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6:54:39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暂时性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较易出现误漏诊[1]。本研究中,我们从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分布21-45岁,6例女性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10例患者均无感染和外伤史。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2-8周,平均4.1周。排除患有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经临床检查,患者为单侧髋关节受累,以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负重时疼痛感会加重。疼痛位于腹股沟处,1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伴有大腿前侧疼痛。7例患者为持续性疼痛。6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范围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3例患者出现跛行。

1.2影像学检查对10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例患者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表现正常,其余8例患者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较模糊,但没有观察到囊性改变。经MRI检查,10例患者均出现广泛且均匀的信号改变,T1WI为低信号,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信号的改变累及患者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中,3例患者只累及到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余7例患者同时累及股骨头和股骨颈以没有表现出异常现象。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和感染,以及肿瘤特异性MRI表现。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①优:≥90;②较好:80-89;③良:70-79;④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1.5治疗避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距离的行走,必要时可以扶拐来减轻负重。给予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1次/d,每次200mg。治疗后6个月,利用X光和MRI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的改变。

2结果

治疗l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即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所有患者随机随访6个月-1年,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也无症状加重现象。

2.1疼痛评分治疗后6个月,有7例患者的疼痛消失。具体疼痛评分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于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局部缺血可能是病变的初始因素之一[2]。目前,学者普遍认同的是,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经常会出现在髋关节,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且在负重时疼痛感加重的现象,并可能会出现跛行等[3]。患者没有出现外伤或者感染病,一般在6-10个月后各临床症状会抓进减轻或者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镜影像学检查发现,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表现正常;在3-6周后,X线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一些患者会在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之后才表现出局部密度减低现象。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关节疼痛和关节积液,但经X光检查,大多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没有出现关节软骨下损伤。

MRI可以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经检查发现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在T1WI表现为广泛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另外,MRI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患者关节内的关节积液情况。但是,由于目前人们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常会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出现混淆,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4]。

目前,临床中治疗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一般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髓芯减压术,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担风险较大,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所以,临床治疗中,多数学者提倡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但通过减负和对症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5-6]。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l天后临床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个月后,7例患者疼痛消失。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X线片及MRI影像均恢复正常,效果较令人满意。

本组研究样本较少,所以未设对照组,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予以分析研究。总之,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但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负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临床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02(26):131-132.

[2]沙宇.王恩普.卢正楷,等.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09):93-94.

[3]李锋.程少荣.王仁法,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06(03):29-30.

[4]王达成.张洪.8例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03(01):57-58.

[5]李娜.超声测量髂臼软骨厚度及评价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3(09):73-74.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植骨;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主要因素,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等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因患者自身机体特点,其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牵涉关节面,部分患者关节面出现塌陷现象。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在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特从我院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43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54±1.18)岁;分析患者受伤原因:37例为摔伤,6例为交通伤。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方法治疗前,均采用常规X线正侧位片和腕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等常规检查方法充分了解换则会骨块移位和骨质压缩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指引患者选取平卧位,实施臂丛麻醉和静脉麻醉。待麻醉成功后,选取患者桡骨远端掌侧为入路,从患者桡骨茎突近侧6厘米处向远端延伸,经过腕横纹弧形到手掌,纵切口长度为8厘米。在屈腕肌桡侧向深层显露,并将正中神经、桡侧屈腕肌和拇长屈肌腱向尺侧牵引,尽可能保护患者桡动脉。之后,将患者方肌切断旋前,充分暴露桡骨远端。对于需要的患者,将腕关节囊切开,使桡腕关节面得到充分显露。之后,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并通过克氏针对其实施临时固定,对恢复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进行有效观察,确保关节面处于平整状态。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自体髂骨植骨,同时将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掌侧,在滑动孔进行临时固定, 对复位较为满意的患者,依次钻孔和拧入锁定螺钉,不需对尺骨茎突骨折固定。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其出现感染现象,并在术后1周,指引其服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 D和 活性钙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1]

