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5 09:40:26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1

关键词:微课;岗位培训;教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23-05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性分析

微课(Micro-lecture),是目前国内较为新颖的教育技术研究热点,是以“微”为标志的现代传媒技术下的重要概念之一。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微课进行理解和阐释,因此学术界对微课的定义描述不一。对微课的描述,主要存在以下观点[1]:

黎加厚:“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郑小军: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张一春: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胡铁生: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和“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生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中国微课大赛: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虽然在微课定义的描述上有差异,但可以看出在内涵上有许多共同点,表现在“以视频为载体,集中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技能点,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短小,教学用时短,教学活动完整”六个方面,其特性集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短小而具体、用视频媒体呈现、结构良好”三个方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有力实践。因此,微课可以这样描述:微课是就单一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视频媒体直观呈现,以使学习者在教学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快速掌握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目的。

二、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思想

传统教材的建设往往以学科为本位,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关注度较低,教育以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为主。以微课作为方式方法建设教材,关注的是岗位知识点或者技能点,其教材建设追求的是理论的应用性和岗位实践的操作性,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关注度较高,教育以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符合岗位培训目的。而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往往由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和呈现,因此,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应变学科体系的建设为行动体系的建设。由于行动体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构成,培训教材是以微课作为方式方法,因此,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可用微课呈现,若干具体行动构成的一个完整行动可看作由多个微课组成的一个教学微单元,若干教学微单元组成基于微课的培训教材,如表1。

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思想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一个教学微单元而言,内容单一具体,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编制起来较为快速,若增加了新设备,增添了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进入教材和课堂,满足培训教学中应急响应的需要。二是以微课作为教学形式和资源呈现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性更加明确,其时间短的特点,使得媒体较为容易编辑制作。三是以微课作为媒体资源的教学,时间较短,能够有效保持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四是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教学内容突出。

每一个教学微单元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次微课也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美国著名的首创“一分钟的微视频”课程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认为,在微课中,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另外,要对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微课类型、微课脚本设计、微课制作准备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前期设计,以保证教材建设的有序进行。

三、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方法

按照教材建设思想和结构设计,教材由若干教学微单元构成,教学微单元由若干微课构成,因此教材建设需要关注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和基于微课的教材内容呈现方法。

1.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

基于教学微单元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可依据表2模式实施。

根据表2,教材建设可按照以下十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了解岗位工作对应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将必需具备的岗位操作技能进行细致地设计、划分和规整梳理,形成若干个教学微单元。按照从急需到一般、从重要到一般的原则,将若干教学微单元进行顺序排列。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微单元知识和技能,编制出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将每个教学微单元的编号、名称和教学目标添加至“教学微单元”栏目中。

第二步,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微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按照知识点和能力点,对教学微单元进行细致划分,划分成多个微课。按照从急需到一般、从重要到一般的原则,对微课进行顺序排列,连同编号和教学标题依次添加至表格相应栏目中。

第三步,认真分析每一次微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编制出具体明确且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编制的教学目标添加至微课的“教学目标”栏目中。

第四步,依据微课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每一次微课的岗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岗位理论知识合理贯穿或者融汇到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编制中,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将编制的教学内容添加至“教学内容”栏目中。

第五步,为突出岗位培训的实战性,对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尽量使教学环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将设计的教学环境添加至“教学环境”栏目中。

第六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确定微课类型。将确定的微课类型添加至“微课类型”栏目中。

第七步,根据微课类型特点,对微课进行精心的脚本设计。脚本如同电影中的剧本,需要精心构思和设计,一般需要单独编制,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编制完成的脚本设计文件添加至“微课脚本设计”栏目中。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第八步,根据微课脚本设计,对微课的制作进行前期准备。将要做的准备工作添加至“制作准备”栏目中。

第九步,结合前期准备,对微课进行制作。包括素材的搜集、处理与制作,多媒体信息的合成等。由于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制作完成的微课文件添加至“微课制作”栏目中。微课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第十步,针对微课内容,编制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考题与操作题。将编制出的思考题与操作题添加到“思考题与操作题”栏目中。

第十一步,根据通用教材的格式设置,以及艺术字、插图等媒体信息的优势,制定出详细而又明确的教材编制格式要求。

第十二步,根据表2中构建好的教学微单元、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与操作题等内容,按照教材编制的格式要求,利用Word软件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文字教材。

第十三步,按照文字教材结构,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Flash等多媒体合成软件,将表2“微课制作”栏目中的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形成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电教教材。

2.基于微课的教材内容呈现方法

教学微单元包括名称和教学目标两个要素,微课主要包括教学标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微课类型、微课脚本设计、制作准备、微课制作八个要素。根据教材构建思想,教材内容由行动体系构成,而行动体系由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构成。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需要关注以下九个方面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一是微单元名称的编制要求。一个微单元通常包含多个微课,因此,微单元名称应该是该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向学生指明学习的内容或者范围。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微单元要表现的特定内容,力求简洁、高度浓缩。比如焊接冷裂纹试验方法。

二是教学标题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精炼、最简洁的词语经逻辑组合表达教学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可将教学要进行的行为或途径契入标题,关注行为方式的表达:采用动宾式结构描述,强调做什么,比如,话说网络安全。采用提问式结构描述,强调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采用主谓宾式结构描述,强调具体某一件事,比如,焊接钢管的螺纹连接方法。采用问答式结构,强调某事及解决该事情的方法,比如,什么仪表既能测电压又能测电流和电阻?万用表。

