是黎巴嫩的作家、演员和导演。芝比勃创作和表演了一系列个人作品,其中包括《八音盒》,这是一个在居民的房屋中搭建的舞台装置,并在国际艺术节中展出。

导师 Hans Magnus Enzensberger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被公认为是德国最举足轻重的当代诗人和作家。2009年,恩岑斯贝格尔获得了松宁奖 (Sonning Prize),表彰他为促进欧洲文化所做的贡献,他被誉为“无所畏惧地挑战当代最具批判性问题的人”。

门生 Tracy K. Smith

生于1972年崔西・凯・史密斯为美国诗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声音,她的诗作涉及从失落和激情到政治等各种主题。

导师 Brian Eno

“我是一位声音画家。”布莱恩・伊诺称如此自称。20世纪70年代初期,伊诺开始玩儿glam-rock,是洛克西音乐团 (Roxy Music)的键琴手与合成器演奏员。最近他与保罗・西蒙 、U2乐队、酷玩乐队等合作,以及为彼得・杰克逊执导《可爱的骨头》的配乐。

门生 Ben Frost

本・弗罗斯特生于1980年,是澳大利亚作曲家和音乐人。他不拘束于常规体裁的作品,深受朋克、爵士、简约、古典和金属乐队的影响,拥有三张备受推崇的个人专辑《钢损》(Steel Wound) (2003)、《机器理论》(2007)以及《通过喉咙》(By the Throat) (2009)。

导师 Anish Kapoor

“艺术家并不生产实物。他们创造的是神话。”安尼施・卡普尔说。出生于印度孟买,曾经加入新英国雕塑青年艺术家群体,在1990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的Premio Duemila奖和特纳奖 (Turner Prize)(1991),并因一些模糊建筑和艺术界限的大型作品而备受关注。

门生 Nicholas Hlobo

“在我的作品中,我曾表达了我作为一名南非人的自豪。我审视着我的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和殖民地遗产”,视觉艺术家尼可拉斯・贺罗伯说。这位1975年出生的艺术家曾经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了自己的四部作品,称为《乌哈姆波》(Uhambo)。

导师 Trisha Brown

40年以来,传奇美国编舞家崔莎・布朗大大拓展了当代舞蹈的边界,她的代表作有《游走在建筑边缘的人》,舞蹈演员穿戴上登山安全带演出。此外还有至今仍非常流行的《布景,重新布景》,以及新创作的《我爱我的机器人》。

门生 Lee Serle

出生于1981年的李・赛勒是名编舞家。在祖国澳大利亚曾为几家墨尔本的舞蹈团效力,其中包括露西格因舞蹈团 (Lucy Guerin Inc) 和块动舞团 (Chunky Move)。

大师,现在和未来

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The Rolex Mentor and 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是一项由劳力士发起,并由劳力士日内瓦总部的专属团队负责的国际性慈善计划。该计划旨在发掘世界各地具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让他们与艺术大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并在此期间接受一对一的悉心指导。这个计划于2002年6月正式展开,每两年举办一次,如今已到了第五届(2010-2011)。艺术导师和门生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于6周,但通常他们会利用更长的时间分享知识和经验。每名门生在一年的指导期内将获得25,000美元的资金资助,以及交通及其他主要支出费用的相关补贴。指导期结束后,每名门生还将得到额外25,000美元的资助,用于创作或发表新作品、参与演出或公开活动。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8篇

自从纪录片《淹没》在2005年风光无限地夺取了国际各大纪录片电影节的重要奖项之后,作为《淹没》导演之一的鄢雨一下子迈进另一个创作高峰――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以国际为大市场创作高水准人文类纪录片。同时,酝酿拍摄剧情片也是鄢雨的近期计划之一。

《淹没》与《三峡好人》

2005年,鄢雨出任贾樟柯《三峡好人》的副导演。如果将纪录片《淹没》与剧情电影《三峡好人》一起看过,不用说也能看出其中的渊源与发展。鄢雨说,这两部片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完美的结合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实践。但是,鄢雨说其实这两部电影又有很大的不同,《淹没》并没有在实质上为《三峡好人》提供什么“素材与灵感”。之所以电影当中有一些非常契合的场景与画面,是因为任何一个到三峡进行影像记录的人几乎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都会看到很多相同相近相仿的画面,很多感受与感触也自然非常类似。

