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智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3 16:58:01

施工智慧管理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智慧工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管理理念[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各部门的沟通更为顺畅,降低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1当前我国智慧工地发展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复杂度以及建筑体量增长,对现场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准确度、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施工要求。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建筑行业开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3]。信息技术使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入轻量化应用阶段。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施工现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4]。但智慧工地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人才、技术三大方面。(1)缺乏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宏观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指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法律责任界限不清,缺乏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引导。加大对智慧工地的宣传推广、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推广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乏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智慧工地管理缺乏专业产业人才,系统知识培训不足,导致管理盲点。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汇聚产业资源,是企业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缺乏互联互通,集成应用面临阻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的部分子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了智慧工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应进一步改进软件接口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解决集成应用瓶颈问题。

2平台总体架构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远程监控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安全教育系统等,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等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机集成。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平台建设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行业监管等部分。

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工地出入口、建筑材料堆放处、材料加工区、塔吊上方、围墙位置等监控重点区域安装摄像装备,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透明施工。

3.2BIM建造管理平台

BIM建造管理平台利用Revit建模及后期渲染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直观准确地反映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把控[5]。BIM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贯穿施工建设,包括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理。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绿色施工。

3.3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支持单机运行状态监控、区域保护实时监控、群塔防碰撞、智能报警(图片上传)、塔司身份识别等功能,从技术手段对塔机运行进行实时监管、远程报警和隐患告知,有效防范和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6]。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

在施工危险区域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报警器的热点元件检测到人体存在或移动,可以进行警示报警,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也可以用于盗窃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有效防止不法人员进入,减少盗窃事故的发生。

3.5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

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与招用的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传统的劳务管理中,务工人员频繁更换会带来人员信息管理不规范、工资界定不清等问题,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信息有效整合,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劳务纠纷的风险。

3.6智能化喷雾降尘

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浓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喷洒水雾降尘;灰尘浓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可以24h不间断工作。系统喷洒的水雾为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省水节能、高效环保。

3.7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现场拍照、工程监督记录,生成现场取证记录、监督整改通知书,通知各责任主体。系统具有现场整改情况复检、未整改预警、特殊岗位资格验证、行政处罚上报等功能,形成可视化验收的管理痕迹,为可能出现的管理纠纷提供证据。

3.8安全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搭建安全教育体验馆,成熟的VR软件技术配备专业的硬件产品(VR头盔、眼睛以及智能电视等),模拟高空坠物、消防灭火、触电、支模坍塌等项目,打造极致的安全教育沉浸体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

4.1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决策水平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结合软、硬件实现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间的协同,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互联互通;可以打通各部门、各业务板块间数据不共享的壁垒,实现施工信息集成化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4.2增强精益管理,保证作业效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7],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的管控更科学严谨,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人工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快节奏、高质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4.3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能力

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具有安全帽检查、危险区域红外对射预警、塔吊防碰撞管理、VR安全教育等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人的安全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4.4信息全面协同,团队高效运作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中枢大脑”的形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信息,发送给各相关方,方便各方积极配合、高效协同,可以实现一对一信息互动,确保施工指令到人、责任到人,为工地管理赋能。

5结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与新技术的结合度将更高,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将得到有效保障。基于“物联网+建筑施工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全周期、可视化、可追溯管理,提高对施工人员、施工物料、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能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快捷的智能响应,引领建筑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启宇,吴海清.新时期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架构[J].价值工程,2020(18):243-244.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研究,2019(4):86-91.

[3]于化田,王湘文,吕兵兵.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94-195.

[4]温如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1):42-43.

[5]雷静,于长虹,杨晓娟.BIM技术在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制造,2020(9):35-38.

[6]秦成龙.建筑工程智慧工地的构件探讨[J].智慧管理,2020(3):59-61.

[7]苏均生.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19,9(7):1266-1272.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建造 工业化 精细化

1 绪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建造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一环。当前,中国整体的环境污染状况严峻,在生产率水平低、能源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1-2]。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应在转方式促发展的同时,积极提升本行业的信息智能技术水平,探索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已成大势所趋,智慧建造必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2 智慧建造的概念及内涵

智慧城市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智慧化的建造过程也是未来建筑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由此,智慧建造便应运而生。

智慧建造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建造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及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变革及改进,以此保证建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使项目施工过程更加形象化、透明化,并达到了了建设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高效。

现在,对“智慧建造”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方式。杨宝明博士理解的“智慧建造”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是产业和谐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能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得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行业嵌入先进的数字神经系统。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项目管理都应该由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在公平和透明的经营环境下,实现高效化和精细化。另一种为在中国发达地区使用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称为“智能眼”的监控管理,它采用了视频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两者的理解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智慧建造是以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管理(D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充分体现了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特点并最终完成整个过程的建设和达到完成后的智慧、连接、合作的目标[3-4]。

