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电子化范文

时间:2023-10-24 09:07:09

信息电子化

信息电子化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2]《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导论》齐从谦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信息电子化篇2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信息电子化篇3

从材料源头抓起

信息产业部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的思路是,从源头抓起,立法先行;以立法带动标准制定,建立标准体系,打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基础;通过立法确定“中国特色RoHS道路”,明确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基本思路、模式;通过建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的重大问题;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纳入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工作中。

在本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半数以上为整机企业,“以整机企业为龙头,带动元器件、材料企业共同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做法,是政府大力倡导的,它可以起到沿着产业链传递“绿色”信号,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百强企业也将成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排头兵。

信息产业部强调电子百强企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按照《管理办法》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产品重新设计或设计改进;材料需求与替代物的分析、试验;将限制有害物质方面的要求发给配套供应商;供应商对此进行承诺与认证保证;企业使用检测手段,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建设一条绿色的供应链;新产品的生产与可靠性鉴定;最后,企业应该建立物料数据库与自我声明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内部管理体系。

2007年确定两大工作重点

在标准制定上,信息产业部将坚持“积极跟踪、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推动国家标准制定,加快配套行业标准的制定”的基本方针。目前,9个行业标准中的3个已经出台,5个无铅焊料标准将于2007年一季度后陆续出台,《环保使用期限通则》将于2007年3月1日前出台。

据了解,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还不够强,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中有外商企业74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仅有13家。但是国内企业也正在逐渐行动起来。

曾在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第一期“绿色电子产品指南”中排名倒数第一的联想集团,在第三期“绿色电子产品指南”中,其综合评分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最“绿色”的消费电子企业;针对欧盟两条指令,海尔加强网络家电技术、废旧家电回收的研究,目前建立起国内第一家废旧家电回收示范基地;从2005年开始,康佳对生产线进行了无铅化改造,创维也与多家供应商签订“绿色供应链协定”,推行零铅工程。

全球前14位绿色电子产品排名,联想位列其中

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部门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规定》,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工作,预计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目录的研究。

目录制定将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二者缺一不可的原则;二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三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批目录计划确定后,将成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咨询专家委员会,并建设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综合信息平台。

信息电子化篇4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情况来看无疑是美好的,但我们也面临诸如数字鸿沟、安全保密、观念转变、数据来源、收费方式等等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有助于中国开展电子政务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府。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宽带接入技术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各国企业开始以“E企业”的姿态登上市场竞争的舞台, 老百姓也开始以“E公民”的角色投入崭新的“E家庭”生活。 在这种“E环境”中,政府每周五日、每日八小时的传统工作模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种以公众服务为中心,以更小、更快、更现代、更经济、更高效为特征的e-government(电子政务)便成为取而代之的新型管理与工作模式。

中国的进展是喜是忧

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被排在了第一位(其余四个领域分别为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构建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务而争分夺秒。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脑市场,电话、无线通讯市场在国际上也居于前三位。可以说,现代科技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使我们具备了进一步追赶发达国家的一定的条件。但是,新科技革命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因特网上只有不足千分之一的信息是中文信息,这与汉字在世界上拥有最多使用者的情况是极不相称的。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以及3000多个信息数据库,但其中大部分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大部分数据库也都还是死库,没有在市场流动中发挥出应有的增值作用。这种尴尬局面导致国家的信息市场长期处于混沌状态,垃圾信息、失真信息随处可见,政府部门的职能无法得以正常行使,企业与个人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各项信息与服务,从而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部门不仅要保证硬件设备的更新与改造,还要在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以及信息加工后的增值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办公的灵活、高效、快捷。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中,我国政府最终下定决心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务。1999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把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信息化作为工作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更加坚定了我国推行电子政务的决心,从而促使我国政府终于向电子政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99年1月22日, 由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办、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在北京举行,从而拉开了1999“政府上网年”的序幕。在政府上网工程先期上网的单位包括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经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贸促会、林业局等,该工程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响应,中国电信总局还针对实施该工程的政府部门出台了“三免”的优惠政策,即在规定期限内“减免中央及省市级政府部门网络通信费、组织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免费制作政府机构部分主页信息、组织ISP/ICP免费对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上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都把政府上网当作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迄今为止,“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单位已增至60多家,以gov.cn为域名的政府网站从最初的145个已经发展到目前的2972个,其中部委级站点占10%, 省级站点占26%,市级站点占30%,县以及县级以下的虚拟主机形式站点占34%,从而掀起了政府信息化、电子化的高潮。

