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范文

时间:2023-11-25 21:10:33

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篇1

相关热搜: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学校

在一般情况下有舞必有乐,音乐舞蹈同步并进,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舞蹈音乐直接刺激人体动作,并通过人体动作产生直接的感情,两者共同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的魅力。舞蹈界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汉代《毛诗序》中也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音乐在舞蹈中无处不在

 

中国的歌舞可追溯到商周年代,据史记乐书记载,商被周灭后,产生了大武舞,这是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汉唐时的宫廷乐舞。宫廷专门设立了音乐机构教坊专管音乐,歌舞及百戏等事物,唐代教坊音乐歌舞的形式与内容非常丰富。《大曲》就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在中国近现代舞蹈中,家喻户晓的舞剧《白毛女》融合了大量的音乐,使得舞蹈形象鲜明,主题突出,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了感人的艺术力量。例如第一场《北风吹》音乐在河北民歌的音调基础上,改用三拍子上下起伏的旋律,优美流畅,质朴明快。舞者的肢体语言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把音乐内心的情感转化为舞蹈的外部形态情感,塑造了喜儿天真、活泼、纯洁的农村姑娘形象,并把喜儿在家等爹爹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呈现了出来。后来的喜儿哭爹,舞者要传递出悲愤的情绪,这时的音乐运用了小白菜的素材,主旋律采用四拍子,不断地自上而下的旋律模进,每句结尾都用妇女的空腔以作为拖腔,舞蹈动作而由此放大、延伸,与音乐的节奏、旋律融合到一起,塑造出人物的内心节奏,深刻表现出了喜儿的悲痛心情。

 

二、音乐与舞蹈在艺术上_脉相承

 

一是舞蹈和音乐都擅长于抒情。当人们情绪激动时,往往又唱又跳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都是以节拍节奏组织,连贯起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并不是单单纪录生活的事物和原貌。舞蹈和音乐从反映一般生产劳动及社会的表面现象,上升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从一般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演,发展到表现生命、人的内心世界等深层的内涵。

 

二是舞蹈和音乐都看重节律性。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能被看作舞蹈,只有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动作才被看作舞蹈,所以节律性是舞蹈的特征之一,而节律性在音乐中更为重要,它是自然状态的音响加工为动听的乐音的重要手法,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力度、节奏等诸多方面,能使旋律产生丰满、稳定、宁静、柔和的感觉。

 

三是舞蹈和音乐都具有表演性。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与视觉世界相比,更能够揭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引起人情绪上的变化。但在塑造艺术形象上的抽象和模糊性,容易使人难以理解,而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舞蹈艺术就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因此二者必须经过二度创作一一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一一“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正由于舞蹈和音乐都是一种抒情性、表演性的艺术,都具有鲜明的节律性,有些舞蹈作品就是根据著名乐曲编创的,如日芭蕾剧天鹅湖、我国的双人舞梁祝、独舞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舞蹈等都是通过人体运动将听觉形象视觉化,所以音乐形象主要诉诸人的听觉,舞蹈形象主要诉诸人的视觉。

 

三、音乐配合舞蹈动作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音乐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所表演作品中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维吾尔族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多朗、赛乃姆和手鼓舞,这三种表演形式,从形式到内容、从音乐到舞蹈都达到了严整统一,但又各自有各自的音乐、舞蹈风格特色,音乐、节奏的不同,舞蹈的风韵也不同。赛乃姆的音乐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动作的后踢步都是弱拍时做的,以此来突出民族特色。多朗中的代表性动作“颤步”,是指多朗舞奇可提麦节奏各种动作中的颤步,即一步两颤、一小一大,颤时沉稳又力,平稳中带有一种内含的起伏,使步伐形成平稳沉浮的动感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是由该舞节奏特点所促成的,多朗奇可提麦的节奏为6/8,而且手鼓的伴奏节奏都是在后半拍更为有力,颤和鼓的节奏都紧密配合,一次体现了多朗舞的特殊风格。手鼓舞《葡萄园里》是以手鼓伴奏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的特点是,在舞蹈中手鼓随舞蹈者动作变化而即兴伴奏,手鼓的节奏与舞蹈动作和谐统一,高度吻合,手鼓音乐快,舞蹈也快,手鼓音乐慢,舞蹈也慢,有时又与之相反,抑扬顿挫的手鼓音乐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舞蹈动作,展现了姑娘在葡萄园中一边劳动一边吃葡萄时的情境和喜悦的心情,因有了手鼓的伴奏,烘托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四、音乐可以帮助舞蹈编创得更好

