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范文

时间:2023-02-21 20:30:14

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河道;水量平衡;水源;防渗

1 工程总体布置

1.1 新区水系总体规划

新区水系工程范围为:一条流经新区行知街的内河水系,全长约4.5km。

内河水系由河道和湖面组成,河道水面平均宽度35m。新区总水面面积44公顷,其中河道17公顷,湖面27公顷。

1.2 水量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最主要目的就是合理的确定水景规模并解决水量保障问题,即对水体的输入项与输出项进行科学的全面分析。水体的水量输入项包括自来水或再生水补水量、收集利用的雨水径流量,水量输出量包括蒸发量、取用量以及渗漏损失量等。涉及到水体参数有水体的水面面积、有效水深和调蓄水深,汇流到水体的小区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小区的补水、用水方案、水体结构等。

水量平衡计算需要在上述参数设定或计算的前提下,计算分析输入项与输出项及变化规律,确定水体合理的补水方案,并检验参数设定的合理性,从而科学的确定水系的规模。

1.3 输出水量分析

1.3.1 水体结构需水。水系的平均水深决定了水系需要的水量。根据最新资料表明,1.5m水深与1m水深相比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无较大区别,从经济性、安全性角度出发,推荐水系平均水深1m方案。因此水系按照平均水深1m、人工湖最深2m考虑,则总需水量为60万m3。

1.3.2 水系蒸发量。大庆年蒸发量平均为1600mm,5~8月蒸发量占全年的约70%。则水系月平均蒸发量按12.3万m3。

1.3.3 水系渗漏量。为保证渗漏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拟采取防渗措施,渗透系数取1×10-8m/s,保证月渗漏量控制在水体的1%范围。

1.3.4 绿化用水。绿化用水按照每平方1.5L估算,绿化面积约15公顷,则绿化用水每月为6750m3(12~2月除外)

1.4 输入水量分析

1.4.1 雨水量。本工程水系雨水量来源包括两部分:水面的降水及接受水系两侧绿化带的雨水径流量。大庆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年降水个月分配不均,6~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约70%。则水系月平均降雨量按4.1万m3。

1.4.2 水量平衡。水量平衡=补充水量+雨水量-蒸发量-渗漏量-绿化用水量则每月补充水量约为9.5万m3。

1.5 溢流堰

经提升处理后的水体在自重作用下循环流动。水系总高差1.5m,为使水体在流动中自然赋氧,沿水系按照水面曲线设置3处溢流堰,溢流堰堰高30~50cm,既提升了水质,亦增添了水体趣味。

1.6 推流泵

在湖泊水体中。由于湖泊缺乏流动,即使循环亦有相当水量难以参与其中。因此,考虑在换水过程中缺乏流的湖泊区域设置潜水推流泵,进一步提升水体的流动性。潜水推流泵的位置根据水动力分析确定。

2 方案比较

根据景观水系整体方案及相关地下水、嫩江水、污水厂出水等水源水质情况,水系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如下:

2.1 地下水作为首次充水水源,湖水作为补给水源,封闭水体

水系以地下水为首次充水水源,水系上游设三口井,单井出水量为5000m3/d,每口井对应设1座地下水处理站,并根据当地的地下水水质,每座处理站内设一套地下水处理设备,处理流量为210m3/h。

嫩江作为水系水体水源湖水的补水水源,嫩江水相对景观用水要求主要问题为浊度较大,有机物含量也稍高。因此考虑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水处理工艺去除原水中的胶体等颗粒物质,降低出水浊度、提高透明度。同时采用前加氯工艺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本工程补水量较小,可用地面积有限,因此推荐成套净水设备,设备包括加药系统、净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等。净水系统采用管式混合器、折板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滤池。

水处理站设于水系上游,站内设一套地表水处理设备,处理流量为135m3/h。原水由取水泵站经供水管道供给,出水直接排入水系渠道中。

滨州湖提升泵站与水处理站的连通管沿道路敷设,采用1根DN200的HDPE管,管线长度约5km,管顶覆土2.0m,管内设计流速1.2m/s。

为了保证水系水质,实现水体的循环,考虑在水系下游湖边设潜水泵井,将地势最低点的水提升至上游最高处,水体利用自重流向最低点,如此水不断提升-自重流,实现水体的循环。水系总水量为60万m3,循环周期为7天,水处理设备每天开启14小时,循环水量为6000m3/h。水系上游设循环水处理站,处理站内共设4套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之间可采用阀门切换。单套设备处理水量为1500m3/h。水系下游湖边设潜水泵井,内设5台潜水泵,4用1备,单泵设计流量为1500m3/h。

循环水提升泵井与循环水处理站的连通管沿河道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4.5km。

2.2 湖水即作为首次充水水源又作为补给水源,开放水体

净水处理厂设于滨州湖附近,处理流量为9万m3/d。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净水厂每天工作14小时,净水厂与景观水体的联通管沿行知街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5km。

景观水体下游与湿地连通,景观水最终排入湿地,作为湿地的补水水源。

2.3 污水厂深度处理中水作为充水水源和补给水源,开放水体

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泵站提升至景观水系上游,在景观水系上游增加净水处理厂,处理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出水直接排入渠道,景观水体下游与湿地连通,景观水最终排入湿地,作为湿地的补水水源。

污水厂与景观水体的联通管沿道路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10km。

经济比较(单位:万元)

从工程总投资以及运行管理上分析,方案二即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政策,又节省了工程造价,降低了运行管理难道,所以推荐采用方案二,即采用经过处理后的湖水即充水水源同时作为水体补充水源。

