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范文

时间:2023-12-02 08:17:32

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篇1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24

2006~2009年我科对5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康复护理和常规的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6例患者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42~83岁,平均63岁。其中外伤致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6例,病理性骨折4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手术方式:37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19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出院随访:效果优良,均恢复行走功能,假置和髋关节功能良好。

术后护理:⑴护理:术后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下肢外展15~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三角海绵垫,膝下放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0°~15°,穿丁字鞋,避免患脚夫外旋。内收和髋关节过度复屈曲,术后24小时内以平卧为主,24小时后可抬高床头,但应300ml,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好手术止血的相关准备。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每日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①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抬高患肢15°~30°中立位,麻醉清醒后早期功能锻炼,主动行跖趾关节屈曲和踝关节“环转运动”,指导患者做小腿肌肉收缩和股回头肌的等长收缩。早期应用下肢静脉加压充气泵,弹力绷带,弹力袜等,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血流速度,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②戒烟:因烟中的尼古丁成分会刺激血管,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促使血栓形成。③评估皮肤温度、颜色、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并与健侧对比。④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⑤遵医嘱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用药期间注意监测伤口渗血情况,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及出凝血时间。⑵切口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与患者的体质,长期使用激素,体内有感染病灶,手术时间长等有关,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情况,术前准备充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换药和更换引流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绝对使用指征。⑶髋关节脱位:卧位及翻身时,始终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屈髋不超过90°,不能外旋,避免双膝关节交叉,外出检查及下床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协助,防止因搬动而引起髋关节脱位。

康复训练:①主动训练:主要为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髌骨被动运动和踝关节伸屈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时间固定造成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强直等。②被动训练:应用下肢骨折治疗仪(CPM)辅助治疗。3次/日,每次40~60分钟,注意调节起始角度和时间。③协助指导患者进行特殊的康复练习:包括卧位练习、坐位练习、立位练习、步行练习、踏车练习及拐杖行走步态的练习等。

出院指导:⑴应教会患者继续做关节、肌肉的活动。⑵平卧或半卧位,床头不宜过高,侧卧时两腿之间放软枕,尽可能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术后3个月内,患肢禁止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行简单活动。⑶日常行为重新规范:①合理饮食,避免增加体重,戒烟酒。②避免盘腿,不坐低椅或沙发,不要交叉双腿,不弯腰拾物,不穿系带的鞋。③避免用浴缸洗澡,改用淋浴,厕所使用高度适宜的坐便器。④避免在手术初期作长途旅行,避免长时间站或坐。⑤避免任何会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如跑步、爬山等。⑷预防感冒,及时控制感染,身体有其他任何部位的感染或需任何大小手术,均应告之医生你曾接受全髋关节置换,以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⑸定时复诊:基于人造关节经过长时间会磨损与松离,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复查内容包括,髋关节正侧位片,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如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应随时就诊。

讨 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术后不是单纯的用药治疗,卧床休息,等待组织的愈合,还应及时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和一系列康复护理,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存质量,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6.

关节置换术篇2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

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1.2 手术材料

手术材料采用贝郎公司全假关节16例,国产关节8例。

1.3 手术方法

①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侧卧位。采用Osborne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从髂后上棘下外5 cm处起,向外下顺臀大肌纤维方向到大转子后外角,然后向远端延伸5 cm为止。②沿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臀大肌,并切开髂胫束5~7 cm,显露并用髋臼拉钩将臀中肌向前牵开,术中臀中肌止点不切断,同时显露梨状肌肌腱,在大粗隆浅表切开大粗隆滑囊,并用一大块湿纱布将滑囊、坐骨神经向后推。③患肢屈膝90°并逐渐内旋,同时靠近肌腱止点依次切断梨状肌、上下孑子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显露小粗隆,切除粗隆部的关节囊及肌止点。④髋关节后脱位,于小粗隆上方15~20 cm处截断股骨颈,彻底暴露髋臼,切去周边臼唇,找出骨性标志。以最后臼杯安放位置的轴线为方向扩磨髓臼,方向为外展45°、前倾15~20°。除去所有残留软骨及软组织,直到有软骨下骨均匀的渗血面为止。1例髋臼骨折患者用截除的股骨头修复髋臼并用拉力螺钉固定。用与髋臼锉同型号的髋臼杯置入髋臼,11、12、1点钟方向各上1枚螺钉,或用骨水泥固定。安装合适的股骨端假体,复位,测试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假关节的稳定性要求是屈曲大于90°,完全伸直,外旋40°,内旋45°,假关节不脱位。⑤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1.4 结果

