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4 11:14:46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1

关键词:河道整治,问题分析,整治对策

1 引言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关键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和制约着整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防汛排涝,影响城市的风格和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逐渐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河道治理理念落后、缺乏全面规划等原因,城市河道整治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污染负荷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河流普遍遭受污染,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一些城市甚至已经走到了“有水皆污、有河皆干”的境地。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

2 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污染、破坏严重

河流对于城市的防汛排洪,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时,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人往往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改变了河道流水的水文特征,造成很多河道水体被污染,河岸带环境退化。据统计目前全国80%以上城市河流受到污染,一些城市只为了追求河道的防洪功能,给河岸使用混凝土块石护坡,继而造成河岸带地区地表硬化,使得河岸带土壤湿度减少、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两岸居民直接向河道抛弃垃圾,使原来的清水河变成污水河、垃圾通道。

二、河道治理理念落后

当今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因此河道治理理念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许多城市的河道整治实践证明,一成不变的河道规划设计思想和不合理落后的整治理念,比如直线形状的河道岸线,均一化的河道断面,硬质护岸等,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会造成呈现河道单一化、河网主干化、河道功能单一,损伤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还会造成河流资源浪费、生态功能恶化等问题,使河道失去了其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三、规划设计不科学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错综复杂。由于电信、城建、环保、交通以及水务部门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认识、协调和全面的规划、部署,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规划及后期整治,造成河道的整治局面非常被动,经常会受到通信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干扰,不能充分的进行河道整治。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河道的整治是一个由各个主管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努力的复杂工作。在河道的规划设计是施工过程中一些管理或技术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过程,而忽视管理、软科学等科学研究,缺乏相应的修复和养护技术,使众多河道在规划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

3 河道整治新对策

3.1 加强河道水质保护,防止河道污染

目前我国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要做好河道的整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河道发生污染,保护河道水体及两岸生态环境。

一、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机构部门的职责,制定完善的奖励和惩罚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对于保护河道的行动要予以奖励,对于河水、破坏河道生态的行为要给于制裁。

二、做好污染源的处理和排放

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往往是城市河道污染的直接污染源,因此在河道水体和生态的保护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污染源的处理和排放,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开发研究与建设,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染源处理、排放和管理系统,实现污染源在达标后方能排放。

三、做好环保宣传与教育

河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在保护河道生态过程中,注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加强对市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更新完善河道整治理念

新的治理理念是河道治理的核心。要想较好的对河道进行整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更新和完善河道整治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保证河道基本防洪、供水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做好河道景观与环境的保护。

一、河道综合治理

河道综合治理就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河道的整体景观、公共空间系统、特色街道空间、建筑、空间节点或标志等方面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河道综合保护工程中,应保护并强化以水为骨架的空间环境,保护舒缓的空间轮廓与空间关系,构筑河道空间开放系统。

二、河道生态修复

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生命的活动,转移和降解,达到对生态进行修复。这种理念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促成它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产繁殖的空间,而且造价比较低,耗能少,不会形成大量的二次的污染。因此它是水污染和水体治理的一个大发展方向。

3.3 完善河道的规划设计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河道治理的关键。河流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一、调整河流结构

河流结构是指河流的岸线、断面和护岸,要调整河流结构就必须对河流的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统一控制。

(1)河流岸线的规划设置需要考虑到原有水体的自然形态,努力消除河道中的瓶颈,尽量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控制河岸线的发展;

(2)河道断面要尽量避免断面均一化,多采用合理的多台阶式河床断面,这样既可以保证日常水位的水道,还能防止较大洪水将上层滩地淹没,对于河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3)选择适宜的护岸结构。河道护岸结构主要包括发达根系固土植物、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等。河道护岸结构的选择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重大,在选择护岸结构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防洪要求,还要注意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合理的河道景观设计

在进行合理的河道结构规划设计之后还要注意河道景观的设计。河道观的设计在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河岸带的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协调搭配和有机融合,实现由河流水面向外形成“亲水区-见水区-远水区-望水区”4个层次的景观格局。

4 结束语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2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管理,防治洪涝灾害,改善、保护城乡水环境,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滞洪区、蓄洪区、滩地、沙洲)的整治、保护、利用等管理活动。

河道内的航道、港口,同时适用航道、港口管理法律、法规。

本市城镇规划区的内河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区、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负责辖区内河道的管理。

第四条本市河道管理实行科学规划、综合整治、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河道的整治、维护和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制度。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对河道内的现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水、还草,保护好滩地植被。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负有保护河道堤防安全、保护水环境和依法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并享有制止和检举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权利。

第二章河道整治

第七条河道整治规划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环境保护、通航标准以及有关技术规定,符合自然生态要求,并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河道整治规划应当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第八条河道整治规划由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河道整治规划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河道整治规划的调整,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河道整治应当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依据河道监测资料对整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