3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运用现有高新科技成果在城市规划、建造、管理及运营内的综合应用,其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造领域的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智慧化是能否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关键。因此,智慧城市要求智慧建造以此满足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和智慧运营的要求[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开始研究智慧建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慧建造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对智慧城市中“智慧”二字的解读,与此同时,智慧建造也是智慧城市中最基础的一环。随着建筑规模不断壮大,建设工程自身所附带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会在施工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智慧建造,有利于提升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4 大力发展智慧建造的意义

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便是智慧建造,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PIP、物联网等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拔高行业管理水准和施工的生产效率,使整个建造过程实现智慧化。这些技术的充分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了对建筑工程的整合程度,不但降低了整个建设过程的成本,提高了建造质量和效率,并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有着明显的改善。利用智慧建造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和对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建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6]。

智慧建造的推进有效的优化了管理和服务的流程,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并有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改善我国建筑业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建筑业的绿色生态化。同时,智慧建造还带有一定社会效益,可以改善民生。通过构建智慧家庭、智慧住宅等实践来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宜居环境,改善全社会的生活面貌。

智慧建造将实现建筑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使传统的产业模式逐渐转换为以信息为主体现代化产业模式,生产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5 结语

相比于其他产业,建筑行业的工业智能化技术还很落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到施工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智慧化,使建造过程完成跳跃性变革。因此,建立和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从而实现不同技术的整合与提升,是推动建筑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智慧建造是PM、BIM、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也是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充分融合的综合运用。智慧建造的发展必将带来建筑产业的一次“信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32-39,45.

[2]师旭颖.智慧环保“呼唤”顶层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3,(11):43-44.

[3]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983-984.

[4]张希黔.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8(10):116-118.

[5]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56-60,40.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总承包管理 施工 智慧 创新

建筑业长期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目前需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型竞争过渡,建筑市场的竞争主体将逐步集中在专业突出、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技术装备程度高的大型建筑企业之间展开。为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作为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管理方-总承包企业,其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升级改进也势在必行。

1. 总承包管理的特征

对于一个城市建筑物,其参与方繁多,要最终实现其建筑功能,需要对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有序的管理,而施工过程的总承包管理就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今后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又具有系统性、多维性、复杂性、动态性等主要特点。

1.1 总承包管理的系统性

各参与单位、各专业、各工序、材料、机械、场地等都是总承包管理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紧密有序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承包单位必须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特定的组织架构,根据组织中不同的部门分工建立管理制度,使总承包管理工作在可控的流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1.2 总承包管理的多维性

总承包管理可分为时间维、目标维、参与方维等多个维度进行管理。

1.3 总承包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变、复杂,海量信息的处理,各参与方、利益主体众多,多行业的交叉等导致总承包管理的复杂。

1.4 总承包管理的动态性

施工现场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作业人员、总平面布置、施工工况等时刻变化。

2. 总承包管理的重难点

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有:安全和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海量信息处理,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等;应针对这些问题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精细化地管控。

(1)安全和质量要求是施工过程中最核心的重点。对于一些特定性质的重点工程,建设方往往还会提出额外的安全质量要求,或采用了新的技术,需重新订立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增加管理的难度。

(2)建设工期直接关系到建筑投入使用的时间。大多数地产项目,需要尽快回笼资金,建设方经常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以及过程中频繁的工程变更,都给工期造成压力。

(3)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有效同步协同难度大。如贵阳未来方舟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850万,贵阳花果园项目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1830万,而位于城市区域的建筑工程四周常临靠地铁及其他公共建筑,施工场地极其狭小。

(4)对于一座现代化建筑来说,其项目管理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从小的检验批到大的单位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各专业分包单位,这些数据繁多,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备在建筑物剩余的全生命周期中查看。

(5)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中存在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幕墙安装、钢筋绑扎、机电安装等多专业同步立体施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安排;建筑施工过程人员多、材料多、设备多,组织管理难度大。

(6)结构复杂超高、建造难度大。墙体平面变化复杂,竖向墙体不规则,建筑外立面多变。

3. 总承包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既源于知识管理及经验管理,又优于后两者,是究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成因、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性,进行科学、准确、有效的管理;其主要特性有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体系化、标准化、协同化。

以智慧引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协调为方针,以价值创造为总承包管理的最终导向,实现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引擎的智慧管理。

3.1 智慧引领

智慧引领首先是文化引领,它是实现价值创造的思想基础;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文化认同是总承包管理的前提。为工程项目营造诚信、共赢的文化理念和氛围,只有大家都讲诚信、讲共赢才能做好总承包管理。通过诚信、共赢的文化引领,实现“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资源统一、步调统一”,心系项目,共同努力,让客户满意。

智慧引领其次是科技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先行。智慧科技引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总承包管理这辆“列车”行驶是否更加快速、平稳,先进的技术方法、工艺、材料、设备、方案、标准等能有效起到引领作用。如运用BIM技术,建立信息模型,接口各专业软件进行协同工作,实现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资源的智慧管理。

