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运营范文

时间:2023-10-14 01:48:08

联合运营

联合运营篇1

肩负行业使命、担当社会责任;保护用户权益、倡导以人为本;

坚持诚信经营、开展公平竞争;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电信强国。

中国电信:

“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是电信秉承了多年的服务理念,并以这个为基础,不断地完善各种服务体系。用于加强服务管理力度的三项制度(明察暗访制度,质量通报制度,首问负责制)、四个监督(用户监督、政府监督、媒体监督和自我监督)、四个控制(对服务问题的预先控制,对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申报处理的缺陷控制,用户投诉的越级控制)。2005年,中国电信服务工作将以提高客户感知度为出发点,以规范营销服务为手段,以强化监督检查为保证,全面提升用户满意度。

中国网通:

为了方便用户了解和办理电信业务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方式,网上营业厅、以及10060电话服务,实现用户享受服务的愿望。另外通过产品组合对用户提供多种业务资费套餐服务。针对高端客户提供金色俱乐部客户关怀和回报计划,中国网通提供人性化服务,关注客户的感受和体验,增进与客户双向交流与沟通。

为了方便用户投诉,10064将面向全国接受广大客户的对中国网通服务的监督和投诉。10064对客户反映一般性问题在7个工作日回复。中国网通对电信卡余额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和有计划地进行解决,保证消费者的利用。

中国移动:

确定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需求构建一个高效快速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体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不断进行着误差话费双倍返还举措,优化计费、账务话费查询等环节。

针对电话卡余额问题,还是本着客户利益出发,采取一些措施,增发30元面值充值电信卡产品,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话费余额的转移或者是特殊的转账。关于SP(电信业务增值服务商)的短信陷井,在客户订购SP业务的时候,向业务编辑发送及时信息。同时规范统一客户查询所订购的业务通道,进行短信退订。对移动梦网的业务逐步纳入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的范围。

中国铁通:

中国铁通将制定不低于电信服务规范的企业服务标准,全面规范电信业务合同,明确责任义务,做到公平无歧视,准确全面、简单明了,清除排他性条款,公平竞争。在全国范围内10050客服电话实行7天24小时人工受理。全面加强统一客服电话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时效,清理和规范合同,继续开展客户满意活动,积极协调解决网间无差问题,提高网间通信质量,全力缩短各类业务的范围,开通和修障限时,加强投诉处理工作,提高处理满意度。

推行服务质量通报制,重大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商行为责任追究制,投诉指标考核制,投诉责任追究制和话费错误补偿制等6大服务质量监控机制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联通:

四项承诺:第一是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短信差错先行赔付。第二是坚决制止消费陷井。第三是保证服务协议的公平诚信。第四是妥善处理电话卡余额问题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短信差错,先行赔付,对错收超长超短话单,不该收费的语音提示和免费电话,未按业务办理单据中客户选择的业务资料表标准收费,错收的联通在线业务信息费进行赔付。坚决制止消费陷井,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严格禁止自有业务未经用户同意默认开通并收费的行为。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和严厉的管理措施,大力清除短信信息费等代收费业务。在服务协议方面取消了所有不对等的协议,在电话卡余额方面采取发行小面值30块钱的充值卡,延长有效使用期,同时采取余额转移等措施。

中国卫通:

联合运营篇2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应用合作模式 合作管理体系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出大变革大融合的趋势。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0.6亿,互联网用户数超过5.4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8亿,远远超过了台式电脑网民数量。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运营商也逐步形成了与不同领域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丰富了业务类型和内容。

1 应用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发展状况

1.1 应用合作模式定义及其分类

应用合作模式是指运营商与业务集成商(SI,Service Integrator)合作,发挥SI对行业有深刻理解、能够为行业客户开发提升其生产/管理/服务效率的信息化应用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嵌入运营商的产品或网络通信能力,共同向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应用解决方案。

按照行业应用的开发部署、营销拓展方式等的不同,应用合作模式可分为三类:

(1)产品型行业应用

主要特征是在运营商侧预先建设和部署应用平台,采用共享方式为全网范围内的多个行业客户提供应用服务。

(2)项目型行业应用

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根据行业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客户独享应用平台。

(3)渠道型行业应用

在合作伙伴提供的共享式/独享式应用平台上,集成运营商的基础能力和产品,并依托合作伙伴渠道优势,面向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界面。

按照合作层面的不同,应用合作模式又可分为三类:

(1)基础层合作关系管理模式

基础层的合作指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是比较简单的供需买卖关系,通常以运营商采购的形式进行,主体包括设备商、服务提供商等。这种合作的特点通常是运营商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得比较主动,通过集采或招标等形式,以价格为驱动,以成本最优为导向。

(2)运营层合作关系管理模式

运营层合作主要指与运营商共同运营、开发产品、业务,或进行项目合作、共同开拓市场,通常以双方组成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主要包括软件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内容提供商、行业客户等。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合作双方各有各的优势,且能形成优势互补的资源整合,通过招标、招募等形式,以产品为驱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合作关系是紧密的、相互支援的、相互胶着的互动关系。

(3)战略层合作关系管理模式

战略层合作是三种合作模式的最高层次,主体包括政府、集团企业、科研院所等,通常以双方战略决策层领导牵头、整个管理与执行体系全程参与的形式运营。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合作双方均从战略高度考虑合作的方向,通过最有力的手段形成资源整合优势,通常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战略合作协议等形式展开合作,合作关系是深度的、高度的、广度的战略合作。

