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课程范文

时间:2023-12-02 15:20:07

财务风险课程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勇.中外公司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1.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

2.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3.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5.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勇.中外公司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勇.中外公司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险防范;财务管理;工作;强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19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28- 02

1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构建

1.1 修订财务风险防范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财务控制效率

为使财务风险防范相关规定更符实情,企业相关部门应修订颁布财务风险防范处理准则、费用支付时限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制度。主要修正重点在于厘清财会人员执行财务风险防范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趋明确。企业因商业交易付款习惯与一般政府机关有所不同,因而应制定不适用公款支付的时限及处理应注意的事项。为简化支付款项的检查作业流程,以汇款方式扣付员工工资给债权人的款项,应以汇款签收或证明文件作为支出凭证,免另开收据。通过网络交易开展的采购活动无法取得收据、发票或相关收据的情况,可由经手人复印电子凭证并签名作为报支凭证等,以符合实际作业需要。

1.2 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财务控制

为防止财务工作弊端发生,并导正与强化会计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控制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应制订颁布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实施方案,该方案除了确定财务风险防范为协助企业整体功能发挥的角色,还应说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要求企业各部门应进行财务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财务控制的作为。企业各部门应将上述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中,除企业高层应实施查核外,处于办理决算查账等部门加以查核,以确保其能落实执行。通过管理机制的检讨整顿,会计工作弊端可大大减少。

1.3 强化教育培训及宣传

为增进财会人员对财务风险防范及监办作业等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报表可靠性等方面的功能,企业应针对各层级的财会人员规划不同财务风险防范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会计管理人员,均可按照其所需加以培训,对企业妥当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另外,为了使财会人员更深入认识如何有效推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可有针对性地开设非营利与政府机构内审理论及实务研习班,以便于财会人员熟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环境、准则规定、治理与风险及控制架构、内审技巧与实务运作情形。为发挥网上学习效能,可于特定网站开设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控制、企业运营与财务风险防范的互动、收支经费具备要件等网络课程,并函请各部门转知所属人员踊跃参与,以便于广大员工通过数字学习方式(e-Learning)进行广为宣传利用。

2 导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2.1 财务会计方面

①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财会人员的参与情形。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财会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高达95%。财会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与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财务会计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前,财务会计资源主要分配在交易处理、财务结果报告、现金流量管理、资金筹措及税收规划与申报5方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后,财务会计资源主要分配在财务分析、交易处理、系统处理原则、财务结果报告4个方面。会计资源分配产生变化,可能原因是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资源得以从较为机械性的作业移转至较为分析性的作业。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前后,财会人员配置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分析性与规划性的人员(如财务分析)的配置,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有增多的趋势,而一般会计处理及税务规划与管理二项的人员配置,则有下降的趋势。可能原因是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之后,属于资料纪录与转换的作业,由系统执行即可,不再需要由财会人员执行。④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重点工作。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之前3项重点分别为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及系统处理原则。传统的交易处理及财务结果报告,已落在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及系统处理原则之后。上述变动的可能原因是,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财会人员的机械性作业大幅减少,企业对于分析性信息及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维护的需求提高,因此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便偏重该两种项目。

2.2 管理会计方面

①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的参与情形。管理会计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为95%,管理会计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及协助系统配置。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管理会计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管理会计功能中获得分配最多资源的前5项,分别为资本预算、损益平衡分析、存货管理、标准成本及营运管理。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排在前5名的项目,分别为标准成本、绩效评估、营运管理、存货管理及企业预算制度。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绩效评估与企业预算制度取代资本预算及损益平衡分析,显示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有逐渐重视企业绩效管理的趋势。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管理会计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教育培训上最受重视的前5项,分别为标准成本、绩效评估、营运管理、企业预算制度及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流程再造排进前5名,可能原因是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信息的记录及产出已由前端作业人员及系统执行,企业开始注重管理会计人员在分析与管理上的功能,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2.3 内部控制方面

