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01 20:07:56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1篇

与奥利西里丁一样,PZM21也是一种倾向性诱导剂阿片化合物,但它有一种与奥利西里丁不同的化学结构。科学家依然不清楚,化学结构上的不同怎样决定这两种化合物的不同效果。除了潜在的临床运用之外,PZM21、奥利西里丁及其他新型阿片类药物也是工具分子,它们能帮助科学家了解成瘾背后的生理学。再加上适当的药物学,就能拓宽科学家的机遇,让他们找到能赋予很新的生物学效应的很新的分子。 有望成为不上瘾止痛药的新药

其他方向的探索有别于博恩的倾向性诱导剂思路。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院,科学家库伯花了超过10年时间研发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UMB425,他的研究方向与研发奥利西里丁和PZM21的科学家正好相反。与为了攻击一条特定通道而研发越来越有选择性的药物不同,库伯考虑的是怎样另辟蹊径,攻击调节那条特定通道的第二个目标。库伯的思路是采用一种药物攻击多个受体。他由此开发的一种药物,在实验鼠身上显示出比吗啡更好的镇痛效果,但比吗啡的耐药性低。

上述只是镇痛剂革命的冰山一角。攻击多个受体的另一个例子,是英国巴斯大学医疗生化学家赫斯本兹的思路。他研发的化合物BU08028,结构上类似于用来治疗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丁丙诺啡。它同时作用于μ受体和孤啡肽受体(它与阿片受体有关)。在实验猴身上,BU08028不仅能镇痛,而且不造成依赖、成瘾和呼吸抑制。

新型镇痛药的研发可能小荷才露尖尖角。大脑中的许多受体,包括多巴胺受体、血清素受体及大麻素受体,也可运用选择性诱导剂思路来寻靶,由此或许能产生更好的抗抑郁药或其他药物。特里韦纳正在研发一种作用于δ阿片受体的选择性诱导剂,以治疗偏头痛。之前寻靶δ受体的药物会导致痉挛,而特里韦纳研发的这种化合物则不会(科学家推测,痉挛是由β抑制蛋白信号作用引起的)。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癌痛;应用效果

癌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其发病率约占中晚期癌症患者70%,临床主要以药物缓解疼痛[1-3]。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78例癌痛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癌痛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45.26±2.74)岁,原发疾病:肝癌2例、软组织肿瘤4例、胰腺癌3例、输尿管癌6例、颌面部肿瘤8例、肺癌21例、胃癌11例、直肠癌7例、喷门癌4例、食管癌5例、卵巢癌5例、喉癌2例;疼痛类型:软组织痛20例、内脏痛24例、骨痛19例、神经痛15例。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疾病并伴有癌性疼痛;②选择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③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④无精神类疾病;⑤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良好;⑥对本次研究所用治疗药物具有良好耐受性,无中断治疗情况;⑦对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5]。

1.2.2治疗方法 每间隔12h口服1次阿片类药物,如10~20mg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10~20、30mg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等,若患者临床疗效不理想则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在之前药量基础上增加25%~50%),或将口服给药方式变为皮下注射给药,待患者癌痛程度降低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减少阿片类药物给药剂量[6]。

1.2.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癌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①显效。经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②有效。经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为20%~80%;③无效。经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小于20%甚至增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8]。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78例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后,见表1。

由表1可知,78例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59%,且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显效率65.38%),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 78例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胃肠道反应是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达20.51%,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由于恶性肿瘤患者身体机能显著降低,部分患者发生癌痛后难以忍受,且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9,10]。近年,癌痛发生率逐渐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1,12]。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类药物,属于麻醉性镇痛药,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其阵痛机制涉及患者机体内脊髓及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具体内容如下:①对外源性P物质进行有效拮抗,通过抑制中间神经元突触减轻疼痛;②有效抑制脊丘束上传神经元;③对阿片受体(位于传入神经末梢)所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其释放量[9,13]。

本文研究可知,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临床有效率较高(93.59%),但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部分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治疗时易出现不良反应,本文中78例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8%,提示临床医师应用阿片类治疗疾病时应联合给予止吐、通便等辅助治疗药物,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虽可达到显著镇痛目的,但具有成瘾性。提示临床医师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应遵循经口、按时、逐级的治疗原则,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以免发生药物成瘾等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覃燕平. 阿片类药物引起癌痛患者相关便秘的护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 19(14): 2209-2211.

[2]钟金霞,邓淑冰,彭艳婷,等. 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常见主诉及护理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11): 1250-1252.

[3]Ruetzler K, Blome C J, Nabecker S, et al. A randomised trial of oral versus intravenous opioids for treatment of pai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J Anesth,2013.

[4]Rubinstein A L, Carpenter D M, Minkoff J R. Hypogonadism in men with chronic pain linked to the use of long-acting rather than short-acting opioids[J]. Clin J Pain,2013, 29(10): 840-845.

[5]Gao W, Gulliford M, Bennett M I, et al. Managing cancer pain at the end of life with multiple strong opioids: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primary care[J]. PLoS One,2014, 9(1): e79266.

[6]杨丽华,段培蓓,侯庆梅,等. 癌痛患者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继发便秘现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 2013(15): 1-4.

[7]陈州华,周胜涟,龚辉. 癌痛通腑汤联合多库酯钠片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3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3, 45(10): 45-46.

[8]马克,张洁,王丽萍,等. 单纯强阿片类治疗控制癌痛与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控制癌痛的对比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 11(2): 43-44.

[9]朱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6): 650-651.

[10]Mehendale A W, Goldman M P, Mehendale R P. Opioid overuse pain syndrome (OOPS): The story of opioids, Prometheus unbound[J]. J Opioid Manag,2013, 9(6): 421-438.

[11]吴维英. 3种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老年癌痛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0): 191-192.

[12]Chaparro L E, Furlan A D, Deshpande A, et al. Opioids Compared to Placebo or Other Treatments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 Update of the Cochrane Review[J]. Spine (Phila Pa 1976),2014.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3篇

1.阿片类药物不够安全

其实,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如癌症患者)来说,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临床研究发现,除了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大剂量地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外,普通人在正常剂量下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是不会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的。而相比之下,人们如果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非阿片类止痛药,则可能会对胃肠道和肾脏造成损害,并会影响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可见,阿片类药物比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2.使用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诸多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除了便秘以外,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都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尤其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仅会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最初几天出现,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

因此,人们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若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一般无需停药。上述症状较严重者可进行对症治疗。不过,人们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后若出现了严重的便秘,则应及时停药并对症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他类型的止痛药。

3.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

其实,人们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尤其是长期口服阿片类药物或使用这类药中的透皮贴剂成瘾的可能性极小。有些患者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阿片类药物后,可能会对此类药物产生耐受性或依赖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对此类药物的使用成瘾,也不影响其继续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需要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尽量选用此类药物中的控释剂或缓释剂,或使用透皮贴剂进行治疗,以减少成瘾的几率。

