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户细则范文

时间:2023-02-24 00:50:34

积分入户细则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1篇

细则中规定,只要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积分入户申请人可以申请子女随迁落户:

1积分入户申请人子女为未成年人;

2积分入户申请人子女已在原籍登记;

3积分入户申请人在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在以往办理居住证积分落户时,申请人不可办理子女随迁,只能在积分落户成功后,再去所属地分局申办子女投靠落户。而此次的细则为了方便符合天津市落户政策的随迁子女落户,去掉属地分局二次申报环节,在积分入户公安窗口一次性申报本人及子女落户,真正做到简化办事流程、服务方便群众的工作宗旨。

放宽落户条件

根据细则规定,今后在办理居住证积分落户时申请人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居民身份证;

2天津市居住证;

3在津具有名下合法稳定住所;

本人在津具有名下合法稳定住所的,提供《不动产权证书》等相关材料;产权归配偶、父母、子女所有或共有的,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材料(结婚证、居民户口簿等);申请落户集体户口的,提供集体户口簿首页;申请落单位集体户口的还需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社保缴费证明复印件。

4有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出具的《有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5申请子女随迁的;

申请子女随迁的,需提供随迁子女的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出生医学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登记证》;随迁子女父母的结婚证(随迁子女血缘关系父母离异的,还需提供能够证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离婚协议或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

此次的细则放宽了落户条件,申请人可落户到产权归配偶、父母、子女所有或共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同时,增加了《有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以及结合了新实施的子女随迁政策所增加的子女随迁相关材料。相信随着此次细则的实施,会令许多的期待来津落户的群众受益。

公安审核前置确保落户工作的准确高效

伴随着政策的调整,此次细则更加科学、严谨的完善了申报流程:

第一步:申请人到市行政许可积分入户公安窗口提交材料,进行户籍身份、落户地点、违法犯罪、随迁子女审核;

第二步:申请人到人力社保局积分入户窗口审核是否具备申报条件;

第三步: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到人社局、公安、教委、房管、计生、民政、专利等部门提交材料并打分。

为了保障申请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落户事宜,根据此次实施的细则规定,施行公安审核前置,由公安窗口先审核申请人相关信息,保证了申办信息准确性,确保了各项积分分值有效性,保障后期发放《准迁证》及落户相关工作准确高效完成。

对登记受理环节进行调整

本次细则的实施,除了对居住证积分落户工作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调整外,居住证的登记受理环节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1法人申请人(即单位)不再作为居住证申请人,只针对居住证申请者本人申请办理居住证。也就是说,今后居住证的办理,不再接受单位的集体办理申请,只接受个人提出的办理申请。

2居住证受理单位改为公安派出所、公安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及受公安机关委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

3在居住证办理和居住证签注业务中不单纯注重文书材料,而是注重实际居住情况,由社区民警核查居住情况,确保居住证申请人(持有人)居住情况属实,人证一致。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2篇

“分数够了吗?”当下的广东,一个新的问候语迅速流行起来。这不是高考考生们在询问彼此的成绩,而是广东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积分入户”话题。

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指导意见)。自此,广东省的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将可通过积分制方式入户其工作居住的城镇。原则上,达到60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以申请入户。

这意味着,广东吸纳外来务工者落户本地城镇的改革进入制度化层面。

梯子的第一步

在指导意见后附的“广东省农民工积分指导指标”中,除学历、职称等指标外,还包括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参加一个险种满一年,就可以积1分,总分不超50分。一名高中毕业的外来工,参加五个险种8年就可积40分,再加上学历分(20分),就可以达到入户的门槛。

指导意见同时规定,外来农民工参加社会服务(5年内)也可积分。比如,参加献血每次2分,参加义工、青年志愿者服务每满50小时积2分,慈善捐款每千元积2分,每项最高不超过10分。

除了积分的正向激励,指导意见中还有扣分机制。比如,有超生行为,5年内不能申请入户;期限届满后,超生一个子女扣100分等等;此外,受过劳动教养的扣50分,受过刑事处罚的扣100分。

在一省范围内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广东省是全国第一家。“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阶梯式的,一步步地开放相关社会权益,广东的改革可以说是搭好了梯子的第一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低门槛、渐进式

广东省的“积分入户”政策,是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推广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山市。

早在2007年,中山市政府就开始了农民工入户的探索,不过是以“百佳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近3年里只有百余人受惠。

2009年,中山市政府颁布了《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今年年初又颁布了《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正式启动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

上述文件规定,中山市以后每年将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为外来流动人员安排一定数量的入户指标。另外,达到一定分数的流动人员子女亦可入读公办学校。

中山市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顺葆介绍说,2010年,中山市确定的年度全市流动人员积分管理指标为入户3000名、入学6000名。具体办法于3月1日在市内各大主要媒体公布后,截至3月31日全市流动人员积分总申请量24278人,其中符合入户申请的2659人。5月以来,各镇区对申请人的积分进行排名,并在中山市主要媒体公示完毕,现在已经进入办理入户手续的最后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市经审核符合入户申请的人数低于发放的指标,总的申请人数也远远低于预期,一些区的申请人数不足指标人数。对此,陈顺葆解释说,除了指标设定使得不少人望而却步外,还有一些符合标准的农民工因不愿意放弃家乡土地而不愿申请入户。

此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其课题报告中提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该研究部副部长贡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广东的“积分入户”整体上看就是“低门槛、渐进式”的户籍改革思路。

贡森指出,广东“积分入户”的特点首先不同于以往许多地方的“买房”入户,而是设计了一套包括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将社保、社会服务等纳入其中,这更符合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精神。

在中山市先行一步的实践中还可以看到,这个政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权利和户籍没有完全捆绑。比如,许多外来工不满足入户申请,也可以申请“入学指标”。“义务教育和社保、基层选举、公共卫生都一样,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权益,门槛应该最低。”贡森说。

推动城镇化

2009年年底,总理曾表示,中央决定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思路之一是“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

2010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求是》杂志刊登署名文章提出:“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孙龙说,现在的第二代农民工与其父辈不同,很多是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对农村、农业都缺乏认知,而对城市有归属感。“他们希望成为城里人,但束缚他们的就是户籍制度等制度性的障碍。”

推出农民工积分入户的广东和浙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比如,中山市现有流动人员约12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5.7%;宁波市流动人口则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东省推出“农民工积分入户”,除了出于社会公平的考虑,背后也有着经济上的深意。年初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广东省省委书记就指出,城市化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广东2010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

贡森认为,以往大城市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是“只要人手,不要人口”,现在广东积极吸纳农民工落户,是认识到了“人口”对促进内需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也认为,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旦农民工可以入户,就需要定居下来,就会增加住房、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还会促进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的发展,至少也能带动几万元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投资需求。”以广东省为例,按照目前设定的每年60万个入户指标,可以增加最终消费几百亿元。