1.2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合作发展现状

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便携设备成为主流终端的趋势已经逐步呈现,传统的管理软件也将进入企业移动应用时代(重点行业的信息化需求见图1),将基于桌面的行业应用拓展到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热点,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在线工作。电信运营商为此已经推出了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产品,比如移动ERP管理、移动CRM、移动OA等。在全业务融合时代,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将越来越细化、营销会越来越精准化,电信运营商必然需要通过产业合作完成对全业务运营的有效支撑。通过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扩展价值链,围绕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内容、应用、集成等综合解决方案,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在产业融合纵向延伸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电信运营商通过应用合作不仅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还能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新业务的生成。应用合作能力,特别是跨多个行业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造就,已经成为当代信息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运营商中,中国电信近年来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探索值得借鉴。2004年中国电信服务3亿多客户,年收入近2000亿元,但话音业务收入比重超过80%,传统业务运营风险集中。中国电信抓住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契机,向“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目标迈进,在突出自身优势的硬实力基础上,提升服务、品牌等软实力以建立差异化优势,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利益者为业务创新注入活力,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如今,中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固网语音业务占比只有16.1%,而增长型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83.9%。它不仅顺利地渡过了传统业务衰退的风险期,并且逐步探索出了适应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特征的有效发展路径。

2 现阶段应用合作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运营商应用合作管理水平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三个层面:

(1)合作观念不清晰,缺乏通过应用合作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合作定位不清晰、合作文化缺失是阻碍应用合作助力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运营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占上风,缺乏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使合作伙伴在与其接触沟通的过程中常常碰壁。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所需要的合作文化,通过完善应用合作模式共同做大市场,这是运营商适应电信市场自由化与全球化以及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2)缺乏优化应用合作模式的专业组织能力和人才

电信运营商急需提升在行业应用领域的专业能力及合作管理能力。传统上运营商与合作伙伴之间以纯通道化合作模式居多,对于专业性或垄断性强的垂直行业则难以进入,甚至是遭遇行业壁垒;同时运营商也缺乏对行业需求深入理解的人才储备,难以赢得客户的信任,难以进行移动信息化应用迅速部署和规模化推广。

(3)缺乏有效的应用合作管理体系

现阶段运营商在合作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组织职责定位不清晰、合作管理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不足导致了相关的合作管理不闭环、流程繁琐、缺乏积极性等现象,影响应用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合作管理与生产经营流程需要形成有机的结合,企业应用合作管理体系需要持续改进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才能更有实力地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

3 运营商完善应用合作模式的建议

3.1 优化应用合作模式

运营商应用合作模式的完善,关键是围绕合作内容、合作对象和合作机制三条主线,根据企业所处的合作管理阶段加以调整。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周期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合作获取期、合作成长期、合作提升期。运营商在分阶段完善应用合作模式时,应重点关注两大问题:

首先,三个阶段是螺旋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的发展,这与应用合作关系的共同成长、合作目标的共享也是一致的。

其次,合作双方是相互促进、不断进步的,在合作获取期采用选择评价机制来筛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合作成长期采用阶段性双向评估机制评价双方的合作进程,为激励合作伙伴提供依据;而在合作提升期,采用效果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合作效果,考虑合作的后路,为提升合作伙伴提供依据。

建立应用合作管理体系的过程视图见图2:

3.2 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合作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电信、IT、互联网、传媒、零售行业正在加速融合与渗透。在电信与政府、金融、医疗、学校等的联合服务中,电信产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一些信息化业务集成商逐渐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以ERP领域为例,SAP、Oracle、Microsoft三家厂商在全球市场总共占据约70%的份额;在中国大陆地区,用友、SAP、金蝶、浪潮总共占据约60%的份额。

对运营商而言,关注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并寻求合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这些核心企业联手,建立强强合作的战略联盟,结合移动化和云计算的趋势,快速扩大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具体项目中与数量庞大且分散的集成商分别进行谈判,快速锁定合作目标,提升工作效率。

3.3 注重专业合作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合作作为联结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在企业的战略和产业生态网管理中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合作管理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也因此发生着演变,相应的应用合作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作用变得愈发重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运营商需要通过各种举措使相关部门的人员更加娴熟地掌握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更加清楚地看到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加灵活地利用合作伙伴管理的手段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3.4 构建完整的企业应用合作管理体系

联合运营篇3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运动活动;健康教育;体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66-02

大学时期既是学生获取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时期,也是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改善体型、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笔者在对某校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型的女大学生实施16周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为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从4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女生216人,以216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均为住宿生),年龄18~20岁。

1.2 方法 本课题的设计、实施由作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16名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根据体型分组实施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16周。

1.2.1 营养、运动和体型调查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连续7d调查,以表格形式记录每日3餐及摄入零食的品种和数量、饮食习惯等;运动问卷调查运动目的、运动形式、近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测量身高和体重(分别精确至0.1kg,0.1cm),将资料输入HBF-306体脂测定仪测出BMI=体重(kg)/身高(m)2、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和体型。

体型判定标准(体脂百分比和BMI相结合):本次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用亚洲成年人(女)BMI[1]和体脂百分比正常范围分别为(18.5~22.9)kg/m2,20%~30%。(1)消瘦:BMI

