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0:03:26

思政教育管理

思政教育管理篇1

新公共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题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建立高效、低廉的政府为主要目的的管理运动,是对韦伯僵化的官僚模式的批判,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ic,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2]。其理论基础是公共选择理论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坚持服务取向,以目标位导向,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行政权力和行为从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第一要务[3]。新公共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管理建立在对顾客负责,让顾客满意的宗旨,强调事实依据、绩效考评,通过科学公平的程序、步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文化,尊重民众的诉求,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从而使管理行为更具人性化[8]。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力度不够大,步伐不够快,在面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效果很不明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之重、结构复杂、形式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脱离实际,运作封闭、方法单一、形式主义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在管理理念、组织形式、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公共管理的要求。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政治教育管理思想落后。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论管理为主,经常是一个年级配备几个辅导员来管理,同时配备了不同专业的班主任、班级干部共同管理班级事物,通常也只是上传下达,只宣传校园通知,强调校纪校规,组织开展传统的陈旧的校园活动。而这种管理单一、强制、命令式,只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忽视使得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与个性难以体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加上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各类在校生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2]。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开放的世界和迅速的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信息储备量增大,与此同时情绪变化复杂,心理活动交错不一,价值观不断变化,他们对世界的人和事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保姆式的教育管理远远不能跟上或者满足他们思想教育的需要。因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管理不是单纯地去“管”学生,而是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制度组织封闭滞后。从各大高校的情况出发,每个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纪校规和部门组织系统。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高校也是一种公共组织,包括党建工作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教学工作系统、科研工作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理的组织系统以达到高校办学的最大效益。这些组织系统的运作无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但其中也不乏“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规定,使高校的思政工作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这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相对封闭,忽视了外部力量因素,即社会和家庭要素。因此,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教育的良好组织模式,以便尽快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化,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从公关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部门要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在人,人是决定因素,机制是保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很多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有的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但是在机制的运行和落实上还不够扎实有力,尤其是评价机制和督导机制,常是形同虚设。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统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3],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三、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学生工作创新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高等院校,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各省各高校先后召开了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同时引导和扶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良性轨道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高校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利用各学科大交融的有力背景,借鉴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形成新机制,取得新成效,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1.确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运用科学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各级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注意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阵地意识引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其积极因素,把学生工作目标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2.构建“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个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同时把各项工作看成一个服务链,将教育管理服务职能转化为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生。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教育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3.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则是对组织、部门或个人进行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首先要建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指标作为评估对象,着力构建一整套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评估、考核、奖惩机制,以促进绩效的提升。其次要强化监督和制约,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效的自律机制,使全体教职员工都能自觉地承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责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埋头工作,不计名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管理篇2

[关键词]改革开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在改革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领导是关键

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加强和改进的根本前提。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得到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指导,特别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加强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得到加强和改进;什么时候淡化和削弱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受到影响和削弱。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高校的领导体制受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曾经一度试图推进党政分开,在领导体制上强调试行校长负责制。全国先后有100多所高校试行校长负责制。在试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受到了质疑和动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出现了思想困惑、信心动摇、情绪消极、队伍不稳、工作波动甚至出现重大挫折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1](P306)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削弱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90年开始,中组部、和教育部连年召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研究高校党建工作,明确强调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以党建带动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得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此走上了系统建设、全面创新和稳步发展的道路,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可喜局面。事实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强基固本,从根本上得到加强和改进。

二、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否自觉引导、动员、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什么时候引导人们坚持了正确方向,就能取得巨大的成效;什么时候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遭受巨大的挫折,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一度存在的“左”和右的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结果导致严重的,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反对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左”或右的错误倾向,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克服用社会价值否定自我价值或用自我价值否定社会价值的价值偏向,把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中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身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动员和团结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疏导的方针

