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07:15:18

作文训练论文

作文训练论文篇1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故事、讲演、辩论、口述作文构思、口头作文─────┼────────────────────────────评改形式│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训练层次及目标─────┬────────────┬───────────────目标│初中│高中层次││─────┼────────────┼───────────────

│初一:读标准音,说普通话│高一:能按自拟提纲,用普通话

│初二:听人说活能正确理解│有条理地叙述事件。

│意思。│

│初三:听一般报告,能简述│高二:培养辩论能力,观点正确A初级│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思路清楚,论据较充分。

│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高三:做有准备的演讲。

│。│───┼────────────┼───────────────

│初一:能注意听别人说话,│高一: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已的思想

│听懂意思,回答问题│,说明事物,阐述观点。B中级│清楚、准确。│高二:能较有力地进行辩论,观点

│初二:说话意思清楚,用语│鲜明,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恰当。│。

│初三:能作简短的即席发言│高三:可作即席演讲、

│,有中心,有条理,│

│态度自然。│

││───┼────────────┼───────────────

│初一:能较完备地介绍各种│高一:稍事准备,即可作即席演讲。

│内容、简单的读物、│高二:能较熟练地运用议论文知识

│见闻。│,准确有力地进行辩论。

│初二:能借助资料做口头作│高三:可作即席发言、演讲、辩论

│文。│、说明,口头作文。

│初三:讨论问题,能正确地│C高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条理清楚。│

──┴────────────┴───────────────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

(3)可操作性强。如前所述,现在中学缺乏作文教学的可行性教材。微格作文系列训练网络使教师有了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的蓝图。教师可依据它制定一个三年作文教学计划,使教学有“本”可依。同时,由于它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经过认真备课,即可进行教学。学生也感到目标明确,伸手可即;不再是盲目听纯作文理论指导,如坠五里去雾之中而不知所措,也不是毫无计划的被动重复,视作文为痛苦嚼蜡,体现了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作文训练论文篇2

一、构建一个序列――夯实基础

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作文现状研究为基础,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系统论、过程作文教学理论作为我们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作文教学实际,有效构建高中议论文教学序列,以夯实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其具体程序为: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措施。

在高一阶段,学生积累议论文的写作素材,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在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与方法,弄清楚论据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构建规范整洁的文章结构。在高三阶段,要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提升作文的思想内涵、语言的简练度、思维的严谨性等,在此基础上力求让文章更有文采。但是,序列化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只是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还应该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让序列化教学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

二、注重一个细节――积累技法

作文的实质是对作者知识储备的综合运用,是作者综合素质的展示。厚积才能薄发。写作需要积累各种知识与技能,缺失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的作文,不可能成为有思想内涵的佳作。所以,在议论文序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积累技法的训练。如语言表达、行文构思、论证技巧等。在论证过程中,每一个论证细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写作根基。作文的训练不仅仅是“三味书屋”,更应该是生活的“百草园”。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活水,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体验社会,并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用阅读来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细节决定成败,技法彰显特色。写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思考,深化每一个细节,就会写出激扬才情的文字。

三、拓宽一个渠道――作文实践

不管是什么文体的作文,其立足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放飞学生的心灵,激活其思维能力。如散文可以抒感、夹叙夹议;记叙文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状物、说明。议论文也一样,在文章结构与内容等方面不作硬性的规定。可以是几个片段的组合,可以是长篇的议论。总之要让学生能够驰骋于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样才能体验到作文的轻松与快乐。

议论文写作要给学生实践的空间,如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直陈心曲,或叩问心灵,或诠释情感,或发表看法。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增添生活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再丰富的思想认识也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出来。不仅如此,语言也是思维的媒介。只有语言的创新,才能促进思维的丰富。因此,在议论文程序化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枷锁,引导学生锤字炼句,能准确运用贴切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而且力求做到简洁、精炼、创新。

