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07:24:45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解决我县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过程中小额担保贷款问题,根据政发[]60号、财社规[]19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担保,是指由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担保服务中心),根据合同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保证贷款银行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原则,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障合同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贷款担保资金来源与规模

第四条县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以下简称担保基金)由县财政局筹集和管理,专项用于促进县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第五条担保基金的筹集额度按与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规模安排,并按照担保基金3-5倍的规模发放贷款。

第三章贷款担保管理机构

第六条设立担保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管会);监管会下设担保服务中心。

第七条监管会由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县支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妇女联合会、金融经办机构和担保服务中心组成,每半年召开一次监管会会议,或经监管会成员提议召开临时监管会会议。主要职责为:

(一)审议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二)审议、批准弥补代偿损失方案;

(三)审议、核销坏帐;

(四)经批准调整担保基金规模。

第八条担保服务中心为担保基金的日常管理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执行经监管会审议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管会决议;

(二)对监管会负责,于每年一季度报告上年度工作情况及本年度工作计划;

(三)负责担保基金日常管理;

(四)向监管会提交核销坏帐、弥补代偿损失的方案;

(五)提交担保基金调整规模的方案;

(六)监管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贷款担保对象和条件

第九条担保基金具体提供担保的对象和条件为:

(一)具有本县城乡居民户口,男60岁、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诚实守信,本地创业人员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领取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城乡劳动者;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创办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不得低于企业人员总数的30%;

(三)对符合上述条件,新办个体经营、劳动密集小企业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项目,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现有微利项目,原则上予以优先重点扶持;

(四)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申请担保贷款时,必须合法经营,资信程度良好,有偿还能力且必须在贷款发放银行开立帐户。

第五章贷款担保额度、期限与用途

第十条贷款担保额度:

(一)对单个自然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贷款金额不超过10万元。

(二)对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

(三)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第十一条贷款担保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二年。借款人提出展期的,在确定借款人展期期限内能够及时履行债务的前提下,担保服务中心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金融经办机构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还款方式按金融经办机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借款人应将贷款用作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创办小企业的流动资金。

第六章贷款担保程序

第十四条需要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的城乡劳动者,按照自愿申请、社区受理评审后择优推荐、经劳动就业管理局审核、担保服务中心复核并出具承诺担保书、金融经办机构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上述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办事程序。

(一)自愿申请

1、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需向本人经营所在地社区提交下列文件,并保证其真实性:

(1)小额贷款担保申请书(妇女创业申请推荐表);

(2)申请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就业失业登记证》及复印件;

(4)个体经营营业执照及复印件;

(5)申请人创业(贷款)项目可行性报告;

(6)未经社区推荐的需提供其他有效担保措施;

(7)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2、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创办小企业需向注册登记地社区提交下列文件,并保证其真实性:

(1)小额贷款担保申请书;

(2)合伙人或股东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及复印件;

(3)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4)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5)注册验资报告及复印件;

(6)加盖企业公章的企业章程及合伙协议书复印件;

(7)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

(8)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

(9)企业决定申请融资担保的股东会议决议或合伙人会议决议;

(10)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不低于就业人员总数30%的相关证明文件;

(11)当年(或近二年季、月)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拟提供的其他有效担保措施;

(14)需要的其他资料。

(二)受理推荐

申请人须在上述资料齐备后向经营所在地社区提出申请,社区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确认其真实有效,项目可行,具备自有资金、还款来源和符合其他借款条件后及时推荐。

(三)条件审核

县劳动就业局审核申请人填报的《县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并将资料报担保服务中心。对不符合借款担保条件的,在回复申请人时应说明理由。上述工作应于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担保审核

担保服务中心核对《申请表》及报审资料,审核确认借款担保额度、期限和其他担保措施等是否符合规定、合法可行。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及时向金融经办机构出具《同意担保通知书》。对未通过审核的,回复申请人和劳动就业管理局,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贷款审查

申请人持报审资料和《同意担保通知书》,向指定的金融经办机构申请贷款。金融经办机构核对《申请表》、《审批表》、《同意担保通知书》及报审资料,审核确认贷款额度、期限、用途、还款能力等是否符合规定、合法可行。对通过贷款审查的,要尽快办理贷款手续。对未通过贷款审查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提出改进建议。

(六)发放贷款

金融经办机构对通过贷款审查的贷款在3个工作日内保证贷款资金发放到位。

第七章贷款利率和贴息

第十五条小额担保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个体经营、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按政发[]60号文件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按50%贴息。

第八章贷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借款人(被保证人)应严格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要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被保证人)情况发生变化(如: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财产及法定代表人变更等,自然人户籍、住址、联系电话、婚姻状况变更及财务状况变化等)时,应提前或于变更发生之日起3日内通知社区、担保服务中心和金融经办机构,并主动配合有关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担保服务中心应制定规范、有效的担保评审和贷款监控管理措施及办法,应有专人专项负责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履行担保管理责任。及时掌握贷款担保整体状况,如发现资金损失或担保风险加大,应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并通报县金融经办机构及社区,共同控制风险。

第十八条金融经办机构要简化手续,为借款人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加强借款人在本机构结算帐户的管理,对有证据证明借款人有可能或已经恶意损失贷款的,应停止支付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借款,同时通知社区、劳动就业管理局、担保服务中心,最大限度使贷款免受或减少损失。

第十九条社区选用专门人员负责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有关担保手续,积极协助担保服务中心和金融经办机构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要协助金融经办机构对借款人(被保证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担保服务中心、金融经办机构,督促借款人(被保证人)按约履行义务。

第二十条担保服务中心、劳动就业管理局、金融经办机构和社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服务工作。

第九章代偿与追偿

第二十一条金融经办机构对已到还款期限未及时归还的,或经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的贷款项目,应及时向借款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告知担保服务中心,履行追索责任。追索期为自贷款期限届满或银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之日起三个月止。

第二十二条追索期结束后,经追索借款人仍未偿付贷款本息的,金融经办机构依照《保证合同》规定出具《代偿通知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要求先行代为清偿债务。

第二十三条担保服务中心收到金融经办机构《代偿通知书》后,根据本办法规定对贷款发放、监督管理和债务追索等程序进行合规认定。对符合先行代偿债务的项目,由担保服务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向金融经办机构出具《同意代偿通知书》,办理代偿资金拨付手续。

第二十四条担保代偿资金从担保基金本金中垫支,代偿范围限于尚未清偿的贷款本金。发生下列情况,担保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一)金融经办机构未及时向借款人送达逾期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并向担保服务中心提交《代偿通知书》;

(二)金融经办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追索义务;

(三)金融经办机构确认借款人已发生危及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未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社区和担保服务中心,造成贷款损失;

(四)金融经办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发放、收回贷款,造成贷款损失。

第二十五条担保服务中心对贷款项目代偿后,应会同社区和劳动就业管理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债务追偿工作,金融经办机构应给予积极协助。对借款人恶意逃避担保债务的,担保服务中心可向人民法院提讼。追偿收回的资金支付应缴贷款利息后,属于冲减担保基金部分的调增担保基金本金;属于财政补偿资金部分的,作为以后年度县财政局补偿担保代偿损失的资金来源,单独记账管理。

第十章担保基金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担保基金专户储存于财政局指定的金融经办机构,单独核算,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存款利息经县财政局批准,可用于担保服务中心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的业务经费支出,利息余额转入本金。

第二十七条担保服务中心在监管会领导下负责担保基金的日常管理和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业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担保项目评审体系,科学、合理的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快捷、便利的担保运行体系。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对被保证人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第二十八条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机制。按当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总额的1%给予奖励性补助,中央和省级财政各承担0.5%,所需资金全部从贴息资金中安排,用于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突出的金融经办机构、担保机构和信用社区等单位的工作经费补助。

第二十九条担保服务中心要认真做好担保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年度终了,担保服务中心向监管会报告担保基金财务情况,并提出代偿损失处置方案,由监管会批准执行。

第三十条监管会根据有关规定和贷款担保情况,确定当年担保基金年度代偿率最高限额。对限额以内的担保代偿损失,由担保服务中心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财政局提出补偿担保损失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一)证明担保代偿损失的有关法律文件,包括:代偿通知书,代偿资金凭据、追偿债权资金情况等;

