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6:42:09

职业发展论文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提出了绩效考核中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进行有效绩效考核的几种做法。做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从实际运作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使考核结果出现误差。绩效考核的核心在于激励和职业发展,“如何善用绩效管理来创造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是企业领导层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1简化结构,以岗定薪。打破现行的工资制度,调整工资结构,归并工资单元,建立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岗位工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绩效工资标准则根据分公司工效挂钩工资收入情况来确定,绩效工资的分配与企业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

1.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归类排序,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分配差距。在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工资水平,加大对营销岗位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提高工龄工资标准,充分体现累积贡献的价值,增强企业凝聚力,使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1.3动态管理,市场调节。岗位工资标准和绩效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上下浮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员工工资能升能降的正常机制。合理确定高素质紧缺人才的工资待遇,逐步与市场接轨。

1.4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工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将逐步完善相关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如:机构调整,定编定员,岗位设置,岗位分析,职业技能鉴定,竞聘上岗,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考核体系等。

1.5统一原则,分级管理。按照公司经营责任制管理办法,工资分配实行分级管理。省分公司负责建立内部工资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完整的工资管理体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严格各级审批程序。

2绩效考核中应遵循的原则

2.1过程公开的原则。绩效考核的各项过程、各个环节必须向工作人员公开,其中包括:绩效考核的内容和等次、考核的方法与程序、考核的评价与标准、考核的结果与使用以及考核的机构与职责等。只要让工作人员对上述情况心知肚明,势必能焕发工作人员力争上游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绩效考核达到理想和目标的同一性。

2.2依据明确的原则。模棱两可、雾里看花或含糊抽象的字眼,是绩效考核的大忌。因此,绩效考核中,能用量化的数据,必须量化,使人们对具体实例摸得着、看得见、算得准、记得牢,以此规范人们,什么样的事应该努力去做,做出成效;什么样的事应该明令禁止,不越雷池。

2.3记载详实的原则。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本单位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如集中学习、公益活动、参观集会等,各主办部门必须对参加人、缺席者有详实的记录,并及时上交考核部门备案,做为年终对员工综合评价的依据。如果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整体配合,要么缺乏记载,要么记载之后束之高阁,年终评价时缺三落四,则对职工缺乏应有的公正。

2.4双向监督的原则。绩效考核主管部门和员工之间的考核、监督与评价必须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监督,才能使员工深切地感到,组织上随时都在考核自己、监督自己,要严于律己,积极奋进;只有双向监督才能使绩效考核主管部门体会到,员工们随时也在监督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出以公心,公平公正,并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做好本职工作。

2.5反馈修正的原则。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励员工积极地完成阶段性目标并实现全年总体工作目标。因此,绩效考核并非年终算帐。其最佳途径应该是平时考核有记载,季度考核有测评,年终考核有评价。对每季度的考核,主管领导对下属的工作如果提出改进意见,主管领导或主管考核的工作部门应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和修正工作中的不足和缺憾,使工作沿着建康的轨道良性循环。

2.6公正评价的原则。绩效考核工作,平时考核是基础,年终考核是关键。年终绩效考核评价必须具有广泛性,才能体现出客观、公平、公正。公正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季度的综合测评分。

二是个人全年中的主要工作政绩分解为分数之和。包括先进荣誉称号、调查研究成果、集体主义观念、信息宣传状况等。三是以当事人为轴心,对其进行360度的评价,包括本人、上级、同事、下属、服务对象等分别对自己的评价。上述各项分数之和,按照分数的排序,即分出了绩效考核的等级。

2.7奖惩挂钩的原则。实践表明,绩效考核必须与奖惩挂钩,否则必然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在奖惩挂钩中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奖项的额度要适当。二是奖赏要及时兑现。三是个人的奖惩要与团队的奖惩相结合。

3进行有效绩效考核的几点做法

3.1做好充分准备。开展绩效考核,必须事先对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准备、论证,特别是要对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估计,并研究好应对方案,尽量避免。比如在对某个业务工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任命那些掌握该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为考核者,以避免因考核者不熟悉被考核者的业务而产生误差。

3.2要合理设定考核目标和指标。考核目标的确立要和实际需要相符,比如要进行的是晋升考核,就应重点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业绩考核时,应重点考核员工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考核指标应在考核目标确定后,视考核目标而决定,而且要尽可能准确、明白、多用量化的客观标准,以减少考核人员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

3.3要选择正确的考核方法和时间。开展绩效考核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考核的目的、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有效的方法。比如排序法可以避免趋宽、趋中、趋严等偏差的出现,使被考核者“对号入座”,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但是如果所有员工的绩效都比较好的时候,排序反倒容易使被考核者产生“大家都差不多,为什么还一定要排出个一、二、三来”的不平衡心理,从而影响

员工间的关系,挫伤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时间适合与否,对考核结果的质量有时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两次考核之间的间隔应当适当,既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3.4要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要使绩效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就必须首先保证考核者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要保持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效能,就必须加强对考核者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有关考核的知识、考核方法的正确使用、尺度准确把握、容易导致偏差的原因等。可以反复进行模拟考核训练,让每一位考核人员参与考核训练,然后对他们得出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偏差和错误。

3.5要创造良好的考核环境。是指领导要给予实际的支持,不要给考核人员施加压力,并且保持公正。若出现对考核人员采取报复的现象应彻底予以制止和批评,使组织中的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考核人员的压力,在考核过程中对员工的评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增加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3.6要赋予考核人员一定的权力。为了降低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避免趋宽或趋严现象发生,应给予考核人员一定的权力。主要是固定晋升人数、固定增加工资数额、建立考核申诉制度。在当前国有企业中,一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如何、表现好坏、能否得到晋升,往往是由上级部门直接说了算,员工为自己说话的机会很少。

因此,建立考核申诉制度尤为重要,而且必须要落到实处,让员工能为自己说话、敢为自己说话。通过考核申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能有效地推动组织的民主建设,还能检验组织管理制度的合理程度以及执行程度。总之,绩效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环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按正确的方法组织实施,使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积极作用。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职业发展管理的典型理论有职业选择理论、职业通道理论等。代表性职业选择理论包括了帕森斯“职业———人匹配理论”、佛隆“择业动机理论”和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帕森斯的理论(FrankParson,1909)“职业———人匹配理论”以员工主客观条件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基础,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匹配来选择职业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ictorVroom,1964)的“择业动机理论”认为择业动机强度与个体对一定目标重要性的主观评价和期望值成正相关。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HollandD.,1959)的“职业性向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会极大影响职业的适宜度,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职业发展通道表现为横向职业发展、纵向职业发展及网状职业发展等三种典型类型。横向通道设计是指员工在同级管理层次或在同类技术、技能等级上不同岗位或不同工种之间的变动通道;纵向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是对员工在管理等级序列、技术层级和薪酬层次上而变动次序的设计;网状职业发展通道包括纵向的职业发展序列和一系列横向的机会,所产生的职业发展通道是呈网状分布的,其员工职业发展方向表现为多元化、多样性,复杂程度更高。因此,“职业发展管理”指员工在选择职业和职位变动的过程中,企业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和员工特征所实施的、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改善工作环境及追求职业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使员工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管理过程,职业发展管理将贯穿于员工择业、职业晋升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主体性理念

