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监控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3 15:52:15

计算机监控论文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1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大中型抽水蓄能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量比较庞大,需要保存历史数据的标签达10000多个。为保证系统各工作站各司其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计算机监控系统中配备了专用的历史站,专用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管理软件集成在PGP软件当中,与实时数据库无缝链,因此历史数据的存储运行非常稳定。

2历史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

1)历史数据结构。从存储分类上分,包含两类:一类是历史数据,涵盖所有由实时数据产生的内容,不会出现遗漏或者自行删减的情形;另一类是存储部分历史数据的历史报表,这类报表只包含一小部分历史数据信息,是依据用户需求和指定格式,基于EXCELL软件,定时存储成数据表格的方式来减轻运行人员的报表工作,通常称为运行报表。按存储时打包分类来分又分为五种,分为报警、趋势组、playback、posttrip和totalizer。其中报警和playback是最常用的两种,趋势组只在有历史趋势应用时才用到,posttrip只有在有跳闸趋势应用时才用到,totalizer也只有在有总加类型的标签需要存储历史数据时才用到。后三者都是基于playback的高级应用,在我电站中未得到应用。2)历史数据存储方式。历史数据存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期执行,通过操作系统计划任务来实现;另一种是手动执行,有特殊需求时,维护人员可在人机接口的窗口中通过快捷键完成这一操作。通常,我们选择定期存储的方式来管理历史数据。

3历史数据的管理

历史数据库虽不受时间的限制,但存储媒介的有限性,维护人员需要定期对历史站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定期的管理,例如检查历史站存储介质容量剩余量、检查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定期的备份以及转移等。

4小结

历史站数据管理的优越工作性能,给电站的生产运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分析历史站的软件配置、存储和结构等功能特点,提出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历史站功能明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的管理方案,有助于国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厂商拓展历史站管理数据的发展思路。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2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

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曾说,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机审计技能。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创新包括审计理论创新、审计技术的创新等,其核心是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的创新。

一、审计理念的创新

(一)培养前瞻性的思维观念

审计工作的创新,在于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创新的根本在于审计理念的更新。审计人员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用超前的眼光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从中产生新的思想,发现新规律,寻求新办法,拓宽思维空间,把审计监督寓于管理和服务之中。

(二)强化审计监督理念

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使得网上交易非常普遍,且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对这些无形化的网络会计实体进行适时监督。通过网络审计可改变事后审计而成为事前、事中、事后紧密结合一体的审计方式,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大大增强审计的及时性。审计人员借助强大的网络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实施远程的在线的审计抽样和审计测试,保证审计监督作业的即时性、连续性和经常性。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以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管理者和各个岗位。

(三)树立“审出效益,审出水平”的审计新理念

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工作,不是仅限于财务,还有销售、采购、存货、人力资源等各子系统,而上述各子系统之间紧密相连。只有树立全面审计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好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会计电子系统的查漏补缺,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收支方面不固守于“审会计”,而是“审效益”的创新审计理念,充分关注财务部门每一项财务收支及其活动在经济上的节约,投入产出的效率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通过审计,审出效益,审出水平。

(四)对审计权利的依法设定

审计监督权必须依法设定,审计监督权的边界由法律确定,这是法治的必然要求。不能因为行使审计监督权而侵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必须接受监督,所以,审计署党组决定在审计系统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检查是英明之举。

二、审计队伍自身修养的创新

(一)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才

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由于计算机审计涉及到多学科,大多数企业的现有人员仅仅具备的是某一方面的技能,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开展计算机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目前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开展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堵养及与之相关的在审计人员中进行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需要。由于计算机系统和会计准则也在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内部交流,外部培训,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审计人才。

(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在手工会计核算情况下,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各种审核检的方法,就可达到目的。然而在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系统评审技术,对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敏锐性,只有具有专业素质和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审计工作。

三、审计内容的创新

(一)了解计算机审计内容

1993年9月1日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9号《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第二、三条明确指出:凡使用计算机处理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有权使用计算机技术,依法独立对其计算机财务系统进行审计监督。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包括: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软件控制技术;第二,记录在各载体上的数据资料,包括纸性、电磁性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第三,应用软件及其技术档案,包括各种管理财政、财务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由于审计的目的不同,审计的内容也不相同。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

(二)不断完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下,随着凭证、账簿等纸质载体的消失,以及计算机系统本身强大的核对、检查和内部控制功能,除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还需要由人来监盘实物库存、实地观察物资的流动及其记录外,传统意义上的查账已无存在的必要。

