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1:48:04

作文个性化教学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 个性化教学

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检验。如何释放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本文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写作的个性化教学呢?

一、什么是个性化写作?

所谓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如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及写作习惯上的优势等等。

个性化作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自主

所谓自主,就是要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也就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培养人的自主性、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自主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宰自己,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潜力有多大,自己都要认识到。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尊重并忠实于自己真善美的观念,做自己的主人。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等自我意识,引导学生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有面对困难的韧性,有摆脱困难的勇气,教师对学生要有适度的期望和鼓励,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性得以极大提高。

2、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学生的写作中,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就要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创新首先讲独特,就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要有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要有独特的手法。在作文中,独具慧眼,超越常规。想他人所未想,见他人所未见。言之成理,引人深思。

二、初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潭死水里,有的是固定不变的程式,令人反感的主题先行,于是学生的自我消退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的写作田地,这样的作文教学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2、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优势。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的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沉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3、评价标准多元,宽容另类思想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指对学生作文写作的指导不禁锢于某一种写作模式或者写作命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对其素材的积累、写作视角的选择、写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不加以干涉,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下,老师更加注重对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灌输式讲授,课堂时间占用较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很少,只是按照固有的写作模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进行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首先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个性化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来描述事物或者抒感,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关于《我们的课余生活》写作练习,在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下,老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写,既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去参加了哪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写课余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者对某件事的想法;还可以将写作对象集中于宠物,观察自己所养宠物的一举一动。总之,老师要明确写作内容不限,写作题材不限,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思维,写出自己的个性,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

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顺利的开展,所以要创设良好的个性化教学环境。首先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既需要老师对写作的讲解,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老师要进行高效的备课,设计教学方案,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是拓展个性化的写作内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写,并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要不断拓展,自拟题目,创新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最后是进行个性化写作指导。由于每位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逐一批注或者当面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学生对老师也不再产生畏惧感,而是针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三、丰富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的进行个性化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结合写作内容灌输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无精打采,效率低下。所以要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关于《介绍家乡景物》的写作,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山川、河流、花草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选取家乡中的任意景物进行描写,既可以是对一种景物的详细描写,也可以是对景物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描写,这样不仅更有效的展开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或者关于《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的写作,老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如,父母日夜操劳忙碌的身影,下雨天倾斜的雨伞,饭桌上可口的饭菜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感受父母的爱,这样既能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体系是个性化教学的保证,如果仅是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果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体系要科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如有的学生基础薄弱,自信心不高,这时老师就需要用鼓励的话语来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又要指出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其次是评价体系要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写作结果,又要对学习过程、写作方法、写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进而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时老师就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 个性化教学策略 兴趣 素质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个性是创新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流于平庸。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是最能产生个性、培养个性的教学。”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大量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自身生活实践的体验上。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实行个性化,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二、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在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个体的优势。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比如教师喜欢鲁迅文学,他在基本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就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鲁迅文学小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鲁迅有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地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三、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潭死水里,有的是固定不的程式,令人反感的主题先行,于是学生的自我消退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写作天地,那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四、淡化作文指导,发展学生潜能

很多教师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过分关注,对于他们的写作方式或过程总是不太放心,总想方设法地要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技巧和绝招。其实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打破。”我们教师不能把写作文章看得很神秘,更不能把写文章看成是要由一大堆技法来规定的事情,以至于教师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地去教,苦口婆心,频繁强调,不断地迫使学生就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主动性渐渐地被消退,想象力也被钝化,悟性被夭折,灵性被扼杀,人格被异化,情感被冻结,原本可以对事物进行的最深刻最美妙最富有个性的精神体验也就无法表现了。

我在教学中深感指导学生作文,常常事倍功半,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指导太多,太细,太死,太统一。学生之所以日记不让人看,正是因为他们在日记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或隐私。相反,他们在教师面前或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恰恰是因为心存顾虑而没有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很可能被教师的统一要求同化或虚化了,要不学生本来的个性完全转化为教师所要求的那一种特定的个性,要不虽还保留着自己原有的个性,但为了不违背教师的要求,就投师所好,真实的内心被掩盖了。个人认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像崔永元那样做些很生活很幽默也很文学的旁敲侧击,也就是让学生像小品中的赵本山、宋丹丹那样紧扣话题,面对生活,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说自己想说的话。

五、摒弃传统观念,创设平等氛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在谈到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这种平等的真诚的氛围更为重要。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才可以感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才有可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六、突破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

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要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需要表扬和鼓励,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为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在积极肯定优点的同时,也要真心实意地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力求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学生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不仅是教师平时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需要,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有的时候教师会遇到一些一无是处的文章,即便如此,教师在评价时也应该艺术化地进行处理,尽量给予鼓励,努力找出其中的亮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持学生积极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必须先突破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唯有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创作冲动,并伴以灵感的闪现,学生才能一气呵成地写出有创意的、极具个性的佳作。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

