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范文

时间:2023-09-20 15:57:05

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篇1

关键词:河道;文化;景观;功能

1 项目背景

1.1 区位

丹阳地处长江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10条,总长603.33km。其中骨干河道19条,计长229.43km。其中简渎河北起丹阳南门与香草河相交处,全长22km,其中市区段从香草河口至122省道,总长1200m。

本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路,全长约920m,河道两侧景观区域宽20~35m,景观设计总面积5万m2;河道面积为3万m2。

1.2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后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乾隆元年(758年),改名丹杨(阳)县沿用至今。

文化、文物: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关于简渎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晋代有周元君掷简于此,化为简渎,唐代以曲阿置简州以此得名,由此可见晋代时已有简渎河了。有诗云:“浮山云废,谁传掷简名? 斜日一长望,诗景逐烟生。”

1.3 现状分析

1.3.1 基地分析。简渎河全长1200m,本次方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渎河路,全长约920m。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振兴路以北有些区域已经施工部分挡墙,挡墙高度为6.5m,挡墙以外部分填土高度已经和挡墙高度持平。河道两侧的用地类型均为居住用地。

1.3.2 存在的问题。挡墙过高,线型过于直板,虽在功能上可保证防洪的需要,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减弱了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视觉效果上也有些欠佳,无法跟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升。

简渎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河流水位在汛期与旱期的时候落差比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驳岸形式单一,生态效应较差,没有和水体进行有机的结合,无法营造出一个亲水的绿色空间;该地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文化感染力缺乏。

1.4 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在历史风貌的发扬、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具体而言,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创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理念

简渎河作为一条丹阳城区的主要内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由“简”而生,因“简”而得其名。

本方案景观立意以“流水浮玉洲,简牍缀云帆”作为创作主题,以简渎河古老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背景,景观元素取形于河道上游弋的轻舟和古代竹简、木简的构造形式,提炼为小品或绿篱的造型题材,通过自然园林的手法结合流畅、舒展的现代构图形式来表达和谐与自然的意境,创造自然、生态、人性化的滨水景观空间。

2.2 设计原则

2.2.1 场所适宜原则。①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②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③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④充分体现丹阳的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性。

2.2.2 功能凸现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市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空间。

2.2.3 文脉原则。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2.2.4 生态优先原则。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

2.2.5 经济合理原则。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③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2.3 景观结构布局

一轴:河道生态水轴。蜿蜒的河流仿佛一条灵动的玉带,以水为轴串联沿河的景致,达到移步换景,水景互生的自然效果,因为水与陆地的交流,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活跃,优化了周边的人居环境,形成空气的清新廊道。设计中拟求强化水的生态性。

两带:滨水景观绿带。合理设计小品和人们的聚合空间,增加人与生物的互动性,同时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两翼:位于滨水绿带与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觉引导性景观。

多点:分布于滨水绿带内的多处景观节点。

2.4 竖向设计

在强化简渎河岸线的线形变化的基础上,我们着意刻画了滨水两带的地形空间,对微地形及坡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推敲地形的等高线使其呈现跌宕起伏的自然形状,并保证地形于汛期水位4.2~4.5m以下高度无冲突。

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因借自然风光,尽可能地增加空间的起伏变化,以强化环境的情趣,同时结合一些滨水的景观元素,如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力求形成滨水天际线的高低错落,做到平缓与突出相结合。并以滨水区线性的内在秩序为依据,以延展的水体为景线,形成从序曲、高潮直至尾声的视觉走廊。

2.5 交通分析

本方案中,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对滨水绿带内道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交通线路;通过木栈道、游步道、踏步等方式,解决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

2.6 河道平面线型分析

现状的河道平面线型比较平直,给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为了给居民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局部曲化或折化河道线型: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草坡)的手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2.7 河道水位分析

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

对于2.1~4.0m高程的景观,我们主要采用水下种植槽的方式培养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景观,活跃滨水效果。而对于4.0~4.5m高程以内的景观部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处理:①在硬质景观上,选用价格经济、经久耐用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压膜、卵石、水洗石、预制砖等铺地材料以及石质座椅等等。②选用水葱、香蒲、芦苇、落羽杉等大量耐水湿的植物品种。

这样,即使到了每年的汛期,不但能保持较好的滨水景观形态,而且不会因为水流的侵蚀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 专项设计