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制度、计算机操作制度、硬软件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文档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的控制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来确定对计算会计信息系统结果的信赖程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情况的分析和主要财务、业务指标的计算分析,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对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事前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方面要检查系统的开发活动是否可行与恰当,系统的开发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和合理;另一方面还要检查开发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必要的审计线索,以及这些审计线索是否规范;对系统应用程序进行审计,一是要对嵌入应用程序中的控制措施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按设计要求在系统运行中起作用,即测试应用控制系统的符合性;二是通过检查程序运算和逻辑的正确性达到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对系统数据文件进行审计,一方面是对数据文件进行实质性测试,即对各会计账户余额、发生额直接进行检查,同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审核,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计,测试一般控制措施和应用控制措施的符合性。再者,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

四、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审计的内容,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由于审计对象的多样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各成体系,审计方法也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最常用的审计方法有筛选法:如按某关键字查、按满足逻辑条件查、按设定的金额条件查、按时间条件查等,计算机会很快将符合条件的信息筛选出来;比较法: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之间本身具有的关联性,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性质的关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法:有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直接比对,但可以用一定的计算关系式、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来审核其真实、合规性;分析法:审计人员只需要提出思路,编写适当程序,就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分析以及编程判断法等。审计方法从会计电算化角度考虑主要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既有计算机数据,也有纸质的账册、凭证。内审时,由于经营情况比较熟悉,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来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审计程序的创新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审计程序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程序主要审计会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软件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

(一)计算机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计算机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调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计算机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惯生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计算机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努力探索新的审计程序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3

【关键词】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设计

传统的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取2路无线通道完成的,图像1路采用的是视频无线通道传输,另一路采用无线数传控制数据。此系统体积设备较大,抗干扰的能力薄弱。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将无线的局部区域网、城域网及广域网连接起来成一体,使监控系统设备小且抗干扰能力强,还可以节省频率资源。

1.计算机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无线网络监控系统主要采用了ARM7、DSP、Bluetooth、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及视频嵌入技术等。首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做上位机,ARM744BOX为下位机,经Bluetooth技术输送,息收到后开始控制机器人的各种动作;然后,利用DSP技术对路线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输送到无线网络视频发送的装置内,使无线视频接受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USB接口传入上位机内,图像现在计算机内自动显示出来。[1]

(2)ARM744BOX开发板为下位机对网口进行控制。开发板集成网口、USB及串口等来接受上位机的信号,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控制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把不同的信号指令开始进行运动。计算机与ARM板进行通讯,把开发板挂载到计算机上,经网线把软件下载到RAM内,有计算机和开发板进行通讯。对于网络摄像系统需采用DSP中的压缩法,主要应用于视频采集、远程监控及高分辨率的视频压缩。不过在无线网络监控系统中最具防范力的是嵌入式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2]这种视频控制系统主要利用数字化视频控制,以计算机为中心,信息处理做基础,通过数字视频信号把摄像中获取的信号指示进行传输、储存,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监控系统。具有极高的先进性和可扩充性,是我国未来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2.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无线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不断提高。能够获得现场的第一首资料。与传统的监控模式相比,数字化的监控系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利于进行压缩、分析、存储及图像显示;抗干扰能力较强,不受传输信号衰败的影响,最适合远距离传输等。近年来,我国科研项目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作为重点进行探讨研究。数字化视频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清晰情况下对其进行低码速率的压缩。压缩有两个途径,一是想办法改变使得信源概率分布均匀;二是联合信源的冗余度寓于信源间的相关性中。依据这些理论加上人眼视觉模型,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去除图像冗余度的方法:图像本身具有很多冗余信息,根据研究图像统计特性观察图像信息形成的过程指定相应的高效去除法。比如说研究图像能量在空间和区域的分布量是否均匀,能量高的地区用较多比特数,能量偏低区域较少比特数编码等来实现压缩的目的。在视频监控图像中,大多部分图像编码都具有失真的情况,图像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眼睛(眼睛的主观感觉)。因此,研究人眼系统对图像信息处理模型,成立人主观判决失真的测量函数十分重要。图像编码的算法:图像变换;量化;无失真编码。

(2)无线网络通信一般出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坏境下,因此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和自然对无线信息的干扰等问题。直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通信技术可以超过无线通信的程度。扩频通信所用的传输信息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其价格昂贵,技术复杂等原因,直至80年代才进入实用的阶段。扩频通信与无线电通信系统比较,主要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调过程。发射端运用一组高于信号速率的速率对原信号码进行扩频调制,把信号扩展到频带上,把扩频之后的额信息调制到空间载频上行发送,频率在千兆左右。大部分噪声信号被滤掉,减少极大的提高,误码率降低等。扩频方式: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调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及线性调频等技术。在这些扩频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和调频技术等。根据上述问题设计特定的视频压缩方案,设计视频研所方案比较简单,能够缩减成本及开发周期等。

