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7:49:00

作文写作论文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1篇

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作战的计划,要力求写得符合要求。有些同学常写“1.事情的开始;2.事情的经过;3事情的结果”一类的“提纲“.这太空洞,对作文没有什么用处,不成其为“提纲”。也有同学把提纲写成文章的内容提要,这又太繁琐,也不好。还有的同学把提纲写得呆板、生硬,缺少变化,缺少特色,这样的提纲当然也不算好提纲,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

应该如何写提纲才合要求呢?

一、提纲要切题。例如,有同学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是这样写的:1.“有心”就是有明确的目的;2.“有心”就是有正确的方法;3“有心”就是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这一种提纲就比较切题。

二、提纲要体现体裁特点。假如要以《门》为题分别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则其提纲,应该分别体现出不同的体裁特点。

议论文提纲:

总说“门”启迪我们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门。

知识、生活、社会的大门,门门入好:①入好知识门,才能获得知识;②入好、生括门,才会懂得生活;③人好社会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

家庭、国家、思想的大门,门门把牢:①把好家门防风雨盗贼;②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③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4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的大门,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

说明文提纲:

l.门有古老的历史——与人类向时出现。

2.门有独特的构造——由门面、门框、门袖等构成。

门的种类多种多样——按质地分,有金属门、非金属门;按作用分,有多用途门和专用门;按位置的所属物分,有建筑物的门、交通工具的门、其它器具的门。

门正向轻巧、牢固、美观、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记叙文提纲:

首先,舅舅家是一扇寒伧的小门;

后来,有了一扇红漆大门;

现在,新楼前是一扇威武的大铁门。

三、提纲要简洁。写提纲要根据需要或详或略。但详不是繁琐哆嗦,略也不是空洞无物,要做到不管详略,都力求简洁、精炼。

例如有同学写《十年以后返校来》时,其提纲是:

1、宣传窗内,有声有色地放映看历届校友和在校三好生的动人事迹。

2、展览厅里,小爱迪生们的小发明干奇百怪,琳琅满目;

3、图书馆名著荟萃,座无虚席......

其实,这些提纲完全可以精简成:1.宣传窗有声有色;2.小发明琳琅满目;3.图书馆座无虚席.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2篇

然而出路何在呢?面对堪忧的现状,语文教师如何在局促的阵地上施展拳脚呢?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高考研究高考,在思想上认识到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研究一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思想,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方面坚持写生活哲理、做人或做学问的道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或艺术鉴赏等,如92、93年的“个人与社会”、“老与新”、85年关于化工厂污染问题给报社写信,95年《鸟的评说》、96年的漫画赏析等。它们都极力回避政治热点问题,不写“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迎接香港回归”等,而是通过所给材料加以较多限制,重在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和议论说理的实际能力,对猜题和押题、宿构和抄袭进行有效的防范,对匡正作文教学的弊病起了很好的异向作用。这实际上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遵循作文及作文的教学规律,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议论说理的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切不可去猜题和押题,心存侥幸。因此,趋向重在素质教育的高考迫切要求高三议论文教学必须改革,改变那种只局限于课本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范文”,依样画葫芦,或只使用各种资料上辗转相抄的作文题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熄灭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何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写作模式,越过雷池,跳出封闭的圈子,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来自我们这个信息社会的各方面的信息,将写作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我手写我心”,有话可说,有理可议,点燃他们创造性思想的火花,从而切实地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议论说理的水平,以适应高考的重在素质的要求。

其次,建立一种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模式,就是引进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具体的做法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