①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人员的参与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为82%,相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而言,内部控制人员参与程度较低。内部控制人员参与协助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及协助系统配置。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内部控制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情形并未因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而有明显的变化。可能原因是目前企业导入的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中,符合内部控制需求的功能有限,故在内部控制资源分配上没有造成影响。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前后,内部控制人员配置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情形并未因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而有明显的变化,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内部控制人员配置排序之前3项均相同,只是排序上有所不同,显示内部控制人员配置情况仍无太大变化,可能原因是样本公司目前导入的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并没有内部控制人员所需的功能,因此内部控制人员仍依旧有的工作项目配置。④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后,内部控制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内部控制人员教育培训方面最受重视的3项,分别为了解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IT专业知识及控制技巧,显示内部控制人员开始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技术的了解,以应对企业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后的需求。内部控制人员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之后,必须对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有深入了解,才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3 结 语

为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将财务风险防范定位为协助企业有效运行的角色。具体工作中,除了需导正长期以来部分人员误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即为内部控制的认知。在制订之后,还需要通过内部制衡、纠正缺失、增进报表的精确度及保障公有财产权益,进而检讨评估财务健全与否及各项计划的执行绩效,有助于落实会计内控制度的盈利与防弊功能。由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且持续性的工作,企业仍需将持续推动相关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如积极审视修订各项相关规范,整编作业手册及违规案例,并举办培训、加强宣传管理控制观念,以便于财会人员熟悉知识与技能。财会人员也应秉持兴利的理念,精益求精,除了按照其本职专业注重收支预算执行与财务(物)作业程序的控管,以确保资源运用的合法性及保障资产的安全外,也应加强培养对运行成果的经济性及效率性评价,确保自身成为企业业务推动的得力助手。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曦.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一、财务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财务环境下,通过财务情况的处理和控制来实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的管理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企业内部的管理都要服从于这样一个目标,这其中就包括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目标没有被正确设定

虽然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的,需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一种合理合法的空间内进行管理。但在实际的情况中,企业只注意到了财务管理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法规对企业的限制和控制作用,忽略了正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风险防范作用,使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的风险中,不能够有效和长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不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

在我国的高校都有财务管理的课程和财务管理的教材,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进行在校的教育。但其财务管理的课程、教材以及学生所学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理论大部分是建立在诸多假设基础上进行的,而在实际多变的应用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这些假设,而如果不符合这些假设,理论就无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所以,很多的财务管理理论都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成为摆设。譬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存货模型以及进货模型等。

(三)财务管理理论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一直处于变化中,新的市场拓展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形式、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为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手段、外国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带来新的管理变革等等,这些不断的变化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三、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导向,是财务管理的实质。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通过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将未来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损失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第二个方面是指,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中对收益结果进行事先预测,可得到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可以算作财务风险;第三个方面是指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在未来存在着不可定性,而这个不确定性可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内部造成的。而这个不确定性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危险和损失,而这也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通过企业的实践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

如果想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单纯地依靠财务管理理论,需要企业在实践中去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1.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在运营生产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变数,这个变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未知的风险,使企业无法长效地进行发展,需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来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在一些企业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致使企业处于财务风险中而不自知,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对此,需要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财务风险的意识,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2.服从企业发展目标,制定长远的财务发展战略

好的财务管理能够将企业内的资金进行高效的流转和分配,以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合理、高效的调配,需要在服从企业发展目标下,进行长远财务发展战略的制定。以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具有竞争优势、强大的生存力以及长效的发展等。并且,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定要使财务管理具有理念的有先性、战略制定的创新性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与时代同步的发展中,使企业在时展趋势中能够对变化进行迅速和高效的转变。

3.在财务管理中强化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在进行运营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预算的管理,使经济活动能够在合理的规划下进行活动,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区域内,将风险降低。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生产工作快速和规范地进行,能够将企业内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更加灵活和高效,使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4.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需明确

首先,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将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清晰化的安排,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前期预控、中期把控以及后期控制情况分析整理来实现财务风险流程的有效结合。并将采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进行有效地控制,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其次,对财务实现监督机制,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清晰性,为企业在决策时提高可靠的信息依据,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财务管理理论所存在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财务管理理论脱节的应对措施等。从而通过合理、合法、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来实现企业长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福军.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背离的情况及其协调对策研究[J].青年科学,2012(12).

