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报道范文

时间:2023-03-18 09:45:42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范文第1篇

本次比赛,无论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是组织工作、裁判工作,都比上届大学生运动会和2002年年度比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本次比赛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校的武术普及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次大学生运动会原定于 2003年7月举行,后因“非典”推迟到2004年。据悉,下届黑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将于2004年7月举行,仍由佳木斯大学承办。

1比10

文/管凤

如果有两种职业,前一种职业做成功时会拥有1元钱,而后一种职业做到最好会得到10元钱,你的第一选择是什么呢?你肯定会问具体情况,而且一定先问后一种职业的具体情况。

现在公布答案: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的冠军奖金是30万人民币;而在围棋界,“应氏杯”的冠军奖金是40万美元,按美元对人民币1比8。40的汇率计算,约合300万人民币。二者之比恰好是1比10。

如果又有两种职业,前一种职业做成功时会拥有10元钱,而后一种职业做到最好会得到100元钱,你的第一选择是什么呢?这次,大概所有人都会先问后一种职业的情况。答案是:“应氏杯”围棋比赛的冠军奖金是40万美元,约合300万人民币。而国外一些二流足球明星的年薪也大约有 3000万人民币。二者之比也是1匕10。

我的大个子同事对我说:散打和围棋不可相提并论,围棋和足球更不能同日而语。道理我懂。其实我并不想拿散打和什么项目比。人家“应氏杯”从1988年就开始举办了,散打王诞生才四年功夫,能“悬赏”30万人民币已经难能可贵了。我只是想借此来说明武术在体育大家族中的处境,仅此而已。

其实我觉得,真正应该比较的是武术与围棋。二者同样源远流长,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体现,用范伟的话说:我就纳了闷了,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与武术感情日深,常常使我强烈地感觉到武术的窘境,并苦苦思索其中的缘由。不可否认。历经千年沧桑的武术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问题是,如果一国的文化不迅速融人世界大家庭,则难以继续发展下去。如何发展呢?我想,最起码要有一个相对科学完善的规则吧!本单位的一位老前辈一针见血:规则决定发展方向。换句话说,你想预测一个项目的未来,就去了解它的规则吧。

回头看看武术。和柔道、泰拳、跆拳道相比,恐十白还不能说自己已走向世界,这固然与武术门派众多有关,推广哪一个拳种的确令人头疼。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众多武术拳种中,哪一个有详细的比赛规则?这一点,我们太需要向柔道、泰拳、跆拳道这些“小弟弟”们学习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终有一天,武术之花会绽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坚信!大型记录片《武林探秘》隆重推出

40集大型纪录片《武林探秘》于2004年春节期间隆重推出。这部纪录片是由广东电视台拍摄的,目的是为推动武术项目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展示中华武术的精髓。

据报道,这部纪录片于2002年开始拍摄,摄制组在河北沧州、少林寺、福建南少林、武当山、广东佛山和河南陈家沟等地拍摄了众多武术门派,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中华武术;并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陆续拍摄,采访了众多海内外武林传奇人物。全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

读者来信杨阳(河北省青县):

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自贵刊创刊之时,便―:直购买收藏。对于近二十年武术的发展,贵刊贡献不小,如成功地推出王选杰及大成拳等。其它可贵之处尚多,想来赞誉之声不绝与耳,故不提也罢。

我想说的是贵刊自创刊以来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图示问题。我认为,贵刊的图示―直是各家武术刊物中质量最差的,早期的手绘图和同期的刊物相比最差。当时手绘图质量最好的是业已停刊的《武术健身》杂志,想请你们的美术编辑找上一本看一看。而现在《精武》的图示没有虚实线,还是同类杂志中质量最差的,这方面请参照其它的杂志。

肺腑之言,难免逆耳,请理解读者爱深恨切之情。

刘珂强(山东省青岛市):

我非常喜欢《精武》,基本上每期都买。2004年,《精武》改成大16开本了,我觉得不论从版式内容、封面、实用性等力‘面都有所提高,知识性、可读性也非常强。总之,我对改版后的《精武》非常满意。但我觉得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第一,我希望贵刊的封面刊登一些青年武术家、散打明星(如柳海龙、宝力高等)或散打王争霸赛的散打天使,便于吸引一些青年读者。把老一辈武术家放在内文或中间彩页重点介绍,更便于读者领略他们的风采。 第二,贵刊应增加一个《自学天地》栏目,把一些好的拳种从初级到高级系统地整理并刊登出来,让广大读者都能从《精武》上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同时也为想学武但没钱参加函授、面授的武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天地。

林富涛(广西武鸣县):

我订阅的2004年第一期《精武》已经收到,心里很高兴,迫不及待地详细看了一遍。我认为,改版后的《精武》内容更丰富,更实用。幸亏我没有错过订阅时间!

河北沧州一位不知名的读者来信说:贵刊有一个最大但却不起眼的优点,那就是封面的设计。《精武》封面的底部印有一条盘旋着的威龙,而下面则是武术家的英姿,充分刊托出小名师气度不凡。而且,贵刊还不远万里来到沧州采访,我真是佩服这种敬业精十神。

我认为,贵刊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内文黑白页及彩页图片的印刷质量。不过可以理解,48元能买到这样一本武术杂志,已经是相当超值了。不知贵刊是否可以将所附彩页变成卡片。如果变成卡片,则可以随身携带,很方便。

刘斌(山东省莱州市):

我认为,现在的《精武》策划不很理想。一定要少登些散打比赛和套路招法。武侠小说之类的内容要增强文章的晶位和深度。

我比较喜欢走出太极技击的误区这篇文章发人深省。最关心的文章是深入探讨传统功夫的,而非单纯刊登套路招法。最关注的武术热门话题:单双、双重的认识及内劲的练法。我在习武过程中遇到最大难题和最关心的问题是:对大成拳桩功的求力、发力不明,恳请《精武》刊登这方面的文章。

最后,诚望贵社能将以前杂志上有关意拳(大成拳)的文章汇集成册发行,每年出次专辑。也可以出太极、形意、八卦等专辑,让―些没有条件订阅杂志的武术爱好者少花钱多看文章。

祝贵刊在新的一年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赵忠(甘肃省永登县):

我自幼喜欢武术,虽因不愿吃苦未曾学得几手真功夫,但对武术的热爱至今未减。

由于喜欢武术,我经常搜集一些武术―书籍去看。后来,我结识了《精武》。那是我刚上初一时,从老师那里借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精武》精华本,封面是武坛名将赵长军,封底是广州的黄慧英。翻开《精武》后,我就被其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此与《精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这次写信,主要是想给《精武》提些意见。

近几年,《精武》上许多文章的图片由原来的手绘图换成了照片,比原来清晰了许多,可绝大多数照片上都没有动作线路,这一点我觉得应当改进―下,将动作线路一同画上,以方便读者习练。

另外,我觉得《精武》可以在杂志中附赠―些小礼品,如武打明星的照片,成本虽增加几角钱,却可以吸引很多读者的日光。我们班上许多人购头《当代体育》,主要就是为了买杂志附赠的彩页。

学会选择

文/周建勇

笔者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则寓言:牲口棚里有一头毛驴要吃草。在毛驴的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大堆新鲜的青草。毛驴却犯了难:是先吃左边这一堆还是先吃右边那一堆呢?最后,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耐人寻味:两名小牧童进深山玩耍,在进人狼窝时,发现有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狼崽,然后爬上了距离不远的两棵大树。片刻,老狼寻子来了。其中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崽的腿,弄得小狼崽嗷嗷直叫。凶残的老狼闻声赶到,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崽的耳朵,痛得小狼崽发出撕心裂肺的狂叫。老狼又闻声急奔过去……就这样,老狼来回不停地奔于两树之间,顾此失彼,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饿死驴与累死狼父原因是一样的:不会选择。人有时不也一样吗?对于每个好武如痴的人来说,一旦选错了师父,就等于走错了路,难窥真功夫之门径,练几十年苦功也只能是门外汉;在街头格斗中倒下的必定是你自己。不仅练不出功夫,反而会身心疲惫实在令人扼腕。

有人这样总结说:品味人生,最大的愉快莫于过做出选择,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做出选择。因此,每个习武之人都要学会正确选择。

