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报道范文

时间:2023-11-08 16:43:54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篇1

摘 要 2015年07月,奥组委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相较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代表的赛事推广和宣传渠道已转型为以移动终端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快速的报道形式,极大改变了传统体育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不足与局限性。而冰雪项目作为我国体育起步较晚的项目,在受众群体、参与人群、宣传推广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从体育新闻报道角度分析新媒体的冬奥会报道,研究新媒体报道冰雪体育的特征、方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冬奥会 传播报道

北京奥组委在冬奥会的申请陈述中提到“3亿人上冰雪”,其3亿人口背后,是对冰雪项目的巨大市场需求。冬奥会参赛人数的增多、转播媒体规模的加强、收看人数的增加,使冬奥会正在成为新兴的热门赛事之一。

而新媒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利用平台阅读信息、传播信息,参与奥运、娱乐身心、满足自我需要的特色,打开了新媒体报道奥运的新模式。针对新媒体如何赢得更高点击量,更好的传播冰雪运动,更好的广告收益,如何占领奥运报道资源从而确立系统的奥运报道平台?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对此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新媒体参与报道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一)众微博信息的交汇

国内在2006年左右,出现许多模仿Twitter模式功能的网站,如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到2009年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围绕着社交软件的争夺战正式展开,本文研究的新媒体也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进入2011年,微博在国内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这些上升的数据背后,包含的是微博网友的海量性和活跃性,而微博呈现信息的巨量性和汇聚性,表现在伦敦奥运会期间。

(二)与微博“零时差”共享赛事信息

在此契机下,微博以其内容的简洁性、主体的草根性、转发交流的及时性、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以“伦敦奥运”为主题升温。以“奥运”为关键字在新浪微博进行搜索,数据显示从2012年7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至7月27日,新浪微博上奥运话题数量为19683918条,仅7月10日的奥运微博数量就达到315180条。根据新浪微博小秘书的官方公告显示,新浪微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与奥运相关的微博数量达到了3. 93亿条,力压Twitter,夺得全球第一,微博也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第一交流平台。微博一类移动终端,不仅满足了主体的使用和满足心理,并广泛地传播意见和看法。同时,也随着焦点话题的弱化而迅速转移内容。

二、新媒体在冬奥会报道中的运用

(一)微博即时多样报道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主旨有三点:一是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赛场资讯;二是赛事周边的花絮娱乐信息。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赛场表现89条、赛事综述/快讯68条、赛前赛后分析87条,占总比例的42%;冬奥会花絮77条、兴奋剂与赛场争议11条、人物特写54条、政府官员/名人活动10条,占总比例的26%。而从关注项目比例来看,花样滑雪50条、冰壶50条、短道速滑200条、综合项目50条、自由式滑雪35条,其余项目无上20条微博的报道。数据表示,报道内容的框架虽具有多样性,但主要的议题还是是对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倾向于告诉受众运动员的比赛状况、比赛过程、比赛细节等赛事信息。同时对于中国队夺金热门项目:冰壶、花滑、速滑等项目有格外热度,导致报道层次不均衡,缺少对冬奥会其他项目的报道,不利于冬奥会项目的推广和受众对冬奥会项目的深度认识。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报道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类型可分为:纯文字、文字附加图片、视频、音乐、链接五项。通过对形式的分析可知一个体育媒体官方微博的报道框架,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中使用最多的形式是“文字+图片+链接”形式,共378条占总数量的66%;然后是“文字+链接”和“文字+图片”的形式,共有92条和69条;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12%;最少的是纯文字,共28条占5% 。分析其类型可知,微博媒体善于以以多样式多类型来博文,以此来吸引粉丝的注意,当下时代被称作“读图时代”、“视频时代”,这种多种形式的文本组合正是迎合了受众对象的心理。同时嵌入外网链接,以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为主,能以微博的传播性带动外网的流量增加,同时弥补了微博只能发140字而缺少深度报道的局限。

(三)设置网络高人气话题引导舆论

新浪微博设置有相关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即用带有“##”的微博, “##”中间的内容系统设置的为话题栏目,即微博微话题。微博用户通过点击该话题内容进入该话题论坛进行讨论,同时话题也会自动整理归纳所有相关话题词的微博群,一个热门的话题可以轻松发出上万条的评论和转发,产生极具规模的传播效应。冬奥期间,@新浪体育以“李简柔'奇迹'夺冠”为话题的微博组,获得1091条评论和10109条转发,在后续报道中,@新浪体育是采取了“@”李简柔当事人微博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模式进行直播。例如“@李坚柔2014是冠军,本届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等一系列的消息,均通^微博直播互动来进行,使得微博的新媒体及时时效的特性得到展现,该微博获得5634条的转发量。随后,继续着与新闻当事人的微博互动,具有强烈情感和主观态度的措辞,能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冠军选手,从总体上很好的引发话题,提高网友互动讨论,引导舆论。

三、小结

微博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和迅捷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传播体育资讯,丰富的微博内容,并引发受众互动讨论,进行 充分发挥“一句话交流信息”的宗旨,重新定义了未来的媒体,成为广大体育迷获得新闻消息的重要渠道,对冰雪项目的推广和冬奥会的报道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中也暴露了类型多样但原创和深度不够的局限。新媒体丰富其传播模式,扩大粉丝群体,同时与相关网站合作,加大深度报道和全面信息报道,同时建立新媒体矩阵,利用大型赛事的体育明星、赛会官员、体育记者等多重主题相互互动,不断扩大新媒体辐射范围,以增强媒体影响力同时扩大盈利,能反哺赛事和媒体本身。

参考文献:

[1] 赵明明.伦敦奥运微博传播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 徐颖.新浪体育与CCTV5新浪官方微博索契冬奥会报道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李嘉明.微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14.

[4] 张春果.新浪体育新闻官方微博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赛事报道篇2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一直在与时俱进,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媒介技术的逐步发达,媒介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我国体育新闻则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充分满足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为体育传媒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娱乐性特征以及体育消费服务的形式,使体育与经济结下不解之缘,也拓展了现代体育的丰富内含,体育产业化和体育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适应新的经济和消费需求,赛事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转变

随着人们对新闻资讯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已经由传统的准确、及时的基本要求提升为音像、图文、综述等立体的资讯传播,体育赛事新闻报道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由传统赛事新闻扩展为赛事报道、比赛项目“娱乐性”的传播等多项内容的整合,是赛事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经济利益的驱动,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社会教化 、 政治宣传的功能不断萎缩,娱乐功能则大大加强 。中国的体育新闻要在日益多元和复杂的大众文化结构中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就必须适应这种大众文化的娱乐化潮流。以球类比赛为例,国际、国内各级球类赛事、相关表演、球类游艺、球类竞技等都应成为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既要包含专业球迷喜欢的高级别专业赛事,也要有轻松愉快的娱乐项目;既要有技战术解析方面的专业内容,也要有活泼搞笑的场边花絮。

二、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娱乐化赛事新闻报道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一)一方面:目前,大众文化的长足发展使得融入了娱乐元素的体育新闻的内容与形式更有市场,更具“卖点”,于是符合消费主义快乐原则的娱乐化新闻迅速蔓延。体育新闻娱乐化便是新闻报道娱乐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表现,娱乐化已成为体育媒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从娱乐化特征看: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特征就是使人们获得关于体育的快乐体验,在目前我国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娱乐性成为竞争的一大因素,这并非完全是坏事,在某种方面其亦体现出了人文追求,并体现出了正面效应。例如:央视体育频道举办的《天下足球》等栏目就充分地体现出了娱乐性,在一周足球新闻汇总的情况下,以各种娱乐化的手法解读足球,加入了各种故事和花絮,让人看起来更加轻松有趣,也让一些并不懂足球的人也许会由此对足球产生兴趣,不仅体现出了娱乐化特征,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深度,代表了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

2、从成功案例看: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最早以《南方体育》的表现最为抢眼, 其中“狂 2000 ”、“甲 A”等博得了不少喝彩, 于是各地纷纷效仿, 争相娱乐化。娱乐报道目光也从场内投向了场外, 报道内容也由单一的成绩报道扩大到整个比赛的全过程。比赛本身的结果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 那种“唯冠军至上”的体育报道退出了报道的中心, 取而代之的是多视角的分析比赛结果产生的原因, 使体育回归到最初的趣味性上来。还有 “黑哨”和“”等娱乐消息的报道, 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 现在它们由于具有新的信息价值且符合受众猎奇偷窥的心理, 反倒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体育新闻。体育报道的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的的多元化格局。

