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范文

时间:2023-03-18 09:31:45

原料加工范文第1篇

去掉鱼腥味鱼肴味更美

鱼肴的美味与营养丰富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众多的鱼肴烹调由于其鱼腥味的原因,失去了固有的特色与风味,达不到要求。从化学分析看,鱼腥味是鱼本身含的氧化三甲胺还原成三甲胺所产生的一种异味,如果除不掉,则影响鱼的风味。在实践中,可采用几种方法去掉鱼腥味:

一是将活鱼喂养几天后,以减少其鱼腥味。方法是,将草鱼、鲤鱼、泥鳅等腥味较重的鱼类,放入清水中,加入少许醋或菜油,让鱼吸收后吐出污物,鱼身的物质同醋或菜油发生反应,溶解了有腥味的物质,并隔半天到一天换水,2天~3天后便可使腥味减少。

二是在烹调之前通过码味除去。鱼在烹调前大都要进行码味处理,不但使鱼有一个“底味”(基础味),而且可以去掉腥味。所用的调料有:姜、蒜、葱、料酒、醋、芫荽等。因为鱼中所含的三甲胺在酒、姜、葱等的作用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溶解腥味。通过码味去掉腥味还要掌握时间,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块。一般地说,整鱼的码味时间要长一些,鱼条、鱼块要短一些。如900g重的鱼烹调前码味约20分钟即可;900g的鱼条、鱼块码味15分钟即可。鱼糁的制作可用葱姜汁搅拌,也可减少鱼腥味。

三是在烹调之中去掉腥味。化学实验表明,三甲胺在油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溶解后并挥发。采用煎、炸、蒸、烧等方法,如烧鱼可待锅中油烧热后,先下葱、姜、蒜炒几下,再下入鱼烧,可去腥增香;当然在烧的过程中,加入料酒、醋,更可以去腥、提鲜、增香

四是初加工后用汤或水氽一下。将鱼去鳃、鳞、破腹去内脏,用干净布擦干水分,入开水中氽一下,时间不要过长,俗称“飞一水”,三甲胺产生凝固变性,腥味就除去了。需要指出的是,烫的时间不宜太久,以鱼皮变色为度,如果时间太长,鱼皮要开裂,鱼肉变老,影响口感与形状。

发制干墨鱼用碱码焖泡

墨鱼在川菜烹调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传统川菜中的宴席运用十分广泛。由于四川属内陆省份,不产墨鱼。在川菜的烹调中,大多是用干墨鱼,因此干墨鱼的涨发是厨师的一项基本功。干墨鱼的涨发,有多种方法,以碱发多见。传统的碱发方法是:先将墨鱼用清水浸泡,待鱼吸收水分饱满后,再加入碱,比例按500g干墨鱼加入30g~40g烧碱,兑好碱水浸泡,冲入热水,使墨鱼自然吸收碱水,达到涨发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时间过长,不够滑爽,口感不好。实践证明,采用碱发,可以通过码、焖、泡三步骤来获得符合要求的墨鱼。

码――先将干墨鱼洗净,沥干水,放入温水中,泡软后,将墨鱼的头与身板分开,沥干水分。再兑好碱水,一般的比例为500g墨鱼用30g左右的碱,将墨鱼放入,搅拌均匀。用碱量不宜过大,太大墨鱼发过头,容易断裂、溶烂。其中墨鱼头质地较薄,碱要少码一些;墨鱼身质地较厚,应多码一些。时间要求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天码3小时~4小时左右,秋冬码7小时左右,达到墨鱼纤维松软。

焖――当墨鱼吸收水分后,要将烧至滚开的开水冲入墨鱼中;冲时要轻轻搅拌,让碱溶液均匀渗入墨鱼体中;这时候要立即盖上盖子,使热气回旋促使墨鱼干进一步吸收水分涨大;当温度下降冷却后,再冲入滚开水,如此反复2次~3次,逐渐减少碱的用量,然后即可得到合格的碱发墨鱼。

泡――当经过焖发之后,墨鱼基本发好,但是碱味很重,还要将墨鱼捞出(原汁留用)用开水汤氽1次~2次,捞入容器中,再将原汁的碱水加入泡好即可。用时再用热水氽一下,清水洗一下,即可烹调。

鱼骨属珍品发好需透明

鱼骨,又名鱼脆,鱼脑,是由鲨鱼、鲟鱼的软骨加工而成。历来属于山珍海味中的珍品,多用于高档宴席。在川菜中鱼骨常用作甜菜汤羹,如菠萝鱼脆、鲜橙鱼脆、桔络鱼脆等。

鱼骨在做菜之前,由于是干货,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色泽白色或者米黄色,必须进行发制。发制的标准是:像玻璃般的透明,口感脆糯,所以人们称为“鱼脆”。

鱼骨的涨发难度不大,为一洗二泡三蒸。洗用清水,动作要轻,将灰尘和杂质洗干净即可;然后取一容器放入鱼骨加入水泡30分钟以上,将水去一部分,再放入笼中蒸1.5小时,当鱼骨柔软透明时捞出,再放入清水泡2小时,换一次水即可备用。在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鱼骨的老嫩。色泽暗的为老骨,发蒸的时间长一些,色泽淡的为嫩骨,发蒸的时间短一些,如嫩鱼骨蒸40分钟就可以了。

需要指出的是新鲜的鱼骨涨发难度很大,必须掌握。以鲟鱼头骨为例,首先将鱼骨洗净血污,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姜、葱、料酒用大火烧开,打去浮末,改用小火焖2小时,然后刮去上面的残肉,剔干净,再放入锅中加入水、姜、葱、料酒焖30分钟,捞出用热水洗干净,待鱼骨变成透明状时泡入水中待用;大的鱼骨要增加次数,直到透明为止。

油发猪蹄筋泡炸加水漂

猪蹄筋是一种常见的烹饪原料,作为干货,要经过发制好后再进行烹制。猪蹄筋的发制要采用油发。其过程可概括为“泡炸加水漂”。即:温油泡、热油炸、温水泡三个阶段。

先将蹄筋用温水泡一下,洗去表面灰尘,用干净布抹去水分,再进行油发。具体如下:

1.温油泡。将油锅放火上,加入油,立即将蹄筋冷油下锅,这时候要将火调成小火,让油温升到30℃左右,恒定一段时间,使蹄筋与油温达到平衡状态,蹄筋中的少许水分最大限度的蒸发,原料由硬变软;此时稍稍调高火力,使油温慢慢上升,当油温达到90℃时,蹄筋出现起泡现象,逐渐全身翻泡,达到“蜂窝眼”的状态;当一段时间过后,如果蹄筋出现收缩,由长变短、由粗变细、油色变得浑浊、整锅泛起气泡时即可调大火加温。

2.热油炸。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将火稍稍调大,当油温上升到140℃左右,蹄筋又发生了变化,由软变硬、发生膨胀现象、渐渐地浮到油面上来;这时候又要控制油温的升高,可将锅端离火口(采取偏火口),并用手勺不断地搅动蹄筋,使之受热均匀,对一些厚粗的部位可以淋热油加温;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劈叭”的响声,蹄筋全部浮到油面,呈海锦状即可。

原料加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 工艺 原料 价格 除尘器 应用

除尘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干式除尘,包括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二是湿式除尘器,包括水喷淋塔、冲击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泡沫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等。

1 静电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是利用电场产生的电场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设备。由于静电除尘器具有压力损失小、处理烟气量大、能耗低、对细粉尘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因此在黄磷生产中常用于净化磷炉气和原料干燥中产生的粉尘。静电除尘器主要由除尘器壳体、灰斗、放电极、集尘极、气流分布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绝缘密封等组成。

静电除尘器的不足之处是:设备庞大、一次投资费用高、结构较复杂,制造、安装的精度要求高、对粉尘的比电阻有一定要求。

2 袋式除尘器

2.1 袋式除尘器除尘原理

袋式除尘器的原理是尘粒在穿过滤布纤维时因惯性力作用与纤维碰撞而被拦截。在脉冲和气箱式脉冲除尘器中,粉尘附着在滤袋的外表面。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而干净气体通过滤料进入滤袋内部。滤袋内部的笼架用来支撑滤袋,确保滤袋不被吸扁而导致过滤失效,净化的气体通过滤袋内部进入布袋除尘器上腔,然后从排放管排出。

袋式除尘器根据清灰方式可分为:机械振打清灰方式、反吹清灰方式、反吹和振打联合清灰方式、脉动反吹清灰方式、脉冲喷吹清灰方式等几种。

如LQMC型布袋除尘器属脉冲喷吹清灰方式,主要由壳体、灰斗、排灰装置、支架和脉冲清灰系统等部分组成。当含尘气体从进风口进入收尘器后,首先碰到进风口中间的斜隔板,气流便转向流入灰斗,同时气流速度变慢,由于惯性作用,使气体中粗粒粉尘直接落入灰斗,起到预收尘的作用。进入灰斗的气流随后折向上通过内部装有金属骨架的滤袋,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滤袋上部的清洁室,汇集到出风管排出。每个收尘室装有一个提升阀,清灰时提升阀关闭,切断通过该收尘室的过滤气流,随即脉冲阀开启,向滤袋内喷入高压空气,以清除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各收尘室的脉冲喷吹宽度和清灰周期,由专用的清灰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

2.2 袋式除尘器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要注意操作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滤袋会被烧坏,温度过低,若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滤袋结露,尘粒黏附在布袋上,振打也很难将尘粒振落,使布袋过早失去除尘功效。除温度外,滤袋的使用寿命与其材质、烟气成分、露点、粉尘性质等因素有关,同时还受到过滤风速、入口粉尘浓度、清灰频率和管理维护质量高低的影响。

3 旋风除尘器

3.1 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从入口导入除尘器的外壳和排气管之间,形成旋转向下的外旋流。悬浮于外旋流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向器壁,失去动能落入除尘器下部,由排尘孔排出。净化后的气体形成上升的内旋流并经过排气管排出。

3.2 应用范围及特点

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净化大于5 ~ 10的非黏性、非纤维性的干燥粉尘。它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结构简单、耐高温操作、设备运行稳定、费用和阻力较低800 ~ 1600Pa(80 ~ 160mmH2O)的净化设备,旋风除尘器在净化设备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4 重力沉降室除尘

重力沉降室是一种最简单的除尘器,它是依靠重力的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室实际上是一个断面较大的空室,含尘气体由断面较小的风管进入沉降室后,气流速度大大降低,尘粒便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对于密度一定的尘粒,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大;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小。所以,要使微细的尘粒在沉降室中靠重力作用沉降下来,沉降室就要造得很长;若要减小沉降室的长度,就得把气流的水平流速取得很低,等于把沉降室的断面加大,这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行不通。因此重力沉降室仅适用于捕集粒径大于以上的粉尘。

重力沉降室除尘结构简单,可用砖砌,造价便宜,施工容易,维护管理方便。特别是在没有引风机,单靠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是一种较好的除尘方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除尘效率低。因此,一般只把沉降室除尘作为第一级粗净化,而在它后面串联效率较高的第二级除尘器。

5 惯性除尘器

惯性除尘器也叫惰性除尘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粉尘与气体在运动中惯性力的不同,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一般都是在含尘气流的前方设置某种形式的障碍物,使气流的方向急剧改变。此时粉尘由于其惯性力比气体大得多,尘粒便脱离气流而被分离出来,得到净化的气体在急剧改变方向后排出。

6 大、中小型制磷装置原料的除尘系统

黄磷原料生产的除尘有旋风除尘、袋式除尘,泡沫洗涤除尘,静电除尘等。中小型制磷电炉一般设计时选用旋风加喷淋洗涤除尘,而大型制磷电炉设计时选用袋式、静电除尘,只不过在大小、选型上各有不同而已。

6.1 中小型制磷电炉旋风、喷淋洗涤除尘系统

该系统由旋风除尘器、输送管道、抽风机、喷淋洗涤塔、喷淋水循环泵、污水沉淀循环池等组成。物料经供干分离扬起的粉尘随烟气离开供干机进人旋风除尘,将大粒度的粉尘首先沉降,抽风机将微粒粉尘与烟气送入洗涤塔下部与塔顶喷下的水雾逆流接触而将粉尘洗涤下来,经喷淋洗涤的烟气达到排放标准排入大气;喷淋洗涤后的浑浊污水进入沉降池,经折流沉降后的水返回淋泵入口,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喷淋洗涤的封闭循环水系统。没污水外排,只需根据循环池的水位定期清理污泥和补充一定蒸发水量。这种旋风除尘加喷淋洗涤配套使用,实践证明,除尘效果较为理想,处理费用低、环保。