随访1~4年,无感染及松动病例,根据Cham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全部达4~6级。

2 讨论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是骨科治疗的两个难点。对股骨颈骨折而言,有三翼钉内固定、多枚克氏针、加压螺纹钉及DHS固定,但存在的问题是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临床以使用激素为首位,其次为长期饮酒、职业病、髋臼发育不良等。目前多认为系关节囊、髓腔内压增高,继而阻断血运所致。因此,常见手术方案为滑膜切除减压,钻孔减压,肌骨瓣移植术,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可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为骨水泥型、生物型、混合型,我们主要依据骨质的质量选择类型。对骨质疏松较严重、年龄较大的病例,考虑使用骨水泥型,否则使用混合型或生物型。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股骨端假体使用骨水泥型,对较年轻或骨质质量较好者采用生物型。本组24例患者中,6例采用混合型,18例采用生物型。

手术采用Osborne切口,不切断臀中肌,以保持术后患肢外展肌力。须特别注意的是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掌握,笔者认为髋臼帽的周边缘与置入骨臼的边缘完全平行,才是髋臼帽最合适的解剖位置。对股骨距的保留,目前有许多学者倾向于15~20 cm,以利于术后防止股骨假体塌陷,亦有利于翻修手术。对颈长度的选择,以复位后向下牵拉患肢,有2 mm间隙即可。

全髋关节置换术亦存在一系列并发症,近期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中远期最主要的是人工假体松动、塌陷,再次导致患髋疼痛、不适,严重者须行翻修术。本组病例随访1~4年,目前尚未发现假体松动塌陷,但仍需继续观察,并嘱患者爱护患髋,以防止因过度或不当使用导致患髋假体松动。转贴于 【关键词】 全髋关节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

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1.2 手术材料

手术材料采用贝郎公司全假关节16例,国产关节8例。

1.3 手术方法

①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侧卧位。采用Osborne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从髂后上棘下外5 cm处起,向外下顺臀大肌纤维方向到大转子后外角,然后向远端延伸5 cm为止。②沿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臀大肌,并切开髂胫束5~7 cm,显露并用髋臼拉钩将臀中肌向前牵开,术中臀中肌止点不切断,同时显露梨状肌肌腱,在大粗隆浅表切开大粗隆滑囊,并用一大块湿纱布将滑囊、坐骨神经向后推。③患肢屈膝90°并逐渐内旋,同时靠近肌腱止点依次切断梨状肌、上下孑子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显露小粗隆,切除粗隆部的关节囊及肌止点。④髋关节后脱位,于小粗隆上方15~20 cm处截断股骨颈,彻底暴露髋臼,切去周边臼唇,找出骨性标志。以最后臼杯安放位置的轴线为方向扩磨髓臼,方向为外展45°、前倾15~20°。除去所有残留软骨及软组织,直到有软骨下骨均匀的渗血面为止。1例髋臼骨折患者用截除的股骨头修复髋臼并用拉力螺钉固定。用与髋臼锉同型号的髋臼杯置入髋臼,11、12、1点钟方向各上1枚螺钉,或用骨水泥固定。安装合适的股骨端假体,复位,测试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假关节的稳定性要求是屈曲大于90°,完全伸直,外旋40°,内旋45°,假关节不脱位。⑤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1.4 结果

随访1~4年,无感染及松动病例,根据Cham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全部达4~6级。

2 讨论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是骨科治疗的两个难点。对股骨颈骨折而言,有三翼钉内固定、多枚克氏针、加压螺纹钉及DHS固定,但存在的问题是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临床以使用激素为首位,其次为长期饮酒、职业病、髋臼发育不良等。目前多认为系关节囊、髓腔内压增高,继而阻断血运所致。因此,常见手术方案为滑膜切除减压,钻孔减压,肌骨瓣移植术,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可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为骨水泥型、生物型、混合型,我们主要依据骨质的质量选择类型。对骨质疏松较严重、年龄较大的病例,考虑使用骨水泥型,否则使用混合型或生物型。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股骨端假体使用骨水泥型,对较年轻或骨质质量较好者采用生物型。本组24例患者中,6例采用混合型,18例采用生物型。

