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范文

时间:2023-09-20 07:30:16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篇1

微创手术修补疝气缺口,仍然是最佳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方法是把肠子推回腹腔,直接缝合腹壁缺口,或是取侧壁组织补缺口,如果不易补牢时,就会缝上人工网膜,小孩的手术方法和成人的手术方法是不同的。

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效果特别好,它的优点是创口小、手术快、术后无需住院、对身体伤害相对较小,切口只有0.5—1.0cm大小,术后伤口只有轻微疼痛感,手术时间20分钟左右,因切口小组织损伤微小,出血量少,不用住院,术后孩子也不需要打针消炎。

一般来说,在国家三甲医院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费用大概在2000~2500元之间。

(来源:文章屋网 )

微创手术篇2

[关键词] 微创手术;手部肌腱损伤;肌腱粘连

[中图分类号] R65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4-40-03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Repairing for Hand Tendon Injuries

CHAI Yitong1 JIANG Zhiqiang2 ZHANG Jian1

1. Hand Surgery Department, Ningbo Municipal The Sixth Hospital , Ningbo 315400, China;2. Orthopedics Department, Second Hospital of Yinzhou,Ningbo 315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reating hand tendon injury. Methods Selected 65 hand tendon injury patients that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9 to December 2010,balanced for age, sex, condition differences,we divided them into traditional group 28 cases in it,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methods;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37 cases in it,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Results According to TAM standard,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efficacy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P<0.05)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reat hand tendon injury, and it’s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adhesion,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and tendon injury;Adhesion

手部肌腱损伤是常见的手部外伤,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微创、显微方法等。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的传统观点认为可以切除受损局部腱鞘,并只缝合深腱。钟世镇、张正治[1]发现,腱鞘血供对屈指肌腱的血供影响指深屈肌腱的长腱鞘对指深屈肌腱中间段的血供起重要作用,而指深屈肌腱的长腱鞘的血管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指短屈肌腱的短腱鞘。即指深屈肌腱长腱鞘的血流来自于指浅屈肌腱的短腱鞘。因此若同时损伤指深、浅肌腱应都做修复,可确保深肌腱的血流充分。因此本文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受损腱鞘进行局部切除,只缝合深腱,微创组则同时对深浅肌腱进行缝合。缝合方法采用津下法和改进改良Kessler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9年9月~2010年12月笔者行手部屈肌腱损伤微创手术修复术病例65例,男49例(75%), 女16例(25%);年龄13~62岁;受伤后1 ~ 8 h内进行修复术;其中锐性切割伤38例(58%),撕脱伤13例(20%),挫裂挤压伤14例(22%);伤1指者53例(81%), 伤2指者8例(12%), 伤3指者3例(5%),伤4指者1例(2%);伤Ⅰ区者8例(12%),伤Ⅱ区者26例(40%),伤Ⅲ区者10例(15%),伤Ⅳ区者14例(22%),伤Ⅴ者7例(1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分为对照组(传统法)和实验组(微创法)。其中对照组28例(43%),男25例(51%),女3 例(50%),最小年龄14 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38.45±23.55)岁;实验组37例(57%),男24例(49%),女13例(50%),最小年龄14 岁,最大年龄61 岁,平均年龄(37.89±23.11)岁。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锐性切割伤的患者各19例,挫裂挤压伤患者各7例;伤Ⅰ区者各4例;伤Ⅱ区者各13例,伤Ⅲ区者各5例,伤Ⅳ区者各6例。另外,撕脱伤患者在对照组中7例(54%),实验组中6例(46%);伤1指者在对照组中23例(51%),实验组中30例(49%),伤2指者各4例,伤3指者在对照组中1例(33%),实验组中2例(67%);伤4指者在实验组中1例(100%),对照组中没有(0);伤Ⅴ者在对照组中有4例(57%),实验组中有3例(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暴露伤口并彻底清创,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后, 于手臂上气囊止血带。如末梢血供不足,需先用显微外科器械吻合血管, 再吻合肌腱神经,同一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断裂者,传统组仅吻合指深屈肌腱,微创组将屈指浅深屈肌腱同时吻合。根据损伤时患指指位,屈肌腱患指屈曲位时受损为屈曲型,伸直位时受损为伸直型[3]。对于屈曲型损伤患指,在离远断端约0.5 cm以远处切开腱鞘,用津下法在近侧伤口先缝合肌腱近断端,再将其穿过鞘管引至远端切口处,固定肌腱近端,直接缝合肌腱近、远端,最后将远近两腱鞘的切口及伤口进行缝合。对于伸直型屈损伤患指,充分显露掌侧腱鞘,采用Bruner切口,经腱鞘伤口轻轻拉出指深屈肌腱近断端并用固定,用改进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端口,最后用5-0尼龙无创针线将腱鞘伤口缝合。修复术后,患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部即可自然退至近端完整的鞘管内。用克氏针及钢板固定骨折患指。松止血带时需认真止血后缝合皮肤,于伤口包扎前屈指屈腕位将两枚固定针头拔出[4]。术后用背侧石膏托处外固定。术后第2天行控制性被动功能康复训练,每天8~10次,每次做3~4次屈伸指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强度, 共进行4周。以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行物理治疗。