坚持疏导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针。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做解决人民内部思想矛盾的工作。对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疏通引导,不能压制阻塞,只能化解矛盾,不能积累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压制的方法去对待。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种种复杂的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事出有因,更需要自觉贯彻疏导的方针。过去,与“”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阶级斗争为纲”相适应,在解决高校人民内部思想矛盾时,往往也采取斗争和整人的方式,对师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不是按照疏导的方针和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是采用压制、批判的方式去解决,导致解决思想矛盾过程中的紧张、对抗和激烈冲突,后果十分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和效果。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克服过去指导方针上的“左”的错误影响,坚持按照疏导的方针,运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高校师生的思想矛盾问题,把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分开,既在政治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在学术上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自由的探索、研究、讨论和争鸣,来解决理论形态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同时,对于反映社会变化的各种日常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也注重广开言路,加强咨询,疏通引导,澄清认识,理顺情绪。通过按照疏导的方针和要求来解决师生的思想矛盾,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四、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始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只是党的中心工作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任务和价值有所不同而已。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工作是武装斗争,根本任务是建立革命政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军政素质的人才,提高革命军政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战斗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出战斗力。和平建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在高等学校,就是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并把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出生产力。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它在国家中心工作(经济建设)和高校中心工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的作为与贡献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关系。“有为才有位,有位需有为。”事实证明,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面向和自觉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时,就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有效提升自己的地位;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和脱离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时,就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严重削弱自身的地位,丧失自身的价值。因此,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任何时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游离和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另搞一套,只有始终紧紧围绕和自觉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五、坚持把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摆在突出位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逐渐实现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的过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包括精神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被提上了日益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较高的重要社会群体,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产生和发展,这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十分重视继续为维护大学生的物质利益服务,在为维护大学生的物质利益服务中实现自己的物质价值,而且日益重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为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服务中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服务性,还具有生产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才能,生产和创造出大批富有中国高校特色、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继建国初期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后,我们党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从而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服务国家和高校中心工作、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精神生产力,创造和生产日益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不断实现和凸显自身的独特价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六、坚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不断增强,但文化软实力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明显滞后于硬实力的发展,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和高校的发展构成了不利的影响。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软实力,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又能增强学校凝聚力,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增强文化软实力同增强国家硬实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一起提了出来。发展文化软实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成为我国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桥头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高校为了提升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现在,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发展文化软实力,增强大学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战略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实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七、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开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上,坚持贯彻疏导方针,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服务型转变为生产型,在注重为高校中心工作服务的同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承担人才培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上,注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上,既注重做好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扩大对外宣传文化工作,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既注重运用传统教育方法,又注重运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方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事实证明,坚持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八、坚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这一根本任务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履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能否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分散了,就会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增强了,就会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缺乏系统的思想和开放的观念,往往依靠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力量单打独斗,显得势单力薄,效果有限,甚至往往自身的工作努力和成效被校内外其他方面的因素所抵消,局面十分被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和运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益开放和校内外的互动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加强校内外的合作与整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改善内部环境,推进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相结合,形成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改善外部环境,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进家庭育人、学校育人和社会育人相结合,形成高校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正是由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资源的内外整合,才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深度发展。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没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增强,就不可能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面的根本改观。

参考文献:

思政教育管理篇3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为了企业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必须大力加强行政管理。想要提高行政管理单靠规章制度的约束的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相关制度,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作用

新钢集团公司建厂57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千万吨级省属重点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管理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良好的行政管理做后盾,企业的发展也是短暂的不长久的。正是认识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集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来约束激励员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也只是在表面上遵守,内心里并没有认同。这对大型钢厂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单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与贡献。思想政治一人为前提进行思想强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可以让每位员工更加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从面达到统一思想,激发干劲的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都知道企业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拥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作为基础才能发展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要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必须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反之企业将无法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新钢集团公司通过制作企业文化手册、利用新钢管理杂志及新钢每日新闻等宣传媒介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建立起自身内在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思想上形成统一,在目标上达成一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次,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指明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用教育者的思想影响广大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将企业思想转化为个人思想,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工作中,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精神激励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倡导“创新、奉献、超越”的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维护内部的安定团结,创造一个“明事理、晓道理”的稳定环境促进生产经营。最后,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即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念要求,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心理需求,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集团公司就是一个小社会,拥有2.6万名员工,在员工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一种融洽、愉快的氛围,营造和谐相处的环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去的险关,有利于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企业行政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变革时,往往会引发企业员工的聚众议论,造成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安全生产设备事故,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或管理团队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出正面的声音来引导员工,帮助员工正确认知,让员工认识到与企业同心、把工作做好就是对企业、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进而发挥其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企业行政顺利完成一系列举措。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调节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表面上看具有强制性,都是通过各项行政管理制度来实施的。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弦过紧,易断”的道理,集团公司只有通过对员工进行不断地思想政治教育,用学习、互动、沟通等方式来达到对员工情绪的有效调整和人际关系的有利协和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方法比直接用行政管理制度来约束来得更有成效,也更有说服力,温和的说教、与员工探讨的结晶更能增强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保障的作用。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正常运行起到约束和管理的作用,但如果企业发展仅仅依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合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员工提供无偿地心理疏导、增长员工见识、扩大员工知识面,有效防范员工的逆反心理,并且在员工内心深处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与企业血脉相连的命运观、亲情观,员工自然而然地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为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激励的作用。员工的行为一方面受到行政管理制度的约束,思想上又存在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些制度的怪象,如何转变达到心口一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说理、精神激励,只有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得到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企业承诺的“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变成现实,员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遗余力地奉献一切。