3.计算机无线移动网络机器人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1)随着监控视频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视频监控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计算机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适时发展起来。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有微波、wlan、CDMA等多种方式,例如,其中CDMA方案的设计无论是安装还是便利性都是最出色的。CDMA主要是在数字技术上的扩频通信上发展起来的,属于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无线网络速率高达154Kbps,一般稳定的状态下速率为75Kbps,是普通上网速率的3倍多[4]。CDMA利用专用的载频及信息通道,通过PDSN网络与互联网连接传输信息,整个传输过程中表现出相当优秀的速率及稳定性。这种技术的优势就是无论何时何地,用户都可以采集图像的信息,并实施传输,自由度比较大。利用UIM卡可以立即传输视频,避免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2)单个的CDMA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的速率也是十分稳定的,约在80Kb9s左右。但是传输清晰度的视频图像是达不到的。比如,H265压缩方式下C1F倍式的固像约需要150-290Kbps.此时,必须就需要基于TCPAP协议的多通道传输技术来完成任务,同时也便于扩展带宽的实现。

经测试表明,多种通道传输不一定能够将带宽线性倍增,带宽主要是跟随CDMA通道数相应的增加。

(3)计算机无线网络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满足移动性势在必行。这就意味着CDMA需要面对基站切换、信号强弱变化的不稳定状况,带宽的动态变化就是CDMA网络的状况的反应。为了满足这种带宽的动态变化,如果满足传输高效,低延迟与带宽的变化相适应,无线网络视频就可以正常工作,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高科技技术——自适应码率调节技术。动态比特率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压缩方法(缩写VBR,动态比特率与传统的CBR编码不同)。编码中出现简单数据和复杂数据时,对动态比特率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动态比特率使用时,系统自动的为内容简单部分分配定量的比特,剩余的部分全部留给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复杂部分。在保持文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混合内容在使用动态码率的时候,动态码率输出的结果比固定码率输出结果的质量高。[5]某些情况下,动态码率的文件质量保持与固定码率保持平等时,动态码率文件的大小只有固定码率文件的一半,甚至更少。

4.总结

为了使计算机网络机器人监控系统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及设计,成立设备小、抗干扰能力强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洁瑜,王黎明,钱培贤.基于MJPEG2000嵌入式网络视频采集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21(12):168-170.

[2]乔彩风,宋世军,何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2:45-48.

[3]曹玉栋,胡飞.FT&MEDB系统总体结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495-497.

[4]张源峰无线视频监控传输技术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22):79-80.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涉及到用户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控制与应用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极大方便了用户的工作方式,不仅克服了传统模式下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繁杂的缺陷,而且也扩展了应用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比如在系统设计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融合发展而成。传统的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并且无法满足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求。随着计算机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普遍应用,使得众多行业逐渐向智能化、现代化过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当今社会,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丰富的应用空间为众多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快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简要概述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是由人为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该控制系统接到信息指令后继续完成下一步的操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尽管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主体仍是人为操作,人类可以指控计算机完成相应的操作,控制系统会自动识别指示命令。

本文提及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整体,能够整合两者之间的优势。计算机能够存储工作人员进行的相关操作指令,因此,在随后的机器运作之前,计算机便发挥其性能,提取上次的操作指令,继续完成后续工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工作人员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一项工作进行重复操作,可以根据提前设置好的操作指令,剩下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操作更趋向于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运转的效率。

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表现为反馈调节、自动操作,在较早时期常用于发展工业;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方面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并且逐步达到完善,建立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是我国信息业发展的长远目标。通过传递函数的模型分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对自动控制系统与反馈控制系统进行相关分析与探究。

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操作之前应该将控制装置与控制对象连接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控制环节。在实际操作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梁,在适当的范围内将被控制的物理量,如压力和温度等控制在固定值。自动控制装置的整体构造是一个机构总体,可以根据不同原理,依照不同方式实时控制被控对象。

2.反馈控制系统分析

反馈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装置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途径,为了达到控制装置的目的,被控装置在获取反馈信息后,对于控制量和被控制量之间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从而使操作能够自动完成。

三、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应用研究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应用系统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系统、直接控制系统、监督系统、分级控制系统以及总线控制系统等,本文主要研究几种应用系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及改进措施。

1.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工作是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计算机本身的功能缺陷,导致计算机不能直接对数据采集工作或处理进行相关控制。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每个生产环节、数据以及规格进行定时监测,然后在内部记录、存储监测数据;计算机的工作系统能够分析生产数据产生的相应变化,最后形成一系列的数据,以供工作人员分析研究,并对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调整,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应用于直接控制系统

