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0 07:30:23

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篇1

一、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仅仅是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的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使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调迁等费用增加;如果技术人员提供的材料用量不准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供应的不及时或超储积压。而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也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会计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工程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项工程的成本缺乏可比性。工程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而,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成本则十分关键。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缺乏可操作的成本管理流程,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3、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施以重奖怕别人眼红,所以意思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全过程施行工程成本管理

(1)在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工程管理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劳资部门提出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机构调遣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称之为施工预算。然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税金计取比例和方式确定工程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费和后期管理费等费用构成了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称之为工程预算成本,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预算成本的计算为企业投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既避免了以过低价格中标,又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为企业取得合理赢利奠定了基础。

(2)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本部下达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程机械定额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定额。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材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作出科学的预测。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地搜集、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以确保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成本控制和分析。人工费控制:对各施工队、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队、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是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严格避免材料浪费。机械使用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开支。

项目财务部门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出现异常的,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4)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项目技术、预算人员要认真核对已完工程量,将尚未办理变更索赔手续的项目取得业主的签认,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作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2、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本部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人头。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

(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

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

施工企业管理篇2

1.思想守旧制约管理创新的脚步

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只注重施工阶段的管理,轻视工程投标前项目评审阶段、施工组织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造成施工阶段处于孤立状态,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施工企业领导集团要努力开阔视野,充分认识管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培养超前意识,为企业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除此之外,要树立全局意识,仔细研究施工中每一阶段的管理,提高管理创新的全局性和可行性。

2.盲目创新裹胁了管理创新的初衷

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忽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引进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手段及方法,导致一些创新成果不切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了创新的本质目的,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拼凑一些看似先进的管理方法,不经过试验证明就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顺利发展。对此,施工企业的领导层要正确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处理好创新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组织专业审核试验小组,对创新的管理模式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才能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其次,施工企业要将新的管理模式要与传统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创新成果夭折

施工项目涉及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其管理创新需要综合各方资源。然而,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缺乏配套措施的研究,导致已经适应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因得不到相应配套措施的支持而夭折。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创新管理模式在施行过程中得不到保障,后续力量薄弱;其次,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技术支持,创新的管理模式在施行中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甚至造难以维持;除此之外,管理力度小也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之一,对于创新管理模式中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不能及时制止与调整,使施工企业的管理畸形发展。施工企业要充分分析以上情况,加快配套措施的建设,以管理创新为核心,制定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并引进先进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及时纠正管理创新活动中的错误。

二、促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施工企业要瞄准全球化,使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并吸收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到企业管理系统中。除此之外,加快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以对施工项目中大量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施工企业要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提高可变薪酬的比重,并根据施工工作种类的不同,按等级对薪酬进行划分,同时考虑承包商及施工队的协作;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手段要多样化,并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实施相应的激励手段,对于施工人员的激励侧重于减轻工作负担,优化工作环境等,对于管理人员的激励侧重于岗位提升和提高权责范围。(本文来自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3.成本控制的创新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的创新要涉及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施工阶段再到交付竣工阶段,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成本预测;通过选择质高价优的材料供应商来降低材料成本,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降低机械设备成本,采用承包制度来降低人工费用支出;除此之外,完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三、结论

管理企业的灵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尤其如此,项目的多样性、人员的流动性和施工的分散性给施工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明显的压力。基于此,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管理创新,并加快配套措施的制定,从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进行创新,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施工企业管理篇3

关键词:资金管理;施工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9日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其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施工企业管理逐渐规范化,资金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健全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施工企业各个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施工企业也由最初的试点阶段逐步向管理规范化转变,建立与施工企业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体制,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它包括资金筹集、使用、消耗、回收和分配等方面的财务活动。然而,这些内容是由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所决定的,即从准备施工、工程施工和完工结算等一系列的资金活动。资金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资金纽带可以增强施工企业对下属单位的有效控制,施工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任何工程都是以巨额资金为依托的,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更为突出,因此资金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许多的施工企业还没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施工预算,但预算并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的依据,没有威慑力。另外,许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完全不按照预算制度执行,随意更改,使得预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是企业生存命脉中“血液”,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足够的资金可以维持施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使用效率。然而,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各个方面,资金分散,无法提高使用效率。

