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范文

时间:2023-10-16 21:11:00

原料加工篇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国际大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木材加工是其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林业企业既面临着挑战又拥有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以促进林业产业建设和木材经济的发展。

2、木材加工原料的价值发挥

森林资源是木材加工的重要来源,也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木材需求量的增多使得森林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天然森林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林便投入到市场中。人工林是作为天然林的重要补充的森林资源,对其进行细加工更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总之,林业企业必须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以提高经济价值。木材加工是指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加工,充分发挥木材的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对木材加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量采取料、量质利用及综合经营原则,以充分发挥木材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木材加工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木材加工的框架,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而促进林业企业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

3.1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木制品,木制品的加工离不开森林资源,可以加工的森林资源主要有杨树、松树、桦树等次生林,而且这些加工的原料多是不超过60年树龄的林木。依据《森林法》相关规定,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细加工的同时,要间伐利用、扶育和改造。间伐和扶育可以缓解林区原料的压力,在不断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节约森林资源,避免出现不节约的行为。总体来说,林区的发展要依靠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木材的综合利用和对新型木材的开发,如增加在新型节能型木材研发的投入,这样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推动木材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要遵循合理的原则,避免出现森林资源危机的情况。木材的综合利用作为缓解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能够在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解决危机。林业企业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木材加工产业结构,把木材加工与利用的框架摆稳,根据木材加工原料的具体情况生产木制品,转变传统的加工模式和市场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据目前的木材加工状况来看,特色木材加工和新型木材的利用将成为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将原有的木材原料进行统一规划,在传统加工的同时有目的地生产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产品,以充分发挥加工原料的作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木材加工行业要积极开发节能型木材,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对原料进行合理、精确的深加工,提高木材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木材加工产业属于粗放型产业,在我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在生产木材加工产品时,要对市场需求做全面调查,有计划地、规范地生产木制品,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

3.2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

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是指对木材生产工艺的管理,加工技术包括木材专业基础等理论知识的运用。林业企业根据预先制定的生产目标,在科学技术管理概念的指导下,实现木材加工的经济技术指标,对木材加工原料进行深加工。木材加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结合,林业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结构,以提高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过程中,核心指标就是出材率,即原料自身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木材加工技术管理是木材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木材加工中的灵魂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加工设备的相关及配套设施,如截锯、中小型电锯等设施;第二,完善木材加工市场信息体系和技术咨询体系,严格筛选加工进锯的对象,防止出现木材产品滞销的现象;第三,提高木材加工工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优化其队伍结构,并定期对技工、劳力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木材加工作出应有的贡献;此外,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可以适当提高招聘标准和要求,要求其具备木材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技工人员的总体水平;第四,制定责任管理制度,以此严格规范加工技术人员的行为,对选材、量尺等技术进行跟踪,掌握木材加工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产品和经济核算

产品和经济核算要相互依托,采取同步管理的理念实施核算。经济核算的范围包括木材原料采购、运输、加工以及产品销售几个阶段,根据木材加工规模进行合理预算与决算。经济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木材原料加工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保障木材原料的质量;把握木材原料的运输距离;把握木制品的产品价格。在稳定产品价格方面,企业可以向股份制经营方向转变,活跃木材加工市场和加工产业的机体,扩大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信息网络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木制品的滞销状况,保障林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具体措施如下:转变经营方向扩大生产,活络加工产业的机体;扩大木制品的销售渠道,生产具有特色的木制品,并建立系统的信息网络;制定合理的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合理控制能耗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木材加工过程的监督,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等等。

4、结语

木材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急剧地增加了社会需求,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人员仍要继续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优势,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并对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此外,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木材也是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企业要给予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高度重视,以期促进木材加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原料加工篇2

对此现象,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看似鲜亮的臭豆腐,竟是用化工原料绿矾“秘制”而成的。专家提醒:食用“化学工艺”加工的臭豆腐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流动摊点随处可见

一辆简易的三轮车,一口滚沸乌黑的油锅,炸出一串串青黑色的豆腐块、臭豆腐。近两年,在街头巷尾,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5月29日21时左右,某媒体记者看到,不到1000米的距离,顺着马路旁就摆着三家销售臭豆腐的三轮车。黑色的铁锅里泛着乌黑的油,炸出的臭豆腐,在50米外都能闻到。