向死而生的此在赋予其生命以意义与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就源于人的社会化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主体的精神超越性上,“人是在自身中超越于一切生命及其价值,即整个自然之上的生物。人是这样一种生物,其心理已从生命的依从升华和解放为‘精神’”。卡西尔认为“人性并不是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过程”。这种精神的无限创造过程即是人在自我与环境互动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观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主体性”具有多重内涵:第一,从哲学上看,主体性是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的结合;第二,从主体能动性上看,主体性表现在主体通过社会化过程中内化的“客我”与自我主观感受的“主我”相互影响下的自由选择;第三,从价值指向上看,主体性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成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判断对当下社会化行为的价值判断。因此,哲学角度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具有知、情、意的个体在社会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主体的职业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也必然使得主体在为组织贡献自己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管理新思维:自我管理

主体性理论折射于管理学领域,就内在地表现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授权管理等形式。自我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新思维,是以人的主体性为人性基础的,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对于实现人的主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的自我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柔性管理和去中心化的管理。传统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的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组织内管理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命令、监督和控制。而柔性化管理使员工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它“以人为中心”,建立在员工对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的自我内化的基础上,它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传统的管理以权力等级的制度来实现效率的目的,而自我管理强调去中心化、组织扁平化以实现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自我管理主要适用于追求高层次需求的知识型员工,他们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为管理者的角色,从而将其自身的价值实现与组织目标融为一体、互为依托。因此,自我管理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人,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目标而自我约束、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可以看出,自我管理是管理本质的真正回归。

四、基于主体性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模式

基于主体性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模式是以员工自我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制度管理、协作及服务式管理为辅助,并结合组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要求,谋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共赢的模式。有效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需要满足两个层面的要求:首先,员工层面上,基于主体性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以员工自我管理方式为核心,倡导员工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和自我超越为导向,进行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具体而言,自我管理的实现机制包括如下:其一,自我管理首先是自我内心程序的一种构建和优化,通过自我信念和组织远景的结合,建立自我和谐的心灵程序,是个人融入组织的前提;其二、通过内化组织文化所形成的惯习以实现在交往实践中与组织其他成员的协作沟通,和谐的人际管理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其三,自我管理需要以信任为伦理基础,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信任等等。充分信任有利于形成宽松、自由的组织氛围,为自我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和一定的心理基础;其四,自我管理还需要员工进行持续化的自我学习、自我改进的自我完善过程,既是以提升工作绩效为目标,也是以实现个人发展为目标,只有建立在不断进步上的自我管理,才能获得组织认可和个人持续发展。其次,组织层面上,基于主体性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要求组织为员工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和原则。第二,开展具体的职业发展管理工作,例如工作分析、岗位设置及薪酬制度设计等等。第三,以心理契约管理强化员工与组织关系。第四,构建以员工导向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氛围,支持员工自我管理活动。第五,为不同类型员工的职业发展设计平等的发展平台和不同的发展通道。因此,从组织和员工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主体性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员工主体性的价值取向,也同样适应了组织人本管理的经营理念。理论上避免了发展系统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可操行弱的缺点,并有利于管理思维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上有利于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五、天津诺维信的职业发展管理实践

1.诺维信人力资源管理特色。诺维信集团(Novozym-es)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制剂和工业微生物制剂生产商,天津诺维信主要从事食品级、工业级的酶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性高新技术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状况及管理特色体现如下:致力于组建一支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并给予员工平等发展机会;提供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的全球性机会平等;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信息跟踪;提供员工反映问题的申诉程序和渠道;尊重员工的人权问题,遵循人权基本原则。

2.员工视角:如何实施自我职业管理。诺维信公司开发了一套系统,在保证员工能力满足业务目标需求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公司的所有职员都有个人发展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因此,个人发展计划是诺维信员工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具体而言,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能力评估(StrengthsAssessment)。在诺维信,每一个员工在进入组织之前,需要提交对个人优缺点的自我评定报告,报告内容主要从学历、性格、价值观、职业技能、实践经历以及个人缺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评定。同时,结合职业意愿和岗位选择需求,员工与组织协调确定入职后的工作职责及内容。

(2)趋势/未来设想(Trends/FutureStory)。诺维信的员工不仅需要了解未来趋势的可能变化,还需要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对诺维信事业发展、对部门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深度和强度,以便于员工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计划。

(3)现实职业的发展意愿(DevelopmentNeedsinCur-rentJobrole)。一方面,员工结合个人职业能力分析,分析自身是否达到了岗位职责的能力要求,谋求个人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匹配;另一方面,员工结合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分析,描述个人对现实岗位的提升意愿和发展期望,以便于组织帮助员工职业发展设计路径,并提供支持条件。

(4)未来职位或发展需求(FutureJobroles&Develop-mentNeeds)。分析个人能力与未来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这里需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未来的趋势变化将对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即员工职业发展的组织外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二,组织对未来相关岗位提出了哪些要求,即员工职业发展的组织内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三,个人职业能力与未来相关岗位的要求是否相匹配,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以此为基础,员工向组织客观地表达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意愿和需求。

(5)职业发展战略(DevelopmentStrategy)。一般而言,职业发展战略需要包括如下几个内容:第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并确保目标设置的明确性、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间性(SMART原则);第二,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路径及里程碑活动,界定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的关键活动;第三,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所设置的短期、中期及长期执行计划,并确定各个计划实施的时间期限。

(6)职业发展活动短期计划(DevelopmentActionPlan-ning-ShortTerm)。作为职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短期职业发展计划是描述员工1年~2年之内的职业发展活动,它对员工的活动目标具有较详细的规定。

(7)职业发展活动中长期计划(DevelopmentActionPl-anning-MidandLongTerm)。为支持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员工需要为职业发展活动设置中长期活动计划。其中,中期计划是指2年~3年计划,长期计划是指4年以上活动计划。这些计划描述了员工的未来职业期望和较长时期的行动方向,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指导作用。

(8)工作与家庭的平衡(Worklifebalance)。员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组织工作与私人生活、家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如何确定两者之间的优先级。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员工需要及早向组织表达个人的意愿,确保员工关于家庭方面的需求得到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员工需要积极与公司管理者进行协商,以相互协助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谋求双赢。此外,诺维信员工为实现职业发展计划,还进行了终身性学习活动,例如,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学习其他员工的工作经验,向组织管理者寻求指导和帮助,等等。

3.组织视角:如何协助员工职业发展。

(1)设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发展意愿,为不同员工设计了不同发展途径,即三阶梯职业发展模式:一是管理型职业发展通道:该职业发展模式是指员工向组织管理阶层发展的职业发展路径;二是技术型职业发展通道:该职业发展模式是指员工向专业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发展的职业发展路径;三是项目经理型职业发展通道:该职业发展模式是指员工向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发展的职业发展路径。

(2)组织愿景引导。诺维信以“我们憧憬着未来生物解决方案将在更繁荣的经济、更清洁的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之间创造必要的平衡”作为组织愿景,向社会、利益相关者和公司职员宣传一种环保、健康和积极的发展方向和组织责任。在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期,诺维信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公司理念、公司价值观念及公司愿景的宣导,以便员工在了解公司历史的基础上,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诺维信以组织愿景指导员工职业选择及职业规划活动,让员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互结合,将公司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人行为导向,并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实现。

