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范文

时间:2023-11-18 15:11:40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篇1

2009年,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和硅冶炼行业整合升级的双重影响,但工业经济仍然运行平稳。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18%;人均规模工业增加值140.2元,同比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2%,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生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8%,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同比增长96.9%;规模以上企业保持在20家,1亿元以上骨干企业个数为1个。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2009年××县委、政府把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了发展重点,分解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措施。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不断提高引导、支持和调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水平。2009年,为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县委、政府决定成立××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局,统一管理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同时出台相关的考核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对乡(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考核力度,推进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开展。

(二)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我县始终强力推进以工兴县主导战略,突出把工业支柱产业的培植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立足于××的比较优势和生产要素特点,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和电能大力发展化工和矿产品加工业。县委、政府把2009年列为“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全县项目建设进度。。2009年全县安排了153个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3.629亿元。今年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个。即五迎环保节能制砖厂、新型墙体环保砖厂、陶瓷工艺品加工、青洞矿钨钼综合回收、湘宇纺织厂节能生产线、竹胶板厂整体搬迁。金诚、金源、华盛、福华、昌桂硅业等五家1.25万kwa硅石热炉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建设顺利,五家硅厂中的金诚硅业已经顺利建成投产,哈哈牛肉类深加工新建项目建设迅速。竹胶板厂整体搬迁、青洞矿钨钼综合回收、湘宇纺织厂节能生产线等项目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年初,××县打基础创环境办公室通报了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肯定了2008年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点,同时,对2009年第一批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调整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形成合力。为加快全县项目建设的进度,又成立了“项目攻坚月”指挥部。同时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西城区、鸡三足、桂花酒、桂花大道两侧山体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积极组织实施对项目中存在问题检查通报。今年的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1)草食动物养殖及加工项目。该项目在李早田草山已埋设水管2000米,修建了贮水池、潜池和完成了人畜饮水灌溉一期工程。在黄洞、大水、桥头等乡镇开展草食牲畜技术培训班12期。××高山哈哈牛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屠宰场已开工建设,生产车间的生产线已安装好并取得qs质量认证,顺利投产。(2)玲珑王茶叶开发项目。桥头茶叶加工厂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己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玲珑王茶叶申报湖南名牌产品。湖南农大与该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派出专家对我县进行调研和指导,公司正在开展5年的项目规划。目前,该公司已生产成品茶19000多斤,销售4000斤,销售额达170万元。(3)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一是稀土应用材料开发项目。省规划院已完成野外调查并已形成勘察立项认证和勘查合作方案。项目范围已确定,县国土部门已到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衔接立项事宜。二是高岭土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完成勘查、采矿权计划的申报和资源出储量报告、环评报告和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制评审等工作,正在审批采矿权出让计划。三是萤石产品精选项目。已完成清泉镇牛丫岭萤石的勘查工作和采矿权计划申报、储量报告、环评报告和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制评审工作,目前,正在批审采矿权出让计划。四是铅锌冶炼加工项目。对贝溪乡壕里村铅锌矿进行了普查,现已完成普查资料的初步评审,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正与国土资源厅衔接。(4)寒口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我县于2007年8月4日与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风能发电项目的投资意向协议,预计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经过一年时间的测试,测风情况良好,基本具备了风力发电的条件。(5)硅冶炼行业整合项目。目前,已有5家装炉容量均为1.25万kva的硅冶炼企业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环评、国土审批等手续,金诚硅业已于2008年9月正式投产,其他4家厂房和机械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于2010年上半年全部可以投产。

(三)突出支柱,狠抓特色工业培育

1、延长小水电产业链。小水电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产业,我县有可开发利用水能19.1万千瓦。小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不但使工农业用电得以保证,同时也降低了电价,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带动了县内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致富,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我县继续延长小水电产业链条,推进硅行业整合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促进矿业资源开发。一是加快稀土开发及分离加工步伐。二是高岭土开发与加工。三是合理开发莹石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制定发展矿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风险探矿,加快探矿权流转速度,整顿规范采矿秩序,加大采矿力度,创造更优环境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提升传统产业,以金属硅冶炼为突破口,力争采取新技术引导硅行业整合提高,扩大规模,降低能耗,向提炼高纯度硅和多晶硅方向发展。

3、做好农副产品加工。一是我县应当充分根据高山农副产品的特点,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大力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做好农产品加工这篇文章。二是正确把握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在农副产品开发上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技术人才,开发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广的产品。

(四)注重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手抓产业,一手抓生态,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曾拒绝多家来××投资的冶炼钢条、铝材、化工等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保护好本地生态环境,适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扶大扶强,整合现有化工冶炼企业,取缔了一些规模小、效益差、污染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扶持一批规模大、耗能少、资源利用率高、加工增值多、对环境污染小的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确保生态秀美,环境优雅。

(五)强化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县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又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牢固树立节能降耗就是提质增效,只有节能降耗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的重要保证,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约束性目标。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计划地对冶炼、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要坚持节约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和落实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督促企业把节能降耗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污染防治并重,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加大重点行业“三废”污染防治力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对新上项目要严格落实立项、环评、安全“三同时”审批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发改局、经济局、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工业经济总量较小

由于我县工业基础薄弱,提升工业化水平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销售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只有20家,产值过亿、利税过千万的企业只有一家,与周边地区和发达县市相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

