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团课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0 04:49:41

初中团课总结

初中团课总结篇1

本学期,教育集团教研中心以总校2021年工作要点、教学计划为纲要,以实现“共建平台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特色互渗”为目标,按照学期初计划,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认真开展了主题教研、访校交流、质量检测等工作,加强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研究的交流合作。现就本学期教研中心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搭建教研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本学期深入开展了语文教研,依托“同课异构”现场教学展示活动,先后组织了三次集团语文教研;各校区教研团队反复打磨课例,多次教研;在专家引领、校区交流、团队共建中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5月26日,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由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承办。六所学校分别以课内教学“同课文异构”、整本书阅读课型探究进行了现场教学,课后各校进行了教学设计的说明,特邀专家进行了点评和专题讲座。活动展示了各校区教研特色,通过观摩外海的课改成果,实现了校际交流、资源共享。

6月11日,教研中心组织了课例评析的主题教研,围绕着“同课异构”活动中的六节课展开了课例研讨。同时采用《听评课打分表》客观评价了6节课,又找出了“异构”的核心,进行教学研讨。教研活动使每一位老师更好地把握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开拓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向,促进了集团校小学语文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教研中心要致力于搭建交流平台,多创造“专家请进来,教师走出去”的机会,以教学研讨、磨课为抓手,用研究课带领常态课,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促进成员校教研水平的提升。下一步,要在其它学科上继续做好教研引领,关注各校区的课程架构,以课程改革促发展。

二、依托质量检测,科学了解学情。

这学期集团组织了两次教学质量检测。开学初,对六所学校的语数英三科进行了统考,主要考察上一学期所学的

知识技能;6月底,组织外海、开元进行了五年级语数英期末质量检测,阳光100学校仅参加了英语学科的考试。

两次考试,做到了统一命题、严格考试纪律、校际巡考、集中阅卷等。考务工作在总校周密部署、各校区的认真组织下,严肃严谨、公平公正,且各校区对统考的意义认识到位,提前做好家长及师生的工作,统一思想、端正认识,实现质量检测效益最大化。

关于教学质量检测,将成为教研中心的常态化工作,每学期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一至两次的抽测,作为集团对各校区教学质量的诊断。关于成绩,只告知本校区成绩,不对外公开。教研中心根据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比较了解各校区的校情、学情及优劣势学科,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意见,一对一反馈,为各校工作改进提供支持;同时组织学科优势明显的学校进行经验分享,推广教学经验及做法,已达到校际优势互补,发挥对集团校教学的督导作用。

三、聚焦特色周历,加强校际互访。

将集团校周历中的特色活动和示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每周制定《集团校特色活动一览表》,以方便兄弟校区领导的互阅、互访。这学期,总校领导及校区领导先后参加了阳光100中学的作业大集、泉新学校的外语节嘉年华活动及各校区阅读节、数学节、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及毕业典礼等活动。特别是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同时,组织了对外海实验学校的访校活动,参观校园、观看学生精彩的阅读节展演汇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语文教研品牌;同时教学成果展与特色作业也为成员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实现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共享。

下一步要深入开展访校活动,在集团校内加强组织,增加访校人数和频次;不仅是校园文化活动,更要在教研活动上搭建互访互学平台,以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四、聚力华山研学,助力小初衔接。

为助力小升初工作,本学期组织了集团校六年级毕业班的访校研学活动。从4月底到5月底,六所学校先后组织毕业年级,近2000人走进济外,参观校园、聆听讲座、对话师长、徒步华山,一系列活动中了解了济外的校园文化,为升入初中做好了思想准备,磨砺意志的同时树立了济外志向。此活动也为总校招生工作及小升初衔接赋能。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国际分校把家长引桥课程放在了总校,为初一年级的家校工作奠定了良好开端。

下一步继续坚持开展此类活动,要在不断总结经验上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将活动做扎实,助力总校形象宣传,服务集团校小初衔接工作,实现共赢。在小初衔接工作中,不仅在“终端输出”上做文章,还要关注课程、社团、育人、文化等方面,实现集团文化、育人理念的一脉相承。

