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0:18

微创手术的益处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1

【关键词】微创外科手术 达芬奇手术系统 进展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15-02

近几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它是在上个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如今,其理念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外科的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它是传统外科的升级。微创外科是通过微小的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学科学分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外科的问世绝非偶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未来治疗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无创伤方法代替有创伤方法,小创伤代替大创伤的方法。这也是未来医学生物工程中、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对病人而言,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微创外科是临床医学界跨世纪的高新科技,其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是内镜技术,如电视腹腔镜技术,它是本世纪末光电领域现代高科技与现代外科学有机结合产生的一场外科领域新技术、是现代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1 微创外科的产生与发展

微创技术的出现以腔镜技术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为标志,腔镜手术的患者伤口较小,手术过程中出血少,手术后恢复也很快,手术疼痛不严重,住院时间短,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推崇,它带动了一场深刻的传统外科手术上的技术革命,使外科传统手术的面貌焕然一新。德国在190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腹腔镜,美国在1957年发明了光导纤维胃镜,这些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推动了内镜发展的飞跃。“微创外科”这一名词是在1983年被英国的一位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提出的。在1991年,云南曲靖的一所医院独立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在国内还是首例,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微创外科的萌芽。在以后的时间里,腹腔镜技术在我国迅速得到推广,已经成为医院吸引患者的重要外科项目。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它在外科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了评价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腹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应用了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必须实行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少。腹腔镜外科也逐渐在向越来越多的领域发展,已经延伸到了腹腔外的部位,胸腔镜、关节镜等众多的腔镜设备应运而生。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以往只存在医生想像中的许多技术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这些技术有:虚拟内镜技术、三维人体模型、远程的诊断治疗甚至手术等,由于腔镜技术与人工智能实现了完美结合,使腔镜技术变得跟家准确和精细,创造出了更高的水平。

微创外科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它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与先进的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发展,并且融合了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使外科手术实现了数字化、功能化、智能化、微创化和视频化。微创外科包括微创概念和微创技术。微创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讲究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把有病器官作为对象,利用先进的微创技术手段,寻求最有益的诊断与治疗,使病人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微创手术在实行时要做到恰到好处,在能用小口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不要用大口,能用细线就不要用粗线,可以不放引流管就不要放引流管,可以用内窥镜处理就不要用外科处理,可以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就不要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在放、化疗过程中,用低剂量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高剂量来解决,要本着对人体创伤最小、治疗效果最好的原则来选择治疗方案。微创技术具有条件性,例如,开展腔镜检查与治疗,进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有腔镜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是,条件总是可以创造的。

2 微创外科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医学技术的局限和医生本身的原因,微创外科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让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医生不遵循主、客观的实际条件,单纯为了追求微创而微创,过分注重外在美观和手术的切口小,致使手术并发症频繁出现,危及患者生命。

在进行腹部微创手术时,需要采用CO2气体,能够引起患者的生理紊乱,使患者出现皮下气肿、气体栓塞、气胸;下肢静脉淤血、血栓形成、肺硬死;肠缺坏死;心衰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进行微创手术时,要注意选择病例,掌握好适应症,不能对同一种病的任何患者都进行微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微创外科技术的新成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外科控制台、用来持有手术机械的手术车、摄像车。

3.1 外科手术台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中心是外科手术台,其操作者要在消毒区域的外面,通过使用控制手柄和控制脚踏板来控制手术机械和立体腔镜。术者通过立体视野与控制手柄的手联系起来,这样就组成了开放手术中眼―手―器械的协调关系系统,这种自然的协调方式使眼与手的配合最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这种组合使术者在微创环境里达到了开放手术里的灵活性。这种系统缩小了手术动作的比例,避免了颤抖,给术者提供了更多的控制,使人手的自然颤抖和无意移动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操作者在控制外科控制台时能够对视野进行全屏显示模式和多画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这种模式能够同时显示出手术视野的立体图像和辅助设备提供的图像。

3.2 手术台车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运转部分是手术台车,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对手术械臂和镜头臂进行支撑。手术车的操作者观察手术的方法是通过具有综合功能的触摸屏监视器来实现的。2只手术器臂和1只持镜臂,手术器械和腔镜进入患者体内,并且受手术器械臂的控制。操作者往往使用食指和拇指来控制操作手柄,开合控制手术器械,移动患者体内的手术器械和腔镜。手术车做到了对这些移动的精确、无缝的复制,达到了与术者的手在患者体内做手术一样的效果。同时,用于术中握持腹腔镜的物镜,相对于传统的腹腔镜助手的握持来说,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图像,防止了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中因助手疲劳等原因而引起的手部抖动致使视野不稳定的问题的发生。

3.3 仿真的手腕手术器械

仿真手腕手术器械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给术者跟人手一样的灵巧和比人手更大的移动范围,这使术者能够在微创的环境里达到更高的精确度。这种器械是可以多次使用的、例如,8mm的器械理论上可以使用10次,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使用10―30次。仿真手腕手术器械有两种类型,即不能接电源的器械和可以接电源的器械。不能进行外接电源的器械主要有:探针、镊子、抓钳、解剖刀等专业器械;能够外接电源的器械主要有:单极电刀\钩、双极电凝钳和超声刀。

仿真手腕手术器械由四部分组成,即解锁手柄、器械轴、器械手腕和器械尖刀。机械前端通过控制台上的控制手柄与滑轮之间的动力转换来实现。为了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坚固性,仿真手腕手术器械事先预设了使用次数,器械臂安装到器械上以后,使用次数就会显示出来。只有当手术者进入操作模式以后,安装在器械臂上的器械才会开始执行命令。器械如果超过了使用寿命,就不能再继续使用。

