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秋之夜范文

时间:2023-09-27 01:25:37

作文中秋之夜

作文中秋之夜篇1

2、只见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像轻纱一般温柔,让大地披上了银装。寂寞的星星弟弟懒懒地朝月亮姐姐眨着大眼睛,好像在说:“今晚你真美啊!”

3、我坐在椅子上望着月亮,吃着美味的月饼,想起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小明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我一首一首地背给爸爸妈妈听,古人对着月亮有那么多的感慨,而现在的我有着家人的陪伴,生活又这么幸福,对着月亮,就只有满心的欢喜了。

4、这时妈妈拿来照相机,她叫我站在椅子上,把手捧向月亮,啊!我捧到月亮了,真美啊!好像手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银盘,又好像捧着留传千年的宝物,妈妈用照相机捕捉到了两张圆圆的笑脸,一张在天上,一张在地上。

5、我坐下来,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嫦娥、吴刚、后异,一个个传说中的人物从眼前掠过,听着听着我竟然渐渐地睡着了,可能是那柔和的月光洒在我的脸上,我被神奇地催眠了。

6、啊,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团团圆圆围坐一桌,吃圆圆的月饼,赏圆圆的月亮,心都醉了!

作文中秋之夜篇2

太阳慢慢的下山了,夜色慢慢地收拢他最后一束光芒,一轮明亮的,圆圆的,金黄色的月亮慢慢地,高高地挂在天上,群星围绕着。八月十五的月亮就是特别,非常圆。这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在外面一起吃团圆月饼、赏月。吃饭时,大家一起有说有笑,非常幸福。

吃完饭以后,我们全家都坐在一起看中秋节晚会。

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演员们穿着华丽的盛装在一个圆月形的舞台上尽情的表演。舞台后面有一个大屏幕,演员们的表演被投放在大屏幕上,仿佛在月亮上表演一样,美轮美奂!真有趣!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凤凰传奇”唱的荷塘月色这首歌。淡雅的背景。轻快地旋律、再加上女歌手高亢的嗓音,还有男歌手低沉的嗓音。还有满舞台的荷花,随着音乐节奏的一开一合,真是好美啊!看着看着,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运行,中秋晚会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屏幕上深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月亮的图案,真是太漂亮了!

作文中秋之夜篇3

今天就是中秋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月亮。

今天的月亮可真圆啊,她迎着欢庆的焰火苒苒升起来了!月亮姐姐轻轻地走出来看着我们的脸。过了一会儿又害羞地躲进云里,一转眼,她又忍不住了,露出半个脸,我们一阵拍手欢呼,她又急忙藏了起来,真像个活泼的小姑娘。

终于,月亮不再和我们捉迷藏了,她静静地看着大地。月光真美,星星发出的光和她相比,显得十分暗淡。月光照在云朵上,云朵更白了,月光泻到大地,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

看着月亮,我又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虽然我没有远离家乡,但我想起了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也许他们也在望着明月,他们多么希望能和亲人团聚啊!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又怎么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赏月呢?我的思绪越过五洲四海来到台湾,那儿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在看月亮呢?我多么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

中秋的月亮真美、真亮,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美丽的月光中。

作文中秋之夜篇4

芗城实小三(3)肖洋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奶奶家过中秋节。

我们来到奶奶家,我看见妹妹正在看动画片,我高兴地对妹妹说:“我们来玩迷藏把!”妹妹开心地说:“好啊!”我喊:“一、二、三,开始。”妹妹马上去躲起来。我东望西找,还是找不到。忽然,妹妹打了一个哈欠,我想:妹妹一定躲在椅子下面。妹妹真淘气啊!

到了晚上,我和妹妹站在奶奶的家门口一起赏月。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它一会儿躲在厚厚的云层里,一会儿跑出来,像在捉迷藏。真有意思啊!我说:“妹妹,我们一起来画张画吧!”“妹妹为难地说:“我不会画。”我说:“没关系,我画给你看。”妹妹开心地说:“好!”我画了一个米奇在吃月饼。妹妹看了,惊奇地说:“姐姐,你画得真漂亮。”妈妈说:“快来吃月饼吧。”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一边看电视。

中秋之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真令人难忘啊!