一学期匆匆落幕,教研中心在五、六两个月时间里尝试性地开展了以上工作,在总校领导的指导以及集团校领导支持、学科主任的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总结、反思中也渐晰了下一步工作仍有很大改进与完善的空间,如加强教研中心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多学科教研活动、助力各校区教师培训及加强综合学科质量测评等。新学年,教研中心将认真研究计划,力求每一项工作扎实落地,要立足实际,深入校区,了解师生需求,形成集团内教育教学互学共进常态化,借助各校优势特色,促进集团成员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

初中团课总结篇2

一、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找到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灵活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2.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较为困难,并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使所有学生找到自己的强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团结.分层教学,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的小团队.因为成绩和荣誉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私下也会根据团队的成绩进行比较.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自己的团队荣誉,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比如,某校有一个差班,在分层教学之后,班里的团队之间暗暗比较,都在为争夺团队第一而努力,此后课堂纪律越来越好,提高了全班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团结.4.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缓和师生关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走入误区,只用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在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单单从分数出发评价学生,还要从平常的课堂发言、学生的化学实验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提高了学习效果,缓和了师生关系.5.开展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按照最终的考试题目进行教学,让学生死搬课本,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初中化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有灵活的教学态度,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学习水平有了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出现,能够减少应试教育的局限.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分层.教师不能按照单一的标准进行分层,而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层.教师应该注意分层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分层结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内部团结.2.备课分层.在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应该考虑到备课的分层.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所以不能再用一套教材针对所有学生.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增加课堂难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基础作为讲解重点,激发这些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3.练习分层.练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所以分层教学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后练习也应该有所分层,不能是相同的练习针对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提前整理出适合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练习题.初中化学的内容不是很多,教师不能只考虑与考试相关的练习题,还要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打好基础.比如,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时,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拓展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步骤,甚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有些教师习惯于关注成绩.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批评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应该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在鼓励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变通,不能死搬教案,而忽视实际情况.化学属于理科范畴,有很多逻辑问题.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考虑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相互团结,缓和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贯彻实施这一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团课总结篇3

〔关键词〕团体;结构化;非结构化;心育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5-0018-03

一、何为团体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需要事先作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安排有一系列有固定程序的团体活动。在这类团体中,团体领导者的身份易辨认,角色明确,而且经常采用较多的引导技术,促进团体成员的互动。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初始阶段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降低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心育活动课就是属于“结构化的团体辅导”。

所谓“非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不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领导者配合成员的需要,根据团体动力的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关系来决定团体的目标、过程及运作程序。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催化、支持团体成员,常常以“非指导”方式来进行。“非结构团体”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强调后面这一点是特别意味深长的,经验证明,往往只有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才有可能围绕一个活动步步深入地走进自己心灵的隐秘之处,而且这样的深入分享往往不是短短4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研究表明,有关儿童与青少年的团体训练,一般是结构化比无定式的效果更好。一个结构化的(但是灵活的)团体环境能够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感,给予其指引,同时结合自由的探索及表达自我,创造无威胁的气氛。可见,在学校的心育活动课中,基本上按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来进行操作是比较妥当的。当然,也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樊富珉所说的,在团体中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去带领,却忽略了团体本身的目标。她强调,“团体领导者切记,活动只是团体的催化剂,是手段不是目的”“团体的重点不是做完活动,而是对活动引发的感受的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瑞也主张团体要有结构,但他同样认为要把握一个尺度,他说:“结构要么是有效的,要么会阻碍团体的发展。缺乏结构性将导致成员过度焦虑,从而抑制了他们的主动性;然而,太强的结构性以及方向性会助长成员依赖的态度和行为,成员可能只是在等待指导者决定该做什么,而不是考虑该怎么去寻找方向。”这一点同样是值得心理教师注意的,因为有时我们也会面临两难情境:根据课时的限制,我们必须提供结构化的设计;但是,如果提供的结构化架构过多,那么学生将无法学会在课堂上运用自身的资源。

