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范文

时间:2023-02-26 05:46:43

农村创业

农村创业范文第1篇

(1):农村创业要以人为本,因人而作。农业包容万象,从天上飞的,山上种的,地下跑的,地里埋的到处都有商机,总不能漫无目的地乱做事。因此衡量一下创业者自身是否适合种果,养猪,或种菜,选出创业者自身的强项,发挥自身优势,选好项目,先挖出第一桶金后再图扩大,这对白手起家者尤其重要。

(2):农村创业要因地制宜,因时而种。农业离不开天,离不开地,各地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甚至施肥打药都不同,在没有设施栽培的时候,因地制宜是不可忽视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发挥自身地理气候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业要搞的名堂还是很多的。

(3):农村创业要经打细算,合理布局。农业面广,商机多。投资农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首先投资成本要核算,如何创造综合效益,要考虑到如何套种、轮种、立体化、产业链化等,这些算好了,成本可能降低不少,效益自然出来了。

(4):农村创业要认识农业。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农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是因为天天见,出门七件事,件件离不了农业,农民种起田来更是得心应手。难的是农业包容万象,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因此只能从拿手的入手,专一样而后谋发展,创效益。

(5):农村创业要出奇制胜。出奇制胜对任何商战都是有用的。对农业来说,笔者认为出奇就是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观念、新点子等往往能让你先获商机,稳操胜券。对小规模投资农业,出奇往往能让你快速得到第一桶金,获得最重要的原始积累。

(6):农村创业要弄清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都不能忽视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毕竟,什么精准农业、信息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等都离不开科技,可以说,没有科技就没有今天农业的欣欣向荣。掌握知识、科学种田,应该深入投资农业者的心中。

(7):农村创业要从小做大。投资农业要考虑天、考虑地、考虑市场等因素,稍有不慎可能前功尽弃,全军覆灭。风险不可谓不大,不能不考虑。

(8):农村创业要做到因市种植、因价上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不仅要满足农民的需要,更要满足农产品作为商品创造利益的需要。人人创业网()认为,农业投资更是要获得收益,要赚钱,因此就得紧紧围绕市场,围绕着农产品如何卖上好价钱,让市场和价格指导你要种什么,什么时候种。这是下定投资之前必需的清楚的调查,记住先找市场再投资。

(9):规模创造效益:没有规模就成不了大气候,规模化后不仅可以机械化、专业化、而且可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小规模发展以后就要走联合、整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做特色农业创品牌的道路。

农村创业范文第2篇

1、大棚种植和人工养殖

农村市场有大量的土地空间,适宜大棚种植和人工养殖,而市场对蔬菜类和肉类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停止。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员远离家乡,留下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更加好的机遇。

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人工养殖,请农民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您准备从事的项目有没有市场,你自己对此行业是否娴熟,竞争力强不强等一系列因素。确保具有可行性方可入手。

2、开一家特色小吃部

如果你有吃苦城耐劳的好品格,手中拥有一万元资金,可以考虑在城里闹市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开一家特色小吃部,经营的花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两三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店铺租金、流动资金、购置桌椅及餐具厨具各项投资加在一起,有一万元足够。

请仔细评估你准备开店的位置,如属于旅游城市或者说热闹地区,人流量较大,并且地方政府真心支持,您可以尝试入手。不过,要记住,1,卫生很重要,第一视觉基本上就奠定了您的饭店在客户心中的地位;2,请先分析下其它和您的店面类似的店家,从他们处您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3、开一家压面店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面食转化机彩三相电或两相电作为动力,每小时压制面粉25公斤到15公斤不等,投资约需3000-5000元。这种面食转化机可压制空心面、削面、五角星、菱形、猫耳朵、银耳面等多种造型,迎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可在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或居民区附近开店,租金加上机器投资总共需7000元左右,以每天加工50公斤面粉为例,纯收入可达40元。如果能捎带出售面粉、杂粮、食用油之类的商品,赚得更多。

4、开一家幼儿园

农村人现在也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你能歌善舞,富有爱心,家里住房宽敞,可考虑开办一家幼儿园。开幼儿园的主要投资是购置玩具,可量力而行。每名幼儿每月学费20元计算,一年10个月约为200元,招收30名幼儿的年收入约为6000元。

