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范文

时间:2023-10-15 11:30:09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篇1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癌痛;护理对策;全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12-02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75%。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在2000年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基本应对措施是“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方案第二、三阶段主要药物是阿片类药,该类药属毒麻管制品,使用时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且必须按照相应方案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疗效[1]。因此,笔者详细制订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在常规护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防癌、抗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且投入少,效果好[2]。癌痛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征,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对患者有着特殊要求,因此对患者进行癌痛及镇痛相关知识教育是护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使用阿片类药时,笔者重点从3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为有效治疗打下了基础。

1.1 癌痛知识及评估方法

1.1.1 应明确告诉患者:疼痛是癌症最常见的症状,伴随疾病全过程。WHO对癌症疼痛有完整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现有知识与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实践证明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压力,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增强治疗信心并配合治疗。

1.1.2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是疼痛评估的主体,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是镇痛治疗的基础。笔者采用数字化评估量表法(NRS)量化疼痛程度,在镇痛治疗前进行疼痛评估培训,帮助患者熟练掌握NRS方法,即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痛,10表示患者所能想象的最剧烈疼痛,在一条长10 cm、标有0~10数字的线上让患者自己圈1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值。无痛NRS=0,轻度疼痛NRS=1~3,中度疼痛NRS=4~6,重度疼痛NRS=7~10[3]。定期实施量化评估,建立护理记录专页,为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依据。

1.2 WHO三阶梯治疗原则

三阶段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段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的基本原则,即: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使用药持续无创、方便、安全、经济;止痛药物的选用应根据疼痛程度按顺序选择;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间隔时间给予,而不是等患者要求再给予;阿片类药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能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的剂量就是标准剂量,但需从小剂量开始。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癌痛治疗方法,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已得到证实。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镇痛治疗方案有了明确的认识,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1.3 阿片类药物的特点

阿片类药镇痛用量无标准剂量,因而极易出现用药过量和中毒,故初期应用时要教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初始剂量滴定。该类药物属国家严格管理的毒麻药品,具成瘾性,应将相关政策法规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阿片类药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药物依赖、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预先使患者了解,并告知相关处理对策,以取得理解配合。

2 用药护理

2.1 掌握用药指征,建立用药档案

进行疼痛量化评估、建立用药档案是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医生处方和癌痛护理提供了准确的动态资料。档案除一般资料外主要包括患者NRS表、自测时间、疼痛程度、性质、药品种类、初始剂量、调整剂量、用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采用二阶梯以上方案镇痛的患者一般属中度以上疼痛,初次应用阿片类药需进行初始剂量滴定,NRS评估q4h,直至疼痛消失或降至二级以下,药量稳定后改q8h,继续观察。

2.2 药物用法

阿片类药用于癌症镇痛虽以口服为主,但也有透皮贴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的药物其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各不相同。用药时尤应注意的是,即使是口服剂也有即释和控释片不同,控释片不可咀嚼和含化,否则效果迥异。

2.3 药品安全管理

严格药品管理是阿片类药用药护理中必须认真执行的环节。此类药属毒麻药品,医院应按国家管理规定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专人发放。鉴于目前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式,为保证患者足量用药达到理想镇痛效果,又防止药品囤积在患者手中或流入社会,用药护理中必须强化责任制,按医嘱按时现场使用。

3 不良反应护理

因药物本身特性和持续用药特点,阿片类药镇痛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便秘、恶心呕吐、戒断症状,其他还有吗啡过量的中毒等,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3.1 便秘

便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0%,且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止痛治疗的全过程,护理对策为:

3.1.1 嘱患者多饮水,多食香蕉等水果,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适当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1.2 中药润肠通便,常规予蜂蜜、麻子仁丸口服。

3.1.3 大便3 d未解,应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如用中药番泻叶15 g或大黄10 g泡水分次代茶饮(每日2~3次)。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对以上二味中药耐受量不一,应需多巡视,指导患者从小剂量开始,以能缓泻大便为最佳剂量。同时配合外用开塞露润肠。必要时可行清洁灌肠。

3.2 恶心呕吐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发生率约为30%。护理对策为:

3.2.1 按照医嘱初服阿片类药以甲氧氯普胺预防,1周后无恶心症状可停药。

3.2.2 予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每日2次,中药用香砂养胃丸口服以健脾和胃止呕。

3.3 戒断症状

出现在停用或更换吗啡剂型时,表现为寒战、恶心、腹绞痛等。护理对策为:

3.3.1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应逐渐减量,第1天减量30%,2 d后再减量25%,直至每天剂量相当于口服30 mg吗啡量,继续服用2 d后方可停药。

3.3.2 如从吗啡控释片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应在使用贴剂时与原用吗啡剂量同时使用6~12 h后才能停用吗啡。

3.3.3 护士应高度负责,密切医护患供需环节,足量备药,按时按需满足癌痛患者供应,并准备短效解救药物。

4 其他常规护理

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期间,可以在规律服药的同时配合深呼吸放松、轻巧舒适的按摩、分散注意力、热敷或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4]。同时按照肿瘤和癌痛程度进行各项常规护理,如积极的心理调护、因人制宜的饮食护理、按医嘱开展各项治疗、密切进行病情观察等。此外,应注意及时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医护、护患的和谐互动,取得最佳效果[5]。

总之,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期间的护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常规护理工作外,还涉及癌症、疼痛和阿片类药物特性等各方面[6]。护理工作需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特点统筹分析,制定一套全面的护理计划,并灵活修改,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42.

[2]王春节.胃癌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89.

[3]刘纯艳.社区康复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6.

[4]李琪.住院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72.

[5]吴继萍,冯妮,李晓琳.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癌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92.

[6]金香今.乳腺癌术后的整体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4-115.

阿片类药物篇2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选用阿片类口服治疗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法,干预组30例除一般护理常规外,采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反应,有效控制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癌性疼痛;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的癌症患者约有1000万,50%~8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症晚期疼痛患者高达60%~90%。研究表明,约有90%癌性疼痛可以通过药物、非药物和抗肿瘤综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而药物止痛是处理癌性疼痛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1】。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中不可替代的,而是否应用吗啡控制癌性疼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癌性患者本身。为此我们通过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付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2月―8月在我科住院病人选用阿片类口服治疗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3岁~84岁;肺癌25例,胃癌10例,肠癌12例,乳腺癌8例,肝癌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法,干预组除一般护理常规外,采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副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

1.2.1 心理、认知的干预:注意加强心理护理,通过疏泄、劝慰、暗示、分散注意力等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维持正常的活动能力、独立性和尊严,使患者心理及精神上获得良好支持。护士耐心、细致地讲解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重要性,告知止痛药的好处可消除由于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不安、情绪波动,并使患者增加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良好的癌痛控制,不仅能使患者从痛苦和忧郁的情绪中得到解脱,还可达到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1.2.2 护理干预是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便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多食纤维素丰富、豆类等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每日清晨空腹饮温开水1杯。指导患者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鼓励患者腹部自主按摩,沿着顺时针方向按摩20~30圈,共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还可以预防性的给予缓泻剂,无效时可以灌肠。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在使用吗啡几天后身体即可适应,会自行停止呕吐。初用吗啡的第一周内,可以给予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预防。顽固性呕吐者可将可服给药改为直肠给药,可以取得同样的止痛效果【2】.嗜睡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很快即可耐受。尿储留的不良反应,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给患者良好的排尿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导尿处理。为了预防呼吸抑制的发生,采取严格按时给药、按需给药、按医嘱给药。

1.2.3 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付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评估和记录者,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巡视,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

1.2.4 健康教育 在医院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癌痛知识的讲解,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放在宣传栏内,供患者随时取阅,及时获得止痛药的知识,组织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癌痛问题讨论,纠正错误认知。并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意义,帮助其正确用药,无论患者给药时是否发生疼痛,均应按时准确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1.3 统计方法 所有有效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小结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觉和情感体验。免除疼痛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吗啡在癌性疼痛的治疗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吗啡的副作用影响了吗啡的正确使用,使许多患者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最终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对癌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疼痛评估、正确的用药指导、副反应预防等,可以减少使用吗啡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德志,陈正堂。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J]。重庆医学。2009,32(2):165-167

[2] 孙晓芙,方晓玲,原丽。美施康定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8,20(17):420

[3] 张建华,林赛娥 肿瘤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反应的影响[M]第四版。北京:2006,,1(4):303-305