(3)组织文化支持。诺维信致力于构建开放性、多元化及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在公司范围内形成支持自我管理的文化氛围。因此,公司将组织文化体系作为支持职业发展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员工入职之前,以价值观念为标准选择合适的职员,并对员工进行个人性格测试,以匹配于公司相关职业的要求;在员工组织化过程中,一方面向员工宣贯公司文化的内涵,以使员工行为更加接近组织要求,另一方面积极为员工职业发展活动提供开放、积极的文化氛围,支持员工的自我管理活动;在员工职业提升过程中,公司不仅考察员工的职业能力、工作业绩、人际关系等内容,也对员工的发展潜力和价值理念进行考察,以确保能与组织目标和公司文化向适应。

(4)组织制度保障。公司在活力、激情、开放和科学的基础上运营,并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安全并富有挑战的工作环境。诺维信不断完善组织制度以支持员工的积极参与行为和自我管理活动。例如,公司规定项目团队每周举行一次团队成员研讨会,积极支持员工的参与;公司完善员工激励奖惩制度,对不同类型职业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并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方式;公司规定了完全公开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允许所有员工利用知识库提高自我职业技能,允许职工之间相互协助、相互学习的活动。

(5)基础性管理活动。为支持员工的日常发展,公司对一些基础性管理活动具有严格要求,员工的日常发展(DailyDevelopment)是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公司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充满好奇心、创造性,鼓励员工挑战工作难题,鼓励员工谋求新的工作方式和途径。同时,员工还被要求对每天的日常发展进行反馈,这些反馈评价可以来自于上司,也可以来自于工作同事,以便客观地认识员工的职业优势和缺陷,促进员工的职业能力不断进步。

六、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职业发展理论和主体性理论论述了基于主体性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一种以员工自我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制度管理、协作及服务式管理为辅助,并结合组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要求,谋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共赢的模式。最后,通过诺维信的管理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具体运用。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常规模式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按时序设置课程,追求本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种设计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把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本科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极其重视。2014年,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通过引入具有一定优势的机械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基础技术,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对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以及创新,能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强调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突出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各类教学环节,强调解决最短时间上岗的问题,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晋升和相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工业工程(工科)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

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不成体系

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4结束语

实践是工程技术人才成功之本,缺少了实践性就不能称为是工业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以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为基础,基于工业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构建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的三部分实践体系。实践表明,通过较为全面的实践训练期望工业工程毕业生,不仅能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能有利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成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的原则

1.通道层次原则。与组织设计中存在管理层次原则一样,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也存在着层次原则,但两者并不相同。在组织设计中,由于管理幅度的存在,管理层次的问题自然就显现出来。管理层次原则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管理层次对权力流、资源流、信息流的影响,如果因为层次增加而对上述方面的负面影响大于管理幅度增加的影响,则应减少层次,增加幅度。而通道设计的层次原则是指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既要考虑设计足够的层次,为员工提供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又必须避免层次过多导致的职业发展晋升的激励力度不足,从而无法达到设计的初衷。一般来说,包括职业发展的职等与职级,设计5至15层较为合适。

2.通道宽度原则。通道宽度是指设计的通道总的数量,一般以职业发展序列的数量来衡量。这一点和管理幅度比较类似。管理幅度原则是要求各个管理岗位所控制的管理幅度要适当,但每个层级最适当的管理幅度并无一定的法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将军汉弥尔顿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结论,认为管理幅度应在3-6个人之间。而著名管理学者厄威克说:“对于上级当局来说,理想的下属人员是4名。而在委派的职责是执行具体的任务而不是监督别人的最基层中,这样的数目也许是8个人到12个人……”。美国管理委员协会1951年对1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表明,总经理下属人数从1到24人不等。在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宽度时,过多过细的通道会导致管理工作量增加,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通道只适合一两个员工的情况;又不能设计太少的通道,使得通道内的人员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序列,以3至5种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种。

3.不破坏直线职权原则。要严格区别职业发展通道与直线职务、岗位职责之间的关系,新设计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能破坏企业原有的直线职权关系。员工的职业发展等级得到晋升,只是表明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员工对企业可能的贡献变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变化。当然,随着员工职业发展的提升,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来指导较低职业发展等级的员工。严格避免因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领导,破坏统一的指挥和命令关系。

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的要点

1.合理设计职类、职等和职级。

职类也叫职业发展序列,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职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管理类、生产类、技术类、营销类、行政辅助类等等。在合理划分职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划分职业发展等级。一般情况下,每一职类可以先划分为三至四个职等,例如高级、中级和初级;然后在每一职等内部可以设计相应的职级,如1级、2级、3级。具体的职业等级称谓根据企业和职业发展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2.设计每一职等相应的内部任职资格。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员工的能力发生了较大的质的变化,其职业发展应该提升一个职等;而只是有了小的、量的变化,则可以提升一个职级。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应该设计出每一职等的任职资格,并且在员工跨职等晋升时进行资格审查。

3.设计理论晋升速度适中的职业发展晋升办法。

一般来讲,职级的晋升可依据员工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来实施,例如:年度考核结果为“卓越”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5%以下),直接晋升两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15%左右,直接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75%左右,累计三年可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不设比例,职业发展等级降低一级。

根据年度考核,员工到达该职等最高一个职级,需要晋升至下一个职等时,除了要满足考核的晋升条件外,还必须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进行人数限制,确保较高一个职等的权威性。

4.设计出员工跨序列发展的流程的管理办法。

一般来讲,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初,就应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序列;但为了加强员工培养,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跨序列的锻炼;另外,也会由员工因为个人兴趣或者其他的原因,希望调整职业发展序列,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跨序列发展办法。一般来讲,对于非管理序列间的跨序列发展,公司在保证有关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允许经审核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申请者进入新的序列进行发展。

三、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配套改革要求

1.绩效考核改革

如上所述,如果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在职等、职级的晋升时要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因此就必须相应调整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各种考核结果的比例。这是因为,考核结果的等级或比例将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等级过快或过慢地晋升。例如,如果优秀比例增加,则可能导致过多人过快地晋升,使员工较为容易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从而使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贬值;如果考核结果优秀、良好比例太少,则员工只能按照理论最慢的速度晋升,晋升至最高等级几乎没有希望,则将极大打击员工积极性。

2.薪酬体系改革

员工职业发展实质是能力的提升,相应也必然要求薪酬的增加,否则职业发展通道的晋升将仅有象征意义,其激励能力将大打折扣。这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薪酬改革,将现有的以职务/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建设为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3.干部任用机制改革

在对管理通道的设计中,一般也应提出一些退出管理通道的机制,例如某企业就提出了如任某一职等达10年仍无职等晋升机会者,则需离开管理通道,回到其进入管理通道前所在的通道,并定级为相应的职级。根据这项制度,如果有一名员工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长达10年但仍未获在管理通道的晋升机会,则将会被免职,回到其担任管理职务之前所在的通道。这些要求,都对干部任用进行了约束,并建立了退出机制,这必将要求干部任用机制进行相应调整。

4.组织与人员保证

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必将带来一定的管理工作量,因此要想真正完成该项变革,则必须在组织与人员上给予保证。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的企业成立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人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长等人员组成,负责审核、审批员工职业发展问题;另外,应该在人力资源部设立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专门负责员工职业发展信息统计、汇总、办理晋升登记、晋升公告等。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的职业发展具体事项的办理由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六个一”体系 新入职 培训 内涵 效果

一、“六个一”体系创建的背景

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石化企业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很高,近年来,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员工新老交替幅度在不断加大,如何使新入职大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较快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战水平,从而尽快胜任工作岗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显得越来越迫切,培训的实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六个一”体系的内涵