优,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没有出现疼痛现象,活动没有受到限制,且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握力同健侧相同,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良,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偶尔出现疼痛现象,在剧烈活动时受到一定限制,但其功能和握力同健侧较为接近,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改善;可,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经常出现疼痛现象,工作中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且其功能和握力较弱,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差,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持续疼痛,正常劳动受限,且功能和握力较差,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临床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差率。

2.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骨折约合时间为8―15周,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3.02%(40/43),其中,30例为优,6例为良,4例为可,3例为差。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疾病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因骨质疏松产生的骨折疾病也逐渐上升,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为其中一种,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普通钢板在治疗该疾病临床上会导致患者出现再移位和桡骨缩短等现象,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锁定钢板可显著改善普通钢板中出现的弊端,同时可避免出现螺钉切割现象,具有显著效果。除此之外,锁定钢板具有固定可靠,术后出现复位丢失、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现象较少,固定时间短和适合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等优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临床上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方法临床效果观察,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骨折约合时间为8―15周,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3.02%,该研究结果同舒敏锐、李刚和袁晓军等学者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因此,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方法值得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向炳,薛应亮,田孝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07):966--967.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强骨固松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化指标;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23-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身体骨量减少、骨密度损失以及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致使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折易发性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它是老年性疾病中比较常见、多发性的疾病,内部原因在于老年患者内分泌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得骨骼吸收的激素发生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得骨吸收激素的浓度大量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骨吸收,使得老年患者出现严重的钙缺失及负平衡。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范畴[2,3]。

人体在30岁左右骨量达到最大值,经过青壮年时期的相对恒定期后,骨量开始随着成长而逐步丢失,并且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速度加快。骨量的逐步减少破坏了骨骼内部的组织结构,导致骨质疏松症疾病[4]。随着社会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增加,人们身体素质逐步下降,骨质疏松症疾病逐步增多且患者年龄逐渐降低。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其治疗预防以西药为主,临床疗效确切,但存在很多副作用[5]。通过临床试验,中医中药对于延缓骨老化、治疗骨质疏松具有明显效果和优势,但其较长的治疗时间、较大样本的治疗效果观察导致其临床报道较少。

为研究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医疗方法,本文通过我院临床资料,由强骨固松汤对OP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出发,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中医药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男28例,女92例;年龄59~79岁,平均(68.9±11.2)岁;病程为0.6~7年,平均(3.1±1.2)年。所有案例均符合中国老年学会制定的《中国人OP建议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人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6],经医学检查,这些患者均出现明显骨皮质变薄以及骨密度降低等症状。

按照骨质疏松症分级标准分为如下三个标准[7]:①轻度:主要包括骨小梁变细变少、分支消失以及骨质密度降低,44例,占36.7%;②中度:主要包括椎隙加宽及胸椎楔形变等,60例,占50.0%;③重度:主要为病理性骨折,16例,占13.3%。将12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阿仑磷酸钠片(天可片10 mg/片)+等量钙制剂,观察组服用强骨固松汤(免煎剂):仙灵脾10 g、狗脊10 g、川断10 g、骨碎补10 g、杜仲10 g、玉竹10 g、黄精10 g、北沙参15 g、山药10 g[8,9]。每日服用1剂,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能活动及日常锻炼,根据病情早晚进行相应身体部位运动,加强肌肉、骨骼锻炼和活力。

1.3 主要检测指标和仪器设备

本文研究强骨固松汤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最主要生化指标为患者腰椎、髋部及腿部骨密度,通过Achilles QUS系统骨强度仪测定,除了BMD测定外,还以偶氮胂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空腹尿钙(U-Ca),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尿肌酐(U-Cr),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对患者血钙及血磷水平进行了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治疗成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5 生存质量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方法。腰背疼痛程度分为4级:重度(持续发作,需长时间服用止痛药物)6分;中度(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4分;轻度(腰背轻微疼痛,偶尔发作,负重活动疼痛)2分;无痛(疼痛消失)0分。其他脊背叩痛、下肢痿软、疲乏无力等症状评分如同腰背疼痛评分标准,分为4级进行计分。

