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30 03:32:17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500-03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8

血液检测结果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要求血液标本的质量越来越高。临床护士能否及时、定量、顺利地采集到符合要求的血液标本,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低年资护士由于业务素质与能力低下等原因,常常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检测结果。笔者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38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间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事件共38起,其中男16例,女22例,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9.2岁,全部定性为一般差错。

2.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差错发生后,当事人把差错发生的经过报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报告护理部,然后护理部、病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护士岗位制度与职责》中的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定标准,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差错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

本组38起静脉采血差错,其中血标本量不准确12起,占31.58%,血标本凝集10起,占26.32%,血标本溶血7起,占18.42%,错用血标本试管6起,占15.79%,血标本损坏3起,占7.89%;其中大夜班差错数33起,占86.85%,日班差错数3起,占7.89%,小夜班差错数2起,占5.26%。

原因分析

1.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低下 我院近年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的中专毕业生,学历低,基础差,由于实际工作中血液检测项目与教科书理论知识相差较大,以及采血器材的更新,如原来的普通注射器抽血改为现在的抽血针头和真空管抽血,检测设备由人工改为现代化自动检测,因此工作经验少的低年资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本组血标本量不准确及血标本凝集差错中,多数发生在同一病人同时抽取多项检验时,由于要使用多条真空管,有的病人血流比较大,瞬间就超量,有的病人血流不畅,掌握不好就会凝血或血量不够。

2.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 主要表现为刚独立工作的护士,不能掌握有效的采血方法和技巧,如血容量不足,血管难找的病人,在需要股静脉穿刺时,不能准确定位而出现多次穿刺血管,或静脉血与动脉血分不清;有的护士不掌握血标本的采集要求,多次在同一试管内注入血液;或抗凝管血液摇匀时间及次数不够,造成血液标本凝集或血标本溶血。

3.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本组错用血标本试管6例(占15.79%)、血标本损坏3例(占7.89%),主要是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特别是早晨的集体静脉采血,由于时间集中,过程短,检查的项目多,如果护士不能高度集中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拿错试管与漏抽血等。另外,在送血的路上也要注意,本组这3起血标本损坏就是在送血的路上摔坏的。

4.静脉采血时间集中、短,护士工作量大 住院病人绝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要求是在晨起空腹进行,因此,除急诊血液化验的标本外,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安排在早晨06:00~07:00时间段内,而早晨的值班护士只有一人,在新收病人多的情况下,每个病区的护士要为10个以上的病人静脉采血,而每个病人的化验项目都在2项以上,少则使用一条真空管,多数使用5~6条真空管,这就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完成采血工作,然后赶在08:00交接班前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病历书写、时间性治疗等工作。每个护士都知道,大夜班交接班前是护理工作最繁忙、心理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新护士在这段时间压力更大,差错的发生率也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成正比升高。本组资料中大夜班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率达到86.85%。

防范措施

1.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首先,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方法是:每次业务学习后,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经常提问护士,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掌握护士的不足之处,作相应的培训。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士长加强与血液检验科的联系,把更新的项目、要求及时与护士沟通,向她们讲解各种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以及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知识打印成文字,贴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护士排班本上,使新护士能很快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巩固。其次,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病区静脉采血的操作规范,并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过关后才能上岗,科室针对每个护士不同的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如股静脉定位不准确的护士,首先要求并帮助她们复习解剖知识,在理论上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后,再到病人身上定位,直到掌握为止。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能够改变自己的职业冷漠,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必须落实在行动中,不但在采血前、中、后查对,还要与收取血液标本的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字认可,检验中心一旦提出异议时要立即采取积极补救措施[4]。

3.公开护理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5] 从2008年开始,我院护理部鼓励科室将差错上报,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当事护士,而是从中分析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找出原因,制定新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后其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病区每月召开护理风险会议,对本月中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总结、原因分析、讨论,订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在繁忙的时间段如早晨06:00~10:00时间段内,增加一个护士,目的是协助夜班的护理工作,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而低年资护士是医院的未来,在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差错,我们应该爱护她们,通过教育与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参考文献

[1]罗淑元.小儿血样采集方法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03-104.

[2]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3]凌 力.在医保改革中防范护理纠纷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6-637.

[4]申小梅.42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70-1171.

