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2 23:46:14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1

一、完善组织网络,健全完善工作台帐。

XX年,社区成立了三胞眷属联谊会。XX年年,随着人员变动,社区又对侨台领导班子和联谊会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侨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定期组织召开侨台工作会议,制定侨台日常活动计划,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健全侨台工作台帐。

社区现有三胞眷属55户,其中侨眷39户,留学生4户,台眷12户。每年年初,我们对辖区内的归侨、台属重新摸底,对他们的基本情况作认真分析、造册。做到一户一档,详细记录他们变迁等情况,建立了一个相对正确完整的动态工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为统战部门提供最新最确切的侨胞信息。

二、加强宣传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以送温情、传递信息为内容,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春节前夕,我们组织“爱心之城,天伦共享”和谐年夜饭,使子女不在身边的侨台老人不再感到孤独,营造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社区工作者上门慰问,送去礼物的同时也送去了祝福。在新春联欢会上,三胞家属纷纷登台表演,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月,社区组织侨台人员去宁波东钱湖风景区参观,向他们展示了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激发了他们为家乡建设多出一份力的决心。此外,社区积极开展各种讲座。今年3月社区举行以“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及预防”讲座,意在指导侨台老人关心自己身体,积极做好预防疾病的准备,深受广大侨胞的欢迎。自从成立“蒋开达太极健身指导站”,使年老侨胞不出家门即可参加健身活动。7月,社区又组织三胞眷属参加侨台政策知识竞赛,并通过楼群黑板报、社区简报的形式宣传党的统战政策。社区工作多样化,迎来了三胞眷属对党的统战政策的理解和拥护,以及对和谐社区,文明相处形势的珍惜。一年来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献出爱心。通过活动,社区增强了三胞联谊会的凝聚力,加强了他们对党的统战政策的深信拥护,促进了团结。同时,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活跃了侨胞们的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

三、结合品牌社区,发挥三胞眷属积极作用。

侨台工作面广、量大,影响大。且工作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是在创新中求发展。社区组织侨台人员参与品牌社区建设,广大三胞眷属积极参加崇孝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并与一部分孤寡老人结对。在省示范文明城区与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许多侨胞、台属上街进行文明劝导活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在今年社区举办以“寸草心·三春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中,广大侨胞积极参与演出活动,配合社区宣传慈孝文化,为品牌社区建设尽了自己一份力。

侨台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上级领导及统战部门指导下,认真做好工作,激发侨台人员关心了解社区,支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有力地促进社区侨台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

■ 相关文章: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2

人们在城市里寻找出路,人们在社区里慰藉灵魂。对于社区中的居民来说,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社区的节能低碳,更加注重的是社区所具有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倡导“低碳、低压、低调”的生活态度,同样也渴望能生活在一个“低碳、低压、低调”的社区环境中。

本文的创新点为探究可持续社区的建设模式中,不仅仅是注重社区的节能、资源的可持续,更加注重如何以社区的主体—即居民为出发点,探究使社区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建设策略,来实现社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

关键词:可持续社区;低碳;低压;低调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提出了将城市比喻成有机生命体,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很多个体细胞,另一种是由很多细胞相互协调组成的蜂窝状结缔组织。在生物学中,细胞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液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干瘪失水而亡。渗透压过高,导致细胞大量吸水膨胀以致细胞壁破裂。代谢强度过高,细胞会因养料的过度损耗而亡。从细胞对“高”生存环境的不适应来看,目前社区的不和谐也是因为社区处于“高碳、高压、高调”的环境中。

2、研究背景

人类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十分迅猛,城市化急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住宅产业的腾飞,各种类型社区层出不穷,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区的“量”能够满足城市化的发展,但是在“质”的方面却让人堪忧。这些社区单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可持续,忽视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我心灵的和谐。从而造成现在社区的“高碳、高压、高调”的现实氛围。

3、可持续社区的解读

3.1 社区的概念及发展

社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表示由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着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费孝通提出从社会学角度指的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定义为:一定规模的人遵从社会学的法律规范、通过设计的组织方式定居说形成的日常生活意义上心里归属的范围。

希腊学者萨迪斯在《人类聚居学》中将社区分为6级(如左图所示)。

3.2 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3 可持续社区

3.2.1 可持续社区的概念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可持续社区的定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城市生态学侧重社区的“生态”;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侧重社区的“绿色节能”;社会科学侧重社区的“归属感、凝聚力”;经济学侧重社区的“经济可循环”;殊途同归,都是力图通过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文化的手段来创造可持续社区。笔者通过总结得出可持续社区是个“低碳、低压、低调”的社区,如下图所示。

4 探究可持续社区的建设

4.1 “低碳”建设—节能社区

4.1.1建设“低碳”的建筑

就世界范围来看,建筑消耗了人类所使用自然资源总量的近50%,能源总量的40%。环境建筑学时代,英国学者肯特提出:我们后代关心的是我们带给他们的建筑师改善或破坏了生活质量和环境,而不是关心带给他们的建筑是后现代还是解构主义。

