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范文

时间:2023-02-21 20:30:14

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河道;水量平衡;水源;防渗

1 工程总体布置

1.1 新区水系总体规划

新区水系工程范围为:一条流经新区行知街的内河水系,全长约4.5km。

内河水系由河道和湖面组成,河道水面平均宽度35m。新区总水面面积44公顷,其中河道17公顷,湖面27公顷。

1.2 水量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最主要目的就是合理的确定水景规模并解决水量保障问题,即对水体的输入项与输出项进行科学的全面分析。水体的水量输入项包括自来水或再生水补水量、收集利用的雨水径流量,水量输出量包括蒸发量、取用量以及渗漏损失量等。涉及到水体参数有水体的水面面积、有效水深和调蓄水深,汇流到水体的小区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小区的补水、用水方案、水体结构等。

水量平衡计算需要在上述参数设定或计算的前提下,计算分析输入项与输出项及变化规律,确定水体合理的补水方案,并检验参数设定的合理性,从而科学的确定水系的规模。

1.3 输出水量分析

1.3.1 水体结构需水。水系的平均水深决定了水系需要的水量。根据最新资料表明,1.5m水深与1m水深相比水体的自净能力并无较大区别,从经济性、安全性角度出发,推荐水系平均水深1m方案。因此水系按照平均水深1m、人工湖最深2m考虑,则总需水量为60万m3。

1.3.2 水系蒸发量。大庆年蒸发量平均为1600mm,5~8月蒸发量占全年的约70%。则水系月平均蒸发量按12.3万m3。

1.3.3 水系渗漏量。为保证渗漏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拟采取防渗措施,渗透系数取1×10-8m/s,保证月渗漏量控制在水体的1%范围。

1.3.4 绿化用水。绿化用水按照每平方1.5L估算,绿化面积约15公顷,则绿化用水每月为6750m3(12~2月除外)

1.4 输入水量分析

1.4.1 雨水量。本工程水系雨水量来源包括两部分:水面的降水及接受水系两侧绿化带的雨水径流量。大庆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年降水个月分配不均,6~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约70%。则水系月平均降雨量按4.1万m3。

1.4.2 水量平衡。水量平衡=补充水量+雨水量-蒸发量-渗漏量-绿化用水量则每月补充水量约为9.5万m3。

1.5 溢流堰

经提升处理后的水体在自重作用下循环流动。水系总高差1.5m,为使水体在流动中自然赋氧,沿水系按照水面曲线设置3处溢流堰,溢流堰堰高30~50cm,既提升了水质,亦增添了水体趣味。

1.6 推流泵

在湖泊水体中。由于湖泊缺乏流动,即使循环亦有相当水量难以参与其中。因此,考虑在换水过程中缺乏流的湖泊区域设置潜水推流泵,进一步提升水体的流动性。潜水推流泵的位置根据水动力分析确定。

2 方案比较

根据景观水系整体方案及相关地下水、嫩江水、污水厂出水等水源水质情况,水系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如下:

2.1 地下水作为首次充水水源,湖水作为补给水源,封闭水体

水系以地下水为首次充水水源,水系上游设三口井,单井出水量为5000m3/d,每口井对应设1座地下水处理站,并根据当地的地下水水质,每座处理站内设一套地下水处理设备,处理流量为210m3/h。

嫩江作为水系水体水源湖水的补水水源,嫩江水相对景观用水要求主要问题为浊度较大,有机物含量也稍高。因此考虑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水处理工艺去除原水中的胶体等颗粒物质,降低出水浊度、提高透明度。同时采用前加氯工艺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本工程补水量较小,可用地面积有限,因此推荐成套净水设备,设备包括加药系统、净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等。净水系统采用管式混合器、折板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滤池。

水处理站设于水系上游,站内设一套地表水处理设备,处理流量为135m3/h。原水由取水泵站经供水管道供给,出水直接排入水系渠道中。

滨州湖提升泵站与水处理站的连通管沿道路敷设,采用1根DN200的HDPE管,管线长度约5km,管顶覆土2.0m,管内设计流速1.2m/s。

为了保证水系水质,实现水体的循环,考虑在水系下游湖边设潜水泵井,将地势最低点的水提升至上游最高处,水体利用自重流向最低点,如此水不断提升-自重流,实现水体的循环。水系总水量为60万m3,循环周期为7天,水处理设备每天开启14小时,循环水量为6000m3/h。水系上游设循环水处理站,处理站内共设4套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之间可采用阀门切换。单套设备处理水量为1500m3/h。水系下游湖边设潜水泵井,内设5台潜水泵,4用1备,单泵设计流量为1500m3/h。

循环水提升泵井与循环水处理站的连通管沿河道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4.5km。

2.2 湖水即作为首次充水水源又作为补给水源,开放水体

净水处理厂设于滨州湖附近,处理流量为9万m3/d。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净水厂每天工作14小时,净水厂与景观水体的联通管沿行知街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5km。

景观水体下游与湿地连通,景观水最终排入湿地,作为湿地的补水水源。

2.3 污水厂深度处理中水作为充水水源和补给水源,开放水体

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泵站提升至景观水系上游,在景观水系上游增加净水处理厂,处理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出水直接排入渠道,景观水体下游与湿地连通,景观水最终排入湿地,作为湿地的补水水源。

污水厂与景观水体的联通管沿道路敷设,采用2根DN1000的钢管,单根管长为10km。

经济比较(单位:万元)

从工程总投资以及运行管理上分析,方案二即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政策,又节省了工程造价,降低了运行管理难道,所以推荐采用方案二,即采用经过处理后的湖水即充水水源同时作为水体补充水源。

河道景观范文第2篇

关键字: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措施

Abstract: in today's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backgrou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city city river appears to be misfit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 Personal view the existing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principles of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ject explores some measures of landscape design, provides a new idea to the city river management in china.