四、突出一个核心――思维训练

在构建高中议论文序列化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当其冲。因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作文是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观察生活、选取素材、谋篇立意、构思布局、语言组织等,都由思维活动来支配。但是,学生写议论文的实际情况是“假、大、空”,往往文中无“我”,言之无物。这样下去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张扬,文章没有生气,更没有灵气。

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冲破思想的牢笼,敢于表达真实的生活经历,敢于吐露真实的心灵,敢于反叛传统的窠臼。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展现生活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不仅如此,在议论文的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教师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过程中,能够用创造性思维来贯穿全文,敢于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敢于突破思维的常规,甚至反弹琵琶也是可以的。只有这样,议论文程序化训练才能富有成效。

总之,高中议论文教学要通过科学有序的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掌握好由浅入深的训练层次,鼓励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大胆创新,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通过序列化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作文训练论文篇3

一、因果分析法

含义: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为什么”等 练习一

论点:奋斗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

论据: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练习二

论点:自立自强

论据: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练习三

论点:近墨者黑

论据:孟母三迁

练习四

论点:人贵有自知之明

论据: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练习五

论点:相信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论据:汉末,群雄逐鹿,豪杰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眈眈,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昭等一干人竭力劝降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墙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练习六

原例一: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原例二: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例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 1

一些有益的事情。

原例四:是什么让魏征刚正不阿?是什么让魏征在天子面前毫不畏惧?是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魏征深深地明白作为一名臣子,就必须承担起为天下苍生、国家社稷着想的责任。于是他用自己的勇敢不屈,让世间多了一面命镜。在这明镜中,反射出了魏征谏言的执着,反射出了大唐的兴盛来源,也反射出了责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让丛飞放弃自己的富贵而用钱捐助他人?是什么让丛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为贫困的孩子担心?是责任!看着失学儿童那一双双充满期待与渴望的眼神,丛飞意识到,帮助他们是自己一生的责任。于是他四处奔波,把演唱会所得的钱都捐给了贫穷孩子。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让每个人都看到一位歌手背后的伟大人格。责任,让他们的形象熠熠生辉,绽放出无限的光芒。责任,让他们的名字永留汗青,让人们看到,他们人格的伟大、崇高。

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思路: 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

标志词:“假如”、“试想”、“如果”、“倘若”等。

《六国论》

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

论据: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原例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原例二: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原例三: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练习一

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论据:王羲之九岁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练习二

论点:安于现状

论据: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封为齐王。而他却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被诛杀,族灭三族。

例文四

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分析:“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三:比较分析法

含义:对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关键:找准事例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标志词:“有……没有…… ”;“一方面……另一方面……”

《拿来主义》

论点:对待文化遗产要用拿来主义

论据:错误的态度:孱头——逃避主义、昏蛋——虚无主义、废物——投降主义

正确的态度:拿来主义不全这样:“他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结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练习一

论点: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

论据:2000年奥运会上,44岁“高龄”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也是一流好手,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领先的大好形势下却痛失金牌。

练习二

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综合练习

孙膑与庞涓二人都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结合上面的事例,运用所学方法来论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这一论点。

1、假设分析法:

2、因果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例文修改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课后练习一: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原来是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他发现自己颇有文学爱好,充满自信,改作起小说来,竟而佳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

用以上材料来论证“就应该?这山望着那山高?”。

课后练习二:

“百家讲坛”讲出了两位轰动全国的人物——讲《三国》的易中天、讲《论语》的于丹。一男一女,一南一北,可谓红遍了大江南北。

观点一:“百家讲坛”促进了国民对名著及传统文化的关注。

观点二:“百家讲坛”受到众人追捧,足以说明一点,读书的习惯和风气已经远离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任选一个观点,写一个议论段。