“六个一”体系是指:一个培养网络、一项培养计划、一次岗前培训、一项月度考核、一项季度考评、一次论文答辩。

1.一个培养网络

为加强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的组织领导,炼油运行二部成立了包括运行部领导、装置专家、高级技师、各科室、各工区负责人和培训干事组成的培养网络。

2.一项培养计划

(1)确定培养目标

经过三年(研究生两年)的强化培养,90%以上大学生岗位业务素质达到以下水平:技能型大学生达到技师水平,具备副班长履职能力;技术型大学生达到技术员水平,具备技术员岗位履职能力;管理型大学生达到管理协办水平,具备管理协办岗位履职能力。

(2)确立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性原则。企业培训具有丰富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绩效等功能,更肩负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未来发展的人才的重担,所以大学生强化培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所在工区和运行部等多方共同努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运行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既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更要培养他们解决装置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超前性原则。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尽快成长,在培养内容上应适当超前,积极创造条件给大学生压担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接受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实现培养目标。

坚持模块化原则。将大学生强化培养内容分阶段设置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循序渐进,每个模块侧重一到二项职业技能,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手段进行强化培训。

(3)组织分工

运行部综合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组织落实大学生培养的相关制度及总体方案,负责跟踪指导各工区做好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负责考核大学生强化培养工程建设情况;各工区负责具体实施大学生培养方案,制定各阶段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师傅(师傅必须是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员)、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等,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全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综合管理科审核各工区的培训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并参与对大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并对各大学生的阶段小结情况进行公示。

(4)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通道

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价值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特点,结合运行部需要,为他们制订的个性化的旨在持续开发自身职业潜能的长期发展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个人职业计划目标与运行部目标协调一致”的原则。首先,大学生要准确地认识自己并能客观地自我评价;其次,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知识、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同时还要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再次,大学生个人要依靠运行部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通道。运行部制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通道,明确了他们的培养方向。将大学生职业定位归纳起来分为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等三类。大学生制订好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后,将沿着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职业发展。

(5)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运行部定期组织技师带徒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按标准进行奖励;运行部优先为素质好、潜力大的和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提供各种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优先给予年度考核优秀者参加岗位技能竞赛的机会;获得的年度优秀大学生,其师傅优先安排带徒;在见习期提前完成实习计划的,可提前撰写并上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经运行部考评会审核通过的可优先安排其它岗位的学习。

(6)工作程序

大学生到用人单位三个月内,在运行部和各工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公司实际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各工区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制订阶段详细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每个模块结束后对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下一培养模块;大学生和各工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和培养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综合管理科每季度对各工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3.一次岗前培训

利用新大学生入职两周的时间,进行一次系统地岗前培训,该岗前培训规定了培训的内容、培训课时及授课人,并进行结业考试。通过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运行部的基本概况、安全特点、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环境,了解运行部所属装置发展史、工艺技术、原则流程、原料产品分布和单体设备的结构。同时,通过岗前培训,也使运行部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个人在培训中的表现,达到初步双向了解的效果。

4.一项月度考核

(1)考核流程及要求

大学生月度考核由运行部统一组织,试卷命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各工区所出的试题,第二部分各科室所出的公用试题,第三部分为运行部领导加试题,三部分分别占月度总分的55%、15%、30%;各工区主管、技术人员(包括工艺、设备、安全)、技师(包括首席、主任技师)、装置专家组成的命题小组负责工区命题部分,运行部各科室负责公用部分的命题,每季度出题作为公用题题库,当月公用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每月23日前各工区交月度考试卷电子版到综合管理科,各科室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3日前交下季度公用试题电子版。综合管理科将电子版试卷交运行部领导审核,运行部领导根据试卷难易程度加试1~3题作为考题的一部分。每月27日(遇节假日提前)统一考试;各工区做好试卷的阅卷工作,并及时归档,在30日前交综合管理科统一存档。

(2)奖励与处罚

制订奖惩制度,将月度考试成绩与奖金挂钩。运行部将视大学生考试情况,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进行处罚。具体如下:

与本人挂钩。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予以奖励;在考试较差或考试作弊人员进行不同处罚。

与师傅挂钩。根据所带徒弟考试成绩对其师傅相应奖惩,对带徒严重不负责任的师傅取消带徒资格直至降低其技能等级资格。

大学生的培训成绩将纳入工区干部的绩效考核。其均分与工区干部考核挂钩,给予工区干部相应奖惩。

因培训内容大多是石化技术类知识,对于非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月度考试,给予一年的学习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在其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加10分作为月度考试成绩。

5.一项季度考评

大学生跟踪考评每季度一次,考评分为综合表现、学习报告、季度成绩、加分项目四项内容。综合表现、学习报告和季度成绩分别占总考评分40%、40%、20%,另设立加分项目,上不封顶。

(1)综合表现

综合表现考核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工作表现、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沟通能力、执行纪律八个方面,并列表评定。

综合表现采取运行部考核与工区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运行部、各工区成立两级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人员组成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运行部与工区考核分数为考核小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分别占综合表现的40%、60%。考核小组对大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要严格掌握“优秀”的比例,原则上考核“优秀”的分数要达到90分及以上,评优比例不得超过15%。要本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尺度,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

(2)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根据季度以来的学习情况,可针对某一专题撰写,也可针对季度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总结。运行部成立由部领导、各科科长、首席技师、装置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习报告进行考评。

设置考评档次对应分值表,考评分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

入职不满一年大学生学习报告的要求:

第一,重点汇报总结季度学习情况,掌握的现场及理论知识,可以针对一季度以来所学知识谈自己心得体会,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语言流畅。第二,所写学习报告,师傅须写评语,同时工区主管要附上审核意见。第三,字数在1500字以上。

入职一年以上大学生学习报告的要求:

第一,针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分析和总结,要有深度,有自己独立见解,行文规范,语言流畅。第二,所写学习报告,师傅须写评语,同时工区主管要附上审核意见。第三,字数在2500字以上。

(3)季度成绩

季度成绩是根据本季度三个月的月度考试成绩算术平均所得。各工区要根据培训计划每月月底对大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应知、应会成绩各占50%。

(4)加分项目

加分直接计入总分,因此加分要尽量量化、慎重。加分由各工区据实上报,运行部负责审核。

竞赛类。参加竞赛个人项目加分、集体项目加分统一设置加分表,竞赛级别与分值挂钩,规定最大加分单项不大于15分;非技术类竞赛加分必须是运行部安排的,个人自行参加的不加分。

非竞赛类。统一设置加分表,视安全环保达标立功等级、改善建议等级、技术论文、管理现代化成果、QC成果等级给予少量加分,规定最大加分单项不大于10分。其中技术论文加分遵循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加分原则。

6.一次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考核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综合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入分析技术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论文答辩原则上每年一次。

首先,由运行部领导、首席技师、装置专家组成评委。其次,确定参加答辩人员名单及顺序。

(1)答辩要求及程序

论文答辩公开举行,并做详细记录。要求不参与答辩的大学生旁听;答辩者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态度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文雅得体。

(2)论文答辩的程序

宣布答辩评委名单;答辩评委组长主持会议,宣布答辩开始;答辩者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答辩者回答答辩评委提问;

(3)答辩者报告论文的内容及要求

简介自我;答辩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及专业、所在工区、答辩论文题目;简述论文梗概;答辩者就所写论文作简要报告,简述梗概应该使人对自己所写论文有一个简要而全面的印象和了解,突出文章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现实意义;答辩自述一般为5―10分钟,答辩者要很好的把握时间,把问题讲述圆满。讲述既不能过于冗长,累赘无绪,也不能过于短促,词不达意。超过规定时间者将适当扣分。