3.4 腔镜

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相匹配的腔镜有两种规格:12mm的立体腔镜和5mm的二维腔镜。通过光纤,光纤达到腔镜,然后投射到手术区域,其腔镜上的雾气能在光纤热量的帮助下消除。图像由腔镜经过左右通道发回到摄像头上,再由摄像头连接到左右镜头的控制单元和焦距控制器。

3.5 立体摄像镜头

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相匹配的立体摄像头有两款:标准65度广角摄像头和45度摄像头。腔镜发出来的图像在通过摄像头转换为电子信号,然后再把这些电子信号传送给在摄像车和手术控制台的图像处理装置。立体摄像头能够提供6到10倍的放大。

4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优点

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能够使患者受益很多,手术切口小、康复所需时间段、住院时间短。对于患者来说,复原时间的缩短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以前的正常作息时间。还有一些优点是:所需的麻醉量少、感染的几率小、创伤和疤痕小。

相比较传统的电视腔镜而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在使用电视腔镜时,主刀医生必须看着监视器做手术,而监视器并不与手在同一个方向,这就打破了人类所习惯的眼手协调的方式,手术的视野图像也由传统的三维立体变成了二维平面,而且也图像也失真,分辨率不够,器械的自由度也只有4个,精确度不够,在套管的作用下器械的动作发生了逆转,从而导致医生如果想要器械向左,其操作的手必须向右,很容易发生错做错误。而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应用,能够把真实的直视三维立体图像放大到10到15倍,医生能够对器械准确、灵活和直观地控制,由于仿真手腕器械具有7个自由度,能够完全模拟人的动作,并且图像和控制手柄处在同一个方向,恢复了自然的眼手协调,器械能够对医生的动作做完全的模仿。

5 达芬奇手术机械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5.1 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传统的心脏手术往往切口很大,还在正中开胸进行,容易形成术后并发症,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微创外科心脏手术的开展,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时只需切割小口即可,使传统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是降低。在全机器人的遥控下,能够在不破坏胸廓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较多的全机器微创手术有: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房间隔缺损伤术、三尖瓣成形术、纵膈肿瘤切成术等。

5.2 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在最初研发时,达芬奇手术是本着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来服务的目的。由于泌尿器官的解剖位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泌尿外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内镜操作基础,因此,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了机器人辅助技术。当前,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主要有:膀胱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肾切除手术、肾部分切除手术、活体供肾切除手术等。

5.3 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目前,在肝胆外科中,已经开展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有:结石性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肝癌等等。

5.4 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在过去,腹腔镜是大部分妇科手术的首选,但是腹腔镜头具有不稳定性,其二维视野没有立体感,达不到人类工程学所要求的标准,这些缺点注定其必须被微创外科技术所取代。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有:子宫切除手术、子宫肌瘤锡除手术、输卵管再通吻合手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手术等。

结语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避免了传统的外科手术伤口大、出血多,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缺点,减轻了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出现,使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是医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宁新. 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邱秀玉.腹腔镜手术术期的护理[J].新疆医学,2010(6),140-141

[3]莫彩鲜.老年人微创手术麻醉并发症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0(5),475-477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2

关键词:乳腺肿物患者;微创旋切手术;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和提升,微创旋切技术被人们提出并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相比于传统治疗――开放性手术切除而言,微创旋切除手术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手术切口小、创面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优点,对于乳腺肿物的女性患者而言,治疗效果较好【1】。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乳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微创旋切技术和传统的开放性切除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乳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为(35.72±3.8

6)岁;乳腺肿物的平均直径为0.43cm-4.82cm。其中,可触摸到肿物的患者有45例,未触及肿物的患者有55例。两组患者在肿物大小方面、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

对所有前来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均进行多项检查,包括:B超检查、X线检查及临床诊断等检查。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乳腺肿物。

1.3手术治疗方法【3】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所用器材为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操作系统。患者取平卧位进行手术,采用扇形旋切切除肿物后即可退出穿刺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

1.4统计学处理【4】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结果记录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大小、变形等情况,记录如下: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2±5.87)分钟,术中出血量大致为(11.36±3.61)毫升,手术创面较小,瘢痕大小为(5.72±0.86)毫米,术后无一例变形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78±10.36)分钟,术中出血量大致为(50.67±13.25)毫升,手术创面较大,瘢痕大小为(25.98±6.93)毫米,术后共1例变形患者,且经术后整形纠正变形现象(改为其中有3例为临床不能触摸到,B超提示乳腺肿块分别为4-5mm,6mm及13mm,微创术后病检确诊为乳腺癌(1例原位癌术后行单纯乳腺切除术,2例浸润性导管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患者间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的创面较小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1个月-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随访,随访率达100%,且未发现一例肿物复发。

3.讨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主要应用于乳腺病灶的切除或者活组织检查时,主要用于乳腺肿物的切除。良性乳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女性乳腺疾病的三分之二。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发生率日益提升,是女性常见的一类严重的疾病,如果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加以重视的话,常会诱发恶变为乳腺癌,可能造成乳腺全部的切除,甚至部分发展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不仅缩短患者无病生成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及患者的家庭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5】。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及临床医师手术操作水平的日益提升,临床工作者经常采用的乳腺肿物切除的方法大致有2种:一种为传统的开放性乳腺肿物切除术,另一种为传统的开放性的乳腺肿物切除基础。目前为止,微创旋切术因其具有创口小,疼痛感轻微,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感染率低,几乎不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等特点,目前已逐渐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从本次研究中观察可以看出,采用传统的开放性切口的患者不仅手术创口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同时由于手术创面的过大会造成在术后也会给女性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而且患者手术后的恢复也十分缓慢,恢复时间较长,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经比较也可以明显看出,采用微创旋切技术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开放性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P