中小型制磷电炉在除尘主体部分仅此系统,在设计施工制作扩散式旋风除尘器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反射屏角度、环境面积与粉尘性质的对应关系。假若单位时间内分离下来的粉尘量较大,则反射屏的环境面积应设计选择大一点;反之,则小一点。对流动性好、休止角比较小的粉尘,反射屏倾角选择宜小一些,以提高气流停留时间;反之,则宜大些,使落下的粉尘易于排出。其次,反射屏的表面应光滑,以免积灰。

6.2 大型制磷电炉的原料除尘系统

大型制磷电炉的原料除尘考虑比较全面,几乎每个产生扬尘的位置都有真空吸尘,并且由管道连成一个系统,分段吸尘,统一处理。例如,皮带运输机的交接处、振动筛、加料口处等都设有真空吸尘罩。除了旋风、泡沫洗涤除尘外还有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使用效果都不错,但一次投资成本和费用相应增加。

参考文献

[1] 罗旋.化工行业发展模式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

[2] 齐健国.关于化工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经

原料加工范文第3篇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理论与实践脱节。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训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演示某一种原料的初加工过程,在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果有相关的新鲜度鉴别、营养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是围起来听着,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记下理论要点。在练习时,学生也只是有样学样,回忆教师的操作流程,完成初加工工作,最后教师看到学生的初加工成品后给出本次课程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学生评价上也非常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单一地将初加工成品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目标仅限于完成课堂任务。2.培养方式脱节。当前餐饮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但技工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却缺乏充足的调研数据,没有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企业专家虽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会议中,但实质上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这就导致中级工、高级工的培养只是在课程上存在差异,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却颇高。于是,中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些“超纲”,知识面广,难度较高,教师在授课时会感觉困难重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高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而杂,有的课程与岗位要求不符,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师生矛盾较多。3.教学方法脱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思想上的不先进、技术上的落后,大多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三尺讲台,一本教材,一台多媒体设备,一遍一遍地讲理论知识点,一遍一遍地示范实操技能,这就是烹饪专业传统教学的常见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要点,无法将课堂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会重点讲授鱼类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多种类型的鱼,但在烹饪原料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领取原料时甚至辨别不出鱼的品种,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学生只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与交流,最后自己一上手就漏洞百出,这就是典型的“眼睛会了手没会”。

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优势

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首批课改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备烹饪原料初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在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抽取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团队,对不同层次的餐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亲自到餐饮企业厨房初加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编写餐饮行业的调研报告。随后邀请10名酒店行政总厨作为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在课改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重组,开发了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融合了烹饪原料知识、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多门专业课程,借助学生工作页这一媒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任务中,还能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既要动脑、动手又要动口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团结协作、敢于实践,课后总结,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力拓展的学习目标。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也是唯一一门一体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课程,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为后续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做好引导工作。另外,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刻启动,因此,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的课程,也是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课程,更是脚踏实地培养一个个工匠、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用心锻造一个个匠魂的课程。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1.齐全的一体化工作站。为了更好地促进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设了初加工一体化工作站,站内设定三大主要区域,即资讯区、学习区、工作区。资讯区的设施为与互联网联接的多台计算机和书柜,书柜用来存放一体化课程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教材,教具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学习区的设施由桌椅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组成,桌椅和多媒体采用分组设置的形式进行布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前的团队学习以及后期的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后期进行观察巡视辅导;工作区由专业配置的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组成,能够满足课程的加工需求。2.新式的教学方式。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总结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结合餐饮企业的用人需求,改进了枯燥的讲授法、示范法,制订了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下发初加工任务,学生团队合作,组内分工,查阅资料,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工方案的制定和加工难点的攻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辅助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补充、完善各类知识点与技能点。工作页作为一种载体,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都以纸质形式保留下来,学生在书写或练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课后可以自行巩固,举一反三。3.全面的教学评价。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一改往常通过加工成品给出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习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都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烹饪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细则包括学生的学风学貌、工作态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语言表达、组织分配、相关技能、卫生习惯、创新意识、总结汇报等多项评价内容,从多方面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检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科学性。

四、一体化教学的改进方向

1.一体化教师队伍需壮大。目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一体化课改的参与教师仅有10位,每人承担1-2门课程的课改任务及授课任务,工作量繁杂。多年级的不同一体化课程的开展使得一体化教师的需求数量增加,而未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及培训的教师由于不熟悉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教学方法,很难承担一体化课程的授课任务,因此出现了一体化教师课时量大,非一体化教师无课上的极端情况。为解决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教师紧缺问题,应尽快安排教师参与一体化课程的相关培训,让教师尽快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参与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如果有条件,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充当本课程的助教,在课前参与到教学设计、工作页和教案的编写中,与老教师合力创新教学活动,跟随正常教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这样师徒结对的一对一辅导,能够在解决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师紧缺问题之余,助力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同时还能为后续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打下基础。2.一体化教材需开发。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没有规定的教材,目前学生所用的工作页由开发课程的教师编写,既是学生理论学习的书本,又是学生技能操作的学习成果。工作页中会有“小提示”作为知识链接,用于拓宽本课程在原料分类、感官鉴别、营养价值、加工要求、净料率计算等方面的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一体化工作站会配有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学、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等教材,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依然会出现盲目翻书无果,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而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规范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查找的效率,规范初加工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急需开发属于本课程的一体化教材。3.教学方法需创新。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由5个学习任务构成,分别是常见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初加工、常见禽类原料的初加工、常见畜类原料的初加工、常见水产原料的初加工、普通干货类原料的初加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相同的一体化上课流程进行的,主要包括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4个环节。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教师把1个学习任务上5次的错觉,而教师也会出现同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多次的情况,进而导致教师与学生都丧失新鲜感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而应该多开发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4.教学资源需完善。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在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已开设3年,而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再加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教案、学生工作页等辅助教学资料绝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在发展中改革,在需求中完善。为了开发与完善一体化课程,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要求相关一体化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一体化实习,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技能,另一方面则是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最新的加工技术。教师要利用实习阶段搜集到的信息,做好教学资料的更新与换代,杜绝出现一份资料用3年、上课经常“热剩饭”的情况。

原料加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木材加工原料;合理利用;技术管理;产品经济核算

中图分类号 TS68;S7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03-01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我国木材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近几年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能够尽快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我国将逐渐降低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将消除,以采取一致性的标准,加强经济技术间的合作,这也为亚太地区的木材工业产品提前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条件。亚太区提前贸易自由化的木材工业产品主要是指森林及林产品,环境认证、原料、木材半成品和成品等逐渐被发达国家所认同,木材生产已经成为林业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全新的形势,同样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家正在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从战略方面需要对林业建设进行全面的划分,对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和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加快木材经济的迅速发展[1]。