说明有: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远离家人和孩子,所以造成年迈的父母孤苦伶仃和幼小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您可以尝试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培养留在家乡的儿童,着重素质教育,如电脑学习,体育培训等。同时给年迈的父母提供散心的场所。此二者皆可以为您自己致富,同时又可以造福于乡亲。

5、开办家庭旅店

如果你家位于旅游名胜风景区附近,或位于去风景区必经之路,家庭住房宽敞闲置,可考虑开办一家家庭旅店。以4间房为例,可设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收费标准分别为每人30元、20元、10元、5元,可给住店客人提供饭菜,收取一定的费用。办家庭旅店一次性需一万元投资,但物品可长期使用,只要注意干净卫生,定能吸引客人,这是09年生意热门。

6、开一家农村用品租赁店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很多,但一家一户不可能购全。有条件者,可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一些农民必用物品出租,收取租金。可出租的商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婚丧之事用品,如婚纱、相机、厨具、摆酒席用的桌、凳及酒具等;二是建筑用具、如模板、手推车、储水罐等;三是小型农机,如播种机、脱粒机、铡草机等。可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添置。

7、开家农资专场店

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8、开一家美发店

乡村理发美容是个空白,很具市场潜力,男女青年可学会美容美发技艺,将店开在乡镇所在地。一万元足够学费和购置美发、美容设备。如经营得当,每月利润当在2000元以上。

农村创业范文第3篇

1.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农民创业需要。银行贷款主要以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而农民缺乏相应有效的抵押物,通过担保公司贷款又难以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贷款的数量和规模也无法与农民产业规模相匹配,难以满足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养殖业、粮食加工等大资金的创业项目。另外,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也与种、养殖业等行业一般超过两年的生产的周期不相吻合,难以满足农民创业的资金需求。

2.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严重。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近几年涉农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严重,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对一些涉农的政策扶持资金用于经营,使农民创业的资金来源流失较重,尤其是农信社改为农商行后,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进行放贷,贷款手续更加复杂,贷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而贷款额度逐步减少,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高的非农部门fj]。加上每年缴纳的存款准备金、购买债券等,使得包括政策性的支农周转金等大量资金流出农村。邮政储蓄银行每年也从农村市场吸收了大量的存款,通过资金上存转移了大量的农村金融资源。

3.农村金融服务意识落后。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结构失衡,多数银行撤销了在农村的经营网点,即使是面向农村以扶贫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出于交通、环境等考虑,一般也都是将其总部设在县城等较为繁华的区域,很难真正服务于三农,实际服务于农村的主要还是农商行。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金融服务不充分竞争,同时由于利益趋动致使农村资金向城市的逆向流动,形成扶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总量减少,也影响了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由于这种资金供应的状态客观存在,农村金融服务意识难以提高,金融服务手段也难以改进,金融服务功能严重弱化,更难以服务于农民创业等风险性项目。

4.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不明确。国家最初设计金融体系的时候考虑到农工商发展的需要,而随着金融行业对利益的追逐,致使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城市工业化,设定的目标客户群没有充分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思路。其中,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民的影响面小,业务范围也相对较窄,难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中国农业银行改组为商业银行,分布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主要以吸收农民存款为主,由于涉农贷款的回报率低,风险较大,其吸收自农村的资金大多流向回报率更高的非农产业。而改组后的农商行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支农政策性体现不多,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支农服务水平,很难支持农民创业项目。

5.农业保险业落后。目前,中国农业保险业才刚刚起步,一方面,农民创业活动存在较高的风险,商业保险很难愿意将其列入保险范围,针对农民创业的风险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任重道远跚。目前的农民创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链上,很容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险较高。如果农业保险发展不足,会使农民产生畏惧心理,大大挫伤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农民创业迫切需要农业保险业的保障。

完善农民创业融资体系的金融途径

1.拓展支农政策性金融业务。面对创业农民缺乏商业贷款所需抵押品和担保条件的实际情况,各商业银行对农村的金融发展不能是城市金融发展模式的简单移植,一方面依靠金融的市场调节,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要把国家的三农政策和金融企业的趋利性质结合起来,市县财政要通过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引导措施,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创业信贷支持的力度,积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业务范围,合理使用支农周转金。通过购买农业发展银行债券,将上存资金以再贷款方式增加涉农贷款资金,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贷款,杜绝资金外流现象。再通过支农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合理投向农村,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发展资金的来源,让其在农民创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在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时,积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政策。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推进金融体系创新。一是对涉农政策性银行实力的提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多增加金融服务网点,扩大资本投入,发展壮大涉农银行的服务实力。二是积极吸引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让其有利可图,拓宽涉农贷款的资金面,为农民创业贷款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三是大力发展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政策调整和加大监管,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四是允许民间资本开展信用合作,坚持互助合作、为社员服务的宗旨,摒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商业化和营利性。经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再通过政策倾斜和利益引导将商业银行的竞争引入广阔的农村,打造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势必构建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规范的民间资本等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优势互补、种类各异的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