(二)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优

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冶炼、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20家规模企业中,大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新型工业化程度很低

一是目前我县工业发展主要以粗放型为主,粗放、低效的开发利用难以使资源的高投入获得相应的高产出。二是科技、人才建设落后,发展经济缺乏支撑力。我县工业技术运用现状与现代工业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人才少。

四、2010年工作安排

(一)做强能源产业。

理顺发、供、用电之间的关系,完善供电网络,优化用电结构,提高用电水平,做强水电经济,深入推进“四无”水站清理。支持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同时,利用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充足的原料优势,发展烟花鞭炮产业。构建化工、烟花鞭炮与小水电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的产业体系。

(二)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抓好对市、县龙头企业项目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水平,及时调解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筛选项目,优先把符合国家扶持发展的项目作为吸引资金投向。

(三)抓好产业的节能降耗。

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统一部署和《××××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试行)〉》(湘办发〔2007〕2号)及参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突出重点领域,对重点企业开展能源跟踪监管,重点调度,严格考核。二是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①逐步限制、淘汰粘土砖和散装水泥。②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征缴、管理、使用,强力促进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新型工业化篇2

20****年7月31日—8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了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会上,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和段琪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工业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会议印发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云发〔20****〕15号,以下简称《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实施意见》(云政发〔20****〕13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大企业发展万亿工程实施意见》(云政发〔20****〕138号)等重要文件。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这次大会精神,一部分州、市已经着手调查研究,组织筹备召开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不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省经济的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根本转变,人与自然就不可能和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难以实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省工业自身发展的紧迫需要,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增强全省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通过5至8年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和百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万亿元,工业总量得到快速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节能降耗确保达标。

二、抓紧制定《决定》的实施意见

《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和贯彻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逐条逐项地抓落实,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州、市要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抓紧调整和完善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研究制定州、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清楚、任务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有力。省级有关部门要在学习贯彻中结合各自职责,梳理提出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三、制定工业发展10大行动计划

围绕《决定》精神,由省经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科学制定10大工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做到远景有规划、中期有目标、近期有任务,分步抓落实、层层抓推进:一是制定烟草、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能源、矿产5大重点产业5年发展行动计划;二是制定企业自主创新5年行动计划;三是制定工业重点项目建设5年行动计划;四是制定县域工业特色产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五是制定重点工业园区建设5年行动计划;六是制定发展绿色制造5年行动计划;七是制定工业品牌发展战略5年行动计划;八是制定工业人才培育建设5年行动计划;九是制定外向型工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十是制定企业上市培育5年行动计划。

四、抓好学习贯彻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的督查

新型工业化篇3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4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1-0010-03

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即从中国国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产供销模式转型,促进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加工以及技术装备、工艺、提供方式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社会管理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推动信息化为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了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新型:正业化的标志是“高、好、低、少、优”,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一、辽宁工业化发展现状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工业化水平越高,人均GDP就越高,反之亦然。英克尔斯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指标和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都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指标。按照现代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2003年,辽宁人均GDP为14258元,按汇率换算成美元为1760美元,处在工业化初期水平。

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指标。前工业化初始时期,产业构成一般为39:26:35,前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时期,产业构成为11:51:38,后工业化时期,产业构成为4:36:60。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由“金字塔”型变为“倒金字塔”型。2003年,辽宁第一产业比重为10.3%,第二产业比重为48.3%,其中工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8.2%,第三产业比重为41.4%。从对1991-2003年三次产业的发展来看,第一产业从15.1%降到了10.3%,平均每年下降0.28%,第二产业下降0.9%,第三产业平均每年上升0.34%。

3.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化过程是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不断转移的过程。在工业化初期、后期及超工业化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较慢,工业化中期转移的速度较快。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80%、50%、20%和10%。2003年,辽宁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34.6%,如果考虑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实际约在30%以下。

4.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即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化(20%以下)、正在工业化(20-40%)、半工业化(40-60%)、工业化(60%以上)等四类。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总商品生产增加值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的增加值。2003年,辽宁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33%,属于正在工业化阶段。

5.机械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后,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结构也出现变化,主要生产投资品的机械工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占制造业的比重就成为划分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变动不是很明显,在工业化后期和超工业化时期提高较快。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5%、20%、30%和40%。2003年,辽宁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26.9%。

6.贸易结构。主要用出口总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的比重来表示。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结构决定的,该指标在工业化初期基本为零,在工业化中期大多数国家的提高幅度也不是很大,增加最快的是在工业化后期和超工业化时期,在工业化不同阶段该指标大体为1%、10%、30%和50%。2003年,辽宁出口机电产品总额为118.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44.7%,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阶段。

7.城市化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市化率的上升。按国际通用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2003年,辽宁总人口为416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7.2%,比60%的标准低12.8个百分点,可见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以上所述表明,辽宁目前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约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两个最直接因素是“人均GDP”和“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指标偏低。