(二)监管会批准的代偿损失方案及上半年工作报告等有关文件。

县财政对上述资料进行审查核实,确定应补偿的担保代偿损失后,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三十一条下列情况不属于财政补偿担保损失范围:

(一)金融经办机构及担保服务中心违反本办法规定范围、程序等越权审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或提供担保造成的担保代偿损失;

(二)担保服务中心未采取相应担保有效措施造成的担保代偿损失;

(三)金融经办机构及担保服务中心未采取债务追偿措施造成债权无法收回的担保代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金融机构小额担保贷款不良率达到15%时,担保服务中心应向其提出了预警通知并采取防范风险措施;不良率达到20%时,金融经办机构应停止发放新的贷款,担保服务中心不再办理新的担保业务。担保服务中心与相关经办机构采取进一步防范风险控制措施并报监管会批准后,方可恢复贷款担保业务。

第三十三条代偿项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担保服务中心提出确认坏账申请,报监管会审核同意后核销:

(一)被保证人破产或死亡,其破产财产处置收入或遗产处置收入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二)经申请强制执行法律程序后仍无法收回;

(三)因被保证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不能收回。

第十一章监督与审计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一三大市场平稳运行。

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4.87亿元,银行业。截至2011年3月末。比年初增加27.07亿元,增长2.98%同比增加89.50亿元,同比增长10.59%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4.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亿元,增长4.87%同比增加52.12亿元,同比增长13.22%存贷比42.18%比年初提高0.7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同比增加3.99%新增开户数3905户,证券业。2011年一季度全市证券业金融机构交易额267.15亿元。同比增加38.82%利润总额2955.2万元,同比减少26.72%

比去年同期增加0.97亿元,平安业。月全市平安业金融机构总收入4.97亿元。增长16.94%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0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1.73%财富险保费收入87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9%

二大力做好资本市场工作。

韶铸集团改制上市项目工作计划和资产重组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仟邦企业上市所需安监、环监材料的审批工作,一是继续推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目前该工作已全面启动。该公司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市第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工作有望在第二季度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在市发行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工作,目前该工作已获得市政府同意,局正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方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宣传培训力度,与南雄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进地方金融市场加速发展。

市共有10家担保公司(其中2家为政策性担保公司获得省金融办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圆满完成。截至月末,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全面完成。经过半年的规范整顿。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6441.9万元,第一季度,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共料理担保业务18笔,累计担保金额19640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占全市担保公司在保余额和第一季度累计担保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7.91%和87.98%政策性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凸显。二是小额贷款公司铺开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其中3家已开业始兴、仁化等小额贷款公司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其余各县(市、区都争取在年内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月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036.6万元,第一季度,累计投放资金304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显现。三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设立工作。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始兴银行开业准备工作稳步进行,同时我市已向省金融办申请第二批村镇银行设立指标,进一步空虚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四继续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

年第一季度,一季度我局继续充分利用好10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共为2户企业办理了转贷手续,累计发放金额3816万元,充分发挥了帮扶中小企业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房安全的续保工作。

继续认真做好督导工作。年1月完成36843户农户的参保出单工作,局作为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平安工作的牵头单位。确保政策性农房平安覆盖率继续坚持在100%为全市今年其他县(市、区开展续保工作开了个好头。

六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引导全市银行业平安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涉林贷款业务和森林平安业务,加强与林改办、人保财险、农信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对林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的平安保证,全力配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月,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99笔林权抵押贷款(其中67笔为农户贷款累计发放金额2.37亿元,贷款余额为2.16亿元,林权抵押面积40.3万亩;各平安公司共承保林木火灾平安面积共约81.9万亩,保费收入372.9万元,平安金额达3.6亿元。

七探索金融业改革发展。

局多措并举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加强调研学习,为我市金融业继续发展。前往肇庆市金融局、云浮市金融局学习政府性融资工作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借鉴其经验,形成调研演讲。二是结合韶关实际,努力争取省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十二五”金融重点项目,已申报广东韶关“三农”政策性平安试点项目和广东韶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三是与人保财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安全,拟通过平安保证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

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形成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上市。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发行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平台、早籼稻交割仓库设立工作。

二突出重点。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宽松转变为整体稳健,间接融资投放受限,银行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和政策,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坚持信贷平稳适度的增长。一是国有四大银行应继续履行970亿政银合作协议,发挥国有四大银行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限制对“三高一剩”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放结构更为合理、有效。三是积极发明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韶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拓宽我市融资渠道。

三充分发挥安全的社会保证功能。充分发挥安全的社会保证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剂。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1年第一季度,我局以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坚持走生态文明道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韶关”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发展“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工作重点,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大经济环境中,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为我市金融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三大市场平稳运行。

——银行业。截至2011年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4.87亿元,比年初增加27.07亿元,增长2.98%,同比增加89.50亿元,同比增长10.59%;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亿元,增长4.87%,同比增加52.12亿元,同比增长13.22%。存贷比42.18%,比年初提高0.7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证券业。2011年一季度全市证券业金融机构交易额267.15亿元,同比增加3.99%,新增开户数3905户,同比增加38.82%,利润总额2955.2万元,同比减少26.72%。

——保险业。1-2月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总收入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97亿元,增长16.94%。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0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1.73%,财产险保费收入87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9%。

(二)大力做好资本市场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集团改制上市。目前该工作已全面启动,集团改制上市项目工作计划和资产重组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仟邦企业上市所需安监、环监材料的审批工作,该公司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市第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工作有望在第二季度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在我市发行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工作,目前该工作已获得市政府同意,我局正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方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宣传培训力度,与南雄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进地方金融市场加速发展。

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全面完成。经过半年的规范整顿,我市共有10家担保公司(其中2家为政策性担保公司)获得省金融办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圆满完成。截至3月末,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6441.9万元,第一季度,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共办理担保业务18笔,累计担保金额19640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占全市担保公司在保余额和第一季度累计担保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7.91%和87.98%,政策性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凸显。二是小额贷款公司铺开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其中3家已开业),始兴、仁化等小额贷款公司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其余各县(市、区)都争取在年内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3月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036.6万元,第一季度,累计投放资金304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显现。三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设立工作。我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始兴村镇银行开业筹备工作稳步进行,同时我市已向省金融办申请第二批村镇银行设立指标,进一步充实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四)继续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

一季度我局继续充分利用好10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2011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共为2户企业办理了转贷手续,累计发放金额3816万元,充分发挥了帮扶中小企业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续保工作。

我局作为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牵头单位,继续认真做好督导工作。2011年1月完成仁化县36843户农户的参保出单工作,确保仁化县政策性农房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为全市今年其他县(市、区)开展续保工作开了个好头。

(六)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与林改办、人保财险、农信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涉林贷款业务和森林保险业务,加大对林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的保险保障,全力配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3月,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99笔林权抵押贷款(其中67笔为农户贷款),累计发放金额2.37亿元,贷款余额为2.16亿元,林权抵押面积40.3万亩;各保险公司共承保林木火灾保险面积共约81.9万亩,保费收入372.9万元,保险金额达3.6亿元。

(七)探索金融业改革发展。

为我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我局多措并举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加强调研学习,前往市金融局、市金融局学习政府性融资工作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借鉴其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二是结合韶关实际,努力争取省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十二五”金融重点项目,已申报广东韶关“三农”政策性保险试点项目和广东韶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三是与人保财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拟通过保险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下阶段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做好“资本市场”这篇文章。把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形成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上市。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发行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平台、早籼稻交割仓库设立工作。

(二)突出重点,继续发挥间接融资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宽松转变为整体稳健,间接融资投放受限,银行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和政策,增加信贷有效投入,保持信贷平稳适度的增长。一是国有四大银行应继续履行970亿政银合作协议,发挥国有四大银行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限制对“三高一剩”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放结构更为合理、有效。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韶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拓宽我市融资渠道。

(三)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探索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联合保险公司进一步探索自然人公共责任保险、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计生家庭意外险、小额借款人意外险等项目,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剂。

(四)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夯实金融发展基础。充分借鉴郁南经验,积极推进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搭建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提高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此项工作在各县(市、区)顺利铺开。二是继续完善系统建设,将更多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并积极引导相关金融单位和政府部门应用信用信息,以应用促发展。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信用知识和征信知识的宣传活动,构建诚信韶关。

(五)发展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确保我市金融体系布局合理。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三大市场平稳运行。

