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2 20:13:50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1

关键词:预计损失;利润波动

一、企业会计准则对施工企业建造合同中亏损合同会计处理的要求

2007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施工企业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和成本。《建造合同准则》规定: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签订的合同预计总收入,根据施工投入情况预计项目总成本,当预计总收入小于预计总成本时,则会形成预计损失,在账务处理时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成本、毛利,同时将预计损失全额提取损失准备,并确认为当期费用。

二、施工企业在现行条件下执行亏损合同计提预计损失对企业经营成果反映造成的不良影响

工程预计总收入小于预计总成本时,全额计提损失准备并确认为当期费用,从理论上讲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内企业对施工合同执行的严肃性不够以及工程项目预计总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波动较大,采用全额提取损失准备的方法往往会造成不同会计期间企业经营成果的较大波动。特别是在大型工程项目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国内施工行业竞争激烈,在投标报价时,施工方为了中标,价格报的相对较低,而建设方往往会预留一部分预算资金,以免施工方在中标后无法完成施工时追加合同金额,这就会造成在签订合同时合同金额过于保守;同时由于大型项目合同工期长,各种资源价格的波动以及工作量的变化都会造成预计总成本的较大波动。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许多项目在中标时就是亏损的,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通过取得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方式最终扭亏为盈,如果按照上述会计准则执行,项目开工初期至结算前一直会出现较大亏损,在各种结算资料取得签认当期亏损金额会断崖式的减少,造成施工企业的利润产生较大波动。如果工程预计总收入小于预计总成本时,也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成本、毛利,不计提减值准备,各年度的利润波动就会减小。

举例说明:某施工企业2009年12月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100000万元的炼厂建造合同,最初预计总成本为110000万元,2009年没有发生成本,2010年施工企业取得甲方签证5000万元,实际发生成本50000万元,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62000万元,2012年施工企业取得甲方签证6000万元,累计发生成本105000万元,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30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金)。

按照会计准则,该公司在每年末确认的收入、成本、毛利、预计损失如下:

2009年预计合同损失=110000-100000=10000万元

2009年实现利润=-10000万元

2010年合同完工进度=50000/(50000+62000)=44.64%

2010年确认的合同成本=50000万元

2010年确认的合同收入=(100000+5000)*44.64%=46872万元

2010年确认的合同毛利=收入-费用=46872-50000=-3128万元

2010年末预计合同损失=【(50000+62000)-(10000+5000)】*(1-44.64%)=3872万元

2010年冲回预计损失=10000-3872=6128万元

2010年实现利润=6128-3128=3000万元

2011年合同完工进度=105000/(105000+3000)=97.22%

2011年确认的合同成本=105000-50000=55000万元

2011年累计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97.22%=(100000+5000+6000)*97.22%=107914万元

2011年确认的合同收入=107914-46872=61042万元

2011年预计合同总毛利=收入-费用=107914-105000=2914万元

2011年实现利润=2914-(-3128-3872)=9914万元

两种会计处理模式各年实现的利润如下:

从上表明显可以看出,截止2011年末,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中该工程累计实现的利润均为2914万元,但2009-2011年三年中各年度计提预计损失实现利润波动明显大于不计提预计损失实现利润。在施工企业中一个大型施工项目的年度经营情况往往会影响整个企业的会计年度利润情况,大型施工项目计提预计损失造成的波动往往会造成整个施工企业年度利润波动的加剧,在现行的建造合同核算方式下,预计总收入一般是可以确定的,预计总成本是企业内部估算的一个结果,施工项目部或者企业基于考核或者其他的因素,为了不出现因计提预计损失造成各会计期间巨额亏损或者巨额盈利的情况,往往会通过调整预计总成本来得以实现,反而不利于预计总成本的准确估算。

三、建议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施工 成本核算

一、关于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定义。工程成本核算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通过特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再用相应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和领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指项目部一级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某个工程作为目标,来归集和分配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建筑生产成本的承担者。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与施工图预算相对应的原则,以每一独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的依据,并结合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特点和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相关具体要求,来确定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

(2)成本核算的程序。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是指在具体组织工程成本核算时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以及一般步骤,工程成本的核算程序:一是定期计算已完工工程的预算成本;二是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先按其工程用途以及发生的地点等进行分类归集。其中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而间接费用则按照地点进行归集,并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算当期已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三是对比分析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差异较大时要仔细查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各项内容的计入是否互相对应,是否同步,通过多次调整测试最终确定工程施工的实际成本,并客观真实的出具财务报告。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工程成本分析。工程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后,依据成本核算资料,把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差异汇总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为下一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以及可控性,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的预期目标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是进行施工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应该随着该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组织多种形式的、动态地进行开展,而且要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相结合。这是因为成本分析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也就是说要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众所周知,在一般的工程项目竣工以后,会有很多项成本费用尚未归集到工程的成本账中,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认真的核算各项费用的结算金额,及时正确的核算工程的总成本,及时组织预算、技术、劳资、材料、设备、财务等相关业务口,对该项目在进程中得到整个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找出可以节约的成本项目,分析部分超支项目的超支原因,用具体数据量化单项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而总结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及方法。撰写出总结报告,为以后的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相关的资料。对项目进行成本分析的真正目的是掌握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运用规律,为今后的项目成本分析提供借鉴。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第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反映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成本是反映企业业绩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的指标。成本是指核算对象所耗费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就是施工项目所耗费的全部生产费用总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企业进行承建项目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成本控制放置在最突出的位置,才能节约项目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效益,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适应市场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由于施工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只注重经营收入,却不注重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企业施工物资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降低施工企业的营运成本,提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三,加强成本核算,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就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提高企业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难,企业只能从降低成本上达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管理体制,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概述

(1)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按照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2003年至2013年10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将拉动我国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从以上分析得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大,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2)中国建筑总公司介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正式组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建总公司是中国建筑业唯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个特级资质的企业。多年以来,公司立足于国内外两个市场,敢于竞争,善于创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中建总公司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拥有从产品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地产开发、设备制造、物业管理等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条,是中国建筑业唯一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类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