4.使用阿片类药物停药后会出现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人们在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时突然停用或减少此药的用量,造成身体无法适应而出现了不适反应的一种现象。其实,人们在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即使突然停药,也极少会出现戒断反应。因此,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只要其疼痛得到了满意的控制,就可以随时停用阿片类药物或换用其他止痛药。但是,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尤其是使用吗啡的患者,在停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量,直至完全停用,以预防戒断反应的发生。

5.不能大剂量地使用阿片类药物

临床实践证实,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并无明确的限制,人们可以大剂量地使用此类药物,只要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因此,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只要身体能够耐受,只要能有效地止痛,使用任何剂量都可以。

6.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使人神志不清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选用阿片类口服治疗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法,干预组30例除一般护理常规外,采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反应,有效控制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癌性疼痛;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的癌症患者约有1000万,50%~8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症晚期疼痛患者高达60%~90%。研究表明,约有90%癌性疼痛可以通过药物、非药物和抗肿瘤综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而药物止痛是处理癌性疼痛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1】。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中不可替代的,而是否应用吗啡控制癌性疼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癌性患者本身。为此我们通过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付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2月―8月在我科住院病人选用阿片类口服治疗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3岁~84岁;肺癌25例,胃癌10例,肠癌12例,乳腺癌8例,肝癌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法,干预组除一般护理常规外,采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副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

1.2.1 心理、认知的干预:注意加强心理护理,通过疏泄、劝慰、暗示、分散注意力等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维持正常的活动能力、独立性和尊严,使患者心理及精神上获得良好支持。护士耐心、细致地讲解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重要性,告知止痛药的好处可消除由于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不安、情绪波动,并使患者增加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良好的癌痛控制,不仅能使患者从痛苦和忧郁的情绪中得到解脱,还可达到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1.2.2 护理干预是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便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多食纤维素丰富、豆类等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每日清晨空腹饮温开水1杯。指导患者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鼓励患者腹部自主按摩,沿着顺时针方向按摩20~30圈,共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还可以预防性的给予缓泻剂,无效时可以灌肠。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在使用吗啡几天后身体即可适应,会自行停止呕吐。初用吗啡的第一周内,可以给予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预防。顽固性呕吐者可将可服给药改为直肠给药,可以取得同样的止痛效果【2】.嗜睡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很快即可耐受。尿储留的不良反应,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给患者良好的排尿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导尿处理。为了预防呼吸抑制的发生,采取严格按时给药、按需给药、按医嘱给药。

1.2.3 护士参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实施;疼痛疗效及付作用的评估,疼痛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等。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评估和记录者,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巡视,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

1.2.4 健康教育 在医院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癌痛知识的讲解,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放在宣传栏内,供患者随时取阅,及时获得止痛药的知识,组织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癌痛问题讨论,纠正错误认知。并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意义,帮助其正确用药,无论患者给药时是否发生疼痛,均应按时准确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1.3 统计方法 所有有效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小结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觉和情感体验。免除疼痛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吗啡在癌性疼痛的治疗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吗啡的副作用影响了吗啡的正确使用,使许多患者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最终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对癌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疼痛评估、正确的用药指导、副反应预防等,可以减少使用吗啡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德志,陈正堂。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J]。重庆医学。2009,32(2):165-167

[2] 孙晓芙,方晓玲,原丽。美施康定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8,20(17):420

[3] 张建华,林赛娥 肿瘤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反应的影响[M]第四版。北京:2006,,1(4):303-305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依赖者 心理干预 疗效 比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艾滋病在吸毒者中流行在云南省报告,在不到十年的时间,艾滋病在吸毒者中流行迅速播散到全国31个省市,艾滋病患者人数呈现几何式增长,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蔓延。于2004年4月起,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乐山美沙酮门诊针对阿片类依赖者(吸毒者)进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并宣教健康知识,截止目前全国共有756 家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已累计治疗38.45万人,20.84万人正在参与治疗①,全国在参与维持治疗的阿片类依赖者新增艾滋病人数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违法犯罪率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但依赖者参与维持治疗仍然存在治疗与复吸,治疗与脱失,守法与犯罪等复杂社会现象,因此如何使阿片类依赖者在坚持维持治疗、避免复吸、遵纪守法具有持久心理精神动力和内心约束,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在维持治疗期间进行定期、科学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②,本篇主要对在我院健康门诊入组治疗的15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参与维持治疗之时、参与维持治疗后未心理干预之前和心理干预后同一疗效比较。

一、阿片类药物依赖者未参与维持治疗之前状况

1、价值观扭曲。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吸毒的初始阶段认为吸毒是一种娱乐,一般人消费不起、常人不敢探索并能带来一过性极度的身心愉悦刺激并掺杂着一种所谓的成就感,吸毒是一种高级享受。

2、与社会脱节。阿片类药物依赖者成瘾后由于被的心瘾和身理需求所控制,依赖者所有活动转移到以“为中心”展开,交往以吸毒、贩毒人群为主,被社会和单位鄙视和疏远,逐随之呈现择业困难,生活技能下降,身染好逸恶劳、不诚信等恶习,家庭从希望到失望最后到绝望,逐步成为社会的“另类”。

3、安全感缺乏。依赖者由于经常与有关的人交往,从事与有关的活动,或者吸毒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撑,因此只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经济来源,满足需求,但时刻担忧违法犯罪行为暴露和打击,常常处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

4、自信心丧失。高估自己和破罐破摔并存,吸毒者大部分认为吸毒与否是自己的事,吸毒具有可控性,不想吸就不吸了,对自己能力高估,然而戒毒不仅要对抗生理性成瘾和心瘾,还需要环境支持,15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中82.5%曾经多次选用多种方法包括自己戒毒、自愿强制戒毒、手术戒毒等均宣告失败,其中有19.67%的依赖者自暴自弃,随遇而安,无可救药,无任何正向人生追求,自卑感明显。

5、性格的缺陷。依赖者由于缺失了人生追求后逐步养成好逸恶劳习惯,觉得没有什么比的上吸食更能找到幸福、快乐的感觉。性格上表现悲伤、孤独、忧郁、消极、自怜、焦虑、矛盾等复杂心情,除以外的任何事情漠不关心,从言行举止上反映出性格上所存在的缺陷,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和转化。不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

二、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参与维持治疗后心理障碍表现形式

1、急切渴望成的正常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在维持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药物依赖现象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吸毒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由于长期滥用使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大脑功能、生化、形态和结构均发生改变,因此,对吸毒者的治疗是长期和困难的,并常常会出现反复,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大多数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同时在治疗中逐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在用一切可用的办法予以帮助,包括治疗、工作和生活,以及如何建立一种被他们逐步遗忘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所重新拾得,急切渴望完全的正常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大部分人拒绝、谨慎、缓慢接纳长时间过程相矛盾。2、思想开始反复。药物的心理依赖常在潜意识或同伴无意识的唤起,动摇继续服药的意志,依赖者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工作与服药不能兼顾等方面以种种理由或借口为复吸或说服家人、脱离维持治疗。