(4)答辩者回答问题

答辩者回答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提问一般限于文章所涉及的范围及相关专业知识,数量为2―5个;答辩者回答问题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15分钟左右。

(5)答辩成绩给予

评委针对大学生答辩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炼油运行二部大学生论文答辩记录表》上打分并签名。评分分为四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较差(60分以下)。对论文中有重大原则性错误、有严重的抄袭现象或答辩时概念不清,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者,一律评为不及格。

三、“六个一”体系实施效果

1.进一步完善了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体系

炼油运行二部在以前培训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的“六个一”培训体系,从员工入职的培养网络、计划开始,一直到培训施行、考评、答辩,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闭环培训考核体系,对加快新入职大学生的成长富有实效。

2.成批次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骨干

炼油运行二部通过“六个一”大学生培养体系的实施,80%以上新入职大学生走向了装置内操以上技术岗位,其中多人走上了工区、运行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另有多人因为专业技术优良,被充实到公司各处室和兄弟单位,其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所在工区、处室的一致认可。

在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技能竞赛中,运行部新入职大学生表现优异,有两人分别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催化裂化工种竞赛金奖、银奖,一人获硫磺工种金奖。

在经过富有成效的“六个一”培训体系实施后,新入职大学生较快地成为石化企业的一支技术业务过硬的生力军。

作者简介:

卢彩莲(1968-)女,汉族,学历:本科 学士,职称:经济师。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 职业发展

一、辅导员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2005年,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政策缘起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缺乏专业性,从队伍组成看,专职辅导员较少,人员流动性很大;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上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且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开放的大学生思想发展现状,大大降低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就专业概念而言,它包括:(1)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2)专门的学问。(3)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4)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分。(5)是指对一种物质了解的非常透彻的程度。①社会学家布朗德士认为:“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它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于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衡量他(她)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②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且承担大学生班级管理、党建发展、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资助管理等各方面的事务,这对该职业的从业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一旦缺乏专业性,他将对每一模块的工作力不从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辅导员职业的岗前还是岗中,都要进行适当有效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其专业素质,稳定高素质辅导员人才,给予相应的发展空间,这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本质要求。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③那么,辅导员职业发展则是高校对辅导员进行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在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岗位的知识、能力、技术方面的素质要求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

从知识结构看,由于辅导员承担大学生班级管理、党建发展、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资助管理等各方面的事务,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法律法规等多层面的综合知识结构与全方位的交叉知识积累。④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职业的知识结构是多元的,一般认为,专业化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本体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背景学科知识。⑤本体学科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学科知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应用学科知识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常用的操作性学科知识,主要包括:演讲、写作、社会调查等相关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德育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知识,⑥这些在日常的学生工作当中都不可或缺,且这些知识在辅导员工作中越来越交叉渗透在一起,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从能力结构看,针对辅导员工作的不同事务性模块,需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如时势发展的洞察能力、人生发展的导引能力、信息网络的运用能力、育人工作的应变能力、学生骨干的培养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危机发生的处置能力、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能力、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⑦。概括起来,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⑧可见,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要求多元化,在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多元智能是辅导员应有的素质要求。

从技术方面看,它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与能力的表现,是辅导员在不同专业方向上通过学习或实践所习得的能够完成专门工作任务的方法论系统,包括了在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学习指导、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方面工作中的素质积累。⑨尤其是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辅导员需具备科学的心理学技术,从而适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否则适得其反。而在就业方面,辅导员需具备就业指导技术,分析学生能力倾向,指导学生正确择业。

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看,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以辅导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在内涵发展,即辅导员人文素养的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巨细庞杂,大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极易产生倦怠心理,在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就很难维持激情,也难以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们在精神生活领域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主要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四个界定性指标。⑩这反映到辅导员个体上表现为坚定的职业信仰、饱满的职业热情、艺术的语言、真诚的爱心、执著的追求等。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内容、人文素养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应有内容,在辅导员岗前和岗中都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进行指导,提供合理的发展阶梯,激励辅导员职业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三、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按照系统论观点,职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固然重要,但外部环境、媒介的作用仍然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职业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体系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应有内容,这种职业发展需要外部有效的支持才能持续。首先是主管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充足的物质保障,其次是常态的政策支持,强化管理设计,拓宽发展路径。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困惑,高校可以在管理设计上进行适当的倾斜。在职称评定方面,考虑到辅导员要做大量事务性工作,科研精力有限,应在论文和课时量等硬件上适当降低标准。同时针对很多辅导员不是科班出身,鼓励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深造,还可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或职业规划师等。{11}

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需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在学校内部形成辅导员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来自学校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均能增加辅导员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12}由此,学工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辅导员支持系统,服务于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减少部门间不必要的手续,在辅导员职业发展投入、职称评定、各种奖励、进修提高的机会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从媒介的角度看,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例如网络平台,建立自主学习型虚拟社区,实现合作式学习,设立“理论探索”主题网站,让辅导员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描述出来,并加入自己的理论分析解除困惑,邀请他人共同讨论,{13}通过网络媒体沟通迅速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体系,辅导员职业素质要求是“本体”,而外部环境和媒介是“两翼”,两翼为本体服务,本体是两翼的目标,只有在一体两翼的系统结构下,才能夯实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注释:

①百度百科对专业的描述.

②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③百度百科对职业发展的描述.

④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⑤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51.

⑥吴广宇,范天森.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⑦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理论与工作实践指导[M].中国福利出版社,2004.

⑧赵利.略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结构[J].科教导刊,2011,(10).

⑨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⑩周邵生.人文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11}鹿现国,商志民.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探析[J].商情,2011,(44).

{12}毕晔.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22-24.

{13}黄华.Blog为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J].天中学刊,2007,22,(2).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基于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结构的分层目标设计[J].高教论坛,2011,(7).

[2]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理论与工作实践指导[M].中国福利出版社,2004.

[4]周邵生.人文素质与辅导员职业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5]鹿现国,商志民.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探析[J].商情,2011,(44).

[6]毕晔.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22-24.

[7]黄华.Blog为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平台[J].天中学刊,2007,22,(2).

[8]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51.

[9]吴广宇,范天森.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结构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

文对财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作了详细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发展提供了些许参考,以下有不对的请指出。

首先,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为:①财务毕业生入职发展规划;②财务人员财务部内部轮岗;③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内进行外部交流或调动;④财务人员在公司内调往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或实调动;⑤财务人员在国企系统内调往其他公司的其他部门交流或实调;⑥财务人员学历、职称、国内外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考取;⑦财务人员参加系统内外部培训;⑧公司应指定财务员工文章发表奖励制度;⑨财务员工申请内部讲师制度;⑩财务人员后备干部培养。

其次,由于对于②至⑤点,以及第⑩点,多数国企都有较为详细的规范,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仅仅对一些国有企业忽视的财务人员职业发展管理进行浅显的论述,以下仅供参考:

一、财务人员入职发展规划

(1)公司财务人员入职后应去生产部门实习半年至一年,具体参照人力资源部相关规定,公司可根据财务人员生产学习及掌握程度,决定好久对财务人员进行岗位确定。

(2)公司生产部门应组织至少一次对新员工的入职实习要求。实习要求必须目标明确,必须确认生产部门指导老师,生产部门指导老师应签订责任合同,指导老师有义务帮助新入职员工完成入职实习目标,实习完后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对指导老师指导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计入指导老师工资中,过程保密。