3、资金管理监督和控制不足。施工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有力的事前规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工作。在事前规范上,企业对下属的管理不到位;在事中控制上,企业控制不足;在事后监督上,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从而,资金管理监督和控制不足就会缺少一套有效的制度。

4、工程款拖欠现象普遍。工程垫资和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的两大问题,由于在建筑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态,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就会存心拖延工程结算的时间。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都会使施工企业的工程拖欠款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影响员工的团结和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对施工企业自身进行完全的控制,对资金的实用进行计划性管理。

5、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根据施工企业的现状,从管理方式和手段来看,企业资金管理方式陈旧。相当一些企业还在沿用过去的靠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由于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财务报表的编制不真实,导致了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传统的财务报表形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全部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尚未利用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在资金管理工作方法上陈旧,手段缺乏创新,因此,要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适应当代的发展情况。

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相应对策

施工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想要生存发展,就应找出应对措施,不断强化资金管理工作,集中力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体表现在:

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自的不断扩大,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也相应增加,企业资金管理活动的地位日益突出,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如何建立好完善、健全、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上有章可循,对施工企业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划分企业资金管理的层级,规范财务员工的权利和责任,不能仅让规章制度成为文件,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其次,还应该明确划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做到资金管理人人重视,以配合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最后,企业在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可对制度进行随意修改,需要修改时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意,使该资金管理制度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资金工作贯彻执行的有力依据,强化资金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效用。

2、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施工企业应该尽力做好资金管理的事前规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工作,使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职能相挂钩,积极设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使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中,资金管理功能最主要的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它是施工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使用的客观反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较好地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传达信息要更为准确,防止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应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严谨系统的分析,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应对类似情况的发生,不能片面追求产值和经济利润等指标,应进行全盘统筹考虑,在资金支付方面,要对应付款项的支付风险、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差异等做好监督、控制和考核工作,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靠性,从而可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工作。

3、重点加强对企业资金的计划管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避免会产生应收账款和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要想重点加强对施工企业资金的计划管理,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都会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因而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发生坏账的机会,这样企业就可以避免应收账款的无法收回的情况。除此之外,企业资金安全性问题也是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事项,资金运动过程中是要建立在保证资金安全性基础之上的。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安全的保障机制,即在企业资金的进出、调动、周转等多方面都要建立在严格的控制之下,从而建立合理的结算制度、盘点制度、审核制度等相关的保障制度。只有坚持这两者,企业对资金的计划管理才能有效实施,资金管理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效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4、实现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施工企业要找准切入点,应针对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要想实现企业资金管理手段信息化和现代化可以考虑利用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采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在一个较大的数据平台上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加强资金管理的控制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开发或引进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软件,使资金管理程序化、信息化、一体化,避免了传统方式下的人工行为,实行了规范操作,加大了信息的真实度,真正使资金管理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生产运作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始终。面对复杂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施工企业应正确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中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资金管理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冬梅.浅谈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现代商业,2011.9.15.

[2]裴晓梅.浅谈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0.2.8.

施工企业管理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4日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建筑商品质量好坏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经营效益不断下滑,成本控制困难。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其经营活动涉及到资金筹集、材料采购、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现场管理与竣工结算等多个环节,具有投资金额大、生产工期长、资金周转慢和财务风险高等特点,资金流动性比较强,资金管理比较分散,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施工企业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抓质量、安全、进度,降低工程所需的设计、材料、设备、安装、施工等费用,节约材料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加强材料成本控制,材料采购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保证质量,降低材料费用。应当立足内涵建设,控制经营成本、注重产品创新,提高经济效益,获得行业竞争优势,不但要重视施工企业项目进度、质量、生产和安全,更要重视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及其关系。其核心是资金运动与资金循环,施工财务管理是一种全过程与全员性的控制活动,贯穿于工程施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包括从资金投入到项目施工,再到项目竣工,收回资金全过程。工程投标、项目规划、材料采购、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各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运动,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实行财务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编制财务预算,执行财务计划,重视事前评估与预测,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合理配置企业各种资源,加强企业资金管理,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财务活动合理合法、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规范有序,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制止损失浪费,遏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面广,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强。管理工作都聚焦在工程施工,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财务管理提升到与工程建设同样重要的高度,认为财务工作只是收款和付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以及财务分析等活动,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种类繁多、业务相互交叉,需要各个部门、所有人员分工协作、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必须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财务指标开展工作;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日益频繁,资本流动不断加快,施工企业在资金筹集、工程施工、资本营运、资金回收等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变化与经营风险,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和风险评估,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财务方案,根据成本与收益配比原则,尽可能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前途下,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树立信息化理念,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财务工作方式,财务信息的输入、输出、传递、保存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必须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资本运营实时监控,把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管理与经营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建筑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通常按照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采用先施工后收款的赊销方式招揽工程项目,点多线长、管理分散、资金流动频繁,工程款结算的问题成为影响企业资金运转的重要因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资金,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与基础,资金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必须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源头,围绕资金运动落实财务管理任务。企业必须加大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资金控制力度,积极筹集资金,合理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合理配置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例和结构,科学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结构,避免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实行资金审批报账制度,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盘活沉淀资金,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企业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对外投资加强控制,严禁擅自挪用货币资金,贯彻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实行同一部门或个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相互分离。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是造成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合同,只能垫付资金,垫付资金拖延时间越长越难收回。施工企业要重视垫付资金的回收工作,建立欠款回收工作责任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工程款回收工作,把欠款回收时间长短和金额大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工程质量并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及时催收工程款,结清工程款,防止发生长期拖欠工程款,增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发生财务危机。