3、需求层次低下。大多数维持治疗者都没有合法职业,更没有合法收入,有的依靠家人救济下生活、坚持维持治疗;有的通过违法犯罪获得经济来源经常处于生活、债主、公安等多重压力之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得不到满足。

4、抑郁心理。病人及家属对维持治疗望值过高,追求短期服药完全戒毒,但维持治疗机构的主张是长期维持治疗形成了反差。研究表明大多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有31.7%的治疗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有33.9%处于中至重度抑郁,甚至有约10%的治疗者处于重度抑郁心理状态③。随着阿片类药物依赖者治疗时间的延长,对工作、医疗、社会认同等需求升级,但社会认同氛围滞后;其次依赖者生存的社会环境可变因素较多,任何一点的变化无论是预期与否、必然与偶然与否,如若阿片类药物依赖者感受到对自己不利,易导致依赖者主观想象社会的不容纳等心理上的波动,从可能引发依赖者发生不良行为。

5、创业与就业困惑。依赖者由于前期不良言行包括不诚信、好逸恶劳等恶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依赖者一旦身份暴露,则社会对其创业与就业不予支持配合、拒绝来往乃至故意制造障碍等,依赖者往往需要更多的机会或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努力才会与正常人获得等同的结果。

三、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参与维持治疗后心理干预方法

我门诊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者152例参与维持治疗后采取普遍性干预和重点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个月至六年时间(时间主要以患者在门诊服药治疗时间确定)不等的干预,帮助病人心理重建、精神转移、人格完善;引导他们学会管理自己情绪和应对生活挫折的方法;鼓励他们回归社会。

1、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的手段主要是采用言语,了病人现状、分析病人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情绪问题的治疗,以及对维持治疗疗依从性进行指导,包含药物剂量的确定、药物副作用的应对、如何坚持维持治疗、人际关系处理及健康宣教等。

2、行为治疗:对依赖者坚持维持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对表现不同予以不同的正性强化措施,一是门诊对不同表现依赖者在物质、精神上予以奖惩;二是在公安机关对其表现优良者在法律适可的范围予以一定宽容,表现不良的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对其表现优良者,政府部门予以更多关心帮助如办理低收入保障、传递创业、就业信息、培养就业技能等可使依赖者的异常行为得到矫正。

3、家庭治疗:有的依赖者的心理障碍的产生根源可能来源于家庭,解决家庭的问题才能解决依赖者的问题。家庭成员对依赖者可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可使依赖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和自卑,影响依赖者恢复正常生活,在家庭治疗中应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对依赖者疾病的认识、对依赖者的态度、对依赖者维持治疗语言和行为支持度、对依赖者回归社会肯定及保持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等。

4、 集体心理治疗:一般是将有类似家庭、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障碍的依赖者组织成一个小组,定期进行活动。可以促进依赖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启发以及相互帮助的作用,同时为这部分依赖者提供了一个社交的机会。

5、加强健康宣教和政府的政策宣传。门诊加大对依赖者健康宣教,经常性对依赖者生活工作关心,交流对生活、社会等现象看法以及政府对健康门诊维持治疗的支持、对依赖者人文措施等宣传,并在完善社会考核体系、健康门诊考核体系等鼓励依赖者参与健康门诊维持治疗。

四、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心理干预后效果

在我健康门诊对参与维持治疗三月以上的依赖者,通过上述五种方式各有侧重的干预其效果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依赖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传染病防范意识。我健康门诊对所有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均进行艾滋病、丙肝、梅毒等传染病传播方式等进行宣教,拒绝共用针具注射吸毒、减少不洁等,所有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经过健康宣教对传染病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2、需求升级。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由于与正常人接触、沟通增加,其戒毒行为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增强了戒毒主观愿望和信心,在贩毒吸毒上尽力克制约束,对羞耻认知趋向正常,继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需要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需要并在其中不断得到满足。

3、拒绝意识提高。依赖者戒毒行为得到家庭认可支持,重拾亲情及社会支持,不仅获得是认可而且也是一种成就感,需要层次提高并反复的刺激和激励,依赖者拒绝意识增强,维持治疗者脱失率降低③。

4、社交圈扩大。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逐步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其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淡出“吸毒贩毒的小圈”,迈入社会生活工作的大圈,依赖者复吸率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④,从而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机率降低。

5、心理适应能力得到加强。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的仇恨社会、自暴自弃、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心理得到明显改观,在面对误解、挫折不时能理性认识,应用理性的态度、采取理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自卑、焦虑状态明显优于未参与干预的维持治疗依赖者⑤。

6、创业、就业成效明显。依赖者家庭责任意识增强,愿意挑起家庭责任,因此对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意识明显强于参与维持治疗的没有心理干预依赖者,更远胜于一般的阿片类依赖者。

7、社会责任感回归。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价值观回归原位、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保障,依赖者自发的上升了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并乐意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总之,对于参与维持治疗的依赖者采取心理干预其在回归社会、降低复吸、减少违法犯罪、社会担当等明显优于参与维持治疗的未进行心理干预依赖者,心理干预提高了依赖者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⑥。研究还发现干预的时间愈长其效果愈好。

参考文献:

①湖北省2013年10月29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会议资料

②张招萍; 赵晓芬;方永年;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成瘾严重程度的影响;《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年05期

③邱映明 ; 李丽媛; 陈润成 ; 郭继红; 谢泽青 ;心理行为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率的影响;《广西医学》;2010年08期

④李欣娜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及心理干预对策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1年04期

⑤韩丹 ; 纪圣智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基于南京市的调查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2年01期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由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对照组。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试验组。试验组进行药物干预、饮食、运动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结果:护理干预使试验组便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结论:患者开始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就应开始护理干预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便秘;护理干预;肠功能量表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ng 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

Guo Jing,Gu Xiaolian

East Area of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uzhou City,Jiangsu),2150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Methods: 30 cases with cancer pain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3, who took opioids for the first time, as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with cancer pain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March 2014, who took opioids for the first time, as intervention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constipation,such as medicine intervention, diet,exercise and so 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nursing.Results:Nursing intervention made the degree of constip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se of 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Conclusion:When patients begin to oral opioid drugs, nursing intervention should be started to prevent constipation.The prevention of 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 should be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reatment.