附近一位餐馆老板告诉记者,销售臭豆腐的小贩每天傍晚推出来卖臭豆腐,因为很臭,附近的经营户因闻不了臭豆腐的“臭”连连叫苦。

记者调查发现,在附近好多处路段都有这样的臭豆腐销售摊点。

据这些摊点的老板介绍,目前从事这种臭豆腐生产、销售的有两三百家。由于卫生部门对臭豆腐查得很严,所以他们一般选择在下午六七点钟出门,到街面上销售,避免被查的可能。

秘制臭豆腐之秘诀

5月30日上午,记者多方跟踪打听,找到郊区一个偏僻的臭豆腐加工点。

进入该作坊记者看到,里面只有一间房,约10平方米左右,里面除摆了两张床外,地上凌乱地摆放着各种制作臭豆腐的原料以及炊具。

记者以批发购买为名,向该作坊老板一番砍价后,老板神秘地说:炸臭豆腐也需要有自己的秘方,他的技术还是花了1200元从别人那学来的。

说着,老板指着堆放在墙边的三大桶“臭水”向记者得意地说,有两桶已发酵一年多了,另外一桶刚发酵一月。他将桶上的三合板及塑料揭开后,一股刺鼻的臭味便扑面而来,里面的水又黑又臭,发酵了一年多的水相比更稠黑。记者用木棒轻轻一搅,水里飘起一块硬物。见记者疑惑,老板笑着说,那是作料,是他独创的秘方。

接着他又向记者讲道,所谓的“臭水”实际上就是用香菇、芝麻、茶叶等煲出来的水,然后加上碳酸氢氨和硫酸亚铁,这样才使豆腐变黑变臭。豆腐刚泡出来的时候很黑,但为让臭豆腐颜色好看,上市之前,他们一般要用清水将上面的黑色洗掉,只留下自然黑色,这样炸出来的臭豆腐看起来颜色较鲜亮,呈焦黄色。

“臭水中加入碳酸氢氨还有个作用,就是使那些看起来很薄的豆腐片一炸会泡得很大,另外还能让豆腐变色上味。”最后,这位老板无意中向记者道出其中奥秘。

食用绿矾会食物中毒

硫酸亚铁俗名绿矾,《食品法》规定,食品加工中是严禁添加化工原料硫酸亚铁的,人们如果常吃这种用“化学工艺”加工的臭豆腐,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

因为硫酸亚铁在和这些菌、酶等发酵物接触时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

■贴心提示

有关专家教您三招辨别真假臭豆腐:

一观色泽:传统臭豆腐乳白底中夹浅灰黑,油炸后呈橙黄色;“化学”臭豆腐表面多褐点斑驳,油炸后呈焦黄色;

二闻气味:传统臭豆腐闻着臭中有豆腐卤的微香,油炸后清香悦鼻;“化学”臭豆腐闻着臭中有股怪味,油炸后有种刺鼻味;

原料加工篇3

关键词:木材;加工原料;利用;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S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00-00

虽然我国的森林占地面积在世界的排名上十分靠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当森林面积具体划分到每个人的身上时,人均资源的占有率就显得非常低。随着现代社会中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和木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因此为了更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尽可能的减少木材的使用,还要对木材的使用和利用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将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和利用。所以现阶段我国木材加工行业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怎样对资源进行节省,保证木材加工行业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对怎样将木材加工原料做到有效地利用和技术管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起到更有效地帮助作用[1]。

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木材加工业

在对木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木材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或是机械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所得的成品基本保持着木材的主要特点的一种加工行业。森林工业中对木材进行化学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都是森林采伐和运输的主要产业之一,同时这也是森林资源的一种综合的利用方式。由于木材和其他材料相比重量较小,弹性好,纹理比较清晰,同时丰富美观,加工起来比较容易,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木材工业产生的能耗也相对较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没有那么严重,是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可以说木材在很多行业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也形成了十分独特,同时也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

(二)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木材加工在我国一直属于一项比较传统的行业和领域,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制度以来,我们在对木材进行加工过程中,不断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发展,将原木和锯材的进口逐渐过渡为出口,可以说这也是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行和完善。因此也正是随着木材生产和加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我国的相关工业技术也开始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因此现阶段的木材加工业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二、木材加工原料利用率的提高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业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木材的加工是我国林业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产品的质量和发展有着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森林资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原则,同时我们在进行加工时还要尽可能的采用更科学的使用方式,全面提升木材加工的效果和质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3]。由于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主要都是采用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在不断的牺牲森林面积和过渡对森林资源进行砍伐的基础上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是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短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完善和解决,因此我们对木材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对这个问题引起了重视,因此也开始颁布和制订了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强制性的对木材加工业的生产和加工方式起到了制约作用,这种方式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将产生明显的提升,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将得到更有效地控制和完善。

