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件范文

时间:2023-09-24 09:21:44

物理课件

物理课件篇1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教学形式,它的出现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益而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并且,在近一个时期内,课堂教学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静态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优化课堂。结合教学实践,就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集思引导,增强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它要求多媒体课件能提供视觉、听觉等信息,提供色彩、动感、音乐等激发兴趣,陶冶情感的教学提示。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存在的兴趣。”如在讲“阿基米德洗澡”故事时,我同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浴缸中水的变化过程的情景,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运用他们的无意注意,使其很快地记住了故事情节,同时也知道后来阿基米德测量王冠体积的原理,不仅如此,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也进入了故事情境中去,对后来的物理只是的分析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率,提高课件的交互性。

多数制作过课件的同事都知道:一个好课件的制作,无论从教学内容、方法的选定,到素材的搜集整理和课件的集成,是多么费时费力,在它诞生之时,制作者大有吐血推荐之感。但可惜,很少有课件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教师间的交流不够,学校间的交流就更谈不上了。课件的利用率之低,且制作后使用率更低。只适合个人讲解,缺少必要的交互性,不能用在不同老师的同科目课堂上。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光是内容的质量,动画的恰当搭配等,而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要注重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优化,注重媒体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媒体要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冲淡教学。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一定要有华丽的界面,也未必要运用复杂的技术,而是要看它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看它是不是把本来教师难以说清和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和易于接受,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索知识的情境等。共同寻求一种约定俗成的操作界面,对于物理电路图尤为如此,制作复杂,若能使众多老师拿来就用,这样可大大提高课件的价值,尽量提高使用效率。还要求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件的交互性,促进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三、选择适当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有了好的多媒体课件并不等于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而有效地达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且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好多媒体课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物理学科中分子的运动,分子的微观世界,物理中子的演变等,都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搬上课堂。例如,将大量的板书和推导过程写入课件,在课堂上显示,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所以印象不深,不易吸收,倒不如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书写推导过程的效果好;另有些现成的实验,例如物理学科中纸制铁锅,用声音吹灭蜡烛的现象,惯性实验等,如果改用课件播放动画来展示,则会缺乏真实感,弄巧成拙,还不如用实物进行演示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信服。

四、加强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资源的统一管理

大家都知道,课件的制作整合过程并不太长,但一个课件需要大量素材,而往往在素材的搜寻上花去了太多的时间,大到参考教案,小到一个图片,一段声音、视频。另外,搜寻到的素材再利用率是极低的。由于名称、种类的无序,时间一长,就是制作者也得重新回忆,何况其他人。试想,每天有多少人在重复做同一件事呢?课件制作效率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更何况用于课堂教学。所以建立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五、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复习“光的成像实验”的时候,采用了课件,自选仪器演示,再进行比较异同,再具体实验,这样不光演示出了比较的过程,知道了物质的特性和特点,还告诉学生不同仪器的作用,同时也可联系化学生物等知识,这样,渗透了用科学方法的教育。也使学科知识得到互补,促进了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化。

物理课件篇2

关键词:CAI软件;积件;物理课件;基元;重组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25-03

一、引言

第一代CAI软件――多媒体课件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仍是一线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课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绝大多数课件是针对特定的课程而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较为固定,教师在使用时很难脱离课件设计者的思维框架,如常见的ppt课件,教师基本都要重新删减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求,若课件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则会使得一般教师很难修改,只好跳跃使用,不利于教师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亦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体现。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优秀课件很多,但是课堂上往往需要的只是这些课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课件,笔者觉得课件应当是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由地组合运用的教学资源。1997年“以不变应万变”的积件思想被提出,积件具有灵活性、可积性等特点,它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积件库包括多媒体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等。积件平台设计等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笔者认为个人能做的是制作一个个小的微教学单元或者是一个小的工具,使其能作为一个灵活的部件被自己或他人使用,并可以重复使用。其实通常教师制作的、已成型的适用于某一具体教学情境的课件只要经过加工,去除冗余部分,就可作为积件入库,为其他教师重组使用。

