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4 11:42:33

财务预警论文

财务预警论文篇1

论文提要摘要:从企业产生财务困境的角度出发,介绍当前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并做优劣对比分析,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引言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新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他企业自身新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个企业高管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财务角度,结合当前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探究的成果,探索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途径。

二、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结合国内外一些企业走上了“绝路”的案例,通常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产品销售或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收回资金的数额不确定而引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长期以来,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之中。

2、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摘要:首先,企业在筹资时未能把握好负债规模、利率和期限,使其在银行或其他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堆积,负债累累,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不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不足﹑速动比率过低引起的。

3、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对内或对外有关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原投资额不能按期收回,或根本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种危机主要是企业不能准确预计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导致决策失误形成的,这种失误严重时直接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常过度扩张引起的财务危机在国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是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

4、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5、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股利分配率过高,虽短期可刺激股价上升,但却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阶段具有潜在性、不易发觉,而到了质变阶段往往又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如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正确猜测,把企业的财务危机消除在最初阶段一直是一个值得思索、探索的新问题。综合国内外实证探究成果,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定企业是处于破产状态还是非破产状态的一种猜测模型。一元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对财务困境企业提出预警。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探究就是Fitzpatrick所做的单变量破产猜测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利用单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指标,很难具有代表性,很轻易造成以一带全。因此,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很小。

2、多元线型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猜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元线性函数模型中应用最广的是Z分数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定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Ohlson第一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破产猜测。他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分割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摘要: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

4、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也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数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值,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推算出来的多元概率回归模型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和上面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主要是利用P值的大小作为判定企业破产的界限。

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通过非财务指标建立的,主要是将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还可以克服统计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具有处理自律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而且可以处理非量化的变量,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预备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练习,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正是因为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样性,因此企业在决策财务预警机制时具有多重可选择性。

1、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猜测财务指标。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在急速扩张阶段就得注重负债规模的大小,那么就得更多地考虑用负债规模来进行财务预警。

2、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数据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数据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3、企业应当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征,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征。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和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4、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主要包括正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机制和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平安和完整,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财务预警论文篇2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FinancialForecast),又称为“财务危机(危机)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1财务预警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1.2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3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1.4提供对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1.5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2财务预警的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失败,以提高管理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进行监控预警,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尚未出现时或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可依据此揭示财务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避免沦入ST、PT的行列;对于准备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关注预警信息寻找到宝贵的“壳”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财务预测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防止坏账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法律人员来说,可以据此更为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做出判断,避免因未能准确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2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

自从1997年东南亚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各项研究表明,除了经济、金融体制和腐败等深层次原因外,引发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经济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因此就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2.3从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态势下,亚洲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现金流量的危机,是资金短缺的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一是公司过度负债的筹资观,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和大肆推进国际化的投资观。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东南亚企业早已潜伏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曾经名噪一时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夜之间神话般的破灭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最迅速的牺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并早做处理。

2.4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财务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适时、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企业参与国内竞争的形势,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现今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证监交字[1998]6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时,证券交易所应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特别处理的规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近年来,证监会对一批ST公司的处理也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以起到警报器的作用,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普遍存在财务结构脆弱、财务控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存埋下隐患。“生存重于利润”、“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越来越为企业所认同,它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居安思危、安全理财的重要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财经研究,2001,12.

[2]尹侠.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网,2002,1,3.

[3]杨保安,季海,徐晶,温金祥.BP神经网络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之应用.预测,2001,2.