1.2.2 干预情况 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日-6月21日,为保证干预效果,将体型相同者调整到相同宿舍,同学间互相鼓励、监督,增强健康意识、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采用营养学、运动学和健康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基于“知信行”理论,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结合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计划等具体方案。健康教育内容编制成宣传册,重点内容为促进健康行为、合理营养、科学运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体型问题,集中在课堂讲解,使每个学生熟知宣传册内容并付诸行动。

营养、运动干预与实施监控:课题组根据各组同学的情况制定营养和运动方案,每周班长组织、宿舍长负责反馈同学的情况,每2周调整1次方案,分适应阶段(1~2周)、加强阶段(3~6周)和维持阶段(6~16周) 3个阶段。

营养、运动方案根据体型分组:(1)消瘦组。营养(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45~60min/次, 1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2)标准组。营养(均衡的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60min/次,1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3)隐性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运动(5次/周,时间 60min/次,2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2次/周)。(4)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负能836 kJ/d,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和淀粉类食物);运动(6次/周,时间 60min/次,3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3次/周)。除教师带教运动外,其他由班长负责,教师指导。

运动时间、地点和形式:每天16:00-18:00,学校操场或室内综合操厅,由班长负责组织。有氧运动形式:搏击、健美操、球类活动、跳绳、快步走、倒走跑、慢长跑等。器械练习:哑铃、垫上运动等,主要安排上肢、下肢、腰腹肌训练。

1.2.3 仪器 RGT-140型身高体重计(无锡市衡器厂),OMRON HBF-306型体脂肪测量器,由欧姆龙(中国大连)公司生产。

1.2.4 观察指标 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脂肪构成比等指标,每周称体重1次、饮食、运动、心理及行为做简要记录。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

2.1.1 营养调查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蛋白质摄入为(64.3±5.8)g/d、无机盐(钙、铁)、B族维生素摄入量低于正常[2];每天吃牛/酸/豆奶的女生占42.1%,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占60.61%,每天睡前2 h内进食者的占39.8%;每天吃水果的占14.35%,每天吃甜食、油炸食品、坚果类的女生占12.96%,37.04%的女生有偏食习惯;每天吃冷饮的女生占12.03%。可见有部分女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2.1.2 运动调查 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为保持身体健康(47.69%)、获得好体型(34.1%)、放松心情(7.40%);有92.59%的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近1周时间内,进行过锻炼的占30.01%;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有9.72%;每次锻炼时间超过40 min的占6.94%;女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为跑步(63.89%)、步行(56.02%)、羽毛球(46.75%)、跳绳(33.8%)、呼拉圈(31.94%)等。

2.1.3 体型判定 调查显示,216名女生体型标准组有120人,占55.56%。不良体型中,消瘦22人,占10.19%;隐性肥胖36人,占16.67%;肥胖38人,占17.59%。

2.2 综合干预前后体型构成及各种指标的变化

2.2.1 干预前后体型构成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女生的体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

2.2.2 综合干预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性 消瘦组干预后BMI和脂肪构成比的数值上升,但干预前后脂肪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干预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脂肪构成比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基线调查显示,女大学生营养知识贫乏,没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睡前2 h内进食、3餐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选择仅靠个人喜好、油煎、油炸食品摄入过多,相反奶类、水果摄入过少;运动次数、运动量较少,运动目标不明确。体型标准的仅占55.56%,低于同类调查结果[3-4]。

良好的体型与合理营养、适当运动、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本次干预结合基线调查结果从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女大学生们开展健康教育,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改善体型的长期性,熟知各种体型的成因、潜在危害,针对不同体型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提高了从事体育锻炼积极性,饮食上提倡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5]。另外同宿舍同学的鼓励和监督无形中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变阶段性的干预为养成终身有益的习惯,建立保持良好、科学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干预16周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坚持得很好,各组学生的BMI与脂肪构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效果达到预期目的;95%的学生表示这次干预增强了自信心并愿意长期坚持下去。

4 参考文献

[1] 张爱珍.临床营养学.2版.北京:卫生出版社,2006:6-53.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12.

[3] 高玉萍,赵乐东,姚武.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的追踪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98-500.

[4] 周丹.高校学生BMI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9-11.

[5]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6.

联合运营篇4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1.86亿户,宽带用户为1384万户。中国移动2004年营业收入为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2004年用户总数达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2004年营业收入达到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5.6%。中国网通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649亿元,纯利润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公司在业务层面已经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新增4197万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6269万户。特别是2004年,我国新增移动用户达到6400万户,成为近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和中国网通“大灵通”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各类主要通信服务都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对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互通的博弈上可以建立起稳定的均衡,从而在互联互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

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但是从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的企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想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A与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6=1,(1+),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第二,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B的最优策略。这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会选择(合作,合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A选“通”,即为企业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B选“不通”,不给企业A提供接入便利,则两运营商收入为(5,2);相反,企业A选“不通”,企业B选“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4l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47—152.

联合运营篇5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 媒体传播 转型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of Internet dissemination for operator, the proposal on media dissemination transition for operator based on Internet marketing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operator’s Internet dissemination.