Key wordsOpioid;Constip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Bowel function scale

据WHO统计,30%~50%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每年新发病例约160万,疼痛发生率40%~50%,50%患者的疼痛为中至重度;在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中,50%有疼痛感,70%以疼痛为主要症状[1],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则达到90%[2]。癌性疼痛患者可能生存数月或数年,如果疼痛得不到恰当的治疗,他们将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在2011我国启动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我科响应国家及卫生厅的号召,于2013年挂牌了省级“癌症无痛示范病房”,旨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镇痛药物主要为阿片类,与胃肠神经丛分泌腺体结合,抑制肠蠕动并使肠道腺体分泌减少,使肠道挪动减慢,肠液分泌减少而吸收增多,并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肌肉张力抑制肠挪动,作用持久;疼痛使患者活动量下降,加重便秘。通常便秘的发生率80%~100%,且是不可耐受的,即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的用药期[3]。在医生用药上,护士对便秘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规范了对药源性便秘的护理,减少了由便秘带来的痛苦。

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吗啡、盐酸羟考酮等),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胃癌15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8例,肺癌5例。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岁。其中胃癌13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7例,宫颈癌2例,肺癌7例。无基础肠道疾病及功能性便秘,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前大便正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试验组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同时预防性地给予通便药物,和医生沟通开出通便药物乳果糖15 mL,2次/日,口服,乳果糖对于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价格适中、口感好、无成瘾性、耐受性强、不良反应较少,虽有腹胀、腹泻等情况出现,但经剂量调整后可消失[4];嘱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饮水,2 000 mL/d;适量增加活动量(如每天步行30分钟);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如厕);密切观察缓泻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做好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一旦出现便秘应先评估患者的便秘情况,分析可能的便秘原因及程度遵医嘱给予处理。对照组不进行预防性干预,出现便秘后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评价:所有患者在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后1周,用中文版肠功能量表(BFI量表)进行访谈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杨丽华等人进行了信效度评测后,证实中文版BF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简单、可靠、实用,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癌痛患者便秘程度及其影响的测量[5]。专用于评价近1周内因服用阿片类药物继发的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由医护人员提问,患者回答,不存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障碍,不增加患者的填写负担。共3个条目,包括排便难易程度、排便不尽感、便秘的总体评价3个方面。每个条目均为0~100的数字评估表,0表示无感觉,100表示感觉最强烈,量表总分为3个条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便秘越严重。

结果

试验组排便难易程度、排便不尽感、便秘的总体评价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阿片类药物便秘的发生率高达90%~100%,且最不易耐受。便秘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引起并发症,如引起肠梗阻或更严重的并发症,可影响疾病的治疗,成为缓解疼痛的障碍,使治疗中断,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便秘预防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患者开始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就应介入护理干预预防便秘。遵医嘱预防性给予通便药物;指导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保持一定的液体和膳食纤维的摄人量,以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因患者的肠蠕动减慢,而且作用持久,指导患者每天规律性的进行活动和肠道按摩,通过人工的被动运动来促进胃肠蠕动,拮抗由药物引起的肠道蠕动减慢。

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预防性用药期间仔细观察,给予全面、及时、有效、正确的指导,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再担心便秘的发生,轻松愉快的接受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安秀云,李春兰.癌痛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23):192.

[2]王玲,姜荣荣.癌性疼痛评估与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2):221-224.

[3]于翠萍,安建雄.如何防治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J].中国处方药,2008,(8):74-76.

[4]陈秀梅.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3,10(30): 267-268.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苏麻药膳;便秘;阿片;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8-01

WHO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而绝大部分癌痛患者最终将必须使用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第三级疼痛的金标准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在控制癌痛的同时,也有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便秘是最常见的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严重的便秘往往最终导致阿片类药物的停用。因此从癌痛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就需要临床医师关注患者的便秘并及时给予处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使用苏麻药膳预防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122例,均符合以下标准:经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疼痛并经癌痛评估为3级;无使用阿片类药物禁忌症者;使用阿片类镇痛治疗前不伴有便秘者;不伴有肠梗阻者;预计生存期大于1个月。

1.2治疗方法:122例患者随机按2:1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在给予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第一天即开始给予苏麻药膳:苏子15.0 麻仁 20.0 车前子15.0 黄芪15.0 当归15.0 粳米50.0,先将苏子、麻仁、车前子捣碎和水,滤取其汁,然后混入粳米、黄芪、当归后煎作粥,每晚1次。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自由进食。

1.3观察指标:便秘诊断依据为使用吗啡类药物后,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习惯 1 d 以上或间隔时间 3 d以上,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伴有不适或痛苦感或大便不尽感。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便秘中位出现时间和出现便秘时吗啡中位治疗剂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2.1便秘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便秘者15例,发生率18.3%,对照组患者27例出现便秘,发生率67.5%,两组比较χ2=28.837,P=0.000,P

2.2 便秘中位出现时间:观察组患者便秘中位出现时间为16.3±6.5天,对照组为4.5±3.3天,两组比较t=2.021,P=0.000,P

2.3 出现便秘时吗啡中位剂量:当发生便秘时,观察组吗啡中位剂量为90mg,对照组为40mg,两组比较t=1.980,P=0.000,P

3 讨论

目前,对于中到重度的癌痛,WHO确立了阿片类药物在治疗中的主导地位,三阶梯镇痛疗法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71%-97%的癌痛患者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是这类药物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便秘,发生率约 90%~ 100%【1】,当便秘一旦发生再采取治疗措施,往往效果较差,所以对于癌痛患者,特别是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重视便秘的初始预防、初始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生,一因气虚气滞推动无力,二为水少舟停,治疗上补气行气和增液行舟相结合。从药理方面而言,阿片类药物导致便秘机制主要为:抑制胃肠蠕动,抑制消化道腺体分泌,抑制中枢系统导致便意匮乏【2】,两者机制相互吻合。苏麻药膳中,黄芪为君,补气行气,麻仁、苏子润肠通便,当归补血活血,粳米顾护胃气,车前子利小便而防止腹泻,诸药配合相得益彰。张锡纯曰:“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为其息息下行也,即时时借其下行之力,传送所化饮食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此乃人身气化之自然,自飞门以魄门,一气运行而无所窒碍者也”。现代医学表明,黄芪可以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车前子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缓解肠痉挛并有缓泻作用【3】;火麻仁含不吸收脂肪油,在肠中分解为脂肪酸,刺激肠壁,分泌增多,蠕动加快,并减少大肠吸收水分,能增加排便次数和粪便量故有缓泻作用【4】;当归【5】和苏子【6】均具有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保护肠粘膜。诸药合用,且改药物治疗为药膳预防,从而可以使患者依从性增高,提高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便秘发生率18.3%,便秘中位出现时间为16.3±6.5天,对照组为67.5%、4.5±3.3天,两组比较χ2=28.837,t=2.021, P

综上所述,苏麻药膳可以用于阿片类镇痛治疗患者便秘的预防并可以降低便秘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孙燕,顾蔚萍. 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二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3-64

[2] 蔡亚丽,王彩琴,何忠琴. 行气润肠方治疗吗啡引起便秘[ J] . 湖北中医杂志, 2002, 24( 1) : 37

[3] 王东,袁昌鲁,林力,等. 车前子多糖对小肠运动障碍小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9 (6): 1188-1189.