计算机处理完某项数据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数据结果直接输入到被控制对象的操作系统中,方便被控制对象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完成其他的工作性能指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数学形式,控制信号输出时也会自动转换为数字形式,主要应用于对数字的直接控制系统,待控制命令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时,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才会自动识别数据信息,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

3.应用于监督系统

计算机的监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计算机监督系统的储备设置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对系统进行一定的监督工作;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加强完善监督系统,为其提供足够的保障,有效监督系统的正常工作,如果使用配置较高的计算机,监督效果更加明显。

4.应用于分级控制系统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分级控制系统中,在一定的管理操作上,可以达到分级管理、分级控制以及分级搭配等预期目标,实现分级管理控制。过程控制与过程监督是分级控制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在互联网通信科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一个由计算机、显示、控制以及通讯组成的多级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发挥整体效应的有机整体。

5.应用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综合研究分析计算机在分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改进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但是,利用总线控制系统不容易相互连接,是因为不同商家对产品的通信标准不同。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替代了模拟信号的传递,使信息传递更加精准、快捷,适用于现代科技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够在控制仪表、设备、数据处理以及通讯网络之间相互联接,这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控制系统。

结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完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息息相关。计算机拥有不同的控制系统、类型复杂、体积较小的微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对这些系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比如类型多样、性价比高、价格合理,这为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较好的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知识,为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提供性能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晓元.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探讨[J].广东科技,2007(15).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5

关键词:分布式计算机;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Distributed Computer and Its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Analysis

Sun Liyan

(China Petroleum Liaohe Oilfield Gapsheng Oil Production Plant Transportation No.1 Group,Panjin124125,China)

Abstract:With the pace of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is also growing.Distributed computing in the adv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as possible,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istributed computer and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at this stage to predic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Keywords:Distributed computing;Application;Development

一、分布式计算机简介

分布式计算机是指为实现分布式计算而将若干计算机相联系的运算处理方式。在进行数量巨大的数据处理时,我们一般会将大的工程区块分成一定数量的小块,并由网络或者其他平台组建的计算机群分别对每个小型工程区块进行运算处理,最后将群组内所有计算机的数据运行结果上传统一,得出最终的结论数据。分布式的由来是根据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的非计算机领域学科对计算机量的要求无法在其现有科研水平下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解决方案。比如生物工程的有关项目中,需要对蛋白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需要运算的数据量惊人,单靠实验室内提供的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完成,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有限的科研经费,也不足以支持项目实验室去购买计算功能超强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这种繁复的计算,因此,我们提出了对闲置计算机加以利用的假设,并由分布式系统完成这种假设的现实化转变。

对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的定义目前尚未有一致的定义,因为在这个新的领域内,讨论分布式系统的时候,我们会对该系统进行一个形容性前缀,比如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计算机、基于MAS的分布式计算机、基于组态软件的分布式计算机等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无论是并行类、并发类、顺序计算类和分布式计算类,均是包含多个PE的团体协同运作,这些术语在表述的过程中并无确定的先后顺序,因此可以相互覆盖,甚至相互替用。

一个系统,如果它的硬件部分被局限在某一个物理位置,那么可以将其称作集中式分布;如果它的硬件部分被分散在了不同的物理位置,任意两个硬件部分仅存少量的协作甚至并无协作,那么可以将其称为分散式分布;加入一个分散式分布的系统仅有可数数量的合作甚至没有合作,此时,我们将其称作网络式分布;当所有的硬件部分之间都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时,这个系统就可以被称为分布式系统。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模型来定义对分布式计算机的理解,即为以硬件、控制和数据三个维度组成的立体结构。

由于分布式计算机的物理分离、逻辑运算相联系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共享型多处理机系统具有更多的优势:

(一)多处理器并行的高性能应用

从运算逻辑原理上来分析,多台机器的多处理器运行方式,可以大大简化运算的计算步骤,仅需要每台计算机对所负责区块的数据进行规定的运算即可,所需要提供的也仅为一个共享式存储器系统,这就将计算机的运算效率成倍的提高,并达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效果。

(二)容错功能强

由于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自治运行,因此在出现错误时,系统的组成因子可以将错误自动消除,单个因子或者资源的故障不会对其他资源或者因子造成功能性影响,因而使得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更高,可靠性更高。

二、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

现阶段,各学科领域对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可谓是“物尽其用”,下面对部分新型的应用方式做一些简介:

(一)利用分布式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

在一些对安全需求较高的场合进行实时监控是提高公共场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施实时监控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长时间的无效监控――无监控对象的监控内容。这些无效监控内容会占用计算机大量的存储空间并延长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时间,对计算机资源利用造成极大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信息共享性强的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利用监控对象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对红外感应器的刺激,启动各个子计算机的监控系统。若同时有多台计算机发出启动请求,那么根据相互联系的分布式系统,将会根据请求生成多个开启指令,并回馈至单元监控计算机内,自动生成图片并制作avi格式监控短片。

