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01:49:27

河道整治论文

河道整治论文篇1

1.1航道整治施工工程如何影响浮游动物分析有研究表明,目前水域中的浮游动物成为经济鱼类和幼鱼饵料的重要来源,这些浮游的动物的优点及特点是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一旦航道整治工程开始启动,就会因为施工的各种原因导致这些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数量的急剧减少,要在施工结束后才会逐渐的恢复。

1.2航道整治施工工程如何影响底栖生物分析底栖动物一般来说是长时间生活在水域底部泥沙里面、石块里面或者其他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有研究表明,底层杂食性的鱼类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自然水体中底栖动物的品种及数量。底栖的动物会随着逐渐挖出来的底泥,从挖泥区被人为无意识的地慢慢转移到深水区中再进行抛泥,这样的做法会减少挖泥区的数量迅速的减少,抛投区底栖生物因遭疏浚弃土和礁石的覆盖而发生底栖生物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1.3航道整治施工工程如何影响渔业资源分析航道施工工程中的必要的疏浚工程和抛投工程在影响鱼类的途径方面非常的相似。一般来说,水域中的鱼类的游泳活动能力非常强,在疏浚的机械器具和施工船舶的扰乱的作用下,大部分的鱼类都会被迫的赶出施工水域,这样发生的死亡率较小,但如果疏浚和抛投工程影响的底质的面积较大时,将会严重影响底部的水域质量及影响水域生态环境的恢复。

1.3.1工程炸礁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在水下发生爆炸情况之后,由于强力的爆破会大大提高江中水中重金属的浓度,通过调查,沉积物中原本的重金属本身含量较低,在发生爆炸后,一旦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江水混合在一起的话,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会直接影响爆破后重金属的变化及有机物的变化,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1.3.2工程炸礁对水生生物及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

(1)工程炸礁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长期生活在高浑浊水团中的这类生物,这类生物的鳃部会因为悬浮物质的充塞而导致呼吸困难的问题,影响鱼类的发育,严重的更会死亡。

(2)工程炸礁对鱼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资料及数据的记载,如果4千克左右的炸药在浅海水下发生爆炸的话,并且距离爆炸中心20m以内,150g左右的鱼类死亡率可以高达100%,等于说150g的鱼类全部都要死亡,但如果能把爆炸距离控制在40m左右或者以内的话,鱼类的死亡率就是34%左右,大大减少了鱼类的死亡率,在50m以外发生爆炸鱼类基本上无死亡率。

(3)工程炸礁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水下爆炸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导致爆炸中心附近的底栖生物及贝类当场发生死亡,由于爆炸的强声压致死外那些致昏而处于半死状态的这些底栖生物,如果再遭到由爆炸激起的大量泥沙石块掩埋之后,在短时间内会窒息死亡,影响底栖生物数量。

(4)工程炸礁对养殖区的影响。在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可能会影响施工范围内的所有养殖片区,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施工活动对捕捞区产生的不利的影响,施工单位务必要做好施工安排工程,重点工作是把航道施工工期尽量的安排在水河枯水期内,同时还要加强和周围村民的沟通工作,密切联系周围的村镇,做好作业区内捕捞迁移,避免和村民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2航道整治工程如何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措施分析

2.1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

(1)航道施工工程的重点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最好在枯水季节完成水下施工作业,同时还要选用装载能力较强的船舶,这样能有效的降低船舶的往返频率,减少由于水体的扰动、悬浮物的增加进而影响水生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的情况。为了确保航道工程爆破作业的施工安全,并减少炸礁震动会影响江上作业船舶与人员,施工单位使用的爆药量应控制在所引起的爆炸的地震速度在所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对爆炸产生的地震效应进行监测,科学合理的掌握好爆炸的用药量。

(2)要尽采用导爆索串并联的传爆网络和毫秒延期的爆破方法,这样能减少一些冲击波、飞石及淤泥对周围水环境、生态环境与水产养殖区的影响。要尽量的避免对鱼类,尤其是珍稀水生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建议在正式施工前首先要以少量炸药试爆,接着分段进行对需炸礁的河段实行点炸,将鱼类的死亡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2.2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航道整治施工单位加强与当地的渔业部门协商沟通,笔者建议在炸礁和爆破作业的前一天,在距离炸礁点和爆破作业点中心的上下游400m处放好拦网。在航道整治过程中,要全面的开展全程环境监理和监测工作,控制好好炸礁、抛投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状况并能及时有效的调整作业方案,防止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生态航道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分析

3.1控制污染水质的清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航道生态效益的发挥。从航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来说,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抓好水污染治理,治理长江污染,要全流域共同治理。治理污染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

3.2加强生态航道理论研究我国内河航道的规划控制起步较晚,航道整治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和难度等差异较大,因此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适应长江航道特点的生态航道研究如生态护岸试验研究,总结有关的工作经验,加以推广并且广泛应用。

3.3加强配套维护管理生态工程航道生态工程由于其生态因素的特殊性,如同养花和养鱼一样,必须加强其配套维护管理,才能使其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发挥其效益,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防止人为因素对生态工程的破坏,保证航道整治工程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论文篇2

关键词:山区河流 桂江 枢纽 浅段 整治方案

桂江平乐至桂江河口段航道总长约为219km,目前航道等级为内河Ⅶ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桂江腹地水运形势发展的需要,拟对该河段进行全线航道整治,依据水运经济运量现状预测、船舶营运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桂江平乐至桂江河口段整治后的通航标准为:平乐至旺村枢纽河段为内河V级航道,通航300t级船舶;旺村枢纽至莲花大桥为内河Ⅳ级航道,通航500t级船舶;莲花大桥至桂江河口为内河III级航道,通航1000t级船舶。本文以桂江航道整治工程为例,论述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中枢纽下游浅滩整治方案的确定方法。