第十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整治河道时涉及航道的,应当兼顾航运需要,并事先征求海事管理部门和航务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河道整治工程需要占用土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汛期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占用后补办手续。

第十二条河道整治所增加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应当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根据需要优先安排河道管理和防汛物资仓储用地。

河道整治所增加的土地出让或者出租取得的收益,应当重点用于河道整治和防洪设施建设。

第三章河道保护

第十三条河道管理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防洪通道及护堤地;

(二)无堤防的河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也可以按照河道规划两岸堤防走线之间的行洪区确定。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确权,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松花江干流*江南城区西起顾乡堤段,东至化工堤段的沿江一条线,迎水面自堤脚起100米以内,为护堤地范围;背水面不划定护堤地,按照堤防工程保护区进行管理。

松花江干流其他堤段和其他河流护堤地范围,按照《*省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确定。

第十五条护堤地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管理和使用,用于营造防浪林、防汛用材林及建设河道堤防管理设施,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工程建设,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审查同意后,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一)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

(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和民用建筑、旅游设施以及其他公共设施。

建设单位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查手续,应当在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前,或者在申办建设用地规划选址手续前进行,并提交工程建设方案及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建设单位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或者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空间范围或者穿越河床的,在办理开工手续前,应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河道监测资料,对该工程的位置和界限进行审批。

建设单位办理审批手续时,应当提交批准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安排、施工期度汛措施、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等资料。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文件及工程设计、度汛措施进行施工,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各类工程及临时设施,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清除施工残渣、引道、围堰,平整河床,恢复原貌。

未按照要求清除和平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对在堤身及护堤地内修建的涵闸、泵站,埋设的穿堤管线、缆线等构造物及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制定汛期防洪预案,向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确保防洪安全。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条前款规定的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第二十二条在行洪区内开发利用土地、滩地、沙洲,设置砂场,应当符合防洪规划和河道整治规划,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临时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进行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陆域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改变用途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限制车辆通行的堤防,除防汛、抢险、紧急军务、消防、公安、环保监测等执行公务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

在非指定码头,除防汛、抢险、公安、海事、航道等公务船只外,其他船只不得擅自停靠。

在高水位期间,机动船只靠近堤坝时,应当减低船速,防止水浪冲击堤坝。

第二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堆放物料;

(二)在滩地和冰面设置游乐及为其服务的设施;

(三)爆破、钻探、挖洞、打桩、开渠、挖筑渔池等;

(四)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

第二十六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倾倒矿渣、煤灰、残土、垃圾等废弃物和带有杂物、融雪剂的冰雪;

(二)种植高棵树木、农作物(护堤林、防浪林除外);

(三)排放、掩埋有毒有害物质;

(四)在堤身及护堤地内建房、打井、埋葬、晒粮、挖掘草皮、取土挖洞、扒道口、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等;

(五)损坏防洪工程、水文监测、防洪照明通讯等设施;

(六)擅自砍伐或者损坏防浪、护堤林木;

(七)在各种水利标志附近设置障碍物;

(八)搬动、破坏护坡石,在堤顶、堤坡插钎;

(九)其他有碍河道治理、防洪安全及水文监测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松花江、牡丹江、拉林河、呼兰河堤防背水面300米以内,其他江河堤防背水面100米以内为堤防工程保护区。

在堤防工程保护区内,不得擅自钻探、打深井和修筑地下工程,特殊情况需要钻探、打深井和修筑地下工程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并由建设单位负责进行安全处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安全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八条河道堤防的防汛岁修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担,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挤占和截留。

第二十九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河道工程养护,保持河道的整体功能,有计划地营造护堤护岸林草,保护滩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第四章采砂管理

第三十条河道内采砂(含取土)实行统一规划。采砂规划由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分级制定。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防洪、河道整治及航道整治等专业规划,符合环境保护、防洪安全和航道畅通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在下列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采砂:

(一)堤防迎水面50米以内;

(二)河床凹岸、堤防险工地段及河道整治工程周边100米以内;

(三)铁路桥及部级公路桥、引道及防护工程上下游各500米以内;一般公路桥、引道及防护工程上下游各200米以内;

(四)航道整治工程上游300米,下游200米以内;

(五)拦河闸坝、泵站引水口上下游各300米以内;

(六)水文测验断面和设施上下游各1000米以内;

(七)跨河道电缆、高压线的塔(杆)及穿河道管线上下游各200米以内。

第三十二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实行一户或者一船一证的许可制度。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还应当办理其他手续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采砂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采砂许可应当采用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实施。

第三十三条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批准的地点、范围、深度、开采量、开采期限、作业方式实施开采,随采随运;

(二)按照河道整治要求对开采后的河床及时平复,保持平顺,无坑无坨;

(三)在采砂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四)将采砂许可证正本留存在采砂地点备查;

(五)不得出租、转让、出售《河道采砂许可证》和采砂场地;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行为。