二、辽宁新型工业化的构想

当前,辽宁应借鉴国内外关于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等指标体系,在“十一五”时期建立至少包含以下8项指标的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应在30%以上;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中高新技术构成在70%以上;三是第一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应达到30%左右;四是产业结构依次为10:50:40;五是劳动力结构依次为18:32:50;六是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七是外贸结构中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60%以上;八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1.实施政府援助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市场机制与政府援助恰当而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应该看到,有的发展问题可以通过市场化原则来解决,而有的问题则必须由政府行为来破解。比如国有企业职工的大量下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需要各级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强化配套措施。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已有政府出面推动产业调整的可鉴之举。当前,辽宁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比例失调问题较为突出,不少地方经济抗震能力弱,走的是“以厂兴市”的路子,一旦大企业发展出现波动,城市经济随之起落。这种情况表明,一些产业、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专业性和社会性所带来的过度竞争和退出障碍等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情况,自然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与

升级困难尤为突出。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把政府援助作为先行之举,国家应制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从资金、财政、税收、技术改造等多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倾斜。同时,尽快从产业结构、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产业、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结构进行改造。辽宁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两大动力,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与要求,结合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产业上的优势,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新品种,或拉长产业链等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推进产业重构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2.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按照钱纳里的观点,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同时受到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就需求因素而言主要是收入水平变动而带来的消费结构、消费能力的变动,就供给因素而言主要是资本积累、比较优势等。因此工业化经济结构的转变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和要素供给结构的变化。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来分析,就是使供给、需求曲线向更高层次移动,并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加快辽宁新型工业化进程,关键在于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改变工业化发展的供给与需求条件。在需求方面,推向国际市场的工业产品,应针对较高收入水平的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省内、国内收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增强收入水平对结构转变的拉动作用。在供给方面,应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应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为经济振兴注入活力。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对外投资带动过剩产品或闲置设备的出口,为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转或产业调整提供转换空间。目前,辽宁省的工业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世界产业体系链条中,并不处于最底层,在发达国家向我们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结构调整,把一些设备和技术向其它国家进行梯度、垂直和水平转移,以此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

3;以高新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辽宁在未来10年中,始终保持工业增速超过其他产业增速,扩大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到2010年应达到51%左右的水平。要突出“提、带、转、替、引”。“提”就是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加快科技创新,越过工业化的若干发展阶段,以技术跨越带动生产力发展的跨越。重点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调整优化传统重化工业,促其尽快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改造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学研”结合度,解决好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脱节问题。“带”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道路。要完成生产过程信息化,重点在化工、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CIMS,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系列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争取用5至7年时间使辽宁省传统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信息化控制。要完成管理过程信息化,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管理全过程,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梳理改造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要实现营销过程信息化,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转”就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要引导企业集团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推进技术创新,把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作为今后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替”就是劳动力就业型技术替代资本密集型技术,以此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弥补资金不足的劣势。“引”就是把技术引进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通过技术购买、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因为有些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而购买成本仅相当于前者的几分之一,且随着专利的过期,实际引进的成本可能更低,风险更小。

4.做强重化工业和制造业。2000年,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近4万亿元,其中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为59.9%。2001年重化工业的比重达60.5%,2003年重化工业的比重上升至64.3%。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重化工业大发展的时代。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人才等方面,均具备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能力。首先,辽宁已经具有初级的重化工业基础这一资源条件,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以及机床、船舶、汽车、飞机制造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次,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庆油田不仅可以维持东北地区若干年的石油供给,而且还发现了新的储量。东北还有着和俄罗斯近邻的便利条件,可以通过管道输入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再次,东北地区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重化工业所需要的专用性人才资源。另外,东北地区伪机械制造业还拥有一批科研机构。由此可见,辽宁发展重化工业决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传统工业板块的再工业化,即从初级工业化到高级工业化的过程。辽宁应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瞄准当代国际先进技术,把重化工业基地做强做大,最终形成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

5.构筑新型工业化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辽宁应坚持发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各自优势的原则,创新企业组织结构。一是做强大企业。当前辽宁的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没有实现上游产业即初级产品制造业――中游产业即中间产品制造业――下游产业即最终产品制造业的有机联合,产业链条短而细,产品衔接度不高,产品开发利用不均衡,没有形成关联紧密的产业集群,也没有建立起稳定活跃的产品交易市场。企业之间相互割据、相互封闭,“大而全”与“小而全”并存,争原料、争技术、争资金、争市场现象依然存在。辽宁应进一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使各企业集团成为推动各产业技术创新、资本扩张、市场创新的组织保证。要运用产业政策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大企业集团流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强强”联合,打造企业“航母”。二是做优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但中小企业发展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小企业自身

要提高素质,另一个是政府要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因此,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资本融通能力,以“三力合一”打造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敢当配角,进人大企业集团经营的“企业链”与“产品链”中去,充当科研机构的实验基地,进入科技开发的“技术链”中去,担当市场经营中的推销员,进人品牌经营的“市场链”中去。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生存空间,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指导机构和中介组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基金和担保中心,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处理好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使大中小企业之间分工明确、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双赢。要处理好“抓大扶小”与“压改并举”的关系,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改组改造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技术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使中小企业发展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