3.创新农民创业金融品种。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民创业的能力、项目、条件特点及类型,结合创业农民的经济状况和资金需求,积极创新,开发适宜的创业贷款品种,丰富服务项目,以加大金融对农民创业的服务力度,满足农民人性化、多样化的创业信贷需求。同时也要优化贷款流程,创建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积极开办“一站式”审批等,在不影响风险点控制的情况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以更好地为农民创业提供金融服务。

4.建立和发展农民创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应该作为支持、保护农民创业的一项政策措施,以克服农民对创业失败的畏惧心理,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首先,要建立适合各个地方实际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运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其次,要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初始阶段,需要通过财政增加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助资金,使众多的农民形成共识,尝到甜头,将农业保险转化为有效需求。第三,鼓励商业性农业保险广泛参与以迅速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政府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决定农业保险供给的方向和数量,商业性保险公司按照统一的框架要求,在这个框架中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5.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属非正规金融,长期受到排斥。但农村是民间金融发育最肥沃的土壤,农民创业过程中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民间融资包括民间集资、地下钱庄、私人借贷等形式,极大地拓宽了农民创业融资的渠道,由于其具有的方便、快捷、灵活等优势受到资金需求者的青睐。但由于缺乏法律地位,民间金融容易造成变相乱集资、暴力讨债等社会隐患,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监管。金融监管部门不应否认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要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范围,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兴起,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主体,规范了民间金融借贷,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改善,对各地的民间金融规范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农村创业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农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经营风险的存在,以及城乡巨大差距和比较效益的影响,造成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50%下降到2009年的38.1%,部分地区土地闲置,留守农民整体素质急剧下滑,留守农民中老弱病残的比例在上升,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二)国家出台鼓励政策,给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在多个文件中指出,支持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创办现代农业企业。不少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知识型农民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可期相对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我国农村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更低,且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据农业部门统计,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2],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1%,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8年[3]。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知识型的农民,大学生农村创业优势明显,前景光明。

(四)城市就业环境恶化,农村创业成功几率增强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员工需求减少,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以致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不在少数。人才饱和,加上生活成本增加,城市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生存压力增大。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创业创新型人才奇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竞争压力不强,大量市场空隙存在,进入农村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增加。

(五)绿色理念渐入人心,农村创业大有作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返璞归真、重回自然、追求健康的观念逐渐增强“,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的自然生态、天然景色对城市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到农村去休闲放松、缓解压力、欣赏田园风光逐渐成为时尚,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获利空间变大。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观念和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主要障碍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影响下,学生上大学目的就是要在城市就业。大学毕业去农村发展,绝大多数家长是持否定态度的。面对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学生本人意愿到农村创业的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由于一般都是80后、90后,以理想型居多,不能吃苦,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加上心理脆弱,往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因此,思想不成熟,观念不解放,到农村创业只能是仓促上阵或昙花一现。

(二)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创业能力不足创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到农村创业,还需要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对“三农”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而目前高校教学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园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创业时缺少有效的知识储备。

(三)缺乏必要的引导扶持,自主创业受到限制目前,政府部门创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涉农企业领导人、辍学学生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开展两种类型的创业培训,即“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由于资金和名额的限制,大学毕业生很少被包含进去。加之学生到农村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并不能引起地方政府部门对他们开展培训的兴趣。同时,创业大学生只有选择当地政府规划的项目,才会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这让大学生们感到创业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限制。

(四)农产品市场的先天性缺陷增加了农村创业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加入WTO以后,农业生产要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竞争性加剧,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多变,使得创业大学生很难对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另外,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加上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高,如果农业保险跟不上,遇到天灾,创业大学生难以承受经济损失。

