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6 13:05:36

积分管理论文

积分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情绪管理;组织;激励理论;组织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047―04

情绪管理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商》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近20年来,注重对员工的情绪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和潮流,这是对人性认识的逐步深化产生的必然结果。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以霍桑实验为标志的“人际关系学派”,再到之后的权变理论等,管理学对人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理性经济人”到“社会人”、“复杂人”的过程。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无疑是基于“社会人”、“复杂人”认识的前提。管理者必须更加注重员工的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ISen研究表明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可导致较高的认知灵活性。正是基于此,对员工的情绪管理才成为愈发重要的课题;这是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现代管理中的组织及组织行为理论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如对组织中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分层次研究、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激励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等。从组织的视角出发,将这些相关理论运用到员工情绪管理这一新的课题当中,对于相关概念的界定,情绪管理的内容和方向的把握,无疑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基于组织的员工情绪层次划分及概念界定

组织行为理论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是有层次之分的。与之相对应,员工情绪也有层次之分。笔者认为,企业员工的情绪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情绪、组织情绪、企业情绪。

(一)个体情绪概念的界定

企业中的员工由于每个人的个性、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等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的状态既有静态性、长期性。按照心理学的划分,表现为一个时期员工的心境,又有动态性、暂时性,可以由于偶然事件引发,持续时间较短,表现为热情或激情。研究表明,情绪对决策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DamasioTM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发现,病人可以完成各种智力活动,但是已没有情绪体验,结果病人在决策制定时持续作出不利的选择。因此,作为管理者,应当关注员工个体不同的情绪变化规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希尔商学院教授斯蒂芬妮・维尔克在对员工的研究中发现,员工刚上班时的情绪比其他任何变量和因素都将对员工一天的工作绩效产生持久的影响。当然,个体层面的员工情绪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任务,员工本人对自身的情绪管理也负有重要的责任。也就是“情商”的问题。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应当努力消除影响工作的不良情绪,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员工个体情绪应界定为:受员工本人气质、个性、健康等内因及生活、工作环境等外因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或长久、或短暂的情感体验,并对个人的工作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组织情绪概念的界定

组织是有共同目标的两人及以上的群体。组织又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以规章制度维系的,而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维系的。员工个人出于归属的需要,都处于一定的正式、非正式组织之中。为保持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组织对其成员的情感和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因此,团队内的个体会有意和无意地感染、模仿、体验他人的情绪状态。当团队内的成员分享同一种情绪体验时,就达到了一种集体情绪状态。Kelly和Barsade提出了团队情绪的概念。Barsade认为个体的情绪状态会通过外显和内隐的分享过程达到一种情绪整合状态,最终形成团队情绪。根据团队情绪的概念,结合笔者自身对组织的理解,我们把组织情绪界定为:由于组织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组织成员之间彼此影响、融合,在个人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某种一致性的集体情绪状态。组织中负责人的引导和示范,对这种情绪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的性质、工作的特征及组织成员的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企业情绪概念的界定

在对大量企业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不同的企业的员工队伍整体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与企业的文化有关。在一个企业中工作越久的员工,其情感特征与企业就越一致。毋庸置疑,这是受企业历史发展和长期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如员工队伍是由一个个员工构成的,企业情绪也是组织情绪、个体情绪的集中表现。三者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企业情绪、组织情绪对个体情绪产生引导和规范作用,个体情绪也会影响组织情绪、企业情绪的走向。

与员工个体层面的情绪具有短暂性、差异性相比,组织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员工情绪则具有长期性和同质性。笔者认为,与员工情绪的层次相对应,在情绪管理的各级组织也有层次之差。如:基层管理者应当重点关注个体层面的员工情绪,中层管理者应当关注组织层面的员工情绪,而高层管理者则应当关注企业层面的员工情绪。如图1所示。

二、组织中的激励理论与员工情绪管理

员工的情绪管理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绪。这与组织中的激励密不可分。这些理论与员工的情绪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可以在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有关情绪的结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为同一维度的两端;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是不同的两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情绪都可以由强到弱。笔者更认同后者。按照这种思路,企业中有些管理办法只是消除了员工的消极情绪,而并没有强化积极情绪,而有些则使积极情绪得到了强化。

(一)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从满足需要入手,消除消极情绪,产生积极情绪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而后三个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人们一般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一般人们的五种需要不会处于同一水平,通常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主导需要。双因素理论则认为,对员工的管理有激励和保健两大因素,其中保健因素是消除员工不满意情绪的,而不能带来满意情绪,如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等。而激励因素是能够带来满意情绪的因素,如对员工进行表彰、晋升,等等。这一理论是基于人们满意与不满意的四个维度的划分。即认为满意――没有满意,不满意――没有不满意。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同的管理手段激励效果不同的本质。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保健因素往往满足的是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激励因素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这两个理论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启示。第一,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需要层次合理进行激励,保持他们积极的情绪。员工积极的情绪来源于需要的满足。企业中的员工由于家庭情况、文化层次、收入状况等的不同,也分别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例如在通常情况下,研发人员由于学历层次较高,需要层次也相对较高,他们更追求受尊重、自我实现,等等;而岗位操作工人则更注重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等。为了能够使不同群体的员工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管理者就必须认真研究每个员工的需要,区分他们的层次,采取合理的激励方法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第二,应当明确激励方式对员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影响。按照先前认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是不同的两个维度的观点,有些激励方法是只能够消除消极情绪,而无法带来积极情绪的。有些则可以带来积极情绪。笔者认为,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往往可以带来积极情绪,而保健因素往往消除消极情绪。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做好消除员工消极情绪的管理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努力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