[Key words]Internet dissemination media dissemination transition

1 运营商开展互联网传播的背景

1.1 互联网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网络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尤为突出,并于2012年超过互联网用户,这也为企业开展互联网宣传与营销带来新的发展环境。

互联网用户规模扩张带来广告市场结构的重大变革,互联网媒介于2013年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广告媒体,预期未来互联网广告在市场格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互联网媒体在广告市场地位逐步提升的同时,受环境与用户影响,不同广告形式之间也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内部结构亦在不断优化调整:图文广告作为品牌传播的主要手段,在更注重营销效果的互联网营销中被逐渐压缩;基于搜索技术的关键字广告依然作为最主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伴随营销内容富媒体化、娱乐化的需求趋势,视频广告正在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黑马;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带来微信、微博等新的营销方式发展,但行业稳定性依然不足。

1.2 互联网广告发展趋势分析

(1)大数据应用使企业营销更加精准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营销方式,通过搜索引擎、RTB广告、重定向等,实现精准化营销推送,同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以提升营销效果。

(2)程序化购买使得找客户方式更优

基于DMP和Ad-exchange平台的程序化购买(DSP),逐步替代传统广告商业模式,使广告投放由媒体购买转向受众购买,并由平台技术实施购买行为,为企业营销节约大量资源和人力成本。

(3)移动互联网发展引领向移动端转移

伴随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移,未来移动营销及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网民对移动端媒体的接触也不断深入,根据IBM数据显示,94%的广告主认为未来移动营销在企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 运营商互联网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2.1 运营商拥有强大的自有媒体渠道

运营商具备强大的IT能力,拥有众多的自有互联网媒体渠道。以运营商、银行业、民航业等为代表的品牌行业都具备比较强大的IT能力,自有电子渠道能力领先于一般性行业,且互联网营销起步较早。

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有互联网渠道种类繁多,管理相对分散,各渠道发声不统一,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内部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微信、网上营业厅、各类数据业务客户端等自有媒体效能,提升资源整合应用能力。

2.2 运营商不断在互联网传播与营销方面开展探索

在一些领先的运营商分公司,通过整合自有渠道资源,搭建社群体系、传播矩阵、分销平台、资源置换渠道,联合外部媒体多种投放模式的立体化传播,建立全方位营销体系,实现引流-导流-全渠道覆盖传播与营销。

2.3 与其他行业对比,互联网传播能力需要提升

传统线下中小企业、电商行业以及品牌行业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互联网传播和营销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串联脉冲式传播:传统线下消费行业主要通过O2O模式实现互联网客户转化,以社群体系建立粉丝群,搭建口碑结构,同时借助事件、概念炒作,引起舆论传播和引导,提高品牌曝光,通过线上O2O平成客户转化。

(2)众星拱月式传播:电商行业围绕核心发力聚合资源效能,凭借自身平台优势,以视频、软文、社群互动集人气,借力SEM、DSP等平台引流,实现转化;通过跨平台的媒体资源置换和客户资源置换,提高自有资源商业价值,扩大平台收益。

(3)双流汇聚式传播:品牌行业内外兼修,多方整合资源。以国航为代表的民航业一方面建设自有互联网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比如与旅行网站合作,建立分销网络;与银行、支付宝等合作,拓展跨界联合营销平台;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营销覆盖面。

2.4 运营商在互联网传播方面面临的困境

根据CNNIC《201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络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受到如何选择渠道、如何投入成本、如何平衡投入与收益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具体到运营商来说,结合上文分析,笔者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大困惑:

(1)互联网媒体有什么特点及分类?

(2)各类媒体应该如何开展管理与传播?

(3)目前主流的媒体投放形式是什么,如何进行精准化的投放?

(4)目前运营商营销成本压降,如何科学规划预算资源?

(5)互联网传播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估?

3 运营商互联网传播转型举措

3.1 对互联网媒体进行科学分类

按照目前互联网传播和营销领域对媒体的分类方法,媒体分为赢得媒体(Earned Media)、自有媒体(Owned Media)以及付费媒体(Paid Media)3类。

笔者认为这3类媒体单纯是从互联网广告传播的角度来进行分类的,而一些媒体无法从单纯的广告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来认识,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跨界合作营销等。因此,笔者从互联网营销的角度对互联网媒体进行了重新分类,在原有“POE”媒体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媒体(Cooperated Media)”一类,并最终总结了基于互联网营销的媒体分类方法,即“P.O.E.C”,具体为赢得媒体、自有媒体、付费媒体和合作媒体,如图1所示:

3.2 对互联网媒体进行分类管理

(1)付费媒体的管理

针对付费媒体进行TOP化梳理。运营商对于门户类、视频类等媒体一般需要进行品牌类和促销类的营销活动的广告投放,从而进行TOP化梳理,提升投放效率和效果。外部TOP媒体筛选规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偏好程度:根据用户喜好程度筛选出用户经常访问的网站类别;

2)覆盖人群:各类型网站覆盖人数;

3)本地特征;

4)历史效果:结合前期硬广投放效果较好的媒体。

(2)自有媒体的管理

运营商自有媒体一般分散在各个部门,难以做到统一发声。针对自有媒体,需要由一个部门进行扎口化的需求管理,笔者建议由市场部门对各个部门所管理的自有媒体进行搜集,建立联系人清单,同时根据覆盖人群进行TOP化梳理。定期召开互联网媒体投放需求沟通会,在会上收集各个部门的自有媒体的宣传需求,由市场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宣传管理,并由各个自有媒体的管理部门进行具体的投放实施。