[5]王桂平,刘 宇.公开医疗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581-582.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问题;护理对策

目前,广大医院对于患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多由护士来操作完成,而后送送人员完成血液配送。由于护士与配送人员均缺乏对血标本采集及保存等专业知识,因此会引起血液标本出现质量偏差。从而对诊断和治疗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我们对于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检验科拒收我科不合格标本40例,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分类汇总常见原因为溶血、抗凝标本的凝结、标本量过少、标本被输液稀释、漏抽或错抽标本管、标识不清或无标识、抽血管与血样不符、送检不及时。

2结果

不合格标本中,无患者信息及患者信息不全8例,量不足9例,漏抽和错抽项目4例,标本凝固3例,抽血管与血样不符5例,在输液肢体抽血,血液标本稀释4例,未及时送检4例,血液标本溶血2例。

3讨论

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由于抢救忙乱,造成抽血未黏贴条码,也未注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②真空管负压不足,一次抽多管血时,造成血管塌陷,抽血时穿刺针停留时间短。③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检验单的项目与送检项目不符,漏抽或多抽。由于晨起统一抽血,管数与条码数量不一致,漏抽。④血液凝固,未摇匀抗凝管,造成标本凝血;未及时混匀或由于采血量过多导致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凝块[1]。⑤核对时未认真核对血样与标本管,不熟悉标本和所需要用管的颜色和大小,造成贴错条码。⑥从静脉输液侧边输液边采血,甚至直接在输液针中抽取标本,造成血液稀释。⑦标本采集完未及时通知送检人员,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结果不准确。由于未正确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方法,延误留取标本或未正确留取送检人员,延误配送时间以及送错科室。血液在离开人体后,CO2渐消失,pH值升高,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使得血糖含量减少[2]。因此,应在采集结束后,将标本立即送检。⑧止血带结扎过紧,用力拍打揉搓抽血部位,用过大的力气摇抗凝管[3-4]。

遇抢救时应沉着冷静勿慌乱,认真核对医嘱,迅速果断作出判断及时找到血管,争取一针见血。组织学习与培训,将血液采集与保存可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使护理新学员能够掌握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5-6]。例如对于新护士着重讲清留取标本的重要性,以及如果留错标本的危害性,经验丰富的护士向其传授如何正确留取标本,以及如何做到不出错,同时加强其责任心,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各科室应认真讲解具体要求与规范。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查对。落实操作流程及如何做好查对。医生下达医嘱由护士处理并登记,通知责任护士再次核对抽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核对条码数量以及抽血管数,将条码数与抽血管数核对一致,次日凌晨抽血时认真核对病人与抽血管,做到边抽边核对,抽完再核对全部抽完时再次核对抽血管数与条码数量一致,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人多数量多数量不一致产生疑问。

参考文献

[1]牛玉琴.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2-1843.

[2]黎长征.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7):408-409.

[3]佟艳.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43-545.

[4]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8):613-614,618.

[5]周乐坤,董春华.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17:191.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安全型留置针; 改良方式;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7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40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老年人偏多,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的科室,几乎每个患者住院期间每天都有静脉输液[1]。静脉留置针作为钢针的升级产品,具有血管穿刺次数少、血管刺激性小、保护血管、液体外渗率低、不易滑脱、可保留、能随时输液、加快危重患者抢救、减少护士工作量等优点[2]。本文对笔者所在科室使用留置针护理方法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8-11月使用安全型留置针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男98例,女82例,2015年12月-2016年3月180例作为观察组,男96例,女84例。年龄50~80岁,意识清醒,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静脉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式上有一定的改良。

1.2.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选择粗、直、有弹性的大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好针柄,护士写上置管日期。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的健康宣教。一般留置时间为5~7 d,穿刺处有红肿、痛、液体渗漏、堵管时护士立即拔管。

1.2.2 改良方法

1.2.2.1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心血管科的患者老年人偏多,根据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回血慢、脆弱弯曲等特点,静脉输液患者统一选择小号留置针。

1.2.2.2 留置针的固定 护士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置管成功后,用无菌透明防水敷贴以无张力粘贴,并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穿刺点可见。无菌透明敷贴如有卷边随时更换。肝素冒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整理呈U型。Y型接口朝向患者肢体外侧,固定时避开血管处。护士在透明敷贴下方用记号笔写上置管时间,具体到分钟,并签全名。

1.2.2.3 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留置针时间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不超过4 d[3]。责任护士每天床边交班检查置管时间,置管时间超过4 d或4 d内有红肿、痛、液体渗漏、堵管,立即拔管,更换其他部位。