作文中秋之夜篇5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民族都非常重视,在中秋节的那一天有一个习俗,吃月饼和寻找传说中的嫦娥,月饼代表着团圆,但是每当我们吃月饼时,有没有想到过远在异乡的游子呢?他们在中秋节独自一个人在外,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手里拿着月饼,静静的抬着头看着圆圆的月亮,心里该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过中秋节啊。过中秋节了,就不提这事了,我来说一说我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吧。

在过中秋节前好几天,妈妈就就把那好吃的月饼给我和弟弟买好了,而且还是好多好多的,让我和弟弟一气儿吃个够,这下可把我和弟弟高兴死了。待到中秋节真的来临时,月饼全都不见了,知道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吗?猜猜啊。告诉你们吧,不许告诉别人哦,都跑到我和弟弟的肚子里去了,呵呵,我们两姐弟很能吃吧。妈妈发现月饼都被我们吃完了,苦着个脸,纳闷我们怎么这么能吃啊,就又忙去买来。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坐在桌子旁,妈妈靠在爸爸的肩膀上,我靠在妈妈的肩膀上,弟弟小就躺在了我的怀里了,我们每个人嘴里都吃着好吃的月饼,一边赏月,我们都正看得入神。突然听见弟弟喊了起来[妈,嫦娥怎么还不出来,你们不是说只要我一直看着月亮,嫦娥就会下来给我礼物吗?她怎么到现在还不来,她是不是不喜欢我,不想给我礼物了。]弟弟嘟着他的小嘴,等着妈妈的回答。妈妈冲弟弟笑了笑,说[儿子你听妈妈说,妈妈是为了让你安静的看会儿月亮,不让你打扰我们,才骗你说嫦娥会给你礼物的,因为你一点也不老实,只有礼物才能让你安静一会儿啊。]弟弟听没有礼物,顿时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妈妈说你哭的话妈妈就不给你买礼物了,如果你不哭的话,妈妈就给你买很多很多的礼物好不好啊。弟弟一听又有礼物,立即停止了哭,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儿,吃着月饼,抬着他的小脑袋看起了月亮。院子里又恢复了安静。妈妈挨近我,靠在我的耳边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这么快乐的过中秋节,你说远在异乡的游子们,会怎么样]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在我们一家家的在一起团圆时,那些游子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会不会坐在窗边吃着月饼看着月亮,两眼望着圆圆的月亮,可是两眼已充满了泪。他们的心里该是多么的寂寞啊,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的盼望能早日和亲人团圆啊。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在这一天梦想成真,早日和亲人团圆。

作文中秋之夜篇6

今天,月特别特别的圆,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好像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铠甲。为何今日月如此之圆?因为今天是——中秋佳节。

风瑟瑟,吹起了地上的少许落叶。我此时正捧着个月饼,深情的凝望着月亮,圆圆的月亮挂在当空,我久久地望着它,看着看着,我影影约约地看见了一个人——我爷爷。对于爷爷的事,我一无所知。我知道爷爷是劳累过度而去世的。打我出生的那天,我就没见到过爷爷,对他的思念只有通过那张他的遗像来表达的。也正是那张照片,让我知道了那个人就是我爷爷。然而今天爷爷怎么出现了?爷爷满脸慈祥,缓缓地,轻轻地向我飘来。我高兴极了,我扑了过去,问爷爷:“爷爷!您怎么出现了?”爷爷说:“你想我,我就出现了。”说罢,爷爷又对我说:“走!爷爷带你去月亮上看看!”我高兴地欢呼雀跃,拉着爷爷的手,做好了准备。爷爷带着我向着月亮飞去,我突然发觉我似乎在梦幻中,仿佛如同嫦娥奔月一般,如梦如境,一切都是那样的虚虚幽幽,让人置身与仙境一般。

月球到了,我站在月球表面,发现了在桂树下轮斧的吴刚和在广寒宫中翩翩起舞的嫦娥,以及一些房子。月亮已不再那么寂寞、荒凉。听爷爷说:“这儿还可以玩个小游戏——超级跳高,就是在一块场地上用力一跳,在失重的情况下,可以跳的很高很高。”我满怀好奇去跳了一下,嗬!我跳了5.6米呢,我一举打破了在地球上的奥运记录,我高兴地手舞足蹈。突然,传出了一个声音:你在干吗啊?