1.3 疗效评价

治疗3周后,根据TAM标准来进行评定。优:患指TAM和健侧相同;良:患指TAM>健侧的75%;中:患指TAM>健侧的50%;差:患指TAM <健侧的50%;劣:患指TAM比术前低[5]。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修复术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可以看出,微创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微创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

2.2 不同Verdan分区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不同分区的治疗效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优良率均不小于50.0%。其中Ⅰ组较Ⅱ组疗效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 P<0.01),Ⅲ组疗效显著优于Ⅴ组(χ2=6.92,P<0.05),Ⅳ组疗效显著优于Ⅱ组(χ2=6.87, P <0.05),Ⅴ组疗效显著优于Ⅰ组(χ2=3.81,P<0.05)。

2.3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中照片

见图1~2。

3 讨论

肌腱及其腱周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自愈机制。因此肌腱损伤术后极易发生粘连,若滋养肌腱滑动结构的血管网和神经网同时发生损伤, 则术后恢复更为困难。传统方法修复加重损伤了肌腱的供血系统, 给术后修复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局部切除腱鞘,使得腱鞘不再对修复后的肌腱产生滑液的营养、效果,影响恢复。用微创方法修复,可有效降低肌腱粘连的发生概率,取得比传统法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微创手术中以下几点有利于得到更好的效果。①修复时间需尽量在受伤8h 内;②若深浅肌腱同时断裂,则需同时行深浅肌腱缝合;③尽量通过修复术使腱鞘保持完整性,修补缺损的腱鞘,发挥肌腱的内源性愈合能力;④避免过紧的外固定,及时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损伤深浅肌腱时,传统方法只对深肌健进行修复,同时行浅肌腱切除。这种方法对手指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作者根据损伤的浅肌腱部位差异,采取相应的缝合方式。损伤发生在屈指浅肌健分叉部以近的部位,采取同时修复深浅肌腱的缝合方式;损伤发生在屈指浅健分叉部以远的部分, 则可以只保留肌健止点2~4mm,切除其余受损部分,但需注意减少过分暴露粗糙面[6]。微创组经这样处理后, 避免了严重粘连的出现, 手指功能恢复较理想。

传统上习惯于修复术后外固定3周,再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并认为外固定休息有利于肌腱发挥外源性修复,过早的功能康复训练可能增加吻合口断裂的风险,甚至引起撕裂,严重影响修复效果。近年来,早期即进行控制性被动功能康复训练渐渐得到应用。这种观点认为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加肌腱的张力,避免损伤局部发生水肿,将粘连控制在最小范围[2]。作者采用津下法和改进改良Kessler法修复肌腱, 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控制性活动患指。其可能的预防粘连发生的机制在于[7],早期被动控制活动限制了肌腱的外源性愈合,防止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活动,即使发生轻微粘连,被动控制功能训练活动也可改变其生物学表现,避免其可能对肌腱正常滑动功能恢复产生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控制性被动活动有利于发挥内源性愈合功能,主要表现为使得腱外膜细胞大量生长,并合成所需的胶原;使纤维细胞及血管网沿着肌腱的纵轴方向生长;促进肌腱受损处形成有利的滑膜腔隙并形成一定量的滑液;控制修复区的炎性反应,避免肌腱水肿,限制生成过度的瘢痕组织[8]。

腱鞘的完整性对肌腱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①有效防止肉芽组织过度增生、防止过度纤维化引起的粘连;②腱鞘内滑液对于肌腱完成正常的滑动有重要意义;③除血供外,滑液还可为肌腱提供一定的营养。因此,微创组通过严格的微创操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肌腱的自然结构,促进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世镇,张正治.屈肌腱的外科解剖学[J].医学杂志,1989,14(1):61-62.