财务预警论文篇3

一、实时驱动型公司的涵义

所谓实时驱动型公司,就是能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的公司。这类公司运用网络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最敏锐、最及时、最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实时的信息成为整合整个公司经营过程的驱动力量,增强公司的决策、控制和预警的能力。实时驱动型公司通过建立虚拟、整合、实时的供应网络获得竞争优势:“虚拟”意味着供应网络的所有元素不一定都存在于公司之内;“整合”是指实时驱动型公司内的每个系统、客户和合作者是通过实时驱动信息技术基础连接在一起并相互沟通的;“实时”是要立即、同步地满足顾客需求;“供应网络”把上述三个元素恰当地组合在一起,解决客户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首先,实时驱动型公司必须改变使用信息的方式。公司的信息系统应是一个活跃的价值激发器,能够及时地将信息分配给组织内最需要信息的部门,而不是把信息看作储存在数据库中等待被挖掘的被动资源,更不是被主人吝啬地收藏起来的财宝。公司内从实时信息分配系统中接受信息的人越多,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有技能、有知识的雇员也就会越多。其次,实时驱动型公司必须保持出众的竞争灵活性,以便在全球经济中提高其市场份额,巩固其地位。保持竞争灵活性,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保持抓住新机会的能力,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第三,实时驱动型公司将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客户、合作者的层面上,通过建立对客户、合作者十分有利的关系,实时驱动型公司经常被认为是“客户的企业”——和客户希望的一样。

二、成为实时驱动型公司的路径

1.信息技术(IT)的升级。上市公司转变为实时驱动型公司,这种转变表现为公司行为的变化,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变的成功与否。当然,公司的文化也必须转变,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IT则无法实现从上市公司到实时驱动型公司的转变。IT是上市公司转变为实时驱动型公司的首要驱动力。占有和使用实时信息是实时驱动型公司制胜的优势所在。如果信息技术是适合某项工作采用的技术,它将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在寻求IT解决方式之前,应首先考虑公司想要达到的结果。只有当公司有坚定的目标时,公司才有可能利用IT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这种转变必须完全与上市公司的战略相一致,尽可能贴近顾客,推行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并使它与其他信息资源整合。具体方法是:从公司内外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召集讨论会,广泛征集意见,从信息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到销售信息交流的负责人,从IT行业的资深专家到熟悉顾客群的精明老练的营销员,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对公司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建议,这是迈向真正转变的第一步;然后,对那些评价和建议做出辨证的分析,进而形成一系列最终的公司目标,确定IT升级的需要,再选择机器,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目标。

2.管理意外。实时驱动型公司的基础信息技术将所有知识的原始信息整合为一个共享信息系统,这些原始信息原本分散在公司未连接的主机、数据库、客户和服务队列中。将信息由被动的要求或回复形式转化为主动的“公布或预订”模式,实时驱动型公司向每一个员工提供全面、实时、连续升级、为客户设计的信息,使每位员工的工作集中于价值创造。实时驱动型公司基础设施能重复地唤起员工对重大事项的注意力直到他们对此做出反应,提醒员工处理特殊案例,而把日常烦琐的事务留给计算机,这就是管理意外。

要解决管理意外的问题,需要考虑技术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必须准确、自动地捕捉意外。如果自动化部分只处理非常基本的事务,意外就会过多。而自动化越先进,意外管理就越有效。二是自动化的程序必须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数据来决定意外情况。如果没有实时信息,管理意外的收益将大打折扣。

3.摆脱繁重的数据游戏。实时驱动系统从公司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应用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作为一个多用途的工具,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此外,通过一个公司接口,这个系统可以将内部信息和有价值的外部信息整合在一起,对项目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4.采用开放网络系统。在封闭系统中,如“供应链”、“联合体”等,存在着欺诈、偷懒、追求安逸等弊端,而开放系统则有更多的机会。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系统,当今商业社会也是开放系统。实时驱动技术基础使封闭的私人计算机系统变得开放,并使其能够交谈、教学以及互相学习。虽然开放系统对猛烈的竞争风暴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卫措施,但它为所有想参与竞争的人铺平了道路。

5.运用集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资金流,是对资金计划、筹措和使用的有效管理。上市公司的运营效果和效率最终是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的,因此,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的结果也必然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要使财务预警真正做到全面、实时、准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上市公司运作的所有业务环节必须与财务系统紧密相关;②上市公司运作的所有业务的过程状态都必须实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系统中;③财务结果必须尽快反馈给上市公司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决策,改善业务和管理,提高绩效。

传统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方法,无法真正满足上述条件。笔者认为,由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的最佳途径是运用集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因为该系统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集成性:财务和上市公司的设计、生产、供应、销售等业务环节是完全集成的,业务和财务一体化运作,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都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而且财务管理始终是ERP核心的模块和功能,财务管理将实现与上市公司外部的相关环节的集成。②共享性:所有的原始数据都是一次录入,多处共享。③实时性:每一个作业都会实时反映,每一项控制都会实时得到结果,每一份报表都会实时生成,每一个决策都会实时做出。④精确性:每一次作业是准确的、可量化的,流程不能随意改动,同样的数据就会产生完全一样的报表。⑤面向流程性: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并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