1.6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10]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骨密度大幅度提升)、有效(症状有所改善,骨量和骨密度有所提升)、无效(无效果或者症状加重,骨密度没有得到改善或降低)3类,并以此计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均值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由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对比

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MD、U-Ca、U-Cr、Ca-P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以此求出总有效率,得出如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9.37,P < 0.01),无效率比较差异显著(χ2=6.11,P < 0.05),治疗总有效率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6.11,P < 0.05),治疗组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对比

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具体得分情况和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4。

3讨论

通过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试验测试分析和观察,记录得出强骨固松汤对OP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如上述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骨骼的骨密度均有提高,但服用强骨固松汤的患者骨密度增加较为显著,而对照组的骨密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程度较小;在U-Ca:对照组治疗前(2.69±1.25)、治疗后(1.59±0.77);观察组治疗前(1.59±0.77)、治疗后(1.38±0.56)、U-Cr:对照组治疗前(9.42±4.05)、治疗后(8.82±3.22)、观察组治疗前(9.55±4.67)、治疗后(8.11±3.21)、Ca-P:对照组治疗前(26.75±4.11)、治疗后(33.99±4.02)、观察组治疗前(26.89±3.92)、治疗后(37.55±6.19)三个指标方面,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变化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数据分析可得出生化指标变化影响上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治疗效果显著,说明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化指标具有重要影响[11]。

通过表2、3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表现效果和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对比分析,可见服用强骨固松汤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88.3%,与对照组的70.0%对比十分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以打分的形式确定治疗后对照组总得分(112±8),观察组总得分(135±9),两组的生存质量同样表现为服用强骨固松汤的观察组患者得分较高,生存质量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总体上,强骨固松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化指标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对患者骨密度提高、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具有较好的成效。

OP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咀嚼功能差,钙质和维生素D摄取不足[12,13],加上肾功能减退,使维生素D活化能力也降低,结果造骨功能减退,骨流失增加,出现OP。补充钙剂及阿仑磷酸钠不失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14]。而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中,滋养骨骼,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15]。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肾虚、骨痿、骨虚范畴。临床观察及有关文献表明肾虚证患者其骨密度低于健康人。老年人由于肾气渐衰,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形成骨质疏松。肾虚导致督脉失调,故出现腰背部疼痛。有研究表明补肝肾之中药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质量的作用;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整体调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16,17]。本组方中仙灵脾、狗脊、杜仲、川断主补肝肾,山药、黄精健脾益气,玉竹、北沙参滋养胃阴,达到燥不伤阴之效,共奏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功效[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MD、U-Ca、U-Cr、Ca-P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强骨固松汤治疗的观察组生化指标变化较为显著,而对照组的指标变化较小,二者就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1)。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出现2例骨关节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在行强骨固松汤治疗后出现1例骨关节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资料进行详尽研究后发现患者并不是因为在本院进行治疗而出现上述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为治疗前即有骨关节炎,1例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已有1年,剩余1例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为0.6年。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上述并发症情况均有所减轻,治疗组更为明显,但经统计学分析P > 0.05[19]。

综上所述,强骨固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能够发生显著性的变化,而且能大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对其生化指标的改变程度较大,同时本方组成药味均为地道药材精制提炼而成的免煎中药颗粒,该剂型患者服用方便,药量精准,简单易行,便于携带,比较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患者易于接受,故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晋军,周贞学. 活血补肾强骨固疏汤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90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08-2309.

[2] 张译文. 壮骨活血汤配合手法复位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8-19.

[3] 黄学忠. 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14-116.

[4] 雷国奇. 四逆汤类方证治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5] 熊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椎炎[J].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43-44.

[6] 何飞宇,沈霖,梅亮,等. 中药补肾活骨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5):2686-2690.

[7] 赵晓利,孙晓芬,陈丽丽,等. 中药薰蒸结合密盖息肌内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护理[J]. 中医正骨,2012,24(4):79-80.

[8] 孙福荣,周信,郭杨,等. 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概述[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67-669.

[9] 王文霞.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8-499.

[10] 毛文睛,田甜.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0):937-940.