显然,微创旋切手术以其微创外科治疗而闻名,然而,在采用微创旋切技术的过程中,也无疑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及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手法的难度,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适应于: 1)、临床不能触摸到,由B超发现的乳腺微小肿瘤:通过B超的引导可获得活检肿瘤组织。2)、可疑乳腺病变(如钙化点, 结节性增生):其它活检方法无法获得足量组织用于病理诊断。本系统通过影像引导可获得足量活检肿瘤组织,指导下一步治疗。3)、良性肿瘤:钼靶或 B超检查为乳腺良性肿块。本系统通过B超的引导,只需一个2-3mm的切口,可完全切除3cm以下的良性肿块,达到微创治疗目的。因此,临床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问题进行手术方法的采纳,以便于手术的进行以及对患者的护理。就本研究100例乳腺肿物患者而言,采用微创旋切技术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创面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都较传统的开放性乳腺肿物切除治疗比较好,特别是对于临床不能触摸到,仅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微小肿块,在乳腺肿切除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传统治疗,P

参考文献:

[1] 史文婷,赵静娴,阮穗侨等.Encor微创旋切系统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1):111-112.

[2] 谢思红,钱小洁.麦默通微创治疗大于2.5 cm乳腺肿块并发症的防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5):128-130.

[3] 朱小红.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29):124-126.

[4] 陈燕辉.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5-6.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3

朱院士结合他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与研究40余年的经验,向记者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我国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心脏外科发展的现状?

朱院士:目前我国心脏外科突出的问题是病人数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现代化进程加快,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冠心病发病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冠心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冠心病在中国人群死因构成比例中不断提升,今后冠心脏病将占据更重要位置。据我国心脏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估算,目前我国的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96.7万人。

当前在各类心脏手术的比例中,先心病与风心病的手术数量仍占主导地位。其中,先心病手术中,婴幼儿复杂重症先心病畸形的手术比例逐渐上升,其中新生儿手术也越来越多。风心病患者数量目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偏高,但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风心病患者将会逐步减少,而老年性瓣膜病的比例会逐渐增加。

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我国约有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223.5万人,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180~195万人,特发性心肌病患者为160万人。再加上大血管手术和其他各类心脏手术,我国潜在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治疗的患者接近千万人。现在国内近500家医院已经开展心脏外科治疗,但是心脏手术总量每年超过1000例的临床中心仅约2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医疗资源和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心外科技术分布比较分散、不成规模,每年心脏手术总数不足10万例,远远不能满足13亿人口的需求。

记者:国内心脏外科的发展水平如何?和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朱院士:近20年来,我国心脏外科(包括大血管外科)发展迅速,从临床角度,除了在新生儿复杂心脏畸形和晚期危重心脏病人的外科治疗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些差距外,整体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已不相上下。而且我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心脏外科技术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依靠高科技发展微创技术,使心脏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更持久。我国在此领域已广泛开展。

记者:目前在通过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误区?

朱院士:治疗上的误区可能谈不上,但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谈谈微创心脏手术。人们要正确认识“微创技术”,微创心脏手术是心脏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微创”的意思实际上外科追求的永恒目标,也就是手术安全、有效而且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微创手术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代表最新的外科技术,今天的某一项外科微创技术可能在实践中又被新的技术所取代。

目前,心脏外科的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小切口、改进或不用体外循环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技术等。这些微创手术技术要求根据病情、技术条件和手术医生的条件具体分析选好指征,并不能认为小切口就是微创或不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就是微创手术。希望年轻外科医生通过自身的技术训练和严格把握微创技术的指征,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而且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条件,逐步发展内腔镜辅助的机器人手术技术,不宜一哄而上。

心脏的一些微创技术与现在广为应用的心脏介入技术,如血管内支架技术或心内缺损封堵技术等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两者必然会逐步协调、相互渗透,在选用微创或介入技术时首先要考虑病人的利益,特别是手术安全、远期效果和经济负担。

其次我想谈一点关于现在的医患关系对心脏手术的影响。心脏手术有一定风险,医生十分慎重,病人也比较担心,这是理之常情。但目前社会上某些单位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现象,医生与病人不是充分相互信任共同配合,而是相互戒备和自我保护,致使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其结果会使一些晚期危重病人得不到积极的治疗。这种现象在心脏外科的实践中不仅不利于医生水平的提高,而且最终会影响到患者的救治。

记者:我国心脏移植现状如何?

朱院士:我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心脏移植手术,即1978年4月,张世泽等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广慈医院完成我国第一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存活109天。这种手术到1992年在国内逐步开展。现在这种技术在我国比较成熟,但移植技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供体数量有限,尚无立法保证心脏供给。

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过心脏移植的医院约30余家,实施心脏移植约300余例,但多数医院的心脏移植技术仍以传统吻合法居多,由于联合移植技术在国内发展较慢,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开展过联合移植。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为人类器官移植规范化而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正式立法以保证器官移植正常健康的发展。

记者: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在全国普及,人工心脏瓣膜的应用前景如何?

