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1:43:21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1篇

1施工技术交底不完善

由于类似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比较常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前没有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有些人员知道其中的内容,但是还有部分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施工人员都不怎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要求以及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大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等施工技术没有熟练掌握,就必然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只是按照图纸掺量的要求添加膨胀剂,没有系统地对膨胀源进行选择和规范的进行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往往达不到补偿收缩的效果,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有的配合比因为外加剂超量过高、砂率不合适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将设计试配的材料在建材厂里取样,但实际用于工程中的原材料有变化,依旧参照原配合比进行配料,其质量变动较大(如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粉煤灰需水量比、外加剂减水率等),砂石含水不准确,外加剂掺量不准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3养护期间测温工作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且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由于测温工作没有做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测温方案进行全方位、定时测温,测温工作不到位,就不能掌握外界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也就不能对养护起指导作用,因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过快,我们又不能及时掌握其内外温差变化,养护也就跟不上,就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而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有害裂缝,因此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及其他时期没有及时或者定期安排人员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水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养护不到位也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到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首先,我项目部邀请公司总工、集团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在混凝土浇捣前以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由项目总工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及操作要点,针对安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等方面进行培训,确定了施工方法,明确了施工内容,保证操作人员理解无误、操作无误,交底内容有:(1)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40cm,每个浇筑点配3台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左右;(2)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因砂浆过多出现干缩裂缝,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一层洁净的石子,并增加压面的数量;采用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3)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15℃左右。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如拆模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使其缓慢冷却;(4)为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1d。(5)混凝土中的水泥在硬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积聚引起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前3d的养护温度要低些。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在混凝土浇捣前,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项目部委托实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在征得设计和满足施工荷载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适当使用缓凝剂,各种材料取实际生产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配,用量计算准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的产生。(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配合比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宜过小,含掺合料应≥320kg/m?,水灰比≤0.5,砂率控制在35%~45%。塌落度为100-140mm。混凝土试配时,材料计算一定要准确。(3)在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从而降低了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如果配合比中使用膨胀剂,其单位用量应根据要求的限制膨胀率,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配合比实验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强度、膨胀性、抗渗性能、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不得大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定时检测混凝土温度工作

为了防止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制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测温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混凝土中沿厚度方向分三个层次设置测温孔(即底面上、顶面下各10cm处及中心部位各设一测温孔),具置分布在梁及承台中心部位,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指派专人负责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在混凝土升温阶段,2~3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4~8h测一次,认真填写测温记录表,严密监视温差变化情况,并根据测温情况对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做出预警,以便指导重点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温度下降速率控制在2~3℃/d,表里温差≤25℃,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对测温全过程进行监控。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案并严格按此方案执行,并派项目管理人员督促检查。(1)养护宜早不宜迟,为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和表面温度受气温影响快速下降,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用木杠刮平,初凝前,用铁磙子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表面干硬后,紧贴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然后覆盖两层麻袋,并及时浇水养护,时刻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2)正常气温下10h内(炎热气温2h内)开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蓄水养护,板底蓄水深度不小于100mm,反梁采取麻袋覆盖并人工浇水养护。(3)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全或局部浇水不足,以至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时,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4)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5)养护期间并根据温差变化趋势及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和拆模时间,减少表面与中心温差,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当昼夜温差较大或气象报告有暴雨时,现场备足保温材料。(6)为了提高养护质量,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养护队伍,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养护,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监督实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三结论

在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实践中,通过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及时定时检测混凝土温度工作、加强养护工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和坚持严谨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后,没有发现基础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而且无蜂窝、麻面,表面平整,有效地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最后崇州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工程被评为优质结构工程,荣获“天府杯”、“山城杯”、“芙蓉杯”、“巴渝杯”和“三峡杯”等奖项。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2篇

1.1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根据施工情况和施工顺序要求,可以分导管安装交底,立支管安装交底。

1.2室内雨水管道系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可分为内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和外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

1.3排水管道灌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压力排水灌水试验交底,重力排水导、立、支管灌水试验交底。

1.4雨水管道满水试验技术交底。

1.5污水管道通球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地下排水导管通球试验交底,立管至顶层通球试验交底。

1.6污水管道通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区域进行通水试验交底。

2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1污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要求

2.1.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1.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1.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室内明装管道要在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初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2.1.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1.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施工时应注意支架规格的选用,如选用不当会造成管段投入使用后支架不起作用,使管道变形、损坏,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同时还应注意管道支架安装间距不宜过大,或以墙代支架,支架不均匀、不美观等。使用柔性机制铸铁管卡箍连接时,直管段≤1200mm安装管卡一个,管卡距管箍200mm,管道总长度12m时,在末端安装防晃支架一个。使用UPVC管时,立管安装必须在两个伸缩节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卡子。UPVC管允许管道轴向位移,但不允许横向移动。