四、公司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管理难度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面广,项目上的分权管理有可能会造成施工企业宏观上不同程度的失控,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于无法给使用者提供及时、有用的数据,无法生成合理的成本计划,成本难以归口管理。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地域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土质的不同,施工成本会有所不同。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成本计划一味对照执行以往的数据,不根据实际加以控制,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计划的超标使用,造成成本的加大。在施工期间,因为每个点的长度、距离和施工弧度的不同,会造成材料的长短要求不一,厚度不一,硬度不一,在使用期间,需要截断重新拼接,短的不会再利用被丢弃,长的无法全部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很科学、合理的利用,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材料会有所损坏,成为废物,无法再利用;或者造成丢失,除延误工期,还会有损公司形象,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项目成本管理较弱。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由于受施工企业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并侧重于对单位的管理,形成“管单位不管项目”的特点,项目成本管理比较弱。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产品特点是固定不动且形体大、现场制造且周期长,条件多变且价值高。通常在一个会计核算期内(即会计年度)难以完成。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会计年度内施工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是根据工程进度(即完工程度)来确定的。但由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对某一时点上价值验证难以做到,使企业无法在会计年度的截止日准确地确定其收入与产出,造成核算期内收入与费用的虚假,也给施工企业人为地调节收支提供了方便,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成本数据零散加大核算难度。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有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有不同;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一些差异;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费用。

(4)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数据分散成本核算以财务账为主,以财务现有的各种支付、报账凭证作为成本数据的原始来源加上收集来的其它成本数据。但由于项目部各种成本数据零散,分别在各业务部门,大多并未累计,所以财务账反映的成本数据不全。而且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项目部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集中1到2天时间,把能收集的数据归集起来,不能确认的费用进行简单估算。

五、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建议

(1)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要想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和分析相结合。科学、准确的成本预测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成本预测的目的就是为施工企业制定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从而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而成本分析是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完成目标成本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由于其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数额较大,加之市场价格多变,所以,应该把重视事后成本分析转变为重视事前分析,将成本分析扩大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对成本进行及时、动态的管理。

另一方面,将成本核算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定额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即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间接成本都要制定定额消耗制度,严格执行定额管理是现实成本控制有效途径。而用定额管理指导成本核算,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以此同时,也可以利用成本核算来分析定额的执行情况,以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定额管理中的不足而立即做出调整定额的决定。

(2)健全成本核算的监督机制。在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由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组成的成本管理机构,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程序,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一方面,可以对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应对之策,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实现成本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此外,在施工企业外部,应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审计部门和会计事务所具备的监督管理职能,并且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加大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执法力度,在根源上遏制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施工企业有违法调整企业成本的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

(3)加强成本核算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应该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施工材料耗费的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储存量,以加速资金周转;人工耗费的控制。在施工期间,为了避免因为故意延长工期,使工作成本加大,项目经理应很好地督促下属,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施工速度,为企业降低成本做出努力;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管理费用的控制。在施工期间,除了对员工的教育外,还要有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和压缩。

参考文献:

[1]刘睿.浅议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0,(33).

[2]刘亚玲.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09,(10).

[3]张文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4]熊进.浅析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保障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0,(5).

[5]徐晓红.浅析水利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四川建材,2010,(3).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3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号)的精神,更好地执行《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浙环发〔20*〕6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我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健全评价体系,规范评价程序,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环境监管,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20*年8月,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初步建立了我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各设区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评价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评价方法及程序,对辖区内的参评企业开展了等级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参评企业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够广,部分设区市等级评定为红色、黑色的差类企业数所占比例偏低,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当地企业实际环境管理水平。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充分运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分类管理措施,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是增强企业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创新企业环境监管方式、提高企业环境监管效率、促进企业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是一项贯穿于全年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注重部门协调,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完善规范评价程序,使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反映我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设区市要积极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促使企业强化环境管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地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或环保网站对绿色类企业进行公开表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资信度,同时对黑色类企业进行曝光,实行黑色类企业向公众公开道歉制度。

(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评价程序,使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加大参评企业的覆盖面,并合理控制评价结果等级梯度的比例。20*年度,参评企业数量需大于所辖地当年省控、国控企业数量,红色、黑色的企业数要结合各地监测达标情况、偷排情况、执行环评“三同时”等实际情况确定。

(三)积极落实企业分类管理措施。

各地要根据《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积极落实20*年度等级评定的企业分类管理措施,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分别采取相关激励性机制或限制性措施。充分发挥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价结果的效用,弘扬遵纪守法精神,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四)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考核。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20*年度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确保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评价工作并及时将结果上报省环保局。各设区市要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评价质量。省环保局已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工作列入省、市环保局长目标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实施严格考核。

三、20*年度等级评价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9月-11月)。

各地要指定专人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对等级评价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确定纳入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的企业名单(国控、省控的企业必须纳入评价范围),并书面告知企业。

(二)基础资料收集阶段(20*年11月-20*年1月中旬)。

做好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各市、县(市、区)环保局根据20*年度日常监督监测结果、现场检查记录,结合企业环境管理情况,核实企业申报资料,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档案材料,并进行初评。

(三)确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阶段(20*年1月中旬-20*年3月上旬)。

各地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前期告知、填报、初评程序的基础上,再经反馈、公示、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县(市、区)环保局在20*年2月初将复核结果上报各设区市环保局,设区市环保局20*年3月上旬最终确定各企业评价等级,并根据评定情况确定企业监管类别和监管方案,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主要新闻媒体公布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

(四)总结上报阶段(20*年3月下旬)。

各设区市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工作总结及汇总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评定结果上报省环保局(包括企业名称、企业代码、法定代表人、企业地址、评价结果等相关内容),其中考核评定的绿色企业和黑色企业须附简要情况说明。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4

用6年时间,到2014年底,实现省政府确定的把我市培养成建筑业优市的目标。全市建筑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7%,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5%;建筑施工企业市外施工产值达到40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10%以上;建筑业企业总量达到200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5家,超过5亿元的10家,超过1亿元的20家;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0家,二级资质企业40家;完成10亿元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进一步提高;打造15万人建筑大军,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85%以上,关键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100%。

