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业务范文

时间:2023-10-24 19:32:36

个人理财业务

个人理财业务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01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的社会综合,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新晨

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应积极参与,加强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设计更多适应理财业务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依托信用资源,拓展基金业务,推进保险,加强银企合作,从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

[2]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个人理财业务篇2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滞后

个人理财业务,概括而言,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据有关资料统计,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达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相当滞后,其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左右;二是品种少,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从目录上看有260多种(国外有1000多种),而实际运用的很少,其中个人理财品种就更少;三是个人理财业务层次较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简单业务,银行难以像国外商业银行一样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真正让客户获得增值收益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四是产品的特色、差别化服务不足。虽然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名称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缺乏特色,面对形形的顾客,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或提供的服务上差别不大。而西方商业银行则特别重视理财产品的品牌、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明显滞后且差距很大。为了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拓宽盈利空间,提高竞争实力,我国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要深刻反思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并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1.1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1.2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高手”更属凤毛麟角。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一般把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称为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虽然都是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很远。众所周知,理财离不开人来打理,没有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谈何容易。

1.3客观技术备件的制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尤其是个人理财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像国外发达国家银行开展得红红火火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家庭银行等业务在我国目前都难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方便、快捷、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1.4创新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体制的、技术的等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创新的意识、能力不强,金融创新几乎是一片空白,近几年来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所起步,但总的来说,金融创新的层次较低,范围较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用效果差,尤其是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更是非常落后,这是导致个人理财产品同质性大的重要原因。

1.5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

中国居民目前有11万亿多的储蓄资产,而且随着民收入和个人财富的增长,按理说个人理财的需求应该相当大,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比较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国个人财富拥有的不均衡,中国储蓄的60%集中在20%的个人手中,80%的的居民属于低收入阶层,所以真正有理财需求的只是少数人;二是中国人一贯以来缺乏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三是中国人普遍有一种“财怕外露”的思想以及不愿把财产交给他人打理的心理和习惯;四是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同时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也缺乏认同感。

2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2.1朝着国际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政策松绑后实行混业经营,那么它们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它们也可以像美国的商业银行一样,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到那时,一旦政策壁垒拆除,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

2.2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所以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推进:(1)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可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开设投资工具运用和理财规划两大类课程,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培训,使我们的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而且这种培训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客户经理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个人理财的需要。(2)建立我国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做理财专家需先取证,所以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注册理财规划师CFP(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CFP证书由“国际财务策划人员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nancialPlanning,简称IAFP)推出,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理财顾问认证资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以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执业行为及提高其专业理财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财专家。

2.3改善技术条件

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个人理财服务的技术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和技术平台,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汇兑清算系统、电子证券交易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但已有的这些金融网络、金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很远,离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也有距离,所以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更好地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我们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建设重点放在以下3方面: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银行业一方面应加快全国性金融网络的建设,协调各银行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应着手兴建银行内部网络;同时应积极建立国际间金融互联网;二是应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金融电子化系统集成,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把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管理、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使金融企业能籍此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银行可有效地管理已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特别是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以便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定制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2.4加快创新

由于创新的不足,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不多且缺乏特色,而市场、客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如何满足客户多样化且日趋变化的需求?商业银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新,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充分体现本行的智慧,优势,要做好市场的调研,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新、他新我优;二是要适用,产品适用才有客户、有市场,也才能给银行带来利润,如何才能适用,关键是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准确的市场定位又来自于对客户进行细分,即按一定的标准例如按收入、年龄、风险偏好等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个性、差异,这样的产品才适用,才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三是产品要有一定的含金量,即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能仅停留在方便、快捷或微笑服务阶段,更重要的是要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这才是客户委托理财的主要目的。

2.5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在国内,这种教育太少了,很多百姓理财观念尚存在一些误区,而在国外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且这种理财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所以中国在这方面要给百姓补补课,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由于竞争的激烈,好酒也怕巷子深,所以商业银行设计好的产品以后,一定要借助有影响的媒体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再次,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准入的门槛较高,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上,而让那些有理财愿望的中低客户望洋兴叹,诚然,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根据中国的实际,中低客户属绝大多数,该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银行不应忽视它。第四,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客户的财产应该属很私人的东西,客户委托银行理财,银行有责任替客户保密,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消除中国人长期以来存在的“财怕外露”思想,放心把钱交给银行打理。

参考文献:

〔1〕章军个人理财业务漫谈〔J〕中国城市金融,2004,(5).