李大侠:每一天,每一刻,每个人都生活在选择之中,除了“选择”别无选择。

多位武友,请记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吸取本文中驴和狼的教训。

练豢随想 文/段何辉

(一)

老少狭咱相逢,

情趣水融。

忆思古风犹存,

传我正宗武魂。

(二)

练拳五十年,

深知妙无边。

凭他千般巧,

顺势便自然。

练拳与做人 文/郑健

练拳与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三言二语能够概括的。武者,“止戈”也。武术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追求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境界,为非做歹、恃强凌弱、争强好胜,无疑违背了习武的根本意义。武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无论道家还是佛家,都提倡以慈悲为怀,以善念为本。这样看来,拳禅一体、内外双修就不难理解了。

我认为,练武的同时也要不忘如何做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修炼,才能达到更高的武功境界。翻开众多扑朔迷离的武术广告,真正强调在习武同时做人的又有几个呢?如果世间真有旷世武功,我宁愿这门功夫掌握在德高望众、有道之人的手中。他们能够真正懂得习武的意义。而不屑于为名利而争斗。  习武,从做一个好人做起……中国武术协会征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

报道/文思

日前,从中国武术协会获悉,2004年11月将举办“全国武术功力比赛”。为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武术锻炼方法,丰富武术活动的竞赛项目和竞赛方式,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中国武术协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其评判规则。

据中国武术协会《关于征集全国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其评判规则的通知》[体武字(2004)16号],凡武术运动中最基本的或以武术内容为基础整理编创的,经实践验证 (或科学测试证明)确有强健身心及发掘人体潜能的作用,并具有可比性的传统功法和新编的武术功力比赛方式,皆属本次活动征集内容。

行家称,在明代问世的《易筋经》系列功法、清代刻本的《内功图说》系列功法、民国年间出版的《少林七十二艺》和《练软硬功秘诀》系列功法中,都有已符合或经整理完善或稍作编创就符合征集内容要求的功法,可供借鉴。那些锻炼和展示抓力、拧力、击打能力、对抗能力、平衡能力、敏捷能力、窜蹦跳跃能力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功法以及游戏式武术功力比赛方法,颇受征集单位重视。

本次征集的项目,应符合下述四项原则:其一,科学健康――运动方法和比赛方法应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运动规律和武术的技术规律,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而无有损健康的隐患。其二,特点突出――突出武术运动的特点、东方文化的特点和运动竞赛的特点。其三,方法简明――简明的运动方法,简明的比赛方法,简明的评判方法。其四,观赏娱乐――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供观赏娱乐也能自娱自乐。

这次征集活动由中国武术协会科研部负责日常工作。征集时间从即日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有关征集方法、奖励方法和相关事项等,在中国武术协会网站WWW. wushu.com.cn中有详细介绍。

李大侠:  您好!

大约三四年前,我练过一种以掌开砖的硬功,其中有一个动作是以掌砍击膻中穴。当时我第一次接触武术,对这套功夫并不是很理解,就开始练了。本来功法要求砍击膻中穴的同时要喷气,我只是憋气以后乱砍,而且当时我参照的那本书中画出来的膻中穴位置偏下了,所以我砍中的地方是在剑突附近。我砍了一阵子,就昏倒了。第二天,我又练了―次,也是同样的情况。这以后,我就停功了。

’  大约一年多后,我在―本杂志上看到一种内养功,就练了起来。练了几天后,开始感觉左胸不舒服,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丹田上然后我又停功了。

又过了半年,也就是前年的冬天,我练过一套丹田劲功。练了几天后,左胸的不适感加重,以致坐不安睡不稳。我停止练功,接着就四处寻医问药,而当时我并不确定这是否和练功有关。所有给我看病的医生都说是神经痛,却怎么都治不好。

又过了半年,也就是去年夏天,我又重新练功,希望打通小周天之后能够不治而愈。当我练到气感强烈,以为不久就可以打通小周天之后,又练了几天,气感却减弱了,以后就没有什么进展。然后我又换了一种内功,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一个月前,我又练一种站桩功,练功几天后,剑突到上脘穴之间很疼。我这才意识,可能到三四年前练那套硬功时打伤任脉了。

现在我想问李大侠,这种情况怎么治疗?以后还能不能再练功?

一个急需帮助的人:黄辉琦

回音壁

黄辉琦同学:

首先,练习硬功一定得有明师指点。你自己练习,难保不会弊端。而且,你后练过五种功法,未能坚持如一。既然你已经练伤了,就必须立即停止,休养三年五载,让身体慢慢恢复。如果胸痛很严重,就要找一家大医院,做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也可以寻访一位有名的中医,以中药滋补身体。

以后再练功时,一定要有明师指点,同时切记顺其自然,―觉身体有异,立刻停练,查找原因。

李大侠

草原打狼记(续) 文/曾军

上次笔者写的《草原打狼汜》比较笼统。经过详细调查,笔者最近记录了一些打狼的技术细节,现公之于众,希望同道受益。

还是那句话“久练不如惯打”。只要掌握打狼技巧,平常人一样可以降伏它们。

遭遇狼群首先要冷静,然后抓住时机,击其要害。狼一扑上来,必先用前爪抓人身体。在狼嘴未到之时,猛拧狼身,狼的肋骨即暴露出来。肋骨是狼比较脆弱的地方。狼一扑上来,双手也可从上至下反手(手掌向前)抓其头,以拇指中指用力按压狼眼眶稍下的部位,再向后向上猛扭,即可把狼颈折断。如果失去这个机会,不可慌张,双手一上一下卡住狼头旋拧,也可折断狼颈。趁狼一扑之际,一捋其身,随即以脚猛弹其下颏、腹部等处,即可将其击毙。如果狼从后扑来,双爪搭人肩膀,回手一拳砸狼面门,再向后倒勾踢狼下身小腹,即可令其受伤。

太极推手的四项原则

文/何飞光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理论的经典著作,细心研究其内容,用来指导太极推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认为,应遵守以下四项准则:

一、《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象征对立统―,由太极生阴阳,刚柔、虚实、开合皆属于此。因此,第―原则是要符合运动的矛盾法则,即“阴阳开合”。

二、推手对练是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太极拳论》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就是指动作必须符合下列四点: 1。必须“无过”。无过是“沾劲”,过则为“顶病”。 2.必须“不及”。不及是“粘劲”,过则为“偏病”。 3.必须“随曲”。随曲是“连劲”,不随而曲为“丢病”。 4.必须“就伸”。就伸是“随劲”,伸得太早为“抗病”。所以第二原则是“沾粘连随”。

三、《太极拳论》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人刚则我柔,即用“走”以诱之,同时运用顺遂之劲迫使对方变为“背”,转化为我刚人柔,用粘劲逼之。所以第三原则是“急缓粘走”。

赛事报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赛事;优化路径;里约奥运会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与发展,当代体育新闻报道水准不断提升,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受众观看比赛的渠道、参与的形式也日益多元化,除了CCTV-5作为我国赛事报道的权威电赛事直播平台之外,还有BTV-6、五星体育等专业体育媒体平台,同时很多网络媒体也纷纷加大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如乐视、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这也将中国的体育赛事报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体育赛事报道的特征

首先是体育赛事报道内容的丰富性。体育赛事宛若一个庞大的“信息场”,其中包含着赛场赛事信息、文化百科类信息以及各种娱乐广告信息。观众们最为关注的主要是赛程安排、竞赛结果以及赛场内外花絮等赛事方面的信息,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展现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是文化类信息,并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体育明星,赛事承办地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也同样是观众们需要了解的信息,上述各方面,均为体育媒体密切关注并争相报道的内容。

其次是体育赛事平台的媒介性。体育行业的赞助商、传播媒介在现如今的体育运动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一方面,赞助商具有敏锐的嗅觉,能预先对体育赛事的规模、性质和潜在受众群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对与自己利益的消费群体所相符的体育赛事做出赞助,通过商业赞助,将产品、企业形象传播到赛场内外及比赛过程始终,观众们在密切关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收这些广告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媒介会应用高科技传播技术,全方位地对体育比赛进行庞大的拷贝和远距离传送工作,使得体育赛事打破时空的限制,受众群体被无限扩大。