我身体仿佛元神出壳了,我猛地清醒了,原来我刚刚一直在盯着月亮发呆,刚刚是姐姐叫我的。我想起刚刚经历的一切,我又向月亮看了一眼,发现它竟像爷爷的笑脸,那么的甜美、纯洁……

作文中秋之夜篇7

晚上的清风从他脸上划过,全身的精力仿佛都要被这轻凉的风带走,他不由地颤了颤。

他摸索着来到了天台的边缘,胳膊肘搭在了不大宽的台面上。

对于他来讲,此时的景象与白天没有什么不同。白天也像现在这样,黑得?人。

听电视上说,今年中秋的月亮,特别圆。虽说这十五年来,他从没有看到过月亮,但是今天,他还是坚持来了。

又是一阵风,他含着泪嗅了嗅鼻子抱着头抽泣着。

“为什么哭?”突然旁边响起了一个清脆而有活力的声音。听起来年纪应该与他相仿,也是个男孩。

“这里有人?”他突然感觉到不好意思了,一个这么大的人了还哭鼻子,让旁边的人看见了多让人笑话,他连忙抹了抹湿润的眼睛,“对不起,我不知道。”

“你也是来看月亮的?”

“我……看不见……”他沮丧的声音让人心痛,“我从没有看到过月亮的样子……”

说完,他懊恼地低下头,尽管他自己看不见,也猜到了旁边人的眼神,或许是鄙夷,或许是嘲笑,更或许是同情……

谁知对方开口了:“今年中秋的月亮真美!在这里看月亮的感觉棒极了!”

他并没有嘲笑自己,也没有去揭自己的伤疤,只是如实说着。

“能说说吗?”

“我跟你说,在这个地方看月亮,月亮显得特别大!月亮周围笼罩着一圈的烟雾,就好像是仙气一样,把整个月亮都衬得水灵灵的!感觉像是一个透明的玉打磨成的一个玉器,清莹透彻。”男孩回想着当年妈妈把月亮的样子形容给自己听时所说的话,边说边比划着,可惜旁边的人看不见。

“还有呢?”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上面有几个小黑点,我看得可清楚了!我猜,那大的应该是嫦娥住得广寒宫!旁边那几个小的,可能就是桂花树。我的妈妈就在上面,可能和嫦娥一起在吃月饼吧。”

“你吃月饼了吗?”他问道。

刚刚还在滔滔不绝的男孩顿时停住了,他答道:“吃了。月饼也好圆,可是没这月亮圆。”

“我的压力好大。”他压低了声音也掩饰不了颤抖,极力诉说出,“我眼睛看不见,什么都不能干,就连个月亮我都不能看!”极其的悲观,就连说话的语气都让人心疼,“我不想活了……本来,我当这里没有人,就没人拦着我跳下去了……”

“在这个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人们团圆之时,你就舍得放下你的家人,含怨离开这个世界吗?”没想到男孩没有立刻阻拦他,而是突然仰起头看着天空,喃喃道,“今天的月亮可真的很圆……团圆,团圆……”

“我妈跟我说我们这里今天晚上没有月亮,我知道她在骗我,就是不想让我到这里来。”

“你有一个很爱你的妈妈,你可真幸福。”

“为什么这么说?”

“我的妈妈去年中秋节为了赶着回来和我团圆,路上发生了车祸。”说到这里,男孩再也没有刚刚那股兴奋劲儿,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和想掩盖却怎么也掩盖不了的哀伤。可是这感觉只是持续了一小会儿,他又抬起头,“我的妈妈现在正在这月亮上呢……”说完嘴角勾起一丝微笑,这笑容浸透在了晚风之中,融化成滴滴,飘落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听完男孩的话,知道自己不应该问,却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人家。

“所以,你别想不开,知道吗?你应该想想你冲动之后的代价。”

是啊,本是一个欢喜的团圆节,变成阴阳两隔的滋味实在受不了。他隐约能想象到要是自己死了之后,全家人会是怎样的悲痛,爸爸的伤心欲绝,妈妈的以泪洗面,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自己只是想死了一了百了,却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给爱自己的人留下什么。

他最终没照着计划那么做,而是离开了。

男孩终于揉了揉眼睛,再一次仰起头看着天空,一片黑暗,这个世界也是死一般的昏暗。男孩低头笑了笑:“今天的月亮,应该很美吧。”他说着伸出手摸了摸一直停靠在手边的棒。

可是,今天没有月亮。

作文中秋之夜篇8

关键词: 古典诗词;“悲秋”;意象;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73-03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曲感伤旋律,它由萧瑟、凄切、衰败的秋景、秋物、秋色、秋声结合人自身境遇而感发,主要抒发的是人对自身悲剧的感慨和一种生命的悲哀。