三是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后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者效果的描述。对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描述,通常采用可观察、可检验、可操作的句子,使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来陈述或描述。可从三个要素考虑进行编制:一是行为。指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够做什么,能够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比如:柱型散热器组对。二是条件。指明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环境或条件因素。比如:两人一组,在20分钟之内完成10片柱型散热器组对。三是标准。指明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比如: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合格。这样,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目标举例就是:两人一组,在20分钟之内完成10片柱型散热器组对,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合格。

四是教学内容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教学内容的编制要突出岗位操作技能,用于指导操作的岗位理论知识是合理贯穿或者融汇到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中的,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聚集岗位操作技能,以岗位操作技能的操作方法为主线进行内容描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二,关注岗位理论知识,将岗位理论知识点恰当地贯穿到操作技能的内容之中,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第三,强调岗位操作注意事项,将完成操作特别注意的或者需要说明的事项,恰当融入到操作过程当中,或者作为强调内容附于操作过程之后,解决“不应或不该发生”的问题。微课“结构良好”的特性集中体现在课程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编制,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快速引题。快速引入微课题目,使学生知道马上要学习什么,并能够迅速产生兴趣。该部分描述上要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简洁明了。若朗读这段内容,时间可控制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第二,清晰而简练地表达教学内容。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阐述。阐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内容的层次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主线要明确,内容要简洁且客观准确,能使用句子的不使用段落,能使用词语的不使用句子,能使用一个字表达的就不使用词语。语言上也力求通俗易懂,语句最好朗朗上口。若朗读这段内容,最长时间应控制在八分钟以内。第三,干练收尾。教学内容表述完要迅速进行总结,总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要到位,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若朗读这段内容,时间可控制在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总之,按照黎加厚教授观点,教学内容的用时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五是教学环境的编制要求。要明确地列出传统教室、真实场地、模拟真实场地三种教学环境中的某一种环境,列出教室应具有的条件,场地的位置和应具有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列出教学中所需教具准备等。

六是微课类型的编制要求。微课根据展示形式划分,分为录制屏幕式、实景拍摄式、动画虚拟式三种类型。微课类型的编制要求,就是要列出每一次微课的具体类型。微课类型可从以上三种类型中进行选择。一次微课一般只对应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给教学的创新性赋予开拓的空间。比如“管道工识图基本知识”微课,微课类型可设置为:录制屏幕式。

七是微课脚本设计的编制方法和要求。微课脚本是制作微课的基础和前提。一部完整的微课脚本,可以使教师(制作人)有步骤地、较为轻松顺利地制作出一节微课。微课脚本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微课类型,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构思、设计和编制。微课脚本设计可参考表3和表4的微课脚本设计模板进行编制。

模板中的“微课名称”,是指表2中微课对应的教学标题,“内容”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划分而得到的多个小片段内容,“画面”是指小片段内容的媒体表现,“景别”是指画面主体占画面空间大小的描述,“教学反思”是指教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设计的表格文件要进行单独保存,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可采用“微单元X_微课X_文件名.文件扩展名”的形式呈现,比如“微单元1_微课1_神奇的蒙版脚本设计.doc”,便于对微课的教学支持资源进行有序整合。

八是制作准备的编制要求。制作准备是根据微课脚本设计对微课制作进行的前期准备。对于录制屏幕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和恰当的媒体素材,制作出精美的PPT课件;对于实景拍摄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进行视频画面的拍摄,收集有价值的视频素材;对于动画虚拟式微课,需要依据微课脚本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能够反映真实情境的虚拟动画素材。由于媒体素材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已准备好的媒体素材文件添加至栏目中。素材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

九是微课制作的编制要求。微课制作是对已准备好的媒体素材,按照声画同步的基本要求,进行再创作,生成微课文件。由于微课制作过程更加繁琐复杂,因此在该栏目中不需进行过程描述,但要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文件添加至“微课制作”栏目中。微课文件包括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可采用“微单元X_微课X_文件名.文件扩展名”的形式呈现,比如“微单元1_微课6_冒泡排序法.mp4”,便于对微课进行后期整合,使生成的电教教材中的微课有顺序地排列。

参考文献: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2

关键词:微视频;设计;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701 提高微课创作水平的意义

传统课堂受时间地点限制,知识点多、内容冗长,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实际、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弊端。微课是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全新教学方式,以教学视频为主,也叫微型课堂,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观看学习,微课具备短小精炼、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

2 微课的特点

微型化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微”字是其核心特征。包括时间缩短化、类型多样化、容量缩小化、内容具体化、创作趣味化、传播多样化和反馈及时化。

(1)时间缩短化: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至8分钟,相比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间大大缩减。一节微课讲解的知识点1至2个,这样不仅照顾了微课时长,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避免时间冗长而缺乏学习耐心。

(2)类型多样化:微课视频的教学方法和类型按讲授方法区分常用的有:讲授类、启发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教学方法和类型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其分类不是唯一的,需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断的在发展,我们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3)容量缩小化:微课视频的传播和应用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或下载到终端设备播放。为了流畅和便于存储,在兼顾画质的前提下微课的视频文件及相关资源需要控制文件的容量大小,一般二百兆以内。