第三是体育赛事的受众的广泛性。体育赛事活动中的受众不但指比赛现场的观众,也包含赛场之外依靠各类媒介渠道收看体育比赛的受众。这些受众群体能够从激烈的比赛中得到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被商业信息所浸染,收看赛事的受众得到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对体育的喜爱经过对运动健儿的崇拜、关切和各种形式的支持反馈给运动员和赛事方,至此,赛事的影响力得以持续并继续被扩大。而暗藏于赛事文化中的广告信息不断进入受众的意识,引导他们对相应产品进行消费。商品销量的增加、品牌价值的增值,就是广告效果反馈的量化结果。

最后是体育赛事传播系统的复杂性。体育赛事传播过程中包括三个传播层次:第一层传播是体育赛事自身的信息传播,传播者将体育比赛的现场实况直接传递到观众,这是最简单、快捷、直接的传播方式;第二层传播是将之前现场的信息经过整合,用独具匠心的思维方式进行加工、整合,通过特有传播媒介手段传达给赛场以外的观众;第三层传播是媒介的二次传播与受众之间再传播的叠加,因为受到体育比赛信息的重复性以及赛后人们的情绪性影响,使得信息的传递具有余波作用,这会使得信息传播在强度方面有所削弱,但是传播的受众数量不断增多,也会促使赛事的影响力更为广泛。体育赛事活动原本就是纷繁复杂的,每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传播几乎都是同步的,再加上有区别的受众面,涉及程度逐层扩大,整合各个层次的传播效果、提升体育赛事信息的传播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行业的媒介技术也在不断上升,各类媒介都将如今炙手可热的体育赛事报道作为主要报道方向,体育赛事成为目前促进受众关注点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增加了体育对于国民的影响力。

二、个案分析―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首先是数据结果展示。

其次,报道数据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报道数量方面,包括图片、新闻、视频等。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三家媒体都比较注重比赛前的报道,其中央视308篇,“新浪”体育121篇,“搜狐”体育611篇。

第二,关于报道主题,央视体育对里约奥运会的全部相关报道中,其中比赛前、赛中、赛后的报道都比较均匀,主要使用客观报道的方式。报道重心放在了运动选手的素质、技能、发挥等特点和赛事的实况报道上,一般专题报道总量的56%都为这部分内容。报道角度着眼于专业性解析,报道的态度客观理性,致力为观众提供深度的阐述。这类专业化的报道策略让受众群体深入地了解了选手的表现、发挥以及结果,满足受众群体更深度的信息需求。相较于其他平台的体育媒体,用专业的眼光来报道国际体育赛事,成为央视体育的优势。

“搜狐”及“新浪”体育频道,几乎半数都是比赛预测及结果的新闻报道。对运动员的报道量并不很多,但是非赛事新闻的新闻所占比重较大,在报道与比赛相关信息时,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扩散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二者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很好地扩展了赛事报道的外延。报道很好地把体育与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融合起来,多元化的信息内容不但扩展了体育报道的内涵,还在很大程度上把体育事业与城市、国家发展相连接,为受众巧妙设置了议程,不遗余力地向他们宣传我国社会文明的繁荣发展。

事实上,像奥运会这样四年一届难得的国际体育赛事,真正可以在信息中驻足、细心品味的,不仅是比赛的过程、选手的表现、比赛的结果或是比赛的相关性的新闻事件,更多的是这些新闻事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带给国际受众群体共同关注的参照,这些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这种人性化诉求,要求媒体抓住与受众的思想、情绪、利益有关的题材进行报道,以便引起广大受众的兴趣。[1]

赛事报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CBA 赛事报道 本溪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辽宁男篮正式入驻本溪,但当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受到媒体的关注度较小。2013年,本溪获得辽宁男篮冠名权,辽宁电视台曾创下七场42次播出“三都五城”画面的记录,“辽宁药都本溪队”的名号顺利打响。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辽宁药都本溪队连续获得2014-2015赛季和2015-2016赛季全国亚军。常规赛、季后赛,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竞相直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使本溪的城市形象被重新认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CBA赛事报道对本溪的城市影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了《CBA赛事报道对本溪城市影响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回收47份,有效问卷44份。

(3)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据统计,仅2015年,有1500多人次的媒体记者来本溪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 30 家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对本溪主场的CBA联赛进行了电视直播和转播;辽宁电视台体育频道等共进行了近170场直播;新华社、《体育报》、《体坛周报》、《辽宁日报》等50余家省内外平面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新浪、搜狐、凤凰网等20余家国内知名网站进行了网络跟踪报道……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注视下,本溪这座曾经不知名的东北老城逐渐被全国人民所熟知。著名央视体育评论员苏群和刘兴宇在CBA总决赛期间曾评论本溪:“这是一座篮球装扮的城市”。新华社记者李铮深刻地感受到“小球撬动大市场”,“山城本溪正借助CBA事先转型升级”。

2.2对本溪的城市影响

2.2.1培养体育运动观念

本溪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乡镇成立业余篮球协会近百个,参与篮球运动人员达到10万人,每年开展篮球比赛进千场次。明山区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1382平方米,内设有2个标准篮球场地、1个标准网球场地、8个标准羽毛球场地,还有乒乓球室、身体素质训练室等,极大地满足了各类体育项目爱好者的需求。篮球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日趋加深,很多青少年从小就受到篮球气氛的熏陶,假期到球馆打球成为青少年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体育专业人士来说,随着选择学习打篮球的青少年数量的增加,也为选拔下一代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将促进辽宁篮球事业在未来的发展。

2.2.2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高密度的赛事宣传报道,使药都本溪知名度迅速提升,国人既了解了本溪,又知道这里正在建“中国药都”。据不完全统计,在本溪主场比赛期间,有来自全省及全国各地近15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本溪当地的酒店入住率平均增长15%,餐饮方面营业额平均比平时增长8%。仅在CBA赛事开展期间,本溪当地旅游景点到访人数平均增加15%。球迷在看球之余,也可以欣赏到本溪的山水林泉洞及冰雪等自然景观,了解到本溪不但是煤铁之城,更是药都、枫叶之都。这无疑是将体育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2.3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每逢比赛日,本溪球迷放弃了麻将与酒杯,或到现场呐喊助威或守在电视机前一睹精彩赛况。赛后他们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想法,分享精彩瞬间。CBA联赛落户本溪,不但丰富了本溪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了工作学习等社会压力,也为和谐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篮球对于这座城市已不再只是一个观赏性的体育节目,也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工具,更是一个灵动的载体,承担了提升城市品位的特殊职能。

3存在的不足

3.1 场馆设施不足

放眼全国,CBA共有20支球队,其承办球馆基本都位于人口较多、群众篮球基础较好的一二线城市,其中不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本溪属于主体育馆所在城市人口总数低于 200 万的城市。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场馆面积小、场内座位数量少成为场馆建设一大局限。

3.2管理制度不规范

季后赛的每场比赛都是广大球迷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季候赛的门票常常会出现在开售后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的情况。2015-2106赛季,辽宁药都本溪队与四川金强队的总决赛第一场门票在开售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部分球迷为到现场观赛不得不高价购买黄牛票,黄牛党借此机会大发横财。

4建议

(1)完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配套设施。本溪体育馆坐落于本溪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特殊的地理位置易造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人群大量涌入。因此,可在高速公路收费口设立球迷专用通道,专道专用,提高通过速度。

(2)出台相关措施坚决抵制打击黄牛党的违法行为,保障球迷合法权益,使广大球迷可以正常购票,观看精彩赛事。

(3)完善本溪当地及周围旅游景点建设,增设便捷的交通设施、合理规划游览线路,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游览环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本溪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世威.CBA系列报道[N].本溪日报,2016-02-26.

[2] 司成钢.体育软实力成本溪发展硬支撑[N].辽宁日报,2016-04-13.