1 概述

桂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主要支流之一。

桂江属山区性河流,天然流量较为充沛,但季节性差异显著,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河床质以沙卵石为主,部分为石质河床,河岸抗冲能力强,河道纵、横向变形小,河势稳定,河道自然回淤程度轻,并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总体上看桂江河床可保持长期稳定状态,这对保持航道尺度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桂江平乐至桂江河口段目前已建有巴江口、昭平、下福、金牛坪、京南共5座枢纽,第6座梯级旺村水利枢纽正在建设中,预计2011年底建成,届时平乐至旺村将全部渠化。河段渠化后,水深流缓,原大部分碍航浅滩、礁石等已消除,总体上通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桂江河道的渠化为航道提级的可能性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研究河段重点碍航滩险主要有三个河段:巴江角急弯险滩、金牛坪坝下浅段、旺村枢纽坝下浅段。本文就金牛坪坝下浅段论述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整治水位、整治流量、整治线宽度,进而确定整治方案。

2 浅滩碍航特性

金牛坪坝下浅段位于金牛坪枢纽至马江镇段,长约4km。该段是由于京南枢纽设计运行消落水位不能回水至金牛坪枢纽坝下,出现约0.7m的水位差不衔接段,枯水期航道水深较浅,最小水深仅0.7m左右。该浅段是目前平乐至旺村段航道等级提高的瓶颈所在。金牛坪坝下浅滩碍航特性是:由于枢纽间水位不衔接,加之浅滩散乱,水流分散,流态散乱,枯水期上游枢纽下泄流量较小时,水流无法集中,航道水深不足,导致碍航,同时河段众多礁石构成对航行船舶的威胁。

3 整治原则

研究河段含沙量小,河床质以砂卵石和石质为主且河床质粒径较大,河床稳定,整治原则主要结合枢纽运行情况,以枯水整治为主,并控制中、枯水主导水流,顺应河势合理布置整治线和整治建筑物,稳固边滩,束水归槽,调顺和集中水流,同时辅以疏浚、炸礁工程措施,使航道保持稳定。

4 整治参数

4.1整治水位

根据桂江全程基本渠化情况,河流水文除了具有天然河流特点外,浅滩受枢纽运行调节的影响明显,因此研究此河段整治水位,主要考虑采用优良河段平滩水位和多年平均流量相应水位相比较的方法,并结合经验法综合确定。

根据航道测图知,金牛坪坝下优良河段平滩水位在29~31m之间。由于金牛坪坝下河床受人为挖沙的影响,边滩不够规整,水深深浅不一,优良河段自然边界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另外,根据金牛坪枢纽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运行坝下水位、流量情况,2008年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为160m3/s,2009年为89m3/s,2010年为106m3/s左右,在这三种流量情况下,相应的金牛坪坝下水位在30.3~30.9m之间。

参照广西柳江的经验,其整治水位取高于设计水位0.8~1.5m,而《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对整治水位的经验取值为:大中型山区河流1.2~2.0m;小型山区河流0.5~1.2m。

综合分析,整治原则以枯水整治为主,且优良河段平滩水位与枯水期枢纽下泄多年平均流量相应水位基本相当,同时结合广西柳江类似航道整治经验,因此金牛坪坝下段浅滩整治水位取高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1.0m。

4.2整治流量

金牛坪坝下段浅滩整治流量根据枢纽下泄水位与流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其整治高度为1.0m时,主要考虑正常年份水文条件的下泄流量情况,并考虑下游库区对水位产生一定的顶托作用而影响水位流量对应关系情况,综合考虑取整治流量为150m3/s,为介于正常和枯水年份之间的枢纽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

4.3整治线宽度

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整治线宽度主要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和平滩水位的水面平均宽度对比综合确定。

规范规定,来沙量较少和河槽较稳定的河流,整治线宽度采用下式计算:

B2=Q・n/(H25/3・J1/2)

式中:

B2:整治线宽度(m);

Q:整治流量(m3/s);

n:河床糙率;

H2:整治水位时设计的断面平均水深(m);

J:水面平均比降。

根据上式,对金牛坪坝下浅滩的整治线宽度计算结果及平滩水位宽度进行计算,综合分析后,金牛坪坝下浅滩的整治线宽度取120~150m,弯段处适当放宽。

5 整治线布置

金牛坪坝下浅滩河床质以砂卵石及岩石为主,整治是以枯水整治为主,并控制中、枯水主导水流,通过布置整治建筑物,稳固边滩,束水归槽。提出的两个整治方案如下:

方案一:整治线平面布置顺应河势,以左岸为主导河岸,并利于其作为天然整治建筑边界,上游端入口处整治线宽度适当放宽,使水流有逐渐过渡束窄空间,从鼓新滩往下游至熊阜航道天然水深较好,整治线宽度按150m布置,至弯道处的枧贝村河段,整治线适当放宽至160m左右,以适应弯道水流条件和增加船舶适航宽度。整治线从枧贝村弯道过渡至龙肚滩的直线段整治线逐渐缩窄至120m左右,接近龙肚滩弯段处再逐渐放宽。从龙肚滩往下游至勒修村下段,整治线靠河中偏左岸布置,用整治丁坝封堵现右岸的深槽,调整并主导水流与整治线走向一致,整治线宽度为150m,整个河段共布置整治丁坝31座,方案一平面布置见图1。