新型工业化篇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不但紧迫,而且艰巨。当前,应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尽快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将《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提供中小企业进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的法律环境,出台和完善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改制的政策法规,并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中小企业适当政策倾斜。 二是普遍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不足是当前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制约西部新型工业化的最大“瓶颈”,所以,应千方百计改变目前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不但少而且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建立广泛的具有较强支持力度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是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首先,应尽快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中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其次,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完善中小企业的市场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有序竞争;再次,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服务、引导、调控和监督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扫除体制与制度方面的障碍;最后,应按照“凡是不禁止的行业均可进入”的开放型思路,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首先,政府可以资助大专院校为西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并鼓励各种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其次,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增加专项技术贷款,为中小企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交流,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再次,政府应发挥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建立企业情报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相关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最后,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五是强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首先,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培育共同的企业目标,努力提高经营者及员工的素质,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其次,完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在不破坏企业灵活性的基础上,借助规章制度的力量强化企业组织管理;再次,合理集权与分权,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保持企业员工结构的相对稳定;最后,中小企业还应保持良好的动态调整能力,在外部环境或企业内部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能随时调整组织结构和竞争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 六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装备落后,普遍缺乏技术人才,职工素质也相对较低,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企业消化吸收新技术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导致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弱,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拉大。因此,当前,西部地区应在继续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基础上,因势利导,走知识化之路,努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促进企业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转变,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新型工业化篇5

(一)鼓励企业做大

1.对年开票销售收入新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年开票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开票销售每增5亿元奖励5万元。

2.对开票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且当年增幅100%以上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以上奖励,均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二)鼓励企业纳税

1.对入库税收新达到500万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新达到1000万的企业奖励20万元,以此类推,每增加500万元奖10万元。

2.对上年入库税收100万元以上且在当年入库税收增幅达30%以上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以上奖励,均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三)鼓励企业重组

1.对当年经省级批准新组建集团的企业给予定额补助5万元。

2.对兼并、收购、控股本县范围内其他企业的,免缴兼并过程中发生的本县权限范围内的各类行政规费。

3.对兼并、收购、控股本县以外的优质企业并在纳税,新增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纳税额县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

4.本县企业引进县外战略投资者且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在3000-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经县审核认定后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

(四)鼓励企业做强

1.对入库企业所得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所得税比上年增加额县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

2.对经权威机构认定当年新进入全国行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奖励。

3.对全年在“三比二争”竞赛活动中获得县工业企业综合经济实力20强的企业,1-3名奖励20万元、4-8名奖励15万元、9-15名奖励8万元、16-20名奖励5万元。(竞赛办法另行制定)。

二、鼓励招引好项目

1.设立项目建设特别贡献奖。对引进和落户建设投资额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镇(区)分别奖励商住用地指标30亩、50亩、100亩,同时分别奖励引进项目有功人员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投资额每增加1亿元,奖励标准同时增加1个百分点。该项奖励待项目竣工达产、达效后兑现。

2.企业通过自主招商引进新办的企业,经县审核认定后,引进企业可将新办企业投产后所形成的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合并计入,连续三年予以计入享受奖励政策。

三、鼓励企业有效投入

1.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纺织业(含丝绸、化纤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当年新增生产性设备投资额500万-1000万元、1000万-2000万元(含1000万元)、2000万元(含)以上的分别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3%、4%、5%给予奖励。奖励分二期兑现,项目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各奖50%。项目竣工投产次年入库税金净增额为项目奖励资金总额3倍(含)以上的,兑现达产达效奖励。对经审核认定的高新技术转让费视同设备投入给予3%的奖励。

四、鼓励产业集中集聚

1.支持各镇建设新的特色产业园区,对各镇新建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经县评审认定后,按照产业园区的规模,给予50-100万元的配套补助资金。(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2.支持各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生产平台,对当年营业收入超200万元的技术、信息、咨询、培训等生产平台,按其缴纳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

3.当年获国家、省商标名牌基地、区域名牌基地、生产制造基地称号的,分别奖励申报单位20万元、10万元。

4.对当年新确认一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产品奖励20万元(行政认定);对当年新获得出口免检产品奖励10万元;对当年新确认省级名牌、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出口名牌产品奖励10万元。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加大品牌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的宣传投入达到2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县财政分别给予宣传投入10%和6%的补助。

5.对由我县企业起草、制定国家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含行业标准)、行业联盟标准并正式的,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5万元。

五、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1.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超过3%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除外),引进和购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和检测设备,一次性给予设备购置价格20%的补贴,单个企业当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独立注册的研发机构,科研成果形成销售后按新增开票销售的1‰予以奖励。

2.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且性能指标经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经认定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励2万元。

3.对企业技术创新除享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外,另按研发费用实际抵扣的所得税额的10%予以奖励,最多不超过30万元。

4、对新创建的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经国家、省新认定的分别奖励20万元、8万元。

5.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继续执行委发〔〕10号文件的优惠政策。

6.对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且认定为国家、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项目)或试点企业(项目),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对于第一年使用云计算中心软件服务的工业企业,使用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奖励使用企业1000元。

六、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1.凡当年获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部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新列入省级以上低碳经济试点企业、试点园区的,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循环经济(含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年投入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以上经县级审核验收的项目,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2.对纺织、化工行业和年耗标准煤3000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当年采取工艺、技术、设备改造和强化管理等节能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且年节能达500吨标准煤、1000吨标准煤、2000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分别奖励4万元、8万元、10万元。对印染、轻工等高耗水行业年节水量达10万吨、20万吨、50万吨以上的企业,分别奖励3万元、4万元、5万元。

3.对当年完成能源审计并通过审核的企业奖励5万元。

七、鼓励融资和平台建设

1.县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引导基金1000万元,用于对初创型、成长型、科技型小企业专项扶持(具体细则另行制订)。