作者:李志平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集团公司分宜矿

参考文献

[1]唐文玉.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向何处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12(01)

思政教育管理篇4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1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管理比较松散,学生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职学生普遍的学习成绩很差,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还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需要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日常开支。还有的学习成绩太差,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所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他们都还处于青春期,人格发展并不完全,比较冲动,更加重视物质,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喜欢刺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学习,或者在中考中失利,相较于上高中的同学有自卑的心理。上中职学校之后,学习不积极,时常旷课。不想与人交往,过分的封闭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缺少自控能力经常会做一些偏激的事情。中职学生普遍比较早熟,在青春期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吸引异性的注意,但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感情受挫时容易一蹶不振,做一些无知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并且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在中职学生的宿舍经常会发现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在寝室里抽烟、打扑克、喝酒等违反中职学校规定的行为。在走读学生中,还出现使用电动车甚至摩托车上学的情况,往返学校与家之间的交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良好的心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的作用,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荣誉感,给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为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基础[1]。

2.2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用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学生进行熏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积极的掌握现今的科学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增加实践的内容,因为中职学生文化课普遍比较差,实践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3化解学生与学校的矛盾:

学生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化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要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平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的减少影响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中职学校安全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3.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情况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影响学生情绪的消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良好的社会主义政治修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还要提升中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职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决定授课的最终成果,要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保证学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进而为学校管理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3.3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

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很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是教育淘汰的“次品”,不能为社会做任何贡献,但实际上中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型的人才,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传递教育正能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作用也不能够被家长忽视[2]。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经常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近况。不但有利于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家中的情况,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机制,在家里也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于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树立他们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理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中职学校以应用为主,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和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迈.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南方论刊,2014,04:111-112+106.

[2]于爱卿,丁庆满.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职业技术,2011,05:

思政教育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技术 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20-03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术的系统理解

技术指进行生产活动或其他活动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术,是指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性质,为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的目标、强化其功能、保证其质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中采取的一切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的总和。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术,必然要明晰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范畴。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方法,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应包括三个子系统:(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其基本内容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计划、组织、机制等,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实际,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阐述为高校思想政治目标论管理、高校思想政治组织论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方法论管理。(2)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员的管理。其基本内容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任用、培养、考核等,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不仅包括在行政系统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教辅人员、还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生干部队伍。(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明晰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范畴的基础上,系统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技术,集中探索和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系统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管理的技术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过程管理的技术,以作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研究水平的落脚点,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实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社会全方位的交流更加频繁,以各种方式流入我国的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加大,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多元化和传递网络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的同时,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产生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在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网络信息量之大、信息传递速度之快、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对以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国际风云变幻、信息多样和交流网络化的条件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与高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内部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为:(1)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来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理论体系不够完善;(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队伍参差不齐。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和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其存在队伍不稳定、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知识和业务技能上的缺陷;(3)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务过程中的技术有待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效果难以保证。此外,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还存在着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集体受教多、因人施教少等不足,实效性不够,各阶段的思想政治重点和特色不清晰,影响了思想政治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技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技术是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体系中实用性最强,最贴近实际,对高校思想政治效果影响最直接的要素,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研究最薄弱的领域。应对新形势、新问题,需从大局出发,克服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中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技术、队伍管理的技术和过程管理的技术。要把握思想政治实施方向,优选思想政治内容、方法和途径,减少或纠正思想政治偏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技术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体系技术,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方法,从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的方法论、目标论、组织论三个方面来确实提高其技术。

第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论的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一个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进行管理活动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党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根据总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和个人考核的依据。其主要环节包括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目标系统、组织好思想政治目标的实施、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做好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如此循环反复,构成一个有序的思想政治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论的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思想政治组织机构,使组织成员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怎样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结构,是高校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组织管理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组织设计上要遵循分工协调和权责相称原则:在设计思想政治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时,做到职能与目标的统一、政令统一,既要明确规定每一管理层次和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做到各司其职,又要赋予其完成自己职责所必需的管理权限,避免责任落空或“瞎指挥”。