方案二:与方案一整治线布置区别在于上、下游端的平面布置不同,方案二上游端设计航道线基本与目前维护走向一致,出船闸下引航道口后转弯靠右岸,因此整治线顺势偏右岸布置,至鼓新滩再逐渐过渡至以左岸为主导的布置形态;而下游端,方案二的设计航道线也基本与目前维护走向保持一致,为利用现已稳定深槽从龙角石河段转向下马滩贴靠右岸,然后出勒勾滩接至下深槽,因此整治线也顺航道走线布置,过下马滩后,利用右岸为主导作为天然整治建筑物边界,不布置新的整治丁坝,方案二整治线宽度控制在120~180m之间,整个河段共布置整治丁坝25座,方案二平面布置见图2。

6 整治方案的比选

方案比选分析:

(1)方案一整治线布置顺应河势,能充分利用河岸作为天然整治建筑边界,整治建筑物控制的整治线走向与中、枯水流向吻合,符合整治线布置原则,此外设计航道走线与金牛坪下引航道平顺连接,减少转弯,改善了航行条件。航道下游端航线由现在维护的靠右岸走向调整为靠河中偏左岸布置,顺应河势及水流条件,使中、枯水条件下的航向基本保持一致,利于航道的维护管理,从而解决了目前维护中在中、枯不同时期水位,需要调整航路以适应航行条件的问题,而调整航路后航道挖方量增加,投资相对较大。

(2)方案二充分利用现有深槽布置航道线,航槽挖方量较少,整治线在上、下游段主要根据现有深槽走线布置,筑坝量也相对较少,但方案二整治线下游段整治线走向与中、洪水流向不够适应,两者夹角偏大,且过下马滩后中水主流居中偏左岸,整治建筑物不能主导中水主流,由于河中为原来的大柑子洲(现基本淹没)河床偏高,中、洪水期主流居中船舶容易被带入该水域形成不安全因素,此外方案二不能解决中、枯不同时期水位需调整航路以适应航行条件的问题,将给航道维护管理增加工作量。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一较方案二优,故推荐方案一。

7 结论

河道整治论文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河道的环境日益恶化。鉴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血液,其生态也逐步被重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整治理念也孕育而生。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78-02

1 城市河道整治存在主要问题[1]

1)城市建设不断地向河道侵蚀,导致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行洪能力降低,牺牲河岸景观的同时,也给城市的行洪埋下了隐患;

2)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河道正逐步成为城市的污水排放渠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的滞后,导致诸多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和河道环境;

3) 河道整治理念的缺失,长期以来,城市河道的整治仅以行洪为主要目的,而忽略其生态的建设。导致河道断面单一,且河道多采用混凝土和砌石等衬砌。表面上的整齐,掩盖了其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隔离,最终导致水质的恶化。

2 城市河道整治的理念

2.1 人与自然

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改变起着不可逆转的作用,这中作用在短时期内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自然界的物种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必须从深层次上彻底解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确保河流、湖泊等生态水资源能够很好的循环利用,要彻底更新这些水资源的片面功能,使得水资源在利用上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本来的作用。

致使河道越建越窄、越修越直,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类开始认识到尊重自然才是明智之举[2]。

2.2 可持续发展

在保证适当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良好的配置。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是要解决良性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做到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需要对现有的不合理因素进行重组。

2.3 保存河流

对于自然界内已存在的河流要加以认真的保护,要确定该河流的流量、走向、地形构造等特征,不轻易破坏河流已有的形态,对于河流周边环境要加以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河流文化,创造河流的新发展。

3 河道治理的措施

1)保证河道的过水断面,对河岸建筑、河道桥梁等相关建筑进行规划和整治,使河道与周边建筑完美统一。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河道构造的多样性;

2)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设施。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整治的重点,城市应加强污水处理的建设和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污水的收集和管道的布置进行规划,能使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直接排放到内河;

3)生态整治设施的运用

生态挡墙是近年来开始推广的使用的以预制混凝土块为建筑材料的新型挡土结构,其所具有的特点:

(1)预制混凝土块中留孔,自重较轻;

(2)砌块施工快速,且块体之间相互咬合,块与土体间通过土工格栅联成整体,增强了剪切强度,从而提高了抵抗土压力的能力;

(3)可进行土壤与水的交流,同时可以在挡墙顶部种植水生植物。保持生态的多样性和环境的美观[3]。

生态护堤:

由传统的单一的水泥防护改为现在的可以适合各种生物生长的土体、水体等形态,使得水资源在可协调利用的基础上能够自我循环,保证河道内的各种生物的正常生长,保证河体自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护坡的类型:

(1)框格混凝土植草护坡;利用不同形状的混凝土砖块铺设在坡面上,在砖块的空格之间进行回填土,保证坡面的草的生长,并起到绿化的作用,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护坡作用,保证水土不流失;

(2)连锁块护坡;独特的自锁性设计保证每一块的位置准确并避免侧向移动,水流作用下也能保证整体性[4];

(3)生态砖护坡;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制成含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特殊生态砖,载能力强,铺设稳定性好,同时,板块空隙中适合植物的生长。

4 人水和谐的开发

如今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单要欣赏到水,还要能亲近水。因为水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旅游观赏,其对周边环境的呼应以及生态保护等功能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和重视。人们渴望见到天蓝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飞鸟盘旋河道生态景观。亲水平台就为接触水生动植物、了解水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亲水设计提倡在各类生物的栖息环境、自然教育、环境绿化美化、岸边旅游休闲和人类日常生后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通过建设休闲道路、沿岸设施等形成亲和的水边空间。

5 水文化的开发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名片,实质是城市文化的体现,河道整治中应注意文化与水与人的结合。使河道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河道时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5]。

6 结论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只有保持生态优先,实现河道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人文河道文化,确保河道在自然状态下,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生态环境。塑造“人水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宾,任晓枫.城市河道整治中景观生态设计.第七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讨论会论文集,460-466.