智慧引领最后是管理引领,智慧管理引领就是要抓住制度、组织、流程、会议、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引领。制度方面如:进度策划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源保障制度、专题例会制度等;组织方面如:通过科学、严谨、有效的组织架构对各分包、各部门进行有效管控;流程方面如:实现管理流程的程序化、标准化、简约化,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失误;会议方面如:形成完善的会议制度,通过生产例会、专题会议、过程检查会议等,集思广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提高效率,形成正确、统一意见;培训教育方面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以便满足项目施工需求。

要敢于推广使用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做好文化引领、科技引领、管理引领以实现项目总承包的智慧引领。

3.2 智慧监管

监管是保证总承包管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的“红绿灯”,建造过程中,必须把工作任务纳入统一管控,通过有效的过程监管,确保管理目标如期完成。

3.2.1 智慧监管的方式

智慧监管就是对总承包管理引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监管的形式包括过程检查、隐患排查、例会检查、过程考核、过程验收等。

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信息的实时录入、虚拟与现实对比、策划与实施的对比,并通过数据化的对比,体现总承包管理的智慧。

3.2.2 智慧监管的内容及做法

(1)劳动力监管。通过工人佩戴芯片的方式对施工过程劳动力分布情况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有效地掌控不同工作面、不同专业的劳动力分配。

(2)材料监管。对材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和信息反馈,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现场分布合理和使用有效。

(3)机械设备监管。对塔吊、电梯等机械设备所在区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和高效化使用;采用GPS远程监控系统对泵机参数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总部、现场两地共同实时跟踪、记录设备施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4)工作量监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各分包工作量的量化确定和信息实时反馈,依据策划方案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5)安全监管。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监管和防护,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6)质量监管。通过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工程质量的数据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7)进度监管。利用BIM技术进行进度虚拟模拟,设置工期滞后自动预警机制,加强对虚拟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合理安排各专业工序的穿插时间,实现进度的智能管理。

(8)成本监管。通过虚拟技术对工程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分析,设置预警值,实现成本预算、成本分析等监管工作。

3.3 智慧服务

服务就是加油站,不断给总承包管理的这辆火车提供动力。要想监管到位,必须要服务到位,要让各分包真正得到总承包方的支持和帮助。

3.3.1 智慧服务的方法

通过对各分包的服务需求、服务功效进行合理分类、量化,让服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服务的信息传递更及时、服务的效果反馈更好。

3.3.2 智慧服务的内容及做法

(1)分包场地。对工作场地进行的信息采集、分析,为分包提供科学合理量化的工作场地及使用时间,保证工人有足够的施工面,不造成窝工,不影响工期。

(2)机械设备。通过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的信息采集、效率分析,为分包的机械设备需求提供合理的使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效。

(3)材料需求。根据分包需求,实时将材料采购计划录入办公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材料采购的信息共享沟通,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满足分包施工材料所需。

(4)生活、办公、生产设施。采用虚拟建造技术在合理范围内提前为分包策划合适大小的生活、办公空间位置,保证分包正常施工的基础条件。

(5)临水、临电、通信设施。根据量化需求,设置合理储备,保证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及网络服务。

(6)门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安保、门卫系统的实时监控,进出场人员信息的实时录入,确保安全。

(7)报批报建。整合社会资源和项目资源,对各分包作业报批报建的行政事务提供有效服务。

(8)提供社会资源。为工人提供社会服务,如医疗资源、农民工子弟教育资源、节假日交通信息等。

3.4 智慧协调

协调犹如给生锈、运转不畅的齿轮打上剂,总承包单位不仅要提供服务,还需协调各分包作业,以做到管理过程中思想文化一致、管理制度一致、办公平台一致、施工进度一致。

3.4.1 智慧协调的方法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工作场地、作业面、工作时间、设备需求时间等进行数字化统计和分析,实现交叉作业有序衔接,资源均衡利用。

3.4.2 智慧协调的内容及做法

(1)场地协调。根据场地布置的计划、场地实时现状信息对场地进行预模拟布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材料堆场、交通道路等场地的科学布置、有序协调。

(2)作业面协调。对作业面进行合理分配和模拟分析,加强作业面信息的实时反馈,科学合理组织同一工作面多专业有序、高效的作业。

(3)工序协调。通过BIM技术对各专业、各工序穿行模拟分析,合理协调各工序的施工顺序;模拟分析洞口、管线的预留预埋,确保各专业的精准协同。

(4)塔吊协调。根据工作量大小及进度安排,量化各专业的塔吊使用需求及其塔吊设备的工效,通过对塔吊的吊力、吊装区域等进行综合模拟分析,合理进行垂直运输作业协调,实现塔吊错峰运行。

(5)电梯协调。通过对电梯运输区段、运力、平面位置的综合模拟分析,基于数据库智能合理协调分配各分包的电梯运输时间、区段、数量,实现电梯的错峰运行,保证电梯的高效作业。