二、对“结构化”的质疑往往源于“开场”

尽管从理论上讲,心育活动课“结构化”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笔者长期“听课、评课、改课”的实践中,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心理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不设计热身活动,直接进入主题?”当笔者追问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用来做热身活动的了”。有的心理教师由此也质疑心育活动课是否一定要有几个阶段的基本架构,提出“是否可以跳跃某个阶段”的疑问,而这类问题同样源于教师们认为“热身活动太难设计了,我会的那几个游戏学生都已经做腻了”。还有一些心理教师则对心育活动课的结束阶段的活动设计掉以轻心,常常是用自己的几句话加以总结便草草收兵;另有一些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结尾部分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阶段设计的活动过多,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在最后进行整合梳理。可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教师们掌控“结构化团体”的难题常常出在“开场”,即出在“万事开头难”上面。

客观地说,一节心育活动课的核心内容必然是在“掐头去尾”之后的主体部分,但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课程载体,这个“头”怎么开却不可小觑。不管我们把它称作“初始阶段”“暖身阶段”还是“破冰阶段”,如何“起头”对一个团体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笔者曾经听过两位女教师的心育活动课。第一位女教师在初中一年级组织一节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因为课临时排在下午第二节,没想到前一节课的教师“压堂”了,当这位女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虽然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但教室里人声嘈杂,还不断有学生喊“报告”进来。笔者看到这位女教师显然有些焦虑,等安顿好课堂,上课时间已经过了五六分钟,这位女教师临时更改了活动方案,直接呈现一个人际交往的文字案例让学生讨论,结果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明显没有进入角色。此后,这一节课就出现了“学生说得越少,教师就讲得越多;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说得越少”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下课之后,一进入评课的会议室,这位女教师就流泪了。后来她自己谈体会时,将这节课的问题归结为“没想到为了保证下面活动的时间,临时砍掉热身活动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其实,这位女教师恰好陷入了雅各布斯所说的“一些领导者过于迅速地进入工作阶段,导致成员感觉不适”的误区。

另外一位女教师在杭州一所小学五年级借班上一节心育活动课,因为学生到达阶梯教室时间比较早,为了等待上课铃声,女教师就请这个班的班干部带领大家唱歌。没想到站起来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女孩子,她们面朝全班学生,一左一右,各指挥一半,而且指挥时的表情极为认真严肃,手势极其刚劲有力。全班学生挺胸背手,整齐划一,唱了一首又一首,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位女教师终于意识到需要给出一个指令,于是她微笑着感谢两位班干部,结束了这一课前的“大合唱”。但她对当时的团体氛围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班的规矩可能是比较严格的,学生那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令行禁止的班风在班主任眼里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它对团体辅导的推进却可能是一种阻力,此时需要有一个相当活跃的热身游戏才能真正达到“破冰”的目的。可惜这位女教师对激活团体互动气氛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依旧用原计划的一个动感不很强的热身活动切入,结果整堂课虽“井然有序”却“僵而不活”。

由此看来,我们对心育活动课的“开场”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心育活动课初始阶段应该有一个计划好的开始活动,这个活动要能打破“开局”时常有的沉寂状态,激活团体氛围,集中团体成员的注意力,避免团体起步阶段的犹豫和不自在,以利于后一阶段过渡到相关的辅导主题,并引入讨论和分享。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教师就得运用许多快速变化的活动,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激活他们的参与动机。如果缺少这样一个阶段,过于迅速地进入团体转换阶段或工作阶段,则可能造成团体成员的不适感,导致团体动力僵滞,那么将很难带领团体达到预定的目标。正如雅各布斯再三告诫我们的那样:“一些领导者未能计划有趣的热身阶段,这是错误的”,“计划持续过久的热身或介绍活动,也是一个常犯的错误”。他还特别强调,在“教育团体中,领导者常常会提供一些信息,虽然成员们可能会相互作用,但这并非是最重要的动力。在这类团体中,如果领导者没有完备的计划,效率可能比其他团体更差”。所以,“确保开端是有效的,且不会拖长到令成员们厌烦,这点非常重要”。