手术采用Osborne切口,不切断臀中肌,以保持术后患肢外展肌力。须特别注意的是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掌握,笔者认为髋臼帽的周边缘与置入骨臼的边缘完全平行,才是髋臼帽最合适的解剖位置。对股骨距的保留,目前有许多学者倾向于15~20 cm,以利于术后防止股骨假体塌陷,亦有利于翻修手术。对颈长度的选择,以复位后向下牵拉患肢,有2 mm间隙即可。

关节置换术篇3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髋关节假体取代人体全髋关节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能够得到缓解,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虽然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置换关节脱位即其术后并发症之一。关节脱位不仅会导致患肢短缩畸形、髋活动受限,而且还会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预防置换关节脱位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9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5.21±4.48)岁。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5.30±4.51)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对策:第一,心理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长期疗效,说明术后并发症及其负面影响,让患者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及预防意识。第二,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遵医嘱给患者做全身检查,叮嘱患者术前戒烟酒,多补充营养,增强身体素质及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三,术前肌肉训练。髋部肌肉萎缩是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做肌肉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训练、臀大肌、臀中肌练等。通过肌肉训练,使髋部肌力增强,维持术后髋关节外展,预防髋关节脱位。第四,术后护理。不良的是导致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将患者从手术室运送到病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搬运,拖住患侧髋部及下肢,保持髋部稳定性。将患者平放到床上之后,在患肢膝关节下面以及踝关节处各放置一个软枕,并给患者穿上防旋鞋,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内旋。第五,镇痛护理。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心理状态,而且还会导致肌肉挛缩,进而使髋关节脱位。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后镇痛护理,包括使用自控镇痛泵、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局部冷敷、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等。第六,出院指导。出院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家中做卧位功能训练、站立位功能训练以及坐位功能训练,通过功能训练来增强髋部肌力,预防髋关节脱位。同时,叮嘱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不盘腿、不交叉双腿、不使用蹲便器;如果发现异常则及时就诊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 置换关节脱位情况

观察组没有一例发生置换关节脱位,而对照组有6例(12.24%)患者发生置换关节脱位。观察组患者的置换关节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χ2=4.4384,P

2.2 髋关节Harris评分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关节脱位的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过于肥胖、体质较差、假体放置不当、异物存留、不当等[2]。置换关节脱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置换关节脱位的发生,才能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本次研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做了探讨,对比了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明显更高,置换关节脱位发生率明显更低。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前肌肉训练、术后护理、镇痛护理等多项护理措施,这些护理措施以预防置换关节脱位为首要目标,从不同的层面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髋部肌力,预防髋部肌肉萎缩,保持髋部稳定,最终减少或避免置换关节脱位事件的发生。

综上,预防性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薇薇,邢淑珍,胡晓波 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患者的预防护理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6,17(02):124-125.

关节置换术篇4

【关键词】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体会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肱骨近端是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 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 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1]我科2009年1月~2 0 10 年3月对12例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12例患者,女9例,男3例,年龄22~70岁,平均55岁;肱骨头无菌性坏死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肱骨头小圆细胞型骨肉瘤2例,肱骨近端巨细胞瘤4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6例,定制型非限制性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保肢术6例。 

2 观察及护理 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效果不满意,了解病人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介绍相应的成功病例,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协同,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本组1 2例病人均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2 .1 .2 术前准备:配合医生作好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交叉配血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有关知识及存在的危险性,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遵医嘱作好病人的皮肤准备、各种药物的皮肤试验,向病人讲解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目的。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及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强调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准备。 

2 .2 术后护理

因手术创伤大,床边交接班时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有: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半小时测1次,如有意外及时汇报。