2.1.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参考土建结构图,核对各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间是否合理。注意污水管不得穿越沉降缝、烟道和风道,尽量避免穿过伸缩器,如必须穿越时,应有防护措施,如加刚性套管等。生活污水导管应避免安装在靠近与卧室相临的内墙。

2.1.7污水管道闭水试验的方法、步骤。埋地管道、管井内立管,吊顶内横支管及有防结露要求的管道在隐蔽,前应进行闭水试验,灌水高度以排水水平横管至上层地面高度为准,灌水15min后,再次灌满持续观察5min,液面不下降,不渗漏为合格。卫生间支管每层均需做闭水试验,气囊的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边安装边做,安装完成一层排水横支管,从三通甩口处放下气囊;一种是整个排水系统安装完成后统一做,该层有检查口的,将气囊安设在检查口上方,如果该层无检查口,将气囊接出一根5m长的气管(可用氧气带子或塑料软管),将气囊从上层检查口慢慢下放,估计气囊位于三通下方即可。闭水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合格后验收签字,然后将水泄净,再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2.1.8管道系统安装所要达到的质量验收要求。

2.1.9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管道及金属支架涂漆的种类和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2.2通水及通球试验技术交底要求

2.2.1通水试验所具备的条件。通水试验应真实。如交工条件达不到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应按实际情况做临时通水试验。因为在有些住宅工程,给排水施工在初装修竣工时不安装洁具,给排水只做预留口,因此就不能按1/3配水点打开通水。通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连接室外的管道已经通畅,卫生器具安装完毕,给水系统也具备通水条件,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进行通水试验。

2.2.2通水试验的顺序及要求。正常情况下通水试验应达到每件卫生器具规定的水量要求,卫生器具应100%做满水排泄试验。将卫生器具放满水,达到溢水口时处,检查溢水口是否畅通,拔出塞堵,检查排水点的通畅情况,管路有无堵塞及渗漏现象。合格后填写试验记录表报监理验收。

2.2.3通球试验的对象,使用球的规格。满水排泄试验后,可进行通球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排水管道是否堵塞,对排水立管、排水导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应为100%。通球试验时,一定要根据管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直径的塑料球,立管与导管管径不—致时,就要分开进行通球;如果管径一致时,立管、导管可一起同时进行通球,试验结论也可以写在一起。

2.2.4球投放点及排出点的设置。出户排水导管通球时,放球地点设在首层立管检查口,室外排水井已做好的,接球地点在室外排水井;室外排水井未做完的,在出户干管末端设铁丝网接球,并做好临时排水。对立管通球时,从屋面透气帽处放入塑料球,在排水立管首层扫除口设铁丝网接球。如能找到球,说明通球试验合格。

.2.5球未排出的处理措施。做通球试验时,有时发生通球投入管道内放水冲时,球未被水冲出,则说明排水管道堵塞。首先要查明堵塞部位,方可采取措施。处理措施如下:出户排水立管堵塞时,应从室外检查井向室内清通,方法是用竹片或带钩的钢丝来回推拉清通,或使用橡胶管内有压力的水进行清通,使堵塞物松动并随水流冲出,或从一层立管检查口、地面清扫口向室外检查井清通。排水立管堵塞时,接近屋顶的堵塞可在通气管向下清通,楼层立管堵塞可在各层立管检查口处清通,目前广泛采用管道疏通机,清通堵塞效果较好。管道堵塞清通后,应重新进行通球试验,直到通球正常冲出才算合格。

2.3雨水管道系统安装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3.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3.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3.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雨水管道系统由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地下雨水管道及清扫设备等组成。施工顺序应有下向上进行,导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灌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立管,最后连接雨漏斗,屋顶雨漏斗一般由土建专业放置,特别应注意提前与土建专业进行沟通,做好屋顶防漏措施。

2.3.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3.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根据选用的材质不同,其卡架安装形式也不同:铸铁雨水管:导管安装卡架一般采用打透眼吊装方法,固定间距不大于2m,雨水立管卡架可采用地平卡子,也可采用立管角铁卡子,立管管卡间距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卡,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置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塑料雨水管:以管径为160mm为例,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6m,立管为2m;管径为110mm时,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1m,立管为2m。

2.3.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5%o,管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距墙尺寸、标高正确,坡度均匀,不得倒坡、平坡。

2.3.7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构造正确、位置合理,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污染现象。

2.3.8管道系统安装所要达到的质量验收要求。雨水管道的灌水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无渗漏,雨水管吊架位置、间距正确,立管垂直美观,首层及顶层检查口标高、方向符合要求,屋顶雨漏斗向下排水畅通,无堵塞,隐预检及通水、灌水试验记录签字齐全。