对于低碳建筑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科学描述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如选址上,尽量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等外在条件;建筑组合错位相设,提高通风的效果;调整建筑的位置和朝向,夏天能够有效减少日晒,冬天得到较多的热量;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级绿化系统;根据植物的习性,在住宅附近进行不同植物的搭配,达到夏天遮阴,冬天隔风的效果等等。

4.1.2 鼓励“绿色”的出行方式

4.1.2.1 社区交通系统规划的发展

从佩里提出“邻里单位”,到“雷德朋”体系的规划实施,都显示出了在建设社区的交通系统中的“人车分离”的思想。1963年布恰南提出了“布恰南报告”提出了将路面与路牙齐平,通过树木、停车区等等障碍物的设置来降低汽车的速度,实现汽车、自行车与步行者共用道路路面的“人车混行”的思想。以TND模式来规划社区,将整体化道路设计和土地混合使用相结合,居民较少的交通结合步行就能实现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作点的往来,区内的道路是相互连通的步行网络,步行道旁设有行道树,为步行者提供舒适惬意的氛围。精明增长提出了混合的土地利用,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4.1.2.2 实行绿色交通建设的措施

社区内部以及社区与外部之间地块的衔接尽量使用步行道。如果说社区内的广场、绿化和小品是脉络中的穴位,那么步行道就是连接各个穴位的毛细血管。步行系统的建设要具有趣味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在步行道设计方面,要多揣摩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心理,对路幅宽度、路面铺装等进行细化。因地制宜放置路旁的休闲设施、小品,使得步行空间舒适有趣味。另外社区步行道的选择也要考虑步行道两旁的建筑高度。 视距与建筑的高度的比值为2时,是步行者最佳的空间感受。

4.1.3 建设循环型社区

循环型社区,就是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消费领域—即居民生活之中,在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资源与能源减量使用,高效利用,已达到“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废弃物分类回收并得到初步处理,居民的消费 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深圳梅山苑社区针对城市中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明显的问题,开展屋顶绿化和屋顶种经济作物。建设了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人工建造的湿地上选铺、栽特定的填料与植物,以生物无害化等处理方式来净化、降解生活中的污水的杂质,并将处理后的水回收用于小区绿化和灌溉。

4.2 “低压”建设—活力社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率的要求和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心理的不和谐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内心焦躁不安。“低压”社区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低压”就是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通过对社区的功能、形式、元素和文化等多样性的方面提出建设措施,来促进人们进行交流和释放压力。营造一个有活力的社区。

4.2.1 营造混合的社区功能

一个健全的城市应该表现为各种流动形态的相互交织,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也应该各种生活形态、各种流动形态的载体。“社会—空间”统一是社区的特征,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整合是社区发展的最高形式。因此,在社区中“同质社区异质化”就成为了解决社区单一的有效途径。

混合型社区是指在社区内部除了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其他城市功能,功能是整合的。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就提出了“多样性”和“功能混合”的必要性:地区以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对于一个,最好对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人流的存在,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门的人,还是因不同的目的来到此处的人,他们应该能够使用很多共同设施。

北京当代MOMA就是一个小型的混合功能建筑群体,由九栋塔楼组成,塔楼与塔楼之间是由空中连廊一一联系。一栋为酒店,其余为公寓。公共空间为三部分:底层是店铺、餐厅。中间为公共花园和5座山丘,高层为空中连廊,有酒吧、健身房、咖啡厅、画廊等等。但是这个群体的功能还是有所欠缺,如果将其中的一栋建筑用作商业办公,那么将会使这个混合社区实现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将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巨大收益。

北京当代MOMA(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4.2.2营造丰富的社区文化

吴文藻先生认为:文化的简单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文化和社区不能割裂,社区是培养文化的土壤,社区的结构依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体现在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

在社区中,有四种文化层次: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即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的表象文化。行为文化,也叫活动文化,指的是在社区中由社区人员共同通过学习、娱乐、生活等等共同的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在社区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来构建良好的物质秩序,人性中的好的方面激发出来,从而抑制坏的反面的成长。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秩序即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2.3营造多样的社区形态

著名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提到反对“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简约派的设计理念。他认为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店的商标造型正好反映了人们对世俗趣味和市井文化的追求。

在社区中,形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形态的多样性、街道空间的多样性以及交往空间的多样性。

4.2.3.1营造多样的建筑形态

多样的建筑形态,是社区活力的外在表现。单一的建筑形态,难免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在社区的建筑中,既要追求“同质”又要“同中求异”。追求“同质”,即社区中的建筑不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讲究同种风格、同种类型。类型就是建筑的深层结构,房屋住宅就从房屋类型学进行排列、组合、重建。“同中求异”就是在外形或者细部设计上,给每栋建筑以细微差别,来满足社区建筑的多样性。如滨海城的设计,认为只有多样化的作品才能真正地实现多样化的社区。丹尼和茨伯格制定了在这个 社区使用的特定的建筑类型,这些建筑类型适用于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当地的风俗地域文化。在住宅的细部装饰性设计上,则“同种求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区:社区内没有完全相同的住宅,但是住宅与住宅之间是和谐的。

4.2.3.2营造多样的街道形态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所述:当我们想到某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是客观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街道的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也是社区有活力的源泉。