(二)期望理论――合理设置目标,激发积极情绪

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M=V×E。即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值。也就是说,一项工作或目标的设定,是否对员工有较强的激励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对员工本人是否有价值;二是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当这两方面都具备,即目标对员工本人有较高的价值,且完成的可能性较大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最大。而其中任何一方面不具备,对员工的激励效果都不好。根据这一理论,为了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在员工管理中应当注意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既要使目标对员工有价值,员工又要具备完成的可能性。例如在设置“超产奖金“政策时,超产产量的设定应当是员工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并逐步提高,如果一下设置过高,员工无法实现,就失去了努力完成任务的积极情绪。同时,在奖励的金额、方式上保持适度、合理。过低则会被员工认为没有价值,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情绪去完成任务。

(三)公平理论、强化理论――保持、巩固积极情绪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在认为公平的环境中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公平与否是从比较之中得到的。即员工认为自己得到的和付出的与他人对比,如果比较恰当,则认为公平,如果认为自己得到的少,而付出的多,则认为不公平;这种比较还同时体现在员工自身上。当员工把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状况相比,付出和得到比较一致,则认为公平,否则也会认为不公平。这一理论启示管理者,一方面,要保持员工积极的情绪,就要尽最大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在员工分配、晋升等关键问题上,建立公平、透明的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由于所谓的公平”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觉。因此,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些人认为公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公平。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员工“公平心理”的正确引导,在员工遭遇挫折产生消极情绪时,多引导其做“内部归因”,从而保持其积极的情绪;强化理论则是依据动物的条件反射原理,认为人在出现组织所希望的行为时,应当以正激励手段予以强化,而产生组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时,以负激励手段加以强化。从这个理论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巩固员工的积极情绪,管理者就要不断地、及时地对员工好的工作表现进行表彰和奖励,而不能滞后奖励甚至忽视员工的积极表现。而对于产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负面行为时,在进行惩罚的同时,也要查找原因,努力变消极为积极。

三、相关理论在员工情绪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坚持匹配性与疏导的原则

按照关于组织的相关理论,笔者认为,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应坚持两条基本原则:即匹配性与疏导。这里的匹配性内涵比较广泛,它包含情绪管理内容、方法与员工的特征、企业环境之间的匹配,即进行员工情绪管理方法与员工个体的个性相匹配,与员工的学历层次相匹配,与组织的特征相匹配。例如:在对研发组织进行情绪管理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对岗位操作工人组织的就会大相径庭。此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也要相匹配。例如,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环境和相对稳定环境之下,对员工队伍情感倾向的引导也会有较大差别。疏导是指企业员工中总会存在负面、消极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内的规章制度往往要求员工表达企业要求的情绪和抑制企业不允许的情绪,对消极情绪的压抑、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之间的冲突,会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Lisa和Katherinet71对员工情绪问题对退缩行为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降低更容易导致员工缺席行为,消极情绪的增加更容易导致跳槽行为。另外,工作压力所导致的情绪问题还会产生反工作行为,它通过直接影响企业功能和财产,或者通过伤害其他员工来降低他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中,应当坚持疏导而不是打压。

(二)具体对策

1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

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员工和管理者重视“情绪管理”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积极的情绪是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个人身心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能使员工个人和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主动地调整、积极地疏导,保持个人情绪、组织情绪、企业情绪的统一性、积极性。要将情绪管理贯穿在员工管理的全过程。从招聘、选拔人才入手,积极把好“入口关”,选用具有良好情绪控制力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关注员工情绪动向,把握组织情绪动向,引导企业情绪方向,努力做到有偏差及时调整;在员工使用、培养的过程中,努力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保持员工队伍的积极情绪。

2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正面情绪

基于前文对激励理论与情绪管理关系进行的研究,不难发现,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保持员工正面情绪的有力保证。因此,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采取,瀹当的激励方式,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要针对不同员工群体的特点和需要,从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为保持良好的情绪提供保障;建立针对企业研发、管理、操作等不同群体的晋升机制,为他们设置恰当的发展目标,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努力形成对各员工群体的有效培训体制,积极提升员工队伍的技能和素养;完善公开、公平的分配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地对员工工作加以量化并进行合理的评价,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积极情绪在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

3 沟通减压,积极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一方面要面临日常工作中来自竞争、任务、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带来了新的利益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冲突。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员工产生烦躁、苦恼、消极甚至对抗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无疑对企业任务的完成、员工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适时地为员工减压,使他们寻找情绪释放的出口。为员工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生活情趣,最大限度地使员工在工作之余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畅通沟通渠道,建立规范化的、有序的员工与各级管理者的沟通渠道,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地得以反馈,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消解员工的不良情绪;在后勤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好保障工作。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就餐、工作甚至居住环境,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保持身心愉快。

4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将情绪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

积分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47-02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目标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关键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只有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发自心底喜爱、能终身受益的课程。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各大教育院校中广泛开展教学实践,许多高校、高职也开始逐渐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来。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在二十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率先提出,由于其积极的理念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便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内容: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其中,积极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商培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人类生命活力、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积极心理学倡导个体对待过去、对待现在和对待未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获得满足、满意;在对待现在方面,获得幸福、快乐;在对待未来方面,获得乐观、憧憬。积极人格特质是长期进行积极心理建设后所期待的成果,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发、强化,使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使个体在学习、工作、创造中将社会价值和生活经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并形成乐观、成熟、智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决定。积极心理学继承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修正了传统心理学的某些不足,将悲观的人性观转变为对人性中乐观一面的强调和重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惯性和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建设上,倡导研究、探索人类的美德,倡导恢复人性的积极面。同时,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面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的局限性,更加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以及对政治、教育、经济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情绪、人格、心理状态上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扫描

(一)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的有关领导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入认识和充分重视,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看做是其他专业课程的补充内容,没有把思想政治教学纳入高职院校全面教学总体目标和整体方案中,更谈不上引进、整合社会有利资源。高职院校领导的不重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态度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许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没有高度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材料和方案准备不充分,缺乏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法的创新和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平时学习敷衍、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学习结束后却对学习内容完全没有任何印象,学习效果底下。