在广东省的积分办法中,既强调全省的统一性,又注重赋予地方自。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省统一指标全省互认、流通和接续,各市的自定指标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设定。

该办法还特别强调指标向中小城镇倾斜,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认为,这一思路还存在局限性。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3篇

两个月前,柯剑拿到了厚街公安分局签发的《批准入户通知书》。按照流程,他需要到东莞市公安局领取《户口准迁证》,然后在湖南老家获得《户口迁移证》,再回厚街办理落户手续。“顺利的话,一两个月内就可以正式入户。” 2011年3月20日,柯剑对《财经》记者说。

从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从湖南人变为广东人,柯剑这种双重转变源自广东省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

2010年6月7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在全省推行“积分制入户”。所谓“积分制入户”,是指对农民工学历、技能、参加社保情况、居住年限、社会贡献等进行指标量化评分,当积分达到规定值时,农民工即可申请在城镇落户。

2011年3月22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透露,从去年下半年至今,通过积分入户制度转为广东城镇户口的人口已达10.8万,其中51%为外省人,49%为本省农民。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中央新近制定的户籍改革文件中,在明确户籍改革属中央事权的同时,亦鼓励地方政府,尤其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结合自身资源承载能力,放开落户尺度,落户的主要对象即为有稳定就业、住房,并缴纳了一定年限社保的农民工。

就广东积分入户政策的方向而言,似与新的户籍改革文件颇多契合之处,亦体现出逐步让农民工落户,稳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思路。但就积分制实施的情况来看,现行的土地与财政政策,仍可能是阻碍更多农民工落户城市的主要障碍。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则担心,积分制设定了一系列条件,实际上会变成一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的政策,从而背离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一年十万指标

据广东省公安厅统计,广东现有流动人口近3000万人,居全国第一。其中约70%为外省流入,95%以上集中于珠三角地区。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和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加快,到广东打工已非农民工唯一选择。同时,随着广东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珠三角的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份广东省委内部报告曾引用中山市小榄镇一位负责人的话称:“假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都离开了小榄,我们的产业将无法存续,小榄也不能持续繁荣发展。”

“如何留住人才,保证广东的活力,是近年来广东省领导考虑较多的问题。”广东省委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同样有入户的需求。受广东省委政研室委托,中山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完成的广东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农民工中,97%打算留在广东继续工作和生活,其中78.2%愿意留在广东五年以上,而仅有10.8%的受访者不希望留在当前居住的城市。

东莞市虎门镇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马玉良介绍,按照他的观察,有三类外来人口入户愿望最为强烈,第一类是子女面临入学的,希望进入公办学校的。第二类为在本地购买了房产,人户分离的。第三类是在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打工的,希望入户获得转正或考公务员的机会等。“从数量上讲,还是第一类人居多。”马玉良说。

2007年,中山市小榄镇、东升镇和火炬开发区开始实行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积分制。基于此制定的《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亦于2010年1月实施。

“省委认为中山的做法值得借鉴,要求总结中山经验,在此基础上出台广东省的政策,可以说,广东省积分入户制度的文本是从中山借鉴过去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前所长郑梓桢告诉《财经》记者。

按照广东省的积分制规则,农民工积分指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广东省统一指标,另一部分为各市自定指标。其中,省统一指标包括个人素质、社保情况、社会贡献及减分指标。

就个人素质而言,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可积5分-60分不等。而社保每个险种每缴满一年积1分,总分最高不超过50分。在社会贡献的评分中,包括献血、参加义工、慈善捐赠等项,此外,获得嘉奖者每次可积60分,最高不超过120分。

除了加分项目,违反计生政策以及五年内有犯罪记录者,则会被扣分,其中,超生一个子女的扣100分,再超生的加倍扣分。

至于各市的自定指标,则按照就业年限、居住时间、投资、纳税等设置积分标准。

那么,农民工积满多少分才可申请入户?60分,且具体决定权在各地政府,其可根据当年入户计划和农民工积分排名情况确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广东对于积分落户遵循“总量控制”的原则,这意味着每年的农民工入户人数将受到限制。总量指标每年年初由广东省发改委会同人保厅、公安厅下达给各地市,各地市再依据规模和资源承载能力,将指标下达给各城镇。

2010年,广东全省的农民工入户指标为10万人,东莞、中山、深圳获得的指标分别为12370人、3000人和4600人。而东莞的南城区获得的指标为450人,东城区为660人,虎门镇1130人,柯剑所在的厚街镇则是800人。

承载力与指标空缺

根据中山大学的《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入户留城意愿调研报告》显示,有55.8%受访者愿意落户广东,依此推算,这个人群为1764万人。

若以年均落户10万人的速度估算,广东省完全吸纳现有外来人口需要170多年。在庞大的人群与有限的指标之间,各地政府遵循着自己的“资源承载能力”逻辑。

郑梓桢对《财经》记者说,一个流动人口入户,就要享受户籍居民的所有待遇,包括教育、社保等,“这些都涉及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

中山市教育局出具的一份材料显示,2010年,中山市共投入3010多万元,为12万多名非本地户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补助。

而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他的测算,若要完全拉平城市居民和农民间的待遇差距,政府每年的一次性投入需达到人均33万元。如果仅仅向农民提供教育、医疗、养老和市政设施四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则平均每人每年需增加投入3000元。

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估牵涉到教育、医疗、社保、公安等多个部门,极为复杂。

东莞一位政府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积分入户政策推出前,并没有哪个部门认真测算过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故而具体推进过程中,进度亦相对缓慢。

柯剑获得积分130分,在厚街镇入户绰绰有余,但如果落户东莞市中心的南城区,这个分数就不够了,因为450个指标申请者中,最低分是170分。

据《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10年12月,第一批积分制入户申报结束时,东莞32个街镇当中共有16个街镇未用完指标,其中以长安镇最多,共1240个指标当中,空缺402个,虎门镇空缺194个。东莞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宣传信息科科长庄学华称,目前全市共有1479个名额空缺。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山市。2010年,中山市共有4684人申请积分入户,最终有2139人获得入户批准,空缺861个。深圳市有4600人的指标,至2010年11月,仅有3227名申请者入围。

空缺现象与运作不完善有关。广东省积分入户政策于2010年6月份下发,各地市真正开始受理时已是当年10月。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申请者要备齐所有资料,殊为不易。尤其是计生证明一项,申请者需回原户籍地办理,有人因格式问题往返两次无果。

此外,难以割舍土地成为阻碍农民工申请落户的重要原因。马玉良表示,一些农民工的考虑是,老家拥有一块土地,一旦工作出现问题,他可以退守老家。“于是就出现一家三口只迁夫妻一方,解决孩子入学问题,留一方户籍在老家以保留一块土地。”

再者,还有少数不愿落户者的特征为年轻、高学历或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希望寻找更高的平台”。