经批准采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交纳河道采砂管理费。

第三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采砂区域进行监测,并根据区域内河道变化状况及时调整采砂区域和采砂量,保障河道安全、畅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清除障碍;对有第(一)项所列行为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有第(二)、(三)、(四)、(五)项所列行为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带有杂物、融雪剂的冰雪,擅自堆放物料,或者在堤身及护堤地内埋葬、晒粮的;

(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废弃物,种植高棵树木、农作物的;

(三)在堤身及护堤地内建房、打井、挖掘草皮、取土挖洞、扒道口、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

(四)损坏防洪工程、水文监测、防洪照明通讯等设施的;

(五)擅自在滩地和冰面设置游乐及为其服务的设施的。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或者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的;

(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爆破、钻探、挖洞、打桩、开渠、挖筑渔池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擅自采砂,或者在禁采区采砂的,由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暂扣采砂设备,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河道采砂许可证》。

对前款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后,应当及时返还暂扣的采砂设备。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的规定采砂或者未对开采后的河床进行平复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在采砂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改正,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将采砂许可证正本留存在采砂地点备查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转让、出售《河道采砂许可证》和采砂场地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收缴《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四十三条拒绝、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侮辱、殴打管理人员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河道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法定管理和监督职责,不得越权执法或者推诿、放弃法定职责,不得,。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3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河道治理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河道整治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河道整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规划。同一条河流经常是由流经地区的不同省、市、县河道管理机构进行分段管理,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对整条河流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常产生如下问题。(1)河道破坏严重,结构趋于简单化。比如河道岸线:在我国江南河网密度高的地区,裁弯取直设计理念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使得自然河流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变,呈现河道单一化、河网主干化。(2)河道功能单一化。过去几十年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排涝等功能,使得河流系统演化为单调的泄洪道和排污沟,原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3)水体污染严重,河湖生态系统失衡。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成为城市河道面临的最大问题。废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此外,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生植物茂密,水环境严重恶化。(4)河岸开发不合理,河岸带环境退化。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及其所带来的适度洪水冲刷对河岸带生态意义重大,然而人们在解决河流水文特征改变时往往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以防洪为名,进行人工化的整治和景观建设,城市化建设造成河岸带地区地表硬化,使得河岸带土壤湿度减少、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

2、治理理念有待完善和更新。河流的规划设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设计不符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理念。传统的“工程水利”着重重视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造成河流的资源、生态功能等被忽视、被淡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治水的思路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创新,使河道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

3、河道整治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有待提高。塑造河流新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建设工作,河道的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河道治理中亟需重视的工作。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过程,而忽视管理、软科学等科学研究,使其成为规划报告的空摆设。河道修复技术以及一些相应配套过程的实施和养护,是河流恢复健康重要的后期保障工作,众多河道在规划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

4、国家对河流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修大坝是用来发电,而对河流自身的保护缺乏。修的泄洪区很多被人们挤占,使得洪水来时,大面积的农田水利被摧毁,房屋也受灾颇多。而且河流上下游河段没有合理的统一管理,致使出现上游用水下游缺水的局面,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这都说明国家对河流自身的基础建设不够。

二、河道整治问题的解决措施

1、合理规划设计。在进行河道规划设计时,不要只注重克服防洪排涝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河道在城镇规划中的组合作用,在规划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本着河道整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建立具有生态效果的河道规划设计方案,促进资源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立绿色环保的功能多样的河网水系,建设和谐美观的城市水文化,发挥河道在城镇建设中的经济作用环保作用和文化作用。

2、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建设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生态保护坡。 利用混凝土来建设防护坡,是为了防止河岸土壤与河流进行自然交换导致河流淤塞,但是这种方法消弱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时间长久导致河流水质发黑变臭,所以,应该从河道的水流规律出发,建设生态防护坡可以采用木桩透水砖石块绿化植物来建设保护坡,通过合理设计,建设一定的河道景观,使其具有保护河道和文化新上的双重价值。(2)种植水生花草。对于已经发黑变臭的河道段,由于水质已经富营养化,可以采取种植水生花草来建立小型水上生态链,利用植物来吸取过剩的营养,恢复水流的自净功能同时,水生植物的种植还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对河岸的侵蚀和冲刷,形成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美化城市环境。(3)河流净化技术。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可以采取相应的生物化学技术来净化水体。比如,在流动性较差的河道,由于水流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不能够得到有效分解,才导致河水发黑变臭,河道治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安装曝气机,给水体进行充氧,创造水体杂质的化学反应环境,促进污染元素的分解挥发,改善河道水质。

3、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为了保护河流水资源,促进河道整治的效果,应该对城镇居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河道水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另外,还要加强河道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对于破坏河道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行为和个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水务规划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力求通过各种严厉的惩罚措施引起人们的重视,以预防为主。

