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2:44:01

舞蹈表演论文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2]潘志涛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2篇

舞蹈的艺术形象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社会生活,通过一系列的起乘回转来表达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世间万物都可以融入舞蹈,由舞者不断的琢磨与体味,形成一种绝美的意境把其他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喜怒哀乐,给它人所具有的一切情感,把它所想、所知、所受都一一展现给观众。所以舞蹈是有生命的舞动,它所传达出的,是一种灵活的灵魂倾诉,是再华丽的辞藻、再绝美的画卷也表达不出来的。观众在舞者的跳动下,能逐渐看到舞者所跳主体的心,能走进那个丰富的世界,说明他已经被感动,被震撼。

二、舞蹈所呈现的感染力和绝佳舞蹈技术

舞蹈意境的美,需要舞者纯熟的舞蹈技术来打造。舞者的技艺,是多年扎实的基本功和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的。高难度的演绎会使观众叹为观止,并且能更快地吸引人进入舞蹈的意境之中,高难度的演绎,本身就是一种美的释放与表达。其次,好的艺术舞蹈作品应该具备强大的感染力,有一种独特的渲染力去带动人的灵魂,表演扣人心弦,有最别具一格的风格。舞蹈是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优美、狂野的方式,它是人内在情感的迸发点。舞蹈意境的蕴含思想,也是人的某种精神高度所需要的物质。通过这种意境的展现,人们也获得了某种达不到,求不得的,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这就是舞蹈作品所呈现感染力所给予的。

三、意境的创造来源

(一)来源与自然的生活。舞蹈的所有动作,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种种,千般变化,万般无常,皆是以生活为基本,以生活中的动作来修改、加工,形成全新的舞蹈动作。当然,舞者也必须以全情的姿态投入舞蹈中,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对于舞蹈动作的琢磨,也一定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生活中的情感丰富,古往今来,只要化身为人,都具有七情六欲,有满胸的喜怒哀乐。倘若把其他事物做拟人看待,它也被赋予人所有的一切特征,有情有意,生活中的,无不是都是舞蹈创作的来源。

(二)艺术需要大气的心境。舞蹈是一种艺术,在舞台上,艺术需要大气的心灵姿态。首先应该选择自己合适的舞种, 当你能够谙熟作品中主角的思想情感,你就已经和他密不可分,你知道他的一切,是他的知己、恋人,这样的舞蹈作品,则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复原故事主角的生命。再当然,舞者台上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倘若在台上的那几分钟太过紧张,动作就会显得拘泥,无法融入进作品主角的情感,所以舞者必须有很强大的内心,能够有很好的素养修为,在人生中为自己树立很好的价值观,那么在舞台上就会比较轻车熟路,自然大方。

(三)投入自己的心。若想很好地展现出整个作品所想达到的意境,首先应该自我融入。想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狠狠地为这部作品的情感坐立不安,辗转反侧,那么如何让别人为你所传达的情感痴狂?舞蹈是需要结合情感、肢体、心态三者共同发挥的艺术作品。舞者必须投入自己的全心全意,好的舞者是需要一种真诚的心态,很好地做到情与动作的完美结合,营造一种吸引人的艺术意境。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3篇

世界上的艺术形式都有其特殊的部分,而舞蹈技术正是舞蹈艺术最特殊的部分。舞蹈技术是在一定的特定情况下,通过正确对人体各个机能的训练——如肌肉的力量、韧带拉伸等做出一些比一般舞蹈动作更复杂的动作。在舞蹈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舞蹈技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据汉代艺术文献记载,在汉代盛行的《盘鼓舞》,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有所差异。如今,舞蹈艺术以民族传统为基础汲取了许多其他姐妹艺术的技巧,如戏曲、武术、杂技、太极等,加以整理,便有了古典舞技巧(如串翻身、大跳、挺空等)、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如手绢花、维吾尔族旋转等)、芭蕾技巧(如平转、单腿转)等。舞蹈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舞蹈作品变得更富有艺术特性及感染力、生命力。