阿片类药物篇3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癌痛;不良反应;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a)-0162-04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癌症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的疼痛表现,到中晚期,疼痛已经成为最突出的症状[2-3]。临床研究发现,初诊患者中癌痛的发生率为25%,而中晚期患者癌痛的发生率高达70%~90%[4]。目前,疼痛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已经被共同列为临床生命体征的内容[5]。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方法为三级阶梯镇痛法,但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较严重,常常需要应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6]。虽然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但其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应引起人们的重视[7]。本研究通过对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肿瘤放疗二科就诊的100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晚期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为27~75岁,平均(55.23±2.07)岁。在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0.12±3.07)岁;16例为肺癌,12例为胃癌,8例为肝癌,7例为大肠癌,4例为宫颈癌,3例为恶性淋巴瘤。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52.01±1.18)岁;15例为肺癌,12例为胃癌,9例为大肠癌,6例为肝癌,5例为宫颈癌,3例为恶性淋巴瘤。两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中晚期癌症,其疼痛类型主要包括内脏痛(76.0%)、躯体痛(72.0%)、神经痛(69.0%)和骨痛(54.0%)。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止痛。

1.3护理方法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适当应用阿片类药物,教会患者正确的镇痛方法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便秘的预见性护理 便秘是应用阿片类药物后发生率最高的症状,大约为90%,并且存在于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全过程。具体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②嘱患者多饮水并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促进胃肠活动,预防便秘的发生。③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若3 d内未排便,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④为预防便秘的发生,每天可以适当应用番泻叶或麻仁丸等缓泻药物,可适当增加酚酞片的用药剂量。⑤对于重度便秘的患者,可以选择强效的口服缓泻剂,比如30~60 ml的硫酸镁,1次/d;2~3片比沙可啶,1次/d;30~60 ml乳果糖,1次/d;30 ml山梨醇,每12小时1次。⑥若患者的便秘症状仍无改善,则可适当应用大剂量开塞露,或者应用比沙可啶进行灌肠,1次/d。

1.3.2恶心呕吐的预见性护理 服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左右,并且多发生在服药初期,4~7 d后,患者的症状大多能够自行缓解。具体护理措施:①评估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如放化疗、高钙血症、脑转移等,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要评估其症状的严重程度。②为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可在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第1周,同时给予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多潘立酮或者氟哌啶醇等止吐药物。当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则可停止应用止吐药。③对于恶心呕吐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格拉司琼或者昂丹司琼。④注意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避免误吸,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嗜睡的预见性护理 部分患者在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初期可能会出现嗜睡等过度镇静症状,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会自行消失。具体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嗜睡的危险因素及程度,当患者出现嗜睡症状时,应排除与阿片类药物有关的其他因素。②初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其应用剂量不能过高,调整剂量时以25%~50%的幅度增加为宜。老年人应用时,应严格注意滴定的用药剂量。③可适当饮用茶、咖啡等进行调节。④若患者的镇静症状较严重,则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调整用药途径等,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后,再逐步调整用药剂量。

1.3.4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 应用吗啡时,引起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概率

1.3.5皮肤瘙痒的预见性护理 ①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做好皮肤护理,可遵医嘱适当应用抗组胺药物,避免皮肤瘙痒的发生。②使用贴剂时,若患者出现麻木感或者皮疹,可适当更换粘贴部位。

1.3.6呼吸抑制的预见性护理 若阿片类药物剂量应用不当,或者患者自身患有肾功能不全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症状。具体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有无重度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次数减少、嗜睡加重甚至昏迷等。②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治疗时,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直至增加至有效止痛剂量。③建立呼吸通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④对呼吸抑制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直至患者能自主呼吸。⑤对于口服药物中毒的患者,可以进行洗胃,以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

1.4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评分以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活质量组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为依据[8],以中文版量表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该量表有5个功能量表(角色、躯体、情绪、认知以及社会功能)、3个症状量表(恶心呕吐、疼痛以及疲劳)、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QOL)以及6个单项量表(失眠、呼吸困难、便秘、食欲丧失、经济困难以及腹泻),总共30项。身体功能类评分为是、否两类,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为1~7分,其他项目评分为1~4分。最后通过转换使各量表评分在0~100分之间,功能项目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情况越好;症状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质量越好。为保证其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在每个调查对象入院时测定1次,并抽取其中的部分患者在第2、3天重测1次,间隔4周后再抽取部分患者进行第3次测量,对所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值均>0.7。