(二)教学手段落后,形式方法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缺乏呼应,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孤身乏力地演绎着“单口相声”,学生低着头无奈地接受理论灌输,有些甚至在交头接耳、玩电子产品、看其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无关的教材,对教师声嘶力竭的课程讲授置若罔闻,真正将教师讲授内容全部听进去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学质量十分低下。个中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呆板,许多教师没有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怡然自得地在理论维度中对学生居高临下地阐释,将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理论的容器,导致教学气氛紧张、僵硬,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无法产生共鸣,无法在课题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冲击下,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产生先入为主的逆反、排斥性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思想政治理论是陈旧、落后的理论观念,已不适用于目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设。同时,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现状也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已不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部分现象和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进而全面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教师是实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的落后却严重制约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发展。首先,在教师专业水准管理和专业培训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高职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难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要求,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高职院校管理者不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致使教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和提高专业水准的机会,教师队伍管理停滞不前。同时,在教师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方面,高职院校领导缺乏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未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监督监管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管理的整体计划和方案之中,导致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教育人才管理无法可依,总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积极心理学对于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动机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个体的人格优势将渗透在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也是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格以及正确的自我决定、自我组织、自我定向和自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探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概念,并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将积极心理学培养主观幸福感、塑造健康人格的核心目标与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概念的实用价值。

(二)优化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共同体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发展动态和对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并充分掌握其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态度,对其学习能力和心理背景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从而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做出全面了解和判断。教师应当将积极人格理论等积极心理学概念、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保有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时,以培养学生正面态度为目标,使用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主义和适宜体验感染、影响学生,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还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中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获得知识的满足,并给予学生更多发展创造性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创新式理论学习中塑造自尊、自信的成熟型、健康型人格,使其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发展轨道,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以及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新媒体优化教学环境,增强课堂吸引力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工作中,学校和相关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平台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交流,并建立筛查、约谈等工作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例如,天津市自主研发了思政APP平台,定期将心理知识精准推送至每位学生手上,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也随时与任何一名学生直接对话、无间隙交流,做到了“手机拿在学生手中,教育进入学生心中”。

四、结束语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各大高职院校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将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人格特质和优秀思想道德境界的社会主义建设栋梁。

参考文献:

[1]刘振兴,潘书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108,110.

[2]门瑞雪.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4-6.

[3]杨继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82-183.

[4]宋艳平,彭小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4(35):58-62.

[5]匡敏,曲玲玲.管理心理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5(3):362-363.

[6]余琳,杨亚云,李卫国,黄为俊.高校《积极心理学》教学实验效果分析[J].职教论坛,2013(11):94-96.

积分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公共管理专业 激励―保健理论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 You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oday students' motivation is practical, motivation for this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ighly professional learning is not high. Based on the a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iting motivation - hygiene theory analysis, should be resolved in two ways students are not enthusiastic about the issue, one is to reduce the factors that students do not like, to achieve health benefits; two factors like the increase in students, and thus play the role of incentives.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tivation - hygiene theory; learning initiative

1 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国家、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源于长期的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反过来,公共管理知识也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可以说,公共管理兼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既要回答“应当是什么”,也要回答“是什么”。且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公共管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交叉性的广域知识,学生的学习要求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以适应复杂治理环境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学生之所以对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主观上感觉与未来工作不相关。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公共管理是为了以后当公务员做准备的,但是现今我国公务员的准入制度是只有通过全国或地方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才可进入,而公共管理专业的学习与公务员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认为公共管理的专业课与现实脱节。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且许多教材都是引用西方经典的理论作参考,因此教师讲课的主要内容是“应该怎样”的逻辑推理问题。而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社会,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所以难免有些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与我国的现实国情不符,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实证数据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某校公共管理专业大二3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研究,共120名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7份,有效问卷105份。此问卷主要是采用选择式的问题,问学生们喜欢公共管理专业的原因和不喜欢的原因,可以多项选择。

通过统计回收的问卷,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学生是否喜欢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各因素是不同的。有些因素固定的与喜欢公共管理学习相关,有些因素固定的与不喜欢公共管理学习相关,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学生对公共管理专业兴趣的因素

3 由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办法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公共管理学习的因素与不喜欢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因素是不同的。根据激励―保健理论,影响学生喜欢公共管理学习的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导致学生不喜欢公共管理学习的因素被称为“保障”因素。如果例如“枯燥乏味”、“与以后的工作无关”等因素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不喜欢此专业,并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这些因素处理得好,也只能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但是并不能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功效。要想提高学生对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仅仅降低不喜欢的因素并不能起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减少学生不喜欢的因素,达到保健效果;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喜欢的因素,进而起到激励的作用。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尽量贴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管理专业在西方的发展较为迅速,许多经典的理论都是由西方发现提出,然后传授到我国的。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授课内容,都会有很多关于西方理论的介绍,尤其是有些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联邦制、分权理论等,这会给学生一种与现实脱节的感受。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尽量多引用我国的事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单纯讲授公共管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还适当的多介绍下我国现今的公共管理“怎么样”的问题,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在讲课的时候尽量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即尽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以理论灌输为主,少有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事例的研讨。一方面学生缺乏主体性,容易导致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现象出现,没有真正理解理论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一节课45分钟全部由教师传授知识并不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以案例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案例的组、分析讨论、总结评论把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深入其中,通过具体直观的感受来分析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无聊感。例如组织一场关于限制房价政策的模拟听证会,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听证会的各项资料,分配好角色,体会“听证会”这一活动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的影响。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引入相关理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学习。

第四,引入实训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管理教学中存在着毕业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形成了理论与公共管理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即缺少实践能力。一方面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很担心无法适应社会,从而对专业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在公共管理的教学中引入实训课程,让学生实习实践,通过在政府、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实习,或者模拟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具体实践活动,把公共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易新涛.公共管理视野下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重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 赖志玲.双因素理论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积分管理论文篇4

下面,结合落实甘霖副局长的重要讲话,我就工商学会2011年的具体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以深化“五个四”理论研究为重点,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

理论研究是学会的基本职能,也是学会的立身之本。加强理论研究,是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学会职能作用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工商学会要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有效的举措,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