1 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

1.1 森林资源的利用

目前,人们对木材的加工离不开森林,森林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原料的唯一来源。从森林的整体角度来看,木材加工原料主要从杨树、桦树、杉树、松树、桉树等为主体的次生林带产出;从森林树木年龄的角度来说,这些木材加工原料都属于60年以下中小径的林木。依据我国林业局规划的长远指标及短期性计划,并结合我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每年都需要对森林实施间伐利用、扶育以及改造[2]。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一些经济价值比较低的林木进行深加工和细加工,以从中找出可以投入到市场中的具备经济价值型的木材,以缓解林区的木材原料产出压力,为林区找出一条排忧解难的出路。在对森林资源不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节约森林资源和利用开发资源相结合,避免出现只利用、不节约的行为,要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1.2 木材加工原料的合理利用

木材加工是人们利用木材的一个步骤,而对木材原料进行利用必须要遵循合理的原则,遵循综合经营原则、量材取料原则、量木进锯原则、量质利用原则是木材原料合理加工利用的四大原则。近几年,对森林的利用比较彻底,会经常出现木材加工原料来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也会出现木材加工资金紧张或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木材的综合利用就大大发挥了解决危机的作用,木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林区振兴林业、治理危机的重要手段。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对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大力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产业,并深化及保持此项产业的兴盛。从宏观角度上来说,要把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的框架摆稳;从微观角度上来说,根据木材资源的具体情况加工出精、尖、高的小型木制产品。转变林区木制产品原料旧的加工市场模式,让市场活跃起来,并将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摆脱粗放型木材加工的方式方法。从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出发,必须把木材加工当作是原料的重要基础,不断发展极具林区特色的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产业,并将对新型木材进行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了拓宽林区的经济来源,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将木材原料有规范、有计划地一边进行纸浆、胶合板、纸板及林产工业等传统加工,另一边有措施、有目的地生产农业、工业、文化、民用等设施,从而大力促进林区的发展,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3]。

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木材加工行业的节能环保意识应该大大加强,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从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自主创新设计着手,设计开发出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以提高木材加工的精确度,减少木材的损失量,最终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因此,对木材原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利用,充分利用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技术管理

2.1 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

所谓的技术是指从木材原料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这一个范围来讲,木材加工原料技术即将所学的木材专业基础、科学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的管理就是在每一项木材生产工艺中,依据先前制定的目标,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将行政和木材加工原料技术结合成为生产技术的组织。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要求人们在技术管理整体概念的指导下,凭借科学组织达到木材加工生产技术多年的工艺目标,强化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最终完成木材加工的经济技术指标。

2.2 技术管理在木材加工中的作用

在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和技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木

材原料加工生产作业领域中的核心指标就是原料的出材率,这个核心指标代表着木材原料自身的经济效益,出材率的高低等同于自身经济效益的好坏。从核心指标这个角度来讲,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在原料木材加工中所具备的灵魂作用,表明了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已经成为木材加工综合利用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发挥在木材综合利用中的灵魂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木材原料加工中机锯的相关设施进行分类和完善,争取确定每个截锯环节的设施,如截锯设施、中小型电锯设施、带锯、旋切机等设施,形成一系列完整的配套设施;二是建立木材市场信息体系、木材加工技术咨询体系两大体系,将其完善并充分利用,进而对木材技工进锯的对象进行严格筛选及确定,以防木材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滞销的现象;三是提高木材加工工人的专业素养,强化其队伍建设,对从事劳力、技工、修理工等工作人员实施专业课程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4],以更好地服务于木材加工行业;四是实行较为专业性的木材加工责任管理制度,此制度以木材加工技术人员作为核心,针对选材、量尺、锯工等工种实施技术跟踪方式,实时掌握木材加工的进度,避免一些工作疏漏造成的经济损失。

3 木材加工原料的产品经济核算

木材加工原料的产品经济核算必须和木材加工产品同时进行管理,并做到两者相互依托,不对任何一方偏重。根据木材加工的程度和规模,在经济上实施核算的基本范围包括木材原料采购、木材原料运输、木材原料加工、木制产品销售4个主要阶段。从木材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来看,如果要求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木材生产以及木材加工原料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木材原料的采购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质量低劣的原料进入生产区;二是在木材原料的运输方面,对运输距离严格把关,并把握好运输时间,保证原料正常进入加工区域,以免耽误加工进度;三是在木材加工方面,对木材原料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将原料的价值最大化;四是在木制产品的销售方面,严格把好价格关,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在木材加工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不断向集资制及股份制经营这一方向发展,活络木材加工产业的机制体系,以进一步稳定木制产品的价格并长久保持产品价格,最终达到木材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建立信息网络对扩大木材价格产品销量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吸引大批量具有林区特色的木制产品进入市场之中[3]。

4 结语

我国木材工业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设备制造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目前社会大众对木材利用的要求,木材产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森林资源当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对木材原料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木材原料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木材工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化发展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仍需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提高木材综合利用效率,如何对木材加工原料进行合理利用,并对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为节能环保型木材的加工不断努力,以期实现木材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丁文.掌握合理造材原则提高腐朽原条造材技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63-64.

[2] 宋华锋.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8):93.

[3] 韩学富,姜淑琴.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龙江社会科学,1995(S1):93-95.

[4] 赵冰清.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企业研究,2013(8):35.