3.1 绿化设计

3.1.1设计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滨水绿化树种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了解滨水植物的耐水湿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耐水湿能力最强的树种有:垂柳、落羽杉等。耐水湿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栀子、乌桕等。耐水湿能力中等的树种:龙柏、水杉、竹等。根据河道两侧景观功能的需要,适地适树,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苗木搭配疏密有致,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空间。②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风貌。对于河道沿线的植物配置,我们尽量以丹阳地区的乡土树种为主选品种,如:银杏(丹阳的市树)、金桂(丹阳的市花)、香樟、花桃、樱花等等,营造能体现丹阳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③经济、适用。以美化河道景观为目的,选择抗性强、长势好、能够创造良好的景观效应的品种。

3.1.2 绿化设计目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充分体现植物品种功能上和景观上的统一性。注重季相变化,以达到“人在绿中行,水在花中流”的景观效果。

3.1.3 树种规划。植物品种以及规格的选择,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景观生态学的要求。

本河道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就是应塑造符合丹阳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地域特色的滨水绿化景观,以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作为河道总体绿化的出发点,同时考虑到不同休闲空间的功能和景观上的需求,设置一定的景观石、点景树,努力做到“季相分明,特色突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格局。

3.2 景观照明设计

本次电气设计在4.5m汛期水位以下暂不考虑照明。

①灯具的选择与开放空间的活动级别相关。②局部采用动态效果,强调活力。③可照明范围,避免“光污染”。④低能源的使用,避免能源浪费。⑤经久耐用,易于维护。

3.3 铺装设计

设计原则:①考虑使用的耐久性和节约维护的成本。②防滑处理,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③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的铺地材料和凸现自然风格的材料相结合。④现代节能生态材料技术的运用。⑤道路、广场的分级设计。

4 结语

河道景观篇2

关键词:小清河;城区段;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

1小清河概况

小清河全长18km,流域面积8014hm2,贯穿驻马店市中心城区,是主要行洪河道,现状小清河干流河道蜿蜒曲折,断面狭窄,行洪能力有限,上游河段防洪标准不足20a一遇。小清河现有的水系统中,九条支流汇入小清河,水源主要为雨水,补给严重不足,存在河道水面窄、局部淤塞、枯水期断流、水质被污染及沿河生态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根据《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要对小清河局部改造加宽,整治小清河水质。规划采取蓄排并举的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充分利用西部山区雨水资源和上游余洪资源,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同时构建“一带串五珠”的滨河景观带,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目前实施的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长5.76km,位于开源路与育才路之间,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开挖、堤防填筑、五级景观坝、桥梁、驳岸、滨河景观带和水生态系统等。

2河道治理工程规划

2.1防洪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确定小清河设计洪水标准为20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a一遇,堤防设计超高1m。

2.2总体规划

河道平面总体布置首先在满足河道设计过流能力的情况下,与景观工程相衔接;结合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岸上、岸边不同情况,按照“形态流畅、高低自然、挖填平衡、综合利用、规模适度、超前控制”的技术要求,基本不改变现有河流态势,充分利用现状河道池塘和滩地,减少工程量、占地、拆迁,并满足防洪除涝要求的情况下与周围环境协调。河道治理基本维持现状河底纵比降,河底高程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衔接,挖河深度能满足施工及施工排水的需要。在部分段河岸修筑堤防,将开挖土方就地填筑堤防,余土在场地内塑造微地形绿地景观,创造游憩场地,在保证景观效果下尽量解决土方平衡。经渗流稳定计算和边坡稳定分析,新筑堤防边坡≥1:3,堤顶宽度≥4.50m,堤顶高程按照50a一遇洪水加1m超高控制,填土压实度要求93%,各种计算工况下堤防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堤防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2.3建筑物规划