3、从顺应时展看: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就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受众获得有关体育的本能的快乐体验 。它是进入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 ,是媒体市场竞争的结果 ,是符合体育宣传报道的自然现象 ,坚持健康的体育娱乐新闻报道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能激发正面社会效应,体现人们的人文追求 ,彰显体育文化的魅力。例如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创办以来, 围绕着“让体育频道更好看 ”的目标 , 对体育频道的外在形式 、 制作方式和节目编排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创新。《天下足球》开设了《绿茵重量级》、《绝对巨星》、《看球听歌》等子栏目 ,从不同视角看足球, 让一场场的足球赛生出了斑斓的色彩。而 《足球之夜》栏目围绕足球话题 ,在报道体育赛事的基础上 ,加入娱乐元素, 再现球迷的快乐与悲伤以及赛前赛后的故事和花絮, 表达对球迷的人文关怀 。在叙述故事和展示情绪的过程中 ,尤其在其面对重大矛盾和冲突时, 《足球之夜》总是冷静思考 ,在娱乐化的同时体现出特有的深度。

4、从最终实现带来丰厚利润的结果看:由于娱乐是大众兴趣和利益需求的最大共同点,是体育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因此,体育新闻作为媒体生产的一种商品,要想在激烈竞争中求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取一定的利润,就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也就是广大民众对体育娱乐新闻产品的偏爱和喜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为了吸引受众,体育媒体不断挖掘体育的娱乐内涵,多抓一些赛场之外体育明星的鲜活素材,以报道内幕和解释性报道作为重点,报道的目光从赛场内投向赛场外,报道内容也大大扩展,报道策略逐渐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大搞娱乐秀场,去取悦讨好受众,以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读者需要。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众多体育媒体纷纷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牢牢抓住大众注意力,注重“眼球经济”,以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二)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 娱乐化的倾向越发明显,传统的体育宣传报道被渐渐压缩,娱乐信息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体育板块的内容,体育板块由刚性的说教内容向娱乐内容进行转换,也迎合了当前受众的心理需求。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娱乐性而失去了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

赛事报道篇3

【关键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现状分析;前景展望

从现在到2022年,若干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赛事会在中国举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能够在本土向亚洲乃至全世界最高舞台上展示自己。2019男篮世界杯,2022北京冬奥会还有杭州亚运会。每一次赛事都会吸引中国众多体育迷的目光。每年中国内的赛事也很多,比如各省区市之间的大型赛事和单项体育比赛等。受众急切地想通过体育新闻媒体的直播与报道了解最新的体育赛事,阅读赛场内外的人文趣事,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质量的好坏对读者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新闻的概念和意义

体育新闻(外文名:Sports news)是传播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其相关的一些信息,张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自身至善至美的一种人文精神。

自1992年中国新闻界实现第三次跨越式发展以来,中国的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迅猛发展,新闻媒体的数量迅速增加。这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任何一家新发展的新闻媒体中,体育新闻都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观看体育新闻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体育新闻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当然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必然有它自身的传播魅力,即传播特征和传播内核。如今拥有如此众多受众的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理解与分析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对准确地把握体育新闻的运作规律,更好地利用体育新闻为广大受众服务,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一)体育新闻报道有很强的竞技性特点

纵览当今的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正如两位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在他们所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所说:“赛事报道并不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我国体育新闻研究者在《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体育报道的比较研究》中也指出,两报在其体育报道中均以竞技体育方面的信息传播为主,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占相当比例。在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中国4×100米男子接力队获得银牌,创造历史;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奋勇摘金;篮球、足球世界级比赛中水平相近的两支强队之间的较量显示出极强的竞争性,无论是电视、网络视频媒体,还是报纸、杂志网页新闻,都是极受欢迎的素材。

(二)体育的不可预知性令体育新闻报道充满变数和期待

体育比赛的不可预知性有目共睹,难怪一位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的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就越强”。正是这种悬念性,使竞技体育比赛最具有新闻性。早在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揭幕战中,没有人认为世界杯新军塞内加尔队会1∶0击败上届冠军法国队。在2015年的长沙男篮亚锦赛中,中国男篮在普遍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勇夺冠军,阔别4年后再次走上亚洲之巅。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连输三场仅排名第四,在国人甚至全世界的观众都认为中国女排必定出局时,女排姑娘凭借女排精神的韧劲,在复赛中连克世界强队,并最终夺冠。体育报道的不可预知性也在其中显现出来。

(三)体育新闻报道具有娱乐性特点

体育新闻传播的对象是体育,认识娱乐休闲性是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认识到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在对体育史的研究中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显现出来的是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联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多数电视网络媒体的观众是非专业的,他们在工作之余怀着放松的心情来欣赏体育比赛,目的自然是以娱乐为主。

(四)体育新闻报道越来越国际化

认识体育新闻的特征,始终不能离开它与体育之间互动共生的各种因素。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首先体现在竞技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和竞技运动的国际性上。竞技运动是一个集合概念,其中包含了各种运动项目。而各种运动项目是由各种身体动作组合并表现出来的。如篮球是由传球、运球、投篮、移动等动作组成,体操是由奔跑、跳跃、腾空、转体等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在体育理论专业术语中统称为身体动作亦称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的最重要特征是跨文化性,即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在男足世界杯赛中,一场双方对垒的比赛,观看者往往是来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的球迷,一场精彩的NBA篮球赛到总决赛时,有一百多个国家进行现场直播。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球场上各种技战术的变化,从各种竞赛情境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

三、我国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现状

(一)对奥运会的新闻报道现状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但是体育盛会,而且是媒体展现实力和水平的舞台。与单纯的电视和电脑网络直播报道不同,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触屏时代的首届奥运会。纵观中国媒体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可以发现,触屏时代的奥运报道与以往的奥运报道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全媒体化

《体坛周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类报纸。与此前在重大赛事期间将周报改为日报的路径不同,里约奥运报道尝试将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以及视频直播三种平台结合起来,将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进行深度融合,并打造新闻资讯旗舰产品“体坛App”,以全新方式出击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报道的最大改变在于平台多元化,此前可归结为新闻快讯、编辑特刊及视频采访三类,而此届奥运会各媒体运用“两微一端”等平台,通过做直播、玩特效、放H5,使奥运新闻大放异彩。

2.智能化

运用机器人报道奥运新闻,是里约奥运会报道的一抹亮色。此次奥运会一个叫“张小明”的记者引发媒体关注。它是“今日头条”开发的机器人,通过对接里约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发稿速度堪比电视直播。该机器人可以通过两种文本生成技术产出新闻:一是针对数据库中表格数据和知识库生成自然语言的比赛结果报道,即简讯;二是利用体育比赛文字直播精练合成比赛过程的总结报道。奥运会期间,“张小明”主要应用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和女足等赛事报道,仅开赛一周,便生成超200篇简讯和资讯。

3.游戏化

无互动,不新闻。面对奥运会这一娱乐盛会,当然要玩到最“嗨”。众媒体竭力通过移动端实现游戏化营销,可谓“用尽了洪荒之力”。例如,网易推出了H5游戏――“里约大冒险”。此款游戏的设计源于不断被吐槽的“里约脏乱差”,要保障“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更有网友戏称此次奥运之行为“里约大冒险”。央视频道也推出了许多游戏化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真人和虚拟卡通人物在屏幕舞台中同时参加游戏的画面,令观众大饱眼福。

(二)对冬奥会的报道展望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由于中国参与过雪上运动项目的人数不多,对雪上项目的了解也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冬奥会的报道可以使我国观众全方位地了解冬奥会比赛项目,为奥运健儿加油。由于不用走出国门,群众想去现场体验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此次冬奥会将很好地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在往常几届冬奥会中,国内各大媒体已经做了精彩的直播报道。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于2014年2月6日至2月23日在俄_斯举行,为期18天。索契与北京的时差为4小时,所以研究者从2014年2月6日起开始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收集数据,直至2014年2月23日为止。中央电视台(CCTV)拥有本届冬奥会在中国的独家转播报道权。中央电视台投入了CCTV5、CCTV1等13个频道对索契冬奥会进行了报道,CCTV新闻频道也推出了特别节目报道冬奥会。央视对于索契冬奥会的报道规模超过了历届冬奥会。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冬奥会开幕前了“索契冬奥会网络版”专题页面,通过网络、手机、移动传媒等终端平台进行报道。