(4)内容具体化:微课的内容设计要围绕主题开展,通过案例学习、过程分析、演示实验等方法,具体讲解一个理论观点、一个仪器使用、一个实验流程、一种学习方法等。总之,微课主题鲜明内容精炼,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难点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

(5)创作趣味化: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微课创作涉及到诸多专业知识和设备技术。人人可以参与创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熟悉的内容做成微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微课的设计与创作经验和相关技术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6)传播多样化:微课文件的格式和传播形式多样,视频可以是mp4、flv、wmv等格式;利用网络平台和设备终端进行访问学习,包括MOOC平台、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终端、实时通讯软件、微博等。

(7)反馈及时化:微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互联网,学习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并且能即时的讨论交流,包括微课质量的意见反馈和学习心得。

3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1)建立高水平的制作团队。微课的设计制作,不是一个部门或个人轻易完成的。包括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网络及相关设备的建设;教学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和培养一支以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兼具创新力和执行力的专业人才为主体的优秀团队,这是微课创作的基础条件。

(2)微课制作的准备工作。微课制作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硬件包括性能优良的计算机、录音设备、摄像器材、拍摄场地等。软件包括premiere、Photoshop、Flash等。创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能熟练使用硬件和软件。

(3)微课设计与制作。首先、微课视频教程设计前应明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系列微课程的制作更要整体构思,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编排,遵循教学规律,精炼明确。制作前要详细编写微课教案和制作脚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意在笔先的原则,这是微视频课程的创作核心。

其次、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和教学方法。微课的制作类型和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确定,内容形式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微课的设计思路是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并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好的创意和策略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重视制作过程及质量。微课的创作要严格按照总体设计执行,积极统筹协调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从顶层设计到人员培训、从制作过程到后期编辑、从意见反馈到修改完善,每个环节都要严控质量。

4 微课的应用及评价原则

教学效果和用户的正确评价是评判微课建设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注重应用和完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设计制作到应用实践的各阶段都要做好评测工作,微课开发初期可制作样品给专家、学生评测审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和方法严重偏失的问题,做好意见反馈和分析并及时修改完善,包括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学习效果与感受、设计与创新程度、画质音效等等。不同类型的微课,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微课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

5 结语

微课的发展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学习体验的变革,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微课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和信息共享。微课的目的是讲授知识和创新学习方法,其制作水平得益于大量的创作实践。微课的建设应重在内涵,形式语言是外化手段,要遵循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提高微课的设计和创作水平是推动高校微课建设的核心课题。

参考文献:

[1]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2]王靖主编.数字视频创意设计与实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敏,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06).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3

关键词:微课程;数据结构;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6193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22303

0 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主要探讨在面对实际应用问题求解时数据的逻辑组织、计算机内的物理实现及相关操作的实现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还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1]。通过课程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组织、存储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对于即将从事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的兴趣及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由于课程概念抽象、算法繁多,不少学生反映课程学习难度大, 不易理解和掌握。如何在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教学课时有限、课程教学难度大等约束条件下获取最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值得思考。本文从分析《数据结构》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师多年的授课经验,通过以微课程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总结出其适用于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实施方案。

1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理论教学枯燥晦涩,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材为依据、教师为主体、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期望通过灌输将知识“塞”进学生脑袋,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收消化知识的能力。此外,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按照预先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表组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仅仅通过简单的课堂问答和作业练习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效果。随着学习进度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课堂听讲专注度下降,作业敷衍了事,教学效率低。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稍有改变,PPT课件结合板书的教学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但部分算法仅靠教师讲解代码分析,缺乏动态变化的直观性效果,且多媒体授课存在信息量大、学生听课期间认知负荷重、理解困难等问题,阻碍了对知识的建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1.2 上机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效率较低

目前,《数据结构》课程上机实验教学流程为:①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课堂上利用少量时间进行介绍,学生动手编码调试,教师巡回进行答疑指导。实验任务设计一般以课本教材为主,与现实问题结合较少,难以吸引学生兴趣;②由于学生在先修的程序设计课程中所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当面临数据结构多个功能函数调用的算法要求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并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验课时有限,而部分的实验内容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需要花大量的课余时间来研究分析,学生没有做到这点,造成问题堆积。

同时,由于每次实验教师仅靠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和算法编码进行成绩评定,没有很好的监管机制,少数学生在自身无法完成程序设计及任务调试时,就复制或“借鉴”他人的报告或代码,企图蒙混过关;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态度认真,但因为细节原因调试程序失败,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自我放弃,程序设计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2 基于微课程的《数据结构》教学探索

2.1 微课程概念与特点

微课程又名迷你课程或微型课程,是将原有学科课程内容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进行分化,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对应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微型系列化课程体系。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2]。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了“MicroLecture”的概念[3],从而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程的全面系统化研究。李玉平教师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胡铁生教师倡导的微课理念、可汗学院的微教学视频等,促使微课程成为“微时代”网络化课程中崭新的一员。

目前对微课程的定义很多,不同学者有自己的解读。刘明卓等[4]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余胜泉等[5]研究者定义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无论何种定义都强调了微课程的几个特征:信息技术成为首要的载体选择,移动终端成为学习的主要平台;微型的碎片化学习内容设计;多种学习情境的灵活应用等。