根据景观工程设计的需要,在小清河河道规划设计了5级梯级拦河坝,采用钢板液压升降坝和混凝土溢流坝两种型式,坝高在1.80~5.00m,形成5段层层跌水、水深不同的“湖景”,正常蓄水水深1.50~4.00m,总水面面积约1.91km2;河道上新建桥梁6座。其中第4级钢板液压升降坝建成后,可使上游小清河河道内形成长约2069m、宽约50~700m、最大水深约5m、水面面积约101hm2的人工湖,命名“清河湖”,具有调节河道内水量和为下游农业提供灌溉水源的功能。2.3.1钢板液压升降坝第4级坝为钢板液压升降坝,长100m、高5m,该坝体与现状绿岛结合,门前蓄水可形成宽阔水面,门顶溢流可形成瀑布景观,与5级坝、运动公园一起,形成跌瀑湖的动态效果,上游水量较大时均可形成瀑布景观和水帘长廊奇观,可供游人观赏,从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改善生态人文环境,增加城市观光性。2.3.2溢流坝河道上规划设计了4座溢流坝,坝的位置不同,形态也不完全相同,4座坝的形态与位置是紧密相关的。①级坝:汀步型滚水堰(人行可通过),与南段步行桥结合,成为一个步行环路。②级坝:儿童公园旁边的滚水堰,东岸狭窄,需要简洁形态处理。③级坝:弧形跌瀑坝在古吕路南侧,保证湖面的完整性,形态考虑主坝、副坝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宽阔大气的跌瀑效果。④级坝:作为景观水线的末端景,高差最大,运用现代手法将立方体混凝土模块高差错落又不失韵律的堆砌,既解决了高差,又增加场地趣味性,在溢水期形成高低错落的跌水景观,在枯水期坝体本身也是景观小品。2.3.3桥梁城市桥梁是重要的艺术建筑之一,河道上规划新建桥梁6座,跨越小清河及其湖面,按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设计。桥梁上部结构全长为65~460m不等,单跨径为20m的预应力混凝土(后张)空心板,桥面全宽为36~50m不等,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此方案施工工艺成熟,桥型简洁美观、跨越性好、整体性好。考虑桥梁本身的造型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对桥头堡、栏杆、灯柱的艺术要求较高,分别对其上部造型设计了多种结构形式,形成不同风格,体现出城市的文明、文化和内在素质,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特色景观。

3景观规划设计

3.1景观设计理念

小清河景观规划突出“以人为脉,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通过工程和生态措施,营造出集防洪、蓄水、生态、游憩、学习、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道景观带,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综合治理目标,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3.2分区公园规划

根据小清河两岸地区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小清河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发展状况等,将河道规划为一个综合景观区(清河湖公园),两段特色体验区是湿地公园和植物园。以天中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充分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景色,点缀天中文化特色的雕塑、山石、园林建筑小品等,形成文化景观节点;共规划了27个主要景点,其中有五大核心景点:天中清源入口区、天中芦湾湿地公园、天中乐海休闲区、天中文化休闲区、天中叠瀑静氧区。由此,小清河串联起了五大核心景点,构成“一带串五珠”美丽景观。

3.3人工湿地

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充满了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在支流规划一处湿地公园,面积20hm2,湿地率56%。湿地公园将建设生态密林、花语回廊、翠屏幽径、亲水栈道、高台观鸟、碧水逸湾、水中赏鱼等景点,配以科普宣教中心、湿地生态监测站等基础设施。

3.4驳岸设计

根据河道水的流速、周围景观、当地盛行风及划船等因素对水体不同情况的扰动,河道驳岸的设计形式有垂直挡墙驳岸、石笼驳岸、石滩驳岸、生态驳岸四种类型。其中:在商业界面广场采用垂直挡墙驳岸;在河道较窄且坡度较大的区域采用石笼驳岸;湖面水体扰动大的区域采用石滩驳岸;其他区域采用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尽可能的多采用生态驳岸,植上草坪或水生植物,防止引起水土流失,改变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3.5水生生态系统构建

水生生态系统构建的目的主要是净化水体,维持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安全,提高城市水景观质量。河道及中央湖均为景观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水生生态系统主要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构成完整生态链,达到水体自净的效果。沿岸线布置挺水植物,在水深0.50~1.00m处设计暖季型沉水植物,在水生1~2m处设计冷季型沉水植物。蓄水后放养鱼虾等水生物,逐渐吸引水禽到水面栖息、觅食,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在运行期采用水体曝氧、种植植物浮岛、使用净水剂等手段使主要污染物达标。

3.6植物种植

植物设计原则主要是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色彩上的连续性。与道路、建筑、滨水空间尺度相协调,符合美学要求,利用植物季相创造丰富的景观,与空间设计结合,整合并引导行人视线与活动。在植物选择上,采用适地适树原则,较多选择驻马店当地乡土植物。

3.7滨水景观交通

河道的景观交通体系主要由主路、自行车道、人行步道、木栈道、跨河人行桥等构成。其中在河道两侧绿化较宽的区域设计6m的主路,在南北两段局部较窄的区域设计4m的主路,满足应急交通的需要。自行车道局部单行,局部与主路合并,贯穿整个河道;临岸人行步道、木栈道、跨河人行桥等交通设施的设置,缩短了人与河道的距离,极大增强了河道两岸地带的亲水性,增加了河道的亲和力,满足人们日常游玩的多种需求。3.8景观区照明及水源照明应结合景观设计,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河道的清河湖区为照明度最高的区域,为烘托气氛布置有庭院灯、照树灯、地埋灯、草坪灯、线条灯和水下灯等,而在河道的南北两段主要以功能性的照明为主,主要灯具有庭院灯、照树灯为主。滨河景观区域的消防用水、绿地用水等水源直接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采用人工浇灌方式,给水接入点沿市政道路250m半径设置,浇灌系统采用尼尔森型快速取水阀。