朱院士:心脏瓣膜是左心室内与主动脉之间的一个重要器官,正常时承担“单向阀门”的功能是保证血液正向流动,阻止血液回流,而且瓣口没有狭窄梗阻。心脏瓣膜由于后天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可导致血流受阻或形成返流,使心脏功能减低,负荷加重,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瓣膜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时就需要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心脏代替损毁的瓣膜。

目前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两大类,两者效果均佳。生物瓣手术后基本不需终生抗凝治疗适于老年患者,对于不适于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也将考虑使用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更适于年轻病人。在理想的人造心脏瓣膜问世之前,机械瓣与生物瓣仍处于并行发展态势。

此外,人工心脏瓣膜中机械瓣占90%以上,这种状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过程中,高龄患者增多将迅速改变。我国今后生物瓣用量增多是必然趋势。

由于生物瓣国产化势头强劲,生物瓣化学改性技术的也有了新突破,生物瓣设计也在不断创新,组织工程瓣正在研究开发,我国国产的生物瓣前景光明。

就瓣膜外科来说,心脏瓣膜手术人工瓣膜置换术所占比例很大,但发展瓣膜成形手术尽量避免瓣膜置换也是今后的趋向。记者:最后请您谈一下我国心脏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4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机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095—04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最活跃和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群体,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技术产品生产与经营、独立或相对独立核算的智力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以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为主,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产品技术附加值高。筑牢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征入手,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联盟的构建进行研究。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机制与主要模式

协同创新指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之间既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企业自身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从实践来看,协同创新多表现为参与主体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技术、创新方法等)分享机制,参与者通过某个共同目标,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是依靠企业内部和外部力量进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活动。协同创新通过参与主体的深入合作、资源整合,可产生“1+l+1>3”的非线性效用。协同创新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技术资本之间的交易成本,使合作主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直接、高效,实现即时合作创新。本文中的协同创新是指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多样化协作,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

(一)协同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可获取互补性的外部资源,将其他企业和组织的优势技术和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协同创新的开放性。协同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创新资源在参与主体之间自由流动。协同创新的开放性,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各种创新资源。首先,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自有资金,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资金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协同创新的开放性,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更加了解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和发展前景,从而吸引创新资金,解决其融资难题。其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人才结构比较单一,协同创新的开放性,使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最后,协同创新的开放性,使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更加便捷。

2.协同创新的高效性。协同创新存在竞争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促使协同创新的主体在进行自主创新或引进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使整个协同创新系统高效运行。知识溢出效应是协同创新主体获取信息、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协同创新主体间信息传递具有多向性、及时性、便捷性,也使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协同创新的高效性,加快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3.协同创新的共享性。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很多知识、技术、信息以及创新成果等存在共享性。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协作和交流的平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在协同创新主体间传递和分享。协同创新主体紧密联系,相互学习,共同创造新知识并进行知识转移,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协同创新的共享性,降低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第一,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的共享性,满足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各种创新资源的需要,使其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第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能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机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主体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上下游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介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可通过图1来说明。处于内圆的是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外圆的上下游企业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纵向关联,分别进行设备、原材料创新和营销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共同构成整条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链。处于外圆的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结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到辅助作用。科技型小微企业、上下游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共同构成一个协同创新网。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协同创新网的核心,其他企业和组织基于各自的特征和职能不同,从不同方面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第一,同一链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A和B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横向关联。一方面,由于产品和市场的相似性,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实力薄弱,单个企业很难独自完成某些重大的技术创新,需要合作攻关某项技术创新。第二,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基于需求和供给的纵向关联。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往往需要特定的设备和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新型的,需要开拓新的消费者市场。上下游企业分别从设备和原材料的供给和产品的营销两方面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第三,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从政策、知识和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

根据上述对协同创新中各参与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可以发现协同创新主要有横向关联的竞合创新模式、纵向关联的链合创新模式和网状关联的产学研模式。

1.横向关联的竞合创新模式。横向关联的竞合创新模式,是指处于产业链上同一链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进行的竞合创新。同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间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创新。它们虽属于同一行业,但每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存在差异性,使得同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有了基础条件。科技型小微企业间就某些重大的项目和技术进行合作创新,可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2.纵向关联的链合创新模式。纵向关联的链合创新模式,是指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链合创新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率先进行创新,并通过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将创新活动向上下游企业传递。当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时,要求有新的设备和特定材料,这促使上游企业对其提供的设备和原材料进行创新。当科技型小微企业生产的新产品传递到下游企业时,为了使新产品更快地被消费者认可,打开新的消费者市场,下游企业需要对其营销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协同,基于各自的优势进行不同性质的创新,有利于整合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整条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大大提高创新效率。

3.网状关联的产学研模式。网状关联的产学研模式,是指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创新主体,其他机构辅助促成创新的模式。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鼓励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专项拨款、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对其金融服务和产品进行创新,推出适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满足其技术创新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专业知识、技术和创新型人才,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中介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结构在辅助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自身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

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罗杰·奈格尔(R.Nigel)最早提出了战略联盟的概念。但目前学术界对战略联盟的定义还没形成统一的观点。战略联盟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一种长期或者短期的合作关系。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征,协同创新是其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建立战略联盟则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是其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战略联盟构建的原则及流程

1.战略联盟构建的原则。林奇(R.P.Lynch)提出了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三个原则:(1)达到战略目标;(2)在增加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3)充分利用宝贵资源。他认为达不到这三项原则,战略联盟就是非战略性的、不成功的和无效率的。