2.2 微课程研究理论基础

研究微课程教学模式过程中,主要理论基础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具有的学习、发现、经验的潜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去激发自身潜能,求得自身充分的发展[6]。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融入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7]。学生在自身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理解新信息,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开展教学时应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创设与学生契合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协作平台。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各项教学要素,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使相关教师和学习者消耗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 《数据结构》微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微课程设计包括4个阶段: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拍摄录制及后期制作。

3.1 选题阶段

微课制作时需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在备课期间,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知识及技能起点、学习风格和态度等),从而合理设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微课的知识点。如《数据结构》课程绪论章的知识点分析如表1所示。

在进行选题时需遵循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教师要在众多知识点中进行分析筛选,如基本概念中的“数据”、“数据项”等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讲解清楚;而介绍数据结构的作用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鼓励学生采用猜想与验证、迁移与类比、交流与辨析的思想来完成,无须做成微课。

通过对数据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绪论章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表2所示。

3.2 教学设计阶段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做到:教学对象分析深入细致;教学目标清晰可见;教学内容制作充实严谨,深入浅出;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详尽和有趣地诠释知识,激发学习者兴趣和思考。

数据结构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应与具体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式进行讲授,如队列的知识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排队现象,图的遍历可以结合对当地的旅游路线设计等进行讲授,便于学生理解;而算法设计部分则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动态演示系统、Flas积件等方式,让学生有直观化的学习体验。

3.3 课件制作阶段

微课制作方法有多种,但大都需要有良好的课件支持。制作课件的常用工具是PowerPoint,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精选美观大方的设计模板进行制作;文字大小适宜,方便学习者辨认阅读;每张幻灯片突出一个主题,对关键字进行精炼标示,方便学生记忆;选用合适的图片,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和体验,丰富讲述事实和内容;通过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功能设置动画效果,动静结合,给予学习者动态感、空间感的美。

3.4 微课拍摄录制及后期制作阶段

在微课视频制作之前,需要进行慎重的媒体分析,选择最优化的媒体组合。微课视频可选用PPT演示加配音的形式来表现,设计时结合动画演示,教学效果较好。当然,拍摄时还要适度考虑艺术设计,如场景布置、教师的衣着打扮、镜头表现等。

脚本设计是制作微课程的重要环节。以“头插法创建单链表”这节微课为例,其脚本设计和教学过程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经过上述过程的设计、录制、剪辑与包装后,微课已初具雏形,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观看评价后,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改后将资源组合后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习者课余时间学习使用。

4 《数据结构》微课程教学效果

教师利用学习博客及QQ群将学习材料(微课视频、课件、大纲、Flash积件等)共享给学生自学,通过作业、答疑、讨论等各种辅助学习活动启发学习者思维,加深理解,解决知识难点。微博、QQ群聊天及短信等交流平台的使用,使师生、生生关系日益融洽,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温馨和人性化。

经过两个学期的课堂实践,微课程既实现了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又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场所。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对于一些课堂理解不够深入的内容得到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上机实践也可以通过相关微课程提前学习,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程序设计,编程水平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有了较大改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而言,微课程的引入必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微课程的应用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连续统一,是一种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按需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未来教育中,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得到更好的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厚群.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 李汾娟.基于微课程的“三维建模技术应用”教学设计[J].武汉职业学院学报,2016(3):6770

[4]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5] 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 李真.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9899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4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56-02

微课作为一种以教学重难点为中心以视频录制方式来开展教学的新模式,所录制视频长度通常仅为5~8分钟,视频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有关重难点问题的诠释等。微课因具有较短的教学时间,因此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认真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基于当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教师需将教材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紧密结合,将微课教学形式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伴随当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普及,公共计算机课程已然成为高校各学科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通识课程,此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第一学年。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力,使其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尽管公共计算机在各类高校中已经开设多年,但仍然存在有如下问题: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简单应用媒体资源、Windows系统操作及上网等,当仍然有一些学生入学之前较少接触计算机,但在自主学习欲望方面比较强。2)缺乏多样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当前,较多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长久获取学生兴趣及注意力。

2 微课概述

1)微课。微课乃是依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针及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把视频当做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全程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重难点为中心所开展的教与学,时间通常为5~8分钟。因具有较短的教学时间,因此,能够在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注意力曲线点,获取更加教学效果。2)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应用微课的可行性。①恰当抓住学生注意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较难集中全部精力持续、高效地完成知识学习过程。而微课教学凭借其自身所设定的较短的教学时间,充分运用教学视频时间,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细分,从中找出重难点,且融入到教学视频当中,学生在简短时间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微课教学形式与教师长时间知识讲解存在较大差别,不存在枯燥感,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②微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可重复性强,学生可通过多途径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另外,还能较好的转变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至此,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运用,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较快达成教学目标。③微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较多的知识点,教师把原先复杂、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经过细致化分,将其转化成若干小的知识点,然后再将这些小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各微课均对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基于此,把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及教学环境有机融合,构建多领域、多架构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立一个资源有序、内容完整及主题突出的系统化、结构丰富化的资源应用环境。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微课能够将其所具备的辅助教学及演示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3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