——银行业。截至2011年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4.87亿元,比年初增加27.07亿元,增长2.98%,同比增加89.50亿元,同比增长10.59%;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4.3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亿元,增长4.87%,同比增加52.12亿元,同比增长13.22%。存贷比42.18%,比年初提高0.7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证券业。2011年一季度全市证券业金融机构交易额267.15亿元,同比增加3.99%,新增开户数3905户,同比增加38.82%,利润总额2955.2万元,同比减少26.72%。

保险业。1-2月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总收入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97亿元,增长16.94%。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0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1.73%,财产险保费收入87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9%。

(二)大力做好资本市场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目前该工作已全面启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项目工作计划和资产重组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仟邦企业上市所需安监、环监材料的审批工作,该公司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市第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工作有望在第二季度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在我市发行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工作,目前该工作已获得市政府同意,我局正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方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宣传培训力度,与南雄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进地方金融市场加速发展。

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全面完成。经过半年的规范整顿,我市共有10家担保公司(其中2家为政策性担保公司)获得省金融办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圆满完成。截至3月末,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6441.9万元,第一季度,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共办理担保业务18笔,累计担保金额19640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占全市担保公司在保余额和第一季度累计担保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7.91%和87.98%,政策性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凸显。二是小额贷款公司铺开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其中3家已开业),始兴、仁化等小额贷款公司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其余各县(市、区)都争取在年内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3月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036.6万元,第一季度,累计投放资金304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显现。三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设立工作。我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始兴大众村镇银行开业筹备工作稳步进行,同时我市已向省金融办申请第二批村镇银行设立指标,进一步充实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四)继续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

一季度我局继续充分利用好10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2011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共为2户企业办理了转贷手续,累计发放金额3816万元,充分发挥了帮扶中小企业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续保工作。

我局作为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牵头单位,继续认真做好督导工作。2011年1月完成仁化县36843户农户的参保出单工作,确保仁化县政策性农房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为全市今年其他县(市、区)开展续保工作开了个好头。

(六)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与林改办、人保财险、农信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涉林贷款业务和森林保险业务,加大对林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的保险保障,全力配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3月,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99笔林权抵押贷款(其中67笔为农户贷款),累计发放金额2.37亿元,贷款余额为2.16亿元,林权抵押面积40.3万亩;各保险公司共承保林木火灾保险面积共约81.9万亩,保费收入372.9万元,保险金额达3.6亿元。

(七)探索金融业改革发展。

为我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我局多措并举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加强调研学习,前往肇庆市金融局、云浮市金融局学习政府性融资工作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借鉴其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二是结合韶关实际,努力争取省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十二五”金融重点项目,已申报广东韶关“三农”政策性保险试点项目和广东韶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三是与人保财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拟通过保险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下阶段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做好“资本市场”这篇文章。把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形成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上市。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发行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平台、早籼稻交割仓库设立工作。

(二)突出重点,继续发挥间接融资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宽松转变为整体稳健,间接融资投放受限,银行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和政策,增加信贷有效投入,保持信贷平稳适度的增长。一是国有四大银行应继续履行970亿政银合作协议,发挥国有四大银行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限制对“三高一剩”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放结构更为合理、有效。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韶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拓宽我市融资渠道。

(三)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探索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联合保险公司进一步探索自然人公共责任保险、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计生家庭意外险、小额借款人意外险等项目,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剂。

(四)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夯实金融发展基础。充分借鉴郁南经验,积极推进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搭建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提高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此项工作在各县(市、区)顺利铺开。二是继续完善系统建设,将更多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并积极引导相关金融单位和政府部门应用信用信息,以应用促发展。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信用知识和征信知识的宣传活动,构建诚信韶关。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沟通、协作。

1.加强金融经济的信息互通。区金融办依每月及时把区的经济发展及企业的动态信息情况以及我区年销售1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向银行传递,以供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作参考性的基础资料;同时积极为银企合作发展做好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工作,给予相关银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区金融环境。

2.组织驻区行长联席会议。为充分发挥每季一次的行长联席会议作用,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一是向各银行通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我区拟上市改制的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作了推荐介绍;二是共商《区年度金融工作要点》的主要工作。三是积极把我区投资项目及进展情况积极提供给各银行。

二、银政企合作机制有效加强。

1、银企对接活动取得实效。今年以来,针对当前企业急需融资的问题,区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融资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快速反映、即时协调解决单个企业融资困难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今年以来,分三批累计为37家企业落实新增授信13.762亿元:

第一批:为市圣贝尔机电有限公司等4户“三有一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缺资金)中小企业三月初解决落实新增授信1.1亿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东格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重点企业(项目)后,区金融办通过多方沟通衔接,有效解决市东方国际轻纺集团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的资金需求,落实新增授信金额1.06亿元。

第三批: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业,经过市区14家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和信贷审查,其中,市力扬纤维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于九月底获得了银行11.602亿元的授信额度。

2、“银政农”共建活动深入推进。为解决我区“三农”发展资金难题,提高金融支农的创新能力。根据驻区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推行小额、简便的涉农信贷特点,我区农办、发改局、农林局和上述三家银行积极推行“银政农”共建活动,把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名单进行了调查摸底。排查出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5家,种养殖户53家,并向银行作了积极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企业,家种养殖户与锡州农商行达成了贷款意向1411万元。其中:羊尖镇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万、绿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500万、严家桥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万、新峰苗木专业合作社100万、绿羊温泉农场500万、绿羊园林有限公司100万、羊尖花卉园艺场50万、虾蟹养殖专业户5万、水产养殖专业户3万、蔬菜养殖专业户3万。农业银行向东亭农户发放惠农卡5000余张,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业贷款500万元。

三、企业信贷危机协调机制有效构建。

1、动态掌握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综合情况。为真实反映我区信贷企业的综合情况,区金融办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季度对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情况。对我区部分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贷企业加强预警,重点关注。

2、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为切实维护地区经济和金融稳定,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由开发区、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可能或已经出现并引发区域金融运行不稳定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信贷突发事件、企业逃废债、非法集资、集体退保、理财产品大额亏损引发群体性投诉等情况,密切监控并及时汇总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3、做好区域内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工作。协调神羊集团贷款事宜。对神羊集团及下属贷款企业提出暂停付息的申请,我区加强与市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债权银行的协调沟通,配合牵头银行组织神羊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债权银行协调会议,充分商讨神羊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资金和债务问题,为其他企业重组和恢复生产赢得时间,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协调明特化纤贷款担保事宜。我区自6月份接到华夏银行恳请区人民政府协调“市中亿化纤有限公司”银行贷款外部担保的函后,区金融办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市银监局、相关镇政府、信贷企业、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效。同时,对双益纺织因受明特担保影响贷款被压缩,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及时向市银监分局协调交流,由银监分局出面做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工作,使双益纺织的贷款维持现状而不受压缩。通过总结我区神羊集团、明特化纤集团财务危机经验,建立了企业信贷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处理信贷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等,为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

四、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由我区红豆集团作为牵头股东组建的阿福小额贷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61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亿元,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575万元。另外,根据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安排,我区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严格评标,于九月份中标组建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经上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复同意筹建市区裕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份已通过省金融的开业验收,至此,我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区东方钢材城也通过评标,上报省金融办审核报批通过,正在筹建中。

五、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推介宣传。

前期主要针对担保业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组建(如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典当等)相关的组织优惠政策和业务上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收集归类,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对接。

同时,根据近期市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真空”难题,被称为“过桥资金”。以及市人行今年初动员各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并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大幅降低相关收费标准,通过公推票选方式,确定16家企业房地产评估报告通用评估机构。今后这些通用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将被锡城所有银行认可的相关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进行宣传。

年工作计划:

1、继续深化银企合作机制。力争年内贷款不低于去年水平,存贷比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为确保上述任务完成,年底将组织对全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年的融资需求全面调查摸底,为开展多层次、多批次银行与企业“点对点”对接活动提供依据,切实缓解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力争年存贷比水平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加大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指导。加强对阿福小贷公司监管,督促落实好农机贷款,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指导裕民小贷公司做好各项筹建运营工作,力争在年春节前开业。继续加大我区小贷公司的申报力度,争取年能再成立2-3家小贷公司。