鄢雨与贾樟柯

《淹没》刚刚获得日本山形纪录片节大奖之后,笔者曾经采访过作为那一届山形电影节评委的贾樟柯。贾樟柯对《淹没》的肯定是从细节开始,到方法与形式直到拍摄的理念。听贾樟柯说《淹没》就像是在上拉片课,无论从影像的本身还是影片操作方式等都加深了我对《淹没》的理解。

在与贾樟柯的合作过程中,鄢雨认为向贾樟柯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在拍摄内容上,虽然贾樟柯多年来一直在北京生活,但是从他的第一部片子,就从他故乡山西开始的,始终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的真实性结合起来。目前,鄢雨的工作室虽然设在北京,但是,他所有的拍摄活动几乎都在重庆。“在北京,我找不到感觉,北京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目前它与我的创作还没有衔接起来。”鄢雨说,“但是,会有发展,这种发展一定是一个体系,是真实生活的表现。”

无论是创作理念、艺术的风格,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只能感受与欣赏。而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于一个想要进行电影创作的人来说都是可以拿来借鉴的。

为此,在本次采访中,我们非常具体地问到了一些关于器材的选择、拍摄上的技巧等问题,希望鄢雨的经验会给读者带来某些启示。

《淹没》:“没有人相信那是PD150P拍摄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普通的电影观众,对于画质的挑剔程度不会很高,尤其是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往往更是内容排在第一位。当年,鄢雨和李一凡手持SonyPD150P这个小机器,经过两年的拍摄,完成了《淹没》。很多人认为,《淹没》的成功很大程度来自内容,当然内容自然不可忽视,但是,经过鄢雨描述,我们更加了解到这部片子的精致所在。

“焦点永远是个问题,而且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当年鄢雨使用的SonyPD150P没有焦距数据,如果不是跟踪拍摄,我几乎都是用手动调焦。但是,在拍摄纪录片时很多时候要进行跟踪拍摄,这时候,就利用自动对焦。所以,我对我们拍摄的素材没有实足的把握。”鄢雨在技术上绝不马虎,有着多年摄影与摄像的基础,他的眼光已经变得很挑剔,对自己的作品更是严格要求。在剪辑之前,鄢雨和李一凡抱着大量的素材,去电视台朋友那里用最好的监视器来检查、借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反复看。所有焦点不实的素材在剪辑之前就全部PASS掉了。“所以,在柏林电影节放映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是PD150P拍摄的。很多人以为那是16mm胶片拍摄的。”

把钱花在刀刃上:使用HDV进行纪录片创作

《淹没》之后,鄢雨正式组建工作室,以商业模式来进行电影创作。而且,目标基本上放在了国际市场。所以,现在无论是纪录片的拍摄还是剧情片的拍摄,鄢雨都选择了高清。“当初,高清机器刚刚上市,我选择了一下:佳能稍微贵了一点,JVC那一款虽然能够转换镜头,可是,我没有那么多镜头要换,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Sony HVR-Z1C。”选择机器,鄢雨很慎重,“一定要有很好的性价比,因为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成本。目前国内投资市场很差,为什么,因为很多制作者没有很好地利用投资,如果每一个投资最终都没有回报,以后谁还会投资呢?所以,要慎重对待,把钱花在提高电影品质上,花在刀刃上。”

选择机器的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面前,鄢雨有着特别清醒的认识,而这个认识用他的话说是“一个系统的选择”并且从结果入手。比如现在,鄢雨既然所有的电影都走国际市场,这个市场不仅仅是电视台,更多的希望是电影节、院线,这个时候,影像的质量要经得起电影大屏幕的考验。