(3)赢得媒体的管理

赢得媒体一般为微信、微博、支付宝服务窗等。同一个运营商一般开设多个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也需要由市场部统一进行矩阵化管理。以微信为例,需要明确各个微信公众账号的定位,整合全公司微信,尤其是营销类微信公众账号,建立联系人清单并进行定期的更新,同时微信粉丝需要实现后台统一管理,做到宣传统一发声、客户统一管理等。

(4)合作媒体的管理

在运营商互联网营销宣传中,不仅要重视互联网宣传,而且还需要进行跨界合作,拓展和深化合作模式。从业界来看,运营商与合作方的跨界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1)合作方渠道化,常见的合作模式有互联网分销;

2)资源联合化,比如资源置换与联合营销;

3)后向一体化,比如流量产品的后向经营等。

对于合作媒体,笔者建议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媒体合作与拓展。

3.3 进行精准化的媒体投放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入传媒行业,除了传统的硬广直接投放之外,还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媒体投放形式,比如DSP、SEM、EPR等,针对不同的媒体类型,所适合的媒体投放形式也不同。但这些投放形式基本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投放形式,运营商在进行广告投放时,应当加大对精准类媒体投放的投入。精准化媒体投放模式如表1所示。

3.4 建立既定预算下最优组合投放模型

(1)模型建立的背景

运营商面临营销成本压降、营改增、资费下调等客观因素,营销宣传费用有限;不同类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寻求效果不同,不同投放形式与媒体产生的营销效果也不同;经过历史经验测算,每个投放媒体的投放成本与产生的业务办理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存在投放拐点,即随着投入增大,收益的边际效益逐渐下降,投入到达一定量时收益达到饱和状态,再加大宣传投入并不能带来相应效果的增加。

因此,在各类活动投入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规划不同投放形式投入资源,达到资源的精确化使用。

(2)模型建立的思路和过程

1)对历史互联网营销数据进行长期积累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2)使用SPSS等软件建立投放成本与业务量的函数关系;

3)建立最大收益下媒体投放组合函数,指导媒体投放成本分配。

3.5 建立互联网投放活动评估模型

(1)模型建立的背景

投放活动需要分类:依据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通路的7个步骤,结合运营商宣传活动的目的,可将活动分为“品牌推广类活动”、“业务营销类活动”、“其他宣传类活动”3类。如图2所示:

效果需要分类评估:不同类别活动关注的侧重点不同,需要建立营销活动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活动的投放效果。

(2)模型建立的过程

1)拟定评估指标

参照《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上述3类活动分别可选取以下主要指标:

流量类指标:曝光量、点击量、到达率、跳出率;

转化类指标:浏览时长、访问深度、转化率;

成本回报类指标:CPM(千人浏览成本)、CPC(点击成本)、CPV(访问成本)。

2)设定评价标准

以流量类指标为例,建立如表2所示的评价标准。

3)设置不同类型活动指标权重

品牌推广类和其他宣传类活动重点关注流量类指标,办理销售类活动重点关注转化类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消除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精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类型活动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4)评估活动投放效果

将活动投放数据代入公式Score=F活动类型(曝光量、点击量、到达率、跳出率、浏览时长、访问深度、转化率、成本回报),计算得分。

4 结束语

互联网营销正在改变传统的营销宣传模式,但在通信行业总体增速放缓、各大运营商对营销宣传费用压减的大背景之下,运营商进行互联网宣传必须整理思路,重点关注互联网宣传的投入产出,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媒体规划不同的管理和经营策略,同时利用资源既定预算下最优组合投放模型和互联网投放活动评估模型,使得运营商的互联网宣传工作走上低投入、高转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2-03)[2015-03-20]. http://.cn/hlwfzyj/hlwxzbg/201502.

[2]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 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EB/OL]. (2009-06-18)[2015-03-20]. http:///61/8914061.shtml.

[3] 陶洋,裴广信. 基于AISAS理论的网络营销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7(19): 18-19.

[4] 刘惠芬,周清清. 基于AISAS客户行为模式的网络营销传播研究[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5): 21-28.

联合运营篇6

关键词:国际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经营人 原则 责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18-01

0引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的集装箱运输使货物在不同运输模式之间快速、安全、廉价的转移成为现实,“集装箱革命”促使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迅速发展并成为当今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多式联运领域的规则均无强制约束力,只在当事人选用时才对当事人适用,这大大降低了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力。如何在现有的国际规则框架下,构建能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承运人及货方所广为接受的国际规则,成为了国际多式联运立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多式联运法律制度的核心——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1.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评析

1.1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类型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类型包括单一责任制、网状责任制、统一责任制。单一责任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多式联运经营人普遍采用的责任制形式,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和区段承运人仅对自己完成的运输负责,各区段适用的归责原则,按适用于该区段的法律予以确定。网状责任制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运输的全程负责,其责任承担则是根据货物损害发生区段的法律予以确定,其发展经历了从纯网状责任制到经修正的网状责任制逐渐完善的过程。纯统一责任制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全程运输时,法定的赔偿责任和责任限额等适用于整个运输区段,即不论货损发生在哪一个运输区段,承运人的赔偿责任和责任限额等适用统一法律规定。