[2] 廖小波,贺凤楼.改良Kessler法修复新鲜肌腱损伤84 例[J].广西医学,2007,29(4):504-505.

[3] 王金昌,王天斌,李炳万.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回顾:413例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4):8671-8673.

[4] 刘景臣.手部屈肌腱损伤的微创手术外科修复分析[J].临床研究,2010,9(12),921-922.

[5]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6] 黄克.显微吻合急诊修复屈指肌键损伤[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3):36-37.

[7] 王爱琴,农春花 .早期功能锻炼对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100-101.

[8]李立罡, 徐尽国, 喻君,等. 抗张力缝合配合早期运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J]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 9(8) : 942.

[9] 李明,康进祥.手部纤维鞘管区屈肌腱损伤治疗体会[J].临床研究,2007,45(14):31-33.

微创手术篇3

关键词:微创;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为1%~2%,通常需要手术治疗[1]。万源市中医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微创技术行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12岁,平均6.5岁。左侧35例,右侧69例,双侧16例。本组病例均为可复性斜疝,无复发疝及嵌顿疝。术前行血常规,血液分析,胸片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和鲁米那钠,取平卧位,65例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55例为静脉持续泵入氯胺酮和丙泊酚行复合麻醉。均采用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选择患侧皮下环斜切口0.5~1 cm左右或者用小指经同侧阴囊或大阴唇触到外环口后,直接在外环口体表做一长约1.0 cm切口。切开皮肤,电凝止血,打开皮下组织到腹外斜肌腱膜层,用血管钳垂直向深层分离,用血管钳撑开外环口,提出睾提肌,钝性分离睾提肌肌纤维,显露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前方找到灰白色的疝囊,提出疝囊仔细地分离精索至内环口处,游离疝囊时避免损伤输精管。切开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游离疝囊至可见腹膜外脂肪,7号线缝扎疝囊颈部,切除多余疝囊壁,牵拉术侧睾丸使其恢复到原位,查术野无活动出血,间断缝合提睾肌及皮下组织,切口用5~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外用多抹棒涂抹切口。术后避免做腹压增加的活动,预防性口服抗生素2 d。

2 结果

    全组患者12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一般30~60 min,麻醉清醒后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4天各换药一次,不拆线,住院时间1~3 d。术后阴囊血肿6例,未做特殊处理,自然消退。随访时间1个月~1年,腹部瘢痕不明显,全组病例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腹压增高等诱因所致。男女比例为15:1,发病部位左侧25%,右侧60%[2]。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因患儿的腹壁肌肉无明显薄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腹股沟肌肉的发育,可逐渐加强腹壁强度。故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可获满意的效果,不需施行修补术[3]。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传统腹股沟切口,长约4~5 cm,故损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疤痕明显,术中容易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随着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微创概念的形成,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创口小、切口位于下腹部,只有0.5~1.0 cm大小、位置隐蔽,术后疤痕小,符合现代美学、微创外科的特点。创伤轻,由于不切开腹股沟管,不广泛游离精索,保持了腹股沟管局部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过多分离造成的神经、输精管及精索的损伤,降低了术后阴囊水肿或血肿的发生,术毕采用了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关闭切口,外用多抹棒涂抹创面,避免了术后换药及拆线所带来的痛苦。因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术后伤口仅有轻微疼痛,故住院时间只需要2~3 d,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美、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8.

[2] 李  正,王慧贞.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7.