河道景观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区河道不仅担负着输水与排洪任务,还起到美化城市、调节小气候、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息和娱乐场所的作用[1]。按照绥中滨海经济区总体规划确立的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战略定位及水绿相间、一湾连三河的总体思想,充分利用河流廊道,构建生态景观,以进一步挖掘城市水文化、彰显滨海城市特色。 1河道概况 金丝河是绥中滨海经济区骨干河流,发源于绥中县北部山区,位于滨海经济区起步区东侧,自北向南流入渤海。宽度为1.6~50m,境内河道总长约5.7km,是绥中滨海经济区内3条主要河流之一,是重要的城市生态轴。 2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为打造绿色、水、文化相协调的河流,使河流真正成为“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一方面要确保河流的水质清洁、生物多样化,能形成多种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应考虑河流滨河带要能反映当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有人工景点、公园,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由于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应把握以下3条原则: 2.1生态优先、多样性的设计原则 在考虑防洪基本功能的同时,保护河流的自然形态及植物种类与生物的多样性。河道是由水流和其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因素组成的生命系统[2]。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制造水陆交错、蜿蜒曲折的多样性河道,同时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从而保持河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绿地景观设计要仔细分析各类游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以人为本,以利游赏。在适当位置修建无障碍通道,在有台阶的地方修建斜坡通道,方便轮椅和腿力不健的人通行。可以通过修建雅俗共赏的参与性景观,发挥游人的主动性,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景点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3系统化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河道内部各系统要素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它们进行复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组成了有机的生命整体。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同时规划涉及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游憩休闲系统、滨水生态系统、夜景照明系统、市政配套体系等各自独立完整的同时应相互协调。 3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3.1河道护岸设计 河道护岸是保护河道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的工程措施,不但要考虑其坚固性,也要注重护岸的生态价值,创造亲水、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护岸应采用人工型、自然型和人工自然型相结合方式,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保护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采用不同造型的挡土墙或堤防,避免结构形状单一的护岸形式,突出水景设计,给人空间层次感。在选用护岸材料时,应结合当地材料,选择亲水性和透水性较强的材料,有利于河道中水生物生长和维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保持护岸的渗透性,使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有较好的水气交换和循环。改“防”水护岸为“亲”水护岸,增强滨水空间的游憩娱乐功能。 3.2景观工程布置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结合,利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的主要功能以及硬质空间与软质空间的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富有生命力、和谐的绿色空间,使游人感受更亲切、自然。在绿地规划区内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使其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岸冲刷,同时,也可以为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栖息地。 景观设计与治理建设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是水利科学、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应拓宽思路,将河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使河道得到良性发展,努力构建符合自然环境要求、具有综合功能的景观河道。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安全、生态、经济和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创建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河道,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河道景观范文第3篇

总结在李村河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几个新思路。分别从科学灵活掌握防洪设计,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这三方面介绍河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河道景观;坝;河床;防洪;魅力空间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就是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河道绿化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有的空间地段,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在具体的河道景观设计中,我们通常会从堤岸的形式、河道空间的划分再到河道两边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直到几年前,在经历了李村河景观河道治理这个项目之后,我感觉到,在设计像李村河这种上下游高差较大的河道景观中,以坝的设计为切入点,以创造魅力空间为目标,或许能给河道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李村河景观设计

2.1李村河概述

李村河是青岛市李沧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李村河主干流发源于崂山山脉李沧区内的石门山麓,流经李村至曲哥庄桥与张村河交汇,从胜利桥流入胶州湾。全长17km,流域总面积52.3km2,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水清沟河、郑州路河、大村庄河等共九条支流汇集于此。我们设计的部分是整个河系的上游,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东侧,九水东路以南的区段,全长约4km。景观方案设计总体覆盖约4km范围河道及两岸景观。李村河的河道内水量少,大部分地区河床,只有小股水流。在河道中段有长约700m的较大水面。

2.2设计重点

在对项目现状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设计有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2.2.1科学和灵活掌握防洪设计

李村河上下游的高差较大,以中段为例,绝对高程相差11m,如果修建拦水坝,考虑到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结合,需要设置4级拦水坝,每级高差为2~3m,这样坝的数量较多,成本大,景观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依据充分利用河床的原则,则可以少建坝,节约成本,由于河床有植被和溪流,景观效果也很理想;坝又具有蓄水的作用,它能使坝的上游一侧成为宽阔的平静水面,这是一种景观资源。水边的景物和周围的山岭等映在水面上,与河水流动的景观相映成趣,构成平静的景观。在坝的下游,跌落的水流有如瀑布一样的形态,和上游呈鲜明对比。因此在城市门户区和水上天地区修建拦水坝,形成较开阔的湖面景观,在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图1)。防洪设计是专门的设计门类,我们在尊重和理解当地水利设计院已有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成果的同时,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也提出了合理构思,将景观与防洪完美地结合起来。主要的处理方法如下:按照防洪要求设置防洪堤,防洪堤要合理利用景观元素进行隐蔽处理,尽量不要显现单一、呆板的防洪堤挡墙。由于防洪高度较高,不利于感受亲水效果,因此采用从城市道路往河中心点高程递减的关系。建筑小品及小型的休闲建筑应置于10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高程。广场由于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如强、弱电设施),容易构成危险,不宜设于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下的高程。通过以上处理办法,景观与防洪设计取得了兼容的效果,为河道景观带的整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

李村河是青岛市重要的泄洪通道,为保证其泄洪功能,目前河床大部分土地,只在中部地区,由于设置有滚水坝,形成了较宽阔的水面。通常的定式思维是进一步增设滚水坝或迷宫堰,形成分级多段的河水面,从而保证整条河流有较广阔的水面景观,事实上这就是“标准”断面。由于李村河规划设计的滨河绿地腹地并不宽,大多数地方约30m,受“标准”断面的限制,滨河绿地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达到设计总体目标“高、中、低错落有致,近观内容丰富,远眺层次分明”的要求很困难,因此不易形成魅力空间。如果突破定式思维,冲破30m宽绿化带的束缚,那么设计的空间就变得宽广,李村河的景观意义就显得深远,综合利用河床是目前国际上景观设计的前沿手段,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段。李村河在平时的水流量并不大,设置拦水坝的景观效果不会太理想,大多数时间缺少流水而显得生硬,如果坝体高,就会显得更加醒目刺眼。大水面固然有湖面的效果,但都是静态水,多级分段的大水面景观容易雷同,市民只可临水观望,参与休闲的机会较少。如果将河床进行整体的地貌设计,适当穿插小径,同时将小股河水转化为动态溪流景观,市民可步行游憩,也可戏水休闲,配合大水面形成丰富、形态各异的水景观。充分利用河床,可扩大绿化范围,在河床底部,通过种植芦苇,菖蒲等耐水植物,增加鸟类、鱼类活动的湿地空间,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景观也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河床,利用宽阔的腹地,可设计门球、篮球等运动场地,只要不设计有构筑物,简单的场地不会对泄洪构成危险。由于有群众活动可以展开,公园功能也得到完善,达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在河床的地貌整理中,可以充分尊重现状,生长良好的植被和树木可以保留,不会因为河床的大开挖而被“处理”掉。同时也相应节约投资成本。李村河传统上就有利用河床的习惯,比如利用河床赶“大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充分利用河床能形成独特的河道景观,能创造多元的活动,是不拘泥于单一、独立、自我的设计手法,通过重视基地内关联性景观元素,创造性的开拓思维,将各种情报、条件进行整合。这种以景观构思为先导的将河道绿地与河床整合为一体的引领城市发展的手段,将创造出特别有活力、生动的城市空间,李村河也将成为李沧区的品牌,因此我们将这种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空间称之为城市“魅力空间”(图2)。