第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论的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论,就是指导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体实践的管理观念,它提供的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思维方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有助于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管理,促进学校思想政治管理的现代化。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决策、自我调节、信息反馈和考核评价几个部分着手。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管理中运用各种方法,从管理科学角度,引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技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选拔、培养、激励、指导、引导、促进和鼓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切实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抓起,提高其技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提供人才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不仅包括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如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书记、辅导员等,还包括学生干部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他们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入口,把好入口关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基础,建立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队伍管理机制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育人是用人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觉通过自学和实际工作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校也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考核,科学设计考核方案,根据科学公正的考核标准,让思想政治工作者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及其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要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管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位聘任、晋级挂钩。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程序等,考核优秀者列入学校先进个人的评选序列,并给予奖励。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时也可能会犯错,要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技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要素加以监测、改善、控制,使之达到良好状态的过程。正确运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技术,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技术。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途径,思想政治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教育和控制等管理职能要通过沟通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沟通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沟通,要达到交流、加强了解、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使沟通收到预期效果,掌握沟通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善于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当发现有某些问题的预兆或者刚发生时,要及时沟通,不失时机地通过沟通解决,不使势态扩大。(2)善于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方式。在注重沟通的说理性、原则性的同时,也注意恰当地选择沟通的场合和方式,发挥环境的特色心理作用,会使沟通事半功倍。(3)要善于控制沟通中的情绪。沟通既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合理地控制情绪、调动感情是使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4)要善于倾听。沟通的本质是交流信息,表达是向外传递信息,倾听是向内获取信息。要真诚地倾听他人讲话,要集中注意力,鼓励对方表达心声,并善于从他人的谈话中学习。

沟通的方法,异彩纷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灵活地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技术。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授权技术。授权的本质是责任、义务与权利的分解和下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职权,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素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即时性,使授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授权是管理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效的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授权过程进行得是否科学、恰当,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和不断提高授权的技术。

上级领导要克服授权的思想障碍,选择、培养被授权者,并给予鼓励及协助,扶持他们提高本领、用好权力,做到授权权利、承担责任、应得利益的统一。下级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辅导员,常常接受上级的授权,面对多变的、复杂的实际问题,果断、独立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一方面在接受上级的授权的同时,自己也应该认真学习和把握授权的技术,善于培养学生干部,让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授予学生干部,让学生干部的队伍形成一个网络。当然,下级在大胆工作、不断创新、积极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同时,要主动向上级传递工作信息,接受上级的指导与监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授权技术掌握好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疏导工作和人文关怀就时时都在,进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涉及面广,既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本质、原理、内容和机制的实现,依赖于管理技术的落实和提高。因此,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了系统的理解后,对其三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技术、队伍管理技术和实施过程管理技术作了些探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升华、创新发展,从而提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技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吴起华.高校德育管理研究[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

[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思政教育管理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发展瓶颈;化解途径

一、应时而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时代变化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国门的逐步打开,人们在了解世界发展变化、开阔自身眼界视野、增长现代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或者沾染了随着西方文明汹涌而来的不良思潮和思想。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同时,人民权利意识和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致使各种不良的生活习俗死灰复燃,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引导人、教育人和服务人的作用,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有效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环境,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老套、教育效果微弱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恢复以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结合客观实际,总结教育经验,坚持发展与创新,努力提升其有效性。有效配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源、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是提升教育效率、改变劣势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而建设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科,不仅可以达成上述目标,而且可以预测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成功规避各种不利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二、居安思危:自身发展和环境变化的瓶颈与危机

(一)学科定位不清: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根本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广义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所有阶级社会都共有的以思想政治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教育人的活动。如果从管理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政治集团或政治组织机构,为实现其特定的政治目标,通过一定的精神方式和相应的物质载体,对所辖区域内的民众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影响,使之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要把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积极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其不能产生抵消作用,同时更要协调好内外关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力求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最大化。因此二者的关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主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是分支学科。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管理学是主要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相关规律的科学。它研究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深化对于管理规律和配置资源规律的认识,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取得切实的成效。因此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二者的学科属性不同,一个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个隶属于教育学,同时,前者的目的在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后者在于提升教育的质量;联系在于都是交叉学科,都是充分利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创新,可以互相借鉴。3.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当前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就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规律的研究。而目前并没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没有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和管理者,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信息及其传播过程,这是目前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潜在发展危机:误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发展问题