(二)利用分布式计算机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在教学中使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中立方式的接口将整体程序的不同结构功能单元联系起来。如此连接的结构可以使得整个系统更容易标准化管理,松散化的耦合方式和共享式的服务手段使其具有易于将现有系统进行整合集成;符合规定标准的组件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很好的衔接合并;可重复使用的性质使得在简单软件的设计、测试、开发或者部署阶段均可以采取旧有的模式,进而提高开发效率,更有利于缩减开发成本。

(三)利用分布式计算机进行连锁系统的研究设计

很多行业的销售都存在连锁经营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分布式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之上。以铁路信号控制为例,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容易使故障部位对其他部件的影响扩大,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大量的继电器和电缆等设备的堆积,给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小的隐患,但若采用分布式系统,上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发展

分布式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具有同一个灵魂思想――化整为零。将集中的复杂的系统,拆解为众多小而简的问题,并利用大量仅有逻辑联系的计算机群对这些小而简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再统一整合得出最终结果。未来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将分布式计算机的思想运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都可以称为是分布式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一个脚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寻合适的分散点,来简化并解决问题,并最终以计算机系统的运算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古鹏,田际平.分布式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J].计算机时代,2007,2

[2]耿红琴.分布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的探讨[J].黄淮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6

关键词:电梯监控,MCG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电梯作为一种高效、迅捷、安全、可靠的垂直运输设备,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论文参考网。目前电梯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是由PLC控制的,其优点在于逻辑控制能力强、程序设计简单、运行可靠性能高,但也存在人机交互能力有限、故障检测不易处理等缺点。而本文所提供的是实际应用方案就是利用MCGS实现电梯的实时运行监控及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人机交互能力,该方案通过RS485/RS232通信接口采集到PLC控制的模拟电梯的实时运行数据,利用MCGS在计算机构件电梯运行动画,从而直观、准确的反映电梯实时运行状况,并在电梯运行遇到故障、或电梯内乘客发出求救信号时发出报警,而且MCGS的实时数据将为电梯的故障检测提供有效、快捷的帮助,缩短维修时间。

一、系统方案设计

(一)系统总体设计

在PLC中编入四层电梯的控制程序,使四层电梯实物教学模型能正常运行,并能够检测到电梯状态的信息。实时监控端通带RS232/RS485转换器的PPI/PC串口线读取PLC的信息,并可以将所需改变的信息写入到PLC中去,并通过组态软件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计算机通过Internet实现对电梯的远程监控。

(二)PLC控制电梯模块的设计

1、四层电梯模型的部件功能

模拟电梯部件功能:电梯外部有四层,其中一层只有上呼叫按钮,四层只有下呼叫按钮,二、三层既有上呼叫按钮也有下呼叫按钮,以实现乘客在电梯外的呼叫要求;电梯内有层数呼叫按钮,开关门呼叫按钮,紧急情况求救按钮,以实现乘客在电梯内的呼叫要求。

2、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为实现其一般功能,PLC所设计的程序有:电梯在任何一层的内部呼叫、外部呼叫程序以及其指示灯程序,电梯的开关门程序以及其指示程序,电梯上下行条件程序、上下行程序以及其指示灯程序,呼叫电梯时的关门延时程序。为实现电梯紧急求救及电梯与建筑消防联动功能,需要求救按钮程序,报警及消防联动、指示程序,管理室解除报警程序。

(三)MCGS实时监控模块的设计

MCGS是为工业过程控制和实时监测领域服务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可视性好、可维护性强的突出特点。MCGS组态软件由“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系统组成。

1、四层电梯的监控设计方案

MCGS对四层电梯监控总体实现过程:模拟电梯中的PLC各个输入输出点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设备传送到计算机内,再将数据传送到MCGS中的实时数据库,与MCGS用户界面建立了动画连接,如模拟电梯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将变化的数据采集到实时数据库的变量中,该变量是与动画属性相关的变量,数值的变化使组态用户界面的电梯图形的状态产生相应的上下变化,从而产生逼真的动画效果,用户也可编写程序来控制动画界面,经过数据的传送从而对模拟电梯的运行实现控制,以达到满意的实时监控效果。

2、MCGS实现监控的设计过程

1)用户窗口的建立:用户窗口是由用户定义的用来构成MCGS图形界面的窗口,所有的图形界面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用户窗口组合而成的。在本次方案设计中,将电梯的整体位置,电梯门,电梯内外的呼叫按钮制作成动画,在整个监控系统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在该界面上看到电梯的运行情况,并且可以在该界面上实现对模拟电梯的控制。