 

一是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舞蹈的节奏。音乐和舞蹈同时拥有节奏,节奏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自然基础,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能触动人的心弦,将情感表达出来,并引起共鸣;舞蹈是在节奏的伴奏下创作的,多变的节奏可产生不同的动作和队形,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都是舞蹈表演中运动人体力度上的强弱、速度上快慢,及幅度上的大小对比规律,舞蹈动作在音乐的配合下,可以与节奏同步,可以与节奏交错,形成对比,或者弱化听觉节奏,突出视觉节奏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来刻画舞蹈中的人物形象,或剧情发展的高低起伏,所以身体节奏和心理节奏的吻合,才会创造出协调、可欣赏性的舞蹈。如果没有节奏,无论是舞者还是舞蹈编创者都无法将自己的意愿与所展示的动作相融合,就会导致失败。

 

二是音乐可以突出塑造舞蹈中的艺术形象。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舞姿这个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音乐形象的塑造是在时间、运动的持续过程中完成的,通过这个有规律的运动来刺激人的听觉,让人在感受这个过程时,可以遐想,它不是以直观的方式传递情感,是通过感官来触摸人的内心。如中国民间舞《戏痴》以深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来塑造一个对艺术如痴如醉的艺人形象。在音乐上采用福建戏曲为素材而创作,主旋律以高胡奏出,配合缓慢、平静的动律动作,表现出艺人的痴,一阵中国锣,钹声后,音乐出现欢快的旋律,舞者以彩旦的装扮划小八字动作走场,制造出一个小高潮,并加以乐队配器,使气氛显得更为活跃,在舞蹈的最后,为突出人物性格,主旋律在不同声部以弦乐轮奏出对比性旋律,塑造了一个武生的形象。中国民间舞蹈和中国民族音乐融为一体,即“提现”动律和“彩旦”动律及”武生”动态,与乐器高胡、小锣等的融合,凸显出了精气神,二者之间的互补,体现出了乐中有舞、舞中有乐的完美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创作的方向,根据情感发展,我们应掌握旋律、节奏、曲式、和声、调性以及高、低、长、短、缓、急以更好地进行舞蹈创作。

 

五、如何促进音乐更好地为舞蹈服务

 

音乐是舞蹈创作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伴随着舞蹈内容和情绪运动而发展,具有调节情感、增加感染力、强化视觉与听觉合二为一、塑造舞蹈形象的重要作用。音乐可以增强舞蹈的色彩,帮助理解舞蹈内容,并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情感,就像是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舞蹈音乐篇2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75-01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音乐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一场精美的舞蹈表演必须要具备优美的音乐背景,舞蹈表演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与之呼应的舞蹈音乐的支撑。一般情况下,舞蹈会借助音乐来升华情感,而音乐则促进了舞蹈动作的创作,借用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和创新,能够推进舞台的表演。

一、舞蹈音乐的结构、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各个方面受舞蹈音乐结构的影响都很大,如:段落编排、情节布置、风格等,舞蹈结构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精湛的舞蹈表演必定具备完整贴切的音乐结构,音乐结构奠定了创作舞蹈动作的基础。

(一)舞蹈音乐的旋律结构。舞蹈音乐旋律可以看作是不同的音乐线条,是根据舞蹈表演的内容、作曲者的情感历程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是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链接而成的。其分为对抗式、演绎式、无视式、对话式、变化式等,其中对抗式突出了舞蹈表演和音乐的鲜明对比;无视式能够使舞蹈和音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不过分强调舞蹈的独立性;演绎式是舞者起舞要通过声乐的配合;对话式中音乐只是一种背景,主要强调舞蹈表演;变化式是在同一种音乐下,能使不同舞蹈表演呈现出变化多端的舞台效果。