在新时代到来之际,“个性化”这个词语开始在教育界出现,它不再是一个带着贬义的词语,而是一个带着鼓励性的词语。个性化较强的学生,思维比较开放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广泛,考虑问题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能够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将自己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事物进行巧妙的联想和结合。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加工,将自己要表达的独特思想融入作文中。但是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导致学生在学纺织之下,逐渐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在语文作文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模式化、缺乏创新。

1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习作内容

目前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完全按照小学教科书的语文作文安排进行教学,知识机械化的灌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受限的情况。另外,教师过多的掌握和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写作形式、思路、内容干扰作用太大,致使学生的作文很容易按照教师的模式展开,整个作文内容单一,缺乏新颖的立意和写作形式。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习作内容,先从写作内容这个关键点上肯定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家乡》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描述家乡在新时代建设之后的美好现状,歌颂新时代的改革创新。这样的作文的确是好作文,但是,如果学生都这样写,所有的作文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就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作文布置时,对学生的写作不要限制写作方向,比如家乡可以纯粹的写家乡的四季景色,可以写家乡某一个景点,可以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又或者写自己对家乡的喜爱,写自己在家乡发生过的一些趣事等等,让学生对于家乡的描写内容不要仅仅着眼于新时代建设这一个方面,要开拓自己的思路,寻找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即使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在表达的方法和手段上也会有所不同。丰富并且合适的手法、新颖但不刁钻的角度是整个作文走向优秀的开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写作风格进行调整,为他们尽可能的打开新的写作窗口,帮助学生树立新颖的、个性化的写作观,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勇敢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处理并不会为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带来坏处,相反的,会为写作增添新的思路。

2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谓个性化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只是单纯的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自己的个性并不一定就能够和作文完美融合。个性化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还处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没有养成的阶段,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模仿教师或者接触到的成年人。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写好作文,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我的妈妈》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不要布置相关任务,而是启发学生:“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学生大多数都会说喜欢。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问:“你们的妈妈漂亮吗?”这时候就会有许多学生说不漂亮了。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你们知道妈妈为什么不漂亮了吗?”学生就开始思考起来。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们的妈妈工作辛苦吗?是不是一点一点变老了?她是为什么变老的呢?”这些问题都会帮助学生从一个相对较深的层次上认识母爱,启发学生思考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奉献,在作文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3设计个性化的评阅作文方式

作文的评阅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直接感受,许多教师在作文评阅时都太过于独断专行,程序化的评阅方式,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出现不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作文评阅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作文评阅成为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利方式。例如,在每次的作文评阅之后,教师将一些立意新颖、观点独特的作文单独挑出来,让全班学生传看,学习;并且,以周为单位,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累计积分,每周积分最高的前三位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奖励;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堂朗读自己的作文,将朗读也作为计入成绩的一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总之,在评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尽量增加新颖的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出发,创建丰富的评阅体系,使学生的作文评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够为个性化教学储备更多的力量。

4结语

个性化教学适应现代学生的培养要求,它能够与学生的思想需求、学习习惯有效的结合,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体现出来。相对应的,作文学习恰好需要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需要学生在个性化教学支持之下,进行作文学习的改革。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个性化教学能够考虑到学生整体的群体需求,根据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文的要求,在教学方案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冬梅.个性化视角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32:124.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5篇

一、遵循原则,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中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最佳诠释。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四)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在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应多多给予肯定、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二)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如:写人物传记、写想象作文、写科幻故事、写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作文个性化”的训练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发掘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6篇

一、注重个体阅读体验与情感的真实表达

若说一篇作品是作者个人对生活与人生的体验,那么,阅读则是读者对这种体验的一种体验。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亲身经历,特别是高中生的人生阅历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高度的重视,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二)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世俗中解脱寻到了一片纯净的世界,其中就有一部分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对自然情境的绝妙体验。故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中,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对此,或许有的学生看到的是荷花的美丽与纯洁,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作者人格的纯美,而不管是何种看法,均是学生对阅读的一个体验,教师必须予以尊重,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反思现实生活,以得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写到作文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写作中,最忌讳的就是满篇的大话、空话、套话,毫无感情,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从而为作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真实,不仅仅是一篇作品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生命与灵魂所在。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大胆进行自我剖析,不做假,不粉饰,爱憎分明;鼓励学生抛弃以往作文写作时脱离实际的空谈,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引导学生逐渐走出“说假话,说套话,假抒情”的写作误区,积极倡导一种“说真话,抒真情,讲实效”的写作文风,真正实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