或许有人说高三学生生活那么紧张,几乎是教室、饭厅、宿舍三点成一线,哪来时间关注生活呢?其实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引导他们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否则长此以往,数理化的数字公式必将钝化他们的语言思维,使他们作文时往往拿起笔来头脑便一片空白,写材料作文即使审准了题意,也是说不出道理,讲不出依据,或者说来说去总是老生常谈那么几句话,词汇枯竭,语言干瘪。高三生活虽紧张,也单调,但学生通过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学校和班级这大小两个集体,生活还是丰富的,还是有许多生活内容生活题材可写的,只是由于学生不善于发现,而教师又没有多加引导,致使他们身在宝山不识宝。如有一次星期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照例要介绍一下升旗手的情况,当介绍到一升旗手为人忠厚老实时,操场上不约而同的响起了一片笑声,许多同学一笑了之,根本没有多加思考。作文课上我问大家为什么笑,对这“一片笑声”有没有作深入思考,许多人茫然。我便启迪他们对此思考议论,写篇思想评论(自己也下水写了篇《为啥“忠厚”变可笑》的文章,后来发表在1996年1月28日《教师师》第二版“课余闲评”栏上),对学生进行一次较为成功的思想教育和议论文写作训练。我一贯认为启发学生思考身边发生的事,并会对它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提高他们思想认识和增强他们议论说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个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熟悉之事都不善思考,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何谈提高其议论理能力呢?受我的启发,许多同学自觉有意识地思考身边之事,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快地提高了议论说理能力。如女生张茹针对人们爱美的普遍现象,写了一篇《我心中的美》的作文,得出“美丽并不全在别人眼里”的见解,富有哲理而意味深长,后发表在天津《中学生指导》1996年第4期上。

二、引导学生看影视读报刊听歌曲,处处留心,“悟”出道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已处在信息源非常丰富的时代,看影视读报刊听歌曲已成为青年人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高三同学也不例外,相应少一些而已,但绝未隔绝,即使在高考复习紧张的时候,有些足球迷对国内国际的赛事仍是了如指掌,谈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使许多老师惊诧莫名,暗愧不如。其实这些对语文教学来说不是坏事,相反却是大好事。语文教师应该悉心地因势利导,使他们把盎然的兴趣转化为深入的思考,进而升华出生活或人生的哲理。95年10月广岛亚运会期间,同学们对李小双在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中一举夺魁激情难抑,我及时引导学生就李大双评其弟得冠时说的“有实力才会有运气”这句话发表评论,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同学们趣味盎然,写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好文章。其中一篇《“实力”与“运气”》经我推荐,发表在1995年12月5日的《现作报》上,当拿到几十块钱稿费时,小作者写作兴趣大增。96年暑假亚特兰大奥运会,许多同学更是看得如醉如痴,开学初仍在津津乐道,为中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王军霞在南京答谢报告会上说:“和其他世界名将一起站在跑道上时,我的心里想的是,我是王军霞,我怕谁!”非常自豪地表示了自己的自信和中国人的骄傲,我便以“谈王军霞的自信”为题作文,使他们认识到自信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否则就是盲目自信,是吹牛,这其实既是议论文写作训练,也是关于人生道理的思想教育。同时我还留心报刊上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如报载四川巴中市一中学为提高升学率而劳民伤财改建校门,在神圣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大搞封建迷信,对此我发动学生写评论,并亲自下水写了一篇《校园何须恋“风水”》的评论,发表在《中国教育报》1996年1月24日第二版“群言堂”栏,后为96年2月1日上海《报刊文摘》转载,激发和调动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此外对报载高空王子科克伦被四川万县国税局迫使缴纳国税及《常州日报》载各种车辆乱挂外国国旗事,我们都曾写过作文,收到较好的思想教育和写作训练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经常作一些思辨性、哲理性思

高三年级已不同于高一高二,更不同于初中,同学们尽管文化成绩有差异,但都已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发展它。纵观历届高考优秀文章,小作者的思考和议论无一不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的厚度和理论的高度,具有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厚的知识储备,给人一种“成人感”和“成熟感”。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趋向于素质教育的高考的需要。到了高三,有些同学更加刻苦学习,可成绩仍不理想,似乎天道并不酬勤,他们很苦恼。对此,我在小黑板上抄写了作家刘震云的一段话:“努力到了,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用体育运动作一个比方。一种人是用成功证明自己的成功,而一种人则是在失败时达到自己事业的顶峰。比如排球、足球、乒乓球,谁赢就是谁胜利;另如举重、跳高等,以最后举不起来、跳不过去结束比赛。失败了才结束,对人生特别有启示。我是不在乎以失败告终的。”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以此作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对努力及其结果成功与失败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切身的问题作哲理性的思考,重视过程,不把结果当作精神负担,从而轻装上阵搞好学习。又如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如何看法,人们的观点往往相左,甚者截然相反。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对此我们也不应回避,其实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也回避不了。何满子对此曾写过一篇《洗澡的故事》,其中讲两人洗澡后浴盆里的水很清,乐观派欣然道:“水这么清,可见我身上是干净的。”悲观派却皱了眉:“水这么清,可见身上的脏没有洗下来。”如浴盆里的水很浊,则乐观派欣然道:“水这么浊,可见我身上的脏都洗下了。”悲观派却皱了眉:“水这么浊,可见我身上不知该有多脏!”对腐败问题既不应乐观也不应悲观,应该有分析地辩证地看待它,思维不能走极端,尽管悲观乐观都有某些合理的成分。其实我们对许多事都应作如是观,不可偏面绝对,我们用这种论题让学生作文,对学生确立分析问题的正确思维角度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是很有帮助的。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3篇