(6)其他资源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模型对资源需求及其延伸资源需求(加工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量化统筹和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资源消耗高、建筑寿命短、管理方式粗、实力差距大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一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思考智慧的总承包管理方式,使总承包管理的过程更加顺畅可控,才是未来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与同行企业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升我国施工企业总承包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淼,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建筑施工,2013 .35(7)

[2]杨德慧,复杂性条件下的大型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实践与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

[3]翁海,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科技与企业,2014(5)

[4]冯涛,施工总承包管理原则,施工技术,2012.41(16)

[5]刘光民,试论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发展思路,建材与装饰,2012(17)

作者简介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2]陈兴海,丁烈云.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14.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研究

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应将建筑电气设备运用其中,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力提升发挥作用。笔者将分别从智能城市建设分析、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研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四个方面来阐述。

1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我们应提到IBM公司,2008年该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相关概念,紧接着2009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战略,试图实现又一次科技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演变为全球新事物,诸多国家均提出了与其相关的建设目标。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也被提上日程。自2012年以来,城乡建设部陆续公布了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对智慧城市努力改造。依据2008年IBM提出的相关报告,智慧地球是指将传感器嵌入到地球各个角落,如:公路、桥梁、电网、铁路、供水、建筑等物体中,物理设施可被感知,与互联网形成物联网,通过云计算对物体进行动态管理,帮助人们以精细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相关概念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利用网络来实现互通,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城市发展理念的发展。如图1所示。

2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

综上笔者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间的关系,大部分人还未了解。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及建筑电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间存在直接联系。实际上智能化建筑作用若想得到有效发挥,通过电气技术的应用,应对智能化系统加强维护,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基于传统模式下,建筑电气技术主要负责光电照明、电力供应、闭路电视,这均属于传统电气控制技术及电气工程。基于信息时代下,智能化建筑主要依靠电气系统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而建筑电气在这些技术的前提下发展。如若缺乏建筑电气技术,建筑智能化难以实现。

3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研究

相关人员在设计智能建筑时,应将监控管理系统应用其中,从而达到监控目的,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并达到电能消耗目的。与此同时该系统可及时对建筑电气设备隐患有效解决,从而确保建筑用电安全,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有效降低。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电力配电管理中,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当无人看管时可实现自动管理,将信息到网上,为用户查询提供了便利性。笔者将对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加以研究。

3.1照明系统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中,灯光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照明系统的改善能促进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化系统来选择合理的灯具、光源、电线,促进照明质量的提升,使现代建筑环境大大改善。

3.2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在我国建筑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污染率小、利用率高,因此受诸多人的喜爱。举个例子: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从而使风能、电量的使用量得到有效降低,风能及电能的应用在电力行业十分常见。举个例子:荷兰作为风能发电最多的国家,应用风能发电具有噪音小、发电干净等特点,半导体照明技术得到了有效开发。就目前来看,半导体照明具有能耗低、应用时间久等特点,其中LED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LED在我国各种商业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交通标志灯、LED荧屏、艺术照明等。半导体照明发光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还未得到有效普及,然而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前景势头良好,并应用到各种领域。

3.3火灾报警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火灾报警系统的作用逐渐增大,其应用率逐渐提升,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可与其他灭火设施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安全疏散指令、自动启动灭火、自动报警、消防档案管理来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

4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智慧城市有效建筑,应采取防雷接地对策、解决等电位问题解决对策、对配电线和配线通病加以防治、控制安装设备质量、加强安装设备阶段施工管理,详情如下。

4.1防雷接地对策分析

为了能够充分确保建筑中电气的防雷效果,在引下线的敷设中就需要找到正确的位置,同时在安装方面需要结合实际设计情况而不断提升其质量。例如基础的接地装置中实施焊接时,就需要把桩基钢筋和基础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而且安装避雷带过程中还需要最大保持避雷带所要求的转角半径满足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对于屋面的明装避雷带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相关的事项,如圆钢作为避雷带时就需要在安装前而实施冷拉调直,而且避雷带还需要运用200mm左右的支撑高度。再者就是针对建筑物的顶部避雷带而言,此时就需要和外露金属构件而连在一起,从而保障整体电气能够处于良好的通路,同时和防雷引下线实施可靠连接,进而提升焊接质量。

4.2等电位问题解决对策

建筑电气的施工中对于等电位系统而言,就需要从施工人员施工中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对等电位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针对等电位系统的通病而找到问题的方法;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结合电气施工情况而确定等电位线位置,尤其针对的金属部分则需要保持其和接地干线之间有良好的连接性,同时还能够正确连接;最后,等电位系统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摇测测试,进而保障等电位系统安全性。