课后练习三

自己确定中心,选择一种论证方式,将下面语段作适当改动,写一个能恰好论证自己中心的议论文语段。

他是个长相平凡的孩子,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巴,觉得李连杰好英武,就梦想自己也成为他那样的人物,于是年仅八岁的他告别爹娘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到少林寺开始了六年艰苦的练武生涯。十四岁时他离开少林寺抱着成为武打明星的梦想来到京城,挤着去当群众演员,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摔得浑身都青了。没有角色的日子里就去建筑工地打工,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满身伤,绝望地躺在工地的房间里,望着天花板。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孩子,终于受到了命运的眷顾。16岁时,他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让他一夜之间从武行变成金马奖最佳新人。后来他塑造的傻根儿、许三多、顺溜、董存瑞又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他就是王宝强。

作文训练论文篇4

一、乐看

“观,大自然千姿百态;看,人世间多姿多彩;视,人和事形形。”这一切,自然会引起学生“乐看”。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我在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适时改变传统模式。首先,把观察实践的钥匙交给学习的主人——学生,再以兴趣引路,引导学生“乐看”,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感受美、发现美,去实践、去体验。这个大课堂里有千奇百怪的事物,各式各样的真善美丑。课前,我总是不忘给学生“猎枪”,让他们带着“猎物”胜利凯旋。大家品一品、尝一尝,优哉乐哉。

有计划的野炊、采访……使学生觉得自己是“乐看”的主人,处处留心,娱乐无比。眼看、耳听、手触,脑子里有许多想法,欲一吐为快,产生了“我想写写”的愿望。有米将下锅,好菜需烹饪,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实践证明:“乐看”为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打下了物质基础。

二、乐读

阅读是一种生产力,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习作的外化表达。多读课本中的名片佳作,朗朗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课本中的有限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拓宽阅读面,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必须激起学生“乐读”。

在教学活动中,我率先以榜样示范,理想培植,应用高效阅读方法,提高兴趣。要实现理想,就需要习得知识。要想获得知识,就要多阅读。只有多阅读,习作水平才能提高。当然,学生在阅读中视野拓宽了,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提高。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为了弥补课外书籍的不足,我组织学生办起了“阅读书角”,自己订阅与班级订阅、自投书籍与学校借阅相结合,不断壮大,由少到多。学生有了丰富、营养的精神食粮,“小蜜蜂”就寻到了花的“海洋”。

徐特立老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阅读时,我告诉学生“书山拾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妙语佳句,写下精彩一段,谈谈体会想法,随记并妥善分类整理、保存。

让人欣慰的是,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把学生阅读兴趣推向了高潮。“讲故事、说名言、道警句”,精彩佳句展……“深入宝山满载归”,学生正迈入会写作的殿堂。

三、乐说

学生说的过程,是他口语交际能力、思维敏捷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的综合反映。说的问题解决了,就不愁写不出来。学生“乐说”喜闻乐见、“乐说”古今趣谈、“乐说”天方夜谭,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辞令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小。

我在实施“乐看”、“乐读”训练步骤的同时,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随时或者利用习作课、实践活动课等说给大家听,可以自由发言,想好就说,说不好,还可以再说。把分类的信息列好提纲,由老师点拨、同学帮助,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我在教学实践中惊喜地发现,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学生习作兴趣大大提高。

四、乐写

激发学生快乐习作,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独辟蹊径地去写,允许大胆创新,标新立异,随意表达。我在适当处、关键处加以点拨、指导。多鼓励表扬,多在学生作文中找“金”。适当时,提出修改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推荐有创新表达之作,让学生相互品味。激趣点拨宛如一根引火线,引来了学生“乐写”的烛光。

习作指导是习作教学的核心,必须使习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分层指导,逐步整体提高。我始终坚持榜样示范,与学生同甘共苦,突破习作难关,共同配制佳酿,一起分享快乐。后进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中等生乘风破浪,到达彼岸;优等生披荆斩棘,终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怎么会不“乐写”呢?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勤写有利于锤炼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乐写”是学生成功的法宝,多练习作有利于捕捉实践活动之中稍纵即逝的灵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或长或短,有感而发,有情即抒。适时写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为了使这一训练步骤得以全面实施,营造了“乐写”氛围,成立《小草》文学社,定期开展“学生手抄报”展览活动,日记周周比,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五、乐改