3.1 制作微课

根据微课所持有的专属化特性,建立以计算机基础课为基础的微课教学系统框架,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与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活动作为开展教学的主线,而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尽早完成知识的消化,方能为微课教学模式下优质、高效、和谐学习环境的形成与构建提供充足保证。制作微课需从如下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细分知识点。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所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即综合性实验内容与验证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而言,其主要是通过详细、深入的讲解或介绍各个章节的操作步骤,以此来开展实验,而对于综合性实验而言,其主要可划分为PPT的制作、操作系统的应用、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及文档的排版等。2)撰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需制定更加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设计的效率、结构与质量。在微课程教学时,需依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所制定的目标与需求,以及在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上的策略,开展多元化协调。至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依据之前教学实践来完善。另外,还可基于教学技术层次为着眼点,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各实践环节作为注重点,将原有理论知识充分结合于实践教学。3)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当将上述步骤完成之后,便可着手教学内容的录制工作。在录制时,需合理把握录制时间,将录制时间控制在5~8分钟。录制内容需简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不要有太大的储存量,要方便学生拷贝与存储。4)后期编辑。完成微课录制之后,后期裁剪与编辑特别重要,不仅能够改善与抹除微课录制当中的瑕疵,而且还可实现整个画面协调感的增强,通过在微课当中添加音乐及适宜画面,使得整个微课更为丰富、美观,整个微课的画面效果更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3.2 围绕微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5

关键词:农村高中 微课开发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5-02

1 农村高中微课开发与实施的现状

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微课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模式的课堂频繁呈现,但大多数农村高中受限于自身条件和师生水平,微课的开发与使用受到极大的制约,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落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农村高中缺少微课平台及信息来源,鲜有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而专家指导可以迅速提升制作的理论水平,提升微课制作的高度和广度,开阔教师的视野,引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农村高中缺乏专业制作技术的培训,缺少先进的设施设备,缺少动手实践经验,缺乏团队的合作意识。

1.2 教师参与少,微课资源少、质量不高

农村高中大多数教师不适应科技的发展,愿意学习录制微课的教师自然少之又少,能够顺利完成录制的教师更是难能可贵。部分教师甚至不愿意改变当前状况,微课录制的方式方法以及理念有待提升学习,故而造成微课资源少,微课质量不高,内容散碎,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

1.3 学生分层差异较大,学习需求不同

农村高中学生分层现象明显,由于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需求多、广、杂。同处一个班,有同学自学就懂了,有同学需要上课听讲才能弄明白,也有同学课后还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基础差的同学需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理解,例题重在解题步骤以及方式方法上;成绩好一点的同学,需要在学习思维上加强训练,多练习一些变式训练,对题的内涵反复挖掘,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可以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度,主动寻找练习进行处理。

1.4 内容散碎,缺少平台,学生使用习惯差

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农村学校微课资源不够体系,学生没有使用微课视频辅助学习的习惯。微课是针对单个的知识点或方法的视频,学生很难真正有所收获,使用系列微课可以不断地对统一主题思想进行强化,逐步提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微课制作以后,是教室课堂上统一放,还是放在学校网站上,还是放在APP上,要考虑学生愿意接受的路径,学生喜欢张扬的性格,要有个性化的APP,要有易于操作的界面,要有能够互动的朋友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微课的使用中,家庭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农村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没有及地的更新观念,对于基于微课的视频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清晰,学校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孩子在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时,学习过程得不到监督,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

2 农村高中微课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2.1 学校提供保障,搭建平台

(1)学校提供支持,搭建平台,选取部分骨干教师、电脑技术好的教师组建团队,组织愿意学习微课制作与翻转课堂案例实践的教师,创立“华润易课”培训班,学校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给予培训保障。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定期展开微课的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互相促进,内外皆修,及时掌控最新的动态,全面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

(2)走出去。走出去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走出去开阔眼界,一有高层次的专家培训,就组织老师们前往学习,积极参与微课相关主题的培训学习。经费有限,就先派部分教师前往,“取经”回来以后再教会大家,大家轮换着出去学习,团队的水平自然得到共同提升,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前沿方法得以传到校内,融入教师之中。第二层意思是走出去交流,当取得了一定成果时,还要找适当的机会走出去交流,以期取得更快的成长。近两年,“华润易课”培训班共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8次,成员作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获奖19人次,其中参加省市微课大赛共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受邀开展学术讲座15次,其中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作专题讲座1次,为四川省“省培计划”作讲座1次,为成都市奉献高中精品课程培训5人次,视频专题讲座《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收录成都市继续教育网,受邀到各个学校单位作讲座10次,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3)请进来。邀请微课制作方面的专家、同行到该校进行培训指导,一是邀请专家作微课设计的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好的微课重在O计,设计是微课的核心要素,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理论的高度、逻辑的高度,精心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然不落俗套,高人一等;二是邀请精通软件制作的专家作软件技术培训,使得大家掌握微课录制软件的基本用法,降低大家对学习软件的恐惧心理,提升大家学习制作微课的兴趣;三是将优秀的微课作品请进来,并邀请作者现场说法,分享优秀微课的诞生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直观感受高大上的微课作品,从中汲取经验,以供自我动手实践时作参考。

2.2 资源整合,业精于勤

(1)教师资源整合。北京市朝阳区高萍老师曾说:“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老师。无论课程标准的理念多么先进,无论教材的编写多么精美,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微课亦是如此。组建教师团队,优化团队成员结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好工作计划。名师引领把关,骨干教师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创作录制脚本,专业人员实施录制,做好后期视频剪辑,收集学生情况反馈。