二、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做强建筑业企业

1、积极发展施工总承包企业。大力发展公路、市政、房屋建筑、矿山等施工总承包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支持施工总承包企业拓展行业领域,促使其上等级、上规模。不断壮大专业承包企业。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制作、销售一体化发展。鼓励一、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分设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承包公司,引导和支持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专业承包方向发展。着力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强对建筑劳务带头人或召集人的政策指导,引导具备条件的建筑劳务队伍和成建制建筑劳务队伍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部分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引导一、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

2、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建筑业企业。对年产值达到5亿元、上缴利税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市政府命名为“*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对年产值达到1亿元、上缴利税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市政府命名为“*市优秀建筑业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投标预选企业名录,支持其参与工程建设,在市域内投标工程时,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适当提高分值,努力提高我市施工企业的市场份额。金融部门应当提高建筑业龙头和优秀企业的信贷等级。税务部门对建筑业龙头和优秀企业纳税实行专项服务。

3、大力开拓外埠市场。支持建筑业企业出外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在发展地设立分支机构,联合省内、外企业,进一步开拓全省和省外市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和加强对外出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对外出建筑业企业在注册、资质升级、队伍培训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创新

1、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建筑业,支持企业增资扩股,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活力。继续引导改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聘任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制,鼓励企业实行年薪制。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改革,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各县(市)区应将建筑业科技发展列入当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筑业企业可以从工程结算收入中提取1-2%作为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资金。企业通过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奖励。

3、创建精品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企业。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工程。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市级奖项。建立工程招标激励机制,增加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科技创新等在评标中的权重,实行优质优价。对在工程承发包合同约定创建部级奖项(鲁班奖、鲁班奖提名奖)、省级奖项(世纪杯奖)、市级奖项(优质工程奖)的工程,甲乙双方应在合同中相应约定由发包方给予承包方工程总造价5%、4%、3%、2%的奖励,其费用列入工程总概算。对获得鲁班奖(包括鲁班奖提名奖)工程的项目经理,自获奖之日起,3年内可直接承接一项规模相当的国有投资建设工程;对连续2年获得优质工程的项目经理,自获奖之日起,1年内可在本市同时承接3项建设工程。

4、推进建筑节能与安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安全型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消防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公消〔2007〕131号)的规定,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筑消防临时供水设施,不使用可燃易燃外墙保温材料,确保消防安全。新建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价体系,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实施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闭合式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程序各环节的节能专项监管,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物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5、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筑业人才市场建设,通过市场供求和建筑技术人员合理流动,促进建筑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的力度。加强执业人员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执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制度,拓宽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渠道,不断创新评定方式方法。

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1、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工程、开发区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必须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内进行;各县(市)建设工程的交易活动应在当地有形建筑市场内进行。有形建筑市场要认真履行服务职能,逐步对公共资源的交易进行整合,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提供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

2、强化招标投标监管。结合工程特点与专业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招标投标机制。积极探索新的评标方式,逐步推行网上远程评标。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投标资格审查、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中标后监督工作。加强对评标专家库的管理,对评标专家实行动态考核。整顿和规范招标市场,建立健全招标机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对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统一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杜绝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住宅分户验收监督管理工作,保障竣工房屋使用功能,落实质量责任制。认真监督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将安全生产费用存入指定账户,在政府监管下按规定安排使用,逐步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4、规范建筑市场计价行为。凡使用国有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收费标准,严禁压价、无序竞争或采用不正当手段发包承揽业务。凡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必须缴纳的费用,包括工程排污费、“五险一金”、危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规费,在工程招投标中为不可竞争费用,直接进入工程总造价。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以及发展改革、财政、建设部门制定的工程造价计价、结算控制办法,规范计价行为。

5、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快建立并推行符合我市的工程担保制度,建立由市政府控股、企业参与的*市建设工程担保公司,专门负责对市内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担保,解决施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强企业融资能力。鼓励县(市)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6、建立并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建立完整的市场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系统,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价。通过资质或资格管理、市场准入、招投标、工程担保、表彰评优等工作环节和方式,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对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7、健全并落实防止拖欠工程款制度。严格对项目立项、施工许可和建设过程的管理,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和工程款支付,杜绝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完善并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防止变相拖欠。加强对工程价款结算的监督管理,实施合同审核备案和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制度。对不按规定要求及时进行工程结算的建设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在市域内,发生过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开工前,按工程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在规定日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预存工资保证金。对没有发生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8、鼓励外地建筑业企业来我市创业。对在我市设立总部的外省和中直特级建筑企业,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市和县(市)区政府按企业缴纳本级地方所得税额的50%给予补助。鼓励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或在我市设立长驻机构,参与我市工程建设。加强省外建筑业入葫施工管理,外省企业入葫要成立分公司,进行工商、税务注册,逐步实现外省企业属地化管理,提倡外省企业在*成立子公司。省外企业在我市施工要做到“三固定”(固定管理人员、固定办公地点、固定联系电话),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备联系。

9、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将建筑业列为支持性行业,与建筑业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要运用多种信贷方式,积极向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提供各类授信、贷款以及其他多种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

1、实行建筑业企业统一管理。对房建、交通、水利、核电站等大型项目工程施工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大建筑业概念。市政府成立*市加快建筑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把建筑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建筑业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统筹本地项目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营造有利于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实施绩效考核。将建筑业发展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省确定到2014年全市建筑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指标,对于分解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标任务,要确保完成。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5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

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结合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并按季度上报总部汇总更新,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风险管理事件库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总部制定下达,并负责汇总建立集团公司总体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

二是开展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

根据近两年的检查和了解,总体感觉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今年总部拟组织对外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外部项目专项调研和检查,以促进提高外部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简报)

为解企业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同时将每期内控动态(简报)每月25日前向总部进行报送。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每月报送,其他企业按季度报送。总部依据企业的内控动态(简报),对各企业总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选编,以总部内控动态(简报)的形式定期下发企业,供所属企业进行学习和参考。

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

集团公司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该工作也与内控制度表格化联系紧密。企业要规范内控管理要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本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并于7月底前上报总部。总部借鉴各企业的管理要件格式,完善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要件格式,形成系统的管理要件表单,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五是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