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采用WHO提供的住院精神卫生服务满意程度量表(患者版本和家属版本)[9],本量表共21个条目,3个维度(护士提供疼痛相关护理时的专业技术能力、信任关系及教育关系),采用Liker 5级法(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采用1~5分制法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各量表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阿片类药物能够抑制神经系统内痛觉的传导,起到镇痛作用,是癌痛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但常会造成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年龄、个体差异、药物等多种因素具有密切联系[10-12]。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患者服药初期,常会出现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具有暂时性和耐受性,并且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服药后期可自行消失[13]。阿片类药物造成便秘的作用机制是阿片类药物结合肠道内的受体,减缓了肠蠕动的速度以及肠液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了神经元的兴奋性[14-15]。其导致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较低,大多发生在首次大剂量应用或快速增加剂量时,当患者出现该症状时,需要更换药物,或者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16]。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及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应用医学知识,寻找患者现存或潜存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疾病的生理变化、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及应对方法,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服药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17-18]。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针对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进行预见性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Przeklasa-Muszynska A,Dobrogowski J.Transdermal buprenorph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non-cancer pain―the results of multicenter studies in Poland[J].Pharmacol Rep,2011,63(4):935-948.

[2]袁丽,谭清和,陆勤美,等.护理干预减少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5):505-508.

[3]李湘辉,李翠兵,周晓峰,等.四种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69-171.

[4]吴维英.3种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老年癌痛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191-192.

[5]姜香琴,方晓,吴慧莉,等.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杂志,2013,30(20):47-48,74.

[6]李海英,王雪仙,徐荣贵,等.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浙江医学,2015,37(10):904-905.

[7]况艳.氟比洛芬酯微球注射液应用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患者疗效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29.

[8]Yamanaka T,Sadikot RT.Opioid effect on lungs[J].Respirology,2013,18(2):255-262.

[9]Kane-Gill SL,Rubin EC,Smthburger PL,et al.The cost of opioid-related adverse drug events[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4,28(3):282-293.

[10]朱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6):650-651.

[11]崔艳丽,热依娜・乌甫里,孙银,等.肿瘤患者癌痛止痛药物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75.

[12]王仲,袁娟.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维持治疗的获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4):537-539.

[13]散洁.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350-1352.

[14]蒋慧明.院外延续性护理对规范化癌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114-115.

[15]朱斌.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36-337.

[16]李凤霞,朱立霞,杨敏,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药物镇痛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54-55.

[17]孙媛媛,陈小燕,王克松,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1):36-37,40.

[18]林立荣,莫静机,吴耀辉,等.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探讨[J].医学综述,2013,19(18):3437-3438.

[19]沈美娟,曹海红.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28-131.

阿片类药物篇4

关键词:文拉法辛; 阿片类止痛药物;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临床上,恶性肿瘤并发疼痛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并伴随着失眠等睡眠障碍,进一步引起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体力及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癌性疼痛的控制,影响患者的治疗态度,影响依从性等。文拉法辛可同时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目前为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对躯体化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故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辅助治疗,以期加强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控制,以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 年9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期Ⅱ ~ Ⅳ期,其中肺癌 8 例,消化性恶性肿瘤 14 例,乳腺癌 12例,其他肿瘤 12 例,临床合并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 23例,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组23 例,除给予阿片类药物外,给予文拉法辛 2次/d,75mg/次,口服。两组均观察 15 d。采用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 NRS) 进行分级: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10 重度疼痛[1]。每周进行数字法评分,进行睡眠情况摸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采用躯体化症状量表探查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2 结 果

2.1 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观察

2.1.1 疼痛强度分级 严格按照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疼痛评分,并判断疼痛性质。每天早晨7时记录疼痛强度及前1天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入院时的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 15 d 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NRS 值,结果见表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的疼痛水平集中在无痛到轻度疼痛( 0 ~3 级);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最高水平 5 级的还有 3例,仍有 34.78% 的患者处于中度疼痛水平( 4 ~5 级) 。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癌痛水平(n=23)

2.1.2 疼痛缓解度及缓解率 治疗 15 d 后,将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NRS 值进行比较。0度:疼痛未缓解;1 度:轻度缓解( 缓解约 1/4);2 度:中度缓解( 疼痛缓解约 1/2) ;3 度:明显缓解( 疼痛减轻 3/4 以上) ;4 度: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 。疼痛缓解率( %) = [( 中度缓解例数 + 明显缓解例数 +完全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2]。

治疗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癌性疼痛均有缓解,大多数患者( 85%以上) 的疼痛缓解水平主要集中在 3~ 4 度水平;对照组治疗后,有 1 例患者的疼痛症状未有缓解,60%的患者疼痛缓解水平集中在 1 ~2 度水平。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 P< 0.01) ,说明文拉法辛辅助治疗对于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状况具有显著疗效。