二、如何正确练习舞蹈技术

舞蹈艺术发展至今,用技术技巧去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和人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将舞蹈中的技术技巧表现得更精湛,这就要靠舞蹈演员平时的训练方式。舞蹈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2至13岁时就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首先训练的是学生的软开度,包括前腿、旁腿、后腿、肩、腰等身体各部位;其次,当学生的软开度达到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开始进行力量练习,包括腹肌背肌、小腿力度、腿部力度等。在软度和力度都较为成熟以后,便可以开始舞蹈技术技巧的练习。在练习技术技巧的时候要注意:1.放松神经,不要过于紧张。紧张会使肌肉收缩,在练习技术技巧的时候,肌肉收缩紧绷很容易导致拉伤。2.在练习技巧前要将关节活动开,没有热身活动之前,人体的关节不够灵活,很容易在练习时受到一系列关节的损伤。3.练习技巧的同时要将整个人收紧,肌肉的质量是舞蹈技巧完成的最关键之一,如果随意松散肌肉,很有可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舞蹈事故的发生。4.练习技巧时要注意练习强度,不能为了速成技巧而过大加强练习。总之,欲速则不达,练习技巧一定要循序渐进,太过强硬的练习只会给肌肉和关节造成更多负荷,使人身体出现不适和疼痛,更不利于技巧练习。

三、如何在舞蹈艺术中合理体现舞蹈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体系在慢慢完善,舞蹈技术也日渐丰富多彩。在舞蹈艺术中,技巧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显现出舞者的专业水准,更可以为舞蹈艺术增加完美的舞台效果,为舞蹈作品增进情感表达。然而,在近年来的舞蹈大赛中,舞蹈技术在舞蹈作品中占了很大比例,很多舞蹈作品成了舞者炫技的平台,严重颠覆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艺术感,使舞蹈艺术进入了瓶颈期。在这里,笔者要申明,舞蹈技术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提升舞蹈艺术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舞蹈技术的出现是对舞蹈艺术表达情感方式的着重处理,而不应该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在作品中一味添加技术技巧、喧宾得主、掩盖舞蹈作品最真实的感情,这一点,要靠编导去把握衡量。在舞蹈编创作中,根据舞蹈作品所需要的角色、情感等幻化成舞蹈动作,融入音乐中,在作品发展到高潮迭起或情感变化时融入一些适当的技术技巧,这样才能将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起到增加舞蹈视觉效果的作用。

舞蹈是一门多艺术的综合体,舞蹈技术的加入是舞蹈艺术的升华。我们在欣赏舞蹈艺术的同时,也感叹舞者精湛的舞蹈功底。舞蹈技术的锦上添花使舞蹈技术在舞蹈艺术中占了重要位置,它不仅可以评判舞者是否专业,也可以为舞蹈增添情感表达。诚然,要正确看待舞蹈艺术和舞蹈技术之间的关系,舞蹈技术不是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固然重要,却也需要运用得当。舞蹈艺术包含了舞蹈技术,舞蹈技术是舞蹈艺术更深层表达作品的一种媒介和手段,不能贸然将两者结合,要分清主次,将艺术性与技术性有特色地结合,才能发挥出舞蹈技术的最高价值。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4篇

在中国,由于骨子里的民族传统观念影响,表演方面,中国学生不如欧美学生那么外放。在学习初期,中国的学生往往不敢表演。原因有多种:羞怯、担忧、不自信在学生心里,那扇叫表演的心门还未被开启。此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敢于表演。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照镜子”、设定形象模仿、根据音乐风格即兴等表演等训练。让学生抛开所有无谓的束缚,敢于表现。而在训练中,对于学生每一次的自我突破,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赞赏。在训练过程中,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我们会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一心一意投入表演当中。最终,教室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磁场。表演,它就是有一种无形的魔力,会感染到身边每一个人。教师通过开展表演专项训练,可以激发学生表演热情,挖掘学生内在表演素质,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创造舞蹈形象的技能,树立表演信心。在学生敢于表演后,教师再极力引导学生将表演与舞蹈融合。让学生领会表演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在舞蹈中,无时无刻要充满表演意识。每一次举手、投足、旋转、跳跃,每一个眼神、表情都绝不能有任何松懈与马虎,要用心去感受。舞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与观众的对话,最终将舞蹈作品完美诠释。