[2]刘辉.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探讨[J].商情,2012(48).

[3]鲁曦.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4).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6篇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第一,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内涵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概念理解的不同。第一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财务的本质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生产经营中体现的资金运动这一财务现象;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一财务本质。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那么,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第二种观点理解的财务是从财务的中心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他们认为财务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筹帷幄,同时认为财务的起点、终点均是货币资金。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也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比较顺利进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状,即当某些企业破产或倒闭时,它的资产拥有额上亿元,利润额上千万,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盘活货币资金。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周转不当。

第二,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表述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受损失的可能。显然,财务风险的外延宽广,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第二种观点则仅是指由于货币资金不能到期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来自于企业负债融资。由于外延的不同,导致两种观点阐述的财务风险不同,前者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风险。后者仅指筹资风险。

第三,财务风险的来源不同。第一种观点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1)筹资活动(与前相同)。(2)投资活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长期投资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部分来自于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定不恰当、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等影响而发生的风险。(3)资金回收。主要来自于销售环节,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中,是否及时、足额的回收货币资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把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一律推向市场,公平竞争,信用工具作为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的剂,已为企业广泛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开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4)利润分配活动。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单独采用配股方式,以股票作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5)来自于其他方面。在第二种观点中,资金无非来自于投资人或债权人。如果资金全部来自于投资人,则没有财务风险。例如有4位投资者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25%,股本全部自有,此公司拥有相当高的经营风险,且每位投资者均须承担这种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但如果公司资本50%来自于两位投资者提供的负债资金,这时,公司的经营风险事实上只有两位提供权益资本的投资者承担,从而使股东(投资者)的风险较未使用负债之前要高出一倍,这种公司采用负债融资后所有者所担负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即财务风险来自于负债融资。

三、作者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财务要领,界定财务风险定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剔除两种观点的相同部分,不同部分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财务如何理解。关于财务的科学定义,经历了一个演化进步的过程,从早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即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财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事务及关系论,即财务就是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增值,并引起财产物资变化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各利益主体的财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运动表现为资金运动;还有财务职能论,把财务定义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活动的总称。从财务定义的发展不难看出,对于财务,都趋同于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因为这一定义抓住了财务的本质特征。一是表明财务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二是财务与资本运动密切相关;三是财务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而第二种观点所述的财务显然不恰当,它只阐明了财务本质的一部分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财务风险第一种观点比第二种观点要科学、恰当。

(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不能只站在某一学科角度。我们知道,财务风险最早见于财务管理课程中。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一是财务风险。这里面的财务风险仅指由于财务杠杆增加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这种风险随着负债比

率的提高而增大。与此同时,企业的预期报酬相应提高。这种观点与前述第二种观点颇相似。笔者认为,这种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本身就不科学。这使笔者联想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及协调。由此,可界定财务风险应是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体现了经济关系)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这才是科学合理的解释。它是一个大范围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概念,而不仅是筹资风险。基于这样的解释,财务风险应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也即是说,理财事务中一切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与实际发生偏离可能或损失。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7篇

一、 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 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第一, 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内涵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概念理解的不同。第一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财务的本质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生产经营中体现的资金运动这一财务现象;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一财务本质。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那么,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第二种观点理解的财务是从财务的中心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他们认为财务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筹帷幄,同时认为财务的起点、终点均是货币资金。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也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比较顺利进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状,即当某些企业破产或倒闭时,它的资产拥有额上亿元,利润额上千万,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盘活货币资金。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周转不当。

第二, 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表述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受损失的可能。显然,财务风险的外延宽广,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第二种观点则仅是指由于货币资金不能到期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来自于企业负债融资。由于外延的不同,导致两种观点阐述的财务风险不同,前者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风险。后者仅指筹资风险。