二、财务人员自我提升管理办法

(1)财务专业员工不同于其他专业员工,各种知识储备要很广,小到财务划款,大到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把握都会涉及,因而公司财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财务实践方面的提升已经通过其他条款进行规范,本章指的财务人员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指的是财务理论水平的提升,包括:学历、职称、国内外资格考试、重庆市领军人才选拔、全国领军人才选拔等。

(3)对于学历的提升,公司员工可向公司提出申请,员工可申请国企系统内联系的高校进行学历提升计划,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向国企系统联系以外的高校或境外高校进行学历提升计划。对于学历提升形式,员工可申请在职学历教育、MPACC、在职MBA或EMBA等形式的学习,对于学习,公司不予以报销任何费用,但公司可根据员工学习时间及工作情况,合理调配员工工作和学习时间。对于员工申请全日制学历教育,员工可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但必须征求公司同意方可进行,公司须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员工未来发展需要,工作的紧迫性等各方面来考虑是否同意财务员工申请全日制教育,对于全日制教育的任何费用公司不予以负担,员工在全日制学习期间可继续为公司提供服务,则公司可按照服务内容和公司协商具体的劳动报酬。

(4)对于职称的提升,会计序列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职称,同时有更高层次的省级会计领军人才和部级会计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对于员工参加职称或领军人才的培训费、考试费、差旅费等费用,若员工考取了相应资质,员工可凭培训通知、相关发票进行报销,若员工花费培训费、考试费、差旅费等未通过相应资质,则相关费用由自己承担,对于此类财务人员专业提升,每人每年报销的最高费用合计不能超过5000元。

(5)对于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加会计领域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国家部委提倡的财务专业知识体系,作为国企系统内的成员单位,公司在不影响员工工作的情况下应积极支持员工获取相关职业资质,提升员工职业发展水平。

三、财务人员参加系统内外部培训提升管理

(1)公司原则上只能对财务员工参加系统内培训才能予以报销,公司财务员工参加系统外培训原则上不予以报销,但除第十一、十二条外。

(2)公司员工参加系统内培训,着实以实际工作管理提升为目的,严禁参加系统内任何培训过程中公费旅游、公费招待、住五星级酒店等情况发生。对于可出差、可不出差或其他可利用更节俭的形式进行培训可到达同样效果的,应该以不出差或其他可利用更节俭的形式进行培训。公司在培训上应该更多倾听员工培训或自我学习的诉求,节省的差旅费、培训费、住宿费可以利用在更好的为公司经营及员工职业发展上面上来。

(3)公司财务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需要参加系统外培训的,公司原则上不予以同意,但若此项培训能提供给公司或以国企系统内来考虑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对于员工职业发展也很有益处,则公司应综合考虑支持员工参加此项系统外培训。

四、财务员工文章发表奖励制度

公司应鼓励财务人员踊跃发表财务论文,文章发表的奖励不是象征意义的,而应该达到实质激励作用。

公司对于财务员工发表文章在国家核心以上的期刊,且对公司、国企系统或整个电力行业有重大意义的,对于发表文章所产生的费用,公司应全额进行报销并上传红头文件,在全系统内宣传。

公司应形成财务文章发表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应对财务员工倒逼激励作用。奖励制度规范如下

(1)对于在世界排名前20强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3万元的奖励;比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Economist》、《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等。

(2)对于国内排名前三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1万元的奖励;国内前三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要求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

(3)对于国内排名前十的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针对公司、集团系统内或整个电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论文,公司予以不少于2000元的奖励;所要求的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要求为:《财会月刊》、《财务与会计》、《会计之友》、《财会通讯》、《中国注册会计师》等。

五、财务员工申请内部讲师制度

(1)公司应设置员工内部讲师制度,对于在国企系统内有一定职位或实践工作有一定特别业绩的财务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申请成为内部讲师,内部讲师可在公司内部进行财务宣贯,也可以在分公司系统,甚至在国企系统内进行财务实践经验宣贯分享,人力资源部可按照内部讲师能力和水平情况,酌情双方协商给予一定的报酬,一般一次讲授在500至2000元之间。

(2)内部讲师讲授的形式可以是课题研究讨论式、也可以是财务先进理念宣贯式、也可以是咨询的方式进行。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课题项目:本研究是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高校)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CG73)的研究成果

1.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

1.1调查情况说明

1.调查时间:2012年9月——2013年2月

2.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随机调查浙江省10个地级市(舟山市没有调查)小学教师

1.2取样的方式与途径

1.利用浙江省各地小学教师在本人所在工作单位参加各类培训项目的机会进行调查

2.专程调查与访谈小学教师及相关的管理人员

1.3问卷设计

本论文的调查研究的问卷表分为两个形式,第一种调查问卷主要是以口头访谈的形式,根据研究内容罗列一组访谈提纲,旨在对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第二种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设计的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两部分问卷主要都是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领导者管理风格因素、个人个性特征因素、年龄因素、家庭因素、学历因素以及性别因素等8个方面来调查。

1.4问卷实施

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26份,回收了117份,其中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08份,那么有效回收率是85.7%。问卷涉及到浙江10个地区(除舟山外)。

1.5调查结果

1.5.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问卷中的个人背景资料情况,将相关的信息做一个汇总分析。具体如下:

1.5.2教师所在学校的类别

本研究抽取的样本当中城镇小学教师和农村小学教师比例分别为69.2%和30.8%,这和浙江省教育厅统计的比例63.1%和36.9%偏差不大,在合理的范围内。

1.5.3教师的年龄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140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有66.5%,比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统计的35岁以下占59.1%略高一些。35—45岁的占21.4%,45岁以上的占12.1%。这些数据表明我省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

1.5.4教师的学历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40名教师中,中师学历的占5.7%;大专学历的占25.7%;本科学历的占67.1%;研究生的占1.4%。

1.5.5教师的职称情况

在被调查的140名小学教师中,职称是小学二级以下的占15.6%;小教一级的占47.1%;小教高级的占37.1%;特级的很少。数据表明我省小学教师队伍的高、中级职称比例偏低、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小学和薄弱学校缺少高级教师岗位。

2.对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阐述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个人个性特征、组织因素、领导者管理风格在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比较明显,作用比较大。其次是家庭因素和学历因素的影响层面。而年龄因素、社会因素和性别因素在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影响程度相对比较低。结合访谈的结果来看,浙江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和特点:

2.1来自个体个性特征的影响因素

个体个性特征决定了个人对职业的选择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耐心、勤奋、认真、创新的态度。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于小学教师职业,也不是所有小学教师都能取得职业的成功。这点上更多的具有先天的倾向性。

一是许多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观念淡薄,对自身职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和内驱力。也有很多教师在工作初期有很多想法,但是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出现“机械化”操作,职业发展的意识逐渐模糊。

二是对自身的要求还不够高。这里的要求包括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上有一种得过且过得的意识,并没有在提高个人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三是对自身对职业生发展中遇到的压力和矛盾缺乏正确认识,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心理准备方面尚不充分,遇到困难后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自身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较差。