实施中的“政府上网工程”

按照中国电信总局的总体设想,我国将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现迈入网络社会的三部曲:第一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程序,构建电子政府;第三步,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等,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从而全面迈入网络社会。

目前,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任务主要仍集中在第一步,即组织力量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正式网站,探索出政府网站的规划、应用开发、设计制作、运营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和推广一批典型的政府网站和应用开发项目,提出政府网站技术规范和专业化建设运营的建议等等。根据中国电信总局对我国72家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查,目前已有100 多个各级政府部门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其中外经贸部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到1998年10月,外经贸部在国家互联网上建立了4个站点——外经贸部主站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站点和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站点,这是所有部委中建立站点数量最多并且访问次数十分可观的站点。其中外经贸部主站点的日访问量达到60万人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站点使外经贸部为秋季广交会成功联系了700多家境外企业参会,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站点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中汇集了全国各类商品20,000多种, 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站点则建立了具有3500项可转让技术的大型数据库。可以说,这四个站点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推行电子政务。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我国政府所取得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在现代网络社会,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公众越来越渴望通过信息化的政府获取快捷、方便、自主的服务。可以说,信息社会的管理便意味着服务。政府只有适时地调整自身的职能、尽快向新型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呼唤、满足公众的需求。电子政务的实施正是要以此为目标,将一个廉洁、高效、高水平服务、高水平决策的全新政府形象展现在广大公众面前。

据悉,我国广州天河区为了树立“企业型政府”的全新形象,将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电子政务计划。届时,广大公众只要轻击鼠标, 就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整个天河区政府的最新动态以及政府的各项公文、决定、法令等等,更令当地老百姓高兴的是,今后交纳煤气费、泊车费、垃圾清理费、物业管理费等多项费用,只需在互联网上敲敲点点就可以办到;今后若是想做点小本生意,也不必再为往返于工商、环保、公安、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加盖公章而犯愁了。天河区的沙河镇是该区内自然村最多、分布较广的一个镇,该镇率先使用了触摸屏查询系统,从此村委会告别了手工记账,实行财务管理电算化,从而让村民们看到了一本“放心账”。此外,各村在人多地段还设立了电脑触摸屏,使村民们可以直接进入乡、镇甚至区政府的相关站点查询信息,从而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杜绝了人情账、变通账以及各种不合理开支。

中国自1992年正式开通互联网以来,在信息网络的建设、运作和维护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1994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教育科研网和邮电部公众信息网,上网人数从1997年底的61万人发展到1998年6月底的107万人;到1998年10 月初, 已注册带有gov 域名的网址达1200多个,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在被定为“政府上网年”的1999年,由中国邮电电信总局推出的“政府上网工程”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正式启动,该项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29个部、委、行、署和国务院直属机构以及上述单位的省级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市政府。目前“政府上网工程”初见成效,部分站点的运营已进入良性循环,而且根据有关单位的要求和社会需求,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人员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构建网上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在信息技术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乌家培教授认为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政府、企业、家庭是经济行为的三个主体,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的信息化开始。政府信息化是先导,企业信息化是基础,家庭信息化是方向;第二,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因此,政府应当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先行一步。不仅政府内部需要信息交流,社会公众也需要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因此,政府上网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政府上网缓解了我国长期以来在信息建设领域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不仅丰富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而且相对均衡了政府在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的投资比例。此外,政府上网对我国政府扩大政策宣传、增加执政透明度、促进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有利于行政流程的简单化和科学化,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互联网上形象的树立。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朝着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府目标稳步前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市场价值;大量信息数据库在市场流动中萌发出生机和活力,进而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值的功用;众多信息产业界的中坚力量也通过网络获取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组织,进而营造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我国启动电子政务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究其原因,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毕竟才刚刚开始,我国在信息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而阻碍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成熟、完善的电子政府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它还需要靠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完成全部转变,这其中的规则是不同于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的,两者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方式等皆大不相同。另外,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有时候发展的速度也许比发展的准确度更会对企业有利;而对于电子政务而言,政府却不能不对发展的速度慎之又慎。政府肩负着为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最广大公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使命,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要发展所谓“全民互联”技术,以满足形形色色的用户需求。政府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加倍小心地带领庞大的公众队伍同步前进;政府每投入一笔资金,都必须加倍地对其开销负起责任。这些因素决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推进电子政务战略的速度都是比较慢的,尤其是与其它任何新兴科技领域相比,电子政务的发展简直宛如蜗牛速度缓慢前行。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具体国情,这必然会使我国政府把推行电子政务的步子放得较慢一些。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本国的具体国情,将国外推行电子政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与之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电子政务道路。