奥运会颁奖仪式对于观众和运动员来说都意义重大。在颁奖仪式中,赛事的优胜运动员与本项目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一起登上领奖台接受嘉奖。按照惯例,冬季奥运会的颁奖仪式分为两个部分,即献花仪式和颁奖仪式。献花仪式于比赛结束后在比赛场馆举行,而颁奖仪式则在颁奖广场举行。献花仪式和颁奖仪式的总播出时间为2小时15分钟。

(三)对亚运会的报道

北京亚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那时没有网络,卫星电视技术还不是很发达,但人们通过报纸以及有限的电视转播在欣赏关注比赛,亚运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主要话题。

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D10月4日在韩国仁川广域市举行。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介绍,比赛的16天时间里,中央电视台投入CCTV1、CCTV2、CCTV5和CCTV5+ 4个频道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亚运会进行全方位报道。CCTV2、CCTV5和CCTV5+直播了9月19日的开幕式和10月4日的闭幕式。

CCTV5准备了《亚运晨报》《体坛快讯》《体育新闻》等几档在前线播出的新闻栏目,充分体现“我在现场”的元素,报道赛事、梳理人物、预告看点。并推出一档全新的新闻专题节目《全景亚运会》,时长90分钟,包括《亚运印象》《亚运攻略》《五星绽放》《亚运N角度》《亚运漫游记》等板块。该节目还设立了一个新媒体板块,通过CCTV5官方微信评选每日“亚运之星”、搜索《亚运热词》等。

央视延续巴西世界杯、南京青奥会等大赛的经验,融入更加多元的新媒体报道尝试。CNTV多屏社交原创节目《体育之星・星耀亚洲》和《我在现场・见证超越》,发起融合网络、客户端和微博、微信的全平台全终端互动有奖活动“点赞亚运”。另外,CCTV5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通过多屏互动的方式,评选“亚运之星”并撰写颁奖词。此外,观众还可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为中国加油”“我的亚运金牌”等趣味互动游戏。

(四)对单项赛事的报道

在2011年武汉男篮亚锦赛中,央视对中国队的比赛和部分外国强队之间的比赛进行了报道。在决赛中邀请了姚明和王仕鹏担当解说嘉宾,吊足了球迷们的胃口。在中国男篮战胜约旦时,两名篮球巨星带领球迷一起庆祝胜利。

以2015年9月23日在长沙举办的亚锦赛为例,经亚篮联官方确认报名的境内外记者共375名,其中国内媒体105家,记者239名。“在亚锦赛中,搜狐体育每天都邀请各路亚洲球星做客新闻直播间,让球迷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篮球体育精神和篮球人的生活。”湖南电视台主持人如此播报。中国男篮获得冠军后,央视邀请易建联和宫鲁鸣等球员、教练做客现场直播互动间,与球迷一起分享胜利背后的故事。

四、中国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误区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误区

1.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时常存在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随处可见,如CBA球队在引外援时,经常被媒体夸大渲染,“李根转会新疆年薪千万”“易建联受到湖人队的邀请”。有时只是网友的简单评论,却成了新闻报道。2013年9月29日,网易体育栏目发表了《“金主”北控难斗“土豪晋”》一文。当天下午,山西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就网易体育对中宇俱乐部股权转让事宜的不实报道逐一进行了反驳:“这篇报道,歪曲事实,编造谎言,误导了广大球迷,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存在,给体育媒介报道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影响了体育的和谐发展。[1]

2.体育报道用词过于鲁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比赛是激烈的竞技活动,有比赛就有胜负,胜败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骂,都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与体育人文精神的恶劣行为。[2]在当前的体育报道中使用“战争语言”似乎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执掌帅印”“征战”“凯旋”“兵不血刃”“同室操戈”“重开战火”等字眼已经不仅仅在武侠小说中看到,很多体育报道都会借其渲染气氛,制造紧张气氛,以此暗喻比赛的残酷和激烈。中国的媒体记者在报道国际赛事时常会以浓重的民族情结去报道:《中国足球一日两胜日本 复仇两战成历史经典之作》《中国乒乓军团王朝的统治》《火箭血洗森林狼,麦蒂喜还是忧》《中国女排首战冤家 收官战对决巴西》,“复仇”“王朝”“冤家”“血洗”,充满霸气和硝烟的字眼势必会激起受众的民族情感,两队的比赛上升为两国战争,两国的体育赛事又升级为涉及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问题,外延越来越大。[3]体育比赛是和平年代的竞技,本质目的是促进交流、友谊,远离战争,共同提高,一起去挑战人类极限,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不应过多地与恩怨、仇恨、战争联系在一起。

3.体育新闻报道的地方主义色彩严重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地方主义,是指地方新闻媒体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报道中以有利于本地与本方作为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在转播中国队与其他国家运动队的比赛中,所有的好词都用于中国队,所有的问题矛头都指向对方队已经司空见惯。在国内的比赛中,如CBA篮球赛、中超足球联赛等,很多地方电视台也进行了现场直播,但在直播的解说中,解说员也极度偏袒本地的运动队,甚至将对方球队说得一无是处,失去了体育公平竞赛的本质原则,令观众极为反感。

(二)中国赛事新闻报道的发展对策

1.在更多的国内体育赛事中开通网络直播

当前无论是电视直播还是网络直播,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通过智慧运动网下载的智慧运动直播软件可以播放到校园班与班之间的比赛。但国内很多高水平赛事,广大观众依然无法看到现场直播。2017年1月份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篮预选赛在山东农大举办。作为全国水平最高的大学生体育赛事,居然没有任何网络和电视直播,甚至连比赛报道也很少。许多关心自己省份球队比赛过程和成绩的大学生对此难以接受。

2.我国要在体育报道中加速新闻的时效性

我国在体育报道中新闻的时效性不高,很多国内外高水平体育比赛我国都有亿万体育迷,他们时刻关注着此方面的体育赛事。很多体育报道是在比赛结束的几个小时或者第二天才报道,特别是一些普及性不是很高的体育项目。但很多体育节目观众没有时间看直播又非常希望了解到比赛过程、结果而陷入两难的境地。加强体育报道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我国需要在体育报道中扩大报道覆盖面

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大多只报道我国的选手比赛情况,对其他国家的x手报道较少。我国还有许多尚未开展的体育项目,如板球、棒球、橄榄球等,还有绝大多数的冬季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其他国家已经被广泛普及,橄榄球联赛位于美国四大职业联赛之首,7人制橄榄球已经是里约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通过直播报道,可以使人们更加广泛地了解这些体育项目的特点和从事这些项目国家的人文情况。

4.加速体育新闻节目的科技创新

电视和视频体育节目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处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对电视体育节目都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和要求。随着报道方式的不断丰富,体育新闻的报道和评论实现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转变,当前3D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已经趋于成型,进入到体育视频的相关制作中。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了解赛场内外的方方面面,也避免由于体育节目报道形式过于老化引起观众审美疲劳、收视率降低、节目质量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质量与进程。

五、中国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前景展望

今后的几年里,若干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赛事将在中国举行。国人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欣赏需求给我国体育新闻媒体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相信我国的体育新闻工作者能够从新闻直播报道水平、体育新闻评论文章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以及体育电视视频节目的创新性等方面入手,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新闻报道经验与方法,提高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新闻报道水平与质量,为未来几年国人能够在祖国大地上欣赏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贡献力量。我国人民可以通过最先进的体育新闻报道渠道了解我国体育和世界体育;世界人民亦可以通过此渠道更好地发展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谢辉.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

[2]张月娟,陈婷.如何促进体育新闻节目健康发展[J].新闻战线,2015(18).

[3]曹华.体育报道要避免不和谐用语[J].新闻爱好者,2008(7).