(二)提高认识,自觉遵守行业的相关制度和规范

我对木材的加工和开发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对木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就更应该遵守相关的制度和原则。因此在今后的木材加工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相关的加工企业都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和关注,全面提升对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率的认识,将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有效地落实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发展更为精致的小型木制品,适当的对传统的加工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我们才能将林区木制产品的原料加工市场进行更有效的活跃和调动,不断满足社会生产和基本的发展需求[4]。

三、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

木材在进行加工利用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发展核心指的是出材率,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出材率的控制和管理来对经济效益做到更大的发展和保护作用。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木材加工原料技术管理是整个木材加工利用的重点工作,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将技术管理工作尽可能的深入到每一个加工的环节和工序之中。为了更好的增加木材原料加工的合理利用,增强企业的收益,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更好的对木材加工原料加工中相关的设计进行分类和完善,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正常运转。2、建立起木材市场信息体系和木材加工技术咨询的两个体系,是木材加工在更为规范的模式下进行。3、开展和实行专业的木材加工责任管理制度,保证木材在加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更为专业的水准,为这项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同时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是我们进行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环节。特别是对修理工、力工和技术人员的技术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通过采用技能培训的方式,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将木材加工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和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木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更是要全面提升木材的加工率,保证木材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完善和提升也将促进木材加工技术的更新,希望对我国的木材利用率能更好的提升,同时全面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华锋.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35(8):93-93.

[2] 万立春.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4,35(1):203-203,206.

[3] 曹洪森.如何提高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64(11):342-342.

[4] 侯勇.提高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中国林副特产,2015,29(3):94-95,98.

原料加工篇4

问: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三种转基因大豆属什么类型?

答:据农业部给出的信息,获批的三种大豆分别是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农业部批准进口这三种大豆用作加工原料。

问:这三种转基因大豆与普通大豆有什么区别?目前在哪些国家种植?

答:据非营利组织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办管理局网站介绍,CV127剂耐受的转基因大豆,种植于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MON87701是抗鳞翅目昆虫的转基因大豆,种植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MON87701×MON89788是抗鳞翅目昆虫兼对草甘膦类除草剂耐受的转基因大豆,种植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

问:这三个大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食用和加工情况如何?

答: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办管理局的信息显示,CV127大豆已获美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国批准,可直接食用或用于食品加工,美国、阿根廷、巴西、菲律宾和俄罗斯等国已批准这类大豆可直接用作饲料或饲料加工;MON87701大豆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已批准直接食用或用于食品加工,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批准直接用作饲料或用于饲料加工;MON87701×MON89788则在欧盟、巴西、墨西哥和巴拉圭等国获批直接食用或用于食品加工,欧盟、巴西和韩国等国批准直接用作饲料或用于饲料加工。

问:这三种转基因大豆安全吗?

答:就CV127大豆而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012年1月在其官网上公布的安全性评估报告显示,巴斯夫公司已提交相关信息给当局进行评估,该公司得出的结论是,除了有目的的修改外(指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耐受性),CV127大豆在其食品和饲料用途方面,与目前种植、销售和消费的其他大豆相比,在成分和其他相关参数上并无实质不同。对此,该机构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需要进一步评估的安全问题,或与《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有关的管理问题。

就MON87701大豆,美国药管局2010年8月在其官网上公布的安全性评估报告说,该局对孟山都公司提交信息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这种大豆进入市场流通前,该机构没有发现它存在需进一步评估的安全性等问题。美国农业部在2011年给出的结论是:MON87701大豆不太可能存在植物病虫害风险。

对MON87701×MON89788大豆,记者在美国药管局和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网站没有查询到相关信息。但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生物委员会2012年2月在其网站上公布的评估结果说,对这种大豆进行的安全评审“已解决了成员国所提出的科学性评价问题,在有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环境方面,它与非转基因品种一样安全,可以用于食品和饲料等方面。”

问: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美国如何消费相关产品?