推行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应该冷静严肃地面对电子政务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一方面要找出这些困难出现的根源以便未雨绸缪,另一方面要制定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可行性方案,以确保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行。

1、数字鸿沟问题

信息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先进的信息及通讯技术,使世界各国都获得了进入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历史契机。对于那些已成功发掘和利用自身潜力的国家而言,信息时代会使他们的经济增长态势急剧膨胀、公众福利大幅改善、民主政体更加完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时代会使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实现至关重要的发展目标。但是,信息时代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不容低估的难题——数字鸿沟问题。人类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将眼前这道数字鸿沟填成一条布满“数字机遇”的大道,所有美好的前景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数字鸿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在美国,有60%以上的网络用户是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家庭;在英国, 高收入家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是50%,而那些低收入家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只有3%,经济条件制约着他们成为E公民;另外一部分人则因对因特网不甚了解而对此不屑一顾,认为网络信息冗长乏味,是与其实际生活毫不相干的虚无之物;还有一些人甚至由于各种原因而始终对因特网保持着敌意。在中国,数字鸿沟问题显得更为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区之间的软硬条件差异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利用现代科技的家庭都是收入较高者,而相当多的人仍然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鲜事物。以甘肃定西某学校为例,该校的电脑、软件、教师、教员虽然样样齐备,但电脑依然被锁着不用,学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即使把一年几万块钱的全校预算都用在这上面,也依然不够电脑上网的费用。

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我国相继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大连为例,通过下岗职工再培训计划,许多下岗教师得到了接触电脑、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经过培训中心的培训,他们已经能够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在其它培训场所培养和教育更多的学员。四川省为了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系统的教育培训即将在那里全面展开,以使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信息时代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2、安全与保密问题

安全与保密问题是所有电子政府都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为全体公民配备各自的数字签名,并在电子公务的处理过程中对信息及机密实行最高标准的保护,电子政府不仅将会对网上传递服务的方式充满信心,而且还将给整个经济领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注入一支兴奋剂。但是,假如政府在安全和保密问题上出现闪失,那么它们就将失去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性,政府必须从不同方面做好防范措施。首先,在电子政务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设立电子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通过密码技术来确认本人的身份以及电子邮件是否来自本人或政府机关;第二,必须大力开发计算机防病毒技术和计算机安全技术,防止不法分子中途篡改数据等犯罪行为;第三,必须在法律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案,给予电子署名与手写签名、盖章相同的法律保障,制定出规范电子政务安全性的法规,例如“禁止非法入侵网络法”、“电子银行法”、“网络信息保护法”等等;第四,必须在政府各部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检测、运行安全、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人员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公共秩序安全等等;第五,必须不断完善密码技术,充分利用与电子政府相适应的电子安全技术,(包括用户身份的验证、网络的安全、主机的安全、内容的安全、系统的安全、通讯线路的安全等等),以便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进而保证电子政府的高效运作。

3、观念转变问题

构建电子政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程,而观念问题由于不涉及任何技术专业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似乎并无大碍。