2.心育活动课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融合以及认同”,建立一个安全和接纳的环境。因为团体活力的根基在于“信任”。辅导教师的投入程度、人格魅力、心理专业水平以及收放自如的组织能力会对团体的“开局氛围”产生影响。而教师能否在开局之初就成功地建立起团体内基本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主要取决于他为这节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如何。这就是欧文・亚隆所说的“初期有必要运用一系列的策略来增进凝聚力”。

3.如果在心育活动课上“起”的阶段是有效的,学生们就能够在心灵上相互靠拢、互动,被团体所吸引,这样一个相互信任的氛围和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团体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即使是一些团体凝聚力比较高的班级,团体内的信任度和舒适度可能都已经比较高,这样的班级在上课的初始阶段也同样需要通过热身活动来启动团体动力(即“破冰”),只是所耗费的时间会略少一些,一般在3~5分钟内就可以基本完成。但有的教师在“起”的阶段耗费过多的时间,那就很可能带来团体结构上的失衡,甚至导致相反的效果。

4.团体结构与团体历程在心育活动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团体结构是指在某个时间段里组成元素的分配状况,它包括一系列预设的或现场生成的元素以及紧凑的时间安排。每个单元结构里,组成元素都是互动性的,团体的历程就是这些结构元素互动的产物。

5.许多辅导教师在过去接受的大多是团体咨询的训练。而在团体咨询中,因为关注的重点在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身上,所以活动较少,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活动做到底。而且,团体咨询常用的游戏数量确实是有限的,这就难免会让一些教师产生“资源枯竭”的感受。其实,“开场”的热身活动不等于游戏活动。笔者在多年前就说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条出人意外的新闻,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部来自学生生活场景的DV,一支拨动心弦的乐曲,一串发人深省的数字,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诙谐风趣的动漫,一出自编自演的小品,当然还包括一个经典的游戏……都可以成为团体热身阶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心灵、思绪、情感、注意力及焦点,并引导学生走向今天这一堂心理辅导课的主题。

三、对“非结构化”的误解常常在于“收尾”

笔者曾经听过一些心理教师的课,发现他们受社会性成人团体培训(如EAP)的影响很深。社会性成人团体训练一般以2~3个小时或2~3天为一个活动单元,团体进程的节奏比较缓慢,但相应地,成员的分享和体验程度也就比较深入。很多心理教师就是因为参与了这种体验性的成人团体训练,才获得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成长感悟,因此会很自然地想在心育活动课上复制这样一种团体的运作模式。而一般说来,中程或长程的团体辅导,对结构化程度的要求往往比较宽松,甚至可以是“非结构化”的。

但是,如果把中长程团体训练的运作模式放到心育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内容与时间的冲突。也就是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如果不精打细算地分配每一个内容所需的时间,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结果。我在本地区听过的一些心育活动课就曾碰到“铃声一响,戛然而止”的情况,辅导教师只好说“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个星期我们再来继续这个话题”。可以想象,辅导过程的这种不确定、不可控感,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全面理解和感受辅导主题或辅导内容的缺失感,一堂心育活动课好像被“腰斩”了一般。

因此,对于心育活动课的“收尾”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团体进行到最后阶段,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结束的感觉,对团体训练目标和辅导体验的评估也将在这个阶段进行。因此,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并设计适当团体动力强度的结束活动。结束活动常常包括对所涉及内容的总结,有时还包括对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和作出反应。