答:美国的大部分转基因作物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方面。美国药管局今年5月的一份声明说,转基因食品已在美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中存在约20年。转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是美国种植最广泛的三种作物。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转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94%、93%和88%。

链 接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商业化进程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随后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已经占全球耕地的10%。现有29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的人口数量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居世界前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美国占全球43%。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和南非是发展中国家中五个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中,巴西连续3年带动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增长。

原料加工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6-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改革专业课程模式及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原料准备与加热》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专业课程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学校要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改革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模式的开发创新与研究

专业课程模式的开发是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专业课程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众所周知,专业课程不同于其它课,它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同时又由于很少推导和演示而缺乏趣味性,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要开发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原料准备与加热》课程的开发

《原料准备与加热》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将以往开设的《冶金炉热工基础》、《加热炉》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根据高职学生冶金热工岗位实际需要而开发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模式,将《原料准备与加热》课程分为八个教学领域,融加热炉基础知识、原料准备与加热、钢的加热工艺、筑炉材料、加热炉的基本构成、冶金炉、加热炉的技术经济指标、热工检测与自动调节等知识点于一体,使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岗位本领。

四、工作过程导向的《原料准备与加热》教学模式的研究

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做”于一体的模式,笔者总结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专业课程模式研究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一般学生高职毕业后,是从事现场技术操作工作和基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既要熟悉工程师的工作,又要熟悉操做工的工作,既要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能力是知识的升华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既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要讲好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具备岗位实践技能,即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结合企业岗位需要挖掘教材中培养能力的因素,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注意岗位新知识、新信息的反馈,克服照本宣科的弊端,讲透重点、难点、留下浅显易懂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分组探讨学习,但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总结,避免学生因懒惰而敷衍了事,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在讲授专业课时不要将一门专业课孤立起来讲授,应注意与专业基础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扩展了该学科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如在讲冶金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原料准备与加热》专业课程中的金属加热工艺时,就要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程《塑性变形与轧制技术》里的铁——碳平衡相图和轧钢原理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更进一步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加以有机的结合、融会贯通,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发明、埋下伏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

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随着专业课程模式开发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要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必须引入到教学领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学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也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又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精讲多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人脑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着眼于人脑潜力的开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促进思考。因为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引起注意,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专业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专业课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建优质的多媒体教室,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育、教学需求,以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

3.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及现场教学场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要有超前意识,新购置的机器设备要紧密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要考虑到利用率和覆盖面,例如热工实训室购置的职能一体化马佛炉,除满足冶金系的冶金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金属制品专业、冶金机械专业使用外还能满足机械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等专业使用,同时还能满足学院其它系开设的《冶金概论》课使用。高职院校在适应社会需要开设课程,以及建设实验、实训室的同时还应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不断改善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同时加强校外定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经过多届学生到生产现场教学实践后证明,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中可以学到新的技术,发现新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现场教学中获得书本中没有的新知识,使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学生受益匪浅,适应了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强化对学生基本功培训,为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要注重教学环节研究,以促进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①认真批改、分析任务工作单、注意课上和课后引导及信息反馈。每一次上专业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发放给每人一张任务工作评价单,下课前填写完整交上来。工作任务评价单里设立了工作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例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项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的放矢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和工作热情高涨,杜绝了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要使工作任务评价单安排得很妥当,重要的是解决好题目的“质”和“量”,从而达到使不同层次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技巧的目的。工作任务评价单的“量”要体现出精,不要面面俱到,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给学生留出充分讨论问题的时间,做到精选、精练,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②注意考核方法的开发。重要一环还在于考核方法的开发。采用平时的学习态度、任务工作评价单的完成情况、实验、实训、实习动手表现能力、学期末口试和笔试等项考核等,根据各项权重加和作为学生的结课成绩,这样就很客观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比较公平的评价。试卷分析,应对考核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详尽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对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③实行“双证书”制,以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毕业时要具有“毕业证”和“职业岗位技能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同时还相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原料加工篇6

(一)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方式。进料加工按照对外签约形式分为“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和“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是指我方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动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返销出口的交易形式。简称“进料非对口”。“进料加工对口合同”是指买卖双方分别签订进出口对口合同,料件进口时,我方先付料件款,加工成品出口时再向对方收取出口成品款项的交易形式,包括动用外汇的对口合同或不同客户的对口联号合同,以及对开信用证的对口合同,简称“进料进口”。