二、引导学生学会素材的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写作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与阅读体验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每个学生的个体经历有所不同,故其写作素材也会有所不同。基于此,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引导其做好日常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工作很有必要。加之,当前多数高中生的作文呈现出表现手法单一化,结构布局机械化,言语应用雷同化等缺陷,长此以往,其作文会走向大众化,毫无新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采取写日记、写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以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素材库。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能对一件事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突然灵光一闪,有了某个好点子,这时都应该将其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集锦。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积累自身阅读素材,即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阅读品味去选择相应的读物,涉猎多领域的阅读文本,以不断拓展自身阅读体验,形成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库。想必有了这些素材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能思如泉涌,写出一篇极富个人情感的习作。

三、革新作文评改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此,在作文评改中,教师也需注重个性化。如在传统教师评改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审自改、学生互评互改与师生共评等作文评改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评者,同时也是一个评价者,对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写作欲望都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学生在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还能发现他人写作的独到之处,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最终实现个性化写作。

在学生进行作文自评自改的时候,教师需在旁予以相应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评自改的功效。如引导学生对作文的思想进行评价修改,检查作文题目是否符合主题,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引导学生对作文的语言与文字进行修改,检查作文中是否存在语句不通、歧义等问题,检查作文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等。但是,一篇作文不尽然都是不好,必然也有好的地方,故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尽可能挖掘出作文中好的一面,并将自己的看法与修改意见在作文中进行批注,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取得显著的进步。

写作,作为人们书面交际与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行为与生命状态,它同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为此,在如今这个倡导素质化、个性化教学的时代,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作文个性化教学,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顺应时展需求,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创作出一篇篇个性十足的好文章。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7篇

一、写出实施方案,形成统一步调

我们采用“书刊引路、教学推进、表达实践、修改提升”的方法有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全方面促使学生把思想解放出来,把生活呈现出来,将作文提高上来。这个实施方案学生易学,教师易教。

书刊引路指的是引导学生爱上书籍。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读高中必读的8本名著:《论语》《大卫・科波菲尔》《高老头》《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堂・吉可德》《巴黎圣母院》。这些经典著作采用阅读专题、讨论提高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一些名人散文、小说,如余秋雨、余华、陈丹青、莫言、三毛、张爱玲等的作品。

教学推进。作文教学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参考书。“语文教师决定语文教育”,这是首都师大语文报刊社社长、哲学家教授陈鹏先生的感悟。我深以为然。我除了按照课本编排的要求给学生讲作文课外,更注重学生处在这个时代、社会、家庭和内心感受。我们平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实践。高中生是思想较活跃、思维渐成熟的群体。他们因距离远近、性格异同、兴趣爱好、经历不同形成不同的小群体。一群人常常在一起讨论社会热点新闻等,这种讨论有时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推行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天两位同学,全班轮着上台。这样有比较、有竞争、有压力。另外每学期举行辩论会。演讲和辩论都必须经过思考,如果信口胡说,将招来同学的善意嘲讽。这样以说促写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作文展览和班级“走廊文化”的选文选自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吸引学生阅读学习。

高中生喜欢在微博、QQ空间上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来同学和网友的围观和评论。但开学后他们不能上网,我建议他们准备写微博、QQ空间的笔记本,一有想法就更新,并留下评论的空白。平时有空时可以互换评论,推荐好的作品共同欣赏。这种随性写作,促进学生关注生活,记录感动,凸显责任,彰显思想。

修改提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所有作者的心声。高中作文本我提议学生们用有格的、旁边有旁批的本子来写,便于修改。每次写好作文,我和学生们推荐5篇有特色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上,大家指出优点和不足,认真帮他们修改字、词、句、篇,甚至立意。课外互传作文和微博等作品,互相留言、评论等。以致学生对写作热情大增,一见面就问“今天你织微博了吗?”学生的半成品作文经过修改升格为优秀作文甚至被发表,其中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

二、细化训练,注重实效

高中作文要求学会具体地记叙、生动地描写、准确地说明、辩证地议论、真诚地抒情,这些是我们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体现。

具体地记叙。主要训练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已有的文字材料,发现生活中不被常人注意的新鲜材料或历史素材别的某种含义,将这些新鲜的材料具体地记叙,并做到详略得当。这些记叙段落让人感到“没想到”或“想到没写到”的新鲜感。

生动地描写。描写,就是运用艺术的语言,把所选择的人物、事件、景象具体地、形象地、生动地描绘、刻画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更深刻的感染。其作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是景物的再现;二是人物形象以及心理的突现;三是人物环境的渲染。描写能力主要体现在围烧“中心情绪(喜怒哀)”。用描写多方面展现情景。比如“快乐”,是一种情绪,如果你写文章,就要从头到尾,时时描写它。