微创手术篇4

【关键词】 脊柱创伤;开放手术;微创技术

常规利用开放手术治疗各种脊柱创伤的时候, 大多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因此, 临床积极寻找有效解决患者疾患, 并尽可能不对患者造成过多创伤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1]。近年来, 微创技术开始被逐渐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脊柱创伤手术之中, 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 作者从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 探讨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脊柱创伤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51例, 女49例, 年龄17 ~ 81岁, 平均年龄(39.12±4.7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确诊为脊柱创伤。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 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于正中作切口, 贴骨膜对椎旁肌致小关节外侧缘予以剥离, 撑开肌肉, 植入钉棒。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于患者椎弓根外侧缘作纵向切口, 然后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予以分离。逐级扩张软组织, 并安放工作通道。将峡部及头侧和尾侧的乳状突显露出来, 开口后利用椎弓根探子进行开道。拧入椎弓根螺钉, 将塑形好的棒植入, 并对骨折予以撑开复位。

1. 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②术后活动时间;③术中出血量;④疼痛评分;⑤住院时间;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分析 经统计和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经统计和比较,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脊柱创伤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 包括脊柱骨折和软组织创伤等多种类型。脊柱创伤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危急, 患者各项正常的机体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各种脊柱创伤的时候, 大多采用的是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 以往采用的大多是开放手术方式, 该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较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痛苦, 术中患者出血较多。而且, 开放手术方式为了达到充分显露出术野的目的, 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 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 微创手术在各种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微创理念下的脊柱创伤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很小, 只需要作很小的切口来对肌肉予以剥离[2]。较之传统开放手术, 有效减少了对患者肌肉的损伤。手术过程中, 出血量较小, 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 可以很好恢复身体各项机能。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建元.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应重视解剖学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 2011, 31(10):1017-1019.

[2] 陈汉文, 王智培, 高书明, 等.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在治疗脊柱结核的应用.河北医药, 2013, 35(16):2491-2492.

微创手术篇5

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MPCNL)是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新技术,具有出血少,结石取尽率高,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步骤,适应症广泛的优点,我院自2006年采用超声弹道碎石机对35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我院2006年采用超声弹道碎石机行经皮肾镜碎石术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3岁,20名患者经X线泌尿系平片确诊为多发性肾结石而住院手术,手术经过顺利,出血极少,手术时间为45分钟到1小时30分钟,术后住院5~7天,均康复出院。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前先取截石位,患侧肾盂逆行插入F5-6#输尿管导管,固定于留置导尿管上,然后俯卧位,患侧肾区腹下垫一小枕使腰背成拱形,肋间隙增宽,术中采用C行臂X线机或B超定位,选择腋后线第11-12肋间,以18#肾穿刺针穿刺,向中盏穿刺,若肾无积水可逆行自输尿管注水造成人工“肾积水”以利穿刺,穿刺成功后导入斑马导丝,以F6#筋膜扩张器开始,以F2递增,扩张至F14#-F16#,推入peel-away塑料膜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以F8#、10#输尿管硬镜镜通道进入肾内,在灌注泵的冲洗下,使腔内手术视野清晰,以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利用灌注泵的水压和逆行注水冲洗出小碎石,较大碎石用鳄鱼钳取出,如果结石一次不能取净或术中出血影响视野,应终止手术,肾造瘘3~5天后二期取石,术后常规顺行留置双J管3~4周及F14-16#硅胶微创肾造瘘管5~7天

1.3 结果

手术顺利,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分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阅读病例,询问有无手术史,过敏史及慢性疾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及手术室基本情况以及手术,手术优点等,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1.2 器械物品的准备

膀胱镜一套,经皮肾镜一套,B超机一台,输尿管硬镜和取石钳以及配套的输尿管导丝,18#肾穿刺针,9F-21F筋膜扩张器及配套peel-away鞘,斑马导丝,4F-7F输尿管导管和顶管,5F-7F双J管,14#-18#肾造瘘管,超声弹道碎石机,摄像系统一套,B超灌注泵,物品,3000ml袋装生理盐水及Y型灌注管,无菌敷料等,术前准备好所有物品,确保术中使用 物品齐全,性能良好。

2.1.3 手术间准备

此手术所需仪器较多,且体积大,应选择在较大的手术间,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左右。