来料加工包括以下七种方式:第一种是对口合同。我方不动用外汇的情况下赚取工缴费,即外商与我国外资公司先签订一份作价卖给中方外贸公司原材料的出口合同,中方以远期信用证支付贷款;然后,外商再与我方签订一份用外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加工为成品的进口合同,以即期信用证支付成品与原材料之间的差额。第二种到第六种可见表格。

通过上述对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定义的描述可以看出,用这八种贸易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前期采购所需的原材料都可以使用国产料件。

(二)利用国产料件现状。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统计,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5497.2亿美元增长35.9%,增速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6%,与上年持平。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279.9亿美元增长35.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5.3%;进口额为2217.3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36.1%,提高2.8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口总值的39.5%;加工贸易项下实现贸易顺差1062.6亿美元,顺差规模比上年扩大273.5亿美元。可见,加工贸易将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但是,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在我国并未形成产业集聚,仍是“候鸟经济”而不是“榕树经济”。我国主要负责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装配环节,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却很少采用国产料件。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一方面,使国产料件销量减少,不利于带动上游企业的发展,使产业链无法延伸。另一方面,大量进口原材料的引入,对国产原材料形成冲击,当进口原材料内销时,会抢占国内市场,与国内的相关企业形成竞争。因此,提高国产料件的利用率,是关系到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二、国产料件利用率低原因分析

1、质量问题。国产料件的质量往往不够稳定,供应商品质意识薄弱,不少国产产品的品质仍然与国际水平有一段距离,不能切合外商的需要,并为国外订货商所接受。

2、金融政策。使用国产原材料时,转厂手续十分繁琐;而且在国内购买原材料时,较难利用银行信用方式支付货款,多数供应商都不能提供较优惠的付款条件。

3、税收政策。我国为了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来料加工项下的原材料、件及加工后所得的工缴费,实行免征相应的增值税、消费税政策。而对进料加工项下采购的进口原材料、件采取保税政策,只对进料加工中未实现复出口的原材料和产品征税。而对进料加工项下采购的国产料件,在进入保税区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在复出口时再按相应的政策退税。经统计,其退税比例要小于在国内的征税比例,这样减少外商使用国产料件的积极性。

4、我国公司信誉问题。由于我国缺乏对个人和公司的信誉评估机制,外商最注重的信誉问题无法考核。一些外国买家明确规定要采用一定比例的进口原料,限制了使用国产原材料的灵活性。

三、解决途径探究

1、国产料件质量。国内厂家应积极在品质、交货期、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作出改善,以提高原材料方面的配套能力。同时,政府方面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组织洽谈会、商情信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络、通过互联网上推介、配对等,协助外商和国内原材料供应厂家建立联系,协商解决在运作方面的问题。

2、国内金融政策。目前,我国的价格、投资、税收和贷款等政策几乎都向下游最终产品倾斜,只有改变这种倾向,才能引导资金(外资)对中上游产业的投入。同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为加工贸易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厂家提供信贷,为外商在我国的采购提供便利,加大其对国产料件的使用兴趣。

3、国内税收政策。对所使用的国产料件的征、退税的规定应进一步合理化。对国产料件税收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或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在国产料件退税问题上,是否可以考虑优先退还,防止出现企业使用国产料件比例越大,缴税越多,资金占用越大的问题。可借鉴国家对钢材、棉花的“以出顶进”政策,对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视同进口料件予以保税。

4、信用评估机制。应建立相对完善的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以增强外商与国内企业交易的信心;同时银行也可以利用这个评估的结果,进行信用等级的划分,对信誉较好的企业给予更多优惠的信贷服务,这样就可以解决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多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经营状况与还款能力直接挂钩,对这些企业提供信贷可以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增加银行的利润。

5、适应国外市场需求问题。由于来料与进料加工主要面向国外市场,相对而言,必然是国外的原料更适合客户的要求。因此,对于确实难以在国内找到合格替代品的原材料,应酌情减少保证金或在“限制类”中予以剔除,以免妨碍加工贸易的正常运作。

原料加工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规范原料奶收购价格秩序,防止原料奶价格大起大落,维护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现就做好原料奶价格协调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抓紧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为加强对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指导,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奶业协会、奶业经济合作组织、乳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参加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按照产销加工各环节都能获得合理利润和质价相符的原则,综合考虑奶牛饲养成本、原料奶流通费用、乳品加工企业成本费用以及淡旺季节生产需求、质量差异情况等因素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并由奶业协会定期公布,作为原料奶交易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的参考。当地价格、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规范原料奶交易行为。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会同省工商部门制定统一规范的原料奶收购合同,明确原料奶交易的数量、质量要求、价格、计价标准和违约责任等,并配合工商部门指导监督原料奶购销双方遵照执行。要按照国发31号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逐步实现原料奶收购的优质优价。