3、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在各镇确定家担保机构作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基础上,也可由各镇提供部分担保资金为本镇中小企业和农业贷款提供担保,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加强与涉农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年工作回顾

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辛、极富成就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负重加压,真抓实干,成绩斐然。

一、业务工作情况

(一)大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年度,预计我区可完成财政总收入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3436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8.43%,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7.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92%,财政总收入可按目标要求实现全年均衡入库。

截至到11月30日,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2378万元,为年计划的99.3%,同比增长34.2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81万元,为年计划的100.38%,同比增长38.28%。截至到11月底,我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991万元,为年初计划的86.3%。针对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区财政支出结构。

(二)积极促进民生财政建设。一是我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今年已及时足额将14752万元各项经费拨付到位,其中:公共医疗、医改1051万元、就业救助650万元、民政事业1709万元、新农合630万元、新农保335万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700万元、机关和劳动养老7677万元,全年未出现因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到位引发群体恶性事件发生;二是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编制上报社保基金预决算,强化执行力度,严格基金管理,规避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封闭、高效运行;三是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深入贯彻教育投入“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精神,切实推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努力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按政策要求落实农村转移支付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竭尽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年为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确定了为12所学校的合格学校建设项目投入3080万元;四是把计划生育的投入提到落实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充分保障经费投入。年计育经费标准按11.5元/人拨付,比规定增加1.5元/人,全年共拨付347万元,较上年增加47万元。

(三)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年初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控制公用经费支出;二是以保人员经费、基本运转为核心,重点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和重点项目等民生支出;三是加强财政评审和政府采购管理,节约财政资金。目前,我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项目95个,送审金额11389.4万元,审定金额9327.8万元,审减金额2061.6万元,核减率达18.1%;年,我局预计执行政府采购预算4654万元,预计完成政府采购4158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约为10%。

(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实施“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杜绝单位截留收入,保证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1-11月,我区完成非税收入10350万元,同比增长26%,占年计划的104%,提前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二是根据省、市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乡镇财政日常监管、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惠农补贴发放、乡村债权债务管理、村帐乡、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等七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三是狠抓了全区重点工程建设的财务工作,会计局增设了基建核算专柜,安排专人负责基建工程的财务核算,既保证了重点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质量,又及时掌握财务信息,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四是加大业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年度,我局组织举办了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村级财务人员培训班、非税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时间授课和考试等方式,及时贯彻了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严格执行内部监督制度。今年来,我局通过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各股室台账来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把机关文明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部门重点工作来抓。在今年的各级审计及财务监督检查中,我局未出现一例违纪违规问题,全体机关干部也均未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廉洁、高效、精确的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我局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切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通过创建标准化财政所、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强农惠农资金实行网络信息化发放等乡镇财政改革办法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全年通过“一卡通”向全区2.3万户农户发放强农惠农资金补贴11项近800万元;二是通过向攸县国库集中支付局实地学习、实施公务卡试点扩面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三是通过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法,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扶植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七)不断加强财政宣传力度。我局一贯重视财政宣传工作,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通过采取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重视和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等宣传措施,在省厅及市局网站、《市财经天地》杂志和区政府门户网共计发表信息46篇,调研报告4篇,新闻稿3件,让广大城乡居民及时了解财政政策和方针。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年,我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方案。按照“爱岗敬业、依法理财、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质量方针,结合新“三定”方案,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对照财政工作目标考核文件要求,制定的有关服务规范、程序文件等,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风险点的控制,明晰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明确岗位职责和强化责任意识,认真编写完成各股室(单位)职能、工作规则、权力运行流程表和绘制流程图等制度文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今年以来,我局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加强教育入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公文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告诫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核制九项制度,增强大家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完善作风建设责任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作风促服务,靠作风助优化,推动财政事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局始终按照围绕中心、强化教育、落实责任、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抓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书》、《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抓责任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财政目标考核内容,做到奖惩分明;三是加大了落实责任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时进行局机关和各乡办财政所的内部监督检查,全系统未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四)创新机关文化建设。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建设积极向上的财政文化,这是局班子推进机关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此,局机关成立了登山、排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如在在美丽的仙庾岭,留下了我局全体机关干部矫健的身影;在各室内羽毛球馆中,洒下了我局羽毛球爱好者奋勇拼搏的汗水……丰富的机关文化生活,将干部职工彻底从牌桌、酒桌上“解放”出来,局机关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五)推进财政信息化进程。根据省财政厅在邵阳召开的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会议精神,我局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预算近200万元建设了视频会议室,同时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乡财信息化网络和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推行了公文电子传输和办公自动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信息安全,为下一步推行国库管理改革、公务卡试点扩面以及财政精细化管理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与百姓贴心,为百姓解难”大走访活动的精神,我局分步骤、有计划的落实“大走访”活动各项工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分三个小组采取“公开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方法,先后多次走访宋办芙蓉社区、仙庾镇樟桥村、戴家岭小学、八达小学、东流村和千金药业等责任点,共计走访基层干部和群众180多人,就摸排上来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64个,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我局在今年的工作中,在全力开展财政本职工作外,在创交模、创环模、创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中,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执行长效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向创建标准看齐,以创建活动促进本职工作开展,实现了中心工作和机关自身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机关效能、服务水平、队伍建设和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工作成效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保持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狠抓财政收入,积极挖掘财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加强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为我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预算指导方针,把“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作为支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培植壮大财源、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根据市、区工作计划和市政府对区级财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财税部门对年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确保完成年度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区级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围绕“建设生态大东城,打造宜居新区”的工作任务,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和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能,统筹安排和执行好年度预算,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管,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团结、奋进、高效、廉洁的财政队伍。

三、工作措施

坚持提质增量,牢牢抓住收入核心,在增加可用财力上实现突破。继续强化财税部门收入征管工作协调机制,深挖税源,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加大财政监督与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突破。继续加大投入,增强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事业和事关发展稳定大局的支出力度。

坚持突出重点,落实优惠政策方针,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倾力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强政企、银企合作,拓展政策性担保业务,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打造新型政府融资平台。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实现突破。继续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非税征缴、政府性工程投资评审、会计培训、一事一议奖补等财政体制改革。构建覆盖财政大监督格局,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财政资金运转安全。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经济平稳增长。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去年同期上升2位,在全省8个丘陵市中位居第1位。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05.99亿元,同比增长16.2%,今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6%以上。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6月,全市在建工业项目280个,完成工业投资137.96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全市工业技改项目15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完成技改投资71.87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8.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3%。

(三)重点产业发展平稳。1-6月,全市七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468.4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机械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2.7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居七大优势产业首位;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43.87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化工、食品两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元,分别为134亿元、125亿元。

(四)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各县(区)、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除河东新区外,其他县(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4.5%以上。射洪县、蓬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同比增长15.6%、15.5%。

(五)要素保障有所加强。工业用电量、货运周转量等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增长较快,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6月,全社会用电量17.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其中工业用电量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0.6个百分点。全市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5.6%,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5月,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含外地分支机构)为16家(不含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7.56亿元。其中备案担保机构11家,注册资本4.92亿元,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共6.46亿元,累计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9.8亿元。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强化目标推进

1.抓好目标细化和分解。制定出台《关于做好2013年工业工作的通知》(遂工业小组〔2013〕2号),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按区县、园区分解落实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及时编制《产业壮大计划(2010-2020年)》、《2013年产业壮大实施方案》等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年度产业壮大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实现路径和重点实施项目。出台《关于做好“六大兴市计划”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重点抓好产业壮大计划、枢纽拓展计划、城镇优化计划、环境提升计划中涉及经信系统的77个项目,建立以主要领导为总牵头人,各分管领导为具体牵头人,相关业务科室为具体负责人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环境。

2.抓好运行监测和分析。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协调指导,及时组织召开了一季度和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对策,指导各区县、园区和重点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抓好项目建设

1.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制定全市工业投资发展目标及具体投资任务,分解细化和落实,建立考核机制,建立经信系统一把手责任制、项目定期汇报制、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省市级重点项目月报制等系列制度,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工业投资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包装筛选6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作为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引导督促,月报月查,及时通报项目进度情况,努力推进海特汽车、沱牌舍得等一批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加紧实施,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培植新的增长点。1-6月,全市66个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共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9.6%。