2.2 术中配合

麻醉及手术配合。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插管成功后转俯卧位,截石位是窝垫棉垫保护,以免损伤窝神经和腓总神经,术中改变卧位时,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放平肢体动作应轻柔缓慢,扶住患者双脚,分别做几次屈伸活动后再放平,避免双脚同时放下,给予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因肢体平放是大量血液移向下肢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出现急性循环虚脱,俯卧位是,应注意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腹部及肘部不能受压,以软枕保护,同时注意患者四肢的循环,踝关节保持功能位。

常规消毒铺巾并在手术野贴脑外科手术专用3M手术巾,其一长端下端垂于污物桶内,以利手术中冲洗液的收集,将套好无菌套的B超探头线固定于患者患侧腰部上方,B超呵电子摄像系统放于健侧头端手术者能看清的地方,超声弹道碎石机和灌注泵位于患侧,无菌器械台位于床尾,术中准确连接各种仪器,合理安排好各仪器的电源线,防止人员走动将电源线碰掉,影响仪器使用和手术进行。

连接各种导管,摄像头,纤维导光束,Y型灌注管等,根据术者操作的需要调节摄像系统的明亮度,以形成连续或脉冲较强的水流,设置超声弹道碎石参数,利用超声弹道碎石机碎石,使用加压水泵灌注,使碎石全部吸出,术中随时注意要更换灌注液,注意冲洗液的温度,提前将3000ml袋软包装生理盐水加温,使冲洗液温度达到20~30摄氏度。

2.3术后配合

手术结束和护送途中,应妥善保护肾造瘘管,以防脱出,如肾造瘘管内引流液颜色较红,应暂夹管,使肾内压升高压迫止血,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器械处理。镜头单独清洗,用软布边擦拭,边用流动水冲净后用软布檫干,因腔镜器械管腔细长,清洗前一定打开各关节螺丝,将管腔内血痂洗净,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后气枪冲干,冲洗中注意螺帽有无松动脱落,感染手术的器械先用2000mg/l的消毒灵浸泡30min后再行清水冲洗,所有器械经器械班护士检查,核对无误后再行低温等离子无菌备用,术后器械的维护,应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以免损伤,保持良好备用状态。

3 小结

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配合是决定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方面,超声引导穿刺可以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实时,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经皮肾镜取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燕翔、郭宏骞、李笑弓 等.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碎石术中失血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4).254 258.

[2] 李逊、徐桂彬、何朝辉、何永忠.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重复肾并发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3] 郭建华、李丽莎.不同温度冲洗液冲洗膀胱引起病人体温变化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微创手术篇6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67-02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约占脊柱骨折的50%,传统医学中往往需要行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需要大量的切割、剥离组织,失血量大,会在创伤较大,且术后易出现椎旁肌肉无力和萎缩,慢性迁延性背部疼痛等并发症,手术治疗难以达到预期值。近年来,微创治疗逐渐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微创手术治疗的创伤小,患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但是,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案,仍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2009年6 月~2012年6 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11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 月~2012年6 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110 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16~63岁,平均37岁;106例新鲜骨折,4例陈旧骨折;根据Gertzbein分型法, A型30例, B型77例, C型3例;根据脊柱载荷分享评分,4分31例,5分24例,6分6例,7分11例,8分21例,9分17例。术前均有明确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结果及损伤情况。

1.2 手术方法

1.2.1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1)患者取俯卧位,通过X线透视下置入的穿刺针定位下,在套管内用中空的丝状物扩大通道,拧入椎弓根螺钉,在深部肌肉做通道,置入套管后打开撑压,然后观察脊间隙恢复情况和复位情况。(2)小切口减压,如果椎管内尚未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在病侧做合适大小的切口,行半椎板切除术,并切除对侧椎板皮质及韧带,推挤骨片进行减压,必要时,可在一侧小关节突出进行植骨融合。

1.2.2 拉钩带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 患者侧卧位,分别做操作切口(位于腋后线上,长度为5 cm)和光源切口(操作口上2个肋间),在拉钩带光源照明下,行伤椎部分切除,脊髓减压,同时行前路钛板螺钉内固定。

1.2.3 后路小切口减压重建术 (1)患者俯卧位,根据伤椎X线正位照射情况,做长约5 cm的切口,分离暴露伤椎;(2)在伤侧放入椎弓根螺钉后,切除减压侧(脊髓压迫严重或损伤严重的一侧)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上下椎间盘及软骨板,去除椎弓根,将伤骨推挤入椎体内,完成270°减压,然后行连接固定。