(二)舞蹈音乐的段落结构。在舞蹈音乐中,段落结构主要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交响式等形式。其中,一段式经常应用于民间舞蹈中,是用来表现独立性格或者单一形象的,是音乐结构中最小的单位,规模最小,有利于民间舞蹈的记忆和传承,相对简单,能够比较直接地传达情感。二段式主要是为了将舞蹈内容表达得更为完整,音乐思想比较成熟,代表了音乐发展的不同层次。三段式能够深化舞蹈主题,使乐思表达得更为完整,能够升华主题印象,是由三部分独立的乐段组成。交响式一般在大型情境舞蹈表演中应用,音乐结构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继承了交响乐的风格特点。

(三)舞蹈音乐的情感布局。舞蹈结构的表现形式与思想感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当下流行的广场舞中所呈现出的舞蹈表现没有太多的情感流露,动作相对容易,音乐简单,没有太多的变化形式;而复杂的舞蹈内容和形式,一般情况下,需要仔细处理舞蹈过程中的情感拿捏,如:情景剧中都穿插着情感布局,一些现代舞的独舞也是复杂的舞蹈,需要对舞者内心世界进行挖掘和考验。并且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如果不事先安排情感的布局,舞者运用舞蹈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则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舞蹈表演与舞蹈音乐结构的相互作用

首先,通过音乐,舞者的舞姿能够更优美,也能更准确地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从而在观众的面前呈现出精彩来。因此,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音乐结构具有跌宕起伏的特点,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集中,有效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使观众更好地观看舞蹈表演。并且通过无缝对接、相辅相成,音乐结构和舞蹈段落的连接,能够促进情感的表达,准确地表达出舞蹈的主题。如: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出一首歌曲的主题来,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可以采用前面所说的两段式结构进行编创,而舞者为了更好地表演某一部分的情感主旨,也可以采用一段式结构。对于群众舞蹈来说,舞蹈动作编排的时候,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爱好进行编排,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熟悉地掌握舞蹈动作;而由于舞蹈过程中情感线索以及变化比较复杂,在歌舞剧和情景剧的舞蹈编排中,为了使情感得到更真实的表达,创作者要学会并掌握转换调性、切割节拍等形式。

另外,舞蹈音乐能够推动舞蹈的情感表达,根据舞蹈音乐,舞者能够将舞蹈表演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和情绪,使情感表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抒情的背景音乐能更容易把观众带入到舞蹈表演中,因此,舞蹈表演和音方峁怪间具有情感纽带,这是对创作团队和舞者的最高考验。只有音乐和动作同步了,舞蹈表演才算得上成功,才能和观众同呼吸同悲喜,引起观众的共鸣。通常情况下,如果舞蹈音乐比较复杂,舞蹈动作和舞蹈表现形式也会跟着复杂;反之舞蹈表演就会随着音乐节奏变得没有那么复杂。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舞蹈表演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和梦雯.舞蹈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与表现[J].当代音乐,2016(22).

[2]毛静.感悟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23).

舞蹈音乐篇3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编排关系

舞蹈从一出现便与音乐联系在一起。从国内外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舞蹈艺术的进步和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从而深化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

根据上述情况描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五是变化式,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

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除此以外,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从整体而言,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而仪式类舞蹈,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