2.抓好资金政策支持。整理汇总全委2013年申报国、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业务科室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产业振兴规划和资金支持政策,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根据申报项目汇总表平衡申报项目,精心指导企业做深、做实、做细项目策划、论证、储备和包装,加大与省经信委的联系协调力度和项目对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

3.抓好招强引资工作。积极做好正威集团铜加工项目、聚酰亚胺项目、华润集团来遂投资项目、台泥国际集团收购巨龙水泥等一系列引进项目的研究评审工作,有针对性提出建议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参与制定《关于市重大产业项目评审流程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遂府办函〔2013〕76号)。配合发改委、投促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重大产业引进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成立制造业项目评审实施小组,印发《制造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评审实施办法》,做好制造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评审日常工作,总投资达72亿元的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三)服务企业发展

1.培育企业发展壮大。深入调查研究,编制《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情况及发展计划的报告》、《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型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和《中小企业年度发展报告》,供市委市府领导参阅。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确定44户企业作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制定十二五期间梯度培育目标。代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印发〈2013年大企业培育发展服务计划〉的通知》(遂委办〔2013〕36号),集中资源和力量培育扶持11户重点企业发展,1-6月,11户重点培育企业实际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4.39亿元。大力培育“小巨人”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今年,我市共有17户企业被省经信委确认为“小巨人”计划企业,27户企业被省经信委确认为“成长型”中小企业。

2.加强企业协调服务。建立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进行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和产业政策确认,完善项目的立项、可研、节能评估、环评等前期手续。深入企业调研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努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电、气、油、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切实做好海特电动汽车上牌、川矿磨溪脱硫厂项目核准、华润纺织集团和创维集团做好华润锦华资产重组、华润锦华贷转补、华润啤酒用水增量指标协调、恩比贝克新上项目金需求等协调工作,努力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3.扶持推广地方产品。草拟《关于扶持地方名优产品促进经济发展的通知》,针对地方产品促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确保促进工作落到实处。审核、筛选173家企业405个品种进入《2013年地方产品推荐目录》,加大地方产品市场占有率。开展大型超市对接,组织全市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经合组织与北京华联对接,把地方特色土特产品的配售引入北京华联集团所在的全国138家连锁超市销售,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已有13户企业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扩展营销方式,组织企业参加“天府网交会”、“名优产品网购节”、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网络营销体验,签订了1.5亿元的销售协议。

(四)夯实园区平台

1.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坚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集聚优势”的原则,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大优势型产业和四类主导产业发展的新定位,及时对全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定位。

2.狠抓园区招大引强。充分利用我市在交通、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优化招商队伍,拓展招商渠道,完善产业体系,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同类关联产业集聚,不断增强园区经济整体实力。积极推行企业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有效招商形式。围绕园区重点发展产业,突出招大引强,充分利用各类投资贸易活动,建立与国际国内500强“点对点”的联系引进机制,抓好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大项目引进。

3.促进园区上档升级。积极组织创建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纳入了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中1000亿园区培育目录,大英工业集中区、射洪经济开发区和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等三个园区纳入500亿培育园区目录。积极支持射洪县经济开发区和大英工业集中区创建遂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探索合作共建园区。先后赴成资工业园、成眉工业园、成阿工业园考察学习成都市与市(州)共建共享产业园区的有关情况。根据考察情况及我市产业发展发展需求和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河东新区与成都天府软件园合作建园等五种共建模式,拟通过园区共建共享方式,实现两地产业转移对接,优势互补,集群集聚发展。

5.整合提升产业园区。针对全市部分园区地域空间不完整、功能定位不明、建设档次不高、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坚持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导向,以加快规模集聚和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对已建成的14个产业园区进行了整合,将原市创新工业园整体并入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射洪县的美丰工业园、银华工业园、洪城新区三个园区合并组建射洪县经济开发区,蓬溪县的上游工业园和金桥工业港合并组建蓬溪县经济开发区,新建射洪锂电产业园和安居磨溪化工产业园。积极争取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目前,已获得省上产业园区资金1481万元。

(五)促进创新驱动

1.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制定实施创新发展规划,步入投产一批、研制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轨道,1-6月,全市完成技术创新投入3.05亿元,同比增长6%。

2.加强创新项目建设。跟踪对接2013年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工业设计项目,争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组织推荐柏狮光电、回春堂药业、广天电子等企业申报省工业经济“开门红”重点技术创新产品产业化奖励,其中柏狮光电成功入选全省前25排位,获得30万重点新产品奖励。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中期绩效评估,指导企业做好中期评估资料及现场考核,已顺利通过省经信委中期考核和资金继续支持。推荐柏狮光电申报2013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3.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射洪锂业股份公司、美丰股份公司申报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组织安东油气、深北电路、雪莱特光电、海英电子、华能机械、隆鑫科技、晶源电气、喜亚动物药业等8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2013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着手准备2013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目前已经开始组织企业编写申报材料。

4.加强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运用能力。配合省经信委、市工商局完成2013年省著名商标申报及2012年省著名商标复审工作,联合市统计局对申报企业和复审企业进行了行业排位,为申报和复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组织所属符合申报范围和条件的企业积极填报2013年度工业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地方标准体系。

(六)狠抓节能降耗

1.明确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印发《2013年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将2013年度工业节能、工业节水、淘汰落后产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园区),对工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指导监督重点用能企业做好能耗数据报送工作,提升能源消耗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积极指导和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制定节能规划,开展能源审计,全市35户重点用能企业已编制完成能源审计报告。对全市113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第一批42户企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节能监察并提出整改要求。积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污染,实现节能降耗,全市34户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发《关于做好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将48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园区和企业。强化监督检查,对纳入全市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20户关闭企业和22户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已有38户企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共推荐上报中省关闭小企业和淘汰落后奖励补助资金项目47个。

4.推进企业节水工作。制定《关于加强重点用水企业节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将2011年全年净取水量5万立方米及以上的重点用水行业工业企业纳入全市重点用水企业进行管理,分解下达重点用水企业“十二五”节水目标。指导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鼓励企业新上节水技改项目,实现污水“零排放”和生产过程中“中水回用”,高金食品、金湾电子等8户企业已被授予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5.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先进节能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加快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大中省政策资金争取力度。认真做好项目推进实施、验收等工作,加强工业节能项目实施的跟踪监控,督促企业按计划实施节能项目工程,按期竣工验收,尽早投产达效。上半年,我市向省上推荐的9个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产品产业化工业节能供水、电机系统节能和高效节能节水环保技术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

(七)实施“两化”融合

1.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定期召开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智慧城市工作存在问题和推进措施,每月报送智慧城市工作进展情况,供市委市府领导参阅。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牵头完成《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智慧2013年-2016年规划纲要》、《智慧建设实施方案》,会同市住建局、文广局完成申报资料,试点申报已通过了省专家组现场评审和申报资料评审,将作为省第二名推荐给国家住建部评审。深入进行考察研究,先后向市政府呈报《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智慧基本框架的建议》、《关于考察成都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情况的报告》等专题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2.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收集各部门、各通信公司的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拟编我市信息枢纽拓展计划及重点项目,紧密跟踪和参与招引日商“移动智能城市”项目工作,组织参与数字城管、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电视台高清数字化改造、安全生产监控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的论证研究和评审。组织船山区、安居区和三园区的工业企业申报省经信委“两化融合”项目和“物联网”项目,目前有南大公司等5户企业项目入围省经信委2013年第一批“两化融合”拟支持盘子,预计将有两户企业将获得资金支持。

3.加强无线电监督管理。完善常规监测专人值班制度,规范监测、检测工作方法和程序,上半年共进行常规监听240小时以上,常规监测3140小时以上。加大不明信号干扰分析排查力度,对重要地域、重要频段的电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监控,严防各种无线电干扰,上半年受理各类干扰5起,排除干扰5件,受理率和排除率均达到100%。加大无线电设备检测力度,与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洽谈商定了基站测试、干扰查找、电磁辐射测试技术服务协议,对三家运营商按在用设备的3%进行抽检,上半年累计为用户检测对讲机12台。

4.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做好省经信委专网运行维护和网上文件传送工作,上半年共接收并转送委办公室文件220份次。做好机关门户网站运行维护工作,上半年为我委互联网站更新信息201条。做好单位的办公网络清理及维护工作,与电信公司衔接,对并入经信委机关单位的原网络系统进行清理,提升了网络稳定性。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认真收集、整理信息,上半年年共向省经信委上报信息75条,其中被采用56条,采用数量列全省第七位。