在社区的街道空间设计中,要避免直线型的通过式道路,在路边营造凹凸空间,或者沿着道路两侧开辟商店橱窗,人们在行走的同时能够欣赏橱窗里边服装或者各种工艺品,使得步行更加愉快。在进入社区的两侧林荫道,可以摆放些供人逗留的小品、座椅等等。

4.2.3.2营造多样的交流空间

环境行为学指出,人、行为、环境是个有机的完整体系,人是主体,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当然人的行为也会改变塑造环境。“我们塑造环境,环境塑造了我们”。在社区中,交往双方交际有两种不同形式:一个是小范围的、以偶遇为起点的自然交往模式;另一个是较大范围内,目的性较强的主题交往形式。

小范围的,偶遇式的交往方式是发生在习惯性的交通路线附近,人们在行走的路上匆匆遇到,短暂的寒暄之后就各自离开,这个对于交流的空间形态要求是比较低的,唯一的要求是交通路线附近的环境是宜人的,人们愿意步行,愿意在其间行走而增加面对面的接触的机会。

较大范围的目的性较强的社区交往空间一般发生社区比较大的空间,如广场、公园、健身活动场地等等,通过营造舒适的交流和活动空间就是非常必要的,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的一书中提到了不同形式的习惯距离:亲密距离(0~45㎝)、个人距离(0.45~1.30m)、社会距离(1.30~3.75m)、社会距离(大于3.75m)。因此在社区交往空间的营造中,要塑造各种交往场合: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图片来源:百度)

4.2.4 营造多元的社区元素

一个社区的元素包括很多:人群、地域、生活服务基本设施、景观环境等等。建设元素多样性的社区就是满足:混合型社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服务基本设施以及随四季不同的丰富的景观环境。

4.2.4.1 人群的混合

英国的的贝丁顿社区,它是一个提倡“生活不需有车”的社区,其对社区的房产进行了有效分配:三分之一的房产用于公共商业设施,如图书馆,zed吧及游乐场所。三分之一用于出租,出租给在社区附近上班的员工。三分之一以传统出售的方式上市销售。公租房的分配不仅使社区的交通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而且使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居住在一起,通过公共设施的共享使大家能够得到沟通,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直所寻求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4.2.4.2配置满足不同需求的生活服务设施

生活服务设施的多样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社区的基本设施的要求是不同的: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出发,来创造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年轻人的生活服务设施则更倾向于锻炼和竞技;儿童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国外对于儿童的空间利益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亲儿童城市计划”(child-friendl city)。在此计划中,提出了儿童对于社区建设的公共参与,并且也提出了儿童游戏场地应该纳入到早起的规划决策,而非仅存在于环境设计之中。

4.2.4.3创造优美的社区景观

在社区中,通过景观环境的多样性也能增添社区的活力,在园林种植方面,将社区建成繁花似锦的春天,绿荫暗香的夏天,霜叶似火的秋天,翠绿常延的冬天,以生态园林为依据,创造出复层结构,保持植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总而言之,景观的多样性应注重点、线、面的结合。

4.3“低调”建设—品位社区

营造低调的社区,也是营造一个简单、自然、谦虚的品位社区。

4.3.1 营造具有协调感的建筑色彩

建设“低调社区”,体现在住宅颜色的品位。社区住宅立面的颜色也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即社区内的住宅尽量为同一色调,避免过度的对比而产生不和谐的感觉,同时也要

使各个社区的色彩有一定的区别度。相邻地段可以适当地插人缓冲性的色彩环境。在选择社区建筑色彩之前,应该调查周围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的色彩,然后将色卡与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对照,来选择相应的色彩。

4.3.2 营造具有地域性的社区风格

低调,就是坚持人本身最本质的风格,在社区中,社区的风格应该结合我国固有的传

统人居风格,以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来打造有品位的社区。如上海万科第五园,是中式别墅社区,其内部的建筑风格和氛围的营造,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社区中尽显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主要构成元素:宅屋、店铺、祠堂、书院、牌坊、影壁、戏台、街巷、池塘,以及传统园林的构成元素:塔(第五园标志塔)、亭(合院中的对弈亭)、台、榭、桥(拱桥、下沉桥、曲桥、天桥)、廊、径、石(叠石)、水、植物。小区布局按照徽州古村落的排列布局,村落依水而建,体现宁静、安逸的生活方式。

4.3.2 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社区

李奥波的经典之作《沙乡年鉴》提出“大地伦理”,认为社区不仅仅是生活在里面的居民,将其扩展为包含无情世界的草木、山水、动物等的“生物社区”。在这个社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组成了一个有情与无情交融共舞的生命共同体。在社区中,通过对环境的营造来加强人与其他生物的对话,例如在社区一角开辟一块地,让居民种植蔬菜瓜果,或者在社区的水体里饲养小生物,塑造有生命力的社区。

5、结语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等级”学说,揭示了人们的五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社区满足了人们的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人们于是开始期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建设可持续社区的过程中,偏重于通过通过技术、经济、交通等等手段来实现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能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对情调生活的营造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我心灵的和谐,从而来建设可持续社区。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编.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M].译林出版社,2006.08.