市民待遇疑虑

成功入户者能否同享市民待遇,仍然有待观察。

当柯剑在公示名单中发现自己的名字时,大喜过望,“感觉自己一夜之间真正成为东莞人,不再低人一等。”然而,一次不经意的发现却让他备感郁闷――翻看公安局提供的《积分入户所需材料》,上面标明自己的落户地址为“厚街镇体育路20号”,这是厚街体育公园所在地。他询问别的申请者,大多也是相同的情况。

愤怒加不解,让柯剑在网上发帖写道,“我们是轰轰烈烈积分入户的第一批人,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螃蟹是吃不到了,因为厚街根本就不给我们入家庭户。”帖子引起众多回应者,有跟帖戏称:厚街入户的人都是来体育公园锻炼的,锻炼完了就走人。

对此,厚街镇政府相关人士的解释为:他们考虑到这些人员散居各地,独立入户的话管理起来繁杂,所以决定统一入到集体户。同时,该人士还称,“厚街体育路20号”并非仅仅是体育公园,里面还设置了镇志愿者协会等机构。

庄学华对《财经》记者说,经过整改,目前在该镇已拥有住房的新入户者,可申请以家庭户办理入户。

尽管东莞官方一再表示,新入户者将与其他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但在由厚街镇积分入户申请者组成的QQ群里,仍弥漫着对未来的忧虑情绪。

上述《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入户留城意愿调研报告》也显示, 36%的被访者担心入户后无法享受到家乡的土地分红政策;69.3%的被访者担忧配偶子女随迁困难;42.8%的被访者担心两地的社保标准不同,影响自己享受社保的权利。

由于这些原因,尽管入户申请已被批准,但有人仍然处于观望状态,没有最终办理入户手续。2011年3月1日,中山市副市长谭培安介绍,该市去年2139名获得批准的当中,“到现在还有一半的人没有入户。”

土地、财政难题

作为中山市积分入户政策的设计者之一,广东省社科院人口所前所长郑梓桢认为,积分制入户目前遇到两大障碍。

首先是土地问题。“当时我们设计方案的时候并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据郑梓桢介绍,中山市根据省里的政策,对于本地农民入城可以三年不用交土地,“但是三年之后怎么办并不知道”,另外,跨省迁徙涉及异地土地问题,广东无法处理。

柯剑向湖南老家村委会咨询的结果是:如果决定将户口迁到广东,那么他的土地肯定要重新收归集体。这也是造成很多农民工不愿意进城落户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合理,“我到你城市落户,跟我的土地没有关系,怎么处理是我的权利,没有必须交的道理。”

第二重阻碍是中国现行财政体制。郑梓桢表示,中国现有的财政体制,教育、医疗、社保等经费绝大部分由各个城市自己统筹。在这种背景下,人口的迁徙就涉及地区间利益的重新分配。“迁入地应该得到一定的补偿,比如用教育券的方式将教育经费拨过来,土地的利益拨过来。”

李铁也认为,如果明确户籍改革的中央事权,那么就需要根据人口流动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转移支付,“一个西部的劳动力,实际上人已经到东部了,教育等公共服务经费就要相应地转移到东部来。”

但更深层的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目前,增值税由中央拿走了大头,但是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流动人口的问题,都交给了地方,使地方难以承受。”李铁对《财经》记者说。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崇法也认为,如果财政体制不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不调整,只是由地方拿出财政的增量来吸纳流动人口,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上亿农民的城市化问题。

不过,李铁也表示,在现有财税体制下,仍有改善的余地。“都说地方政府财力不够用,我们却看到很多地方把钱拿去搞大工程。地方政府应该少做些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李铁表示,即使完全放开户籍,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昂等原因,农民也不会全部涌入城市。“但积分制入户实际上把城市人口结构简单化了,把城市变成了高等人的城市。”

郑梓桢则称,积分入户是过渡性安排,“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国统筹,最要紧的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以及教育实现全国统筹,自由迁徙就解决了。那时候户籍制度就没必要了,积分制就更没必要了。”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4篇

一、概述

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委根据省、市有关要求,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召开全委政务信息工作会议。委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和政府信息工作经办人员参加会议,系统总结了年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了年工作。

二是狠抓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暂行办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密审查规定》等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审核审查,确保主动公开事项按时全部公开,依申请公开事项按规定予以公开。

三是进一步加强依申请公开事项的统筹协调。优化工作流程,明确依申请公开事项收文、分办、经办各环节职责,并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督办检查。

四是做好查档利用工作。积极主动提供档案查阅服务,及时向市档案局政务中心窗口提供本委主动公开文件,方便群众查阅,提升服务水平。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本委年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

(一)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8条,包括《印发关于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19%;规划计划类的信息3条,包括《关于印发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编报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7%;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6条,包括《关于两岸半导体照明合作项目地铁示范工程核准的批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行年公司债券核准批复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14.3%,其中,行政审批类2条,重点项目批准及实施情况3条;其他类信息25条,包括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等,占总体比例为59.7%。

(二)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20条,包括:

1.与民生相关的重要事项。如由我委牵头制定的《印发关于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开辟了农民工入户的新渠道。

2.与粮食供应相关的重要事项,如《转发关于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转发〈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切实做好了我市粮油保供稳价工作。

3.与区域合作相关的重要事项。如印发了《同城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带动了两地规划、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对接,有效促进了同城化建设,给两市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三)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我委指定专人在规定时限内将主动公开类信息在委门户网站上公开,有效发挥了政务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渠道的作用。在便民服务上,在门户网站上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系和监督电话,在我委办公楼设置了电子显示屏供公众查看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我委高度重视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年,共收到信息公开申请3件,主要涉及积分入户、关税配额等方面的情况,我委均在法定时限内答复了申请人。

四、市民咨询及复议、诉讼情况

年,我委共收到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共35次,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发复议、诉讼案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年,我委虽较好地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依法按时办理答复了依申请公开事项,但距市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信息公开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公开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公开时效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年,我委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广泛宣传《政务信息公开条例》,邀请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作具体指导,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信息公开意识,把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各项工作的正常渠道。

二是抓好把关、审核,依法科学界定公开范围,切实把“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准确有效地落到实处。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5篇

一、概述

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委根据省、市有关要求,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召开全委政务信息工作会议。委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和政府信息工作经办人员参加会议,系统总结了2009年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了年工作。

二是狠抓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暂行办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密审查规定》等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审核审查,确保主动公开事项按时全部公开,依申请公开事项按规定予以公开。

三是进一步加强依申请公开事项的统筹协调。优化工作流程,明确依申请公开事项收文、分办、经办各环节职责,并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督办检查。

四是做好查档利用工作。积极主动提供档案查阅服务,及时向市档案局政务中心窗口提供本委主动公开文件,方便群众查阅,提升服务水平。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本委年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