二、提高音乐感受力,将舞蹈与音乐有效融合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的表达手法是直观的,音乐则是抽象的,舞蹈是视觉艺术,而音乐是感官艺术。二者相互映衬,融合,便是一种享受。音乐能够为舞蹈制造意境、凸显主题、烘托情绪、彰显风格。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的情绪、动作应该与音乐基调相一致。例如,抒情段时,舞者的动作应该是轻盈、柔美、延伸,情绪处理可以为淡然而煽情的。当音乐推进高潮时,动作幅度、力度要明显放大。根据音乐表达的情感,情绪可激昂、可欢跃、可愤慨一个好的舞者能将动作、情绪、韵律、与呼吸巧妙地融汇在不断变换的音乐里,从而产生更准确、更鲜明、更形象、更细腻的表演。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类型的音乐,通过不同类型音乐刺激学生听觉,引导他们细心聆听,仔细揣摩,大胆想象,产生联想,并准确运用与表达。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启发学生如何将舞蹈与音乐共融,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

三、提高文化水平,修炼内在素养

如果说好的舞蹈表演者是一朵朵娇艳的花儿,舞蹈是他们散发出的迷人花香,令人陶醉、令人恋恋不舍。那么文化就是花朵神奇的肥料。舞者倘若没有文化,充其量是舞蹈的“机器”,是不可能将舞蹈艺术完美诠释。匮乏的文化知识难以支撑底蕴深厚的舞蹈艺术。艺术与文化本身就是一体,文化涵盖艺术。而舞蹈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影响。然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却往往被我国许多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所忽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重视。在专业课上精神抖擞,激情舞动、挥洒汗水,一步入文化课堂却默不作声、双眼迷茫,有的甚至进入梦乡。按照这种发展态势,即使他们的舞蹈功底再深厚,也永远难成大器。因此,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努力提高舞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览各类书籍,扩宽视野,修炼心智,提升个人内在素养。进而,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才会更加深入、具体,更容易与作品所塑造的角色找到互通点,在舞蹈作品的呈现上也会更为成熟。除去让学生自觉学习,学校也可以在营造文化学习氛围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邀请名师、专家走进校园开设多种形式的文化讲座。在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中,也应该增设优秀文学作品欣赏课。任课教师对文学著作进行深度剖析、讲解。通过各类的文化“灌输”,让学生吸收文化精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品位,舞蹈表演能力也将随之突飞猛进。舞蹈的艺术表演能力需要积累与沉淀,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不能“开快车”教师需要从视觉、听觉、感觉多重维度循序渐进地去指导。随着我国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在艺术教育这条任重道远的漫漫长路中,教师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5篇

人类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在这其中,积极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以乐观向上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即使遇见挫折或者伤心的事情,也会坦然面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以消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那么结果就是人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在舞蹈表演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有的舞蹈表演者拥有超一流的技术,但是一到舞蹈表演中就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它对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特别的关注。相比于舞蹈知识,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更重要一些,不光是因为它的培养周期较长,会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良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者,乐观向上的心理和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不错心理素质的演员,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结果也往往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出了符合作品要求的形象。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错的演员认为,要想在舞蹈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么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看见胜利就在不远处对自己招手。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演员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为自己蓄积着营养,以求在表演中能够厚积薄发。

三、舞蹈表演中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每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是各不相同的,笔者根据自己对舞蹈表演中演员的观察和访谈得出,舞蹈表演着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舞蹈演员过度的或者长时间的紧张,主要表现为心烦抑郁、意志消沉。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承受了超过自身压力阀值的紧张压力,而导致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调回出平常的训练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坏的是会导致演员遗忘一些动作,使自己的表演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种压力往往来自外界和自己两方面的合力,因此,要想化解这种压力,就需要演员与其他的表演者进行好好地互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慢慢的消减这种压力。

2、临场应变能力较差

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学场所、老师、同学都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演员在演出时面对不同的舞伴和舞台会有些不熟悉。面对这些变化,那些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舞蹈演员的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是自己的发挥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3、过分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在舞台上从容的表演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会经历一些成功失败。而许多学生还没登过舞台,就会自己提出了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只许自己成功,不许自己失败。这样一个严格的心态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就会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沉重的圈子里。思想过于沉重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自己的水平。