4.3配电箱和配线通病的防治对策

为了能够保障建筑电气的质量,其中针对配电箱和配线安全性问题而提出对应的防治方法,进而有效提升电气线路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具体施工中可以从如下三点着手:第一,选购配电箱就需要严格地参照配电系统图设计要求进行,例如对配备箱的尺寸以及箱体机械开孔等都要做好检查工作,进而有效保证配电箱中的开孔位置可以满足进出线管需求,同时还需要严禁箱体实施气焊开孔以及扩孔、背后开孔以及侧面开孔等,而且还需要保障箱体的开孔和导管管径符合;第二,配线过程中需要根据箱内的导线颜色而设计,同时还需要将配线整齐绑扎,并保持横平竖直,且无绞接的现象,对于导线连接较为紧密的位置,则需要防止其出现不断股以及不伤芯线等情况。垫圈下的螺丝两侧压需要保持导线的截面积相同,同时将零线和接地线的汇流位置处于同一端,而且导线的连接保持在两根左右;第三,在配电箱中金属框架需要紧靠在接地以及接零,而且对安装对应的电器中需要保持开启门以及门和构架接地位置所使用的是裸编织的铜线,还需要有十分显著的标识。

4.4控制安装设备质量

第一,要细致地对工程图纸进行阅读,将会审工作做好,最后再进行安全和技术的交底。在对设备进行采购时,要对照图纸当中的参数以及设备规格和型号。针对不同设备,要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运输设备的方案。当设备需临时制造时,应安排专人监督厂家制造设备的过程,确保制造设备同图纸相关规定和要求相符。第二,应设计工程组织计划,并对吊装方案进行制定。同时,应获得相关单位批准才可开展吊装工作,且在进行实际吊装中,监察单位以及承包单位应安排人员进行监督,使吊装质量得以保障。第三,要按照设计图纸来开展预留预埋保护装置和线路设计以及基本工程的工作。

4.5加强安装设备阶段施工管理

要想更好地实现预期工程目标,不可忽视施工准备这一环节。第一,应严格审批一次原理图,然后中标商家应提供配电系统二次原理图,而作为设计图纸单位应对其严格审批。第二,检查人员应加大力度验收检查到场设备和资料。同时,相关人员应对吊装设备方案和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且验收预留预埋槽钢基础和线路以及保护装置等工作。第三,要对顶板工程和墙面工程进行验收。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要遵照相关规范,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控制。第二,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时,应重视细节,找到问题后尽快处理。一般要检查设备的几大问题:首先,对母排支架进行检查;其次,对小元件和小零件进行检查;再次,对复位功能开关进行检查;最后,对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第三,在安装设备时,要对变压器接地和高低压柜布置进行检查。第四,在对桥架和母线进行安装时,要做好以下几点:确保平整的桥架质量;对桥架布局进行检查,确保缝隙适中;对吊杆横担丝进行检查;对防晃支架进行检查。如图2所示。

5结语

综上,笔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概念及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建筑物中,电气工程的质量对整个建筑物中其他的功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当前人们所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在建筑电气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提升质量,特别是针对电气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通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促进建筑电气提升质量。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电气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质量,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提升电气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约稿函智慧城市电气技术专辑[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6,10(6):25.

[2]吕悦.智慧城市驱动智能建筑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6(6):16-17.

[3]崔明丽.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3):107-108.

[4]2015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论坛在京举行[J].城市住宅,2015(6):96.

[5]许大宇,杨志超,李祖明,等.智慧城市建设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发展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80-81,84.

[6]吴新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4,34(8):234-235.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智慧化;管理方式

现在,电力工程事故的安全问题突出,市场有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也导致电力工程建设单位不能稳定的发展。在电力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于工程的规模大、施工地点非常的分散,而且各项监管措施不到位,直接导致事故产生。在智慧化管理的引导下,可以实现安全的监管。

1安全智慧化管理常见的方法

1.1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指纹考勤机和人脸识别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工地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识别,并且每天进行考勤,生成考勤记录。非本工地的人员如果想进入的工地中,应该用身份证登记。这种方法确保工地现场的人员流动的合理性,防止一些外来人员非法进入工地中。

1.2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周围的安全性,防止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党入侵的行为发生后,报警系统就会自动的发出报警信号,值守人员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方式,可以形成监视系统,如果有非法人员闯入,可以发出报警提示,保安借助地图识别的方式,可以对非法人员进行精确的定位。

1.3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针对建筑工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工地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行为都能被全部记录,监控人员可以针对事故重复的观看录像,及时的发现各类违规操作的行为。

1.4无人机巡查系统

无人机巡查系统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巡查的路线进行设置,无人机可以定时对工地的安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采用报警的方式及时的通知管理人员。

1.5定位追踪和扫码系统

在施工人员的帽子上安装追踪芯片,从而可以对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的状态进行分析,并且借助电脑显示屏的方式及时的查看信息,对工人的操作情况有及时的了解。管理人员在现场勘查的环节中,通过扫一扫的方式,就能了解施工人员所有的信息,对施工人员的工种、工点和技术能力等进行了解。

2完善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智慧化管理的策略

针对智慧化的管理方式,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点分散、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的管理,完善智慧化管理。