4、河道监管方面加强力度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河道监管和提高管理水平概括为四句话:程序不做夹生饭,质量当作生命线,监管严格资料全,安全责任重泰山。(1)严格程序,规范运行,确保程序无违规。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由水利设计院编制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确需变更的,需报请相关单位批准。(2)加强监督,健全制度,确保质量创一流。在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的同时,项目部向施工现场派驻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安全综合考核,通过奖优罚劣,促进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3)落实责任,完善资料,确保监管全覆盖。从项目申报到立项,从招标到实施,每个环节都作到了资料归档,专人管理。坚持严格的材料供应标准,要求进场必须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诸如此类的监管手段和档案资料管理分布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工程资料健全为工程竣工验收和后续审计等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确保了工程在阳光下建设运行。(4)狠抓安全,一票否决,确保安全保和谐。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始终把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同每个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量化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河流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破坏的重点。河道的整治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河道的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河道治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城镇具体河道的分布特点和走向特点,研究其水文特征,全方位的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保方面的因素,让河道为城镇建设更好的发挥作用。

[1]吴芳.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J].江苏水利,2012( 1) .

[2]朱国平等;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1期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的总体要求,围绕河道防洪排涝、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和景观改造提升,建立河道整治与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城区防洪减灾能力,提高生态与环境质量,为建设繁荣文明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系统整治、分步实施。河道整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到河道整治一条,完善提升一条,确保整治效果。

2.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列入市级整治计划、涉及防洪安全的和列入区改造提升的重点河道,抓紧组织实施;对一般性整治的河道,结合片区开发组织实施。

3.坚持系统整治与区域整治相结合。河道截污治污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按照整体排污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由上游到下游分层次整治。污水收集与处理按照目前污水集中处理区域划分,科学安排,合理处置。

二、主要任务

(一)总体任务。包括河道防洪除涝、截污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和景观改造提升等工作。

(二)河道整治任务。实施截污治污,按照河道整治与治污、治洪(雨)统筹推进的要求,开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到2013年底前完成全区15条河道截污整治任务,实现污水不直排河道的目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淤疏浚,满足城区防洪需要。实施景观改造提升,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三)河道环境卫生整治任务。全面实施全区23条河道两侧100米范围内道路保洁、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和垃圾死角清理等工作,完善河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达到整洁、畅通、整齐、优美的目标。健全河道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认真履行河道整治执法责任,及时查处河道沿岸违法违章建设。

三、工作安排

(一)城区内河道整治。按照城市防洪排涝需要,逐步实施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和清淤疏浚,确保城区安全度汛,7月底完成中井洪沟、小汉峪沟、全福河等11条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从现在起至2013年底为河道截污治污阶段,分两期组织实施,一期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完成9条河道整治,二期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完成6条河道整治任务,确保实现河道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目标;完成排污主次管道建设任务,实现雨污分流目标;围绕重点河道的改造提升,改善广场东沟、羊头峪东沟等部分河道干涸现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实行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保障城市河道整洁美观。

(二)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全市部署安排,2012年6月为河道环境整治调查摸底、明确任务阶段。7月底前为集中整治阶段,全面清理河道沿岸垃圾死角,依法拆除影响河道景观的违法违章建设。8月份之后为巩固提升阶段,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达到河道沿岸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四、整治措施

(一)全面开展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明确河道沿岸环境卫生河段长责任制,全区23条河道全部签订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书并挂牌督办,公共区域、无责任单位或无法落实责任单位的区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保洁。河道沿线配置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沿河村(居)、社区或楼道设置垃圾收集桶,在较大社区设置垃圾转运站。加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沿河各单位、村(居)全部实现生活垃圾统管统运,禁止单位自运;加大沿河“三无”(无明确管理部门或单位、无物业、无管理人员)居住区垃圾清运力度,实行日产日清,严禁垃圾过夜。加强河道沿线保洁管理,配齐道路保洁员并加强培训,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等行为。各街道办事处在河道及沟渠沿线设置警示牌和标语,营造文明生活、爱护环境氛围。

(二)积极实施违章建设拆除与清淤疏浚。按照满足城市行洪、截污治污和景观改造提升的需要,结合河道整治总体安排、城市片区开发与相关项目建设,做好违法违章建设查处与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坚持以自拆和助拆为主、强拆为辅的方式,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全力控制违法违章建设回潮反弹,创建河道沿岸良好生态环境。建立有奖投诉举报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凝聚社会力量,坚决制止损害河道行为,提升河道管理社会化水平。

清淤疏竣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进行公开招标、组织施工,相关部门配合,区财政统一筹措资金。区水务局负责统一立项、技术指导和竣工验收工作。彻底清除河道内淤泥砂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灌木杂草等,实现水系畅通、水质提高、环境改善,确保河道发挥正常防汛排洪的功能。

(三)扎实推进河道治污截污。按照生态城市建设要求,以污水全收集为目标,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网及配套建设,努力在源头治理上取得突破。整治工作由市统一规划、立项,主要包括:拆迁拆违、断面加宽、清淤清污、挡墙砌垒,分层次进行雨污分流管线建设,雨洪利用、管线疏通、改造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达到污水不直排目标。有重点地对部分河道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亮点河道。通过实施截污整治,进一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五、指挥管理与监督考评