Keywords: Measures of city river,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河道建设对城市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城市河道的污染严重、环境单调等问题,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环保、生态意识以及和谐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有必要提高人们对河道的保护和开发。

而在城市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对河道采取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大部分城市普遍采用的措施。城市环境治理部门希望通过河道景观设计来改善河道的污染、环境差等问题,也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分。但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将景观设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是设计部门水平不高,设计思路不对,另一方面也是在实施工程中没有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河道进行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河流治理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被城市环境治理部门所采纳。希望在保存河流自身功能的前提下, 达到改善居民视觉景观形象、治理生态环境、促进人文和谐的目的,也在如今城市公共面积锐减的情况下,为广大的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但是,目前国内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偏重功能、形式等方面的设计,没有将河流基本的自然功能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结合起来,没有很好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没有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具体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大量的河道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使原来弯曲的河岸线变得笔直。这样,虽然对河道的行洪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弯曲的河道来说,笔直的河道增加了洪水的危害性和突发性。

其次,为了防止有限的水量流失、渗透,一些河道的河底全部用水泥硬化,有的甚至对河流护岸也采用水泥浇筑,这样使河道寸草不生,减少了生命气息,同时也也阻断了水的自然循环,对生态的完整性带来一定的破坏。

再者,一些城市为了提升河道的水位对河流采用拦河筑坝,虽然达到了景观设计的预期效果,但是使得原来流动的河水变成了一潭死水,河流的联系性、水质明显恶化。

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概念

2.1 景观的定义

所谓的景观,就是人们通过视觉、知觉对景物产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像河流、山川、森林、动植物等自然景观,道路、建筑、人工广场等人工景观,以及历史遗物、文化名城、陵墓等人文景观都属于景观的一部分。

2.2 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

城市河道景观主要是指城市河道水域以及河道相邻的一些区域。这就是说城市河道景观不仅仅包括水域和毗邻的风景,应该从深层次去把握。而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就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重视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和娱乐功能,创造出一种可以持续的景观,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

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最终到达的目标是居民和河水的和谐,设计出来的河道景观要有生命力,与整个城市和谐共处。所以整个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生态性原则。

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应对河道原来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果河道存在着污染现象或者有可能被污染,应该采用正确、有效的措施治理。比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或者使雨水和污水分流,充分利用雨水。对于河底的淤泥、垃圾,要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注重河水的自净功能,在水中种植芦苇、观赏柳树等植物对河水进行自净处理,以达到河水自理的目的。

同时,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对河道原有自然环境的保护。比如保留原有河道的形态及其连续性,如果原来河道有湿地或者浅滩的,应进行保护,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恢复原有物种的多样性,通过人工来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3.2 亲水性原则

人对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能对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带来特别的感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下的水越来越少了,人们对于水的喜爱更进一步。而对于城市河道来说,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更应该注重亲水性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性场所的营造。比如考虑人们出行的方便,使人们能方便的达到亲水场所,并预留给人们停留的空间。亲水空间应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结构物,同时应注重亲水空间的可参与性,使人们能亲身参与其中,增加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

3.3 地域性原则

对于大部分的城市来说,都是临海而建,因此城市的河滨区往往是对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而河流承载了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去,从而体现这个城市的特征、人文历史和城市的外在魅力。经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每个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也是衡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3.4 人性化原则

因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是人们自己,所以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人性化原则来。从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出发,考虑观赏者的审美感觉,注重景观的层次感、错落感,也可以运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并对设计形式和材料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活动要求,很好的将滨河空间利用起来。

同时,在考虑大部分感受的基础上,也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等,设置一些无障碍设施,进一步体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3.5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是要求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城市总体规划、治污工程、防洪等方面的关系。河流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因此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在把握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对不同的河道区域进行具体的设计,而且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对河道景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4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4.1 总体规划与定位

河道景观设计的总体规划应建立在对河道相关情况的详细勘察,要了解河道的水域概况、河岸建筑物、周边生态状况和居民生活状态等,联合不同的建设部门,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总体规划方针。同时,河道景观设计的定位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对河道景观设计定位。

4.2 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景观平面布局、断面和构造物等方面的设计。在总体规划和定位的基础山,河道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实际地形,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布局,当然这个平面布局要满足联系性的要求,尽量追求自然、顺畅,并在个别的节点处重点进行设计。而河道的景观的断面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应对基本排洪的需求下,兼顾生态、景观灯其他方面。河道的构造物主要是指河道两侧的建筑和一些桥梁设施。这些构造物的设置要跟河道的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一个整体性的要求,相互的提升品质。

4.3 河道交通设计

河道交通设计有两方面组成,即交通组织和道路设计。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和道路设计提高河道景观的通达性,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方便。而且,道路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追求多样化,这样不至于显得单调。

4.4 其他方面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还包括一些绿化的设计和灯光环境的设计等方面。通过这些设计,给河道的景观设计加上一些点缀作用,使河道景观设计更完整。

5 结语

文章针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特有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从生态学理念出发,以人为本,提出了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提出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统计大学出版社,2002.

[2] 汤振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河道景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河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98-01

1.河道线形、河床设计

对于大多数渠道化的河道,由于受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拆除堤防和其他方法来完全恢复到历史的状态是不切实际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仍有可能恢复其蜿蜒模式。

1.1 河道蜿蜒性的确定

与直线化的河道相比,蜿蜒化的河道能降低河道的坡降,从而减小河道的流速和泥沙的输移能力。通过恢复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栖息地的质量和数量,并营造更富美感及亲水性的景观。蜿蜒度是指河段两端点之间沿河道中心轴线长度与两点之间直线长度的比值。

一般在河道改造过程中,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尽量使河道保持自然的形态”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河道线形中,如何确定河道的蜿蜒性,怎么使河道在兼顾“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同时,还能保持河道各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河道底宽、面宽与深度的确定

在河道设计中,河道宽度、深度、坡降和形态是互相关联的变量,河道修复应尽量保持原有的几何形态,如果待修复河段不稳定,可将参照河段的宽度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来确定待修复河段宽度的选择范围。

1.3 深槽、浅滩的设计

深槽、浅滩是蜿蜒型河道的典型地貌特征。如果受城市建筑、道路等的影响,渠道化顺直的河道无法在平面形态上得以修复成蜿蜒的形态,那么,可以通过深潭、浅滩的形式,达到生态改造的目的。一般深槽一浅滩的修复是以序列的形式,在对河道历史形态调查的基础上修改和重建。

如果河道近于顺直(蜿蜒度小于1.2,浅滩(深槽)的间距可根据经验按河宽来确定,取5~7倍河宽,浅滩(深槽)间距的2倍即为一个蜿蜒模式内的河弯跨度。

1.4 防洪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河滩地设计

河滩地的高程设计,应在满足3~5a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加亲水体验。河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体闲、游憩提供了条件。

(1)从生态的视角看,浅滩作为河道内重要的栖息地,具有满足生物个体与种群间生存的化学及物理特性的河流区域。因此,设计时,用生态的方法,通过调整水流的时空分布,改善栖息地质量,包括:水质、产卵地条件、摄食条件和洞游通道等等。具体的改善生态结构包括:小型丁坝、堰、树墩、遮蔽物等。这些结构通过控制河道坡降,维持河道稳定的宽深比,降低近岸的流速,保护河道的坡岸,并改良鱼类的栖息地。

(2)以景观的角度看,在各类生物的栖息环境、自然教育、环境绿化美化、岸边旅游体闲和人类的口常生活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建立一种尊重自然,爱好自然,亲近自然的新模式。将体闲地、绿地设置于河滩地,一方面增强了游人的体闲亲水性,一方面,河滩地设计成草坪、草地等开敞空间,适当设置树丛、灌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亲水的平台和台阶,来满足游人散步、骑自行车、放风筝等游憩活动。在滩地宽度足够大时,可以设置露天球场等活动设施。此外,在河滩地不宜布置假山、雕塑、亭台等阻水性的园林建筑,应以满足河道防洪需求为主.