2.2.3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

河道整治应以保护和修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自然水体环境为目的。与用混凝土等硬化材料覆盖河岸的传统河流整治方法相比,在河岸建立植物景观显然更能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如此,河岸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河岸植物景观具有光能效应,由于河岸带绿化树木的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树冠下方的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在河岸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对河岸的不同地带进行设计;河岸植被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的效应,这是因为植物,特别是树木,有增阳、降低风速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水分的蒸发。由此可见,河岸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色植物不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显然,植物作为天然的原材料在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3.1河道植物配置原则

在李村河河道植物配置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的特点,挑选出可生长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名贵植物。运用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最终形成可供观赏的人工植物群落,建立一套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开发模式。观赏性——注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表现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叶)各种景观(水廊、亭、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通过建设,种植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建筑人工植物群落,将风景,景观建设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强景区的环境每日美化,同时兼顾科普教育功能(图3)。

2.2.3.2植物绿化分区

根据李村河上游景观构架,植物绿化分为四个区块:广场绿化区块——结合建筑、广场特色,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创造怡人植物景观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建筑、广场特征。骨干树种:银杏、白蜡、榉树、五角枫、樱花、白玉兰、雪松、大叶女贞、刚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丰花月季、鸢尾等。园林观赏绿化区块——此区域通过选用具有良好园林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例如,特殊的叶形与叶色,花,芳香,果实等),营造精致的引人驻足观赏的园林景观。骨干树种:白蜡、乌桕、五角枫、紫叶李、柿树、雪松、黑松、白皮松、广玉兰、山楂、樱花、木瓜、枣树、碧桃、金枝槐、鸡爪槭、黄山栾树、白玉兰、紫玉兰、红枫、大叶女贞、蒲苇、斑叶芒、红瑞木、美人蕉、绣线菊、蔷薇、金边黄杨、小龙柏、红叶石楠球、枸骨球、金边阔叶麦冬、葱兰、花叶蔓长春、红花酢浆草等。河岸休闲绿化区块——通过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草地的不同组合,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复合、多层次、立体的群落结构,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出兼具生态与观赏休闲的河岸景观。骨干树种:垂柳、水杉、雪松、侧柏、碧桃、紫叶李、鸡爪槭、枫杨、西府海棠、杏树、连翘、金丝柳、杨树、蒲苇、斑叶芒、狼尾草、彩叶杞柳、金线蒲、水葱、香蒲、紫叶美人蕉等。河滩湿地绿化区块——利用设计的滩涂地貌,借助各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的多样组合,营造自然野趣,妙趣横生的河滩湿地景观。骨干树种:水杉、池杉、垂柳、银杏、雪松、彩叶杞柳、蒲苇、花叶芒、金线蒲、香蒲、慈姑、花叶芦竹、水葱、旱伞草、睡莲、花菖蒲、芦苇、荷花、千屈菜、灯芯草、金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等。

3结语

李村河已经设计完成多年,植被长得越来越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它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会去那里散步,与老朋友聊天。真正成为了城市重要的休闲及活动场所,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我们也因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参考文献:

[1]滨水景观设计.日本土木学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出版.

河道景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景 景观 生态 自然环境

一、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几个趋势

(一)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自然中的河流正在我们的周围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时至今日,【4】人们的观念已发生变化,纯粹意义上的河流改造的一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

1、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空间。

(二)引入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5000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充分反映在景观设计行业,每个景观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方都会希望有一个吉利的文化内涵,虽说滨水景观中只有一个排水和娱乐功能的用地。但为避免机械化文化内涵引入,牵强附会,进而发掘河流本身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3】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所以在做河流景观设计时,不应仅仅只做河流和护岸的设计,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这一理念是很重要的。

(三)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早些年,出于河道畅通、航运便利的考虑,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河岸宽度保持等宽,河流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出于安全考虑,水面距离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虽然统一的横截面形状会给人以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但是也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时至今日,这种设计风格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生态和景观的要求。

(四)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个主题突出的亮点,可以是小花园,也可以是一组小品,切忌单调划一。

城市河流不仅仅只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是作为城市的生态的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对于城市河流(长江这种类型的除外),局限于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造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所以现在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一)河道护岸形式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对普通段护岸的要求是,护岸外表朴实无华,易于融入到整体风景中去。护岸的平面形状以舒缓怡人的程度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不要搞小尺寸的变化,不使其产生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景观的怡人效果;不要为了景观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引入多余的曲线。

常见护岸形式有:山石护岸、仿木护岸、真木桩护岸、生态墙壁护岸、

轮胎护岸、干砌石护岸。

(二)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不是太短,相同的主题,同样的的河岸设计,是不利于创建滨河主题公园。因此,如果场地和资金允许,可以把河流分解,赋予不同的主题,或基于天然的,历史或基于文化为基础的,并基于主题设置建筑景观,从而实现了多层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历史与现代的相融合。

景区设置充分考虑到河的具置特性,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地理条件,适合做宽阔的河流,建立生态护坡,岸坡种植和铺设大型的绿地,建立放松休闲的设施,主题以自然生态为主;要是有一些历史景观,可做一些仿古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历史的雕塑性。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你不能营造大面积的水体景观,只能做一个矩形截面,岩石护坡海滨游廊。总体而言,景观的主题是没有生硬的规范,可根据该场地的灵活选择是最好的创意,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特定的地理相结合的设计建设。

(三)河堤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滨水区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公共绿地不同。如果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个幸存的湿地,候鸟的栖息地应该在设计方案中设立一个保护区,为那些未知价值场地预留发展空间。结合这些自然的细节与海滨相结合的设计本身就是最独特的滨水景观设计。

在做河岸上的配套设计时,不要让可通行的道路隔离大块的绿地,如果你要设置的通行路径,你可以考虑用石块散铺,以确保连续性绿地空间。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树木的高低搭配问题,尽量避免树下无草,草上无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同种草的搭配问题。

(四)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不但要有洁净的水源、水生动物,还必须包括各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种鱼类的食物,还是它们的栖息地。同时,水生植物对净化水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用的野生植物包括: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伞草,茨菇等;湿生和中生的包括芦苇、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注意:由于水生植物的特性不同,南北方的气温、水质、降雨量等不同,所以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生植物的特征匹配后确定,这样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五)建设亲水活动设施(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

1、栈桥亲水河岸

(1)梯田种植:水位高低落差之间的河岸修筑几道挡土墙,墙顶部在不同的水位分别被淹没,墙体围起的空间回填淤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种植,不同的时间内它们是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水中。