2.认真设计课外拓展性作业。这种活动性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制造一个机会,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运用在团体中所学到的东西。因为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时,并非处在教师监督之下,所以学生有机会靠自己来尝试各种行为,以内化在课上获得的感受。总之,课外活动作业是心育活动课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3.对于某些辅导主题,结束阶段将是一个情绪性的体验;而对于另一些辅导主题,结束仅仅意味着团体已经完成了计划。结束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团体的类型、过程的长度以及团体的发展。

四、“入格”是基础,“合格”是方向,“破格”是境界

台湾学者夏林清指出,日常生活中,多数的大团体是采取结构化的方式在运作的。笔者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在短期团体辅导中,结构化可能是极有效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团体成员聚焦于一节课的辅导主题,推动团体成员更快进入任务中。同时,结构化会给全体成员带来一种维持秩序和正确方向的安全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这种安全感一旦形成,团体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当然,在具体运用时仍要把握适度的分寸,过多结构化或过少结构化都会与辅导效果成负相关。

欧文・亚隆对于结构化团体治疗的操作建议是:“为每次团体治疗时段都安排一个明确一致的程序。”他认为这能够帮助有特定时间限定的短期治疗团体获得最大的效果。他推荐采用以下流程。

(1)最初几分钟:使团体成员明确团体活动的结构以使团体成员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所准备。

(2)明确任务:在此期间,团体治疗师尝试决定最有益于团体的治疗方向。但是记住,千万不要犯这种错误,即在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上一下子陷入过深,而无法讨论其他具有潜在作用的主题。

(3)完成任务:一旦对该次治疗中潜在的众多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治疗师就必须尝试讨论这些问题,并确保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尽可能多的成员参与进来。

(4)最后几分钟:这是总结的时间。治疗师表示本次团体治疗工作结束,需要大家用几分钟回顾分析今天的治疗,也可以在结束前理顺一些内容,或询问成员(包括主动或沉默少语的成员)对这次团体聚会的体验与评价。

虽然亚隆提出的基本结构是针对治疗团体的,但对于归属团体辅导性质的心育活动课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团体运作的一种基本“格局”。有了这样一个“格”,初学者就有了一个路径,就可以渐渐“入格”,继而达到“合格”,再进而力求“破格”。毋庸赘言:“入格”是基础,“合格”是方向,“破格”是境界。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论及治国与改革的问题时,提出了“形”“势”“术”三个概念。“形”,就是基本架构、规范、格局,道家讲究 “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讲究“大道无形”。“势”,就是动力、走势、趋势、方向;李白的千古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的就是“势”。儒家讲究“因势利导”“因势而为”“势成而一切皆可为”。“术”,就是方法、技巧、利器、权变;法家里有一派强调“术”,但“术”是因人而异的,是含而不露的。当然,“术”与“大道”相比,许多时候只是“小技”。

其实,团体辅导也需要讲求古人说的“形”“势”

“术”。成功的心育活动课无一不是“形”“势”“术”的全面结合,无一不是“明道”“取势”“优术”的全面成功。而深入探讨心育活动课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其意义恐怕也在于此。

初中团课总结篇4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科室人员严格按照支部的安排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学校编印下发的资料汇编等载体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期间能坚持做到边学习边记录、边学习边总结。通过学习更加坚定面对学校转型升级,不能有丝毫的倦怠,必须以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分校、工作站的教学质量提升为重,乐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践行。

二、教师管理与督导工作

1.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大赛。协同相关部门举办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师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有助于提高全省系统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积极组建网络教学团队,有效发挥了团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3.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今年成立了第一届质量监控与评估委员会,重新修订了分校(站)质量因子考核办法。4.组织开展实地教学检查。抽调专门检查组对嘉峪关分校等8所分校进行实地教学检查,真正实现“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的目标。5.协助开展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截止目前,培养对象已参与完成了两期学习培训。6.配合开展教学推进培训会。

针对18年网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19年工作的方向,组织了较为详细的培训。同时,针对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也做了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培训对象明确了成立网络教学团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工作;2.承担2门课程的责任教师,完成了课程实施性文件和辅导资源的更新,积极回帖,每门课程每学期按要求开展了网上教学活动;3.命制全年期末试卷以及参与阅卷督导;4.参与一项课题申报并获得立项。