1.研究目的与研究方向的背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重点应该在于如何发展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当前的研究方向呈现出“注重理论,轻视应用”的现象。研究倾向于理论观念的发展和创新,忽视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相关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和应用,造成理论和应用的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发展。2.学科性质与学科建设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需要吸收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领导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自己。就当前学科建设而言,研究注重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借鉴和吸收,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应用,但是忽视对于心理学、社会学、领导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吸收和借鉴,导致学科建设偏离了交叉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环境产生挑战: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创新问题

1.网络社会新特征导致管理失效问题网络社会呈现出了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人们交往方式的便捷,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通畅,网络群体的不确定性增强,交往空间的虚拟性增强等方面。伴随网络社会的新特征而产生的就是人们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质疑、精神领域发生痛苦的裂变、直接沟通和交流出现障碍、不良信息传播不受控制等新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显然无法应对和解决,导致产生管理失效问题。2.青年群体新情况导致管理失灵问题青少年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时刻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加强对青少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青少年群体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难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青少年个性张扬,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规劝和训导;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不主动关注社会和集体利益;信仰多元化,不坚定信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了管理失灵问题。

三、绝处思变:发展瓶颈与潜在危机的应对与化解

(一)建构和完善科学的学科体系

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领导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承担的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范围的区分和研究任务的区别。同时,学科发展的前提必须是明确本学科的基本定位,而其中学科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是关键问题。根据目前研究状况,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运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环境、管理目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二)认清和化解潜在的发展危机

1.坚持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坚持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就要做到在研究目的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轻易改变研究方向;同时,研究目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和修正,以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的一致性是辩证统一的一致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坚持一致性的过程中,要坚持灵活处理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有效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方向就应该是研究将学科理论落实到实际和现实中的模式、机制、方法以及以此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组织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2.坚持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紧密性坚持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紧密性,就是要坚持学科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学科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学科所体现出来的性质为根据和依托,而不是漫无目的和毫无目标的发展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学科建设必须注重对于其他学科的借鉴和学习,同时加强对于社会现实难题的关注和研究,加强相关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检验理论的正确和科学与否,在实际检验中修正和发展相关理论,实现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

(三)应对和超越变化的环境挑战

1.探究符合网络社会新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方法、新途径、新规律(1)加紧制定相关的网络管理法律,采用法律手段制止非法信息传播,保护网民的合法权利,维护网络社会的纯洁和健康。制定的网络管理法律必须切合当前网络社会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立法和执法,同时法律制定也要考虑到网络社会变化快、变化多的特点,大胆预测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结合实际和科学预测的有机统一。(2)建立科技化含量高、政治素养强的“网络政工”。“要努力培养一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掌握网络教育规律的管理人员”[2],专门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其中的规律,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时提出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措施和新办法,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出击,实现虚拟环境的有效管理。2.摸索解决青年群体新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媒介、新理念、新模式(1)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要尊重青少年、关心青少年、理解青少年、帮助青少年,从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来看问题和想事情,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实施的最终归宿和评判标准。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就是要认真领会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解决问题同时,促进青少年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情感上打动青少年,从理智上说服青少年,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2)实施多元的咨询管理法。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可以借鉴心理咨询法的优点,实施多元的咨询管理法。在实施多元的咨询管理法的过程中,在内容上,除了心理咨询之外,开设工作技巧咨询、人际关系咨询、情感婚姻咨询、思想道德咨询等等;在方式上,除了面谈之外,开设多种咨询形式,使咨询的方式和咨询的内容不断多元化,适应青少年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需要,迎合青少年新情况的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8.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6.

思政教育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创新发展的取向是,既继承传统经验,又借鉴吸收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知识、方法和研究成果,实现教育理论、方法、效果的契合。人文管理,即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将这样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拓新视野,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内涵