(一)指挥管理机构

成立河道整治管理指挥部,负责河道整治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整体策划与指挥调度。河道整治管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办公室设河道整治管理、环境综合整治、违法违章拆除三个工作组。

1.河道整治管理组。设在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城区河道整治、治污、治洪(雨)、城市防洪等总体策划、规划与技术指导,负责城区河道建设管理监督及日常调度、考核等,并做好河道截污治污立项申报与实施工作。

2.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组。设在区城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河道周边垃圾收集处理和运输、设施设置和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河道违法违章拆除组。设在区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组织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工作。

(二)建立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实行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区委副书记、区长兼任总河长,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副总河长,12个相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任河段长。河段长全面负责辖区河道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具体落实,协调河道整治管理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三)职责分工。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河道(段)进行全面监督,实施长效管理。负责对占压河道的违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对侵占河道(岸)、破坏河道景观、向河内及周边倾倒垃圾、乱开污水口、乱排污水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和治理。负责河道清淤疏浚、协调做好截污整治工作。宣传动员辖区沿河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居民积极行动,爱河护河,打造良好的河道环境;区城乡建设委负责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建设范围内权属电力管线迁移、电力线路预埋的牵头协调工作;区水务局负责对河道的日常管理,河道整治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和技术指导工作;区城管局负责城区河道的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工作;区城管执法局负责组织河道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区国土分局负责落实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及相关报批工作;区环保局负责环保专项资金筹措及河道水质监测,查处违法排水行为;区市政局负责雨水污水管网的清淤疏浚,协调河道整治建设期间相关市政设施的迁建工作;区园林局负责河道两侧绿化美化和日常管理工作;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中井洪沟中井村至经十路段河道整治及管理的有关工作;浆水泉管委会负责窑头大沟自浆水泉村至仁合村段河道整治及管理的有关工作;区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及初步设计、投资概算审查工作;区经信局负责河道工程建设期间相关企业单位的迁占协调的有关工作;区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河道整治管理工作职责落实情况;公安分局负责维护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治安秩序,依法打击盗窃、哄抢工程建设物料及阻碍工程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河道整治管理资金并监督使用;区审计局负责河道整治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工作。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为契机,以保护母亲河、水资源为出发点,以建立科学长效管理机制为手段,以环境整治和景观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水系生态景观,使运河成为的亮丽风景线。

二、整治目标

(一)实施河堤除险加固、疏浚清障、地质灾害整治工程,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二)实施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使运河水质明显改善,确保城市生活备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实施河道沿线重要节点景观建设工程,营造特色水系景观,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城市生态景观区。

三、整治范围及年度工作重点

整治范围为运河全段,起于汤渡河水库,止于入江口,全长30.5公里。运河保护的具体范围由市规划局、市水利水电局、市环保局在今年月底前负责划定。

年工作重点为:高标准编制完成运河水源保护与景观工程规划,科学指导运河整治;实施运河全线截污工程,确保运河水质明显改善;开展运河沿线拆违、垃圾和菜地清理等专项整治,促进运河周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启动运河下游重点节点景观工程建设,营造运河特色景观。

年工作重点为:启动河道除险加固和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启动污染治理工作;启动运河中上游重点节点景观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年工作重点为:全面完成各项整治工作,建立运河管理长效机制。

四、职责分工及进度要求

(一)编制整治规划。聘请高水平设计单位在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运河水源景观工程及综合整治规划。

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规划局

(二)治理内源污染。开展河道清淤,解决内源污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编制完成运河三年清淤实施计划。年完成清淤总量的60%,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水利水电局、供电公司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委、市城司

(三)清理生活垃圾。组织清捞运河水面漂浮物,清理沿岸垃圾,合理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健全和完善运河沿线环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严禁向河道倾倒垃圾。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供电公司

(四)拆除违章建筑。组织开展运河沿岸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活动,将运河河道保护范围内违章搭建的各类建(构)筑物全部拆除。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水电局

(五)清理违规种植和坟墓。对运河保护范围内乱挖乱种的菜地予以清除,对坟墓进行迁移。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水利水电局

(六)实施沿岸绿化。根据沿岸垃圾、菜地及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情况,结合挡堤保护要求,制定运河沿岸绿化方案,按照“清除一块,绿化一块”的要求,种植与沿岸景观相协调、与河堤保护要求相适应的植物。年完成工作总量的50%,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供电公司

(七)实施堤防加固。全面调查运河沿线堤岸坍塌、损毁情况,编制堤防险情险段加固计划,明确加固内容和完成时限,保障运河堤防安全。年编制完成除险加固方案,年完成工程量的50%,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水利水电局、供电公司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八)防治地质灾害。全面排查沿河地质灾害隐患,制定运河沿线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实施分类治理。年完成实施方案,启动重点安全隐患治理,年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委、供电公司