[11] 李育春,许建文. 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30例[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22-24.

[12] 郑志伟,王泽. 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观察[J].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2(7):517-518,516.

[13] 李爱强,史晓林.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C].//2012年第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2:78-81.

[14] 苏志伟,郑志永,金军,等. 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1):17-18.

[15] 金照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28-29.

[16] 曾广键,张绍华,梁兆晖,等.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综合营养干预[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277-3279.

[17] 席芬,武兆忠. 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校正骨密度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行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0-22.

[18] 胡丽叶,朱旅云,李晓玲,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568例发病的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89-390.

[19] 任军,江朵,谭亚杰,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血清中AQP1和VEGF的相关性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817-819.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转贴于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 ,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 [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4 张荣华,陈可冀,陆大祥,等.补肾活血液延缓雄性大鼠增龄性骨质疏松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120):1205.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骨质疏松;葡糖糖酸钙;骨肽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73-0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该病主要有两种,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1]。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患者骨量低下、易发生骨折、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2]。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腰背疼痛、骨折、畸形现象。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几种,通常是由于受到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为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96例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男58例,女38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7.8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酸痛、腰背疼痛症状,且负重时症状加重;其中75例患者伴有驼背、身高缩短现象,41例患者伴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症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患者伴有骨折现象,且部分患者伴有功能障碍、疼痛、肿痛现象。部分患者伴有股擦音、畸形现象,身高缩小,驼背或脊柱侧凸。将X线片检查,患者骨密度下降,骨髓腔增大、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经骨密度检查,患者骨密度降低。

1.3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钙片治疗,每日三次,每次500mg。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骨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其滴注液应为250ml生理盐水加80mg骨肽注射液的混合液,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0天。经X线检查治疗骨折发生情况,并经QDR-200型双能X线线吸收骨密度仪检查患者髋部骨和腰椎正位骨密度。

1.4疗效判定显效:患者骨密度变化率上升大于2.5%,且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关节活动灵活;有效:骨密度变化率上升小于2.5%或无变化,患者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关节可进行活动;无效:骨密度降低,患者疼痛症状未减轻,关节活动存在障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P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1例数1显效1有效1无效1总有效率观察组148121(43.8%)123(47.9%)14(8.3%)144(91.7%)对照组148115(31.3%)122(45.8%)111(22.9%)137(77.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折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骨量低下、易发生骨折、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呼吸困难、骨折、胸闷气短、身高缩小、畸形、驼背等现象[3]。由于受到内分泌失调、药物、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失衡现象,使得成骨细胞作用小于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大量的吸收骨质,同时释放骨钙,造成骨密度降低,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状[4]。因此,临床上通常在对患者补充钙质的同时,对骨质吸收现象进行抑制。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骨吸收抑制剂,比如降钙索、双膦酸盐等,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的骨吸收现象进行抑制[5]。二是促骨形成剂,比如甲状旁腺激素、氟化物等,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形[6]。三是改善骨质量的药物,比如维生素D活化剂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骨肽注射液来治疗骨质疏松症,该药物不仅能有效的促进骨细胞分化,同时还能有效的对骨细胞吸收进行抑制。其主要是由氨基酸、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无机盐、有机钙、微量元素、无机钙、磷等多种成分构成,且该药中还含有少量的甘露醇。其能有效的对节骨代谢进行调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从而达到促进新骨形成的目的,此外,该药还能对磷、钙代谢进行调节,增加沉积的骨钙含量,从而有效的对患者体内破骨作用增加现象进行改善,使骨代谢逐渐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在根源上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此外,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项主要指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异常现象,因此,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肽注射液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可将100毫克骨肽注射液溶于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一日一次,连续治疗30天。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1]孔祥波,节晓光,高杨,田林涛.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症疼痛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8(05):126-128.

[2]钱学渊.骨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8(10):132-134.

[3]康靖东,陈娟,徐伟军,光.鲑降钙素与注射用骨肽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痛的临床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2,9(06):34-36.