[2]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 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

[3]林渠.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设计应用[J].福建建筑,2008(4).

[4]宋向宁,陈曙光.联锁式生态护坡砌块的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J].湖南水利水电,2005(4).

河道整治论文篇4

摘要:河流对于人类生存及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当然其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水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河道整治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善,同时更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原则。那么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河道不仅要发挥防洪、排涝、蓄水、航行等基本功能,还需要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因此,搞好城市河道整治、实现水生态景观目标,必然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现有河道工程与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矛盾

现在为了自身的防洪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人们对河流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改造,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虽然这些水利设施也有其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约束了河道生态修复,但绝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对于我国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尽量减少人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

二、截污治污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在城市不断改造与进步中,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产业的不断集中,这使得污染源的迅猛增加,可是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是那么地理想,这就让许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河道当中,致使河道纳污负荷加大、水质恶化。因此要整治城市河道,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恢复其生物的多样性,首要的任务是截污、治污。截污、治污要从源头抓起,从长远来看,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实施长效管理;要通过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分水功能区域,确定纳污总量,进行排污总量控制;要通过创建节水型城市,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污水产出量;要通过技术投入,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提高污水利用率,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近期看,必须提高下水道的普及率,通过埋管截污,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条件的城市还宜实施雨污分流。

三、水质水量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据有关情报,目前许多地方由于城市的地域狭小,自产水量稀少,排污量反而大,水质影响就十分的严重。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宜采取多种形式沟通水系,调活水体。常州市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污”的要求,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工农业供水等为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并为引长江清水改善市河水环境创造条件。

四、绿化和硬化产生的矛盾

对于一些河道来说,尤其是城市河道已经形成的硬护岸,护坡多为混凝土或浆砌石等人工材料,而沿岸修建公路、河道变成暗渠等等情况,容易导致两岸湿地消失、岸坡、植被破坏。而恢复河道生态、美化城市,营造景观,又需要采取生物措施,这与硬质河岸两岸空间陕小就出现了矛盾了。在此种情况下,最适宜采取改造河岸、设置亲水平台、台阶或是利用大型盆土、槽土美化环境的措施,有空间的堤防外还可以采取增加绿化带等等补救措施来补救。

五、护坡护岸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近几年,国内在生态型护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继开发出可在漏孔格内植草的网格式预制块护坡、利用植物同土工材料结合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三维植被网护坡和可长草坪的生态混凝土护坡等。

目前在我区的城市河道整治中,在一些条件许可的地方,开始在常水位以下采用防冲、防坍工程加固,在常水位以上采用生态护堤的模式,由于没有了上部的硬化结构,河道弯弯,河水清清,加上水岸边的青草绿树,真有点都市农村的感觉,为市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所赞叹!

六、河流湿地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在调节气候、调洪蓄水、控制污染、净化水体、提供生物栖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国际上对湿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视,1971年通过了《湿地公约》,每年的2月2日确定为世界湿地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城市人口、工商业、建筑群的高度集中,相应带来了用地紧张、环境恶化问题。大量的交通路网、公用设施、地块改造使部分河道被蚕食、填堵,加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河道,造成城市河道水质下降、水功能萎缩,原有的湿地生态也被破坏。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充分重视保护和恢复城市河流的湿地系统。特别要在河道整治中,通过规划,确定科学、合理的水面率,为城市河流内水生物的生息、水生态的恢复创造条件。

七、水文化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民族的摇篮。人类喜欢贴水而居,临江湖之滨而筑城,这是人崇尚山水的天性。“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贴切地说明了人和水之间的关系。优秀的水文化,不仅折射出人类生活方式的文明,还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中,要根据河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用先进的水文化理念,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从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高度创造现代的水利。常州在关河、北塘河和澡港河东支整治开发中,依托周边的东坡公园、红梅公园和恐龙园,形成了“三河三园”的景观旅游线,既注意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又充分整合城市资源,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文生活。

八、法律法规和河道整治的关系

对于城市河流的整治来说,其是一项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当然更加离不开建管并重的监督。要通过加强河道沿线控制管理,确定河道保护的范围,保证河道的水面率,维护城市河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要通过出台河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加强对河道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机制;要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此外,在开展城市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及今后的河道管理工作中,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舆论的宣传,通过媒体和各种形式的宣传途径,广泛发动群众,增强市民亲水、爱水和护水意识,共同为城市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工作创造条件。

九、结束语

河道整治论文篇5

本文主要介绍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为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出一些观点,发展水利事业。

[关键词]:河道综合整治;发展思路;工程布置;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中图分类号:TV1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河流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给人类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有害的一面。要想充分利用河流为人类造福,就必须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变河流不利的状态,让水害变为水利。因此,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尤为重要,使水为人民生活更好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国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水环境改善更是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工程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水是生命之源,河道又是水的载体,是水环境的核心,在城市河道综合综合整治中主要以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及景观绿化为目的,采用加固河堤、河流生态恢复、净化水质、污水截流等办法,来达到预期目的。