2.2 生活质量、睡眠焦虑等症状改善情况

参考我国 1990 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原则,在用药前后评价患者的疼痛、食欲、睡眠、精神、对治疗的态度等 5 项指标,采用数字法( NRS) ,以 1 ~ 5 分表示,1 分为最差,5 分为最好,5 项指标满分为 25 分[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食欲、睡眠、接受治疗的态度均明显好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相关因素比较

通过统计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发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法( KPS) 评分提高 20 分以上的患者对照组中有 11例,治疗组有 18 例,对生活治疗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无论是睡眠,食欲还是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睡眠状况、食欲改善状况和对治疗的态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文拉法辛辅助治疗对于改善癌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2.3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 例发生短时间的头晕、欲睡感觉,有3 例发生便秘现象,但均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进一步治疗。

3 讨 论

目前癌痛主要分为三类:内脏痛、躯体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癌痛的因素有很多,不良心理因素是与癌痛相互影响的重要方面。两者均可能影响睡眠、食欲、情绪,并导致焦虑、疲劳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辅助用药可对特定类型疼痛镇痛,亦可治疗阿片类的副作用或与疼痛相关的其他症状,或增强阿片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3]。本研究发现,在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尤其是中重度疼痛时,加用文拉法辛,疼痛控制更满意,起效更快。并能明显改善睡眠,改善焦虑、忧郁、乏力、食欲不振等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加用文拉法辛后,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接受程度高。尤其对于癌性疼痛控制不满意的神经性疼痛,以及并明显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不佳者,不妨加用文拉法辛。

参考文献:

[1] 陈胜会.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5):134-135.

[2] 王 敬, 芦殿荣, 毕 然.耳穴埋豆干预骨转移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6(2),43-45.

阿片类药物篇5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阿片受体,吗啡,地佐辛,术后镇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30例前臂外伤的患者,ASA分级1~2级,年龄18-60岁。患者无臂丛神经阻滞禁忌症,排除有精神疾病者及臂丛阻滞效果不满意的病例。

方法 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S组(生理盐水组),M组(吗啡组),B组(布托啡诺组)和D组(地佐辛组)。S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30ml+生理盐水2ml,M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30ml+吗啡4mg(1ml吗啡用生理盐水稀释为5ml),D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30ml+地佐辛5mg+生理盐水1ml,三组均为32ml药液;在神经刺激仪的指导下行肌间沟法(注药20ml)+腋路法(注药12ml)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指标 1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2术后记录指标 (1)三组患者麻醉后4h,8h,12h,24h,48h的VAS评分(0分为无痛,10为最痛),(2)三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结果

本研究3组病人共30例,各组例数如下:S组有10例,M组9例, D组10例(其中1例因臂丛阻滞效果不完善已被排除)。统计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及生命体征比较 各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经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麻醉后4h,8h,12h,36h和48h的VAS评分 三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镇痛时间见表1,通过方差分析,相同时点,M组, D组的臂丛麻醉术后镇痛VAS评分均与S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无统计学差别。

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例数见表2,经卡方检验,S组, 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M组有统计学差别(P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镇痛效果确切,但受限于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及用量的限制,麻醉时间往往为4-6个小时,而术后24-48小时内是疼痛最明显时期。近年来Brook1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外周神经纤维上的阿片受体可以直接被阿片类药物结合,激活,产生镇痛作用,纳曲酮等特异性拮抗剂可拮抗这种作用,提示了外周神经元存在阿片类受体。阿片类药物也具有抗伤害作用,背根神经节细胞(DRG)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发出单个轴突在节内分为两支:一支为外周神经轴突,伸向外周组织,接受感觉信息;另一支为中枢轴突,将外周传入送至脊髓背角,完成初级感觉信息的传递。阿片受体在DRG内合成,轴突运输是由于大分子从胞体到神经末梢。外周炎症刺激下DRG内的阿片受体合成增加,轴突运输阿片受体加快,结果是阿片受体在炎症组织积聚,从而使得阿片类物质能与DRG神经元外周末梢的阿片受体结合,对初级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传递产生抑制,产生抗伤害性感受或镇痛作用2。目前已证实脊髓背角神经元中存在κ受体,地佐辛可通过激动脊髓背角的κ受体发挥镇痛作用。鞘内少量的地佐辛通过扩散作用吸收转运至到脊髓内,与存在于其中的κ受体结合,并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吗啡也能通过转运及渗透作用到达脊髓,上行到达延髓网状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啡组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有学者指出其产生瘙痒的机制可能与μ受体的激活相关,吗啡通过脑脊液或者通过血液,引起中枢性瘙痒或者外周性瘙痒,其产生瘙痒作用的关键部位可能在脊髓前,后角和非伤害性神经元3。