[4]N.B.Melnikova;A.E.Bolshakova;M.V.Sidorova.et.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micephosphone containing dimephosphone and its study by modeling osteoporosis[J].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2012,Vol.46(No.8):498-503.

[5]赵刚,张士坤.应用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6(06):145-147.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认为雌激素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与遗传、年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主症见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可分为三大类: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血液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第三类为特发,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虽然治疗oP药物众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等。近几年来我国运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oP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症的传统中医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精化髓,髓居骨中,骨赖髓养,所合在骨,故“肾主骨”。当肾气充盛之时,精髓饱满,骨得以精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中老年人由于肾气虚衰,冲任不足,精枯髓少,充养乏源,骨失所养,则骨体枯槁,无以作强,则发为腰膝酸软、行走不便的骨痿或骨痛、骨痹。由此看来本病的发病关键是“肾虚”。故《内经》中有“骨痿者,补肾法治之”的明确论述。欧阳钢等从衰老、女性生理特点、病因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探讨了脾胃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根据以上理论,采用补脾健胃、健脾补肾法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2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以补肾健脾、温阳通脉为治疗原则,从肾论治为本,健脾生精为纲,从临床所选用经脉、穴位方面来看,涉及到膀胱经、肾经、脾经、胃经、胆经、督脉等经脉,但最常用的经脉是膀胱经、胃经、督脉。所选穴位以肾经、脾经表里经穴位应用为多,肾俞、脾俞、足三里使用频率最高。以缓解疼痛为目的的取穴多以疼痛好发部位局部取穴,配合循经取穴。

2.1针刺疗法 吴明霞等针刺治疗18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主穴取大杼、大椎、命门,配穴取悬钟、膈俞、足三里,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85天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提高。欧阳钢等采用补脾健胃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李祥炜等采用健脾补肾腧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太溪)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雌激素、睾酮、血钙等水平,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患者腰椎的骨密度。王东岩等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补肾壮骨、健脾和胃,使用呼吸开闲补法。对照组口服钙剂,经连续治疗6个月后,针刺组腰椎骨密度明显提高。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显著改善胃肠对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抑制矿盐丢失,使机体处于一种高代谢转换状态。促进骨形成、吸收和再建。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可提高男性血中睾酮含量,降低血中雌二醇含量。提高女性血中雌二醇含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针灸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内环境趋于保健状态的平衡稳定。

2.2艾灸疗法 张丽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隔药饼灸50~80壮后,腰膝酸痛、疲劳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GMY-1型,y光子吸收扫描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尺骨茎突上3cm~8cm桡尺骨段骨密度。艾灸后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有助于骨的保健。居贤水等观察21例平均63岁的男性受治者,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表现为腰脊板滞、足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当艾灸30~40壮后上述诸症明显好转;尺骨茎突上3cm~8cm间桡尺骨段骨密度也由艾灸前的0.6968g/cm2:±0.1116g/cm2上升为0.7933g/cm2±0.1316g/cm2(60岁以上骨密度正常值为0.784g/cm±0.0889g/cm2)。卿多舜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设艾灸组15例,用补肾药条(陈艾绒、淫羊藿、补骨脂、五加皮、黄芪、当归尾、杜仲、桂枝、怀牛膝等),每次灸5min,1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骨密度有所提高,但尚未达正常水平。张氏用当归、熟地、蛇床子等补肾温阳通络中药制成药饼覆穴位,用艾绒隔药灸治疗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患者腰膝酸痛、疲劳等症状明显好转,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药灸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有助于骨的保健。

2.3耳针疗法 熊芳丽等取耳穴子宫、肾、内分泌、卵巢、脾,采用埋针法,留针2天,两耳交替治疗,实埋30天1疗程,3疗程后60例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症状、体征、x线片、骨密度、尿钙改善总有效率达95%。

2.4针灸并用疗法 刘广霞等针刺督脉后加艾条温和灸百会、大椎等2~3穴,或加用皮肤针轻叩痛处,每次15~30min。10次1疗程,3~6疗程后28例老年性OP患者18例骨密度达到正常值,有效率78.6%。陈丽仪等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1例,取大椎、肾俞、足三里、关元俞。施紧按慢提。小幅度捻转补法后留针,继以温针治疗。治疗期间每日口服钙尔奇D1片,8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0.48%。