2.继续实行上市企业扶持政策,相关扶持政策与企业发展目标、上市目标挂钩。

3.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以一年期计算,中长期贷款按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20%奖励担保企业,短期贷款按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10%奖励担保企业。

4.对牵头组建中小企业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政策服务平台的单位,每家给予50万元补助费用。

5.创办工业设计园,对新引进的工业设计企业三年免交房租,连续三年形成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

6.对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省级产业研究院,经审核认定后,每家给予100万元补助费用。

八、鼓励企业管理创新

1.鼓励重点企业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对新引进的职业经理人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实行全额奖励。

2.对管理流程被列入部级、省级重点信息化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获得部级、省级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3.凡获得国家质量奖、部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励10万元;获省质量奖、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励5万元。

4.对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对全县重点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高管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

九、鼓励企业开拓市场

1.对企业参加政府组织或安排的各类展会,摊位费按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对船舶配套企业获得国外船级社资质认证的给予认证费用5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3.对省级以上品牌企业在市外新设立品牌专卖店且开票销售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每家奖励5万元。

十、其他鼓励政策

1.对新进定报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5万元,各镇完成年度新进定报企业任务数奖励5万元,每超额完成1家再奖励2万元。

2.对全县行业(商会)实行专项考评,年终评选6家运作规范、企业反映良好的协会(商会),分别给予6、5、4万元的奖励。

十一、组织领导和实施时间

1.政策考核兑现工作由县新型工业化领导组办公室扎口牵头,县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参加并负责提供相关数据。企业对照条件,符合条件的自行申报,并经所在镇签署意见后报县发改委,相关部门联合核实,形成兑现方案,对外公示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对弄虚作假套取优惠政策的,一律取消奖励资格,并由县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对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工业成长型企业实施滚动培育,经县政府审定授予铜牌。继续实施“三比二争”竞赛考核活动。对列入“131计划”且实施“一企一策”的企业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将绩效目标与会议纪要政策兑现挂钩,企业可按照本政策意见申请奖励,结果计入台帐。不享受“一企一策”时,可享受本意见的单项奖励政策,奖励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单个企业奖励以对地方财力贡献额为最高限额。“三比二争”奖励作为竞赛性奖励,单独计奖。

3.企业当年发生县级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信用不良记录取消政策享受资格。凡年开票销售达5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另行确定企业目录)未完成研发机构建设和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专利申请数少于8件的,按奖励政策的60%兑现奖励。

新型工业化篇6

回顾20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在曲折和前进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产量逐年增加,1996年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钢产量达1.28亿吨,比1990年翻了将近一番。进入21世纪,钢铁工业增速加快,2003年钢产量达到2.22亿吨,成为世界上钢年产量第一个超2亿吨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大,我国钢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钢厂的数量由1990年的16家增加到2003年的53家,总的趋势是地理分布改善,集中度提高。

对我国钢铁工业在20世纪的表现称之为“崛起”是适当的。在崛起过程中,我国工业界在以下问题上达到了共识。

1、我国实现工业化需要强大钢铁工业的支撑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走上快车道,2000年实现了人均GDP800美元的目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仅需要钢铁工业强力的支撑,而且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均高于钢材消费量的增长率。2002年的钢材消费量为1980年的7倍,而对第二产业来说,2002年比1980年增长10.5倍,建筑业的同比增加值为7.2倍。2002年钢材消费量为1981年的7.8倍,固定资产投资则为1981年的13.4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高于钢材消费量的增长,表明经济发展为钢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表明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健康的。

2、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钢铁强国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将持续到2020年前后,也就是说,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

先期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表明,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钢产量开始增长并会出现高峰期,保持若干年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时,钢产量水平开始下降,逐渐进入稳定期。

目前,我国钢产量已进入高峰期,预计将维持到2020年前后。要想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实现,钢产量必须有一个最低值,低于最低值将妨碍工业化的实现。21世纪支撑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最低钢产量的估算值。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不仅限于规模与数量。工业化过程中除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外,制造业将获得大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制造业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将有大幅度提升,对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我国钢铁工业要生存,就必须大幅度提高钢铁产品和钢铁制造工艺技术水平,这将大大拓展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钢铁工业的发展空间比任何先期工业化国家都大。我国钢铁工业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力量,如能抓住空间的机遇,我国构建世界一流的钢铁工业是完全可能的。

3、能源、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另一方面,资源、能源和环境又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钢铁工业所需的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锰矿、铬矿等。我国铁矿石资源含铁品位低,按铁金属储量计算,在全球排第9位。我国铁矿石经济可采储量为115亿吨。按自产铁矿量供应年产钢1亿吨计算,现有可采储量保障年限为30―33年,远低于世界铁矿石可采年限的150年。

除铁矿石的50%以上要进口外,所需锰矿的50%以上及近100%的铬矿要依赖进口。

依赖进口矿石支撑强大的钢铁工业,国际上已有先例,在资源全球化的今天是可行的。然而,国际铁矿石的获得也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全球铁矿石年产量大致在10亿吨左右,我国钢产量的迅速增长打破了过去20年的供需平衡。进入21世纪,我国钢年产量以3000―4000万吨/年的速度增加,年需增加铁矿使用量5000―7000万吨。即使国外大矿山具有丰富的资源,要增加如此大的产矿能力也殊非易事。