(八)搞好保障服务

1.加强能源保障服务。大力实施“坚强电网”工程,抓好蓬溪220kv输变电工程、蓬溪220千伏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工程、金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仁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市政府民生工程农村电网新建、改造项目建设。协调省电力公司、明星电力公司做好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项目外供电工作,适时启动安居110千伏乌木厅变电站建设,破解安居区电力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物流港电网、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物流港电水供应。多次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对接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及天然气化工项目;及时协调川中矿区在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加强融资担保服务。积极为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渠道,与人民银行、市金融办等部门共同抓好平安银行成都分行对我市京石工程、鼎吉光电等企业的融资融券工作。抢抓国家扩大债券融资的机遇,加强与银行合作,积极引导盛马化工、中胜轴瓦、美宁食品等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截至6月底,我委与市人民银行、市金融办及各业务银行研究实施重点培育中小微企业222户,其中跨境融资担保重点培育企业16户。加强与省经信委、省地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国家工信部拟对我市金汇、丰华的信用担保补助项目安排170万元补助资金。省经信委对我市三家融资担保企业进行了主营业务为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的确认,我市开利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汇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财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将在今后五年内免交主营业务所得税3000万元以上。

3.加强治乱减负服务。制定《关于报送2013年涉企检查计划的通知》,全面梳理、审查市级各有关部门年度涉企检查计划。督促规范各类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要求执收执罚部门按照省财政、物价部门公示的收费目录,依法收费。通过各种形式将有关惠企政策措施传达、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对惠企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审批标准、内容和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行为,预防和减少政府及部门越权越位执法和不作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构建企业负担监督网络体系,切实畅通企业投诉渠道。

4.加强应急保障服务。积极开展能源应急工作,制定《市企业能源应急保障预案》,切实保障企业能源供应需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监察工作,1-6月共派出检查组6组,参加检查人员20余人次,共排查隐患30余起。及时启动抗洪抢险预案,积极开展抗洪救灾工作,“6.30”特大洪灾发生后,协调组织三家电信通讯公司出动抢险应急车120余台次,全力抢通通信基站,指导中石油分公司开展抢险自救。

(九)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定委机关干部职工培训和企业人才培养重点,将培训内容列入全委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考核,每月组织一次机关集中培训,适时传达中省市主要会议精神,每季度组织一次委务会,讲授新的产业发展政策。参与指导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工学交替,输送中职学校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组织对全市规上企业高级人才流失和需求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认真抓好工程技术职称评审,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为切入点,鼓励企业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投入,强化素质提升培训,提供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平台。

2.加强党建党务工作。加强机关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完善健全党委督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修改完善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党员积分管理示范党支部,落实好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以制度建设促进组织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党员开拓创新能力。纵深推进部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结合联系点射洪县洋溪镇武显岩村实际情况,出台《联系帮助基层工作三年规划方案》,拟定帮扶原则、帮扶目标和帮扶重点,促进帮扶基层工作取得实效,目前已为农村联系点协调争取帮扶资金20万元。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制定《2013年市经信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意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科室各负其责,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纪委驻委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细化和分解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员,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在组织会议、调查研究、工作协调、机关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严格按规定执行。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强力推进工业项目攻坚。全力推进6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六大兴市计划”项目的实施,确保可士可饮料有限公司4万吨柑橘加工项目、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90万吨/年盐、热、电联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发挥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与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务实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环境。全力抓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加强对已经向上申报的各类项目密切跟踪,及时掌握有关动态,加强沟通衔接,全力争取得到国家和省上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用好市上工业发展资金,引导、催生企业快上项目、大上项目。认真落实目督办关于全市项目的督查考核工作通知精神,对全市66个市级重点项目、11个重点培育企业坚持每月收集汇总,定期通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开展工业企业污染限期治理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专项监察,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节能减排效益。

(二)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壮大兴市计划”,突出发展区位优势型、传统优势型、环境优势型和资源优势型等四类优势产业,着力抓好锂电、天然气化工、机电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服务、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天齐锂业,着力建设高端电池级锂材料生产基地和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生产中心,形成锂电池下游产业集群。按照“低碳、绿色、循环”的思路,主要发展高端建筑玻璃、lng、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链。按照“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产品创新、特色突出”的思路,重点发展汽摩零部件、整机装备,打造成渝经济区内重要的机电产业基地。按照“集约化发展、链条式引进、专业型园区”的思路,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新光源、电路板和电子终端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建成成渝经济区内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

(三)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稳定中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扩展两头(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牵头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建立战略性合作,组织行业和专业的产学研网上对接,建立产学研融合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缩短技术成果与产业商品转化周期。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增强政府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创投融资体系,协调金融贷款与技术项目对接,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资本化和规模化。

(四)强力推进要素保障建设。切实加大工业用地、天然气、原油等要素指标争取力度,努力突破园区发展要素瓶颈。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指导,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精心制定用电计划,保障电厂满负荷发电,积极协调外购电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工业企业正常生产。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我局机关效能年活动从元月中旬正式启动以来,在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严格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根据我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机关效能年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二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机关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四是各项工作得到有力促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秘站:)、精心组织部署,活动有条不紊。1、组建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协调。为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局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冬莲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维毛任党务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森林、副调研员张学军、卢怀胜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抽调精干力量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2、制定活动方案,细化阶段工作。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效能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局机关效能办根椐总体方案,对各个阶段工作进行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对阶段工作的内容、要求、时限、责任人作出了明确安排,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3、浓厚活动氛围,统一思想认识。市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后,局党组认真研究,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动员会精神。2月17日,我局召开全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20__年机关效能年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上组织学习了省委、省政《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通知》、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以及我局的《实施方案》,传达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曾冬莲作了动员报告,阐述了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重要性、目标任务和要求,着重对我局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提出了“七讲(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履责、讲纪律、讲效率、讲形象)”的具体要求,明确要求机关各科(中心)要严格按照局机关实施方案的要求,迅速行动,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务求实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办专栏、出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机关效能建设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动员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4、注重阶段衔接,确保平衡推进。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重点整改阶段后,局党组和局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升温,认真处理当前工作与效能年活动的关系,做到当前工作与效能年活动两相宜、两促进、两提高,防止了效能年活动出现前紧后松、时紧时松的现象。

二、深化学习调研,明确目标要求。1、认真组织学习。动员大会后,各科(中心)再次认真组织学习市动员大会上谢书记、龚市长的讲话,学习《决定》、《通知》和《方案》,学习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和谢书记在会上所作的“三个简单”重要讲话,学习“六条禁令”、“八个禁止”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2、深入开展大讨论。全局干部职工以座谈会形式,围绕“为什么开展”、“怎么样开展”、“以什么姿态参与”、“如何在本职工作中体现更高效能”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大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要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效能建设活动之中。3、开展专题调研。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我局重点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机构的情况;民营企业生存发展难题等方面的专题进行进行深入调研,每位局班子成员、每个科(中心)均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4、深入企业调研。积极响应市委“三进三促”大行动,深入__市金特建材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 企业管理者、技术骨干、职工,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与企业一道战胜当前困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到目前,我局领导与5家民营企业建立挂点帮扶,组织召开了5次座谈会,帮助基层查找并解决9个实际问题。