一是深化“五个四”理论研究。深入研究“五个四”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切实认识到,“五个四”理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工商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实践和运用,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的系统总结和科学提炼,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是深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研究“五个四”理论的科学内涵。切实认识到,“五个四”理论的核心是监管,目标是发展,宗旨是服务,手段是执法。基本要求是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五个四”理论的精神实质,切实认识到,“五个四”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行政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规律性认识,深刻论证了工商行政管理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部门。深入研究“五个四”理论的重要意义,切实认识到,“五个四”理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理论支撑,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效能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围绕“五个更加”开展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努力寻求“十二五”规划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契合点,深入开展专业理论研究。各级工商学会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动配合相关业务执法部门,深入开展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规则、基本职能的研究,为努力做到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地监管市场、更加有为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加努力地提高执法水平、更加严格地锻炼队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是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开展课题研究。各单位会员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围绕当地工商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研究确定年度课题项目,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形成地方特色和个性品牌。中国工商学会同样会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四是协调推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分论”丛书编写工作。2010年底,总局党组研究决定编写“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分论”丛书,并确定了《分论丛书卷目设置》和《分论丛书章节提纲》。这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对于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突出行业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工商学会作为丛书编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机构,将认真落实分论丛书编写方案,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扎实推动分论丛书编写工作有序进行。

(二)以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活跃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论研究的活力之源。今年7月,中国工商学会即将成立20周年。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同意我们组织举办系列活动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各级工商学会要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理论探索结硕果,开拓创新续辉煌”这一主题,进一步活跃学术交流,努力丰富学术活动内容,提高学术研讨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建设。

一是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工商学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拟定于7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规模约为100人的中国工商学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中国工商学会20年发展历程,宣传展示“五个四”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商学会工作,为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届时,周伯华局长及总局领导将莅临指导,周伯华局长、甘霖副局长、杨树德会长还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也将邀请各地工商局、工商学会领导参加座谈会。欢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把庆祝活动搞好。

二是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的政策措施。为隆重庆祝中国工商学会成立20周年,总局党组将专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的若干意见》,在认真总结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建设成果基础上,就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建设以及工商学会长远发展,研究拟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以总局文件形式印发全国工商系统贯彻落实。这个政策文件的讨论稿已经发给大家。请大家在下午的讨论中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再作进一步修改后,尽早上报总局党组审议。

三是编辑出版《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周年特刊。特刊将以“理论探索结硕果,开拓创新续辉煌”为主题,以回顾工商学会20年工作历程为主线,以集中展示“五个四”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刊发总局周伯华局长及相关领导题词、重要讲话,总局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学习“五个四”理论的心得体会文章,选登部分理事、单位会员的贺词贺信以及优秀征文作品。欢迎各级工商学会积极参与,踊跃提供精美图片和高水平文章。

四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召开这次全国工商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既是总结和部署工作,同时也是围绕努力做到“五个更加”,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展开前瞻性研讨。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年度课题和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各单位会员也要围绕年度课题,适时开展课题成果交流评审活动,进一步提高各单位会员,乃至全国工商系统投身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乐于研究、勤于研究、善于研究的学术氛围。

(三)以提升品质为抓手,努力提高会刊影响力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要继续致力于工商行政管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提升期刊品质,稳步提高刊物在系统内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办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理论成果展示平台、方针政策宣传平台、难点热点问题交流平台,更加努力提高刊物的前瞻性、理论性、指导性,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科学规范工作程序和制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着力打造社科理论学术期刊的品牌。同时,按照总局新“三定”要求,逐步完成从编辑部到期刊社的转型,成为学会下属的独立核算二级单位。

一是紧密围绕总局“十二五”规划工作部署,做好理论宣传工作。重点以专题研究形式,突出加强“五个四”理论的宣传普及,使全体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深刻认识“五个四”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紧密结合总局年度工作安排,分步骤、有重点地深入开展理论宣传工作,认真总结提炼各地在努力做到“五个更加”,优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创造的理论成果。

二是积极捕捉地方工商亮点,做好前期策划,引导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研究活动。积极主动引导全国工商系统,围绕总局各阶段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理论研究;联合总局各业务司局、地方各级工商局,共同开展主题论坛、征文或专刊活动,积极调动工商系统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及时总结宣传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门办刊,开放办刊,了解读者需求,遴选地方有调查研究、有深刻思考的优秀文章,宣传地方工作亮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研究活动,使系统内外更多的人关注会刊,积极参与到期刊的各项活动中来。

三是稳步推进发行工作。开发适应实际需求的发行管理软件和订阅平台,完善发行流程,努力实现全程电子化操作,有效整合发行、数据分析功能,健全发行网络,实现在线订阅、网络发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为单位会员,为作者、读者服务的效率,做到读者订刊方便、反馈渠道通畅,进一步增强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分年度、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刊物普及宣传工作。

四是不断壮大作者队伍。进一步培养、巩固、壮大作者队伍,定期举办会刊撰稿人研习班的学习培训,逐步使会刊周围吸引一批了解工商职能工作的专家学者,工商系统内熟悉基层工商工作、乐于进行理论研究的工商干部。充分依靠各单位会员的力量,推动会刊编辑、发行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促进学会长远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是努力做到“三个服务”的内在要求,是充分发挥学会职能作用的重要基础,是不断提高工商系统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对于学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商学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在自身建设方面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工商学会不仅是一个依法设立的社会团体,更是工商系统的综合性理论研究基地。要按照学会《章程》,进一步完善学会组织管理体系,及时进行单位会员和分支机构的调整与补充,健全学会组织网络。要加强会员服务,积极推动各级工商学会的交流协作,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制定科学的考核和奖励指标,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学术研究成果的评比工作,建立学术奖励制度和奖励基金,不断提高各级学会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服务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要加强行业服务、社会服务,发挥社团优势,按照社团规律运作,充分整合系统内外各种研究资源,推动单位会员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会刊编发等方面的上下内外互联和跨区域跨系统合作,既提升学会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的影响力,又提升学会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理论学术界的公信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学会《章程》是工商学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学会制度是工商学会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实现学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深化岗位责任制改革,调整优化内部考核和分配机制,形成政令畅通的执行机制、分工合理的落实机制、纪律严明的制约机制和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学会充分履职尽责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要重视对学会工作人员的培养、选拔,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努力把学会建成全系统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平台,建成干部成长的摇篮,建成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基地。按照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学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干部廉洁奉公。认真落实学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防范管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积分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人本管理 行为科学 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一、 对人本管理的重大误解