2.2来自学校组织的影响因素

作为影响教师职业发展中观的学校内部组织系统,通过学校文化、工作氛围等对教师职业发展产生作用。

一是当前大多数小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够重视,尚未建立符合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发展指导和管理制度。对与大多数小学来说,针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管理还很欠缺,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二是小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上,还有不足之处。在当前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大部分小学的人事管理是由上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操作的,小学由于缺乏独立的人事权,无法对学校内部的师资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许多小学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三是很多学校在理念上还未摆脱以组织需要为本的功利性取向。如在教师培养内容方面,学校较多考虑的是以提高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学历层次为主,往往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理想的追求,忽视对教师内在整体素质生成性发展与提高;同时,在培训模式上基本以短期为主,重视时效性而忽视长效性。在管理模式上仍是学校本位,未转向以教师自主和学校管理激励两者相结合的自主成长范式。学校还未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自主和管理自主的环境条件和有效机制。

2.3来自小学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当前校长负责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思路的自由控制度较大,如很多特色发展学校很大程度上就是校长管理理念的体现。在访谈的对象中,76%的样本都认为校长的管理风格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职业发展状态。而事实小学教师在学校中的身份是独特的,既是员工又是管理者,这就决定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像对一般企业员工一样。所以如果学校管理者能营造一种信任与支持的氛围,并给予小学教师更多的职业支持,那么则会给教师追求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2.4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所指的家庭因素主要是指教师自己组建的家庭。由于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小学女教师在择偶方面比较受欢迎,有80%的调查样本都是已婚。在这些样本中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女性教师认为家庭因素在职业发展中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诸如配偶的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出生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都会对教师职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由于小学教师闲暇时间相对比较多,工作的边界与家庭生活间的相互影响较一般职业更为强烈,也更容易产生矛盾。而要使教师在心理上建立起家庭的平衡、合理的工作,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和谐的家庭生活,对于小学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取得职业发展的成功是比较重要的。

2.5来自社会或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从研究的来看,社会因素主要是对整个小学教师整体队伍群体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对小学教师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虽然没有上述诸多因素直接,但毕竟社会层面是个宏观的外在因素,也不容小觑。

其一,社会的期望对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由于当前小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4—2—1”类型的为主,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良的教育资源。因此,社会对小学教师的期望比较高,教师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等所要构成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无形中对小学教师造成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教师疲于应付。

其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还表现在对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方面。当前,我国在对教师培训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地区—县(市)—校”一体化的教师培训中心网络,并且还有统一培训规程要求,也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真金.试论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1-36

[2]毛伟宾.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3.7:81-82

[3]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5-22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04-03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也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1]。职业发展需要的概念最早是由Havighurst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由任务需要构成,且任务需要源于生理成长、社会文化的需要、个人自我的期望三个方面[2]。个体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会遭遇到职业规划的各种问题,由于个体的自我认知、个人兴趣、价值观、职业角色、责任等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职业发展需要[3]。了解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发展需要,既有利于个体有效的实施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也有利于组织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又称“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正式发文、选拔,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或其他“两委”职务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4]。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

鉴于以上所述,本研究以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及职业价值观为切入点,试图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更好地实施村官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主要以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的在职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70份,回收率为100%,严格剔除废卷后,共获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为88.9%。样本中女性占52.9%,男性占47.1%;被试年龄主要集中在24~26岁之间;来自农村、乡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村官比例大致相同;独生子女占24.2%,非独生子女占75.8%;从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类别上看,各个专业类别都有所包含;从大学生村官任职年限上看,各个年份都有所涉及。

(二 )研究工具

凌文辁等人(1999)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共22题,采用5点计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3[5]。

郁晓燕编制的《职业发展需量表》共16题,采用5点计分,该量表总体信效度良好,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介于0.75~0.87之间[6]。

(三)数据处理

测量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描述分析

表1 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的描述分析(n=226)

表1 显示,大学生村官在职业选择时,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等保障性因素;其次是自我发展;最后是声望地位。说明,大学生村官重视经济报酬、职位晋升等“实利”,而对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等“虚名”关注度较低。

表2可知,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外在成就获得;其次是职业探索与规划和施展才能接受挑战;最后是技能提高与学习。说明大学生村官在不断追求经济报酬、职位晋升等外在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职业困惑,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道路,并在职业生涯实践中发挥才干、展示自己。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相关分析

首先检验了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及其四个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及其三个维度间的相关,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总分与职业价值观总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二者在各个维度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2.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考察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的预测作用,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0.471,p

三、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在看重“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保障”因素列为择业的最重要条件。凌文铨等(1999)和邵春之(2011) [7] 分别以大学生和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冯伯麟的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标准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因素。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人们的择业观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反映了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人们观念上的变化[5]。由于社会竞争加剧,住房难、看病难、就业难等一些列问题迫使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报酬、福利待遇”等保障性因素。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实利”而轻“虚名”。他们放弃了都市的繁华,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到农村工作,希望可以在农村开创一番事业,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职业理想。

根据Schein(1978)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24~26岁的大学生村官正处于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阶段[8]。此时的主要任务,一是承担责任,发展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二是根据自身的才干和价值观,以及组织中的机会和约束,重新评估初选职业,决定是否留在当前组织中[6]。但此次调查却发现,“外在成就获得”成为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职业发展需要。这一结果似乎与Super(1957)和Schein(1978)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不相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此进行解释。首先,薪资待遇是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大量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人对此表达出不满情绪[9~11],所以大学生村官迫切希望增长工资,增加福利。其次,通过组织提拔,实现高校毕业生由“大学生村官”向“公务员”的身份转变,是多数大学生村官追求的职业目标。所以,此时他们渴望获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职业发展需要。一般而言,在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自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对职业进行规划和探索;二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技能;三是需要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接受挑战的机会;而在选择职业时比较关注“保障”、“声望地位”因素的大学生村官,则更加需要获得一些外在成就,比如职位的晋升、薪酬的增加或同事/领导的认可等。

四、研究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建议:第一,健全和完善选聘制度。从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上看,对高校毕业生的年龄、政治面貌、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都做了具体规定,但选聘条件还略显单一,缺少职业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的规定,致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不好、留不住”。因此,选拔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内在的职业价值,尽量选聘那些看重“自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第二,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职业发展需要,建立有的放矢的激励机制。例如,针对大学生村官“外在成就获得”的职业需要,可以适当提高福利待遇,满足其对物质的需求;针对“职业探索与规划”和“技能提高与学习”的职业需要,可以在大学生村官中,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技能学习等培训课程,或实施“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保证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可以得到一位有经验的村/镇干部面对面的指导;针对“施展才能、接受挑战”的职业需要,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在选择职业时,过于看重薪资福利、工作舒适稳定等“保障”因素;同时在村官工作中,对于职位晋升、领导认可等“外在成就”也过于渴求。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在思想和行动都不安于“扎根”农村。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思想教育决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杨静,张进辅.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书评[J].价值工程,2004,23(12):37-40.

[2] Havighurst,R.J.(1978).Development task and education.New York: Mckey.

[3] Super,D.E.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M].NY: Harper &Row,1957.

[4] 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3):5-15.

[5]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7):342-348.

[6] 郁晓燕.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邵春之.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组织支持感和职业成功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 Schein,E.H.Career dynamics: Matching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M].Boston: Addison-Wesley,1978.

[9] 李包庚,黄斌,魏娜.“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7,(9):34-40.

[10] 韩新宝.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北学刊,2009,(5):178-181.