随着矿山生产能力的增加,运输能力包括陆运、海运和装卸能力都要相应增加。由于我国进口铁矿石大量增加,导致2003年以来铁矿石和海运价格大幅攀升。铁矿石的制约因素是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储量不足,能源组成以煤为主。钢铁工业所需的主要能源是煤。在我国煤资源中,炼焦煤储量比例低。近年来我国焦炭出口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一焦炭出口国,使我国钢铁工业用煤日趋紧张。2003年起,我国许多钢厂焦炭质量下降,有的钢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炼焦用煤。预计到2020年我国炼焦用煤的缺口约为2000―4000万吨/年。

我国属于贫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04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年平均降水量只及世界平均值的77.07%,亚洲平均值的87.57%。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南方多,北方少。华北、东北的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1.62%,而该地区的钢产量却占全国的41.5%。

我国生态环境压力相当沉重。钢铁工业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是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排放污染所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工业重生产轻环保,实行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办法,致使环境治理欠账严重。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有所提高,出现了一些清洁工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工业仍是排放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

城市化发展进程对钢铁企业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今后将出现钢铁企业由于环境压力而不得不缩小规模、搬迁甚至关停的局面。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我国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以上共识是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总体达到共识的情况下,仍存在个别观点上的分歧。尽管有关我国实现工业化有1亿吨钢就够了的议论已经听不到了,但对制约我国工业化影响因素的认识仍有差别。如有的观点认为,我国要生产3至4亿吨钢。此外,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也有很大差距,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

总之,我国必须建立强大的钢铁工业来支撑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历史提供了我国构建第一流钢铁工业的机遇,问题在于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1、钢铁企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多层次并存

虽然我国钢的生产量已超过2亿吨,但对企业来说,无论规模或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均呈现多层次并存的现状。

2003年我国产钢22011.53万吨,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18768.3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5.27%;大中型企业以外的钢产量为3243.14万吨,占14.73%。对重点大中型企业而言,其规模也是多层次并存,具体情况。500万吨产能以上的重点大中型炼铁高炉占全国高炉总数的比例不到20%。

此外,在技术装备水平上也是多层次并存。既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也有上世纪60年代的装备,甚至早应淘汰的装备。以炼铁高炉为例,我国重点企业高炉结构的具体状况。

2003年,运行的炼钢转炉公称容量大于100吨的只有8家企业,200吨以上的有2家,50吨以下的转炉则大量存在。2003年运行中的电炉中,单炉公称容量大于100吨的只有4家企业。由此可见,轧钢技术装备多层次并存的现象尤为突出。

一方面,我国在运行的轧机中有年产400―500万吨的热连轧机和技术装备先进的薄板坯连轧生产线(其总生产能力已在世界领先)。而另一方面,我国轧机总数已超过1万台,每台轧机的平均年产量尚不足2万吨。这种多层次结构完全不能适应建设钢铁强国的需要。

2、产品、工艺结构、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长期以来,我国长材比例大,高附加值板材不足。长材自给有余,板材依靠进口。近几年的钢铁投资热,导致结构矛盾更加突出。长材供求平衡,略有盈余。板材需求远低于供给,且呈逐年扩大之势。

产品结构的不适应反映出工艺结构的不适应。生产高附加值板材的技术装备增长慢,而技术含量低的长材装备增长快。这一不适应早已列入结构调整的内容,而钢铁投资热从某种程度来说加剧了这一矛盾。产品结构的不适应还充分表现在进口钢材数量及结构的变化上。

由于产品结构不适应,除彩板与油井管外,2003年高附加值钢材的自给率比2002年进一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有了很大改善,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钢铁工业集中在东北、华北,发展为除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钢铁工业。但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建厂思想的资源导向型及地区经济本位主义的影响,出现了钢铁生产能力分配与地区经济需求不协调的现象。

华东地区经济增长快,钢产量随之也加速增长,但地区外钢材流入量仍不断增加。华北地区钢产量增长过快,地区需求虽有增长,但仍是钢材大量流出的地区。东北则长期是钢材流出地区。

地区钢材产需的不平衡,增大了运输成本。华北与东北地区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过多的钢铁生产能力集中在缺水地区,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质量水平低、环境负荷重

2003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0.767标煤/吨,比1995年的1.156标煤/吨下降了0.389标煤/吨,下降幅度为33.65%,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约0.1标煤/吨的差距。我国只有一小部分钢厂的综合能耗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多的钢厂综合能耗还在0.9―1.0标煤/吨。其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属于相同状况。

我国钢铁企业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改革使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0吨/人・年提高到100吨/人・年,先进企业超过了500吨/人・年。而与此同时,国际钢铁工业的重组与调整,已使相当多的钢铁联合企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00吨/人・年。

我国目前大致有40%左右的钢材尚未按国际标准生产。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的品种有的不能生产,有的产量太少,要依赖进口。在已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中,质量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制造业高端产品的要求。

我国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若干清洁工厂,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看,钢铁工业仍然是我国污染环境的大户。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工业的现况与实现构建钢铁强国的目标差距仍很大,从整体上讲,我国钢铁工业仍属于粗放型。

三、我国钢铁工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沿着先期工业化国家的老路来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是行不通的。钢铁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统一“以最低的钢铁年产量支撑我国GDP2020年翻两番”的认识