摘要:根据室内排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控制实际情况,交底要突出能够指导施工的目的,最终保证使用功能。因此,排水管道技术交底重点应放在怎样控制坡度、管道连接方式、连接卫生器具排水口各甩口以排水栓、地漏的坐标、标高,如何保证管道及接口不漏水,如何对管口进行临时封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等都要交待清楚。排水管道施工周期比较长,应说明防堵塞的措施和要求,使管道畅通。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不仅关系到国泰民安,而且还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更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则是我们做为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的一直要思考的课题。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在分析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我国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作出全面深入分析。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1 图纸审核不严格

图纸审核不严或根本不审核。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由于和设计公司长期合作,对设计公司过于信任,对于其设计的图纸不审核或者在审核过程中达不到事事严谨,从而造成设计与实际施工和合同工产生矛盾。

1.2 缺乏比较彻底的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不够彻底,对于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是非常重要的,让所有的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施工中有一定的准备,不耽误工程进度,也不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1.3 材料设备管理不科学

部分施工进度缓慢,材料和设备供应不及时等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进行设备和材料管理时候,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土建施工中的分工责任不明确,导致很多人员干重复的工作,而一些工作却没人做,并且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后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材料管理的不严格,不仅仅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增加,也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加强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完善的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的有序正常的进行的保障,最重要是有效的阻止错误的产生,避免工程的延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2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企业的信誉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促进技术力量和技术资源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也可以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3.3 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良好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资源,保障施工安全了,更可以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承受所有挑战,因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对于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分析

4.1 施工组织科学设计

作为指导施工准备和引领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要视工程的结构、性质、施工复杂程度、规模、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异。能够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并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的设计才是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其编制对工程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比如技术、质量、施工、安全、机械、材料等

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对其斟酌,优中选优,最关键的是必须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组织实施。

4.2 严格做好技术的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规范要求、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也在其列,还要详细地交待清楚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项目中的有关特殊要求。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的总工程师向施工项目部的负责人就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其次,施工项目部的负责人需要向施工负责人、安全员、质量检查员、有关职能人员、班组长进行施工方法、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交底。最后是技术交底的关键环节,单位工程负责人员再向参与施工的班组长和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技术交底是技术管理的重要一环,书面交底只是其一部分。检查、督促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要反复检查,施工监督要加强,严格中间验收,最终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4.3严格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会审

图纸是建筑工程的灵魂,而如果图纸出现错误且没有被发现,就会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不可言喻的后果。所以在工程中标之后,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就要组织人力对图纸进行细致的审查,在不影响其设计理念以及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检查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是否违反国家规定,是否在某些地方不符合合同要求,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要进行积极的修改,并且在审查之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还必须认真的熟悉整个图纸,了解设计者的理念和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对特殊的项目更要尤为加以注意。

4.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建材料的管理是技术控制的关键。

首先,要结合施工方案,对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规格,种类,型号,数量等做出严格的统计,并选择优质的供货商。并选派专业的采购人员,加强对采购单的审核识别,保证材料的供应不会耽误工期。

其次,要严格材料的堆放,对材料进场的顺序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可以实施抽样检测,确保所有的建筑工程材料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并加强规范管理。

最后,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材料领用制度。登记到达施工现场的材料,按照施工进度,结合材料出库单进行发放,加强对材料使用过程的监督,避免浪费,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材料下料。

5.结柬语

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完善工程管理系统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合理安排工序,做好施工组织。技术交底,加强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标准都可以得到落实。如此,既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有助于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建筑程施工技术管理探析[期刊论文]《中华民居》一2012年3期

[2]孙光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期刊论文]《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一2012年1期

[3]王卫.加强港口码头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一2012年8期

[4]许民.安装配合建筑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期刊论文]《土建管理现代化》一2005年6期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料管理论文;存在问题论文;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ata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itu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author,combined with years librarians and peer work experience, puts forwards to how to deal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data management paper; problems pap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与形成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资料。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作为核定工程质量重要的依据。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准确、完善,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水平。但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经理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在施工检查中,施工技术资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存在弄虚作假,代签现象。由于项目经理对施工技术资料不重视,有的施工管理人员根本不填写相关资料,而是由资料员全权代劳,代编代造。工程资料需要施工人员签名的也由资料员或是别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致使有的资料与实际不符。这给工程竣工验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给竣工结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往往使工程蒙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论文。 (二)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兼职或本身的业务水平较差的资料员为了省事省心,没有根据自己所做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搬其它工程资料,将内容直接套用,改头换面。

(三)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资料不及时或是不完全。

隐蔽工程是指完工后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工程(如打桩工程中的钢筋笼)。隐蔽工程项目在隐蔽前应进行严密检查,作出记录,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不得后补。有问题需复验的,须办理复验手续,并由复验人作出结论。填写复验日期。然而很多资料员在施工过程中因对现场不熟或有的资料员对工序不清楚而又没跟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沟通,造成隐蔽资料不能反映现场实际的隐蔽情况或不完整。