学生的习作刚刚问世,免不了“粗”而“不足”,我及时引导学生一改、再改。从修改中获得乐趣,从修改中领略喜悦。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多改,才有情文并茂的习作佳篇诞生。只有多改,才能写出“凤头、猪肚、貂尾”之作。“乐作”成了习作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讲评批改习作时,我一改常规,随时翻新花样,把习作修改权交给学生。我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时,与学生互动,由此激发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形式多样的自改、互改、集体改、自评、大家评等,使本来活跃的习作园地里,又添活力,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作文训练论文篇5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售货小姐看了标牌有错误,不敢作主,便请来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言回绝。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提示:要写好多角度的材料作文,关键是选准最佳角度。这则材料若从顾客角度考虑,可有以下几项立论:“机遇属于敏锐的人”(A);“成功需要据理力争”(B);“如此便宜不该占”(C)。若从制作标牌工作人员的角度,可立论为“粗心大意危害大”(D)。若从总经理的角度,可立论为“错误也是机遇”(E)——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个商店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位总经理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为自己商店树立起良好的恪守信誉的形象,给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显然,上述五个角度以(E)最佳,(C)项次之,(A)、(B)分别只扣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材料,(D)项过于肤浅平俗。

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辩证说理,指的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阐述事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写材料议论文时,提出的观点就不会偏离,在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时,就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全面透彻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不管是“由局部到整体”,还是“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我都遵循螺旋式的目的原理,即同一种大目标下的序列训练在目的上具有局部的反复性和整体的上升性。“局部的反复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写作机会,提高训练效果,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整体的上升性”是为了在更广更深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本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辩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究序列,务求“三性”。

1.科学性

序列训练以写作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求为依据,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作文训练系统。

2.系统性

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而中学生又似乎不适合系统性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序列训练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的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序列训练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础理论分解为若干“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将这一个“点”的有关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即可不讲成“纯理论”的写作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传授给学生。这样三年下来,“点点”相联,由点成面,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3.渐进性

序列训练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同时,序列训练在具体的操作中遵循螺旋式目的原理,因此它又遵循了巩固性的教育原则。序列训练改变了以往写作无序时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训练论文篇6

为使这个教学序列的每个训练项目体现训练的单一性和涵的纵横复杂性,我创造了一个具有科学统摄力的词--训练点。每个训练点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因为是教学设计的结构,非自然习得的思维模式,故称"模型"),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就是有所"得"了。训练点之间呈现着"语言――思维模型"之间的联系、渗透、深化、发展的关系,其物质表现就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若干个训练点组成一个能力训练阶段,"语言――思维模型"就连成单元性网络;若干个训练阶段组成一类能力的训练,单元网络就扩展成为局部网络。整个教学序列共有108个训练点(包括综合复习训练点),依次分成五类能力训练:记叙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说明能力论述能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完成了五类能力的训练,局部网络就连通而全部网络化了。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而复杂地循序渐进了。这个网络,又可以称之为"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体系。这显然是一个人造的语文教学控制系统,每类能力是其中的子系统,每个训练点则是构成系统的元素了

记叙能力的训练点设置最多,这是因为记叙是基础,认识规律中形象思维先抽象思维,而初中学生总的说还处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逐渐地有所发展。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的训练点设置较少,这是因为说明是从记叙到论述的过渡,重在说明事物的偏记叙,重在说明事理的又偏论述了。因此在说明能力训练前,设置了认识说明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在论述能力的训练前,则设置了论述与说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论述能力的训练在初中阶段是必要的,是需要加强的,但还不可能是重点。虽然训练体系在记叙文之后即进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一些可供论述用的思想资料和语言资料,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分析评价还是肤浅的和简单的,训练点的设置就适可而止了。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训练是系统中的高层次训练,作品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思维特点的,而对作品分析无疑又具有严密的抽象思维特点了。因此,当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中出现古代记叙文的时候,显然是对记叙能力训练的循环加深。这种循环加深一直延伸至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训练中的插学记叙训练;当文学作品能力训练的时候,记叙、说明、论述则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循环加深了。最后的综合复习训练当然是总循环,起重点巩固的作用了。