4结语

通过小清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与景观规划设计,着力营造水清景美的城市环境,打造一个以驻马店天中文化为特色、景观环境优美、生态多元化的综合性城市景观河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市中心城区一条重要景观带,对推进片区开发、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区防洪减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景观篇3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的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目重要的系统工程。当前,许多中小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经过精心的设计、策划河道景观,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大大的改善中小城市的对外形象,但是,在工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或者没有更好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水平还不够高,或者设计观念上存在着错误,都是不能忽视的主要因素。以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城市水域环境特征

众所周知,水域环境是陆、水、空的结合体,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中,水域环境是景观要素最活跃、而且是城市中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又是自然地域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区域:它既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特点,呈现出水陆相间的连续性与过渡性的基本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河道景观设计是在不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前提下,用各种混凝土制品代替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从而使河坡、河道、马道等以丰富的形式、质感,创造出使大众感到亲切、适宜的人文环境。其次,是把顺河、过河的各种管线放在适当的位置,可有效的避免影响河道立体景现效果的呈现。

二、科学的规划城市河道景观

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每个城市都遗留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历史典故,当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的基础。如果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几十条河道组合成中小城市的水系,那么,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体基本上都要依河而建,而且在开展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综合。中小城市的河道景观一般是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而配套建设的,我们在规划中,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经济价值功能,二要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三要结合陆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体现利民、便民的功能。(2)在设计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布局。以城市重点建筑物与河道水网、城市寺院、公园等、居民区为基础,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布局,一般城市的水景区布设以连线游览时间3h,也就是控制在游人半天的时间为宜;较大的城市可控制为一个游览目为宜,这样城市的水景区基本就凸显出来了。(3)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的水体效果。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突出水景设计,其中对水体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是要保证群众能够看到水、接近水.要从三维立体空间上体现到水的韵味。二是类似死水河、断头河比较多的河段、水面窄小的河段等都不能设置景观工程,要选择畅通,并且水面较大,而且活水、无污染的河段规划建设河道景观工程。三是要尽量避开航运繁忙、码头密布的河段,科学合理的设置河道景观工程。

三、重视生态型的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水为主题是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生态型的水体景观工程,必须要保证中小城市生态河道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中小城市水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出发点。生态型河道景观设计重点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进行考虑:

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建方法

(1)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会像游园、广场等相对的集中,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设计方法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能体现出协调统一的特点。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势,要使私密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互结合。

(2)对于中小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规划设计,应从两个角度去充分考虑,分别为“虚”景和“实”景。虚景就是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并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脱的丰富性。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运用河道景观打造中小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要运用四季分明的艺术表现手法,做到四季有绿,把艺术与科学、有效的结合统一。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生态的组团与开敞空间的绿地设置,植物造型和乔灌草的配置问题要根据设计上的总体思想和要求去合理搭配,做到外来植物与本土植物相结合。

3、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区的道路呈现出以休闲漫步为主的特点。河道道路景观在设计中要坚持朴素、自然的基本设计理念。因此,在道路的设置上要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来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要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为主,体现出相互交叉的特点,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

4、文化景观的建设

中小城市的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当前,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挖掘中小城市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另外,在新的时期,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河道的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排涝的功能上,要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体现特色、特征已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挖掘和营造水文化风貌

每一个中小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小城市的水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河道两岸有形与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和文物建筑挖掘,我们要把打造现代水文化特色做为重点,构筑现代化的中小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同时,我们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遗产,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五、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民。作为中小城市河道整治新思路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已得到了全国工程设计行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城市河道整治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河道景观,河道景观建设要融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5-28

[2],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3]王文野,王德成.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2(11):24-26

作者简介:

河道景观篇4

关键字:城市河道整治 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城市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之上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改变发展模式,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与保护。而河流作为一座城市的动脉,对其进行整治应该放在城市环境治理的首要位置。以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可以在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同时,为城市打造出一道靓丽的沿河风景线。

一、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河水的清洁干净,更是为了构建出一个适合人居的沿河空间,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河畔风光带来的惬意。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通常会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对河道以及河道旁的滩地、堤岸等地点进行景观生态设计,从而达到整治目的。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道的防洪保安原则

河道的防洪保安是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根本。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许多城市建立在河流旁,河流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但同时也对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那么将十分容易影响到城市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堤岸的稳定性,景观设计应该不影响到河道的安全性能。