赛事报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京奥运 报道 手机媒体

高度数字化是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超便携性、移动性是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外,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特定优势。在这种传播优势的驱动下,手机媒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报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以手机媒体为平台的手机报、手机图像和视屏、手机电视等传播形式入手,探析手机媒体在奥运报道中的应用。

一、手机报:随时随地为受众呈现精彩奥运赛事

奥运赛事期间,有庞大的人群因为工作或生活所限,处于外出或移动状态,难以及时获得比赛信息,手机媒体的彩信及短信报道几乎成为他们“观看”比赛的唯一方式。针对这种信息消费群,手机报应运而生,并凭借其突出的传播优势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在北京奥运会媒体战中,手机报以彩信与短信相结合为主要模式,以每天数条的发送频率和急剧扩大的订制用户,使影响力不断增强,一跃成为新媒体集团的“标志人物”。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中国移动推出了独立出刊的《奥运手机报》,新华网和人民网也在各自的《新华手机报》和《人民日报手机报》中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奥运专题,三家手机报的奥运赛前报道角度各异,颇有特色。

(一)中国移动奥运手机报:覆盖全面,图文并茂,亮点频出

奥运手机报推出早间和晚间赛事版,早晚各发一次。早间版固定栏目有:【奥主场】关注奥运综合新闻;【全关注】关注与奥运有关的赛事战况;【月旦评】对热点奥运新闻进行评论;【名人坊】介绍奥运名人;【服务区】介绍与读者生活出行相关的服务性新闻。晚间版以专题报道为主,总称【金封面】,每期播发一个主题,重点关注奥运中的各色人物,预测他们的赛时表现。比如聚焦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专题,分别介绍了“男子冲金队”“女子冲金队以及国外阻击团”的情况,图文配合,讲解细致。②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奥运手机报15个分项版悉数登场。它的结构是“1+15”,即以“奥运手机报综合版”为核心,针对不同收费订制用户群,开设足球、搏击、举重、跳水、游泳、水上项目、网球、乒乓球、田径、自行车、排球、其它球类、体操、射击、综合项目、羽毛球、篮球15个分项,覆盖了所有热门比赛项目。

奥运手机报的报道特色主要是体现在专题策划上,从7月下旬开始已经策划了中国跳水队“奥运梦八”、“奥运英雄出少年”、“细数多金王”、“北京奥运会落选英雄”等10多个专题,策划精良,内容集中,角度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专题策划以奥运人物为主,早间版的手机报专题也设置了“名人坊”栏目介绍奥运名人。人物报道的内容丰富,可将奥运新闻由“硬”化“软”,尤其是按主题将各类奥运人物进行串联,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晚间版的手机报推出独家秘笈:【金封面】,此栏目将奥运名人一网打尽,满足了奥运赛前读者的好奇心,在各家手机报中拔得头筹。

(二)新华手机报:清新明快,紧扣赛事悬念

新华手机报在专题设置上推出【奥运快报】播发与奥运有关的综合新闻资讯,如门票销售、场馆建设、服务保障、安保措施等;【激情奥运】预测奥运赛事情况,比如谁有可能夺得首金、未来赛事热点播报等;【今日关注】关注奥运筹备情况;【有话要说】关注各方民众对奥运的评论;【小编带你逛奥运】手机报编辑探访奥运场馆,亲身感受与奥运有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现场拍回照片并进行解说。③

新华手机报奥运赛事的报道特色主要表现在报道清新明快,节奏感强。文字简练,清新明快,短小精悍,能迅速吸引读者进入阅读状态。而且,报道分段多,表述紧凑,节奏感强,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突出赛事悬念是另一特色。尤其是“激情奥运”这个栏目,采用“提出悬念+逐一解答”的方式,与奥运赛前紧张且略带神秘的气氛吻合,容易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突出服务性是一大亮点。不仅更多地选择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奥运新闻进行报道,如银行、交通、气象资讯等,还推出了“小编带你逛奥运”栏目,编辑探访了奥运场馆如鸟巢、奥林匹克篮球馆等,还为读者介绍了奥运场馆周边有特色的餐馆和艺术区,语言生动有趣,内容详实周到,感觉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体贴,赢得了不少掌声,其报道形式和服务精神在各家手机报中也独树一帜。

(三)人民手机报:另辟蹊径,畅说奥运历史

在议程设置上,人民手机报推出【全景奥运】报道奥运综合新闻;【奥运传奇】刊登历届奥运会中的奇闻轶事;【今日话题】就奥运中的某方面话题深入分析;【奥运百科】介绍奥运常识以及观赛要点;【奥运科技】报道有关奥运的科技新闻。④

报道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推出的【奥运传奇】栏目上,专门介绍了奥运历史上的奇闻轶事及其他与奥运有关的历史故事,成为奥运报道中的“佐餐小菜”,让读者“胃口大开”。奥运历史故事轻松有趣,有些让人莞尔一笑,有些让人增长见识,颇具特色。

普及观赛礼仪是一大特色。在“奥运百科”栏目中,还介绍了一些热门比赛项目的小常识及观赛礼仪,起到了奥运知识普及的作用,也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手机电视:权威、全面、经典的电视奥运赛事报道尽在“掌”控

手机电视是手机媒体在奥运赛事报道中的另一信息传播形式。据介绍,中国移动与获得国际奥委会奥运新媒体转播权的央视国际合作,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奥运视频服务,引入了CCTV-1、2、3、5、7、新闻、12频道及其他专项直播频道等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并在第一时间抽取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方便用户按自身兴趣,自行点播,重温夺金时刻和运动员风采。

截至2008年8月19日,已有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网络用手机欣赏精彩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达到30余万小时。⑤

本次手机电视奥运报道是手机电视在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商用,手机电视已成为迅速传播奥运信息和奥运文化的新平台。用手机电视观看奥运会,这在以往的奥运会上是没有的。虽然当初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包括手机电视在内的手机媒体有着光明的未来,北京奥运会上手机电视的运用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手机图片和视频:新旧媒体、传者受者高度融合

手机图片和视频应用于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的典型代表媒体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办,央视国际、全国各地方台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互动参与项目―“CCTV奥运手机观察员”。

中央电视台通过选拔,拥有奥运会门票的一些手机用户成为观察员,这些观察员身穿CCTV-新闻频道的T恤,佩戴“奥运手机观察员”胸牌,用手机随时拍摄与奥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通过央视手机网传送至60分钟大型互动节目《今日我之最》,在央视网上也开设专栏展示全部作品。

尽管中央电视台有数百名记者分布各个赛场,但也难有把握捕捉到所有精彩画面,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在现场的专业记者难以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报道。手机观察员的任务就是将漏网镜头随时传到央视,避免遗珠之憾。手机观察员身份各异,楼云、莫慧兰、杨澜、赵文卓等文体明星都是其中一分子,另外,还有学生,普通职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摄影爱好者,也有体育爱好者,有火炬手,也有奥运歌曲创作者,他们不同于专业记者的视角,却往往能发掘到精彩故事。《浪漫,雨中观赛》《城市志愿者忙里偷闲也“奥运”》《奥运手机观察员―Greg采访美国商会员工》《求票一族》等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人们的奥运激情,视角独特,贴近性强。

除了观察员们自己寻找题目,央视网也会每天主动设置主题,让手机观察员们完成“作业”。例如:8月17日主题是“奥运志愿者的故事”,8月16日主题“寻找奥运中国红”,15日主题“激情瞬间”,14日主题“属于祖国的瞬间”等等。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提出规定动作,能够充分组织调动分布广泛的观察员,同时有效弥补视角过于分散的缺点。

“手机观察员”的实质就是利用受众自制内容,并且实现从零星使用到建立专门平台,从事后被动接收到事前主动策划,从纯业余到适当专业培训,成就了受众自制内容第一次集体亮相。受众直接参与既扩大了信息来源,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内容的贴近性。

但受众自制内容也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媒体信誉就可能受影响。因此,对受众自制内容进行过滤、核实和编辑是不可疏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Photoshop等软件的普及,使得专业编辑必须对读者传来的新闻图片格外小心。国外有媒体为此建立以下机制:一是对该新闻图片提供者进行了解,并为经常提供图片的受众建立档案;要求最好上传连贯图片,以便从连贯性中发现疑点;在上传系统中,让受众阅读媒体对真实性的要求,受众需要声明其提供内容的真实性等。

概言之,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融合了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优势,还以其特有的移动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体验。虽然传统媒体也会不断报道更新的奥运奖牌榜,但报纸、杂志出版需要周期,时效性较差;广播、电视虽能做到实时报道,但其易逝性的传播特点又使受众不易留住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互联网克服了上述媒体的种种缺陷,但也受到电脑终端的制约,不能让受众的观看做到随时随地,而手机媒体的登台将这些缺憾一一化解。所以,手机媒体的介入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奥运赛事报道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从而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细化、更加精彩的奥运赛事报道。■