4、缺乏自信心

很多的同学多希望自己的舞蹈被观众接受,自己在上台前也会不断地问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这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十分有名的现象,它被称为“念动”。举例来说的话,以前运动员对于自己的100米短跑突破11秒总是没有信心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许多的科学家、生物学家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运动员们是不可能突破11秒的。但是突然间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没过3个月,突破这个设定的运动又多了几名。以上讲的这个例子就是缺乏信息的表现。

四、舞蹈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分析

1、苦练基本功,夯实表演基础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凝结了自己长时间的练习的,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的训练对于一个演出者的重要性。在上舞台之前,很多的学生都会紧张,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想摒弃这种不自信,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刻苦训练。“举个捎带夸张的例子,一个人在舞台上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但是他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和性别。因为名字和性别已经成为了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遗忘的。如果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将动作熟练到像一个人说出自己名字那样的熟练程度,那么我们将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演出感到紧张。”当然,日常的训练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开导学生,给他们讲明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更加的从容,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出的那种情绪。

2、积极创设各种情景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一到陌生的场地就会有些紧张,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环境。比如:开阔的操场、室内的篮球场等。还有观众的变化,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是没有观众的,那么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可以找其它专业的学生观看演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紧张感就会减弱。

3、创建各种舞台实践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大多数的老师也意识到了舞台时间的重要性,但是受制于各种条件,学生们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想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首先,我们可以与当地的一些剧院联系,让学门无偿的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这对于双方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应该实施起来不是特别困难。另外,可以在学校里多组织一些,例如:汇报演出、艺术周这样的活动,增加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这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意义。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台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们心理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在舞台上上出色的表现出作品苏姚传达出的那种内涵。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6篇

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想像各种视频中优美的舞者那样舞出婀娜的舞姿,她们对舞蹈充满幻想和憧憬,而这种美好的期待又像一只精致的瓷瓶,美丽却容易破碎。同样的动作老师做出来很美,到了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他同学做的优美舒展,自己却完全找不到感觉。舞蹈变成单纯的动作集合,没有任何的韵律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舞蹈只限于对电视屏幕里歌曲后面伴舞的理解,学生们大都不知道如何去表演,如何去创造美的肢体动作,对表演的意识缺乏而使得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

2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加强表演意识训练的原因分析

2.1优美的舞姿是感动幼儿的基础

舞蹈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良好的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最重要是能培养女孩的自信和优雅的体态。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发展,增进食欲,增强心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如果能用舞姿打动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幼儿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也充分发挥幼儿潜能,调动孩子的舞蹈积极性?如果幼儿教师有着优美的舞姿,舞姿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诠释,舞蹈散发着童真、童乐,无论是表现小动物的舞蹈还是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抑或是表现某种孩子情感的舞蹈,在音乐的配合下,让孩子先有一个视觉上的美的冲击,调动孩子的动觉,然后配合以语言激发,让孩子的视觉、听觉、动觉合一,能大大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女孩而言,这种美会留在她幼小的心灵,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孩子们会有跟着老师一起跳的冲动,从小动物的舞蹈中感受善良的人性,从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中感悟博大的胸怀,从表达某种情感的舞蹈中领略各种风情。假如舞蹈教师自身的舞姿是缺乏生命力的,仅仅是四肢运动,躯壳的表演,谈不上任何情感的表达,那么这种舞蹈是不美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会变得困难许多。孩子们不能从幼儿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就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舞蹈上面,会降低舞蹈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发挥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2.2表演意识是感悟舞蹈深层内核的基础