长期以来,与文件打交道是我国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就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业务精干的公务人员,他们的好文笔、好书法始终是其工作业绩中不可缺少的闪光点。政府机关浩繁庞杂的各种文件、计划、报告、通知、统计、信函、电文、备忘录等等,从拟稿、上报修改、定稿、批复等环节无一不是通过大量公务员及层层领导的手工撰写而完成,再由打字员打印、校稿,最后签发、存档,一周工作五、六天,周末假日关门,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几十年如一日。但是,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建立一个迅速高效、节约方便、安全可靠、容量大功能强、24小时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快地实现政府职能的现代化转变,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我国政府必须抓紧时间为迈入无纸化办公的全新时代做好准备。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但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它的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在不少政府部门中这种传统政务方式使不少政府官员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程度不一的衙门作风,而这种作风与具有平民化本质的现代信息网络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幸好,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开始重视和接受电子政务,特别是年轻一代公务员,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天生的敏感和热情,这是我们构建电子政府的一个有利条件。

4、网站建设的长期性问题

信息电子化篇5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全面而清晰的显示出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和判断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或问题,提升整个供电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与电子技术

2.1电子信息硬件设备

电力系统是通过电子信息硬件设备定时查询和采集特定位置的状态参数或数据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和处理后根据返回结果调整相关参数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的。这些设备包括数据采集设备、调度控制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对诸如继电保护动作信号、开关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后的数据被传输到监控中心分析后监控中心下发调节和控制指令,调度控制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指令的要求更改电力系统相关运行参数,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具体的,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有远方终端装置、远动通道、调度中心远东通信接口装置等。

2.2电子信息系统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除了相关电子设备外还需要配套管理与控制软件的支持。根据管理与控制内容不同,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所应用的软件系统由能量管理系统和在线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能量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中产生的电能进行分配、调度与管理,并对相关的操作进行记录和运算。在线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则是控制或调整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分析和处理异常事故的原因、记录电网运行状态的主要软件。

3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3.1发电厂自动化

分布式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是发电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电子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控制中心、现场总线、相关电子设备等构成。其中控制中心中包含多组控制设备对电厂多个控制回路执行相对独立的控制;而保护与测控设备直接安装到现场开关柜中对相关信号进行读取或执行某些指令;通过控制总线,现场设备可以与控制中心进行实时通信。

3.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生产的电力需要按照使用需求输送到不同的地区供用户使用,该过程是由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的。该系统由上级调度中心、工作站、下级调度中心、变电站终端等电子设备构成。该系统可以对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这一方面降低了人工调度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网运行过程和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这些采集的信息被传输到调动中心,调度中心根据相关信息可以获得当前电网的运行状态、运行负荷、发电状态等,这些信息是电网调度效果的客观表征,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其分析出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进而对电能调度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化调度。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应用既可以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还能够不断降低电能的生产传输成本,提升整个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3.3变电站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用电子信息系统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相关功能进行优化或重组,使这些设备能够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测量和调整,从而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具体来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等三部分构成。过程层主要负责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数据交换,变电站运行中的电气量、状态量以及驱动和控制指令等集中在该层。间隔层主要负责数据信息的汇总、一次设备的保护、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等功能;站控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调控指令的传输、故障自动分析、变电站设备工作状态控制等功能。

信息电子化篇6

关键词: 信息化;电子;管理;档案;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系统当中的档案是一种全新的档案形式,在社会文化当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利用广播电视档案。因此,管理好此类档案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1]。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管理此类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对此,为了完善管理档案的方式,本文研究了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 对广播电视系统档案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以及现代化

在管理档案时,采用的传统方法为人工记录以及纸质文件保存,这样的方式不利于现代高效管理的要求。如果在记录档案、传递档案、交流档案以及存储档案的过程中,将计算机作为管理与检索的工具,有助于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另一方面,采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可以自动实现共享;当档案出现错误时,还能够及时修改,并保证整个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同一性。