舞蹈音乐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舞蹈教学;音乐舞蹈融合

一、引言

国内最先开始的舞蹈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舞蹈,20世纪初清末舞蹈家裕荣龄将西方舞蹈引进中国,从此中国的舞蹈开始走向新的发展。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原因,直至上世纪80年代,舞蹈教育才成为一门正式学科被迎进高职院校的大门。舞蹈教育一开始作为中专艺术学校的重点内容,通过学生5到6年的学习,重在锻炼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追求学生动作的准确度和标准度。直接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的舞蹈者。[1]而到了高职院校,舞蹈课程一般为音乐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的学生设置,舞蹈成了这些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更是一项专业技能,与前者中艺校学生的舞蹈教育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表演者,它更像一场高级的艺术展演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对舞蹈的直接体验来感悟生活的价值和美的艺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第一,音乐内容的缺失。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舞蹈专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舞蹈教学所需要高质量的音乐设备和器材,舞蹈教室也相对简单通常只配有展示形体的平面镜,硬件跟不上的情况下,软件也不达标,不少院校上舞蹈课时仍然只使用传统的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摆动作。更有一些院校教师上课时不播放音乐,以下达口令的方式使学生跟着口令展示舞蹈动作,完成整个舞蹈的内容。[2]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学生踩不准节奏是常有的事情,由此导致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节奏展开讲解,让学生重复地练习某个动作,整个舞蹈课变成了单调的动作重复,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对此却已失去了兴趣,教学进度也因此达不到学校的要求。[3]第二,教学方式的僵化。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还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对学生的舞蹈教学以刻意模仿和重复训练为主,而对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不作重点讲解,以学生感悟为主。如某高职院校老师在教云南的“孔雀舞”时,播放杨丽萍老师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自我感悟其过程,对其中关键的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和展示,然后让学生对动作进行不断模仿和反复训练,学生没有对舞蹈的内容没有详细的了解,不少学生对孔雀的认知度也不高。单靠对动作的纯粹模仿,怎能将拥有优美姿态的“孔雀舞”学好呢?临近下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教学质量也就更不用提,值得注意是以此种教学方式上课的高职教师不在少数,也不集中在某一地域的高职院校,它是现代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将为成为舞蹈教学的灾难。[4]

三、加强音乐与舞蹈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加强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是现时代的大势所趋。19世纪的歌舞剧就曾盛极一时,著名的歌舞剧如《雾都魅影》等,当然歌舞剧的概念同这里所有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差异,但它同样说明了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在近几年大型的歌舞表演中,我们明显地看到舞蹈音乐成分的增加,而不是单调地展示表演者动作的完美和优雅,就拿11年的芭蕾舞剧《金瓶梅》来说,我们更是在一场音乐盛宴中感受到了芭蕾舞的高雅与优美。15年的《红楼梦》更是在更实在一派凄景的音乐感染中看到了林黛玉绝望和孤傲。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应重视音乐的作用。第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不仅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也能减轻教师的劳累。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在音乐中更能加快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在舞蹈课堂上重复的舞蹈动作配上音乐是一种很好的调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放松,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教师只需从旁监督指导,防止学生思想开小差,然后对音乐和舞蹈内容进行解析是学生感悟,再对难点动作稍加指导。接着让学生踩着音乐进行舞蹈动作,几番下来学生必定有所收获。这样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提高,相比之前,教师也能轻松不少。第三,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也能使学生的气质得到升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舞蹈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艺术气息,使自己的气质与众不同。虽然舞蹈本身就是一个优雅的过程,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没有音乐的渲染,就只能是枯燥的动作组合,正是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音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独特魅力,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美的展现,艺术的展现,是一种独有的气质。由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升华为气质美。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将音乐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

四、结束语

舞蹈音乐篇5

关键词:舞蹈;音乐;关系

一、舞蹈与音乐关系的历史渊源

根据很多艺术史学家的考证,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未形成语言时,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动作和姿态进行交流和表达感情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尤其是文字的出现,使得舞蹈和音乐相继产生。在我国古代的时候,音乐和舞蹈就已经相互结合并形成了一种相对完美的艺术形式,这在当时被称为“乐舞”。然而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中国进入到封建社会时,已经在宫廷中出现的乐舞规模已经很庞大了。宫廷乐舞吸收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乐舞,宫廷乐舞在汉魏和隋唐时代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并在当时设立专门的乐舞管理机构,比如乐府和太常寺等。与此同时,乐舞也在民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

只是在近代的时候,舞蹈才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虽然舞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但是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在自娱自乐的集体舞活动中,还是在舞台上的表演中,我们都会发现舞蹈总是离不开音乐。因为舞蹈需要音乐来丰富自身的内容和提高舞蹈表演的渲染力。实际上,舞蹈表演的进行一直是在音乐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舞蹈的表演需要借助音乐来很好的调节舞蹈表演中的气氛,或是高亢,或是悠扬,或是低沉,或是激愤。