2.2.2 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末梢血运,及早发现血管、神经的损伤。

2.2.3 注意切口负压是否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伤口的渗血情况。

2.2.4 注意观察外展固定架是否使患肢外展50°~60°,前屈45°。并固定制动。一般固定3周左右。病人取平卧位,外展支架与床面平行,肘部略抬高,同时注意外展支架螺丝有无松动,位置有无滑移。 

2 .3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第1天,手术侧手指各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握拳运动。术后第3天,疼痛减轻即开始被动活动,作手腕、肘关节伸屈,肩部肌肉收缩、伸展锻炼。术后第 5~7天开始进行仰卧位外旋和上举运动[2]。外旋运动时屈肘90°,用健手协助:上举运动时肘关节屈曲,用健侧手握住腕部上举过肩并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术后第 7~l4天增加悬摆练习,令病人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增大圈的半径。练习时躯体前屈,是为了减轻患肩肌肉克服重力的负担,而且可以使肩部肌肉进一步松弛。术后第3周开始增加等长功能锻炼。屈肘90°,用健侧手、墙壁作为阻力,然后等长收缩内外旋肌群。术后第6周,三角肌和肩袖的创伤基本愈合,开始逐渐做三角肌和冈下肌的主动练习。以上锻炼方式,每天重复5次,每次5分钟。术后随着时间推延,最初被动锻炼,随肌力恢复逐渐过度到主动锻练。

3 .4 出院健康指导

告诫患者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保证肩关节周围肌肉无萎缩,有效地包绕假体,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 4 小结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3]。其手术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假体设计、适应证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和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护理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8 

[2]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3.67

[3]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6-463

关节置换术篇5

关键词:人工假体置换;手术配合

近年来,髋关节外伤和病变的发生率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患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因年龄、代谢、食物及环境等因素影响,骨质较疏松且骨的脆性较高,更易发生髋关节骨折或缺血性坏死等病变。目前对此类患者主要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含全髋和半髋置换)。但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手术耐受性较低,且合并内科疾病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有些患者需在营养支持、治疗和调理其它疾患后,才能耐受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除手术医师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手术室护士熟练的手术配合和术后骨科精心护理等多科室协作,患者才能顺利康复。总之,专科手术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68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7例(男314例,女373例),年龄37~85岁。股骨颈外伤骨折5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1例。施行人工全髋置换569例,半髋(人工股骨头)置换118例。本组生物型(非骨水泥)置换471例,骨水泥型置换216例。所有病例均伴有患侧髋关节疼痛、跛行和/或不能行走等症状。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麻醉415例和插管全麻272例。

1. 2手术配合

1. 2.1术前访视 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24h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细致和蔼的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手术简要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了解进入手术室以后及麻醉前后配合的要求,做好心理疏导,增强其信心,使其术前晚上休息好,期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顺利渡过手术关。

1.2.2方法 本组患者麻醉成功后均采用患侧向上标准侧卧位,标准侧卧位有利于术中测量前倾角和外展角[1](前倾角20°、外展角45°)。常规消毒、铺巾,以术前定位画线作约12~18cm近端向后外侧弧形切口,后外侧入路有利于显露髋关节,便于操作,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和脱位率低等优点。分别切开皮肤、依据患肢短缩程度及肌肉紧张度决定保留或不保留臀中肌,依序行关节囊切开、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取出、髋臼打磨清理并按磨具号安装好臼杯,此时需特别注意两个角度的放置;然后作股骨柄的安装,先按角度锯断大粗隆与小粗隆之间的股骨颈残端,按磨具号用髓腔锉打磨扩大髓腔,按号安装好假体柄,此时也需注意安装好前倾角度(20°);放置好柄顶端的球头,与髋臼复位,反复测试患肢活动范围及臼头松紧度决定是否更换合适的球头,置换完毕。清洗切口和清点器械无误,逐层关闭切口,缝合时对切断臀中肌患者尚需加固缝合此肌;放置负压引流管并包扎切口。手术完毕后要注意患者保暖,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复苏,待患者苏醒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签字,术后及时回访患者。