〔2〕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

〔3〕张剑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策略〔J〕现代商业银行,2004,(9).

〔4〕盛婕走进个人理财时代〔J〕现代商业银行,2004,(9).

个人理财业务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01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 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的社会综合性服务,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 

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个人理财业务篇4

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China has entered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but the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o provid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and market demand has a large gap.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the mean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re analyzed in the presence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on the development proposals.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发展探索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72-01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客户所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实物性资产、现金收支状况,围绕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情况,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人生不同阶段的(如青年期、中年期、退休期)个人财务安排,并在财务安排过程中相应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综合化的差异性理财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个人理财服务,从银行的角度而言,实质上是综合银行的所有金融资源,通过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达到客户的收益预期,实现人生的未来规划。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发展概念化,缺乏实质性

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开拓个人理财业务时,虽然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虽然一些“金融超市”、“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国债、住房信贷等“一站式”服务,提供量身订做投资组合方案,但实际上主要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一些银行推出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及投资组合建议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

(二)产品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点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纷纷推出个人理财品牌,如建行的“乐当家”、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农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中信银行的“理财宝”、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等品牌。

(三)服务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水平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对客户细分策略、数据积累、专业理财知识、量体裁衣的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人性化服务不够,对客户的研究也不够充分,缺乏竞争力。

(四)理财人员业务素质弱,缺乏综合性

在专业技能方面,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基层一线人员普遍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在销售新理财产品时又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宣传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在宣传营销时只能简单根据宣传材料照本宣科,根本谈不上销售理财产品所需要的为客户测算具体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因此,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平还局限在某些业务的表面操作上,真正能提供专家理财服务的并不多。这样就难免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拓与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强个人理财业务品牌建设

品牌是服务质量和信誉的象征,作为金融业发展和竞争的新趋势,品牌竞争已越来越为广大的金融机构所重视。尤其在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领域,由于目前国内各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同质化的理财产品很难给客户留下深刻的消费印象和好感,因此,在这一现状下,银行一旦能通过自身的服务创建属于自己的理财品牌,无疑就确立起其他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理财专家,提高自身在委托、咨询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并进而通过持续的包装和营销,逐步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自身理财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收益水平。

(二)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细分和产品创新

在比较目前国内主要的个人理财产品与国外个人理财产品格局差异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还主要停留在以自身传统业务开展为基础,以负债、融资、业务为核心产品的阶段,这些都有别于国外商业银行以个人客户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财产品设计和提供的业务运作模式。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分析客户需求,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分层,在此基础上做好不同客户分层的产品设计和提供。具体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个人客户结构,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在进一步实施客户细分的前提下,以专业理财理论指导当前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针对性提供。

(三)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的专职人才的培育

纵观美国、日本等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也是其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从不成熟到走向规范化执业资质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核心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往往缺乏金融、债券、保险、基金等专业的金融产品知识,无法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应该加强理财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专业理财队伍,全面推进CFP资格认证制度,尝试在各大高校设立个人理财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教育。

参考文献:

[1] 吕斌、李国秋.个人理财―理论、规划与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

[2] 孙飞、陈兵.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及其启示.金融管理与研究

个人理财业务篇5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类金融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因而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表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的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风险情况:

(一)投资产品风险。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个人理财产品时下都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向投资者传输央行票据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概念。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甚至不惜代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相应增加。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各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而市场环境日益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此类业务的风险水平。