人本管理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至今难以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学者们也似乎无意于这项工作,原因何在?从众多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认为,人本管理起始于梅奥的人群关系论,发展于行为科学,成熟于企业文化。如此以来,人本管理就成为行为科学的另外一种时髦的提法而已,它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理论了,当然不存在构建完整体系的问题了。

马洪在为兰邦华的专著作序时指出(1):

“人本管理”是与 “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管理”可分为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具体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

兰邦华认为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是人本管理思想的蓬勃发展,他说:梅奥等人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之后,西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大量出现,行为科学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和人的重要性的认识比古典管理理论深刻得多,开始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开始普遍关注人在社会、心理方面的要求,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理论(2)。

马洪、兰邦华的上述观点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这不仅是对人本管理的误解,也是对行为科学的误解。对此若不加以详细的比较分析和充分的论证,势必会影响人本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

二、 行为科学理论简介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始于梅奥的人群关系论。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

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学者们讨论有无可能利用现成的科学知识,来发展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理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并把这门学科命名为“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麦克米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说等;关于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有卡特•卢因的团体动力学;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领导者特质论、领导方式的理论、领导权变论等。

郭咸纲认为对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3):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学科群。在美国卡•海耶尔主编的《管理百科全书》中,给行为科学下的定义是: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人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规律,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人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鉴于本文研究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学课题,而是组织管理理论,所以,本文分析的行为科学仅指狭义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三、 人本管理的内涵

本文认为,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位的管理,企业不再仅为投资者所拥有,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管理一方面促使企业有效地提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也产出伦理、企业文化等精神文明,以此影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们加强修养,完善人格,提升人性,同时,在管理活动中,直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锻炼本企业员工的意志,提高其智力、体力,使其生活得更加幸福、充实,生活得更有意义。

从上述定义出发,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概括如下:人是管理为之服务的主体,而不仅是管理的主体。企业的价值就是为人服务。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四、 人本管理与行为科学的比较分析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发展到行为科学管理,人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决不能

据此认为,行为科学就是成熟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与人本管理尚有质的区别,这是行为科学本身无法逾越的先天性鸿沟。

1.人的地位不同

在泰罗那里,人只是诸多生产要素之一,泰罗主要关心的是管理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果说他并未完全忽视人的存在的话,那也只是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要求他们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韦伯以赞赏的口气说过,泰罗科学管理法的“最终成就是机械化和工厂纪律带来的,人的身心完全适应外部世界的需要,适应工具和机器―简言之,适应个人职能”(4)。

行为科学对人有了新的重大发现,认为在所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最大,因此,行为科学开始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唤醒了员工身上潜在的巨大能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这只能说明行为科学比科学管理更加重视人的作用而已,在行为科学管理中,人仍然是生产要素,只是地位要比其它要素高一些。行为科学采取激励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而是激发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其内在逻辑可以表示如下:

工具 媒介 目的

人 管理 组织

在人本管理理念的关照下,人的地位发生了本质的飞跃,人不再是生产要素,不再是管理的客体,而是管理为之服务的主体,这个主体劳动着、生活着,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意味着,人是主体,管理则是客体,是工具和手段,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内在逻辑可以表示如下:

工具 媒介 目的

组织 管理 人

2.管理的目的不同

行为科学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的潜能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后来的人力资本理论则用数据论证了这个命题。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比,行为科学管理无疑更加人性化,为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客观上也满足了员工的某些需要,但这并非其最终的、自觉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自觉的目的则是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传统管理强调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而在人本管理的视角下,企业不再有自己独特的利益,它是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本身是虚幻的,没有实体性,不可能成为主体,只能是工具和手段,企业的价值就是为人服务,这里的人包括投资者、企业员工、消费者、竞争者、社会公众等等,他们之间通过企业建立的不仅仅是经济关系,还有道德关系、思想关系等等。所以,企业一方面提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道德、企业文化影响和促进人们加强自身修养,完善其人格。所以,人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本身的发展,通过管理活动实现人的价值。

3.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

从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到人本管理理论,实质上都无法回避

对人的认识问题,人性学说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前人的观点,将人的特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以及复杂人假设。其中,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关于人性的认识。,复杂人假设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来的,这是埃德加。沙因自己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以往的人性假设各自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失于简单和绝对化,事实上,人是复杂的、多变的,不能把所有的人归为一类。

人本管理认为:人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体,既是生产的主体,也是享受的主体。现实中的人性是复杂的、多变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人本管理并不想利用人性的优点和缺点达到什么目的,它所关心的问题是,人性是可以塑造的,人性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研究人性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性不断地升华和完善。人的合理需要应该得到恰当的满足。按照需要的起源分,人的需要有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对象分,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照需要的社会价值分,人的需要有合理的需要与不合理的需要。在人本管理理念下,不合理的需要坚决不能给以满足,因为这不利于人的发展。

4.管理的结果对人的影响不同

行为科学已经从经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研究人的需要,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况且动机也不是为了人的本身发展。所以,行为科学只是浮浅的“人性化”管理,其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合乎“人性”的激励措施,可能反而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地展。比如,重奖的物质利益诱导可能促成人对金钱的崇拜,企业文化的创建可能迫使人成为组织的精神奴隶等,这些现象都是人的严重异化,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目标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行为科学的逻辑是:组织的效益是目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是途径,满足人的需要是手段。所以,行为科学并不关心人的需要是否合理和健康。另一方面,行为科学只知道通过满足人的现有水平的需要,激发人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从来没有积极地引导人们不断升华其需要,提升人性,实现人生的价值。人本管理则不然,它通过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满足人的现有水平的合理需要,一方面积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防止人的异化,引导人们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5.人的外延不同

行为科学研究的人是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不是作为主体的人,这种功利目的直接导致人的外延的局限性,它只可能关心直接影响组织利益的相关人员。实际上,行为科学热衷研究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员工以及市场上的消费者,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组织的效率,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则影响组织的利润,除此以外,行为科学并不关心其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人本管理关注的是作为企业及其管理为之服务的主体人,外延广泛,既包含组织所有员工,也包括所有者、消费者、竞争者、社会公众,从更高的层次而言,则包含全人类。

以上分析表明,行为科学只能说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它与人本管理存在质的差异,人本管理不是否定了行为科学,而是超越了行为科学。

(本文属湖北省人事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6q054)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2.