对“悲秋”的研究,有的学者从文学史时序出发研究“悲秋”的原型、历史接续及影响;有的学者研究“悲秋”的言叙方式;更多的学者则从“情景关系”角度来研究“悲秋”。在这里笔者则试图通过一系列“悲秋”意象来探究“悲秋”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重要的诗学审美范畴,《周易·系词》提出“立象以尽意”原则,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1]意,包括情、志、事、理等方面;象则包括景、物、色、声等方面。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2]“悲秋”意象是多种多样的,与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自然之物是分不开的,在诗词中多呈现为意象群。“悲秋”意象, 主要可分为秋景秋色、秋物秋声和秋日天象三大类。

(一)秋景秋色,主要包括秋风落叶、秋雨和霜露等三种意象

1. 秋风落叶

瑟瑟秋风是身感耳闻的悲凉之气;枯槁飘零的落叶是可以目见的,易引起人的感伤情绪,产生生命易逝的悲哀。先秦时代,屈原《湘夫人》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已有悲秋因子的存在,秋与人之哀伤有了一定程度的关系,即秋引发、加深和表现了诗人的哀伤。[3]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此一声“悲哉”开中国文学史上“悲秋”主题的先河。贾岛《忆江上吴楚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颇富动感,气象雄浑,渭水西风陪衬居者怀念行者的心情,将一段悲愁之情寄于秋风落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这两句诗是“置之盛唐不可复别”。[4]

2.秋雨

秋雨最易扯动人的情思,也最易扣响情感的门环。李商隐作《夜雨寄北》时只身在蜀,家小在河内,巴山秋夜,夜雨潇潇,激发了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并以诗代书。柳永《八声甘州》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使整个画面有一种凄清的动态美,物态总是与心灵相遇相契才产生诗意,“暮雨洒江天”告诉我们诗人的心灵是流动的,雨水仿佛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洒湿了江天,也洒湿了羁旅漂泊者的心灵,雨水洒洗,秋天越发清冷凄凉,客思越发浓烈。

3.露和霜

霜露属冷色调,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身感至心。骆宾王《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以蝉的艰难处境“露重” 以及“风多”喻己之冤屈难伸,感慨仕途的艰难并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柳永《八声甘州》中“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几句描写使人满目萧瑟,更觉风霜渐渐凄冷,但气象雄浑,悲壮中蕴含着无限的感慨苍凉,一股思乡之情演绎成了漂泊游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二)秋物秋声,主要包括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1. 动物:主要包括(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和寒鸦悲啼等三种意象

雁南飞是秋天特有的现象,南飞即“还乡”,易引起人的思乡情怀。孤雁南飞哀鸣,更易勾起文人的孤独感伤悲凉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边地的秋夜中偶尔的雁鸣给人的心理触动。战事频繁,边地交通早已中断,路上已没行人,边塞秋夜笼罩着沉郁死寂的气氛,大雁不仅没有给边地带来一丝生机,反而更增添了几分冷落与悲凉,路断人行是目之所见,戌鼓雁声是耳之所闻,诗人通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描绘,生动具体地展现了一幅边地秋景图。尤其是“一雁”突出地表现了作者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漂泊无依的艰涩。[5]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小舟在浓云低垂下空阔的江面上漂泊,西风中传来失群大雁的哀鸣,这孤雁漂泊的愁思长长,谁问谁怜?孤雁的声声悲鸣叫人心碎。

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喧闹的生命十分短暂。秋蝉残鸣既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凄切的感触,也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和即将结束。李商隐的《蝉》,以蝉自喻,抒发自己的清高、清贫和不得志,咏叹出了诗人在动荡的晚唐时代,个人遭遇的坎坷不平。[6]柳永《雨霖铃》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让清秋的寒蝉残鸣声营造了一种离别时浓厚的感伤氛围。

乌鸦又叫寒鸦,这和秋的凄冷有关。鸦凄切的叫声和秋天中人的感伤又相关,寒鸦栖息于树,几声悲啼,易于引起孤独漂泊者的愁思,引发多种感触,故鸦在秋天悲啼也使人感到秋的寒凉。张继《枫桥夜泊》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乌啼”是秋声的象征,见其栖巢不稳,打破夜的宁静,引发愁思,正以映衬满怀旅愁的不眠之客,创造了悲愁的情感基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中“昏鸦”为这幅黄昏萧条的孤旅图更添了几声悲啼。枯藤缠附于老树,黄昏时乌鸦归栖于老树之上,草木野鸟都有归宿,正以反衬游子之漂泊无归。

2. 植物:主要包括秋菊和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一些特殊意象

秋菊色彩美丽灿烂,亦可作为“悲秋”意象,当秋菊这种美丽与人物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不能与共时,便产生失衡感、落寞感和孤独悲哀。秋菊作为“悲秋”意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这在李清照诗词中表现得较为典型,李清照后半生有过较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感伤敏锐的心灵面对秋菊有忧愁,更有孤独冷清。忧愁如《醉花阴》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独冷清如《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深秋正在盛开,可是容颜已经憔悴消损,“人比黄花瘦”,又怎有心思去将它采摘?