第三, 财务风险的来源不同。第一种观点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1)筹资活动(与前相同)。(2)投资活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长期投资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部分来自于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定不恰当、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等影响而发生的风险。(3)资金回收。主要来自于销售环节,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中,是否及时、足额的回收货币资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把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一律推向市场,公平竞争,信用工具作为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的剂,已为企业广泛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开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4)利润分配活动。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单独采用配股方式,以股票作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5)来自于其他方面。在第二种观点中,资金无非来自于投资人或债权人。如果资金全部来自于投资人,则没有财务风险。例如有4位投资者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25%,股本全部自有,此公司拥有相当高的经营风险,且每位投资者均须承担这种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但如果公司资本50%来自于两位投资者提供的负债资金,这时,公司的经营风险事实上只有两位提供权益资本的投资者承担,从而使股东(投资者)的风险较未使用负债之前要高出一倍,这种公司采用负债融资后所有者所担负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即财务风险来自于负债融资。

三、 作者的看法

(一) 正确理解财务要领,界定财务风险定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剔除两种观点的相同部分,不同部分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财务如何理解。关于财务的科学定义,经历了一个演化进步的过程,从早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即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财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事务及关系论,即财务就是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增值,并引起财产物资变化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各利益主体的财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运动表现为资金运动;还有财务职能论,把财务定义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活动的总称。从财务定义的发展不难看出,对于财务,都趋同于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因为这一定义抓住了财务的本质特征。一是表明财务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二是财务与资本运动密切相关;三是财务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而第二种观点所述的财务显然不恰当,它只阐明了财务本质的一部分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财务风险第一种观点比第二种观点要科学、恰当。

(二) 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不能只站在某一学科角度。我们知道,财务风险最早见于

财务管理课程中。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一是财务风险。这里面的财务风险仅指由于财务杠杆增加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这种风险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增大。与此同时,企业的预期报酬相应提高。这种观点与前述第二种观点颇相似。笔者认为,这种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本身就不科学。这使笔者联想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及协调。由此,可界定财务风险应是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体现了经济关系)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这才是科学合理的解释。它是一个大范围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概念,而不仅是筹资风险。基于这样的解释,财务风险应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也即是说,理财事务中一切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与实际发生偏离可能或损失。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实践;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意义,只有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并且有序开展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其中主观风险是真正的风险,包括:投资风险、沾污风险、决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纳税风险等等,它们都可以人为操作和控制的,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进行助管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而客观风险就是企业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和金融危机等风险,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够靠企业本身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以内。对于客观风险常通过健全和规范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体系等方法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论述

(一)财务管理目标尚未明确

在财务管理指标的制定上面,企业都必须依照国家相关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宗旨。可是总会存在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容易受利益驱使,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抛之脑后,也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从而导致国家制定的相应政策的支持和约束功能都大打折扣。另外有一些企业领导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忽视财务风险因素,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无法及时制定出优化方案和防治策略,最后使企业财务管理收到重创,严重影响企业建设和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难以灵活运用到企业实践项目当中

如今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和设备都很齐全,主要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各类企业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型人才。不过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项目有显著差异,导致理论很难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当中去。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

1.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首次我们要明确财务管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经验来丰富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企业项目中的灵活应用能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重理论,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到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灵活性差,并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来。

2.理论知识滞后于实践。目前市场竞争日益严重,各个企业根据其结构和经营项目的不同,他们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大部分企业都会积极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实践的风险管理上面,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些适应市场需求做进行的显著调整是没办法马上体现在财务管理专业相关教材中的,这就导致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毕业学生所储备的理论知识仍旧与实践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差距。

3.教师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必然有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分为校外和校内实践课。校内实践课既由学校老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操作技能。不过校内实践课缺乏实际工作的真实感、压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学生们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显著。另外大部分高校相关老师虽然都有高学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老师们的实践经验也偏向于理想性的理论一些,并不符合实践性,这也导致学生符合要求的实践技能缺乏。

4.校外实践课程中,学生无法体会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校外实践课程虽然与校内实践课程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可以亲身体会,不过由于时间短,企业员工身份的非正式性,不容易真正体会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所以校外实践课程具有短暂时效性的特点。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

(一)科学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以满足市场需要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应该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及时更新丰富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实践操作技能也很过硬,为企业提供专业水准极高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

(二)顺从企业发展举措,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

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规模不一样,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以保证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优势,获得长久发展的契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改革,保证与时代同步,顺应市场发展。

(三)树立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意识

企业在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受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各部门经济效益都处于波动趋势,一旦出现漏洞,都会造成很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拥有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理念尤其重要,企业领导结合风险防治理念对风险进行协调处理,使企业损失最小化。

(四)强化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指企业运营期间对各类经济活动作预算评估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经济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指导范围内开展,将风险也限定在可控范畴以内,保证企业的一切运营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得开展,妥善调配资金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众多,需要专业院校、企业、个人一起努力,制定并实施应对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更加合理、合法、长效可持续性发展,为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连伟.探究如何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22).