2国内河道综合整治现状

过去我国许多城市都对市内河道进行了治理,然而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工程措施,单一的以防洪为目的。经整治后的城市河道呈渠道化,使河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造成城市地下水位的补给不足。受人为影响,河道沿岸的植被减少,但生活污水排入量却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不断发展的住宅小区,对生活污水的截流治理不够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大多是雨污合流,污染物直接排入河内,导致河流城市段水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

经历了河道整治的误区以后,对于那些已经被大规模防洪排水工程破坏了的自然河道,许多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弊病和隐患所在,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的结合。

现在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城市中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建设人与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3国外河道综合整治经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城市河道同样经历了从污染到治理,再到生态恢复和建设的过程。他们在河道综合整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因此,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结合我国以往治理河道的经验,寻求并逐步建立符合自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河道建设模式,对于我国城市水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2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英国对泰晤士河的治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给予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并且,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出更科学的水质标准,并对各种治理方案作出评价,筛选出最优的设计与控制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法国为了加强塞纳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管理办事机构—流域水管局。流域水管局通过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咨询、调查和研究。采取生态综合治理,控制工业污染,控制城市雨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清洁处理,湿地恢复等措施,使河水水质有了持续改善,恢复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

4工程案例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也是一样。就以沿海城市广州市的赤岗涌、荔枝湾涌和象拔咀涌这三条典型河道综合整治为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论述各自整治后的风格特点,以最终形成的效果来思考将来我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应该避免一些问题出现。

4.1赤岗涌

赤岗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内,在广州大桥与猎德大桥之间,西北转东南走向,贯通珠江前航道与黄埔涌,全长约2.1km。在赤岗涌穿越的区域内有历史悠久的赤岗塔,也有广州新地标广州塔,周边是高档的生活区,环境优美。曾经的赤岗涌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河道水流不畅,两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这一带的建设发展。

从2004年到2006年对赤岗涌进行综合整治,分期实施,使河道的堤岸生态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堤岸采用的是复式断面,岸墙在两排松木桩之间充填块石,顶面覆土种植喜水花草;在高程(珠基,下同)1.5m设有宽1.5m的亲水平台,上下岸坡比为1:3~1:6,岸坡种植生态植物、花草、建筑小品等供居民休憩。河道在不同区段选用不同的断面形式,布置变化多样,符合现代城市的创造力,见图片1-2。

图片1 图片2

经整治后的赤岗涌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融为一体,互为相应,体现出了这一区域的环境效果。但是此处只可远观,不可近赏。由于污水截流措施不够完善,沿河有污水排入河道,潮水退后,河底有一层层黑色淤泥,水质并没有大的改善,异味难闻。虽然有着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也无人在此行走前来观赏,浪费了精心营造的亲水环境。

4.2荔枝湾涌

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境内,该区是广州的老城区—西关,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历史上的荔枝湾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

在清末民初荔枝湾是广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后来随着广州市区的不断发展,河道周边聚居了大量的居民和建起了工厂,逐步变成了臭河道。1992年因为污染严重将其封闭,2010年为迎接亚运重新挖开,建了水闸,采取雨污截流措施,将荔湾湖的湖水引入河道,水质变的清澈透底;岸墙用大理石贴面,河岸设置亲水平台、建筑小品和古老的荔枝树,变成古色古香、怀旧浓厚的城中河道,配合供游人乘搭的小舟,以及河道旁边的仿古建筑,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还荔枝湾“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当年风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见图片3-4。

图片3 图片4

荔枝湾涌经过综合整治之后给广州市又增加了一处亮点,会吸引不少外地来客到此一游,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赏。美中不足的是河堤岸几乎全部采用的是人工修饰痕迹,过于工程化,没有体现出生态绿化的景象,缺少自然感。

4.3象拔咀涌

象拔咀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居住新城内,该区域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具备建设大型居住新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将区内的河道定位为在满足城市河流应有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以生态、景观为表现的生态景观之河,充分发挥“水”的环境价值,体现出金沙洲河道绿色走廊独特风貌。

堤线布置根据规划区的范围,并考虑地形、河道走势、洪水流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景观要求,基本顺应原河道,尽可能地体现亲水性、经济性、自然性、及多样性的目的。

河道标准横断面选为梯形断面,梯形断面的基础处理相对其它形式断面难度较小,占地相对较多,绿化面积大是其优点。在景观水位0.7m以下为400mm厚的干砌石护坡,种有水生植物;在0.7m以上为500m厚编制土袋植草护坡,并种有低矮景观植物,坡度均为1:1.5。在堤岸上布置有休闲小路,种有景观树木,花草,突出生态自然,营造宁静怡人空间,强调环境整体效果,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见图片5-6。

图片5 图片6

象拔咀涌综合整治后虽然达到了水清岸绿的效果,水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但是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由于受规划用地的限制,总体布置形式过于单一,河堤两岸缺乏一些休闲景观设施,不方便游人驻足长留。

通过以上三条河道综合整治后的思考,分析各自的特点,有优点也存在缺陷。赤岗涌堤岸环境优美,工程措施与生态绿化有效结合,但是最关键的水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功亏一篑;荔枝湾涌堤岸两侧采用仿古风格,表现出了岭南文化,过多的人工痕迹失去了生态自然的感觉;象拔咀涌采用的是堤岸以绿化为主,水质清澈透底,感觉生态自然,由于缺乏建造供行人休憩的设施,形式单一。应吸取各自的成功之处,避免缺陷,使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更加自然完美。