(二)透支银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果站在风险角度评估,可以说是透支银行信誉,如同多年前的证券公司在理财业务上的滥用信誉一样。对银行而言,存款与理财服务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品种。前者属表内负债业务,后者属表外信托业务。表内业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损失处理主要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是因为信任银行而把自己的资产委托给银行管理,收益来源于银行代为投资而收到的资本利得或利息收入。银行有表内与表外业务的差异,但对投资者来说,却都是银行的信誉起作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一方面是推进理财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滥用这种信任而漠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将给银行酿成苦果。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放在表内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上,长此以往,将隐藏很大风险。

(三)产品的法律风险。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还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制,银行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签署的委托合同必须是法人与委托方签署的法律文件,但有的基层行不具备签约主体的条件却行总行之实,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准确界定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严格的法律合规性审查,明确可能会碰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四)利率和汇率风险。个人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期货等投资来说风险要小,但仍然受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影响。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客户将损失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另外,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而选择理财的投资者则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除了利率风险外,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批理财产品是双币种,即同时募集人民币和外币。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升值压力仍然较大,一旦汇率出现波动,也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三、有效控制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可以从其外部环境构造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风险控制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构造。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银监会对理财业务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从风险可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个方面严密防范和监控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的风险。

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业务活动,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境外有关机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重要标志。《办法》和《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监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此外,2006年4月18日我国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2006年6月,银监会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从产品开发设计、产品营销、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处理客户投诉机制和理财业务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加以提示并提出具体要求。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法规依据和保障。

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4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47号),从细化政策和部署检查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该通知对银监会于2005年9月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细化,从健全产品设计管理机制、建立客户评估机制、加强产品宣传与营销活动的合规性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严格理财业务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做出更加清晰的指引,使《办法》和《指引》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控更是无从谈起。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2、完善风险转移和规避的技术手段。在理财产品的研发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潜在客户分布,对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成本进行测算。对理财资金和理财产品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规划,并根据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各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和投资收益率。同时,应综合考虑市场供需的阶段性剧烈变动、利率调整、提前终止(如果合同中有提前终止条款)等因素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测算出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率曲线及其可能的转移方式和幅度。

3、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4、建立理财业务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所开展的理财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建立相关信息的统计与监测制度和机制,就理财业务的总体情况、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组合设计及投资情况、理财产品的终止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个人理财业务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并且在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该办法条例,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可以向特定的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个人理财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知识,专业知识和资金信贷的专业优势,基于客户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服务。如今,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更多的个人理财市场需求,各个商业银行竞相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个人理财产品和自主品牌。个人理财服务作为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从理财市场发展趋势看,2005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规范化。2004年以来,我国理财业务增长率已经达到18%,2011年的前三季度规模已经达到300亿美元。根据Wind资讯统计,在2011年上半年一共有83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0239种,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1.95%,就整体而言,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行增长速度十分迅迅猛。

从理财产品种类看,2005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相对来讲比较简单,理财产品种类比较少,而目前,理财的主要形式了是相对简单的储蓄、购买债券、基金产品等。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大幅增加:货币性理财产品,债券,股票,和其他产品;期限有1月以内,1-3个月和3-6个月等;从币种的角度看,以前是单一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而现在发展成了以人民币为主,美元、港元、澳元等多种币种理财产品并存的局面。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少,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仅局限于储蓄、保险、基金等简单组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如建设银行的“乐当家”,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民生银行的“钱生钱”,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农业银行的“金钥匙”,中信银行的“理财宝”。它们是重新组合现有业务,而这此业务却不能与客户的独特需求相一致,因为它们不是个性化设计,没有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客户不管是在哪家银行进行个人理财,服务基本相同,不存在本质层面上的差异。商业银行没有很好地考虑客户的收支状况,风险承受能力,这无疑是为有差别的客户提供了无差别的服务,造成客户内在需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二)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

目前,中国的金融部门监管的方法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被严格分开经营的,它们的业务不能相互交叉,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能涉足于保险和证券。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法规定中国商业银行不能用自有资金投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这些限制都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充分