2.5推拿配合针罐 熊周清采用先轻揉肾俞穴,然后掌振、对挤对按、交替缓揉、左右慢拨两侧背腰部,再按压、掌擦相关腧穴,循经从督脉向膀胱经方向推。手法持续25min。然后先针刺肾俞、志室、太溪以弱刺激补法,后针腰阳关、膈俞、三阴交以强刺激泻法补虚泻实。起针后立即拔火罐,再行抚摩局部数分钟,对照组口服补肾壮骨中药汤剂和钙剂。20天后,治疗组17例OP患者中65%腰痛症状消失,对照组显效仅29%。

3 针灸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前实验研究的模型大多为6个月或12个月摘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大鼠。吴氏12月龄雌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艾灸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艾灸对

骨代谢生化、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艾灸或雌二醇治疗后,U-Ca/Cr、U-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S-E2、S-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艾灸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杨氏对老年雌性大鼠进行温针灸双侧“肾俞”穴,结果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同时,使升高的FSH水平回复正常。唐照亮等观察到针灸老年小鼠的特定穴位,能提高脑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从而调整神经递质水平,还能提高胸腺激素、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提示针灸治疗PMOP可能与针灸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整合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研究表明针灸可使模型大鼠骨小梁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而接近假手术组,使骨梁髓比接近正常,可使髓腔扩大的程度减弱,甚至控制髓腔扩大,使股骨皮质明显增厚,股骨横截面积增加明显,说明针灸可改善骨的形态结构。武密山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模型鼠腰椎骨磷、钙、锌、锰等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经天灸治疗后,四元素含量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水平。刘献祥等为了探讨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和环节,采用原位杂交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B1)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基因Fas。结论提示针灸能有效调节破骨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能激活TGF-B1、VEGF活性,使TGF-BlmRNA、VEGF mRNA表达增加。萨仁等研究表明针刺、艾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进行的,即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通过调控TNFa mRNA表达,从而控制TNFa蛋白合成来实现的。

4 讨论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7

方 法:对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50U隔日肌注一次,连续一个月,后改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200U持续半年,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1000mg。观察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结 果:96例患者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3.7;疼痛改善时间最快4h。治疗半年后腰背痛积分平均值明显降低(P

结 论: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能够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发性和负重性骨疼痛。

关键词:降钙素 鲑鱼 原发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微结构的退化为特征伴骨脆性增加和骨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发生于妇女绝经后15-20年内,主要与雌激素下降有关[2],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药物主要有降钙素和二磷酸盐,其中以降钙素的疗效最为确切、迅速[3],降钙素(CT)是32个氨基酸残基的呔类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钙和1,25(OH)2D3、PTH,通过调节血钙水平,共同调节骨代谢;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CT还可以增加骨密度(BMD),尤其是骨质骨量;另外,降钙素有细胞增值作用;CT在小剂量抑制肠钙吸收,大剂量则促进肠钙的吸收。我们对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鲑鱼降钙素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7月共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其中女性79例,年龄47-75岁,体重44-73kg,绝经3-27年;男性17例,年龄50-81岁,体重51-84kg。均有自发性腰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骨痛。所有患者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X线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近3个月未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维生素D、雌激素、钙制剂、双磷酸盐和氟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排除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无严重心、肝、肾病变。

1.2 治疗方法 鲑鱼降钙素50U隔日肌注一次,连续一个月,后改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200U持续半年。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1000mg。

1.3 统计方法 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结果用~x±S表示,同时用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用鲑鱼降钙素治疗96例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2.7%(89/96);显效54例,占56.3%,疼痛改善时间最快为治疗后4h,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半年后腰背痛积分[4] 平均值明显减少。

2.2 治疗前后BMD变化 患者在用药前BMD(L1-4)均值为0.661±0.05,用药3个月后测BMD可见到腰椎BMD增加,BMD均值为0.685±0.05,而股骨BMD没有增加。