5结束语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应多总结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符合城市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改善的需求。河道综合整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而改善水环境的核心是改善水质,还自然清澈的水给人类。其他堤岸绿化、景观配置、建筑小品等各种修饰都是围绕水而展开,这样才能把“水、岸、景”三者融合为一体。

因此,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河道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水协调、共益共存的治水新思维,做到断面结构型式变化多样、美观大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使传统的城市水利向新型的生态水利转变,为城市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考文献:

《广东省广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广州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编制 2000年

《广州市金沙洲象抜咀涌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武汉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年

郭焕庭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调查与研究 2008年

曲文辉 《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 民生焦聚 2008年

日本河道治理中心编《护岸设计》刘云俊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个人简介:

姓名:罗文军,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年12月4日

学历:本科

职称:水利水电工程师

工作单位: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河道整治论文篇6

【论文摘要】: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流路是在三角洲的扇形范围内自然变迁的。随着长期的治河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河口流路的变化是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的。1949年以后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特别是在1976年改用清水沟流路是成功的。但是,随着黄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成大幅度减少趋势,致使河道向海域输沙的能力也大大减弱,逐渐导致尾闾河道不断萎缩,过流断面不断减少,拦门沙发育减慢甚至向海口内入侵。为此,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常重大。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拟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

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

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傕。只有通过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2提高河口防洪抗凌能力 

河口的防洪抗凌能力是关系到能否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问题。近年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量一直在减少。水少沙多使主槽淤积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移,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口段主槽平摊流量减少,同流量的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二级悬河,滩地横比降增大,中常洪水也可使河势发生改变,形成横向流或者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所以,应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堤防和河道工程,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加固,加快淤背区建设力度,使悬河变为地下河。同时选择适当河段,采取挖河疏浚、束水导流、护滩保槽、稳定河势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河口的防洪压力,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目的。与此同时,冰凌也是造成不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课题。来水量减少,封河水位低,开河时更易形成冰坝,因此,充分发挥水库防凌运用模式的作用,抬高封河水位和降低开河期的下泄流量。应采取在开河期要有实现分水防凌的条件,利用齐河北展宽工程、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可以用于分水防凌措施。

3加强河口治理的科学研究,为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提供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此,加强河口的治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黄河口演变规律错综复杂,受许多内在条件和外界因素制约和影响。为此,必须正视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工作。

就目前而言,一些急需的系列资料尚不具备,制约了河口治理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利津断面至入海口有112公里的距离,利津站的水文特征值难以代表河口段的河道情况,无法据此对河口冲淤变化做更为科学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丁字路口附近建立一个水文站,搜寻整理并分析入海口附近的水沙资料。其次搞好黄河河口河势、拦门沙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是综合治理黄河河口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有利于黄河河口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建议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4实现河口统一管理和依法管理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环节,还得靠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河口治理的各项工作由黄河河口管理局、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共同管理,工程投资也由三方筹集。多部门共同管理对河口综合治理与开发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今,黄河河口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允许有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黄河河口治理必须纳入统一的管理渠道,只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河口治理的有序进行。但由于河口治理与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密不可分,河口来水来沙量的调控是河口治理成败的关键,而黄河全流域水沙又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同一调度的,因此建议,成立由黄委会牵头,地方政府、胜利油田以及海洋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河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加大法治管理,实行以法治河,此举也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对河口的一些特殊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不完善、不具体。虽然在河道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都已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有时在各法律之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操作难度大。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河口管理法》,实行黄河河口的法制管理,笔者相信,只有法律、法规作支撑,一定能够有效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5稳定清水沟入海流路的同时,保护黄河备用流路

河道整治论文篇7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生态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河道整治与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

进行河道整治的前提是掌握河道的演变规律。在此条件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主流的位置,以期改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进而调整河床冲淤部位。它的可取之处在于其适应防洪、航运、供水、排水等要求,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具体来说就是使河岸洲滩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我国的河道治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年前就有禹疏九河,导流入海的传说,而在在明代则形成了“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的理论,该理论具有创见性和科学性,被后人广泛流传。

所谓河道管理是对河道进行管理,包括江河、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等。它以防洪抗灾、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为目的,借助技术、经济、行政等管理手段来实现。了解河道的相关情况是进行河道管理工作之前的必备条件。对于平面形态较顺直的单一性河道,它的弯曲系数不大,长度也不长,抗冲性很强的物质通常会出现在其受构造控制的地段。;另外,它的两岸会出现交错的边滩,纵向上表现为深槽与浅滩互相交替。在演变特征上,沙质河床的边滩会逐渐向下游移动,会导致河床发生周期性展宽。河道管理工作很关键,它的工作质量对后期工作的进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近几年,国家实行土地复垦政策,并拨专款来贯彻这一政策,这就使得一些地区无视损毁土地地理条件,更不用说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公然违反自然规律围河造田,盲目实施移民搬迁,强行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一度向河道内延伸,这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加快了河流沼泽化进程,地表径流调蓄也越来越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逐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2、土地利用粗放,沙化速度加快

随着城市居住问题的恶化,土地无序的开发、布局零散、生产和生活空间混杂,致使垃圾在河道两岸成堆,价值空间无序使得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使得城市的承载力大大下降;一些单位盲目开展现代化建设,肆意将城市边缘的多年的湿地、成熟的草甸变成高层建筑,其后果就是大面积的果园、林地被复耕为商业区。随着植被的减少,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绿化跟不上,使得土地贫瘠化和沙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导致沙尘在城市中肆掠,生态环境随之不断恶化。