1.2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期间

责任期间是行为人履行义务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承担责任的范围。责任期间是经营人责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期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式联运经营人承担义务的多少和责任的轻重。我国法律对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期间规定于《海商法》第103条:“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多式联运货物的责任期问,自接收货物时起至交付货物时止。”这意味着在责任期问内使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属于经营人的责任范围。

1.3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责任限制

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起源于海上赔偿责任限制,其是基于鼓励船舶所有人从事海运业的目的而设立的有悖于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特殊赔偿制度。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责任的限制是指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当对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除非当事人之间事先有约定,法律规定其所支付的赔偿金不应超过根据法定标准计算出来的金额。在海上运输中,总的赔偿责任限制表现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如果对于海损事故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既是运输合同的承运人,又是船舶所有人或者承租人、经营人时,其在依照有关运输合同的法律关系享受单位责任限制后,如果承担的赔偿责任超过其依照赔偿责任限制法律规定的责任限额时,仍然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即享受二次责任限制。

1.4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的免除

免责实际上是对归责的抗辩,而免责事由是责任人在行使法律赋予他的这一权利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因此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也是由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负担。无论国际立法还是国内法,对于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责任的免责事项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如对危及生命和财产的危险性货物的无害处理、根据国际立法或国内法的规定核装置的经营人应对损害负责的核事故、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已采取措施仍无法避免的原因或事故引起的后果等,但具体规定又有所不同。

2.对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反思

无论是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还是其他各种法律制度,在寻求国际立法统一中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多式联运法律框架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ICCl973规则是第一个多式联运规则,而MTCl980和UNCTA/ICCl992规则是目前世界上对多式联运经营人影响比较深远的多式联运规则。MTCl980的起草者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产生的货损、风险负担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责任限额之间的平衡出发,在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基础上采用统一责任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限额的规定上,将网状责任制和统一责任制结合起来,从而协调了网状责任制和统一责任制之间的冲突,来增进国际货物多式联运领域立法的统一。UNCTAD/ICCl992规则属于民间规则,由当事人协商采用。该规则适用于当事人以书面、口头或其它方式订立的运输合同。规则规定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形式是一种介于网状责任制和统一责任制之间的责任形式。在责任基础和赔偿责任限制等方面较MTCl980更多的受到网状责任制的影响。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多式联运行业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现行有关多式联运立法与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一定冲突,所以完善我国的多式联运立法就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的多式联运立法在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类型方面应该采用经修正的统一责任制,并以严格责任原则作为经营人的归责原则。此外,在经营人赔偿责任范围方面,我国立法应该增加有关迟延交付的规定,以此促进运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万忠.国际货物多式运输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27页,225页,252页

[2]Johannes Trappe.谢伟,张广文译.多式联运:关于当代法律的评论.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11):184页

[3]白萌,刘佳.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法律地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7):65页

[4]胡正良,赵阳.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6):9页

[5]王磊.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商业文化研究.2007:138页

联合运营篇7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物联网 运营管理 设计研究

1 物联网产业的内涵概述

1.1 关于物联网的定义

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第三次产业时代,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深入到人类生活发展中各行各业的产业。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发展,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经济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物联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动态网络,通过特定的设备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能够随时随地的链接任何人,任何物。从而实现智能识别、定位、监控等功能,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延伸和扩展。

1.2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联系,世界各国对于物联网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各国在发展物联网的基础上,一般都是从自身的优势项目开始,从而进行引申扩展到其他项目上。发达国家借助其先进的优势技术,推动传感器以及M2M的发展,通过在安全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入物联网技术扩展到移动支付平台。而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早期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以及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多元化,物联网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云计算以及移动电信等领域。

1.3 关于物联网环境下的运营商发展

在物联网产业深入发展的时代,电信运营商作为电信行业发展的核心,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电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产业有着强大的资金链支持,同时,电信运营商有着强大的产业规模,这些发展优势对于物联网产业技术的升级以及双方之间的合作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次,电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以及运营层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影响,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优势技术拓宽物联网的沟通渠道,实现更高效快捷的互动,降低沟通成本。最后,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发展规模以及后续服务等方面实现统筹规划。

2 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研究

2.1 物联网环境下商业模式研究

2.1.1 物联网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物联网在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于其建设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物联网作为新型的战略发展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形成了内外联动的产业支持机制,方便各行业的前进。

2.1.2 物联网产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政府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给予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自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将企业融资发展风险的可控性控制在最低,不断鼓励电信运营商和资金提供企业形成产业链,并以各种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

2.1.3 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环境

物联网产业以网络为基础,要求在信息收集以及提供智能化服务和信息处理方面形成快速反应系统,才能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要求。随着提高大众的物联网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满足大众对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在物联网产业技术的升级优化,实现人工智能的系统化的服务。

2.2 产业视角下商业模式分析

2.2.1 价值网的定义

价值网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价值网理论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并且进一步成熟。价值网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仅是一个价值链的发展,更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流动网络。价值网打破了原有的供应核心,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服务为宗旨创造的新的价值体系。在价值网中,每一个节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彼此独立发展但又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节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2.2.2 价值网的特点

价值网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具有以下特点,能够与用户始终保持一致、有着完善的合作系统、敏捷高效、可伸缩性强、数字化的网络流动。

价值网在与用户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用户能够实现自如的指挥价值网,满足用户在购买、生产以及交易活动中的需求。在价值网中,用户始终占据着主动的地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核心。只有用户有需求,才能为价值网的升级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与用户保持一致,才能及时获取用户发展信息,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