(张博为河南大学公共体育教研部讲师;张倩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助教)

赛事报道篇4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24日在北京成功举行。11亿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奥运转播频道收看了奥运赛事。收视份额为48.43个百分点。相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的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0.32个百分点。相比2008年上半年平均收视份额提升了12.74个百分点。

展现国际大台实力

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1、2、3、奥运、7、高清、12、奥运足球、奥运网球直播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事809场,录播1135场,覆盖了全部28个大项,直播了全部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赛事和颁奖仪式;在报道中,贯彻“人文化制作”、“突出现场”、“国际化视野”三大报道理念,通过单边综合制作以及混合区单边点的报道。凸显“中国元素”和“第一现场”;《荣誉殿堂》、《全景奥运》、《早安,奥林匹克》等奥运栏目多视角、多种形式、多种制作方式全方位报道北京奥运盛事,赛事直播录播、奥运栏目、各类新闻、专题、宣传片播出总量达2796小时49分钟。充分利用了奥运品牌和东道国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国观众收看奥运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了传播效益最大化。

中央电视台还派出5个制作团队承担北京奥运会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比赛项目的公用信号制作任务。在制作中,成功应用多项新技术,按照奥运会标准,创新制作方式,共计制作比赛418场,提供公用信号737小时。

对北京奥运会的充分报道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据统计,IBC报道中心与美国NBC等世界各大电视媒体进行素材交换超过1500分钟,国际奥委会、多个国际体育组织、NBC等多家国外电视媒体负责人访问我台IBC报道中心和新址报道中心,并接受我台专访,与我台就电视转播、赛事制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合作,对我台的奥运转播报道和公用信号制作给予高度评价。

策划先行

奥运报道方案的策划历时近三年,确立了“充分利用奥运品牌资源和东道国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的总体报道原则,明确了“根据赛程,统筹安排赛事播出,各频道分工合理、重点明确、特色鲜明,最大限度地保证赛事,专栏节目少而精”的多频道编排原则,明确要求奥运赛事报道要“用多种制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突出现场,最大限度地突出现场的中国元素。在公共信号基础上使赛事转播更加立体化”。

在组织实施报道方案过程中,建立了台奥运报道领导小组,节目、技术、行政后勤分别建立了奥运报道运行系统,体育中心从2008年初开始启动节目运行、信号制作、IBC和后勤保障四个系统。下设二十几个奥运项目组,按照职责要求设立数百个岗位。分工非常细致,每个岗位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奥运报道涉及节目、技术、行政后勤三大系统十几个部门,投入报道人员超过2000人,在我台奥运决策层领导下,体育频道奥运策划团队联合技术部门狠抓落实工作,落实策划方案、落实技术保障、落实岗位人员。在策划阶段的后半程逐一督察各个项目组、节目组落实方案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新址报道中心、所有单边综合报道系统、单边报道点进行考察、测试、演练,仔细研究全部环节、关节,落实各类衔接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包括系统故障、突发事件宣传口径等。

“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以人为本”是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策划方案别强调的一个报道理念,体现为“最大限度满足观众收看奥运需求”、“以人物为报道主体”、“人文化制作”等。

多频道编排充分考虑中国观众的各类收视需求,保证直播观众广泛关注的奥运赛事,其中有中国队参加的项目、中国队优势夺金项目、代表国际高水平的赛事等。特别安排第七套节目作为重播频道,保证上班族的收看需求。在奥运开赛后,根据观众需求,新增第3套、第12套节目,进一步扩大转播覆盖面。加强节目预告,通过在重点时段、栏目中多频次播报重要赛事直播信息、滚动播出《赛事导视》、滚屏字幕、宣传片、央视网络预告、设立观众热线等多项举措,强化奥运赛事预告,为观众提供收视服务。

奥运新闻报道始终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短片、赛后采访、人物访谈以及《全景奥运》、《早安,奥林匹克》等栏目多角度挖掘奥运人物故事,再现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幕后人物经历奥运、参与奥运历程。关注、关爱人物内心感受。

大型原创演播室直播节目《荣誉殿堂》贯彻人文化制作理念,以运动员为核心,用最鲜活的元素表现奥运人物的故事性、真实性,体现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邀请运动员和嘉宾时,不以成绩作为选择运动员的标准,参与就是荣誉。在主题的设计上,一方面重视金牌运动员的价值,力争能够邀请到冠军运动员的及时进入;另一方面,对没有获得金牌、但在成绩上有突破的运动员给予高度关注。节目组不仅邀请了陈燮霞、刘春红、廖辉等众多奥运冠军参加《荣誉殿堂》。还邀请了中国女子佩剑团体、女子射箭团体、摔跤等非金牌运动员的进入,充分体现了节目的宗旨和价值。

充分报道取得突出成绩的外国运动员以及来自体育弱国运动员的参赛情况,体现奥运会的世界性和人类共享奥运会的主题。如8月17日,菲尔普斯取得游泳第八枚金牌,奥运频道第一时间在混合区单边点进行独家连线报道,在多档栏目中展开密集报道,同时,与美国NBC交换珍贵素材,在奥运频道播出。此外,奥运频道还相继播出了菲尔普斯的赛前赛后短片。相关报道受到国际同行好评。又如对只有一个人参赛的东帝汶代表团的报道,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不分大小、强弱的报道意图。

在8月1 8日的《荣誉殿堂》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主持人崔永元以真诚、适度的提问,讲述了丘索维金娜为给儿子筹措治疗白血病的费用,连续参加5届奥运会,并以33岁的年龄夺得本届奥运会跳马亚军的感人故事。境外运动员参加《荣誉殿堂》节目人数多、范围广、类型多样化,突出强化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拥抱世界”、“北京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等宣传主题。

统筹安排赛事播出

赛事报道中。体育频道发挥专业优势,根据赛程以及参赛队伍、队员分析,对我台1、2、3、奥运、7、12、高清以及奥运足球、奥运网球共计9个奥运转播频道进行了统一编排,根据各个频道的定位合理、有序地安排赛事直播、录像,落实了“最大程度保证赛事、统筹安排赛事播出”的多频道编排原则。

各赛事转播频道在使用BOB提供的国际公用电视信号基础上,充分 发挥单边综合制作、单边点的作用,在对各自侧重项目进行现场报道的同时,将相关采访、人物短片、精彩回放等节目内容放入新闻共享系统等资源平台,发挥联动优势。全景、动态地展现各国运动员在各项目中的表现,满足观众“感受更丰富的现场”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宣传效果,在各频道及时对重要节目赛事资讯进行跨频道预告。奥运频道还利用航拍素材等优势资源,为全台各频道制作、提供奥运宣传片,覆盖各项赛事直播、新闻专题、特别节目预告和组合预告等,全面提升我台奥运报道整体品牌形象。

节目素材资源全面启动奥运“绿色通道”,优先采集、上载、编目、下载奥运相关节目资料,为节目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奥运素材检索、下载服务。我台设在IBC的工作区发挥前沿报道中心作用,与各国电视台建立广泛联系。收集美国NBC、英国BBC、德国ARD等16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的节目素材,并在第一时间上载到我台索贝系统,为节目部门提供丰富的奥运素材资源补充。

科技成就奥运报道

首次在奥运会转播中成功应用网络制播技术。非线编辑技术大幅度提升制作效率和节目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但是,首次大规模应用也承担了系统安全方面的风险,为确保安全播出,体育频道联合技术系统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应变预案。 首次通过高清频道直播奥运会赛事。8月9日,早8:30,我台高清频道顺利直播了奥运会马术项目盛装舞步马术赛,这也是我台历史上首次通过高清频道直播奥运会赛事。奥运期间,直播了马术、女子举重、沙排、柔道、女子10米汽步枪、沙滩男子排球、游泳、女子十米气手枪、男排、女子双人3米板跳水决赛以及举重等多项奥运赛事。高清频道独有的画质优势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奥运视觉感受。

首次完成实时空中直播报道。奥运期间我台奥运报道航拍小组共完成30个架次的飞行,航拍的影像素材覆盖了鸟巢、奥林匹克中心区、天安门广场地区、顺义水上赛场区、长安街等20个作业区,成功拍摄大量奥运场馆、北京名胜、现代景观等多方面影像。其中,8月9日上午,航拍飞机在奥运射击馆上空,首次完成航拍主持人王小骞与地面演播室的对接,完成实时的空中直播报道。这是我台首次成功利用数字技术完成空中传送音频信号,不仅开辟了新的电视报道形式,也体现了北京科技奥运的理念。

航拍小组在飞行时间、飞行架次、飞行区域、报道形式等多方面创下我台奥运会电视转播报道的崭新记录。大规模的单边综合制作和单边点:在7个比赛场馆设立8个单边综合制作系统。增加直播中对中国元素的表现力,弥补公用信号的不足,在38个比赛场馆设立单边点,40多组持证ENG采访组,显示出我台奥运报道“在奥运现场”和“第一时间”的优势,单边报道规模和力度创我台历届奥运报道之最。