(九)治理工业污染。严把项目审批环保准入关,禁止在运河保护范围内新增落户污染企业。制定运河保护范围内污染企业三年治理计划,具备进网条件的污染源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具备进网条件的污染源限期完善基础设施,分批实现达标进管。开展环保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查处无牌证污染企业,严禁发生企业偷排事件。年运河保护范围内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污。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十)治理生活污染。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建设三岔河、运河主干污水管网工程,年底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农村区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生态化分散处理方法,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逐步健全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垃圾收集处理网络,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率。

牵头单位:市住建委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城管局、市环保局

(十一)治理农业污染。制定运河沿岸农业污染三年治理计划,明确治理内容和期限。年划定沿河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全面清查禁(限)养区情况,严肃查处违规养殖行为。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

(十二)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运河水质进行监测,对出现超标或异常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及时督促整改。年基本建立健全运河水质监测体系。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供电公司

(十三)修整沿河道路等设施。修通修整运河景观节点外的沿河步道,确保沿河步道全线畅通和人行方便舒适。年月底前完成运河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网和标志、标牌建设,年完成沿河道路修整工作。

牵头单位:供电公司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夷陵区政府

(十四)建设景观工程。高标准完成运河水源景观工程及整治规划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启动运河沿线重要节点景观工程建设。年完成运河下段景观工程建设;年开展运河中段景观节点建设,启动运河上段景观工程建设;年完成全部运河沿线景观工程建设。

责任单位:夷陵区政府、市住建委、市水利水电局、市城司

(十五)规范项目建设。严把运河沿岸建设项目审批关,确保项目建设与运河景观相协调。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夷陵区政府、西陵区政府、伍家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运河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兼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运河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完善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和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相应机构,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运河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组织活动、设置标牌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市民和游客养成自觉保护运河的文明习惯。

(三)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建立资金保障体系,确保运河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各项专项治理资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部门职责分工,由所在地政府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筹措落实。重要景观工程建设资金要纳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年度计划予以安排。

(四)严格工作考核。各有关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根据运河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将运河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监察局要将运河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效能监察,加强监督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的进行通报批评,促进各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 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第三条 开发利用江河湖泊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 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国河道的主管机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该行政区域的河道主管机关。

第五条 国家对河道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大江大河的主要河段,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河段,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河道以及国境边界河道,由国家授权的江河流域管理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上述江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其他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市、县的河道主管机关实施管理。

第六条 河道划分等级。河道等级标准由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以及河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安全和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二章 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十条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第十一条 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

第十二条 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第十三条 交通部门进行航道整治,应当符合防洪安全要求,并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对有关设计和计划的意见。

水利部门进行河道整治,涉及航道的,应当兼顾航运的需要,并事先征求交通部门对有关设计和计划的意见。

在国家规定可以流放竹木的河流和重要的渔业水域进行河道、航道整治,建设单位应当兼顾竹木水运和渔业发展的需要,并事先将有关设计和计划送同级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第十四条 堤防上已修建的涵闸、泵站和埋设的穿堤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河道主管机关应当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限期改建。

在堤防上新建前款所指建筑物及设施,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并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确需利用堤顶或者戗台兼做公路的,必须经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批准。堤身和堤顶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办法,由河道主管机关商交通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城镇规划的临河界限,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确定。沿河城镇在编制和审查城镇规划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第十七条 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计划部门在审批利用河道岸线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河道岸线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第十八条 河道清淤和加固堤防取土以及按照防洪规划进行河道整治需要占用的土地,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剂解决。

因修建水库、整治河道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用于移民安置和河道整治工程。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河道为边界的,在河道两岸外侧各十公里之内,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未经有关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禁止单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

第三章 河道保护

第二十条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划定。

第二十一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应当符合江河行洪、输水和航运的要求;滩地的利用,应当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在防汛抢险期间,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得上堤。

因降雨雪等造成堤顶泥泞期间,禁止车辆通行,但防汛抢险车辆除外。

第二十三条 禁止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扰河道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第二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第二十六条 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质条件等,河道主管机关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河道管理范围的相连地域划定堤防安全保护区。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禁止围湖造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逐步退田还湖。湖泊的开发利用规划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

禁止围垦河流,确需围垦的,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条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

第二十九条 江河的故道、旧堤、原有工程设施等,非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填堵、占用或者拆毁。

第三十条 护堤护岸林木,由河道管理单位组织营造和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或者破坏。

河道管理单位对护堤护岸林木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及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第三十一条 在为保证堤岸安全需要限制航速的河段,河道主管机关应当会同交通部门设立限制航速的标志,通行的船舶不得超速行驶。