(二)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

在当今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下,有许多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保证河道的生态性。对于存在着自然蜿蜒曲折现象的河道以及深浅不一的河床,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大幅度的改动,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而在此基础之上,河道两旁的自然群落应该尽可能丰富,满足多种动植物的栖息要求,让河道两旁的环境能够达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目标。

(三)河道的休闲亲水原则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茶余饭后,于河道旁欣赏河畔景色,流连于河水之上的美景,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追求。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满足河道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只能够让河道治理具有了基本骨架,在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观赏价值之后,才能够让河道治理变得有血有肉,让河畔美景成为城市中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河道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河畔,还存在于河流之上,通过在河流之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让河道景色更加迷人。

(四)河道的历史文化原则

如果说安全性、生态性以及美观性等让河道的治理具有了骨架与血肉的话,那么历史文化就能够让河道的治理具有灵魂。自古以来,河流就养育了无数的城市人,河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排放生活污水的通道或者观赏河畔景色的媒介,更是许多城市的象征。特别是在一些依河而建的城市中,河流更是成为了城市居民心中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许多河道所共有的安全、生态、美观特点,更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河道中以及河道两旁突出文化特色,让人们在看到河畔景色的第一眼,就能够发现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上文所提到的几点原则的基础上,可进行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内容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在本文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南方某滨河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主要以河道、滩地以及堤岸三个部分为主体进行设计。

(一)河道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河道部分的设计主要指的是河流区域的设计,也就是对河床以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在一般情况下,对河床进行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河流的自然特性,对于存在着蜿蜒曲折的河段,应该保持其特性,尽量不做较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针对于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淤泥的清除,让河流的泄洪能力能够得到恢复。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河流之上建立水上公园,为人们提供水上休闲、划船、游泳等娱乐活动服务。另外,对于河床滩涂高低深浅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并不进行很大的干预,而是在原有河床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保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对河道中出现了堵塞的区域进行及时的疏通,让河水真正变为流动的“活水”,恢复河流的生命活力。

(二)滩地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在河道系统中,滩地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滩地类型特殊对待。一般将河道中的滩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被少量河水淹没的低滩地,另一类是只在汛期才被河水淹没的高滩地。对于低滩地,可以将保持滩涂中的原有生态类型作为设计基础,对滩地上的生物群落进行保护,与周围的河道环境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对于高滩地,一般可以考虑在上面建立亲水设施,或者修建滨河公园,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河道环境。滩地上可以栽植一些湿生草本以及对泄洪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低矮灌木,丰富河道的生态,起到点缀河道景色,美化滩涂外观的作用。另外,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高滩地也可以经过适当的改造,将其修建成为停车场、观景台等功能性的设施,只是在构建河道的生态环境上将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堤岸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堤岸的景观设计是构建风景秀美的河道最主要的一部分,通常需要根据河道的走向、河道所处的区域以及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堤岸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解决生硬的防洪挡墙与河道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如老城区内受到区域限制设置直立式挡土墙处,可在堤顶种植攀缘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景观。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斜坡式堤岸,根据不同坡度大小进行景观设计,坡度较陡时,可在坡上种植生态草坪、撒播野花等,即可软化护坡,又美化环境。坡度较缓的情况,则更有利于生态景观设计,可随坡就势,营造自然地形,并结合地形设置功能区域,如活动广场、运动场、停车场、健身区、游戏区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是当今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而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治理,可以让城市河道具备安全性、生态性、美观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让城市河道景观真正成为象征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未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河道的景观生态效果将会营造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石泉. 花都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及景观营造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周月,陈亮明.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 中国园艺文摘,2013,03:114-115+70.

[3]李宇,付军,冷平生. 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8:51-56.

河道景观篇5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景观生态设计

1、前言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河道分布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当中河道是最活跃的要素,生物群落最丰富,但也是生态适应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还是自然地域与居民活动的共同区域。城市河流既要具备防洪、排洪的基本功能,还需具备调节区域性小气候以及形成滨河与水面景观的功能,可以为当地居为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2、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遵循河流自身的自然属性及自然规律,通过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及本质属性得到还原,并实现城市河道须具备的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河流自身特性。这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力学特性、水流特性、降解特性、生态流量、生物属性等河流的自然属性都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若违背了此项原则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然会留下各种隐患,城市河道的功能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2防洪与生态安全。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以及河道生态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解决防洪排涝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河道整治必须将生态安全作为基础,对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保留或者重构,使河流水体得到自然循环或者净化,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3截污与治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将截污与治污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这也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每条河道对于污水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河道的纳污承载力超负荷时,河道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河道整治预期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加强控制河道沿岸污水的排放,制定系统的治理方案,保证各类污水能够在达标之后再排向河道。