(一)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8条,包括《印发关于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19%;规划计划类的信息3条,包括《关于印发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关于编报201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7%;属于本单位业务类信息6条,包括《关于两岸半导体照明合作项目地铁示范工程核准的批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行年公司债券核准批复的通知》等,占总体比例为14.3%,其中,行政审批类2条,重点项目批准及实施情况3条;其他类信息25条,包括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等,占总体比例为59.7%。

(二)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20条,包括:

1.与民生相关的重要事项。如由我委牵头制定的《印发关于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开辟了农民工入户的新渠道。

2.与粮食供应相关的重要事项,如《转发关于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转发〈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切实做好了我市粮油保供稳价工作。

3.与区域合作相关的重要事项。如印发了《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带动了两地规划、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对接,有效促进了广佛同城化建设,给两市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三)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我委指定专人在规定时限内将主动公开类信息在委门户网站上公开,有效发挥了政务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渠道的作用。在便民服务上,在门户网站上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系和监督电话,在我委办公楼设置了电子显示屏供公众查看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我委高度重视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年,共收到信息公开申请3件,主要涉及积分入户、关税配额等方面的情况,我委均在法定时限内答复了申请人。

四、市民咨询及复议、诉讼情况

年,我委共收到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共35次,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发复议、诉讼案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年,我委虽较好地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依法按时办理答复了依申请公开事项,但距市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信息公开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公开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公开时效性还需进一步提升。2011年,我委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广泛宣传《政务信息公开条例》,邀请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作具体指导,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信息公开意识,把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各项工作的正常渠道。

二是抓好把关、审核,依法科学界定公开范围,切实把“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准确有效地落到实处。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质量;测绘;房产;房屋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房屋也逐渐步入正规化、复杂化且又伴随着日益高涨的房价,促使我们这些房产测绘人员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巨额损失。因此,我们应在房产测绘的各环节中,把好质量控制关。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1、做好房产的面积认定工作;2、做好房产的数据测量工作;3、做好房产要素收集工作;4、做好房产的面积计算工作。

一、做好房产的面积认定工作

在进行一栋房屋测绘前,要先弄清楚那些部位要算面积,那些部位不算面积,哪些要算全面积,那些要算半面积。如若不然,认定面积错误,将直接导致房产面积计算的最终成果错误。所以,面积认定这个环节是十分关键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及本地区《实施细则》来判定房屋面积的情况。

在有些施工图上也有一些注释名称超出了《房产测量规范》的内容,如图上标注有“入户花园、入户阳台、前室、候梯间等”,在房产技术规范中根本找不到这些名词,所以我们应正确理解这些部位的功能性质,让其功能性质与《房产测量规范》保持一致。比如“入户花园”,按其功能性质可纳入《房产测量规范》中的“外走廊”或“阳台”。功能性质若为“外走廊”,属于共用部位,可分为两种情况:1、在建筑主体结构内,应根据《房产测量规范》按有柱走廊计算全面积;2、在建筑主体结构外,应根据《房产测量规范》按无柱外走廊计算一半面积。功能性质若为“阳台”,属于私有部位,就应认定为房屋套内阳台,按阳台的计算规则计算面积。“入户阳台、前室、候梯间等”都可参照“入户花园”的方法处理类似问题。由此可知,当遇到图纸上的注释与《房产测量规范》不一致时,可根据房屋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来判定面积。当无法判定时,可要求委托单位提供该部位使用功能的书面说明,或要求设计方提供该部位使用功能的书面说明,将使用的不规范的名词注释统一到《房产测量规范》中,依据国家《房产测量规范》或本地区《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处理好房产的面积认定工作。

二、做好房产的数据测量工作

在房产测绘中,栋是房产测绘的基本单元,套是房产测绘的最小单位,一栋楼有N个套型组成,而房屋套型数据测算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整栋楼的房产面积,何况房产的套型图还要附在房产证上,而且上面的细部尺寸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稍有不慎直接导致公司乃至政府的公信力的下降,因此无论在房产预界定还是最终界定中,房屋套型尺寸的数据测量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1、做好房产预界定套型尺寸的采集

在做房产预界定时,有的尺寸在图纸上是不显示的,我们需要经过换算或需要用比例尺量取,这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看懂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了解图纸中的各类符号、线段所代表的含义,及各层间的结构关系,才能更准确的获得想要的数据信息。①、平面图上的尺寸有中轴线尺寸、偏轴线尺寸、柱中轴线尺寸、柱偏轴线尺寸、结构外墙尺寸、内空尺寸等,这些情况有我们想要墙体中线尺寸,也有我们需要换算才能得到的墙体中线尺寸,所以在作业绘图时,要看清图上尺寸标注的部位。②、要看清图纸各层间的结构关系,如楼层的层高、阳台的顶盖、飘窗的高度、坡屋顶的层高、架空通廊的顶盖等。③、坡屋顶层高超过2.2M(含2.2M)才能计算建筑面积,在平面图上往往无法直接看出所需要的尺寸,只能结合剖面图用图解三角形才能计算出超过2.2M的各部位尺寸。

2、做好房产最终界定套型尺寸的采集

实测时,要充分利用好预界定成果图上的数据,对照实测数据,加以比对分析。首先,将预界定成果资料调出与实测竣工图比对,记录有变化的地方,再看看委托单位是否提供有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联系单,并作好记录以便在实地测量中作为重点测量。实地测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先观察各外立面层次的套型有什么不同,特别是阳台。因为一般楼房住宅除底层的房屋套型、门厅、楼梯、顶层或顶层复式房屋、机房、水箱以外,外墙立面都基本一样,建造时一般都在阳台上做手脚,以达到良好的立面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省去不必要的重复作业,即保证相同的套型房屋有相同的套内面积。而对房屋每单元套型的检测中,一般并不需要对所有的内部尺寸进行测量,只要对整套房屋的轴线总尺寸和相邻单元部分的尺寸、阳台的尺寸等进行测量并做好详细记录。然后与竣工图比对,看看实地检查房屋尺寸是否完全与竣工图所标一致,并对有差错的部位反复检查、推敲,确保房屋套型各尺寸无误。

三、做好房产要素收集工作

房产要素调查在房产测绘中也是很重要的,要做好房产要素调查工作,应注意以下工作。预界定时,房屋的坐落、栋号、建筑结构、用途、层次、单元号、户号等要素应参照建筑施工图上的文字注释、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地名登记表等收件资料进行比对确定。最终界定时,可将预界定成果资料与该栋竣工图及实地测量核对,在实地核对房屋各尺寸是否与竣工图上一致的基础上,还要查对房屋的坐落、栋号、建筑结构、用途、层次、单元号、户号的编写等要素是否符合《房产测量规范》,是否符合产权登记发证要求,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若不一致,要求委托单位提供变更图纸、联系单或书面说明。若与实地现状不符,应要求委托单位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房产测绘及产权登记发证要求。

四、做好房产的面积计算工作

当前面的工作都做好后,就到了我们房产测绘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即保证面积计算的正确、共用面积分摊的合理)。计算房价、交纳相关税费以及办理房产证都是以房产最终界定面积为准,房产面积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每个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房产面积的正确性、共用部分分摊的合理性。