“Z1C足以满足这一点。如果拍短剧,即使没有预算,我也可以用一些钱租好一点的灯。”鄢雨说,“采用什么设备,我们经常要在前期开会讨论,很慎重。”鄢雨有一笔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创作基金,但是他感到用这个基金时很有压力,“必须有效地、良性地运用资金。”无论是自己的积蓄还是外部投资,鄢雨认为,一定要一部比一部好,有投入,有产出。“不能拍完一部之后就又回到起点,重新做起。如果这样对投资方与自己都不够公平。”

Sony HVR-Z1C:完全能够满足低成本高质量的电影创作。

关于焦点

因为鄢雨一直在强调焦点,其实这也几乎是小格式高清的一个难点。“Z1C相比PD150P来说,在这方面有了进步,就是增设了焦距数值。”鄢雨说,由于目前的高清监视器比较贵,所以,目前还没有购置。利用焦距值还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焦点。

前不久,在由鄢雨监制的一部剧情短片中,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还是运用了拉皮尺实际测量的手段以保证焦点的清晰。在现有的条件下,这种方法是最保险、最安全的。

更多的时候,完全依靠数据参数。这是另一个比较保险的办法。这几年鄢雨在与国外同行交流时发现,外国同行们对数据参数的应用更为普遍。也就是说,虽然用的是小机器,在题材和现场允许的前提下,也是和大机器一样控制焦点,因为虽然机器体积小了,可是它的分辨率上去了,焦点的失误会一览无余,即使景深还没有大机器或是摄影机那样小。

关于低照度表现

由于更多的时候要拍摄纪录片,而纪录片经常不会有特别好的光照条件,鄢雨对DV低照度下的表现十分在意。当年的PD150P在低照下的表现还是让鄢雨比较满意。在《淹没》中有很多镜头都是在傍晚、黄昏的时候拍摄完的,甚至还有很多时候在烛光下拍摄,当时比较担心这一点,但现在再看那些画面还说得过去。

关于色彩

“色彩不是问题”,有着多年图片摄影和电视剧拍摄经验的鄢雨,无论在当年使用PD150P时还是使用目前使用的Z1C,对画面的色彩都有很好的把握。“一定要控制好色温”,鄢雨认为“即使是拍摄纪录片也要对光线有所选择,中午顶光的效果自然不如早晨或傍晚。但是我们拍摄的是纪录片,有控制之内的内容,也会有控制之外的内容。不过即使是在光线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Z1C的色彩还原也比较准确,而且色温很稳定。”

关于声音

近年来,中国的独立制作纪录片在国际上颇受人瞩目,这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纪录片在内容上几乎都不会让人失望。但是从制作的水准上说,与国外的优秀纪录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其中,除了画质,最主要的还有声音的制作。即使是像《淹没》这样的成功的片子,也存在着制作上的不足。“尤其是在声音上”鄢雨说,“当时拍摄《淹没》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声音方面做得不够好。”现在,同样也是在拍摄纪录片,鄢雨会选择外置话筒,并配备吊杆收录声音。目前为了配合Z1C,鄢雨选择了Sony ECM-678话筒。“但是,这确实是个很别扭的事,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吊一个杆总不会太自然,最好是有无线话筒,经过调音台进行录音。”鄢雨说,也许在未来会尝试使用5.1声道……“声音对画面当中空间的填充非常重要”。

一点建议

2006年在DV领域中,堪称为“高清年”,几乎每一个厂家都推出了不同档次的高清DV产品。诸多影视公司已经开始逐步高清化。鄢雨也不例外,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全部为高清格式。对于PD150P的老用户来说,Z1C体积相对大一些,“能不能有更便携一些的,镜头焦段上更完整的一台?结合使用。”通过《大众DV》的介绍,他知道索尼即将推出专业产品线中的新产品HVR-V1C,鄢雨表示很感兴趣。

另外,鄢雨认为,目前高清显示设备与高清摄录一体机发展不均衡,一部HDV大约2-3万元,而与这个价格相匹配的高清监视器却没有。所以,厂家能够生产出适合低成本小制作电影工作者所需要的监视器,必然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大需求。