[2]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32.

[3]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54.

[4]杨砾.当代西方管理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91.

积分管理论文篇6

其实,在企业理论兴起之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就有很多“文化建设”的实践了,只是没有这样称呼而已,比如近代天津东亚厂的“东亚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鞍钢宪法”、“铁人精神”等。有了这样的传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积极回应。近30年来,企业文化在我国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阶段、90年代的消化吸收阶段和最近10年的创新与发展阶段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特色。但是,我国现在的企业文化在渗透力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呢?

一、注重启发,以文化引导人

“人才是企业第一战略资源”。人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如何去开发。为使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应定期召开思想工作会议,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立足以人为本,从宣传思想工作的走势把握上,从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保证、舆论保证、素质保证上提出目标和要求。始终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保持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和学习力,保持各级管理者的思维活跃,意识超前,保持员工蓬勃的工作激情和创造热情,不断创造竞争发展的常势,不断迎接改革发展的挑战,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为了造就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应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素养,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培养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愿景,增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努力唤起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员工尽主人责,管主人事,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与此同时,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的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视频会议、内部网络等新兴技术的优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广大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利益共享,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学习思考,以文化领悟人

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在当前发展条件下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应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突破口,侧重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共同愿景”为指引,培养组织的团队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向认同感,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统一发展;二是按照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要求,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工作风格,不断增强员工的辨证思维创新能力;三是坚持学习与思考并重。不断拓展创造的空间;四是创新与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围绕这四方面重点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通过一日一题教育、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多种形式的学习训练,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张力”,在求新求变中,实现员工的自我超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超越。

三、尊重理解,以文化凝聚人

实施人本文化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在尊重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以真情感化人,以形象塑造人,以制度约束人,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各级管理者要明确改革意识、团队意识、干事发展意识,尤其在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争创高效、务实的形象,争创学习、创新的形象,争创廉洁、自律的形象,争创团结、尊重的形象,争创整洁、文明的形象,争创效绩、成就的形象,努力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同时,积极营造风正气顺人和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竞争创造,以文化激励人

积分管理论文篇7

一年来,在工作中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严格遵守《大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评估为契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基础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广大师生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院迎评促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以此来引领前进的方向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真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了解国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当今社会形态,使自己的思想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工作中做到勤俭自律、认真工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遵守国家的法规法纪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应有的表率作用。工作责任心强,不分份内份外,不计较个人名利,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二、强化师生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并且使学习形式多样化。

本学年以来,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组织全系党员、教职工和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五风”建设实施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党支部考核意见》和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资料等,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和教职工的头脑,把理论学习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查找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学习促工作,从而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全体教师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学年组织教师参加学院一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每月组织支部成员集中学习,同时要求全体党员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参观学习相结合;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结合《中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文件的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学院的校史展,参观展示后党员们畅所欲言,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言语中流露着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热烈拥护和对党取得的丰功伟绩叫好,都表示作为学院的一份子会更加热爱学院,将自己的前途融入到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学院的发展再立新功。通过参观、讨论激发了全体党员爱校、爱党、爱祖国的热情。

2、强化全体党员和教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和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人人争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系党支部讨论制定了《人文社科系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试行),以此来协助辅导员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推动系、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和学习。

组织各班级通过板报、支部生活、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形势报告会、讲座、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 综合素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对党史党情、党的性质、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组织支部委员于20__年11月27日下午,在本系文秘班教室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党的发展史、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纲领、党的制度、党的纪律、党的组织原则、如何规范填写入党申请书等,通过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们坚定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纯正了入党动机,他们都表示今后不只在政治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要在行动上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抓好党建工作,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养成

1、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抓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对思想比较成熟,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适时地纳入党组织中来。本学年人文社科系支部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积极组织、选拔青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学院组织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的学习,多方位考察预备党员,分别召开支部大会对2位预备党员同志进行转正讨论,对11位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发展为预备党员。

2、支部加强对系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支本文部成员积极参与、支持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力求一切决定做到公正、透明,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师能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

3、进一步完善我系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依据院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学生管理措施办法,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为此本学年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学生德育考核标准,并已实施。通过实施的情况来看,全系学生能遵守院系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德育量化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了自己言行,营造了良好的系风、学风。

4、收集信息,调整工作思路。本学年分别召开4次教师、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师、学生对院、系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及时调整教学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管理、服务等工作思路,提高专业建设的时效性,将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5、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实行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发挥教师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在教师、学生中的影响力。继续抓好党员教师工作作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更好地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传达学习中纪委关于反腐败的最新指示和精神,通报重大违法乱纪案件,增强教师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全体教师、干部筑牢思想防线,防范于未然。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了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了“铸师魂立师德”的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进行了充分讨论,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进一步纯正了教风。

7、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__年5月25日下午2点28分,在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波及到了学院所在地眉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文社科系党支部与全体师生一道,临危不惧,团结奋战,共度难关。我们有序组织,安全疏散,并实行领导、辅导员、教师24小时轮流值班制,值班老师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查看学生就寝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地震后我系迅速摸清受灾地区学生家庭情况:a、帮助学生联系家长,询问受灾情况。b、统计受灾学生人数。c、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开导家庭受灾的学生,由于工作做得及时,无一人因家庭受灾而产生心理问题。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捐款捐物,所有教师包括外聘教师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尽最大努力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组织留校学生组成志愿者队,到县医院义务服务,帮助抬伤员、看护病人、拿药、送水等。由于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没有一位学生因为地震原因而退学。被省教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础党组织。