(四)施工资料内容与施工进度不同步,常常存在滞后于施工进度或是工程要交工时没有资料,过后再组织人员补资料,至使资料粗制滥造不能真实反映工程情况,有的甚至连监理单位签字都是代签的。(五)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漏项、缺项、内容不全面等。特别是在技术交底时,若是交底不清,则很容易造成技术资料的缺漏。对建筑工程中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不明确,而造成漏项。

工程资料在施工管理中的不真实不完整是目前大部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改进,才能更好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聘用有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需具有良好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工具进行资料的编制。通过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配备熟悉工程施工工序的施工资料员,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也是一个合格的资料员必备的素质。因为都知道所有的资料都是紧跟着每一道施工工序产生的,能及时收集、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二)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易忽略和易缺漏环节:(1)要正确划分检验批。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管理人员、资料员对规范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的划分检验批,使施工技术资料的施工部位凌乱不交接,造成了整理上的不便。正确的划分原则如下: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①多层及高层建筑工程主体分部的分项可按楼层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②单层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变形缝等划分检验批。③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有地下层的基础工程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④屋面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按不同楼层屋面可划分检验批。⑤其他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划分检验批。⑥对于工程量较少的分项工程可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⑦安装工程一般按一个设计系统或设备组别划分一个检验批。⑧室外工程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⑨散水、台阶、明沟等含在地面检验批中。(2)施工技术交底要尽可能的详尽和完全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参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了解掌握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达到质量优,消耗低,进度快,效益高的目的。就目前来看,许多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技术交底工作,将资料软件中提供的参考资料,不进行修改,直接套用到实际工程中,导致工程技术交底不符合实际,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指导施工,致使工人不能按照规定施工,违章操作,使得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工程窝工、局部返工现象的出现。要提高施工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技术交底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所写的内容必须针对工程实际,不可弃工程实际而照抄规范、标准和规定。②所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对规范、标准和规定,不能困施工素质不高而降低。③交底内容必须重点突出,全面具体,确保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④交底工作必须在开始施工以前进行,不能后补。⑤编写的程序和内容应力求科学化、标准化,凡是能用图表表示的,一律不用文字和叙述。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①作业条件及要求。②施工准备(作业面准备、工具准备、劳动力准备、对设备和机具的要求)。③材料及其质量要求。④施工操作流程。⑤施工操作工艺及措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且不违反规范)。⑥质量要求及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是指对本工序的质量要求而不是抄工艺标准,要有检查手段及方法、标准要求等)。⑦成品保护措施。⑧文明施工、安全措施。⑨环保措施等方面内容。(3)注意易忽略的隐蔽记录。隐蔽记录大的分项工程基本都能做到,但是易忽视的隐蔽部位有:①地基验槽:包括土质情况、标高、地基处理。②基础、主体结构各部位的钢筋均须办理隐检:内容包括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或接头位置长度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板缝及楼板胡子筋处理情况,保护层情况等。③现场结构焊接。钢筋焊接包括焊接型式及焊接种类;焊条、焊剂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厚度及外观清渣等;外墙板的键槽钢筋焊接;大楼板的连接筋焊接;阳台尾筋焊接。钢结构焊接包括:母材及焊条品种、规格;焊条烘焙记录;焊接工艺要求和必要的试验;焊缝质量检查等级要求;焊缝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及保证质量措施、返修措施、返修复查记录等。

④高强螺栓施工检验记录。

⑤屋面、厕浴间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法,地下室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过墙管做法等,外墙板空腔立缝、平缝,十字缝接头、阳台雨罩接头等。

⑥砌体加筋、屋面细部做法、楼地面做法、卫生间细部做法、卫生间止水台、过梁、圈梁、楼梯栏杆及扶手与踏步和墙面的连接、外墙保温做法、变形缝构造、预埋件数量和位置及牢固情况、备类装饰工程的基层、吊顶埋设件及骨架、门窗洞口处的软连接等。(4)需特别注意的幕墙工程应有以下资料①施工图、结构计算书、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②建设设计单位对幕墙工程设计的确认文件。③幕墙工程所用各种材料、五金配件、构件及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试报告。④幕墙所用的结构胶要有认定证书和抽查合格证明,进口结构胶要有商检证,要有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结构胶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报告,石材用密封胶的耐污染性试验报告。⑤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检测报告。⑥幕墙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检测报告。⑦打胶、养护环境的温度、湿度记录;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混匀性试验记录及拉断试验记录。⑧防雷装置测试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幕墙构件和组件的加工制作记录、安装施工记录。⑨除上述外,要对幕墙工程中的以下材料及其性能指标进行复验: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石材的弯曲强度;寒冷地区石材的耐冻融性;室内用花岗岩的放射性;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相容性试验;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结束语: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应穿整个工程施工,从开工资料、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阶段技术资料、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技术资料、屋面工程施工阶段技术资料、装修阶段施工技术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到最后工程竣工资料组卷均应认真严谨填写,与施工现场同步。做好工程技术资料工作,不仅能为事故调查和正确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维修、扩建、改建或增层等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对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品质的好坏,是整个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这样的总体施工技术管理目标之下,都在竭尽所能地完善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重要作用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品质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品质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二)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三)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二、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的根本成因