二、课件实例

带积件性质的课件的特点就是这个课件具有积件的一些特征,具有基元性、可积性等特质,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少,重组可能性高,比如一个灯泡被制作成积件式素材时,就可以将它用于能量转化的教学,也可以用于家庭电路用电安全的教学,也可以用于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教学等各类教学情境,素材能被多次反复地调用和重组,这就是基元性的体现。笔者基于个人对积件思想中的“基元性”概念的理解,采用flash设计制作了几个带积件性质的物理教学课件。下面对其中一个实例――“简易电路作图工具”的主要功能做简单介绍。

界面截图如下:

在教授电学知识时,电路图的辨别、实物图与电路图之间的转换是一个教学要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绘制电路图和实物图比较麻烦,而且一般一图一做,实物图与电路图之间无法进行任意转换,在word、ppt等软件中很难做到像手写一般自由灵动,而且原本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只能由教师事先画好电路图或实物图让学生辨认,如果遇到突发的教学需求,比如教师灵感突现,想让学生辨认一张新的图,那在原本固化的课件中就很难实现了。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了这个简易电路作图工具,主要用作电路模型的符号讲解和电路绘制的教学演示工具以及学生绘制电路的练习工具,将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对应的实物图形做成一个一个元件,使用者可从元件库拖动元件至绘图区,配合软件界面右下方的编辑功能按钮绘制电路,绘制好的电路图可以直接复制进入word、ppt等软件。元件为矢量图形,占用空间较小,放大、缩小或旋转后图像都不会失真,绘制好的电路图可通过实物图勾选项自动转换为实物图,同样绘制好的实物图也可以直接转换为电路图,本课件的开放性强、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将元件组合,相对以往固化的教学课件,更能满足多变的实际教学需求。本课件能实时制作电路,更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很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目标的达成。

三、带积件性质的课件制作及使用体会

1.在课件制作中,要注重素材的准备,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光盘中的内容进行提取和再加工,或者是教材、参考书等资料的扫描录入,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创作。一般创作素材可以使用的图形软件有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等。本课件中的素材是根据物理课堂的需求使用图形软件制作而成。自行设计素材的过程中,对于具备某种共同点的多个素材,应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单独制成素材(这样的素材往往就是基元性的素材)。课件所用到的素材在创作时就应当最大程度地保证它的独立性,应使其不固化在特定的课件中,而是能够与其他教学单元共用,并且要能够被不同的课件重复利用,也就是使这些素材具备可积性。笔者设计的这个电路作图工具总体框架是swf文件,可看作简易的积件平台,所有电路符号元件都直接为swf文件。在总体框架中所调用的布局swf文件和素材swf文件是彼此分割、独立和外置的。这些独立的swf文件,是通过程序脚本从课件外部调入的,这样就使得这些电路图形符号不仅能被本课件使用,也能够被其他课件调用及整合。比如笔者在另一个课件中就调用了简易电路作图工具,作图工具中的一个个电路元件也直接为swf文件,可以直接被本课件和其他软件调用。素材元件是不变的,连接方式是多变的,做到了以不变(元件)应万变(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积件的可积性特征。课件截图如下:

2.在带积件性质的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界面的设计,要能够有效地实现导航控制,保证素材调用和界面布局的灵活性。在制作开发中,要合理使用各类符号,不仅可以有效缩小文件的体积,也可以方便统一修改。本课件中的生成电路能够最大化显示,这样就突破了固定布局的局限。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来更好地达到灵活布局的目的,如局部演示区域的尺寸可调、可拖动甚至是采用界面布局方案的形式,这些改进都需要结合当前内容的教学需求和软件技术实现。