鄢雨的高清伙伴:Sony HVR-Z1C

Z1C采用三片高分辨率的1/3英寸百万像素CCD,可以拍摄并重放1080i HD信号,同时兼容现有索尼DVCAM产品具有的DVCAM/DV格式的录制及重放功能。此外,HVR-Z1C还可以提供1080i下的变换功能。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9篇

低成本短片创作由来已久,最初使用的设备是16mm和8mm胶片,由于胶片成本高,洗印流程繁琐,因此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事短片创作。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技术小型摄像机,虽然机器价格低,但存在画质低和后期剪辑繁琐两大致命缺点,所以并没有大量应用于短片创作。此后摄像机进入数字时代,出现了DV(数字小型摄像机)这一概念。DV的低价优势,挟记录信息的数字化和个人电脑的发展,普通人也能具备拍摄剪辑条件,因此一度激发出DV短片创作热潮,很多人都觉得个人影像时代已经到来。贾樟柯导演1999年就曾经在《南方周末》撰文《业余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宣传DV电影创作,但当时的DV分辨率只能达到标清,与电影的2K分辨率相去甚远,而且宽容度、色彩还原等技术指标都与电影画面差距很大,所以DV电影创作主要在不太涉及电影商业属性的作者电影创作和纪录片创作领域较为活跃。2003年,HDV产品出现,在MiniDv磁带记录高清分辨率视频的特点又让人看到了低成本电影短片创作的曙光,HDV分辨率达到了接近2K的1920×1080像素,但是由于普遍采用的是1/3英寸的CCD,成像面积对角线只有6mm,与成像面对角线达到35mm的常规电影胶片成像面积的巨大差距导致景深感差异明显,很难拍摄出电影中常见的浅景深画面,同时仍然存在宽容度和色彩还原等方面的差距。这些缺陷在替代HDV的数据带宽更高的全高清画质的小型数字摄像机出现后仍然存在,直到以佳能5DMarkⅡ单反相机为代表的单反视频和以索尼PMW-F3为代表的高清小型全画幅数字摄像机出现,这些问题才得到较好解决。

佳能5DMarkⅡ的一大特点就是具备全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由于它的成像器件是36mm×24mm的CMOS,面积比35mm胶片的22mm×16mm还大,因此在光圈、视场角等参数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景深比35mm胶片的景深还浅。同时摄影师还可以在大量的定焦和变焦EF卡口镜头中选择,而不像高清DV大部分都不能更换镜头。5DMarkⅡ的这两大特性迅速被短片拍摄者认识到并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用它拍摄的短片并获得了巨大反响,国外如2010年上线的美国导演PoChan执导的短片《最后三分钟》不仅被认为画面达到了院线电影的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相机小巧方便的特点,通篇以灵动的主观镜头完成。国内最典型的莫过于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这部短片虽然没有以微电影的名义推广,但被认为是激发出微电影概念的重要作品。《老男孩》所引发的网络观看热潮让网络视频公司和广告公司看到了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病毒视频的网络视频商业承载方式,也让摄像机厂商看到了低价位大画幅数字摄像机产品的商机。索尼公司的PMW-F3、NEX-FS100、NEX-FS700;佳能公司的C300;RED公司的Scarlet等数字摄像机都采用Super35mm画幅的CMOS,松下公司的AG-AF103采用接近Super35mm的4/3英寸的CMOS,机身价位目前都在十万元人民币以内,而且都能直接支持或通过转接环支持全画幅单反相机镜头。如果没有佳能5DMarkⅡ的出现和成功,这一类数字摄像机的发展不会如此集中且快速。

目前大量的微电影正是采用上述机型拍摄,该类设备2K及2K以上分辨率的画面、较之以前的高清小型摄像机更大的宽容度、更宽广的色域范围和更强大的色彩还原能力、大量的电影化拍摄附件、更为细分的后期流程等一系列的发展带来了接近传统胶片电影的画面质量,如采用佳能C300拍摄的低成本微电影《初见》即呈现出了电影级画面品质。这也正是微电影概念会出现并得到迅速认可的设备基础。微电影创作在拍摄设备上产生分流,高端微电影创作以各类高端全画幅数字摄影机为主,中低端微电影创作以具备视频功能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和小型数字摄影机为主。因此,低成本微电影摄制技艺提升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围绕该类拍摄设备的特性更好地应用电影化摄制流程。