(2)教学内容整合。要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使得教学内容专题化、序列化、层层递进。先要建立知识框架,根据知识体系划分不同的知识点或者是方法,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与方法采用不同的微课录制软件和录制方法,引用网上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整合,采用主题+知识点+例题+变式训练的方式,提升内容的深度和拓展性。一个系列的微课突出一个主题,一节微课突出一个知识点或方法,优选例题、变式训练,提升教学的精确度和针对性,达到精准扶“贫”。

(3)学生层次整合。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采用分层教学。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情况,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学生及时反馈使用情况,便于教师进行改良。

2.3 家校沟通,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这就要求人们要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家长的督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和教师采取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相互弥补,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微课;教学设计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有一定的理论体系而且实践性强。通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掌握电子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电路元件设计、搭建电子电路。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不好,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微学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学生的习惯,一次只学一点。为“微学习”量身定制的课程就是微课程,简称微课。微课要求形式多样化,具备灵活性,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1]微课构建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性的自助式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提前呈现出来,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微课资源丰富,对于学习上存在的难点、疑点,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形象生动地讲解,更好地阐述问题。微课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适应个性化、深度教学的需求。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都界定了微课,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微课的时长为5~10分钟。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微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微课的主要特点如下: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使用方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设计力求精致。[3]微课的讲解可结合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录屏和实景拍摄等方式来制作微课。

三、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微课的设计需考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小而完整的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提供齐全、实用的教学资源,宜采用简洁的授课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设计还需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鼓励学生钻研课程的重点,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微课的开发流程如下: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课件,拍摄上课过程或使用录屏软件对讲解过程进行录屏,编辑视频,输出视频。下面重点介绍“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仿真”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制作。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数字电路部分的重要内容,三人表决器是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会设计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能使用Proteus软件完成三人表决器电路的仿真。教学重点:第一,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二,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教学难点:根据逻辑表达式完成逻辑电路图的构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的讲授过程如下:本次课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播放《出彩中国人》视频,进行“任务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课堂总结—习题布置”的教学环节。第一,播放《出彩中国人》中的一段视频。《出彩中国人》是大家熟悉的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有三个评委,他们共同决定选手是否晋级。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出问题:如何为《出彩中国人》节目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第二,提出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三个人各控制A、B、C三个按键中的一个,按键按下表示同意,否则为不同意。三个人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意,表决通过,指示灯亮,选手晋级;否则,指示灯不亮,表决不通过,选手被淘汰。用与非门实现上述功能,使用Proteus软件实现三人表决器电路的仿真。第三,对任务进行分析。任务的实质是用三个按键控制指示灯的状态,可以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任务:第一环节,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二环节,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验证电路的正确性。第四,实施任务。第一环节,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介绍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四个步骤:1.分析逻辑功能要求,将生活的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字电路的语言,确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并定义相应的逻辑状态;2.列真值表,在不同的输入情况下得到相应的输出;3.根据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并简化表达式;4.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得到三人表决器的组合逻辑电路图。第二环节,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在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三人表决器电路原理图。在Proteus软件中绘制三人表决器电路原理图,步骤如下:1.选取按钮(button)、二输入与非门4011、红色发光二极管、四输入与非门74LS20、电阻等元器件,选取电源Vcc和地。2.放置元器件,设置各元器件参数。3.把各元器件用导线连接起来。4.电路功能调试,观察调试现象,当按下其中任意一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不亮;当按下其中任意两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亮;当按下三个按钮,红色指示灯亮,实验现象表明电路图能实现所需功能。第五,对本次课进行总结,本次微课讲解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介绍了三人表决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对三人表决器电路进行了Proteus仿真。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微课的制作

首先,收集好素材,包括文字、表决器的图片、电路图、《出彩中国人》的视频,制作课件。其次,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对课件的播放、《出彩中国人》的视频以及三人表决器电路的Proteus仿真过程进行录屏。最后,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添加字幕、片头,进行视频的输出。此次微课的学习学生的接受情况良好,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会设计三人表决器。微课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信息处理技术,制作的微课应具有良好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微课还使得教师的备课更富有针对性,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东海.基于微课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6(3).

[2]赵玲艳.初探微课在中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轻纺,2015(8).

[3]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王岚,张一春.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5).

[5]解璐斌.微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5(11).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7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 微课 设计、制作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6-02

一、引言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课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进行过程完整、综合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以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场地、时间、会计人数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限制,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设计与开发微课资源并应用于会计实训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为实现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起源于国外,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首创,称为“一分钟教授”。他认为老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他的观点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微课声名远播。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得也迅速。从2010佛山教育局启动的“微课”资源建设征集与应用活动,到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全球的“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传统课堂推送到每个人的身边,让学习变得便利容易,微课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微课具有时间短、占用流量小、内容形式灵活、课程主题性强、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应用与意义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所涵盖的财务知识点多,如果完全没有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难以正确完成。此外,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诸多因素的局限,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传统会计实训教学的问题,它的作用与意义在于:第一,微课不但知识点明确,而且时间最长不超10分钟,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第二,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崛起,手机学习、网上学习已日渐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微课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第三,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若遇学习疑问可随时登录微课平台提问,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学习效率高。第四,与大模块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制作简单、重点突出,占用流量小,上传与下载易于操作而尽显优势。