3.带积件性质的课件不仅能拓展使用者的范围并且能拓展使用的平台。因为带积件性质的课件具有的基元性和可积性,所以它能被更多的人再利用。随着素材和微教学单元的增多及完善,自然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这里面既包含了制作者本人,也包含了其他教师、学生,甚至是任何有兴趣的对象。基元性的特质使得课件既可以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也可以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不光使用者的范围拓展了,课件的使用平台也拓展了。这个课件中绘制的图片可以另存到word、ppt等软件中,使得一般教师的电路绘制不再困难。另外,笔者也注意到在线交流例如QQ对话、YY语音中,如果要交流电学,往往一些电路图无法呈现,如要呈现无外乎经过扫描录入或是拍照导入,而笔者设计的这个简易电路作图工具,使用者只要在绘图区将元件拉入,就能快速生成电路,再复制进对话框就可以。很容易实现在线的交流,很好地服务于网络环境下的实时教学。

4.因为课件以及其中的组件具有基元的特征,各知识点和教学单元都被制作成了独立的素材或微教学单元,彼此之间并没有固化,使得课件的使用具备了很好的灵活性,在使用课件的局部功能时,不需要受制于上下文的联系,可以更为灵活地选用教学需要的部分完成教学。组成课件的素材具有可繁殖性,如本课件中,电路元件的叠加创造出各种电路,电路具有多变性。并且本课件又能作为其他课件的组件,继续创造更多的课件,使得课件更具生动和灵活度。课件的交互性强,可以使学生较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积件性质的课件的可积性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在电路作图工具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电路元件,可以进行单机自学,可以进行知识拓展,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于笔者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笔者感到,在现今积件思想广泛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用基元性、可积性等积件思想寻求对课件的改进,使其从个人专用工具变成更广泛人群能使用的教学或学习工具,一定程度的具备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孟君.从课件到积件[J].开放教育研究,2002,(2).

[2]徐莹.积件思想探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9).

[3]崔学东,邹劲松,王艳,贾瑞凤.积件技术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现[J].物理通报,2002,(2).

[4]汪明.多媒体积件整合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索[J].科学教育,2005,(3).

[5]高晓娟,朱欣娟.基于微教学单元的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09,(4).

[6]张国玺.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积件的开发[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物理课件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件 应用研究

当前,新课改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再也不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只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然而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做了片面的理解,总以为现在的新课程教学不再注重考试,考试也不要看学生成绩了。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并不放松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时候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某些老师认为,现在不许补课,也不能大题量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成绩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如此种种的错误思想,其根源就是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尤其是应用课件进行物理教学,对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我对引进课件到物理课堂进行教学做了一些研究。

一、物理课件的认识

教学课件集图形、音乐、文本、动画于一体,能够与计算机交互控制技术有机地融合,从而完成教学的演示。它不仅能重复使用,而且能根据需要进行修正与更新。多媒体技术体现了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它综合处理与控制,便捷的人机交互操作,以及强大的模拟现实的能力和信息储备、检索能力,使教学的时空不再局限于教室了,同时也为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二、物理课件制作的侧重点

课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到处乱用,确实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制作好,应用好。毕竟,它的模拟的画面,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一般说来,下列几种情况需要制作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

1.选择理论性强,而用教学语言很难描述的,黑板又很难表述的关键知识点,采用课件教学,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分子的运动、电路中的电流,等等。它很微观,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应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危险的实验,比如,人的触电,可以制作课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

2.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将基础知识、典型题类制作成课件。比如,对某一物理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概况总结出来,或者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的知识纵向的联系起来复习。这样远比教师利用黑板板书来的快捷,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整理、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各种场景。利用课件,可以为物理教学创建各种场景,而且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真实的、逼真的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可以演示下雪、下雨的天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课件的教学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教学作用是巨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能不能积极地投身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有没有毅力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关键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不能取得效果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想看,不想听,也不想做。利用课件进行物理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听到黄河奔腾的咆哮声以及宏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很少有学生能看到大型的水电站,但学生能通过课件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课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声、光、电的多种信息,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多彩,优化了教学气氛,学生置身于多彩缤纷的教学环境里,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提供感性的教学材料。课件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也能为学生展现很多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欠发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课件在这方面可谓大有作为。比如,在学习浮力应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气象气球的升空,潜艇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农民利用盐水进行种子的筛选等的视频。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效地调动他们思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增强。