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的关系;职业发展前景;领导者的风格

一、绪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知识化的加强,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IT行业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核心技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IT行业,一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必须通过人力资源为载体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人力资源是最为核心的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IT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的IT行业只有不断根据时展的变化要求,不断改变自身得分管理方式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在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背景下,IT行业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技术人才的竞争,谁能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在IT行业市场竞争中,员工的跳槽、离职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以核心技术人才为主导的IT行业而言,员工的跳槽或离职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巨大损失。造成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员工满意度低、组织凝聚力差。IT企业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如何通过改善企业组织的改善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满意度是目前IT行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概览

标题: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的关系、员工工作内容、领导者的风格、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分别与北京地区IT企业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潘纶(2009)认为员工的满意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对于薪酬的公平性进行比较的过程。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程度不仅仅取决于绝对报酬,还取决于相对报酬。相对报酬是绝对报酬和工作贡献的比例,具体包括工资、津贴、奖金、晋升、表扬等,贡献则具体包括知识量、工作资历、工作经验、努力程度等。在员工只有感觉到相对报酬大于或小于都会觉得不公平,只有相等时才会产生公平感,从而造成心理紧张以及产生消除紧张的行为,这都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周志明(2011)认为保证收入分配机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就是提高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关键措施,这可以让员工可以更有激情的进行工作。员工的薪酬体制一般从三个方面对员工满意度产生影响力:薪酬内部公平性、薪酬水平、薪酬在不同岗位与层次之间的合理性;张少华(2011)认为员工激励是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各种条件基础上,通过实行某些手段的方式激发员工更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更好的为工作目标进行努力工作。一般包括物质形式的激励和括精神形式的激励,尤其精神层面的激励针对一些中高级的管理层而言尤为重要。

段丽华(2007)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受到主要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广泛影响。具体就是同事间的心理距离程度、领导的支持、上级领导的信任感、同事间的合作程度、下级领悟上级意图的程度、领导的管理、同事间的友好程度、家庭成员的支持程度等都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张珊珊(2007)认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满意度的保障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同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满意度得到提高和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梦想的保障则是工作环境的轻松度和愉悦度;张慧(2010)认为IT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也同时导致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以及同事间的竞争的加大。他指出大约有38%的员工认为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同事间人际关系的竞争,有34%的员工认为同事的出色工作表现造成工作的巨大压力。

张慧(2010)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把适当的员工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能发挥的岗位,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她继续指出目前认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责,以致于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大约48%的是管理人员和53%的是普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合适,但是还希望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责的34%是管理人员和39%是普通员工;张少华(2011)认为工作匹配程度、工作成就感、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可利用的资源、工作流程、工作胜任情况等都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满意度度高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也高,不但工作内容充实,而且工作过程也快乐;刘新(2012)认为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IT行业,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兴趣性、个人在工作中的发展程度等都对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具有影响作用,也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并不是满足于简单而机械的工作。

张珊珊(2007)认为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的因素有:赏罚分明的奖惩体系、员工发展机会的公平性、合理的激励制度、公平的企业制度、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业绩考核评价的公正性、正当的竞争环境、积极的工作氛围、员工工作安排的适当性、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利益分配的透明度、待遇的合理性、员工晋升的公正性等;潘纶(2009)认为领导者的风格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专制型和民主型,无论何种形式的领导风格都对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专制型的领导风格具体内容包括,单凭发号命令工作、领导独断专行、下属只能无条件服从;民主型的风格包括,尊重员工选择、允许下属参与决策、关心员工发展、倾听下属的建议、授权给下属、为员工的发展提供空间等。不利于员工满意度提高的是专制型的领导风格,利于员工满意度提高的是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张少华(2011)指出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精神、工作氛围、公司活动等,企业文化对员工积极性的激发程度、企业文化和公司业务的匹配程度、企业文化和公司战略的匹配程度、企业文化在工作中对员工的渗透性程度都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周志明(2011)认为目前许多企业对员工实行的职业生涯管理不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同时也是企业为了实现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管理目标。从员工个人角度而言,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已经变为他们衡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更重视自己的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所以建设适当的体系制度,可以让员工在工作技能、综合能力、工作知识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同时对企业的未来进行清晰的战略规划、创造员工成长的机会、提供合理的培训内容等都可以充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水平;周志明(2011)认为适当的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不但可以增强员工自信心,激起员工的工作自豪感,让新进员工减少对于陌生工作的抵触情绪,让其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去协助企业完成工作目标,而且还可以让员工可以迅速的了解公司的发展目标,掌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张少华(2011)认为企业的成长与未来发展取决于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的程度,同时员工对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员工发展的机遇可以分为培训内容的提升、职业路径的选择、晋升制度的建设等,所以企业是否提供足够和适当的培训内容、是否提供良好的员工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是否能够给予合理公平的晋升机会等都影响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通过以上研究文献概览可知: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人际关系、工作内容、领导者的风格、员工职业发展前景对于员工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关联关系。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互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研究数据的来源是第一手数据资料,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

根据李克特测量量表形式编制的调查问卷是本论文的研究工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调查对象是成品油销售方与消费方,具体分配比例为:IT行业企业的高层管理50份、中层管理75份、低层管理125份和员工250份。有效回收共计488份,有效率为97.6%,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

“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的关系、员工工作内容、领导者的风格、职业发展前景、员工满意度”的Cronbach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0.768、0.792、0.716、0.730、0.789、0.755,上述不同变量的信度数值都大于论文设计规定的最低信度数值0.6,完全符合论文设计与研究的要求。

效度分析: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因子载荷值为0.682-0.793,超过0.5,这表明变量中的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之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设计要求。研究对象通过旋转成份矩阵被分为六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调查问卷的各题目具有相对独立性,判别效度符合设计要求。

描述性分析:

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同事间的关系(4.2411),其次是员工薪酬体系(4.0485),第三是领导者的风格(3.9619),第四是员工满意度(3.8651),第五是职业发展前景(3.6384),第六是员工工作内容(3.3593)。其中应答者对于“同事间的关系”的回答得分最高,对于“员工工作内容”的回答得分是最低的。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职业发展前景(0.98146),其次是领导者的风格(0.95876),第三是员工满意度(0.91540),第四是员工薪酬体系(0.88413),第五是员工工作内容(0.87564),第六是同事间的关系(0.85701)。其中应答者对于“职业发展前景”的回答意见分歧最大,对于“同事间的关系”的回答意见最为集中。

皮尔逊(积矩)分析:自变量“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的关系、员工工作内容、领导者的风格、职业发展前景”和因变量“IT行业员工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0.587、0.592、0.462、0.570、0.558,介于0.40-0.60之间,说明这五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所有自变量相互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5~0.172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表示自变量相互之间具有独立性。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并结合对和调查问卷数据的研究分析,对北京IT行业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第一章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在此基本得到验证。即对于“IT行业员工满意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有“员工薪酬体系、同事间的关系、员工工作内容、领导者的风格、职业发展前景”,这些影响因素与“IT行业员工满意度”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同时由于只是选取了五个自变量作为研究变量对于北京IT行业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都是一个限制。

参考文献:

[1]潘纶.企业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改革与开放[J]2009.10.

[2]段丽华.我国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述评.科技创业月刊[J].2007.9.

[3]周志明.基于因子分析的员工满意度研究.科技信息[J].2011.15.

[4]陈珊.如何设计员工满意度调查.管理方略[J].2011.4.

[5]张少华.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调研探讨.市场研究[J].2011.8.

[6]刘新.中小IT企业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商场现代化[J].2012.

[7]张珊珊.浅议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现代经济[J].2007.6(6).

[8]张慧.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员工满意度研究.经济师[J].2010.12.

上一篇:社会发展理论范文 下一篇:职业素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