5、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 马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7

6、伊利尔•沙里宁,颜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07

7、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是房地产的必由之路 王仕统 中华建筑报,2012,03

8、Katie Williams,News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n the UK [j],建筑与文化, 2012,06

9、[美]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吕斌,可持续社区的规划理念与实践,国外城市规划 [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9

11、仇拥军,现代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基本原则,中国城市林业空间[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7

12、社会空间形态与邻里交往, 曹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13、城市社区的社会可持续性与形态研究,汪思彤《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

作者简介:

李铌(1965-),女,湖南临乡人,博士,副教授,硕导,城乡规划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城市住区与城市设计;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邮编:410075

李向 (1987-),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3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新疆各地区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发展得到快速发展,有关小城镇的建设及我国城市化的道路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认为生态规划应成为小城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城镇绿洲空间的构成布局研究以及与居民的集聚互动关系作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新疆绿洲荒漠化现象时刻危害着该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城市文明的延续,挽救该地区城镇聚居地的绿洲已刻不容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洲拥有国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沙进人退,此兴彼继,形势十分紧迫,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周边荒漠自然环境及城市绿色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柯坪县城概况

1.自然概况

柯坪县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属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南面和西面以柯坪山为界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接壤,东面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相邻,西北和北面以柯尔塔格山为界,与乌什县和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相连。柯坪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异常干燥,春夏季多干热风,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无霜期长。从卫星图上看,柯平地处一片浩瀚沙漠戈壁之中,只有唯一的308省道通向314国道,是沙漠中绿洲的典型代表。

2.县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

在柯坪县的发展中,主要面临几个矛盾。首先,城镇拓展与有限耕地的矛盾。根据人口预测,柯坪县至2016年全县总人口5.7万人,县城人口约2.2万人,2020年全县5.9万人,县城人口约2.4万人。城镇的扩展需要土地,但城镇耕地资源有限,难以支撑人口的快速增长。其次,水资源总量有限与城镇化需求的矛盾。柯坪县城水源为苏巴什河,河水流量稳定,但只能满足规划期内的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目前尚有13.3万公顷的宜农荒地因缺水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水资源尤为紧张。再次,集约城镇发展与城镇绿色空间减少的矛盾。城镇绿化面积十分有限。

二、规划中绿洲空间的构成理念

县城的发展是通过适度的开发建设来实现的,从构建绿色生态、生活宜居的绿洲城市这一城市总体定位出发,城镇可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面对新的挑战:用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理念去平衡县城周边脆弱自然生态环境与拓展的城镇人工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柯平县城的生态规划中,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我们提出了三种规划理念。

1.绿色细胞单元

一个有效的绿化系统应该是把各个绿化植物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单一植物种植的方式不利于生物多样,事实证明,混合配置的生态效益更加可持续。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引入生物学中“细胞”的概念。具体以某些固定数量、种类和属性的植物作为“细胞”,绿色植物细胞自然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处,形态各异、变化丰富,形成绿色细胞生长的起点,组成绿色组团、绿色廊道或绿色场所的单元。即“绿色细胞单元”,该单元生于自然,长于秩序,转为功能,构成整体,各单元均由三到五种植物配合组成,可体现生物多样特点,更加有利于细胞单元内各植物的生长[1],本规划中采用了三种细胞单元形式,(即点状、线状和网状),通过各细胞单元微生态环境之间的整合形成县城绿色整体形态的有机特征。

根据柯坪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树种的选择上确定以乔木为主体,因乔木占用地面空间较小,遮荫效果好,可以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的主要树种,对县城绿化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乔灌木的比例为2∶1,有数据表明,这种复层结构的综合效益(如释氧固碳、蒸腾吸收、减尘杀菌、减温防风等)是草坪的4—5倍,而维护费用仅为草坪1/3,同时,更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总叶面积及绿化覆盖率,同时使得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综合以上因素,初步确定“细胞”的构成为十颗乔木、五颗灌木、四分之一绿地(在后文中我们称之为“细胞单元”)。

在“绿色细胞单元”树种的选择上,由于柯坪县城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受内陆干旱气候受恶劣自然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乔木树种以适于本地生长的云杉、国槐、刺槐、新疆杨、垂柳、柽柳,白腊、垂榆等为主,灌木树种以丁香、红刺玫、黄刺玫、连翘、山养麦等为主。同时,大量发展如爬山虎、五叶地茎、山荞麦、爬地柏等藤木和地被、草坪植物。

2.由细胞单元组成绿色廊道(沿人工水系统和空间形态组成展开)

细胞单元的另一种形式为绿色廊道,对城镇景观美化及休闲步行走廊公共活动区的形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县城规划中由绿色细胞通过各种组合方式构成绿色廊道,其中最主要的是绿色步行廊道,它贯穿了县城居住区道路、广场和公园步行路,发挥着重要的游憩功能,在形成优美风景的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综合功能的城市绿地形式,它不仅形成了城市中的生态自然系统,而且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形成优美环境提供了保障[2]。

3.由细胞单元组成绿色场所和绿色网络

在城镇中,人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场所来游玩、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以及展现自我、建立社会生活和创造文化,绿色场所正是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3]。绿色单元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形成某种特性,这种特性包括“硬质或者软质绿化的材料,质地、形状、肌理和色彩”,所以,每个绿色场所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也包括更多无形的文化交融,比如城镇中的公园、广场,是某种经过人们长期使用而获得的印记[4]。