3.模拟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知识与原理也来源于生活实践。然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电磁场、电流的形成、原子弹爆炸,等等。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看到逼真的视频,同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教学效果。课件远比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的效果好多了。

四、合理使用课件

课件在物理教学上有很大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也能创设场景,以及模拟实验。因此,它特别受到年轻老师的青睐,很多年轻老师上物理课,无法离开课件,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这是不科学的。课件确实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方便,也节约了很多教学时间,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它毕竟是虚拟的,不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果用它完全代替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如果说传统的应试教学是老师的知识灌输,那么滥用多媒体课件,无疑是向学生进行知识“电灌”。因此,凡是能让学生做实验的,比如,密度的测定、焦耳定律的探究等,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至于像安全用电常识等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示范,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物理课件篇4

一、CAI课件在教学使用中的优势

1、超强的信息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CAI课件对课堂教学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它的“超文本”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把物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像、模拟试验、物理原理、动画、解说词有机的组合起来,上课时教师只需要通过鼠标自由控制。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地缩短课堂中教师的上课时间,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2、可以给学生多角度的信息刺激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语言,加一些说明性的图形、图表等,不能用声音、图像、动画一体化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而用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有分散的、合成的,有视觉的、听觉的,这些信息通过集成处理。形成了信息的结合体,所以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表现的形式多样化。如波的合成、驻波的运动就比较形象直观;多普勒效应,不但有动画的演示,还有声音的变化,效果逼真。加上它的“超文本”信息量,使学生能受到多角度信息的刺激。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利于获取知识。

3、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趣味性不大,教学内容枯燥,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声画并茂的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文字叙述,图像演示,动态模拟,再加上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CAI课件在教学使用中的误区

1、认识上走向极端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即主要是教师认真讲授,辅以板书推演和实验演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其一。它的出现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进步,其积极的一面必须得到肯定。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认为既然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抛弃过时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扔掉粉笔,拆除黑板;挂上屏幕。拿起鼠标。并称其为“与传统教学手段告别,让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恶劣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还有人认为CAI课件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上课时运用一遍与教材内容对口的课件就完事了,盲目的追时尚,赶潮流,忽略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性和实效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教师与课件主次颠倒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都只能对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有不少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为使用多媒体而上多媒体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件转,沦为点课件的机器。课件讲解员,有时因为课件的使用,限制了自己的讲解思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却在课件的引导之下,沿着课件的程序进行教学。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学习效率并不高。

3、课件重形式而轻内容

首先,有些课件只顾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和动感效果。课件与教学内容极不和谐,不该加声音的地方加了声音,不该插动画的地方插入动画,牵强附会。画蛇添足。正是这种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颜色和声音,以及好像有趣的动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了课件的外在形式,而对课件所表述的内容没有认真的体会,产生了喧宾夺主的负面效应,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

其次,有些课件内容背离教学实际,忽视了课件的实效性,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然而有些教师却将一些具备实验条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实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成课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变过去的“黑板上的实验”为现在的“计算机上的实验”。

三、认识和建议

1、摆正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CAI的全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并不是教学目的。其次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它是随着学生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因此,多媒体技术能给教育变革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它最终不会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成者。在教学活动中理应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利用它可以分化教学中的难点,强化重点,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课件内容要注重实效性

在应用课件时一定要注重实效性,注意课件的外在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摆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搞清楚哪些内容可以用课件模拟,哪些内容不能用课件模拟,使形势更好的为内容服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凡具备实验条件,而且实验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决不要用多媒体课件去模拟,只有对那些无法用实验演示的宏观、微观、极快、极慢的物理过程,或者虽然可以用实验演示,但无法揭示其本质规律的物理过程,以及抽象难懂的思维过程等才宜于用课件模拟。如日食、月食的发生过程、火山的喷发过程、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光电效应的发生过程、电磁振荡过程、核反应过程等。这些过程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将这些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其认识加强,理解透彻,能起到减时增效、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件使用要适时、适当、适度