(2)海滨栈桥:此梯田种植台上,凌空搭架一系列格子状临水步行栈桥,这些也会随着水位的高低变化而变化,都可接近水的表面和各种水生湿地生物。在同一时间,水流可自由调整,高挺的水草也可掩盖的地上部分的挡土墙和栈桥。行走其中就像漂在水中或植物灌木丛上。

(3)水际植物群落:由水深的变化,选择原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湿生-中生等植物带,使堤岸成为各种原生水生植物群落的秀场,这样就会使远离自然,生活在城市的人,有机会欣赏到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2、停泊区设计

受场地限制,【5】城市景观河流的停泊区一般都特别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宽、修整后改建,样式相对比较简单明了。在设计时,要注意和整条河流的主题、相关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

3、亲水平台

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非常注意对亲水平台的打造,主要表现在景观浮桥、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

(六)小品和配套设施

1、跨河桥设计

跨河桥应根据河道两旁的建筑物与环境的不同,作为的形式、颜色也应各异,不要让河上的桥成为整个环境的凸起。

(1)通航为主的河道

此种桥梁首先满足公路交通的需求,要有适宜的承载力和宽度,桥梁高度还需要满足通航的要求。故此,这样的桥梁一般都为混凝土结构,根据河流宽度设计为三跨或四跨,路两侧有较宽的人行道,兼通行小型机动车辆。

(2)有历史古迹的河道

此种桥梁一般只用来通过行人,不需要较大的承载力,故多为拱桥形式,材料为混凝土仿木结构或者纲结构。

(3)以景观为主的河道

此类桥梁一般也禁止通行机动车量,拱桥和平板桥形式兼而有之,桥墩材料多为混凝土结构,栏杆用大理石作为装修,显得整洁、大气,颇显档次。

(4)简易景观桥梁

此种河水位一般不深,且没有大的交通任务,一般只是供游人渡河之用,多为石块堆砌而成,在丰水期,此石块可以被淹没。

2、配套设施

(1)草地灯

(2)垃圾灯

(3)指示灯

(4)休憩设施

(5)栏杆

(6)草间小径

(7)管理房设计

出于管理或安全的目的,需要修建一些小房子,作为管理房、变电室或闸房,设计时,要是注意不要使修建的小房突兀于景观之外,尽量地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

三、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说自然的河岸恢复后有自然河岸渗透性的人工河堤,可以让河水系统充分调节,可以充分保证水体的交换,也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一)功能

生态护岸除了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河流的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1、溢洪道填干,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通过使用天然材料,以形成一个“渗透性”接口。丰水期,河水渗透到提外含水层储存,防洪减灾,旱季,地下水渗入河堤入河,起调节水位的作用。此外,大量的植被生态护岸也有储水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有机污染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过程中消减,从而提高自净,改善河流水质,生态河堤建成的鱼巢,鱼道,与地层水形成不同的流速,使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氧气,促进水的净化。

3、生态护岸对河流生物生态链保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滨水区生态护岸植被和堤内的植物的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堤护岸坡脚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多种生物的生长,多速度的变化,栖息地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有了繁殖避难的住所;生态河堤郁郁葱葱的绿树草丛不仅仅为陆地上的昆虫,鸟类提供觅食,繁殖的理想场所,并且浸泡在水中柳树的枝条,根系成为鱼类产卵和幼鱼避难,觅食的地方,复杂的土地和水生物形成共生生态系统。

(二)分类

生态护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原型护岸:主要植被保护河堤,使堤岸保持自然的特点。这种生态护岸一般用在农村的河流,很少使用这种方式在城市。

2、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也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加强堤防的抗洪能力,石笼,木桩或砖石结构护底,与灌木丛结合,可加固堤岸。此护岸方法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园林应用的例子。

3、各种性质的人工护岸: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确保大的护洪能力。

四、河道的自然恢复

【2】自然河道的各类地貌类型是自然流水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其结构和形态都与自然河流水文过程适应。好的设计应该积极顺应河流自然过程,积极保护、并借鉴利用河流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结构。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镜组合,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应的环境。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河流治理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包括重建的沼泽,恢复已经修起的河段,束窄太宽的河道,除去混您土结构的护岸。一般步骤:利用河流地貌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非结构化或结构花手段,让浅滩,深潭、河床及混合混合的渗透性河底基面等自然特征,或通过保护、恢复措施,以促进其自我恢复,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和美学方面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 谢梅:《从城市河道治理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见《徐州第五届青年论文集》上册,181页,2005。

[2] 杨修:《广西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环江县为例》,万方医学网,http://.cn/Thesis_Y1599119.aspx ,2009。

[3] 戴梅:《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见《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2期。

[4] 林小彬:《浅谈福州市滨水景观设计》,见《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25。

河道景观范文第5篇

1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和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堤的石头、游鱼清晰可见,转弯处的河水几乎静止不动,树木和草丛的倒影重叠映在水面上。这是以前自然真实的景象,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越来越多地发现: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

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景观只有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3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河流在各种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在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一样;在城市中流过的河流与流经郊区田野地带的河流,烘托的氛围也迥然不同。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4 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4.1 矩形断面 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地方基础冲刷严重,一般用混凝土做基础,投资小、整体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由于比较节省土地,该形式多为城市河流采用。缺点是不易做景观,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基本上不具备亲水的特征,且对游人尤其是儿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4.2 梯形断面 占地较少,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在坡上种植绿树和青草,少在河道两岸保护(或管理)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缺点是不具备亲水特点,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

4.3 复式断面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不同利用的功能。该类型由于功能广泛,故在城市河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集料)会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会在水中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伤害。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采用混凝土作施工材料还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使雨水无法渗入地下,便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小河,小河的河水暴涨,最后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一场大洪灾。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6 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河流的景观设计已经和河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卵石步道、季节树木、四季花卉、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林荫小径、露天茶座、临水长廊、游船码头、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

7 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个主题以突出亮点,可以是小花园,也可以是一组小品,切忌单调划一。

河道景观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 城市水务工程; 景观工程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水务工程建设的重点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河道整治,现阶段的河道整治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意义之上,还应该有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等等一些内在要求,而这恰恰就是现阶段城市水务行业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经历了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种阶段过程中,城市快速的发展,一切以城市发展为中心而忽略了不当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副产品”。而现今大多城市存在的城市河道问题大多就是当时城市一味的追求快速发展而忽略了河道的保护和治理所遗留下的“副产品”。现今的河道问题还和人们对于河道应具有的功能认识不是很全面、理解不够透彻并且有些方面存在理解错误有关。而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对于防洪排涝工程的认识,人们只是单方面的重视其本身的属性,而忽略了生态、景观等等一些社会属性的重要性,而这些恰恰是引起诸如像城市河道因污水的大量存在导致水质低劣、破坏了周边环境和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整治河道是十分必要的。