目前房产测绘软件较多,有些软件开发的还不够成熟,且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可能造成在计算面积时,对某个户室也会出现面积计算错误的问题,将直接导致后序工作(分摊计算、总面积计算以及面积汇总等)的连贯错误。在此我也要强调下业务水平,应尽可能提高个人的操作水平,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房屋的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计算无误后,再确定公用面积的分摊计算。公用面积部位及其分摊原则的确定,应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本地区的有关《实施细则》来判断确定,对及个别的公用部位在《房产测量规范》中未提及或不明确的,要组织相关人员(如测绘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委托单位人员等)进行图纸会审后再定案。公用面积分摊完成后,要认真核查分摊前后面积是否一致,确保分摊过程无误。

房产测绘工作看似是一项简单的、无太高技术含量的测绘工作,但其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在房产管理、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也较为突出,其成果质量的好坏与大家都息息相关。在房产测绘行业中,如何控制好房产测绘成果质量是各房产测绘单位及管理部门的永恒主题。

在测绘作业过程中,认真、踏实、务实才是做好房产测绘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做好房产的面积认定、房产的数据测量、房产要素收集、房产的面积计算,这四个环节是控制好房产面积测绘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房产面积测绘;资料及图纸;审查控制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引进发达国家的建筑样式,现行制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已不能涵盖,无法对一些房产建筑面积的计算提供合法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测绘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提高测绘精度。测绘作业中严格执行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及本省市地区根据当地习惯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房产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暂行规定;同时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对测绘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保证房产面积测绘成果的质量。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绘图、面积计算分摊是最关键环节,因此在面积计算过程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1 对前期收件资料及图纸的审查

为了确保房产面积测绘质量,前期的收件资料及图纸审查中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房产项目建筑面积预测算时,要求委托方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必须是经规划部门审核通过的图纸;在房产面积实测时,委托方应提供房屋竣工图,若有变更,还应提供相应变更图纸或联系单;委托方所提供的图纸必须是一整套完整的建筑图纸,其中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阳台及飘窗大样图等,所有图纸应尽可能详细,以便于在测绘过程中查阅相关尺寸数据。如阳台护宽度在平面图上标注不详,只能在阳台大样图上查阅,如坡屋顶房屋2.20m的范围线确定,在平面图上无法看出,只有在剖面图上图解三角形确定2.20m的范围线。收件资料中必须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总平面图、地名办出具的门牌号及幢号批准文件、设计部门出具的房屋配套设施用房功能部位,如水泵房、水池、发电机房、变配电室、制冷机房的使用说明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只有通过前期资料收集齐全并符合要求,才能确保房产面积测算各环节中的质量。

2房产面积测绘各关键环节的控制

进行房产面积测绘,对我们房产测绘机构来说在增加了经济收入的同时,又承担更大的责任。针对日益高涨的房价,一旦工作疏忽发生了错误,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房屋面积的测绘各环节中,应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具体要做到四个准确:房屋计算面积部位认定要准确;房屋套型边长数据要准确:房产要素要准确;房屋面积计算分摊要准确。

2.1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认定准确

对于在测绘一幢房屋前,一定要明确哪些部位是计算全面积,哪些部位是计算一半面积,哪些部位是不计算面积。若认定不准,直接导致总建筑面积的错误及后续的分摊计算。因此计算面积部位认定这一环节十分关键,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地的《实施细则》来判定房屋计算面积的部位。但有些开发商为了增加房屋的卖点,在设计图上的文字注释往往与《房产测量规范》中不一致,如在设计图上标有“入户阳台、入户花园、空中花园、景观窗等等,如何与房产测量的有关性质的界定一致。比喻“入户花园”,在计算面积的技术规定条款中,不会有这个名词,而且“花园”也不能计算建筑面积,但实际上“入户花园”类似《房产测量规范》规定条款中的“外走道”或“不封闭的阳台”。顾名思义,入户花园就是通过公共楼梯或电梯出来进入某户或几户的必须经过的前室或通道,其性质为公用部位。若此公用部位为封闭,应计算全面积。若敞开,应分两面种情况,一是此部位若是在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内,类似于《房产测量规范》中有柱走廊,应计算全面积,若为悬挑于建筑主体之外,类似于《房产测量规范》中无柱外走廊,应计算一半面积。再比喻“空中花园”。若空中花园也是当作通过公共楼梯、电梯出来进入某户或几户的必须经过的前室或通道,就参照入户花园的处理方法。若空中花园是经过某户套内房间出来,就应认定为房屋套内阳台,按阳台的计算规则计算面积,由此,我们在碰到建筑图上如此类与《房产测量规范》不符的文字注记,究竟如何定性?如果《实施细则》中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我们在面积测算时,一定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来判定,必要时,要求委托方有一个明确的说明,要求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使用功能说明,将不规范的述语统一到《房产测量规范》中来,参照国家《房产测量规范》或各省市房产测绘《实施细则》相关类似条款处理,准确来判定出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性质。

2.2房屋套型边长数据的采取准确

房屋面积测绘的基本单元是幢,而幢是由多套房屋组成的,可以说套是房屋测绘的最小单元,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测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幢的总建筑面积,况且房屋的套型、尺寸边长还要附在房屋所有权证上,将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因此无论在房屋预测、还是实测过程中,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测绘这一环节一定要准确,若有差错,后患无穷。

2.2.1房屋预测套型边长数据的准确采取

房屋预测套型边长数据,有的可以直接从设计图上读取,有的须经过换算,有的还须通过比例尺量取,这要求我们能看懂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了解设计图的各类符号、各类线段的含义,了解各层之间连接关系,如何换算至我们所需要地房屋边长数据。

(1)在许多设计图上,设计的尺寸有柱轴心尺寸,结构外墙尺寸,内空尺寸等,这些情况与我们所需的计算套内面积的墙体中心尺寸,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墙外边沿尺寸,附属建筑尺都不一样,需要经过换算,所以,在作业时,要看清图上标注的是什么部位的尺寸。在换算边长数据时,还要考虑到房屋竣工后实际状况。如:设计为20cm的墙厚,加上墙体两边的粉灰厚度各2cm厚度,实际为24cm;设计为24cm的墙厚,加上墙体两边的粉刷厚度各2cm厚度,实际为28cm。否则,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相差很大。

(2)要看清设计图各层上下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楼层高度、阳台的顶盖,架空通廊的顶盖,大厅的高度,坡面屋顶的层高等等关系。

(3)设计为坡面屋顶的房屋,层高超过2.2 m(含2.2 m)才能计算建筑面积,在设计图上往往无法直接看出。只有从剖面图上图解三角形才能计算超过2.2 m的投影范围线。