企业要继续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企业检查评价工作应在10月中旬底前完成,11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总部备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检查的深度,延伸检查范围,总部也将研究优化内控检查的思路和方法。

六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

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七是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做好与内控相关的专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控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好今年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确保内控工作深入并顺利开展,总部计划采取实践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方式,选定部分重点课题,指导企业开展研究工作,以推进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定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开展优秀课题评选活动,并向总部提交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围绕以下课题开展:内控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内控“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控管理与业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新形势下内控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控检查评价方法及考核方案的优化思路;内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探索等。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多个课题开展研究。

八是做好内控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现阶段;工程项目;分包管理

广东省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是一家施工总承包企业,总结近年来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对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作了如下研究,供同行参考。

一、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和建议

(1)分包商施工质量不佳。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质量不符合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对策: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牌、材质、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实施和督促分包商改进。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对策: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加大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

(3)分包商工期拖延。对策:总包方加强现场进度检查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处处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

(5)建设单位直接进行专业分包的工程,总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处于平行关系,相当予平行发包,这样关系的项目建设单位应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委托监理配合协调管理,有利于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监理机构在项目管理中能够起到公正的协调作用,化解矛盾,使总包企业、分包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审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但在工程质量方面一般总包和分包不存在连带责任,总包对直接分包商的施工质量不参与检查验收和质量管理工作。工程质量主要由监理进行控制,加大了监理的质量管理职责和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协调工作。

二、分包管理主要措施

(1)项目组织机构的管理。项目分包工程经理进场后,首先要建立分包项目管理机构,成立分包项目经理部,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向项目监理机构申报企业资质和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资质证书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进行审查。接受总承包企业的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

(2)技术质量的管理。分包商应对本专业施工图进行仔细审核,对发现的设计缺陷、质量问题及矛盾部位应及时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会同业主、设计单位重新修改,避免因设计引起的质量问题。组织技术人员熟悉专业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分包商采购的材料、设备等的品脾、产地、规格、技术参数必须与设计及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设备必须退场。

(4)进场材料的报检程序。分包商进场的材料、设备,必须在第一时间(24h内)填报《材料/构配件报验单》及《工程设备报验单》,报监理单位进行核实,无误后,方可入库或使用。

(5)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各分包商应配备足够的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并将人员名单书面上报监理单位。同时分包商对产品质量进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凡达不到质量标准的,监理工程师不予以签证付款并促其整改,对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的加工制作,监理机构抽派人员赶赴加工现场进行检查验证。

(6)成品、半成品保护。分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统管理,并指派专人看护直至交付业主使用为止。

(7)对分包单位的工期管理。总承包对该承包工程工期目标的最终依据是合同工期,即在约定的时间内必须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为此总承包技术、工程部门必须对总进度计划进行周密策划和严格管理,各分包商的计划工期必须实现投标书承诺的合同工期要求。

(8)对分包单位的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如果工程建筑面积较大,专业分包单位较多,为确保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各分包商应做到以下几点:

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把安全生产管理纳入到项目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之中,进场的管理人员与员工都要接受总包方的安全教育,并由总包方质安部门制定统一完整的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如:人员登记制度、人员进出场制度、区域通行证制度、生活区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等,分包商必须遵守,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9)对分包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各分包单位必须配齐本专业的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标准图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查;负责具体施工的管理人员每日填写施工日记,记录当天施工的详细情况及存在问题;分包商根据本行业的现行标准或验收规范独立做好资料,在工程竣工时将竣工资料(包括质量保证资料、质量检验资料、质量评定资料)一式六份原件(用本行业的标准表格,黑色单面复写纸,黑色水芯档案笔填写)移交总包方或建设单位。所有资料必须与施工日记及现场施工情况交圈对口,及时准确不得作假,并满足竣工验收的要求。

(10)参加工地协调例会。各分包商负责人及具体施工负责人必须按时参加每周的协调会,以便于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配合问题。现场施工总布置由总承包统一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分包商在不同施工阶段中的使用场地,各分包商不得擅自随意乱用材料堆场或堵塞道路。

三、工程案例

1、案例背景介绍

某工程(以下简称A工程)于2006年11月1日开工,计划2008年8月17日竣工,实际2008年12月25日竣工。建筑面积29490㎡,地下1层,地上17层,总高度62m。

A工程由主楼和群楼组成,1层设有大堂,2~3层为餐饮,4~17层为宾馆。A工程由业主将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为预应力管桩、钢结构网架、石材玻璃幕墙、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梯、断隔热铝塑窗、智能化设施、高级装饰工程等直接分包给相应的分包企业。

A工程是业主在一级市场上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合同签订时对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约束,由总承包企业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分包单位向总承包企业交纳配合费和项目管理费的模式。在劳务市场上总承包企业直接向劳务分包商进行分包,构成了本项目承包方式。

业主在项目管理上设有项目管理部并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

(二)事件过程描述

A工程于2006年11月1日开工,业主首先将基础土方和静压管桩工程直接发包给土方施工公司和桩基础施工公司。土方和桩基础施工期间由分包企业管理施工现场,监理单位监督施工质量,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桩基础于2007年1月5日施工完成,并做好越冬保温工作,然后项目停工。由于手续不全没有按建设程序办理施工许可证,设计图纸也只有桩基础施工图纸,没有进行招投标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但经过招投标选择了监理企业,并进场实施监理工作。随后业主积极办理相关手续,落实施工招投标工作,在当年年底委托招投标机构组织了项目施工招标工作,选定施工总承包企业。

冬停期间总承包企业与业主洽商合同,确定总承包企业于2007年3月15日进场。总承包合同范围是A工程主体、永电和普通装饰工程的施工任务。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要进行专项发包(幕墙、空调、消防、电梯、智能、钢结构、铝塑窗和高级装饰)等工程。同时办理专业分包(土方和桩基础工程)资料的移交工作,申请开工。总承包企业项目经理部进场后,组织搭建临时设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2007年3月25日总承包企业开始施工。

