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

时间:2022-09-30 01:02:14

施工现场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在建筑施工阶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对绿色施工内涵的了解,重点探讨了施工现场推进绿色施工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施工现场; 绿色施工;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是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来的,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期可以分为“施工周期”和“运行周期”,建筑施工周期虽然相对较短,但其对自然形态的影响却是突发性的,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非常集中。绿色施工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侧重于过程控制,将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布置,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选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节约材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施工现场的科技进步进程和“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应用水平。

二、施工现场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

1、建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体制

1.1组织与规划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运用ISO14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落实管理责任,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专项绿色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1.2实施管理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自施工策划、施工准备至分项分部验收、竣工验收的施工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做到每天都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1.3评价管理

参照《绿色施工导则》的指标体系,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对绿色施工活动进行评价,加强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能源耗用效率评价。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特点建立健全绿色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同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面向绿色的激励约束机制。

2、绿色施工与环境及气候相结合

在工程项目规划阶段,须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即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的对策和措施,并持续进行跟踪监测。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应综合考虑业主、设计单位对场地的要求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了解现场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编制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的施工组织设计,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

3、防止周围环境污染措施

3.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1、扬尘污染: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的施工扬尘和车辆运输扬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扬尘污染约占PM2.5来源的16%,且工地扬尘多为大颗粒,其中PM2.5的含量仅占15.8%,而PM10的含量比PM2.5高得多,因此,防止扬尘污染是施工现场的重中之重。在施工现场,可通过道路硬化、洒水,材料库内存放、围档、密网覆盖,进出车辆清洗、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设置空气测量装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焚烧污染:严禁在施工区内焚烧建筑垃圾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建筑用胶、安全网等)。

3、室内空气质量污染:装饰装修材料应选择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的材料,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送检、验收。

3.2防止水土污染措施

1、施工现场应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区别使用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施工现场污水来源主要有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生活区食堂、厕所)、工程污水(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等),对不同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隔油池、化粪池、沉淀池等,采取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确保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使用时不得随意倾倒,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土。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3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对于建筑施工而言,施工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活动主要在三个阶段――土石方施工阶段(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打桩阶段(打桩机以及混凝土的搅拌)以及结构施工阶段。针对噪音污染,在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标准要求,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工序和作业时间,夜间避免进行噪声较大的工作。施工现场界内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噪音。

2、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取低噪音、低振动的机械设备并加强维护保养,淘汰大噪音的、老化的设备。若必须使用大分贝机械(如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机械等),则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封闭式施工、设置隔音围护墙等),从而达到标准要求限值。

3.4防止光污染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并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2、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4、材料节约与垃圾处理措施

4.1材料节约与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0%甚至于更多,并且在施工中存在严重的材料浪费现象。因此,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消耗是绿色施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1、项目须制定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施工现场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2、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合理采购计划,避免因采购过多而积压或浪费。按照材料存放要求及现场平面布置情况进行布置,避免二次搬运或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而导致浪费。

3、施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组成工程实体的钢筋、混凝土方案进行优化,在钢筋加工、绑扎环节中降低损耗,严格混凝土收料制度,避免超耗;对脚手架及模板等专项方案应进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降低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

4.2建筑垃圾处理

1、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

2、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5、节水、节能及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5.1水资源合理利用

1、地下水资源保护: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2、施工人员生活区、办公区使用节水型设备,合理确定用水指标,严格计量管理;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用水量合理布置供水管线,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现场养护用水以及车辆、设备冲洗用水须设立沉淀回收装置,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资源循环利用。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制定专项降耗措施,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2、在施工现场,应采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并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以节约能源。

4、施工现场及生活办公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

5.3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根据施工劳动力配置、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位置及占地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

2、合理布置土方开挖施工流程,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争取利用原土回填,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6、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

参照《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相关要求,重点就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防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应按照地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发疾病应急预案。

三、结语

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建筑企业树立绿色施工理念,通过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了“四新”、“四节”的应用水平,减少物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积极主动地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予以培养和完善,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立山,孟德光等《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3期,2008年9月

2、《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3、陈英进《绿色施工与建筑可持续发展初探》河南建材2009年第二期

4、郁超 《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建筑技术第4O卷第2期2009年2月

5、《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6、申琪玉,李惠强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科学技术与工程第5卷第21期2005年11月

上一篇: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以及管理措施 下一篇:光截面和双波段等新型火灾探测系统在会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