三、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为找准我局在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科室自查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多途径查找。1、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征求。召开了科内工作讨论会、局机关干部职工座谈会,听取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查找机关效能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2、设立意见箱“背靠背”征求。为方便群众随时提出意见,设立意见箱,消除各方面人员顾虑,力求收到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3、发放征求函“实打实”征求。印制《征求意见函》,发放到省中小企业局、市直各部门、县市区民企局、工业园区、部分中小企业,请他们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局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对于征求到的意见,我局进行认真汇总、梳理,经过梳理,使大家对局机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主要问题和存在差距表现为:服务面有待拓宽、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使我局查找到了机关效能中的不足,弄清自身的问题,为及时整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坚持全程整改,务求活动实效。局党组坚持把效能年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整改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召开专题会议,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准思想根源,抓住问题实质,研究解决办法,做到了边征边改、边查边改和集中整改连续推进,努力解决一批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影响机关服务效能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1、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部分企业、多数群众对扶持政策了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加大了有关政策的宣传。我局去年汇编出台了《__市支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100条》的基础上,将国家、省、市最近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和扶持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选编》3000余册,免费发送全市各级,及时把各项政策信息传递给了企业及广大创业者,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4月上中旬,局领导带队下基层和企业调研时,了解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2、针对中小企业运转难问题,抓好困难工业企业减负政策的贯彻落实。认真配合有关方面抓好11个省直部门印发的《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工业企业困难企业税费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民营企业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园区工业困难企业申报审核工作,确保对工业困难企业税费缓交、减免、补贴等11项优惠政策按时落实到位,第一批上报23家可享受有关税费优惠的困难企业,减免税费2280万元左右。同时,切实帮助我市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成长型、就业型工业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帮助“四有三不”企业找准制约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制定对策措施。3、针对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对各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组建的引导,目前正在开展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调研。认真研究国家关于信用担保方面的扶持政策,配合有关方面抓好税费减免、业务补贴等政策的落实,抓好担保业务补贴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6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中高安、万载等县市成立了由财政注资的担保中心,丰城、宜丰、铜鼓等县市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和市外资本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4、针对中小企业资源紧张问题,积极开展银企业融资对接服务。上半年,我局选择全市100户民营企业,开展了中小企业信贷情况问卷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信誉良好、产品适销对路、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积极搭建银行与企业、项目、担保机构合作的平台。3月中旬,由市政府颜市长带领我局、经贸委、金融机构深入全市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考察企业,开展银企对接交流,向金融机构推荐民营企业融资项目,促进银企沟通。4月10日,召开20__年度全市银企信贷营销签约大会,共有605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达68.65亿元,其中江西友和食品有限公司、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与我市部分银行进行了现场签约。5、针对机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问题,着力构建和完善以制度管人理事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坚持远近结合,既要把此问题列入长期跟踪整改工作中,又要从现在抓起,将从具体的工作抓起,一方面针对我局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现状,对机关科室职能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干部职工,强化责任和考核,下发《关于调整局内设机构及其职责的通知》和《局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分工》,努力达到人尽其才。通过近段时间的运行,干部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制定年度考评方案,修订完善了《20__年度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20__年度县(市、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和《20__年度县市区民营企业局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进一步明细考核内容,增强操作性,做到奖罚分明,激发干部工作激情。

五、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各项工作。1、全神贯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寻找引资线索,密切跟踪意向项目,力争项目落户。今年3月我局成功引进了江西省景鸿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888万元。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上海、广东等地进行推介重大项目,开展招商洽谈。同时,主动邀请了润泰集团薛总考察__中心城区,并反复多次进行沟通洽谈,已完成项目选址、投资方式和超市初步结构设计等前期工作。最近,又邀请广东兴发铝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罗苏一行来__考察经济开发区、飞剑潭水库、温汤等地,并进行项目洽谈,有意在__投资新型工业、建筑铝合金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5亿元。2、千方百计开展跑项争资工作。我局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策划和包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产业集群、园区职工技能培训等项目,争取获得上级无偿扶持资金3000万元以上。今年 计划免费培训园区企业新招聘员工3.6万人,预计可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039万元,目前已培训员工4000多人;我局正在根据国家扶持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搞好项目认证和申报,并主动与上级沟通,抓好项目跟踪落实。目前高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已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0万元,宜丰县、樟树市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已获得省中小企业局批复。__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江西三龙电气有限公司、江西百神医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国家20__年第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正在跟踪之中。3、尽职尽责抓好保稳定工作。我局原下属乡镇企业供销公司自1994年资不抵债停止经营,职工下岗,强烈要求破产改制。我局一方面做好职工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破产改制清产核资和职工基本情况的核定,按市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计算,需要安置费用400多万元。通过我局积极争取,在市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由财政借款250万元安置职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挂账130多万元解决社保、医保、失业保险等费用,102名职工有望得到妥善安置。受市政府委托,由我局牵头协调帮助江西梅荣实业公司解困及所涉及日升社区700多户居民供水、供电等问题。切实解决局院内住户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封闭了远志酒店朝局院内开设的门口,进一步规范院内管理,划定停车位,严禁超车位泊车和乱停乱放,制定并严格执行大门开关时间,给居民营造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生活环境。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个国家为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和支持本国企业对外经济合作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在英国和德国萌芽,已有逾10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符合国际规则和通行做法的间接支持出口和投资的贸易举措,是世界各国促进外经贸发展的重要政策,是各国公共财政职能的延伸。目前,通过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贸易占了全球整体出口贸易的15%;欧洲国家的平均比例是20%~25%,个别国家甚至达到了40%。出口信用保险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法》确定的发展外贸的三大政策之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于2001年12月18日正式运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信保云南分公司)于2004年12月15日揭牌运营,在云南经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是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云南、支持云南的窗口和平台,全面经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进口信用保险、担保、理赔、国际商账追收等业务。

出口信用保险自进入云南以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截止2010年末,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在云南承保的风险金额达48.3亿美元;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达6465万美元;配合银行支持企业融资累计达80多亿元人民币;帮助云南企业调查海内外买家资信累计达5835户,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充分发挥促进云南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性作用。2010年云南分公司承保出口贸易及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风险金额达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承保一般贸易出口的风险金额达11.34亿美元,支持云南实施海外投资重大项目的风险金额达5.88亿美元,增强了企业开展出口贸易及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受理出口贸易可能损失案件37件,向企业支持赔款及正在处理向国外追讨货款1367万美元;积极搭建融资促进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融资,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融资25.2亿元人民币,其中,帮助企业获取出口贸易项下无担保、无抵押物、不占用原有授信额度的银行融资5.9亿元人民币,增强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帮助企业获取银行项目融资19.3亿元人民币,改善项目融资结构,促进了海外投资项目的实施。2010年,云南省政府和中国信保总公司签署《服务云南桥头堡建设专项合作协议》,有力地促进云南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助云南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等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近而促进云南桥头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云南分公司更加积极地为云南外向型企业搭建风险保障、融资促进和信息咨询三大平台,大力支持云南出口贸易、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

二、现阶段云南出口信用保险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133.7亿美元,其中,出口7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4%,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达25%,成为促进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出口信用保险为云南外经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存在美中不足。

1.云南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信保云南分公司宣传推广普及力度不够

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外贸法修订,放开外贸经营,云南外贸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新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企业总数达11650家,但由于云南对外开放程度低,外贸底子薄、基础差、新外贸企业众多,企业外向型经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短,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教训少,因而对出口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出口收汇风险抱有侥幸心理,或者相对谨慎,习惯采用比较保守的贸易结算方式,也有的简单地用“放弃订单”的消极方法回避风险,有的新外贸公司根本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为何物。另外,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信保云南分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推广普及力度也不够,服务意识还需加强。

2.虽然取消了投保门槛,但保险业务以“统保”为主、赔付比例不高、免保涵盖范围大

信保云南分公司一度设置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年度最低保额50万美元的门槛,令不少小型、微型外贸企业望而却步,而新近有针对性地推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取消了这一门槛,满足了不少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投保需求,该计划具有风险保障全面、投保成本低、信息服务内容丰富、投保理赔操作简便等特点,保障自保单生效后一年内由出口企业与国外买方签订出口贸易合同、并以出口企业名义报关出口的全部业务;保险费率为0.2%,保险费=出口企业上年海关统计出口总额×保险费率(千分之二),最低为500美元;网上客户服务平台实时出口风险预警信息等各类出口收汇风险管理资讯,投保企业可随时查询;企业登录省商务厅网站即可投保,该方式确实满足了一定的投保需求,但遗憾的是仍属于“统保”方式,赔付比例也不高,对出口企业的每一笔损失按70%的比例赔付,对单一买家最高赔付5万美元,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出口企业可获得赔偿的最大金额为已交纳保险费的60倍,还有缺憾,该计划不包括特殊风险国别的业务,比如,云南省多年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缅甸就属于免保范围。此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的综合险、统保险、信用证险采用的也是传统的“统保”方式,特定买方险、特定合同险和买方违约险虽有明确指向,但不是收费项目多、费率高就是指向特定商品和业务、承保条件苛刻,没有针对外贸企业特点、不同结算方式的针对性更强的差异化产品和一票一保灵活多样的形式。