3、群众的保护意识差

河道污染严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俨然已经把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不仅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更重要的是诱发各种疾病。虽然卫生、环保相关单位一直致力宣传,但工作被动,且长期以来工作一直难有进展,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致使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4、河道水质恶化

随着工业加速发展及城市化程度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城区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致使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入河道,城市内河水质严重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重。除传统污染源外,河道水体还受到其他污染,如沿江岸边倾倒和堆置的固体垃圾,通航河道内船舶泄漏的油类污染物,排放的废弃物,以及河道淤泥二次污染等。城市河道一方面面临着入河排污量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河道污染类型也日趋繁杂,增加了河道水质保护和管理的难度。

三、河道管理存在的生态治理建议

1、加强河道的规划设计和质量体系的管理

对河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辅之以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的河道方案。如若不然不仅不能达到人们预想的目的,而且还会劳民伤财。所以要本着兴利的原则,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会利用现有的河道工程,然后确定主流河道,并加以引导。接着修改弯曲河道为顺直河道,当然这要建立在对河道工程的渗透、冲刷还是稳定都进行了精密的计算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进而做到对河道的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报到乙级以上设计部门审核,经建设单位初审,报项目法人审批。

2、建立健全河道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城市河道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河道治理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自动化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套,保证其正常运行。

(1)保障运行经费

第一,要想河道治理信息化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于该计划的实施而被解放大批的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其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第二,水务自动化系统设施本身也不同于水利工程建筑物建完后风吹雨淋都不怕,它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第三,其信息化特有的更新升级快、运行特有的持续性决定了它会比传统的治理方案需要更多的运行经费做支撑的。倘若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那么就无法更新升级自动化系统的各种设施。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套全面、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自动化乃至信息化在河道管理中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3、加强生态建设

由于生态的破坏,历史上曾今烜赫一时的楼兰古城转眼灰飞烟灭。同样在21 世纪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环境恶化。作为水的输送体的河道,倘若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的保护。关于河道生态问题,人们也做出过各种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良好的结果,比较常用的就是裁弯取直进行河道改造,但是莱茵河的改造不能不让人们深思,不科学、不全面的河道改造只会适当其反。现如今,人们又不断地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来进行河堤的修建,然而在日本就有人提倡用木桩、卵石等天然的材料进行修建,并且命名为“生态河堤”。我国专家最近也提出了“利用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因为洪水可以补给地下河水,冲刷河槽。除以上方式以外,还可以积极地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这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

4、远程监控

对于河道的重要区段,要加强管理,可以利用视频图像技术直接对河道进行远程监控和录像。分析监控录像的结果,对可能引起河道污染的因素,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有俊 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流健康的思路与对策[期刊论文]-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7(02)

[2]汪洁春;方国华;丰景春 上海河道养护修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探讨[期刊论文]-水利经济 2003(05)

[3]缪义兴;顾祖恩 农村"家河"整治及长效管理的探索[期刊论文]-江苏水利 2007(04)