一、命题分析写作指导

对于半命题作文:“_______不_______”。考生应当先审清题意,去思考这个“不”字的前后填什么样的内容是合乎清理的。此题目是一个前填式和后填式并重的半命题作文,填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不”字,所填的内容前后可以形成正反对比,有强烈的冲突表现欲在文字中体现出来,前后的内容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可以形成一种疑问的语气,其实却已经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从这里分析,我们的题目就不难得出。比如,“有为有不为”、“知足不知足”等等,才能体现出将要描述的内容,面对某种社会现象,我们应当采取怎样一种明确的态度,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出现文不对题,跑题、偏题的现象。审清题意,填好题目是考生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既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亦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展所学的知识。

二、思路点拨写作指导

(一)实际出发,量衣选裁

关于“_______不_______”,题目拟好以后,选择什么样体裁来进行写作,就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以一种较为清晰、条理思路在文字中涌现出来。笔者建议考生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综合语言能力,用一种自己擅长并具有优势的体裁去进行写作。“_______不_______”,在文体的选择上,这种题目可能更适合以议论文的形式,用合理的论点论据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多角度、深层次的视角去分析“不”字前后内容的对比性,我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表达出自己独有的观点,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考生也可以运用以记叙、描写以及及抒情的方式进行写作,通过描写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以“我”的眼光,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事件的前后,以小见大,思考如今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让我们的灵魂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树立一种感恩、善良、热爱生活的现代精神。

总之,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多种文体可以进行选择。你们可以用朴实深情的故事来感染读者;可以用敏锐深刻的哲理来警示读者;可以用形象丰富的事物来启迪读者。

(二)灵活思路,用活素材

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写作素材的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作文题目《知足不知足》为例,考生在选定体裁以后,在文章内容中如何适宜地加入平时所积累的素材,考生应当灵活思路,要把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素材活学活用。

例如下面这段素材:“近年全球大灾难频发,于是“世界末日”之说又引发媒体关注与讨论。关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市场。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是:只要全世界携起手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人类的前途将一片光明。”考生可根据题目分别站在知足与不知足的角度来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人类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知足,大力改造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面对伤痕累累的地球,仍旧不知疲倦的肆意破坏着大自然,知足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却不知道我们生存的地球已频频告急,这样将人类的不知足的掠夺与知足地享受辩证的统一起来,就是一篇很具有深度和思辨性的文章。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日记获取信息储存信息训练表达养成教育

日记是观察的“竞技场”,是练笔的“跑马场”,也是学生课余自由自觉的“娱乐场”。叶圣陶也曾提出了在学校写作训练中,用日记代替命题作文的构想,可见其地位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由此不难发现“日记”是体现这一学习主题的最佳方式,在作文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教育家为书生提倡学生写日记,称写日记为“道德长跑”,就像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坚持长跑的学生身体健康,强壮有力一样,倘长年坚持不懈写日记,就使人心灵健康,心底开阔。作为语文教师,在教书方面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在育人方面冶练人的情操,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找到一本两利的教学方法呢?坚持让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写日记,不乏是条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

1日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让学生将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择其要者,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将个人的各种感触在日记中作以描绘,尤其让第一学年的学生写观察日记,第二学年的学生坚持写生活日记,日积月累,收益颇丰。

2写日记是学生储存信息的最佳方法之一

学生看到的材料,获得的信息,有些直接储存在大脑中,成为内储信息;有些要写在本子中,备后查用,成为外储信息。日记乃外储信息之一法。只有大量地储存信息,占有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滔滔绝,左右逢源。