1.城市河道的功能

河流孕育着人类的文明,这也正是黄河孕育着中华文明,人们把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我国有不少的城市都是临河而建,并且依托河运,城市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河流对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对于河流的利用日益增多就使得现今社会河道的功能也变得愈发的丰富,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功能。

(1)防洪排涝功能。长久以来河道下游不会形成洪峰,甚至只出现较低强度的洪峰的原因是由于河道本身的自然形态和河道两岸的湿地对减弱洪峰强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道的这种防洪排涝功能是城市河道首先要满足的要求,并且也是作为河道所应首先满足的要求。

(2)对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生活供水功能。河流作为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河流中滞留的河水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灌溉农田和满足城市工业居民用水的需要。而没有污染的河道环境也是确保河水能够正常供应的首要条件,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证城市居民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3)河道运输功能。我国铁路和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渐渐忽视了河道运输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但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和独特的运输方式,使得其在我国河流运输比较方便的城市中扔被广泛采用,同时沿河的河道和堤坝等等也日渐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一种好的去处。

(4)对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的功能。河道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加河道上空及其附近的空气湿度,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不舒适。同时河道由于河道的天然属性,其周围适合种植植被,易于植被生长,植物有着净化空气和吸收噪音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适宜生存的空间。

(5)景观功能。城市河道其本身的特性适合植物生长,而我们也可利用这一点,使河水两边绿化称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市人民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使人类的现代生活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6)休闲娱乐的功能。城市河道在视觉上可以给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美学上的享受,让人们精神上又神清气爽的感觉,同时还能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城市河道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为人们直接提供划船、滑水和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在河流两岸给人们提供露营、野餐和摄影等陆地娱乐项目。

(7)生态功能。河流经过自然的演化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等等作用。

河道的这些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这些作用恰恰确实现今社会对对河道所要求具有的功能,是维护子孙万代长期在地球上生存所必需重视的问题。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应重视这些功能,科学合理的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2.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原则

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是河流经过长期的演化所形成的,而我们在进行科学的河道整治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尊重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以尽可能还原河流本身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实现上文提到的河道的各项功能。以下提出了几点河道整治的原则。

(1)不破坏河流本身特性的原则。这一点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根本原则所在。在整治过程中应充分的还原河流本身自然环境,尽量不破坏河流本身的特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各项功能并且不为以后治理留下隐患。

(2)注重生态和防洪安全的原则。人们在注重防洪安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而河道的整治不仅仅是为了防洪,还应注重保证人和河道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安全为根本,保证防洪需要的同时促进人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3)地域差异化适应原则。河道在整治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域的河道分别提出相应的、独特的、适应于相应河道的整治措施,而不是生搬硬套别的地区的整治措施,造成不适宜本地区的河流气候特征、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等现象出现。

(4)河道应具有本身的特点原则。在河道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河流的历史文化、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等因素,综合设计出适应于这条河流的独特的综合治理方案,建设出具有本身独特的功能特性、可以给城市带来“灵性”的河道。

(5)截污治污并重的原则。我们在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治理污水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不妥的,只治不防是无法做到合理整治河道目的的,在治理河道污水的同时对污水的排放也进行综合的治理,防止不达标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治和防双管齐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河道的目的。

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技术

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完成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河道生态景观功能的重要性,而其具体的工程技术也在日渐成熟,以下对主要工程技术作简要的介绍。

(1)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护坡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边坡防护种类,较为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以土质条件来划分,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防护两种,其中为植被创造出有利的生长条件是岩质边坡防护的重点。

(2)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综合的概括水质修复与净化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好治理污水与防治污水的相关工作保证河水的清澈;保护好河水自由的生态圈使河水自净能力可以发挥出来;使用合理的技术人工参净水与保证河水的水质。

(3)河道景观设计。河道景观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主题要求因地制宜的合理设计,保证即满足河流原本生态系统不破坏和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还使河道为城市增添一缕景色。

结束语

以前那种单一的、硬化的河道整治方法已经不适用现今社会了,当前我们对于河道的整治应该更注重河道本身的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理论,为创建更更美观的河道景 观,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珊. 城市水务工程规划与管理[M].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2008.

[2]陈凯,黄奕龙,黄明华,等. 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推进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6) : 121 -123.

河道景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护城河、滨水景观、生态、人文、古韵

Abstract: as a moat, the lotus bay in addition to bearing the city area,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river, meanwhile the load bearing people's historical memory qingzhou, creating the antique haidai culture, in solving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the old moat qingzhou arouse people's memories.

Keywords: moat,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y, the humanities, the elegance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况与现状

1、概况

荷花湾河道改造场地位于青州市东侧,北至范公亭东路,南至夏钦园中街,西临云门山南路,东至东关历史文化街,全长1090米,设计改造面积4.9公顷,其中不包括东关街南北长约185米的面积。护城河与古城墙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2、现状

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河道周边已繁衍了大量的居民点,这里河道基本被填平,河道的高度与河道东侧的居民楼基本齐平,在河道上有零星的健身设施,河道里面有零散的树丛,河道东侧有已经长成的很整齐的大乔木,河堤常年失修,河道面积日益萎缩。

二、设计表现

1、设计构思

设计以河流为承载主体,依托两岸地形的自然变化,延续荷花桥北岸城墙的概念,形成一个沿荷花湾整体的护城河的概念;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采用不同的竖向处理手法将整个荷花湾串联起来;同时刻划容纳大量古城文化的细部,契合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当代“护城河”景观,并最终构成突出滨水文化的连贯画面。

2、设计定位

体现观水亲水、生态优先、安全性、经济性原则 。

以再现青州古城风貌为指导思想,结合城区改造,建设具有大气、简洁、流畅、古典的现代城区滨河带状休闲区。

考虑的主要对象以当地居民参与为主,儿童在其中玩耍、戏水,年轻人聚会休闲,中年人在其中锻炼身体、休息。老人在其中休闲、交谈、哄孩子。

3、设计手法

沿河景观带采用链扣式景观结构――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环环相扣

西岸历史的延续,新旧的碰撞,古城墙跌落与片段的记忆,注重文化的表达,体现青州的城市特色――通过城墙、悬挑、跌级平台表现

东岸沿河景观带自由的弧线和规则的曲线的景观结构――“仿苏堤”筑堤体现“三里荷花七里柳”的亲水休闲

四、设计体现――古城墙概念的体现

荷花桥以北沿路的古城墙概念。荷花桥与云门山南路节点处,设计城墙的形式,强调荷花湾入口古城墙的历史记忆。

新建横惯荷花湾的车行道路桥头两侧设计为一组回廊式古建群,意为古城墙瓮城形式的再现。

古城墙形式再现,突出入口景观。现状为垃圾处理站,周边设计城墙起到遮挡和弱化的目的。

区域河道景观重点,古城墙围合的空间体现荷花湾主题精神。

引至黑龙泉的泉水穿过云门山南路流到荷花湾,在水系入口设计城墙形式景观起强调水口的作用。

新建的车行道为跨河桥连接东关区和云门山南路,将荷花湾一分为二。荷花湾东西两侧宽52米,高差约为1.4米,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因此在设计这段车行道横断面采用苏堤的形式――中间为双向机动车道,两侧设置人行道,再者外扩为绿化临水带;纵向采用3段式结构――”坝体、桥体、坝体“的形式,在高度适宜的空间设置石拱桥作为连接道路的一段,同时也便于南北水系的联通。