建筑施工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施工技术因素,还有一方面则为控制管理体制因素。建筑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倘若没有良好的掌握施工技术的科学要领,忽视细节问题,便较易令施工技术应用不当,进而对整体建筑工程品质形成不良影响,还会对施工建设员工安全形成一定威胁。现行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多以施工方分包为核心,分包方各项管理体制创建欠缺健全性,因而较易令工序存在错漏疏忽问题。同时施工建设与管理人员具备的技术以及控制管理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施工阶段中也会形成不利影响。为此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尤为重要,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方能提升建设水平,延长工程服务应用寿命,创设显著效益。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使工程品质达到要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以提高其执行标准的能力。坚决杜绝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规定严厉查处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2)认真会审施工图纸

在施工技术管理中,最关键的是要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及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品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项目中标后,认真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尤其是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在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工程品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及时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设计问题和更改要求。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仔细检查设计图纸帮助和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3)明确落实责任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负有高度的责任。要求相关负责人能及时而准确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准确地将设计图纸实施于现场。同时,还要严格复核测量计算数据,并参与场材料、半成品的品质以及各工序施工品质的控制等。总之,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应包括解决和参与管理所有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及工程成品品质的各个施工环节。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要及时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整个工程还是各个部分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而准确的。尤其要加强特殊和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成品的保护、易发生品质事故的部位、建筑材料以及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等,应强化管理。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下级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而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长和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长和班组长向工段和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这种层层的技术交底,深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及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按期竣工为用户创造出精品建筑。

(2)工程品质管理

对工程项目的品质目标进行控制管理,是基于工程合同文件的品质条款为准则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材料品质以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为及时解决那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的单元,以及重要单元工程进行工程施工时所出现的技术难题,必须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以保证工程的品质。严格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进行品质控制。另外,要认真对待施工中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工程品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成本及工程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全面实施进度计划。同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要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其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另外,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在保证品质符合要求以及工期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应。

3.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整个单位工程的品质及特性进行测定,再将测得的结果与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建筑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如果符合预先所规定的标准条件的建筑予以通过,否则要对其进行加固或补强。如果符合优良标准的建筑则被评为优良品。在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工程项目的品质检查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和处理等四项具体工作。度量,是指利用计算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和测试;比较,则是把品质标准和度量结构进行对比;而判断,就是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工程项目是否符合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处理,是决定被检查的工程项目是否可以验收,以及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等。

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技术的优化是建筑施工企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施工单位不仅要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控制,并且施工结束后也要总结经验,提取精华,这有这样才能使得其自身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苏丽萍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2] 阙树兴.对某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章,201 0,(09).

[3] 宋国良 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几点思考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1年5期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电气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监管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二.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应当具备的条件。

1.应当具备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电气管理及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安装工程任务。

工人班组是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的基层组织,有电工合格证的专业技术工人,不应小于施工总人数的50%。并根据电工专业的性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人岗位责任制,要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心中有数,这个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电气工程师应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弱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有关主管部门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规定等,这些比施工规范要多得多,而且涉及面广,更新快。组织电气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经常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部位以及当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2.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良好的交流沟通是保证电气施工质量的前提 。

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设计图纸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依据。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参建单位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使各方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工程质量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使图纸上的问题在施工之前纠正补充。图纸会审要抓住重点,首先看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其次是结构选型及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和施工现场能否满足施工需要。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

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或镀锌电线管取代钢管,既节约投资又可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只好报停,既麻烦又浪费。

3. 细节决定工程的成败,施工过程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 。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工程师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是施工图实施的具体措施。它通过对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施工经济等进行全面、严密的组织计划,指导施工活动,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损耗、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目的。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到投产的全过程。施工过程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必须坚持按图施工,经过会审的施工图纸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不得任意修改施工图纸,电气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施工的准则,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立即补救,不留隐患,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六.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与安装业迅猛发展,对高级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安装工程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工程中,电气安装质量的好坏轻则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重则会危及用户的安全。因此,应做好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十分重要。只有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刘正峰 李晶Liu Zhengfeng Li Jing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2010年12期

【2】陈世业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与管理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5期

【3】夏庆松 程海瑛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5期

【4】吕伟国 孙永平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3期

【5 王海雄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期刊论文] 《投资与合作》 -2012年5期