[2]裴.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7):246-247+253.

[3]吴锦锦.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及其融资渠道[J].财会学习,2015,17(8).

[4]万宗天.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17):62.

[5]秦小诗.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8(22).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9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使得企业面对的不确定内外部因素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体现在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盲目、防控风险的措施不足等。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完善措施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含义及主要内容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为确保企业集团价值创造,企业动态地、持续地识别有可能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目标的那些潜在事项,应用合理的手段和技术对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财务风险予以管理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价值,降低财务风险并减少可能损失。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应对和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有效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基础;财务风险评估为企业集团集团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财务风险应对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控制在集团风险承受范围之内,使集团更好地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财务风险控制能够提升集团财务风险抵御和应对能力,避免发展中财务管理遇到的意外和隐患,以便顺利实现集团财务战略目标。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虽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很多企业在面对投资项目时,仅注重了项目可能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收益背后的潜在财务风险。甚至在自身财力匮乏的状况下,仍然大量举债融资,对集团融资成本和偿债能力考虑不充分,最终造成企业举新债还旧债的局面。其次,缺乏财务风险管理人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开展较晚,企业管理培训及教育体系也未设置对应课程。当企业在迫切需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就会凸显显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健康发展。再次,财务决策机制不健全。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靠主观决策和凭经验决策的现象,投资盲目且多元化,没有系统地、周密地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件屡屡发生。最后,对财务风险监控不足。企业集团风险监控不力,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使得监管作用流于形式。董事及管理层交叉任职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屡见不鲜。

(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成因分析

第一,企业集团未形成较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集团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集团缺乏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未能形成较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而风险管理文化又是以企业经营理念为基础,在实践生产经营中形成,被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管理理念。第二,公司治理机制不够科学。公司治理机制的科学性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追溯根源是公司治理的问题。部分企业集团仍然停留在以权力制衡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强调对管理人的控制,而忽视了管理者的经营才能和对集团的实质控制权。第三,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架构、程序及权限和职责等未加以严格规范,在资金管理、利益分配、权责限制及事项报告等方面管理混乱且权责不明,使得风险监督和控制无从谈起。第四,缺乏超前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监控不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在信息传递上不对称,集团成员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为集团总部提供可靠信息,甚至部分集团汇总的信息为虚假信息,最终损害集团利益。

三、加强企业财务集团风险管理的措施

首先,增强集团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企业集团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符合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步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引进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并对其培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形成符合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求的风险管理理念。另外,在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可以设置并观察一些较为敏感的预警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和监控经营活动或财务活动,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其次,提高集团财务风险评估技能。在识别财务风险后,企业应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加强建设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应当积极运用财务风险评估技术,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估或者两者结合的评估技术。定性技术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风险排序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定量评估则包括概率定量技术、设定基准技术和非概率定量技术。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再次,增强集团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应对方式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及风险承受。每种方式的选择都应当从风险组合观角度考虑,使得应对后剩余的财务风险与集团风险容量相协调。在某项经济活动未进行前采取可行的风险规避应对策略,同时保证合理的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投资前进行可行性研究等,以降低财务风险。另外,通过购买保险、外包部分业务、从事避险交易等来分担风险。在风险无法分散或转移时,企业在风险容量内自我承担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最后,加强集团财务风险控制。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源上强化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容量内。建立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成立专门委员会,采用合理的预算程序,并构建完善的预算体系,保证集团预算模式和管理模式相一致。另外,要实现统一的集团资金结算模式,有效地控制成员企业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而及时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双才,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2]田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山东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7.9.

上一篇:伦理学概论范文 下一篇:母婴护理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