三、加强原料奶市场监督检查。各地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原料奶市场的监督检查。价格主管部门要重点查处原料奶购销过程中压级压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查处原料奶购销中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奶牛饲养场的卫生监督管理,落实各项疫病防控措施,严厉打击滥用饲料添加剂、兽药、违禁添加物,以及违反规定使用兽药及抗生素、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饲料等危害牛奶质量安全的行为。

原料加工篇8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寿命状况。良好的公路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运输效率,确保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减少公路运行后的维修费用,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通常公路路基由路面和路堤构成,路基施工主要是对公路地面的开挖、填充、以及压实。为了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施工方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二、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方法

(一)建立专业的施工团队

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管理模式尚不健全,管理漏洞较多,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较多的不便,直接影响到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为加强对公路工程的管理,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根据国家针对公路工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结合具体公路工程施工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公路工程管理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发现寻找公路建设管理中的漏洞,不断针对漏洞进行管理模式的重新定义、修正,健全管理机制,并严格实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团队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同时,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团队主体由人组成,因此,在进行管理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员的培养,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对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科学施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的顺利实施十分关键。 要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人员的技能培养,组织学习公路施工技能,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团队的综合素养,提高施工水平,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高质量施工。

(二)加强对公路路基路面材料的监测

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施工使用的原料质量安全对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只有高质量的施工原料才能保证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为此,要加强对原料的管理,全方位了解各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原料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对原料的控制:

1、设立专人进行原料采购工作

在原料采购过程中,要选取可靠的、综合素养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的人员作为原料采购人员,并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实时化专业技能学习,提高采购人员对原料的区分能力,从而提高原料采购能力。

2、与原料厂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原料采购过程中,选取有高质量原料、有良好信誉的厂方进行长期的原料供给合作,以提高原料质量,有效避免发生原料市场种类繁多、难以选择的现象。

3、科学安排原料供给

针对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进度,科学、合理安排原料的供给工作,防止原料大量堆积、也有效避免原料供应不足等显现,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水平。

4、加强对原料的验收工作

在购进材料之后,要加强对原料的试验、验收工作,确保原料高质量,从而保证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由于原料的不同比例混合,会出现不同质量、不同性能的材料,为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高质量施工,要求施工团队要结合公路路基路面具体施工,科学配置原料,加强对原料的配置工作,提高原料性能,从而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高质量施工

(三)加强对各项施工的质量监管、控制

1、公路路基的质量控制

公路路基通常都是用常规的土质修建的,公路路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公路未来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行人的生命安全。为有效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要求在路基修建前,要充分做好对土质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所选土质适合路基的修建。通常在土质较为松软的地段施工时,在土中拌入适量的水泥、石灰来提高土质的硬度和稳定性;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段,可在土中掺入颗粒材料。总之,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加以应对。

2、公路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公路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路面平整度的勘测,为有效防止路面塌陷等现象,要求在路基施工中,要适量加入石灰等材质,以提高路基的硬度,同时,还要加强对路面摊铺的管理,严格控制摊铺宽度,控制好施工温度和湿度,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3、路面病害防治

3.1、沥青路面的病害防治

沥青路面破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这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中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已不能承受车辆的荷载;另一类,是功能性破坏,如由于路面的不平整或抗滑性能降低,使其不再具有预期功能。沥青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环境、地质、气候条件的不同,病害的情况不一。现将几种常见问题阐述如下。

3.1.1、泛油

它大多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待气温变暖之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而引起。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

3.1.2、车辙、拥包

它是指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多数由于沥青混合料产生流动性变形损坏形成。在沥青路面道路的交叉口、停车站、陡坡上坡路段较为常见。其主要成因是路面在高温情况下抗剪切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应力,从而产生车辙、拥包。严重的车辙的内因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不合适。车辙、拥包的处置较为困难,严重的车辙则需要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

3.1.3、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和网裂几种。对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采用灌入热沥青材料封闭处理。对较宽的裂缝,则采用堵塞沥青石屑混合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龟裂、网裂严重的路段,则应进行补强或彻底翻修。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路面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对交通运输效率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时严格把关,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才能建成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上一篇:生物能源范文 下一篇:能源集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