河道整治论文篇8

我国在河流的生态整治中已经取得广泛的共识,10年前正是一批科研工作者将生态治河理念输入水利界,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是,当前的河流整治的热潮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标称“生态水利工程”,其实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因为生态治河不像传统水利工程学有各种教科书、大量设计手册和各种规范可以参考。目前,河流的生态整治缺乏一个科学的系统介入,水利规划设计师们缺乏计算方法和工具,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缺乏标准和规范的有效保障,因而在与决策者沟通时缺乏底气,往往要妥协在景观水利上,使生态治河变味。 生态治河需要理论指导,需要实践,需要样板,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0年来,我国的生态河流治理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998年前河流治理一直按传统教科书进行 1.萌芽阶段:1998~2002年2.初级阶段:2003~2006年 3.中级阶段:2007年~ 4.高级阶段:? 1萌芽阶段(1998~2002年) 1998年前,我国河流治理按教科书进行,也就是传统方法治河。 [府南河]1998年,占地2.4hm2的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落成,成为了国内生态治河的先锋;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贝西•达蒙(BestyDamon)提出创意,由中、美、韩三国环境设计师共同设计,先后获得了两项国际组织奖———优秀水岸奖最高奖、环境地域设计奖。它展示了河水的净化过程,通过沉淀,流经种着芦苇、菖蒲的河塘,再流过鱼塘,水由污浊变得清澈。只可惜工程规模太小,不足以马上影响水利行业。就在2010年,它却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占地2680m2。1999年以后,我国河流两岸有景观和园林小品出现。 [景观水利≠生态水利]2000年后,亲水岸线出现在大城市中穿城而过的河流上,以上海苏州河为首,由房地产开发商策动,景观设计师设计,以降低河岸为主,在可能被小洪水、潮水淹没的岸边(滩地)做喷水池、花坛、小品、小广场、雕塑和散步小路,仍然在做硬质岸墙,只不过难看的混凝土有了漂亮的大理石贴面。此时,水利工程师看到的是原来渠化的、笔直的河道被微弯了,河岸降低了,“亲水”了,河床的容量扩大了,被景观化的两岸,洪水位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水利工程师来说,此时看到的是“景观水利”,何谓“生态水利”依旧茫然。 [上海“中远两湾城”]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50hm2(上海苏州河北岸),建筑面积160×104m2,临苏州河沿岸线长1800m。未治理前,苏州河岸很破旧,形象不佳,若等市政府掏钱治理,需等待一段时间,这样就可能影响开发商房屋销售,更会影响房价的定位。权衡利弊后,开发商自己掏钱治理河岸,每延米约15000元,合计为3千万元,摊入每平方米房价中仅为20元,只占总投资67亿元的万分之四,在未治理河岸前第一期工程为27×104m2,平均售价3700元/m2,第二期工程50×104m2,平均售价4600元/m2(2001年),开发商应该净赚3亿元以上,河岸漂亮了,住房者高兴了,开发商赚钱了,政府也省钱了,一举三得。上海苏州河的老旧河岸改造被房地产开发商掀起了高潮,这并不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而是滨水景观工程,但是生态学者却从中看到了希望:岸边的绿化可以带动水生态的实现。同时,“景观水利”给予水利工作者的启发是:原来傻、大、黑、粗的混凝土、浆砌块石也可以做得那么漂亮,中国的城市河道是不是可以像塞纳河、泰晤士河那样招人喜爱?景观河道的出现是生态治河的萌芽。 2初级阶段(2003~2006年) [转河]2002年,我国开始有了生态治河的雏形出现,其代表作是北京转河。它所确定的设计原则是:(1)尊重历史,传统与现代共存。(2)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3)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4)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设计。(5)保护水质,扩大水面(引自转河初步设计书)。这5个方面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即使放在1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不落后。因为媒体的宣传、因为中央领导的视察,使转河成为一块样板,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开始效仿。2003年起,标有“生态治河”的工程越来越多,例如浙江省启动了万条清水河道建设,其中已经含有生态治河的一些理念。以北京为例:继转河后,又有北护城河、坝河、清洋河、奥湖、永定河四湖等工程称为生态治河的案例。初级阶段的生态治河必须要有理论作为指导,这前后出现了由中国水科院董哲仁、刘树坤等教授提出的一系列“治河新理念”的引导性文章,开启了一批生态治河的科研项目,并组建“生态水工学研究室”,将生态理念与河道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开始打掉硬质护岸,实施生态护坡。 [抵制]但是,此时是新理念与传统治河观念剧烈交锋的阶段,虽然生态修复的理论开始萌芽,并茁壮成长,但有很多抵制。抵制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防洪与生态的矛盾,防洪要两岸筑堤,要抵御洪峰来到时的流速,就要硬化河岸,不能植草种树;抵制的第二个来源来自行政领导,为了城市观感,要求美化河岸,要做景观平台,要规整河道,要求河道缩窄,两边让出地块给房地产开发商。对河道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说,按传统方法治河,容易操作,轻车熟路,工程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概算以及设计费用一分不少;而按生态方法设计河道,无成熟案例可以借鉴,无规范、标准可以遵循,既要开动脑筋又要承担风险。像2000~2006年陆续出现的:广州珠江的滨河改造、武汉江滩、上海黄浦江的外滩重新整治、天津海河的岸边处理,都是景观水利的案例,而不是生态水利所提倡的治河方法。初级阶段所发生的事情,总是有反复,新生事物虽然有生命力,但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3中级阶段(2007年~)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是从河湖环境整治开始的。重视水资源保护,截断污水入河,改善河流水质、“COD减排控制断面”也在《十一五》期间提出,Ⅰ~Ⅴ类水质的提法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河流开展了水质还清工程。随着河水黑臭情况的改善,滨水景观的设置才成为可能,水生态修复开始提到日程上来。#p#分页标题#e# [专著]随着生态治河的各种论文相继发表、专著《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建设》、《生态水工学探索》于2007年3月的出版,大大推动了生态治河的力度。软质护坡的种类增多,专用材料开始在工厂生产;重视水生植物的应用、呼吁恢复河流的蜿蜒性、保护河曲等等理念在专家的全力推动下,有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始重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的实施,重视河流中各类生物的恢复和品种的增加,重视滨水地区的文化开发,动植物的生物量监测在水利单位初步落实。 [试点]从2005~2010年,水利部先后确定了无锡市、武汉市、桂林市、莱州市、丽水市、新宾县、凤凰县、松原市、邢台市、西安市、合肥市、哈尔滨市等12个城市作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试点。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技术文件: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点评估指标体系和验收办法”等,开始启动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标准体系框架和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工作,做好政策的衔接和协调,试点城市的实施以及配套技术文件的出台,共同推动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取得新进展。其中,武汉市和桂林市已经进行了验收,邢台市通过了中期评估。 4高级阶段(?)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我们还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迹象,高级阶段其标志应该是:将水生动植物在河流湖泊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打掉直立跌水和失效的坝堰,重视鱼类的洄游;在河道综合整治中引入低碳和健康河流的理念,引入上、中、下游统一规划,让各相关子系统和谐地一起工作。从开发到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从单项治理向水生态的整体优化转变,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向管理洪水转变。 [存在问题]我国虽然出现了一大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材料、设备,但是尚未进入认证、监管,尚未有系列的国颁标准、技术导则或规范,造成无法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希望我们在水利大学中设置《生态水利工程》专业,在大学本科开设《生态水利工程学》课程;希望在河流整治规划设计中:开始对河流廊道技术(有意设置深潭浅滩、江心岛、滤水林带、水陆交错带)予以足够重视;开始从源头控制污染、用技术手段关心河流中动植物生物链的形成;开始慎重考虑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河边的生物栖息地;开始考虑因筑坝、筑闸对河流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有意进行消除时,我们就进入了水生态的自由王国。 [结语]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水利行业的前沿学科,是节制对河流进行无限度开发的一个规范,是还原河流自然状态的一个必然过程,是给予人类和生物良好生存环境的一个条件。水利界要完全进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自由王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定会走下去,也会走得更好。

上一篇:计算机监控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闻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