[4] 张明发,朱自平,沈雅琴,等. 火麻仁的消化系统药理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1997,15( 5):267- 269 .

[5] 郝江,文家福,成诗黔,等. 当归补血汤对创伤小鼠血内啡肽和皮质醇的影响与免疫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7(4):234-236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8篇

关键词:纳络酮;醒脑静;治疗;阿片类药物

Naloxone and Xingnaojing in treating 40 cases of opiate poison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naloxone and Xingnaojing treatment of opiate poisoning. Methods: from 2010 January ~2013 year in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opioid receptor drugs poisoning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40 cases with naloxone and Xingnaojing associated contract for fluid infusion, diuresis, vitamin supplements and oth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reated with naloxon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recovery time.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 were 92.5%, 72.5%, comparison group data as χ 2=14.1035 (P=0.0002),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poisoning (t=6.5412, P=0.0000). Conclusion: Xingnaojing combined with nalox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pioid poisoning, and curative effect, fast acting

keyword: naloxone; Xingnaojing injection; treatment; opioid

近年来,阿片受体重度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药物重度之后常常引起休克、昏迷以及呼吸抑制等情况,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引发死亡。临床上,除常规治疗,多使用纳曲酮等药物进行治疗。然因纳曲酮等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大,不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1]。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阿片受体类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现将本次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阿片受体类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中毒后30min-3h入院,且入院时所有患者皆为昏迷状态。依据家属的陈述,全部患者均确诊为阿片类药物中毒。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27.3±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阿片受体类药物中毒情况无明显差异,可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若对中重度药物中毒均无洗胃禁忌证则均给予洗胃以彻底消除残留药物,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监测心电以及指脉氧。治疗组轻中度中毒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664)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滴、重度中毒者3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联合盐酸纳洛酮(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602)治疗,具体用法为:轻中度中毒者盐酸纳洛酮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重度中毒者纳洛酮3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滴。对照组单用纳洛酮治疗,轻中度中毒 2mg、重度中毒者 3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两组均将维生素C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为[3]:治疗2h内意识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10h 内患者的意识恢复正常,临床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为有效;治疗后10h 后患者的意识障碍,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无显著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苏醒时间为患者从就诊到治疗后,至意识完全清醒所需的时间。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就诊至神志恢复时间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两组有效率对比为χ2=14.1035(P=0.0002)。

2.2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实验组轻度中毒、中度中毒以及重度中毒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两组苏醒时间比较(n,h)

3讨论

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结合阿片受体而逆转患者症状,加速患者意识恢复,促醒能力强。其主要作用为: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促进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效果;提升胞膜内cAMP,降低血乳酸;保护细胞的功能;消除对 循环以及呼吸的兴奋作用,改善呼吸以及脑血流量,加强脑的灌注压,保证脑干血流供应,提高心输出量。纳洛酮可取代吗啡样药物与其受体的结合切口,抑制吗啡的作用。纳洛酮安全性高,副作用极小[4],在临床应用时,有极少患者发生呕吐、恶心、血压升高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然经控制后上述症状均显著缓解。

醒脑静注射液由麝香、栀子、郁金以及冰片等药物组成。麝香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栀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郁金和冰片具有促进麝香醒神的功效。麝香、郁金、冰片和栀子联用,可活血行气,泻火清热,醒脑开窍,解毒凉血。麝香可使呼吸中枢兴奋,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换气以及通气功能,同时,调节血管收缩,促进脑部血流;冰片可以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缺氧的耐受性,促进肾上腺受体的活性[5];栀子中熊果酸可起到降压和镇静作用;醒脑静是一种抗氧化物,可抑制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本次研究实验结果示:实验组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53),实验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563),实验组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9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2);实验组轻度中毒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实验组中度中毒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实验组重度中毒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唐永富,潘曦明,詹义星[6]研究表明: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确切,标本兼治,无明显毒副作用,应推广应用。两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当,其差异主要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的苏醒时间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为:两次研究所选患者因个体差异而致耐药性不同,患者中毒的病因不同,用药剂量不同所致。

参考文献:

[1]钟文.盐酸纳美芬急救处理阿片类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2,9(8):29-30.

[2] 刘迪丹,林丽明,郭谷生等.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3):116-117.

[3] 黄榆富.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7-38.

[4] 戴启荷.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对脑出血后水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282.

[5] 孙宇,王立杰.纳络酮与醒脑静联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4):249.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1032-03

自从1986年Murry[1]等首次报道多次短暂的缺血能使心脏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产生 较强的耐 受力,且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由此提出了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P )的概念。在以后的实验中人们发现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 用,其中药物预处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应用药物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成为研究热点。药物预处理是指用药物取代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诱导的缺血预处理效 应,即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物质从而对后续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由 缺血和大部分药物预处理所导致的心脏保护作用呈现两个时相:即预处理后数分钟就出现、 持续2~3h消失的早期保护作用,称为早期预处理;和预处理后24h再度出现并持续2~4d的 延迟性保护作用,称为延迟预处理。目前已经证实的低剂量亦具有诱导以及保护作用的药物 包括单磷酰脂A、KatpC开放剂、吸入和阿片类、腺苷等。而在预处理中 ,阿片类药物成为除挥发性外最有前途的药物,并且吗啡是一种临床应用较早的阿片 类药物。Schultz[2]等的研究表明用3次5mg的吗啡静脉注射每次间隔5min的预处理 ,明显降 低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相似,具体机制不十分 清楚。目前临床上 使用低温晶体液保护供心有一定效果,如何进一步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 损伤,仍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3]。

1 阿片类药预处理的生理基础

研究证实阿片受体主要分为δ、κ及μ受体,且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目前认为人体心房肌 细胞3种阿片受体均有分布,以δ与κ受体相对较多[4]。

2 内源性阿片肽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内源性阿片肽由脑啡肽(enkephalin)、强啡肽(dynorphin)及内啡肽(endorphin)组成 ,分别对应于δ、κ及μ阿片受体。在成年兔心肌细胞培养模拟缺氧模型中,已经证实脑啡 及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被选择性δ阿片受体阻滞剂拮抗[5]。δ阿片受体 激动剂D-Pen2-D-Pen5-enkephalin(DPDPE) 为脑啡肽样物质,能延长小鼠在低氧环境下的生存时间。目前亦有试验证实脑啡及样物质DA DLE在多种器官移植中(包括心脏移植)显示出具有多器官保护功效。内源性阿片肽中的强 啡肽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关。Wu[6]发现,大鼠冠脉结扎后均发生了心律失 常,缺血 前使用强啡肽预处理能增加缺血后心律失常,而纳洛酮能减少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 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预处理

研究发现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可通过δ和κ阿片受体产生保护作用。由于心脏缺乏μ受体,故 μ受体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为中枢或外周效应,μ受体是否参与心脏保护作用还不能肯 定。