1.2.2.4 封管液 封管液为生理盐水,心血管科的患者大部分口服抗血栓的药物,封管液选择生理盐水可减少出血风险。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5 ml生理盐水正压式封管,当封管液剩1~2 ml左右,边缓慢推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确保留置针管内都是封管液,夹闭导管夹,导管夹位置靠近留置针的起始部位,有效减少回血。

1.2.2.5 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每天床旁交接班查看静脉留置针情况时,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解留置针的防护措施: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穿刺处衣服松紧度适宜;留置针所在肢体不宜用力活动和长时间下垂;穿刺部位如有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告知护士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堵管、液体渗漏等而拔管的总次数进行对比分析。静脉炎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4]。一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二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三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拔管总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多以老年人居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弱,静脉较细等原因使得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如果老年患者病情出现紧急变化需要及时用药,现进行穿刺会耽误治疗时间。因此,静脉留置针有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和缩短治疗时间等优点。而且静脉输液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5],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已成为主要的静脉输液工具之一,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方便。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堵管、液体渗漏等[6-8]。根据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和长期口服用药情况,静脉留置针统一使用小号型安全型留置针,封管液选择生理盐水,留置时间不超过4 d等改良方法,责任护士加强留置针规范护理,大大减少静脉留置针使用时出现的并发症,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完好率[9-10]。但需要注意的是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5 d,不要保留时间过长,否则会增加感染的发生;在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要定时检查穿刺部位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拔管并进行处理;每次在输液前检查套管针有无血凝块,输液前后需要对套管针进行冲洗[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拔管总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护理改良方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不仅减少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而且有利于抢救时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Trerotola S O,Thompson S,Chittams J.Analysis of tip malposition and correction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laced at bedside by a dedicated nursing team[J].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7,18(4):513-518.

[2]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等.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护理杂志,2011,18(4):25-26.

[3]朱华.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105-107.

[4] Perry J,Robinson E S,Jagger J.Nursing 2004 needle-stick and sharps-safety survey:getting to the point about preventable injuries[J].Nursing,2004,34(4):43-47.

[5]陈妙霞,张俊娥,王雪华,等.应用PDCA循坏改进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76-78.

[6]李彬.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75-76.

[7]姚勋霞,魏艳.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3):532-533.

[8]陆梅,龚进红.改良式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44.

[9]曾春艳.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99-200.

[10]彭美君,王晓珍,谢醒.安全型留置针的不同送管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61-462.

[11]高菊林,雷丽静,卫皓洁.不同冲管方法对复用透析器冲洗后消毒液残余剂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0,27(4):313-314.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4

护理质量管理应以保障病人安全,确保护士能够提供正确、规范的技术服务为安全底线[1],规范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个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然而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等质量缺陷。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存在,增大了护理操作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调查了本院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两项护理操作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护士23人。

1.2  方法 

成立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为2008年上半年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共4名。熟练掌握护士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操作的操作规程及评价标准。在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及护士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2人一组,于2008年8月26日08:30~10:30分别到各护理单元现场调查当班护士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情况,记录存在的质量缺陷。由专门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由护理操作质量缺陷调查组成员讨论分析汇总结果。

2  结果

2.1  血压测量调查结果 

共调查血压测量48人次。www.133229.coM血压测量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活动36人次,未询问病人近期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33人次,袖带缠绑位置过低8人次,袖带缠绑过松7人次,打气过猛过度32人次,放气太快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9人次。

2.2  静脉输液调查结果 

共调查静脉输液52人次。静脉输液质量缺陷: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18人次,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9人次,未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和絮状物28人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时未再次查对40人次,皮肤消毒不符合规范14人次,违反无菌原则6人次,未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8人次。

3  讨论

3.1  护理操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淡薄 

血压测量中,部分护士测量血压前未询问病人20 min内有无运动、情绪变化、吸烟等情况,部分护士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测量血压前未评估病人的状态及测量血压的手法不规范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质量意识差。静脉输液时最主要的质量缺陷为执行查对制度不严,这样就会显著增加因输入液体不合格所致的输液反应、输错液等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这也同时证明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低。

3.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 

部分护士在测量血压时未询问病人头疼、头晕等不适感的变化,在静脉输液前未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大小便,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这表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服务意识欠缺。她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以完成本班次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并不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与需求,不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张洪君[2]在医院管理年督导中发现,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