二、音乐和舞蹈各自具有的特点

在诸多方面,舞蹈与音乐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关系的产生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音乐和舞蹈各自所具有的特点。首先,音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音乐也是一种表演艺术;第二,音乐主要是通过观众的听觉进行艺术上的享受;第三,音乐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内容和思想进行有序的展示;第四,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音调来实现的。不同的音乐家在不同的场地表演相同的曲目,会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而舞蹈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的特点:第一,舞蹈也是一种表演艺术;第二,舞蹈主要是通过观众的视觉进行艺术上的享受;第三,舞蹈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舞蹈内容和思想进行展示;第四,舞蹈是通过人体有节律的动作和表情等为主要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同样的,不同的表演者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时间表演相同的剧目,也会有不同的表演效果。以上两者都属于多次性的艺术。

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情调到节奏,还是从气氛到意境,只有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水融,才能使其在表演的过程中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能够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充分享受到舞蹈所带来的艺术享受。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和舞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有着共同的目标,它们都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抒发相同的情感,创造相同的艺术形象而努力的。这样就会让人们更加的确信,音乐在舞蹈作品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三、音乐和舞蹈在结构上的关系

音乐上的结构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广义的是指在乐曲中所运用的一些综合的音乐表现手法;而狭义则是指音乐的段落安排和一些组合的协调性等。而舞蹈的结构,和音乐的结构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音乐结构可以为舞蹈结构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舞蹈结构的框架内可以有效的形成舞蹈音乐,同时,音乐结构的改变也影响着舞蹈语言的形成。从结构上不难看出,音乐风格对于特定舞蹈动作和体态及其动律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完整结构中的舞蹈与音乐的发展离不开舞蹈和音乐在陈述及发展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材料和方法。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对音乐风格的理解越深,那么表演的就会越到位,舞蹈者的动作就会越规范。

四、音乐和舞蹈在节奏上的关系

节奏不但是音乐的骨架,同时也是舞蹈的骨架。这两种艺术都具有节奏性,这是它们的结合点和共性。节奏是组成音乐和舞蹈的基本因素。其中,舞蹈将音乐的节奏具体化了,用舞蹈特有的形式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我们知道舞蹈具有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动作有极强的节奏感。节奏在很多的舞曲和进行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节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在音乐和舞蹈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通过音乐的旋律可以很好的使舞蹈表现出其思想内涵。音乐和舞蹈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正好能够充分的说明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舞蹈和音乐是最佳的组合。而当前流行的现代舞,通常是与不规则不协调的节奏有关。它主要是使用五声音阶和多调性音乐,运用音乐中的这些不均匀的重复性高的节奏来表现现代舞的特性。

五、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的不同

差异性存在于任何门类的艺术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虽然,舞蹈和音乐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这两者之间同样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音乐和舞蹈都是表情艺术,其中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展示它的客观存在,并在流动的时间上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创造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艺术;而另一个则是运用节奏和构图等要素,主要以人体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音乐所创造的形象是非具体的,却又是很有情境的,而舞蹈更是以时间和空间形式存在,舞蹈形象的创造则是具体的。因此,人们又把它们称为“可以在时空中流动的雕塑”。正是因为舞蹈和音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才使得人们会对它们的审美认识产生不同。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国的舞蹈艺术中,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音乐是舞蹈的耳,而舞蹈则是音乐的眼”。音乐,有声但却无形,舞蹈,有形但是无声;它们的这种结合是非常完美的。因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很好的反应了人类的智慧。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音乐可以离开舞蹈而独立的生存,但是如果舞蹈一旦离开了音乐,它必将使很多观众变得茫然,也会使舞蹈本身失去光彩。因此,在舞蹈表演中,音乐将会永远作为舞蹈最亲密的兄弟!