作者简介 万立春(1967-),男,广西田林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木材经营、加工、检验工作。

原料加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木材加工;原料利用;效率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关税也逐渐降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森工企业也逐渐跻身于国际市场。在林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木材加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是林业企业发展中的一把双刃剑。目前,我国森工企业在加工木材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导致资源极度浪费,也不能够有效的保证林副产品的质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改善木材加工条件,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采用先进的技术,严格管理其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保证林产品的生产质量。对木材的加工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同时对加工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加大木材原料的利用率,加快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1 木材加工业发展概况

1.1 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导致亚太地区的木材工业产品贸易提前自由化,这里所指的木材工业产品主要包括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料,森林以及林产品环境认证正在逐渐被发达国家消费者所认同,欧美的林产品消费、林产品销售以及林产品生产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之中,对于国际林产品市场产生了十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我国将逐渐将关税降低,将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加强经济技术的合作,采取一致性的标准等等,旨在能够逐渐融入到国际市场之中。木材加工是以木材为原料,使用机械或者化学方法进行加工,成品保留木材基本特性的一种加工行业。森林工业中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都是森林采伐运输的后续产业,是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木材加工在我国属于传统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通过积极的探索,将原木和锯材的进口转变为出口,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可持续利用。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消费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改变了国际原木市场格局。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森林资源逐渐枯竭,竞争压力加大,木材原料成本增高。

1.2 目前较前沿的木材加工技术

目前我们在木材加工中,高速切削技术被人们应用的十分广泛。它主要是通过提高刀具、砂轮的转速,来使其加工效果得到改善,让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林业产品的加工制造。虽然这种加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这对刀具的要求十分的苛刻。纳米改性加工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科技对木材原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优化的一种加工技术。它是将微波处理技术与压力浸渍等方法有机结合提升木材的渗透性,然后尽可能多的使前驱溶液进入木材原体的内部结构中,以木材为原生场所,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材料后成为新型的复合材料。超声波切割技术是利用工具端面做超声振动通过磨料的机械碰撞作用、磨抛和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工木材的一种技术。超声波切割技术虽然对木材的硬度有所要求,但它依然对木材部件各种形状的加工有很好的适应度。绿色环保加工技术主要是应现代社会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系列新概念加工技术。如木材加工过程中的除尘、除噪振技术以及废旧木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

1.3 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

木材加工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有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两方面。木材加工原料技术是专业基础、科技知识和理论实践之间的结合。管理则是根据既定目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措施组织木材原料加工实施技术,并结合行政习惯组织生产技术。为了完善木材加工管理在木材加工中的作用,需要做到:对木材原料加工中机锯的相关设施进行分类和完善,争取确定每个截锯环节的设施。建立健全的木材市场信息体系、木材加工技术咨询体系两大体系;提高木材加工工人的专业素养;实行较为专业性的木材加工责任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力工、修理工和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技术水平,同时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实行合理的再认识。

2 木材加工原料利用率提高措施

2.1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业加工业现代化改革进程中,木材加工是林业产品生产最关键的环节,对产品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不能竭泽而渔,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提高木材加工效果,减少废料。我国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颁布了相关法律强制约束木材加工业的生产加工方式,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对加工精细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手段控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木材加工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市场活跃度,实现木材加工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林业发展建设实际要求。可通过对国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根据林区自身特色选择适用的市场形势,实现木材加工相关内容的综合管理。

2.2 选用木材利用率更高的加工技术

在采取高速切削技术进行木材加工时需要严格要求刀片和导体之间的灵活性和刀具对木材的适应性,刀体的经济性也需要认真考虑。而且在高速切削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刀具自身的动力平衡,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在高速切削加工实际中,选择合理的加工处理方案是保证其加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不能掉以轻心。在线检测技术使用的带锯上有自控和声控系统,配备激光标准系统数据库检测技术,能够完成木材的信息化、自动化加工。氧化钛纳米体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硬度;氧化硅纳米体则能够提高木材保温性能;银和铜等金属氧化物纳米体则有着很强的光谱杀菌能力。

2.3 提高认识遵守行业规范原则

加工过程需要遵循量木进锯、综合经营、量质利用的原则,特别在木材加工资金和加工原料成本高,来源不稳时更需要大力推广木材的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提高认识,认识到林区治危兴林战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让加工企业能够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自觉调整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应该把新型木材的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按照市场需要,有计划、规范化的生产农业、工业、文化设施需用的木制产品原料,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作为林区的经济来源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木材加工生产过程中木材加工利用率能够明显降低木材用量,在森林资源日益缺乏的当前,这对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木材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提高木材原材料利用率,实现科学化的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现代化林业发展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木材加工技术不断出现,木材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学富,姜淑琴.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龙江社会科学,2012(1):93-95.

[2]宋华锋.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8):93.

[3]赵冰清.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企业研究,2013(8):35.

原料加工范文第6篇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国际大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木材加工是其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林业企业既面临着挑战又拥有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以促进林业产业建设和木材经济的发展。

2、木材加工原料的价值发挥

森林资源是木材加工的重要来源,也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木材需求量的增多使得森林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天然森林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林便投入到市场中。人工林是作为天然林的重要补充的森林资源,对其进行细加工更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总之,林业企业必须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以提高经济价值。木材加工是指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加工,充分发挥木材的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对木材加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量采取料、量质利用及综合经营原则,以充分发挥木材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木材加工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木材加工的框架,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而促进林业企业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

3.1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木制品,木制品的加工离不开森林资源,可以加工的森林资源主要有杨树、松树、桦树等次生林,而且这些加工的原料多是不超过60年树龄的林木。依据《森林法》相关规定,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细加工的同时,要间伐利用、扶育和改造。间伐和扶育可以缓解林区原料的压力,在不断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节约森林资源,避免出现不节约的行为。总体来说,林区的发展要依靠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木材的综合利用和对新型木材的开发,如增加在新型节能型木材研发的投入,这样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推动木材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要遵循合理的原则,避免出现森林资源危机的情况。木材的综合利用作为缓解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能够在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解决危机。林业企业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木材加工产业结构,把木材加工与利用的框架摆稳,根据木材加工原料的具体情况生产木制品,转变传统的加工模式和市场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据目前的木材加工状况来看,特色木材加工和新型木材的利用将成为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将原有的木材原料进行统一规划,在传统加工的同时有目的地生产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产品,以充分发挥加工原料的作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木材加工行业要积极开发节能型木材,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对原料进行合理、精确的深加工,提高木材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木材加工产业属于粗放型产业,在我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在生产木材加工产品时,要对市场需求做全面调查,有计划地、规范地生产木制品,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

3.2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

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是指对木材生产工艺的管理,加工技术包括木材专业基础等理论知识的运用。林业企业根据预先制定的生产目标,在科学技术管理概念的指导下,实现木材加工的经济技术指标,对木材加工原料进行深加工。木材加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结合,林业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结构,以提高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过程中,核心指标就是出材率,即原料自身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木材加工技术管理是木材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木材加工中的灵魂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加工设备的相关及配套设施,如截锯、中小型电锯等设施;第二,完善木材加工市场信息体系和技术咨询体系,严格筛选加工进锯的对象,防止出现木材产品滞销的现象;第三,提高木材加工工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优化其队伍结构,并定期对技工、劳力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木材加工作出应有的贡献;此外,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可以适当提高招聘标准和要求,要求其具备木材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技工人员的总体水平;第四,制定责任管理制度,以此严格规范加工技术人员的行为,对选材、量尺等技术进行跟踪,掌握木材加工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产品和经济核算