1.2 有助于提高管理档案的质量

在管理档案时,采用手工整理的方法,难以实现管理标准的一致性;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员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卷水平以及对管理期限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的状况将会给案卷管理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应用电子信息的管理方式,将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员因素所造成的管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档案的质量。

2 广播电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方法分析

2.1 对工程信息进行管理的方法

工程信息是广播电视系统档案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重视管理工程信息档案。当建成系统发射台时,会累积下大量文件,在文件当中记载着建设工程时的经验以及成就等,因此此类文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及保存价值,要重视存档管理。具体方法如下:人工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同时保证收集好的资料具备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特征;收集好之后,将电视广播系统的特征作为依据,对工程资料进行规范的、科学的整理;随后将档案目录,包括主题、分类以及案卷目录编制到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当中,利用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2]。对档案原件进行相应的转化,使之成为二次信息;同时按照数据库当中的特定格式输入原始信息;根据人工指令将信息的索引以及目录等输入到数据库中,从而高效管理接收档案、检索档案、借阅档案以及归还档案等工作。

2.2 对音像档案进行管理的方法

存储音像档案的载体通常为磁性材料,但磁性材料容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如热源、光源等的影响,材料自身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在保存音像档案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及湿度。此外,新式播放设备也有可能无法读取一些老式的存储载体,这将会给严重干扰正常管理工作。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高管理质量,则应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储音像档案。在计算机当中,应建立起专门管理音像档案的数据库,以方便于大量存储音像数据;还应保证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安全防御机制,以免数据信息被外部人员窃取作非法用途;在数据库当中存储音像数据时,要做到格式统一,并将便于用户查询作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在管理系统当中设计出检索程序以及下载程序,以便使用户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片段资料以及镜头资料,进而使管理音像资料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要注意对音像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电视广播行业的特点,对收集音像档案、整理音像档案以及借阅音像档案的方法进行完善,并建立起使用电子管理系统的相关规章与制度;从而保证合理使用档案、科学规范管理档案,以免音像资源被浪费或无端流失。

2.3 检索以及借阅档案的方法分析

检索以及借阅档案是档案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便于检索与借阅,采用计算机当中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势在必行。可以根据文件外形特征以及文件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检索系统。在检索系统当中应包括文件的卷号、目录号、缩微号、全宗号以及分类号等,将以上文件信息连同保管的期限、附注以及密级等管理项目输入到计算机的既定卡片当中;随后采用计算机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成为能够存储于移动数据库的格式,从而方便于高效检索。总而言之,采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检索,能够实现多途径利用档案以及高效利用档案。在借阅档案方面,应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借阅工作,只允许借阅人员在计算机当中阅读所需的文件,而不允许将文件带走阅读,以便完善档案的保密工作。

3 完善广播电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策略

3.1 保证计算机设备处于可靠运行状态

在制作以及处理电子文件时,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性能将会对档案管理造成影响。对此,要保证硬件设备实现正常运行;并安排专人对管理软件进行监控,在设置管理系统的密码时,应确保专人操作。此外,还要将杀毒软件安装于计算机当中,并定期对计算机以及数据库进行杀毒,从而预防病毒入侵,避免数据信息泄露,对档案安全造成威胁。

3.2 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因为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方式对文件进行管理,需要将文件变为电子档案;而计算机当中的电子档案容易遭到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所以在管理档案时,应制定出科学的备份方案,以便在部分文件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启用备份,尽快恢复数据信息。在制定备份方案时,应根据电视广播系统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备份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在存储备份文件时,应按照保密类型文件保存的方式进行处理。

3.3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管理

因为电子档案存在着特殊性,当计算机的软件环境以及硬件设施出现故障时,则会危害到档案的完整性;再加上病毒入侵以及操作失误等问题的出现,将可能会给档案资料带来严重损失。而纸质档案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且真实性较强;对此,可以通过管理纸质档案来避免以上问题可能导致的危害。将纸质管理与电子管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为理想的档案管理手段。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对纸质文件以及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与管理时,多采用了两种方式。具体内容如下:同时对磁介质以及纸介质进行归档,且保证两套档案具有相同的内容;一旦电子档案出现异常,即可以采用纸质档案使其恢复正常。笔者建议,在管理好电子文件的同时,也应管理好纸质文件,从而保证档案可以得到永久的以及安全的使用。

4 结语

目前,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高速发展,这不仅为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数据安全隐患,因此要深入研究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方式,认真总结在实践当中所获得的管理经验,以便完善广播电视系统当中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克玲、刘文嵘,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5(24):340-341 .