3日记是训练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日记者,每日一记也。古人云:“记者,纪事之文也。”早期日记以记事为主,以后渐有议论。所以明朝人吴讷说:“叙事之后,恰作议论以结之,此为正体。而虽专尚议论,然其言足以垂世而立教,弗害其为体之变也。”到后来,日记的内容更丰富,表达也更灵活。可记事,可议论,可描写,可说明,亦可抒情;可即兴记事,可浮想抒怀;可写国家大事,可写家庭琐事;可写对人生,社会之我见,可写对道德行为之评判;可歌可赋,形式多样,能散能韵,不拘一格。语自经验教训,言出喜怒哀乐,几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只要自己认为有写的必要,有记的价值,都可写进日记。因此,El记对训练表达,锤炼语言,遣词造句,修改辞章法,材料取舍,详略处理等不无裨益,是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

4写日记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在日记里,学生可以打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思想感情,总结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教训,评判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表白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看法;可抨击时弊,针砭流俗,指点扛山,激扬文字;可判别是非,褒贬人事,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加强思想修养,渐次形成参与社会变革,拼搏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本本日记,就是青少年们小小的“思想库”;一本本日记,就是青少年们的成长史。他们就是在这吐故纳新中渐次走向成熟的。

5写日记是提炼生活的一种手法

学生们把生活中获得极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日记,诉诸形象,借助形象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也懂得生活,理解了人生,理解了社会,而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教会你写作,也可以教会你一切。每一位坚持长年写日记的学生都有了多方面的收获,写得越认真,学生进步就越快,从学生的日记里,看到了他们心灵原野上,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奔跑的足迹,看到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渐次提高。此外坚持写好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写好日记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经之途。学生写好心理El记,让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感情,有助于克服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心理。同时,也可通过El记这篇反映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据。

6日记写作是书面语言的训练,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5篇

一、运用探索、猎奇心理命题。探索、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索、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折。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鹿狼之战》,谈一群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鹿被赶进了养殖场,结果生长状况愈来愈差,病弱越来越多。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养殖场里放进了两只狼,结果鹿群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而反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二、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心里话。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生了征服疑难的愿望,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他们认识到先知先觉者、披荆开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再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辨》,这类文题很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用礼来走天下,打天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种反对歪风邪气、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情绪油然而生,写作冲动产生了,学生自然会兴趣为文。

三、运用关注、责任心理命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强烈。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机遇》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同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义勇为赞》,这类作文就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四、运用自强、成就心理命题。争强好胜,想有所作为,这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特别进入高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开始意识到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远大的目标、杰出的人物时时在激励他们,于是现实中的我开始否定过去的自我,追求理想中的我,不断用理想的我鞭策自己,由此,自强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这些心理特点,也就给教师提供了命题的引发因素。例如:《要战胜自我》、《发光与沾光》、《由圆明园废墟引起的思考》,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前两题容易激起向自己挑战的情绪,后一题往往在痛定思痛之后,学生会表达出“青年当自强,民族当自强”的强烈愿望。再如《人才与兴国》、《当代青年大有希望》这类文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自强心理,还能激发他们的成就心理。“兴国需人才,我是人才吗?”“我们荣幸地赶上了这个时代,我能成为栋梁吗?”写作这类题,理想的我,成功的我总是在向自己呼唤,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情绪冷静之后便会换来理性的思考和表达。

五、运用审美、认同心理命题。爱美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着生活。对于中学生,我们讲“五讲四美”,主要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进行美的教育,力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除逐渐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社会培养,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评价着周围世界,希望社会净化,环境净化,世界美好,自己变得更美好。了解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从一声“谢谢”谈起》、《谈“净化”》、《谈“生活的色彩”》。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环境、美化心灵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姿、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能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观确立了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善善而恶恶”。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摒弃丑恶的事物。如写《我赞廉颇》、《美哉,海迪!》、《壮哉,徐洪刚!》,这会唤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又能引发认同心理,产生内摹仿,为文时,他们会由衷地写出他们的感受,阐发他们的灼见。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但因许多考生草草看题,浅“思”辄止;只重一点,忽视全面,使得所论述的问题与所给的材料的主旨(命题的意图和要求),超过材料的范围或没有涉及到有关材料,就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例如1984年高考作文题,题目中的两段对话,实际上是让你介绍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你应该从学生(你自己)写作和老师教学两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可是,不少考生却不是这样,仅仅谈学生作文的艰苦,这就犯了片面性的毛病。又如,1996年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可不少人写成《我喜欢漫画()》,忽略了“更”字,没有对两幅漫画作比较分析,写得再好,也只能得第三档分。