2.战略联盟构建的流程。战略联盟的构建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确立联盟目标、选择联盟伙伴、确定联盟形式、联盟的建立、联盟的管理和战略联盟的结束。(如图2)

第一,明确的联盟目标是联盟成功的关键。科技型小微企业可围绕技术、市场、资金、资源和人才等方面来制定联盟目标。第二,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要考虑资源的互补性和文化的兼容性。双方资源的互补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主导优势,文化的兼容性能缩小双方的差异,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既要看联盟伙伴能否与本企业进行资源互补,还要看双方在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合作思路等方面能否兼容。第三,联盟的形式主要有合资、研发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等。第四,联盟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协议明确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减少日后的争端,维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第五,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协调系统对联盟成员问的信息传递和学习进行管理与监控,并定期对联盟的绩效进行评估等。科技型小微企业可设立专门的战略联盟职能部门,对战略联盟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杰弗里·戴尔(Jeffrey H.Dyer)等人认为,建立专门的联盟职能部门是获取竞争优势所需知识的关键,专门的联盟职能部门能完善知识管理、提高公司的外部知名度、提供内部协调、消除责任和干预问题。第六,当战略联盟结束时,要做好善后工作。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

科技型小微企业战略联盟的形式主要有:横向联盟、纵向联盟和产学研联盟。

1.横向联盟。横向联盟指同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间的联盟。战略目标主要是合作研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共同开辟新市场等。主要通过签订技术研发协议等形式建立联盟关系。科技型小微企业所处的高新技术行业特征及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很难独自完成技术创新。因此,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问可就某项技术或产品,建立战略联盟,可加快技术和产品研发进程,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如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联盟关系,自1979年以来已共同研制了10种新车型。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提供关键部件,两者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此外,同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间建立联盟,不仅可避免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与大公司进行抗衡,开辟新的市场。

2.纵向联盟。纵向联盟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联盟。同一产业链的企业间形成合作伙伴,有效整合各自的资源、能力,可使企业获得在设计、制造、产品和服务上的共同利益,提高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力。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与上游企业签订设备和原材料购买协议,与下游企业签订产品销售协议等形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快速有效地响应市场,使资源和信息在产业链企业间迅速流动,提高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此外,科技型小微企业还可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虚拟公司来建立联盟,通过信息网络与众多的上下游企业联接起来,为共同目标协调工作,发挥各自在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优势。虚拟公司的建立,不仅克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地域上的限制,提高企业间信息交流的效率,还使其可以与更多的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

3.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指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间的联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产学研联盟的构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此,产学研联盟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其他机构为辅,以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为目标。十报告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党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其产学研联盟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政府应出台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学研联盟构建的政策措施,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与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构建,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设立专项资金对产学研联盟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创新平台、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监控系统对产学研联盟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使产学研联盟得以巩固和发展。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构建。

三、结论与启示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5

[关键词] 关节镜;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80-02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在膝关节创伤中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正因为如此,对于此类骨折的手术对膝关节的影响比较大,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还常伴有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等,术后比较容易出现大范围感染和多种膝关节的并发症[1]。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手术对膝关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一直在研究和发现新的手术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外科手术领域微创手术开拓了一片天地,在骨科手术中微创手术的体现之一便是关节镜下进行操作,为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配合。现对2013年1―6月间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配合关节镜治疗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的9例患者均为来该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因交通事故导致骨折,1例被重物砸伤致骨折,2例因坠落致骨折,1例为挤压所致骨折,他们的病情经检查均为闭合性的胫骨平台骨折。9例患者中有7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在20~56岁之间,平均年龄(33.12±1.28)岁。在手术前对这些患者拍X光并做CT扫描,根据Schatzker分型这些患者中有2例为平台外侧塌陷并且呈现劈裂式骨折(Ⅱ型),1例为胫骨内侧髁骨折(Ⅳ型),4例为单纯平台外侧塌陷骨折(Ⅲ型),1例为Ⅵ型,1例为胫骨内外侧髁劈裂式骨折(Ⅴ型)[2]。所有患者在受伤后2~10 d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腰部麻醉,取仰卧位,选择在膝关节前方内外两侧入路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关节镜检查,在镜下将关节内骨碎片和积血清除,根据胫骨平台骨折严重程度、半月板损伤程度、塌陷程度等进行合理的关节腔内处理。根据Schatzker分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将单侧钢板固定用于Ⅱ、Ⅲ、Ⅳ型的骨折患者,对Ⅴ、Ⅵ型骨折患者采用双侧解剖钢板进行固定。针对塌陷部位在胫骨结节内侧或者外侧作一小切口(直径2 cm左右),置入窄骨膜起子,增加压力直至塌陷消失,这些都在关节镜下完成。关节面复位完成后,于胫骨纵向作一隧道,将准备好的钢板进行固定。最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然后缝合切口。