随着城镇规模的逐渐扩大,将绿色细胞单元、绿色廊道和绿色场所等逐渐发展为绿色网络,将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田、河流和滨水地带等纳入到城市网络,形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护能力的绿色动态生态体系,即绿色网络,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如图2)#p#分页标题#e#

三、创建基于绿色理念的县城生态环境

基于上述理论,本县城绿化生态环境由点状单元群,线状单元群和网状单元群共同组成。

1.点状单元群的确定

依据柯坪县的地理气候、水文资源、山脉走向、风流风速、城镇结构等自然地理环境,在绿化组织中考虑到多样植物的合理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综合搭配要素,尽量表现出在一年四季中观其花、闻其香、赏其绿、谈其美的绿化效果。将点状的绿色细胞单元分为三个类型(见图2):状绿化细胞单元,十颗乔木、五颗灌木、四分之一绿地组成,这种细胞单元主要应用于公园广场需要大面积绿化的场地;B步行道绿化单元,五颗乔木、八颗灌木、四分之一绿地组成,主要应用于人行步道,特点是形式灵活多变,组合方式不受拘泥,适用于蜿蜒的景观小路;C:行道树单元,十颗乔木、三颗灌木、五分之一绿地组成,适用于城镇主要道路的绿化,特点是形式规则严整,可排列成整齐的行道树绿化或者树阵。这三种形式可单独存在,也可相互穿插组合,根据现场绿化环境而变化。

2.线状单元群的组成

线状单元群主要由机动车道路两边的行道树绿化和步行道绿化组成,是指栽植于道路两侧,有一定间隔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遮阴防风、调节气温、降低噪音、净化空气、指示交通安全等功能[5]。基于前文绿色细胞单元理论的基础上,行道树绿化主要采用两种组合方式:A+A和A+C,前者行道树较稀,适用于人口密集区,这样有利于植物在吸收废气的同时也不影响正常通风。后者适用于人口稀疏区,并且尽量向行道树林发展。在树种的选择上,以该地区优良特有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选择干枝通直、树姿端庄的树种。

3.网状单元群的营造———以月光湖景区为例

水富于变幻流动,是人类生活富于生命力的体现,是城市空间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6]。月光湖位于柯坪县城东防洪沟中部,是人工水系,面积1.2公顷,呈片状分布,该地方原本是县城的垃圾填埋坑,后来垃圾填埋场迁往县城南部,在这块地的规划中从生态保护和低碳设计的角度出发,尊重场地的原有肌理,对基地的利用进行生态规划,打造出环境优美、生意盎然的“月光湖”。

月光公园的绿化就如同美女的脸,而点缀其中的小品和景观如同脸上清澈的双眸,所以要在脸上和眼睛上大做文章,使人流连忘返。滨水绿色岸线沿着水体展开,步行道绿化以C+C的形式,具有良好的围合性和通透性,在尊重水面形状的基础上,曲折宛转,凹凸变化,有一种空间围合感和人性依靠感,同时由于视线节点的通达和视域角度的限定,借窄的地方收束视野,至宽的地方扩展视域,通过水岸来达到视域上的对比。月光湖东部的生态园以片状绿化为主,即B+B的组合模式,选择色彩丰富、观赏性强的植物,并且注重季节性的搭配,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绿化景观。(如图3)

四、绿洲集镇营造

城镇中各个绿色节点被绿色廊道连接,交织成一张覆盖全部县城的绿色网络。其中,在规划中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条绿色步行长廊,集合了县城中大部分的精彩看点。这条绿色步行长廊贯穿县城十一个地块,蜿蜒1.2公里,从幸福家园小区开始,经过县城体育馆、原市民广场、文化中心活动广场、步行街,到生态园、月光湖、树阵、培训中心广场,再到西湖公园,在规划中不久的将来还会将政府办公广场和双语小学绿地纳入其中。笔者亲身体验了已经建成的步行长廊,漫步大约四十分钟,市民广场放露天电影时的热闹非凡,月光湖的波光粼粼,文化广场的气势磅礴,小径旁雕塑小品的憨态可掬,植物高低搭配,有起有伏,园林区绿树成荫,三五成丛,给笔者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体验。

五、结语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4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向全世界宣布了首个人造生命诞生的消息。这个项目由美国遗传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Venter)主持,历时15年。此生命体为一个单细胞生物。名叫“辛西娅”(Synthia)。与世上其他的单细胞生物不同,辛西娅的遗传物质(DNA)是全人工合成的。

科学家们选取―种蕈状支原体的细菌,进行基因组顺序,使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人工制造了这段DNA,然后将其植入另一种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中,通过^工赋予新基因组时抗生素的不敏感性,使得山羊支原体中的天然DNA被抗生素所淘汰,从而形成了新的蕈状支原体。

虽然所移植的基因组工作起来同天然基因组有―些差异(有14个基因未能正常表达),但新的支原体依然可以生长、繁殖,并且只合成荤状支原体的蛋白质。科学家特意在其基因组中插入4个自然界中完全不存在的序列片段作为“水印”,这样在辛西娅的“后代”中,便可确认其为纯人工打造。