2.3 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 血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升高;尿羟脯氨酸/肌酐(UHOP/Cr)比值有明显降低,而尿钙/肌酐(U-Ca/Cr)比值无明显变化。见表一。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人群普遍缺钙,居民平均日钙摄入量不足500mg,致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据我国调查,50-6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为100%。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降钙素是一种有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有甲状腺细胞产生。降钙素通过破骨细胞上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作用,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吸收加速所致,鲑鱼降钙素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从而有抗骨吸收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应用鲑鱼降钙素后U-HOP/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鲑鱼降钙素在防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作用方面与抑制骨吸收有关。反映骨合成的血AKP,BGP 升高提示鲑鱼降钙素不但有抑制骨吸收作用,也同时有促进骨形成作用。

鲑鱼降钙素有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发性和负重性骨疼痛[5]。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疼痛主要是由于疏松的骨失去它本身原有的支持作用,这样局部肌肉需要代偿骨的支持功能,肌肉持续活动导致肌肉疲劳、痉挛而发生疼痛。鲑鱼降钙素缓解骨质疏松疼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其调节大脑内疼痛感受器;作用于内源吗啡系统,尤其是对内啡呔的调节,降低前列腺素代谢中血栓烷合成,提高外组织痛阈等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忠厚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1(2):1-3

2 Beaudreuil.Taboulet J,Orcel P et al.Calcitonin receptor mRNA in mononuclear leucocytes from postmenopausal women:decrease during osteoporosis and link to bone markers with specific isoform involvement.Bone,2000;27(1):161-168

3 Genman C.Agnusdei D.Camporeale A.Cse of calettonin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pain jssoeiated with osteoporosis.Caleif Tissue Int.1991.49(1):9-13

4刘忠厚,主编,骨质疏松症,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27-131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8

【摘要】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根据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内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临床治疗中采用保守治疗就能达到较好临床效果,但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且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易发生骨折移位和内固定松动,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在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住院患者共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平均676岁。按照Neer骨折分类标准[1](Ⅲ型和Ⅳ型骨折属于粉碎性骨折):Ⅲ型20例,Ⅳ型8例;全部病例X线摄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改变。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3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在伤后3~10 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时间64 d。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CT重建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

12手术方法术中采用臂丛阻滞,沙滩椅卧位,患肩略垫高,切口由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进入, 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在三角肌内侧缘分离保护头静脉,三角肌拉向外侧,将肱二头肌短头腱和喙肱肌腱牵向内侧,显露肩胛下肌腱,在距肱骨小结节止点1cm处切断并注意保护其下缘的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必要时作三角肌锁骨缘部分切断以增加显露,将头静脉连同少量三角肌束拉向内侧显露肱骨前外侧,骨折近端的组织尽量不要剥离,从而充分保护肱骨头的血运。牵引肱骨远端,肱骨头用大布巾钳或复位钳把持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有骨缺损患者同时行异体骨或自体骨植骨。经C形臂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安置于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接骨板高度不要超过大结节,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钢板下的骨膜不剥离,先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临时固定于肱骨干上,安装导向器向肱骨头固定锁定螺钉4枚,注意螺钉长度不应穿过关节面,然后用1把复位钳将肱骨干与钢板固定,取除临时固定螺钉,如果可能,用1枚普通加压螺钉常规行主骨折块间的自动加压,其余的钉孔置入自钻自攻螺钉。术毕C形臂X线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佳,钢板位置良好,近端螺钉未进入关节面。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正常,内固定可靠稳妥。如果有肩袖破裂或撕脱,可用不可吸收线将其缝合在缝合孔上。冲洗止血,放置引流条1根,逐层闭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术后采用三角巾悬吊,术后第1天开始轻度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增加被动锻炼,6周后X线证实骨痂出现,开始主动锻炼,可以加大前屈、外旋、内旋和内收锻炼,3个月后开始加强主动锻炼和力量锻炼[1]。所有患者在术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服用我院院内制剂骨康方(由淫羊藿15 g、补骨脂15 g、黄芪20 g、熟地15 g、白芍10 g、丹参10 g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