注释

①www.miit.省略/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②www.省略/whatsnew/newrelease/mpaper/(中国移动网)

③www.省略/mobile/sjbcxb/(新华网手机新媒体频道网)

④people.省略/zt/mobil.省略etnews.省略/list-0-0-36338-0-1.htm(科技资讯网站)

赛事报道范文第5篇

摘 要 2015年07月,奥组委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相较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代表的赛事推广和宣传渠道已转型为以移动终端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快速的报道形式,极大改变了传统体育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不足与局限性。而冰雪项目作为我国体育起步较晚的项目,在受众群体、参与人群、宣传推广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从体育新闻报道角度分析新媒体的冬奥会报道,研究新媒体报道冰雪体育的特征、方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冬奥会 传播报道

北京奥组委在冬奥会的申请陈述中提到“3亿人上冰雪”,其3亿人口背后,是对冰雪项目的巨大市场需求。冬奥会参赛人数的增多、转播媒体规模的加强、收看人数的增加,使冬奥会正在成为新兴的热门赛事之一。

而新媒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利用平台阅读信息、传播信息,参与奥运、娱乐身心、满足自我需要的特色,打开了新媒体报道奥运的新模式。针对新媒体如何赢得更高点击量,更好的传播冰雪运动,更好的广告收益,如何占领奥运报道资源从而确立系统的奥运报道平台?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对此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新媒体参与报道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一)众微博信息的交汇

国内在2006年左右,出现许多模仿Twitter模式功能的网站,如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到2009年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围绕着社交软件的争夺战正式展开,本文研究的新媒体也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进入2011年,微博在国内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这些上升的数据背后,包含的是微博网友的海量性和活跃性,而微博呈现信息的巨量性和汇聚性,表现在伦敦奥运会期间。

(二)与微博“零时差”共享赛事信息

在此契机下,微博以其内容的简洁性、主体的草根性、转发交流的及时性、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以“伦敦奥运”为主题升温。以“奥运”为关键字在新浪微博进行搜索,数据显示从2012年7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至7月27日,新浪微博上奥运话题数量为19683918条,仅7月10日的奥运微博数量就达到315180条。根据新浪微博小秘书的官方公告显示,新浪微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与奥运相关的微博数量达到了3. 93亿条,力压Twitter,夺得全球第一,微博也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第一交流平台。微博一类移动终端,不仅满足了主体的使用和满足心理,并广泛地传播意见和看法。同时,也随着焦点话题的弱化而迅速转移内容。

二、新媒体在冬奥会报道中的运用

(一)微博即时多样报道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主旨有三点:一是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赛场资讯;二是赛事周边的花絮娱乐信息。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赛场表现89条、赛事综述/快讯68条、赛前赛后分析87条,占总比例的42%;冬奥会花絮77条、兴奋剂与赛场争议11条、人物特写54条、政府官员/名人活动10条,占总比例的26%。而从关注项目比例来看,花样滑雪50条、冰壶50条、短道速滑200条、综合项目50条、自由式滑雪35条,其余项目无上20条微博的报道。数据表示,报道内容的框架虽具有多样性,但主要的议题还是是对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倾向于告诉受众运动员的比赛状况、比赛过程、比赛细节等赛事信息。同时对于中国队夺金热门项目:冰壶、花滑、速滑等项目有格外热度,导致报道层次不均衡,缺少对冬奥会其他项目的报道,不利于冬奥会项目的推广和受众对冬奥会项目的深度认识。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报道

索契冬奥会期间的微博内容类型可分为:纯文字、文字附加图片、视频、音乐、链接五项。通过对形式的分析可知一个体育媒体官方微博的报道框架,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575条微博中使用最多的形式是“文字+图片+链接”形式,共378条占总数量的66%;然后是“文字+链接”和“文字+图片”的形式,共有92条和69条;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12%;最少的是纯文字,共28条占5% 。分析其类型可知,微博媒体善于以以多样式多类型来博文,以此来吸引粉丝的注意,当下时代被称作“读图时代”、“视频时代”,这种多种形式的文本组合正是迎合了受众对象的心理。同时嵌入外网链接,以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为主,能以微博的传播性带动外网的流量增加,同时弥补了微博只能发140字而缺少深度报道的局限。

(三)设置网络高人气话题引导舆论

新浪微博设置有相关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即用带有“##”的微博, “##”中间的内容系统设置的为话题栏目,即微博微话题。微博用户通过点击该话题内容进入该话题论坛进行讨论,同时话题也会自动整理归纳所有相关话题词的微博群,一个热门的话题可以轻松发出上万条的评论和转发,产生极具规模的传播效应。冬奥期间,@新浪体育以“李简柔'奇迹'夺冠”为话题的微博组,获得1091条评论和10109条转发,在后续报道中,@新浪体育是采取了“@”李简柔当事人微博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模式进行直播。例如“@李坚柔2014是冠军,本届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等一系列的消息,均通^微博直播互动来进行,使得微博的新媒体及时时效的特性得到展现,该微博获得5634条的转发量。随后,继续着与新闻当事人的微博互动,具有强烈情感和主观态度的措辞,能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冠军选手,从总体上很好的引发话题,提高网友互动讨论,引导舆论。

三、小结

微博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和迅捷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传播体育资讯,丰富的微博内容,并引发受众互动讨论,进行 充分发挥“一句话交流信息”的宗旨,重新定义了未来的媒体,成为广大体育迷获得新闻消息的重要渠道,对冰雪项目的推广和冬奥会的报道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中也暴露了类型多样但原创和深度不够的局限。新媒体丰富其传播模式,扩大粉丝群体,同时与相关网站合作,加大深度报道和全面信息报道,同时建立新媒体矩阵,利用大型赛事的体育明星、赛会官员、体育记者等多重主题相互互动,不断扩大新媒体辐射范围,以增强媒体影响力同时扩大盈利,能反哺赛事和媒体本身。

参考文献:

[1] 赵明明.伦敦奥运微博传播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 徐颖.新浪体育与CCTV5新浪官方微博索契冬奥会报道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李嘉明.微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14.

[4] 张春果.新浪体育新闻官方微博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赛事报道范文第6篇

今年夏天重大体育赛事格外多,欧锦赛、亚洲杯、8月份还有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咱们的体育记者也比较繁忙,炎炎夏日对他们来说更多了一分火热。两位都采访过许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今天想请你们谈谈如何搞好大型国际赛事报道。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报道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出发前,体育记者应从哪几个方面作准备?

曹:一是要做好案头工作,充分详实地了解有关赛事、各国代表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有预见性,金牌的分布、各国的优势、强项,这样才能在现场有目的地进行跟踪报道。

二是要做好先期采访工作,这是指对我国代表队的情况了解和采访。在赛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很紧张忙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接受采访,像一些对比赛成绩的预测,对比赛的想法事先就可以采访到。

三是要注意积累。积累体育知识、对各种体育项目的了解、对运动员的认识等。现在很多体育记者很年轻,比较浮躁,知识积累不够,写的报道就单薄局促。其实大家知道报道某一赛事并不能只单纯地报道那些结果性的东西,记者的稿子是否耐读,是否信息量充分,写起来是否能做到游刃有余,不捉襟见肘,这和记者平时的积累有很大关系。

四是要重视策划。报纸要报什么,重点在哪里,出发前应该和编辑部一起策划好。这样在采访中才能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戴:采访国际大赛,首先要对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历史及该地对大赛的筹备工作有一定了解。准备工作要做细,最好有一本对该国进行全方位介绍的书籍。出发之前要预定好酒店、返程机票,准备一些伤风、感冒、泻肚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包括该国使用的是什么电源插座、电压多少伏都要知道,最好还带一个电热水杯烧开水用,欧洲酒店一般没有开水。

其次是对赛事本身的准备。综合性运动会,对哪些国家和地区会是金牌榜的前几名,哪些项目估计会比出高水平甚至于会破世界纪录,哪些项目可能会爆冷门,哪些名将可能会输球,哪些新秀会崛起等等,心中要有数。

对一些主要项目的历史发展脉络也要清楚,如规则经历了哪些变化,技术打法经历了哪些革新,哪种技术类型的球队或选手专克什么技术类型的球队或选手等。

赵:面对规模大、项目多的奥运赛事,哪些新闻是需要体育记者特别关注的?