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

考试作文,文章的主旨由自己确定,千万不要贪宽求大。“范围大了,你一定讲得不深入,不透彻”(王力《谈谈写论文》)。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论述。例如1997年高考作文题,有的自拟论题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的考生自拟论题为《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相比之下,前者恰当可行;后者则大而无当——即使你知识渊博,具有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言之有理,持之以故”去完成自己的论证,至少写不深刻。又如,1995年高考作文:有感于《鸟的评说》,自拟标题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金无足赤》、《正人必先正己》、《牢骚太多防肠断》,按这些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的标题行文,考生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足以说明文章开端的重要。从文章的本身来说,开篇是文章的“切入口”,是文章的脸面,宜紧扣题意,提出论点,一锤定音;从阅读角度来说,开头是阅读老师首先接触的部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影响最大。而许多考生一味贪大求全,人为地长出赘疣(开头前有“笼盖”),此乃考试作文的一大通病。与此有关的连锁反应是“前面有余,而后面不足”;头重脚轻或有头无尾。常见议论文开头的方法有;直接提出论点、间接提出论点、迂迥提出论点。如1998年高考作文《习惯》(议论文)的开头:“一个人,总会形成许多习惯;一个社会,也有其习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各种各样的习惯呢?我想,我们应该敢于创新,不受习惯的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这个开头,在一句分析之后,即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敢于创新,不必受习惯的约束。”美如“凤头"!

四忌立意雷同,要独僻蹊径。

中学生写文章时,常按求同思维(习惯思维)去进行文章的立意,因而囿于陈规俗套,步于人后,很难出新。要想文章出新,在立意上与众不同,方法之一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因思考方向不同,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出奇制胜。例如1991年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任选一题)。大多数考生因为学了一点辨证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写法用例自然有雷同之处,给阅卷教师以味同嚼蜡的感觉,想得高分是很难的。而假若此时选择第一种,由于所选论题与众不同,已经有了新意;接下分析、说理,由于“熟”而头头是道;最后逆向思维简要分析少数人近墨不黑。文章就会新意迭出,岂不高一个分值?

五忌用例不当,要扩大幅射面。

事例是议论文的重要论据之一,典型而有力的论据具有无法替代的论证效果。但有些议论文虽然列举了不少事例,可信度仍不强。原因之一就是选用的例子拘泥于一隅,不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一般说来,用作论据的事例应注意古今结合、中外兼收,文理渗透——所有适合于说理范畴的,都可以作为撷取之例。这样的论据才具有代表性。例如,1989年广东高考作文《失败是成功之母——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的展开段:“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六百零五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O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现了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他失败了八千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八千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八千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试想,如果作者仅用清一色的“进口”例子,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六忌“油水分离",要深入论证。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作文对所举论据不知如何去分析,在举出论据后就圈句号另列其它论据。当堆砌了大量论据之后,便“由此可见”,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结果使议论文变为“论点+论据”。这类文章,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油水分离,不能融为一体,怎么能有说服力呢?油水分离,常见的错误有:例而不议、引而不证。正确的做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或引用经典之后,依据论据的性质,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实的要点,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追源,或假设推论,或比较分析。譬如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在列举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之后,便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来源、实质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令人信服。

七忌以叙代议,要叙得简明。

有些考生在运用事例论证时,事例往往是生活的实录或原材料的照抄照搬,甚至在叙述时尽情发挥,结果一篇800来字的文章,叙述却占了大半篇幅,这就是“以叙代议”。它使一篇议论文面目全非,文体难辨!事实上,议论文引用的事例,不像记叙文那样的要求形象生动、情节曲折。议论文的叙述力求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实质,进行高度概括与浓缩,做到简明、干练。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题是供料作文。试题上给的是一篇短文《画蛋》,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读<画蛋>有感》。某优秀作文的开头是:“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此文一落笔,就把《画蛋》的要点概括成一句成语“名师出高徒”,何等精当。