2.河道嗝嫔杓

由于河道所处的环境及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的不同,相对应河道断面也可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对于北方大部分的季节性河流,一年之中水位变化较大,或大部分时间为污水,为解决景观及防洪的需求,通常采用复式断面结构;对于在人口集聚地河流断,由于河道两岸空间相对狭小,河道通常采用梯形和矩形断面形式。

断面设计的基本标准是满足设计出的河道能够应对不同水位和过水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河流还应该有凹岸、凸岸、浅滩和沙洲,这样才能为各种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地,发挥降低河水流速、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

2.1 复式断面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考虑河道的排洪功能、河道两侧土地利用外,应结合布置河岸生态景观,注重维护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尽量为水陆生物创造良好生境。同时,体现亲水性,方便人们的体闲,亲近自然。

从景观与防洪方面看,在枯水期河道应有一定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深度。河道必须有较大的行洪断面;而为了保持枯水期河道景观,河道断面不宜太大。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河道采用复式断面。常水位以下河道可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在常水位以上则应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允许洪水期部分洪水漫滩,平时则成为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临水性,适合居民自由体闲游憩。从而解决了常水位期时人们对河道亲水性的要求和洪水期河道泄洪的要求。

从生态与防洪角度看,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人工治理痕迹,保持天然河道面貌,采用原泥土、鹅卵石驳岸等方法保持河岸原始风貌。在边坡上则采用自然生态岸坡,种植草皮灌木等,保持近自然形态的景观,保护原有河道生态系统。既能保证枯水期有一定的水深,能够为鱼类、昆虫、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能满足防洪要求。

2.2 梯形或矩形断面

在人口密集地周边的河道,河道两岸空间较狭小,且居民对于河道功能的要求较高。则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以满足防洪需求并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满足各种需求。包括景观的合理布置、护岸的选择来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体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以提高城市的品位。

(1)梯形断面

梯形断面可采用上部和下部不同的坡度形式,下部分较陡,注重防洪,上部分适当放缓以满足生态及景观的要求,局部设置人行台阶、种植花树,实现河道断面的景观化。因此,梯形断面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材料、造型等的护岸,掩盖堤防特征,同时,采用合适的护岸材料,营造安全舒适的亲水景观型河道。

(2)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的直立陡坡难以满足亲水要求,但由于人口的密集,河道两岸空间狭小,所以矩形断面无可避免的会在城市中使用到。但考虑到生态及景观的需求,护岸可采用生态化的形式,来保护生态多样性,防止河道渠化。如:在护岸的石块孔隙中容许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河岸的生境多样性。

2.3 河道断面的不对称性设计

以往受堤防工程约束或河道两侧用地的局限,河道断面几何特征一般为对称规则型的形态,相对均与的流场会因一些局部扰动而发生小的紊乱,这些扰动会在河道的不同位置被放大和抑制,从而加速水流发散和收缩,导致河道趋于不稳定。因此,在用地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河道蜿蜒性的改造时,则可以采取把河道横断面恢复到更加自然的地貌形态。对河道的岸坡坡度进行重新设计,使河道的断面具有不对称的几何特征,从而引导水流以形成不同地貌特征的河道形态,如:深潭、浅滩、河漫滩等,诱发河道自由发展,从而恢复河道相对自然及动态平衡的状态。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应防止河道过度摆动而产生河岸冲蚀的问题,这则需要用用河岸的加固措施。如:典型的设计手法是使河道具有不同的河道断面坡度,如凸岸的坡度为1:5,凹岸的坡度为1:1,则水流会在凹岸形成冲蚀深潭,而在凸岸会发生水流发散及泥沙的淤积现象,以形成边滩、弯曲段及河漫滩地.

3.结语

承认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基础上,河道的整治必须统筹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及景观建设,这样,对于解决由于不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大量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芬,陈小奎,李洪远.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城市,2012年.

河道景观范文第4篇

总结在李村河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几个新思路。分别从科学灵活掌握防洪设计,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这三方面介绍河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河道景观;坝;河床;防洪;魅力空间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就是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河道绿化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有的空间地段,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在具体的河道景观设计中,我们通常会从堤岸的形式、河道空间的划分再到河道两边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直到几年前,在经历了李村河景观河道治理这个项目之后,我感觉到,在设计像李村河这种上下游高差较大的河道景观中,以坝的设计为切入点,以创造魅力空间为目标,或许能给河道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李村河景观设计

2.1李村河概述

李村河是青岛市李沧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李村河主干流发源于崂山山脉李沧区内的石门山麓,流经李村至曲哥庄桥与张村河交汇,从胜利桥流入胶州湾。全长17km,流域总面积52.3km2,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水清沟河、郑州路河、大村庄河等共九条支流汇集于此。我们设计的部分是整个河系的上游,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东侧,九水东路以南的区段,全长约4km。景观方案设计总体覆盖约4km范围河道及两岸景观。李村河的河道内水量少,大部分地区河床,只有小股水流。在河道中段有长约700m的较大水面。

2.2设计重点

在对项目现状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设计有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2.2.1科学和灵活掌握防洪设计

李村河上下游的高差较大,以中段为例,绝对高程相差11m,如果修建拦水坝,考虑到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结合,需要设置4级拦水坝,每级高差为2~3m,这样坝的数量较多,成本大,景观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依据充分利用河床的原则,则可以少建坝,节约成本,由于河床有植被和溪流,景观效果也很理想;坝又具有蓄水的作用,它能使坝的上游一侧成为宽阔的平静水面,这是一种景观资源。水边的景物和周围的山岭等映在水面上,与河水流动的景观相映成趣,构成平静的景观。在坝的下游,跌落的水流有如瀑布一样的形态,和上游呈鲜明对比。因此在城市门户区和水上天地区修建拦水坝,形成较开阔的湖面景观,在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图1)。防洪设计是专门的设计门类,我们在尊重和理解当地水利设计院已有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成果的同时,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也提出了合理构思,将景观与防洪完美地结合起来。主要的处理方法如下:按照防洪要求设置防洪堤,防洪堤要合理利用景观元素进行隐蔽处理,尽量不要显现单一、呆板的防洪堤挡墙。由于防洪高度较高,不利于感受亲水效果,因此采用从城市道路往河中心点高程递减的关系。建筑小品及小型的休闲建筑应置于10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高程。广场由于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如强、弱电设施),容易构成危险,不宜设于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下的高程。通过以上处理办法,景观与防洪设计取得了兼容的效果,为河道景观带的整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