曹:金牌人物和事件肯定是不可漏掉的新闻,这是读者最关心的东西。

戴:作为中国记者,奥运报道第一要关注中国选手的动态(夺金情况、破纪录情况或创历史最好成绩上);其次是要关注其他国家选手的高水平成绩(如破世界纪录);另外还有其他突发新闻事件或与之相关的新闻。

作为地域性较强的地方日报,还要关注本省、市选手当天是否有夺金希望。在有多个夺金点的情况下,再从中挑选在国内普及程度高、受欢迎的项目去采访。世界级的高水平项目,记者也要关注。如田径场上的百米决赛、有NBA选手加盟的篮球决赛。由于电视转播较为普及,现场东西观众通过电视已知道得差不多了。文字记者的重点要盯在赛后新闻会、分析等方面。

现场采访、互联网、别的报社同事帮忙以及举办国当地报纸当日刊登新闻,都是记者获得最新消息的渠道。

赵:报纸的报道计划和重点在赛前是由编辑部确定的。但赛场形势是变幻复杂的,需要调整报道思路时,前方记者和编辑部应怎样协调关系?

曹:每天派出的记者都要和编辑部通话,后方编辑凭着自己的想象想当然不行,前方记者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做也不行,那就要注重采编沟通。前方的东西是新鲜的,但记者处于忙乱的状态,未必有一个很强的大局观,后方天天在观察,这两方面一沟通,稿子肯定会比较好。

赵:作为纸质媒体,报纸比现场比不过电视,比速度比不过网络,那么,报纸记者如何做好奥运报道,优势在哪里?

曹:文字的东西在很多时候是电视和网站所替代不了的。文字记者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首先要做深度新闻,捕捉电视镜头拍摄不到的东西。比如写人物,你写他说什么,他又说什么,那肯定不吸引人,你要是写故事,写细节,那对读者来说肯定是看点。另外还要说切入角度,没有独家新闻不要紧,但一定要有独家视角,要选好切入点。还有就是后方编辑水平,你怎样把标题作得煽情,图文并貌,策划的东西很重要。

戴:深度报道、分析报道是报纸的优势。记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为什么的地方着手作深度报道。

赵: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党报应如何在报道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曹:首先要明白,我们的报纸和地方报纸的读者群不一样,要服务于自己的读者。就像都市报和网站争信息量肯定不是对手一样,我们和都市报的竞争也要注意扬长避短。现在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读者拿到手中浏览一下题目,就不看了。而作为一张有追求有责任的报纸,我们应该做这样的新闻,就是让人家拿到手中他愿意从头到尾地读下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赵:在前方记者紧张采访的同时,编辑部应该如何体现报道的计划性、策划性,对稿件进行整合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曹:比如我们《中国青年报》这次做的欧锦赛报道。在欧锦赛开始之前,我们就开始策划,策划的主题就是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对手要做什么东西,他们的优势在哪儿,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要做什么。要扬长避短,无限地发挥你的长处,无限地规避你的短处。不要图自己什么都有,而要使自己的东西是独特的,是特别的。在这次欧锦赛报道中,我们根本就不报赛事消息,因为等这些见报的时候,读者早就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甚至看过直播了。我们着力于把欧锦赛的文化味、娱乐味做出来,让读者觉得你办的这个欧锦赛的专版有趣。比如我们有个栏目叫“魔鬼词典”,这在以前没人做过。还有前方记者发回的“回传”,其实这次我们没有人去葡萄牙,我们只有一个驻欧盟的记者在布鲁塞尔,我们就提前设计了很多题,从欧盟的角度看欧锦赛,就是欧盟总部里怎么看欧锦赛,这肯定是别家没有的,对读者来说也很有趣。再比如说,人家都做当天的东西,这在时间上我们不占优势,那我们就抢前点,像栏目“争锋”,通过人物来对即将要进行的比赛预测,等等。

赵:在被新闻记者包围得密不透风的奥运赛场,独家新闻很难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如何使自己的报道有特色,能在众多报道中胜出?

戴:在互联网、电视报道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报纸上很难有什么特别的独家新闻。当然,抓独家新闻肯定是记者需要投入的地方。但只能随机应变,不能强求。

奥运报道要有特色,记者应在分析能力、预见能力上下工夫。功底深厚的记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有时能准确地预见江山易主以及冷门的产生。如果不人云亦云,特色自然出来。

曹:报道要出特色,首先是制作过程要有计划性、策划性。要报道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怎样达到自己需要的报道效果,一步步都要有个规划,这样出来的报道才有力度。其次要有独家视角。现在报纸的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尤其对重大国际赛事,各媒体的报道肯定大同小异,找独家新闻难之又难。怎样做到与众不同,那就找独家视角。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比赛结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从另一个方面分析,谁的角度更高更新,谁分析得更独到深刻,谁的报道就高人一筹。再一点就是后期的整合制作也十分重要。前方稿子发回来,怎样在版面上表现,用图片抓人还是用标题吸引眼球,形成什么样的版面效果,这些都很关键。

赵:在《北京青年报》的倡议下,《成都商报》、《华商报》13家报纸已达成共识,在雅典奥运会报道中形成协作关系,全面共享相互的新闻资源,并已经在前期“走近雅典---奥运集训队探营报道”中进行了初步合作。最近,《人民日报》也联合国内十余家媒体在山东召开了合作会议。这种报道形式两位怎么看?

曹:有利有弊吧。好处就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报道团体,它就像一个小新华社的形式,让可利用的新闻资源充分共享。不好之处就是没有独家的东西了。这对于一些地方性报纸还是可以的,可是对于全国性的报纸来说,这样做不太合适――内容都一样,人家干吗还看你呢?

戴:这个平台肯定要好好利用。地方性报纸采访名额有限,更需要几个人联合起来作战。采访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各人均有分工,互相合作。哪个省选手有可能出金牌,便派哪个省的记者去那个赛场采访。谁较熟悉哪个项目,便派谁盯哪个项目。

赵: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频出假新闻成为让体育记者蒙羞的事情。事后,有人评出国内十大假新闻,国际十大假新闻,让人记忆犹新。那么,体育记者怎样才能既报道出赛场内外丰富多彩的新闻,又避免假新闻的出现?

曹:首先说假新闻是不应该出现的,一个有基本职业操守的记者根本不会让假新闻出现。你没有到现场,没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并且不经认真核实就敢发新闻,这样绝对是错误的。

戴:假新闻之所以越来越多,主要是记者职业道德问题。要避免假新闻,记者有时不是故意去编造,而是上了别有用心人的当。这就需要记者自己好好去分析。还有的就是记者存心去编造假新闻,以收到轰动效应。对于后一种,应当去抵制。

赵: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如何拓展体育报道的外延?

曹:以前人们老觉得体育是孤立的,是竞技,其实不是。它的外延是很广的,什么体育文化啊,体育社会啊,体育经济啊,体育法制啊,都在体育的范畴之内。做“大体育”一直是我们《中国青年报》的追求。“大体育”就是将体育与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拓展体育报道的含义。在紧张的赛事报道中,记者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不能等着到了现场再去发现什么,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事先策划、准备,贯穿融合到你的采访、写稿中,这是好办法。这次对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开拓。

赵:从以往的采访经历看,在赛事采访中,交通、住宿、上网等方面会遇到什么困难?应如何协调?