多媒体手段虽然是先进的,但不是万能的,使用课件并非多多益善,要适时、适当、要根据教材内容慎重地进行选择,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地方使用,一定要认真研究。要把它与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计算机是取代不了常规教学的,对于简单的黑板和粉笔而言,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黑板,可以让学生看清整节课的指示脉络,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一目了然,使教学的表达效果得到了强化,如果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同样的板书内容,尽管可以搞得声光并茂,但总有稍纵即逝的感觉,学生的印象不如在黑板上板书来得深刻。

物理课件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课件 制作原则

多媒体课件集各种媒体功能于一身,集各类信息为一体,利用整合性的优势,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使学生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界定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二是一些容易做到的物理实验被视频或动画取而代之,导致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了物理学科的思想和精神。

要使课件能真正的满足物理教学需要,服务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组织多媒体信息,这就要求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优化方面,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必要性原则

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需要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章、每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因课而宜,因题而宜。使用多媒体课件重在解决重难点问题,对于那些由教师一讲学生就能清楚的问题,或者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不一定强求使用。例如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如果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及操作结果,这样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就很好。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课时更是无此必要。而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者难以讲清,较为抽象的内容,则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热机”时,通常是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学生本来对热机的概念就比较生疏,感性认识少,再用这种方式教学,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flas,就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把热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在学习分子知识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原子核是怎样裂变和聚变的?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把它们做成多媒体动画模拟在屏幕上,学生就有一种仿佛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的感觉,这些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教辅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使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难点分散开或变得形象和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教师全部的授课活动。因此,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五彩缤纷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展示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变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物理学科而言,必须从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来考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定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切不可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3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幻灯片切换不宜过快,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让多媒体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经常在一些物理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忙得不停地出示幻灯片,学生跟着幻灯片紧张地思考回答,一堂课下来多的有三四十张幻灯片,教师也为这节课容量大而沾沾自喜,岂不知下课后学生一脸茫然,根本记不清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会使大脑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出现“迷航”现象,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为“机灌”,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4 交互性原则

课件设计是制作的前提,设计时应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难点部分可着重润色,结合图、文、声、像等作辅助。考虑到多媒体课件是展示给学生看的,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视觉效果等方面安排课件的内容。课件组织的形式,既不能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能达到增强理解、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如不同页面的按钮尽量安排在屏幕同一位置上,文字采用同一字体及颜色,知识点采用同样的顺序形式等。在课件的练习部分中,可以设计选择、填空、判断等交互式题目。还可以加一些对学生有刺激性的交互效果,如学生每做完一道题,若回答对了,在打上正确符号的同时伴随有掌声;若回答错了,可在打上错误符号的同时伴随有玻璃破碎的声音。通过这种视觉与听觉刺激,学生可加深对这道题的印象,避免再次出错。

物理课件篇6

关键词:CAI;传统实验;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82-01

某日到学校实验室借仪器,听管理员说:“现在借仪器的老师越来越少,很多实验用计算机模拟一下就可以了,省事”。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而且广受教师的热捧,物理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诚然,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确可以使原来复杂的或隐晦的物理过程,转化为有序的、可控的演化过程,将实验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那么,有了CAI课件模拟实验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传统的动手实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

一、 CAI课件模拟的实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动手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清晰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与比较、归纳和概括,最终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得到结论。实验是学生感知的窗口,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门户,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或是某些实验本身的复杂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准确感知与把握。运用CAI课件模拟的实验可以重放、定格、缩放、慢镜头,让学生观察物理过程的全部,模拟的现象更精确,声、形、光、动画更直观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易于收到最佳学习效果,而且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正确,学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一定科学,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模拟实验操作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其实错了。

实验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准确地感知物理事实,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可以直接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实验时,学生置身于现场,亲自动手操作,无论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还是心里感受到的,这些都会在大脑中留下十分直观深刻的印象,其客观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利用CAI课件模拟实验的真实性及可信度学生们会持怀疑态度,因为学生知道软件是人为设计的,不是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

有些模拟情景不到位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事物错误理解。

实验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我觉得凡是能够进行的动手实验,不要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尽管实验比CAI课件模拟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信度更高,但是我也决不能以此来否认课件的模拟作用。