在微电影摄制流程中,技术上是否能接近甚至达到电影级画面效果,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1.摄制团队的配置;2.拍摄附件的应用;3.光线控制;4.色彩控制;5.后期调光。从上文列举的大投资微电影的摄制团队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岗位划分细致,重要技术岗位由电影界专业人士担任。低成本微电影由于资金限制以及与电影创作圈关系不密切,因此往往很难组成全部由电影界专业人士参与的摄制团队。这就需要加以权衡,把握住摄影、录音、剪辑、调色等核心技术岗位的人员配置,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这些岗位的人员。

在人员联络上,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博、专业论坛等渠道在网上公布剧情梗概,吸引对项目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参与;微电影《身度》采取的即是上述的方式。第二种是吸引以创作广告为主的人员的参与,由于广告创作对技术要求很高,因此如果能找到具有丰富广告经验的人员参与,就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层次,另外,广告界中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对电影创作有着极高的热情,因此微电影创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可能以较低的薪酬参与创作。在2012年情人节上线的取得较好反响的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采取的即是该方式。佳能5DMarkⅡ尽管拥有出色的视频功能,但本身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拍摄照片,使得焦点控制、肩扛手持拍摄、曝光控制等都不方便或不精确,因此需要跟焦器、遮光斗、手持肩扛系统、高清监视器等附件,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视频拍摄。目前,购买一套完整的拍摄套件,高品质的需要一万元左右,租用的价格大致在100—300元,由于微电影拍摄周期一般都在一周以内,因此千余元的支出就可以明显提升焦点准确度,降低眩光对画面品质的影响,通过观察监视器更好地控制曝光效果和色彩还原,提升肩扛手持拍摄的稳定性及控制空间,并且可以明显地提升拍摄效率。因此,应用拍摄套件是提升画面质量的重要设备基础。

电影影像比电视剧影像有更强的相对独立性与视觉主导性,比如影像本身所表现出的情绪、意境、美感等方面的内容。光线控制在现代电影影像系统中起到关键性的造型作用,是营造场景氛围、强化人物情绪、形成电影画面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微电影创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光线控制的重要性,不仅仅满足于获得合适的曝光,而且要通过合适地利用自然光或者应用人工光,建立影调结构,利用高调、低调、硬调、软调等不同影调的特点建立和强化画面氛围。在资金和人员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及三基色灯、卤钨灯等低成本灯具、自制灯具等方法,尽可能地在光线控制上多做努力。在孙武导演的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有明确氛围倾向的影调突出的画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制灯具“华氏12头”(在一个横杆上固定了12个磨砂灯泡的阵列)达到的。