每个训练点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建立"语言――思维模型"的过程。因而训练点的要求,就是教学的完成目标,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的组合框架。教材的作用,不仅在充实这个框架,而且应该跟与之有关的思想、知识、感情、语言发生尽可能多的联系,使这个"语言--思维模型"不是呈静态的积累,而是呈动态的积累,具有辐射性的势能。是,新模型的建立将不断地触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储存,会产生以新模型为中心的聚向综合思维活动。这样,其外在表现必然是读写的直接结合了。这是能力转化的关键时刻!教学不应该抑制这种思维活动,恰恰应该及时地使这种活动更加活跃、清晰、外化,读的收获与启发便促成了写的酝酿与结果,完成训练全程,达到教学目标。

这就使训练点成为一个多线交织的横截面,因而训练点上的"得",对整个108个训练点组成的教学体系说,是单一的;对每个训练点本身说,却是综合的。而根据这个教学体系的设计编选的教材,则必须使文为训练点的要求服务。就是说,文成为完成训练点要求的例子。但是,无论哪篇文章都不是为语文教学写作的。在语文教学无序可循的情况下,语文只能就文论文,选文强调家篇,有了一个训练的序,就必须考虑文章是否适合作系统训练的材料了。即使是家篇,如果跟训练点要求无关,也只能割爱。入选的文还必须考虑给学生以怎样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各种知识的武装。有鉴此,我编选训练记叙能力的教材,是学生所能理解或接触到的人、物、事,训练论述能力的教材是培养学生需要接受和形成的观点,这样就把的多样性,也有计划地寓训练的单一性之中。入选文的语言当然要典范,并注重语言的实用,以当代语言为主,兼顾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此外,入选的文还考虑到满足与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以便学生举一反三、激发模仿和创造的欲望,有进行比较、选择、思考的余地。

语言训练教学的单一性微观控制是每个训练点的落实。既然训练的目的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语言――思维模型",师生关系在堂教学上就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是"语言――思维"信息的传送关系。文是信息源。当然教师根据训练点的要求从文取例指导学生训练,就是从信息源过滤、筛选和加工信息,向学生输送定向的信息流,不如此就不可能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和强化既定的"语言――思维模型"。

作文训练论文篇7

第一条业余训练工作是指学校课余开展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

第二条为贯彻“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加快我区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业余训练工作任务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四条业余训练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汲取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研究工作。

第五条业余训练工作要在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和的前提下进行。

第六条业余训练工作在教育体育局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体育局的指导。

第二章业余训练

第七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八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第九条在业余训练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省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市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等同于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区级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等同于区级先进工作者。

第三章运动员输送

第十条凡运动员被省少体校、省体工大队、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部队相关体校正式录取的,相关带训教练可视同为省级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第四章竞赛成绩

第十一条省级体育比赛(单项、团体)

1、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一名等同于获省级论文一等奖;

2、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二名、第三名等同于教练员获省级论文二等奖;

3、在省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等同于教练员获省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二条市级体育比赛(团体)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一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二名、第三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团体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三条市级体育比赛(单项)

1、中学组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金牌1枚以上、得分在15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银牌1枚以上、得分在10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铜牌1枚以上、得分在8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2、小学组

(1)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银牌1枚以上、得分在10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一等奖;

(2)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获铜牌1枚以上、得分在8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二等奖;

(3)在市级各类体育竞赛中所带运动员得分在6分以上等同于教练员获市级论文三等奖。

第十四条区级体育比赛(团体)

1、必须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城区学校获团体前3名、农村学校获团体前5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区级论文一等奖;

2、必须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城区学校获团体4至6名、农村学校获团体6至8名等同于教练员获区级论文二等奖。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作文训练论文篇8

