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风格特征以及形成

时间:2022-08-28 08:46:30

藏族舞蹈风格特征以及形成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以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它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尽管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诸多艰难,但是世代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宗教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民族生命的脉络。虔诚的与情感心理加之日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生活习惯,形成了藏民日常生活中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反映在舞蹈中就进一步造成藏族舞蹈松胯、含胸、曲背、弓腰、前倾的基本体态特征。然而,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的协调,带有艺术性的创造,从舞蹈角度来看,又带有另外一种美,即劳动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因此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的形成是融合农、牧、宗教于一体的。

一、藏族舞蹈风格特征

“颤、开、顺、左、舞袖”这五大元素是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上身松弛,略带前倾,膝放松,做快而小或是慢而柔韧的颤动。藏族众多舞蹈的“颤膝”动作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动律。双脚自然外开,在舞蹈动律上形成“三步一撩”“退踏步”等共同动律,在此基础上产生种种变化,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一边顺”的美是高原农牧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征之一。其动作突出“颤膝摆胯,微动肩胸”的舞姿,上身平稳,裙子随脚步摆动,形成别致的“钟摆式”的“一边顺”之美。受宗教礼俗的影响,舞蹈所走的路线必须由左向右按顺时针沿着圆圈前进,这和他们日常生活中转经筒、绕寺庙向左旋的方向是一致的,反映出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吉祥的追求。舞袖这一动律特征是藏族民族服饰的展现。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人们服饰厚重,身着大袍长靴,旋转起来如孔雀开屏,长袖飞舞如彩虹划空。

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征外,在藏族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动律及其变化,再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显然,对于藏族舞蹈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其现在所存在着的自然环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要探究形成舞蹈体态特征更为本质的原因,还需要更深远地去追寻藏族的历史及社会制度和宗教。

二、从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看审美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由于不同民族的舞蹈,蕴藏着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因而亦构成了舞蹈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感受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殊的审美心理现象。由于藏族共同信奉的图腾崇拜是神鹰与孔雀,因此在其舞蹈韵律和姿态中表现神鹰展翅的形象非常鲜明,特别是男性舞蹈更突出了矫健、粗犷的气势和特征。女性舞蹈则表现出一种安祥、舒展、优雅的风格,使男、女舞蹈形成鲜明对比。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展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藏族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如“热巴舞”等,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硕的气质,下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也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是其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

藏族舞蹈所具有的风格特征,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能更好地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传统,发展符合民间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语言。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声乐教学中师生“有效交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