2.4地域适应性。每个地区的河道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河道整治工作要杜绝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对于城市河道来说,大部分都分布在居民区,必须注重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使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与城市景观有效结合,创造与当地文化相符的人文环境。

2.5河道独特性。城市河道治理目标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但是河道景区的各个景观节点、功能分区、河道护岸风格等必须突出特色,可按照沿河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将河道景观分别划分为亲水景观、生态休闲、商业区域等,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可按照其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河道的风格,避免简单与重复,从而导致居民出现乏味感。

3、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3.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

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第三,变死水为活水。河道整治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当中所有河道水系统的连续贯通,使原本断续的河流能够连续在一起,变死水为活水,可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构建,更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景观生态设计之滩地改造

河道整治时,由于滩地的形态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于滩地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着重滩地的改造设计工作。

第一,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滩地作为生物栖息场地,对处于淹没状态的河流滩地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生物群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亲水公园。针对河流滩地宽阔的特点,滩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亲水公园,将河流滩地设计为比较开阔的空间。另外,高低起伏不平也是河流岸滩的主要特点,因此,河流岸滩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对于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可以融入灌木林设计,灌木林既不影响泄洪,还可以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第三,休闲平台。河流滩地可设计为散步、休闲、垂钓的亲水休闲平台,根据河流滩地的宽阔程度,还可设计为广场,并设计座椅及雕塑等设施,再搭配适当的绿化,使河流滩地周围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第四,滩地停车场。城市的发展日益加快,车辆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可将滩地设计为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铺装停车场地面时,可采用透水结构,可在车位缝隙种植花草,既可以满足滩地的透水功能,还使地面得到了绿色和美观。

3.3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剖面

根据河道的自然形态,可适当设计挡水建筑,模仿瀑布的效果,形成水面落差,增强城市岸滩的景观性。挡水区域的上游可设计为水上娱乐场所,下游的急流区可设计为观赏性区域,使不同的河道形成不同的河流景色。与此同时,水面形成落差,还可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显著。挡水设施的建设可应用橡胶材料等,既可以在汛期防水,对于泄洪需求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整治必须因地制宜的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在保证原有河流形态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设计时在满足防洪、蓄水、排涝、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居民感受自然河流景观美感的同时,打造园林、水城、水乡、亲水建筑等人工建筑景观为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

[2]韦立秋.河道整治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作者简介

河道景观篇6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河道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和建造日益变得成熟起来,且渐渐对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道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在我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且渐渐成为世界河道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先进建造模式。通过我国环境情况以及社会对河道园林景观需要等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出我国河道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的基础内涵,并结合我国多处河道以及河道周边生态园林景观相对成功建造的例子,综合性分析现阶段我国河道园林景观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绿化;生态;河道园林景观;施工方案

1 引言

河道不仅可以调节周边气候形成河道独有的滨水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还可以起到排水防洪同时为园林提供充足水分的作用。河道园林景观作为周边居民放松心情、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休闲场所,从社会进步学角度看,对河道园林景观的大力开发是国家从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最直观的的表现形式,也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河道园林工程是一个集生态环境、植林绿化、建筑工程、水观景色、系统照明等多个要素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涵盖着建筑学、园林设计学、生态环境学、美学等多个科学领域。而要完美的利用这些学科并设计施工建造一个综合性较强施工项目,前提是要对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建筑施工设计、景观后续维护设计、具独特地域营养设计等进行多方面系统分析,同时要合理利用滨水地带自然景观资源。为了实现国家大纲要求的自然景观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要求,并且为以后的河道园林景观周边的发展和经济带动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不仅要提高河道园林景观建设质量,形成一个利于居民、便于居民、美于居民的高品位佳作,还要按照人居环境学、景观生态学和水文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的进行河道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制造。下面,由本文对园林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自然景观的维护、照明系统的完善、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河道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2 对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系统归纳

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是为创造建设成居民休闲娱乐、养心健体的好景观,而通过对滨水地域内利用工程施工和美化设计等方案,进行水景美化、假山人工建造、供排水系统建造、区域内环境布置、植林栽培、园林路径修建的大型综合性工程。为创建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河道园林工程必须以滨水环境的生态、绿化、利民为核心、河道园林艺术为理论最大程度的的发挥滨水区域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排除城市污水、便利城市运输、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保护环境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化形象等功能。