2005 年,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它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时,应该对投资者进行评估和分析,而且评估和分析要包含相对应的风险揭示内容。部分商业银行在推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影响到了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

(四)专业理财人员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综合性业务,它不仅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甚高,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公关、协调和社会交往能力。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沟通服务和组织协调能力。可是国内这种高素质的专业人士普遍缺乏,一些理财人员了解理财产品知识,但是不精通,不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针对,他们对所从事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这样容易引发不规范的销售行为。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商业银行应该分析客户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其中包括客户分类管理,个人理财产品设计和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增加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的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提高产品的整合和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培育理财产品品牌,应对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提高银行的声誉和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工银财富”、中国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等。

(二)建立正确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在银行利润中的比例继续增加,商业银行应该对个人理财业务中隐藏的风险控加强控制,设置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销售的程序方面,要严格按照银行的程序进行操作,业务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详细的提示。政府方面,应该注重对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风险监管,发挥良好的监管作用,提高执法力度。

(三)培养专业性人才

各商业银行制订满足自身需要的人才培养战略至关重要。中国已经建立了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理财规划师资格培训和认证体系,但只能依靠认证是不够的。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培养,并且引进人才、储备人才,这些人才要了解各种理财产品,他们应该是行业中的专精尖人才,以加强复合型理财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赖劲宇,熊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防范问题浅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7):48-49.

个人理财业务篇7

个人理财,是指银行在综合分析客户资产状况、投资目的、个人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运用特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为客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实际的消费支出规划,风险管理,现金规划与保险规划等项目。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据调查,有75%的居民对于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有兴趣,42%表示自己需要个人金融理财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多数的居民有通过理财顾问为自己规划理财活动的意愿。近些年,国内的商业银行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切实的认识到了推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也已经将该业务作为竞争优质客户和开发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1.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

近些年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主要组成部分的个人理财产品,其发展规模异常迅猛。个人理财产品也逐步由单一的固定收益型向高收益高风险型转变,一般可分为:证券类个人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更好的结合了市场的需求。

2.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增长迅速

2009年,各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12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44亿元,增长102.4%。2011年第一季度,各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额达到19100亿元。

3.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监管环境不断细化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的陆续出台,从产品营销、开发设计、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等方面确保了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

1.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风险管控问题

与其他的投资项目一样,个人金融理财业务项目在寻求高收益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存在高风险因素的问题,而这些风险因素也有一定的表现方式以及特征,同时在这些风险因素之间也并非绝对的独立,而是又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这是由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方法、策略以及内容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管控风险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因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设计通常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金融产品的不同组合,这种产品的组合过程就相当于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升级的过程。但是,当前的我国银行业金融理财产品的组合过程却常常目光短浅,容易出现盲目照搬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使得个人理财产品在开发阶段就由于产品的同质性产生了投资风险,并且也会因为侵犯其他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专利权,而产生法律风险。第二是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方面。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理财产品要实现良好的销售情况需要银行在对已有客户进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进行,这就需要银行能够全面掌握目标客户的资料,从而获得良好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往往在没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下急于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这就容易产生相应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及法律风险。第三是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营销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产生是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使其资产增值并达到增值的最大化,但是目前银行却因为急于完成短期目标从而没有真正全面为顾客着想,这样就容易发生因为销售不当给银行带来的规范性及法律风险。

2.理财专业化水平不足问题

个人理财业务属于技术性及知识性很强的综合性业务,因此对理财从业人员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理财知识及熟练地理财技能,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并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是目前来看,符合以上标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严重不足。

在国外的银行业,银行要求专业的理财咨询师全面了解客户的有关资料并取得客户的信任,并具备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在基金、证券、客户信贷业务、保险及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业务上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方案,并对所设计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理财顾问大多不是十分专业,很多都是有储蓄所员工或其他部门人员转变成理财经理,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全面,也不可能为客户提供很好的理财咨询。虽然最近几年很多的理财经理通过努力通过了AFP/CFP资格认证考试,但是也仅仅是具备基本的常识性的理财知识,知识储备及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相对国外专业的理财人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选拔及培养高素质的理财经理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资产增值服务,成为发展理财业务过程中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主要对策