(五)融资困难,土地资源短缺现有的贷款政策让大学生难以解决农村创业资金来源问题。根据农信社的相关规定,申请贷款采取属地原则,没有当地户口不予贷款。创业资金短缺,加之创业初期缺乏经验,大学生创业的收益难以保证。另外,创业用地也是一个问题。尽管有些地方留守农民减少,当地政府愿意接纳大学生创业,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到2008年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7亩,如果按农业人口计算也只有人均2.53亩。且土地难以集中,无法形成规模。大学生如果从事种植业,将不可避免地与农民争地。

三、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对策

(一)改变就业观念,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改变,大城市和非农就业不再是最佳和唯一的选择。相反,随着人们生活和就业观念的变化,到农村创业已经成为部分眼光超前人士的选择。农村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宽广的眼光,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问题的看法应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所无法比拟的。另外,由于劳动力转移造成许多农村发展后继无力,到农村创业可以补充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提高创业能力,做好学校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由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位,大学生创业时才发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足够的心理准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这使学生创业者缺乏企业管理与市场运作经验[4]。因此,学校教育除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业和创业成为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使大学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三)加强就业前的培训引导工作,做到自主创业与推荐创业相结合对于有意愿到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学校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创业前的引导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初步认知创业项目,从而使学生对农村创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思想准备,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做好创业前的调查和预测。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定位应当清楚,主要是通过扶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不是当保姆,否则,大学生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在创业项目上,应该采取自主创业与推荐创业相结合的措施,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

(四)选择能够发挥长处的创业项目,尽量化解创业风险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目前仍有50.32%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因此,为避免和农民争市场、争土地,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选择那些知识、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例如,特种养殖、创意产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营销和加工、物流、经纪等,至于规模种植,由于大学生比有经验的老农无任何优势可言,加上人多地少的实际,还是不宜进入。同时,要注意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可以实现知识互补,有助于创业的成功。

农村创业范文第5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将有630万名大学生加入到就业大军的队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和怎样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大城市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52.2%的人更愿意在大城市打拼,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只有24.5%的人愿意去“中小城市”,选择到农村地区就业的更是只有5.3%。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八分之一。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我国大学生过剩,相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发展的广大农村更是求才若渴。然而,许多大学生找工作时一门心思盯着大城市、大单位,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为了实现大城市梦,许多人甚至不惜让青春虚掷在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蚁族”生涯中一事无成,而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虽急需人才却应者寥寥。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有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话题,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国家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能得到多方面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发展的潜力,对个人成长是极为有益的。也因此,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当数不胜数的大学毕业生从全国各地涌向大城市,为了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稳定且待遇优厚的工作而挤垮独木桥时,另一部分学生却主动放弃了大城市里的优越工作,“向农村进军”,到农村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投身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他们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创办领办项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些具有高等学历的新型农民,在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的同时,还成就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理想。

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占国民人数的绝大多数,“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过程的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广袤田野上兴起;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严峻,“到农村去”,既是时代的呼唤、农村的期盼,更是“天之骄子”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曾经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20多岁就在农村搞“乡村经济调查”,一深入就是许多年,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按他殷实的家境,留在城里是大有条件的,可是,没有在农村的艰苦努力,就没有其以后的大作为。农村天地广阔,机会多多,小地方可以干成大事业。作为大学毕业生,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实现自我价值来看,农村都是最理想的人生战场,大学生在这里不仅能接触大到大城市所没有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大学生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的结合点出发,到基层找到既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挖掘自己潜力,又能为国家分忧、为人民尽力的位置。

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我国的农村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到农村工作,从基层干起,这是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更加冷静务实的一种选择。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全国和地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还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只要我们大学生勇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开拓视野迎接挑战,以理性、务实的心态走向农村,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新的业绩,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农村创业范文第6篇

我来时正值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康桥村党支部提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园带动农民致富”的口号,一到任我就把“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怎样带动农民致富”当作首要问题去思考。正值关山镇康桥村“千亩甜瓜示范园”建园之初,园区的温室大棚无人承包,走访瓜农后我发现村民都有致富增收的愿望,但都担心投资大回报小。我马上行动,一方面向村两委会及时反映,另一方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我跑到村民家,帮他们分析情况,算经济账,但是几天下来,多数村民不为所动。于是我决定自己带头承包2栋温室棚作为示范棚。这一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村上主动协调出两栋大棚,以每棚每年2000元的价格承包给我示范种植。