信息电子化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产生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模式,将给人类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

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使企业内部运作电子化、信息化。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并构建信息化模型,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何谓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經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在网络和信息化社会中,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和立足之本。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它制约着其市场竞争力,决定着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创造与发挥。因此,现代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活动必须完全融合在一起。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驱动力,归纳因素如下:

市场变化因素

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

由于生产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促使供应商们形成供应链。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要求供应商提供集成度高的产品,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原因迫使供应商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供应链,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因素

信息技术不仅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运转更加协调。

利用电子商务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由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开发出的新产品具有较低价格和较低廉的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对供应商们来讲,他们觉得有必要比订货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电子商务也可以提高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当今社会,信息已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进行买卖,比如包含有产品历史信息的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更多企业把可获得的企业内部信息用于经营决策。

企业利用网络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比如,通过电子公告牌、主页和其他的商业信息系统。

政府政策法规的因素

按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要向诸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越来越多的报告,以披露相关信息,在这种压力下,企业为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迫切需要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的因素

提供信息和远距离通信服务的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会促使商家提供更多的和更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有效的服务。

从上述形成企业电子商务驱动力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前进动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不能用局部模块的信息化来代表。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革。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呈螺旋上升的方式,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首先,在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直观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其次,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最后,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化能够持续、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已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在战术策略上,借助外部中立的、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积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应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并积聚优势:

巩固现有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对现有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这样,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根据企业网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现实和潜在客户数据,确定为顾客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借助于网络数据库,还可以对目前销售产品的满意度和购买情况作分析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顾客的满意。

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成本日渐下降,但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一旦某个企业已实行了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竞争者就很难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

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目前,有很多大公司开始实行电子商务,其数据库产品服务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满足了顾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获得了市场上有关新产品方面的许多新信息。

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以美国的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为例,其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让公司根据零售店的销售情况来制订商品补充和采购计划,然后通过网络把采购计划立即送给供应商,同时供应商适时送货到指定零售店。在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沃尔玛正是凭借其与供应商稳定协调的关系,使其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顾客的工作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一个显著特征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的转变。由于电子商务的推行,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一种完全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

企业管理网络化

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前景广阔,但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一样,总会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电信市场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环境,电信市场的非开放性,导致网络资源管理混乱,服务收费过高,网络带宽受到限制。

网络法规出台迟。根据对电子商务应用前景的在线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在线购物,担心因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企业更是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担心商业机密的泄漏,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因此,急需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交易的安全。

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缓慢。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国在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商品配送困难。很多城市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业的配送企业,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或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加强。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与本企业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和“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信息电子化篇8

【关键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特点;现状;应用;改进措施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及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尤为突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现代化产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巨大作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领域。

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

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信息进行采集、储存、综合整理,最终实现对现代化电子信息的处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与多种科学技术相互协作与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主题,极大地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支撑之一,推进了我国产业转型的步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电子信息模拟系统转变为电子信息数字化系统,从而带动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实现高安全、高精确度、快速率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

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工程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数据处理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基础信息的录入、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为工程质量提供基础保障。2)工程设计人员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方案设计,运用精确的计算法则进行数据计算,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3)企业管理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网,将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实现数据共享,保障工程实施的进度。4)企业决策者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度,共建高质量工程。

四、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法

当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应该清楚知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4.1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创新尤为重要。在建设中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善于发现问题,采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电子信息技术向多元化方向推进。4.2提高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政府应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对其的政策支持,携手企业共建优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从而使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为我国产业自动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日子里,人们应该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不断探索与研究,寻找出更好的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关控制措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提高到最大程度。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

[2]赵明辉.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3]陈文灵.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4.

上一篇:新闻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防护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