做好报道的背后

从北京申奥成功起,北京奥运会报道就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由远及近。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体育中心就开始考虑北京奥运报道的构想;2005年、2006年开始通过频道改版以及亚运会、世界杯、全运会等各类大型运动会探索、研究奥运报道主体框架;2006年底成立奥运策划组,具体谋划奥运报道;2007年,奥运决策层领导奥运策划组,把每周进行奥运策划工作列入常态工作内容,一边策划,一边进行各种奥运报道所需要的原始积累;2008年2月成立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台奥运报道工作。

体育新闻系统的各个专项记者长期深入运动队跟踪拍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掌握中国代表团所有优势项目,对有夺牌实力、可能有突破的项目的运动员前期采访,还有训练纪实、背景介绍等,几年来积累的各种珍贵素材达到数千小时。正是体育中心长期专业素养和艰辛努力完成的素材积累工作,为我台奥运报道提供了非常深厚的素材储备。当运动员获得冠军,在直播激动人心的夺金过程和颁奖仪式之后,奥运频道能够迅速播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前期采访、训练纪实以及背景介绍,这种电视“蒙太奇”手法,将运动员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活动和历程表现出来,实现了在第一时间“讲述金牌背后的故事”的目的,让广大观众在为金牌激动的同时,了解并感动于运动员的艰辛努力、拼搏精神和爱国奉献情怀,收获超越“金牌”本身的精神激励。经过长期发展,体育频道建立了一支超过800人的专业体育报道队伍,包括了专项记者、专业体育节目编辑、包装、信息、字幕等各类人才,实力雄厚的专业团队是奥运报道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奥运报道总体方案和各个项目组方案确定后,报道团队完成了大量前期制作任务,包括奥运包装片、宣传片、人物短片、建立体育信息资料库等等。利用亚运会、全运会、亚冬会等众多大型运动会,演练奥运报道模式,探索报道规律、锻炼和磨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赛事报道篇5

一、项目的转播与报道

1、领导高度重视

今年五星体育与国家女乒队首次合作,从上至下都高度重视这一超级项目。上海广播电视台滕俊杰副台长在负责筹办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关心立项和项目推广工作,及时过问进展情况。

在第二波的选拔赛中,五星体育派出老牌主持人王燕宁和两路记者先期飞赴天津“打前站”,随后派出近10人的赛事团队到前方制作比赛。虽然此次租用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广播电视台的转播车与相关设备,但五星体育还是对赛事转播做了充分的预案,整个团队也努力克服种种客观条件限制。

2、高规格转播

五星体育赛事部此次组建了近50人的团队,动用了2台卫星转播车开赴江苏南通直播赛事!为了使转播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比赛解说在现场进行以外,前方还设立一个全程待命的采访点,根据比赛的进程随时进行采访,采访可以在对象和内容上以比赛为中心向外延伸,尽力引入轻松有趣的话题。在现场设计环节,五星体育特别注重创新,赛事部导演提出在比赛现场增设绿色植物盆景辅助机位与镜头,改变了以往大赛中过于单调的画面,五星体育还在直播点铺设带有巨型五星体育LOGO的红色地毯,使得整个选拔赛直播无论是全景展现还是视窗分割,都取得了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

3、电视广播联动报道

1月,五星体育采访部就先期拍摄采访国家女乒队备战的素材,在黄金时段的19∶00和22∶00体育新闻的重要版面予以报道,版面随着大赛的临近逐步强化,由最初的2至3分钟逐步扩容到大赛期间的10分钟左右。2月1日起在每天赛事转播开始前,现场记者分别在《体育新闻》以及赛事转播中进行连线报道,对即将开始的比赛做一番权威的预测。报道的角度从场内到场外,从技战术对比到场内外花絮,层次递进,逐步展开,再配以《元老点评》、《人物介绍》、《历史回顾》等小专题,全面而又精彩地呈现了中国女乒队内选拔赛的激烈战况、队员和教练员赛场内外的风采以及中国女乒的辉煌历史。

选拔赛结束后,五星体育还力邀国家女乒教练来到上海录制《强强三人组》访谈节目,总结大赛、展望未来,进一步扩大比赛的影响力。

二、项目的推广以及收视效果

2010中国女乒军团选拔赛上海地区收视率情况五星体育的收视数据分别是:2月1日收视率0.7、市场份额2.1;2月2日收视率0.8、市场份额2.3;2月3日收视率0.8、市场份额2.6;2月4日收视率0.3、市场份额2.3。值得注意的是,2月2日与2月3日的晚间直播峰值创出2.2与1.6的高点,总市场份额平均达到了2.3。4天里,观众的到达率普遍都比较高,说明了这项赛事的前期宣传还是吊起了观众的胃口,而人均收视长度的数值也比较高,说明了观众对于比赛的忠诚度比较高。另外,由于最后一天的赛事是在白天时段直播,收视率只有0.3,但市场份额却有2.3。可以说,整个项目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全国范围内,五星体育联系了CCTV5、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江苏电视台体育频道、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CSPN体育联播网等共同加入转播集团大军,其中CCTV5在2月4日比赛的最后一天加入直播。此外,新疆、内蒙古、山东、湖北、江西、湖南等地方台也分别直播或延播。

从上述数据统计来看,本次赛事在北京、广东、江苏和湖北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表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在广东地区的收视排名一直很靠前,收视份额也达到了平均3.4的水准。

五星体育在成功推广2010中国女乒军团选拔赛后一直跟踪项目进展,2010五星国球.兵发莫斯科――乒乓球女队选拔赛在3月初赛制、赛地确定后,就立即按照原有的媒体联络清单,将比赛的宣传文案及时发出,并制作了相关的宣传片进行投放。虽然由于项目确定时间比较晚,但宣传文案和宣传片还是在第一时间投放出去。而且,在最后三天前方有报道说李晓霞因手术不能参加选拔赛,五星体育又紧急更改原有的宣传片和文稿,保证赛事宣传信息的准确性。(详见图一、图二、图三)

三、项目舆情与反响

两次赛事都吸引了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含新组建的国家网络电视台)都对此次大赛给予重要的报道,并在各自的官网体育版的头条或显著位置配发了图片和新闻报道。CNTV(中央电视台新组建的国家网络电视台)每日配置了大量的选拔赛视频报道。国家体育总局的体总网、华奥星空都配发了图片、新闻及相关视频。新浪网也辟出专门的版面,多种形式联合滚动报道兵发莫斯科――2010中国女乒世乒赛选拔赛。

从百度搜索“兵发莫斯科”以及最后夺冠的“郭跃”等词条,截止到比赛结束后2月5日下午的总新闻条数近2000条(含各大网站相互引用转载)。

赛事报道篇6

1合肥市现有轮滑赛事调查

本文所研究的轮滑赛事指在合肥市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包括由合肥市主办的以及在合肥市内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目前安徽省官方组织的赛事有安徽省轮滑公开赛和锦标赛两个赛事,是由安徽省社体中心和省轮滑协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和到相关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了解,2013到2015年合肥市共举办的轮滑赛事有31场比赛,2013―2015年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主要集中在各学校和俱乐部的交流赛,而在这三年中没有举办过全国赛,省级比赛也相对较少。

2各赛事地点及组织机构

根据调查访谈了解,大部分轮滑赛事地点集中在学校或者社区广场,而现有的市轮滑跑道和室内轮滑场的比赛较少。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市轮滑跑道距市中心较远,且交通不便,而合肥市室内轮滑场大部分是原有双排溜冰场改造的,由于场地太小,设施陈旧,不能满足举办单排轮滑赛事的需求。

据回收的问卷了解,省级赛事参与的人群一般在100人左右,而各市(区)比赛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在两百以上;各学校、俱乐部的轮滑赛事较多,比赛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参赛人数与学校、俱乐部轮滑爱好者总体人数有关。

4各赛事的赞助情况

根据走访和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多数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都没有赞助商支持,比赛经费一般有学校或者主办单位筹集,只有比赛规模相对较大的轮滑赛事有赞助商,如2014在安徽新华学院举办的首届高校轮滑交流赛,是舞与轮比俱乐部和中国联通的赞助;2014、2015年的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在合肥滨湖轮滑场举行,由宝狮莱运动有限公司赞助;2013年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由PICC人寿保保险公司独家赞助等。