2 结果

687例次手术患者术前、术中过程顺利,尤其是术中无操作失误及切口内遗留异物等配合不到位情况。有7例在使用骨水泥时血压有不同程度(2.06~8.0kpa)降低,经用升压药物纠正恢复正常;术后因不遵医嘱和过早不适当活动导致髋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后当晚因家属抱着上卫生间屈髋过度脱位,经医生牵引手法复位成功;另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63d屈髋洗脚导致脱位,牵引复位不成功,后经手术顺利复位。本组患者术后经合理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9d。

3 讨论

3.1常规配合要点

3.1.1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案,参与特殊器械的准备,了解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用法,熟悉手术操作步骤,以便做到配合熟练有序。术前对手术间严格消毒,手术器械高压灭菌,动力系统等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材采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无菌观念,切实避免交叉感染。

3.1.2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接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再次核对患者无误,安置于手术台;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做好三方核查并签字,检查核对手术器械、物品等。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术中补液、输血及麻醉给药等。配合麻醉师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或持续硬外麻;麻醉成功后置患者于患侧向上标准侧卧位。贴好电刀负极板,负极板尽量贴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后侧肌肉较丰满及较平坦的部位,不可置于骨突处、疤痕组织及有移植物等部位,避免引起患者皮肤烧伤[2];保持尿管、负压吸引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进程,如遇紧急情况,需沉着、冷静,协同处理。

3.1.3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要熟悉手术操作步骤,熟练掌握手术器械名称以及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预先准备好本台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确递送每一样器械,力争每一步都准确无误,干脆利落减少重复动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一般提前30min洗手,铺无菌器械台,将器械按手术使用先后摆放,并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核实所有的器械和敷料等物品,做到心中有数。术中严格按手术进程递送器械物品,递送器械物品时要轻柔并严禁一手递多样;在假体安装、复位完毕和缝合深部结构前,台上、台下护士应认真细致清点纱布、器械等物品无误,按上述手术操作步骤配合好手术至手术完毕。

3.2配合时注意事项

3.2.1注重预防感染 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手术的失败,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要重视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手术间严密消毒,控制参观人员,严格洗手流程,凡参加手术者戴一次性全封闭手术帽、口罩及戴双层手套,防止和减少消毒铺巾过程中无菌手套被污染及手术过程中器械戳破手套而导致污染;患肢消毒铺巾后切口部位贴上大号手术薄膜或3M含碘薄膜;随时清洗干净需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等。

3.2.2文献报道[4]有患者使用骨水泥时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凝血功能障碍及肺栓塞等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髋关节置换使用骨水泥过程中,由于骨水泥会聚合产热,凝血酶原激活,髓内压增高及患者对骨水泥过敏等因素,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所以,台下护士在术中使用骨水泥前需及时告知麻醉医师,保持患者血压维持正常,协助麻醉医生及时处理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台上护士要与跟台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调好骨水泥,掌握好使用时间。本组216例使用骨水泥病例除7例血压有不同程度(2.06~8.0kpa)降低,经用升压药物纠正恢复正常外,其余病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罗双元,戴文德.自制角度测量尺在关节置换髋臼杯固定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6):370.

[2]陈晨,雷勇刚.高频电刀工作原理及灼伤的预防措施[J].激光杂志,2012,33(4):94.

[3]张晓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4):537.

关节置换术篇6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其假体10~15年生存率约为85%~9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及创伤等疾病引起的关节僵硬、屈伸障碍、疼痛、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临床上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或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至关重要,现综述入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低,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担心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术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详细的介绍病房环境,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尽量将此类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同意病房患者可以互相沟通,交流经验,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1]。

1.2 饮食指导 术前三天嘱吸烟的患者戒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

1.3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完善各种常规检查。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咳嗽、扩胸、深呼吸等运动,练习使用助行器,教会患者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活动,足趾、踝关节、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运动,增加肌力、张力及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前一天做交叉配血实验,抗生素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术前备皮,术前禁食12 h,禁饮4~6 h[2]。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取平卧位,患肢膝关节保持中立位,窝下垫一软枕,维持关节10°~15°功能位,并适当的抬高小腿及足部,保持足高臀低位,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和预防患肢疼肿胀,缓解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颜色、皮肤的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果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微弱及皮肤青紫,皮肤温度低,感觉麻木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2.2 引流管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预防关节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负压引流器固定于低于膝关节20~30 cm处,避免受压和折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挤压引流管,每小时一次,引流液要及时倾倒,正常为每日引流量≤400 ml,颜色淡红。引流管一般放置2~3 d,当引流液