2.2.2房屋实测套型边长数据的准确采取

(1)在实测时,比照预测成果图上套型边长数据并加以充分利用。首先,我们可以将预测资料调出,比较一下预测施工图与实测竣工图的不同之处,看一下是否在房屋施工过程有设计变更联系单,并记录下所有变动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地测量中作为重点的量测。

(2)实地测量时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整体到局部是测量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在实地测量时,最好事先观察一下所要测量房屋的整体,从各个外立面观察哪些标准层次的层建筑面积是一样的,哪些层次又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阳台部分。因为一般的住宅除底层房屋套型、门厅、楼梯、顶层复式房屋、机房或水箱以外,外墙立面基本都是一样的,建造时主要在分隔或阳台上做不同的设计以达到良好的立面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保证在相同的房型有相同的套内建筑面积。而对房屋每单元套型的检测中,一般并不需要对所有的内部尺寸作详细再次测量,只要对整套房屋的轴线总尺寸、与相邻单元部分的尺寸、阳台的尺寸等作测量并详细记录。比较重要的一步是对照竣工图实地检查房屋是否完全与图纸一致,对不一致的地方必须作认真仔细的检测,确保房屋套型、边长无误。

2.3房产要素调查准确

房产要素调查也是我们房产测绘的基本环节之一,要做到房产要素调查准确,以下一点值得注意。预测时,房屋坐落、幢号、结构、用途、层次、室号等房产要素参照建筑施工平面图上文字标、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地名登记表等收件资料进行对照确定。实测时,可将预测成果资料与房屋竣工图及实地进行核对,在实地核对房屋部位、套型、尺寸是否一致的基础上,还要查对房屋坐落、幢号、结构、用途、层次、室号编写等房产要素是否符合《房产测量规范》,是否符合房屋产权发证要求,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若不一致,要求委托方提供变更图纸、联系单或文字说明。实地不符,还要求开发商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房产测绘及产权登记发证要求。

2.4面积计算正确、公用分摊合理

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计算面积部位及房产要素都准确了,最后,质量控制中最为关建的环节是要保证面积计算的正确、共用面积分摊合理,可以说这一步是房产测绘的核心。计算房价、交纳有关税费及办理房产证都是以房产面积为准,因此,房产面积直接关系到购房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确保面积计算分摊准确。

我们目前使用的房产测绘软件,有些软件开发的还不够成熟,再加上我们操作人员不够熟练、操作不够规范,在测算面积时,对某个户室也会出现面积计算错误,一旦出错,会导致后序的分摊计算错误、总面积计算错误以及面积汇总错误等连锁反应。为此,为确保面积计算的准确,笔者利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手段Visual LISP编制了一段方便面积计算的小程序,通过此程序计算出房屋各层面积及总面积与房产测绘软件计算的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进行比较,若两者面积差在误差范围内(一般误差都在平方厘米内),说明软件计算无误。若有误,分层对比查找,找到面积是差在哪一层、哪一户,再对出错层的户室进行修改,直到软件计算面积与Visual LISP程序计算面积相一致。房屋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计算准确后,再确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公用面积部位及其分摊原则确定,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省市的有关《实施细则》来确定,对于个别公用部位在《房产测量规范》中不能明确是否可分摊,要组织测绘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委托人及建筑设计师进行图纸联审讨论定案。公用面积分摊完成后,别忘了,将分摊前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与分摊后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比较一下是否前后一致,确保分摊过程准确无误。

3结束语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8篇

2013年,上海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新上海人”打开了落户大门――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启动。当年7月1日,《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居住证积分时代正式到来。

事实上,近十年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外来常住人口的密度与比重均居全国之首。

上海市政府这样解读《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宗旨: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管理之路,为来沪人员提供透明的、可预期的未来和尽可能好的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

根据这一办法,持居住证的人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规定,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证照办理、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达到标准积分120分的居住证持有者,所享待遇与上海户籍居民基本相同。

居住证积分入户制度实行一年多,对于积分制细则却一直争议不断。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做了两项相关的问卷调查,一份是关于“完善居住证积分制的民意基础”,另一份是“上海非户籍人口的户籍心态”。通过1500个问卷样本分析,了解市民对现行居住证积分制的看法,以及非户籍人口如何看待户籍政策等问题。

“唯学历论”

根据居住证积分落户办法规定,积分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组成。

基础指标包含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等指标。

其中占分值最高的是教育背景。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积分。积分标准从低到高依次为:大专(高职)学历,积50分;大学本科学历,积60分;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积90分;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积100分;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积110分。

而在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中,取得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获最高分值,140分;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可获得积分,从15分到100分不等。

就目前的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来看,年限的起步分值只有3分,技术技能起步分为15分,学历起步分值50分。学历具有很高的权重,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非户籍人口,基本上都能达到享受准市民待遇的积分标准。

而那些没有高学历但已为上海服务多年,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可能获得的积分则比较低。比如,一名在上海工作20年的普通技术工人,他能获得的分数基本上就是3分×20年+15分(或30分)=75分(或90分),远远达不到120分的标准分值。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这一政策取向有异议。调查者中有78.8%的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作为户籍政策标准,“有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而不同意者为21.1%。这说明,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上海吸纳外来人口的标准不应该“唯学历论”。

同时,上海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的城市人口发展战略。从目前的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来看,本科学历者基本上被视为上海城市发展欢迎的人才,而根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80.9%的户籍人口赞同“将本科学历作为上海人才引进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太低了”。这说明在本地人心目中,本科学历者不宜等同于上海需要的人才。

获益差别

问卷还调查了本地户籍人口对普通劳务工作者的态度。普通劳务工作者包括家政护工、环卫工人、快递员、保安、保洁员等,以及无照的自雇业者,如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流动商贩等。

调查发现,61%的本地户籍居民认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普通劳务工作者,46.3%的人认为普通劳务工作者对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而认为他们影响社会稳定的比例仅为7%,认为他们增加了上海的财政负担的比例只有2.3%。

由此可见,提供劳务的普通体力劳动者对上海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他们对上海的贡献也得到了本地户籍居民的普遍认同。

但这部分人在目前的居住证积分制度中却处于不利位置。比如,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的“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就业于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和“工作并居住在远郊重点区域”这三项以年限积分的指标,分值的获得都有限,每满一年只有2分到4分,且都要满5年后才开始计入总分。

因此,未来居住证积分制应不应该考虑如何在学历之外制订更多元、有效的评价标准,尤其加强对劳务工作人员类的规定标准的探索,是值得研究的。

非户籍人口对户籍政策满意度分化较大

问卷对上海非户籍人口的户籍心态做了专项调查,通过对城市非户籍人员有关户籍政策、户籍改革以及落户意愿等户籍心态的研究,以当事人的角度对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民间版本的另一种解读。

对上海户籍政策的总体满意度方面,35.60%的非户籍人口表示“一般”,“比较满意”的约为28.48%,“比较不满意”的27.24%,“非常不满意”的占5.58%。