6.崇尚诚信事实文化。实时驱动型公司需要一种使公司完全沉浸在诚信事实的文化氛围。公司高层必须努力使员工相信,困难的事实经过一段时间比圆滑的搪塞更具价值。例如CEO必须表明,尝试一些创新的事物失败了,也比忠于陈腐的现状强。事实上,实时驱动型公司意味着批评浪潮的结束。问题绝不是“这是谁的过失”,而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实时驱动型反馈机制的实时本性使得从失败中学习不仅更迅速而且负面影响较少。当公司误入歧途时,高层管理人员就可警觉到什么地方错了,并立即改正,同时学习并把教训传授给公司里的其他人。

三、实时驱动型公司的扩展:互联网

成功使用互联网的关键是将互联网看作实时驱动型公司的扩展,而不是一个附加品。最好的办法是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广泛、动态的信息平台(引擎),为客户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一种方便的途径,而不仅仅是建一个网站。引擎不仅仅是一个站点,它可以灵活地将多个程序、信息来源和系统整合在一起,或有条理地展示出来,这就是实时驱动型公司开发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网本身并不能使公司更具竞争力,因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并不一定是低成本的,而且并不能自动地使公司更具盈利性,关键在于公司必须努力使互联网为自己服务,使其变得便宜和高效。

互联网和移动信息设备相结合的关键在于可以为客户“随时随地”服务。互联网使得公司可以扩展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的范围,并将他们纳入公司的事件流程中。如果某一上市公司是实时驱动的,并且通过引擎设备向外界展示,它就可以成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必要的核心信息技术的转变,可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展示公司优势。

四、实时驱动型公司的知识管理:扁平化结构和学习型组织

20世纪80年代网络化的个人电脑增强了企业家的能力,并且使公司的结构扁平化,中层管理者减少。中层管理者的历史角色是充当信息传递者,现在他们的工作被机器替代了,其数量的减少也就不可避免了。中层管理者减少的一个负面影响是长期积累的机构管理经验和技能的大量损失。这些经验和技能就是“智力资本”。近几年,信息技术通过知识管理在努力重新获取、重新部署这些智力资本。强有力的知识管理成为实时驱动基础设施的一个有益的副产品。

财务预警论文篇4

1.财务预警模型运用不成熟

我国的企业在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统计数据,由于运行环境的不同,使得财务预警模型根本不能适用我国企业,原因是我国企业发展晚,存在规模小、计准则尚没有与国际接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模型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方面脆弱,而与国外成熟的金融环境区别明显。

2.企业没有财务预警模型相关的人员与技术

由于没有相关的人员与技术支持,使得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自成体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新,同时由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及使用也非常单一,仅仅通过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完成,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企业的现实状况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来,使得财务预警模型的时效性非常落后,准确性差。

3.现金流量指标少

我国企业往往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改进、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使得财务预警模型中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个极其重要的指标,这往往是企业能否构建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在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中相关对策

1.扩宽数据渠道

我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大都来源于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不准确,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比美国,还不够成熟,样本容量比较小,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得到不断改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在构建了财务预警模型之后,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理论,需要不断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来提高财务预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比如从非上市企业等方面着手进行数据收集。

2.将企业所有管理信息都纳入财务预警模型中

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财务预警模型也是基于企业管理特点,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存在或将要产生的财务失败风险信息全面保存,不应由财务部门来独自完成,需要和企业的其他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共同完成,包括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信息,诸如生产、销售、采购等全方位实物量信息也纳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系统当中,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功能的集大成者,反映企业与同行业相比的差异情况,提供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的信息,真正发挥其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企业诊断的重要工具,以此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对是对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全面分析,