万事开头难。首先是技术,由于对大棚种植和甜瓜种植缺乏了解,对于怎样种植,选什么样的甜瓜品种,成了我面对的难题。这时区领导和村上领导主动出面协调区农林局技术员和当地农业专家,传授大棚甜瓜种植技术,帮助我选择种植品种。最后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投资8000余元,种植收益大、效果好的“新早蜜”牌甜瓜。

自从承包大棚以后,我工作更加认真,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甜瓜每个生长过程我都认真对待。大棚是否及时放风,直接关系到棚内甜瓜的品质,我每天都来到大棚前准时打开风口,揭开草垫,保持室内温度。付出就有回报。在完成了定植、移栽、吊瓜后,4月15日我示范棚的甜瓜比同期甜瓜早10天成熟上市,一棚收入高达2万余元,这下说服了村民,大家纷纷赶来学习交流。我也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榜样。

看到示范大棚的可观效益,村民的承包意愿高涨。我又投身示范园建设,通过我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全村3000亩土地全部转到了“馥康”甜瓜专业合作社,还申报了合作社党建和“百强社”建设等项目,争取扶持资金50万元,并且在今年创建部级蔬菜标准园,预计引进扶持资金3000万元。为了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我与区农业部门联系,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科研示范基地的科技人员和区农技站专家为瓜农讲解种植技术,组织甜瓜生产经验丰富的党员编印《瓜农之友》等技术指导资料。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又萌生了发展循环农业的想法。由于甜瓜种植对土壤要求较高,为了加大土地利用率,我多方求教,提出在同等设施条件下改种礼品黄瓜、圣女果等经济作物,在起到比种植普通农作物更好改良土壤作用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和“馥康”甜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如今我们大棚里的礼品黄瓜、圣女果长势喜人,一棚收入2万余元,整个示范园收入2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00余元。

如今我的大学生村官党员示范棚吸引了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下一步我计划向村两委争取50亩土地作为大学生村官示范用地,准备建设阎良区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我感悟到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磨砺人生的过程,有困难、有压力,但能提升综合能力,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如果没有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政策,没有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没有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我的梦想不会实现。担任村官我无怨无悔!

农村创业范文第7篇

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动力,挖掘农村创业内在潜力,掀起农民创业高潮,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意义重大。

创业动力是一切创业活动的前提。一般来讲,与从业相比,创业能够给创业者带来更大的收益,更能够实现创业者的理想与抱负,但创业毕竟是一种具有较大风险的经济行为,必须有较强的创业动力来驱动。那么,真正促使创业者勇于冒着创业失败的风险去创业的动力是什么?我国农村创业的动力现状如何?今后应该如何克服影响创业动力的主要因素来构建增强新农村建设创业动力的新机制?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新农村建设创业动力机制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登举。

《经济》:创业动力对于提升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创业的现实情况是:农民有旺盛的需求、强烈的创业欲望,但创业率却不高。请您具体谈谈农村的创业现状如何?

王登举:通过调查发现,我国90%以上的农民有较强的创业欲望,只有不足10%的农户没有创业想法。东部地区94.3%的农户具有创业想法,中部地区90.3%的农户有创业想法,西部地区86.5%的农户有创业想法。东部地区没有创业想法的农户所占比例为5.7%,中部地区为9.7%,西部地区为13.5%。

我国农村目前有6.2%的农户已经或开始创业,东、中、西部地区现实创业比例差别十分明显。东部地区创业农户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9%;西部地区次之,为5.7%;中部地区最低,为5.6%。

没有创业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主观上不愿意创业,而主要是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的限制。资金、技术、信息等限制因素只是事物的表象,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创业动力的激活机制。

《经济》:创业是一种具有较大风险的经济行为,真正促使广大创业者勇于冒着创业失败的风险去创业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王登举:关于创业动力的来源,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创业者自身的需求是创业的内在原动力,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创业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用“内在原动力”和“外部推动力”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创业动力的形成过程。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提出了“创业基本需求 潜在创业动力 现实创业动力”的创业动力形成机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动机产生于人的需求”、“激励源于人对需求的满足”。创业的原始动力同样来自于创业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如想改变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想摆脱贫困、拥有更多的财富,想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等,这是树立个人奋斗目标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实现上述个人目标,人们就会产生创办产业或事业的冲动和欲望,我们将这种冲动和欲望称之为“创业潜在动力”。而事实上,有迫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创业动力,有的人虽然很希望改善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却没有创业的欲望。也就是说,由基本需求转化为潜在创业动力要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其中包括本人内在因素限制,如自信心、上进心等;同时,也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当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

在潜在动力的驱动下,创业者就要寻求创业方向、创业方式,做出具体的创业计划并付诸实施。我们将在创业欲望上升为创业行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推动力,称之为“现实创业动力”。潜在创业动力转化为现实创业动力的过程中,同样要受到创业者自身能力和条件,如技术、技能等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外部创业环境在现实动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条市场信息、一项政策的变化、一个能人的带动、一个项目的示范都可能激活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形成现实的创业动力。

《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创业的原动力是什么?