由于较难有高水准美术指导的介入,低成本微电影在色彩控制方面容易放任自流,但如果创作者有色彩控制的观念,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实现一定的色彩控制。首先是在选景阶段对环境和道具色彩的关注;其次是了解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带来的色彩纯度下降的效果并加以避免或应用;再次是控制好色温对整体画面冷暖调子的影响。在向哥导演的低成本微电影《红领巾》中,就充分利用了消色环境中红、黄两种暖色的突出效果,而且整体色调稍偏暖,很好地突出了怀旧的氛围,该部作品在土豆网的点击量就超过了500万,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人物形象设计,微博转发数过万的微电影《别惹丑女》在化装方面的突出效果正是该片赢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配光是胶片流程中在印片环节调整胶片曝光和色彩的工艺,进入数字影像时代后,数字调光软件替代了传统配光工艺,AutodeskLustre、BlackmagicDavinciResolve、AppleColor等调光软件的二级调色、曝光调整、焦点处理等众多强大功能大大拓展了画面后期处理空间。以往的短片创作中,大多应用Premiere、Edius等剪辑软件的附加调光配色功能进行调整,但是该类软件并非针对调光设计的,因此功能和效果都不理想。近几年上述电影级调光软件价格逐年下降,如DavinciResolve不仅推出了售价七千多元纯软件版,而且从苹果MAC平台移植到了Windows平台;再如苹果公司的包含了剪辑软件Finalcutpro、调色软件Color、音频制作软件SoundtrackPro、动画软件Motion、数字输出软件Compressor3和DVDStudioPro的FinalcutStudio软件包价格在八千元以内。这些电影级后期软件成本门槛的降低,使得它们可以应用于低成本微电影创作,提升画面后期处理的品质和效率。如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和《初见》,后期调光就是应用DavinciResolve完成的。更低成本的方式则是利用一些功能强大的调色插件,比如可以用于Premiere、Edius、AfterEffects等最常用剪辑软件的调色插件MagicbulletLooks,就大幅度扩展了上述软件的调色配光功能。同时为了在后期调整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出现了应用于佳能单反相机的电影风格固件Cinestyle。这款固件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后期公司特艺公司关注到单反视频在小型电影创作中的大有可为后推出的。Cinestyle为佳能单反相机拍摄的视频提供了更好的动态范围,应用Cinestyle拍摄的视频更适合后期调色配光的需要,能较好地克服用原始固件拍摄的视频调色配光后画面暗部细节损失严重、无色彩倾向、甚至出现马赛克等缺陷。如果在低成本微电影创作中能合理地应用前期电影风格固件以及后期电影级调色软件及插件,就能让创作者拥有更大的曝光和色彩控制的可能性。

微电影不仅是网络视频,不仅是短片,不仅是广告,也不仅是电影。随着微博、社交网站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融合和优化,整个互联网传播模式正在呈现出“去中心化”和“分裂”的特征。微电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并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对其核心特征的考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厘清符合其核心特征的创作方法,需要我们关注创作实践,并从中去分析、探讨和总结。

低成本电影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制作 低成本 弱点 观众 市场

中国2006年低成本影片大约有220部左右,2007年,中国电影产量超过400部,八成是进不了院线的低成本的国产片,但它们的生产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电影的总体状况。中国的低成本电影创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仍表现出相当活跃的创作态势。纵观日渐低迷的小成本国产电影《复活的三叶虫》可谓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电影在即将上映之际,继入围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又在武汉大学生电影节获奖l及入围国际环境电影节后,又获得享誉国际的柏林国际电影节邀请成为参展作品之一。由于资金投入相对较低,以及上映的几率相对较小,低成本影片在生产创作上呈现出与“豪华巨片”、“一般投资影片”迥然不同的基本特点,以下具体分析。

没有大牌明星作为卖点,没有足够资金宣传,使得大多数小成本电影很难进入商业院线,但只要有出色的剧本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小成本影片同样可以出彩,而且能够更好的反应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

故事的主人公小满生长在神农架,受到当地风光的特殊青睐拥有神奇的听力,靠这禀赋捡到一块价值连城的三叶虫化石,这块三叶虫化石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让干涸的泉眼重新喷出清冽的泉水。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成为这一带山里的歌王,传颂祖辈留下来的鼓书《黑暗传》。盲眼的老歌师要求小满把这块三叶虫化石放到神农架山顶之上的天眼里,如果小满做到了才能拜师学艺,而为了完成歌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拜师仪式,他必须攀上山顶到达“天眼”。大山外面的世界最终还是染指了这片净土,文物贩子盯上了小满手里的三叶虫化石。在去往天眼的盘山公路上,文物贩子意图争抢化石不慎跌落悬崖,小满对于这死亡负有责任又无法开脱,他唯一想到的就是逃跑。自此,小满走出了大山,但已经偏离了他的生活轨迹。

老歌师为了将自己的鼓传授给小满,为了让《黑暗传》能够得到命脉的延续,也为了挽回他最初的梦想,他走出大山苦苦寻觅逃逸的小满,可是,小满咆哮着、痛苦着哭着,扔开了师傅要给他的宝物,挽救不了他已经迷失的心。但最后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族首部神话史诗《黑暗传》孤本才是真正国宝。