5各赛事的项目设置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合肥市轮滑赛事多以速度滑行为主,而针对广大青少年喜欢的自由式轮滑和轮滑球项目的比赛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自由式轮滑、轮滑球等其他项目的参与热情。

6宣传报道

省市的比赛的报名一般都以体育局或者教体局的官方文件下达到各个学校或者俱乐部,根据比赛项目自主选择报名,俱乐部和学校一般都是独立组织报名并组织比赛。比赛前期宣传多为官方的网址、海报、学校或者俱乐部宣传;比赛现场宣传大多是海报、展板、电子屏、条幅等宣传方式;后期宣传一般都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方式,与传统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相比,有关2013―2015年轮滑赛事的网络、媒体、报纸、海报、电视等宣传报道相对较少。

6.1推广的策略

6.1.1改革赛事管理体制,促使轮滑赛事更为规范化和多样化。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还需要改革和优化赛事管理体制。安徽省体育局和合肥市教体局作为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及发展的主管部门,应该注重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规范化,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轮滑赛事管理机构,为相应的轮滑赛事的承办者提供相应的信息直道,努力完善轮滑基础赛事场地设施,制定公平、多样的赛事制度,逐步把合肥市轮滑赛事引入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6.1.2大力加强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努力建立品牌赛事。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要结合当地的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逐步建立1-2个品牌赛事(如每年一次的合肥市青少年轮滑锦标赛或者公开赛),不但要重视赛前的宣传,赛事的日程安排,而且要努力从赛事的整体精神面貌以及与赛事相关的轮滑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大努力,力争全方位展现轮滑赛事的整体形象,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热情。

6.1.3提高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推动赛事健康持续发展。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将直接影响合肥市轮滑赛事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场精彩、激烈的轮滑赛事,高水准的竞技水平是吸引观众、商家赞助和网络媒体报道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应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教练员,拓宽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渠道和途径,规范运动员的质量,努力提高学校和家长对轮滑运动的重视程度。

6.1.4扩大赛事的基础选拔,满足更多青少年对赛事需求。根据合肥市轮滑运动现状,可以建立校园比赛和区域联赛相结合,俱乐部联赛与校园比赛相结合的比赛体制,加大赛事的密度,同时丰富轮滑赛事的比赛项目,扩大精品赛事的基础选拔,使更多的轮滑爱好者有机会参与轮滑赛事,分享轮滑赛事。从中增加青少年的比赛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主动性和热情。

6.2结论与建议

6.2.1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赛事推广管理和组织机构,同时比赛项目的设置较为单一。建议在省轮滑协会或者社体中心下建立专门的赛事推广机构,完善赛事推广流程和赛事的操作流程,使得在赛事推广中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6.2.2合肥市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不足,教练员和裁判员匮乏,运动员缺乏科学有效的晋级途径和考核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并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广场现有场地资源,鼓励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加大对轮滑场地的投入和建设。

6.2.3合肥市青少年赛事推广的宣传力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赛事的推广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完善,建议大力引进新型媒介,除传统的海报、报纸、电视宣传外,还要增加网站、视频、手机APP、微信等新型网络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1]柯茜,高等院校篮球赛事经营与推广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6.

[2]黄汉生,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曾峰,对北京高校学生网球赛事市场化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9,6.

作者简介:

赛事报道篇7

在商业体育赛事票房历年走低的大背景下,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毋庸置疑,意大利超级杯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特别是其充分利用整合传播来进行营销可谓是其营销策略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地方。

聚集多重高人气传播元素

传播元素吸引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传播事件的成败,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的成功举行首要归因于聚集了多重高人气传播元素。

1.意大利足球在中国保持着多项第一

1989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录像播放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录播欣赏到欧洲足球顶级联赛赛事;1994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现场直播意甲。作为国人最早接触的足球联赛,百年意甲在中国有着深厚且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对于80后、90后这一代与之共同成长的国人而言,意大利足球的影响力绝非英超、西甲、德甲所能比。

早在2006年世界杯之前,中央电视台曾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意大利球迷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国家的支持者。1994年5月15日,桑普多利亚队成为第一支访华的意甲球队,其与中国国家队的比赛时至今日仍是许多北京城老球迷茶余饭后的话题,意甲球队在中国开创了国外顶级联赛职业足球俱乐部商演的先河,英超、西甲、德甲的球队接踵而至。

2009年,意大利足球衍生的代表作之一的意大利超级杯赛事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凡是带有“第一次”的体育赛事,对于国人而言一般都具有极大的卖点。

2.意大利超级杯的“真枪实弹”

和商演作秀所不同的是,超级杯赛事是决定冠军归属的高水平赛事,是象征着荣誉的争冠赛事,不存在放水之嫌。作为意大利足球最高水平的代表赛事,意大利超级杯始于1988年,对阵的双方是意甲联赛冠军和意大利杯赛冠军,AC米兰、国际米兰、尤文图斯、拉齐奥等意甲强队均摘得过桂冠。

2009年由国际米兰对阵拉齐奥的意大利超级杯也是中国第一次举行他国足球联赛争冠赛事,赛前双方的火药味已经十分浓烈,从阵容和实力来说,由2009年夏刚刚加盟的“猎豹”埃托奥的国际米兰胜算较大,但结果却是拉齐奥2:1击败蓝黑军团捧杯。

3.“鸟巢”、“北京奥运会一周年”、“全民健身日”的融合

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2008年8月8日晚,鸟巢令世界为之一震。奥运会之后,鸟巢对外开放,数以千万计的民众慕名前往。对于在鸟巢欣赏高水平的顶级足球赛事,国人大多心驰神往。2009年8月8日,正值“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以及首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一场高水平的足球赛事也充分体现出了“体育运动”所讲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足球号称世界第一运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曾被称为“小世界杯”,虽然势头渐渐被英超、西甲赶超,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足球丰厚的历史底蕴。就在首个全民健身日当天,北京、成都、大连、武汉、广州、上海、云南等全国数十座大中城市都举办了以“全民健身运动”为主题的足球比赛。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举行,也为全民健身运动添砖加瓦。

借助全媒体进行整合传播

新闻传播策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众关注的显性新闻信息(如突发事件、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等)进行策划报道,即显性新闻报道;二是通过对人们感兴趣的隐性信息的发掘,使之成为公共关注的新闻内容,即隐性新闻报道。②

作为目前中国商业运作体育赛事最成功的一次,意大利超级杯的赛事宣传可谓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显性新闻报道加上隐性新闻报道

意大利超级杯在中国举行,从事件本身而言其具有新闻性。2008年12月,关于意大利超级杯将落户鸟巢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体育版面上,这是全国媒体对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的首次集中关注。2009年7月中旬开始,意大利超级杯的售票开始启动,包括《新京报》《京华时报》等京城媒体对售票启动给予关注;2009年8月8日,全国媒体的文体版基本上都出现了类似于“意大利超级杯今晚鸟巢上演”的消息。

在隐性新闻报道方面,以8月5日、6日报道为例,《广州日报》的《国米众星驾到场面火爆 安保级别超过皇马中国行》、《扬子晚报》的《揭秘国米下榻酒店内部安排 包下三层埃托奥独享单间》、《齐鲁晚报》的《购物后不见司机发动大巴就要走 穆里尼奥秀狂人本色》、《成都商报》的《穆帅秀水街买了四袋A货 为买山寨手机国米巨星迷失》等新闻报道都抓住了读者以及球迷想了解的“内幕”的要点,增加了报道的可读性,延伸了传播效果。而8月7日当天《京华时报》《超级杯魅力吸引张琳索票 8日将有百位奥运冠军观战》的报道则把超级杯的关注度推向最高。

2.部级电视台结合区域媒体

除了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之外,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天下足球”栏目推出“意甲20年20人”的策划专题配合了意大利超级杯的举行,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举行的中插宣传不时提醒广大意甲球迷比赛日即将到来。

随着8月2日拉齐奥队、8月4日国际米兰队的到京,8月5日-8月7日,包括《体坛周报》《足球周刊》《北京娱乐信报》《劲体育》《新京报》《京华时报》《武汉晨报》《广州日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成都商报》、北京卫视等全国或区域的主流报刊、电视台都对意大利超级杯进行了报道。

3.网络媒体的全覆盖

作为投入1500万元冠名的红牛饮料③,从7月16日开始就在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网站开辟“2009年TIM意大利超级杯・红牛中国赛”的专栏,TOM网站也开辟了意大利超级杯专栏,关于拉齐奥以及国际米兰的最新消息每日更新;此外,包括央视官方网站、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自7月16日开始,每天至少更新5条有关意大利超级杯的消息。简而言之,尼尔森数据显示的中国十大网站基本上在同一周期对意大利超级杯进行报道。