3.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自己的经济特点,与西方的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财务预警系统研究成果不能完全复制西方的经济模式。对于我国企业,需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环境及实际需要而定,对财务预警模型进行新的操作,对相关权数进行合理调整,对财务指标不适用的进行舍去,增加能反映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研究出适合国内企业的评价标准。西方的Z值模型与ZETA模型中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没有现金流量这一指标,而现金流量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企业能否构建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关键,企业的现金流入和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成正比,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快速发展,所以我国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设计、改进、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同时增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使财务预警模型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对于原始的财务指标存在不适应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将其进行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始的指标,并从中选取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以确保财务比率指标的科学性,使其更具备实际运用的价值。

财务预警论文篇5

一个企业如果处于产销脱节、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其现有到期债务的状况,或者企业现有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净资产出现负数,则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导致企业形成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升降,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者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因财务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变化引起的,但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面目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为防止企业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及相关利益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既可能是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由初显到加剧乃至不断恶化的过程。设立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监控、预测,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能够帮助有效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全面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决策,优化国有资源配置。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建立一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立相应的风险提示制度,对监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绝大多数财务危机都是可以预测的,而且都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财务危机预警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测、识别、报警以及预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监控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现金流量情况、资本结构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

为使危机预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预警组织机构,其日常工作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承担,如财务部门、企管、企划部门;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只有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高效的预警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预警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的分析其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在财务危机原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启动处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

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除了应有理论上的科学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完善的制度体系、严密的制约机制、严格的风险监控、高效的事后核查外,还必须符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完整性、针对性、周期性、社会性以及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国有企业可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和必须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领域,存在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存在国有控股企业;三是涉及到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优进劣退。因此,国有企业不是一种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不能用一般企业的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考虑到企业一般适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点。

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除一般企业具有的纯市场竞争功能外,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国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一定要力求完整,要力争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二是要做到表内和表外相结合,既要选择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指标,也要考虑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期货股票、担保抵押等表外指标。

要从横向和纵向把握好几个控制的关键点。横向要针对国有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即主要把握好投资、筹资、应收账款、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纵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反映、预测、决策和控制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主要选择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率等指标;对于贸易类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或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现金流,可主要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特征。如企业在初创期,企业现金短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是常见现象,不能就此轻易地判断企业的失败。而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本应现金充沛,负债减少,而企业此时如果出现了现金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了。同样在企业的衰退期,报表中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都开始下降,有的甚至逐渐转为负数。

不仅考虑到国有企业本身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监督管理,要与国有资本出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相结合。各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后,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监督的有益补充,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机地融入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之中,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之间的“双向预警”。

财务预警论文篇6

关键词:财务预警 财务指标预警 财务指数预警 回顾及展望

一、财务预警及其方法研究概述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主要有统计预警、模型预警和指数预警三类方法,分别通过设置警兆指标、建立预警模型和构造指数体系进行警情分析和预报。