价值网在物联网发展中,能够有效的快速整合高效率、有资源的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在企业、供应商、用户以及竞争对手等主体之间形成价值网络,从而进行高效整合,形成优化合作的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价值。

价值网具有高效敏捷性,在多变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能够及时灵活的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以及复杂情况的干扰,而价值网的高效灵活以及可伸缩性恰恰满足了企业适应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 条件,大大降低的运营成本,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供应商、用户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以网路为基础的,数字化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流动。而价值网作为一个动态的产业网络,要求必须实现资源的快速流动才能高效运转。

价值网最基础的特点就是具有网络发展的特性。它以价值网基础构架作为发展的理论基础,整合价值网参与者的资源,是参与者最强经济利益的基础,网络作为价值网发展的基础,是价值网健康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3 关于物联网的产业价值分析

物联网产业对于产业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言而喻,在信息化互联网市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信运营商作为和顾客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网络运营发展的核心,经过信息的处理及时反馈给用户。同时能够及时将收集的重要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资料反馈给企业。其次,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时展的引领者,旗下的移动、联通、电信在整个市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项目对于其他行业以及企业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影响。

物联网产业价值网的建设对于推动物联网的升级发展有着极强的带动意义。建设物联网的产业价值网模型结构,了解用户、企业之间的发展联系情况,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合理划分核心企业以及相关的节点企业,通过建立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形成价值流向是物联网产业价值的重要体现。

4 物联网环境下运营商的定位分析

4.1 物联网环境下运营商合作竞争研究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之间在价值流和资金流方面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但是在变化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没有绝对的竞争,也没有绝对的合作,企业之间都是为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基于合作与竞争。站在电信运营商的角度,软件提供商和硬件提供商都是从电信运营商出获得利益,而电信运营商则是从用户获取资金。这些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其中直接从用户处获得资金的运营商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电信运营商相比于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则处于竞争的中下游位置,但是软硬件提供商则是为处于中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4.2 物联网环境下运营商发展分析研究

在物联网环境下,电信运营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发展目标,做好市场调研和目标定位。在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

物联网环境下,用户十分重视服务的便捷性、一体化以及兼容性和灵活性。物联网环境本身发展变化无常,这就需要电信运营商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方面为用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服务便捷程度、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价格、消费模式、应用扩展价格甚至在信息储存、表现以及安全程度方面都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整合优化资源,打造电信运营商发展的综合平台。

5 关于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发展意义

电信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能够在产业信息革命中巩固自身的核心地位。同时,物联网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展,也为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电信运营商借助物联网发展的平台,不断调整和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有望成为物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物联网巨大的投资价值是推动电信运营商协与物联网产业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电信运营商调整商业发展模式和目标战略定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海亮,金杰.基于电信运营商级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4月15日版.

[2]姚海鹏,刘韵洁,张智江.电信运营商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的研究及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1年12月15日版.

[3]甘昀匀.物联网环境下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02月01日版.

[4]蒋越.基于演化博弈的物联网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12月01日版.

联合运营篇8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完善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的重要性

物流园区是指为强化地区的仓储能力、运输能力和配送能力,将物流企业相对集中,实现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流作业区域。其作用是满足城乡居民物流消费的需要,刺激当地经济发展规模,构建商品流通的物流网络平台,带动当地物流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产业的支撑。现代物流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信息流的客观要求,而作为商品流通实物流的物流产业,成为信息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明确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中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的经验总结将更好实现传统物流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影响(赵婉华,2016),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一是有利于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物流信息的深度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有利于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快物流系统内物流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实现平台之间物流资源的实时交换,全面提升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数据交换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资源的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完整的数据平台基础。二是有利于社会物流资源的匹配,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优化。通过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科学的运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企业之间的合作被加强,社会整体物流资源被科学匹配,物流产业发展链条中的资源被科学优化,进一步整合了社会闲置的物流资源,实现了物流园区物流规模的扩张,提升了整体物流产业的规模和发展能力。侯道健(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武汉430000)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三是有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实现物流园区的创新发展。从战略角度进行规划设计,能够整体把握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实现科学运营,更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形成物流网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四是有利于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升级。加强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将有利于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与升级。我国物流园区一直是政府主导的重要项目,在发挥政府协同服务能力的同时,注重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政府的服务职能,凸显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更好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务服务。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功能

“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特点,契合了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开展“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研究,必须明确“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互联网+”时代的特质与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相结合,更好地体现出“互联网+”时代赋予物流产业发展新的内涵。实现物流信息高度集成共享的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高度集成共享功能。将物流信息平台的网点、仓储、运输、配送等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所有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匹配,全面提升物流园区的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能力。全力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逐渐将其建设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服务体系。并且借助信息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配送的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准,同时,实现快速便捷、绿色高效的城乡共同配送渠道的有效畅通。搭建物流资源深度整合平台的功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要求,积极搭建物流资源深度整合的平台。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实现物流园区功能的组合,构建综合功能合理、服务功能全面的物流园区服务综合体,并以此形成物流园区管理模式的规模发展,实现科学、规范和统一的管理调动,发挥出现代物流园区的应有作用(赵婉华,2016)。在农村逐步建立起可行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高度契合和有机发展。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监控和调度水平,提高物流信息分析预警能力。逐步深化区域间的物流合作机制,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水准和格局,真正在客观上保证物流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物流服务的水准,并且真正构建起国际国内物流一体化运作发展新框架。建设完整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通过“互联网+”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建设完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起物流园区服务中“需求端、供应端、信息端、管理端”的有序链接,增强物流增值服务内容,拓展物流利润发展空间,提升现代物流园区核心竞争力。