3.1 δ阿片受体

δ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最早发现吗啡可通过δ阿片受体来减少心肌梗 死面积,选择性δ阿片受体阻滞剂可完全取消其心脏保护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选择性δ及 δ1[7]阿片受体激动剂均具有预处理作用,而其作用能被δ片受体阻滞剂拮抗。在 人类心房肌δ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显示出缺血预处理样的心脏保护作用[4]。

3.2 κ阿片受体

目前对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阿片类预处理的认识不一致,部分研究认为有保护作用,相反也 有人认为有促损伤作用。国外Peart[8]发现κ阿片受体激动剂不仅对缺血大鼠心脏 可取得和 δ阿片受体激动剂一样的保护作用,还能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推测κ阿片受 体激动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直接的离子通道阻滞,而不是通过κ阿片受体来产生。国 内陈迈[9]也报道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 488H具有延迟的心脏保护作用,其 机制可能 与细胞内钙稳态有关。然而Wu[6]则报道κ阿片受体能增加心肌缺血损伤,内源性 κ阿片受 体激动剂强啡肽能降低大鼠心室功能,并且在离体及在体缺血大鼠心脏模型都表现出可致心 律失常作用。

3.3 μ阿片受体

由于心脏无μ阿片受体,故μ阿片受体激动剂介导的预处理作用可能是通过外周及中枢阿片 受体发挥作用的,在人类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否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还不清楚。

4 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4.1 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4.1.1 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近几年已经证实阿片类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 注损伤确实具有保护作 用。Murry[1]等在缺血预处理的实验中发现,短暂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随后阻 断冠状动 脉血流40min,心肌梗死面积较单纯缺血组缩小75%。Mayfield[10]等已证实内源性 阿片肽在 低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还证实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DP DPE )能增加鼠的低氧耐受力。在1996年Schultz[2]等首次在体鼠LAD阻断前30min给 予吗啡( 300μg/kg),使心肌梗死面积/危险面积从54%减少到12%。Kato[11]等揭示阿片类 药物预处理能增加离体鼠心脏的缺血后机械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4.1.2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Szekeres[12]等给狗心室快速起搏预处理后使心脏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室性心动过 速和室颤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证据表明κ-阿片受体主要作用是抗心律失常效应,和减少心肌梗死 面积,但不如δ-阿片受体作用明显。κ-阿片受体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动有利于 机 体抵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Wang[13]等在SD大鼠的最新研 究显示, U50 488H(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可模拟缺血预处理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降低心律 失常的发生。Xia[14]等发现强啡肽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其解离常数Kd变小 ,亲和力 增加;在经过缺血预处理后,Kd变大,亲和力减弱,致心律失常作用减轻。Valtachanova [1 5]等研究发现,δ和κ-阿片受体在心脏缺血预适应中发挥不同的有益作用,δ-阿片 受体激 动剂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对早期抗心律失常作用无明显影响;而U50 488H主要产生 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可减少早期(2h)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4.1.3 减轻心肌顿抑,改善心功能 心肌顿抑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尽管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仍有部分心肌 细胞机械功能障碍,此种功能障碍是完全可逆的,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部分心肌功能就 可完全恢复。有报道δ-阿片受体激动剂如芬太尼、吗啡通过模拟冬眠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新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冬眠期间心肌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生物变化与心脏手术中应用低温冷 晶体心肌保护液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相似,可以提高心肌对缺氧环境的耐受性。通过 阿片肽等药物预处理,可调动机体主要是心脏内源性保护机制,再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至心 肌细胞内,经蛋白磷酸化或产生新的蛋白质等,以降低ATP的消耗,储存能量物质,从而使 心脏复跳后有比较充足的能量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功能[16]。在1996年Schultz [2]等的研究证 实在离体心脏和离体心肌细胞采用吗啡预处理可改善缺血后心肌收缩力,证实吗啡对心脏缺 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效应。Benedict[3]等报道镇痛新和丁丙诺啡、叔丁啡亦能 改善缺血 后离体兔的心肌收缩能力。Cohen[17]等证明缺血预处理除缩小兔心肌梗死面积外 ,还能促进心肌危险区顿抑心肌收缩功能的加速恢复,改善心功能。

4.1.4 抗氧化作用 有研究认为阿片类预处理可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4.2 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阿片类的心肌保护通过以下途径:

①阿片受体-Gi蛋白-PKC信号通路:Schultz[2,4]等(1998)发现,预先用Gi蛋白抑制剂PTX处理大鼠心脏48h,或者 用KATP通 道阻滞剂格列苯脲处理30min,均可取消吗啡等模拟IPC的作用,证明了阿片受体的心脏保护 作用是通过Gi蛋白与KATP介导。

②阿片受体-一氧化氮(NO)-PKC信号通路:Miki[18]等(1998)对离体家兔使用PKC非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可以完全拮抗 吗啡的心 肌保护作用。但是,有的实验并不能证明PKC参与IPC,在猪和狗模型中应用PKC抑制剂则不 有阻断IPC的保护作用。

③介导阿片类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的环氧合酶与12-脂氧酶:Shinmura[19]等证实,在IPC产生的延迟相心脏保护中,环氧合酶-2(COX-2)起 到重要作用 。Post[20]指出延迟性预适应中的出现除与早期预适应有相似之处外,主要依靠iN Os-衍生 的NO和延迟性预适应中相关的新合成蛋白质,包括iNOs、COX-2、过锰酸岐化酶和热休克蛋 白等有关。

此外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还涉及线粒体KATP通道、蛋白激酶C、自由基、NOS及NF-κ B[21-23]等。外源性阿片物质通过δ或κ-阿片受体,激活Gi蛋白,后者激活蛋 白激酶C,激 活线粒体KATP通道以及自由基,产生心脏保护作用。延迟的保护作用还需NF-κB激活相关 基 因转录与蛋白质翻译。另外,肌膜KATP通道、酪氨酸激酶、糖原合酶激酶、12-脂氧合酶 以及前列环素也参与阿片类药物预处理机制。预适应的最终保护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5 阿片类物质参与IP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①阿片类物质参与IP对心功能有何影响。②参与IP的其他物质和阿片类物质可否通过联合用药加强心脏保护作用。③IP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其局限性,若超过一定的时相,非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加重细 胞 损伤和死亡;此外IP只能延迟而不能阻止I/R后不可逆损伤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限和持续时 间的不同(种属差异)以及复杂的预处理条件也限制了预处理的临床应用。而且许多实验多 来自动物,临床实施仍需进一步确认。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常采用优化心肌保护液和调整再 灌注条件使心脏患者在围术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到最低,阿片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加 强这一处理措施的心肌保护作用,成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用药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物质,模拟缺血预适应,发挥并应用药物代替缺血产生预适应 的保护作用,从而开辟了心脏保护的一个新领域。然而目前阿片类药物预处理的实验结果一 般是在心脏缺血前用药得出的,临床很难预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经常遇到患者已经 发生了心肌缺血才来治疗。阿片类药物是否在心肌缺血后仍有心肌保护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如何把实验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患者、供心保存、心血管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 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MURRY C E,JENNINGS R B,REIMER K A,et al.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ca:A delay o 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J].Circulation,1986,74:1124-1136 .