总体来看,对于现行户籍政策持满意态度、中立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上海非户籍人口几乎各占1/3,说明这一群体对于户籍政策的满意度呈现出较大的分化。

谁最想取得上海户口

此外,问卷还区分了不同年龄段的非户籍人口对取得上海户口的意愿强弱。

数据显示,31?45岁的非户籍人口取得上海户口的意愿最强烈,比例达66.92%;30岁以下的人群次之,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6.58%;而比例最低的年龄组是4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愿意放弃家乡户籍与土地等利益而获得上海户口的比例为42.11%。

负责项目调研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朱志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而非户籍人口子女就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朱志燕深入访谈的资料显示,决定上海非户籍人员产生落户意愿的诸多原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子女就学。虽然目前上海对于非户籍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已全面开放,随迁子女可进入公立小学就读,但与户籍人口相比,非户籍人口子女就学在现实中仍存在困难。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9篇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必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从理论上讲,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人力资源、资本和科技进步,每一个要素都对经济有贡献。中国过去经济的高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但这几年来,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从2012年开始下降,2015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下降,累计减少了1300多万。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中国经济享受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正迅速消失。另一方面,当前全社会的抚养比达到36.2%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未来35年里,中国的抚养比还将一路攀升,2050年中国抚养比将达到63%。

那么,是不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释放完毕呢?并非如此!广义的人口红利包括数量人口红利、结构人口红利和质量人口红利三个方面。中国未来在人口结构方面有重大红利空间可供发掘。

结构人口红利,是指农业人口转向非农就业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即库茨涅茨效应。2014年中国农村人口比重45.23%,农民工数量大约2.7亿,按照73%的比例来估算劳动力人口,农村能够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理论上限大约2.5亿。然而,当前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受制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二元福利结构,真实的城市化率仅仅在37%左右。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加快推动户籍改革。2014年3月中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截至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还有一些城市提出积分落户制度。一方面是明确落户城镇的条件和程序,从制度上有序敲开“农民进城”的大门,另一方面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打破“本地人”“外地人”的权利藩篱。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2016年1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抓住农民工融入城镇这一关键,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国务院已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使有别于以往各类暂住证。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让他们尽早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就业、医疗、法律援助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

综合各地户籍改革的方案来看,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各地“标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特大城市则普遍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居住证持有者可参加社保、购车、购房,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身份证也可以异地换领补办,就连争议最大的异地高考也正在破冰。同样也要看到,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仍不能平等享受诸多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的户籍改革正在推进,但这能否洗去人们现有对户籍制度的疑虑?

“居住证”积分落户改革

户籍改革长期以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它之所以牵动人心,是因为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切身利益。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一字之差,却由此衍生出诸多的差异。

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统计,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导致了60多种城乡间的不平等福利。且这种不平等福利涉及就业、住房、医疗、社保、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进城务工人员,这种不平等福利更为明显。同城同工却不同待遇深受诟病。实际上,户口本身并不重要,附着在上面的种种福利,才是人们关注户籍改革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少人呼吁户籍政策放开大门。然而,一旦户籍大门打开,肯定会吸引大量人口进入“高福利”户籍地;大门关上,又产生不平等,存在“两难”。本轮户籍改革正是要解决这一两难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公共资源如何均衡分配。

试想,如果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放开户籍政策,会有多少人涌入?恐怕是天文数字。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可想而知。上海市在这方面的探索可以作为借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拥有常住人口2415.15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属于需要严格控制人口的特大型城市。

对于诸如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是户籍改革最核心、最难啃的骨头。上海是全国最早尝试积分落户制度的城市之一。上海一向以“对户籍控制最严厉”著称。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一些松动和探索。直到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蓝印户口”,这是对传统户籍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从1994年初上海开始实施到2002年4月1日停办,在蓝印户口实施的八年多时间里,全市获得蓝印户口者为4.2万余人。

2000年上海推出了《引进人才工作证》,2002年6月,上海市又正式推出《上海市居住证》制度,两者都成为对外地进沪工作的人才影响较大的政策。2004年,上海开始对非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户籍实行积分政策。

整套落户积分体系包括个人要素、单位要素、附加要素三块,其中个人要素又分为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成绩分级、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诸多小项。比如,博士积分30,硕士27,本科20;通过CET-6级或专业英语八级加8分,通过CET-4级或专业英语四级加7分……

按照规定,申请者各项要素的累计分值必须高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标准分”才能落户,否则只能办理上海市居住证。2004 年10 月开始,上海市开始实施发放居住证的新政策《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员将享有更多的“市民待遇”。

2013年,类似的积分体系又被上海运用到居住证管理上。根据2013年7月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持证者的个人能力与对沪贡献被转换成一定分值;累计积分达到“标准分”120分者,被允许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最突出的一点是,子女可以在上海参加中高考。

2014年2月23日,上海市居住证转户籍政策正式,上海的户籍政策将从“指标限定”转为“条件管理”。新政策采取“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对特定人群可优先申办。这是上海人才引进政策和户籍政策的又一重大调整。

2015年,上海市又出台最新政策,细化第四次户籍改革以吸引人才,居住证转户籍也是方案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其中一种方案建议实行打分制,凡满足七大类指标累积得分达到100分者,即可具备入户上海的条件,包括:学历;在沪就职;在沪缴纳社会保险;在沪缴纳个人所得税;外省市(海外)工作资质;特殊成就;在沪创业投资纳税。

这一方案在公平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上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它事实上给了公众对于未来的明确预期,有利于公民通过合理合法的努力,去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比起当前很多地方过于严苛地规定哪一类人才可以入户,上海的综合积分制更科学、更普适、更公平。这样的综合积分,也使户籍人口的增加始终处在有序的、财政和社会都能容纳的范围内,防止入户“井喷”导致可能的公共资源紧张,是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的路径

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未来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淡化户籍,另一种是强化户籍。所谓淡化户籍,就是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只要外来人口在城市里就业、纳税,他就应该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务,比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按照淡化户籍的路径,可以首先实现农民工在特大城市享受养老保险及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革除他们与户籍的关系。而一些福利性待遇的改革,比如低保、廉租房、大学招生等,可以暂时放缓。当逐步消除户籍制度的福利安排作用,户籍就会逐渐回归人口登记的本来职能。笔者倾向于前一种。

积分入户细则范文第10篇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发展,东莞市正面临资源、环境、土地、人口的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型。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城市的转型首先要关注人口发展的转型。本文以清溪镇为切入点,探讨在转型发展时期人口发展趋势及应对,为清溪乃至东莞未来人口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转型、人口结构、人口发展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 A

一.清溪概况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惠州、深圳接壤,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东莞市发展第二梯队的镇街,现状人口规模约31万。

清溪镇是东莞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地缘、人缘、政策优势,通过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实现原始积累;90年代中期以来,抓住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实现接近10年的高速发展;2004年以来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受全球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发展面临很大困境。2006年东莞市提出“双转型”战略是东莞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并陆续制定一系列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城市的转型首先是人口发展的转型,下面我们探讨清溪镇人口发展情况。