2)实时数据库的建立:MCGS用数据对象来表述系统中的实时数据,把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的所有数据对象的集合称为实时数据库。论文参考网。本次方案设计中,在实时数据库中将所需要的数据增加进去,包括控制数据和指示数据,再依次将所有需要定义的数据进行编辑、定义,其中“门位置”、“电梯位置”、“楼层显示”等为数值型,定义好后进行保存。

3) MCGS与PLC通信的建立:设备窗口负责建立系统与外部硬件设备的连接,使得MCGS能从外部设备读取数据并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应外部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本次设计中,在MCGS设备窗口中选择PLC-{西门子S7-200PPI},将PLC程序中的输入输出点与MCGS中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应,建立有效地连接。

4)运行策略的建立:运行策略的建立,使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和条件,操作实时数据库,控制用户窗口的打开、关闭以及设备构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系统工作过程精确控制及有序调度管理的目的。本次设计,需要建立“一层内呼”、“二层内呼”、“开门”等一系列的运行策略。

5)监视画面的设定与动画连接:包括四种动画连接的设置,一是上下位置的设置,如电梯轿厢的运动,二是左右位置的设置,如电梯门的开关,三是指示灯显示的设置,四是层数数值显示的设置。

二、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在PLC模块与MCGS组态软件建立好通信后,根据控制要求,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功能分为4个模块分别进行调试:①呼梯信号指示;②电梯开门,关门程序;电梯上行,下行程序;③电梯内的求救按钮及消防联动信号,管理室的解除求救按钮的设定;④通信模块的调试。

细节处理:①延时处理:模拟实验过程中,运行原始程序,有呼梯信号,电梯马上响应,这与实际电梯运行状况不符。于是在电梯上、下行的程序中加入了呼梯信号响应延时2秒;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电梯门开后,电梯门过5秒钟左右再关闭,这样方便在这个时间内要出入电梯的乘客;②报警处理:在乘客按下求救按钮或发生火灾产生消防联动时,此时,电梯的动作应该先要运行到一楼,管理室接到求救信号后,管理员进行处理,再解除求救信号。论文参考网。

三、结论

本实际应用系统硬件上实现了对模拟四层电梯较好的控制,并实现PLC与计算机上MCGS组态软件的通信,通过调试,实现了在计算机上对电梯运行的监视与控制,并在乘客求救以及消防联动时会产生相应的报警联动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谈怡君,沈硕经,马小军.电梯PLC控制系统的组态模拟设计[J].智能建筑.2004,12:64-66.

[2]KUOBC,GOLNARAGHIF.Automaticcontrolsystems[M].8thEd.NewYork:JohnWileyandSons,Inc,2004.

[3]吴其洲.MCGS组态软件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8:113-115.

[4]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MCGS全中文工控组态软件[S].

[5]朱甦,陈再良,倪俊芳.基于MGCS的分布式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10:23-28.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7

【关键词】龙岩特大桥,概论,施工监控,组织体系,监控计算,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龙岩特大桥概论

龙岩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跨龙岩市南环路,对应的桥墩编号为35#~38#。

设计线路等级为Ⅰ级,牵引类型为电力牵引,设计速度目标值为200km/h客货共线。线路情况为双线,线间距4m,小里程侧17.8m位于缓和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上。(60+100+60)m连续梁梁全长60.75+100+60.75=221.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中支点梁高7.6m,跨中梁高4.6m。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3m,底宽6.4m,顶板厚度37-47cm,腹板厚度45-47-90cm,底板厚度50-130cm。在端支点、中支点、中跨共设5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

二、施工监控组织、工作体系

施工监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尤其是施工监控目标需要各个部门和单位密切合作、团结协调、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协调、有效开展,必须事先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机制。

为保障施工监控工作的高效运作,必须明确施工监控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为此,在施工监控阶段,成立由大桥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监控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施工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监控工作过程中的总体协调工作。

为确保监控工作及时进行和监控的有效性,我公司将组织精干人员组成“施工监控工作组”,常驻现场,密切配合现场施工,监控工作组下设监控计算和监控测量小组。

三、施工监控计算

连续梁桥施工采用分阶段逐步完成的施工方法,结构的最终形成,需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施工与结构体系转换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是桥梁结构施工控制中最基本的内容。

同时,为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保证成桥状态最大程度地接近设计目标状态,必须采用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来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在受力和变形方面的理想状态,以便为施工提供中间目标状态,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结构行为和状态,使得其施工过程受力合理,而且最终的成桥线型和受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桥梁的施工控制计算分析不仅应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正确描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结构的真实受力行为,而且也能确定结构各个阶段的理想状态,为施工提供中间阶段结构状态。