参考文献:

[1]张锦华.黄明珠舞蹈戏剧表演[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舞蹈音乐篇6

一、舞蹈中的节奏与旋律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除了舞蹈本身以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其基本组合是舞蹈与音乐,它们二者是一种生来的天然组合关系。

舞蹈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在舞蹈中,节奏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而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在舞蹈作品中,甚至可以说没有成功的音乐就没有完美的舞蹈,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上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的地展现。

节拍、节奏是音乐整体的骨架,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音乐和舞蹈都属“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可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结束。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基础,同时因为听觉和视觉的感觉不同,音乐能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则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使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无声,一个有声无形,它们的结合反应了人的智慧。舞蹈与节奏补课分割。

一部舞蹈作品的音乐与舞蹈,它们所担负的使命是共同的。都是为创造同一艺术形象,抒发同一内心情感,描绘同一特定环境,向着同一最终目标而相互统一为一个整体,其统一的程度势必超过音乐与舞蹈两者自身的范围。

二、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1. 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和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情感的。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内心的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音乐还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2. 帮助组织舞蹈动作。在我们平时训练中也会运用音乐来将零散的舞蹈动作组织起来创编成成品舞蹈,所以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感情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的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音乐。在进行舞蹈窗边时: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舞蹈。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舞编过程中还可以对音乐进行修改。

3.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如舞蹈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音乐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在唢呐呼喊般的领奏下,和着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响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音乐与舞蹈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有密切的联系。舞蹈总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来,而音乐决定了舞蹈的风格特点。它们共同存在,不存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音乐在舞蹈中占有主要位置。

三、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感训练

从舞蹈学生的选材开始,就要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进入舞蹈训练后,对学生音乐感的训练要紧紧扣住舞蹈教学的每个环节,并把它贯穿在培训过程的始终。舞蹈学生的选材在注重专业条件的同时,要注意考察学生的音乐素质,对舞蹈学生在音乐素质上的要求应和音乐学生一样。全面考察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节奏的模仿能力、曲调的理解能力等。

节奏是构成音乐基本要素,也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础,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第一步要从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开始。舞蹈动作本身就包含这音乐的节奏性和旋律性,舞蹈动作的仰俯屈伸,轻重缓急,起伏跌宕,都是和组织起来的节奏规则和旋律进行相一致的。音乐是人内心情绪的体现,舞蹈就要把音乐中每个细微、带有感情色彩的变化,通过形体动作,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体现出来,使一切舞蹈行动都充满了歌唱性。使音乐变成可视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使音乐通过舞蹈变成“看得见”的艺术,使舞蹈通过音乐变成“听得见”的艺术创作能力,这样的舞蹈演员,才能适应当今舞台上的需要。

四、结语

舞蹈音乐篇7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说说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舞蹈音乐篇8

关键词:舞蹈艺术;音乐伴奏;想象力

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它作为一门艺术的象征,它运用规范化、有组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任何艺术作品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编刨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从开始到结尾都用音乐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让观众的想象力空间得到无限的发挥,使舞蹈得以个性化的发展。本文拟从以下几 个方面对无音乐伴奏舞蹈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无音乐伴奏舞蹈

舞蹈就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它在用它特有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诉说着情感和故事,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展示其精湛、无穷的艺术魅力。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著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所谓无音乐伴奏舞蹈,就是在舞蹈作品中,没有音乐的出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无音乐伴奏舞蹈。老子曾经写道:“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道生万物”,“有生于无”,无声之至乐“善始且善成”,是一切有声之乐的本源。”

(一)无音乐伴奏舞蹈的概述

在舞蹈作品中,恰当运用无音乐伴奏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为作品创造出了意境美,而且让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发挥想象力感受最理想的音乐。所谓理想的音乐,即“此乐无声,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至美至善,不会由美变丑,是永恒的音乐美,绝对的音乐美,即至乐无声”。舞蹈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无音乐伴奏舞蹈的内涵

“舞蹈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的感情则是有客观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则是那种用语言和歌声所不足以表达的情感。”无音乐伴奏舞蹈的内涵,既是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一种传情达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时,它是舞蹈中前面一系列动作所要表达的“结果”,也是后面某些动作所要表达的“原因”,为舞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无音乐伴奏舞蹈的特点

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肢体艺术。在舞蹈作品中音乐的休止、无伴奏的运用,形成一种“节奏”的对比和内心的冲击,为作品创造出“意境美”。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

二、无音乐伴奏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舞蹈综合了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空间也就是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对空间的占有与运用;而时间则意味着舞蹈必须“表现着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舞蹈才有可能实现其艺术的生命历程。