1.3 随访资料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2结果

110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症状,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57例患者术后均有所恢复,术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4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显著恢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患者62例,手术时间为55~130 min(平均75 min),出血量为40~150 mL(平均65 mL),手术切口2.0~4.6 cm(平均2.3 cm),住院时间6~10 d (平均8 d)。术后随访未发现相关并发症。

拉钩带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组患者37例,手术时间为105~23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175~1 500 mL(平均400 mL),切口长度4.8~7.2 cm(平均5.6 cm)。有3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1例,胸腔引流后好转;肺不张1例,经抗感染治疗及支气管镜检查治愈;股外侧皮神经1例,经神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

后路小切口减压重建术组患者11例,手术时间160~305 min(平均215 min),出血800~1 950 mL(平均1 150 mL),手术切口长4.8~7.5 cm(平均5.8 cm)。术中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3.1 微创手术的意义

微创技术的关键在于使手术引起的损伤最小化,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微创手术的优点是减少手术时相关的并发症。应该承认,微创技术不单纯意味着一个小切口。一种疾病的微创治疗,是一个过程,所以要求不仅仅要关注手术本身,也不要忽视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正确的微创理念应着眼于实现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最大化[2-3]。

3.2 微创技术的优势

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广泛剥离切开椎旁组织,失血量大,患者创伤大,且常常损伤椎旁肌肉和脊神经,出现肌肉功能障碍、术区疼痛等各种并发症。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避免了广泛剥离切开肌肉等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椎旁肌及脊神经的损伤。

3.3微创手术注意事项

微创手术应建立在熟练的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的基础上,严格坚持微创手术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以实现最小化手术创伤,手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相关并发症[4]。

3.4微创手术发展的瓶颈

微创手术首先在发达国家开展,拥有技术和经验优势,与之相比,国内微创技术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应用。笔者总结有以下几方面:(1)国内医生们面临临床很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科学研究和创新;(2)医疗人员培训系统不符合现代科学和创新的要求,相关的知识不够全面,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对于新技术,医院微创手术器械的引进需要改进;(4)没有系统学习和熟练使用就匆忙使用于临床,这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也阻碍了微创理念长期发展和微创技术的推广[5]。

3.5 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进展与展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外科手术理念的转变,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逐步应用到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微创手术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减少手术入路导致的并发症,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开始关注并从事相关的研究。今天,影像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内固定系统的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为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虽然目前微创手术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实践的反复测试,但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前景明朗,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微创手术会日趋成熟和完善[6]。

[参考文献]

[1] 侯树勋,史亚民. 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4-16.

[2] 宋庆伟,纪树青,岳志丰,等.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28):79-80.

[3] 王亦璁. 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 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90-192.

[4] 陈俞涛,杜,郭龙,等. 伤椎置钉技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43例胸腰椎骨折[J]. 重庆医学,2011,40(32):3304-3305.

[5] 任一,胡建山,李溥,等. 微创克氏针置入并外固定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80-1685.

[6] 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等. 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678-679.

微创手术篇7

目前开展的妇科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输卵管吻合术、卵巢囊肿剥离术、多囊卵巢打孔术、宫外孕病灶清除术、盆腔黏连松解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术以及阴式子宫全切术;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疗不孕症;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外阴炎、外阴白斑、处女膜修补、阴道炎、宫颈肥大、宫颈糜烂、盆腔炎、月经不调、非淋菌性尿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说起手术,人们无不闻之色变,似乎手术就意味着久久难愈的伤口。但多年来,妇科医生们不懈追求在小创伤的前提下为患者进行手术,使其能快速恢复健康。本期,太原华晋医院苏竞梅院长就为广大读者朋友解读妇科微创手术的相关知识:

妇科微创:致力于最小损伤、最佳疗效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特点是采用经人体的自然腔道,或经人体的最小手术小孔,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精良的手术器械,来达到与常规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目的。

妇科微创手术就是采用经阴道手术、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这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发展较迅速、应用日趋广泛的手术方式。