三、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长期以来,部分施工企业只重视企业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收益,只看到高收益,却忽视高风险。施工企业在履行施工合同过程中,因垫资赊销建筑产品,建筑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收回资金,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只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就可能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可能产生财务风险。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施工企业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工程开工、竣工结算和资金回收等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企业在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实行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降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必须将风险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将风险防范意识融入群体中,将风险控制的目标落实到企业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引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领悟,加强员工风险教育与培训,提高应对外界环境适应力,降低外界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企业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根据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主动终止风险较大的施工项目或将一部分生产任务对外承包给其他企业,在收益与风险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争取以最小的风险取得最大的收益,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其综合素质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施工企业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承担者和职业道德的实施者,担负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其业务能力大小与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技术与现代财务理论高度融合,为适应时展需求,财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准则,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抵挡各种利益的诱惑,拒绝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而且要掌握审计、税务、金融、法律、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熟悉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具备实务操作、信息处理、协作交流、职业判断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企业必须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重视继续教育,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理论和思想道德知识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为准绳,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热点话题与前沿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财务处理、职业判断和财务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虽然存在着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资金短缺、财务风险加大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但是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施工企业具有投资金额大、生产周期长、资金流转速度慢等特点,必须根据行业特点组织工程施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认真履行施工合同规定,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与各工长需要明确成本、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考核指标,建立奖惩严明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制定各种材料费、机械费和人工费的消耗定额。加强财务部门管理职能,把财务内容贯穿于工程项目运行全过程,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至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个人,根据施工工程进度,了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各工程项目部财务管理考核,将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好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从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与审核、施工材料的选择、工程质量的监管和竣工结算评估等实施全过程实时监控,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资金链畅通,确保经营活动各环节顺利进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扬.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6.3.

[2]宋晓翠.探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3]王文华.浅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4]韩树生.浅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会计师,2014.10.

[5]高惠红.新时期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

施工企业管理篇5

引言

会计核算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总结、归纳、评价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资金信息,核算分析后可对未来进行有效预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想要缓解这种压力、迎接挑战,施工企业就要不断的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增加市场份额,保证本企业的经济收益。而会计核算问题是目前我国各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出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已经成为各施工企业不能规避的首要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现状

1 . 1 会计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往往只重视生产进度与质量,忽视会计管理工作,使得企业账目混乱,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频发,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这种以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为基础的现象,造成企业经营活动的缺乏规范,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并没有有效的沟通,变更指令没有及时下达到各职能部门,会计管理工作失去原有的意义。

1 . 2 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对会计管理的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管理的内部监管力度薄弱,缺乏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没有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流进行全面管理,使得会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同时,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现代化的先进设施,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细则,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1.3 会计管理费用缺乏控制

会计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劳动保护费、财务费等诸多项目。目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报销无控制性指标、招待费用过高等现象,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管理费。