李村河是青岛市重要的泄洪通道,为保证其泄洪功能,目前河床大部分土地,只在中部地区,由于设置有滚水坝,形成了较宽阔的水面。通常的定式思维是进一步增设滚水坝或迷宫堰,形成分级多段的河水面,从而保证整条河流有较广阔的水面景观,事实上这就是“标准”断面。由于李村河规划设计的滨河绿地腹地并不宽,大多数地方约30m,受“标准”断面的限制,滨河绿地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达到设计总体目标“高、中、低错落有致,近观内容丰富,远眺层次分明”的要求很困难,因此不易形成魅力空间。如果突破定式思维,冲破30m宽绿化带的束缚,那么设计的空间就变得宽广,李村河的景观意义就显得深远,综合利用河床是目前国际上景观设计的前沿手段,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段。李村河在平时的水流量并不大,设置拦水坝的景观效果不会太理想,大多数时间缺少流水而显得生硬,如果坝体高,就会显得更加醒目刺眼。大水面固然有湖面的效果,但都是静态水,多级分段的大水面景观容易雷同,市民只可临水观望,参与休闲的机会较少。如果将河床进行整体的地貌设计,适当穿插小径,同时将小股河水转化为动态溪流景观,市民可步行游憩,也可戏水休闲,配合大水面形成丰富、形态各异的水景观。充分利用河床,可扩大绿化范围,在河床底部,通过种植芦苇,菖蒲等耐水植物,增加鸟类、鱼类活动的湿地空间,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景观也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河床,利用宽阔的腹地,可设计门球、篮球等运动场地,只要不设计有构筑物,简单的场地不会对泄洪构成危险。由于有群众活动可以展开,公园功能也得到完善,达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在河床的地貌整理中,可以充分尊重现状,生长良好的植被和树木可以保留,不会因为河床的大开挖而被“处理”掉。同时也相应节约投资成本。李村河传统上就有利用河床的习惯,比如利用河床赶“大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充分利用河床能形成独特的河道景观,能创造多元的活动,是不拘泥于单一、独立、自我的设计手法,通过重视基地内关联性景观元素,创造性的开拓思维,将各种情报、条件进行整合。这种以景观构思为先导的将河道绿地与河床整合为一体的引领城市发展的手段,将创造出特别有活力、生动的城市空间,李村河也将成为李沧区的品牌,因此我们将这种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空间称之为城市“魅力空间”(图2)。

2.2.3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

河道整治应以保护和修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自然水体环境为目的。与用混凝土等硬化材料覆盖河岸的传统河流整治方法相比,在河岸建立植物景观显然更能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如此,河岸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河岸植物景观具有光能效应,由于河岸带绿化树木的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树冠下方的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在河岸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对河岸的不同地带进行设计;河岸植被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的效应,这是因为植物,特别是树木,有增阳、降低风速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水分的蒸发。由此可见,河岸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色植物不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显然,植物作为天然的原材料在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3.1河道植物配置原则

在李村河河道植物配置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的特点,挑选出可生长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名贵植物。运用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最终形成可供观赏的人工植物群落,建立一套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开发模式。观赏性——注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表现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叶)各种景观(水廊、亭、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通过建设,种植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建筑人工植物群落,将风景,景观建设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强景区的环境每日美化,同时兼顾科普教育功能(图3)。

2.2.3.2植物绿化分区

根据李村河上游景观构架,植物绿化分为四个区块:广场绿化区块——结合建筑、广场特色,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创造怡人植物景观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建筑、广场特征。骨干树种:银杏、白蜡、榉树、五角枫、樱花、白玉兰、雪松、大叶女贞、刚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丰花月季、鸢尾等。园林观赏绿化区块——此区域通过选用具有良好园林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例如,特殊的叶形与叶色,花,芳香,果实等),营造精致的引人驻足观赏的园林景观。骨干树种:白蜡、乌桕、五角枫、紫叶李、柿树、雪松、黑松、白皮松、广玉兰、山楂、樱花、木瓜、枣树、碧桃、金枝槐、鸡爪槭、黄山栾树、白玉兰、紫玉兰、红枫、大叶女贞、蒲苇、斑叶芒、红瑞木、美人蕉、绣线菊、蔷薇、金边黄杨、小龙柏、红叶石楠球、枸骨球、金边阔叶麦冬、葱兰、花叶蔓长春、红花酢浆草等。河岸休闲绿化区块——通过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草地的不同组合,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复合、多层次、立体的群落结构,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出兼具生态与观赏休闲的河岸景观。骨干树种:垂柳、水杉、雪松、侧柏、碧桃、紫叶李、鸡爪槭、枫杨、西府海棠、杏树、连翘、金丝柳、杨树、蒲苇、斑叶芒、狼尾草、彩叶杞柳、金线蒲、水葱、香蒲、紫叶美人蕉等。河滩湿地绿化区块——利用设计的滩涂地貌,借助各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的多样组合,营造自然野趣,妙趣横生的河滩湿地景观。骨干树种:水杉、池杉、垂柳、银杏、雪松、彩叶杞柳、蒲苇、花叶芒、金线蒲、香蒲、慈姑、花叶芦竹、水葱、旱伞草、睡莲、花菖蒲、芦苇、荷花、千屈菜、灯芯草、金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等。

3结语

李村河已经设计完成多年,植被长得越来越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它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会去那里散步,与老朋友聊天。真正成为了城市重要的休闲及活动场所,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我们也因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参考文献:

[1]滨水景观设计.日本土木学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出版.