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作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抒发,正如毛序诗中对舞蹈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言之,舞蹈源于人类情感达到最高状态的本能体现。这使得幼儿教师要想让自己的示范动作使孩子们如痴如醉,就需要去感悟舞蹈的本质。舞蹈的表演意识,是有意识地去把握舞蹈的深层内核,将人类的情感透过动作展现出来,舞蹈是生命的呈现,是灵动的。舞蹈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去用心感悟舞蹈,只有用心去跳,动作才是活的,才能感动观众。假如舞蹈成为简单的肢体动作集合,就像跳操一样,那么它就失去了其艺术属性。感悟舞蹈深层内核不仅是去感悟所跳舞蹈表现的内容,也包括表演舞蹈的学生当时的心境,舞蹈的文化大背景,舞蹈所要透过动作向观众传达的理念。表演意识使得舞蹈成为鲜活的,使得舞者是有生命的。跳舞过程中的表演意识也反映着舞蹈表演者的文化层次、修养及视野,从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者对于某事的理解。

2.3表演意识是提高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舞蹈教学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要广,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考虑到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由于学生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基本功、柔韧性的训练难度,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专业舞蹈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基本功的训练必须要有,但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基本功、柔韧性是舞蹈的基础,没有柔软的肢体,难以完成大幅度的动作表演。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课时量,一般情况下每周开2节舞蹈课,开1年,2年或3年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这与舞蹈学专业的课时量相比是非常少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关注的。如果将过多时间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势必减少舞蹈表演学习的时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可以让他们为孩子更好地做好示范,对他们的实际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相比基本功而言,学生具有更大的舞蹈表演能力提升空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理解舞蹈深层内涵的能力,可以借助已有文化功底,搭建进入舞蹈世界的桥梁,通过接触丰富的舞蹈形式,慢慢培养起舞蹈表演的意识。这离不开舞蹈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指导。当然,舞蹈基本功仍是贯穿舞蹈学习始终的内容。与此同时,如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将会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素养,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师工作。

3完善舞蹈教学,培养表演意识

3.1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表演意识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经常会对舞蹈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叉下得越好,腿踢得越高,腰越软,舞蹈课就越优秀。舞蹈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单纯的炫技会使舞蹈与体操无区别。基本功只是舞蹈表演的基础,是为更好的肢体流动、诠释形象做铺垫的。舞蹈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基本功训练,也要将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上。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语音引导,指引学生去关注每种舞蹈的内核,儿童舞蹈关注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民族民间舞蹈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将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在舞蹈表演时,学生们往往进入为动作而动作的误区,经常是老师让胳膊放哪就放哪,腿抬到哪就哪,做起动作来缺乏生机。通过舞蹈意识培养,逐渐改变学生为动作而动作的舞蹈方式。

3.2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民族众多,有着悠久的舞蹈历史,博大精神、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资源,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各民族舞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能较好地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独具一格的体态动律可以训练学生肢体不同部位,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认识。例如,傣族对肢体三道弯的训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另一方面傣族特有的舒缓动律和对水文化的崇尚让学生感悟傣族唯美、柔软细腻的独特风韵;藏族对膝部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下肢灵活性,又让学生感受了藏族松弛、惬意的表现形式;蒙古族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领略豪迈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一般而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汉、藏、蒙、维、傣、苗等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只需让学生对每个民族舞蹈掌握一到两个组合即可,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提高肢体协调性,扩大学生舞蹈视野,感悟我国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学与跳的过程中,领会舞蹈表演的真谛,全面提高舞蹈表演意识。

3.3通过儿童舞蹈表养学生的童真意识

儿童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有表现小动物形象的,有表现儿童生活状态的,有表现某种情感的,有表现某个故事的,等等。在这类舞蹈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是否将儿童舞蹈的“童”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小动物形象的儿童舞蹈,要关注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小兔子的善良、大灰狼的凶狠、小熊的笨拙等等,以及透过这些小动物想要传达的真善美的情感,舞蹈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假想成小动物,用小动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表演,还原本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则要学生站在小朋友的立场,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童年的趣事,让自己退回童年时代,去感悟舞蹈的动作、情感,用真心去舞。儿童舞蹈的特点在于夸张,夸张了幼儿们才喜欢,有的学生比较扭捏,不好意思表演夸张的形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与表演的形象合二为一,大胆放开表演。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童年经历,引导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悟放进舞蹈中,形成儿童舞蹈表演的童真意识,能有效提高儿童舞蹈的教学质量。