五、景观结构:

一带、三区、五节点,既体现古城特色,又能让历史与未来相融合。

1、一带:靠近云门山南路,古城墙的片段恢复

2、三区

(1)夏钦园中街至东关街以西,

曲径通幽的私密休闲区

景观表现基调

若隐若现的神秘征程

景观风格以生态,精致,有细节为靓点,竖向层次变化丰富。周围树木较多,保留原生态的同时,创造休闲空间,通过营造环境围合感使人产生都市桃源的感觉。同时做到低景观干预度

(2)鸿安肥牛大酒店至规划路,开合自如的半开放空间

景观表现基调

收放自如的快乐旅程

景观风格以多变、生态、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此处为整个基地的中间区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流畅轻松的空间组成,为滨水空间形成视觉焦点设计,属于高景观干预度

(3)规划路至范公亭路,开放空间的大视野

景观表现基调

追寻古韵,延续荷花湾历史,景观风格

景观风格以原生、自然、野趣、质朴,发扬古韵的同时,加大印象,属于低景观干预度。

为使人们唤起对历史的记忆,各活动区通过段落的古城墙以及跌落的城墙表达,各景点中又有林荫步道、临水步石、木栈道等多种形式的游憩小径构成内部游览线,护城河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功能的同时也满足景观的需求。驳岸形式西面靠近城墙的部分多采用,东面现代生活的体现的驳岸多采用缓坡入水的形式,配以置石,种植水生植物,仿苏堤形式出现。

3、五节点:各个节点主要是通过表现古韵来连接各个活动区域。

六、建筑景观

在考虑建筑小品外立面上,为满足视觉上的需求,建筑小品外立面尽量与河道两边的环境融洽。同时建筑不单纯是休息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承载着这一区域的文化品位与特色,通过建筑材质把青州的古韵建筑展现出来。

七、植物景观设计

如果说景观是书,植物就是画,展示自然与社会精彩的瞬间。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城市软质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在整个植物景观设计中,继拓乡土树种,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重点体现三里荷花七里柳,桃红柳绿的壮观景象,配以花果树木形成不同的季相景观。具体实施如下:

1、对现有植物的处理。在绿化种植设计中将现状长势良好的大树均予以保留并加以保护,撑起整个空间构架。而对于那些长势良好的一般乔木则采取根据景观设计需要就近移栽的办法,以减少施工难度,保证其最高的成活率。

2、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的选择上,主张选用本地乡土苗木,适当的选取引种苗木,并考虑彩色叶植物的应用。特别强调的是在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区域河道两侧选择了多种观果植物,如:泰山松、杏树、柿树、梨树、冬青球、火棘球等。因为水体旁观果植物在景观中既有美学上的特征,又对吸引鸟类、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对于控制成本造价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植物群落的配置

河道景观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现状

(一)河道平面规划设计僵直,呆板

一些河道局部堤岸过于“渠化”,河道转弯僵硬,既使得河道缺乏美感,又使得河道水流不畅,对驳岸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片面强调河道排涝功能,将水与生态系统割开

在城市河道的建设中,建设者过于强调了它的防洪排涝功能,从而忽略了河道本身的生态系统。建设中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按自然水理念设计,将河道设计成了一个几乎无自净能力的封闭系统。

(三)城市河道驳岸设计硬质化严重

现代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中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看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但城市河道“硬质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影响和损害了河道驳岸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四)河道两岸景观设计少人性化,缺乏地域特色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然而一些河道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中缺少反映城市风貌的景点,景观设计缺少对地域特点的考虑。

(五)城市河道两侧绿带植物种植杂乱无序

城市河道的水带及其两岸的绿带共同组成了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一些河道存在种植缺乏特色,植物层次不明确,物种单一,缺少色彩变化等问题,不能很好的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提升河道两岸的景观品质。

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一)关于河道平面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讲,首先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尽可能地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而且对于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尽可能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例如,合肥市环城公园系统利用古城墙护城河旧址,结合南ICE,河、董铺水库等城市水系,建立开放的城市绿地空间环境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文物景点,岗阜起伏,水陆相间,河湖岛洲,亭桥楼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因势利导地处理平面及空间,既不矫揉造作,又不拘于原状,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驳岸的规划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三)河道两岸景观规划

1、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例如临沂市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以景观植物为造景主要素材,并沿河设置一系列的主题广场、艺术小品、特色植物园和各种水上活动区,力图在河道纵向上,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在狭长的用地范围内创造出连续、动感的“长幅画卷”的景观特质;在河道横断面景观配置上,分为河面、河滩、河堤、堤外绿化带四部分,河面宽度1000-1200米,河滩宽度50-200米,河堤(滨河大道)24米、堤外绿化带宽度70米,保持足够的景深效果。

2、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代替传统意义上单一性的物理景观

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即充分利用现有树种资源,配以银杏、柿树、板栗、梨树、黑松等一些大规格苗木和景观石,充分发挥植物特有的功能,合理、科学的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进行配置。密林、疏林、草地,果林、生态林、林缘花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建设不同主题的广场及雕塑等,形成游人的视觉和活动中心

广场可以采用生态性公园化设计,设置健身区、休闲区、集会区、游乐区等许多功能区域,并设置不同的小品与雕塑。在广场环境设计中,尽其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引入了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4、因地制宜,设置景点

滩面较窄处,游人沿河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场地;滩面宽阔处,则在河滩内适当位置开辟浅河道,塑造更加宜人、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小河道两侧用水上栈道和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增加情趣;大桥两侧,设置迎宾园,以修剪性植物进行文字造景,烘托出迎宾的热烈氛围。

(四)深化水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1、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现历史风貌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桥梁等,应加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与功能;对于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建筑,应予以保留,以留存河道的历史风貌;严格控制在重要历史建筑所在环境中进行建造活动。

2、谨防城市建设片面化,注重水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加强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止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渠道化”、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和“崇洋化”五个问题。

(五)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河道的护坡形式主要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可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亲水的好去处,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此外,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等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扑状材料;为了缓解和淡化材料色僵硬的问题:重要的举措是将单件材料的外观形态种类丰富起来。总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必将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

参考文献

[1]顾娜,王慧.现代城市水利发展中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8,(05).