二、合理选择CAI课件辅助实验教学

借助计算机辅助某些实验的完成还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在某些方面――像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态显示、过程的慢放或过程的快速化等,CAI课件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我有选择地、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对物理现象或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则可充分发挥CAI的功效,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限于中学物理实验室的条件,对于无法直接去操作的实验,而学生对这些过程又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原子物理中的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内部结构、原子核的裂变和天体的运动等。但是借助于CAI课件的模拟作用,就可以很容易做到,而且相当逼真。

由于某些量变化太小或者过程进行较快,学生不容易观察。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再现实验中难以观察的物理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很好的帮助。

通常学生在学习某一规律或定律前,都安排有相关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是断续进行的,实验做完,在学生的大脑中存在实验与规律的不连续性,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概念。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学生虽然对“U>2f、f

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CAI课件制成的三维动画对实验过程进行模拟,让蜡烛从二倍焦距外向一倍焦距内连续移动,像的变化情况也随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就可以顺利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需要指出的是,利用CAI课件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有了一定感性知识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三、利用CAI课件模拟物理过程要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有的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并不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往往比较重视动画效果,内容大致“象”即可。

物理课件篇7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还体现在资金的投入上,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通过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广大中小学信息化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的迅速延伸、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交流的渠道,信息时代帮我们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信息时代将会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比其它领域深远的多,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典范,是现代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重大变革的有力保障。同时比较好的解决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

利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是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的一条发展民族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藏汉双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的藏汉双语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当前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探讨和研究藏汉双语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改进当前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以Flash CS3为工具完成藏汉双语物理课件的设计与实现来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首先由于课件系统的主要用途是为藏区学生服务的,内容就必须提供藏汉双语功能;其次课件系统不是文本与图片的简单集合,从某种意义上讲课件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混乱、内容不合理的课件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制作课件的意义,因此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课件内容与用户分析:系统主要面对的群体是藏区学生。藏区学生在客观上因受母语的影响,汉语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主观上由于接触的新生事物较少,对教材中一些内容不能理解,甚至有排斥心理。因此,本课件系统设计了藏文版和中文版两个板块进行了分析讲解,使藏区学生能够从心理上去接受这些新生事物,更直观地去接受这些新的知识点。

在内容选取中,本课件采用了中学物理中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演示一个汽车运行的动画过程,从而很形象化地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点的理解也较为模糊。因而本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对这些知识点加以形象化。将其生动逼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课件的功能与特点:在首页选择相应的语言,然后进入各个板块,在各个板块中可点击所需内容及动画演示。

开发工具选择与它的特点:选择那些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软件作为课作制作的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目前,市场上的软件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制作课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在众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工具中,各有所长,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该系统是用于中学物理课堂,内容需要制作动画,支持藏文(班智达藏文),后期课程上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要求本课件系统选用了Flash CS3作为开发工具。它的特点是:功能强大、体积非常小、适合网络传输:Flash是矢量动画,分辨率具有独立性,在不同分辨率的输出设备上显示,不会改变图像的品质:可以实现文字矢量化,支持了藏文在不同系统中的使用问题。学起来简单,比较适合掌握:提供交互功能强,网络支持好,网络课件的实现不需要过多的改变。

二、课件系统的实现

1.制作课件主界面

步骤1:启动Flash CS3。

步骤2:新建一个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550×400像素,帧频为12fps。

步骤3:新建图形元件,命名为“藏”,并按“确定”使用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字体为华文彩云,大小为42,在画布中输入“藏”,选中画布中的文字,按两次Ctrl+B键将其分离,按上述步骤制作元件:藏、汉、双、语、中、学、物、理、课、件。

步骤4:同样的方法,用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字体为藏文班智达BZDHT,大小为22,在颜色面板中设置填充色为黑色,在画布中输入藏、汉、双、语、中、学、物、理、课、件等的藏文字,按两次Ctrl+B键将其分离。