四、存在的问题

1.学习深度不够。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相关论述学习的仍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2.工作的开拓性不足。校级教学团队及网络教学团队工作开展多年,但取得工作成绩不明显,没有真正发挥团队效应。此外,还没有完全抓住提升质量的症结,对系统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全面。

五、2020年工作思路

围绕“治学、治乱、治考”的工作总方向以及学校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总需求,来年科室的工作重点包括:

1.加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用结合、联系实际、深化转化上下功夫。

2.挖掘推广,推动“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挖掘分校、工作站在“六网融通”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充分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将相关做法和经验在全系统推介开。

3.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有效的推进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广泛收集和整理在日常教学检查工作中反映出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至相应单位,协助解决,有效推进支持服务力度。

4.强化监督,提升网上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质量

加大网上教学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全面提升学习网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的质量。

5.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及服务能力

初中团课总结篇5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把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工作要点有:(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2)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4)组织公开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5)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围绕目标,教研组有计划,有内容积极展开工作。

二、本组各年级教师工作情况: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初一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他们新能结对,集体备课,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初一的教师对“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全体教师讨论激烈并都能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初二年级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初中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三、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王育才主任,符强,陈元圣老师每人都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加强随堂听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四、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一、初二数学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特长,推进素质教育,在活动中讲究计划性、知识性、科学性,初三年级组组织了校级数学竞赛。

初中团课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合作探究;模式

一、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简析

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等共同探讨研究的教学模式成为合作探究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也将老师从灌输式的教学变为引导型,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和谐,这种模式推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广大一线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广泛开展探究教学相关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研究所也开始重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合作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及思想开始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推崇,例如:开放的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研究不断见于报端和学术杂志;广大一线优秀教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也总结出很多的研究成果。初中历史学科采用互动形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实践意义。但是在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中也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例如在讨论中老师很检测学习效果;学困生的转化等等。由于课程的实施者缺乏对合作探究教学的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缺少行之有效的课堂运用策略,从而严重影响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的成效。因此,我们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日常教学,分析学生的学情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

二、初中历史合作探究的实践分析

(一)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模式的流程

首先,科学分组。将全班学生以 4~6 人分为若干小组,优生与学困生合理搭配。设立组长,代表发言人,评价员等。

其次,适当选取合作时机。只有学生遇到不能独自解答的问题时才有必要合作学习;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根据客观条件,选择有利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次数,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并注意启发引导避免流于形式。

再次,明确任务,有效合作。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差异,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的任务和方法。如果任务太难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保证所有成员能共同参与探究的有效性。

第四,合作探究多维互动。首先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开始操作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观念进行交流,通过组内、全班的互相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将个人任务进行组内整合、归纳、分析,最终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展示文献资料、讨论会、辩论赛、编排历史剧、历史图片展、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合作形式,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来交流辨析,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所体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是这一教学模式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最后,科学有效评价,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学生的交流,及对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及时地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评价,多做鼓励,避免批评,解决他们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及他人的学习成果,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对于历史学习能更有效的分析总结。

(二)初中历史合作探究的教学要点

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历史课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才能激发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上课应做到:(1)创设情境别出心裁。导入得好,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在对航海家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去了解历史事件,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那样学生会广泛搜集资料,并且进行比较提高学习效率。(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历史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师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予补充介绍。例如通过杨利伟升天就可以让学生整理中国的航天史等。

其次,转换角色以学生为本。传统历史课的教学,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听,拿着教材背死知识的模式,而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例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中,可以创办虚拟的教学情境:让全班同学通过扮演罗斯福“新政”的五个智囊团,共同参与新政。包括一个总团长,小组分别代表农业团、社会保障团、复兴工业团、金融监管团、启动需求团等,各组在课上展示其合作探究成果,最后由总团长“罗斯福”统筹大家意见并作总结。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再次,全班互助,共同提高。合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组的编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及内容上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情,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通过优生的带动起到1+2>3的效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认识历史并尊重历史的历史观。