2.3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以进食,开始进食时,应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防止便秘。

2.4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加之术后卧床血流缓慢,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及时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辅料要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有无发红、肿胀、发热,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5 康复指导 膝关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膝关节屈伸运动,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内粘连与关节外粘连及挛缩,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患者术后第一天,麻醉清醒后即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3~4组/天,每组20次。术后第二天,让患者练习按压膝关节,将患肢伸直,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维持3~5 min/次,力度以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为宜。术后第三天起可以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来进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从小角度10°~30°开始,2次/d,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每天增加10°。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屈膝角度应超过90°.术后3~4天可扶患者下床行走,开始在床边短时间的站立,随后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进行行走练习。在出院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锻炼计划,同时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门诊随访,以后每年复查一次[4]。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积极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确保手术的成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惠青.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79-80.

[2] 刘倩,余新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320.

[3] 杨红.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后的术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8):375-376.

[4] 袁小叶.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1-162.

[5] 张晓红.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6):251.

关节置换术篇7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R62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a)-144-01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实施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1例,术后恢复顺利,假置及膝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45~72岁,平均55岁;骨性关节炎29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单膝关节置换28例,双膝关节置换3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方法

常规消毒铺单,术侧腿用护皮膜全部包裹,对侧下肢用一无菌小单覆盖。备好电刀,吸引器[1],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髌内侧切开关节囊,暴露膝关节,切断前十字韧带,咬除关节边缘骨赘,切除残余半月板,适当松解内和(或)外侧副韧带,屈膝90°,全膝关节置换术最关键的技术操作配合是假体安装,其步骤是;建立对线;确定截骨角度,分别行胫骨近端,股骨远端,股骨后方,胫骨前斜、后斜及髁间,髌骨截骨,截骨后均用每500 ml含16万U庆大霉素的大量生理盐水及稀碘伏水反复冲洗,并擦干创面。上驱血带,选择合适型号试模,依次安装固定相应型号胫骨,股骨假体至骨水泥凝固,清除所有溢出的骨水泥,检查关节腔内无游离体,安装上胫骨平台高分子聚乙烯关节面。再次检查膝关节稳定,关节间隙宽窄合适。放松驱血带,常规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最后棉垫加压包扎。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探访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细节繁琐,难度很大,患者对疾病和手术还很陌生,不同患者情绪波动有所不同,会出现恐惧、不愿接受治疗的心理,手术前要探访患者,介绍手术室设置,手术流程,麻醉方法及以往手术成功的患者的恢复请况,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物品准备手术需在严格消毒的手术间内进行,除常规骨科器械外,其余51例患者均使用进口专科器械。另外,还需准备电刀、吸引器、电锯、电钻、驱血带、护皮膜、骨水泥、冲洗球、骨蜡等。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入手术间,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在患者肌肉丰满处贴上一次性电极,连接好电刀,吸引器。

2.2.2 术中持续监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应用骨水泥的短时间内,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甚至心脏骤停,根据病情及时补液输血。

2.2.3 洗手护士提前20 min上台,整理器械,清点数目,认真检查消毒指示卡是否变色,根据手术步骤依次摆放好器械,以便于术中快速传递。

2.2.4 根据髓内或髓外法进行胫骨平台截骨定位,递摆锯与截骨导向器,髋臼拉钩及骨膜剥离器,截骨完毕,递扣可钳取出骨块,拔钉器拔出固定钉,取下截骨模块。同法进行股骨,髌骨的截除。递假体试膜,骨锤与股骨击入器击入,反复测试直至关节活动满意。止血,反复冲洗后,调好骨水泥,递假体及击入器,最后放入胫骨插垫,清点缝合,保持膝关节功能位。

2.3 术后随访

为使下一次手术配合顺利及听取患者意见需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于以后工作的改进。不断提高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水平。