关键词:“讲”与“练”;训练;与实践的结合;评判机制

一、摆正“讲”、“练”的关系,强调“练”的主导性

笔者认为,在“讲”与“练”的关系上,应该是以“练”为主导,“讲”服务于“练”。目前不少高校的写作课堂上“练”、“讲”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讲”为主,“练”围着“讲”转,“练”只是对“讲”的内容的某个局部的一种“加深印象”或“知识转化”[1],它不仅是零碎的、偶然的,而且写作者可以不动情感。因此,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做得越多,学生的感觉越麻木,思维越僵化,显然与写作训练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此,笔者在写作训练中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将“讲”作为“练”前的引导。即把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供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导致“有为而作”的写作冲动。教师将写作理论对此次训练的相应要求加以讲解和介绍,引导学生以写作理论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第二,将“讲”作为“练”中的辅导。教师注重“讲”的现实性,讲授“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办法,即现实需要的写作理论,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第三,将“讲”作为“练”后的总结。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不学应用文理论也能写出应用文来,上课不愿听讲等情况,在进行通知、函、请示、报告等文体的教学时,可出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动笔先写,当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再来讲。这样先写后讲,讲的理论与学生自己写的文章有联系,富有针对性,不仅可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二、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注重训练项目的科学性

应用写作具有较强的受命性和明显的实用性,而且涉及诸多学生未经实践的不太熟悉的内容。因此,在设计训练项目时,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体现出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做到训练的完整、严密和有序。

写作训练体系的系统性,“指的是写作训练的各个项目和内容必须按照其内在联系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出最优化的安排”[2],最基本的要求是“训练有序”。笔者十年来在文秘专业的写作教学中,根据写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初步建构了一套写作训练系列,虽不够成熟,但对训练的系统性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这套训练系列共分为公文写作训练系列、事务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经济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礼仪文书写作训练系列、诉讼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科技文书写作训练系列等六个子系列。各个子系列又根据各文体的特点及各文体间的联系,分成若干训练单元,各训练单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训练项目。比如,做一项工作,开始之前要订计划,工作进行中要发简报,工作完成之后要做总结,那么就将事务文书中的计划、简报、总结三种文体编为一个单元。开会之前要写讲话稿,开会时要做会议记录,就将讲话稿、会议记录编为一个单元。其中讲话稿写作训练设置构思、层次、语言等训练项目,各训练项目都分别提出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指导,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就构成了由训练系列—训练子系列—训练单元—训练项目等各层次组成的完整的写作训练系统;要关注一次次具体写作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训练项目的科学性,要求具体训练项目和内容的确定,既要服从于写作训练的总体目标和计划,又要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2]。在训练时,根据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序训练,如写作速度的由慢到快、文章字数的由少到多、写作技法的由易到难、写作质量的由低到高等等。要使写作训练做到科学化,就必须坚持“先分解后综合”的原则,即把每个训练项目分解成若干单项进行训练,然后再将各个单项综合起来进行训练。比如,对于规范性强的行政公文,即可从公文基本理论、标题、主送机关、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结束语、落款等方面设计项目,进行拟写、改写、仿写等各种训练,也可提供各种文体的有种种毛病的文字资料,要求学生整理成合乎规范的文章。通过这些单项的实际操作,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公文写作训练。一旦学生在单项训练中掌握了各项技能,综合运用起来,难度自然就降低了许多。

当然,写作训练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写作情况出发,灵活操作,既注意到写作训练的系统性,又注意到写作训练的随机性,切不可因拘泥于系统训练而扼杀学生捕捉外界信息和进行写作的机遇,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训练方式的开放性

尽管影响大学生写作水平的因素很多,但目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材料匮乏,无话可说,事与理脱节。这个问题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把学生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为他们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从根本上解放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才能使成规、技法获得生活的滋润,使写作成为写作主体自觉的、活的内在机制。实践活动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其中后者又包括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两种。