统计预警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研究的早期阶段。Beaver(1966)提出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1968)运用多变量判别法提出著名的Z值模型,周首华(1996)等在Z值模型的基础上创立了F分数模型。模型预警研究方面,预警模型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从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发展。Ohlson(1980)最早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财务预警,发现利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等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6.12%。Odom和Sharda(1990)首次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显示该模型的辨别率极高。杨淑娥等(2007)以上市公司被ST前两年和前三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中长期财务危机识别能力。陈磊等(2009)用时间序列判别分析的方法估计财务比率的演变过程,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模型构建公司财务危机的动态预测模型,实践表明预测效果良好。孙晓琳等(2010)基于Kalman 滤波理论,考虑财务比率在时间序列上的趋势性和历史数据对结果的影响, 构建了财务危机的动态预警模型。指数预警研究方面,相对于前两种方法,目前的文献较少。张勇(2006)在回顾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将财务指数运用于财务预警中的观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预警个体指数进行分析,建立房地产行业财务指数预警模型,测度样本企业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张友棠(2008)认为指数预警是建立在统计预警和模型预警之上的一种以定量预警为主的综合性预警方法,提出了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理论上阐述了三维财务风险预警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财务指标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无论是采用哪种财务预警方法,财务指标都是财务预警研究中最基本的变量。不同类型的指标所含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关系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效果。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上,先后经历了传统财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和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国内外学者早期的研究通常使用常规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速度等,作为预测模型的变量进行财务危机预测。随着研究的发展,财务指标不断扩展,现金流量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Beaver(1966)基于财务报表比率,对危机和正常企业的个别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认为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4个指标具有较高的区别。Deakin(1972)的研究中较多的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负债、现金/总资产等。鲍新中(2007)把企业的现金流量从构成上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然后从现金流量的数量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两个方面来选择预警指标。陈磊和任若恩(2009)采用Wann-Whieney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剔除共线性指标,最终选择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对数增长率、固定资产/总资产4个财务指标。刘先伟和陶萍(2011)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7个类别的财务指标中,采用AIC信息准则进行辨别,各选一个指标,共7个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模型的构建指标。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学者开始逐渐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Wiiliam在1968年的研究中加入股票收益率指标。研究发现,股票收益率指标和财务会计指标的预测并不完全同步,但综合这两种指标进行判断,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率。Marquette(1980)认为大多数以财务比率为基础构建的预警模型将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判别效果也会退化。为改善这种状况,他建议在构建模型时将长期宏观经济指标考虑进去,如通货膨胀率、景气变动指标、利率、产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指标。Elfoumi和Gueyie(2001)以1994-1998年间的92家加拿大公司为样本,以董事会的某些特征(如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任等)为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除财务指标外,企业董事会的构成与结构也可以解释企业的财务困境。姜秀华(2001)引入了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总经理持股比例等非财务变量;张建(2004)选用了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二位一体性、内部董事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总经理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反映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指标。目前来看,学者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指标、股权结构指标、市场价值维度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等。

综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于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预警研究成果丰硕。然而,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成果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乐观,财务预警模型的高判别率并未转化为现实中的高预测率。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经营实体,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信息并发生财务关系,以获取和配置资源,保障持续经营。因此,企业的财务危机除了受企业内部运营与管理的影响,还与外部宏观经济的波动密不可分。另外,财务预警是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需要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才能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当前,理论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指数研究在发挥会计信息重大决策预警作用方面的重大学术价值,相比微观指标的使用,指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比较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集中趋势;指数十分直观,易于使用,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该指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财务指数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在财务预警研究的早期,主要借鉴企业破产理论或生命周期理论,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技术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即传统的统计预警方法,停留在"指标判别"预警上。近年来,随着财务预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边缘统计学科的不断渗入,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截至二十世纪末,国内财务指数预警研究领域尚处一片空白,亟待学者们认真地加以研究。陈静宇(1993)探索性的将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领域的经济景气分析与预测方法引入企业微观经济领域,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剔除时间序列的季节变动和部分随机变动因素,获得反映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财务指标。显然,初期的企业经营周期波动及其预警主要停留在具体财务指标波动的预警上。21世纪以来,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赵德武(2000)初创性的提出基于指数平均加权法编制财务经济指数对企业财务经济进行监测与预警。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测财务经济运行过程,识别其所处的景气状态,并预测财务经济运行过程可能的发展动向。

此后,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数预警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借鉴宏观景气监测理论,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并以指数的形式反映,财务景气预警方法应运而生。陈磊(2004)在实证分析企业景气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分别建立了各景气调查指标的扩散指数(DI)和综合衡量企业景气状况变动的合成指数(CI)。然而,由于企业景气调查是基于企业家对企业运营情况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做出的经验判断,虽然能够较为全面提供反映企业景气状况的丰富信息,但人为的判断主观性较大,降低了预警的效果。王恩德、高铁梅等(2006)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参照陈磊(2004)的景气指数法特别针对中小工业企业研制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经济指数,传递预警信号。在此基础之上,张友棠、张勇(2006)进一步细分了财务景气预警系统,分别从行业环境及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系统、财务景气监测系统和财务景气预警系统三个层面作预警分析。此外,张友棠、冯自钦、杨轶(2008)借鉴波士顿咨询集团业务组合矩阵的思想,采用指数预警矩阵的方法进行预警指数分析,对定量化预警指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达到预警风险和危机的目的。类似地,闵剑(2013)将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引入跨国投资风险监测预警,通过对风险指数多维度的探讨分析,矩阵思想在风险预警领域也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综上,财务景气预警方法的运用主要依赖于扩散指数或合成指数的建立。但由于扩散指数在监测预警程度方面的不足,逐渐被合成指数所取代。当然合成指数预警也有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为难以识别预警转折点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黎春,2010),并且其编制过程繁琐难以广泛运用。此外,财务景气指数能够较好地监测企业财务状况波动情况,但预警的关键仍然在于预警临界值的准确选择,其预警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同时,可以发现矩阵思想在指数预警中的运用也即将把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财务指数预警研究展望