先期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均钢产量至少300kg/人・年。如照搬传统工业化国家的办法,我国钢产量将达到4亿吨/年以上。显然,这种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需求是地球环境无法支撑和承受的,唯一的出路是用尽可能低的钢年产量水平来支撑我国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

20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钢的性能大幅度改善,各产业部门物耗与能耗大幅降低,为我国21世纪以比先期工业化国家低得多的资源与能耗和尽可能低的钢产量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人均钢160―180kg/年来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2、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钢铁制造工艺流程是钢铁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流程的合理化与优化决定钢铁工业的效率、产品水平和效益。只有对工艺流程不断优化,才能做到能耗和物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质量好、效率高。20世纪后半期,工艺流程的创新与优化,促使钢铁工业空前大发展。21世纪新一代钢铁制造工艺流程要做到:不断提高钢的质量水平,增加新品种,提高钢的使用效能,以达到用较低的单位GDP钢产量支撑我国实现工业化;用较低的能源、资源消耗生产出我国工业化所必需的最低钢产量,就必须使我国的钢铁制造流程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钢铁工业的环境负荷不因产量增加而加大,努力实现钢厂排放无害化,排放物的再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排放量,并向构建生态链方向发展。

构建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要依靠技术创新。21世纪前20年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在2000年的基础上,钢铁工业总体再节能15%―20%,节水70%;在2000年的基础上,钢的利用率再提高10%―20%;实现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实现排放无害化;大型钢铁企业和大部分中型钢铁企业达到钢铁制造绿色化,为钢铁工业向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与集成是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本质上讲,就是从我国具体条件出发,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使其产生资源更节约且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力。

新一代钢铁工艺制造流程不是脱离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另起炉灶,而是在已有先进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和更为先进的界面技术,通过工序与装备的优化组合、集成,使新构筑的工艺流程实现新的功能。

“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与集成”中的“开放”指的是既要引进消化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同时又要开展自主研究开发,将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

必须强调的是,集成与优化是关键因素。世界上一切科学技术成就,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先进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是创新的主要内容,而且是21世纪前20年我国走向钢铁强国的主要内容。

新型工业化篇7

 

关键词: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 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新型工业化篇8

2、通过建立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创业的平台。自1992年起,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高新技术化工作的薄弱环节,科技部加大了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依托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组建了11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转化工程化成果10500项。二是先后支持建立了84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为6万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使这些企业增加了300多亿元的销售额,为社会提供了2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成为产业化支持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三是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规范透明的原则,四年来,从16200个申请项目中,择优支持了3700多家企业的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产业化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8亿元,吸收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资金27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吸引了境内外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据统计,截止2001年,风险投资额已达119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促进了技术与资本的结合。

3、通过营造局部优化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市场体制还不十分完善,特别需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起来,形成局部优化的环境,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从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组建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来,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为所在城市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3个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过去十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0%,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2001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近12000亿元,就业人员294万人,创造税收640亿元,分别是1991年的137倍、21倍和164倍。高新区实现的工业增加值,1998年至2001年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5.2%,是全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长速度的3倍。高新区内产业上亿元的企业已从1991年的7家,发展到2001年的1539家,其中上10亿元的企业有189家,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2002年,在全球高技术产业出现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28%以上的增长率。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基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正如同志的精辟论断所指出的:“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4、通过制定产业化政策,形成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科技部先后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暂行规定》、《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产权激励,知识产权参与分配、鼓励科技人员创业、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发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政策措施的形成。

在上述体系和环境的支持下,一批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快速、畅通地实现了产业化,如程控交换机、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远大溴化锂直燃空调、地奥心血康等新技术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赵玉海:今后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结合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今后我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1、进一步加强科研计划和产业化工作的结合。按照中央的指示,科技部集中财力在“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科技专项涉及集成电路、软件、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材料、农业等重要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后,将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将进一步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一方面要瞄准科技前沿,进一步凝练目标,突出重点,力争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引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专项的研究开发工作,及时推进科技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努力形成新兴产业。

2、继续在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方面狠下功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针对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抓紧研究出台可操作的办法,重点解决激励机制问题、科技风险投资和担保问题以及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问题。二是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重点发展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专业孵化器。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科研机构创业园、民技术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专门孵化器的发展。三是继续管好、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基金的“种子”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

3、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科技部作为政府科技职能部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国务院赋予科技部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十多年的经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继续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及时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以迅速实现产业化。

问:为加速推进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科技部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举措有哪些?

赵玉海: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年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高新区将通过“二次创业”,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因为技术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支撑。目前,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总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努力缩小差距。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包括管理、服务在内的软环境。经过过去十年发展,相对于软环境,高新区在硬环境上已有很大的改观,但从发展的实际看,软环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未来“二次创业”别强调的。三是进一步加强开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应该说过去的十年,高新区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发展的,通过开放,促进高新区的发展。未来我们要加大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包括更多的产品走出去,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兴办加工企业,近距离地跟市场接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这也是兴办高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把高新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五是全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进而实现国家高新区的更大发展。

具体措施:

1、针对个别国家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出现的新问题,要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加强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对高新区的支持和指导。

2、引导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我们通过建立对接平台,运用863引导资金和在现有的孵化器的基础上组建863成果转化中心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鼓励863技术成果进入高新区实现产业化。