河道景观范文第5篇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区河道不仅担负着输水与排洪任务,还起到美化城市、调节小气候、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息和娱乐场所的作用[1]。按照绥中滨海经济区总体规划确立的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战略定位及水绿相间、一湾连三河的总体思想,充分利用河流廊道,构建生态景观,以进一步挖掘城市水文化、彰显滨海城市特色。 1河道概况 金丝河是绥中滨海经济区骨干河流,发源于绥中县北部山区,位于滨海经济区起步区东侧,自北向南流入渤海。宽度为1.6~50m,境内河道总长约5.7km,是绥中滨海经济区内3条主要河流之一,是重要的城市生态轴。 2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为打造绿色、水、文化相协调的河流,使河流真正成为“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一方面要确保河流的水质清洁、生物多样化,能形成多种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应考虑河流滨河带要能反映当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有人工景点、公园,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由于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应把握以下3条原则: 2.1生态优先、多样性的设计原则 在考虑防洪基本功能的同时,保护河流的自然形态及植物种类与生物的多样性。河道是由水流和其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因素组成的生命系统[2]。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制造水陆交错、蜿蜒曲折的多样性河道,同时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从而保持河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绿地景观设计要仔细分析各类游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以人为本,以利游赏。在适当位置修建无障碍通道,在有台阶的地方修建斜坡通道,方便轮椅和腿力不健的人通行。可以通过修建雅俗共赏的参与性景观,发挥游人的主动性,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景点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 2.3系统化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河道内部各系统要素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它们进行复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组成了有机的生命整体。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同时规划涉及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游憩休闲系统、滨水生态系统、夜景照明系统、市政配套体系等各自独立完整的同时应相互协调。 3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3.1河道护岸设计 河道护岸是保护河道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的工程措施,不但要考虑其坚固性,也要注重护岸的生态价值,创造亲水、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护岸应采用人工型、自然型和人工自然型相结合方式,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保护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采用不同造型的挡土墙或堤防,避免结构形状单一的护岸形式,突出水景设计,给人空间层次感。在选用护岸材料时,应结合当地材料,选择亲水性和透水性较强的材料,有利于河道中水生物生长和维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保持护岸的渗透性,使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有较好的水气交换和循环。改“防”水护岸为“亲”水护岸,增强滨水空间的游憩娱乐功能。 3.2景观工程布置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结合,利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的主要功能以及硬质空间与软质空间的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富有生命力、和谐的绿色空间,使游人感受更亲切、自然。在绿地规划区内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使其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岸冲刷,同时,也可以为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栖息地。 景观设计与治理建设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是水利科学、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应拓宽思路,将河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使河道得到良性发展,努力构建符合自然环境要求、具有综合功能的景观河道。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安全、生态、经济和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创建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河道,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河道景观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水景 景观 生态 自然环境

一、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几个趋势

(一)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自然中的河流正在我们的周围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时至今日,【4】人们的观念已发生变化,纯粹意义上的河流改造的一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

1、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空间。

(二)引入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5000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充分反映在景观设计行业,每个景观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方都会希望有一个吉利的文化内涵,虽说滨水景观中只有一个排水和娱乐功能的用地。但为避免机械化文化内涵引入,牵强附会,进而发掘河流本身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3】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所以在做河流景观设计时,不应仅仅只做河流和护岸的设计,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这一理念是很重要的。

(三)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早些年,出于河道畅通、航运便利的考虑,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河岸宽度保持等宽,河流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出于安全考虑,水面距离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虽然统一的横截面形状会给人以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但是也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时至今日,这种设计风格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生态和景观的要求。

(四)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个主题突出的亮点,可以是小花园,也可以是一组小品,切忌单调划一。

城市河流不仅仅只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是作为城市的生态的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对于城市河流(长江这种类型的除外),局限于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造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所以现在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一)河道护岸形式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对普通段护岸的要求是,护岸外表朴实无华,易于融入到整体风景中去。护岸的平面形状以舒缓怡人的程度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不要搞小尺寸的变化,不使其产生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景观的怡人效果;不要为了景观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引入多余的曲线。

常见护岸形式有:山石护岸、仿木护岸、真木桩护岸、生态墙壁护岸、

轮胎护岸、干砌石护岸。

(二)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不是太短,相同的主题,同样的的河岸设计,是不利于创建滨河主题公园。因此,如果场地和资金允许,可以把河流分解,赋予不同的主题,或基于天然的,历史或基于文化为基础的,并基于主题设置建筑景观,从而实现了多层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历史与现代的相融合。

景区设置充分考虑到河的具置特性,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地理条件,适合做宽阔的河流,建立生态护坡,岸坡种植和铺设大型的绿地,建立放松休闲的设施,主题以自然生态为主;要是有一些历史景观,可做一些仿古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历史的雕塑性。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你不能营造大面积的水体景观,只能做一个矩形截面,岩石护坡海滨游廊。总体而言,景观的主题是没有生硬的规范,可根据该场地的灵活选择是最好的创意,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特定的地理相结合的设计建设。

(三)河堤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滨水区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公共绿地不同。如果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个幸存的湿地,候鸟的栖息地应该在设计方案中设立一个保护区,为那些未知价值场地预留发展空间。结合这些自然的细节与海滨相结合的设计本身就是最独特的滨水景观设计。

在做河岸上的配套设计时,不要让可通行的道路隔离大块的绿地,如果你要设置的通行路径,你可以考虑用石块散铺,以确保连续性绿地空间。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树木的高低搭配问题,尽量避免树下无草,草上无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同种草的搭配问题。

(四)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不但要有洁净的水源、水生动物,还必须包括各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种鱼类的食物,还是它们的栖息地。同时,水生植物对净化水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用的野生植物包括: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伞草,茨菇等;湿生和中生的包括芦苇、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注意:由于水生植物的特性不同,南北方的气温、水质、降雨量等不同,所以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生植物的特征匹配后确定,这样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五)建设亲水活动设施(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

1、栈桥亲水河岸

(1)梯田种植:水位高低落差之间的河岸修筑几道挡土墙,墙顶部在不同的水位分别被淹没,墙体围起的空间回填淤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种植,不同的时间内它们是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水中。

(2)海滨栈桥:此梯田种植台上,凌空搭架一系列格子状临水步行栈桥,这些也会随着水位的高低变化而变化,都可接近水的表面和各种水生湿地生物。在同一时间,水流可自由调整,高挺的水草也可掩盖的地上部分的挡土墙和栈桥。行走其中就像漂在水中或植物灌木丛上。

(3)水际植物群落:由水深的变化,选择原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湿生-中生等植物带,使堤岸成为各种原生水生植物群落的秀场,这样就会使远离自然,生活在城市的人,有机会欣赏到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2、停泊区设计

受场地限制,【5】城市景观河流的停泊区一般都特别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宽、修整后改建,样式相对比较简单明了。在设计时,要注意和整条河流的主题、相关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

3、亲水平台

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非常注意对亲水平台的打造,主要表现在景观浮桥、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

(六)小品和配套设施

1、跨河桥设计

跨河桥应根据河道两旁的建筑物与环境的不同,作为的形式、颜色也应各异,不要让河上的桥成为整个环境的凸起。

(1)通航为主的河道

此种桥梁首先满足公路交通的需求,要有适宜的承载力和宽度,桥梁高度还需要满足通航的要求。故此,这样的桥梁一般都为混凝土结构,根据河流宽度设计为三跨或四跨,路两侧有较宽的人行道,兼通行小型机动车辆。

(2)有历史古迹的河道

此种桥梁一般只用来通过行人,不需要较大的承载力,故多为拱桥形式,材料为混凝土仿木结构或者纲结构。

(3)以景观为主的河道

此类桥梁一般也禁止通行机动车量,拱桥和平板桥形式兼而有之,桥墩材料多为混凝土结构,栏杆用大理石作为装修,显得整洁、大气,颇显档次。

(4)简易景观桥梁

此种河水位一般不深,且没有大的交通任务,一般只是供游人渡河之用,多为石块堆砌而成,在丰水期,此石块可以被淹没。

2、配套设施

(1)草地灯

(2)垃圾灯

(3)指示灯

(4)休憩设施

(5)栏杆

(6)草间小径

(7)管理房设计

出于管理或安全的目的,需要修建一些小房子,作为管理房、变电室或闸房,设计时,要是注意不要使修建的小房突兀于景观之外,尽量地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