业主项目管理部在总承包项目部进场施工后,进一步落实专项工程的承发包工作。由于二次设计进展缓慢,导致专项发包工作进展缓慢。并且主体施工幕墙埋件没有埋设,影响后期幕墙的施工,增加了后植埋件工作和脚手架的使用问题。空调、消防、智能管线预埋和预留空洞工作事先委托总包企业代做,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到16层时,业主项目管理部征得总包企业同意后直接选定幕墙专业分包单位,并与其签订分包合同。随后幕墙施工队伍进场,幕墙专业施工队对施工现场经过熟悉了解后提出要求,要利用总包企业的双排外脚手架安装幕墙结点钢板和骨架及石材。总承包企业提出有偿使用问题并与幕墙专业施工队产生矛盾。总承包企业认为,幕墙专业施工队是同业主签订的分包合同,分包企业和总包企业之间没有合同,与总包企业没有友生关系,相互之间是平行承包关系,涉及的一些费用问题没有人承担。导致相互之间无法配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关键措施

因总包单位要求幕墙专业施工队承担脚手架使用费用,幕墙专业施工队进场后未能正常施工。同时,由于幕墙专业施工队进场较晚,主体施工已将完成,且由于设计工作滞后,没有做幕墙预埋件。导致工期紧,任务量增加,处于冬期施工幕墙龙骨,工效低成本高,利润微薄难以接受。总包企业强调本单位只承包工程的主体,不是总包,实质是部分承包,没有义务为其他分包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因此要求各专业分包要上缴现场管理费和配合费,如果使用总包企业的机械设备和脚手架等要缴纳租借费。 问题解决过程,以项目监理部为主,业主项目管理部与总包企业和各分包企业进行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幕墙分包商向总包企业缴纳部分项目管理费和机具使用费,按照A工程的实际幕墙施工需要,总包企业提供脚手架及部分设备给幕墙分包商使用。考虑到总包企业利润受到影响方面,将装饰工程发包给总承包。

该工程分包管理过程中,关键在于业主在该项目中承担着主要管理工作,且在总包合同及分包合同中对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没有预见。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协调各项工作,分包商直接对业主,工作中又同总包企业密切联系,依托总承包企业设备机具的配合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起到很大的沟通、协调作用。项目监理工程师通过与幕墙分包单位、总包单位的沟通,与业主的协商促进了总包与分包商的合作。项目监理部协助业主项目管理部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实现分包商配合总包企业的工作,推进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果状态

由于业主项目管理部在分包管理过程中,没有预见单独分包带来的总包商和分包商的配合与费用承担问题,造成总包企业和幕墙分包企业之间由于设备和脚手架使用费用问题发生矛盾,最终虽然经过协商达成了一致崽见,但是对A工程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为:

1.各专业分包企业按合同总造价的2%向总包企业交纳现场管理费,其他配合费双方协商,监理协调解决;

2.经过多家分包和总包商反复协商与监理的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会议纪要,保证了A工程按调整后的计划工期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

3.A工程进度拖后4个多月;

4.A工程管理费用升高,协调工作量增加;

5.A工程未能按照计划实施,由于工期延后,造成冬期施工费用增加。

(五)问题分析和建议

由于项目管理过程中,业主过多地参与项目管理活动或者不按照合同约定开展项目管理行为,造成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出现大量的管理协调问题和责任承担问题,项目各方的精力被牵制,管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A项目采用业主直接分包给专业分包商,通过向总承包商缴纳一定的配合费和管理费的形式建立起施工合作关系;这样的承发包方式是现阶段建筑市场较多采用的一种项目组织形式。业主的利益最大,总承包商没有获得总承包的权利和义务。分包商通过向总承包商缴纳一定的配合费和部分管理费,使得总承包商能够认可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共同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但是,同时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较多,经常造成工期拖延,费用上升,部分不能达成协议的,将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计划和预期效益。

A项目在分包过程中对总承包商的利益考虑不够,而分包企业较多(钢结构网架、石材玻璃幕墙、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梯、断隔热铝塑窗、智能化设施、高级装饰工程),没有承担起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职责,造成总包与分包之间不可调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收入成本;会计核算;政策制度;变化对比;衔接转换

Abstract: Nearly 20 years sin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a unified Ministry of finance accounting system has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t syste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income, cost accounting major changes, for example old connection of system conversion problems. This for just graduated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cost accounting and internal audit of the students ( or a career change, turn hillock personnel ) have certain guidance fun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engineering; lncome cost; accounting; policy system; change contrast; cohesion convers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从1993年7月1日起至今,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核算执行财政部统一政策大抵经历了这样几次重大变化与调整。非上市施工企业:①从1993年7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简称92制度);其间,从1997年5月开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1998)》;②从2004年1月1日起至2007年6月30日,过渡执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简称04办法);其间,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2001及2002修订)》;③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06准则”或“新准则”)。股份制或上市施工企业 :①从1993年7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31日起执行《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简称92制度)或《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②1999年1月1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1998)》;③从2001年1月1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2001及2002修订)》;④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06准则”或“新准则”)。为论述方便,本文以非上市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仅以“92制度”、“04办法”和“06准则”为例,并对他们之间的主要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04办法”与“92制度”相比变化较大;“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变化不大。其中“04办法”是非上市施工企业统一执行“06准则”前的一个过渡性政策。本文以梳理方式就“04办法”与“92制度”之间主要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对比,并举例说明衔接转换注意事项及正常核算的简要业务流程。

一、部分主要会计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04办法”与“92制度”相比,“04办法”保留了一部分原有会计科目,其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根据新业务、事项更新或增加了某些新明细科目。“04办法”取消了原有的一些会计科目,相应的经济业务由新的会计科目来核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会计核算。譬如取消了“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和“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相应地,工程合同收入、工程合同费用、为取得工程价款所支付的各项税费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04办法”的会计科目编号是四位数,而“92制度”的会计科目编号是三位数”。

㈠“92制度”与“04办法”之间主要会计科目变化情况

㈡“06准则”与“04办法”之间主要会计科目变化情况简要说明

“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基本无大变化。但因“06准则”增加了共同类科目,所以其成本类和损益类会计科目编号字头序列分别上升一位;另外,“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方余额转回的处理发生变化――“04办法”规定其转回时冲管理费用,“06准则”规定其转回时冲主营业务成本。