3、完成部级高新区评价目标体系的调整并且要投入使用,引导部级高新区进一步重视增长质量,提高创新能力。

4、针对国家高新区在发展空间和土地开发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会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完成国家高新区土地开发管理软课题研究;另一个是召开国家高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研讨会,交流关于征用土地和农民开发性安置的经验。

5、我们提出来要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高新区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级,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和扩大产业链,强化高新区产业的集聚效应。今年内,要求各高新区结合“二次创业”总体规划的制定,提出产业发展规划。

6、推动高新区立法工作。目前已有20个省级的立法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覆盖了27个国家高新区。今年还将推动高新区的省级立法工作,为全国立法营造更好的基础。

7、建立高新区发展过程的相关问题的动态反馈机制,我们准备利用“网迅通”技术建立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来实时互动,实现交流、培训和信息反馈的动态化、实时化。另外,还要建立高新区主任无记名问卷调查制度,及时掌握高新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对科技部,特别是对火炬中心的需求和意见。

8、我们准备近期召集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召开一个座谈会,重点研究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一“二次创业”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出台《关于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指导意见》。

问:在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中,如何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赵玉海: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的来源主要有: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包括风险投资)和政府引导资金等方式,尽管银行资金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各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践证明,银行资金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是有局限性的。银行资金本身性质决定了它不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因此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大力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因为风险投资所追求的是对未来的高回报。但对银行而言,企业经营得再好,得到的回报是固定的,何况企业如果经营得不好,那么银行可能就会损失。对风险投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投资了十个项目,可能有五六个都失败了,但它只要有一二个项目做得非常好,就可以把失败的这部分资金补偿回来,这实际上就是风险投资和银行资金性质的不同。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更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银行的资金固然很重要,但在向银行融资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加大推动发展风险投资的力度,这应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

现在融资状况是,政府不可能直接给企业大量的投入,银行的作用又是有限的,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要有钱,因此,只剩下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民间资金。民间资金运行管理过程当中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通过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以说是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推动产业化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另外,“创业板”的出台对风险投资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虽然风险投资投的企业极少数能在“创业板”上市,但是,它起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只有有了这种引导,风险投资家才敢于进入到这个领域中去冒这个风险。因为它是寻求高回报的机制。所以,我觉得这种机制的建立,对于风险投资至关重要,我也希望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动作,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这实际上也是有前提的,一个是要有好项目,而且本身企业也要好,另一个是要有相应担保的条件,因为用银行资金来解决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担保的建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担保机制建立既是非常关键的,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为担保公司既要能承担风险,同时又要寻求比较稳妥的办法。也就是说,一方面,如果担保公司不敢承担风险的话,或者说他所提出的要求比银行还苛刻,就起不到担保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要防范风险,因为担保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又不大,如果你没有一套有效的风险担保机制建立的话,一旦企业发展失败,担保机构将蒙受重大损失。因此,担保机制建立关键所在,是要建立有利于科技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机制,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者。新晨

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刚刚筹建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考虑着将创新基金投入担保体系。后来经过反复的研讨,发现只有有了高素质人才,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才能将创新基金投入担保体系,这三者缺一不可。1998年我们就想做此事,只是觉得当时条件不太具备。现在,我们主要是为担保机构担保的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在担保完了以后,企业拿到的实际上还是贷款,企业不仅要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还要支付担保机构的手续费。通过贷款贴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

火炬大事记(1991年)

4月26-29日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总理接见了部分代表,宋健主任、李绪鄂副主任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人民政府主管高新区工作的负责人,主管火炬计划的科委负责人,各开发区负责人,国务院各有关厅、局、办和有关部委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4月28日国家科委下发《关于下达1991年部级火炬、星火、推广项目计划的通知》。

5月23日国家科委印发《关于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5月27日国家科委批复《关于建立苏锡常火炬带的复函》,同意建立苏锡常火炬带。

5月29日国家科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发展高技术产业工作领导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家科委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李绪鄂,副组长朱丽兰、惠永正、陈祖涛。成员由火炬办(火炬中心)、综合计划司、政策法规司、体改司、条财司、高技术司、工业司、生物中心的主导领导担任。同时决定国家科委火炬办与火炬中心合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全部工作,并对高新区进行归口管理和具体指导。合并后的火炬办(火炬中心)主任为刘凤翘。

6月3日宋健主任召集委属部分公司(所)负责人座谈,研究把工作重点转到高新区,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做贡献等有关问题。

6月14日国家科委党组给21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省(区市)的党政领导发出了《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意见》的电报

6月17-22日国家科委火炬办(火炬中心)、市场中心在深圳举办全国火炬高技术及产品展交会。

6月27日国家科委第八次党组会议原则批准《关于建立“中国技术院”的初步可行性报告》。会议决定:该院建立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开发院”,院址在深圳,由国家科委、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三家合办,挂靠国家科委。出席会议的有宋健主任,李绪鄂、朱丽兰、周平副主任。

6月29日国家科委下发《关于部级火炬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7月5日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举行创办中国科技开发院签字仪式,李绪鄂副主任、卢钟鹤副省长、朱悦宁副市长等领导到会,港澳及内地各省代表300多人参加签字仪式。

7月23日宋健主任主持召开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会议审议了国家科委与国家体改委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送审稿)》。李绪鄂、朱丽兰、周平、惠永正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上一篇:新式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辐射防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