意大利超级杯的传播启示

1.找准稀缺信息源

信息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传播事件的影响力。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之所以空前成功,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项赛事本身的稀缺性。

意大利超级杯象征着目前意大利足球的最高水平,由去年联赛冠军对阵意大利杯赛冠军,在中国拥有千万球迷计的AC米兰队、尤文图斯队、国际米兰队是意大利超级杯的常客。

意大利超级杯大多在意大利本土举行,1993年首次在意大利境外的美国华盛顿举行,之后又先后在利比亚和美国举办过两次。2009年的意大利超级杯是这项赛事第四次在意大利境外举行,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因此该项赛事对于广大中国球迷而言的确稀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稀缺信息源在首次使用时效果最佳,进行再使用时效果就会削弱。 2003年8月,拥有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等巨星组成的“银河舰队”皇家马德里首次来到中国巡演,据《中国青年报》透露,活动承办方北京高德体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至少可赚1500万元④。然而2005年皇马第二次中国行的受欢迎程度较之第一次有大幅度减弱,高德公司总经理刘洪伟甚至向媒体透露,“高德这次赔了”⑤,该事件即是鲜明的例证,因此找准稀缺资源并进行一次性使用是商业体育赛事操作成功的基础。

2.利用多种传播源

信息源能否顺利且有效地到达接收者,传播源起着关键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借助了全媒体进行整合传播,其中包括显性新闻报道加上隐性新闻报道、部级电视台结合区域媒体、网络媒体的全覆盖。此外,意大利超级杯还利用了其他传播源,如央视体育频道、搜狐社区进行了红牛“意大利超级杯”有奖竞猜,通过包括意大利超级杯门票在内的精美礼品吸引了众多球迷以及网友的关注。

除此之外,意大利超级杯还利用了现场活动作为传播源进行推广。为了拉近参加意大利超级杯的国际米兰和拉齐奥队球员与球迷的距离,营造意大利超级杯在北京举行的氛围,意大利超级杯主办方在北京意大利广场举行“足球巨星与你零距离接触”,从8月1日到8月7日连续一周,球迷只要购入相应入场券,就可以与意大利球星共聚晚餐,从入场券的价格可以看到,主办方对于这场活动是信心十足,7月29日之前,票价为2000元/人,7月29日之后,票价为5000元/人。同时,8月3日,PUMA首次在中国北京迎来了品牌所赞助的拉齐奥体育俱乐部,与众多球迷和PUMA酷爱者一同见证了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广场五楼的PUMA专卖店新装开幕仪式,并且举办了拉齐奥队北京见面会,与球迷们“亲密接触”,更掀起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举行的足球热浪!⑥

商业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厚实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覆盖面越广,赛事票房就可能越高,利用多种传播源进行信息传播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3.大力挖掘影响源

很多商业体育赛事的推广者仅仅关注信息源以及传播源,而忽略了影响源,但实际上,影响源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举行的要素集合了“奥运会一周年”、“全民健身日”以及“鸟巢”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上述关键词也称得上是影响源。

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国人也因鸟巢倍感骄傲与自豪。按照中国的习俗,一周年一般都会大庆,鉴于此,意大利超级杯选中了2009年最佳比赛日,即“奥运一周年”之日。除了奥运一周年之外,意大利超级杯北京赛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背景,2010年是中意建交40周年,2009意大利超级杯北京赛已经成为系列庆祝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体育明星之外,中国演艺界众多明星也云集鸟巢,共度欢庆时刻,中国网有述评,“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纪念日,当晚歌唱家、歌手的倾情演唱,将让这一项极富意义的国际顶级赛事以文化致命谱写辉煌”。⑦

鸟巢本身就是关注度颇高的影响源,关于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媒体是这样定义的:这也是“鸟巢”在奥运会后的第一场比赛。自北京奥运会结束以来,鸟巢举行过演唱会,但没有举行相关体育赛事,广大民众对于在鸟巢欣赏体育比赛的记忆开始消退。也许,2009年只有意大利超级杯才能让7万多球迷走进鸟巢,享受到世界第一运动带来的快乐。

全国数十座大中城市都在8月8日当天举行着主题为“全民健身日”的足球比赛,数十场足球比赛与当天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意大利超级杯交相辉映,首个全民健身日的影响力也因此最大程度延伸。

意大利超级杯的几点影响源都在诉说着一点,即“奥运会一周年之际,大家应该到鸟巢看意大利超级杯”。

显然,通过大力挖掘影响源,商业体育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将发挥到极致。

注释

① 陈均:《揭秘意大利超级杯背后 处长创造了7000万票房纪录》,《东方早报》,2009年8月11日

② 朱本瑞:《如何做好隐性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传媒观察》,2007年第12期,第61页

③ 体育专题:《谁制造了7700万元票房奇迹》,《东方早报》,2009年8月11日

④ 曹竞:《皇马中国行:中国足球挣到了什么》,《中国青年报》,2003年8月1日

⑤ 杨明:《运行皇马中国行 高德公司这次赔了》,《南方日报》,2005年7月24日

⑥/2009/080

7235594.shtml,《PUMA拉齐奥2009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北京见面会》,《YOKA时尚网》,2009年8月7日

⑦/mala/live/20

0908/0804_425_1283372.shtml,《毛宁担任中意文化大使 奥运纪念日鸟巢放歌》,凤凰网娱乐频道,2009年8月4日

赛事报道篇8

关键词 地方媒体 体育报道 本土化 六城会

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空前活跃。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全运会和城运会等大型赛事,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主赛场”,新闻也成为一个体育竞赛之外的一个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了强占新闻市场,各报纸媒体也策略翻新,手段多样,在层出不穷的花样中,新闻本土化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地方媒体抓住读者兴奋点的关键一环。

一、地方媒体体育报道的一般特点

专业的综合性的体育媒体,例如《体坛周报》、《足球》、《中国体育报》、CCTV5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等,在覆盖面上是比较广,在专业性上也较强。但是,近些年来,地方媒体越来越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体育这个版块上,使得地方媒体的体育报道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体育报道内容的“本土化”

早在12年前,李良荣教授就预言“地方化”将成为大众传媒普遍现象。童兵教授在研究和观察西方大众传媒之后,提出媒介无论是在类型上抑或是在传播内容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和本土化倾向:“多年的经济增长和安逸的生活条件,使得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这导致了新闻传播开始向娱乐化本土化倾斜。”①

和专业的体育报纸不同,地方的报纸基本上都是都市化的综合性报刊,体育版面平时占的版面也就是那么两三版,有重大体育赛事的时候才可能增加版面。在体育报道方面,地方报纸根本不可能和全国性的大报或者是专业报纸在全面上抗衡。因此,地方体育媒体扬长避短,利用地方报纸更贴近当地群众和赛事的优势,把报道重点放在当地球队和赛事上,更加贴近群众。

2.体育赛事报道的“人文化”

宣扬体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新闻要素中的人情味趣味性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点。地方媒体,有着区域限制,因此在这方面势必会更加重视。无论是评论还是报道,都讲究“以情感人”,以更好的引起受众的共鸣。

除了正式的比赛项目之外,地方体育报道还注重从场外挖掘花絮。比如在女足世界杯期间,武汉当地的媒体除了报道比赛之外,还增加了很多介绍志愿者、球迷动态等场外花絮的版块,城运会期间也是如此,这一招在贴近群众方面收效显著。地方体育报道是场内场外“一个都不能少”的典范。

二、 以《武汉晚报》为例分析地方体育报道特点

作为《武汉晚报》这样一个地方性的报纸,同样具有一般报纸的特点,和地方报纸的特色。而且,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受众群体,又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尤其在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期间,《武汉晚报》的报道特点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1.《武汉晚报》六城会期间的“三关注”

与其他媒体的报道相比,《武汉晚报》在六城会期间的报道特点可以总结为“三关注”:

(1) 关注本地运动员赛场发挥

地方媒体体育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方化和贴近性,《武汉晚报》也不例外,和其他地方派到武汉采访六城会的媒体以及本地媒体一样,《武汉晚报》一开始就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本地运动员赛场的发挥和武汉代表团的夺牌热点上,而对其他省市选手的表现以及不够热门项目的关注度却不高。