曹:记者在外采访,吃得差一点,住得差一点都没关系,最害怕的就是网络的问题。据我所知,雅典的通信设施并不是太好,这一点还真应该引起注意。我们以前都是在附近找个网吧,包下一台机器然后装上中文软件使用。关于交通,有时可以在当地租下一辆车,自己开着,使用比较方便。打出租也行,但是一般会比较贵,因为住的地方会比较远。有时为了节约经费,可以先从驻地打车去新闻中心,再乘坐班车去赛场。

戴:如果固定在一个城市比赛好办,像世界杯等要转战多个城市,在国内就要想好。像美国等的不同城市,就要坐飞机,并且在国内就要订好机票。而欧洲国家的城市,一般坐火车,随到随买。日本可坐新干线,国内大城市的驻日机构可买通票,比在日本买便宜好多。

住宿国内就要订好。一般要找能上网的酒店。日本有的酒店还能免费上网。

赛事报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里约奥运 奥运报道 全媒体 机器人记者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但是体育盛会,而且是媒体展现实力和水平的舞台。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触屏时代的首届奥运会。纵观中国媒体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可以发现,触屏时代的奥运报道与以往的奥运报道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游戏化

无互动,不新闻。面对奥运会这一娱乐盛会,当然要玩到最“嗨”。众媒体竭力通过移动端实现游戏化营销,可谓“用尽了洪荒之力”。

例如,网易推出了H5游戏――“里约大冒险”。此款游戏的设计源于不断被吐槽的“里约脏乱差”,要保障“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更有网友戏称此次奥运之行为“里约大冒险”。

游戏的规则是“请用你的洪荒之力,画一个小人”。打开游戏页面,在手机屏幕内画个小人,小人便自己动起来了,开启里约之行。用户帮小人画绳子和热气球走出“险境”,随后掉入一个朋友圈,朋友圈内的状态都围绕里约奥运,还出现点赞和评论,当小人进入一条中国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状态时,冒险结束。

此游戏操作简便,好玩有趣,整体颜色以奥运五环的蓝绿黄为主色调,巴西风情浓厚,让网友趋之若鹜。

中国江西网也在PC端和客户端适时推出“里约奥运猜猜猜”的互动竞猜活动。每天公布四道即将展开的赛事结果,题目简单有趣,全部猜对的网友有机会获得在江西炙手可热的游乐园门票。活动贯穿奥运会始终,每天吸引2万名左右的网友参与,并及时公布获奖名单,有网友大呼“看奥运还有意外惊喜,这个才好玩”。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通过开展抢红包游戏为中国队加油,并发话“但凡中国夺冠,就发一次红包!”。游戏规则为:人民日报官微中国夺冠消息一出,便及时抛出相关报道的红包链接,用户只需输入口令即可在支付宝红包页面参与抢红包。这种游戏通过巧妙将“自身夺金”与“奥运夺金”一体化,引爆了网民热情。

此外,人民日报客户端还推出参与性强的“奥运号外请你当主编”互动游戏。只要输入姓名,选择关键词,便可生成有gif动图、有音乐的H5号外,然后在朋友圈转发分享。

二、智能化

运用机器人报道奥运新闻,是里约奥运报道的一抹亮色。此次奥运会一个叫“张小明”(xiaomingbot)的记者引发媒体关注。它是“今日头条”开发的机器人,通过对接里约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发稿速度堪比电视直播。

该机器人可以通过两种文本生成技术产出新闻:一是针对数据库中表格数据和知识库生成自然语言的比赛结果报道,即简讯;二是利用体育比赛文字直播精炼合成比赛过程的总结报道。奥运期间,“张小明”主要应用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和女足等赛事报道,仅开赛一周,便生成超200篇简讯和资讯。

这是国内第一批可以报道奥运赛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也在奥运报道),在结合了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与第一稿机器人相比,“张小明”在里约奥组委数据库更新的2秒之内,即可生成新闻稿并完成。“张小明”适应选手排名、赛前预测与实际赛果的差异、比分悬殊程度等,自动调整生成新闻语气,如“实力不俗”“笑到最后”等。

此外,自动配图功能的增加使得机器人报道更加智能化。通过自动选图技术,“张小明”可以自行添加新闻配图,报道更加完善。

需要明确的是,机器人无法完全取代记者,所作报道最后的把关者还是人。“报道助手”角色才是新闻机器人的适配。尤其是在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的冷门报道中,可以配合记者完成更高效、更全面的报道工作。

三、全媒体化

2016年里约奥运会报道的最大改变在于平台多元化,此前可归结为新闻快讯、编辑特刊及视频采访三类,而此届奥运会各媒体运用“两微一端”等平台,通过做直播、玩特效、放H5,使奥运新闻大放异彩。

作为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大陆地区、澳门地区独家电视和新媒体转播商,中央电视台的融媒体报道形式成为最大亮点。同时启用CCTV-1、CCTV-5、CCTV-5+三个电视频道转播赛事,并在新媒体端、CNTV实现资源共享,央视影音同步更新,由体育频道自主研发的奥运APP也大显身手,融媒体优势一览无遗。

《人民日报》除每天推出两个版面的奥运专刊外,还通过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即时推送消息、开设演播厅直播重要赛事,报纸玩电视直播,让人大开眼界。

《体坛周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类报纸。与此前在重大赛事期间将周报改为日报的路径不同,此次奥运尝试将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以及视频直播三种平台结合起来,将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进行深度融合,并打造新闻资讯旗舰产品“体坛+”App,以全新方式出击奥运。

腾讯视频的最大亮点在于赛事直播。但限于版权,需延迟半小时开赛。对于日益增多的“追剧大军”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观感体验。不过,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下届奥运会实现实时直播应该不是奢望。

此外,体育明星做客社交直播软件也属奥运播报的重大突破,一改往日参与电视访谈的严肃画面。8月10日晚,“洪荒少女”傅园慧在映客进行了首次直播,开播半小时,粉丝量已突破800万,截至节目结束围观人数升至1066.93万人,创直播围观人数历史新高。有媒体称之为“开荒式的直播”。

四、移动化

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聚合类资讯APP纷纷开设专门奥运频道,在本届奥运会上大出风头。此外,众多传统门户网站也不甘示弱,向移动端转移已成共识。发力的共同点除了APP和手机网,还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对于没有打造强有力自由移动平台的新闻网站,在奥运报道中则比较尴尬。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国家队”自不必说,省级新闻网站利用两届奥运之间的缓冲期打造的手机客户端亦蓄势待发。即时刷新并推送重要奥运资讯,成为各地方媒体报道本届奥运的显著特点。以中国江西网为例,本届奥运会开幕前就明确了“以PC端为基础,重点发力移动端”的指导思想。

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江西网除了在PC端首页显要位置制作精美的奥运专题外,还在江西手机报和手机江西网开设奥运专区。更新和推送新闻的顺序不拘泥于先发网站再发客户端,通过全媒体采编调度中心的指挥调度,对重要赛事结果进行预判,即时备好预发消息,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奥运陕讯。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8月18日凌晨,江西手机报在所有新闻客户端中最早报道和推送了上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卫冕冠军吴静钰意外爆冷止步8强的消息,让网友大呼快速及时。

由于准备充分、调度有力,经中国江西网统计,其新闻客户端江西手机报有一半左右的重大体育赛事新闻的推送速度快于或者与门户网站及中央级网媒同步,误差控制在10秒以内,受到了用户的信任与追捧。

在移动终端已成主流媒体的时代,几乎所有媒体都通过自己的APP、微信等移动媒体奥运消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装置直接观看比赛。限于网速和资费问题,使用手机等移动装置观看直播还存在一定瓶颈。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用户有望真正体验移动设备的“随时随地”。

五、人性化

此次奥运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媒体报道不再只关注金牌。只要个性十足,只要在比拼中展露舍我其谁的霸气,都可以成为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就可以“上头条”。

8月14日晚,里约奥运女子三米板颁奖仪式现场上演最浪漫一幕,中国选手秦凯单膝跪地向刚刚获得银牌的何姿求婚,轰轰烈烈向全世界秀恩爱、秀浪漫,俨然成为玛利亚・伦克水上项目中心一号男女主角,风头劲爆!

几分钟后,所有中国媒体都在最显要的位置报道了这个“花絮”,这在以前不可想象。当秦凯单膝跪下时,全场观众都读懂了,齐声高喊“嫁给他!嫁给他!”为他加油助阵,成为几乎所有奥运报道的头条。无论现场的各国记者、观众,还是电视机、电脑屏幕前的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受众,每个人都读懂了这对中国恋人的美丽爱情故事!