四、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本着“一发挥,一组织完善,一建立,二促进,六加强”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如下具体工作:

1、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工作中的模范作用。本学期人文社系党支部积极参与了对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积极支持系主任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工作,保证系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把工作重点放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上,关心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本学期学院举行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我系教师理论、实践赛课获团体三等奖,党员朱冬梅老师获学院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党员余莲君老师获学院说课比赛二等奖。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树立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党员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并用自己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学风建设、组织纪律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工作。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我系廖敏老师负责学院口语精品课的组织、实施工作,得到学院的肯定。积极深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缩短教材与实际工作运用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做好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及调研指导工作,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听课评课,保证了教学效果。

3、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 度。对教师、辅导员的考核加大岗位职责、工作成效和实际贡献的权重,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勇挑重担的,加大表扬的力度。同时定期征询学生对专业课的各方面建议,掌握授课对象的思想状态,及时在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上进行调整,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注重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钱财物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7级汉语1班学生王曹有心理问题,在系领导、辅导员、家长的密切配合之下,解除了王曹自杀的心理倾向,得到及时的救治。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行为教育,严格学生早晚自习、早操、课间自习、晚就寝的检查,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请假制度,严格卫生检查。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为了使学生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实行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交实习单位的证明、以及单位的联系电话、实习指导人的姓名。将全系实习学生按人头分给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

5、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特邀招生就业处处长黄文清、范永军老师和黄梅老师为06级、07学生进行了与就业相关的讲座。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要求全系每一位教师向毕业学生推荐2各就业岗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人事局召开的招聘会,多方面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寻找工作岗位。今年08届的毕业生经过多方面努力已经实现就业签约率100。

6、促进师生全面参与评估工作。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评估体系,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剖析、查漏补缺,确保各项评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迎评促渐相关资料并进行大讨论,开展了与评估相关的辩论赛。

7、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先选优机制。为了能真正在学生中评选出各个方面好的学生,系根据学院学生管理条列,结合本系学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在评选的过程中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和指导分工会、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工作

1、党支部按照学院工会章程和学院工作部署,指导了分工会的各项活动,组织工会会员参加院工会组织的广播操比赛获一等奖。开展了以“事业、家庭和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了职工篮球赛、职工卡拉ok大赛,通过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凝聚力。

2、加强了系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实行周末列会制,共同探讨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大胆地开展工作。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发挥系团总支和学生会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迎评促建这个工作重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师生同乐歌手大赛。(2)、新生联谊活动。(3)、主持人大赛。(4)、教师职业口语大赛。(5)、三笔字、简笔画比赛(6)、作文比赛。(7)、迎评促建演讲比赛。(8)、迎评促建辩论赛。(9)、英语故事演讲比赛。(10)、英语话剧表演赛。(11)、说课比赛。(12)、教案撰写比赛。(13)、学生守则考试。(14)、足球赛。(15)、乒乓球赛。(16)、广播操比赛。(17)、踢毽子比赛。(18)、班级篮球赛。(19)、羽毛球比赛。(20)、拔河比赛。(21)、组织了一次以“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的辩论赛。(22)、以“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23)、教室文化建设。(24)、迎奥运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25)、以运动会为主题的海报比赛。

2、为了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优良的人品,人文社科系以课堂、板报、支部生活、学习园地为阵地,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开展了一月一次的主题班会:“学习雷锋树新风”、“遵守道德规则树文明新风”、“迎奥运”、“爱国主义”、纪念“12.9”。(2)、每月开展支部生活、学习园地检查评比活动,并评出名次。(3)、在眉山市东坡区敬老院举行“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组织学生会成员开展关于“调查农民生产情况”的社会实践活动。(5)、开展了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为主题的座谈会。(6)、邀请蓝天公司经理为07级学生举行以“职业素质与礼仪”的讲座。

3、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观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能力,人文社科系在学生中开展了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班级实习班主任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对口班级的高年级班级中每周派2—3名到对口班级的低年级班级做见习班主任,时间为一周,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具体事务。

七、存在的问题

1、支部活动的开展还应多 样化。

2、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3、需进一步加强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积分管理论文篇8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以此来引领前进的方向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真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了解国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当今社会形态,使自己的思想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工作中做到勤俭自律、认真工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遵守国家的法规法纪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应有的表率作用。工作责任心强,不分份内份外,不计较个人名利,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二、强化师生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并且使学习形式多样化。

本学年以来,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组织全系党员、教职工和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五风”建设实施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党支部考核意见》和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资料等,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和教职工的头脑,把理论学习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查找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学习促工作,从而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全体教师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本学年组织教师参加学院一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每月组织支部成员集中学习,同时要求全体党员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参观学习相结合;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结合《中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文件的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学院的校史展,参观展示后党员们畅所欲言,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言语中流露着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热烈拥护和对党取得的丰功伟绩叫好,都表示作为学院的一份子会更加热爱学院,将自己的前途融入到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学院的发展再立新功。通过参观、讨论激发了全体党员爱校、爱党、爱祖国的热情。

2、强化全体党员和教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和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人人争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系党支部讨论制定了《人文社科系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试行),以此来协助辅导员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推动系、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和学习。

组织各班级通过板报、支部生活、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形势报告会、讲座、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对党史党情、党的性质、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组织支部委员于2009年11月27日下午,在本系文秘班教室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党的发展史、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纲领、党的制度、党的纪律、党的组织原则、如何规范填写入党申请书等,通过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们坚定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纯正了入党动机,他们都表示今后不只在政治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要在行动上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抓好党建工作,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养成