[2] SCHULTZ J J,HSU A K,GROSS G J.Morphine mimics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via a glibenclamide sensitive mechanism in the rat hear t[J]. Circ Res, 1996, 78(6):1100~1104.

[3] BENEDICT P E,BENEDICT M B,S U T P,et al.Opiate drugs anddelta-receptor-medicated myocardialprotection[J]. Circulation,1999, 100(19 Suppl):111357-111360.

[4] BELL S P,SSCK M N,PATEL A,et al.Delta opioid receptoer stimulation mimics ische mic preconditioning in human heart muscle[J].J Am Coll Cardiol,2000,36:2296- 2302.

[5] YASUSHI T,WOLFF R A,CHIEN G L,et al.Met5-enkephalin protects isolatedrad dit cardiomyocytes via δ-opioid receptors[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 ol,1999,277(6):H2442-2450.

[6] WU J P,CHEN Y T,LEE A Y.Opioids in myocardial ischaemia:potentiating effects ofdynorphin on ischaemic arrhythmia and cardiogenic shock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 y occlusion in the rat[J].Eur Heart J,1993,14(9):1273-1277.

[7] FRYER R M,WANG Y G,HSU A K,et al.Dependence of δ1-Opioid receptor-induced cardi oprotection on a tyrosine kinase-dependent but not a src-dependent pathway[J ]. JPET,2001,299(2):477-482.

[8] PEART J N,GROSS E R,GROSS G J.Effect of exogenous kappa-opioid receptor activati on in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4,43(3) :410-415.

[9] 陈迈,贾国良.U50 488H预处理大鼠诱导的延迟性心脏保护效应及机 制[J].心脏杂志,2003,15(5):397-399.

[10] MAYFIELD K P,D ALICY L G.Delta-1 opioid agonist acutely incre ases hypoxic tolerance[J].J pharmacol Exp Ther,1994,268:683-688.

[11] KATO R,FOEX P.Fentanyl reduced infarction but not stunningvia-opioid rece ptors and protein kinase C in rats[J].Br J Anaesth,2000,84(2):608-614.

[12] SZEKERES L,G Y RAPP J,SZILVASSY Z,et al.Moderate stress by cardiac pacing mayinduce both short and long term cardioprotection[J].Cardiovasc Res,1993,27(4 ):593-596.

[13] WANG G Y,W U S,PEI J M,et al.κ-opioid receptor mediates c ardiopro tection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ole of PKC and KATP[J].Am J Physiol,2001 ,280:H384-391.

[14] XIA Q,ZHANG W M,SHEN Y L,et al.Decreased affinity of K-receptor binding durin g reperfusion following isohaemic preconditioning in the rat heart[J].Life Sc i,1996,58(16):1307-1313.

[15] VALTCHANOVA-MATCHOUGANSKA A,OJEWOLE J A.Mechanisms of opio i d Delta and kappa receptors cardioprotection 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a ra t model of myocardial in farction[J].Cardiovasc JSAfr,2003,14(3):273-280.

[16] GILBERT N F,MEYER P E,TAURIAINEN M P,et al.Effects of hypothermia o n myocardial substracts selection[J].Ann Thorac Surg,2002,74(4):1204-1212.

[17] COHEN M V,LIU G S,DOWNEY J M.Preconditioning cause it improved wallmotion as w ell as same manner infarcts after transient occlusion in rabbits[J].Circulati on ,1991,84:341.

[18] MIKI T,COHEN M V,DOWNEY J M.Opioid receptor contributes to isohemic preconditi oning through protein kinase cactivation in rabbits[J].Mol Cell Biochem,1998 ,186:3-12.

[19] SHINMURA K,NAGAI M,TAMAKI K,et al.COX-2-derived prostacyc lin med iates opioid-induced late preconditioning in isolated rat hearts[J].Ann J Ph ysiol,2002,283(6):H2534-2543.

[20] POST H,HEUSCH G.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Experimental fact sand clinical perspective[J].Minerve Cardioangiol,2002,50(6):569-605.

[21] JIANG X,SHI E,NAKAJIMA Y,et al.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 ase mediates dela yed cardioprotection induced by morphine[J]. Vivo Anesthesiology,2004,101(1):8 2-88.

[22] FRASSDORF J,WEBER N C,OBAL D,et al.Morphine induces late cardioprotection inrat hearts in viov:the involvement of opioid receptors and nuclear transcriptionfactor kappa B[J].Anesth Analg,2005,101(4):934-941.

[23] ZHANG H Y,MCPHERSON B C,LIU H P,et al.Role of nitric-oxide synthase,free radica ls,and protein kinase C in opioid-induced cardioprotection[J].JPET,2002,30 1(3):1012-1019.

阿片类药物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肺癌;癌痛;阿片类药物;心理状态;抑郁;焦虑

[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009-04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疼痛又是肺癌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接受治疗的51.1%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疼痛是主要症状,30%的癌症患者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2]。研究认为[3],中重度疼痛会对肺癌患者心理产生严重影响,极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癌痛最有效的止痛药,然而该类药物的使用是否能有效缓解因癌痛引起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通过观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前后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来试图研究其对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呼吸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肺癌疼痛患者200例,年龄29~65岁,平均(50.13±11.54)岁,病程(1.51±0.88)年,其中男111例,女89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鳞癌44例,腺癌60例,大细胞癌25例,腺鳞癌22例,小细胞癌49例;文化背景:高中以下学历98例,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102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②所有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需≥4分;③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未使用过阿片类镇痛药;④患者意识清楚,具备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既往合并有风湿性疾病、痛风、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颈肩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可引起慢性非癌性疼痛的疾病;②既往合并精神病者;③研究开始后单用阿片类药物控制不佳者;④依从性较差,无法按计划服药的患者;⑤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⑥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通过嘉兴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研究开始前所有研究对象均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疼痛程度测量与评估方法[4]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VAS卡进行疼痛程度测量。VAS卡是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测量时医师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测量出患者的疼痛分数,并根据疼痛分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2.2心理健康测评方法[5] 所有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评。SCL-90包括90个项目,并分成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总分是6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每个项目计分时都分为五个级别(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在计算实得总分时,应将所得总分减去90。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则认为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2.3 抑郁、焦虑状态评估方法[6]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定。SAS与SDS的评分方法类似,两者各有20个4 级评分项目,20个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即得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和SDS标准分的正常上限均为50分,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状态,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SDS标准分>50分,表明有抑郁状态,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状态越严重。

1.2.4 镇痛治疗方法[7,8] 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制定镇痛方案。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强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所有患者均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 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 h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1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2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 h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2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 h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