受成本制约的国产片在演员的选择上。大多只能聘请二、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演员出瀛而在主创人员的构成上,也是实力相对较弱的群体组成。《复活的三叶虫》限据作家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像白云一样生活》改编而成,檀冰导演。导演的其他作品并不多,能够查到的有《愤怒的钢琴》但几乎没有关注度。王姬出演剧中女一号一走私文物的黑帮女老板云姐,为了智障弟弟的生活保障是她贩卖文物的情感动机。除了王姬能够压场外,其余的都是几乎没有在银幕上露过脸的小演员。不得不提到挑大梁的小满的饰演者包贝尔,非常质朴的演员,正好适用于这种小人物的角色。包小贝也是电影学院毕业,出初茅庐,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努力,包括片中小霞的饰演者,像这样在电影圈默默耕耘的人比比皆是。成本的制约一方面有可能发掘具有潜力的新演员。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实力较弱的演员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影片的欣赏性,两者是很难平衡的所以造成了低成本影片的弱点。

片子的摄影师是与李安合作过《喜宴》、《饮食男女》、《推手》的林良忠,他曾经是李安的御用摄影师,此片中神农架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古老文化让人恍如隔世,隽秀如屏的群峰,莽莽苍苍的林海,包括后来多次展现的的壮观的三峡大坝,画面拍摄风格精致,是中低成本的国产片中难得见到的。当然摄影师功不可没。但五百万的资金投入只限于此。该片对神农架、秭归等地民俗文化的展现也是比较有力的,但是电影毕竟不是风景片,在故事的叙述中,我们往往会觉得片子质量粗糙,影响接受欣赏的心理。由于资金短缺,影片在摄影器材、服装、场景、题材的选择上,在特技效果上等等,都会遵循从简原则,这往往对影片的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限制了低成本影片的再生产。

低成本影片由于产量高、从业人员众多等特点,已然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我们看到一个事实,许多国产影片都陷入一种苦恼和尴尬的境地,奄奄一息地勉强维持生存,有的甚至是血本无归。大多数国产影片在市场上的反应波澜不惊,这不仅仅是影片宣传力度不够所致,许多电影作品其本身不高的素质,也是其短命的重要原因。

片子后来改名为《国家宝藏之复活的三叶虫》大概是想吸引市场注意,但模仿好莱坞的寻宝类型片的元素,其实反倒有山寨的嫌疑,大可不必。首先,关于惩恶扬善保护文物这一点上说教意义太过,这是国产片的通病。另外,比如那位狡诈幕后买家竟然是警察卧底,盲歌师终究没能逃脱黑帮势力的魔掌,命丧回山的路上,本来想增加剧情的可看性,结果却是画蛇添足,最后造成片子不平衡,前面是浓郁的自然人文气息与对现实意义的思考,但后面就偏向恶俗的侦查文物走私与缉捕。观众其实看多了以视觉奇观与大明星撑起的商业片,低成本国产片还要硬加入那些为人诟病的情节的话,就是不自信了。因为这部片子中导演增添了很多元素,使得表意更多元化,对三峡附近最低层人群生存状态的表现,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的辩证思索,心灵重生的挣扎、都会击中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心弦。从这个层面上看,电影极富人文意味,发人深思。是一部无法言说,让人隐隐作痛的有着现实主义意味的片子。但必须指出,因为导演把握的偏差,使得一个本来很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牺牲了,如果抓住对原始与现代元素的冲撞与灵魂的回归,那么片子会好看很多。

低成本国产电影的题材涵盖了恐怖悬疑、黑色喜剧、科幻爱情、家庭伦理、改革开放等等各个方面,这是国产大片所不能企及的优势。现今投资过亿的国产大片,一直不能摆脱古装大片的窠臼,造成了拍大片,首选古装战争的既定模式。但低成本影片完全不会被束缚,影片的创作者首先会从个人出发,来考虑一部什么样的影片适合自己,然后在分析这部影片怎样才能吸引观众。因为低成本影片的市场回报压力小,这也成就了导演个人发挥的空间。

上一篇: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降低企业成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