3.1.3  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未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除与服务意识差有关外,也是专科理论知识欠缺的结果。如心内科的护士在为病人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时,只有熟练地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副反应,才能向病人解释输入该药的目的、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1.4  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准确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杜绝或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实施血压测量和静脉输液时质量缺陷较多,这表明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操作规程的细节掌握不好,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操作流程。

3.1.5  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临床科室不断引进新药物、新仪器。护士通常是药物、新仪器的具体使用者。在引进之初,相关的护理操作并无现成的操作规程可循。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操作时就易出现操作步骤及操作手法不统一、规范性及科学性差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发生率。

3.1.6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本次对护理操作质量缺陷的调查是在各护理单元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调查结果与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的护理操作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平日里对护理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3.1.7  护士严重缺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以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保障的,而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床护比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非常困难,只好注重那些可以定量的硬性工作量指标,而忽视了一些沟通、告知等软性指标,这无疑是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进行“护理操作失范引发的医疗纠纷与事故评定”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清楚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是法律赋予护士的神圣职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降低执业风险、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3.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文观念是整体护理的精髓,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引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临床实践的前提[3]。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引导护士将关注点从工作任务转向病人,重点关注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感受,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会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3.2.3  夯实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基础 

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护理操作规程每一个步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工作中认真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要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重点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本科室应用于临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3.2.4  开展护理技术操作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护理岗位及护士年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注重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大家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护士不仅仅满足于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5  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新疗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为提高护理操作的科学性、统一性,在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前,应组织护士广泛查阅、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讨论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并进行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熟练掌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讨论、不断修订操作规程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日臻完善。

3.2.6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实行护士长周检查与护理部月抽查的两级检查制。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个护士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检查结果除现场告知被检者外,于次日晨会交接班时讲解,并于月度护理工作会议上总结。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抽查各护理单元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抽查结果在月护士长会议上公布,并计入季度护理质量考评成绩。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实现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2.7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呼吁相关部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尽快达标,为护理操作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刚艺,冯秀兰,陈伟菊,等.对广东省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护理质量问题的反思[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6.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救生圈;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品管圈工具

我院是一所老年医院,急诊科是集抢救、留观、输液、注射于一体的综合化管理科室。就诊患者平均年龄>70岁,慢性病病反复迁延发作,病情危重者居多。护士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活动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的特点[1],其优点在于发挥圈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现将具体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对活动开展前(2013年12月~2014年1月)7656例患者及活动开展后(2014年5月)1762例患者静脉输液穿刺率及患者满意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将活动开展前患者设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患者设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品管圈小组由1名辅导员、1名圈长、1名副圈长,共11名圈员组成。圈名为“救生圈”,它象征着白衣圣洁、救死扶伤、时刻为患者输送新鲜血液,生命在分秒必争中延续;并设有圈徽,寓意着急诊给人们输送希望和生命。

2.2确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相符、重要性、迫切性、效益型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 根据得分的高低,最终确定了降低老年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9月。

2.3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品管圈活动时间共10个月,第1个月:确定主题与拟定活动计划表;第2个月:现状把握与设定目标;第3个月:真因分析与验证、拟定对策;第4至第8个月:实施对策;第9个月:效果确认;第10个月:改进与推广,巩固效果。

2.4现状调查 根据静脉输液的具体流程,结合本科室“静脉输液患者登记本”,我们制定了“查检表”通过调查登记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1月上报的7656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进行汇总分析,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1年护士对于穿刺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

2.5目标设定 改善前现况把握之穿刺失败例数达到766例。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算,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组圈,圈能力暂定为65%。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失败人数/输液总人数×100%=766/7656=1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累积百分比)=10-10×80%×65%≈4.8%。

2.6原因分析 QCC小组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找出7656例静脉输液患者液体外渗的因素,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经讨论分析,除患者年龄、疾病、药物因素外,血管评估、工作量、血管因素、护士心理因素、患者的知识缺乏及护士穿刺技术差,见图1。

2.7制定与实施对策 QCC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然后各自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打分采取对策。

2.7.1加强对新入院护士的操作培训,制定百针计划 年轻护士由于初踏上工作岗位,临床操作能力欠佳,在血管选择及穿刺部位的选择失误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制定了急诊科年轻护士百针计划,首先拟定出百针计划表,再有专人带教,刚工作护士在急诊室工作期间,至少完成100个输液患者的穿刺成功,逐个登记入百针计划表,针对穿刺失败的情况,寻找并注明原因,及时讨论、及时改正。