结论

用分别加入吗啡,地佐辛的罗哌卡因混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其术后镇痛的效果;地佐辛组和生理盐水组的不良反应比吗啡组少。

参考文献:

【1】 Bonz AW,Lengenfelder B, Jaeobs M, et al. Cytokine: esponse after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stable angina: effect of selective glyeoprotein. A recepter antagonism[J]. Am Heart J,2003, 145: 693-699.

【2】 Joshi GP Duffy L, Chehade J, et al.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nalmefene on the incidence of morphine-related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nesthesiology 1999;90:1007-1011.

阿片类药物篇6

1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1.1 临床表现特点

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是当前全世界品滥用的主要问题,阿片类药物依赖,临床表现的戒断症状严重,精神依赖很强,戒断后复发率高。

1.2 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地或定期用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1.3 临床症状表现

1.3.1 成瘾时的主要特点 分为生理和心理依赖的特点。

生理依赖,也称身体依赖,依赖后,一旦中断用药,或者突然减少用药量,在8-12小时即出现戒断症状。此时如不继续给药,戒断症状就会在36-72小时内达到高峰。

心理依赖,也称精神依赖,成瘾者对产生异常强烈的渴求感,需连续不间断地使用来重复体验心理并避免断药时的身心折磨。

1.3.2 成瘾时的戒断综合征 中断滥用阿片类药品后可出现渴求、流涕、流泪、哈欠、发热、多汗、寒战、体毛竖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酸痛、失眠、焦虑、烦躁、瞳孔扩大、血压上升、脉搏加快、自发或自残。这一系列的戒断症状称为戒断综合征。

2 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的基本步骤

2.1 发现患者

根据有关患者的表现,及时发现阿片依赖者。

2.2 临床诊断

诊断标准:应符合国际通用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阿片类物资戒断诊断标准。应符合:

2.2.1 曾大量长期(数周以上)应用阿片类,现停用或减量。

2.2.2 在应用阿片类一段时间后服用某种阿片类拮抗剂。

2.2.3 在大量长期应用停药后,几分钟至数天内出现下列3项以上:情绪心境糟糕、恶心或呕吐、肌肉酸痛、流泪流涕、瞳孔扩大、汗毛竖起或出汗、腹泻、哈欠、发热、失眠。

2.2.4 在以上的情况下,产生明显的痛苦烦恼,进一步影响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功能缺损。

2.3 体检和治疗方案确定

体检要考虑身体基本状况和年龄,性别,及相关并发症。

确定个体戒毒用量,要参照阿片类的纯度,应用时间,近期滥用的剂量,滥用方式,戒毒次数,戒断症状和严重程度,为选用戒毒药物种类、剂量、疗程打基础。

3 阿片类药物依赖症的药物脱毒治疗

3.1 美沙酮

美沙酮替代递减法适用于各种阿片类药物的戒毒治疗,如海洛因、吗啡、阿片、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等。初始剂量的确定,个体化给药,如海洛因每日用量在1g以上,其初始剂量为30-50mg,一般不超60mg,依赖病程长,用静脉注射者,可酌情加大剂量。药物递减的程序是每日递减药量20%左右,减至10mg左右时改为每1―3日减1mg,一般控制在15―20日停药。相关症状可对症处理,如失眠主张用地西泮。

3.2 丁丙诺啡

丁丙诺菲舌下含片替代递减法适用于阿片类药物的戒毒治疗,如海洛因、吗啡、阿片、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美沙酮等。用药方法同美沙酮,其剂量是最初的1―3日剂量应尽量充分,一般轻度海洛因依赖者剂量为1―1.5mg,每8小时1次,中度依赖为2―2.5mg,重度则要3―6mg,首次用药2小时后,根据戒断症状控制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剂量,如需追加,其剂量为上一次的30―50%,第2―3日后可酌情逐步减量,每日减少20―30%,脱毒治疗周期为10―14日。药物必须舌下含化5分钟以上,含化期间不得吞咽,以保证药物在口腔中充分吸收。