2.1建立工地可视化的远程管理系统

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的施工点非常的分散,不利于管理,在每个工程的施工点安装监控系统,从而实现每个工程点数据的整合和传输,完善施工单位、项目公司的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确保视频数据可以实现共享,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的方式,可以掌握每个施工点的现场施工情况,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施工地点进行安全的监控。工地可视化监控的方式可以实现工地现场情况的分析,通过远程云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现场的报警,并且可以借助现场语音的方式,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指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有重点的监控。

2.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单位的施工人员应该运用统一的门禁的方式,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严格的监控,在屏幕上可以显示不同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将施工人员的资料以档案的形式整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可以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掌握工程现场所有的运作情况。为了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信息库资料建立完成后,应该完善相关的监理工作,各个监理区域应该实现互相检查的机制,防止一个监理部门产生疲劳懈怠的问题。

2.3建立危险性较大部分的分享工程管理平台

在针对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等工程操作中,这些工程中都需要采用大型的设备,其危险源非常多,而且涉及的内容广泛,如果仅仅依靠人力进行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排查的效率不能得到提升,而且工程不能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在对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的环节中,应该建立全面的管理系统,应该对塔式起重机的使用进行实时的监测,完善防碰撞计算,并且完善角度的限制等,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如果发生意外,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而且要完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实时监控,从技术的层面完善起重机使用过程的监控,防范各类安全隐患的产生。

2.4建立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实时监测系统

在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结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要完善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监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环节中,应该对钢结构的强度和抗压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在传统的监测方式中,其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低,不能实现集中的管理。所以,在施工中,应该采用不同的仪器检测的方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系统可以将各个监测点的信息汇总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方便工地进行统一的管理。

3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投入使用后,在施工现场可以采用传感器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监控体系,将科学技术与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统计,弥补传统的监测方法的缺陷。在实际的工程中,可以实现人员、机械、材料和环境的监控,完善安全监督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常建磊.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3-02)

[2]田彦博.电力建设工程中基建项目的安全薄弱环节与改进策略[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33-34.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7篇

一、BIM应用的总体规划

1.BIM应用需求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BIM应用需满足:施工部署及施工工艺事先虚拟建造,为项目科学、高效组织实施提供保障;利用BIM+智慧工地系统数字化管控,实现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通过模型建立以发现图纸遗漏、矛盾或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找出具体问题后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等。2.BIM应用流程引进BIM+智慧建造关键技术,通过将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构建水利枢纽工程智慧建造关键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控,着力打造水利工程建设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二、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1.设计阶段模型建立根据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BIM标准体系搭建水工结构、金结、建筑、MEP、幕墙各专业基础模型,并由BIM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分析,核对模型准确性、完整性等。2.施工过程部署(1)虚拟仿真。前期BIM策划先行。项目部入场之初,通过BIM规划,高效利用场地,建设标准化园林式工地。(2)临建布置。通过虚拟布置确定场区内加工厂等临时设施,合理布置临建系统装置,响应绿色节能施工要求。(3)大型机械管理。通过建筑模型与场地位置关系,方便确定塔吊等大型机械的布置方案,检查群塔高度关系与碰撞情况,对现场布置有更直观的把控。3.图纸会审及优化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利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将图纸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反馈,及时优化调整施工图,有效缩短设计变更时间,加快施工实施进度。4.沉浸式可视化技术交底为解决常规平面化施工技术交底不够直观、被交底人对交底内容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利用BIM模型的直观特点,进行沉浸式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以提高交底内容直观性和精确度,提升施工技术交底效果。5.基于BIM施工模拟优化应用BIM模型深度优化模板设计,指导施工生产,提高成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在施工中提前运用BIM技术对工程实体进行精准建模,并虚拟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如对基础和防渗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三维精细化桩位放样,模拟现场施工,用于指导现场实施以消除空间误差。6.碰撞检测利用BIM建模技术,预先对设计图中的机电管线进行三维立体排布,消除位置矛盾或不合理布置方式等,优化设计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在虚拟建筑物内部漫游,了解各个构件信息、设备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施工顺序等,提高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7.工程实体准确算量BIM模型建立后,可根据模型参数准确快速计算及统计工程量,提升工程计量的准确度与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的方式,在异形构件工程量计量中尤为突出。8.安全配置模型对施工用外排脚手架配置安全模型,明确步距、立杆间距、剪刀撑配置等关键参数并进行脚手架稳定性验算。9.模型安全分析交底运用专业软件对施工模型涉及的如“四口五临边”等较大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测评,生成分析及测评报告并利用建模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10.传统施工工艺优化本工程利用BIM+3D打印技术,指导泵站流道异形钢模板设计、加工及安装,并利用三维模型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该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常规木模施工可能带来的流道断面结构尺寸精度不够、流道表面平整度差、现场配模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等不利影响。