2 结果

针对所有患者在术后之后进行X片检查发现骨折复位情况良好,钢板固定也很稳定。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骨折愈合时间为3~4个月,没有膝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出现。根据Rasmussen’s评分标准[3],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达到89.7%,见表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通常在损伤后会有膝关节肿胀疼痛的情况出现,会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固定和手术,会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于心于身都有不利影响。一般传统治疗此类骨折通常采用长切口打开关节腔的手术方法,清除碎骨片和关节腔内的积血,然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再固定[4]。这种手术方法具有视野局限、创伤大不易恢复、术后易感染等缺点,通常对膝关节的损伤较大,术后对膝关节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通过观察分析钢板内固定配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大有益处,并且患者术后恢复的也比较快。这得益于微创手术小切口,高科技技术的运用[5]。配合关节镜手术可以说是骨外科微创手术的一个代表,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这种微创手术应用的领域渐渐拓宽。对骨科手术来说,关节镜下医生的视野比较全面,相当于医生的眼睛进入了关节腔中对创伤表面进行探查,同时,置入关节镜使得手术切口的直径大大缩小,术后更容易达到伤口的一期愈合[6]。通过钢板固定配合关节镜的手术方法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期,同时由于创面大大减小,使得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且在关节镜视野下医生的操作更为精细,对骨折的复位以及胫骨平台塌陷处的修复更加完美。但是,关节镜下的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更加高,医生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培训,熟练掌握关节镜视野下对各种情况进行妥善处理[7-9]。综上所述,经皮钢板内固定配合关节镜下进行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视野全面、恢复期短、功能好等诸多优点,迎合目前外科手术微创领域的飞速发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关节镜辅助与有限切开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2] 周煜虎.CT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的影响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0.

[3] 欧海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方法探讨[J].海南医学,2013(10):1505-1506.

[4] 赵慧玲.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手术配合[J].中国乡村医药,2010(5):70.

[5] 张振东,王维山,董金波,等.临床路径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1489-1491.

[6] 舒鹏飞.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27):173-174.

[7] 高旭.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7):1968-1969.

[8] Wang GQ,Xu EL,Xu MY,et a1.Arthroscopic manage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eutures [J].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4,10(1):43-54.

[9] Chan YS,Yuan LJ,Hung SS,et a1.Arthroscopic-assisted reduction with bilateral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of complex finial plateau fractures[J].Arthroscopy,2003,19:974-984.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6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腹腔镜; 微创McKeown手术; 微创Ivor-Lewis手术

食管癌在临床上属于高发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手术及上腹右胸(Ivor-Lewis)手术等,然而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手术切除创伤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上取得的进步,微创下食管癌手术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已有不少临床研究将微创食管癌手术与传统开放式食管癌手术进行比较,得出微创食管癌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出现率低等优点[1-3]。然而胸腹腔镜下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食管癌治疗的分析比较临床鲜有报道,本院自2011年开展微创下McKeown术与Ivor-Lewis术进行食管癌切除,现将两种术式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于本科进行微创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微创手术纳入标准:(1)肿瘤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2)术前行影像学及超声检查未见肿瘤组织明显外侵及远处器官转移;(3)经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能够耐受手术;(4)预计食管肿瘤组织在腔镜下能够切除;(5)术前病理诊断确定新生物为肿瘤组织;(6)术前未经其他辅助治疗。依照纳入标准选取McKeown手术患者26例作为McKeown组,21例Ivor-Lewis手术患者作为Ivor-Lewis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微创McKeown手术 胸腔镜手术阶段:患者左侧半俯卧位,左侧肺通气,沿腋后线第六肋间隙做观察孔,建立CO2人工气胸,沿肩胛线第九肋间做主要操作孔,肩胛下角处做次要操作孔,可根据术中情况沿腋后线第三或第四肋间做辅助操作孔。胸腔镜检查肿瘤位置及侵犯范围,操作时沿奇静脉弓处分离食管,直至食管裂孔,同时可分离上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腹腔镜手术阶段:调整患者,使患者头高脚低并垫肩,头部转向右侧,改为双肺通气。于脐下做观察孔,建立人工气腹,于左侧肋弓下胆囊投影处做牵引孔,右侧与此孔对称处做右牵引孔,于左、右牵引孔与镜孔连线中点稍外做左、右主操作孔。操作时先游离肝圆韧带、胃小弯等处,显示食管裂孔膈肌脚,后游离胃大弯并上至脾门,后至胃网膜右血管,暴露冠状静脉、胃左血管并断离。管状胃制作及颈部吻合:沿腹部正中做小切口,应用切割缝合器做管状胃;于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前做切口,将颈部食管游离,切除瘤体并上移管状胃,于颈部完成胃食管吻合。

1.2.2 微创Ivor-Lewis手术 腹腔镜手术阶段:患者平卧位,头部抬高,双肺通气,沿脐下一指处做观察孔,建立人工气腹,分别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左脐上腹直肌外缘处、剑突下0.5 cm处做辅助操作孔,于右脐上腹直肌外缘处做主操作孔。操作时先游离胃小弯,暴露小网膜囊,处理胃左动脉,分离胃后部分血管及胰腺,直至暴露右侧膈肌脚。再游离胃大弯处,扩大膈肌裂孔,分离食管下段直至肺韧带处。同时处理腹腔内淋巴结。加长剑突下辅助操作孔至5 cm,于贲门处切断食管,与胃大弯平行作管状胃,临时覆盖腹部切口。胸腔镜手术阶段:改变患者,取左侧卧位,单肺通气,于腋中线与第七肋处做观察孔,腋前线与第四肋处做主操作孔,腋后线第七肋间与肩胛线处做副操作孔。探查胸腔及食管,选择性清除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断奇静脉,清除纵隔胸膜及食管脂肪组织,游离胸顶至贲门段食管,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在主操作孔处置入荷包钳,进行荷包缝合,切开食管,置入吻合器钉砧并打结。切除带瘤食管段并取出。移出管状胃至胸外,切开胃底,置入吻合器,由腔镜下进行胃食管吻合。封闭胃残端,留置胸部引流管。