1.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急需进行创新,以建立适当的、科学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金融理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整体的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共同进步来创造出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因此不但要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还要加强对由于银行的原因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不仅需要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还需要外部宏观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依照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个人金融理财风险进行防范。

2.加强专业理财队伍建设

个人理财业务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54-04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划分市场,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银行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需求。

从消费者角度讲,个人理财服务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目前,国家对银行实行分业经营限制,银行可办理的理财业务主要是个人资产、个人负债、个人结算、委托等银行产品的组合和理财资讯分析、投资方案设计等个人理财顾问业务,以及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的个性化、差别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个人理财品牌的建立情况

从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私人理财中心”开始至今,在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各家商业银行根据自己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解和自身情况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和产品。

(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

1、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银行交易合同的内容在法律上有缺陷或不完善而无法履行,或合同内容存在歧义,以及法律修订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在金融创新背景下,这种风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金融业务的超前性,使其缺乏相应法律的保证,从而存在履行上的风险;另一种是合同内容不够明确,各方对条款的解释存在分歧,从而造成执行困难的风险。另外,银行还要承受其他形式的法律风险,如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的风险。

2、个人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银行的交易中对方还款能力发生问题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性理财业务尽管并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由于它多是以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形式存在,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偿付给债权人时,银行就有可能因连带责任而变成真正的债务人,担付责任。更严重的是,信用风险不同于市场风险,它很难用数据加以反映,只能依靠经验和历史记录进行评价。

3、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因利率、汇率等变化而使银行遭受资产损失。尤其在金融衍生产品(包括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中,若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方向与银行预测相反,则银行不但达不到规避风险和保值的目的,反而使银行蒙受巨大损失或者倒闭,像老牌银行巴林银行一样。

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巨大风险。

(三)风险梯度不完整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梯度不够完整,客户风险偏好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如果商业银行无法给出完整的风险梯度,则部分客户的风险偏好就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有效识别产品风险,识别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不同风险状况的客户确定恰当风险的产品组合,并从这种创新中实现自身的利润。

(四)品牌优势不明显

银行个人理财品牌在不断地推出,如中信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以及建行的“乐得家”、农行的“金钥匙”、交行的“圆梦宝”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资理财品牌。但经过仔细的比较和分析后,便可以看出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称各异,但大多不外乎以下几项:业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等,所有这些银行推出的理财服务仅仅停留在咨询的水平上,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

品牌单一。这种现状与我国金融业的管理体制直接相关。由于目前实行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因此,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而这些代销保险、买卖债券、外汇等业务只有手续费收入,没有明显的自身经营效益,银行无法综合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开展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受到制约,理财机构不能代客户直接投资,个人理财业务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很难体现出个人理财的价值和吸引力。

(五)服务门槛过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较少,从现有品牌看,服务门槛过高,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有限,造成现实需求不足。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门槛由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行业平均水平30万元门槛,这一限制让那部分有需求而又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居民望而却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普通客户比“富人”更需要个人理财,他们往往只有明确的理财目标,但缺乏投资技巧,更需要理财师帮助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理财计划。而这些普通客户中,也不乏将来有可能成为优质高端客户者。高端客户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品牌化,而这又恰恰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个弱点。中资银行目前提供的理财服务多数只是停留在人人皆可、千人一面、无差别化、无个性化的服务上,理财业务没有侧重点,也没有特色,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严格的市场细分。既难以提供真正令高端客户满意的专家服务,又对一般客户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这种两难的困境也很值得银行重新考虑对客户的市场定位。

三、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一)相关法律的制定和监督制度的建设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综合业务,它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政府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第一,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持微观主体的产权,如《消费者财产保护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信用平等机会法令》等,政府和国家为社会信用的建立制定总纲和总则,从宏观上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同时,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公开条例》,加强信用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力度。