准确地说明。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所以必须准确。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辩证地议论。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真诚地抒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学习抒情,主要指导学生注意:①情要真实。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②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8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标准》强调“自己”就是强调个性,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注重个性发展。而目前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味地崇拜并模仿名家名师,失去了教学个性,学生在典型范例的指导下,模仿名家名篇,没有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内涵

(一)个性。“个性”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一般来说,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语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三)学生作文个性化。学生个性化作文是指能够展示内心真实世界的作文,是少年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特殊体验的文本。“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

三、作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每一位老师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教学经验等各不相同,所以,选择的教学思想也就显示出个性特征了。

(二)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不像阅读教学那样有一套广泛适用的教材,它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念,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最大的空间,让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事、景、物,体现内容的个性化。

(三)选择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教师之间的实际差异与班级之间的实际差异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化。

(四)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观点就说明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一)引导学生确立个性化的主题。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总是或明或暗地反映着一个主题。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主题,构思、选材才有凭据,否则“言愈多而理愈乱”。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这说明作文不但要立意,而且要立与众不同的意,即立意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内容。作文选材的个性化是学生面对某一观察对象或聚集对象,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富有自己个性的作文素材。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作文时的选材不同。

(三)引导学生拟定个性化的作文题目。教学时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己命题,并在命题指导的过程中捕捉学生富有创新的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从生活积蓄中选取自己有话可说的内容,命拟出富有个性的题目。

(四)引导学生应用个性化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表达方式,完全由学生的个性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学业素养等不尽相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就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学生个性的表现。

(五)引导学生应用个性化的语言。一般来说,语言风格有平实和华丽之分。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表现在词句的华丽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平实的语言也能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也能为作文添光增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

五、课题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从“个性化”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作文就是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表达,给学生以灵性,给作文以灵性,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对教师而言,个性化作文教学最能展示自己的专业修养、教学风格,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教师先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才能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是写作教学的正宗之路,有光明的前景。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Z14)。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而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则是个性化的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契机,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启少年儿童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构建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写出个性化作文奠定基础。

一、题材选择的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作文的格式、技巧与字数,因此,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想方设法写“假话、空话、大话”,没有了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学生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创造性选材,拓展习作的题材,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

1.为学生想象创造契机

想象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思路的一种习作方式。如,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想象类型的作文题,比如《未来的东安》《2036年的舜德学校》《神舟×号探险记》。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一旦展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象力便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为交际应用创设情境

交际应用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为家乡的特产(如东安鸡、柑橘)写写广告词;给班级创作最佳班级公约;给自己的手工制作记录文字说明;为舜皇山森林公园写导游词。此外,还让学生写招聘启事、环保建议书等。

3.为快乐作文提供平台

快乐作文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观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在快乐中自主表达个性语言。如我在作文课上开展了一次“逗笑大比拼”活动,将学生分成“逗笑队”与“木偶队”,要求“逗笑队”的队员想方设法逗笑“木偶队”的队员,“木偶队”的队员先笑者取消比赛资格,坚持到底的同学最后会被评选为“擂主”。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表达。这样教学,满足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想象能力的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1.看图想象

学生的联想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具体性,他们想象的内容通常会以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作为直接依据。比如:观察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一幅图,我先引导学生瞬间看图,大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两个侧面人头和一个杯子。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鼓励学生进一步仔细、多方位地观察图画并大胆想象,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起来。有学生将图倒过来看联想到:这是一件美丽的公主裙,白雪公主就是穿着这件裙子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2.听声想象

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表达欲望。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把“笑声”“水声”“喇叭声”“喝彩声”等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进行组合,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自由地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来到了哪里?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走出来后,你又会想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学生纷纷说道:听到水声,我仿佛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流,尽情畅饮的小鹿;听见汽车喇叭声,我能想象出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

3.续写想象

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是有形的思维,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给予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学生能够大胆求异、创新思维,接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可以拓展学生想象力,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感受写作的乐趣,如续写《渔夫的故事》《小摄影师》《小英雄雨来》等。

综上所述,让创新成为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永恒主题,以此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巧莉.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江晓辉.作文教学生命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10篇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生活中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观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引导学生观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养成感知体验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注重教会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素材的方法,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我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钉纽扣”、“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第一次做饭”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邻居老大爷”、“花儿长出来了”、“家乡新貌”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感知体验的习惯。

三、旁敲侧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习惯

农村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赏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

还有一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都写家乡的人美、水美、景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

四、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养成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雪地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描写中“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词用得准确、生动。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勤于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时政国事,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因此,学生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的积累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写每一篇作文,我都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