1.2.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术后复查胸片观察有无胸腔积液等,当胸腔引流液小于150 mL时拔除胸部引流管,术后1周行食道造影,若无吻合口瘘,则可进少量流质饮食,若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并能进行一般饮食则可出院观察。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等。术后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反流症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Ivor-Lewis组手术时间短于McKeown组,术后拔管时间长于McKeow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发生。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Keown组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Ivor-Lewi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医师探索的热点,并且由于其具有恶性肿瘤普遍的转移性,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切除长度不足,很容易造成吻合口处的复发或保留食管的二次原发癌发生。因此,食管大部分切除及胸、腹、颈部大范围淋巴结清扫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微创手术由于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腔镜下视野清晰的特点,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普遍。

微创McKeown手术与微创Ivor-Lewis手术是目前微创食管癌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4]。笔者此次将两者对比研究发现,在围手术期中Ivor-Lewis组手术时间短于McKeown组,通过对两种手术的操作过程研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微创Ivor-Lewis手术相对于微创McKeown手术省去了颈部切口的时间,在术者熟练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操作时间有所节省。而Ivor-Lewis组术后拔管时间长于McKeown组,可能是由于微创Ivor-Lewis手术的胸腔内吻合需要更长时间的术后观察,以便及时排除及处理吻合口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为术后并发症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6]。而Ivor-Lewis组具有更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其术区断端在胸内吻合有关,与颈部吻合相比其上提长度有所减少,减少了吻合口缝合的张力及提供更优势的血供,并且其在腔镜直视下进行吻合,更能保证吻合口的缝合质量。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由于食管的解剖位置与肺相近,胸部手术操作难免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7]。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肺部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食管微创手术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并无明显相关性,主要与手术持续时间、患者年龄等有关[8]。本次研究显示Ivor-Lewis组相对于McKeown组有较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就可能与Ivor-Lewis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有关。患者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9]。而在食管癌手术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一些患者迷走神经造成损伤,并且术后管状胃的制作使得患者胃的形态、生理等都发生了变化,并且造成贲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抗反流能力降低。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中,一些学者尝试采用分层吻合胃食管反流的方法或左胸小切口管状胃制作的方法等相比传统手术方式取得一定进步[10-11]。此次研究在两种微创手术方式下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寻求更有效的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的胃食管吻合方式仍需在临床上进行探索。

笔者在临床进行微创食管癌手术时体会到其对于技术水平的较高要求,由于其主要在腔镜下进行手术,故手术操作步骤的程序性及淋巴结清除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两种手术操作的难点均在于对术后消化道的合理重建,特别是在微创Ivor-Lewis手术中由于吻合是在胸部完成,其具体的吻合方式也一直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有所研究。OrVil吻合器在临床上应用较多,能够简化消化道重建的步骤及缩短手术时间[12]。但是由于OrVil系统价格昂贵,在临床上普遍推广尚有一定难度。有术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自行设计了一些新的钉砧安置技术及方法,也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3-15]。本研究在进行微创Ivor-Lewis手术时采用的是荷包缝合,经第四肋间的主操作孔进行钉砧置入,保证食管断端黏膜呈外翻状态并结扎全层,提高吻合质量,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综上所述,微创McKeown与Ivor-Lewis手术均能够在最小的创伤及出血量下完成食管癌组织的切除及淋巴结的清扫,是安全可行的,但微创Ivor-Lewis手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微创McKeown手术相比更具有优势,在进行吻合技术改良后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其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陈哲,周雪峰,王乐,等.胸腹腔镜联合与开放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效果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3):382-385.

[2]钟胜,刘瀚,吴清泉.胸腹腔镜与Ivor 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围手术期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2):1697-1699.

[3]肖蔼杰,张志辉,林植楷,等.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136-138.

[4]范玉慧,郭石平,杜小祥,等.食管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6):1022-1026.

[5]王和金,李一杰,焦鹏辉,等.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24-125.

[6]司益武,熊化生,高扬,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129-131.

[7] Mokashi S,Rajab T K,Lee L Y,et al.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after Ivor-Lewis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Ann Thorac Surg,2014,97(3):1073-1075.

[8]张诚,李强,吴庆琛,等,比较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6):375-378.

[9]孙超,石维平,束余声,等.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48-150.

[10]张爱民,张庆波,张小翠.两种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抗反流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3):102-104.

[11]李旭初,徐德银,褚进海,等.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切除术治疗食管癌5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6):8-10.

[12]张旭刚,李维青,李志田,等.OrVil系统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381-383.

[13]宋永彬,柳立军.全腔镜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钉砧安置的新方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68-70.

[14]曹庆东,代伟,杨军,等.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在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1130-1132.

[15] Nguyen T N,Hinojosa M W,Smith B R,et al.Thoracoscopic construction of an intrathoracic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is using a circular stapler: transoral placement of the anvil[J].Ann Thorac Surg,2008,86(3):989-992.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7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在行政、税收、金融等各个层面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信贷资金被挪用、贷款不良率高、企业主信用意识淡薄、不良贷款处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一、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特征

1.易受小微企业主个人影响

小微企业一般是由企业主个人及与之关联人员出资创建,因此企业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准确的自身定位,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安排、人员配备等也不十分规范,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小微企业经营活动容易受企业主个人主观意识影响,容易出现风险意识淡薄、盲目乐观,短时间内急剧扩张、跨多个行业,家族式经营,挪用资金、随意担保,逃避债务、缺乏信用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2.易受经济周期影响