【6】杨阳 浅谈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1期

【7】夏福生 浅谈厦门“印务中心”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1年5期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发包;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等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2.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三是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四是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五是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2.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一是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三是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3.加强房屋建筑质量监理的措施

3.1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准备的监理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3.1.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3.1.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2)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a.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b.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c.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高层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d.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e.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3.1.3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具体性。如排水系统:套管预埋、预留洞,应具体到管道距墙的距离是指轴线距离还是指距内墙距离,并基本统一为距内墙距离。

(2)全面性。队级技术交底要以“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丢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3)实用性。要在大样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的控制要点写清楚,把规范的重点条文体现在大样图和控制要点里,同时把达到优良质量目标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使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就是按照验评标准来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路,使一线班组施工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3.2建筑安装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

(1)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2)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1);

(3)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4)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3.3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4.结 论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在蓬勃发展,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自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提高改善自身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秩序,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当前建筑企业总是通过总分包的方式进行施工建设,在制定规范的施工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总包单位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在承包给各个施工单位之后,原定的施工技术或是施工准则很难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特别是在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购买、存放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施工单位不仅会出现资源损耗过度、延误工期、成本过高等现象,还会在企业与企业进行工程交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软件条件比较差的施工单位来说,更容易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2、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集中表现在所谓的“重建不重管”,尤其在建筑现场及施工过程中,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经常出现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摆设”。技术管理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从而形成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慢等矛盾和隐患,甚至出现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3、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市场一直在扩大当中,项目的数量也迅猛增加,因此,具有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十分短缺,老练有技术经验的管理人员遭到疯抢。同时新的技术管理人员上岗时间不长,进行的项目较少,经验严重不足,同时技术水平未得到实际情况的锻炼,还尚有不足。这些现有工作人员的情况和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梯次,因此,技术管理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技术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建筑企业,特别是总包商以及分包商等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比如将原先那种只是通过制定分包合同以达到施工技术管理上的一致性,转变成为通过培训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将其分配至各个施工单位中,对施工技术的具体流程进行有效指导的制度。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软件条件比较差的施工单位快速的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还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技术要求在各个施工单位得到贯彻落实,可谓一举两得。

2、强化基础工作和监督检查

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科学的施工技术,推广使用科学技术先进的成果,从而加快施工速度,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依据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增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对重点施工部位,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进场管理和把关,防止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对施工关键环节的监督,随时纠正不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行为和问题,确保工程施工均衡有序推进、按规定期限交付。

3、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企业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经验,企业内部要经常组织学习、技术培训以及技术交流等形式来增强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学习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这样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预见性的估量,及时的作出处理的方案以及措施。在建筑业的工作中,能够将问题以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开支,防止重大问题的发生,还能更好的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

4、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书组织实施。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5、明确、落实相关责任

建筑施工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所以需要单位的负责人将具体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明确的分派给各个负责人,由各个负责人进行安排管理。每一位相关负责人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程各个环节都应亲自参与监督,并且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最大化的避免,出现技术问题时负责人也应及时冷静的处理,不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度。

6、对施工成本和工期进行控制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将工程分解成若干个分项工程,然后对每一个分项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各个分项的成本最低化。对于工期控制而言,工程组织者在施工前应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实际的施工内容、合同目标、施工方案以及工期长短等进行计划的合理编制,使整个工程施工按照一个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

7、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检验与评定,就是指竣工后组织工程验收,评定单项工程质量。合理检验与评定,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因此,质量检查包括以下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施。

结束语

总之,技术管理工作事关建筑工程质量大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与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所引起的技术问题等诸多因素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宋思伟.试论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3.

[2]周安全,浅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风》-2013年1期.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预埋件;埋设;技术;控制

1工程概况

工程实例概况:该工程为某地一栋127m高层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25层。由于建筑特点决定,本工程外装饰幕墙工程主要内容有:石材幕墙、玻璃幕墙、(百叶窗、铝合金窗、隔栅)等。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预埋件施工,因此作为本文的实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预埋件埋设质量的好坏,肩膀各队后面进行的结构搭接和外部设备安装起到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分别就幕墙预埋件的工程特点和预埋件施工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等分别进行阐述。

2预埋件的加工及埋设施工方法

2.1预埋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焊缝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焊角没有咬边现象;防锈漆涂刷是否均匀;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尺寸与图是否一致;填写预埋件进场验收表;填写《进场物资报验表》以及上述资料经过自检和监理人员检查、验收通过后才可进行埋设。

2.2预埋件的埋设

2.2.1 预埋件埋设之前,首先根据施工设计深化图进行放线定位,特别是注意转角位置埋件的埋设,并填写《技术交底》表备案。

2.2.2 当每一层楼土建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按照预埋件点位布置图及标高尺寸,根据土建梁柱尺寸控制线,在钢筋上视具体情况用红笔划出预埋件埋设控制线。