图1清溪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二.清溪镇人口现状结构

(一)外来人口为主、适龄劳动人口占比例大。

过去10年,清溪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基本上是1个户籍人口对应8个外来人口。清溪镇年龄构成与东莞市整体相类似,呈纺锤形结构,根据抽样调查,19-45岁人员占93.5%,而且“80后”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图2东莞市人口年龄构成(六普)

(二)教育程度较低

据六普、五普相关统计,东莞人口的教育程度落后深圳10年。2010深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17.18%,而东莞只占7.10%;初中以下学历(含小学及初中)所占比例情况,深圳为52.93%,而东莞却高达67.90%。

根据抽样调查,清溪镇外来人口教育程度基本与东莞2010年一致,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略低于东莞市整体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东莞为7.10%,清溪只有5.5%)。总体而言,清溪镇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表1东莞市人口受教育程度

表2深圳人口受教育程度

(三)人口分异

本地人与外地人居住分离。外来人口大多居住在工厂及其周边的村民出租房,本地人集中居住在新村或者农民公寓内。2011年,64%的外来人口居住在周边村的出租屋,29%居住在厂房内部。

本地人与外地人就业分离。清溪就业人口以从事第二产业为主,占85%(2008年数据),第三产业占14.3%。根据抽样调查,本地人就业比例低,只占劳动力资源的53%,而且就业人员中只有28%在工厂工作,在村委会、机关事业单位等就业的却高达42.4%。

(四)家庭走向轻型化。过去10多年,东莞居民居住方式有所改变,传统的多代同堂已不再流行。大多老人都不愿和子女一起居住,而选择分开住,家庭规模逐渐减小。六普,东莞市常住人口平均每个家庭户2.23人,比五普的3.16人减少0.93人。2010年家庭户中一人户、二人户所占比例分别为37.31%、32.81%,所占比例较高。

三.人口结构问题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

东莞市的外来人口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因此其人员构成必然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

东莞市(当然包含清溪镇)位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东莞所承接的都是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低附加值、低资本技术构成、低利润和低工资的特点,造成东莞人口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以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为目的外来人口,他们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现实,导致吸引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低技术水平的工人,低技术必然导致的低工资,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上难于融入城市,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游离于城镇发展,对城市缺乏归属感,流动性较强。

(二)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

“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创造了东莞奇迹,但也造就了东莞粗放发展的工业房地产。

这种粗放的工业房地产以外延式拓展为主,表现出建设强度低、空间分散,导致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散布于各地,集中度低,而且早期的工业厂房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居住条件、生活配套等都存在诸多不足。

(三)户籍制度

深圳五普户籍人口12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六普户籍人口25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10年间户籍人口共增加了130万人,年平均增加13万人,年均增长7.53%。

而东莞五普户籍人口15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六普户籍人口182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10年间户籍人口只增加了27万人,年平均增加2.7万人,年均增长1.62%。

深圳、东莞户籍人口的变化差异,跟自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有莫大关系,深圳在成立特区之日起就开始探索户籍制度改革,1995年开始试点“暂住-蓝印-常住”的户籍管理模式,1998年制定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人员入户的规定、2000年制定一系列放宽入户条件的政策、2002年出台人口居住证制度、2003年颁布《户籍制度管理细则》、2004年出台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人才倾斜的户籍改革政策等。

而反观东莞,直到2010年开始实行积分入户制度,由于准入门槛高、程序复杂导致是效果并不理想,过去3年,清溪申请积分入户的有388人,成功入户328人,与接近30万的外来人口形成鞋码对比。

(四)社会文化的影响

根据文化的相互影响, 当人口迁移到一个区域时, 相对迁移人口而言, 当地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 而迁移人口的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 因此迁移人口很容易被当地文化同化, 融入到当地文化中, 但是如果外来人口数量巨大, 相对本地文化而言, 外来人口的文化也是一种强势文化, 在两种甚至多种文化共同作用下, 就会形成文化的相对独立, 多种文化共存, 外来人口既不会被当地文化所同化, 也不会融入到当地文化中。这样外来人口对迁入地区会缺乏普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地共同的道德法律就缺乏有效的制约作用。

四.人口发展判断

人口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未来清溪将向产业上下游拓展,由简单、低端的组装环节走向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制造、研发、中试等诸多环节,需要有更多熟练工人、专业人才、研发人员、现代服务从业人员等。

外来人口本地化是清溪镇保持平稳发展,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人文关怀等手段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

家庭走向轻型化要求,未来的住房结构应该相应调整,提供更多为这部分家庭居住的小户型。

逐步优化居住布局,避免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员的居住分离;提供就业指导与支持,优化人口就业结构,避免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就业分离;加强宣传、丰富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的融合。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要求我们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提供多样性的配套。

五、人口发展应对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建立多维度的住房保障制度

第一,探索建立高素质人才的租房体制,由参与该计划的企业出资,修建人才公寓,以低廉的价格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安全、稳定的住所,规定非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和高素质人才在初次就业前两年可以入住人才公寓,一方面通过此计划可以减低生活成本吸引大学生和高素质人才的到来;另一方面参与计划的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互助金的方式,减低人力成本,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第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第三、加快保障住房的建设,在土地出让时,规定开发商必须在项目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加快农民公寓建设和自建房的整合。

(二)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把外来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最终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改变外来常住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不能获得平等的劳动权利、教育和培训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社会参与权利、居住权利和利益表达权利的状况。

完善新莞人积分入学制度,加大对公办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公办学位,大力推进职业素质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

积极开展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外来人口就业稳定性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另外一方面,提高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意愿和能力。就业技能培训系统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但是在这一个转型期,政府应该加强引导。

建立和健全服务外来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就业的信息体系和服务平台。

(三)逐步完善入户制度改革,加强对非户籍人口的管理

积分入户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也是东莞应对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但是未来仍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建议适当降低门槛,逐步建立现代产业工人本地化的途径。

庞大的非户籍人口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做好非户籍人口管理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必须以逐步完善非户籍人口管理体制为核心,做好非户籍人口的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做好出租屋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加强对出租屋安全检查,消防、工商、城管定期组织检查行动,对出租屋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对于发现问题必须责令当事人进行限期整改或停止使用。第二,简化、扩大房屋租赁备案制度,适当减免租赁所得,加强房屋租赁管理。

(2)积极探索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非户籍人口的居民待遇,确实解决非户籍人口的医疗、子女教育问题。

结束语:人口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尤其是东莞市这样一个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清溪镇乃至东莞市各种政策的制定和设施配套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卫平: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人口与计划生育专家论坛 2010第8期

[2] 查振祥:《深圳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未来发展的制约》南方论坛2011-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讨论稿) 2013

[4] 王二红 冯长春 《外来务工人员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

上一篇: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家电下乡操作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