3 讨论

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间必须严格消毒,最好安排在层流手术间内进行。参与手术人员需戴双口罩、双手套,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勿入,手术谢绝参观,术中严格无菌要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器械护士应具有预见性,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传递器械一定要分秒必争,做到稳、准、快。为了尽快完成手术,降低止血带的过敏反应,器械护士提前与术者沟通,熟悉手术步骤及所用器械的名称、用途、安装及拆卸方法,器械护士要经得住体力消耗,要有充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手术。

做好假体保护工作。进口假体价格很贵,材料精密,需小心放置,避免身体各部位直接接触假体,在传递过程中用纱布包裹,安放过程中防止假体与术野的皮肤接触[2]。更多研究显示,聚乙烯磨损颗粒是引发假体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最终使植入假体固定失败[3]。所以,手术人员注重假体保护非常重要。

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节好室温,防止患者受凉,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防止电灼伤。

[参考文献]

[1]翁习生,李军伟,邱贵兴,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误及早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65.

[2]徐欣,符伟国.血管外科人工移植物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6):337.

[3]温宏,刘思堂,张宇,等.陶瓷髋关节假体现状[J].临床骨科杂志,2003,6(2):43.

[4]郭洁欣,祁素兰,黎杏湘.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163-164.

[5]孙月荣,姚光慧,丁雪梅.41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9(2):61-62.

[6]任晓颖,肖顺贞.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6(2):36-37.

关节置换术篇8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循证护理;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常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受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直接影响着其预后生活质量[1-2]。为此,本文对比分析了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手术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62~81岁,平均(73.62±2.91)岁。本组40例患者中,12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内分泌疾病、意识昏迷、精神异常者。采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入院当天先对患者行局麻处理,对患肢股骨颈进行复位,复位结果满意后,将患肢置于Braun架行制动处理。辅助患者行X线检查,明确其骨折情况,入院3~5d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常规取抗生素治疗。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辅助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告知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器材的准备及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患者在入室前,将室温调至24℃~25℃,术中可适当调低1℃~2℃。手术结束前30min,将室温再次调至25℃,术中将暴露的肢体用棉布包好,冲洗液适当加温至36℃~37℃,输液、输血可用自控加温仪对液体进行加温。手术患者可以进行腋温或肛温监测,采取各种保暖措施。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年龄均较大,皮肤干燥薄弱,极易受损,因此我们应避免拖、拉、拽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将患者抬起,再轻轻放下;摆放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骨突部位。在头面部、腋下、卧于下面的髋部、膝部、两膝之间都垫以软垫,两足踝处放垫圈,胸撑与患者之间垫软垫,稳妥固定,使患者身体保持直线位,便于术中医生的判断及复位;上肢外展与身体的角度小于90°,避免血管、神经过度牵拉;2h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一次,促进血液循环;电刀负极板的放置,由于手术操作,患肢无法进行电刀负极板的黏贴。健侧肢体卧于下方,医生在牵引复位过程中,极易引起负极板的脱落、移位,术中被布类覆盖,因此,选择上臂或肩胛部黏贴,便于观察、管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生命体征、尿量、神情正确评估出血量,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和安排输血的时间。术后搬运患者时,注意术肢保持外展中立位30°,双下肢之间放置一个梯形枕,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忌侧卧,避免伤肢外旋、内收动作,术肢避免脱位发生。加强手术宣教工作,并加强医护结合,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临床里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Harris评分法分析评估临床疗效:优: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未伴随出现疼痛感染;良: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未见跛行症状;中:髋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出现轻度跛行症状,活动期间伴随轻度疼痛;差:出现中度残疾症状,活动期间伴随明显跛行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75.00%较对照组优良率5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并发症20.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症状,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性人群,患者发病期间会伴随出现活动功能受限、疼痛症状,若未开展有效治疗,可能提高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本文通过对比循证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及传统的对于髋关节骨折病患实施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为优以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以个性化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患所得疗效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较对照组并发症23.68%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张辉等人报道一致,表明手术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对于病患早日康复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这可能和术后采取平卧位,或低半卧,此外,术前做好合并伤的护理,包括骨折、颅脑外伤察与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改善营养,增强患者体质。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手术切口和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副作用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艳霞,王芳梅,李海永.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04-505.

[2]阎戈,王愉思,徐勇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5):164-165.

上一篇:个人理财业务范文 下一篇:历史文化保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