2.2.3 在埋设预埋件之前,当土建支模时,就进行分格,将预埋件分格线弹在底模外檐口处。

2.2.4 根据埋件施工图埋件分布的情况,对埋件以轴线右边起第一个埋件进行编号,从1 至若干个进行埋设并以埋件检查表填写埋件埋设的情况。上下、左右、前后将埋设的情况记录下来,埋件埋设后填写《隐蔽验收单》并附《检查表》报监理验收。

2.3 预埋件埋设的要求

2.3.1 预埋件在埋设过程中,要以多轴线进行埋设,相对来说轴线之间的精确度足以满足埋件的几何尺寸,若以单轴线定位,丈量过程中尺寸误差会积累,造成埋件的偏位,相对轴线偏差小于20mm。

2.3.2 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位置偏差上下不应大于 10mm,上下测量依据底模用卷尺进行测量。图 1所示。

2.3.3 当土建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预埋件用铁丝临时固定在钢筋上,或点焊在箍筋上。

2.3.4 若预埋件埋设中碰到埋件在箍筋的空档处,则可添加辅助钢筋,或用铁丝与主筋扎牢。

2.3.5 预埋件在埋设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模板(参见图 2),上下、左右偏差到20mm 影响不大,而前后倾斜将造成角码与埋件之间接触减少,施工难度加大。采取措施,加垫铁块等均为点接触,受力将受影响。这时候只能采用楔型铁块辅助修正,这样势必造成施工周期长、成本增加。

2.3.6 埋件埋设好以后,在浇捣砼时,要注意保护埋件。混凝土施工的振动棒在埋件边应延长振捣时间,埋件周边的砼一定要浇捣密实,避免产生漏浆及空鼓现象,影响埋件的质量。

2.3.7预埋件在墙面埋设时,在浇混凝土时,应跟踪进行检查,若埋件高出混凝土应立即往下打,使埋件与混凝土面一样平。

2.3.8结构阴阳角的埋件处理

a、阴角部位埋件的埋设,依据幕墙安装的需要在角位处拉开50mm,否则影响今后施工安装。

b、阳角部位埋件的埋设,阳角处的埋设应与阴角处埋设相反,角位两个埋件应贴边靠紧。

2.3.9剪力墙处埋件施工

一般情况下,待剪力墙模板合模后埋件无法进行调整,因而在和模前将埋件固定好,采用吊线法进行,埋件与线锤退缩5mm,以免影响合模。

2.3.10圆弧处埋件施工

圆弧位埋件的施工,应明确是建筑分格还是结构分格,及时与设计沟通,以免误差扩大无法进行施工。

2.3.11 当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应做好记录,并填写预埋件安装检查表。

3 预埋件安装

3.1 每位埋件安装人员清楚预埋件的施工技术、工艺,明确分工。埋件安装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要向安装队长、技术员及埋件安装的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装队长和技术员向埋件班长、组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知会监理人员。

3.2 每位埋件安装人员必须认真领会技术交底内容并执行,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埋件安装。

3.3 确定每个面、每个层的基准,并清楚识别基准标识。明确化学锚栓需符合设计要求及安装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及方法。

3.4 详细的膨胀螺栓和穿透螺栓的施工方法。

3.5 详细的化学锚栓的施工方法。

3.6 确定从那个基础开始安装,以及安装顺序。

3.7 确定土建预埋件误差的补救方案,(必要时,须征得甲方、甲方监理、土建及设计部门同意)。

3.8 埋件安装必须按照放线的基准线、埋件位置图、节点图进行安装。

3.9 埋件安装应采取可靠方法处理,主受力埋件至少采用两方对穿螺栓加两个膨胀螺栓,对穿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其周围的缝隙应用玻璃丝布堵赛,膨胀螺栓不小于M12*110 并加环氧树脂加固,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

3.10 膨胀螺栓因不能置于钢板内部时,应至少保证两个膨胀螺栓打在埋件钢板内部,其余允许打在外部,且中心至埋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30mm,并通过厚度不小于8mm 的铺助压板与埋件焊牢,焊缝长度不小于50mm。

3.11 埋件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涂刷防漆两遍(特殊情况必须依据设计要求进行)。

3.12 应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应进行极限拉拔试验,并有检验报告。

3.13 每个连接点不应少于 2 个锚栓。

3.14 化学锚栓的安装符合图纸要求,安装方法符合化学锚栓的说明书的要求。

3.15 不允许在化学锚栓接触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操作。

3.16 预埋件清凿后应露出金属光泽,表面不允许有混凝土、鳞片、焊接的杂质存在。

3.17 卡埋件和结构预留口的预留槽口内充满聚苯乙烯(苯板)无混凝土杂物。

参考文献

[1] 蒋秀根;剧锦三;张丽莉;;高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分析方法[A];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05年.