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极具个性的表情、言语,通过国内媒体的集中轰炸报道和自媒体的疯狂传播,甚至也冲击到国外媒体,成为全球“网红”。英国BBC夸赞傅园慧为“最富表现力的奥林匹克明星”。

大篇幅报道中国运动员的赛场内外“有温度”的故事,成功展示成长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中国选手的全新面貌。这种极具人性化报道的背后,是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也代表了媒体对奥运精神的重新解读。

赛事报道范文第8篇

《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事件性新闻向非事件性新闻延伸,大大拓展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同时对来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进行了二度加工和深度解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深度,提升了新闻的价值,从多方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以下试作具体分析。

延伸比赛:拓展信息广度

由于电视的直观性和时段的限制,使得它较难揭示事件的背景和意义,部分事实也很难转化成画面,而网络的信息则多数来源于传统媒体,缺乏独创性。这给报纸带来了展示自己的空间。报纸可以通过挖掘画面性和动态性不强的相关事实,作为报纸独家新闻的来源,具体做法是围绕世界杯的话题将事实延伸,将动态性强的体育比赛延伸为趣味性强的娱乐新闻,将来源于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分类、整理,从而构筑起一个世界杯的信息集合。

《特刊》在延伸比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相关事实:

1、时空的延伸

时间上,将本次世界杯与历次世界杯对比,包括参赛队伍的变化,球星、裁判、球迷的表现乃至于比赛结果进行比较,满足球迷们的需求。每场比赛之前,《特刊》都要将交战双方在历次世界杯上的战绩、最近的进步,交战双方的交战记录等等详细奉上,让读者从纵向上去看待世界杯的变化。

空间上,《特刊》除每期用“前线”专栏介绍比赛情况之外,还介绍各国人民在世界杯期间的生活,以及各国传媒对比赛的反映。并且连续报道了广州进行的“社区世界杯”,报道了世界杯期间广州的球迷活动,将比赛从国外拉回到国内。

2、人物的延伸

世界杯不仅是球员的,也是球迷的,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受众的,报纸报道这样的盛会,仅仅关注参加比赛的22名球员,显然是不够的。“世界杯看球,实际上是看人”,这里的“人”,包括场上的球员、裁判,还包括场下的教练、球员、球员的家属、球迷、媒体记者、乃至于政坛名人、娱乐明星,都成为世界杯的新闻人物。

仅以6月10日《特刊》为例:《76与80的交锋!2006,谁的世界杯?》主角是参赛球员,《最后离开者最痛》主角是落选球员,《本哈克:老帅出手果然就有》主角是教练,《西斯洛普:队有一老果然是宝》主角是守门员,《网友炮轰刘建宏》主角是足球解说员,《“绝望主妇”》主角是球员的家属,《粤港迷英伦足球是殖民文化遗风?》主角是球迷,《不是扎卡维就是世界杯》主角是名人,《媒体大狂欢,超女捞过界》主角是娱乐界,《五百中国记者杀奔德国》主角是传媒,《最大牌美女记者》主角是记者。可见,《特刊》的报道对象,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界。世界杯真正变成大众瞩目的一种娱乐,“娱乐世界杯”概念呼之欲出。

3、事件的延伸

报道世界杯,当然应该以报道比赛本身为主,但围绕比赛引发的相关事件或现象也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些事件也许不具备动态性,但具备趣味性,也许与比赛无关,但依然吸引人们的眼球,如马拉多纳看球、多哥教练辞职风波,黄健翔“解说门”事件等等都属于“延伸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的报道,娱乐的效果达到了,也大大增加了信息量。

解读比赛,向信息的深度进军

解读新闻,指对于当前信息的分析与解释。①报纸可以将收集的方方面面的二手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整合,组织版面使其条理化,产生新的含义、新的价值。《特刊》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读世界杯的:

1、世界杯开战前的信息综合

开赛前一天,《南方都市报》推出《世界杯观战手册》,对本次世界杯的比赛地点、裁判、球队、赛程、现场球迷、保安、传媒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使读者对这次世界杯有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在以后的比赛中可以随时查阅信息。

2、赛前的预测,赛后的总结

《特刊》每期开辟“预测”专栏,每场比赛前都会对双方可能上场球员、可能采取的战术,比赛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每场比赛之后,又开辟“战报”、“纵深”等专栏,除详细回放比赛过程以外,还对双方的首发阵容、战术安排、技术统计等进行总结,以文字、照片、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刊登。除此以外,对于双方的胜负原因进行分析,对今后双方的走势和可能的战术调整进行预测,内容全面,力求深度,这在电子媒体上是不容易做到的。

3、请专家、球迷、明星评球

足球评论,是深化世界杯报道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报纸的优势,《特刊》每期均开辟“立场”专栏,刊登刘春、张晓舟、段嘉元三人的评论。如7月6日的《特刊》,焦点是德国在半决赛中被意大利淘汰,“立场”专栏刊登了三人的评论,分别是《当你把踢点球作为晋级手段……》《落日苍茫,力挽狂澜》和《裁判没有偏向主队》,分别从记者、球迷和专家学者的不同角度深刻地分析了德国失败的原因及比赛的走势,观点鲜明,且相互对照;而在“纵深”专栏,除了详细分析比赛的进程,还刊登了双方球员和教练对比赛的说法,以及中国足球教练朱广沪的点评。

4、把握世界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的联系

世界杯除了吸引人们看球,还在方方面面影响了社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将视角转向世界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是报纸揭示世界杯意义,探讨世界杯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特刊》用了大量篇幅介绍比赛地德国的历史、风情民俗、人文景观,介绍世界杯期间各国政要的活动,以及世界杯对经济的影响。关于世界杯经济,除分析世界杯对德国经济、对德国旅游业的促进外,还分析世界杯对其它国家经济的影响,如世界杯带动中国彩电销售的增长,世界杯造成广州房价短期下跌,等等。此外,《特刊》还开辟专栏介绍世界杯期间人们怎样看球、看世界杯对人们工作、休息乃至家庭关系造成的影响,等等,如对于“足球寡妇”现象的解剖。这些新闻,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硬新闻”的特点,也颇有软新闻的趣味性。

注释:

①彭兰,《网络新闻处理:从粘贴新闻到解读新闻》,人民网2004年12月14日

赛事报道范文第9篇

社交媒体的兴起完全打破了比赛只能观看的单一限定,让球迷看比赛同时还能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侃比赛。而在海量数据量面前,球迷不再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比赛内容产出量最大的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挖掘新的播报与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厂商与拥有重大体育赛事独播权的传统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本届世界杯的报道上,腾讯就与IBM合作,利用IBM的社交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针对社交网络上球迷关于世界杯的广泛评论、观点、声音进行实时分析,并获得对球迷关注话题、球迷性格特点、球迷独特观点的实时掌握。

“利用社交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个人性格分析模型,不同球星的典型球迷就被清晰地勾勒出来。球迷画像功能让看球的人之间可以互相了解。”IBM中国研究院信息分析研究部研发总监苏中说。不仅是球迷的兴趣爱好,连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都刻画得十分详细。与球迷画像进行比对,鉴定自己的真球迷“含金量”已经成为腾讯网上球迷众多热门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让球迷的声音得到实时释放。不同于传统调研,利用IBM的语义分析技术,系统可以对社交网络上海量的球迷声音进行分析,判定其对不同球队或球星的态度,从而实时呈现社交网络上真实的球迷支持率。虽然没有投票,但每一个球迷的观点都已经被听到、被展现。“这是一种实时的支持率的分析,在赛事报道期间我们也熬过夜,但是却没有看过一场比赛,为了保持大数据分析的实时、顺利运行,别人在熬夜看球,我们在看看球的人。”苏中说。

大数据分析技术让球迷在网络传播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的同时,也让新闻传播更具针对性。通过IBM的社交大数据分析,腾讯对球迷关注热词、热点话题、关联话题进行分析,可以让编辑实时掌握球迷关注方向,并在报道的第一时间制作有针对性的内容。不仅改变了报道内容上的传统单向式的传播,实现了与受众的良好内容互动,也解决非体育专业媒体在解读过程中缺乏深度、专家点评不靠谱等现象。

而以球迷画像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特定球迷群体的分析让腾讯网可以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受众的需求与特点。这种受众群的细分为腾讯网当前与未来针对不同受众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策划与营销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社交大数据解决方案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IBM大中华区全球咨询服务部高级经理郭树勇说。社交成为企业了解用户需求并与用户进行互动的主要工具,而随之产生的大数据正影响着企业的转型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做得好可以导致很精准化的营销策略出台,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

赛事报道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 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了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还需向西方学习。要尽量做到客观报道,同时,要注重运用写作方式与技巧,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

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 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2] 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2.?

[3] 马建国 马桂花.《新闻英语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上一篇:赛事新闻范文 下一篇:乳化沥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