王登举:按照以上的理论,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认为尽管各地区农民目前的生活水平有所不同,起点和期望值也不同,但他们都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可见这种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足是农民创业最原始的动力。

在西部,解决温饱问题仍然是农户的主要需求之一,有近三分之一的西部农民仍然关注着吃穿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看病、子女结婚和建房子也是西北地区农户的主要需求。中部地区多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农户第二位的需求;已经解决了温饱的东部地区农户,希望住上更大、更舒适的房子,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甚至出国深造,这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提高社会地位尚未成为农民的主要需求。提高社会地位的排序都在较后的位置,东部和中部地区为第七位,西北地区更是排在第八位。这一结果说明,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人们的需求层次仍然处于以物质需求为主的较低的层次,在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尚未解决的条件下,尚无暇顾及自身的社会地位。

《经济》:据了解,缺乏固定的融资渠道、稳定的风险保障、配套的支持政策和行政服务、畅通的信息渠道等是制约农民的创业动力的主要因素,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登举:推动新农村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部门、一项技术、一个项目能够解决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农村建设创业动力激活机制。

构建新农村建设创业动力激活机制目的是要消除和克服影响农民创业动力形成的各种制约因素,使农民旺盛的需求转变为潜在动力,使强烈的潜在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创业行动。

激活广大农民的创业动力,对于培育创业型新农民,建设创业型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是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定期在农村举办创业知识与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增强创业能力;其次是加大政府资助的力度,设立专门预算,增加政策性融资,对创业农户给予低息贷款和小额贷款;重新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定位和职能,真正使其成为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解决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各类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条块分割问题,整合各类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要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及时、准确的创业信息的新机制;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开通科技热线等,为农村创业者提供信息,使农民更容易获取信息和咨询帮助;同时还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创业农户自筹、各类项目支持、社会赞助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农民创业投资风险基金,对创业失败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偿等。

要注重改善农民创业环境,要推动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废除歧视与差别,避免政出多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打破行政性、行业性垄断,为农民创业者营造一个与其他公民平等竞争的环境;制定和落实鼓励创业的政策,如税收、项目、融资等方面的扶持等,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创业。

针对农民创业缺乏组织保障的问题,扶持建立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从组织上推动创业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合作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农民合作组织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明确其“公益+市场”的双重性质,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赋予金融业务职能。

要重视乡土技术、乡土文化、品牌的保护与弘扬,培育土生土长的能人、领头人,特别是提高村干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能人、干部的示范和宣传,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最后,大力培育“吃苦耐劳、诚信至上、尊重规则”的创业精神,树立积极对待创业、允许失败的态度,有助于营造“尊重创业、尊重创造”的创业文化氛围。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创业动力激活机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得到改善,都可以促进农户创业,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实现多管齐下,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因素,激活农户创业的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创业的开展。

农村创业范文第8篇

送肥到田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大力提倡生态、无公害种植。因此,将城里大量的人粪尿送到农村田间,必将大受农民欢迎。经营者不仅可在需肥的农民那里得到一笔可观的劳务费用,还可在城里的某些单位或用户那里获得一笔粪便清理费。真可谓一举多得。

农资专卖店

在农村做农资生意肯定有钱赚,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须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自然肥产业

自然肥是农家有机肥的统称,自然肥除了提高质量外,还要针对市场需求“绿色化”,这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自然肥产业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终归宿,自然肥生产完全可以人工化、工厂化、产业化。

书店

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适合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开通蔬菜专车