人文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按照被管理对象的不同需求,和谐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被管理对象的全面发展。人文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鲜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就是以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目标,通过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既定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内涵有以下三个层次:(1)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社会的构成主体,是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具体实现者,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与实现都要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充分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是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与人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本质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人性化的合理管理来实现人的个体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只有以人文本,才能在满足人的个体合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领导方式应在对人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要与人的本性相适应,将被教育管理者当作完整的人来关心、培养与对待,激发其热情,满足其合理需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管理措施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绩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的实现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是人的现实生活塑造了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见解深刻而科学,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管理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目标都是人,人文管理实现了对教育对象和目标的尊重,其体现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格道德的培养,还是对人的尊重和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这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提供了从精神到物质的双重支持与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其他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和立场,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人文管理既注重引导学生对共产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追求,又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同时其人文关怀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真正尊重与关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责任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道德素质的真正提高。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可以帮助学生从人文精神中汲取有益营养;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温暖和感化,从而实现个体发展过程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人文管理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以被教育对象的心悦诚服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避免党建工作的教条化。进一步说,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文管理是先进、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手段,可以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实现途径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管理有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许多刚性管理手段,但这些“强硬措施”只是在实现“管人”,已逐渐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无法实现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促进,不能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人文管理的新教育手段,实现对学生的“激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就是激励,激励就是鼓励并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从而达成目标的行为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主要通过激励手段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环境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激励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物质需求来达到以物质激励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物质激励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困难补助、助学金、奖学金等。但物质激励一定要以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为评价和激励的基础,以关怀最需要者、奖励先进者的做法来激励和带动全体学生进取的积极性,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物质激励的手段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精神激励

精神需求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贯通于被教育者的精神需求才能显现真实效果。精神激励主要通过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来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源动力,达到以精神塑造学生的目的。精神激励可以通过评优评先、党员发展、树立典型等方式来实现,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以既强化先进学生产生自豪感与上进心,对他们求取进步的主动性产生持久的激发效果,又会通过对他们的激励感染和激励其他学生,以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来实现教育效果。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周围的人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感召作用,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讲,正处于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的养成期,很容易受到身边榜样的实际事迹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鼓舞、教育与鞭策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管理中的榜样激励要通过典型告诉大学生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思想作风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为大学生树立起一个真实的榜样形象,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情感激励

思政教育管理篇8

1.规范化管理工作机制的缺乏

思政教育实施与人的发展休戚相关,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方能得到体现。从思政教育实施的具体形式及意义出发,其目标培养和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依赖于思政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实施。由于计划实施与规划组织的缺乏,高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在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方面相对缺乏,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想教学的组织不够严谨,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显然极为不利。除此之外,学生工作的开展也缺少长期性的规划与阶段性实施计划,不够健全的规章制度加之人员配置不够齐全,这些都使得思政教育管理的管理目标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文字档案记录较为混乱。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思政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出发,切实提高教育管理体制实施的针对性。

2.现有的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首先,现有的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通过层级管理的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德育为先的原则确是统一了学生的行为规范,然而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却难以体现。其次,教育管理体制分工不够明确,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分离了院校之间的关系,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管理本质上过于偏离。最后,人权与事权的相互分离降低了教育管理的实施效率,管理者仅仅能够依据现有规章制度来对事情进行管理,忽视了其中人文管理内涵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思政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

二、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1.持久有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规范化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体现应当从体制创新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提高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与持久性突出动态开放、教学互动与监督管理在运行机制中渗透的必要性。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明确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外,齐抓共管也是统一的领导所要落实的内容,在总责制度指导下体现网状体系的实施优势,提高人员在教学管理中的参与积极性,在互相监督中促进优势互补与密切合作。全新管理体制的形成还需要从人力和物力等方面出发,保证机制建设的有效性,通过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管理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推动意义,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质量也是重要的保障。此外,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依赖于教学管理工作体制的有序建立,从思政教育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化及制度化等方面保证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效果。

2.双向分流辅导员机制的构建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断扩大,辅导员自身的素质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这无疑阻碍了思政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教研与思政双向分流辅导员机制的构建明确了对高校辅导员的任用与选拔机制,更加重视对辅导员自身的政治素质的衡量与考察,辅导员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之外,其自身的政治素养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通过对辅导员教学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标准的降低突出分流渠道在推动辅导员教学管理工作实施中的必要性,这同样是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

3.思政教育实施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实施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是否做到条理清楚和体系完善对于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有重要影响,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关于思政教育实施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其一,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专兼职人员位置颠倒和比例分配不当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改善,从职业化及专业化方面提高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其二,通过科学化思政教育学习计划的制定辅助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这就突出了思政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职业技能、气质心理等方面体现出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区别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同时也需要从目的性、阶段性及层次性等角度来对其体制构建进行研究,明确其中的学习期教育和就业期教育之间的关联。具体到教学方式方面,可从自我学习型教育、生活教育和课堂教育等方面突出教育管理体制的各个实施阶段,从教学计划的完备性以辅助思政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上一篇:德育管理范文 下一篇:微博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