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姐何将新的基因组融合到受体细胞中去。许多单细胞生物都包含“限制一修饰系统”,以保护它们不受外来遗传物质的侵扰,它们的酶会将外来的DNA序列分解,这些人工加入的基因序列连正常表达都不可能。

人们发现,单细胞生物区分自己人和外来人的惟一方法,是看这段DNA序列上的某些部位有没有被甲基化。所谓的甲基化就是在核菅酸序列上用甲基(

该小组计划进一步合成出可供生命存在最少数量的基因,然后通过基因补偿,制造出一系列新的微生物,创造出可生产生物燃料的细菌、药品、抗污染细菌以及合成疫苗所需的蛋白质。一些人士甚至激动地宣称,该发明堪比“计算机革命”,克雷格・文特尔带头的小组应当被授予诺贝尔奖。

第一个创造生命的人:Craig Venter

Craig Venter于1946年出生于美国盐湖城,早年参加过越南战争,因得到第一段人类基因组序列而闻名于世。在多国台作小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时,Craig Venter建立了CeleraGenomics风险投资公司,并且宣称要在无政府投资条件下早于多国台作小组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5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二、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

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

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自查报告网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活动中,最后的实验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成功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效果。可以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用这些辅助手段保证本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达成教学目标。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6

,县红十字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红十字会的具体指导下,在政府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执行《红十字会法》,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遵循国际红十字“七项基本原则”,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救援工作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全国多个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当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领导也于5月14日上午10时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动员。同一时间,县红十字会迅速行动起来,紧急呼吁全县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向身处困境的灾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5月18日是星期日,距四川省汶川“5.12”地震第6天,县红十字会携手县移动公司在天讯手机广场联合举行了抗震募捐活动。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发扬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不停地用喇叭、用嗓门进行着募捐宣传,用自己的真诚感染着过往的路人。过往行人市民也因此表现出来极大爱心,聚集到红十字会募捐箱前,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活动当日共收到群众捐款7660.55元。5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第三天,县红十字会和县鸿运公交公司的全体职工及一些过往群众主动集中到县文化艺术中心门前举行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仪式。下午14时28分,当市区内近100名公交人员异口同声地说出“请默哀”这句话后,汽车呜笛声顿起,全体人员统一低下头,向灾区受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哀悼,向四川大地震死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5月22日上午,县信用社举行乔迁办公楼仪式,县委常委侯玉芳、县人民政府陈副县长出席了活动,并动员出席活动人员为地震灾区捐款,在两位领导的带头捐款下,参加活动的其它人员也积极踊跃捐款。据统计,在此次乔迁仪式上共收到农村信用社向四川灾区捐款总计6500元。5月25日中午,县红十字会联合蓓蕾艺术中心举办了《献爱心·慈善募捐庆贺六一》赈灾义演活动。演出在手语舞蹈“让世界充满爱”大型主题曲中拉开序幕,以“抗震救灾、献爱心”为中心。赈灾义演现场气氛异常激动人心,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踊跃为四川受灾地区捐款。一位位市民、小朋友们把100元、50元、10元投入了捐款箱,许许多多的孩子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纷纷捐献,没有留下一句话。在一个半小时的义演时间里,共筹集到社会爱心人士、现场观众捐款5260.9元。

地震无情人有情,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灾区危难之中的同胞,在全县各族群众的支援下,我会共收到汇集全县各族人民爱心款共计565828.45元,为援助地震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我会历年募集款最多的一次,在开展募捐工作中,我会一方面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同时,还通过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募捐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到目前为止,我会募捐款已按地区要求全部上缴到县财政捐款账户,经审计部门多次审计,红十字会捐赠资金专款专用、管理到位。

二、大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温暖”活动,提升红十字会的

社会影响力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努力为生活

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根据地区红十字会文件精神,我会积极准备,于5月8日在政府陈副县长的带领下,对镇博斯坦社区、库木巴格社区10户贫困户和塔木托拉克乡20户贫困户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了60袋面粉、60双球鞋等生活用品。这次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强化红十字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红十字会外树形象,增加工作主动性,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会十分重视人道传播工作的开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宣传工作:利用信息、电视台、电台等传播途径带动宣传;抓住大事和重要节日,以活动促宣传,以宣传促工作。如在“5·8”世界红十字日宣传周和世界献血日之际,我会都组织人员在街头设立宣传咨询点,分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横幅标语,向过往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科普知识;组织红十字青少年学习红十字性质、宗旨、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及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我会宣传工作贴近群众,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今年已有一些市民前来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事宜,有的市民还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1、资金紧缺,致使许多想开展 的工作,因受资金限制无力开展;

2、没有交通工具,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3、专职工作人员太少,影响工作进展;

4、理事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5、救助能力与弱势群体的救助需求还相差甚远。以上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得到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逐步得到解决,为开创我县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打好基础。

县红十字会工作计划

1、继续广泛深入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拓宽宣传领域,提高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和红十字会基本知识,大力宣传和报道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增强红十字会的吸引力,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了解红十字会、支持红十字会,为发展红十字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2、继续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落实救灾预案,提高我县红十字会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发挥政府人道主义事务方面的助手作用。