3.4重视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编排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舞蹈编排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幼儿舞蹈编排要求学生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动作水平,利用具有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生动可爱、有故事有情节、动作表演性强等特点的舞蹈动作来创编幼儿舞蹈。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就要构思舞蹈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感去选取形象、动作,是表演意识先于动作的训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表演意识,关注动作背后的情感抒发,以最简单易做的儿童舞动作,表现丰富的儿童情感。

3.5拓展视野,丰富舞蹈知识

要想提高舞蹈表演意识,丰富舞蹈视野也是不可或缺的。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看优秀的舞蹈作品,包括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各种舞蹈、专业性舞蹈大赛(如桃李杯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小荷风采全国儿童舞蹈大赛等等),在观看中感受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向优秀舞者学习,接触不同风格的舞蹈,丰富舞蹈知识。同时也要多去幼儿园实地考察实习,多接触幼儿,多与幼儿交流,寻找幼儿舞蹈表演的灵感。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幼儿的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势在必行。舞蹈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舞蹈表演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舞蹈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工作,提高幼儿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7篇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

5小结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8篇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舞蹈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加大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的情感认知能力,从而为我国的舞蹈领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人才,推动我国舞蹈领域的快速进步。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9篇

地处中原地带的黄淮学院,是一所年轻的高校,处在转型期,音乐表演系作为一个院系,与学校保持着同屏共振,舞蹈教学也不例外。我系为了使舞蹈教学更加适应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标,我们不停研究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应用型培养道路,向教学要变化,向课堂要效果。据研究发现,传统的高校舞蹈教材要么是针对舞蹈普及方向,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设计,主要是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从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优美性上得到提高;还有些是针对舞蹈专业方向,以培养舞蹈演员、舞蹈教师和舞蹈编导这样的技能型人才设置,主要是通过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训练,使身体的软开度、爆发力和灵敏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编导理论,塑造出新一代的舞蹈演员,舞蹈教员和舞蹈编导。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教研室在借鉴专业院校教材的基础上,以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美感为基础,有选择性的选择组合做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信心足了,更愿意在舞蹈课堂展示自己。

二、以人为本,改良教学手法

1.将情感融入舞蹈组合表演

舞蹈不单单是动作,它是有生命的,是在感情的驱动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但在往往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使得90%的音乐不愿意学习舞蹈。在教学中,我用主题形象明确的动作,配以相适合的音乐,参考各班学生程度、动作难度、节奏速度等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在学生一开始进行动作学习时,不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动作与音乐相符,带着情感,通过眼神,将动作表达得更情绪化。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要她们喜欢,我都会将素材编入组合,如爵士舞、街舞等节奏强烈的元素,由于组合编排难易适中,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项目化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剧目排练,在课堂中通过排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提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自信,为了跳好舞蹈,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论如何启发和演示,学生也尽力按要求去表现,可是感觉还是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但换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把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往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情投入了,表情到位,一下就找到了舞蹈感觉。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同舞蹈剧目的排练,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表演者对舞蹈的思考,使舞蹈从外在表演转换为内化表演,达到了质的飞越。

3.随着音乐即兴起舞

即兴表演是指无准备状态下,利用可用的物质作为辅助道具,随着音乐起舞。正因为即兴表演可以解放表演者的思路,激发表演者的创造力,锻炼应变能力,所以这样的训练能很快的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得少、没素材,想得到、跳不到,成为即兴表演的最大障碍。往往在说的过程中,我能理解学生想要达到的效果,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肢体表现力达不到,艺术效果大打折扣。通常,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量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来创作,因为简单也可以有创意,简单也是一种美。在这个即兴表演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把编排的重点放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在注重动作于动作之间的联系上,强调与创作技巧的协调配合,并训练学生一听到音乐就展开想象,画面、故事、情绪都可以。手法只是手段,实施的最终效果需要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来慢慢引导。地方高校的应用型舞蹈教育研究是一门新的课题,需要从事教师本着刻苦专研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积极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实践土壤的孕育下。将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10篇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舞蹈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加大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的情感认知能力,从而为我国的舞蹈领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人才,推动我国舞蹈领域的快速进步。

上一篇:艺术舞蹈论文范文 下一篇:舞蹈欣赏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