步骤5:新建按钮元件,在画布中矩形方框画出按钮大小,选择圆角矩形半径将矩形的四角作成圆角,输入文字,选中画布中的文字,在颜色面板中设置填充为彩色背景,将输入的“藏文版”字样拖入矩形方框内,然后在弹起和指针经过处创立关键帧,变换背景颜色,之后选择整个按钮在点击处点击鼠标右键插入关键帧,最后保存入库,在使用时用Ctrl+L键打开库面板,将按钮元件插入场景1即可。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中文版按钮。

步骤6:新建一个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光。在文档窗口中制作一个光的效果。主界面完成后,通过主界面可以进入藏文与汉文课件主页。其中用鼠标点击“藏文版”将转到藏文教学课件演示主界面,同样的方法用鼠标点击“中文版”将转到中文教学课件演示主界面。其中“藏文版”与“中文版”按钮在Flash CS3 动作面板中的代码如下:

藏文版:on(release){

gotoAndPlay(“场景2”,1)

}

Stop( );

中文版:on(release){

gotoAndPlay(“场景3”,1)

}

Stop( )

课件主界面见图1:

图1课件主界面

2.制作藏文板块

步骤1:插入场景2。

步骤2:将已有图层重命名为背景,绘制背景、天空、地面和公路。

步骤3:在背景图层上新建图层群山,绘制群山,宽度为550。

步骤4:选中群山图形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制命令,然后右击舞台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当前位置命令,在群山图形上就复制了一层和它形状位置完全一样的图形,在属性面板中修改它的X坐标为-550调整复制的群山,使其和原来的图形首尾相接,这样在群山图形的左边就接上了一段与它一模一样的图形。

步骤5:选择编辑下的全选命令全选群山图形,在上面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为元件命令,转换为群山元件。

步骤6:下面来制作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选择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将名称设置为汽车,在类型中选中影片剪辑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7:将图层重命名为车身,并绘制车身。

步骤8:新建图层并命名为车轮,画出同心圆作车轮。

步骤9:新建图层并命名为投影,把这一层拖曳到最下面作为底层。在该层画一个椭圆形,作为汽车的投影效果,填充灰色。

步骤10:给汽车加上行驶中轻微颠簸的简单动画。在各层的

第5帧插入帧,然后在车身图层的第3帧插入关键帧。选中车身图层第3帧的全部内容,按键盘上方向键“”两次,整体向上稍稍移动车身位置。

步骤11:单击时间轴面板上的场景1按钮回到场景舞台。

步骤12:在最上层新建图层并命名为汽车,选择窗口下面的库命令打开库面板,找到元件汽车拖入舞台并调整它的大小。

步骤13:返回到场景1的舞台。在全部图层的第500帧处插入帧,并在群山第500帧处插入关键帧,选择第500帧上舞台中X坐标为0。

步骤14:在群山图层上第1~499帧中的任意一帧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群山实例平移的动画效果就创建好了。

步骤15:添加图层知识点,移到最上层,在舞台上输入(班智达藏文BZDHT)课件标题和知识点。藏文板块见图2:

图2藏文板块

3.制作中文板块

步骤1:插入场景3。

藏文板块的设计过程与中文板块的设计过程大体相同,只是在相应的地方使用汉文信息即可,最后测试影片。中文板块见图3:

图3中文板块

三、总 结

物理课件篇8

一、课例研究过程概述

经过三个学校分别进行一人多轮式的课例研究后,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组织分别来自三个学校的H老师、L老师和Z老师借班进行同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汽化》。全区初中物理教师参与了课堂观察与课后讨论。

本次研究的主题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同课异构设定为利用不同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设计来看,三节课的教学环节相似。由引入、沸腾概念教学、小组合作测定水的沸点、形成结论、分析与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形成性练习等部分构成。但每个环节各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如何根据三节课各个环节的差别进行课堂观察和课后讨论,达到优化和重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为了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关键事件的设定、观察及分析

教学关键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关系本节课教学成败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所构成的教学事件。它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测定水的沸点,教学难点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以及压强对水的沸点的影响。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观课前设定了几个教学关键事件的观察点,并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1.关键事件记录(见表1)