四、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会计实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分为对企业的认知、会计工作内容的了解、建账、日常业务的处理、登账、对账与结账、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纳税申报等系列项目。每一项目包含系列专题子项目。L庾酉钅康纳杓凭哂幸韵绿氐悖菏紫龋主题鲜明、侧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其次,表现形式多样,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娱乐性的要素,提高学习者兴趣,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再次,内容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条理性,易于学习者学习与掌握;最后还增加了与专业相关内容,例如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专题按实训知识点导入――实践动画演示――最终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的顺序进行内容安排。专题项目还设计了在线作业、测试以供学习者复习巩固。

2.《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制作。《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主要采用PPT+录屏的形式进行制作。授课老师先将专题项目内容制作成PPT:设计PPT时,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配以准确、恰当的文字;综合考虑颜色、字号、字体与相应图片或动画之间的配合;难点、重点的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符号进行标注,以达到提示学习者作用。项目内容设计要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另一方面,在录制微课讲解过程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的录制环境,老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流畅、平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要使用网络或不规范的用语。此外,微课插入柔和音乐作背景音乐,制作效果更佳。

3.《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教学应用通过微课平台实现。首先,教师将设计与制作的《会计综合实训》微课上传并至微课平台,然后学生便可利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依据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各项教学管理,包括课程作业的布置、测试与批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与测试。再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指导、交流、讨论一系列活动。此外,微课平台还有资料下载、学习笔记、话题讨论等模块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课程学习的辅助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以“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为例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与设计。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与审核是教学的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与规范地填制记账凭证的实务操作能力是教学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工作态度是教学的情感目标。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设计。“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按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内容设计:第一,通过动画小故事复习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记账凭证的概念、格式、基本内容,明确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第二,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记账凭证的类别以及不同类别凭证的填制要求。以动画的形式示范记账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摘要、凭证编号、金额书写要求、签名盖章等要素填写标准与规范,并同时讲解强调记账凭证需记录真实、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书写规范、填制及时的填写要求。第三,展示一张已经按标准填写完整记账凭证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了当地认识与了解记账凭证的正确填制。第四,为了解决学生填制过程中的误操作,在讲解凭证填写后,以图片列示填制凭证错误的解决方法。第五,总结归纳记账凭证填制的要点与要求。整个微课设计内容紧凑,重点难点突出,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资源的制作。“记账凭证的填制”专题微课按上述顺序步骤的设计内容制作成PPT后,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微课时长为3分09秒,老师平稳、柔和的讲解并配以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微n更有吸引力。另外,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配套编写的在线作业、课程测试与微课视频同步上传至微课平台,方便学生复习与巩固。

3.“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的教学应用。“记账凭证填制”微课系列资源包制作好后,上传至微课平台。目前上传使用的课堂安排于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多种功能管理模块,例如课程资源管理、课堂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数据统计、师生互动等模块。老师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创建新的班级,每一门课程有唯一课程代码。学生通过“加课码”加入班级,便可分享老师上传的微课学习内容。老师通过公告栏最新课程,通知会自动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学生即可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微课并完成在线作业与测试后,老师便可在线批改,运用师生互动平台功能私信告知学生作业情况并提供更详尽的学习方法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利用平台数据统计管理的功能,老师能及时统计分析学生学习、作业、测试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实时数据资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在平台上提问,与老师或同学作交流与讨论。所有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方便快捷。

六、结语

《会计综合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众多的财务知识要点,而且还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财务技能。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课时与实训场地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设计与开发《会计综合实训》微课资源不但顺应了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能丰富教学资源、以学生为本位、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会计综合实训》微课内容短小精悍,容量小及上传下载便利、易于制作,应用于实训教学比起大颗粒的“网络课程”更显优势。目前《会计综合实训》微课课程内容还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以期更能适应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会计专业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编号GDJY-2015-B-b121)]

参考文献:

[1] 沈于琛.微课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3

[2] 丁慧琼,陈芳.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在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4):71-74

[3] 朱彬彬.高职会计课程微课设计与应用――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409-410

[4] 赵荣敏.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3):72-73

[5] 夏迎峰.微课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106-107

(作者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原南华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篇8

【摘 要】在微课程建设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与微课教学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入手,依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五个环节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同时,结合武汉市中职英语微课竞赛作品实例,对每一环节进行具体阐释,为该领域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微课;中职英语;教学设计;ADDIE模型;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1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微课在中职英语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现有的微课资源来看,缺乏规范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目前微课程的短板。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保障,本文旨在运用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相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中职英语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实例,探索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模式。

一、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与ADDIE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通常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需要体现“短、小、精、悍”四大特点。短,是指视频长度短,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这是依据约翰·梅迪纳《让大脑自由》提出的,听众保持注意力的时长为10分钟的规则。小,是指主题小,视频只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强调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微课的定义及其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从确定选题、内容及教学设计方案,到微课制作,后期加工,最后到在线,评价反馈等,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都需要系统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型做支撑,如此才能确保开发与制作的整体性、动态性及优化性。

ADDIE最早为197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如今,ADDIE模型已成为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ADDIE模型分为五个阶段:分析(A)、设计(D)、开发(D)、实施(I)、评价(E),其中,评价既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又贯穿于所有阶段之中,见图1。