3.3 可乐定

可乐定又称可乐宁、氯压定。用于阿片类脱毒治疗的原理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在中枢。中枢α2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是抑制性神经元,他的被激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由于阿片类撤药而引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亢进活动,使之降低而缓解大部分症状。因此可用于阿片类依赖中度患者。用药方法是以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断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为14―17μg,分3次口服,10日为一疗程。第1日的剂量不宜太大,约为最高剂量的三分之二,第2日加到最高量,从第5日开始逐日递减20%,第11日停止给药。

3.4 盐酸洛非西丁

盐酸洛非西丁又名凯尔丁,其用于阿片类脱毒治疗的原理、作用特点与可乐宁相似,用法是一般1.2mg分3次服,第2―4日加大到最高量1.6―1.8mg,分3次服,第5日起逐日递减20%。

4 讨论

4.1 阿片类药物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脱毒治疗是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是综合治疗的第一步,因此医药学人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4.2 加强品、第一类的知识培训和教育,防止药物滥用和依赖症的发生。同时在培训的科目上建议要加药物依赖症诊断、治疗等知识。

4.3 在癌痛的镇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出现的依赖症很少发生,长期使用也是安全的,因此不能把戒断症状和耐药现象与药物成瘾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我国今后这类药物的应用量会不断增加,正常应用和药物滥用应严格区别。

4.4 除药物脱毒外,还应进行包括康复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亲属的力量,使其在主观决心和意志方面得到鼓励,脱离和改变原来的生活圈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阿片类药物篇7

很多医生错误地认为,癌痛是患者必须要承受的,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或者以为疼痛治疗只是治标,只能改善症状,意义不大;抗肿瘤治疗才是治本。他们认为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更重要,只有当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而且镇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但事实上,对于患者而言,控制疼痛与控制肿瘤同样重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因为只有把疼痛控制好,患者的状态才会好,才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只有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 错

对于疼痛患者,及时、按时用药才会更加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另外,长期疼痛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因此出现疼痛不应拖延,应及时治疗。

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错

阿片类药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而缓解疼痛。但大剂量可导致木僵、昏迷和呼吸抑制。很多临床医生错误地认为,阿片类药物不安全,因而不愿给患者处方。但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加安全、有效。对于既往未接受过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是如果正确滴定用药剂量,就可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比之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毒性,《中国药典》规定,服用该药日剂量不得超过2g / 日,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0天。尤其是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增加。因此,如果能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比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更安全。

不能服药就注射杜冷丁 错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使用的药物。杜冷丁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完全排出机体约需13个小时,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与肾毒性。持续使用杜冷丁不仅不会增加止痛效果,反而会使去甲哌替啶在体内大量蓄积,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谵妄、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精神异常及呼吸困难,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者,其毒副反应更大。

因杜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内注射给药。肌内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治疗。患者若不能口服止痛药,还有芬太尼透皮贴剂、鞘内吗啡泵等镇痛方式。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杜冷丁止痛,患者容易成瘾。由于这些弊端,WHO已将杜冷丁列为疼痛治疗不推荐用药。

服药后出现呕吐应停药 错

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可自行消失。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治疗,可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阿片类药物具有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不少临床医生担心肺癌、肺转移癌患者可能因肺功能不良,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但事实上,肺癌疼痛病人可以安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因为肺部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是肺部病变所致,而阿片类药物对呼吸抑制是药物的中枢作用。阿片类药物本身不会加重肺部病变。还有,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的副作用,一般仅发生在过量用药,尤其是血药峰值浓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

停药太快一定会出现戒断症状 错

阿片类药物篇8

关键词 品  临床应用

临床上许多医生由于对品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掌握深度不够,因害怕产生依赖性,所以临床用药时不敢使用,而延误病情。尽管品和有依赖性,但是如果熟悉其药理性质,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使用,则完全可以避免依赖性的产生。

品的临床应用

品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镇痛药类及非镇痛药类。两类药物的作用不同,临床用途也不同。