(一)无音乐伴奏在舞蹈作品的应用与范例

无音乐伴奏舞蹈的应用。在舞蹈作品中,恰当运用无音乐伴奏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为作品创造出了意境美,而且让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更加具有灵性,从而也使得舞蹈作品更加人性化。音乐的休止、无伴奏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能形成一种“节奏”的对比和内心的冲击,更能够深刻地表达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一种传情达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时,它是舞蹈中前面一系列动作所要表达的“结果”,也是后面某些动作所要表达的“原因”,为舞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舞蹈编排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无声的艺术,那将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1.无音乐伴奏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

“意境”来自于文学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是作者得于心、观众会于意的产物。着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从审美欣赏角度来看,艺术意境的创造是靠审美创作者和审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在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之下,作品给予编导和表演者更大的创造意境的平台。在无声的环境中,舞者对作品的控制力来自于内心真实感受,舞者内心的音响带动他的肢体语言牵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制造出作品用音乐无法表达的意境。想要这种若有似无的意境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在舞蹈作品里,我们不能单纯只靠音乐与舞蹈一成不变的组合,更多的是需要音乐与舞蹈的多元化结合,不仅仅在作品中注重流动的音乐与舞蹈结合,同时也注重音乐休止、无伴奏手法在舞蹈中的运用,给作品营造高境界的“意境美”。

例如:贾作光的《海浪》在舞蹈动作的处理上,开端是以静止的形式出现,演员背向观众,坐在平台上,伏腰低头,慢慢地张开双臂,像要把整个大海拥抱起来,这里没有音乐。当音乐慢慢响起,一只只海燕在海面上飞舞,让人感觉一种浩大的气势,忽而海燕展翅,忽而波浪起伏,这两种形象互相配合而且有机地连接起来,赋予了整个舞蹈诗的意境。

2.无音乐伴奏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无音乐伴奏的运用,在整个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改变了观众被动欣赏的心态,而是给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后面有声的部分。

例如:作品《读梁祝》中,编导在这部6分20秒的作品中,在剧目的开端整整1分30秒没有使用任何音乐。这1分30秒所占的是全剧时间的1/4左右,给人唯一感觉就是寂静,舞台上灯光昏暗,只看到一人在捧书夜读, 周围的一切都很平静,正是这种安静衬托出他不安逸的思绪,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时起时伏。正是由于这里的“静”,才能使欣赏者用心去探究表演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绪;作品一开始就给了表演者和欣赏者无限的遐想。当音乐响起时,舞者的表演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观众的情绪也为之一振,随即进入另一个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新的韵味。在这样的情景下,观众和舞者都已完全沉浸到作品中。

此作品的编者抓住了观众善于想象的特点,来引导观众对这一时段无声作品的兴趣不减。虽然是无声的,但是笔者相信每一位用“心”的观众都会知道此时的无声是相对的,其实在每个不同的欣赏者心中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声响、不同的乐音,这样的音乐才是最有意义、最美妙动听的音乐。

3.无音乐伴奏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

无音乐伴奏舞蹈使人们在欣赏时容易进入角色,用心感受舞蹈,感受舞者的喜、怒、哀、乐,加深舞蹈内涵,使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

例如:舞蹈作品《我心中的世界》,主要是表现一个盲女心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剧目的开头无音乐伴奏,一个看不见东西的人,周围的世界即使再喧闹,对她来说依旧是寂静的,编导用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反映盲女的生活状态,给这一剧目定下了哀伤的基调。音乐响起,盲女尽情享受着自己心中所想的世界,原本以为自己也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快乐。可音乐再次消失了,盲女又陷入了绝望当中,她要面对的依旧只是那黑暗无声的世界。剧目的尾声没有了音乐,没有了任何声音,也没有了女孩的笑容,只剩下内心永远的落寞。这个剧目的音乐编排巧妙恰当,前后呼应,使得剧目的整个情节生动感人,人们在欣赏时容易进入角色,和女孩一起感受人生的坎坷与无奈。“静”在舞蹈作品中运用得恰如其分,赋予作品更深的人性化内涵。

4.无音乐伴奏使作品更具灵性

无音乐伴奏是对欣赏者听觉疲劳的一种解放,这样的解放客观上促使了欣赏者对后面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也就在另一个层面加大了作品的灵性。给予作品更强的生命力。