ADDIE模型,作为通用教学设计模型,代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已被公认为解决教学设计需求的有效系统方法。因此,能够满足微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将两者结合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基于ADDIE的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根据ADDIE模型,结合教学设计理论,本文尝试构建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其中,为了便于实际操作过程的清晰,将评价作为独立的阶段置于最后,尽管在每一阶段中都需渗透形成性评价。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也将细分为不同的子步骤。

1.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客观要素和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对任何选题目标的分析都需要考虑语言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一些教师在选择语法项目教学时,过于突出句法知识的传输,而完全忽略了运用,并不符合大纲精神。

客观要素的分析包括对学习者和现有资源的分析。学习者通常是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学习兴趣较为单薄,在认知风格、多元智能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考虑普遍状态的前提下,教师也需要重点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点与基础。同时,分析学生在学习该微课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先前知识。尤其注意,微课也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游离于整个单元学习之外。现有资源的分析,指衡量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环境资源,甚至技术支持等。

需求分析,考虑制作该微课的目的。对中职生而言,大部分为就业需求,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有一定差异,同时,少部分学生有升学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填充现有客观要素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鸿沟。

2.设计阶段。在充分而全面的分析基础之上,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媒体形式等。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根据大纲要求,通常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与策略等四个维度来描述,并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描述学习者在语言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一节微课程只能集中解决或突破一个问题,不能单纯地将45分钟课堂的所有目标直接移植到微课教学中来。教师有必要在课程的开始用简明的语言直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罗伯特·加涅曾提到,教师不应该假定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或是让学生去猜测,而是应该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

微课时间短,在教学流程上更需要结构完整、顺序合理、安排紧凑,过渡自然。为了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需要体现“激活—输入—控制性训练—非控制性训练—交际性的语用活动”这样的流程化设计。教学流程通常包括导入、呈现、练习、运用和结束五个环节。在微课程中,以上核心环节应有所体现,但可根据实际需求各有侧重。一些教师会因为时间限制,而省略导入、总结等环节,这种做法并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优化。

设计媒体形式,指根据现有资源与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设计微课传输形式,包括微课的表现形式、制作工具、辅助教学资源等。如用于个人日常课堂教学的微课,可以直接用手机进行拍摄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用于参赛或广泛的作品,如有资金和技术人员支持,可选择专业拍摄,如缺乏这一条件则可以选择录屏。这里列举出常见的微课类型、表现形式与相关工具,见表1。

3.开发阶段。开发阶段通常包括微课件的制作、教学材料的编制、脚本的设计等。该阶段也需要渗透形成性评价,即开发原型,检测、评价效果,进一步完善等。

微课件的制作基于教学设计,与常规的课件制作要求相仿,其中尤其需要注意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通过图、文、音、动画、视频等,模拟或再现酒店、商场、公司面试等各种场景,在语境中呈现语言、训练语言和应用语言。例如,在《基础模块一》“Unit6 Would you like to order?”这一单元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有关的餐厅词汇,体现“做中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理念,以制作菜单为主线,在导入环节就使用了视频,呈现一个餐馆因为没有好的双语菜单而带来点菜失误的幽默小故事。真实而生动的视频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对教学活动形成了良好期待。

在教学材料的编制方面,主要指开发辅助教学材料,如微练习、微反馈等。所使用的核心教学材料仍然应该是国规教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最后可以适当提供练习内容。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大纲》的理念,设计交际性、任务型活动。在《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3的语法项目There be句型的操练中,有教师运用教材提供的两幅卧室图片,开展spot the differences(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使用there be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描述两幅图片的差别。以游戏形式为主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单纯的语法选择题或句式转换练习等。

为衔接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脚本的设计至关重要。详细的脚本能够使整个微课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便于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微课制作的效率。根据卜彩丽提出的设计模板,结合中职英语普遍实际设计脚本模板,见表2。

4.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指教师在实际教育场景中应用微课程。微课程可应用于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供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或是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或空间、博客、优酷等公共服务平台,或是学校、区、市开发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如武汉地区有“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供教师微课程。

5.评价阶段。评价需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有利于促进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质量提升。教师在微课程推广之前,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用,通过自评、同行评、专家评,看教学设计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发现问题,修改完善。此后,可以选取学习者样本进行微课程试用,看能否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微课作品可以从内容、技术、效果三大方面来评价。内容方面,选题为学生需要或者喜爱的话题和内容,并具有典型性。教学设计上应该主线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大纲》理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技术方面,指微课程材料规范、技术应用得当。微课程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无干扰学生学习效果的无效因素。尤其是当教师自行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支架等辅助工具,避免画面抖动、画质不清等问题。另外,视频声音要清楚,语速适当。一些教师在录音时,容易带入嘈杂的背景音,或是讲解声音太小,这些需要注意。同时,微课制作方法需要灵活、实用、新颖。效果评价方面,强调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

微课程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征,以及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满足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做支撑。本文在论述微课特点、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首次结合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念,提出了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模式,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整个模式流程,并辅以实例说明,为国内今后一个时期的中职英语微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8).

[2]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美)约翰·梅迪纳.让大脑自由[M].杨光,冯立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向明.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

[5]李君.运用ADDIE模型进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4).

[6]王笃勤,侯冬梅.在教学设计中实践新大纲的教学理念[J].教育与职业,2010,(21).

[7]赖蓉莎.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上一篇:教育政策论文范文 下一篇:实训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