2.7.2加强护理人力支援 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我们通过系统捞取峰时段(12∶00~14∶00、18∶00~20∶00)的输液人数,查看输液登记本的数据,显示人力资源不足是造成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细,针对此我们制定了护理人力不足时的科内支援流程,并要求科内护理骨干知晓,在峰时段增派人力。

2.7.3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护士在面对困难血管时存在自卑、焦虑的情绪,对此我们加强科内业务技术的培训及考核,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安排专人带教,老带青双班制,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增强业务自信心。

2.7.4提高穿刺成功率 通过现场勘查,我们了解到患者对于血管保护知识的缺乏,也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率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定期开展业务小讲座,现场指导,展板上墙,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反复穿刺的血管的患者,对自身血管的保护,强调血管保护的重要性,做到医患配合。

3 结果

3.1有形成果比较 活动前后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的比较,χ2=44.298,P

3.2无形成果 QCC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的圈成员有机会在大众面前展现自我,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归属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圈成员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人人都有主任翁精神,提高了自身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 讨论

我院急诊科现分为两层楼,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输液室、抢救室、分诊台峰时段仅有一名护士,护理人力分散,在输液量突增时人力调控困难;在面对休克、心跳呼吸骤停、脱水严重的患者由于血容量严重不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外周循环衰竭患者等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品质管理和“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过已全面普及并取得良好效果。品管圈的开展是适合急诊科现阶段及其未来发展的特点,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提升患者的安全满意度的。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组圈,对于品管圈七大手法步骤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数据收集确实,要通过QCC活动,我科室护理部将持续改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成文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并按照此流程执行,以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质量管理实践证明,只有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积极寻求不足和差距,不断发现和改进,并在新的水平上指出改进目标并组织实践,提高组织质量管理效率,才能求得组织发展[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燕,牛玉红.QC小组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4,22(3):47-48.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6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做好常规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之外,不能忽视实验室之外的影响因素如:临床医师列出医嘱,采集标本之前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过程、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很难避免由于患者未做好标本采集的准备、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知识掌握不充分等因素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统计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分析导致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2015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记录资料,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不合格的原因及全院中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较高的科室。

1.2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了不合格标本判断标准:(1)标本溶血;(2)脂血;(3)标本内有凝块;(4)输液时采血;(5)标本条码不清或条码错误;(6)采血管错误;(7)标本量少;(8)血气采集的静脉血;(9)24h尿蛋白未标尿量;(10)标本污染等原因。凡符合以上任一种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血液标本,同时联系临床科室并洋细记录于不合格标本登记本,要求正确留取标本后重新送检。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软件统计不合格标本原因发生的百分率;统计检验科各小组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统计临床各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

2.结果

2.1各小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及百分率的统计2014年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总数共892份,各小组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百分率依次为:生化室37%,临检室26%,微生物室18%,化学发光室12%,免疫室7%;2015年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总数共522份,各小组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百分率依次为:生化室38%,临检室25%,微生物室12%,化学发光室12%,免疫室8%。2014-2015年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比较,2014年各小组不合格标本数量明显下降(见图1)。

2.2不合格标本原因的统计2014年~2015年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由于标本溶血(36%、31%)、标本脂血(18%、17%)、标本凝固(10%、9%),其他原因如输液时采血、条码不清楚、留错标本、标本量少、标本污染等原因均在9%以下

2.3临床科室不合格标本的统计不合格标本数量最多的是新生儿科占全院不合格标本的17%、16%,其次不合格数量较多的儿科占9%、7%、妇科占8%、5%、呼吸内科占8%、7%,中医科、心内科、普外2科、消化科、眼科、心内科不合格数量均在5%以下,口腔科、康复科、血透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最少均在2%以下。2014年2月检验科对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了标本采集的讲座后,2015年检验科的不合格标本数量明显较2014年下降(见图3)。

3.讨论

3.1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2014-2015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各小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及百分率