[2] 周文松;姚晓征;张继文;;CFRP结合预应力立柱增强人防地下室混凝土框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3] 胡长青;陈尚建;侯发亮;;碳纤维布加固轴心受压钢筋混凝土圆柱的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4] 周宁;鲍宇清;钱选青;;某小区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宏;杨飞颖;张维刚;;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弹塑性屈曲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陈显;;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简介[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是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然而,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长久发展和进步。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建筑工程中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必须要对比各种设计方案,以选择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方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及优化配置各项施工要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在施工技术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管理,且在确定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管理理念,使技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性,使各项建筑功能都能很好的满足建设的规范要求,从而提升工程质量。

3、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优化、组合各项施工技术,并选择和施工条件相符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管理体系

由于各个建筑工程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规范标准管理体系。当前的施工工程中,施工技术在总包和分包单位中的衔接性很差,操作技术也没有按照最初设计的标准执行,以及施工材料的购买、存放和保管等工作都未按照施工要求和预先的设计进行,致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经济上也有较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有着十分繁琐、庞杂的工序,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规范标准管理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很难达到统一标准,进而完成的工程也不能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1】。

2、制度管理薄弱

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的岗位对于技术操作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专业性。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些工程技术岗位十分混乱,不是一个施工流程由多人负责就是一个负责人都没有,有的施工方还会聘用一些未经专业培训过的操作人员直接上岗操作。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没有相关技术操作的责任规划制度,没有规范、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等,这一切都将现行的管理制度的“软弱”体现得淋漓尽致。

3、施工技术监管的执行力度较差

在建筑施工队伍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技术水平也就良莠不齐,因此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针对个别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与管理。然而,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做到有如此强的执行力度,甚至有的企业连基本的监督意识都还没有形成,这就使得一些施工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或者是技术参考书来进行施工。这也就使得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频频出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成这种局面与施工技术管理的执行力度差有直接的关系。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完善施工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的要求、标准相当于施工技术的优化,它能够帮管理人员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推动了建筑施工完成的顺利性。优化施工管理体系并不只是策划一些书面标准这么简单,其重点是在实践与规范相结合,严格地执行与开展。为了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单位应在遵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坚定响应并遵循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制定出适合的技术施工的体系、标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应综合考虑总包商与分包商的水平,将施工管理体系融入到分包商的管理之中。优化管理工程里面一些重点的环节和岗位,使得工人在作业时可以有一个指导,进而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用一个标准对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约束,达到优化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的目的【2】。

2、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首先需要依据合同文件,对现场人文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进行施工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打有准备之仗。其次要审核设计图纸和文件,记录问题,组织设计、建设、监理进行图纸会审,提出问题,修改和完善设计。再者应该加强工程测量数据进行复核,避免数据错误,造成返工。另外还需要研究确定重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中国铁建的要求,重点施工方案必须邀请专家讨论和审查,使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真正起到方案与成本控制的目的。随后进行制定项目现场的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用以约束活动行为,将技术工作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究。最后,在施工前,对调度、技术、测量、试验、质检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技术标准,明确质量目标,提高职工素质。

3、加强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变为具体实物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技术交底是施工阶段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的整个过程需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负责人向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技术负责人向各组长进行技术交底,组长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通过技术交底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明白质量控制点,从而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施工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安排专人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只有质量合格的施工原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企业要在施工现场建立临时仓库,根据施工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保存,尽量减少施工材料的损坏和丢失,从而减低施工材料成本,材料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材料采购时必须选择有合格证书及符合工程技术规范的材料,绝不允许为了节省施工成本而选购不合格、劣质的材料;在材料进场前还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只有保证材料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还必须做好材料的管理,以防材料受潮。而且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设备的日常保养,确保施工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从而减少设备维修费用。

4、加强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对土建筑工程的各项分工程的质量、特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和相关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工程质量做出判断,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行加固、补强,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技术管理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处理等四方面,度量就是对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质量检测;比较就是将检测结果和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就是对工程质量合格与否做出判断;处理就是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补救。

5、加强施工技术监管的执行力度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时都需要向当地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单位提交一份工程质量监督的申请,然后质量监督单位就会派遣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实施监督。在工程正式施工前还应分别审核负责施工和监理的单位的相应资质,以及考察、核对施工单位准备采用的机械设备是否合格、相关技术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是否达标等内容,如果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决不姑息【3】。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的工作人员应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制定一份详细的监督检查计划,要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工作交叉进行,这样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尽快进行整理然后通报,之后再将整改意见反馈给施工单位。只有将监管制度落实到位,才能避免工程中的违纪行为,真正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的,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发展水平,就必须不断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为整个工程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促使建筑工程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思伟.试论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3,04:177.

[2]赵海凤.试论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商品混凝土,2013,09:117-118.

上一篇:职业教育发展范文 下一篇:心理医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