三、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说自然的河岸恢复后有自然河岸渗透性的人工河堤,可以让河水系统充分调节,可以充分保证水体的交换,也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一)功能

生态护岸除了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河流的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1、溢洪道填干,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通过使用天然材料,以形成一个“渗透性”接口。丰水期,河水渗透到提外含水层储存,防洪减灾,旱季,地下水渗入河堤入河,起调节水位的作用。此外,大量的植被生态护岸也有储水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有机污染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过程中消减,从而提高自净,改善河流水质,生态河堤建成的鱼巢,鱼道,与地层水形成不同的流速,使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氧气,促进水的净化。

3、生态护岸对河流生物生态链保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滨水区生态护岸植被和堤内的植物的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堤护岸坡脚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多种生物的生长,多速度的变化,栖息地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有了繁殖避难的住所;生态河堤郁郁葱葱的绿树草丛不仅仅为陆地上的昆虫,鸟类提供觅食,繁殖的理想场所,并且浸泡在水中柳树的枝条,根系成为鱼类产卵和幼鱼避难,觅食的地方,复杂的土地和水生物形成共生生态系统。

(二)分类

生态护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原型护岸:主要植被保护河堤,使堤岸保持自然的特点。这种生态护岸一般用在农村的河流,很少使用这种方式在城市。

2、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也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加强堤防的抗洪能力,石笼,木桩或砖石结构护底,与灌木丛结合,可加固堤岸。此护岸方法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园林应用的例子。

3、各种性质的人工护岸: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确保大的护洪能力。

四、河道的自然恢复

【2】自然河道的各类地貌类型是自然流水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其结构和形态都与自然河流水文过程适应。好的设计应该积极顺应河流自然过程,积极保护、并借鉴利用河流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结构。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镜组合,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应的环境。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河流治理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包括重建的沼泽,恢复已经修起的河段,束窄太宽的河道,除去混您土结构的护岸。一般步骤:利用河流地貌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非结构化或结构花手段,让浅滩,深潭、河床及混合混合的渗透性河底基面等自然特征,或通过保护、恢复措施,以促进其自我恢复,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和美学方面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 谢梅:《从城市河道治理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见《徐州第五届青年论文集》上册,181页,2005。

[2] 杨修:《广西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环江县为例》,万方医学网,http://.cn/Thesis_Y1599119.aspx ,2009。

[3] 戴梅:《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见《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2期。

[4] 林小彬:《浅谈福州市滨水景观设计》,见《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25。

河道景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河道;文化;景观;功能

1 项目背景

1.1 区位

丹阳地处长江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10条,总长603.33km。其中骨干河道19条,计长229.43km。其中简渎河北起丹阳南门与香草河相交处,全长22km,其中市区段从香草河口至122省道,总长1200m。

本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路,全长约920m,河道两侧景观区域宽20~35m,景观设计总面积5万m2;河道面积为3万m2。

1.2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后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乾隆元年(758年),改名丹杨(阳)县沿用至今。

文化、文物: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关于简渎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晋代有周元君掷简于此,化为简渎,唐代以曲阿置简州以此得名,由此可见晋代时已有简渎河了。有诗云:“浮山云废,谁传掷简名? 斜日一长望,诗景逐烟生。”

1.3 现状分析

1.3.1 基地分析。简渎河全长1200m,本次方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渎河路,全长约920m。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振兴路以北有些区域已经施工部分挡墙,挡墙高度为6.5m,挡墙以外部分填土高度已经和挡墙高度持平。河道两侧的用地类型均为居住用地。

1.3.2 存在的问题。挡墙过高,线型过于直板,虽在功能上可保证防洪的需要,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减弱了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视觉效果上也有些欠佳,无法跟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升。

简渎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河流水位在汛期与旱期的时候落差比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驳岸形式单一,生态效应较差,没有和水体进行有机的结合,无法营造出一个亲水的绿色空间;该地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文化感染力缺乏。

1.4 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在历史风貌的发扬、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具体而言,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创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理念

简渎河作为一条丹阳城区的主要内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由“简”而生,因“简”而得其名。

本方案景观立意以“流水浮玉洲,简牍缀云帆”作为创作主题,以简渎河古老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背景,景观元素取形于河道上游弋的轻舟和古代竹简、木简的构造形式,提炼为小品或绿篱的造型题材,通过自然园林的手法结合流畅、舒展的现代构图形式来表达和谐与自然的意境,创造自然、生态、人性化的滨水景观空间。

2.2 设计原则

2.2.1 场所适宜原则。①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②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③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④充分体现丹阳的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性。

2.2.2 功能凸现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市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空间。

2.2.3 文脉原则。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2.2.4 生态优先原则。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

2.2.5 经济合理原则。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③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2.3 景观结构布局

一轴:河道生态水轴。蜿蜒的河流仿佛一条灵动的玉带,以水为轴串联沿河的景致,达到移步换景,水景互生的自然效果,因为水与陆地的交流,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活跃,优化了周边的人居环境,形成空气的清新廊道。设计中拟求强化水的生态性。

两带:滨水景观绿带。合理设计小品和人们的聚合空间,增加人与生物的互动性,同时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两翼:位于滨水绿带与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觉引导性景观。

多点:分布于滨水绿带内的多处景观节点。

2.4 竖向设计

在强化简渎河岸线的线形变化的基础上,我们着意刻画了滨水两带的地形空间,对微地形及坡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推敲地形的等高线使其呈现跌宕起伏的自然形状,并保证地形于汛期水位4.2~4.5m以下高度无冲突。

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因借自然风光,尽可能地增加空间的起伏变化,以强化环境的情趣,同时结合一些滨水的景观元素,如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力求形成滨水天际线的高低错落,做到平缓与突出相结合。并以滨水区线性的内在秩序为依据,以延展的水体为景线,形成从序曲、高潮直至尾声的视觉走廊。

2.5 交通分析

本方案中,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对滨水绿带内道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交通线路;通过木栈道、游步道、踏步等方式,解决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

2.6 河道平面线型分析

现状的河道平面线型比较平直,给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为了给居民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局部曲化或折化河道线型: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草坡)的手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2.7 河道水位分析

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

对于2.1~4.0m高程的景观,我们主要采用水下种植槽的方式培养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景观,活跃滨水效果。而对于4.0~4.5m高程以内的景观部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处理:①在硬质景观上,选用价格经济、经久耐用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压膜、卵石、水洗石、预制砖等铺地材料以及石质座椅等等。②选用水葱、香蒲、芦苇、落羽杉等大量耐水湿的植物品种。