三、BIM管理应用

1.BIM+智慧建造管理平台本项目自开工之初就搭建了BIM云端管理平台,通过分配项目管理人员权限,以终端BIM模型等信息共享互通为核心,实现施工进度实时可视化管理、质量安全管控信息云平台同步、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等信息云端实时共享查询等,改变以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使数字化管理深入项目常态化管理。2.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构件库项目部BIM工程师前期与软件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入对接,在平台使用及管理过程中根据水利工程特点不断对平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功能细化提升,并基于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专用构件库,使之初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在项目部及公司的推动和支持下,现已根据本工程应用情况推出了BIM5D水利专版。3.生产进度精细化管理基于平台可实现进度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读取进度信息,与BIM模型建立关联实现进度信息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人员可详细看到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延期情况、延期原因、任务负责人等信息,而实现施工进度动态控制。4.质量管理可追溯性使用BIM5D平台质量问题追踪及处理功能,现场管理人员利用智能化终端设备(手机等)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相应位置予以标注后反馈到平台云端,相应责任人能够第一时间收到问题信息并及时处理问题。5.安全管控应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客户端等智能终端设备将现场安全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予以标注位置、问题级别、责任区域等信息,并反馈到平台云端从而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使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6.VR沉浸式虚拟安全教育依托BIM+智慧工地云管理平台,引进BIM-VR安全体验系统,通过结合项目BIM模型设置虚拟危险源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让体验者走进较为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并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切身体验使其得到更直观、深刻的安全风险防范教育,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7.劳务实名制管理结合BIM技术、可穿戴智能安全帽、人员进出口闸道机和GIS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劳务实名制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工人的出工情况,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进行实时管控和科学调配。劳务实名制系统还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施工现场各工种、各承包队伍工人的年龄分布等信息,便于进行社会化数据分析管理。8.建筑物位移沉降观测BIM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沉降位移观测点,导入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并设置报警值,定期生成监测曲线及监测管理报告,有利于掌握建筑物位移情况,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提醒,保证工程建设安全。9.高支模支架安全监测通过高支模监测系统,实现对高大模板立杆轴力、立杆倾斜、模板沉降、立杆位移受力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0.塔吊监控引进塔吊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风速超限报警、防倾斜报警、禁行区域设置保护及预警、多塔吊的防碰撞预警、智能化制动控制、增加塔吊黑匣子等多种功能实现。11.环境监测系统本项目在施工现场专门设置有环境检测仪,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噪音音量,同时项目平台用图表方式直观展示环境监测状况,并且对历史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洪波,等.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2]严文武,等.宁波市智慧水利的建设与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7(11).

[3]陆佳民,等.水利大数据目录服务与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7(4).[4]高英.“BIM+”跨界应用开拓智慧水利[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9).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BIM技术;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是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建筑领域的智慧化,智慧建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建造”是一个新型的建造理念,它要求建筑业发展走低消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能应用信息化技术改革建筑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智慧建造”理念的核心技术就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BIM技术可以改变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参建方之间信息传递共享效率低的现象,是信息化手段在建筑业的直接应用,是建筑业改变传统建造理念的技术支撑。

1建筑项目管理的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劳动密集、现场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随着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建筑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用工管理越来越难,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和管理失控将会加剧,建筑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研究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业管理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以及信息化水平低等。虽然近几年信息化水平在大幅度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与国际信息化程度仍有较大的差距。

有个分析结论:信息化带来的价值可以减少10%的投资,这对项目业主来说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资源,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智慧建造理念的要求就是用信息化手段,使得整个建造过程的精细化、低碳化和智能化,从而保证建筑业从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转变,而BIM正是实现智慧建造的根本途径。BIM不仅能解决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甚至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协同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信息有效传递的问题。

2 BIM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BIM通过创建数字化模型来不断更新、获取项目信息,从而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营运维护[1]。

2.1 BIM技术的特点

建筑物构件的参数化是BIM的重要特征,BIM满足了参数化设计的要求,满足了图元构件的参数化表示、构件关联与参数化修改属性等图元。BIM模型的参数化特点还体现在其能兼容其他分析软件,实现数据共享,以及能耗分析、结构验算、碰撞检查、日照分析以及虚拟建造等功能。

二维、三维以及参数模型的动态显示与调整是BIM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进行传统的二维平面形式表达图元,同时还能实时的以三维立体形式表达建筑物构件,而且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还能进行分析计算。

BIM所表现的模型外,最重要的是存储了项目信息的数据库,BIM数据库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导出相应格式的信息。包括平面二维图纸、文本、表格、三维模型等。信息输出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形数据,如平面图、剖面图、三维效果图、立面图等;另一类是非图形数据,这些数据将以文档的形式输出,如工程量统计表、门窗类表、设备信息表等。

BIM模型的开放性可以实现与其他分析软件的兼容,从而实现数据共享,使得各专业的信息交换、共享成为可能。同时,访问、获取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创建的信息变得更加快捷、准确,使得协同工作方式成为可能。

2.2 BIM技术的优越性

BIM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加快工程进度:利用BIM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设计错误带来的工程进度延误;采用基于BIM的参数化设计,可加快设计进度;加强了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作业,信息传递效率提高,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利用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功能代替手工算量,大大加快了工程造价速度,提高了工程量统计准确度;