八忌说理杂乱无章,要条理分明。

对于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就扯那个问题,那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又扯其它问题;有时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扯来扯去,没有一个头绪,没有一个中心,没有逻辑,叫人不知所云,令人莫名其妙。这一通病尤其表现在关系型的作文题中。例如1986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树木·森林·气候》为正标题、副标题自定作文,有不少考生就犯了这一毛病。写作此题宜下笔一两句话就要点清题目中三者的关系:树木与森林之间属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森林与气候之间属于辨证统一的关系。然后把这三者的关系引申到“个体·群体·风气”上,重点逐层论述三者的关系;一是个人风气和群体风气的关系;二是群体和社会风气的关系;三是社会风气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最后号召大家都来做一棵调节社会风气的树木。这样的文章,分层说理,条理清晰,怎么能不赢得阅卷老师的高分?

九忌远离生活,要贴近时代。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鲁迅也说过:“对于有害事物,立即给予反响或抗争。”我们写议论文一定把握时代的脉搏,选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使文章富有新意。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报纸、读时文、听广播、看电视、注意这个“时代”下的“事”。然而,事实上,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闭目塞听,宛如“套中人”。因此,他们写议论文、论点平稳、论据陈旧。例如写先进:老是雷峰;谈奋进:外有爱因斯坦,内有陈景润;议反腐,正有,反有刘青山。而那鲜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丽、、等却被轻易放过了。这样舍“新”求“老”,又怎么能不使一天要阅上百份试卷的老师生厌呢?再如,1996年高考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很多考生由于不贴切时代生活;一味就两幅画揭示的医德医风进行议论,而不能就画的深刻命意去联系相关的世态人情一一领导部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了;青年学生,该学的不学,不该学的学会了;奖懒罚勤等等。这样的文章,其思想观点与当前的形势不相吻合,文章立意平平,千人一面,怎么能得高分?

十忌结尾草率,要发人深思。

结尾的好坏可以影响一篇文章的好坏,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灿然增辉;一个低劣的结尾,可以让全文黯然失色。好的结尾,或归纳总结,深化论点;或呼应开头,严谨慎密;或言简意丰,给人以启迪;或发出号召,催人奋进;或引用格言,重申论点;或正反对照,优劣自现;或笔势雄健,发人深省。结尾在句式上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宜多用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例如1997年高考优秀作文《人字是支撑的结构》一文的结尾:“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没有回报。伸出援助的手挽起来,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再如《该做!该做?》的结尾:“该做!该做!”这样的结尾照应文题,短小精悍,像“豹尾”。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初中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也可以是议论文等。现在,强调淡化文体了,也可以写成诗歌、小说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的好坏。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肯定达不到优秀的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写好作文,仍是一个难题,不好把握,也无法量化、系统化。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初中学生要从小学的时候,并开始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加上长期练笔、读书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杰作首先要有内容有较为雄厚的素材积累;其次是要有一个较好的完整的结构安排。我们先分析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一篇文章主旨表现的载体。那么,如果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么我们就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应该说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这条道路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提高作文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在前两个内容基础上,会演绎,也就是会虚拟一个材料

生活中没有,但却合乎逻辑,也可以叫做“编”一个材料。这一点做起来比前两项要难,真的在生活中发现的,我们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作文中。在书本中、电视上、网上看到的,我们可以把它拷贝在作文上。而这种方式,让我们去创造材料,以生活为基础。加上想象联想,塑造一个新材料就不好说了。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前两项的基础功上非常扎实。

当然,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第一项是第二项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项的基础,第三项是前两项的飞跃。

一些学生作文苦于无法下笔,就是他的大脑中装的东西太少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便是学生作文的素材。尤其近年来中考作文总是与时事相关联,比如,03年的《感动》,08年的《那一刻,我们……》,都把时事引入到中考作文中。因此观察生活,多在电视上、网上搜集有用的材料,同时灵活运用材料,虚拟材料,是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积累作文素材的三个有效途径。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8篇

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小学写作的基础,但是随着课改的发展,教材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课文特点也在发展之中,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实际上仍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认真学习教材上的课文是基础,因为这些习作都是精选出来的优秀之作,无论从写作特点,还是用词构思上,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推敲,细细品味。所以我们可以首先把课文讲透,让学生背诵优秀的段落,名人名言等熟记于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量的优秀作文的背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部,然后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仿写,或者续编。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上的故事补充结尾或者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一段话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样既有利于课文的学习,有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促进。