国际上,中国的田径项目是弱项,城运会的田径比赛更是被看作鸡肋,武汉代表团在田径比赛上的夺牌点不多,因此,田径是本地媒体报道较少的项目。如在11月1日的男子万米比赛中,西宁选手任龙云夺金并打破了沉寂了12年之久的全国纪录,同日,武汉选手班磊虽夺得800米金牌,但是成绩一般。次日包括《武汉晚报》在内的本地纸媒几乎都选择报道班磊的夺冠,对任龙云刷新纪录的报道却轻描淡写;而综合性媒体,如搜狐・华奥星空网和《中国体育报》等则都将重点放在任龙云身上。②

(2)关注各方对东道主办赛能力评价

在赛事的采访上,《武汉晚报》在关注本地运动员的发挥之余,关注最多的就是各地方代表队和领导对东道主办赛能力的评价。如各地代表对武汉的印象;对武汉场馆、接待等软硬件的评价。以乒乓球比赛为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报道的时候焦点在于整体水平,国手的表现,新人的涌现和打法等。10月26日的女单比赛中,丁宁爆冷战胜了李晓霞拿下冠军。比赛结束之后,丁宁被各地媒体团团围住,大部分关注的是丁宁战胜李晓霞的秘诀,而本地媒体提出问题重点却是冠军对东道主观众和接待方面的看法。明显地表现出本地媒体和其他综合体育媒体存在的差异。

(3)关注场外花絮和反馈信息

“场内比赛+场外花絮”是地方体育媒体的报道模式之一。《武汉晚报》花在场外花絮的报道方面的力度也是相当大的,从2007年10月25日到11月3日,六城会正式开幕的10天里,《武汉晚报》增加了六城会特刊《2007盛会》,除了对比赛的采写外,还开辟了一些报道场外花絮的小栏目,如增加《驻地故事》版块专门报道各驻地运动员之间或者运动员和驻地接待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以及对六城会志愿者的采访,这些细节报道的花絮的采写很容易拉近媒体和读者的距离。

另外,《武汉晚报》还很重视观众对比赛的反馈,如什么项目的上座率最高,观众为什么冒雨来观看比赛,对比赛水平,对场馆设施和武汉举办水平观众的评价如何等等。

2.地方体育报道的优点和问题

《武汉晚报》在六城会期间的“三关注”的特点其实是武汉的纸媒在六城会期间的一个共通点。这一做法在实际操作中有引发受众共鸣,提高报纸发行量,吸引更多广告商的目光,进而增加报纸的利润。同时,还有助于从反馈的信息中找到不足,宣扬武汉在办赛能力,在增强武汉形象方面还可以产生正面效应。

尽管本土化的报道只是一种“现象”而非“问题”,“以情感人”是提高新闻质量和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但是,近年来,一些本地媒体的体育报道出现了另外一种“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的地方主义极端。过多的站在本地运动员的立场,一味地将责任指向裁判或对方运动员,或者是记者不自觉地成为一个球队的“啦啦队长”以自己球队的胜负为喜怒,并在自己的报道中宣泄这种“球迷情绪”。③

另外,很多本地媒体的体育记者只报自己省市运动员比赛的情况,对其他省市运动员的表现却不闻不问,致使自己报道的视角窄,新闻资源匮乏,多数省内媒介的新闻内容同质化。

这样的报道势必会夹杂着太多记者的个人感情在其中,直接的后果就是丧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三、 武汉媒体体育报道“本土化”特点的成因

《武汉晚报》在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期间的报道特点来看,其实地方媒体形成自己的体育报道特点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下面笔者就从《武汉晚报》的“三关注”出发,试分析地方媒体在体育报道方面“本土化”的原因。

1.受众是决定因素

由于如今的体育新闻的地域化趋势,笔者认为,在如今的体育新闻的受众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受众更愿意去接受带有倾向性的体育报道,更关注赛事中本地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当赛事中有本土队员参加的时候,本地媒体更多的会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这方面,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总而言之,包括《武汉晚报》在内的地方媒体在体育报道上形成本土化倾向特点的根本动力因素是受众。受众的动力引导,这一点也是《武汉晚报》关注本地运动员发挥,同时又把场外花絮放在一个重要高度的重要原因。

2.媒体责任是客观因素

除了受众的需求之外,承担起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历史使命、肩负媒体自身职责也是体育新闻工作中出现倾向性报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专业人士和当地体育受众之间,本地媒体扮演的是一种在两个群体中之间起到“双向沟通”的作用。

在发展当地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地方媒体既参与了培育的过程,还扮演着一种保护者的角色,本土体育文化的形成,外来体育文化的树立,体育价值的取舍和独立,这些都是本地媒体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媒体表现出主动性和倾向性的依据。④

这一点是《武汉晚报》在报道的时候关注本地运动员发挥,关注各方对武汉办赛能力的评价的原因之一。

3.东道主宣扬城市形象是主观因素

这点是从《武汉晚报》的报道特点中归纳得出的一个赛事举办地媒体报道的共同点。不管是2003年主办五城会的长沙,还是2年前举办十运会的南京,或者是举办六城会的武汉,东道主的媒体在采访中都很在意参赛队对城市办赛能力的评价。笔者认为,这是东道主宣扬城市形象的愿望使然。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总体的、抽象的、理性概括和评价,也是城市与公众、城市与城市之间传递信息和思想的外在形式。⑤它的塑造与提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市政设施、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市政府创新、高效、勤政、廉洁的个性化形象等方面为举办城市塑造与提升城市形象提供很好的机会。因此,举办城市的媒体利用报道机会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个普遍“现象”。

4.商业化趋势的外在因素

新闻报道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商业化的影响和推动。多关注本地,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更好引起共鸣,进而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报纸发行量的提高还可以引来更多广告商的目光。所以,“本土化”报道的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受众、报纸和广告商都是有利的。简言之,商业化的趋势是报道“本土化”的

一个动因。

四、《武汉晚报》体育报道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作为一个地方媒体,作为对武汉以及周边地区影响力显著的报纸,《武汉晚报》体育版有更多本土化体育新闻的出现的趋势也是一种必然。笔者认为,《武汉晚报》体育版可以适当的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也许能更好适应未来地方媒体在体育报道方面的潮流:

1.注入更专业化的观点

现在的体育和经济一样,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更多的受众在关注“本土化”报道的同时,对专业性报道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因此,《武汉晚报》无论是在撰写本地体育消息还是国内外赛事消息的时候,都需要站在一个更加专业的角度,以更加专业和全面的眼光来观察,以便写出专业化更强的新闻。另外,在同一赛事的报道上,记者要树立一种“全局意识”,报道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省市,更是要放眼全国;在稿件的选择上,要做到不偏不倚,既有本省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同样也要有其他省市取得优秀成绩的报道,不能偏倚严重,“有我无他”,记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地对待比赛事实,而不是意气用事,也这样才能写出更加客观公正,专业性更强的稿件。

2.增设固定独特的板块

江城武汉,单单从纸质媒体来看,除《武汉晚报》之外还有《武汉晨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江城都市“五报”的体育新闻竞争相当激烈。因此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特点。

《武汉晚报》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尤其是在对武汉当地足球队―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的报道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说是都领先于其他四家报纸。在联赛开始前,开始后,甚至是中间的间歇期,几乎每天都有对队内消息的报道见诸报端。另外,《武汉晚报》体育版内有个固定的评论栏目《陈开开讲》,就时下的体育热点话题进行评论,观点新颖,笔锋犀利却略带调侃,是个相当受欢迎的栏目。六城会开始之后,《武汉晚报》开设了自己的增刊--《2007盛会》,专门就六城会的赛事进行详细的跟踪报道。

在六城会结束之后,《武汉晚报》又开设了和奥运挂钩的版面《奥运星期天》,在每周日的时候刊登一些奥运有关项目、设备、历届举办城市以及奥运会歌会徽吉祥物等,向受众普及奥运相关知识,为08奥运会做必要的准备和铺垫。

这些固定的版块都是《武汉晚报》的尝试,而这些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尤其是2008奥运年,《武汉晚报》更应该抓住机遇,适当增加有特色的版块,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

注释

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第313页。

体总网: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专题―田径(2007年11月30日访问)

黄罕爽:《中美报刊体育新闻比较》,《解放日报》。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编:《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57页。

上一篇:乳化沥青范文 下一篇:赛事新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