提升工程质量:利用三维模型,减少了图纸错误或二维平面图理解误差带来的工程变更,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升了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风险:工程量统计与工程造价都直接由BIM模型直接产生,大大降低了前期投资成本,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

有助于营运期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利用BIM竣工模型可以查询设备信息,方便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3 BIM技术的主要内容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运用可分为八个系统,分别为设计管理系统、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施工成本管理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各方主体管理系统、项目采购管理系统和项目运维信息支持系统,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3.1[2]所示:

图3.1 智慧建造总体框架

3.1 设计管理系统

包括:(1)共享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2)共享图纸中采用的设计规范和图集;(3)各专业设计图纸的协同关系,包括建筑、结构与管线之间的协同;(4)设计变更的依据、流转与签证机制;(5)设计变更后的图纸对比;(6)设计变更产生的投资、进度影响;(7)设计变更产生的重新审图报警机制。该系统可以为施工提供充足的资料,协调各专业设计关系,及时变更设计与审查,有利于项目投资控制。

3.2 施工质量管理系统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9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智慧城市,它或许简单便捷,或者美丽繁华,又或者和谐幸福。在锐捷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部副总经理、智慧城市专家江红杰博士眼里,智慧城市是能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现在“城市病”的状况,让我们的生活真正美好的一种城市建设目标。但目前为止,智慧城市还没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样本。

“这些问题让我们感觉到智慧城市离我们很近又很远,似乎清晰又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江红杰谈到,智慧城市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每一个城市都在摸索自己的方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问题。

“因此,锐捷网络认为要真正发挥智慧城市的功能,必须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这方面要针对不同场景和行业,定制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一些具体的产品,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从而能够让智慧城市落地。”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行业特点定制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发挥智慧城市的作用,逐一实现安全、便捷、绿色、舒适的目标,让智慧城市真正触手可及。为此,锐捷网络近期了数款“智慧新品”紧紧抓住了智慧城市网络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满足室外恶劣环境的RG-IS2700G系列交换机,与普通商业交换机相比,采用了主流工业级芯片、无风扇设计、铝合金高效散热外壳,可支持-40至85摄氏度宽范围工作环境温度、恶劣环境中也能稳定可靠地运行。RG-IS2712G系列、支持公有以太网多环保护技术(ERPS),还提供如耐振动、防尘、防雷等卓越的工业级品质,大大提升了组网灵活度,为客户室外恶劣环境的业务接入提供了有效保障。

高清数模转换EoC:作为一种网络数据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的技术,EoC最高速率达1G,并且突破了传统100米限制,可支持高达500米距离。针对平安城市与智慧楼宇建设中的安保监控施工难题,锐捷网络推出的EoC设备在不破坏装修情况下,只要升级两端的设备,利用原有视频线,就能够完成模拟视频到数字高清视频的改造,大幅降低了改造的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魔方”路由器:锐捷网络推出的“魔方”路由器支持4G LTE技术,具有部署快、成本低、免光缆回传施工等一系列特点,在安全组网技术和接入规范方面都符合了政府标准,满足用户在4G应用场景中的高性能要求。配合锐捷专利的视频传输优化技术,以及多核CPU、全千兆接口的硬件设计,锐捷4G LTE路由器完全可以在4G专网平台多业务并存时,依旧实现线速处理的能力。

锐捷网络利用极具行业特点的“差异化”、“定制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在携手用户克服网络的复杂性,全面提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在行业应用方面,智慧医疗中的移动医护零漫游解决方案;智慧教育中的三通两平台易网关;智慧政务中的政务外网应用安全域解决方案;智能楼宇中的智分解决方案及Wall AP;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中的云架构数据中心交换机Newton 18000;平安城市中的工业交换机和4G路由器等。

施工智慧管理范文第10篇

百年金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年金海)是一家以安防为主业,集园林、教育、投资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以“盛世中华、百年金海、美丽中国、智慧城市”为企业愿景,以“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的领跑者”为企业使命。企业总部设在郑州,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香港设有营销平台和研发机构。

百年金海系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拥有中国第二家,河南省第一家安防行业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院士工作站,由中国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欧亚科学院“三院”院士李德仁担任首席科学家。

河南省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对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的几年,我们将以研发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打造以智慧城市为主导的智能安防产业链,建设中原经济区首家数字安防产业集聚园区。该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必将推动河南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充分发挥其在高端人才引领、在研发技术先导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河南和智慧中原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企业现拥有员工近300名,公司管理团队48%具有中高级职称,8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特聘“两院”院士1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

企业资质品牌实力雄厚,现拥有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双甲资质、国家工信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双软”认证资质、河南省公安厅颁发的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一级资质、河南省气象局颁发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乙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消防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二级资质、河南省测绘局颁发的乙级测绘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和河南省国家保密局办颁发的信息系统集成乙级资质。

企业现拥有外观专利3项,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承担着部级项目基于IPV6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示范工程。

企业成立八年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及陈长宝董事长本人已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

上一篇:网络通信专业范文 下一篇:广告经营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