财务指数预警的研究尚处在指数预警理论探讨和方法的尝试阶段,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编制指数进行监测预警,在宏观景气监测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宏观经济波动与微观企业危机的相互关系存在可取之处。本文认为未来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宏观微观视角并重,开拓财务指数预警新领域

尽管会计严格假设企业的持续经营性质,但现实中不可避免存在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处于企业发展的衰退期而导致破产清算。传统的财务预警主要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实务中的破产理论,由此对企业财务困境或危机的预警,也主要源于微观层面的经济预警。立足于宏观经济预警视角,拓展传统财务预警领域,充分实现宏观微观经济预警理论的结合,对深化财务指数预警研究颇具学术前景。

(二)突破财务危机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建立全样本指数研究体系

国内危机预警相关实证研究,大多基于上市公司是否被ST作为企业有无发生危机的判别标准,而企业的“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偿付到期债务与利息的一种经济现象,这意味着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完全可以是账面有盈利的企业。公司被ST只能理解为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所传递出的一个可能信号,财务危机与ST难以等同。因此,现行“两阶段划分法”研究样本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依据的财务危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统一,亟待建立全样本指数研究体系。

(三)分门别类,合理构建行业或区域专有的财务指数预警体系

同一财务指数预警体系对不同行业预警的判别效果差异明显,需要构建行业、区域各自的财务预警指数体系。原因有二:第一,由于各区域、各行业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大不相同,不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指数自然存在巨大差异,这必然导致财务指数预警判别标准的紊乱,预测效果降低。第二,基于宏观经济理论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由于各行业、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行业间关联性较大(例如,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或多或少带动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发展),导致行业发展存在“先导”行业或“滞后”行业之分,且各行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混为一谈,指数预警体系难以合理构建。

(四)结合非财务因素研究,充分把握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

利用财务指标构建模型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主流方法。但有学者认为财务指标充其量为企业财务营运水平的征兆,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经营实体,与外界不断地交换信息,同时需要不断的对外投资与融资实现拥有配置资源的权利,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包含宏观经济波动等在内的非财务因素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宏观经济波动等一系列非财务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影响。Mensah(1984)基于总体经济景气因素(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商业周期)的影响程度,区分预警模型在不同经济景气时期的预警效果,发现加入总体经济景气因素能提高其预测能力。吴星泽(2011)突破使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的框架,明确提出了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理论。由此可见,未来的财务指数研究需要结合非财务因素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把握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

(五)合理确定预警临界值

预警临界值的选择是构建财务指数预警的关键环节与难点。国内现有实证研究成果大多基于公司ST与否来判定财务预警的临界值。但在全样本指数预警体系中,预警临界值的确定变得更加复杂化,需要综合分析目标行业的影响因素后加以确定。而且,有必要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预警方法进行处理。首先,采用指标体系法对基础预警指标进行筛选。其次,运用财务预警模型确定警度,划分警限。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科学赋值,综合评价与准确预警。在财务指数预警的大框架下,充分利用传统的统计预警、模型预警优势,同时借鉴矩阵预警现有成果,以确定最佳的预警临界值。

总之,财务指数预警体系的建立,不仅开拓了传统财务分析研究和传统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视角,更是会计信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建立囊括个体指数、综合指数在内的多层次指数体系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将是未来财务指数应用研究的方向。X

(注:本文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财务指数预警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13G020005)

参考文献:

1.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2.陈静宇.企业经营的周期波动及其预警[J].重庆大学学报,1993,16:(4).

3.陈磊.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2004,(3).

4.王恩德,梁云芳,孔宪丽,高铁梅.中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

5.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闵剑.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预警指数及定位监控模型[J].财会通讯,2013,(1).

7.王艳宁.基于非财务视角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研究,2012,(14).