这样,即使到了每年的汛期,不但能保持较好的滨水景观形态,而且不会因为水流的侵蚀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 专项设计

3.1 绿化设计

3.1.1设计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滨水绿化树种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了解滨水植物的耐水湿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耐水湿能力最强的树种有:垂柳、落羽杉等。耐水湿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栀子、乌桕等。耐水湿能力中等的树种:龙柏、水杉、竹等。根据河道两侧景观功能的需要,适地适树,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苗木搭配疏密有致,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空间。②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风貌。对于河道沿线的植物配置,我们尽量以丹阳地区的乡土树种为主选品种,如:银杏(丹阳的市树)、金桂(丹阳的市花)、香樟、花桃、樱花等等,营造能体现丹阳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③经济、适用。以美化河道景观为目的,选择抗性强、长势好、能够创造良好的景观效应的品种。

3.1.2 绿化设计目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充分体现植物品种功能上和景观上的统一性。注重季相变化,以达到“人在绿中行,水在花中流”的景观效果。

3.1.3 树种规划。植物品种以及规格的选择,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景观生态学的要求。

本河道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就是应塑造符合丹阳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地域特色的滨水绿化景观,以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作为河道总体绿化的出发点,同时考虑到不同休闲空间的功能和景观上的需求,设置一定的景观石、点景树,努力做到“季相分明,特色突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格局。

3.2 景观照明设计

本次电气设计在4.5m汛期水位以下暂不考虑照明。

①灯具的选择与开放空间的活动级别相关。②局部采用动态效果,强调活力。③可照明范围,避免“光污染”。④低能源的使用,避免能源浪费。⑤经久耐用,易于维护。

3.3 铺装设计

设计原则:①考虑使用的耐久性和节约维护的成本。②防滑处理,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③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的铺地材料和凸现自然风格的材料相结合。④现代节能生态材料技术的运用。⑤道路、广场的分级设计。

4 结语

河道景观范文第8篇

1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和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堤的石头、游鱼清晰可见,转弯处的河水几乎静止不动,树木和草丛的倒影重叠映在水面上。这是以前自然真实的景象,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越来越多地发现: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

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景观只有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3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河流在各种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在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一样;在城市中流过的河流与流经郊区田野地带的河流,烘托的氛围也迥然不同。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4 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4.1 矩形断面 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地方基础冲刷严重,一般用混凝土做基础,投资小、整体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由于比较节省土地,该形式多为城市河流采用。缺点是不易做景观,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基本上不具备亲水的特征,且对游人尤其是儿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4.2 梯形断面 占地较少,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在坡上种植绿树和青草,少在河道两岸保护(或管理)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缺点是不具备亲水特点,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

4.3 复式断面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不同利用的功能。该类型由于功能广泛,故在城市河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集料)会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会在水中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伤害。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采用混凝土作施工材料还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使雨水无法渗入地下,便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小河,小河的河水暴涨,最后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一场大洪灾。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6 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河流的景观设计已经和河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卵石步道、季节树木、四季花卉、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林荫小径、露天茶座、临水长廊、游船码头、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

7 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个主题以突出亮点,可以是小花园,也可以是一组小品,切忌单调划一。

河道景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利建设;生态;转化;新理念;城市新形象;个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river historical problem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river, 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to explore the city riv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imple to the city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f city landscape Riv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

Keywords: City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new idea; the new image of the city; personality.

TV85

引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迅速确立打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目标,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

对于城市中的水利建设——河道,在城市大发展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不仅需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使城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完成水利建设主动适应发展需要的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并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赋予更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个性化定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成为城市展示的新名片,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

一、城市河道的历史

在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有着城市文化的积淀,在传统城市建设史上,水的布局及其周围环境的配置一直是被重视的。水利在城市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市并且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城市古代水利建设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昆明湖,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又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人工水库。据《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载;疏挖昆明湖的目的,在于“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显然这是按平原水库来设计的,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通惠河漕运用水和扩大海淀一带稻田用水的目的。但是,皇帝并不仅仅是要求达到上述目的而已。乾隆自己说:“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台缀?”(见《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这个设计指导思想,又明确地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施工中,将明代古迹龙王庙加以保留,使其成为湖心岛,并从龙王庙迤东建十七孔桥与湖东岸相连;又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模式,修建西堤,沿堤也建了不同风格的西堤六桥;湖南则配置了绣漪闸,成为长河的起点。水库建成后,与瓮山的建筑群谐和辉映,俨然一座皇家园林出现了。2、把堤防绿化美化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北京古代城区水道的堤防绿化历来颇有讲究,特别是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象玉河桥东西岸都广植柳树,垂荫水面,明人有诗说:“风飘河上垂垂绿,烟锁桥边濯濯轻”(见(宸垣识略))。玉渊潭堤岸有“万柳堂”,《长安客话》说:“柳堤怀抱,景气肖爽,沙禽少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通惠河上的柳树也颇有特色,据《帝京景物略》载:“居夹岸二十里,柳垂垂蘸河,漕舟上下达”。然而,最有特色的堤防绿化,还是以长河下游的高梁桥为中心的驰名京华的“高梁桥柳林”。3、利用水体的多样化与美化环境相结合水,做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景致谁人不喜爱? 明人写诗说:“堤至水俱至,游将影与同,波从寺门碧,莲似晚天红。”《帝京景物略》说:“岁盛夏,莲始华,晏赏尽园亭,虽莲香所不至,亦席,亦歌声。岁中元夜,盂兰会,寺寺僧集,放灯莲花中,谓灯花,谓花灯”“水秋稍闲,然芦苇天,菱芡岁,诗社交于水亭。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兜,驱如衢,曰冰床。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东南人自谢未曾有也。”对这样美好风景的描述,就是现在读起来也是令人神往的。北京城内有这样的好去处,是当时的水利、建筑、园林、艺术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劳动的结晶,然而近代以来却无大的突破。借古比今,我们应该创造出比古人更加优美的水环境,要出现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昆明湖、新积水潭、新长河、新玉渊潭。

二、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过去几十年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城市中疏挖河道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在城市中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城市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虽然在城市河湖治理中对景观处理已经开始形成意识并逐步实施和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未被重视及被完全解决的问题:

1.由于城市中房屋、道路、广场等建设的不断扩大,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不断加大,不得不硬化河底及河坡,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2.由于硬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畅;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3.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未考虑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绿地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4.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一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5.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段;6.要重视非工程建设,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如倒影、夜景、透视等;总之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