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是一些特殊的“悲秋”意象。芦、菰、荻等属水生植物,根系脆弱,秋天花白,秋日残败是显而易见的,使人产生生命的脆弱之感。江枫秋天变红,象征秋色,能引发愁思,渗透着生命将逝的意味。秋雨滴打着梧桐枯叶,目见耳闻,容易触动人的心灵,产生感伤之情。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经霜,与“渔火”相映而红,如炯炯的眸子,与愁人无言相对,巧妙地烘托了江上孤客的旅愁。韦应物《夕次盱眙县》中“人归山郭暗,雁下芦州白”描写人归雁宿,各安其居,看着白茫茫的芦花催生了怀乡之情,天大地大,何处是家?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一组意象“枫叶荻花”瑟瑟作响,营造了一种感伤的送别氛围。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词人听梧桐细雨,敏感破碎的心灵被滴打着,分不清是听觉还是心灵的感触。《踏莎行》中“隔夜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雨声菰叶交响生悲,借凄清之景抒凄凉之情,诗人从风雨菰叶声中感受得特别深刻。

(三)秋日天象,主要包括秋月和星(牵牛织女星)两种意象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作为一个综合型意象频频出现。秋夜,月亮分外明亮,望月的人会把思乡怀人等种种情感寄予明月,明月发挥着情感传递功能,秋月作为意象,更蕴含着浓郁的“悲秋”气息。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触动着诗人的心,勾起满腹思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渗透着淡淡的悲哀。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残月一钩,勾起心中千丝万缕的去国怀乡之愁和无限的亡国之恨。

牵牛织女星作为“悲秋”意象,用来表现情侣之间远在天涯的相思之苦,但也别有所寄托。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织女隔银河以望牵牛,可望而不可即,无限相思。诗中将织女星拟人化,言因终日相思不能织布,泪落如雨。[7]杜牧《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牵牛织女星”触动了遭弃宫女的心,哀婉自身不幸,倾慕他人之有幸,心事盘绕全在这举目仰望之中。联系作者人生的穷愁潦倒,何尝不蕴含着政治上不得志的愁闷呢?

综上所述,“悲秋”意象可概括为秋风落叶、秋雨、露霜、(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寒鸦悲啼、秋菊、芦菰荻枫、梧桐(雨)、秋月、牵牛织女星等。这些意象往往在文本中不是单一的,而是审美主体适时适地组合而成的意象群,意象间相互映衬生发、对比强化、和谐浸染、视听动静结合,就形成了“意象纷呈,触类多通”。[8]如吕岩《梧桐影》:“明月斜,秋风冷,古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全词四句,由明月、秋风、梧桐等组成意象群,画面丰富多彩,有利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有利于创造诗词意境。

二、情景交融——“悲秋”情怀与“悲秋”意象的契合点

“悲秋”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意象即融入了情思的形象。中国文论讲究诗歌的本质是情景交融,提倡感物说和言志说,即外感于物,言动于心。情与物遇,目击道存,精神与物态的契合,有时是“一见钟情”式的拍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而诗的意象,有时简直就是物象,而抒情也简直就是状物。[9]如欧阳修《秋声赋》中“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中有情的感伤,情中有秋的落寞。

诗人之怨愤与愁绪不源自物,而源自人生的穷途失意。诗人抟结秋日景观,正是以其性情,而“悲秋”也。并不是欲悲秋日之草木零落,而是悲其人之穷、愁。哀怨之心甚炽,胸中全是秋意,则已无需值秋日而有悲秋,其发而为诗,则无往而不含秋意。秋本无情无志,更没有感伤,不过是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之更契合中国文人的心境罢了,情与景的交融方见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0.

[2]赵永纪.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3.

[3][10]陆玉林.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2;106.

[4]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第九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713-1714.

[5]林高俊.边塞诗赏析[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77.

[6]傅德岷.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214-215.

[7]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第三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05.

[8]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5.

上一篇:端午节作文400范文 下一篇:我喜欢的艺术作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