的统计,发现生化室和临检室不合格标本数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化室和临检室承担检验科检测的标本量较多。但2014年和2015年不合格标本各个小组数量相比,2015年的不合格标本数量从892例明显下降到522例,下降原因主要与检验科开展了对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知识培训讲座。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见于标本溶血、标本脂血、标本出现凝块。标本溶血原因见于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血液时血管定位进针不准,抽血困难以及采血后未及时取下压脉带可能导致溶血;(2)标本运输不当,运送标本过程中剧烈震荡,也可能导致溶血;(3)标本采集后用力振荡以及分离血清时操作不当等造成的溶血现象。脂血的主要原因:(1)患者采集血标本前,医护人员没有向患者做好采集前注意事项的工作,导致有些患者高脂饮食,标本出现脂血;(2)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前输入脂肪乳等营养液体后采集标本,导致标本脂血;(3)患者本身出现脂代谢紊乱,导致标本脂血。标本凝血的主要原因:(1)标本采集后,护理人员未将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2)采集的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不符合要求易导致出现凝块;(3)采血管过期、采血不顺利、血流量小导致采血时间长易导致出现凝块。其他原因如输液时采血、条码不清楚、留错标本、标本量少、标本污染等原因占不合格标本的比率较少,原因可能有:(1)临床护士对标本采集的不规范,没有按照《标本采集和运输指南》采集;(2)对护理工作人员标本采集知识培训较少;(3)医护人员对采血患者没有告知采血注意事项;(4)对特殊人群采血存在困难,易导致不合格标本。

临床科室不合格标本数量最多的是新生儿科、儿科、妇科,2015年2月开展对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了标本采集的讲座后,2015年检验科的不合格标本数量明显较2014年下降。

新生儿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1)患儿因素。新生儿皮下脂肪薄,血管过细、脆性大,血管过于表浅,血流速度过慢,抽血时较困难或某些新生儿溶血等患儿由于其自身原因,穿剌困难,不能顺利抽出足够的血标本。(2)护士操作因素。护士对采集血液时血管定位不准,采血时未能一针见血,来回穿剌,因针头的机械作用而造成红细胞损伤,外周及末梢血管过细不能一次性采出足够的血量,血流不畅时用力拍打穿剌点静脉,造成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护士使用过细的针头或头皮针,采血针内径过细,血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针径时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出现溶血。

儿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穿剌时定位不准确,反复提插,损伤血管,造成抽血不顺畅。抽血时患儿剧烈哭闹,肢体固定不到位,造成穿剌困难。全院其他临床科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见于:(1)医护人员对标本采集的知识欠缺易导致不合格标本;(2)护士采集标本操作技术不规范常导致不合格标本;(3)特殊患者血管定位不准确或采集困难易导致不合格标本等。

3.2降低不合格标本的改进措施由于近年来,医院业务发展迅速,每年实习、进修和新聘护理人员逐年增多,这部分人员因对医院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够熟悉,业务技术不够熟练,已成为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每年定期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标本采集开展讲座,规范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的操作,同时给临床科室发放了检验科更新的《标本采集和运输指南》和《项目指南》手册,便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学习。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为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对于不合格标本一经确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应立即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工作,要求告知患者标本采集前的相关注意事项,降低不合格标本的采集。在标本采集困难的人员,如新生儿科室首先要加强该科室护理人员采血技术,确保标本采集的顺利。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5-02

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血管细,而且患儿又有哭闹、易动、不配合等特点,又由于患儿有病时,家长心情急躁等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做好儿童患者的静脉护理工作,对杜绝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09年1~12月静脉输液的患者,1~7岁的呼吸系统基本的患者3 500例,其中男患儿2 100例,女患儿1 400例,根据小儿的血管特点,为患儿均选择5.5号头皮针。

1.2 护理

1.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查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输液安全。输液时护士应认真询问有无过敏史,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仔细交代注意事项,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纠正输液过程中很少观察甚至不观察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输液情况,输液反应,输液故障及变化等。

1.2.2 心理护理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要,维护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待人亲切,对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渴望持肯定态度,给予积极热情的服务,使患者家属有一种安全感,在第一印象中开始信任医院及医务人员。

理解体谅患儿家属的心理,善于做解释工作,一方面要主动,有爱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另一方面有虚心的态度,自我检讨存在的问题,并诚恳向患儿家属说明。对患儿要一视同仁,时间允许,就向他们介绍输液门诊的环境,向患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排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2.3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素质要求儿科门诊患者较多,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穿刺技术水平要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努力提高操作水平,输液室应选派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喜欢儿童,尊重患者,给人以亲切感的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输液中的针头滑脱、药液外漏等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输入过快,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较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的穿刺水平要高,要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的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减少重复穿刺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一次不能穿刺成功者要多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家长的工作,并安置好患儿的输液,调好输液速度。平时提高操作水平,多学习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获取和掌握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使患儿及家属真正满意。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勤巡视、细观察,如患儿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所以在输液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1.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适应新形式,满足患者需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使用易过敏的药品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观察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开始时速度宜慢,无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加快速度,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减少患儿家长的担心,提高护理质量。

1.2.5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门诊输液室对患者来说,既是接受治疗的地方,也是休息的地方,室内应备有抢救药品及物品。

2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在医院和科室多次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研究,找出相应对策,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浅谈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6,27(12):1583-1584.