14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评价采用Neer评分方法[2],共计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20分,解剖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4周,本组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肩关节僵硬,1例(Ⅳ型)5个月后发生肱骨头坏死。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28例患者中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

3讨论

31肱骨近端解剖特点及骨折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近侧干骺端组成。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结节间沟。肱骨近端骨折常合并肱骨大小结节和肱骨头的骨折及肩关节囊、肩袖的损伤和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可损伤三角肌下滑囊,造成滑囊壁纤维增厚和粘连,从而可影响盂肱关节的活动。青壮年的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遭受严重创伤所致,常表现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盂肱关节脱位;年老患者因肱骨上端骨质疏松,常表现为骨缺损或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分型较通用的为Neer[2]的解剖学4型分型:Ⅰ型为所有移位小于1cm,旋转成角在45°以内的骨折;Ⅱ型为两部分骨折,包括大结节、解剖颈、外科颈骨折和伴肩关节脱位的撕脱骨折;Ⅲ型为三部分骨折;Ⅳ型为四部分骨折。我们根据Neer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3]将Ⅲ、Ⅳ型定位为粉碎性骨折。

32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对粉碎性或移位明显的Ⅲ、Ⅳ型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手术方法互有优缺点。闭合式和开放式克氏针固定,由于固定松散,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且易发生退针,从而导致治疗失败;骨折块间钢丝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对肱骨近端粉碎的骨折是不适宜的,也较难维持复位和固定的效果;三叶形钢板和“T”形钢板,由于螺钉与钢板结构松散,易导致螺钉拔出,特别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形成内固定失效。对于肱骨近端Ⅳ型骨折,肱骨头游离完全失去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许多学者认为应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可防止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其近期疗效好于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不能回避假体寿命、松动及周围骨折的问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AO将加锁髓内钉技术和外固定架技术融入一个系统,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的内固定装置——锁定式内固定支架,又称AO锁定加压接骨板。其与普通的T形、三叶形接骨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螺钉与接骨板的角度固定,对骨折端产生了良好的稳定作用[4];(2)锁定接骨板改变了接骨板与骨骼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使接骨板与骨面间压力降至最低,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3)接骨板与螺钉间无缝隙锁固式结合,使接骨板在使用时不需要严格预弯;(4)肱骨头固定螺钉向不同方向交叉设计,提高了内固定物抗拔出力,特别适合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5)钉板间锁定还可防止螺钉退出和内固定松动;(6)接骨板上端有多个针孔,有利于关节囊及肩袖损伤的修复;(7)AO锁定加压接骨板材质是钛合金,其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因此应力遮挡非常小。

3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要点对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过度的软组织剥离是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5]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要注意运用微创观念。尽可能地少剥离周围组织及骨折片上的组织,且不需要切开关节囊,不用剥离骨膜,这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接骨板放置的位置要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具体定为肱骨大结节近侧止点头侧5 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接骨板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 mm左右,以保证术后肩关节外展时不发生肩峰撞击[6]。对于有骨缺损患者行植骨是非常必要的,植骨可以填塞空腔、支撑骨折端并促进骨折修复,使骨折内固定更加牢固。

34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应用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所用院内制剂骨康方经过多年实验及临床证实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全新概念的固定器械,既具有操作的简单性,也具有固定的坚固性;既具备普通钢板的一般特性,更具有现代生物学固定的优点。本法适应症广,尤其对老年人中度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其他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不可比拟的稳固性。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操作中微创理念的运用加上其固定的稳固性,可明显减少肱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因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eer C S. 2nd Displaced proxiahumera fracture,II.Treatment of threepart and fourpart displac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1090.

[2]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3(3):133.

[3]李世明,党耕町.临床骨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5.

[4]饶根云,王哲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186.

[5]Gardner M J,Gaiffith M H,Dines J S,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plate fixation of the proximal humerus[J]. Bull Hosp Jt Dis,2004,62:18.

上一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规范范文 下一篇:财务预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