二、扩展阅读途径,增强语言积累

写作不是靠一时的气力而就能写成的,它需要平时的语言积累,小学生是这样,文学家、写作家也是这样。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作文也脱离不了平时的知识积累,一篇作文,其实是他的知识积累,思想表现的结果,语言积累得越多,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广虽然他的思想和表现手法可以和别人不谋而合,但由于语言的不同表现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一个人的记忆力对他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13岁之前是一个人记忆的最佳时期,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在认识了记忆的作用之后,我们要着重从以下途径增加语言积累。1.课外阅读补充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时候,由于其局限性,对于一些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知识,对课堂学习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如学习“邯郸学步”一词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来了解此成语发生的年代人物等作相关了解,以及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一并体会出来,再如学习《后羿射日》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阅读相关神话故事,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2.把一种思想与别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个人的思想中学生已经可以与别人分享写作成果,相互交换一下作品,同一片作品,其他同学是如何写作,怎样入手,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又有何不同。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阅读,互相评价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走进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素材

教师要善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拓展学生汲取知识的范围,增加学生积累知识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素材,捕捉信息,生活处处有作文这样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符合作文的实际要求,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凭空想象是很多学生写作文时用的手段,也是学生脑中没有语言积累的一个结果。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燥,泉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四、习作后的评识与反思

有的同学写作文时速度比较快,教师便认为写得不错,也便批改的快。作文的批改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批改,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做到句批、段批,以及总批,但是批改归批改,真正起到作用并不大,学生课下并不去看教师的批语。也就是教师徒劳而无功。要想做到有效果就要改变这种批改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找出作文中出现的错字,错词,病句,实践证明,互评不失为一种好的批改手法,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新到技巧,同一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于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加以解决和指导,对于优秀的作品同学们共同来欣赏。这样的批改方式,让同学们都来参与,互相评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总而言之,中学生写作文的水平的提高有很多途径,无论是哪一种途径,只要正确运用,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必须在教师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习作离不开生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习惯,记日记,留笔记,随时记下发生在身边的所见所闻,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有话说,有话写,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9篇

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在40分钟以内完成400字左右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了初步的体会。一、发展学生个性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前提古人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大人作文尚且如此,小学生要完成限时作文就更难了。它必须经历紧张的心理活动,没有强大的心理动力是不行的,而学生在作文时有展现自己个性的强烈冲动是产生源源不竭的心理动力的重要保证。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通过作文使个性进一步得到发展。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应满足个性解放的条件。如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诸多限制;……学生的个性只有植根于平等自由之沃土才能枝繁叶茂。二、丰富生活、积累语言和勤于练笔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基础1.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了内容。因此,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享受物质文明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从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乐趣;同时,既享受生活,又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人生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2.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辞不达意。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指导认识能力的发展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实践结果却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未见明显提高。发展语言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发展语言必须以积累语言为基础。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丰富语言应该是大量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多做积累词句的练习,多做熟读成诵的练习;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鼓励和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3.要指导勤于练笔。美国作家K·A·指出:大多数人不理解写作是一门手艺,就像做任何其他事一样,你总得经过一番学艺。写作是一门技能,单靠每学年16次的课堂作文是不够的。要鼓励和要求学生课外勤练笔,写日记、写感受、写想象,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写得多了,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三、优化作文指导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关键1.开源畅流,激发写作欲望。所谓开源,就是作文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是范围题,对学生来说,固然是限制少了些,却有些不着边际。老师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标题或自拟标题,自行拟题,则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如第十册基础训练2的作文要求写自己心爱的东西,虽然也作了提示,可以是一种学习用品,也可以是一种玩具、一种动物、一种植物,还是略显空泛。可作具体指导,如: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老舍喜欢猫,写出了《我家的猫》;叶圣陶喜欢爬山虎,写了《爬山虎》;老师小时候喜欢玩水枪,作文《我心爱的水枪》还上过作文园地呢!你们喜欢什么,写出来好让老师、同学知道。所谓畅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如第十册基础训练6的作文,要求从快乐的时刻和难忘的教训两个题中任选一题写自己的小学生活。我们在指导时,有意通过谈话提供情景,如:1.你的作文几经修改,终于得了优,当作文本发下来时,看到鲜红的优字,你感到快乐吗?2.你好不容易折好了一只纸船,但为了哄邻居的一个小弟弟,你却毫不犹豫地送给了他。看到小弟弟开心的样子,你感到高兴吗?……老师提供的情景,会引起学生浮想联翩,选材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2.少些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少此限制,就是要求要少,设置的框框要少。特别是范文式的指导应弃而不用,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人认为范文式的指导能体现读写结合,其实,读写结合应立足于阅读教学,读中学写。作文课上,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叶圣陶语),更别提临时抱佛脚式的范文指导了。在作文课上用范文指导,好像使作文容易了些,实际上却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因此,范文式的指导应弃而不用。如果非用不可,应该是几篇范文的多角度比较。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说过:写得快不会导致写得好,而写得好则可导致写得快。让学生完成限时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把写得快同写得好统一起来,低中年级,更要看重词句训练,扎实表达的基本功,如用字正确、语句通顺连贯。到高年级才逐步求快,最后达到修订大纲的要求。