[2]史慧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2):2051-2052.

[3]黄瑞玉,王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89.

[4]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86-87.

[5]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6]罗恩宁,陈越声.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候诊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21-122.

血液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老年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05-01

门诊输液室是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集中场所,我科有两间输液室,一间专为输注各种抗菌药的病人准备,另一间为输注抗病毒药和活血化瘀药的病人准备。输注抗病毒药和活血化瘀药的输液室每日接待十几至几十名病人,其中有2/3的病人为老年病人,特别是每年换季的时候老年病人人数更多。这些病人大多输一些活血化瘀和抗病毒的药物,年龄50~80岁,大多数病人可自行到门诊输液室,少数行动不便或耳背的病人由家属陪同。一般一个疗程需要输液7~14d,为了使这些老年病人顺利完成一个疗程的输液治疗,笔者总结了一些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有5129例老年病人到门诊治疗室进行输液治疗,年龄50~80岁;在这3年当中,病人最少输一次液体,最多连续输15次液体,病人满意率调查达到98%以上。

2护理内容

2.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病人大多患有慢性病,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常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如病人较集中时座位安排不开,有些病人就会吵闹,此时护士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切勿与病人争吵,要给予深切的理解,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为病人做解释工作并尽早安排座位。有些病人第一次输液精神较紧张,那么护士应该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指导病人怎样配合可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并在进行穿刺时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力求一次成功。输液巡视过程中,要询问病人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有头疼、头晕、心悸等症状,护士应当亲切安慰病人,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妥善处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对于输液时间较长的病人,与之进行语言交流,解答疑问,或发一些报纸和杂志阅读,以免感到乏味和无聊。

2.2输液护理

2.2.1输液前的护理:(1)病人的准备:①首先应评估病人生理、心理方面,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病人预穿刺侧的皮肤和血管情况。老年病人一般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老年病人血管的生理特点,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冬季,因周围温度低,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造成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1]。②病人进行输液前的健康指导,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特别嘱咐在输液期间,要按时服用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物,输液速度不宜过快。(2)药物的准备:①检查各种待输入的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的瓶体、瓶颈、瓶底有无裂纹,药物有无沉淀、混沌、变色等。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药物宜现配现用。

2.2.2输液中的护理:严格掌握和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原则。病人因年龄偏大,有些还耳背,因此护士在加药、穿刺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2],同时认真落实执行对号入座制度可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做好输液前准备,取舒适;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瘢痕,伤口关节,脆性强的血管,进针不宜过深,避免穿刺失败;分散病人注意力,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固定好胶布,根据病人年龄、心脏健康状况、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以及输液时间调节滴速。

2.2.3输液后的护理:护士在病人输液的过程中,不要离开输液室,主动巡视输液,及时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病人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病人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病人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老年病人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及时更换液体,不要使液体走空,因为病人大多视力较差,身边无家属陪同,需要护士的工作做到细致周到。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输扩血管药的病人有时因药物作用出现面部潮红时,要及时询问病人是否有头痛、头晕现象,如果有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测量血压、脉搏,同时通知医生到治疗室进行处理,护士给予配合,尽快消除病人的不适感;嘱咐糖尿病病人身边准备一些糖块以防低血糖时用。输液完毕,及时拔针,以防空气进入形成栓塞。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min为宜[3]。因为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在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为5~6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不影响下次找血管。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护士应主动为其按压,直至注射部位不再出血[4]。

3健康宣教

门诊输液室的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健康宣教内容要十分精练,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必要做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针对时令、个人或集体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特别是在我科输注第一次液体,其他液体拿到社区去输注的病人,一定跟他(她)们宣传输液中的注意事项,以消除不安全感,态度要和蔼可亲。指导病人在冬春季节交替时饮食要清淡,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适当进行户外运动,生活要有规律。

上一篇:感染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履职尽责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