妇科微创的适应症

适合做经阴道手术的疾病有: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腺症、突向子宫浆膜层的子宫肌瘤、尿失禁等。这类手术腹腔内操作少,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小,避免了腹部切口造成的手术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腹壁切口疝等。术后患者可以更早下床活动,更早地正常进食。

适合做腹腔镜手术的疾病有:原发及继发性不孕症、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输卵管妊娠、急(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痛等。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看到的视野比开腹手术更清晰,手术操作更精细、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手术效果更佳、术后疼痛更轻、康复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有效减少了传统外科手术给患者留下的医源性创伤和合并症。

适合做宫腔镜手术的疾病有:黏膜下子宫肌瘤、突向宫腔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纵隔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黏连分解术等。通过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还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观察,进行活检取材和定位诊刮,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弥补了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为、未婚妇女以及宫颈狭窄妇女的阴道、宫颈及宫腔病变的诊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微创手术的自我护理

目前,妇科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已与开腹手术相近,但也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伴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不能耐受麻醉者,严重的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腹腔或膈疝患者,严重的盆腹腔黏连等,不宜行微创手术。

要让微创手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手术前后要重视一些自我护理细节。在饮食方面,术前一天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同时调整心情,放松身心,保证充足的睡眠。在腹腔镜手术之前,患者要对脐部进行清洁,去除脐孔内的污垢。手术后要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8小时可进少量流质,术后12~24小时可去掉伤口敷料,术后3~5天可淋浴,以后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微创手术篇8

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的形成,对组织愈合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日新月异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传统的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1 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 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腔镜技术在骨科快速发展的领域是脊柱外科。椎间盘镜的广泛应用,配合术中C型臂X线机的准确定位,在不到2 cm的切口内,已可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等手术。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患者康复更快。自1993年胸腔镜首次用于治疗脊柱疾病以来,此技术已经可以协助骨科医生轻松完成胸椎前路椎间盘、肿瘤、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减压和脊柱重建,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与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微创性在脊柱手术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已经成功用于切除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也可用于腰椎肿瘤、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还可用于脊柱骨折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等各种类型手术。其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几率大为下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转贴于

经皮微创技术也在骨科领域快速发展,在术中C臂机或CT引导下,配合新型组织切割设备(激光气化、射频高温刀和聚焦超声切割刀等)和组织填充材料(如骨水泥),经皮精确找到病变部位,可以完成椎间盘髓核摘除,病灶取活检,肿瘤瘤巢的切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或填充。另外还有学者在术中CT监视下,经皮行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术,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综合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多种先进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字血管减影(DSA),超声成像(US)以及医学机器人(MR)等,能对人体骨骼肌肉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帮助骨科医生进行精确的术前和术中定位,规划手术途径,在术中实时监测、跟踪、显示手术器械、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内固定物及人工假体的相关位置,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定位精度、假体放置及术中器械操作的成功率。通过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以及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可以建立包括病人手术部位的形态、功能和特征的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和手术场景,还能进行术前模拟操作,这在医学教学和手术模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关节假体的预制、置换和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交锁髓内钉植入等手术,并受到各国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以上主要是一些微创设备及技术的改进,其他如纳米技术、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作者的观点认为微创骨科的来源主要还取决于临床实践,微创观念做指导,微创技术做保证,二者缺一不可,手术操作的微创化是保证治疗过程微损伤的根本。在骨科微创领域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骨折治疗微创观念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从AO提倡的断端加压和坚强固定,过度到强调生物学愈合的骨折治疗观点(BO)。正是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各种髓内针技术、外固定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外固定技术和钢板结合到一起的LISS钢板。术中无须塑形,植入体内后与骨表面接触面积小,对血供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使原本非常棘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钢板固定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 经验和技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损伤对手术来说是绝对的,而程度是相对的。作者认为微创手术的精髓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术者要有丰富的解剖知识;(2)借助于精确的定位、视频和切割设备;(3)深刻的理解疾病的治疗和愈合机理;(4)通过训练获得灵巧的操作技能;(5)在尽量减少误伤,最大限度保存机体组织完整性的前提下,缩小切口,并顺利地进行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骨科手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将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无限接近。

上一篇:疝气手术范文 下一篇:近视眼手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