产品和经济核算要相互依托,采取同步管理的理念实施核算。经济核算的范围包括木材原料采购、运输、加工以及产品销售几个阶段,根据木材加工规模进行合理预算与决算。经济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木材原料加工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保障木材原料的质量;把握木材原料的运输距离;把握木制品的产品价格。在稳定产品价格方面,企业可以向股份制经营方向转变,活跃木材加工市场和加工产业的机体,扩大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信息网络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木制品的滞销状况,保障林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具体措施如下:转变经营方向扩大生产,活络加工产业的机体;扩大木制品的销售渠道,生产具有特色的木制品,并建立系统的信息网络;制定合理的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合理控制能耗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木材加工过程的监督,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等等。

4、结语

木材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急剧地增加了社会需求,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人员仍要继续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优势,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并对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此外,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木材也是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企业要给予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高度重视,以期促进木材加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原料加工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木材加工;原料;合理利用;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的森林面积为1.75亿hm2,位居世界第五位。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目前的森林人均面积仅为0.132hm2,世界排名仅在120位,我国的森林人均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1/4。此外,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木材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的人造纸、纸板等消费能力已经名列世界前茅。然而,由于我国林地生产能力不高,森林资源相对不足,使得我国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与环境之间产生了严峻的供给矛盾。为了解决目前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困境,本文从森林资源利用的角度来体现木材加工原料合理利用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已有的木材加工形式,探讨提高木材加工原料利用率的方法。

1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进程

1.1发展背景

我国的木材加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便开始利用原木进行加工,并运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最著名的木工匠是春秋时期的鲁班,他所发明的诸多木材加工工具至今对木工师傅来说仍然受用。而直到北魏时期,我国才开始有较为初级的木材加工技术。随着唐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唐朝年间的贞观之治,言论自由、经济发达,我国当时与外界交流丰富,木材加工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锯开、气干、拼合、包封等相对复杂的木材加工处理技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为我国木制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多种复杂的木材加工技术,并逐渐促使我国的木材加工技术走向成熟。

1.2近代以来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近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木材有了更多的要求,包括要求木材的轻料、色泽、纹理等。此外,由于木材是易燃、易腐物体,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木材的防腐防火等方面的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木材加工工艺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木材加工工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木材加工工艺融入了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等学科知识,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对木材加工的要求。

2提高原木利用率的措施

2.1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由于受到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及林地生产能力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我国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与环境之间产生了严峻的供给矛盾。根据我国《森林法》的要求,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原木的利用,而且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及时对森林进行抚育和改造,从而减轻林区原料供应的压力。因此,要求木材加工行业的生产厂商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在有限的森林资源下充分提高原木的利用率。此外,还应加大对新型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创新各种节能、利用率高的木材加工技术,从而在有效推动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2.2完善木材加工市场的运营模式

对于木材加工行业而言,结合我国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加工市场的运营模式,在确保木材优质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林区的自身发展情况来运用不同的加工模式,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木材加工技术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木材加工市场运营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在满足市场对木材的各种需求的同时,活跃木材行业市场。

2.3引进和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

目前,在木材加工中,高速切削技术、纳米改性加工技术、超声波切割加工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及绿色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另外,应加大对新型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高新科技的木材加工设备,吸纳更多掌握高新科技的新型人才,积极引进和创新各种节能、利用率高的木材加工技术,从而满足市场对木材的不同需求[2]。

3木材加工技术管理措施

3.1木材加工利用是关键

任何一个木材加工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均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提高木材的出材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木材的综合加工过程中,应将技术管理工作融入每个生产环节,根据不同的木材加工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技术,使得木材加工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效益。

3.2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技术力量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支柱,一个技术先进的团队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对于木材加工行业而言,吸纳拥有高新技术的新型人才,完善对技术型人才的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此外,对于自身的技术型人才还应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对新型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学习,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3.3严格把控产品经济核算关

产品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原料采购、运输、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内容[3]。对木材加工规模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算,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产品经济核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任何一家木材加工企业而言,在木材加工生产过程中,应对木材加工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包括运输、确保木材自身的质量、市场价格等。此外,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网络,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信息网络中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

4结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木材加工工业的发展背景及现展概况,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完善木材加工市场的运营模式和引进、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才能够有效提高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率。此外,只有充分利用好加工的木材,提高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严格进行产品经济核算,才能促使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作者:陈永祥 单位:广西国有雅长林场

参考文献

[1]王绍军.木材加工技术的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264.

[2]齐英杰,李志仁,裴学义.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木材加工技术史话[J].木材加工机械,1999(2):4-7,16.

原料加工范文第8篇

1.1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业加工业现代化改革进程中,木材加工是林业产品生产最关键的环节,对产品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不能竭泽而渔,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提高木材加工效果,减少废料。但是我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追求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木材加工业也深受影响,经济发展是以牺牲森林面积和过渡砍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森林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对既有木材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不理想,产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保障林业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我国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颁布了相关法律强制约束木材加工业的生产加工方式,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对加工精细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手段控制产品质量。木材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加工市场的运营模式,通过对市场运行模式的改善优化,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提升木材加工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市场活跃度,实现木材加工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林业发展建设实际要求。可通过对国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经验的借鉴,根据林区自身特色选择适用的市场形势,实现木材加工相关内容的综合管理,提高木材的利用效率和木材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在木材加工的市场化进程中,可以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工艺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改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木材加工行业。

1.2选用木材利用率更高的加工技术

1.2.1高速切削。高速切削是当前的木材加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通过更高转速的刀具、砂轮来进一步改善其木材加工效果,提高了木材的加工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木材的加工。这是同一种比较优秀木材加工技术,但是该项技术对刀具的要求更加严苛,一旦刀具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刀具安装经济不符合要求,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木材加工质量问题。所以在采取高速切削技术进行木材加工时需要严格要求刀片和导体之间的灵活性和刀具对木材的适应性,刀体的经济性也需要认真考虑。而且在高速切削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刀具自身的动力平衡,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在高速切削加工实际中,选择合理的加工处理方案是保证其加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不能掉以轻心。