3.大小兼顾不够信保

云南分公司有扶持外贸企业出口额从几十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的成功案例,但目前承保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和股份制改造后的老牌外贸企业,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对新成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当然,这与国家设立信保公司的政策定位有一定关系,倾向于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还有配套支持,如“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政策,但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服务好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产品繁杂,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抗风险能力弱,放开外贸经营后参与到外贸经营中的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经验更是欠缺,更需要信保的引导和支持以抵御风险。

4“.信贸协作”、“银信合作”有待加强

出口信用保险对推动云南外向型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全省金融工作要点》、《全省商务工作要点》等重要工作计划和安排中。2011年省商务厅和信保云南分公司联合召开全省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商务财务工作暨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措施,部署2011年云南省出口信用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促进云南商务发展和桥头堡建设,这无疑是值得高度赞赏的“信贸协作”,但还需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并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双方曾联合召集各州、市商务局和企业举办“应用‘出口信用保险暨融资政策’促进出口工作会议”,以会代训,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遗憾的是,这样的会议并不经常召开,参会企业数业也有限。还有,为加强外经贸主管部门、各进出口企业与信保云南分公司的联系、协调与沟通,省商务厅一度要求州、市商务局与信保云南分公司建立信保险联络员机制并设立联络员,联络员结合本地区外经贸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所辖地区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并及时向信保云南分公司联系、沟通和通报情况,然而,联络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省商务厅和信保云南分公司分别与中行云南省分行、建行云南省分行、招行昆明分行等商业银行共同出台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详细贸易融资实施暂行办法》,还可考虑扩大合作银行的范围,进一步推广保单融资业务。

5.保费扶持政策有待加大力度

出口信用保险为非营利的政策性保险,而保费扶持可算是锦上添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对出口信用保险保费都给予扶持。云南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产生的保费扶持政策始于2003年,省财政厅和商务厅逐年安排保费扶持专项资金但扶持比例也在不断调整,目前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正常扶持标准,农产品、机电产品及其他产品分别为80%、50%、20%,鉴于云南外贸规模不大,借助《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政策东风,为促进云南外贸大发展,云南省各级财政在财力允许范围内应配套加大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的扶持。

三、促进云南出口信用保险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信、贸、银合作,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推广力度,培育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意识

信保云南分公司、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各相关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的宣传,向外贸经营企业普及出口信用保险知识,讲解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及投保程序,使出口信用保险深入人心,力争应保尽保,扩大信保覆盖率,实现出口信用保险的普遍化和常态化。

外贸企业应加强学习,增强投保意识,认识出口信用保险在化解企业收汇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根据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贸易结算方式、买家资信状况等信息积极科学地投保,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的安全保障,促进出口业务发展、减少风险损失。

2.信保公司应积极创新,开发新险种,更积极地发挥信保为云南外贸出口保驾护航的作用

信保云南公司应努力促成企业投保,减少风险与损失,但并非一定要采用“统保”的方式,实践表明,简易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让企业自主有选择性地投保,信用险的承保金额会大幅度上升。改变过去普遍采用的“统保”方式,根据出口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一票一保,对单个客户或国别、地区投保,主动接近企业,紧密联系市场,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时设立短期险新险种,大力发展中长期业务,推动机电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地出口。

3.努力降低保费水平,提高赔付比例,扩大承保国别范围,加大保费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投保成本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风险水平上升,视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投保国家、金额、信用时间长短、进口商资信等信息,相应制定高低不等的信保费率本无可厚非,但信用险费率总水平并不低,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严重外需不足、人民币又持续升值,面临较大困难的出口企业,努力调降信用保险费率,提高赔付比例、扩大承保国别范围,云南地方财政如再给予更高的保费扶持,使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减轻企业的投保成本,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4.增强服务意识,大小兼顾,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担保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业的主体,约占全国流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实现的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以上,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中小流通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小流通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发展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大、中、小型流通企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小流通企业在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推动中小流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现代化水平,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制约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改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小型流通企业健全经营管理制度,经营行为更加规范,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流通基础设施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显著改善。中小流通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中小流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争取达到9%,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的知名品牌。按照各相关行业标准,实现规范经营。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就业人数位居各行业前列。

二、深化改革,增强中小流通企业活力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化中小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引导企业采取联合、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国有中小流通企业改制。在中型流通企业中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中小流通企业。

推动中型流通企业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完善企业经营、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引导中小流通企业重视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依法建立商品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和标准。

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托管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要加强对中小流通企业改革的引导与规范。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职工正当权益,保持社会稳定。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创业、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中小流通企业的改革、改制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收益、商业用地变现、流通企业国有资本减持、转让以及财政拨付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国有中小流通企业改革的专项资金,用于无力支付改制费用企业的改制费用以及破产企业资产变现后不足支付职工社会保险、经济补偿等方面费用。要积极协调,争取地方房产管理部门的支持,解决国有中小流通企业长期使用的商业用房产权归属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

三、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中小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中小企业间的自由连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流通业态,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联合采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规模经营效益。

推动中小流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的知名品牌,弘扬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引导企业实行错位经营,转变经营方式上陈旧雷同、缺乏服务品牌和以“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手段为主的状况。积极倡导通过联合、合作、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等方式,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著名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优势中小流通企业。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49号)中提出的各项支持政策,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统一纳税、减少重复检查等方面切实为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引导中小企业采用适合自身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中小流通企业电子商务试点。

四、支持创办中小流通企业,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坚持发展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与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并举。鼓励创办中小流通企业,积极开发新的工作岗位。在市场准入、专营商品和服务的指定经营、土地使用等方面,应给予中小流通企业更多的支持,除国家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各地给予外资企业和大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同样适用中小流通企业。应从鼓励开办、方便注册的角度出发,简化中小流通企业设立审批程序,除法律、行政法规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设置前置审批。

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认真清理各种不利于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有利于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创造有利于中小流通企业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切实减轻中小流通企业负担,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要进行监督检查,对巧立名目、变相增加中小流通企业负担的,要坚决予以查处。

支持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加快内外贸企业的融合,打破大宗商品内外贸分割的经营管理体制。鼓励中小流通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国内经营,促进内外贸企业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符合《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管理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与优势工业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服务。在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中小流通企业应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五、完善中小流通企业融资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基金,或在政府统一支持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创立、扩大经营服务规模、人员培训、信用担保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推动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02〕224号)精神,加大对中小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对中小流通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授信额度,开发新的信贷服务项目;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中小流通企业的担保业务;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中小流通企业的改造和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利用股票上市、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鼓励上市公司和外商参股、整合中小流通企业,引导、推动并规范中小流通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出让等方式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

六、切实将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城市发展和城区改造以及新建居民区的开发,合理规划大中小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大型商店与中小店铺的协调发展。要合理安排中小流通企业的用地,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大中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迁出或关闭的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所退出的土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协调城市规划部门,支持符合规划的中小流通企业使用。逐步解决流通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工业企业的不合理现象。

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和用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包括在财政、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各类投资者以及外商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创办中小流通企业。

加快农村地区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步伐,要积极鼓励创办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中小流通企业。要注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有优势的中小流通企业,大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流通业。鼓励优势流通企业改造现有农村流通网点,注重改善当地流通和服务的条件,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水平。鼓励中小流通企业成为“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

七、积极支持中小流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积极倡导采用现代化科技管理技术,提高中小流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能力。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改变店容店貌,积极应用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手段,在零售企业和门店经营中推广使用时点销售系统(POS),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MIS),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认真落实好国家有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可列入国债资金项目计划给予贴息支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争取当地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小流通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技改投资、购置设备等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对中小流通企业科技创新按有关支持政策给予有效扶持。

充分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支持流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重点支持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和运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尤其是到城市社区、农村建立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作业方式的力度,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鼓励各类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八、健全中小流通企业服务体系,提供人才培训、信息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面向广大中小流通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流通企业在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

加强人才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开展面向中小流通企业的投资咨询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积极探索面向流通行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中小流通企业所需各类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信誉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发挥其在服务企业、行业自律、加强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增强服务意识,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等服务。

九、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体制下加快发展中小流通企业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做好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扶持、引导、服务工作,努力为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并逐步建立中小流通企业相关统计制度。

要转变职能,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将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作为商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和重点工作。要牢固树立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的意识,针对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具体措施予以解决。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上一篇:技防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外汇业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