2.1 研究考察滨河区域现状运用合理相关理论

为后续施工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项目管理人员要挖掘当地环境优势,观察当地生态系统模式,以便做好当地区域的环境、人文、材料系统分析。同时,根据规划建设区域特点,河道园林景观要有充分的营养要素使施工区域景观美观化、多样化。河道园林景观工程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城市绿化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居民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加强城市各项功能改善城市运输体系为基础。根据城市建设理论,系统理论等科学理论证明,单一系统的功能远小于分化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所以要将规划建设区分成多种功能区域,其为创造景观多样性并发挥各自特点,提高河道园林景观的功能性、美观性、利民性。

2.2 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过程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施工有别于其他建筑工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好的设计和图纸进行施工。综合性河道绿色园林景观施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因此组织并审批好图纸和设计的相关工作,对充分表现设计理想和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为此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以下其他因素。

第一,制定好施工方案。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是一个大型综合型工程,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使各施工部门、各分项目协调一致统一领导,以便于顺利做好施工建设阶段。为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夺标前做好推行相关预结算管理模式,并准备好充足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人员。

第二,维护河岸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若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国民一定要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使之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恢复再生过来。河道园林景观工程必须充分利用当地景观特点,结合滨水区域流经不同的环境,最大程度的保护河道园林景观的自然环境。

第三,照明系统的完善。不仅要使白天景色宜人,还要在夜间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景点。根据美学原理,通过照明处理并不断变换光色,和原有静态的河道林园景观之间的互相映衬,动静结合,使河道林园景观形成一个具有生动的活泼气息,衬托出一个美丽温馨的河岸景观,显现出一个更具层次感的树林、小草、小桥、星空的交相辉映、高低错落、明暗相叠的艺术美。

第四,河道园林景观工程对河水污染的处理。一个城市必然有其特有的工业体系、居民群众区,也因此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但是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大,水质将超过自身净化的极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倘若不在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污水处理系统,河道污染程度将越来越严重,随之难闻的异味也会产生,这不仅导致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整个下游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促使周边居民为躲避异味远离此地。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处理时,一定要做好防污染系统工作。

第五,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主要有前期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两个部分组成。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由设计方案准备、现场材料准备、施工人员的准备三个方面组成。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土方调配及场地平整、亲水平台处理、码头工程主体施工及马道基层施工、面层铺装、绿化工程等过程。切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点,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要做好环保措施,防止水源污染;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要进行消噪音措施,以防扰民;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降低粉尘污染,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河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要以人为本,杜绝发生施工过程人员意外伤亡。

3 结语

河道园林景观周边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处于陆地生态、江水生态、湿地生态三者交界处,具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建造河道园林景观工程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路线,综合考虑河水、桥梁、堤坝、景等结构因素,运用合理的工程系统理论、环境保护学、生态学、人文科学等学科,充分考虑以生态、绿化、利民、景美这四个核心目标,设计并施工建造成一个河道园林景观工程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郑巍.何慧越 浅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21-125

[2]李向阳.邹建辉 精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2):23-26

[3]钟喜林.钟晓红 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56-58

河道景观篇7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26-02

1 引言

长期以来,河道主要考虑的是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问题,造成河道断面型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由于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因此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各种水生植物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空间,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链因坚硬的护坡结构而断裂。同时,由于忽视了对城市河道在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价值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河道失去了原有的水边环境,人们少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此失去了灵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

2 城市河道的作用

2.1 生态走廊

河流是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是各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在现代景观生态学意义上,河流走廊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河滩中的自然岸线、湿地等景观生态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代表性样本,如洪泛区、冲击滩涂等,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潜力[1]。

2.2 休闲通道

河道及滨水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之一,在考虑河道及滨水区自然承载力的基础上,布置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设施,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并与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

2.3 开发热点

在今天,对滨水区及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早已超越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多数城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河道及滨河景观,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基于自然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途径

3.1 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河道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对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应坚持“保持河道自然风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开发原则。

(1)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建设应以城市水系为基础,建立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或扩大滨水绿地范围,加强完善水系和绿地的联系网络。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特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2)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植被的宽度至少在30m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包括降温、过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境多样性的作用;河岸植被在60m的宽度,则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2]。

3.2 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1)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使设计的横断面的复杂化。要造成河岸边坡有陡有缓,能缓则缓;堤线距水面有宽有窄,能宽则宽。在一定长度内,形成水流速度有快有慢,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回流,以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切忌河道截弯取直,避免直线段太长,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因为自然状态的河流不会是笔直的。

(2)生态化护坡。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蜒的,沿线由天然植被或石块分布或镶嵌在岸边,既降低近岸流速保护了河岸,又稳定了河势;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种植适合滨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3)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应利用河道绿化带降低挡墙高度、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以增加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