二、几个主要会计科目核算规定的重大变化情况对比

㈠“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内容基本无大变化,“06准则”规定得更为细致,尤其表现在列报方面。另外,“应收账款”科目借方所对应科目发生重大变化――“92制度”规定与业主方办理结算的部分在应收账款科目借方反映,并对应“工程结算收入”科目贷方;“06准则”规定其对应“工程结算”科目贷方。

㈡“工程结算”科目(“04办法”新增“06准则”沿用科目)

大体上,“06准则”与“04办法”有关规定基本相同,但是“04办法”强调“开单结算”有关内容,不过,在实务中,要求业主方及时按时签证形象进度完成量并办理阶段结算手续是非常困难的,不能完全满足准则或办法的要求。在列报方面,“06准则”要求得更为详细,且强调“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更符合“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具体列报内容有明显差异。

㈢“工程施工”科目

1.核算内容与具体规定的重大差异

⑴核算内容方面

①“92制度”与“04办法”核算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核算方法(主指损益类科目结转)方面,“92制度”更强调企业应根据工程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差异,有区别地将“工程施工”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04办法”增加了明细科目设置要求,更加强调合同成本、合同毛利的确认,以及完工结算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的对冲要求。

②“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趋同。

⑵列报与附注说明方面

各自列报的原理和目的相同,“04办法”之规定相对细致些,但“06准则”与“04办法”基本趋同。

㈣“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替代“工程结算收入”科目)

⑴核算内容方面

①“04办法”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替代“92制度”之“工程结算收入”科目,在会计科目名称变化同时,各自核算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92制度”细化了不同结算方式下的收入确认方法;“04办法”细化并严格区别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在不同可靠计量程度下的收入确认办法,增加了合同毛利、合同预计损失处理的相关规定。二者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同。

②“新准则”与“04办法”相比较,本科目的规定发生了变化,但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趋同。

⑵列报与附注说明方面

各自列报的原理和目的相同,“04办法”将“92制度”的《损益表》改为《利润表》”,除增减内容外,列报顺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另外“04办法”下的《利润表》增加了“补充资料”内容。“06准则”和“04办法”相比,除增减内容之外,列报顺序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㈤“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替代“工程结算成本”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列报与附注说明等情况与“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类似。

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替代“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

“04办法”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替代了“92制度”之“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06准则”基本沿用了“04办法”的名称。各自核算内容和基本方法基本保持一致,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基础有所变化。

㈦其他相关科目

涉及项目工程核算的其他相关科目,如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部分科目发生了细微变化,比如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替代了“应付工资”科目,限于篇幅,本文不予赘述。

三、“04办法”与“92制度”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的具体应用

【例】 A建筑企业于2003年1月在C市签订了一项总金额暂定为20 000万元的建造合同。合同规定:该工程由A建筑企业全部以自营方式施工,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分)包。日常形象进度完成量以监理和业主签审量为准,不作最终付款依据,日常付款按形象进度完成量的80%付款(即软垫资金20%),最终结算造价以业主方所在市审计局的审计结果为准,竣工办理完造价结算和财务结算手续后,除依法暂扣质保金(包含工期、质量奖励的结算总造价的3%)外,其余尾款在竣工交验后的第6个月未支付,暂扣的质保金按双方约定年利率6%计算资金占用利息,从结算造价审定后的下月起开始计息,但不纳入造价结算,按季以转账方式支付给A企业。发生的回访保修费用由A建筑企业自行承担,若A企业不按规定进行回访保修,所发生的费用由业主直接从暂扣的保修金中予以扣除。合同工期为2003年2月28日至2005年3月31日。假定该项工程的质保期为竣工交验后一年。

合同约定在保证质量并按期完工情况下,工期提前2个月(含)以上,业主方给予A企业100万元的工期提前奖励并纳入造价结算,反之,因非业主和不可抗力原因,工期延迟1个月以上的将处予A企业100万元的工期延误罚款,并从结算造价中扣除;在保证按期交工情况下,工程质量达到有关标准且获得C市所在省省级奖杯,业主给予100万元质量奖并纳入造价结算,非工艺要求的正常延期和不可抗力延期,将不给予质量奖励。该工程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开工,并于2005年1月31日提前2个月竣工交验,质量达到合同约定要求。业主于2005年3月31日同时支付工期奖100万元和质量奖100万元。

2003年9月接上级财政部门通知,从2004年1月1日起,项目工程收入与成本核算方法由“92制度”改为执行“04办法”,要求A企业在2004年1月份完成新旧制度衔接转换工作,且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不涉及损益的科目,按办法规定直接进行转换;涉及损益的科目原则上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切实不可追溯的可不进行调整,但应在附注中披露)。2003年报于2004年3月30日完成,税务要求企业于4月30日前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企业在执行“04办法”时,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进行等效处理。另外,综合有关情况,施工期间该建造合同的收入能够可靠计量。2005年9月30日C市审计局出具报告核定竣工结算造价为20500万元(包括工期提前奖和质量奖各100万元)。2005年1月份发生保修费50万元(人工费、材料费各占一半),已由A企业自行承担。2006年2月1日,业主悉数退回保修金615万元。业主已合同约定单独支付了质保金占用资金部分的利息。

2003年3月1日起,A建筑公司的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包括但不限于)所示:

要求:完成A建筑企业各年度的账务处理(2006年度的账务在发生及时处理,其他年度按年汇总)。

【解析】:A建筑公司历年度的主要账务处理情况如下:

1.2003年度(执行“92制度”)的主要账务处理汇总:

⑴登记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8000万元

借:工程施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 8 000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8 000

⑵登记监理和业主确认的完成量

借:应收账款8 500

贷:工程结算收入8 500

⑶登记按完成量确认的应交税费(假设:营业税3%,城建税7%,教育附加3%,不考虑交通附加等)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280.5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8500×3% = 255万) 255