在汛期,船舶的行驶和停靠必须遵守防汛指挥部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山区河道有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河段,河道主管机关应当会同地质、交通等部门加强监测。在上述河段,禁止从事开山采石、采矿、开荒等危及山体稳定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 在河道中流放竹木,不得影响行洪、航运和水工程安全,并服从当地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在汛期,河道主管机关有权对河道上的竹木和其他漂流物进行紧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第三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河道主管机关应当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工作,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章 河道清障

第三十六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三十七条 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成原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改建或者拆除。汛期影响防洪安全的,必须服从防汛指挥部的紧急处理决定。

第五章 经费

第三十八条 河道堤防的防汛岁修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列入中央和地方年度财政预算。

第三十九条 受益范围明确的堤防、护岸、水闸、圩垸、海塘和排涝工程设施,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向受益的工商企业等单位和农户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其标准应当根据工程修建和维护管理费用确定。收费的具体标准和计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主管机关缴纳管理费。收费的标准和计收办法由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河道淤积的,由责任者负责修复、清淤或者承担维修费用。

第四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收取的各项费用,用于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管理、维修和设施的更新改造。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使用,任何部门不得截取或者挪用。

第四十三条 河道两岸的城镇和农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汛期组织堤防保护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义务出工,对河道堤防工程进行维修和加固。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或者高杆植物的;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的;

(二)在堤防、护堤地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工程安全标准整治河道或者修建水工程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四)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河道主管机关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的;

(五)未经批准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以及开采地下资源或者进行考古发掘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围垦湖泊、河流的;

(七)擅自砍伐护堤护岸林木的;

(八)汛期违反防汛指挥部的规定或者指令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堤防、护岸、闸坝、水工程建筑物,损毁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二)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的;

(三)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或者干扰河道管理单位正常工作的。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经济损失的,受害方可以请求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处理。受害方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河道主管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河道监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7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做法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 TV212 文献标识码: A

一、流域概况

清水沟位于吴忠市利通区,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牛首山东麓东干渠南边,上游有黄羊子沟和扁担沟的洪水经东干渠上的泄水闸排入其中,清水沟由南向北流经利通区高闸镇、马莲渠乡、金银滩镇、巴浪湖农场、上桥镇,穿过吴忠市城区至古城镇党家河村流入黄河,沿途有86条灌溉退水沟道汇入其中。清水沟控制流域面积307.73km2,全长为27.3km,平均比降1/1309。入黄河口处高程1113.98m。清水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5.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mm,多年平均流量9.04m3/s,实测最大流量87.3m3/s,年径流量2.85亿m3,水文特征为干旱,径流小,泥沙大,径流模数101万m3/km2,多年平均输沙量72.13万吨,年输沙模数2571t/akm2。

流域上游植被稀少,覆盖率低,土质疏松,易受水冲刷、风沙侵蚀。河道现状防洪标准低,缺乏控导设施,流域内发生的大洪水冲刷河道两岸,造成河道切向侵蚀,滑坡、坍塌时有发生,沿岸村庄、道路、农田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由于造纸企业随意排放工业污水,沿岸农村居民在沟道两侧堆放杂物、倾倒垃圾,挤占河道,使水流不畅,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破坏了两岸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形象。根据目前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清水沟治理工程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二、治理过程

1.规划目标

吴忠市利通区将清水沟治理工程纳入 “十二五”规划,提出依托宁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利用水利、交通、园林等因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打造“黄河金岸”,实现“滨河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

2、工程规划

工程设计按照沟渠路田林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在总体布局上,服从城乡防洪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农村段维持原河道河势不变,采取草桩护坡、生态草皮护坡,植树造林等措施对位配置,做到主沟修堤防,归顺水势, 固定河床,堤顶筑路,河堤植树种草,防风固沙。城市过境段采取干砌石护坡和城市绿化美化措施、在突出城市防洪作用的同时,又能体现“塞上江南”的“水文化、水环境”特色。

3.治理成果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治理实施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从2010年开始投资开工建设到2013年竣工,经历3年工程建设,完成河道清水沟治理工程计划治理清水沟26.6km,其中柳桩草土体护坡20.4km,干砌石护坡5.9km,浆砌石护坡0.3km,配套建筑物91座,新建防汛抢险道路20.71km。累计完成河道土方284万方,石方4.42万方,混凝土完成0.052万方,种树苹果、杨树、旱柳15.5 hm2,种草19.9 hm2,整个流域实行了闭合治理,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三、治理成效

1.显著的防洪效益

工程的实施,使清水沟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较大程度地提高东干渠上游沟道泄洪防洪能力,改变沿岸地区防洪安全和31.4万亩农田的排水问题,减轻沿河7个乡镇18个行政村2.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主要跨河桥渡建筑物因沟道泥沙杂物淤积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项目实施后,拦泥减沙效率达 7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的2500t/(km2・a)降低到 500 t/(km2・a)以下。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 80%,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30%提高到 64%,人工造林成活率达80%,工程完好率达90%以上。