财务预警论文篇7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端木正.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11).

财务预警论文篇8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概述

1.财务危机的定义及危害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能产生充足的现金流量来满足资本所有者的要求(包括债权人的偿还要求和投资者的报酬要求),而引起的财务紧张和财务困难。并且财务危机会引发各种不良影响,诸如企业亏损、经营利润下降、重要合同违约、股价暴跌,甚至会面临破产清算。

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防止财务危机带来的上述危害,关键在于制定财务危机预警措施。为此,我们需要用定量的方法客观清晰地度量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预警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模型分析主要是指通过计算具体的财务指标来构造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选取单变量模型和Z变量模型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二、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1.单变量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单变量模型预警是指采用单个特定财务指标对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美国学者比弗(1966)在其“Financial ratios and failure prediction”一文中,为了探究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他利用单个特定的财务比率,采取对样本企业进行配?Φ姆绞健=岷厦拦?当时79家处于危机中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等指标能够很好的预测公司的经营状况,由此拉开单变量模型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序幕。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1964年的单变量模型难以有效预测当今时代的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危机。因此,单变量预警模型经过不断地完善后,现在主要分为以下八种指标:

2.Z变量预警模型理论分析

Z变量模型由五个指标作基准变量,乘以固定的系数并相加得出Z值,充分考虑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信号。

通过计算,观察企业近几年Z值大小,与上述表格中已知的判断标准作比较,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应用--*ST博元投资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ST博元”这家公司为例来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中国企业之应用的可能性。

1.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有名的“老八股”之一。上市几年后,业绩逐年下滑,公司股权几经易手。最终于2016年3月29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选择“*ST博元”公司,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博元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比较典型,代表了我国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的普遍现象;二是因为它是上市公司,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三是因为研究“*ST博元”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但可以验证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利弊,还可以验证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什么样的预警方法效果更好。

2.单变量预警模型应用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收集到2012-2014年财务数据,并从现金状况、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周转状况四个方面中八个财务比率对*ST博元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单变量模型预警。具体情况如下(表2):

单变量模型分析表明,*ST博元2012年到2014年期间,现金状况预警指标中,只有经营现金比率和2013年的现金比率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在2012年和2014年现金比率远小于警戒值,说明*ST博元企业的现金流量缺乏,很容易产生债务危机,必须得到极大的重视。该公司三年期间的流动比率均小于警戒值,且企业的速动比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严重低于警戒值,很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资产负债率同样如此,均超过警戒值60%,资本结构不合理。已获利息倍数均小于警戒值1,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若不足以弥补债务利息,极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综上,预警指标显示*ST博元极可能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在2016年3月末,*ST博元成为首个因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企业,也恰好印证了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

3.Z变量预警模型应用分析

对*ST博元的财务状况,运用Z变量预警模型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

由上述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博元公司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的Z值分别为-1.5141,-1.0675,-14.196,远远小于Z变量模型的警戒值1.81,而且出现负数的情况,表明企业很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判断结果与*ST博元公司的实际情况吻合,预警正确。这说明Z变量预警模型拥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完全可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同时,表3-2的数据也体现博元公司经营状况恶化严重,很容易会出现财务危机,面临破产。由此可以看出判别结果的准确性。

四、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分析比较

通?^对两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得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单变量模型与Z变量模型都是在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都能较为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

那么,他们之间的优劣如何,哪一种更适应中国企业呢,下文进行了详细阐述。

1.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的理论比较

(1)单变量预警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单变量预警模型的分析方法简明单一,各种数据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

缺点:各类预警指标的计算较为繁杂。并且,不同财务比率预测出的数据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2)Z变量预警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简便,易于理解,判断结果明确,不会出现单变量预警模型中判断结果矛盾的情况,且准确率高。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国外许多诸多类型的企业,如银行、证券机构、制造企业等。

缺点:众所周知,现金流量是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指标,但是在Z计分模型中却并未使用该变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单变量预警模型与Z变量预警模型的应用比较

但是哪一种预警模型的应用更适合我国国情呢?Z变量模型。本文通过每年预警值随着年份的靠近所发生的变化来加以分析,以此来证明上述结论。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表4):

上一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表外融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