[2]王颖,周维海,李伟.浅谈河道生态治理工程[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S2).

河道景观范文第9篇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的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华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本次巡司河综合整治范围为:明渠北起工学院桥,南至野芷湖南路,全长1960m。巡司河两岸沿线植被部分地段生长较为良好,其中巡司河西侧湖北工业大学以内,现状水杉、风杨、香樟、喜树等乔木胸径部分达到20~30cm,经过数10年的生长形成茂密的绿化环境,野鸟低飞、树影婆娑,形成风景良好的滨水绿廊,少部分平缓路段设置了一定休憩设施和游步道,但由于缺乏管理维护,现状破损较为严重。

2总体设计

2.1现状与规划断面分析

依据规划,巡司河排水明渠规划断面71~80m宽的控制红线,能很好地提升巡司河的排涝功能,但对现状渠道两侧的植被环境破坏较大。通过分析,现状植被较好的地段,尤其是湖北工业大学内部的水杉林和香樟等高大乔木,按照规划断面实施后大部分将被外迁或者砍伐,对此处数10年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因此设计拟采用推荐方案的断面形式,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保留现状树木。由于渠道工程的实施,导致部分乔木难以原地保留,将被外迁或者砍伐。其中数量较多且规格较大的水杉、池杉均为深根系的裸子植物,移栽成本大,且成活率极低,根据相关移栽经验,建议下一步实施以砍伐方案为主。其他香樟、枫杨、喜树等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大乔木,均以移栽为主,采用科学合理的大树移栽方案,在合适的移栽季节,对大树进行断根、修剪,大树移栽时,应尽量加大土球,一般按树木胸径的8~10倍挖掘土球进行包装,以尽量多保留根系,并做好栽后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外迁的乔木建议就近栽植。

2.2设计目标

在满足规划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整治巡司河渠道景观,以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系统;(2)构建完善的滨水休闲空间;(3)提高沿河两侧环境景观质量;(4)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凸显高校人文底蕴。

2.3设计原则

2.3.1生态性原则。巡司河及其两岸沿线的绿化带承担着重要的地区生态廊道功能,因此,在明渠整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硬质驳岸和硬质地面,宜采用生态护坡和驳岸,采用透水性铺装材质,并运用大量乡土树种营造丰富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对现状长势良好的香樟、水杉、枫杨等高达乔木,在满足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乔木。

2.3.2综合协调原则。协调性原则体现在3个方面,一方面是巡司河的景观功能与其排涝安全和活动安全功能相协调,满足安全性景观渠道要求;另一方面是指巡司河景观与周边地区城市形象的和谐性,考虑到周边主要为湖北工业大学校区,宜打造为集人文和休闲于一体的景观休闲区;最后,本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巡司河及其野芷湖连通渠等周边水系沿线景观带整体风格相协调,通过造型、颜色、布局等方面的控制实现与周边景观的协调。

2.3.3亲水体验原则。亲近大自然、亲近水体是人类的本能和向往,应充分考虑游人的亲水性需求,设置各种亲水平台和木栈道,为游人提供一个畅达、舒适的亲水空间。将硬质渠道挡土墙这一人工构筑物与植物绿化、水体等自然景观要素相融合,以覆盖绿化植物遮挡构筑物,既满足了渠道过水的功能,又使得人工构筑物与自然有机的融合,营造生态的水环境。

2.4设计理念及定位

基于场地的校园文化特征和滨水特性,巡司河整体景观以“流淌的校园文明,吟唱的滨水风景”为设计理念,构建巡司河两岸新的瑰丽风景。巡司河作为武昌地区生态水网构建的重要连通渠道,湖工校园内的门户河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景观需求逐渐提高,应结合生态环境的需要,提高排水能力,打造校园文化浓厚的休闲滨水绿带。

2.5景观布局

整体布局分为“一带,三园,七景”,共同构建巡司河沿线风景。“一带”:将巡司河打造成一条绿(林带)、蓝(河流)、红(绿道)交织的彩色飘带,在城市中飘舞。“三园”:延续巡司河一期景观工程,将巡司河二期工程与前期相互呼应。本工程景观段分为博学园、青涩园、绿野园。“七节点”:依据周边现状用地情况,沿线设置7个景观节点,其中一级节点2处,二级节点5处。各个景观节点根据功能定位进行主题营造。

2.6总体布置

工程设计范围内设置公厕2处,均位于渠道东侧,管理房一处位于工程起点处,与公厕合并,自行车租赁点3处,沿线绿道及亲水步道贯穿整个巡司河设计范围,保证游赏活动的连续性,并在两岸设置不同大小的活动广场17处,供游人休憩。红线范围内其他绿化用地均栽植丰富的乔灌草,营造特色化滨水景观。

2.7分段设计

2.7.1博学园(工程起点~湖工正门,K0+000~K0+640)。该段位于湖工大正门北侧,设置有活动场地、自行车租赁点等集散区。该区域内由于跨湖北工业大学的北门到正门,主要景观和使用人群为校园师生,以营造湖工校园的学校发展历程为景观主线,体现“厚德、博学”的校训。以时间轴为游路主线,分布各个休息场地、景观构筑物为时间节点,展示不同时期的湖工的校园历史,使游人在游赏中能更直观的了解湖工校园文化的历史演变。依据规划,沿线设置连续性景观亲水平台和绿道。结合道口和平缓的绿化空间设置小型广场,形成2处二级节点,突出本区段景观主题和氛围。整体以植物景观为主,种植丰富的滨水植物,常绿与落叶树种交叉种植,重要景点点缀造型树及大规格树种,给人以视觉、嗅觉及触觉的冲击,并对主要植物进行挂牌,实行科普式教育宣传,提高人群的自然知识和生态意识。

2.7.2青涩园(湖工正门~湖工围墙K0+640~K0+1240)。该段位于湖北工业大学正门南侧,该区域现状有大量林下幽静的私密场所,成为青涩学生追逐的和向往的地方,本段设计将此段打造为以“回忆”为主题,营造青春回忆场景,勾勒学生时代最为怀念的青涩回忆。本段设置较多的半私密空间,并设置趣味性景观小品,凸显青涩园的主题小广场等休憩场地,场地布置简单趣味小品,周边放置景石,景石上刻趣味性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时代的趣味场景。