2.可持续的生态效益

清水沟道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排泄下泄洪水及农田日常排水。工程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保证流域生态可持续稳定发展,减缓灌溉期灌区作物用水与湿地用水矛盾,对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湿地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使工程区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建立了地下潜水的排水通道。沟道排水带走水土盐分、防止土壤盐碱化,项目区的土壤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和治理,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3.社会共认的社会效益

清水沟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通过综合治理,美化环境,使清水沟具有防洪、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满足了人们休息、交通、生活及生产需要。二是流域内各乡镇沿岸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人居环境、交通道路、防洪安全、村容村貌等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队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中小河流项目的顺利实施,2010年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发改、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征地、拆迁筹措资金等工作,实施、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办公室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认真落实了各项安全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治理

根据清水沟实际现状,规划农村河道整治应本着整治河道与改善环境相结合、近期应急治理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草桩护坡、草皮护坡、植树造林等措施,由过去单一的工程措施向以“预防保护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生物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方向发展。使农村河道两岸成为沿河村民游憩、休闲、运动、亲水的空间。城市段过境段,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在堤防建设中融入景观建筑物,邻近城市的河道边建设生态林带,布置休闲景观,打造河岸绿色长廊,从河道两岸清淤向河道生态护岸,绿化、清淤、清障、管护并举的综合整治转变。

3、严格标准,强化监管

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四制”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项目实施责任书和安全施工责任书,委托自治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建立政府引导、部门督导、村民代表监督、群众直接参与的项目管理制度。财政局、水务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施工段进行技术指导,全过程监督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实行全程监理,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要求返工;项目建设涉及的乡镇组成由村民代表和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员参加的监管小组,发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依法清除行洪障碍

依据水法防洪法及河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河道管理范围违章建筑的排查登记工作,分清责任主体,制定清障计划,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设障责任者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并追究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让违法者得不偿失,起到以点带面的震慑作用。

5、加强河道污水治理

利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同环保局严格依照水法的相关规定,对排污口进行严格审查管理,加大对排污口的查处封堵力度,减少沿岸企业随意排放污水,满足河道生态性和人民群众安全性、亲水性、休闲性的综合需求。

6、建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为保证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利通区积极探索中小河流确权划界的具体办法,创新中小河流建后管护模式,逐步建立中小河流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利通区清水沟运行工程管理机构,由利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负责,高闸镇、金积镇、金银滩镇、古城镇5个水利工作站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分片负责各片区的建后运行管护。根据水管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核算工程年维修费为18.05万元,并将维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清水沟治理工程的实施,提高了防洪标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危害,改变农业排水条件,发挥了应有的工程效益,但也存在着防洪标准低,工程治理措施不高、污水治理不够、水土流失态保护基础设施依然脆弱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切实抓好项目规划设计,搞好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城乡建设、人文景观等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切实发挥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大上游企业污水的严格监管,制定污水排放管理规定,三是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切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工程建设后期运行管护顺利推进。四是强化建后管理,逐步建立中小河流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河流治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结论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对保护利通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造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清新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水城市奠定基础,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良性循环体系,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宁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规划篇8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为综合整治河道,有效改善水环境,提高引洪排涝和调蓄能力,区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至2010年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河道疏浚整治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为扎实做好我镇的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根据区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河道疏浚整治的基本原则:一是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在区河道疏浚整治指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与指导下,镇成立了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管理所,负责具体实施。二是因地制宜,确保重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段河道的功能、作用,因地制宜对河道实施疏浚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全面

开展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疏浚整治计划,并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四是注重实效,治管并兼。要以此次整治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治管实效。

二、政策措施

1、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经区镇验收合格后,按照实际工程量由区、镇全额承担。涉及到各村区域范围内的河道疏浚整治政策处理工作由涉及村负责落实解决,主要包括淤泥堆放、青苗赔偿、土地租赁等,区级、镇级河道按实际情况适当予以补助,村级河道由村负责自行解决。

2、在河道疏浚期间,关于对承包河道的政策处理,如发包单位(村或有关单位)与河道承包户有承包合同的,应以合同签订时双方约定的条款为准,如养殖户未签订过任何书面合同,擅自占用河面搞养殖的,一律服从疏浚整治工程需要,不作经济补偿。

三、管理责任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线长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为确保顺利完成,必须落实责任,规范管理。

镇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管理所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政策制定,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招投标资金管理拨付、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技术服务、施工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

有关村负责本区域内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施及相关政策处理工作。村要明确以支部书记负总责、农业社长负主责,有关村干部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村质量监督员,制订落实年度计划,积极配合镇管理所做好疏浚整治工作。各村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该项工作中来。

四、保障机制和工作要求:

1、扎实开展,加强考核。为保障此项工作扎实开展,达到预定目标,镇将对各村列入年度综合考核,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以推动全镇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2、注重安全,预防事故。在疏浚整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特别要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施工地段及交通路口要设置规范标志,并落实专人管理。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及其现象范文 下一篇:法律帮助案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