镇痛药类包括吗啡、哌替啶、可待因等,本类药物属于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然而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用途。①镇痛:该类药物镇痛作用的特点是药效强,对各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但具有依赖性,多数具有呼吸抑制作用,并非任何类型疼痛都可以使用。疼痛类疾病是否使用品,应用哪一种品,应按照WHO推荐的镇痛药三阶梯用药原则。轻度疼痛:首选第1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两类药物合用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②治疗心源性哮喘:吗啡可暂时缓解肺水肿症状,可使用吗啡并配合强心苷、氨茶碱及吸氧等措施治疗心源性哮喘,也可用哌替啶代替吗啡。③用于人工冬眠:可使用哌替啶并配合异丙嗪、氯丙嗪等组成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严重创伤或感染、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④镇咳:主要用于剧烈干咳,可使用可待因、福尔可定等复方制剂。⑤麻醉前给药及复合麻醉:许多品可作为临床麻醉辅助用药,如芬太尼、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等。⑥止泻:对于非细菌感染性、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一般可使用地芬诺酯或阿片制剂如阿片片、阿片酊、复方樟脑酊等。⑦戒毒:阿片类成瘾者目前多主张使用戒断症状轻而缓和,药效缓慢的品,如美沙酮、二氢埃托啡采用序贯疗法并配合其他药物,如可乐定等治疗。

非镇痛药类 主要指可卡因,可卡因为临床应用最早的局部,由于其作用持久,目前可用于眼、鼻及咽喉部手术局部麻醉。

品用于镇痛的用药原则 ①轻、中度疼痛不要使用,以防依赖性的产生;②中度慢性疼痛尽量少使用,可使用阿司匹林等无依赖性的解热镇痛药;③急性剧痛及晚期癌痛必须使用,目的是消除疼痛,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防止神经性休克发生;④胆、肾绞痛需要合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吗啡等药物可使胆、肾平滑肌张力增加,可使用吗啡阿托品注射液注射使用;⑤诊断未明的急性腹痛应用要慎重,因本类药物对内脏平滑肌、血管有作用;⑥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及分娩止痛等禁止使用吗啡,因吗啡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同时可延长产程;⑦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以免产生依赖性。

的临床应用

按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镇静催眠药类、中枢兴奋药类、镇痛药及复方制剂类、全身类,不同类别的临床用途不同。

镇静催眠药类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属于镇静催眠药,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及其他类,本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①镇静:苯巴比妥可用于焦虑不安、烦躁、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恶心、小儿幽门痉挛等。②催眠:目前主张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本类药物安全性高,成瘾性小,呼吸抑制弱,可出现近似生理睡眠。对入睡困难者应选用吸收快、起效快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对早醒者应选用吸收较慢、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氯硝西泮:上述两种症状并存者可选用氟西泮。对睡眠中断者可选用扎来普降。对处于焦虑状态的睡眠障碍患者,可选择抗焦虑药中的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或劳拉西泮。③抗焦虑:地西泮常用于治疗焦虑症、神经官能症。④抗癫痫:本类药物中部分药物是临床重要的抗癫痫药物,地西泮常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苯巴比妥用于癫痫大发作。⑤抗惊厥:本类药物在大剂量时具有抗惊厥作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可用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惊厥。⑥复合麻醉:地西泮等药物可在麻醉前给药以消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等情绪。⑦麻醉:巴比妥类大剂量有麻醉作用,但安全性低,一般不用于人体。

中枢兴奋药类包括咖啡因、哌甲酯、匹莫林等药物。本类药物均属于兴奋大脑皮层的中枢兴奋药,其用途有:①解除中枢性活性抑制:使用大剂量的咖啡因可用于催眠药、抗组胺药、酒精等中毒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②治疗头痛:多使用咖啡因,常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疗偏头痛。如复方阿司匹林用于一般性头痛,3次/d,1次2片;麦角胺咖啡因片治疗偏头痛(每片含麦角胺1mg及咖啡因100mg),偏头痛发作时口服,1次0.5~1片,若无效,可间隔1小时重复同剂量。③其他用途;本类药物为精神兴奋药,具有改善精神活动、消除疲劳及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各种忧郁症、神经官能症、小儿遗尿症、阿尔茨海默症、外伤性昏迷、脑动脉硬化及中毒所致意识障碍等。例如:哌甲酯用于儿童脑功能轻微失调,6岁以上5mg/次,2次/d,早饭、中饭前服用,然后按需要递增5~10mg;匹莫林用于治疗脑功能轻微失调,开始时清晨口服20mg,如症状未减轻,可逐步增量,直至出现效果。

镇痛药及复方制剂类 如喷他佐辛等,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同,只是依赖性相对形成缓慢而且轻,主要也用于镇痛。如喷他佐辛可口服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每次50mg。

上一篇:抗病毒药物范文 下一篇:磺胺类药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