1、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抓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对思想比较成熟,具备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适时地纳入党组织中来。本学年人文社科系支部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积极组织、选拔青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学院组织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的学习,多方位考察预备党员,分别召开支部大会对2位预备党员同志进行转正讨论,对11位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发展为预备党员。

2、支部加强对系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支持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力求一切决定做到公正、透明,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师能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

3、进一步完善我系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依据院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学生管理措施办法,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为此本学年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系学生德育考核标准,并已实施。通过实施的情况来看,全系学生能遵守院系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德育量化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了自己言行,营造了良好的系风、学风。

4、收集信息,调整工作思路。本学年分别召开4次教师、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师、学生对院、系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及时调整教学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管理、服务等工作思路,提高专业建设的时效性,将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5、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实行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发挥教师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员在教师、学生中的影响力。继续抓好党员教师工作作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更好地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传达学习中纪委关于反腐败的最新指示和精神,通报重大违法乱纪案件,增强教师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全体教师、干部筑牢思想防线,防范于未然。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了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精神,在教师中开展了“铸师魂立师德”的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进行了充分讨论,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进一步纯正了教风。

7、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9年5月25日下午2点28分,在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波及到了学院所在地眉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文社科系党支部与全体师生一道,临危不惧,团结奋战,共度难关。我们有序组织,安全疏散,并实行领导、辅导员、教师24小时轮流值班制,值班老师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查看学生就寝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地震后我系迅速摸清受灾地区学生家庭情况:a、帮助学生联系家长,询问受灾情况。b、统计受灾学生人数。c、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开导家庭受灾的学生,由于工作做得及时,无一人因家庭受灾而产生心理问题。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捐款捐物,所有教师包括外聘教师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尽最大努力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组织留校学生组成志愿者队,到县医院义务服务,帮助抬伤员、看护病人、拿药、送水等。由于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没有一位学生因为地震原因而退学。被省教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础党组织。

四、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本着“一发挥,一组织完善,一建立,二促进,六加强”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如下具体工作:

1、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工作中的模范作用。本学期人文社系党支部积极参与了对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积极支持系主任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工作,保证系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把工作重点放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上,关心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本学期学院举行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我系教师理论、实践赛课获团体三等奖,党员朱冬梅老师获学院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党员余莲君老师获学院说课比赛二等奖。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树立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党员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并用自己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学风建设、组织纪律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工作。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我系廖敏老师负责学院口语精品课的组织、实施工作,得到学院的肯定。积极深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缩短教材与实际工作运用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做好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及调研指导工作,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听课评课,保证了教学效果。

3、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师、辅导员的考核加大岗位职责、工作成效和实际贡献的权重,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勇挑重担的,加大表扬的力度。同时定期征询学生对专业课的各方面建议,掌握授课对象的思想状态,及时在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上进行调整,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注重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钱财物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7级汉语1班学生王曹有心理问题,在系领导、辅导员、家长的密切配合之下,解除了王曹自杀的心理倾向,得到及时的救治。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行为教育,严格学生早晚自习、早操、课间自习、晚就寝的检查,严格考勤制度,严格请假制度,严格卫生检查。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为了使学生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实行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交实习单位的证明、以及单位的联系电话、实习指导人的姓名。将全系实习学生按人头分给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

5、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特邀招生就业处处长黄文清、范永军老师和黄梅老师为06级、07学生进行了与就业相关的讲座。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要求全系每一位教师向毕业学生推荐2各就业岗位,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人事局召开的招聘会,多方面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寻找工作岗位。今年08届的毕业生经过多方面努力已经实现就业签约率100%。

6、促进师生全面参与评估工作。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评估体系,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剖析、查漏补缺,确保各项评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迎评促渐相关资料并进行大讨论,开展了与评估相关的辩论赛。

7、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先选优机制。为了能真正在学生中评选出各个方面好的学生,系根据学院学生管理条列,结合本系学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在评选的过程中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和指导分工会、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工作

1、党支部按照学院工会章程和学院工作部署,指导了分工会的各项活动,组织工会会员参加院工会组织的广播操比赛获一等奖。开展了以“事业、家庭和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了职工篮球赛、职工卡拉ok大赛,通过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凝聚力。

2、加强了系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实行周末列会制,共同探讨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大胆地开展工作。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发挥系团总支和学生会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迎评促建这个工作重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师生同乐歌手大赛。(2)、新生联谊活动。(3)、主持人大赛。(4)、教师职业口语大赛。(5)、三笔字、简笔画比赛(6)、作文比赛。(7)、迎评促建演讲比赛。(8)、迎评促建辩论赛。(9)、英语故事演讲比赛。(10)、英语话剧表演赛。(11)、说课比赛。(12)、教案撰写比赛。(13)、学生守则考试。(14)、足球赛。(15)、乒乓球赛。(16)、广播操比赛。(17)、踢毽子比赛。(18)、班级篮球赛。(19)、羽毛球比赛。(20)、拔河比赛。(21)、组织了一次以“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的辩论赛。(22)、以“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23)、教室文化建设。(24)、迎奥运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25)、以运动会为主题的海报比赛。

2、为了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优良的人品,人文社科系以课堂、板报、支部生活、学习园地为阵地,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开展了一月一次的主题班会:“学习雷锋树新风”、“遵守道德规则树文明新风”、“迎奥运”、“爱国主义”、纪念“12.9”。(2)、每月开展支部生活、学习园地检查评比活动,并评出名次。(3)、在眉山市东坡区敬老院举行“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组织学生会成员开展关于“调查农民生产情况”的社会实践活动。(5)、开展了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为主题的座谈会。(6)、邀请蓝天公司经理为07级学生举行以“职业素质与礼仪”的讲座。

3、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观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能力,人文社科系在学生中开展了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班级实习班主任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对口班级的高年级班级中每周派2—3名到对口班级的低年级班级做见习班主任,时间为一周,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具体事务。

七、存在的问题

1、支部活动的开展还应多样化。

2、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3、需进一步加强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上一篇:大学化学实验范文 下一篇:概念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