1.2.2纳米改性加工技术。纳米改性加工技术充分利用了纳米加工技术来优化木材原料的基本性能,通过微波处理和压力浸渍等技术提高木材的渗透性,之后使用前驱溶液进入原木结构中,通过原位反应生成纳米材料,这种木材和纳米复合材料能够明显改良木材的各项性能,而且不同材料纳米体给木材性能带来的改变也是不同的。氧化钛纳米体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硬度;氧化硅纳米体则能够提高木材保温性能;银和铜等金属氧化物纳米体则有着很强的光谱杀菌能力。

1.2.3超声波切割/在线检测。超声波切割技术使用工具端面超声振动,在磨料机械膨胀作用以及磨抛和产生空化作用下加工木材的一种技术,超声切割技术对木材硬度有要求,但是对加工位置形状的适应性较强,有着很高的操作精度额加工效率。在线检测技术使用的带锯上有自控和声控系统,配备激光标准系统数据库检测技术,能够完成木材的信息化、自动化加工。

1.3提高认识,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原则

木材加工的目的是利用,利用木材需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加工过程需要遵循量木进锯、综合经营、量质利用的原则,特别在木材加工资金和加工原料成本高,来源不稳时更需要大力推广木材的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提高认识,认识到林区治危兴林战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让加工企业能够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自觉调整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企业能够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发展精致的小型木制品,摆脱历史性的加工方式,活跃林区木制产品原料加工市场。应该把新型木材的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按照市场需要,有计划、规范化的生产农业、工业、文化设施需用的木制产品原料,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作为林区的经济来源之一。

2木材加工的技术管理

木材加工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有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两方面。木材加工原料技术是专业基础、科技知识和理论实践之间的结合。管理则是根据既定目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措施组织木材原料加工实施技术,并结合行政习惯组织生产技术。人们需要在木材加工生产工艺积累和技术管理总体概念的学习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完成木材加工生产指标。木材加工原料利用和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指标是出材率,通过控制出材率来保护自身的经济效益。木材加工原料技术管理是木材综合加工利用的关键工作,将技术管理工作融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中。首先进行木材加工机锯等加工设备的完善,按照木材原料直径选择适用的电锯设备,设备和材料尺寸需要相互匹配。对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是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力工、修理工和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技术水平,同时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实行合理的再认识,尤其是锯工、量尺以及选材等工种需要开展技术跟踪,不断完善市场信息体系,防止出现产品的滞销情况。产品经济核算是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木材加工和经济核算需要进行同步管理,经济核算需要考虑加工规模,从产品销售、原料加工和原料运输和采购等环节入手,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将经济效益充分体现。首先在选材时要控制质量,运输过程要注意对木材的保护,销售阶段则需要对价格的掌握。企业自身可以通过经营机制的转变,来活化自身,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信息网络和技术咨询体系的建立,大力发展林区特色木制品,通过丰富的信息渠道拓宽销路,促进木材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木材加工生产过程中木材加工利用率能够明显降低木材用量,在森林资源日益缺乏的当前,这对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木材加工技术不断出现,木材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原料加工范文第9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原料加工;加工技术

一、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专业课的地位和特点

烹饪原料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国烹调技术的特点是:技术精湛、取料广泛、方法多样、品种繁多、讲求质地,具有风格独特、色形美观、味鲜适口、富于营养、讲究卫生的特点。要想学好烹饪专业课,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首先必须要熟练掌握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专业课主要通过对各种烹饪原料的不同加工,使学生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使学过的原料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并为学习《烹调技术》奠定基础。因此,从教学环节上来看,它是继《烹饪原料知识》之后、《烹调技术》之前的一门专业课;从烹饪的整个过程来看,它是烹饪三步曲――选料、加工、烹调的重要环节,起着将选料与烹调有机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应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向学生充分说明此课程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其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如何熟练掌握各种原料加工技术

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技术性很强,教师能否熟练掌握各种原料加工技术,是讲授该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到校实验室、酒店反复操练剔鸡、剔鱼、宰杀鳝鱼、宰杀甲鱼、整鱼出骨、整鸡出骨、花色拼盘等加工技术,并经常留心和学习其它行业的先进技术和技巧。为了提高雕刻水平,使雕刻成品栩栩如生、生动活泼,我们应该向别人虚心求教外,还应根据各种花卉的开放季节,到公园或画展上去观察各种花卉含苞待放、怒放到凋谢的不同形态,边观察,边写生或雕刻,在此过程中加以艺术提炼,去粗取精。还应到各地动物园观察各种鸟兽的运动形态、变化规律、颜色的搭配等。

三、根据烹饪教学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故加强实践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实践教学。例如讲解猪肉剔骨及分档取料时,讲完理论后,马上带学生到实验室或餐厅演示上述内容,边示范,边讲解,讲清楚骨与骨、骨与肉之间的连接方式,特别是对较难出肉的部位进行重点讲解和反复演示,如前后蹄膀与棒子骨之间、前棒子骨与扇面股之间、尾巴骨与髋骨之间的连接等,然后将已取出的骨骼放回原处,让学生观察骨骼的形状及其连接方式,以加深印象,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亲自操作。

回到课堂后,再加以归纳总结。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课件、挂图、画图示意的方法。

四、加强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该课内容丰富,但讲授课时有限,若不加强系统性教学,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解猪牛羊、鸡鸭鹅的出肉和分档取料时,并非逐个详讲,而是重点讲清猪和鸡的相关内容,对其部位、性质、用途详讲,联系原料知识和烹调技术的有关内容,指出有些部位为何肉质较差而有些则较好、有些部位为何适合炸溜爆炒而有些则适合烧焖炖煨,进而将部位、性质、用途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部位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对牛羊和鹅鸭的相关内容则略讲,因其结构类似,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能学有重点、傍及其他。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性教学,若就事论事讲解,如在讲到干货原料的各种涨发方法时,先重点讲清各种涨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然后将各种发方法根据性质加以归类,提出为何有些干料适合于水发而有些则适合于油发、碱发。这就要从各种干料的营养成分及性质和涨发方法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综合分析,使学生弄懂原理、掌握规律。

五、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生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高中生,其特点是文化课基础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时间为两年,但烹饪基础知识缺乏。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将其在中学学过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原料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发生的各种反应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真正感到烹饪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假如面对的是初中生时,就应根据其文化课基础薄弱,年龄小,烹饪专业知识和社会经历都很缺乏,只想学技术,不爱学理论等。对这些学生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故我在教学中从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入手,通过上课和实习,正确理解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上课注意语言的幽默感,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合理性,探索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在奥秘,科学强化社会实践的训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性技能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教育的价值和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文涌.烹饪工艺美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明扬.烹饪工艺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原料加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半风化类长石 开采 精细加工 生态环境