小微企业生产规模有限,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小微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或是围绕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或集中在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区域内,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产品。在经济周期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核心企业经营不善、整体经济下行等因素受到剧烈的冲击,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倒闭破产等情况,最终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无法偿还。

3.信息不对称

银行在受理、审批小微企业贷款时,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及时,许多信息失真。同时,金融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互相挖掘客户,且不掌握企业在他行贷款履约情况,企业及企业主名下关联企业的整体融资情况,或有负债情况,以及企业主的信用情况等。因此无法对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资金需求合理性、偿债能力等做出准确的判断。

4.容易发生内外部道德风险

一方面是小微企业主的道德风险引发的贷款风险。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企业主本人,日常财务行为多是按照企业主个人意愿,相对随意,当企业主个人还款意识淡薄,有意拒绝偿还贷款时,就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另一方面是银行员工道德风险引发的贷款风险。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阶段,需要银行客户经理对企业进行详尽的调查。但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金额相对较小,个别客户经理缺乏风险意识,不能尽职尽责的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小微企业主为了快速获得贷款,也会通过不正当手段笼络客户经理,触发道德风险。

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措施

1.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一方面,银行在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之前,要对该笔贷款产生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测算,确保收益大于风险。尽量通过其他手段使风险分散,创新金融服务、提高产品覆盖度,通过增强企业与银行的粘合度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对客户进行标准化管理,借助技术优势,结合客户所在行业特点,及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调整管理机制,实施分层经营

对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实现“支行专业经营、基层标准经营”的管理模式。支行专业经营的主要对象是业务相对复杂、额度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客户。基层标准经营主要针对的是办理低风险业务的小微企业客户。网点可以根据客户结构、区域特征等对附属网点进行分层,派遣综合素质较高的客户经理完成。

3.加快服务产品创新,突破业务瓶颈

加快服务产品创新,主要是借助传统的网点渠道和新生的电子渠道,借助大数据理论和银行后台的技术力量支持,借助政府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借助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借助专业市场内小微企业的共同特征,借助同业和网络金融的先进经验,将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媒介、新需求相结合,创新出一系列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全新金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4.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在受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之前,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了解。一是查询企业及企业主的银行信用情况,履约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拖欠银行贷款,履约不及时的历史记录。二是查询企业及企业主在工商、税务、海关、环保、商检等有关部门是否有过不良记录,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行为操守情况。三是查询企业在司法机关是否有诉讼案件及判决情况,判断企业日常守法情况。四是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查询企业与上下游交易对手的交易情况,掌握其日常经营守信情况。

5.加强贷后管理

在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该笔贷款加强管理。一是要借助受托支付等手段,规范贷款资金的用途。同时对自主支付方式下的贷款资金,通过查询相关单据及账务,印证贷款资金的流向。二是要定期核查企业水表、电表、税表、财务报表,核实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同时配合贷后实地走访,验证其存货、??收账款、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主要指标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银行早期预警工具,对贷款的小微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根据风险提示逐一排查风险隐患。

6.创新处置方式,加快处置效率

一是针对不良贷款建立专门的处置团队,对于债权催收、信息收集搜索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岗位职责。二是加强与司法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减少贷款收回障碍,缩短处置时间。三是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将短时间内处置难度高、处置成本大的不良资产批量打包转让,快速实现回收,提高处置质量和处置效率。

三、结语

微创手术的益处篇8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22-02

引起人类腰痛的主要原因为腰椎不稳,50%~80%患病人群中,约有30%腰痛患者与腰椎不稳有关。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腰椎间融合术已经成为治疗腰椎不稳的主要方法。具体的手术方法包括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路腰椎间融合及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且前两种手术方法创伤性很大,已经逐渐被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所替代[1-2]。本文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3~65岁,平均(49.2±0.7)岁,病程3~7年,平均(3.1±0.5)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岁,平均(49.0±0.5)岁,病程4~6.9年,平均(3.2±0.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腰痛,在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后无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具体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以患椎为中心在后正中入路,切口长10~12 cm,确定患椎及相邻的不稳定节段,骨膜下剥离骶棘肌,暴露横突移行部及上下关节突,安置相应节段椎弓根钉,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椎弓根钉的位置及撑开椎间隙的大小,其高度需要较正常略大些,以利于椎体间植骨,然后切除相应上下椎板的1/2处,切除椎板间黄韧带,使硬膜囊和神经根暴露,处理后置入相应大小的椎间融合器,缝合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方法,在手术暴露上与观察组一致,但在椎间融合器的入路上与观察组不同,经椎间孔显露椎间盘,但是保护好神经根及硬膜囊,“U”形切开椎间盘纤维环,向中线翻转。通过“U”形瓣切口,用刮匙等工具将椎间盘组织及椎板软骨刮除,然后将前1/3椎体间隙和对侧椎体间隙用松质骨填充,置入相应大小的椎间融合器,缝合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1.4 疗效评价标准

优为临床症状消失,引流量、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短;良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引流量、出血量有一定降低;差为临床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腰椎不稳是导致腰椎疼痛、坐骨神经痛和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微创经锥孔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主要方法,与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及临床有效率高的优点[3-5]。本文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方法,在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的比较上,与采用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广飞,张海龙,贺石生,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81-1085.

[2]张绍东,王宸,陈辉,等.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112-115.

[3]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81-85.

[4]高益,王斌,彭立波,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27-230.

[5]潘杰,钱列,谭军,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624-1628.

上一篇:虚拟经济概念范文 下一篇:科技技术的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