施工监控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初步确定每个悬浇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调整后续梁段的立模标高,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确保合龙精度以及成桥后的桥面线形、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本项目监控计算准备采用多套软件进行,对本项目桥梁复核计算和施工架设过程采用“桥梁博士”和“MIDAS/Civil”进行平面和空间计算。另外,施工监控中还根据需要采用Ansys软件对0#块墩区域进行局部计算分析。对本项目桥梁监控计算采用正装法进行计算,整个计算步骤按主桥施工架设过程进行,直至主跨合龙。

三、施工监测

(一)监测项目

本桥的施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测量,结构应力测试,温度场测量等几个方面。其中线形测量主要以施工单位的测量为主,监理、监控组进行复核,特别是对关键阶段的复核。结构应力测试和温度场测量由监控监测小组负责。

(二)线形监测

1、线形监控网及高程监控基准点复核

建立主桥线形监控网,在监控网中按规范要求测设主桥高程监控基准点,其为理论不动点,由水准基点引测其高程。为防止测点位置移动或破坏,线形测试前需对高程监控基准点进行复核,要求每两个月复测一次。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

2、主梁立模标高与截面尺寸的放样监测

在施工挂篮移动到位,固定底模后,用极坐标法测出每节段的桥轴线及底板两边点。因箱梁采用变截面形式,所以底板上每点的里程不同高程也不同。根据设计及施工监控计算所提供的资料在立模前计算出挂篮每块前端的底板和顶板主要监控点(见图4-1中a,b,c,d,e,f,g,h,i各点)的坐标,利用全站仪直接监控各主要点的平面位置,再根据水准监控点用水准仪来监控各主要点的高程。监控好各主要点后用钢尺来监控细部尺寸,在保证每块箱梁的平面和高程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局部尺寸和位置。

图4-1箱梁截面立模监控点

以上是箱梁立模时的模板监控,它是现浇悬臂箱梁监控的一个部分。其监控关键在于通过挂篮试验数据,准确预测浇注过程中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在放样过程中对这些变形给予适当的考虑,保证箱梁截面在浇注成形后最优化,减小截面特性施工误差。此项工作在每一节段立模前均需进行。

四、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我公司对此工程的质量目标是:(1)测试成果真实可靠,监控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报告具体翔实;(2)提供业主满意的技术服务。

(二)保证措施

贯彻GB/T19001—2000标准,根据我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开展各项工作。

(1)公司的监控组织体系为:公司管理层—公司监控工作专家组—现场监控工作小组。

(2)选派业务素质高的人员组成现场监控组,并使成员各具所长,配合密切,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公司成立监控工作专家组,对监控方案充分论证,对现场监控组给予技术指导。

(3)选择性能可靠的测试元件,严把元件质量关。对本工程使用的元器件,在埋设前均进行检测,在埋设时要求技术人员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取得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确保元件的成活率在85%以上。

(4)对本桥施工监控的仪器设备均经标定,确保仪器设备准确可靠。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一旦仪器设备精度有疑问时,即应进行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5)对测试工作加强自检、互检,严格复核签字制度。在复核中一旦发现不正常的数据,立即进行必要的复测,以避免错过测量时机,造成漏测或无效测量。

(6)加强各项记录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许长青,杨平.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专家系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3).

[2]王恩奎.桥梁结构混凝土质量验评的几点体会[J].路桥信息,2006(1).

计算机监控论文篇8

 

一、前言

 

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模式,使电信企业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尤其是云计算资源集中成为了可能,便于计算信息服务,不仅降低了成本与能源消耗,还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但依然需要重视与计算资源池数据安全防护,并联系实际提出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云计算含义

 

云计算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其定义与内涵一直是IT界讨论重点,由于认识与理解不同,导致云计算含义始终没有明确定义。现阶段,美国相关部门对云计算框架模型进行了描述,并概括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接入广泛,即通过云计算实现网络供应,并涉及大量客户端;第二,资源池,它以物理资源为基础,在虚拟化的作用下,逐渐映射成为具有虚拟化、模块功能化以及多用户服务的资源池,并按照系统要求为客户提供服务;第三,快速弹性计算,这一特征要求系统规模与计算资源一定联系用户需要实际进行调整;第四,按需自服务,它要求云计算服务是不需要人工参与就能进行的服务,以自助服务为主,如开通服务、更换配置、缴费等;第五,服务检测,它要求运服务是可以进行检测的,同时也制定了明确的收费标准与政策,所有服务都是透明的,便于服务者与用户查询[1]。

 

三、云计算资源池概述

 

云计算资源池就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资源,使得一台服务器可以转化为几台甚至几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仅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使系统管理更加简化,便于服务器资源整合,同时也可以使IT界更好的应对业务变化。要利用云计算,就要构建大容量资源池,确保在业务高峰期能够满足用户各种要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云计算资源池数据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分析