开通连接菜园和市场的蔬菜专车,既能解决菜农卖菜的劳动强度,又能使菜园和市场供需紧密结合。若铺以开通传呼送菜,更能满足主妇们烹饪时对营养和美味的需求。

开办屠宰场和冷冻库

从目前的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养猪的农户比较多,而针对这个行业,猪肉市场价格并不是很稳定的,首要面对的问题:养猪的成本以及市场行情是否理想,当养到要出栏的时候,如果市场情况并不理想,而又苦于养猪的劳累以及养殖中需要大量的饲料成本,这种情况下又不得不出栏了,从而就造成了养猪回报率低、劳动得不偿失。如果在农村开办一家屠宰场和冷冻库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就可以把猪进行屠宰冷冻,当市场行情转好的时候再投入市场。充分发挥有效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而又有高效益的回报,这就降低了农村养猪的市场风险,所以在农村开办屠宰场和冷冻库是很有潜力的。

照相

现在农村中需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农村还缺少照相馆,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照相就更难。专门下乡照相,上门服务,不失为一条较好的生财之路。

家具调剂

在农村做二手家具商机不错,城市中有不少人将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旧家具,以低价卖掉,重新购买新家具。而这些旧家具,在某些乡村却很抢手,投资者不妨把在城里收购的旧家具运到那些地方出售,生意必将十分红火。

流动修理

农村的VCD、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各种农机具都有一定的拥有量。但如果这些东西坏了,往往要跑很远的路送到修理部去修理,对农民朋友来说,实在不方便。若办一个流动修理部,开一部小型人货两用车,带上一些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上门服务,一定会大受欢迎。

物品互换商店

城市居民淘汰的家用物品,卖给旧货贩子太便宜,放在家里又占地方;农民对二手货有热情,从旧货贩子手中买又太贵。开设物品互换商店,能使城里人和农村人都得到实惠。

乡镇开设中药店

城市人嫌麻烦而远离中药,农村中药市场却大有潜力可挖,乡镇现有中药店远不能满足需求,往往一个镇上都有一家中药铺。创业者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办中药店。

农村创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创业环境;概念;构成要素;评价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难题”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除了依靠农村市民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等非农措施增收外,农民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途径之一,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农村创业环境是指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农村周边环境和农村背景环境,具体包括农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对农民创业的服务环境等。它对于提高农民创业成功率、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关键作用。笔者对近期国内外有关农村创业环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创业环境概念研究

作为创业环境的一种类型,农村创业环境的内涵也是随着一般创业环境概念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的。Child(1972)把创业环境看作是企业自身感知的“客体”。Aldrich和Pfeffer(1979)则把创业环境看作企业必须去适应的一系列外部条件。GoegrineFogel(2001)把创业环境描述为在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GompersandLerner(2003)提出创业环境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环境,其中包含规范的制度、规制的制度和认知的制度。

池仁勇(2002)把创业环境定义为“创业者周围的环境,是创业者及其企业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由创业文化、政策、经济和技术等要素构成,是多层面的有机整体。张玉利、陈立新(2003)认为“创业环境是在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包括“影响人们开展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和“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两个方面。

孙红霞等(2010)指出,创业环境会对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村周边环境和农村背景环境会对农民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包括农村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自然风光)、社会环境(社会资本、乡村治理、文化传统)、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商业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等的综合影响。Fuller-Love等(2006)认为,制约农民创业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农村环境本身,解决农民创业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的农村创业政策。

二、农村创业环境构成要素研究

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即能够为创业者及创业产生一定影响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状况反映了创业环境的状况。Fogel(1994)提出创业环境由五要素构成:财政支持;非财政支持(如提供服务);创业技能及一些商业技能;社会经济条件;政策及创业活动的程序。ScottShane(2003)认为创业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GEM(2005)报告中提出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或创业环境的条件包括九个方面即: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政府政策、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和有形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文化和规范。这也是学界迄今为止对创业环境比较权威的一种要素划分,被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创业环境的分析评价当中。

罗新阳(2009)根据要素组合模型和GEM模型的研究成果结合农村特点,把农村创业环境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即经济支撑系统、服务支撑系统、培训支撑系统、文化支撑系统和环境支撑系统,并且设计了这五个方面(12个类型)26个指标在内的农村创业环境的指标体系,每个子系统被分配的权重为20%。其中,经济支撑系统具体包括收入增长带动创业(33.3%)、投资活跃失去创业(33.3%)、经济增长拉动创业(33.3%);服务支撑系统包括金融支持创业(33.3%)、政府服务创业(33.3%)、其他服务创业(33.3%);培训支持系统被细分为教育鼓励创业(50%)、职业培训鼓励创业(50%);文化支撑系统被细分为文化鼓励创业(50%)、宣传鼓励创业(50%);环境支撑系统被细分为人为环境(50%)、自然环境(50%)。每个子系统的各个方面都设计了具体的测评指标。