1 前 言

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在近二十年来发展更是迅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陶瓷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对高品位矿物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优质原料几近枯竭,而且价位高,产量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需对矿物原料精准定位,合理地分选出优级和次级原料,从矿山的勘探、开采、精细加工、生态环境等方面作系统性分析研究。推广陶瓷原料的标准化生产,拓宽原材料的采购范围。这是我国陶瓷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半风化长石类矿的开采加工等相关工艺进行了论述,提出普通原材料的应用新途径。

2 原料的开采

2.1半风化长石矿山简介

半风化长石矿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约35km处,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矿山自2000年底开始挖掘,由于该矿呈半风化状,铁、钛等杂质含量较多,其中还夹杂白云母、黑云母等。因此一直处于试采阶段,俗称瓷砂。原矿主要销往矿区周边200km范围内的陶瓷企业作普通坯用原料使用,价格较低。

矿区地层呈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变化稳定,无大的断层。矿山主要是长石类矿体,地表露头零星,一般埋于地表下3m左右,矿体断续延伸达1000m左右、宽约300m、深度约8~20m。局部块状长石呈线状、脉状产出。根据勘探工程报告,贮量约300~1000万吨。矿物组份为:(1) 原生矿物以钾长石、钠长石、石英为主,白云母为次;(2) 次生矿物为高岭土、水云母、绢云母等粘土矿物。该矿物得化学成分及其百分比为:SiO2 68.32%、Al2O3 18.39%、Fe2O3 0.73%、TiO2 0.13%、CaO 0.17%、MgO 0.23%、K2O 3.98%、Na2O4.23%、烧失量为 3.56%。原岩以斑状结构为主,块状其次,次生岩石则是料状、粉末状、絮状等结构。该矿体底板均为白云石、大理石,产状与矿体一致。

2.2开采方式

矿山矿体开采宽度平均20m左右,开采标高约20m,矿体产状坡度较陡,依据矿山自身特点(风化残积、矿床及围岩风化强度大),其物理力学性能差,且矿层延伸不大,不符合洞采、井采条件。基于综合安全生产和经济性考虑,选择露天剥离开采方式,当高度大于15m以上时,分台阶式,并且台阶间保留10m左右平台。

2.3开采程序及技术指标

根据开采方式的选择及机械作业情况,首先将近路段的矿区范围内表土3~5m剥离(前期已有部分矿体显露)。并按80~100m的距离分片开采。当一片矿体采完后,立即进行废土回填,恢复植被,并种上树木,以防止大量的水土流失,之后再按同样的方法往前推进。

采用机械作业,台班产量约2000T,按平均年工作150个台班计算,年产量约为30万吨。贮量可供开发十年左右。除剥离表土外,其资源利用率约75%左右。

2.4开采区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矿区处于丘陵地带,开采时对表面剥离,造成沙层,为更好配合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要求,水土流失和开采的滑坡是矿山开采的常见危害。该矿区岩土层结构松散、空隙大,雨水大时流失严重,矿山开采使地形坡度加大,并对原岩石结构进一步破坏。因此,在开采的同时,应做好水土保持。其具体措施为:在近坡角设抗滑桩,在废料场、半成品堆积场设矿坝护栏或闸山沟,同时回填降低地形坡度。

3 半风化长石矿物的加工工艺与应用

半风化长石矿物主要由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白云母、石英等组成。钾、钠长石是陶瓷工业中坯釉的主要组份之一,烧成前它作为瘠性原料,烧结时作为熔剂降低烧成温度。此外,长石玻璃体的生成还能提高坯体、釉料的透光率。实践表明,矿物原料在陶瓷行业应用中的有害成份是:铁、钛及其它重金属氧化物,它们会影响产品发色,云母类矿物会影响产品成形。因此科学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加工工艺,在原矿中剔除云母类、铁、钛以及其它重金属氧化物,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适应范围。针对该矿的化学成份、矿物组份特点,综合采用浮选和高梯度磁选两种工艺相结合。

3.1工艺流程

半风化长石矿物的加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该矿呈半风化状,部分大石块,约占35%左右,另外云母片夹生,大部分呈粒状和粉末状。根据除铁及浮选工艺要求,应提高杂质的分散度。故采取破碎、细碎及球磨工艺,将原矿由块状加工成200目级的浆料。之后,采用浮选工艺在高压水旋流的作用下,利用云母矿物比重轻的特点去除云母片;再采用重力筛分工艺,利用重力作用,将含铁、钛及其它重金属氧化物杂质分离;然后,浆料通过永磁除铁设备,特别是高梯度磁选机,可进一步将一些弱磁性的杂质吸附出来。此时的浆料含水率较高,根据水分的多少,采用沉淀、压滤等方式分级脱水至20%左右沉积块状,最后烘干打粉包装。

3.2产品的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精细加工,原料的各方面指标有所提高,其铁、钛氧化物含量同比降低67.45%,烧结白度提高了20度,见表1所示。应用范围由普通墙地砖坯料(由于云母片较多,配方用量较少),到高档抛光砖和日用陶瓷釉料,其产品售价由20元/吨左右上升为200元/吨左右,去除损耗和加工成本,其利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 环保治理和回收措施

为加强环境保护和废料的回收利用,减少三废的排放,在加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浮选工艺中,产生大量的富含细颗粒水,经大型的三级循环沉淀,并由渣浆泵抽至压滤回收。其固化后的尾砂可用于普通墙地砖坯料,沉淀后清水循环使用,无废水排出;

(2) 在加工工艺中,为减少噪音,整个生产过程在标准钢结构厂房内,全部采用流水线作业,减少劳动强度;

(3) 工艺流程全部采用物理方法分离杂质,不产生化学污染;

(4) 整个研磨过程均采用喷雾除尘和湿研磨方式,室内产生的灰尘量较少。

5 结论

对半风化长石矿物的加工利用,从工艺方法和经济效益方面均是可行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陶瓷原矿利用范围,由追求单一的高品质原矿,发展到利用当地的普通矿产资源。该工艺为陶瓷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料需求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元兴.现代建筑卫生陶瓷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

出版社,1998,8.

[2] 李家驹.陶瓷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

上一篇:能源集团范文 下一篇:生物能源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