/城市建设附加税 (=255×7% = 17.85万) 17.85

其他应交款/教育附加费(=255×3% = 7.65万)7.65

提示:营业税费费的综合税率为3.3%。

⑷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6 800

贷:应收账款 6 800

⑸2003年12月31日,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结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将“工程施工”科目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明细科目的当期

发生额通过“工程施工/本期结转额”(备抵)明细科目的贷方过渡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借方。

假设:本期发生实际成本全部符合结转条件。

借:工程结算成本 8 000

贷:工程施工/本期结转额8 000

②将损益类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工程结算收入 8 500

贷: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280.5

工程结算成本 8 000

本年利润 219.5(轧差 = 8500-280.5-800=219.5万)

假设:在此之前,A建筑企业已经按规定预缴了营业税费,其他业务已作了相应处理。

2.2004年度――年初建账时的主要账务处理:

1)追溯调整法下的账务处理

2004年1月份建账时,首先完成新旧制度衔接转换――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分别代替“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和“工程结算成本”科目。“应收账款”、“工程施工”、“应交税费”等科目也应按新制度进行相应设置、转换与调整。

⑸确认2005年度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2005年度的完工百分比进度 = 100%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收入 =20500 -(8000+7000=15000)=5500(万元)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费用 =(20600-9.225=20590.775)-(8000+10000=18000)=2590.775(万元)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毛利 = 55002590.775 = 2909.225(万元)

此时,累计合同毛利 = 0-3000+2909.225 =-90.775=(-100+9.225)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 =(20600-9.255=20590.775) -20500 = -90.775万元

该项预计损失与累计合同毛利-90.775万元相同,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施工合同跌价准备”。

2005年度应确认的营业税费= 合同收入×综合税率 = 5500×3.30% =181.50(万元)

提示:2005年9月30日,竣工造价结算后,应交营业税费应统一调差。

①登记应被交的应交税费(假设:营业税3%,城建税7%,教育附加3%,不考虑交通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费/营业税(=5500×3% = 165万) 210

/应交营业税费/城市建设附加税 (=165×7% = 17.85万) 11.55

/应交营业税费/教育附加费(=165×3% = 4.95万)4.95

②登记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借:主营业务成本2 590.775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 909.225

贷:主营业务收入5 500

说明:假设至此,本年度其他业务已经作了相应处理。

⑸2005年12月31日,损益类科目结转(包括不限于):

借:主营业务收入 5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 590.77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1.5

本年利润2 727.725〔轧差=5500 -(2590.775+181.5=2772.275)〕

5.2006年度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的主要账务处理汇总:

⑴登记回访保修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人工费 25

/合同成本/材料费 25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相关科目50

⑵登记收到的利息费用(冲自营成本“间接费用”)

2006年2月1日收到当年1月份应收利息3.075万元〔=615×6%×(1/12)〕,因合同约定利息不纳入造价结算,应作为零星收入冲减项目自营成本(间接费用)。

借:银行存款 3.075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 3.075

⑶登记收到的回访保修金615万元(=20500×3%)

借:银行存款615

贷:应收账款 615

至此已累收工程款20500万元(=6800+9600+3485+615=20500),收回利息12.3万元(=9.225+3.075)。

⑷补计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应补计的合同收入为0;

应补计的合同费用46.925万元(=50-3.075);

应补计的合同毛利-46.92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9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46.925

⑸2006年3月31日(假设:A建设企业按季预结损益)

①结转损益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46.925

主营业务收入 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6.92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

②将“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进行对冲

在2006年3月31日,“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如下:

A.“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明细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20637.7万元

=8000+10000+2590.775(=2600-9.225利息收入)+46.925(=50-3.075利息收入)=20637.7

B.“工程施工/合同毛利”明细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137.7万元(<0,营业税前亏损137.7万元)

=0(=500-500)-3000+2909.225-46.925=-137.7

C.“工程施工”总账科目累计发生额20500万元(>0,即为借方累计发生额)

D.“工程结算”总账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20500万元

= 8000(=-500+8500)+ 12000 + 500(=100+400)+ 0 = 20500

借:工程结算 205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137.7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20637.7

此时,在未考虑已结转营业税费的情况下,亏损137.7万元。

已经结转营业税费676.5万元

=264(=280.5-16.5)+ 231 + 181.5 = 676.5(=20500×3.30%)

至此,在不考虑项目部上交公司管理费(或计划利润)的情况下,本工程交纳676.5万元营业税费后实际亏损了814.5万元〔=137.7(实际成本超过合同收入部分)+ 676.5(应交纳营业税费)〕

说明:假设至此,本年度其他业务已经作了相应处理。

四、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㈠对2003年度的追溯调整和营业税费确认原则与税法差异的说明

2004年度对2003年度涉及损益结转的事项采用了追溯调整方法。在营业税费确认方面,系根据收入费用配比的原则,其计缴基数与完工百分比法所确认的收入相同,此数据与监理业主审定阶段完成量之间有一定差异,此差异为暂时性差异。采取在工程结算后按“多退少补”原则进行统一调整。

㈡递延所得税问题

“04办法”未予明确规定,“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就未予考虑。如上项内容所述,应交营业税费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也未进行考虑。

㈢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几个注意事项

完工百分比法的重点(难点)是完工百分比例的确定,施工企业在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前提下,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完工百分比例的计算方法,或可以采取等效的其他方法,如“合同毛利率法”等。

完工百分法下的完工进度百分比 =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合同毛利率法下的完工进度百分比 =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收入÷合同预计总收入×100%

合同(总)收入包括了合同(总)毛利。虽然二者的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不同,但工程竣工造价结算后,按“多退少被”原则进行统一调整后,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所得税影响等前提下,财政部统一规定的完工百分法与税法允许部分施工企业已经运用年来的“合同毛利率法”实际上可认为是等效的。

另外,合同收入不能完全可靠计量的,收入只能按可确定部分进行确认;合同收入完全不能可靠计量的,不能确认收入,而只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全部作为合同费用并规定结转损益。