三、农村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农村创业环境评价是指研究者通过设定一系列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某一区域内的农村创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给予综合评价和建设性意见。目前,农村创业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更多地是借鉴其他类型的创业环境研究,再根据农村的特定条件重新设计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Dana(1987)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那些不限制创业者,且为他们提供税收及其他激励政策,同时给予培训咨询服务的国家,新创企业的存活率越高。

GeorgineFogel(2001)以对280家匈牙利中小企业的实际调查为依据,以政府政策和规程、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资金支持和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作为5个一级指标,设计了28个二级指标建立评价模型,研究认为外部环境对初创企业的生存和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力。

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提出的GEM模型,它已被运用于对不同类型的创业环境的分析中。钱子健等(2010)在对浙江绍兴地区农村创业环境调查中所运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从农村实际出发,参考GEM模型设计出来的。他们依据所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22个封闭式问题和3个开放式问题构成的调查问卷。根据创业环境的五个方面条件,选择绍兴市100多名来自各县市区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还分别从这五个子系统对该地区农村创业环境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同时给出了总体评价及改善创业环境的建设性意见。

四、结束语

农村创业范文第10篇

“要以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针对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为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农村全民创业的现实意义。推进农村全民创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的重要支撑。推进农村全民创业,把蕴藏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全民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仍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收入是核心指标,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和谐稳定。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就在于创业就业不充分,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全民创业。推进农村全民创业,对区域而言,是发展之策;对农民来讲,是致富之本。

二、准确把握农村全民创业的难得机遇。全民创业已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七大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度,提出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增强转型、跨越、崛起的活力和动力”,“积极鼓励创业,大力支持创业,使创业成为就业的主导、社会的主流”。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为农村全民创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国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各项直接生产性补贴,中央财政加强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把扶持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建立健全和落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政策和制度等等,农村政通人和,农业休养生息,农民收入增加。对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就要在“放活”上下功夫,充分激活农村各项要素资源,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利用土地、房产、资金、农副产品原料等创业增收,让“创业才能致富,致富唯有创业”的观念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三、切实谋划农村全民创业的实现路径。从长治郊区的实际出发,我们要做大“民营经济区”品牌,带动农民创业就业。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和鼓励现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二次创业,不断提高产品规模档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规模企业数稳定增长。要充分激发“能人”的创业激情和潜能,鼓励更多的“能人”走向市场领办、创办企业,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创办发展各类经济实体,形成一批带头创业者,培育一批创业有成者,壮大一批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大中小民营企业竞相发展的蓬勃局面,以此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要发展城郊特色现代农业,为农民群众提供创业平台。大力发展城郊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创业。要紧密结合郊区境内工业企业密集、人多地少的特点,在发挥农业的功能上做文章。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确立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要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引导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要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公开、平等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引导更多农民走向市场,引导更多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四、努力健全农村全民创业的保障机制。农村全民创业,重点在于全民参与、全面放开、全力推进。不容忽视的是,在农村全民创业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创业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业的激情;创业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创业的需求;创业资金匮乏,难以实现创业等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制约创业的思想性、体制性和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全民创业的活力。要激发创业激情。强化农民的致富欲望,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守土恋家”意识,树立敢闯敢干、勇于创业的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意识,树立永不满足、勤于创业的精神;破除“畏难怕苦”意识,树立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创大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优化创业环境。切实树立政府创环境、人民创大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的综合协调作用,积极为全民创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融资、人才、法律等全方位服务;加大保护创业者合法权益的力度,努力营造“你投资、我服务”“你经营、我保护”“你致富、我发展”的良好创业环境。要提升创业能力。必须破解“缺技能”“无门路”的难题,帮助更多的农民群众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本领。进一步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和职业转换的能力;采取专题讲座、培训班、科技庙会、三下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授知识技术,传播创业理念,引导创业方向,提高创业水平。要提供创业保障。推进农村全民创业,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把党和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抓好创业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工作,大力培养和宣传一批农村创业的先进典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农民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进入市场的能力,在创业中求生存、找出路、谋发展、快致富;发挥各级党政群团组织作用,条块结合,形成合力,联手推进农村全民创业。

上一篇:小本创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干事创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