我国当前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在原有的战略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的运营状况还不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要求,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的不成熟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当前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并发展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长期发展空间不足。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起步较晚,大多依据现实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实际规划布局中,仅仅以眼前短期发展的需求进行布局,长期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各地在进行物流园区规划中,不能很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过分侧重于对产业化经营的依赖性,而且多数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忽视了物流园区的综合功能规划和布局,使物流园区的功能受到限制,无法实现长远建设和发展。政府职能有待转变,管理机制急需完善。物流园区发展需要与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相关联(陶经辉等,2016),我国政府作为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的主导,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政府职能还有待进一步转变,相应的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运行上,政府意志过于明显,忽略了物流产业发展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规则,过分干预了物流园区融入市场化管理与运营,造成了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园区功能过于单一,综合服务仍需加强。在现有的大部分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多样化需求,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功能过于单一,与整体经济发展环境与规模不相适应,也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体现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能力不足,物流产业所占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了适应经济发展中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信息缺乏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不足。受传统经营发展理念的影响,现有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内的物流园区中,只有少数专业物流企业在园区内实现了信息共享及物流服务的自动化,国内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缺乏有效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严重不足。这种与时展不协调的局面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竞争能力的不足和利润的降低。基础建设明显匮乏,支撑力度明显落后。受历史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匮乏,现代化的、具备强大支撑能力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同时,对于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这样也使物流园区的支撑力度明显落后,这无形中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持续开展(陶君成等,2016)。利润结构不尽合理,增值业务有待开发。在现有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对物流发展认识不足,利润结构严重不合理,基础占比偏高,物流园区的增值业务开发不明显,收益率明显偏低。物流园区中基础项目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业务,增值业务还有待大力开发。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的有效路径

实现“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就必须贴近“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在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保持创新,迎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求,打造现代化的物流园区,进一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完善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加快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转变。要继续完善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加快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在现阶段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还不够完善,而政府作为物流园区的管理部门,要注重各项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前期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科学论证,加强运营的科学管理,注重整体的协同发展,将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突出职能管理专业化,实施有效的规划与运营监管,实现“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规范运营,达到科学、标准、协调和规范发展的目标(黄薇,2016)。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鼓励物流企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日常使用比重,并且按部就班地开展技术应用和经营模式创新。积极做好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稳步实施上下游延伸服务,同时引领骨干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更多地实现“同业联动、互融发展”。不断促进大型快递企业向更高标准发展和迈进,积极打造起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新格局。鼓励物流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化战略合作,逐步建立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培养起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现代商品流通市场物流需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持续增加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当地商品流通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政府要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强大后盾,通过在政策的设计、资金的扶持等方面,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基础实施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和变化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通过对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形成当地物流园区发展的规模,为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切实可行地推动现有的运输、仓储企业和物流园区向现代物流转型,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配载中心建设,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建设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统筹物流园区规划运营布局,实现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要统筹物流园区的规划运营布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实现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要将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作为规划和运营的基础,切合城市功能的建设思路和理念,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规划物流园区,用创新的理念来实现物流园区的运营,形成城市建设与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局面。“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还要积极和我国智能型城市相结合,依托国家对城市智能化的投入,将智能化城市建设功能与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相结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科学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业运营基础保障。针对传统物流园区中的运营模式,要科学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园区物业运营基础保障。物流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物业的服务要求必然增加。要根据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中产业一体化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积极实现基础性物业服务的升级,建立园区物业管理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准的物业服务,提升物流园区的增值业务比重,打造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增值业务服务体系,提高物流园区的运营综合利润。夯实园区商业运营基础,推动园区发展良性循环。市场化运营是“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运营的重要推动力。要继续夯实物流园区商业化运营基础,有力推动物流园区良性发展。要积极打造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物流化的商业布局,在物流运营的相关环节,介入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现代物流的差异化服务,满足物流市场中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在发展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要注重发展周边的物流配套服务,实现商务服务的运营规划,实现物流园区服务层面的扁平化拓展,增强物流园区的周边辐射发展能力,构建基于物流园区的现代商务服务圈,发挥出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孟轶,2016)。构建园区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实现物流园区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为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要将构建园区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实现物流园区创新驱动做为重点,将物流园区建设成创业者发展和创业的有效平台。要通过物流园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信息交流、产品推介等综合服务,发挥网络协作与数据分析的优势,将物流园区建设成企业和创业者自我发展的基地,最终通过物流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和创业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供最为有效的服务。

综上可知,“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就是通过“互联网+”时代中产业发展多种功能的融合,完成现代物流园区的“需求端、供应端、信息端、管理端”的完整链接,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优势与物流产业对接,形成基于互联网支撑基础上的物流园区发展框架,凸显现代物流的规模和功能的扩张,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运营,必将对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作者:侯道健 单位: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婉华.我国物流园区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2.陶经辉,王陈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3.陶君成,潘林,初叶萍.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

4.黄薇.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交通,2016(11)

上一篇: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范文 下一篇:运营支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