㈣报表列示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不对报表列示中需要问题进行说明。

㈤“06制度”与“04办法”衔接转换问题

“04办法”吸收了“98准则”的有规定,整体而言,“04办法”具备了“06制度”整体框架,施工企业由执行“04办法”过渡到统一执行“06准则”,需要衔接和转换的事项相对较少,遇到衔接转换问题,直接按照“06制度”的要求行事即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对于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就直接从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大中专生而言,在无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财务核算、管理工作职业经历背景之下,要想独自及时熟悉、掌握项目工程核算要求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以对比方式对近20年来施工企业执行财务部统一核算规定的主要变化情况作了梳理,并列举了接近似于(甚至略超过)CPA全国统一考试“计算分析题”难度的应用例题,通过解析,对刚从事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核算的有关人员尽快地了解、熟悉并掌握项目工程核算要求,是有所裨益和具有一定辅导作用。这些人员只要深入了解、熟悉并掌握本文所涉有关统一规定和参考文献所涉有关书籍的相关知识点并加以熟练运用,再进一步地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之后,通常而言,他们便能尽快出师并能独立上岗从事项目工程核算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当然,随着“营改增”工作的推进,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广大从业人员又将迎来新一轮税改后的新知识的学习培训与掌握的挑战。用心学习与领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学习和虚心请教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谨以此文共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红皮书). 北京:1992

[2]财政部 .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 北京:2003;9

[3]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4]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5]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6]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7]李明 .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1

[8]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4;11

[9]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5;10

[10]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7;1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PA会计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

[1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PA会计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

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8

不仅满足资质要求

天津建工集团是资产与生产混合经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密集的国有大型控股集团,主要有全资、控股企业11家,拥有特级资质、一级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5家,一级装饰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投资公司、物资公司、甲级监理公司各1家。

天津建工集团总经济师、高级会计师贾啟祥告诉记者,天津建工集团很早以前就陆续应用一些管理软件来辅助管理。到了2008年,天津建工集团希望通过实施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系统来进一步提升集团管控水平,实现财务核算电算向财务集团管控信息化的跨越式转变,从此启动了集团统一、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征程。

贾啟祥告诉记者,天津建工集团之所以在2010年提出这一规划,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一,天津建工希望通过集约化管理来强化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这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天津建工集团希望通过实施信息化再造企业管理的流程,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做到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其二,满足天津建工集团走出去的需求。贾啟祥坦言,尽管最近几年房地产产业利润丰厚,而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率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因此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承接外埠订单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果没有有效的IT系统作为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快速核算项目成本,在投标时给出的报价甚至可能低于成本,中标却反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到了2010年,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要求等外部因素成为天津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天津建工集团旗下的总承包公司是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的申请企业之一。毫无疑问,天津建工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必须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所提出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等对信息化的要求。 把实施团队选择做在前面

俗话说“三岁看老”。信息化项目也一样,项目起始阶段的表现,可能预测到未来项目的成败。信息化起始阶段最关键的动作就是选型。天津建工集团在集团管控平台的选型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全,在选择软件平台时就将对未来实施成败影响较大的实施团队考虑进去。

贾啟祥告诉记者,天津建工集团将国内排名靠前的几个管理软件供应商作为选型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平台技术的先进性、已有用户的满意度情况、实施团队水平,以及平台对管理水平的要求。

在考察用户满意度时,为了保证用户的满意度反馈结果不受供应商的影响,天津建工集团的项目组在没有相应供应商在场的情况下与他们的应用者密切交流,以真实了解用户的满意度情况。

在管理软件实施过程中,到底是企业管理适应软件,还是软件适应企业管理,一直备受业界争议。“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刚起步,软件先适应用户方的需求,推广起来会容易一些。”关于这一点,贾啟祥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在选择软件产品时,不能完全要求企业管理去适应软件产品。”

选型时就关注实施团队的情况,特别是团队的稳定性,是天津建工集团选型的一大特色。贾啟祥认为,实施团队的稳定性对项目的成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非常关注这一点。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知名管理软件供应商的产品虽然不错,但是他们的实施团队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而他们希望与供应商达成长期的合作。“这和单个项目的合作是不一样的。”贾啟祥说。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考察,天津建工集团选择了浪潮GS财务集中核算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和决策分析子系统。为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的要求,天津建工集团于2010年增加实施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处理好三大问题

选型只是信息化项目的开始,接下来的实施工作更为复杂。尽管在选型时天津建工集团就非常重视供应实施团队的实力,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的问题。天津建工集团之所以在实施阶段就非常关注供应商实施团队的情况,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天津建工集团本身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为此,天津建工集团计划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从各部门调配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作为系统维护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的配置问题。同时,项目组还结合现有子系统对操作人员进行实施前、实施后的多次强化培训。

其次,克服流程梳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将IT与管理结合起来。流程梳理可能触动人员、机构的调整,权利、利益的重新分配,触及有些部门或人的利益,是大部分信息化项目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天津建工集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是力争取得集团主要领导的支持。在项目组的努力下,天津建工集团董事长就信息化建设做了批示,总经理在2010年集团中期工作会议上对以推进项目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最后,处理好项目涉及面广、耗时长、实施复杂的问题。天津建工集团的集团管控信息化项目从2008年启动以来,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项目从基本的财务核算开始,到需要整合各模块数据的商业智能,实施的模块很多。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天津建工集团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管理基础好的机构作为试点,企业需求迫切的项目先上,让大家快速体验信息化带来的成效,以促进项目的进一步推进。

整体运营状况一目了然

“以前我们在集团年终总结汇报上很少听到信息化相关的东西,而2012年的年终总结会特地邀请我上台来演讲。”谈到天津建工集团的集团管控信息化所取得的成就,贾啟祥用了这样一个变化来说明。

毫无疑问,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天津建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可忽略的效果。贾啟祥介绍,天津建工集团信息化项目所带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得到增强。随着项目的实施,天津建工集团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将由此形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固化到系统中。

二是大幅度强化了集团对所属企业的管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天津建工集团通过流程梳理,使得每个业务操作都有了特定的流程,并将流程固化到管控平台中。这些使得相关人员通过流程控制来实现业务管控成为可能。

三是满足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的要求。天津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已经成功通过资质认证,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无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 下一篇:装饰装修施工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