(4)对于河道两岸空间充裕的河段,宜建造斜坡防护为主。即采用斜坡植草防护,在天然稳定护岸的基础上,利用斜坡造鱼巢,埋大柳纸、水杨纸等,同时在控制河道岸线外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避免土壤硬化和。

3.3 水体净化及水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中水的质量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水源的重要危害,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入河道,也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下降。因此,有效截流污水的工程措施是在城市河道改造整治过程中应予考虑的。

3.4 乡土植物选择与生物修复

建立稳定的水滨乡土植物群落并保证其自然演替不受干扰,应成为河道改造和整治的重要内容。除剔除危害性外来物种外,应尽量以乡土植物为骨架建立结构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从而得到半自然、近自然和自然形式的景观。乡土植物能体现出明确的地域特色,并对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3.5 河滨空间营造及亲水景观设计

河岸的亲水设计是河道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利用亲水平台和开敞的滨水空间,不仅可以使城市居民有机会亲水,而且通过趣味性的设计使人们有兴趣亲水[3]。利用河岸植被的覆盖和自然生态要素,不仅创造自然的生态环境,而且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要求,在河岸带上利用地形和地势营造植物生长、水流变化、昆虫活动、鱼类洄游、水陆过渡等不同区域景观,实现亲水目的。

4 结语

水是生命的最基本条件,水生态系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以及滨水景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且可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重视城市河道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从而实现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6):25.

[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河道景观篇8

1.1适应水位变化

河道的水位会根据季节、流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河流,在枯水期水流量往往非常小。为了保证河流能够满足最低景观水位,需要在设计时添加一定的保水工程措施,如橡胶坝等。而在汛期,水位也会随之上涨,需要在设计中制定出良好的高低水位景观建设方案,以此满足输水控制、通航净空以及景观等要求。

1.2保障防冲安全

根据河道河势以及流速的变化,可以选择河道的护岸形式:对于流速较低的河道,可以选择自然生态护岸,对于流速较高的河道可选择刚性结构的护岸,如混凝土结构、砌块石结构等。河道中的亲水平台以及景观灯设施也需要保证其能够具有良好的防冲性,并根据实际水流的特征对河道护岸进行设计。

1.3适应河道行洪功能

防洪是河道的重要功能,一般堤顶高度越高,防洪性能也就越好。景观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水位同堤顶的距离,即降低堤顶高程。为了能够达到此种效果,就需要首先能够良好地选择河道整治方案,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尤其需要对因为河道景观建设可能对行洪能力以及阻力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由于河道景观建设程度过大而使河道的行洪能力受到影响。

2丰、枯期水位变化造景对策

我国的河流在不同时期的水位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建设河道景观时,亲水特性是努力营造的一个方面,需要努力营造出人水交流的场所以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在丰、枯期水位下满足人们对于亲水空间的需求,则成为了河道景观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如果河道丰、枯期水位变化较大,则可通过多级复式断面的形式进行设计,以此能够在不同季节都获得良好的亲水空间。同时,为了能够对洪水位同常水位间的高差进行良好的处理、营造出更好的景观效果,可在常水位较高的位置设置亲水平台,并在平台下部使用斜线或者直线型护岸连接平台与河底,并在平台之上也使用斜线型对堤顶同平台间保持连接。而如果在用地方面存在一定的空间不足问题,则可以使用直立型挡墙,并在平台以上的部分专门用于造景以及绿化种植。另外,除了需要考虑常水位以及洪水位的高度差之外,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水位在最高与最低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差距,则可以使用3级复式断面的形式进行建设,即上述描述的2级复式断面基础上再额外加设一道平台,以此能够在正常情况的高低水位间对不同时期的亲水景观进行打造。

3水位变动条件下不同高程的植物配置

植物也是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河道所具有的水位变化以及植物对其作出的反应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需要密切关注植物配置的高线以及深线要求,并根据水深适应性植物的分类作出更为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在一定水深范围内,植物所具有的正常繁衍以及正常发育特征则称之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根据水深适应性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品种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第一,水生植物,是能够长期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并根据其生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挺水植物等;第二,湿生植物,是指生活在河岸之下、或者水位较高、具有较强潮湿特征地区的植物;第三,中生植物,其在适应性以及形态结构方面介于旱生植物同湿生植物之间,需要在水分条件适中环境下进行生长的植物;第四,旱生植物,是指较好耐旱性的植物。而在河道景观的植物配置中,则需要我们能够在对不同水位进行结合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植物类型。

4结语

总的来说,河道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环境、形象提升具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我们能够在对水动力特征良好把握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设计方式。

上一篇:景观学范文 下一篇:精细化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