3、在各乡、镇、场成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4、积极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把红十字会救灾、救护、救助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5、注重对学生进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教育,发挥县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在青少年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如知识讲座、开展社会服务,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

6、推动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活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参与预防艾滋病、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活动。

7、巩固和发展红十字会组织,继续做好基层组织、会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做好会费收缴工作。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7

临床治疗

取皮刀片取皮移植:取皮刀片及供皮区涂沫适当量的液体石蜡。助手双手掌将供皮区压紧绷平;或术者及助手各用1块木板置于供皮区两端,使供皮区皮肤绷紧,术者可徒手持取皮刀片,或用止血钳、小取皮刀架夹持保险刀片,将刀片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作前、后幅度不大的移动或拉锯式的推进。植皮前,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扩创,修整肉芽使其平整。扩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可含有相应的抗生素)双氧水及碘伏液反复清洗创面。创面彻底止血。根据创面情况,皮片在适当紧张度下覆盖创面,并缝合皮片缘和创缘,鉴于皮片菲薄,不适宜缝合过多,以免引起皮片撕裂。包扎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净皮片下积血。以无菌油纱覆盖受区皮片,油纱上再覆盖多层网眼纱布,用绷带加压包扎。或在缝合创缘与皮缘时,保留长线,缝合完毕后,皮片表面盖1层无菌油纱,油纱上再放适当量的网眼纱布,将预留的长线分为数组,然后相对打包结扎。手术者以优势手握住刀柄,将取皮刀压在皮肤上,宽度根据需要而定。下刀时刀片和皮肤表面呈40°角,然后角度再调小到20°左右,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将滚轴作拉锯式、前后幅度不大的移动,由一端向另一端滑动,直至取得所需要大小的皮片,然后将皮片切取下。

临床综合防治方案:大张筛状异体(种)皮嵌植点状自体皮,大面积Ⅲ度烧伤早期切痂后,先移植大张筛状异体皮,或用特制的打孔机切出许多“门”形孔,2~3天后打开包扎,如异体皮片贴附良好,在孔洞中嵌植03~05cm大小的自体皮,这样大张异体皮与点状自体皮均在创面上存活,自体皮在异体皮下匐行生长,逐渐扩大,取代异体皮而融合成片,使创面愈合。这方法适用于皮源较缺乏的患者。对于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由于自身皮源不足,致使治疗过程延长,创面不能及时封闭,严重影响预后。而只有通过皮肤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才能解决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难题,改变目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策略。将组织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吸附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并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细胞外基质上,进行人工皮肤构建和移植,在种子细胞培养、真皮支架制备、复合皮体外构建和加快血管化速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种子细胞方面,表皮细胞、成纤纤细胞、内皮细胞等培养条件成熟,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临床所需的细胞数量。特别是在保持表皮细胞干细胞特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已经建立了维持表皮干细胞特性的培养技术;将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通过适当的途径植入真皮支架,大大提高了复合皮的移植成功率。休克与感染是烧伤脓毒性发生的重要诱因,所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发病前均有重度全身炎症反应(SIRS)或脓毒症表现,证明SIRS和脓毒症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基因,早期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将有助于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善后患者预后。

对比分析

同时采用小邮票移植术且植皮面积几乎与Meek微型皮片移植面积相等的10例进行对比观察,内容包括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所需人员、供皮用量等。结果已制作好的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几乎同样大小的创面,两种方法在操作时间、所需人数、供皮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M]01)。Meek微型皮片移植方法较传统邮票皮片手术操作时间缩短约80%,参加操作的手术人员减少2~3名,节省皮源约60%。两种皮片的移植方法成活率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3~6个月,Meek微型皮片与传统邮票皮片移植后其瘢痕增生程度亦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不妨采用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该技术相对传统小邮票皮片移植而言,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人员,以及节省皮源等优点,值得临床采用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植皮手术后的辅助措施

烧伤后植皮如何护理瘢痕预防术后3~6个月内,应常规应用硅胶膜、弹力面罩,压迫植皮部位和供皮区,防止颜面部缝合边缘及供皮区创面瘢痕增生。烧伤后植皮如何护理注意事项术后6~12个月移植皮片应尽量避免曝光暴晒,以防色素沉着及干裂脱屑,可适用外用一些油性防晒护肤品及润肤霜。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颜面部位烧伤的术后效果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其伤后的心理负担较重,常常面临生气、负罪感、后悔、自卑及焦虑等情绪反应,因此需要安抚患者紧张、焦虑及自卑的心理,从而促进患者心态的平稳和康复,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17-418.

2陈壁.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7,17(2):8.

3陈伟,付小兵,葛世丽,等.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TGF-β1-β3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变化[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0(4):308-309.