三、结语

初中团课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教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措施

对初中生调查就会发现,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爱护有加,对孩子过于宠爱,总是心疼孩子,对孩子比较纵容,这往往使孩子产生自我主义,感觉自高自大,但实际上内心却非常的脆弱,遇到一些现实中的问题总是想依靠父母,还有一部分学生反叛心理比较强,总是和父母唱反调,沉迷于网络等。由于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将孩子放在学校这个环境进行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初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的推行不仅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提出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开展德育教学。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遵循新课标的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在德育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性比较强,相应的,学习上就会比较懒惰,遇到问题不喜欢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总是依赖于同学或老师,这就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所以要想在初中教学中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学生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站在学生的方位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性,彻底摆脱学生这种依赖的心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德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解决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在德育课堂上如果师生关系不是很和谐,学生畏惧老师,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教师就不可能发现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更别说进行德育教学。因此在当前的德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始终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学生,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拟定德育教学的课题、目标,让学生对自己做一个深入的评价,教师在旁边聆听,这样教师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最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案例,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学生的相互聆听、相互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多多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可以相互的信任,互相的理解,建议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三、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学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总会产生自我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初中德育教学中要改变学生这种理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建一个和睦相处的班集体。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之前,首先要给学生讲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先从班级做起,创建一个合作友爱的班集体。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之前先培养学生的友情,例如,教师采取体育竞技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友情,可以开展接力活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出场的次序,这样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在赢得比赛之后整个小组都为之兴奋,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友谊,而且还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其次再发展到班集体,让同班之间进行比赛,学生能更加的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四、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自主地参与到德育教学中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喜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课,我们可以以此来进行德育。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一般都是教师讲课的无趣,不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进行讨论研究,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地讨论研究,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交头接耳的这一问题,在小组的讨论中学生的思想不受任何的限制,可以进行自由的发挥,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修养。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教师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学生才会自主地参与到德育教学中。

总的来说,初中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所以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广大的初中教师有所帮助,进一步提升初中的德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朝晖.驻校社工在学校青少年服务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市绿翠中学社工站为例[J].青年探索,2012(03).

[2]许莉娅.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J].学海,2012(01).

初中团课总结篇8

身为一名初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步和成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三的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一:回顾初中三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 我已初步掌握如何运用知识,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 的好习惯! 在学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20XX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年X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 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 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 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尽管学 习方面,我的基础不够扎实,但我对学习的态度不敢怠慢,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初中三年是 我不断进娶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三年。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

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在与人的交往 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不擅长的事。学会如何与人交 流也是我初中学习到的重要事情。我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爱好体育,音乐,这些科目虽然并不是主要科目,但我依然从中获益菲浅。我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初中三年,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当然,我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我,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初三的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二:初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虽然初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

初三的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三:初三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也为自己的学习付出了努力。

过去的半年,学习中我注意总结、思考,认认真真看书,及时的预习,及时的总结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爱护公物,积极打扫卫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校举办的活动。

过去的半年,我继续着为国做贡献的思想。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为我即将开始的新学年打好知识基础,身体基础。可我需要更好的鞭策自己,参加了光荣的中国共青团以后,使我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跟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认真完成;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二.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时有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敢于举手提问;在家做作业中遇到做错和不会做的,让家长给讲一讲;经常把以前做错的题拿出来复习,直到弄懂弄会。

三.课外学习不放松。每天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便会主动看会儿课外书,读几篇作文或者做几道数学题。

在这些过程中,我的思想发生了大的改变,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阅读了许多名人传记,从伟人的经历中获取养分,更进一步地充实自己。我又学习了为人处世伦理哲学,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所有这些,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人生追求的意义。在人生旅途中我开始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学会定义自己的人生目标。

初三的学生自我评价

上一篇:清明团课总结范文 下一篇:四进四信团课总结范文