2.7.3绿野园(湖工围墙~工程止点K0+1240~K0+1950)。本区段位于湖北工业大学以南地段,地处相对郊野,主要以乡土植物景观为主,构建丰富的湿地植物群落,营造湿地生态乐园,让游人亲近自然水体。

2.8地形处理及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满足规划断面对渠道行洪功能的要求,并满足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在平缓地段进行局部微地形处理。绿带内的地形处理主要是将雨水通过绿地的过滤和沉淀尽可能渗透到绿地内和明渠中。尽量不让绿地内雨水流入城市雨水管中排走,增加城市管网负担。同时,也要考虑雨水的地表径流对地表土及草地冲刷的影响,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措施把雨水存储于地下,有利于补充城市地下水,提高城市防洪调蓄能力,构建城市生态平衡。

3结语

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是一项融合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的复杂工程。从园林理水到水的生态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何使滨水的景观设计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科学的合理性,已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必然的发展道路。

河道景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河道景观;多维设计;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河道景观设计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满足引水、排涝、防洪等河道基本功能发挥的同时,实现河道的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多维生态设计,是当前主要的河道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河道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是指自然体系和社会体系在城市特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形成的物质化表现,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因此,景观的受到文化氛围、历史变革和人文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属于一个多变量的多维函数。河道景观,是指在河道特征、河流演变、滨水空间等因素的研究下,通过人为设计和建设,在自然河道和人文环境下所形成的绿化、公园等面貌特征。对河道景观产生影响的变量主要包括有水流特性、水位变化、河道的自然体征、人文和社会因子等。此外,河道景观受到立体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产生变化,受到观赏角度、位置和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由此可知,河道景观的设计效果受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多维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促进河道景观设计发展。

二、河道景观设计的的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要做到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符合城市规划对河道景观功能的定位。处理好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引水、排涝设计的协调。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统一,做到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相统一。

2、观赏性原则

河道景观作为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其设计要遵守观赏性原则。首先,由于河道环境的特殊性,河道景观设计要保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河道景观风格的整体统一;其次,河道景观设计在满足河道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其视觉观赏性的发挥,起到绿化环境,缓解城市居民压力的作用。

3、生态平衡原则

河道景观的设计,需要遵守生态平衡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河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自然景观的美化或者人工景观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对河道特有动植物种类的保护,所选用的美化苗木或鱼类要符合河道的生态平衡需要。设计和施工过程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重视植被的保护。

三、河道多维设计具体方法研究

1、河道断面的设计

河道的断面主要包括有自然断面、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和复式断面几种。与其他景观设计不同的是,河道断面的设计,会由于季节和水位的变化对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求河道断面设计要具有多维性。一般对河道水位进行常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三个维度的考虑,进行设计。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受到干旱和用水量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流量较少,对其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通过橡胶坝、水库的修建实现水资源的存储和雨水的利用,在枯水期对景观用水进行补充;采用复合式的断面设计,设置高低两个水位的亲水平台,及满足高峰期排涝的需要,又保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宽度的景观河道。复合式断面设计同时适用于水位落差较大的河流,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对于河流较浅,水流量较小的河道,可以采用浅水滩的断面设计,通过大小卵石的合理设置和分布,可以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都实现较好的景观功能。

2、河道不同高程位置的多维设计

河道的不同高程位置主要包括有河道底部、驳岸、低水位、高水位、堤顶、水岸空间、两岸建筑和跨河桥梁等。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对不同高程位置之间的设计,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各个不同高程点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元素;二是不同高程点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的统一协调。

河道底部的设计,在驳岸设计的形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常见的自然和半自然的驳岸设计,通过以湿地设计的形式实现水陆过渡地带,既可以实现美化效果,又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湿地设计所选用的植物种类一般包括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漂浮植物,要根据其习性和设计需要进行搭配种植。在常水位以上的坡岸位置,可以设计为滨河广场,设置相应的休闲设施、花坛、景观灯、雕塑、走廊等,发挥其功能性和文化内涵。建筑也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从滨水区域、底层建筑、高层建筑组建过渡,实现有低至高的连续性,形成很好的城市滨水建筑天际线;其次,要注重建筑分布对河道景观整体和连续性的影响,避免出现由于建筑物遮挡视线导致河道景观的断裂。

3、河道景观不同观赏角度的多维设计

景观具有互动性,是指景观效果是由观察者主体和环境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探讨人处于不同的角度而导致的景观效果的不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观赏点、观赏角度、观赏路线、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几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观赏角度对景观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有高点鸟瞰型、低点仰视型和地面平视型等。在河道景观设计中,从河道周围高层建筑上的观赏即为鸟瞰型;从河道游轮位置的观赏,即为仰视型;从水岸空间的观赏即为平视型;从跨河桥梁上的观赏即为混合型。其次,在河道景观设计中,不但需要考虑静态景观的细节和质感所带来的美观,还要考虑从河道游轮或者岸边公路汽车行驶等所带来的动态美观。设计者应注重对大面积色彩和高挑建筑或者雕塑的应用,实现很好的动态景观。

4、河道景观四季变化多维设计

河道景观受到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多维的景观形式,既是河道及其动植物的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植物在春季都可以萌芽,在夏季达到茂盛,在秋季凋零,在冬季休眠。河道景观的四季变化多维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特点,如春季的发芽、夏季的花开、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雪景等,实现各种植物群落的搭配,实现互补的、连续的河道植物景观。河道景观要突出色彩变化,丰富多彩;植物以本土物种为主,选择湿地植物、灌木、乔木等进行组合,实现高低远近层次的分明。

5、河道景观多维设计的其他作用因素

河道景观多维设计的主要作用因素是时间和空间,但是作为自然和人文在历史时间维度和城市空间维度内的意识和物质形态结合的产物,河道景观设计还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文化、经济、历史等。河道自身自然景观,包括地质、水文、河流、气候等,与城市人文景观,包括城市结构、历史文化、建筑群体、社会风情等,两者之间进行越多的有机结合,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效果就越突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景观设计的效果,受到时间和空间维度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应该是考虑到景观的时间发展维度和空间层次变化维度,具体包括有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多元素有机结合的维度、自然形态的利用维度、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维度、多尺度设计维度、动静结合维度等。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不断追求最佳效果的设计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多维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最终可以实现河道景观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才明,曾广恩,李春晋. 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破坏机理及协调途径探讨[J]. 中国水利,2011(02)

[2]包文友. 城市河道景观的修复[J]. 知识经济,2011(02)

[3]万金红. 城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为例[J]. 中国水利,2011(04)

上一篇:精细化工范文 下一篇:景观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