1.4 缺乏精确的会计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处理信息时,会计人员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时有发生,内部控制的乏力直接造成企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低下。对于以项目经理部门制度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企业的会计部门根据收取的各个项目经理部门所提供的成本票据实行财务核算,并依据所收到的工程款结转业务收入以及成本,收入由成本倒轧得到,进而再结转利润。会计人员多数存在模糊的会计核算意识,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而事后又不进行核实,一直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

2 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必须有所创新。

2.1 创新会计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原思维的视角、着眼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由于缺乏对会计管理的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管理的内部监管力度薄弱,缺乏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没有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流进行全面管理,使得会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因此必需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除了对其组织形式、管理极限进行创新外,还要对其管理机构进行革新,具体来说,会计职能不仅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分析,还包括会计决算和会计控制等。对会计人员实施管理应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基础,为企业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让他们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别设立会计机构与会计机构,使两个机构在相互平行的基础上合理配合,并分别在各自的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企业领导者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将眼光局限在自身利益和企业的眼前利益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观念上真正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学习一些会计管理知识,以避免财务决策的失误。使建筑企业做到真正推行“以会计管理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和内部管理模式,从而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2.2 创新会计管理理念

思想决定意识,提高思想意识是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首要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及时更新会计管理观念。切实的将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会计管理理念的提高不是表象工程,不是学习了、认识了就能提高,而是要将其运用在不断的会计创新中,使会计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法治化,使其更能体现出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作用。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挖掘周边环境优势,科学的借鉴一些会计管理较先进的企业单位,将成本与效益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来抓,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业务流程以及运作模式,用逐渐提高的会计管理水平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收支,使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永续发展。

2.3 创新会计人员业务能力

我国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完善会计管理机构的同时,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获得有效信息的前提,具体到会计机构上,建筑企业应该配备少而精的会计管理人员,切实做好员工的职能培训工作,明确他们的权责,避免他们工作的盲目和交叉,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的高效、通畅和快速反应。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尽快培养出一批深懂业务、思想道德高尚的优秀人才,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人才基础。新员工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迎头赶上,企业要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或时常组织相关方面的培训,或鼓励员工继续深造。

结束语

施工企业管理篇6

高效的企业管理组织,不但要有横向业务运作的系统,还要有纵向指挥的系统。我国施工企业一直沿用直线形式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该管理体系的优点是:对每个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使每个人的义务同责任都得到了明确;该管理体系的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有效解决灰色地带的协调问题,在协调问题时对利、权、责太过强调,导致权的操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该管理制度忽略了部门间、岗位问的信息沟通以及业务衔接问题,进而使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难以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树立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第一,工期决定成本的理念。由于施工企业针对险、难、急、重等工程数目的增多,会采取突发性措施,而引发的成本升高。因此,施工单位需把工期控制视作一项重要的成本管理工作,工程项目操作前期,与设计单位积极的配合对施工图纸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有效解决征地及拆迁的难题,及时开工,避免出现施工工程操作前期浪费工时,后期压缩工时的现象。另外,施工企业在施工操作过程当中,需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调配,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安排,以此实现项目成本的降低[2]。第二,以效益评价成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也是其最根本的生产及发展目标,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可以将收益率当作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效益结果评价管理干部的政绩,同时,开展评选创效功臣的相关活动,围绕收益率、管理费率、职工收入以及劳务和材料单价等内容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为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效益文化氛围。需注意的是,效益文化并不代表以产值评判员工的好坏,而是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进行加强,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以效益评价成败的管理理念。第三,规模决定效益。在我国,企业经营都是微利经营,只有在规模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得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施工企业应在国家大力推动基础建设的政策支持下,尽可能扩大经营规模,多承接工程项目,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得到扩大,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在统筹施工企业生产要素分配,提高企业人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集中审批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集中采购大额物资材料,集中保管和调配周转器材。这一理念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项目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2.健全组织结构

成本管理是企业所有员工全程参与的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领导组织,建立起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设立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成本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以及总会计师、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担任,其他组员则由相关科室领导或部门担任;各部门间必须相互配合并相互协作,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3]。