1.课堂活动。写作训练的效果来自于教学双方的积极配合与相互作用。教师应通过再现应用文的运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的写作角色意识逐渐转换和强化,引导其进入角色。同时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情势和具体的写作情境下,也会以实践主体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反应与创造,从而进入积极的角色实践。比如,在讲那些操作性强的应用文,如通报、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公函等公文时,让学生扮演机关、学校、企业等各类作者,如秘书、办事员,针对某一件公务的处理或事故的处置,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练习给上级写汇报材料;让学生作现场口头汇报;领导做报告,要求学生现场记录;举行座谈会,要求学生做会议记录,整理成会议纪要等;使说写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对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文体,可以更为灵活地进行变通,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把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将遇到或可能遇到的较典型的具体情况、问题引入课堂,进行“仿真”训练,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比如,求职信写作训练时,可设置现场招聘会的情境,让三至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几家单位的有关人员,其他学生根据各自选定的目标写好求职信进行应聘。招聘结束后由招聘者公布招聘结果,并现场陈述录取理由,最后,由教师和在场的学生共同裁定招聘是否合理。因为情境逼真,大家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在这个模拟的情境中,招聘者、求职者、评判员的角色都由学生充当,角色的转换,促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作为“求职者”,他们要思考如何写好求职信,如何在求职信中有的放矢地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个性优势、综合素质,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作为“招聘者”,他们要思考如何通过求职信对求职者进行严格审核、筛选,为单位选取真正优秀、最符合招聘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评判员”,他们要更为公正、客观地思考问题,既要评判“求职者”求职信的质量,又要评判“招聘者”录取理由的合理性。思考角度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空间,大大提高写作效率。同时,通过情境模拟,把今后工作中较典型的具体情况、问题引入课堂,也可使学生从中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个体情境,学会一些相应的技巧。

2.课外活动。写作训练中的实际活动,除了课堂以外,还应重视课外的许多活动。课外活动可首选学生的活动作为写作素材,如学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迎新晚会、“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组织、策划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写作的实战演练。

但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覆盖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所有文体,因此,教师除了在校内尽可能地设置情境来弥补学生实际生活、工作经验的不足外,还应积极将实践活动延伸至校外。比如调查报告的写作训练,即可采取课内、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总之,强调与实践结合,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注重写作训练的开放性,不但可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写作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在为写作而设计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不仅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了无穷的创造力,写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改革评判机制,重视写作考核的促进作用

目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对学生习作的评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逐篇评改,集中讲评。这种评判办法解决的往往只是写作中的共性问题,它忽略了写作行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所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办法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写作训练的进行,巩固写作训练的成果。

除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常规方式外,笔者还尝试过以面批为主的评改方式。面批以教师提出修改意见为主,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讨其成因,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工作量考虑,每次训练可面批部分习作,其他学生还可利用这一时间互相座谈,比较彼此习作的优劣,讨论各自的得失,也可审视揣摩教师的修改建议,并着手纠正与补充。如有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则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集中搞一次讲评。

对学生习作的评判也可不止于课堂,还可恰当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让学生的作品投入社会。比如,组织征文竞赛,与校报联手为学生开辟习作专栏,或向有关报刊推荐优秀作品等,积极为学生寻找、提供发表的机会,甚至可在教师的组织下为传媒、企业提供恰当的有偿服务,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实际价值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强化写作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考核方式上,对原来侧重于期末卷面考试的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如,增加平时考核的次数和比重,使之占到总成绩的40%。平时考核以写作训练成绩为主,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占30%,写作技能测试占70%,发表的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分。每学期开始,即宣布此项规定,鼓励学生多练多写,为引导学生配合写作训练开辟一个好的练笔环境,真正达到以评、考促学,以评、考促写,以评、考促练,巩固写作训练成果的目的。

以上对写作训练进行的改革和探索,虽然不一定很成熟,但它融合和借鉴了写作教学同行有益的经验和设想,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淼龙.启动“无意作文”机制——刷新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理念[J].写作,2004(8)

上一篇:写话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