1.2.5 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调查 采用自制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肺癌的认知度、对癌痛的认知度、其他不适症状、文化程度、经济社会因素等方面。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在患者入组时和镇痛治疗2个月后指导患者进行填写。

1.3 观察指标

在镇痛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月后对患者的VAS、SCL-90、SAS、SDS进行评测,同时记录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的各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采用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P

2 结果

2.1镇痛治疗前后患者VAS、SCL-90、SAS、SDS评分比较

镇痛治疗前后患者的SCL-90、SAS、SDS等评分与国内常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6.57、8.43,P均

2.2 镇痛治疗前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以镇痛治疗前SCL-90>160分患者为病例组,SCL-90≤160分患者为对照组,对肺癌疼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对肺癌的了解程度、对癌性疼痛的了解程度、癌痛程度、对药物副反应的担心、其他不适症状、家属支持、经济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镇痛治疗前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可能为文化程度(u=2.21,P=0.032)、病程(t=13.14,P=0.011)、对肺癌的了解程度(u=0.94,P=0.018)、对癌性疼痛的了解程度(u=1.58,P=0.000)、癌痛程度(t=18.57,P=0.000)、对药物副反应的担心(χ2=7.41,P=0.000)、家属支持程度(u=1.96,P=0.044)。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逐步法做变量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癌痛程度、文化程度、病程、家属支持及对癌性疼痛的了解程度为镇痛治疗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2.3 镇痛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以镇痛治疗后SCL-90>160分患者为病例组,SCL-90≤160分患者为对照组,对肺癌疼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上述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镇痛治疗后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可能为病程(t=20.58,P=0.029)、对肺癌的了解程度(u=2.76,P=0.031)、经济因素(u=1.75,P=0.001)、对药物副反应的担心(χ2=9.43,P=0.003)、其他不适症状(u=3.44,P=0.000)、文化程度(u=2.53,P=0.009)、家属支持程度(u=2.06,P=0.021)。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逐步法做变量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其他不适症状、对药物副反应的担心、经济因素及文化程度为镇痛治疗后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目前对于晚期肺癌的疗效有限,使得其5年生存率很低,加之社会对肺癌存在片面认识,导致了社会人群对肺癌普遍存在一种恐慌心理,这种恐慌心理使得每一个肺癌患者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9,10]。另一方面,癌痛这一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也作为一种应激因素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中重度癌痛,由于具有痛感剧烈而持续、镇痛效果不佳、治疗时间长、伴随症状多及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使得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心理反应[11-13]。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会对患者的心理甚至精神方面造成极大影响。根据国外文献报道[14,15],有33%~44%的肺癌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5%的患者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我们的研究也发现,镇痛治疗前患者的SCL-90、SAS及SDS等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结果提示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目前研究认为,肿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甚至是恶性肿瘤致死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改善该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是肺癌的治疗策略之一,而有效的镇痛治疗是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16]。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其药效强,使用广范[17]。在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中,阿片类药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止痛药,尤其在中重度癌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8,19]。我们研究发现,经过2个月的规范镇痛治疗后,患者的癌痛程度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而在癌痛程度减轻的同时,患者的SCL-90、SAS及SDS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结果提示因癌痛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可以随癌痛程度的减轻而有所缓解。我们进一步分析数据后却发现,虽然经镇痛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其SCL-90、SAS及SDS等评分仍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说明在经镇痛治疗后,该类患者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分析其原因,我们又对200例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前影响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为癌痛程度、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患者家属支持及对癌性疼痛的了解程度。以上几个因素除了癌痛是最直接的生理刺激因素外,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患者家属支持则是癌痛的心理社会因素。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其越能理解癌性疼痛的生理病理表现,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癌痛引发的恐惧绝望心理,而冗长的病程不仅会给患者本人造成持续性的负性心理应激,更会使患者家属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家属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家属对患者治疗的支持,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在经过了2个月的镇痛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出现了变化,随着疼痛程度的减轻及得到有效控制,其已不再是影响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其他不适症状、对药物副反应的担心、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随着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在控制癌痛的同时,其副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在本次研究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所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及药物依赖等,这些症状的增多会导致患者对治疗副作用的担心,同时由于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文化程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因此其与以上几个因素共同影响着镇痛治疗后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状态,疼痛的程度是造成这种不良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规律应用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造成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仅仅依靠镇痛治疗难以完全解决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研究表明[20],对于肺癌患者采用心理分析、想象治疗、生物反馈等心理治疗方法结合现有的医疗手段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我们认为应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认识、处理人与疾病的关系,要将心理治疗纳入肺癌疼痛整体治疗中,使疼痛治疗与心理治疗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Dalton JA,Higgins MK,Miller AH,et al. Pain intensity and pain interferenc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A pilot study of biopsychosocial predictors[J]. Am J Clin Oncol,2015,38(5):457-464.

[2] 郭勇. 恶性肿瘤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39.

[3] 侯恩存,梁健,邓鑫.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83.

[4] 刘延青,崔建君. 实用疼痛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5.

[5] 姚树桥,杨彦春. 医学心理学(第6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1-96.

[6] 布拉斯基,贾德,皮特曼,等. 全科医学之心理健康(译文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81-220.

[7] 孔祥鸣. 癌痛规范化治疗与临床实践[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才,2013:27-45.

[8] 宁晓红. 2010版《NCCN成人癌痛指南》(中国版)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1,4(4):13-15.

[9] Akeehi T,Akazawa T,Komori Y. Dignity therapy:Preliminary cross cultural findings regarding implementation among Japanese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J]. Palliat Med,2012,26(5):7768-7769.

[10] 万红,张艳华,高军. 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143-145.

[11] 王彩丽,王春妃.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支持对老年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7(35):4893-4895.

[12] 梁梅兴,陈素红,陈春霞,等. 两种疼痛评估量表在老年患者癌痛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 93-95.

[13] Lee JW,Lee WB,Kim W,et al.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for cancer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omplement Ther Med,2015,23(2):265-274.

[14] 沈雁英. 肿瘤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70.

[15] Chambers SK,Baade P,Youl P,et 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lung cancer:The role of health-related stigma,illness appraisals and social constraints[J]. Psychooncology, 2015,24(11):1569-1577.

[16] Tsimopoulou I,Pasquali S,Howard R,et al. Psychological Prehabilitation Before Cancer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 Ann Surg Oncol,2015,22(13):4117-4123.

[17] 高崇荣,樊碧发,卢振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7-220.

[18] 李艳娜,董杰,韩磊,等. 三阶梯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刊,2014,49(6):97-99.

[19] Colloca G,Lattanzio F,Balducci L,et al. Treating Cancer and No-Cancer Pain in Older and Oldest Old Patients[J].Curr Pharm Des,2015,21(13):1706-1714.

[20] 陈亚平,沈红芳.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3, 20(13):2066-2068.

上一篇:磺胺类药物范文 下一篇:抗病毒药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