三、城市河道的发展方向

生态恢复,是城市河道发展的趋势。

河道生态系统概念: 狭义上的河道生态系统: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等生物与水体等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类水生生态系统。 广义上的生态河道系统:包括陆域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些传统的观念开始受到冲击。例如,在整治河道上,人们惯用裁弯取直来对河道进行改造。莱茵河从瑞士的巴塞尔到德国的沃尔姆斯之间由于裁弯取直使河长从354km缩减为273km,致使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巴塞尔到卡尔斯鲁厄之间原来洪峰通过的时间为64h,改造后缩短为23h,结果往往与莱茵河的另一支流内卡河洪峰相遇,造成对下游更严重的威胁。为此,莱茵河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曾对沿河国家提出“让莱茵河重新自然化”的要求。又如,当人们不断利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建筑河堤的时候,日本则开始提倡凡有条件的河段应尽可能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河堤,并将其命名为 “生态河堤”。

传统上将洪水尽快排出市区的观念也在受到冲击。瑞士提出了 “只要有可能,就要把水留住;除非有必要,绝不让水跑掉”的观念。我国一些专家最近还提出了“利用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建议利用好洪水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冲刷河槽。广州市结合城市河道改造,开挖了东山、流花、荔湾3个人工湖,此举不仅可以调蓄100万m3的洪水,还可增加100hm2的城市水面,并可为城市河道提供部分环境用水。此外,积极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努力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等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城市河道设计的新理念探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水利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即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市的一个靓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以整体城市为规划基点,将河道纳入城市体系之中,将其定位于城市的对外展示的媒介,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海)带改造成为城市的窗口,一个游人必到的景点,以点带面。

如福州闽江的江滨大道和厦门的环岛公路亦做得非常出色。坐落在福州闽江岸边的江滨公园总投资1亿元,全长5500米,占地面积44公顷,由七大景区组成,即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这些景区各有独特的主题,体现出浓郁的闽江流域文化特色。昔日杂乱无章,今曰翠竹掩映、绿树婆娑、芳草如茵、山石错落的公园,是榕城最美的地方。可以说在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掀起一个美化水利工程的高潮,在水利美学思想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之曰,正是我们对城市河道进行景观改造之时。

2、将城市河道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整体改造,通地过将城市河道用地的整治,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从而带动起河道周边城市用地的附加值,打造优质城市片区,达到有效的城市经营与城市效益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如上海“中远两湾城”不单是在亲水岸线的设计理念上有新的突破(而这不是水利工程师所为),他们在投资方式上也值得学习。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50公顷,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其中建有2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6万平方米的中央环岛公园和区内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由于它紧临苏州河北岸,沿岸线达1800米长,未治理前苏州河岸很破旧,形象不佳,若等市政府掏钱治理,需等待一段时间,这样就可能影响开发商房屋销售,由于临河环境差,更会影响房价的定位。权衡利弊开发商自己掏钱治理河岸,最终开发商应该净赚很大利润,河岸漂亮了,住房者高兴了,开发商赚钱了,政府也乐意了,一举三得。

五、总结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因此,城市建设者应当适遵循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而是上升到城市宏观规划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规划。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大水利的理论需要从环境水力学、水生态学、建筑学、园林园艺学、美学等方面着手研究。

河道景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26

引言

城市河道是连通城市生态系统的水陆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发挥行洪排涝作用,还要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加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并实现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则有利于河道功能的发挥。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建设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实现城市的建设改造。

1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原则

在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需结合河流自然属性进行河道本质属性的还原,并实现河道的各项功能。为达成这一目标,还应对河流的水力学特性、生物属性、生态流量等属性进行分析,并完成河流自然规律的总结,以确保河道整治不违背这些规律。还应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河道生态安全和防洪排涝问题,以体现二者并重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保留河道原有生物群落及栖息地的基础上,加强防洪排涝建设,以利用水体自然循环和净化确保供水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进而使河道取得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地域适应性原则,对区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即综合考虑该地区河流特性、气候特征等属性,从而完成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的选择。而河道的发展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所以还要结合沿河区域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特点实现各功能分区和景观节点建设,以体现河道的独特性[1]。还应遵循截污治污同步原则,对沿岸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系统治理,以免河道的污水承载力超出其纳污承载力,进而更好的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

2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河道是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而加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则能使河道得到进一步综合整治。因为,通过建设生态景观,能够完成优美整洁、生态健康和方便舒适的环境营造,可以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并使洪水破坏能力得到削减。因此在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生态景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1 形态景观建设

在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做好形态景观建设。河道平面应保持天然形态,以确保河流拥有多样断面。而沿程可完成蓄水湖池的设置,以辅助河道防洪。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应使河道保持蜿蜒曲折,以便在凹岸形成各种浅滩和深谭,进而为各种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还应做好滩地景观的改造。针对经常处在淹没状态的滩涂湿地,应加强保护,以增强生物多样性。在高滩地,可完成亲水公园的建设,以便利用高低起伏的岸滩完成丰富河滩板块的构筑。而滩地植物景观应以草坪为主,同时应完成一些灌木林的布置。结合河流自然条件,可完成堰坝等水建筑物的沿河设置,从而利用水面落差增强河道景观的动感。

2.2 堤岸景观建设

在堤岸景观建设方面,应结合现代水利和园林绿化建设理念完成合理的景观设计。作为线性景观,护岸景观的建设应沿着水平方向完成若干平台的划分,以便为人们开展亲水活动提供便利。在开阔地带,则可以完成景观性较强的土石堤建设,并在堤顶完成绿色走廊的设置,以营造移步换景的园林空间效果。同时,应将部分坡脚和堤坡改造为自然生态绿地,进行一些花丛和灌木丛的自然散步,以完成生态提防的构筑。此外,为体现亲近自然的意图,在完成各种亲水区域的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堤岸景观建设。例如,|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在大凌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作中,就完成了9个人工湖面的建设,并完成了沿岸处休闲区的建设,同时沿岸种植了迎春花、多季玫瑰和紫丁香等花丛,这不仅满足堤岸景观建设同时还满足了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2.3 附属景观建设

在建设河道生态景观时,还可以进行亲水栈桥、水生植物景观灯附属景观建设。比如通过在水边完成亲水栈桥的架设,并在四周完成水生植物的种植,就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些观赏水面和亲近水面的空间。而加强水生植物景观的建设,则能利用植物的茎、花、叶、果增强河水美感,并完成河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转移,同时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进而使水质得到较好的改善[2]。此外,种植更多水生植物,也有利于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因此有助于维持河道生态系统。

3 结论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有助于纠正过去单一化、硬化处理方式,所以有助于河道各项功能的发挥。而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则能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维持,并能使河道景观得到美化,可以更好的满足河道的综合整治需求。因此,相信本文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建设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赵德金.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203.

[2]陈能乡.实例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水景观建设[J].湖南水利水电,2011(03):58-60.

上一篇:精细化工范文 下一篇:景观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