【关键事件分析】

利用实验引入,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概念。

(1)三节课用时对比:H2′30″;L2′;Z30″。

(2)引入方式对比:H生活视频;L实验视频;Z小实验。

(3)效果对比:H通过生活中的视频片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L通过视频展示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氛围中;Z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快速把学生的思维从生活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关键事件记录(见表2)

【关键事件分析】

利用好补充实验,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所用时间:H6′;L5′;Z3′。

(2)所使用的手段:H实验;L视频;Z文献资料结合上一个实验的结论(小组实验,测得在成都水的沸点为98度)进行分析。

(3)教学难点突破:H教师引出话题——演示加热试管中的水到沸腾——请学生读出现有温度——移开酒精灯,接上针筒——请学生读出现有温度——拉针筒,学生惊叫:“水又沸腾了。”——师生共同形成结论。这样通过补充实验来分析压强对沸点的影响,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二者间的关系,并自然形成结论,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所花的时间略长。

3.关键事件记录(见表3)

【关键事件分析】

重视对课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1)从观察的记录数据我们发现:第一、二两节课,多数小组实验测定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第三节课各组学生测定的水的沸点均低于100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的时间间隔依次为:H15″;L1′;Z30″。

(2)在成都地区,压强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应该低于100度,当两个班大面积实验小组呈现出水的沸点高于100度这个实验结果后,两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只用简短的话语进行了“解释”。很明显,实验结果与教师所希望的结果不相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接受在成都测定的结果应该比100度低的理论事实变得非常艰难,严重地影响了这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压强对水的沸点影响的教学。第三节课献课的教师,在课前教研组集体进行本次活动准备时,就发现了用教材上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大多数同学测出来的结果都会高于100度,会导致严重的实验偏差。于是学校备课组老师就此实验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献课时改变了实验方法,保证了课堂上学生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关于测定实验的时间间隔设定,要求教师在课前亲自测定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把实验容器中的水从常温加热到沸腾需要多少时间?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多少时间间隔读取数据,保证用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图形,能直观地反映出正确的结论。

4.关键事件记录(见表4)

【关键事件分析】

教师应关注分组实验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课Z对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无疑是很成功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数据,同时为压强对水的沸点影响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出现的问题是也非常明显的。教师为了得到正确的学生分组实验数据,把试管改为小烧杯,并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导致水温上升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同时,由于石棉网的储热能力很强,导致移开酒精灯后水还在继续沸腾(预期现象是:移开酒精灯后,气泡不再产生)。

可见,课堂分组实验必需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实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视程度高,现象明显,实验时间较短,这样的实验才能较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围绕教学关键事件的课后讨论

针对教学关键事件进行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数据,就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关键事件的处理方法、同一类型课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任课教师与同伴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思维碰撞,提出了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改进策略,实现了课堂教学行为如评价行为、反思行为、倾听行为、管理行为、反馈行为、展示行为、指导行为、陈述行为等的改进,促使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实验不理想,成了卡在三节课咽喉上的一双手。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课后讨论时,各课堂观察组汇报了观课“数据”及分析之后,重点围绕学生实验问题展开了讨论。

1.分组实验时,测定出的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思路。

(1)由于试管口比较小,蒸气放出困难,液面压强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可用烧杯代替试管实验。

(2)由于酒精灯火焰比较大,导致产生的气泡较大,气泡内的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度,温度计的酒精球接触这些水蒸气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可减小酒精灯火焰进行实验。

(3)由于所使用的水不纯净,含有少量漂白粉等净水剂,导致自来水的沸点高于纯水,可改用蒸馏水进行实验。

(4)由于试管底部比较光滑,形成了过饱和的水。此时水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沸腾时是一种暴沸现象,可在试管底部放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2.如何改进实验,让学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呢?大家提出使用热水代替冷水进行学生实验可以节约时间。

问题从实验中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找出分组实验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的真正原因,从而挣开卡在我们咽喉上的那双手。

上一篇:视频课件范文 下一篇:课件素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