作文写作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12(A)—0058—01

如何摆脱苦于写作难于写作的阴影,这是部分学生迫切想解决而又苦于找不到有效途径的一个困惑问题。那么能否借助一点技巧跳出这个圈子,让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进而取得较理想的分数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向要明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想一想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表现哪种思想,哪种主题,抒发哪种情感,阐明何种道理等等。明白了这个立足点,文章就抓住了“纲”,写作时自然就能沿着这条轨道前进,不会偏离方向。一些思绪混乱的作文,往往是学生在没有理清思路,在没有明白意图的情况下就动笔,结果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文章势必使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所以学生写作时应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再下笔,动笔之前,静下心来花几分钟时间把意图弄清楚,想明白,要一下子让教师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博得大家的好评。

二、角度要小

文章之大忌是大而空。切入的范围太大,就不容易写实、写具体、写深、写透,而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泛泛而论,这样的文章势必是空洞肤浅的。因此,在面对有些过于空泛的题目而言应选择一个小角度,从一些小事中入手,这样才能把复杂的事写得生动,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平时练笔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就要从小入手,力求具体深入,把事件叙述完整,把物体说明白,把道理讲透彻,把感情表达清楚。作文选材角度小,笔墨才不会分散,内容才会显得明确、集中、充实。

三、内容要真

有的同学总认为生活是平平淡淡的,没有新鲜奇特的事可写,因此喜欢弄一些花巧的东西,编一些耸人听闻的事,制造一些不可思议的离奇情节,这种“刻意”安排,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没有养成主动观察世界的习惯和意识,再加之现如今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创造性,使得学生不敢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可是,学生们要知道你所经历的一段往事,曾经有过的一些感动,曾经产生的一段情思,都是你亲身体验的,那才是一种最本真,蕴含着最深的感情的,如果把它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肯定会令人荡气回肠,顿生钟爱之情。生活是真实的,真实是美的,你所经历的东西,倾情地把它表达出来,也许能给人一种生命的启迪,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生活的回忆。

四、语句要通顺

作文的语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得生动、形象,高分作文也不是每篇都很有文采,但是通顺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语句是否通顺,它直接反映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通顺就是要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把它讲清楚、说明白,让人家听得懂、看得明。在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要明确、完整,要符合语法规律。上下句之间,要紧密连贯。不用怀疑,这个要求不难做到,只要在写作时细心慎重一点,写好后认真默念一遍,检查一下是否有磕磕碰碰的现象即可。语言做到规范得体,即使没有花哨的语言,也不会影响整个作文的质量,还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本色之美呢。

五、字迹要清楚

书写,好比是一个人的仪表,给人以最直接、最明快的印象。写作时首先要有读者意识,文章是让别人看的、评的,不是自我欣赏的,别人看不清的文字,不仅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大打折扣,而且会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厌恶的情绪,认为你很不负责任,对阅卷教师不尊重。给人留有如此的印象,还能指望得到你想要的分数吗?书写,要做到俊秀、飘逸、流畅,绝非一日之功,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做得到,但是把字写工整、写清楚,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的,只要在写的时候认真点就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势必会让人一目了然,不至于雾里看花,不知所云。

上一篇:小语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品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