例如:舞蹈剧目《出走》,青年编导万玛尖措把蒙古族传统舞蹈语汇与现代舞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新民间舞的认识和探索,在这部作品中编导应用了音乐这一要素作为他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表演者跳到中段时音乐戛然而止,但舞蹈里节奏律动仍在继续。音乐停了似乎也预示着舞蹈的停止,但是恰好相反,编导正是以这时的休止给欣赏者一个缓和的倾听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π郎驼咛觉疲劳的一种解放,这样的解放客观上促使了欣赏者对后面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也就在另一个层面加大了此作品的灵性。我们欣赏舞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木然地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音乐影响情感的方式很特殊,音乐突然袭击我们,它比其他任何艺术更快、更强烈地影响我们的心情。只有经过戛然而止,才能感受到突然袭击;只有经过无声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有声的强烈。一切含蓄的思考与表达都可能在无声中获得更深层的领悟,赋予作品灵性。

5.无音乐伴奏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

无音乐伴奏虽然为舞蹈作品表演增添了意境美、灵性美、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为作品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的时候能够达到更理想的艺术境界,但是由于舞蹈提供给欣赏者的欣赏途径是“视觉、听觉”双重通道,所以这两种感觉应该在作品中达到和谐的状态,不能顾此失彼,脱离音乐讲舞蹈,打破舞蹈的审美规律。我们所说的无音乐伴奏的出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说因为觉得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好或是追求另类,在整个舞蹈作品当中通篇使用,或在不适当的时候随意使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作品的和谐美感。情到深处,无声为妙时,巧用“无声胜有声”,起到点睛的作用,真正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

(二)无音乐伴奏舞蹈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

音乐和舞蹈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统一体,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所以一曲好的音乐能够使舞蹈语汇凝练、集中并富于情感,能够提示舞蹈动作及情感的内涵,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更加丰富。舞蹈音乐不仅能给舞蹈以长度、节奏和速度,也能给舞蹈以情感的提示,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出完整的舞蹈形象。所以说在舞蹈作品中,舞蹈和音乐共同担负着表现思想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任务。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音乐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活跃起来,给人以音乐形象的流动美之感。

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作品中,音乐起着辅助的作用,音乐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主题和氛围,一个舞蹈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内容或者情绪,就应该运用什么样的音乐。在舞蹈中音乐是为动作而存在的,而不是动作为了音乐。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说:

1.编导可以先构思作品,先立意,确定要表现的内容,再来构思结构和编排具体的内容,然后请作曲家根据舞蹈作品的内容情绪,构思、创作与之相符合的音乐。

2.舞蹈编导先选定一个好的音乐,受音乐的感染,在音乐的基础上编排出漂亮的舞蹈。这就需要很好的把握住音乐的风格,发挥想象,运用编创技法,表现音乐所提示的内容、情节以及感情。在舞蹈作品中,舞蹈与音乐共同担负着表达思想情感、叙述情节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任务,所以说舞蹈与音乐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塑造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如今,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这意味着舞蹈艺术事业在不断的蓬勃发展。古往今来,从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舞蹈和音乐的密切关系是有历史为证的。当然,作为独立的艺术类别,舞蹈与音乐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永远分不开的伙伴关系,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开创着舞蹈艺术事业的美好未来。所以在舞蹈作品中要适当的运用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使得舞蹈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从开始到结尾都用音乐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在作品中音乐休止、无伴奏的状态,让观众想象力空间得到无限的发挥,舞蹈得以个性化的发展。无音乐伴奏舞蹈有形而无声,是不同表现方式的统一,形体和幻象的统一,而且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舞蹈作品中出现音乐的休止,其实并不意味着剥离了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音乐休止、无伴奏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能形成一种节奏的对比和内心的冲击,更能够深刻地表达感情,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一种传情达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时,它是前面一系列动作所要表达的“结果”,也是后面某些动作所要表达的“原因”,为舞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应该在以后的舞蹈创编、表演、欣赏中以更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这种默契的分离,让我们的舞蹈作品更具审美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王海英.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上一篇:舞蹈服装范文 下一篇:舞蹈学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