 

4.1软件安全防护措施与保障技术

 

云计算资源池平台中的各个虚拟终端都需要通过虚拟主机虚拟层与外部进行交互与联系,一旦虚拟层出现漏洞或被入侵,就会导致虚拟环境发生风险,因此,强化虚拟层安全异常重要。云计算资源池管理服务器属于虚拟化平台基础架构组成部分,用于虚拟主机、网络与各系统的统一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做好虚拟服务器入侵检测工作,并建立起良好安全控制系统与防护功能,这也是确保虚拟架构安全加固的必要方式。在资源池中应用安全防护软件,主要是为给资源管理服务器提供入虚拟入侵检测策略,强化入侵防护能力。对于IDS入侵检测来说,因包括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对重点虚拟化文件访问进行监控,同时也要对监控虚拟化软件关键命令与工具执行;其次,了解虚拟化软件关键配置变化情况,且实时关注虚拟机标准网络接口与各关键部分的工作情况,制定出较为简单的虚拟软件动作监控日志;再者,重视虚拟化管理服务器上的成功与失败访问,确定执行命令,并做好虚拟管理服务器关键事件通用与审计工作;最后,确保虚拟管理服务器主机始终保持完整,了解主机配置变化[2]。IPS入侵安全防护则要关注以下几点策略:第一,重视Windows安全防护,加强对管理服务器应用组件的保护,确定基本架构组件与应用程序文件,更要重视敏感数据目录的构建;第二,控制管理服务器网络访问权限,增加可信应用程序,对需要访问的管理服务器访问工具加以保护;第三,调整好Windows基线,了解用户与用户组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登录失败,就要检查重点配置文件等是否被篡改;第四,检查文件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就要通过管理平台调整检查策略,实时了解平台中各种文件的变更与配置情况,同时也要监控管理平台日志,尤其要重视Web交互日志[3]。

 

4.2核心业务主机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

 

不管是物理服务器还是虚拟化服务器,都会遇到相同的安全防护问题,主要有网络是否被入侵,是否遭到病毒攻击,是否存在漏洞或数据被盗等情况。资源池安全管理平台需要为物理机与虚拟化服务器提供全套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系统入侵,不断增强虚拟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安全,所以,核心业务主机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措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到零日攻击,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沙盒技术与白名单技术来完成,可以有效减少恶意程序借助零日漏洞攻击重点业务服务器,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恶意程序的传播。第二,加强对细粒度系统的访问与控制,通过锁定操作系统程序等,对各个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并为其创建以行为虚拟Shell为基础,用于监控内核系统调用情况的策略,且通过设计访问控制列表,监控与访问程序,能够识别与核对用户身份与权限,明确可以访问的网址与访问时间、权限[4]。第三,确保文件等完整,主要是重视物理主机与虚拟主机的完整性,保证两者中的文件无论怎样变动都不会发生实时性改变;第四,收集与制定适用于物理与虚拟服务器使用的机制,并将其直接呈现在控制台上,联系手机应用程序确定策略控制与白名单;第五,重视系统与用户监控审计,不仅要监控用户登录核心进程,还要通过这种方式拦截用户登录过程,利用主机用户进行行为审计等;第六,构建高性能防火墙,强化防火墙性能,监控TCP/UDP实时流量,加大对缓冲区的防护,做好进程访问控制,重视各进程启动保护。此外,还要关注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系统的监控与审计,强化系统入侵防护,真正做好检测工作。

 

4.3运维管理的安全防护与保障技术

 

云计算资源池管理特性较为特殊,管理员权限较大,如果人员变化将直接影响业务安全。为保证运维安全,实时验证用户信息就要构建合适的云计算资源池堡垒机制,记录与保存操作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为云计算资源池供应细粒度访问控制,减少虚拟化平台的特权访问,重视用户访问虚拟资产管理;其次,做好自动定期系统配置与安全设置评估工作,准确记录成功操作与失败操作,以便为数据审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重视命令级别的访问控制,区分管理权限,确定虚拟机访问对象;再者,重视账号集成管理,及时回收现有资源池管理员权限,无论是哪一用户都要经过运维管理软件认证以后才可以管理虚拟平台;最后,根据虚拟机的不同进行区分授权,通过多方认证以后才能使用服务器,这也是保证其身份合法的重要举措[5]。

 

结论: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云计算资源池数据的安全防护与保障以及成为电信企业重点关注内容,不仅可以确保云计算安全,还可以完善云计算资源池平台,有效减少存在云计算中的安全问题,使其更具安全性,因此,本文联系实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构建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

 

上一篇:灌浆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