4黎鳌,杨宗城.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2-124.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8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嘉峪关经验 社会治安

一、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三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城市发展理念,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加快发展中同步强化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努力创新社会管理,荣誉伴随着汗水而至:先后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等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市情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破解管理难题,积极构建网格化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的“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公民身份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农业居民在继续享受农村惠农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在其他社会保障保险及政策上城乡并轨,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待遇均等。尤其是对流动暂住人口服务亲情化、待遇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鼓励吸引人才定居,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二)全面推行以“单位管理法”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嘉峪关市只有30万人口,流动人口就有5万多人,在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方面,充分发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作用,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单位管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单位管理法”。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所有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与单位职工同等管理,把19个系统的66项管理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在各镇、街道、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出了房屋出租人应履行的6项要求和房屋承租人应履行的5项制度,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做到租赁房屋有备案、人员往来有登记、租住对象情况明。

在“单位管理法”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招用、聘用或使用流动人口,单位或个人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必须进行登记并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台账,签订治安责任书。流动人口使用单位报辖区派出所备案,同时申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单位使用的流动人员发生各类案件或者在其单位或职工出租屋内发生各类案件的,一律纳入该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自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以来,2011年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58418人,登记出租房屋5251户,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21.6%和42.7%,在登记率上升的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单位管理法”的成效和优势逐步显现。

(三)推行平安“细胞工程”,创新企业平安建设新思路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酒钢(集团)公司的建成发展而兴起的一座新型工业旅游城市。酒钢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酒钢的发展与全市人民群众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安细胞工程”以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为基本元素,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在所有基层单位建立了义务消防员队伍、义务巡逻护厂队伍、值班打更队伍和有吸毒史人员帮教队伍。同时,对进厂施工的民工队伍一律签订《治安承包责任书》,对所有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凭持身份证和暂住证办理智能卡,作为进出厂区的通行证,使厂区内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登记率达到了100%。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持证入厂制度、法制教育制度、治安检查制度和用工单位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前往相关建设工地、用工单位指导协调民工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2011年办理民工入厂证15492个。同时,劳务人员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其用工单位直接领导的责任,扣发当月奖金,取消评优资格。“平安细胞”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了33个平安单位、993个平安班组、33名平安个人。事实上,“平安细胞”工程,就是嘉峪关市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的一个缩影,不断衍生的“平安细胞”,使冶金厂区重大交通事故为零,冶金厂区重大火灾事故为零,职工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酒钢公司就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四)为非公经济配备“工商秘书”,推动非公经济新发展

为推进非公党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市工商局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四级评价管理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因地制宜实施层级动态管理,全局百余名工商干部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组成21个走访小组,一名工商干部联系20户企业,对全市2300户企业结对帮扶,向市上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派驻14名“工商秘书”,为18个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专项服务,为非公经济组织融资5.07亿元,为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8户企业奖励资金4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130个涉及生产经营、食品安全、融资贷款、商标广告、非公党建等方面的困难,找准工商业务与非公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细化量化各部门非公党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结会,形成了“一手抓工商业务,一手抓非公党建”的良好局面。同时,嘉峪关市委还从市属单位选派5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到50家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实党的力量,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33个,党员1143人。新组建112个,组建率14.3%,组建非公企业团组织51个,有利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今,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乡镇农村,健全的治安网络体系,严密防范的治安举措,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坚强有力屏障。

二、对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思考

自2010年10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以来,在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一致努力,真抓实干,取得了极大成绩,2012年2月,在全国工作座谈上,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作为广大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中应该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一,准确把握、运用好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勇于争先、创先。近年来,甘肃省的发展日益引起高层关注,西部大开发、国办47条的出台等,可以说,甘肃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应该是“政策叠加优势”。运用好各种政策,无疑就是抢占了有力的“天时”。

嘉峪关市可说正是如此,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试点城市、样板城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嘉峪关市敢于争先、创先。何谓“先”?具体的理解就是“试点”。嘉峪关前几年就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够、才有条件提出“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试点的意义不言自明,能够享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惠条件,反过来,试点的成果又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向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迈出了新步伐,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2011年,嘉峪关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市人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并轨;城郊型农业取得新的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养殖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等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讨赖河综合治理和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市带动农村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比例、村卫生室达标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率均达到100%,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17.5%,城镇化率达到9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8.3%。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也可以采取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这主要是指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管理法”。中央综治委、中央政法委在开展试点创新工作之初,曾经下发过《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指南》,给出了43个项目以供选择。嘉峪关市可说是吃透了“发展抓项目”之精神,先后实施了“两所重建”(看守所、拘留所)、“三大中心”(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矛盾纠纷排解)、“扁平化”(撤街道设区)等重点项目,以项目发展来带动社会管理这个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创新发展。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嘉峪关市众所周知是因企设市,几十年的发展,在嘉峪关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比如“精细管理”,在我国的运用范围主要是企业,“酒钢”的精细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在嘉峪关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很多地方借鉴了“精细管理”的精髓。如在城市建设中,盲道、公交车站台高度的设置、居家养老工程的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并轨等,无一不是“以人为本”,以精细化的管理来开展民生服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第三,当然也存在某些不足。其一是实践开展的轰轰烈烈,理论却有滞后之嫌。如前所述,在新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利益范式群体的形成,“单位制”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靠单位管人已经力有所不逮,嘉峪关市推行的却是“单位制管人”,尽管由于嘉峪关市特殊的市情,以单位管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此单位”非“彼单位”,不了解“以单位管人”的具体含义,恐怕会引起不小的误解。

上一篇:小学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模范职工小家创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