第二,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有关行业都要进行自律,并加强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同业协会,形成《行业信用管理办法》、《行业信用操守准则》等,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此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应在《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中对相关的内容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解释。

第三,从金融企业的角度出发,加强个人信用的管理工作,如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操守规程》、《个人信用状况的披露制度》、《个人信用的审批程序》、《个人信用的管理办法》、《个人信用的风险控制》等,完善金融企业对个人信用的具体管理和操作。

第四,从中介机构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土地管理局、测量师行、评估师行、拍卖行、房产中介机构、地产商等中介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保证个人信用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二)加强跨行业合作,优化理财环境

虽然目前受制于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管理,但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组建的金融集团通过控股公司已经相对涉足混业经营,混业经营的推动力正在日益加强。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混业经营政策的研究和产品的预先开发储备,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切实转换思维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现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客户传输正确的理财观念,推介适宜的理财产品,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商业银行应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特别是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合作,要从现阶段的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要有秩序地在营业柜台上正常的办理,以免给客户造成误解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金融密集地区的分行可适当考虑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如航空、房地产、电信、医疗、教育等社会中介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成立合作产品开发中心,联合推出关联度较强,有一定实用性、实惠性的个人理财产品,从而引导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增加各种电子化服务的方式,提高理财专业服务的技术含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理财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如开发理财软件,开发功能先进的“理财通”,定活期储蓄自动转换业务等,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

第三,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融合。既要满足低端客户服务的一般需求,又要重视差别化地为高端客户提供特殊安排,推出不同的业务产品,摆脱过去银行产品彼此效仿的创新模式,实现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的转变。建立内容较为充足的产品创新库,还要形成健全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有差异性的同业产品。

第五,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四)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人员,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对他们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对客户经理培训的做法曾经引起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在当前国内还没有包括CFP等在内的成熟的理财资格认证的情况下,该行个人业务部管理人员根据理财服务的实际需要,从各支行中选拔了数十名具有大学学历、年纪较轻、知识层面较宽的业务人员组成专职个人客户经理队伍,除了让他们接受个人理财规划的培训之外,还统一组织他们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保险人考试等,在银行人员普遍最缺乏的知识领域进行强化提高,系统地进行理财人员的培养,从而提高了整个银行的形象和水平。

(五)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1、加强便利客户交易、增加客户附加价值的技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对个人客户所提供的网络化服务大多处在试运行阶段。应该尽快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利用网络技术,采取网点与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银行卡业务等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服务的空间,将服务透过各种形式提供给每一个客户,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建设

个人理财业务所完成的理财规划和理财分析等工作,背后蕴含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和数据计算工作,势必将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即能够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前提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撑,也将牵引着个人理财业务走向更高的阶段。理财业务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个人理财系统的IT平台,IT平台就是要具有客户信息维护、客户需求分析、批量处理个性化需求、日常服务维护、协助产品营销、客户理财规划等诸多功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IT平台是客户和银行的互动窗口和建立学习型关系的支撑,从而成为维护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基础。现在,国内多家银行都未引进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面对如此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很难做到及时、细致和面面俱到的综合服务。

(六)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个人信用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对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全面整合管理,通过该系统来维系并巩固既有客户,赢得并发展新客户,同时增进客户的忠诚度和利润贡献度。国外银行在CRM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系统对于银行业务转型、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银行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引进、吸收、整合阶段,还没有出现比较成功的案例。银行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将经营观念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通过CRM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实现目标客户的细分,为给客户提供差异化、人性化理财服务建立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尽管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较小,但由于我国并没有真正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必须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这同时也是加强风险管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力保证。(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王淳.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J].决策与信息,2005,(07).

[2] 胡维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瓶颈及其突破[J].金融与经济,2004,(05).

[3] 潘玲.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信用卡,2005,(10).

上一篇:技术研讨范文 下一篇:关节置换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