3.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规范

成本管理模式分为项目责任承包模式和全额风险责任承包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指施工企业在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承接之后,先制定一个项目经理部,并让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合同双方分别为项目经理部和公司,合同完成签订后所有员工共同承担起施工的相关责任,在这种模式中,既将得到降低的项目成本费用作为承包效益的考核指标之一,也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考核目标的一部分,最后把经营效益全额进行上缴。而后者指施工企业对承包商进行选择,并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合同双方分别为承包商和公司,承包商应相对稳定,同时以风险抵押的方式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将责任目标完成,然后根据规定产值的比例来进行资金上缴,项目的承包人可以对其余费用进行自主调配。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既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安全,还要对项目成本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和科学发展。

施工企业管理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event, so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tremendous pressure and new. Because of uneven quality of personnel, construction complex, if not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is bound to cause safety accidents in productio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cred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China's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safe prod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policy, to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casualty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aximum.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对企业施工过程人、物、环境的控制与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信誉与经济利益,甚至关系着员工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认真探索管理方案、加强安全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大目标。

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完全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机构,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而在实际的施工企业中,多数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管理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或安全管理工作疏忽、大意,使得安全管理信息无人策划、无从实施,从而导致企业安全管理质量低下,长期下去必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构,在保证安全管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才可将安全施工的指令条件传达给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

施工安全责任主要由两部分承担,一方是政府监督部门,另一方是施工企业。若要落实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抓住两个责任即可:第一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包括重大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决策、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与落实等责任以及安全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等工作;第二是指政府部门的监督责任,即指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与指导,对违反安全条文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同时帮助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施工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在我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上尤为重要。因此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施工活动,结合各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文件制定适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主要涵盖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生产违规处罚等内容,帮助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施工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课程,是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可以对新入员工集体进行安全教育,由安全职能部门统一管理与组织实施,并对培训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准备,有效的降低施工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教育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借用企业刊物、安全知识竞赛、黑板报、文艺活动、工会活动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做到轻松自在的学、严格严谨的用。主要的教育内容有:

1、四新教育: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这四大“新”投入生产使用之前,由技术人员、管理者商讨合适的方案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培训,经岗位考核合格后才可允许入职;

2、季节教育:结合季节特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如对风雨、暴雪、冰冻天气的变化,进行安全教育;

3、复工教育:即对脱离岗位一定时间(一般为半年)的员工,再次重返工作岗位时再次进行安全教育;

4、违章教育:对于多次、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单独再教育,考察认定合格后再返岗;

5、高危教育:对于工作岗位特殊、安全隐患较大的岗位员工,如附着脚手架、升降机、爆破等,在入岗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教育。

6、还有参观教育、入场教育等。

安全培训同样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各部门必须重视安全培训的工作。安全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实际操作的培训,如对生产过程使用的材料安全性能、新设备的操作步骤、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操作技能、自我安全保护、安全生产防护等理论知识;对上岗员工的在岗培训,指导员工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与注意事项。

企业定期对各部门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项目对全体人员分工种、分部、分项、分季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尤其危险源单独教育记录。但是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不仅仅是依靠安全管理部门,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重视与全体员工的努力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好安全教育与培训,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重大危险源,建立防范方案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处处隐藏着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控制危险源,争取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而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则更进一步的避免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经济损失与社会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应对危险源识别、评价,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策划、建档,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主要的监管工作包括:1、建立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评价标准体系;2、记录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危险源;3、加强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动态,降低危险源的破坏力。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者对重大危险源状况的掌握,同时便于管理者对施工安全控制的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施工防范方案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预防性工作,相当于施工的安全工艺指导文件,同时也是对重大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具有指导性意义。专项方案内容要求详细、全面,数据来源要求准确、科学,还要经过各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审核通过后才可实施,由此可以提高生产的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四、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优罚劣

在安全生产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以及不定期抽查,提高企业施工人员工作认真的态度。

1、常规性安全检查:针对施工前需要检查各岗位、设备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2、特殊性安全检查: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和区域,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检查,多层次人员参加、大范围的检查,或是针对性的检查某一安全隐患;

3、定期检查:在既定的时间上对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例行检查;

4、不定期抽查:在没有提前通知施工企业,直接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性的检查;

不同的检查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均有益处,加强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管理混乱、违规操作、有令不行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制度给予处理,后果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相反,对于工作态度认真、消除安全隐患成绩显著、避免重大事故发生概率等为企业安全管理做出贡献的企业及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借此鼓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五、落实投入资金,确保成生产质量

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而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诸多影响安全投入的因素:

1、影响安全投入的因素较多,包括公路项目中征收土地问题、因外界条件造成停工问题等,而合同中一般由施工企业承担后果,使得企业在此项目中亏损;

2、由于业主拖欠工程款,而多数业主属于政府部门,使得施工企业在资金上难以周转;

3、由于施工机械设备难以租赁,由此耽误工期,影响施工成本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1、施工企业应合理承担误工损失,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误工应由双方合理承担损失,对于因征收土地造成的损失应由主业单位承担;

2、业主应借助商业银行进行付款担保,确保付款及时;

3、施工企业应自备一些关键性的机械设备。

参考文献:

[1]冯美云谈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山西建筑2012年15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3]赵林如何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安全2010年第5期

施工企业管理篇8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巨大,劳务工人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已经达到5003万人,其中建筑劳务工人4000余万人,成为我国建筑业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为了规范劳务市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预防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劳务分包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组织的一个重要渠道。

劳务分包的概念

所谓劳务分包,又称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承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承包人)完成的活动。

劳务分包的组织形式

自带劳务。自带劳务承包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施工企业组建内部作业队,内部员工担任队长,作业人员由正式员工和社会招募劳务人员组成。所招劳务人员需经过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补充到相应专业施工班组,与施工单位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内容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与施工企业正式建立合同制劳动关系,归属作业队管理。劳动报酬则依据劳动合同,由施工单位统一办理实名制工资卡,根据考勤及考核结果由作业队造表发放。这种形式既可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工权益。另一种是组建企业全资或控股的劳务公司,通过社会招募,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和管理优势,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劳动工人队伍,独立承接劳务作业任务。该部分人员由劳务公司组织培训合格后,由劳务公司负责进行岗前培训、劳动合同签订等工作,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有效的组织和调配。这种方式不仅利于企业合理调配劳动资源,降低劳务交易成本,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

零散劳务。零散的劳务分包,是指工程施工劳务发包企业针对某一具体的工程施工内容而临时雇用的劳务工人,也称为临时工。在这种劳务分包模式中,承包人通常是氖履骋惶囟ǖ摹⒌ヒ还こ痰睦臀褡饕担赚取的仅为劳务工费。因其在提供劳务期间属于临时用工性质,也就无法对施工期间发生的意外人身伤害事故承担主要责任以及对工程质量承担终身责任,仅对发包人承担“合格”的质量责任。

成建制劳务。成建制劳务分包,指以企业的形态从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处分项、分部或单位工程地承包劳务作业。该形式所体现的优势在于对建筑劳务的管理体现社会化、市场化,对施工操作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等问题的责任容易确定。

劳务分包管理的优势

劳务分包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发展的必须趋势。劳务分包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上规避了法律的风险,避免了无资质劳务企业或“包工头”带队伍承包,从而造成的施工企业对工程整体管控力较弱,难以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的有效控制。

劳务分包管理模式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劳务分包管理模式下,工程施工所需材料、设备主要由施工企业自行采购或租赁,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相关规定有效控制材料价格、质量,进一步可以有效地实行总量控制,防止偷工减料,避免质量、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同时,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劳务分包管理模式能全额获取主材和设备采购的增值税发票,通过进项税的抵扣从而大幅降低税负。

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领域零散劳务多为农民工,其基本特点为学历低、技术差,大多数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往往只能从传统的“传帮带”获得专业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制定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技术装备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对成建制劳务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管理方式粗放,对劳务分包队伍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中重用轻管,不够重视过程管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得不到保障。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员安排工作的不合理,容易出现作业面不科学,增加进场后重新分配作业面的协调难度,导致施工队伍之间的衔接脱节或者相互推诿,增加了施工协调难度。

另外,在施工中因过分依赖外部劳务队伍而容易导致受制于人。

应对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通过招募社会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内部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组建内部专业工班,加强自带劳务管理,从而尽量减少零散劳务的使用。

完善企业内部劳务用工风险防范机制。严格实施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分包单位进入项目的门槛。准入后从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工人工资支付等方面对分包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项目结束后,以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分包单位作总体考核评价,以考核为结果依据建立合格分包单位资源库,以便与专业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信誉良好的分包单位长期合作。考核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提高项目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项目部要配备合格的施工员,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配生产要素,严密组织工程施工,以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与协调难度。

劳务分包的趋势

上一篇:委托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外交思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